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党外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党外工作要点

第1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渐进过程,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逐步明确提出的一个事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问题。代表性问题其实就是党外人士这一特定群体代表的知识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与张扬程度问题,其主要内涵蕴含在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要义及其代表性的主要要素之中。

关键词:党外人士;代表人士;概念;属性

中图分类号:D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2)04002204

2012年2月2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系统提出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其中,中共中央提出了一个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重点”的问题,也就是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意见明确指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要“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为重点”。中共中央对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问题的思考有个渐进的过程,了解这一渐进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关于如何理解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基本标准说,行政级别说,政治安排说,专业技术成就说,还有先进性说[1]等等。笔者认为,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其实就是其突出的代表属性问题。

一、党外代表人士概念的提出与要义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意见的起点与重点问题,都应该是正确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问题。在最初,其反映在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及其要义的思考中。对党外代表人士概念及其要义的正确理解,是有效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中共中央对此问题的思考,有一个逐步明确的过程。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和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对此问题做出了最初的阐释。

(一)党外代表人士概念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是21世纪以来逐步提出而形成的。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性人士”的概念。决定指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性人士。”由此形成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决定是在概括“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的时候,高度概括了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内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的基础上,进而揭示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性人士”。

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统战工作对象是中共以外的各类“党外人士”而展开,进而延伸出“党外代表性人士”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后的“党外代表人士”的概念,是新世纪中共中央基于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与范围是各类“党外人士”的进一步思考中概括出的一个统战政治概念,其核心要义落脚在“党外人士”的“代表性”上。

因此,决定在展开阐释对各类“党外人士”具体工作的时候,又反复揭示了“党外代表性人士”的要义在于其“代表性”的问题。

例如,决定在阐释“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是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的时候指出,“共产党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是统一战线中最经常、最大量、最普遍的关系。”其中,尤其要抓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又如,决定在阐释各类“党外人士”中的一类——“党外知识分子”的时候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工作”。在做好这一基础性工作的时候,“统战部门要重点做好有代表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上述情况清晰地表明:早在2000年,中共中央就明确形成了有关党外代表人士的三点思考:一是首次明确提出了“党外代表性人士”的概念。客观地反映了“党外代表人士”概念,是在原有“党外人士”概念基础上衍生而出的。二是揭示了统战工作的范围是“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 “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三是明确提出要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和安排使用工作”,并使这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中共中央有关党外代表人士的这三点思考,客观上揭示了党外代表人士概念的要义在于其“代表性”的初步思考。

(二)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要义的延伸

五年后,2006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重申了“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要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延伸思考:

一是提出了“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的思考。意见指出,“党外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要尊重党外知识分子的劳动和创造,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意见对党外代表人士要义的这一延伸性思考很重要,实质上是揭示了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源头,揭示了“代表性”价值所在的最基本方面。因此,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中的知识化,无疑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要义之一。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化特征,一方面有利于统战工作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服务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提出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的思考。意见明确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有四大类:一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二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三是“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人士”;四是“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中共中央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点的提出表明,中共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主体,是与党政群团相关联的党外代表人士分别所属的“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也就是党外代表人士中居于领导层的思考。因此,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中的领导化,无疑是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要义之二。

第2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摘 要 在海外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不但需要党组织的有力领导,同时也需要海外项目的党组织结合当地情况以及施工人员的现实需求,积极做好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能够成为指导海外项目有效进行的重要组织保证。从当前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来看,要想做好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就应当有效创新党建工作思维,应当从注重培养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做好党员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以及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入手。保证海外项目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 创新思维 党建工作 走出去队伍

一、前言

基于海外项目的特殊性,以及海外项目对施工队伍的严格要求,施工队伍在海外项目中要想取得积极的施工效果,就需要海外项目的党支部具有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做到结合海外项目实际及施工队伍人员要求,积极创新思路做好党建工作,保证海外项目中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能够取得实效,满足党建工作需要,为海外项目施工队伍提供良好的党建工作保证。因此,我们应立足海外项目实际,认真探讨海外项目施工队伍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具体的党建工作措施。

