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参观区域活动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参观区域活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参观区域活动总结

第1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良好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能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为了更好的开展区域活动,我想幼儿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区域和投放活动材料

教师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季节及教学活动等来设置区角。创设的区角,要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各区角之间要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区域内应投放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然而活动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投放材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投放,小班和大班的活动材料在难易程度和可操作性上都要有所区别。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学性、多样性,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幼儿才能愿意去操作,愿意去探索。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加强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和科学性,教师还要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材料与补充。

2. 区域活动前的组织与活动中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建立良好的规则。如"每个区域内限定活动参加人数,在语言区安静阅读,在运动区不能随处乱跑……"适当的规则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制作区域规则卡粘贴在活动区内。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要给幼儿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机会,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决定权要交给幼儿。

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由的,幼儿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活动中要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自主创作,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幼儿的意愿教师作为参与者可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游戏。但教师不要插手太多指导太多,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探索空间。

3.教师及时做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区域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记录、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持续引发探索愿望的活动材料,使区域活动更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

4.结束区域活动及时进行活动评价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孩子们自己整理,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这样便固定了物品的取放处,方便幼儿每次参加活动时取放材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第2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20__年下半年,__共青团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市、区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团员代表大会精神为契机,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和“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服务党政大局和青年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创新型团队,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少年为建设文明和谐新__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巩固青年思想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契机,围绕“蓝天工程”的深入实施,继续深入开展“高举团旗跟党走,我与__共奋进”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四有新人。全面落实市十二次团代会精神,团中央四个文件和12个基本工作规范要求,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成果;围绕文化强区战略,举办“__百家谈”活动,邀请国学、民俗等方面的专家和领导,就__传统历史文化开展讲座等活动,增强团员青少年对区域的认识和了解。

2、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主线,提升青年综合素质

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在团员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和生动实践教育团员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加强奥运文明礼仪教育,采取大讨论、大课堂等形式,强化道德意识;引导青少年自觉实践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在点滴行动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展现良好风貌。

3、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突破,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

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继续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形式,强化教育效果;深化“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以“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等多种活动手段,努力在闲散、网瘾、单亲等特殊群体青少年犯罪预防方面形成突破;深化“首届未成年人保护及犯罪预防工作典例评选”活动的成果,充分发挥各法援阵地作用和公、检、法等专业人才优势,提高工作水平。

二、在服务区域发展中拓展共青团工作的领域

1、以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为基础,拓展服务领域

探索合理、稳定的“区—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三级运转机制,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畅通工作渠道。深化总结“和谐使者”行动,全面挖掘、整合各类青年志愿者、社团组织、区域单位等资源,选树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青年典型,宣传和谐理念;结合区社会救助系统,不断深化“阳光?成长”行动,加大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的帮扶力度;依托“全国社区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社区闲散青少年数据库,采取“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形式,深入推进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工作。

2、以培育青年人才为切入点,拓展发展空间

着力推动青年人才工作,服务全区人才战略。深化“__——高校人才直通车”项目,进一步探索区领导与高校领导互访机制,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扎实开展“志愿奥运,微笑__——20__年首都高校和谐__行”系列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适时举办“青年人才与__发展论坛”,提高对区外智力资源的利用率。

强化青联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吸纳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区域建设。完善以青联委员为主体的青年人才库建设,加大对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的吸纳力度,营造鼓励青年干事业、支持青年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快青年人才引进、跟踪测评、全面培养等机制的建立,进一步选树青年典型。

3、以服务区域建设为根本,创新工作品牌

围绕我区“二三六三”核心发展战略,创新功能区团建工作,拓展“青春?王府井”品牌。结合我区三个功能区建设,不断发挥驻区部委、大型企业团委书记沙龙的作用,以青年__财智论坛、团建联谊会等为载体,创新团建工作思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整体联动,服务区域发展;探索特色化街区团建工作,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将青年文明号创建领域覆盖范围扩大到东二环、雍和科技园入驻企业和南新仓、南锣鼓巷等特色街区。

三、在服务奥运战略中全面提升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

1、积极宣传、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奥运我参与、奥运我受益”为主题,以“8?8”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载体,推进“奥运畅想录”、“青春奥运,微笑__”主题活动等,以学校、青年社团、街道社区等为主体,组织“志愿服务系列论坛”,开展“志愿服务周”、奥林匹克宣传月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志愿服务的参与度。

