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精选(九篇)

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

第1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1、 这个家伙很难搞,我方可以先释放一些善意。

我经常会听到许多谈判者告诉我:这次谈判对手很难沟通,很难交流,我方是否应该先释放一些善意,使得谈判能够顺利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坚定地说:不要,千万不要。谈判的本质就是交换,如果与对方没有交换筹码,千万不要轻易让步。

在商务谈判中,会碰到一些文质彬彬,慈眉善目的人,双方洽谈起来气氛融洽,当然也会碰到面目可憎,令人生厌的人,他们或者令人讨厌,或者令人生畏,总之,不容易接触,也不愿意接触。其实,退一步想想,在生活中也存在形形色色的人,总是要面对不同的人。不管他们的容貌如何,行为如何,这些都是表象,需要关注的是谈判内容,如果关注对方的相貌与行为,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在商务谈判中,切忌受到对方的相貌行为的影响,不要轻易做出一些让步,除非交换筹码。第一,我方不知道对方外在表现是否是谈判策略,如果是谈判策略。我方做出了让步,则刚好中计;第二,做出的让步不知道对对方来说,是否是对方需要的,如果是对方需要,可能会养大他的胃口,逼迫你再次让步,如果不是对方需要的,对方认为你所做的并不是善意,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除了交换,不要轻易让步。

2、你的让步会迅速“贬值”

台湾一家电子企业与内地一家家电卖场曾经就销售进行谈判,家电卖场采购对台湾电子企业销售经理说:这样吧,你给我个面子,让我一步,价格从102降到99元。台湾销售方想了想,就同意了。待下午谈判账期时,台湾方要求是30天,家电卖场方坚持45天,台湾销售经理说:这样吧,早上我已经在价格上给了贵方一个面子,那么在账期方面,贵方给我公司个面子,让一步。谁知大陆采购方说:为什么要给你面子,台湾销售经理当场愕然。这就是在谈判中经常会见到的让步会迅速“贬值”。

你所做出的让步与善意,要尽快让对方以让步与善意作为回报,而不要期望谈判对手对你的让步感恩戴德,永世不忘,他们会迅速忘记你所做的让步。在你做让步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向对方索取回报,千万不要等,不要期望对方会在下一次谈判的时候对你让步,他们的健忘程度超过你的想象。

3、接受对方的第一次报价

当与对手谈判的时候,看到对方的第一次报价(可能是价格,也可能是账期或者其它)已经在自己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许多人往往会按捺不住自己,觉得“夜长梦多”,急迫得答应了对方的第一次报价,其实这种方法往往是不可取的。

第一:如果你答应了对方的第一次报价,在对方的心理中,往往会起嘀咕:是不是报价太低了,还是条件太优惠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接受了。看来,下一次报价还是要抬高一点,或许可以争取到更高的报价;

第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第一次报价,虽然达到了我方的目的,但是没有争取到更好的利益,更优惠的条件,对自己来说反而是一种损失。进一步想想,如果我方这一次这么爽快地答应了对方的报价,下一次对方报价肯定会提高,对自己更为不利;

第三:谈判讲究的是双赢,这里的双赢是双方感觉上的双赢,大家都认为自己赢了,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双赢”,如果贸贸然地接受对方的第一次报价,对方感觉不是赢了,而是感到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他认为可以做得更好,完全变成了一种输的心理。

4、我一定要战胜对方

有些公司职业人喜欢争强好胜,任何事情都要分个高下。这种性格特征往往会被扩大化,被带到商务谈判中。“我相信我可以搞定他”,“我相信我可以搞定他”,“他肯定来求我”等,其实这是一个极大错误的思想与思考方式。

谈判讲究的是双赢,这种双赢是对方双方都感觉自己赢了,并不是双方实得实质利益的双赢。如果在谈判中战胜了对方,对方很挫败,感觉肯定是不爽。那么在谈判中,对方也肯定会“以怨抱怨”,如果在谈判中非要争个你输我赢,处处不让,势必导致对方的反击,即使你通过战胜对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那么下一次对方还会让步吗?谈判讲究的是利益之间的交换,用自己的东西交换别人的东西,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对方得到了对方想要的,你感觉自己赢了,对方感觉他赢了,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作关系才能持续下去,而不是你战胜了对方,你赢了,对方输了,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对方失去了本不应该失去的。美国谈判大师罗杰道森曾经说过:谈判就是击败对手,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