二、海外项目队伍党建工作,应注重培养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

施工队伍走出去之后,在海外施工项目中不但施工环境陌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也比较陌生,导致了施工人员的心理产生了落差,如何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是施工队伍在海外项目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强化对施工人员的领导,海外项目的施工队伍应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带头作用,利用党支部的堡垒特点,加强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使施工队伍能够在党建工作取得实效。考虑到海外项目的特殊性及实际难度,海外项目施工队伍在党建工作中,应注重培养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使党员能够以正确思维协调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有效施工正常生活,不给组织添麻烦。也不做有损于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的事情。因此,在海外项目施工队伍党建工作中,应认识到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并着重加强政治素养的培养,使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对于海外项目施工队伍而言,加强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对于提高整个党支部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党支部的特殊地位以及党支部对海外项目施工人员的重要指导作用,党支部成员的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升整个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质量,为海外项目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海外施工项目在党建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党支部的重要作用,做到根据党支部的成员构成情况以及党支部人员的实际水平,重点强化党支部成员的理论素质和综合素质。所以,海外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应当有效的加强党建工作,使党建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重点应从提高党组织成员的整体水平入手,使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能够有完善的机构作为支撑,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质量,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好的组织支持和组织保证。

三、海外项目队伍党建工作,应做好党员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在海外项目队伍党建工作中,党员队伍建设是关键,夯实组织基础是重要措施。结合海外项目的开展实际,以及海外项目的特殊性和实际难度,海外项目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且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具备基本的组织观念,能够按照党组织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更多的施工人员提供良好的榜样和支持,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从这一点来看,海外项目队伍在党建工作中,应当对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根据党员队伍建设实际,夯实组织基础,重点做好组织基础的构建,并使党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推动海外项目施工队伍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海外项目施工队伍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和方法保证。因此,强调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夯实组织基础,对解决海外项目队伍党建工作问题和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海外施工队伍党建工作而言,夯实并提高党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素养,是做好党建工作的关键,由于党员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建工作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外施工项目的开展实际以及海外施工项目的实际难度,在海外施工项目的党建工作中,应当认识到党员自身素质对党建工作的重要影响,做到提高党员的基本素质和有效开展党员的理论学习和党建知识学习,使党员队伍能够获得有效的理论指导,并且在实际施工中有效地提高整体水平,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证。所以加强对党员的培养并有效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党员的整体水平和满足党建工作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点来看,海外施工项目在党建工作中应当加强对基层党员的培养和教育。

四、海外项目队伍党建工作,应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海外项目中,施工队伍中的党支部不但具有核心作用,同时也是凝聚所有干部党员的重要机构,如何强化党建工作实效,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高党员的觉悟和党员的思想认识,成为施工队伍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结合海外项目开展的实际难度,以及施工队伍中存在的畏难情绪,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应充分分析现有工作的不利因素,总结工程特点,做到因势利导,加强宣传教育,用正能量鼓舞施工人员,并通过具体有效的党组织活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更多的施工人员能够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并以党员为榜样,时刻注重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保证海外项目施工队伍中能够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起到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作用。

对于海外施工项目的党建工作而言,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在不断的学习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逐渐总结和形成的,考虑到海外施工项目党建工作的实际难度,以及党建工作在进行过程中面临的多种困难,海外施工项目的党组织应当认真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并结合党建工作实际以及党员的实际水平和素质,制定具体的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指导纲领,为基层党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实践指导,使基层党员能够认识到工作的难度和实际困难,并且做到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全面投入工作,努力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局面,克服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做到团结一致有效工作。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够得到有效的形成和发挥。因此,海外项目的党建工作应当充分的调动基层党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这一点来看,海外施工项目的党建工作应当对存在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保证海外施工项目的党建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党组织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能够得到持续的提高,为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和人员保证,使海外施工项目在党建工作中能够取得实效。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海外项目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中,考虑到环境特殊以及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在党建工作中创新工作思维和理念,采取必要的党建工作措施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使党建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应当从注重培养党支部成员的政治素养、做好党员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以及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入手,确保海外项目施工队伍的党建工作能够取得积极效果,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郑大伟.论设立海外工程党支部的必要性[J].学理论,2010.22.

[2] 苏永忠.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海外项目党建思想政治工作[J].学习月刊,2012.10.

[3] 李春文.做好海外项目党建工作的思考[J].石油政工研究,2012.06.

第3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在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

3月25日,省委在郑州召开全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座谈会议。会议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主持,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各省

辖市委分管组织工作副书记或组织部长、组织科长参加了会议。会上印发了(中共×××委组织部关于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建立党的组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意

见(豫组[2005)15号),信阳、开封、林州、长垣、沈丘等五个市县分别介绍了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陈全国同志传达了省委书记徐光春就发展劳

务经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指示精神,对全省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到河南工作以后,针对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在深入信阳等地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劳务经济不仅是农村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城市经济的支撑点,要把人口包袱变成财富,要用抓建设项目的热情来抓劳务经济的开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5月10日,徐书记在河南日报发表了

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大市。100xxxx万人口中,8xxxx以上在农村。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市的劳务输出量呈逐年增长