2、完善体系、联动发

展,推进奥运会志愿者工作

充分发挥区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全力推进奥运筹备相关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继续做好赛会志愿者的选拔、培训、审核等工作,完善骨干志愿者资料库,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备案,摸清底数,统一管理和使用;组建__08奥运城市志愿者服务总队,建立“区-街道-社区”和“总队-行业支队-服务分队”两线并举、三级联动的城市志愿服务体系;做好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完善实践岗位,进一步激发志愿者的潜能和参与热情,提高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完成好“好运北京”系列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切实做好赛前的各项志愿服务准备工作,落实好城市志愿服务工作和后备观众的组织任务,策划好、宣传好、组织好这次演练,为我区的奥运志愿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探索机制、长远发展,促进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

推进工作理念创新,以“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为工作着眼点,借助于奥运会的筹备开展思想动员,探索建立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推进人才资源储备,在服务奥运活动中发现和凝聚人才,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组织能力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骨干志愿者队伍,努力做好奥运志愿服务资源的转化工作;推进国际化视野培养,通过借鉴世界各国在志愿服务方面的经验,合理转化、辐射推广,提高志愿服务整体水平;推进工作领域拓展,在完善现有志愿服务项目和工作品牌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工作品牌,建设志愿服务的长期基地,推进共青团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建促队建

加强党建带团建,以团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为契机,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加大党建带团建工作力度;把好团员入口关,建立团员发展票决、公示等机制,不断深化推优入党工作;继续深化非公团建,探索建立“团籍管理属地化、团员参与活动多样化”的流动团员管理模式;加强以团带队,加大对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力度。

2、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加大培训力度,强化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大培养力度,做好团干部锻炼、轮岗、输送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党政后备人才;加大团员管理力度,通过选树典型、示范带动,强化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3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区域活动 教师 角色 定位

一、教师是区域的策划者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对各个活动区有清楚的认识,准确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兴趣、水平、需要。要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教师是环境的策划者,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精心地设计和安排。区域设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各个区域中材料的选择与提供,要与其特点、范围以及目标相符合,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要避免材料投放的随意性或无目的性,即某区域材料过少,某区域材料简单重复,缺乏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区分,不足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不能够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其对幼儿发展的有效性而定。教师对于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标记方式上也要进行选择和设计,无论是区域还是材料都要有明确的标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独特的标记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形、美术字等来标记,但标记一定要规范、正确,易于幼儿理解。此外,各区域活动的规则也可以通过标记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如有的幼儿园采用小脚印的标记,有的则采用区域牌,无论哪一种,都要便于幼儿理解和使用。

二、教师应是区域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设计者,更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因为孩子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探索活动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该给予支持和帮助。教师要主动了解孩子的活动过程,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困难,善于区分哪些困难可以孩子自己独立解决,哪些困难需要教师帮助。从而及时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给孩子一个心理与能力的支点。顺利的越过困难,沿既定方向继续探索前行。例如,区域活动中幼儿玩磁铁,教师提供了许多相关的区域材料,如各种大小的磁铁及多种磁性物和非磁性物,想让幼儿在操作和争论中获得一些对磁铁属性的感性认识。活动中,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用磁铁进行各种探索,兴奋的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幼儿获得感性经验后,教师又考虑在投放材料中如何设置一些问题,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属性。如:提供操作材料:筷子、镊子、调羹和磁铁以及还有一盘混有大头针的豆子,让幼儿探索用什么工具能够最快的把大头针取出来。当幼儿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又及时的为幼儿提供新的材料(回形针)并提出新的探索要求即怎样从矿泉水瓶中一下子取出所有的回形针。与前一个任务相比,这个任务更高了。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瓶中的回形针先要连成一体;而是用磁铁将连成一体的回形针一下子吸出。作为教师要想让区域活动真正有效,教师就必须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而不仅仅充当旁观者或维持纪律的角色。

三、教师应是区域活动的组织者

区域活动开展的时间、内容、形式都要由教师来统一筹划和安排。作为区域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安排一日区域活动的起止及持续的时间以及具体开放的区域。教师要能在相对的时段里给幼儿自行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安排活动,而非完全受教师控制。观察中常发现,有的幼儿园中虽然在进行区域活动,可是幼儿的活动却完全在教师的控制和操纵之下,幼儿没有自由活动的机会和可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及实际条件来安排区域的开放,以及设定一些基本规则,但一定要让幼儿有自由选择区域和活动的机会。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活动,教师的介入和干涉一定要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在幼儿真正需要的时候去帮助和支持,而非简单直接地干涉、介人,更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来导演幼儿的活动和行为。