5、“王先生,你错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方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经常会讲:王先生,不要意思,你这个观点错了,我不同意。李经理,你这样讲不对,事情是这样的。曹小姐,你这样讲不对,事实是这样的。中国人对事情的看法是对与错,您不对,你错了,你应该如何。但是在商务谈判中,所讲的并不是是非,而是利害。   “王先生,你想购买A公司的原材料的决定是错误的,因为A公司的原材料使用的是三级材料,对你们公司产品质量不好”。试想一下,对于特别爱面子的中国人来讲,这句话是否会让他心中起怒火,其实换一种说法,效果肯定不一样。

“王先生,我公司供应对贵公司是一级原材料,能够保证贵公司的产品质量,而其它公司的原材料是三级,对贵公司产品质量不利,我想,采用我公司的原材料对贵公司更能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两种说法,一种是讲是非,一种是讲利害,对方接受的程度不同,效果大不一样。

在谈判中,是非是一个单选题,非对即错,容易引起对方的警觉,刺激对方的神经。而利害是一个尺度程度,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没有对与错之分,对方容易听得进去,接受起来不会排斥。因此,在谈判桌上,对于对方提出的方案,我方可以讲厉害,而不能讲是非。

6、“我就是要A”

在商务谈判中,我方经常会执着地,坚持地对对手讲:我要A,我就是要A。比如表现为:我觉得价格一定要100元以上。我觉得账期一定要30天,我觉得这个协议一定写上允许退货这一条。

在谈判桌上,争取的是利益,但是达到这些利益的就是方案,达到利益可以通过方案A,也可以通过方案B,方案C。因此,在商务谈判中,有多个方案,这些方案是为利益服务的,不能因为方案而忘记自己的利益,因此,达到我方利益,可以采用方案A,方案B,方案C等,这些方案都是需要在事前准备好,与上级与同事协商好的,如果方案A不行,可以采用方案B,方案B行不通,可以采用方案C,这些方案就像一个个“测试球”,一个一个试探对方,总之,方案是为了达到目的,不同的方案是为利益服务的。

在现实谈判中,往往由于是坚持了自己的方案,输掉了自己的利益。坚持了自己的观点,而忘记了自己的目的。这个就是说方案为利益服务的,不同的方案达到相同的目的与利益。

7、我的时间剩下不多了

前几天,作者服务的一家商,曾经与国内某家电卖场商谈销售协议,该商老板与该卖场采购人员进行了商务谈判,在谈判初期,该商老板不断询问该采购人员,合同什么时候签订?扣点如何?账期如何?导致该采购“吃准”该商老板,迟迟不肯在返利上面松口,在账期上面缩短等,最后该商老板不得不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王经理,我公司已经开发模具了,并且购入了原材料”;

“刘总,您看一下,我公司已经投入这么多,等不起啊!”

“陈小姐,我朋友下个月就来了,所以我要早点租到房子。”

……

我的时间剩下不多,当你说出这一句话的时候,表明你的后路已经临近截止日期了。事实表明,如果在临近时间内,谈判者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决定。就好像匆忙出门的时候,家里小朋友提出的各种要求,往往就会答应,因为为了节约时间。因此,在谈判桌上,需要谨慎说出:我的时间剩下不多了。

8、谈判都结束后得意忘形

谈判结束后,不管自己是赢了,还是输了,都需要有礼貌地向对方赞赏:

“王经理,您谈判能力太厉害,你是我见过最厉害的谈判对手。”

“余总,您的下属太厉害了,谈判能力绝对强。”

第2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每次听罗杰·道森演讲的都有300-500位企业家,他们普遍反映,谈判策略太好用了,是“赚钱速度最快的方法”,中国非常缺乏谈判知识的传播。通过学习,许多企业家节省很多成本。“我发现优势谈判可以即学即用、立竿见影,我在买一座金属矿山的时候,运用了优势谈判技巧,立刻节省了1200万元人民币。”广东省湖南商会副会长黄学军在接受采访时候说。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把谈判理解为在谈判桌上“你赢我输”的争夺。以至于在生活当中,一提到要谈判,就开始严肃或板起脸来,像准备上战场的武士。其实,西方所说的“negotiate(谈判)”,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商量”,是一种通过沟通达成互利共赢的方法。