的趋势,劳务经济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市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承点。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截止2005年3月底,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已达14xxxx万。从事行业主要

集中在建筑、电子、服装加工、流通业等;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浙、郑州、上海、江苏等地。2004年,全市农村外出劳务总收入84亿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xxxx左右,对搞活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劳务人员素质偏低、劳务经济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我市劳务经济也存在有劳务输出层次偏低,劳力型偏多,技术型、管理型、知识型太少;国内偏多,国际偏少等问题。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把握,劳务经济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劳

务经济品牌有必要进一步做大做强。 镇党委在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输出地建立了xxxx临时党支部,工作刚刚起步,其他地方的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从整体

上看,我市的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总体水平不高,与上级的要求和省内一些起步较早的市相比存在有不足与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认识比较模糊。没有对变化了的新形势对党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进行及时的调研和把握,简单地认为外出务工党员是打工挣钱,流动性强,不好管;流动党员应该是属地管理,与输出地关系不大,也不愿管。二是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不系统、不规范,缺乏有效措施。因为就业区域的流动性和岗位的多样化的特点,造成输出地党组织对外出务工党员管不到、管不住,输入地党组织由于掌握不到详细的流动党员情况,也管不好、管不了。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方法不多,效果不太好。党组织对外出党员考评管理难、外出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难、农村中青年党员发展难的“三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外出务工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由于管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我市外出务工党员在这方面缺乏有影响力的典型,没有代表人物,大多数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党员的先进性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党员不党员,只差两毛钱的现象在外出务工党员中比较多地存在,等等。

下面,根据全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的实际,就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安置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如何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怎样建立党的组织,如何开展党的活动,怎样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既

是新形势下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意义 为动力,变包袱为财富,变资源为财源,是困扰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我们的职能作用,把这些劳动力引导好、教育好、提高好、发挥好作用,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充分挖掘劳务输出潜力,把劳务输出经济搞活,把南阳的劳动力资源利用好,具有非常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发展劳务经济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需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只有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有效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市有90xxxx农民,人均耕地少,劳动力大量闲置。在这样一个现状下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南阳人均一亩多地,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土地的收益难度很大,必须改变农民职业单一化的问题,把相当数量的农民分流出来,进入市场,到市场去增加收入,增长才干,通过闯市场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可以带一个群体,创一笔收入,富一方群众,出一批人才,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促使农民尽快脱贫,实现致富奔小康。从04年的情况看,农民纯收入的4xxxx来自劳务输出经济收入。止今年3月份,我市已有42xxxx外出人员返乡领办创办企业10xxxx个,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新甸铺镇魏湾村女青年张俊平在×××长治务工后,为家乡引资80xxxx万元建黄牛育肥厂,可安排当地劳动力5xxxx名,年创效益百万元以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输出人员在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后,换了脑子,挣了票子,盖了房子,娶了妻子,有的还买了车子。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2、发展劳务经济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这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城市化的发展,需要有大批的劳动力来建设,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向城市输入,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务工人员不足的问题,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可以促进城市服务设施的改善、服务功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可以发挥城市的聚集功能,加快劳动力的非农化,推进城镇化;可以“以工促农,以城市促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有效地推动全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劳务经济不仅是农村输出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输入地城市的重要经济支撑,广东曾经出现的“打工荒”、北京曾经出现的“保姆荒”,也都说明了劳务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农村务工人员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南阳也是这样,×××现在吸纳外来务工人员1xxxx人左右,分布在建筑、餐饮服务、搬运、市政、服装纺织、食品加工、家政等行业,可以说,没有这些人员的辛勤劳动,就没有×××的繁荣,也不可能有我们生活的便利。同样,我们南阳的其它县市、乡镇的城镇化建设,也得益于劳务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3、发展劳务经济是提高农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劳务输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市场经济大学。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可以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长见识,学习本领;可以增强市场理念,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本领;可以接受现代文明和先进文化的熏陶,转变思想观念,转变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素质。一方面,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在城市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经过创业的实践,能够学到较多致富知识,增强致富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带回致富经验、带回致富项目,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带领

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双强”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熏陶和影响,广大务工人员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传统观念也发生很大变化,自身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增强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文明意识,成为适应形势要求的有知识、有才干、有能力的新型农民,并由此带动了整个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转移到城市的劳务人员中,早婚、早育、多生、多育的现象明显减少,自身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有人曾形象地说,劳务输出把富余劳动力变成了先进的生产力。从全社会情况看,随着劳务输出和就业人员的增加,我市农村的宗派纠纷、盗窃、等事件、案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充分认识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党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方面。做好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外出务工党员群体的迫切要求。全市外出党员有2.xxxx多人,占3xxxx党员总数的2.xxxx,由于教育、管理工作跟不上,造成一些党员长期脱离党的组织,