教师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来计划,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提供合理的建议。如果幼儿的决定和想法不太合适,教师可以不必急着纠正,不妨先接受幼儿的决定,让幼儿去进行,教师在暗中观察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过度控制与被动观望,以及简单打断幼儿的行为,都是不恰当的指导方式。相反,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如何收集信息、如何与同伴互动,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必要时教师要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激励、扩展活动。没置一些问题情境与幼儿交流。

四、教师应是区域活动的评价者和反思者

第4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东幼”是个新建的幼儿园。里面的卫生打扫,一草一木,环境创设,收纳材料……都要由大家亲力亲为,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在民办幼儿园工作多年的我,刚进到这个公办幼儿园,让我感到了紧张和压力。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同事,面对新的工作安排,我觉得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看着领导们轻松地带领着大家完成各项工作。看着老师们热情高涨的笑脸。我深深的被感染着。我努力的跟着老师们学习。她们细心,耐心的教导我。之前紧张的情绪渐渐减除。工作中我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更新。以下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修养

积极参加园里安排的各项理论、教研、区域设计的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总结学习体会。加强思想修养,自主接受新知识。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各项工作。按时参加每周例会。牢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幼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从事这个行业以来我学习的步伐从来都没有停歇过。2018年12月13日,我参加了《防城港市学前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了解了五大领域各年龄段的目标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们对自己参加技能大赛的经验进行了示范和解说。给缺少说课经验的我打了一支“强心针”。我还初步认知如何开展和研究课题。培训结束后,我认真整理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努力归纳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把一些先进的理论总结下来。便于下学期应用到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2018年12月29日,我参加了《防城港市学前教育观摩》抓住参观学习的大好机遇,我坚持听课,记录好每位老师课前的导入方法和活动过程。结合自己的教育思路,认真做好评课内容。虚心的听各位同仁对这三节课的点评。我认识到,没有完美的一节课,我们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中追求完美。尹老师还为我们讲解了故事教学的方法和故事题材的分类。这对今后我开展语言课程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月4日,我参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建设与区域活动指导专项培训》。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之一。专家们给我们传授了很多建设区域的方法和建议;区域环境的六要素;依据什么来设计区域里的活动;区域游戏的指导策略……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开展区域活动有了更深的认知。我会在教授们丰实传授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新的想法,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低结构材料,配合同事们做好每个区域的环境设计。让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较好地培养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乐园,知识的摇篮。

三、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礼貌

先从自我做起,对人面带微笑,主动问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做个好榜样。培养幼儿成为一名尊老爱幼,讲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能友好与同伴相处。

2、课堂活动纪律

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要正确引导幼儿课堂上的坐姿。安静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回答问题要举手。不随便打乱别人的讲话。不要在课堂上随意走动。

3、卫生习惯

合理设计好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内容和运动量。加强幼儿饭前,饭后主动洗手的习惯。饭后能主动漱口,擦嘴巴。能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折叠整理自己的被褥和衣物。

四、加强安全工作,让危险远离孩子

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只要发现有不安全隐患,及时与搭班老师商讨出解决的方法,来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每周一坚持检查幼儿指甲,减少抓伤的不安全隐患。并请家长们配合。向孩子们渗透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让孩子也学会自我保护。认真坚持每天的消毒工作。

五、主动与家长交流,做到家园同步

第5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一、尊重个体差异,创设适宜环境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指南》提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幼儿创设造适宜的环境,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条件。从区域的布置、材料的提供到活动的安排,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

1.空间适宜

教师是区域活动最重要的创设者。在区域活动之前,教师应就本班开设哪些区域、场地如何安排、区域如何布置、投放什么材料作出细致周密的计划。(1)合理的布局。区域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在设置区域时既要考虑美观又要考虑动静结合。(2)能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3)各区域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的。

2.选材适宜

(1)注重材料的“三性”。一是有“可操作性”,只有能让幼儿动手的材料才是他们喜欢的。如我班区域中的材料,有的可以分一分,有的可以拼一拼,有的可以捏一捏,有的可以画一画……只要幼儿进了区域,小手都可以动起来。二是有“层次性”,要让不同发展层面的幼儿在本区域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如在“我们居住的社区”主题中,幼儿制作“社区小报”,我们便在美工区提供剪好的图片、破旧图书画面、完整的报纸图片版块等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剪的能力、粘贴的需要进行选择。三是有“可变性”,一样东西玩时间长了都会令任何人感到乏味,更何况是孩子,因而材料本身或其玩法应能变动。(2)材料投放要有数。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多投放一些,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可以少投放一点或不投放。(3)规则简单明了。对于每个区域及各区域中材料的操作,教师要有明确的规则要求,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制订规则。