其实,优势谈判就是传授如何让双方共赢的“术”。优势谈判的“术”就是一种布局,在谈判之前就布下阵局,让我方在谈判中遇到胜利的同时,让对方也有赢的感觉,双方都满意结束。这套“术”非常系统,从开局、中局、收局到情绪的控制、原则的坚守、力量的打造,几乎步步为营,毫无破绽!在西方,谈判也被比喻成下国际象棋,但是区别在于,在谈判过程中,你的对手往往并不了解谈判的规则,他的每一步行动都已经在你的预料之中。一般来说,开局策略通常可以确定谈判的方向,中局策略则会保证谈判的方向不发生变化,而当你准备结束谈判或者交易的时候,你就会用到收局策略。

2007年至今,作为罗杰·道森中国区唯一合伙人,经过多次邀请罗杰·道森到中国演讲,多次与罗杰·道森沟通交流,无数次听学员的实践感悟分享,我渐渐深谙谈判之术,更由此得到了巨大的启发与顿悟。如何将西方的谈判之“术”结合中国的沟通之“道”,这两者的奥秘关系一直在我脑海中碰撞,我曾无数次向自己发问:“人们谈判,首先是要考虑为什么而谈,然后再考虑如何去谈。中国的传统哲学与西方的谈判技巧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罗杰·道森所提倡的的优势谈判最根本的核心就是“让自己赢得谈判的同时,也让对方有赢的感觉”。这不正是吻合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思利及人”吗?

对!我为发现这两者奥秘的关系兴奋不已!

在运用谈判之术前,首先要有“思利及人”的精神,也就是说,必须首先修炼“心法”,才能够去运用“兵法”。基于这点发现,我隐约看到了谈判的三种层次:第一层,就是不考虑对方感受的“对抗式谈判”;第二层,过分追求原则与立场的“双赢式谈判”,第三层,思利及人的“共赢式谈判”。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及检验我的这个发现,我开展了全国各地的分享会,北达哈尔滨,南至海南岛,我走遍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做过上百场分享。我的谈判三种层次理论得到了众人的认同,也经得住实践的检验。为了方便记忆,我把这三种层次归结为:

谈判1.0时代:对抗式谈判。谈判2.0时代:双赢式谈判。谈判3.0时代:共赢式谈判。在谈判1.0时代,谈判双方的主导思维是非赢即输,谈判方式是对抗的、冲突的和水火不容的,观念都是停留在二元思维里,即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对即错、非输即赢;在谈判2.0时代,谈判双方关注的是双方的立场与原则,而不是实际的利益,所谓的双赢,仅仅是指原则或立场上的双赢,不代表实际利益的双赢;崭新的谈判3.0时代,关注的是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双方谈判的方式是为了实现共赢,通过沟通交流,持续创造价值,并能够关心对方的感受与需求,双方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让谈判双方及利益相关者赢得更多。

谈判3.0其实就是融合了中国传统观念的“思利及人”的道,以及西方优势谈判的术,从而形成的一个体系,简称谈判3.0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提出,我相信一定会掀起谈判的第三次革命。

第3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在采访中,寒暄能使被采访者与记者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熟悉起来,使已熟悉的加深了解,使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特别是在记者与被采访人初次见面的情况下,二者关系会有点紧张,相互之间会感到很不自然,无话可说,这时彼此都会找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闲话”聊起。闲话不闲,通过这几句寒暄,交往气氛一形成,被采访人就可以敞开心扉与记者交谈了,记者因此可以按采访计划采访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寒暄是消除被采访人紧张的良方,是化解与被采访人隔阂的有效手段,是打开被采访人心扉的钥匙,记者应巧妙利用这种寒暄,以获取被采访人的配合,取得采访成功。

根据笔者多年的采访经验,采访过程的寒暄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在采访名人、干部和外宾时,应不卑不亢,谦虚庄严。奉承拍马和自卑自贱者都不会给对方产生好印象,反而招致对方对你产生轻视感和不信任感,他就会对你冷漠,很难给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当你以自信的口吻与被采访对象交谈时,对方就会受到感染,便不会轻视你,从而开诚布公与你交谈,记者也会采访到有价值的东西;而在采访普通群众时,记者要以平等之心对待,对方会因自尊心受到尊重,积极热情地配合你搞好采访。反之,如果你眼睛朝天、盛气凌人,以“无冕之王”姿态出现在普通工人、农民等被采访对象面前,对方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就不会买你的账,从而不配合你的采访。即使和你交谈,也不会说出心里话和真话,采访就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寒暄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都应以平等的态度,显得诚恳而坦率。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也不藐视冷落位卑者,即孔子所说的“上交不谄,下交不读”。