过组织生活难,参加活动难,甚至交纳党费也难,成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长期下去,就会造成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就会失去党员的先进性。同时,广大外出务工党员在脱贫致富以后,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就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渴望得到一定的政治地位,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他们迫切需要成立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已经成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一个产业,同时,也为我们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新领域,提出了新挑战。外出务工人员是先进生产力的观察者和体验者,是先进文化的学习者和承载者,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延伸了党组织管理的触角,扩大了党的工作范围,增加了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外出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问题,使广大外出务工党员更好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新时期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强化党对青年团、工会等组织的领导,吸引社会优秀分子积极向党组织*拢,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向心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党中央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外出务工党员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群体,必须动员、组织、教育这一特殊领域的共产党员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央的部署,明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将在广大农村普遍展开,因此必须及早着手,澄清底数,把分散、流动的党员组织起来,管理起来,活动开展起来,作用发挥出来,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使每个党员在这次活动中都能受到教育,都有所提高,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在各自的岗位上层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是加强对务工人员管理、发展劳务经济的需要。外出务工人员来源分散,流动性强,工作岗位变化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南阳外出务工人员的文明程度、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精神风貌,甚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南阳形象。如果疏于管理,一方面会给务工城市稳定带来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南阳形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建立党的组织,就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的有序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劳务经济的深入健康发展;就能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纠纷,减少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就能为外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就能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的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就能更好地把外出务工人员团结在党的周围,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岗位技术,树立城市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城市稳定,展示南阳人的新风貌,树立南阳的良好形象,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地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为城市的繁荣和稳定做贡献。

因此,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出务工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积极行动,推动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明确重点,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

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创新。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删5]15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工作

中,要把党内有关规定同外出务工人员的特点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要明确指导思想。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党的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灵活设置党组织,创造性开展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党组织运行机制和党员的活动方式。做到哪里有外出务工人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的活动,就有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外出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岗、转岗不转向。通过党的工作,带一个群体、创一笔收入、富一方群众、出一批人才。

(二)要澄清底子。澄清底子,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县市区要在前段时间外出务工人员党建情况统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部署,组织专门力量,对外出务工党员现状以及活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摸底要做到“六个掌握”,即掌握党员基本情况,掌握外出时间,掌握务工地址,掌握从事职业,掌握联系办法,掌握党费收缴情况。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登记制度,详细登记外出务工党员的基本情况。有条件的乡、村党组织要对流动党员实行卡片管理,利用卡片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入党时间、文化程度、家庭地址,现流动地点、工作职业、联系电话以及变更情况,联络员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要对流动党员登记情况进行定期更新,确保登记准确,底子清楚。市、县两级要实行流动党员定期报表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党员流动情况,为党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三)要建立蛆织。外地的实践证明,在流动党员务工地建立党组织,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方共同管理,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式。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2005]15号文件精神,积极组建外出务工人员党组织。一是在组建形式上,要灵活。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要坚持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确保每个外出务工党员都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一般来讲,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于某个地方或单位,有正式党员xxxx以上的,可以由输出地乡镇党委负责单独建立党支部;因党员人数较少或暂不具备单独建立条件的,要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采取区域联合或行业联合等方式,由输出地乡镇党委负责建立党支部;也可以依托外出务工人员创办的各类经济组织或县市区驻外办事机构,由输出地乡镇党委负责建立党支部。在党员相对集中、人数较多的务工城市,也可以在乡镇党委建立党支部的基础上,由县市区委负责建立党总支。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输出地乡镇党委要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积极开展活动。二是在党组织负责人配备上,要注重能力和素质要求。要把那些党性观念强、思想素质好、工作作风正,熟悉党务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奉献精神,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选拔到外建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要结合乡镇机关干部分流工作,可以从乡镇干部中选派一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党务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外建党组织中任职。同时,要把那些创业有成、遵纪守法、办事公道、表率作用好、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热心服务的外出务工党员大胆培养选配为外建党组织的负责人。县市区委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对外建党组织书记要实行两级备案,专项考评,以便随时掌握情况,确保外建党组织和负责人保持先进性。三是在制度建设上,要结合实际。外建党组织要结合上级精神和外地成功经验,建立“”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发展党员考察、预审、公示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制度建设要结合这个特殊领域里的党员特点,突出实效性、实用性,决不能多、乱、杂。要*制度管人理事,*制度规范行为。流出地党组织要将外建党组织建立情况,积极主动地向流入地党组织协商、通报。