二、激发幼儿兴趣,张扬幼儿个性

幼儿生性好奇,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然而,这种“兴趣和热情”的表达方式与成人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常常容易被成人忽视甚至不理解。幼教工作者要时时忆起并“聆听”自己孩提时代的心声,用“童年”的心态“观察”孩子、“体验”孩子、“认同”孩子,由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张扬幼儿的个性。

1.做区域活动的观察者

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应该首先是积极的观察者,观察的目的是了解所创设的区域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了解区域下一步如何发展?了解幼儿还需要什么?教师可以给幼儿什么样的指导?

2.做区域活动的引导者

在众多的区域中,既有幼儿十分感兴趣争着要玩的,又必定会有幼儿不怎么喜欢的。笔者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引导:(1)明确活动玩法;(2)鼓励群体;(3)个别鼓励。

3.做区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应参与活动,在与幼儿一起玩的过程中进行隐性的指导,以最小的干预换取幼儿最大的发展;纠正活动的偏差;解决活动中的矛盾;在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

三、评价幼儿活动,寻求提升空间

评价是活动后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育活动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的适宜性,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1.教师层面

区域活动开展得是否有效,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改进,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反思解决。评价发生在区域活动之后,教师主要以讨论、谈话等方式与幼儿一起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回忆的方式,使幼儿展开描述,从而让幼儿再现相应的活动经验,总结获得的关键性的经验。之后,老师可以将理论经验与幼儿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提升自身空间,帮助幼儿提炼经验,更好地使用材料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为每个幼儿提供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且评价和肯定要尽可能具体,而非仅停留在“很好、很棒”等简单的评价语上。不管是什么方法,评价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反思区域活动,找出安排、组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避免。

2.幼儿层面

幼儿参与游戏评价是指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进行评价、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的经验,让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

第6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关键词】漳河上游流域;VIC模型:径流模拟;适用性

Analysis of the VIC model applicability in the upstream of Zhanghe River Basin

Sun Hui-xia

(Gongyi City Reservoir Management CenterGongyiHenan451200)

【Abstract】Through runoff simulation on behalf of the upstream of Zhanghe river basin hydrological station by using VIC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VIC model in the large and middle scale water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C model has good applicability in the upstream of Zhanghe River Basin, the station has a good simulation effect site in -1986 years, regular inspection rate and period of Nsc are in the more than 70%, the relative error is controlled within 2%,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river basin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Key words】The upstream of Zhanghe River;VIC model;Runoff simulation;Applicability

1. 引言

(1)近几年,VIC模型对流域径流模拟已成为热点,如马贺等[1]应用VIC模型对老哈河流域径流模拟;张磊磊等[2]应用VIC模型对三江源地区产汇流模拟;胡彩虹等[3]应用VIC模型对流域径流模拟;金君良等[4]研究VIC模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本文采用VIC模型对漳河上游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可为漳河上游流域水资源评价与规划提供依据。

(2)深入探讨漳河上游降水径流形成规律,正确把握该区域水资源变化成因,科学预测未来漳河上游水资源变化情况,可为漳河上游水资源的可持m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对于促进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VIC模型简介

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是由Washington大学、California大学Berkely分校和Princeton大学的研究者基于Wood等人的思想共同研发的一种基于SVATS(Soil Vegetation Atmospheric Transfer Schemes)的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基本过程为考虑陆-气间水文收支和能量收支过程、次网格内地面植被类型不均匀性、土壤蓄水能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基流退水的非线性和山区地形对降雨和气温的影响[5~6]。VIC模型的参数可分为四类:气象参数、植被参数、土壤参数和水文参数。其中气象参数、植被参数和土壤参数一经率定,在模型运行过程中不再进行微调,而水文参数则需要根据实测的流量来确定。

2.2研究区概况

漳河上游流域在海河流域西南方,流域面积为18284Km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64.8mm,横跨豫、晋、冀3省4个市的22个县(市、区),流域内支流众多,主要为清漳河和浊漳河。上源可分东西两区,其中东区多为石质山区,山高谷深,岩石,坡陡流急,含沙量少,称清漳河;西区多为山丘和盆地区,盆地内植被覆盖较差,泥沙较多,称浊漳河。漳河上游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干旱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总之,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