第4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关键词:遭遇尴尬 向高人请 教教育技巧 交谈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但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

几年前笔者就遭遇了尴尬。在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这样的男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成绩不是很理想。说实话一开始笔者也没怎么注意,但在英语对话考试时笔者在总结每人的英语学习情况时发现了他,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中午找他谈了谈,严肃地给他讲了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和与考试要求的差距以及对他以后的要求。谈话时他没反对也没有赞成,都是笔者在讲,说完后他就走了。

过了一些日子,发现他几乎还是跟原来一样,我的要求很多都没有达到,心里有点恼火。抽时间批评了他一次。他的表情还是很木然。我再一次严厉地说出他的不足和我对他的要求,然后就气呼呼地走了。

过了几天,我看到不仅我的要求大部分没做到,连上课时好像都不怎么看我了。有一次我上课提问他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他站起来半天,一句话也不说,我忍不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他一顿。但说实话。当时的他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而他还没有任何起色,我心里很急,怎么办呢?

一天放学时,我正准备回家,突然看到我任教的另一个班的班主任沈老师找她班一个很调皮的王某同学谈话。我知道他今天上课睡觉。任课老师叫他起来说了他一下,想不到他竟然和任课老师吵起来了。中午那位任课老师才来给沈老师说过。我想沈老师肯定会臭骂他一顿,然后让他去道歉。但让我吃惊的是面带微笑的沈老师首先拿了一把椅子让那个学生坐下,然后才开始与他谈话!当我再回到办公室时,我看到王某同学在哭。只听沈老师说:“人犯错很正常,老师上课说你,说明你在老师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呀。找个时间和老师谈谈,解释一下就没事了。”第二天上课看到王某同学精神饱满,想不到还举手回答了我的问题。当然中午他也向那位老师道歉了。

我把我的事情告诉了沈老师,她想了想,说:“我给你本书,你看看。再解决不了我再上。”一句话让我都笑了。这本书叫《爱的教育――中国孩子的情感日记》。回家好好地看了,有几句话一直记在我的心里,对我的帮助很大:

有时侯,微笑是世间最美好的语言。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我才发现在我的教育中学生根本看不到我那份发自内心的“爱”。确切地说不是我对学生没有爱,而仔细想想,教他快两年了。对他的关心才刚刚开始,而我的关心我都觉得像是在呵斥。怎么不先问问他的想法呢?怎么没有想过他的感受呢?他英语成绩不好,怎么没有我的原因呢?怎么没有发现他擦的黑板是班里最干净的呢?怎么没有想想他每天都几乎一句话都不说呢?

第二天,我把书还给了沈老师,“谢谢你,我知道怎么办了”!

那天上完英语课,我走到他的身边,他好像抖了一下。“今天下午放学能来我的办公室吗?”(我还是第一次用商量的口气叫学生来找我)他楞了一下,说可以!

那天我们俩交谈了很久,谈的时候我就把他当做我的小弟弟了。我谈了这两年的感受,也谈到对学生的关心不够,也谈到我前几次讲话的不足,也谈到了他的优点。也谈了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看法。看得出他很吃惊。我记得我说了句:“其实我也很担心我在你们心中的形象呀!”他笑了笑。然后提了一下我对他的看法和建议,他还是没说什么。不过晚上,我居然收到了他的短消息。“杨老师,其实我很喜欢上你的课。觉得你上课很严谨,有时讲话也很逗。但你笑得太少了,同学们都有点怕。不过,同学们对你评价还不错!今天你的话我很有感触!说真心话,我觉得今天的你很好呀。我其实英语一直都不是很好,人又不聪明,又不好意思问同学,也不敢问老师。成绩确实不太好,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我篮球不差,其他的方面只要给我一点时间我敢跟任何人比。谢谢你的建议。最后祝你越活越年轻!”看到这条信息我感到无比欣慰。

第5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有人批评日本人第一次见面过度礼貌,我的一位同学旅居日本多年,他对有的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就过度“真诚”的做法感到不舒服,尤其是一些女人,第一次见面就掏心挖肺地把自己家祖宗八代的事一口气说完,紧接着,根据礼尚往来的原则,想让对方也向自己公开隐私,结果搞得对方十分尴尬。同学说:“虽然我看不惯日本人的过度客气,但也不喜欢一些中国人的过度‘真诚’。”

第一次见面,聊些轻松话题,并非不真诚,而是顾虑对方的感受,且使谈话能够继续下去。因为一种米养百种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的心理,避免触动对方最敏感的神经。