(四)要创新活动方式。受党员流动的频繁性、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工作场地的局限性、工作经费的有限性的影响,外建党组织难以象本地基层党支部那样正常开展活动。针对这一实际,外建党组织要因地制宜,创新活动方式。一是要完善阵地。外建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有党员活动室,有党组织的牌子和党旗,同时,还要有党员登记卡、党员花名册、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学习材料、活动记录等。二是要坚持灵活性。要坚持“在原则中求灵活,在灵活中求原则”的指导思想,根据外出务工党员特点,采取“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方式,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组织开展好党的活动。三是要明确活动内容。外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及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上好党课,开展党日活动,搞好自身建设;结合务工党员的岗位实际,传授岗位技能,提供技术资料,开展法律服务,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建设驻地、学好本领、回报家乡、为党争光”等主题活动,积极探索适合务工党员特点的活动载体,做到为家乡增光、为党旗增彩、为驻地和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市、县、乡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外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可以采用财政筹一点、党费拨一点、经济组织支援一点等办法,努力解决外建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五)要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外建党组织的主要工作。一是要协助做好在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根据外建党组织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应坚持以流出地基层党支部为主,外建党支部为辅的原则。外建党组织要积极向流出地基层党支部推荐优秀务工者,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协助流出地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政审。对外出务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主要由流出地党组织负责。各乡镇党委要在春节等期间召集在外务工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工作也可以由外建党组织委托流入地基层党组织在务工地进行,培训结束后,外建党组织要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二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结合外出务工党员的实际,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好与输出地党组织的关系,共同探索加强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对外出务工党员政治理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外出务工党员的党性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五个带领,即带领群众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搞好本职工作,带领群众树立良好形象,带领群众学好本领,带领群众造福家乡。三是要做好党员日常管理工作。要积极做好务工地流动党员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接转组织关系、开展组织活动、党费收缴、困难党员救济等方面工作,做好党员的日常管理。

(六)要发挥外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关键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外建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通过外建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促进我市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驻地和家乡三大文明建设,为建设南阳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为实现中原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外建党组织要加强与输出地党组织的汇报沟通工作,及时了解上级党组织的最新精神,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要加强与输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取得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支持;要加强与务工单位的联系,共同做好务工党员思想工作;要加强同外出务工党员的联系,组织外出务工党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务工地三大文明建设做贡献。二是要做好服务工作。省委徐光春书记提出“要把外出务工人员当作自己的兄弟、子女看待,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牵挂他们”,这为我们外建党组织指明了工作方向。外建党组织要增强群众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协调解决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尤其要运用法律武器帮助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拖欠等各种侵权问题,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外建党组织是流出地党组织在流入地设立的“桥头堡”、“信息站”。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外建党组织要发挥与外出务工人员和外地工商企业的联络作用,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搭建务工地与家乡联系的“金桥”,引导务工人员回家乡领办创办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新局面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一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县市区、乡镇党委要把外出务工人员党的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分管副书记要直接组织实施,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工作网络,努力形成互相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县、乡各级党组织要研究探索外建党组织的工作模式、经费保障等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创建宽松环境。

二是要检查督导,狠抓落实。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有关措施,根据外出务工党员的实际,抓紧制订工作方案,要细化量化,责任到人,认真组织实施,尤其要抓好建立党组织这个关键,力争6月底以前在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首先建立党组织,下半年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全部建立起党组织。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建工作联络员、指导员,切实做好在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组建党组织工作,并负责协调好输出地、输入地和务工单位的关系。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是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对于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这样的新课题、新任务,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在工作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出既坚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又符合外出务工人员自身特点,同时又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党建工作深入发展。

四是要及时总结,表彰激励。县、乡两级党组织要深入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要注意发现、总结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及时表彰和奖励,以促进这项工作深入、持久、扎实地开展。

第4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一、*外来人员及外来党员的基本情况

*是个外来人员汇集的大市。据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现有登记在案的外来务工人员46万余人,接近百万*人的一半。来慈的外来人员体现出“三多三少”三个特点,即:青壮年多,老幼年少;中等文化者多,高学历和低文化程度者少;企业职工的多,从事其他职业的少。在外来人员群体中,35岁以下青壮年占外来人员总数的62.26%,50岁以下的更占外来人员总数的90%以上;初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占82.3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1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05%;在企业从事管理和生产劳动的外来人员占77.61%,从事其他工作的仅占22.39%,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2100人左右。年轻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企业打工者成为外来人员群体的主流。