2.3检验方法。

2.3.1以VIC模型为基础,利用漳河上游流域7个有代表性水文站资料为基础进行模型验证。 观台站是漳河流域较早设立的水文测站,在20世纪60、70年代又陆续设立了一些测站进行水文观测。综合考虑资料序列及代表性,本研究选择7个水文站进行流域水文模拟研究。

2.3.2模型参数的率定主要有2个目标函数: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c)和相对误差(Re)。Nsc表示模拟的流量过程和观测的流量过程之间的吻合程度;Re是一个水量平衡指标,反映了模拟总径流和实测总径流之间的相对误差。若Nsc的值越接近1,Re的值越接近0,则表示模拟效果越好。表达式如下:

Nsc=1-Σ(Qobs-Qsim) 2 Σ(Qobs-Q-obs) 2

Re=Rsim-RobsRobs×100%(1)

式中:Qobs和Qsim分别是观测和模拟的流量过程;

Q-obs是观测流量的均值;

Robs和Rsim分别是观测和模拟的总径流量。

3. 模型率定及检验

根据流域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现状,漳河上游流域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少,而在70年代后期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逐步增加。

3.1径流模拟。

(1)首先采用1970年之前的资料率定模型,模型参数反映了接近天然状况的产流特征。固定模型参数,采用各子流域建站至1986年的降水、气温、日照、风速等资料,模拟各代表站的长系列天然径流量过程,研究分析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可能影响。图1至图7分别给出了各站1971~1986年实测与模拟的径流量结果图。

(2)从图1至图7可以看出:各站在月径流模拟过程中,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趋势基本一致,拟合成功。

3.2结果分析。

(1)利用模拟与实测流量,代入公式(1),得出表1结果:

(2)由表1可以看出:(1)VIC模型对漳河上游各站均有较好的模拟效果,率定期和检验前Nsc均在70%以上,相对误差控制基本在2%以内;(2)相比而言,模型对蔡家庄和石梁水文站模拟效果相对较好。

4. 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VIC模型对漳河上游流域进行径流模拟,探讨其在漳河上游流域适用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模拟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的丰枯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说明降水决定了流域水资源的多寡及丰枯变化。

(2)模型对前期径流量模拟效果较好,对一些站点后期径流量模拟值明显偏大;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后期实测径流量明显偏小,这是后期径流量模拟偏高的主要原因。

(3)对漳河上游流域支流站蔡家庄站1971~1986模拟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非常吻合,说明这段时期漳河上游支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轻微。

参考文献

[1]马贺,江善虎,任立良等.VIC模型在老哈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水文,2013,33(3):52~55.

[2]张磊磊,郝振纯等.VIC模型在三江源地区产汇流模拟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31(1):18~20.

[3]胡彩虹,郭生练等.VIC模型在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5,27(10):22~24.

[4]金君良,陆桂华,吴志勇.VIC模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研究[J].2010,28(1):12~14.

[5]宋星原,余海燕,张利平等.VIC陆面水文模型在白莲河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J].水文,2007,27(2):40~44.

[6]吴志勇,陆桂华,张建云等.基于VIC模型的逐日土壤含水量模拟[J].地理科学,2007,27(3):359~364.

[7]王庆,张建云,贺瑞敏等.黄河流域大尺度水文过程模拟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9,45(2):5~8.

第7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三元共生设计理念

以“生态”规划为核心的旅游环境生态保护,以“景观”规划为核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以“旅游”为核心的群体行为心理规划和项目经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将这三个方面融汇贯通,相互协调促进,即为生态、景观、旅游三元共生的设计理念。三元共生理念的核心,在于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区域规划体系: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及进展以风景区土地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区域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为突破,通过风景景观资源的分析评价、时空布局、行为研究、阶段性规划控制进行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的规划设计,塑造可持续发展的风景旅游体系。

二、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所在的右玉县地处晋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全县平均海拔1400m,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北部以外长城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凉城县为邻,西与平鲁区接壤,南与山阴县毗邻,东临左云县。东距大同市80km,南距朔州市110km,北距呼和浩特市150km。全县南北长67.7km,东西宽45.7km,总土地面积1964km2。境内有苍头河、李红河、欧村河、元子河、杨千河五大流域。全县所辖四个镇,六个乡,居住着汉、满、蒙 、回、藏、苗、彝、畲8个民族,总人口1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9万人。

苍头河是山西省右玉县境内的主要河流。苍头河发源于平鲁郭家窑,干流全长75 km,横贯右玉南北,境内流域面积1680km2,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86%。苍头河牧草丰盛,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0.7%,被誉为“塞上绿洲”。