交浅不宜言深,这是初次见面的原则。所谓“不宜言深”,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不问对方的私事 关心对方在哪里工作、结婚与否、孩子几岁及上哪一所学校、工资多少等,都是不妥当的话题,因为如果对方正失业、刚离婚、子女上的学校差、工资低,就会让人有被打探的不舒服感;相反,如果对方正春风得意,又想炫耀,就算你不问,他自己也会主动说出来。

2.不第三人 谈到第三人,不管对其是褒还是贬,都是背后论人是非,并不足取。假如,你在谈论第三人的时候,对方说正好也认识此人,于是你便夸奖起第三人,以为是在向对方示好,哪里知道他们两人有仇,恨得牙痒痒,因此你夸奖第三人的话,对方听起来格外刺耳,你们还谈得下去吗?如果对方气冲冲地走了,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岂不尴尬?即使是电影明星、社会名人等公众人物,也不要拿来谈论,一样的道理,你喜欢的,也许是对方讨厌的。

第6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我曾遇到过新奥尔良的一个修女,她举止文雅,似乎与世无争。交谈中我才发现,她的工作竟是帮助那些出狱后的少年犯重新做人。在加拿大的火车上,我也遇到过一位上了年纪、非常古板的女人,她对我说要去北极圈的一个村子旅游,据说在那里可以看到北极熊在街上行走。

同我交谈过的陌生人,无不丰富了我的知识。

我在公园遇到了一个园林工,他讲的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比我以往任何时候学到的都要多。埃及王谷的一个出租车司机邀我去他家喝茶,从他家的地板上,我看到了与我们相距很远的一种生活。

陌生人甚至可以对我们有所启发。因为我很可能会对陌生人谈起我们早就想要说的事情,极少涉及家庭或朋友的事。所以,我们可以从陌生的眼睛里了解自己。

幸运的是,与陌生人的邂逅也可以发展成终生的友谊。最近我收到了一封信,来自一个同我相识30年的人,我们是在纽约的宾西法尼亚车站的长椅上等车时认识的。想想看。我们所有的朋友当初不都是陌生人吗?在我去过的一个公园里有块牌子,上面写着:“世上没有陌生人,只有期待着与你见面的朋友。”

怎样才能学会与陌生人悠然自得地交谈呢?虽然没有神奇公式,但如果能掌握以下几点,陌生人的心灵会永远为你敞开。

1.诚恳地谈你的感受 比如在聚餐时,也许你会认为“我很不好意思参加这种聚会”,或恰恰相反,“许多人讨厌这种聚会,但我喜欢”。

无论是怎样的情景,要敢于对第一个似乎乐意听你说话的人,说出你的感受,然后你会发现,你的感受一定能产生共鸣。总之,即使勉强说出“我很害羞”或“这儿的人都不认识我”这类的话,也比局促不安地离去要礼貌得多。成功的交谈者,是那些说话幽默、有勇气开诚布公的人,假如我们能坦率地谈自己的事,对方自然会说出他的想法。

2.谈论周围的环境 记得有一次在火车上,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女人。直到我们分手前的半小时,双方才打破了沉默的状态。当火车经过大海时,我们都发现了远处岬角上的那间孤零零的小屋,她一直注视着那间屋子直到它消失。她突然说:“小时候,我就住在像那间屋子一样孤零零的灯塔里。”并兴致勃勃地讲述了那种荒凉生活的美妙之处。

3.谈关于对方的事 我曾听到一个女人对一个陌生人说:“你的脸真是太好看了。”或许大多数人没有说这种话的勇气,但是可以说些类似的话题:“你一进来我就看见你走过来,我想……”或者说:“你在读我最喜爱的书。”

4.提问题 许多令人难忘的谈话都是从提问开始的,我经常问别人:“你的工作情况如何?”对方通常会作出热烈的反应。

5.倾听对方的回答 令人愉快的谈话多半是在听对方的回答,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交谈。所以说,听也是一种艺术。

当你的新伙伴说话时,要专心地望着他,并及时地作出反应,鼓励他继续说下去。所以说听就成了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闲谈的目的在于――相互发现和了解。