从外来群体中党员状况的排摸调查看,全市现有外来党员1725人,其中:男性党员占89.98%,50岁以下党员占83.77%,初中以上学历的党员占92.77%,在企业单位工作的党员占55.85%。外来党员作为外来人员群体中的一部份,除了表现出外来人员的三个特点外,同时,他们还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隐性党员”多,迁组织关系的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全市1725名外来党员中,有1062名外来党员未迁组织关系,占外来党员总数的61%,成为外来党员中的主流。部分党员长期流离于组织之外,有些甚至“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隐性党员”。迁入组织关系的共663名,仅占外来党员总数的39%。未迁组织关系的原因主要有五个:一是考虑到当前工作的不稳定性不愿迁,这个原因占主流;二是因为怕手续麻烦不愿迁;三是原工作单位不肯放;四是由于组织关系与养老金、保险等福利相挂钩,不方便迁;五是局限于现工作单位尚未建党组织不能迁。

2、未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多,按期交纳党费的少。据问卷调查看,半年以上未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占45.50%,有些甚至来慈4-5年未参加过一次组织生活。由于长期听不到党的声音,缺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无法得到组织的教育和管理,部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保持。外来党员按期交纳党费的意识淡薄,能按期交纳党费的仅占5%,长期不交党费的个案时间最长已超过10年。由于长期打工在外,组织关系挂靠原籍,有46.50%的外来党员采取了一年回家乡一次,交纳一年的党费,争取参加一次党组织生活。

3、外来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的多,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少。外来党员在外来人员群体中的威信一般,外来党员及党组织对外来人员的凝聚力弱,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46%的外来人员和44.50%的外来党员认为大多数外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一般,有52.50%的外来党员认为,外来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较少。

二、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开展党的工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外来人员群体是改革大潮中的一项新生事物,在外来人员中开展党的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处在改革大潮中的浪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加强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至今,已累计发展外来人员入党100余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34人,并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宗汉马家路村外来人口公寓发挥外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实施“以外管外”,取得了三年公寓及周边地带无一起犯罪案件的优秀综治成绩。从初步的探索发现,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同我们传统的以本地人员群体为主的党建工作相比,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有利条件和三个不利因素。

三个有利条件为:

1、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浓厚的思想基础。到异乡工作生活的人最大的需求是一种归属感。作为外来人员特别是外来党员同本地党员相比有着更为强烈的组织归属感。从问卷调查看,有90%以上的外来人员认为有必要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93%的外来党员认为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必要或很有必要。据调查来看,一些长期过不上正常组织生活的党员对组织生活相当渴望,一个叫刘传兴的老党员在一次座谈中深情地讲到,“无论到什么地方,只要有党组织存在,我就想方设法地寻找她,找到她就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

2、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相当的人才基础。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不少外来人员本身素质比较高,除了大中专学历以外,有的外来人员在原单位是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也有的曾担任过乡镇领导或村领导等职务,他们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在当地属于各阶层的先进份子,他们中有些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员,有些因为长期在外打工,飘忽不定,无法加入共产党。这些优秀的外来人才为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3、在外来人员群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一定的组织基础。一方面,几年来我市在一些外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职能部门探索建立了外来党员临时党支部,有了一定的基础。如宗汉马家路村外来人口公寓党支部、天元镇外来人口办党支部等。另一方面,随着外出打工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少中西部地区把外出务工视作带动人们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为了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输出地党委政府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尝试着建立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如江西省横峰县在逍林镇建立了驻*劳务协作办事处和港边乡驻*流动党员党支部,选派了四名专职干部负责日常事宜和外来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同样浒山街道、宗汉街道等地也建有类似的外来党员党支部,目前全市已有5个外来党员党支部,这为下一步加强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组织基础和工作经验。

三个不利因素为:

1、艰苦的打工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来党员的政治追求。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看,外来人员第一需求是生存。外来人员背井离乡,来*过着艰苦的打工生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到更高的薪水,掌握到更多的技能,学到更新的理念。他们也考虑精神需求上的追求,但首先必须是物质需求上的满足。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微薄,生活条件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政治需求。就其生活现状而言,加强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发挥党员增收致富的示范作用,引导和帮助群众致富的带动作用。

2、外来人员的不稳定性和高流动性给外来人员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会经常增减员工;同时,员工为获取更高的报酬和发展空间,也会选择跳槽,这必然导致外来人员的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根据调查情况看,连续在慈工作三年以上的外来党员仅占总数的25%,来慈一年以上只在一家企业单位工作的外来党员寥寥可数。这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转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主动适应外来人员的高流动性,开展党的工作。