2.1规划范围

综合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湿地类型的多样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地形标志物的明显性等要素。确定拟建的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为:苍头河主干流域北至杀虎口,南以常门铺水库北部为界,共规划面积3066.6公顷(约4.6万亩)。

2.2项目定位

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位为:

——永续发展的生态廊道

——生机盎然的活力水脉

——多物种共存的都市绿色屏障

2.3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和《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通知》中“建立湿地公园,加强湿地保护”的精神,充分体现“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在优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应用先进湿地恢复技术和措施,改善和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同时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4.规划原则

1、美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2、人性化与生态化相结合

3、大众化与高端化相结合

4、保护性与经济性相结合

2.5 规划结构

1、一带双核四区带

一带:指苍头河流域两岸原生态景观带,北至杀虎口,南至常门铺水库,贯穿南北形成苍头河河岸生态景观带。

双核:指右玉县城西侧,及高墙框村西侧双口子村北侧现状苍头河湿地已开发部分两个旅游发展核心,成为苍头河湿地公园的经济引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四区带:

杀虎口到五里庄村的下游生态复育区带

五里庄村到双口子村的生态旅游观光区带

双口子村到北郭家堡村的湿地体验区带

(4)北郭家堡到常门铺水库的水源林带保护区带

2、一河三廊多片区

一河:

指苍头河水域及相关湿地、滩涂等天然景观资源,在合理利用下将成为朔州市乃至山西省的室外天然博物馆。

三廊:

右玉县城西南向威远镇方向的城市景观通廊

高墙框村至双口子村方向的城郊生态景观通廊

右卫镇向西北方向至远山的下游生态复育廊道

多片区:所谓多片区是指:以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景点为核心,呈放射状形成相应的服务片区,为整条苍头河提供多点的服务信息、旅游信息、生态信息、科普知识,同时组成各具特色景观小节点。

2.6 规划愿景

苍头河流域的水体蓝带和河岸绿带,正是右玉县显露生态、提升生活、组织生产和维持生存的命脉。

基于城市营销需求,我们为右玉县勾勒出三重城市生活的愿景:1、快活:籍苍头河流域再造,构筑亲水游憩网络,以表现活动

力的滨水运动主题,实现快意生活的宜居愿景。2、创活:籍苍头河流域再造,构筑休闲旅游核心,以蕴含吸引

力的表演创作主体,实现创意生活的宜居愿景。3、适活:籍苍头河流域再造,构筑生态体验廊道,以表现生命

力的自然休闲主题,实现适意生活的宜居愿景。

因此,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应反映人本主义,结合休闲景观、游憩娱乐,形成参与互动的生活文脉;应结合产业转型、文化象征,形成创新发展的生产动脉;应基于可持续发展概念,尊重自然,形成和谐共荣的生态命脉;应呼应城市发展形势、环保诉求,进行复育保育,形成健康活泼的生存血脉。

2.7 功能分区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试行)》(2010)的要求,把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区划为6个功能区:湿地保护保育区、湿地恢复重建区、湿地旅游服务区、湿地宣教展示区、生态湿地体验区、苍头河渔牧保护区。

1、湿地保护保育区:

该区域范围内属于禁止开发建设区域,生态敏感系数较高,对于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植被的保育有较高的环境需求,不适宜开放建设,属于纯天然生态森林,同时作为右玉县乃至山西省最北端的绿色生态门户。

2、湿地恢复重建区:

该区域位于旅游服务区与保护保育区中间地带,属于开发与建设两者之间的缓冲地带,以生态修复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为主要目标,同时兼具深入游览以及低活动强度的娱乐活动为主,如:露营,自驾营地,林间骑行等。

3、湿地旅游服务区:

该区域现状为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已开发部分,在整体规划布局上起到一个旅游经济核心的重要作用,由于交通便利,前期开发相对到位,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相应的服务设施质量,以达到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硬件标准。

4、湿地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主要综合了苍头河生态湿地博物馆、湿地科普展示中心等,是游客在游览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同时了解湿地形成、功能以及如何保护的主要区域。

5、生态湿地体验区:

生态湿地体验结合了苍头河的宣教展示区,旨在为游客提供丰富湿地知识的同时,使游客亲身到湿地中体验观光,其中设有绿色涟漪主题园、水鸟观察基地以及湿地水质净化展示园等科普性与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设施。