你能为一次谈话奉献什么呢?请记住:其他人对你感到好奇,正如你对他们感到好奇一样;你可以补充他们的生活,正如他们可以补充你的生活。

第7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一天,先秦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将商鞅(卫鞅)引荐给秦孝公,于是,秦孝公就在朝殿上与商鞅纵论天下治国经纶,景监作陪。当时秦孝公端坐,商鞅和景监长坐(即把膝盖跪于地,双足垫于臀下),自晨昏畅谈至日暮,商鞅说到激扬处忘形于礼,起身立于殿中侃侃而谈,浑然不觉。景监长跪一日,身心俱疲,见君臣并无结束之意,遂频频向商鞅暗使眼色,想使其打住。但商鞅并不理会,直至二更才由秦孝公打断,赏赐御膳而去。席间,商鞅问景监为何频使眼色,景监答道,我跪得浑身都麻木了,酸软如泥,你倒站着说话不

腰疼。

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俗语——“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来历了。站着说话不腰疼,多指一个人不能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却高谈阔论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观点,是典型的缺乏同感能力的表现,必然会影响谈话的顺利进行,继而影响谈话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心理咨询中,同感(也叫共情、共感、同理心等)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辅导技术。何谓同感呢?简而言之,就是指个体一边倾听他人的叙述,一边进入对方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语言准确地表达对对方内心体验的理解。因此,一个人在与他人谈话的过程中,如果能较好地与他人进行同感,势必会促进谈话的顺利进行,并和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那么,作为需要经常和学生谈话的班主任来说,掌握同感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么,班主任掌握同感技术对于与学生谈话来说,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一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通过同感,可以传达出对学生的理解和关注,使学生萌发自己被教师尊重的感觉,从而使得学生愿意继续和教师进行交谈,并且保证谈话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深入,最终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是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学生。在交谈中,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同感后,可以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从反馈中,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继而修正自己对于学生的有失偏颇的印象和感觉,进一步促进谈话的顺利进行。

三是有助于班主任帮助学生成长。班主任通过同感,可以将学生隐含的、未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讲出来,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如何来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我和探索自我,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积极主动地建立一个清晰的自我概念,继而获得成长。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班主任掌握同感技术,的确能够对有效地开展师生谈话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使得班主任通过师生谈话,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举例来看一下究竟该怎样来运用同感技术,让学生感到自己被教师接纳和理解,继而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促进自己的改变和成长。

例一:学生小梅的演讲水平一直都比较高,在初中时,她曾经参加过国家、省市级大型演讲比赛,并多次获得第一名的佳绩。进入高中后不久,她在高一年级举行的演讲比赛中却未能获得第一名的佳绩,而是获得了第二名,于是她心里十分难过,想不通一向优秀的自己为何没有获得冠军。因此,比赛结束后,她就一脸不快地找到班主任进行倾诉:“我觉得自己太差劲了,怎么会在比赛中表现得那么糟糕呢?居然只得了一个第二名!唉,真是太丢人啦,我该怎么办呢?”对此,五位班主任分别给予了以下五种不同的回答。

班主任甲:“第二也不错啊,你看很多同学一辈子都没机会上台参加演讲比赛,更别说拿到这样好的名次了!”

班主任乙:“你的演讲水平一直都不错,人又那么漂亮,下次比赛一定能够拿到第一名的!”

班主任丙:“胜败乃兵家常事嘛,失败不也是成功之母吗?所以说,就一次失败嘛,算什么呢?”

班主任丁:“其实,对你来说,这次演讲比赛发挥失常了,你没能获得第一,所以,你心里很难受,这也是正常反应嘛。但是,你一定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走过阴霾就可以见到晴空啦!所以,就不用再难过了,振作起来!”

班主任戊:“你在以前的大型演讲比赛中几乎都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却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得了第二名,所以你心里责备自己表现不好,无法接受自己这样的糟糕成绩,还有些难过。但是,我们也需要积极地面对现实。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在这次演讲比赛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你没能发挥出真实水平,与第一名失之交臂了呢?对于这些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再来一起想想,有没有什么方法来积极地解决呢?”