3、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又增加了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的难度。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目前我市的近50万外来人员分别来自江西、四川、安徽等十多个省份,来*打工主要是通过老乡带老乡,亲戚携亲戚出来的,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与老乡、亲戚聚集生活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群体,这给党建工作的沟通和融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加强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就更需要注重针对性和灵活性,尊重风俗习惯,利用风俗习惯开展党建工作。

三、加强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

外来人员已成为一支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外来人员群体中的党建工作,对于稳定外来人员整支队伍,凝聚外来人员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外来人员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市外来人员群体的现状和特点看,加强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树立统筹观念,营造内外联动的大党建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政党,是因为她广泛地吸纳了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来人员群体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党的工作不容忽视的一大领域,我们要积极树立统筹观念,通过本地相对成熟的党建工作带动外来人员党建工作,努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大党建新格局。

(一)目标联动。各地各部门在制订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时,要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把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列为规划和计划的重要内容,结合所辖地区、领域外来人员群体的规模和比例,建立内外联动的目标体系。如,在发展党员时,要考虑优秀的外来青年;在发挥党员作用时,要考虑外来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在评奖评优时,要考虑先进外来党员的比例。通过目标联动,促进外来人员群体党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和不断发展。

(二)组织联动。一是加强各种类型党组织之间的联动。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党建工作在各个层面取得了发展,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新社团党建工作全面推进。要统筹利用好党建资源,把外来群体党建工作渗透到这些组织及日常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出各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二是要加强外来党员输出地和输入地党组织之间的联动。由于外来党员高流动性的特点,需要输出地和输入地党组织通力合作,共同配合才能把这项工作抓好。输出地党组织主要抓好外出党员的原始档案登记、配合输入地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开展转正考察并提供相关资料、在重要输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并开展指导等工作;输入地党组织主要抓好外来党员的教育培训,对外来党员临时支部提供服务和工作指导,对外来党员提供服务等工作。

(三)考核联动。把外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发展、外来党员的培训与教育、外来党员及其临时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等情况列入各地党建工作的整体考核体系,建立计分制,量化到项,落实到人。通过考核联动,督促各地各部门把外来人员群体党建落到实处。

二、创新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增强外来党员及其党组织的活力

党建对象特点发生了变化,党建工作的组织体制和领导体制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与适应,要由静态的管理转变为动态的管理,从而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

(一)在组织体制上,要建立外来党员党支部。对于外来人员居住比较集中,外来党员数量较多,党组织影响较大,党建基础比较好,条件比较成熟的单位,如外来人口公寓、外来人员集聚的市场等,上级党组织要积极考虑建立外来人员党支部,通过外来党员管理外来人员,服务外来人员,带动外来人员。

(二)在领导体制上,要大胆任用外来党员。在外来人员或外来党员比例超三分之一以上企事业单位,在建立党支部的过程中,可以酌情设置个别外来党员支委;在外来人员或外来党员比例超三分之二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可酌情设置一名外来党员任副书记或书记,提高和强化外来人员和外来党员的政治地位。通过外来党员干部,更有利于消除隔膜,在外来人员群体中打开工作局面。

三、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外来党员参与的积极性

从关怀和方便外来党员正常流动的思路出发,改革党员关系接转程序,简化办理手续,强化组织服务,从而提高外来党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建立三级党员服务网络体系。依托全宁波大市正在开展的党员服务中心筹建工作,构建起涵盖市、镇、村三级(包括社区、园区、协会、市场等)的外来党员服务网络,形成对外来党员服务的全覆盖。

(二)突出重点设置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一是帮助外来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减少外来党员接转组织关系过程中人生地不熟的麻烦。二是向外来党员提供活动场所,促进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开展对外来党员的教育与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技能和素质。四是对困难外来党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五是成为外来流动党员的临时挂靠点。

(三)积极提高服务效率。一是实行组织关系网络接转。传统的党员组织关系迁移管理模式,涉及部门多,手续烦琐,办理周期长,不利于党员的正常流动和管理。当前宁波在*、象山等地试点,开展了“党内信息管理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建议把这一先进的党员信息数据管理技术向全国推广,为方便外来党员的正常流动服务。二是实施流动党员身份卡制度。针对目前外来党员流动性强,党组织关系迁移手续难办的问题,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建议推行流动党员身份卡管理制度(类似于公民身份证),卡里注入党员信息,配合即将在全省推广的“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网卡式管理”,卡随人走,以卡定身份,既方便党员流动,又方便组织管理。