6、苍头河渔牧保护区:

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除了生态修复与展示功能之外,其经济功能在该区域应得到充分展示,在退耕还泽,退耕还林的同时,以渔牧为主要特点的活动设施也相应而生。

第8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上学期我们在开展季节、节日主题的主题活动中,认真总结了教研工作中的不足点,通过了一系列实践的研讨、反馈、总结,取得了一定进展,教师们的教育观、教研观有了新的认识。周日计划逐步完善,每天都进行活动后的反思记录,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反思内容常停留在表面,效果不显著。教师们的水平不同,有的不是幼师专业,有时不知如何结合和实施教材,在选课上存在一定问题。从环境创设方面分析,教师对“纲要”的理解还是比较缺乏,环境创设没有真正体现为孩子服务,孩子自主参与性不够。教研组活动虽保证学习时间,但教师参与不强,学习、讨论氛围不热,教师本身不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意识不强,自我反思、自我钻研缺乏。

二、指导思想:

根据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展集体备课、定期进行课题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突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的精神和理念,使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1、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

2、利用多渠道的学习“纲要”的精神,结合旗教研室“创新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开展“每师一课”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教研组在研究、实践教材的基础上,开展说教材评比活动,从而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材观。

3、继续采用案例引导、对话讨论、引导探索、设疑问答、参与式培训方法进行有目的学习研讨。

4、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二)加强专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领会课程理念,积极探索,乐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

1、开展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评比,提高本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并组织案例评比活动。

2、区域活动以常规工作有序开展,并积极创设活动环境,有目的的投放区域材料,中途进行材料评比。

(三)重视检查反馈及时提高保教质量

1、以幼儿园各项活动计划为主线,进行有效检查。加强考核力度,注重活动效益。

2、经常进行日常工作、记录的检查,便于交流和学习。

第9篇:参观区域活动总结范文

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而它的外延也必然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内部关联度较强的分野。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因各种流动的不断加强,承担这些流动的载体建设客观上要求科学预测与规划。

我们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概念拟定为:对城乡结合部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各种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称之为城乡一体化规划。

这是基于以下的认识所给出的:

(一)、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可以用空间来刻画的地域范围。

(三)城乡结合部是打破行政界限,并因城市与乡村的本质性内在联系而形成的。因此,地域范围是一种模糊性的。

(四)城乡结合部不是城市部分与乡村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空间范围。

(五)城乡结合部既可以是一定地域,又可以是一个地带,也可以是其它形态,这要看反映城乡结合的关联度依据是如何界定的。

(六)城乡结合部既然是一种空间范围,相应也便有了各种物质载体,也有一些诸如文化等领域的精神载体。因此,同样需要用系统学的原理与方法作为理论指导。

(七)城乡一体化归根结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规划形式。它与其它各类规划应该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应纳入规划法律体系之中。

二、问题的提出

近一、二十年来,我国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以重视,在自身行业的发展中已日益形成了庞大的独特体系。而且,随着发展的需求,规划系统不断地补充与完善,业已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体系。

据现阶段规划体系来看,即有宏观,又有微观,两者之间又存在中观的系统。既有综合性,又有专业性;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划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综观规划层次体系,(见表1)可以看出,还有一定地域范围内规划没有纳入进去。或者说是没有明确地纳入进去,这便是实践中可以看到的突出性矛盾问题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域(地带)。广义上看,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聚落,2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镇)聚落。而城市(城镇)与乡村的交融地带便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特定涵义上的“城乡结合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实现国家的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快速增长必须重视城乡结合地带的有序控制和科学规划,变无序的混乱、自发状态为有序的合理组织状态。

笔者在近十余年规划实践中,参加了区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规划以及各类课题的研究,深感城乡结合部是最具有活力、但矛盾又比较突出,亟需作为一项专题性、独立性的规划类型给以确定。本文试就城乡结合部规划的一些重要的原则性问题进行探索,希同仁位给以斧正。

三、过去处理城乡结合部问题的途径与弊端的总结

反思过去种种规划类型,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认识。

(一)认识之一

一般而言,区域规划是对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科技、经济、资源、社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对城乡结合部地区(或地带)进行专题研究。如果将城乡一体化规划纳入进去就会对区域规划的内容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二)认识之二

对各级城镇体系规划而言,如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是依照行政区划的体制而划定地域范围,也未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地带)作以明确性的展开研究。

(三)认识之三

既然过去的规划序列层次缺乏这一现实及长远来看都非常重要的规划类型。那么给予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的地位便是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四)认识之四