看了这五位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回应,你有什么感悟呢?究竟他们有没有在回应中做到同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

班主任甲的回应是自说自话,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觉得第二很不错了,一般人都没办法获得这么好的名次,这显然是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情,丝毫不能帮助学生缓解失落难过的情绪,所以不是同感的表现。

班主任乙的回应是肯定了学生演讲水平高和人漂亮的优点,然后就采用了一种十分常见的安慰方式,告诉学生下次会取得成功,听起来还是有些流于形式,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也没能真正地缓解学生的失落和沮丧情绪,自然也不是同感。

班主任丙的回应先是用了一句最为老生常谈的安慰人的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道理,对于学生来说,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显然不是在同感。而后面一句话的意思就变味了,“失败一次算什么”,言语里显然是在批评学生,对失败这个事情看得不那么透彻,没有淡定的心态,这样的话,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的做法,更别说同感了。

班主任丁的回应先是谈了学生难过的理由,这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试着感受了学生的心情,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感。但是,后面的话,又陷入了常见的班主任安慰学生的大道理,比如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一来,自然也难以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感,获得良好的谈话效果。

班主任戊的回应先是陈述学生比赛失利这件事带给了学生不好的情绪,让学生难受。而且,教师还挖掘出了藏在学生内心深处自责的情绪,这对于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一个极其好的同感。之后,教师就紧接着引到如何来积极面对这个问题上了,算是一种解决问题导向的谈话,并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这次演讲比赛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自己被教师理解、接纳了,而且教师还积极主动地来和自己一起交流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同感之下,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学生自然也愿意积极地听从教师的建议,配合教师的谈话,从而尽早走出因为演讲比赛失利带来的阴霾了。

大家看,面对学生同样的烦恼,演讲失利引发难受等消极情绪的事件,五位班主任在倾听后,给予了不同的回应,而回应中,班主任甲乙丙三位教师的回应没有使用同感技术,而班主任丁有了一点点运用同感技术的意识,只有班主任戊充分地运用了同感技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学生的情绪,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继而引导学生分析失利的原因,帮助学生排解所遇到的烦恼,从而通过有效谈话,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健康成长。

第8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可能有很多人早已对电视中的审讯场景习以为常了吧――的电灯泡、满头的汗水、目光阴寒的探员、老套的审讯程序等。但如果调查是发生在企业内部呢?调查人员穿戴的是整齐的工作服而不是配着枪的警服,地点改成了温暖的企业办公室而不再是寒冷的审讯室。在这种情况下调查该如何进行?要想得出有价值的调查结果,以下四点应该是在进行谈话或审问之前就要了解清楚的。

分清谈话与审问

谈话和审问的目的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要区别对待。

在一次谈话当中,提问者的目的在于收集信息,而当时整个调查过程正在进行当中,并未结束。而审问则有所不同,调查者相信自己已经知道调查对象都干过些什么,审问的目的是使其招供或者亲口确认所发生的事情。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混淆谈话和审问的目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法律执行专员也常常会犯这种错误。”Nathan Gordon说道。Gordon是《高效谈话与审问技巧》一书的作者之一,作为费城科学调查培训研究院的主任,他给许多警察和安全官员做过谈话技巧方面的培训。

在一次谈话当中,调查者会问一些问题,但大部分时间应该由对方来说。一次谈话不应该超过20分钟或半个小时,这也是人能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度。谈话的氛围应该是平和的。“一旦谈话出现审问的倾向,那么你对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就产生了一种偏见。同样的,如果在一次审问中你问了一些探询性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在告诉对方你自己并不确信这些事是不是对方干的。” Gordon说道,“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另一方面,审问的时间长度应由审问者全权决定。在审问中,95%的时间都应由审问者来说,出示你所掌握的证据,引导对方坦白交代。要想取得成功,你必须要意识到此时对方内心必然会有激烈的心理斗争,把握这一点,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优势加以充分利用。受审者会由于内疚或者良心的谴责等各种原因而产生坦白的愿望,但同时也害怕法律的惩罚,内心不断在这两者之间挣扎。如果你不采用威胁恐吓的审问方式,你就可以减轻受审者对惩罚的害怕心理,从而增强他们坦白的意愿。“我的观点是,既然是审问,那就代表着我已经知道你都干过了些什么,我来这里是为了帮助你。”Gordon说道,“我不赞同任何大吼大叫、气急败坏、威胁恐吓的审问方式。”

注意说话内容及方式

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企业员工,不管他们是否做过错事,在被要求进行调查性质的谈话时难免都会产生紧张情绪。可以先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做可以让你有机会在这种相对紧张和戒备的气氛中分析对方的真实行为,并且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地位。同时你也要抓住机会拉进与对方的距离,做一些比较轻松的交谈。“有了共通之处,对方就会开始喜欢你。”Gordon说道。如果你能尽早让对方放松情绪,那么接下来对方所可能表现出来的任何紧张情绪或欺骗行为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随着谈话的深入,可以开始问一些带影射性质的问题,比如“你认为这次谈话和调查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果干了这件事的人最后被抓住了,你觉得他(她)会被怎样处置?”等。这些问题有助于你找到一些常见的语言上的暗示,这样就能引起你对欺骗行为信号的警觉。通常,诚实的人通常话会比较多,并且会试图帮助你缩小调查范围。