如果不将城乡一体化规划成为独立的研究课题,则不利于规划的完整与系统性的建立。造成实践中的规划空白点产生及矛盾的解决滞后等问题会更加突出。

上述四点认识在笔者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感受最深。

九十年代初期我们在黑龙江省讷河市、甘南县、延寿县、五常市等地参编市县域城镇体系和总体规划过程中,即感受到城乡结合部的一些矛盾无法用城镇体系规划或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来解决。

一般而言,传统及现实规划中城镇体系规划是针对市县域内各种聚落群体的空间组织部署。但实际应用上仅侧重在对市县域集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为一体的市区(或县城)的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的宏观论证与规划。而对近郊卫星镇并未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再如总体规划中的郊区规划,只是以服务于市区(或县域)为主要任务的,而没有以“融合”、“一体”的角度刻画城乡结合部的深刻内涵与外延。对于绝大多数的城乡结合部,都存在着诸如:人口流动与管理,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定位性的预测,基础设施的需求量等诸多的问题,而且与传统行政意义上的区域规划,其更具有活跃、动态、变动等因素。在规划的宏观安排上及战略的选择上具有极大的变化特点。为此,如不进行总体上的科学合理部署,一方面可能产生滞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可能产生阻碍城区的进一步发展或影响市区(县城)的发展。同时,对农村地域的推动也将不利。

可以预见,城乡结合部的区域类型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必以其强大的活力而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及时的并有效地给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四、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序列中地位的认识

城乡一体化规划由于其规划的对象与一般的规划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它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项规划是明确的。但共性的存在又使其必须在规划序列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首先,它的规划对象是一种区域(地域)。这就决定了它属于一种区域规划的类型。但又由于规划对象的范围确定性差,而模糊性强的特点。在界定规划对象(即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时,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界定规划对象的范围,这需要引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做前导性工作。因此,它就不同于行政意义上的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乡域等区域规划,也不等同于因自然因素所制定的某些江河流域专题规划。因此,也决定了该项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划定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因此,与传统规划程序有别。

其次,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因素与广义上的区域规划总体上一致,但由于该区域的要素流动性较强,是一个各项要素均活跃的区域,因此,它应该在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方面有自身的需求。这可以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

再次,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认识,可以设想,城乡一体化规划应该说是一种区域规划的变种。因此,它便应属于区域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确立都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应用。本文仅就城乡一体化规划前述的内容根据长期实践的认识加以理论框架的建构,以期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正确发展能有所遵循与指导。

(一)根基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概念的确立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理论走向二十一世纪时提出的,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又再次赋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便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根基性理论。

(二)基础性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区域规划的一个变种,因此,区域规划理论的某些原理与方法便是它所应遵循的。

(三)方法学理论:由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对象是一个有特色的开放的地域系统,因此,系统学理论必须引入,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对城乡结合部区域的总体部署,是唯一解决地域上存在各种问题的一把钥匙。

(四)技术学理论:因为城乡一体化的概念是冲破现行的行政体制界限的。所以,在进行各种要素的配置上须综观城市与乡村两大地域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肩负双重的协调性的任务。它应该着重发展意义上的规划、在布局规划上更应注重与城市规划、城镇规划、乡村规划步调一致。

(五)相关性理论:由于城乡结合部的位置处在城乡交叉地带,是同一种地带或向城市,或向农村过渡的两个方向性的战略研究。因此,诸如,边缘学理论,交叉学理论、门槛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技术学理论都应该成为指导规划实践的理论。

六、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规划内容:规划范围的界定、规划的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简介、城乡结合部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城乡结合的宏观区域环境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居民点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空间地域结构规划)、措施的操作建议、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

城乡结合部的宏观区位分析图、城乡结合部的规划范围界定图、城乡结合部区域现状评价图、城乡结合部发展方向方案图、城乡一体化规划总图、城乡一体化规划专项规划图、(经济(产业)发展与布局图、人口和劳动力发展与布局图、环境评价及控制图、资源可持续利用意向图、居民点(聚落)体系规划图、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布局图)。

(二)规划方法:在系统分析总原则下采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位分析、定时分析。

并严格做到以下七个方面的结合:

(纵向与横向、定性与定量、定位与模糊、近期与远期、宏观与微观、现实与理想、总体与阶段)。

参考文献

1、《经济地理》1997年第17卷第4期

2、《城市规划》1998年第1期

3、《城市规划》1997年第4期

4、《城市规划管理概况》刘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