作为调查人员,你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影响到最终结果。如果调查人员看起来十分精明,那么诚实的人由于信任你,就不再担心会被错误地指控,就不会感到那么紧张。同样,心虚有罪的人因为更害怕被发现就会显得更加紧张。在被问到应该怎样处置犯罪人员时,诚实的人一般会给出强烈的肯定的回答,比如“他当然应该被解雇,他应该被投入监狱”。而欺骗者的回答通常比较含糊,比如“呃……这不是我说了算的。要看看他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

观察表情和肢体动作

受调查者在谈话中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同样也能为你提供大量的信息。在谈话开始时的那几个普通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们让你有机会建立起观察对方身体动作的基准,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和敏感化,你就能记录下对方身体动作的所有变化。

Gordon把身体动作分为以下三类: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象征性动作是非语言的一种反应,不需要说话就能体现出一个人最真实完整的感受。例如,在被问到对于此次谈话的感受时,对方用一只手的中指摸了下自己的鼻子。他自己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个动作所传递出的信息,但在这里,“象征性动作能够非常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感受。”Gordon说道。

说明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是伴随语言回答的非语言反应。说明性动作可以加强聆听者对说话者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而适应性动作的作用则恰恰相反。如果受调查者在说“这不是的!”这句话的同时把手放在了自己胸口上,这个说明性动作就强化了这句话的效果。说明性动作一般都是一种表示诚实的信号。而如果受调查者在表明自己清白的同时用手抹了一下嘴巴,这就是适应性动作的一个例子。这个身体动作让他的语言回答显得更加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适应性动作可能就是对方正在撒谎的一个信号。

通过在谈话过程中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诚实的人倾向于一种开放的姿势,而撒谎者则会戒备地把手臂交叉起来摆在胸前,或者把腿伸直以增加自己和调查人员的距离。受调查者如果在说话的时候做出比较夸张的手势,那么他(她)很可能正在下意识地希望转移调查人员的注意力,试图把自己从话题的中心解放出来。紧张的人常常有节奏地抖动大腿,或者轻轻敲打自己的手臂以求触觉上的安慰。两条腿是否交叉在一起也传达了受调查者心理状态。另外打呵欠也是体现一个人紧张程度的信号。

有一点很重要,即调查者要明白,文化上的差异会影响到受调查者的身体动作和其所传达的意义。Gordon指出,在美国企业文化中,如果受调查者不敢正视调查者的眼睛,缺少眼神的接触或者眼神不断改变,通常这是一种撒谎的信号。然而在西班牙社会中,直视上级的眼睛则会被认为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最后,在谈话中也要注意自己的动作和姿态。人们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上级的肢体动作以显得更亲近一些。对于调查人员来说,要确保自己在谈话中始终保持一个开放的身体姿势。这有两个作用,第一,这可以防止对方无意间模仿了你的戒备姿势;第二,如果对方背离了最初的诚实型姿势而转移到了撒谎型姿势,这种转变的意义就会更加明显。

第9篇:谈谈你第一次的感受范文

交谈是人们传递信息和情感、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在交谈中想把话说好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使交谈起到上述的媒介作用,你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谈技巧。

交谈的话题

与人谈话最困难的,就是应讲什么话题。一般人在交际场中,第一句交谈是最不容易的。因为你不熟悉对方,不知道你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时间的限制,不容许你多作了解或考虑,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话题。这时就地取材,似乎比较简单适休,即按照当时的环境觅取话题。如果相遇地点在朋友的家里,或是在朋友的喜筵上,那么对方和主人的关系可以作为第一句。比如说:听说您和某先生是老同学?或是说:您和某先生是同事?如此一来,无论问得对不对,总可引起对方的话题。问得对的,可依原意急转直下,猜得不对的,根据对方的解释又可顺水推舟,在对方的生活上畅谈下去。如:今天的客人真不少!虽是老套,但可以引起其它的话题。赞美一样东西常常也是一种最稳当得体的开头话。如赞美主人家的花养得好之类。

交谈的技巧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持续谈上10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不过不论难易,总要设法打通这难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如果肯略下功夫,这种不幸情形就可减少,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是一句老话,直到现在仍然适用,所以企业家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交谈的礼节

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谈话时切忌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