四、探索有效载体,积极发挥外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外来党员是外来人员群体中的先进份子,不仅社会需要外来党员发挥作用,而且外来党员从荣誉感、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等方面出发,也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我需要。我们的工作主线要根据外来党员自身独特的特点,因人制宜的设置载体,用人所长地发挥作用。

(一)发挥外来党员以外带外、以外管外的作用。当前,外来人员群体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涉及治安、教育、卫生等方方面面。据市公安局统计资料显示,今年来我市治安、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员犯罪分子数量比例高达87.4%。要根据外来党员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创新机制、探索途径、设计合理载体,发挥其“外来”身份的特殊作用,帮助政府开展外来人员管理工作。让外来党员成为外来人员群体中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社会稳定的信息员、外来人员矛盾的调解员、维护外来人员权益的联络员。

(二)发挥外来党员以外帮外的作用。组建外来党员志愿者队伍,发挥外来党员的一技之长,为外来人员和本地百姓服务,从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价值,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外来党员与外来人员、外来党员与本地百姓之间的党群关系。

第5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当前,国内合作交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决定了国内合作交流系统党建工作必须不断创新。杭州市国内合作交流工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一是国内引进,二是区域合作,三是对口支援,四是“两外”服务。国内引进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科研及成果转化,战略资源合作及浙商回归工程等六位一体的体系。区域合作的重点:一是建设杭州都市圈及参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建设。二是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及东部率先发展。三是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加强并扩大与全国重点城市、友好城市的经济科技合作交流。对口支援的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对口支援四川和省内等贫困地区、重庆涪陵三峡库区及援疆工作。“两外”服务重点:一是做好约3000家全国各地来杭办事机构的服务管理;二是做好众多来杭投资企业、商会、协会的服务管理。由此可见,国内合作交流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领域宽、工作对象层次多、影响大等特点。按照中央加强新时期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和党员属地管理的原则,我们在深入调研,学习取经,典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大经合、大党建新格局的党建新思路,并向杭州市委正式报告,受到了市委肯定。在构建我市大经合、大党建格局中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组织上要创新。为理顺大经合的大党建关系,我们主动向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学习,组建经合系统大党委,统一领导经合系统包括“两外”党建工作。经合办单独设立机关党委,下面再分设驻杭办事机构党委和来杭投资企业商会协会党委等两大基层党组织,分别负责“两外”党建工作,“两外”党委根据所属单位党员情况建立健全下属基层党组织,理顺党组织和党员关系。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为开展党建夯实组织基础。

二是管理上要创新。在对基层党建组织和党员管理上,一是坚持党员属地管理原则,我们请示杭州市委组织部专门下文,要求各地驻杭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办事机构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我市,编入所属党支部。各地来杭投资企业商会协会会员单位党员的关系也要转入我市并编入所在商会党组织。二是加强商会党员管理,在商会中健全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培养和发展优秀的民营企业老板参加党组织。加强商会党建工作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也是党建管理的创新。三是健全“两外”党建制度,我们在实践探索中,制定了《关于开展“大经合大党建”工作意见》、《关于加强“两外”党建工作的通知》、《“两外”党员属地管理的通知》、《关于“两外”代表列席杭州市两会的通知》以及《杭州“两外”先进单位评选》等旨在加强“两外”党建工作的制度。今年我办还向市委、市政府申报了创新“两外”党建的创新创优目标,已获得认可。

三是工作上要创新。根据“两外”党员流动性大,单位多分布广难集中,单位性质不同、经济社会成分复杂等特点,我们在“两外”党建工作上采取灵活性、多元化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争创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商会企业文化建设。还组织“两外”党组织围绕本市中心任务,积极参与招商引资、经贸会展、对口支援、区域合作交流、社会公益、平安杭州等。大经合大党建新格局的构建,有力地促进了杭州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建设杭州生活品质之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者为杭州市经合办党组书记、主任)

第6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一、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外企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确保党组织活动深入开展,确保

活动开展合乎企业需求、党员需求,街道计划将在条件成熟的单位建立党支部,向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非公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同时重点加强以下四项宣传工作:

一是营造宣传氛围,利用宣传媒体、板报、橱窗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定期宣传地区典型党员事迹和地区党建工作。

二是检查督促沈电外企联合党支部要发挥各自特色来开展党建宣传日活动。

三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党员、群众,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结合揭批""组织,向党员群众进行"崇!尚科学,抵制"等八荣八耻教育。同时,针对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疑释惑,引导党员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看待矛盾,保持思想稳定。

二、加强党建组织载体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加大外企党组织建设,建立区管领导干部分工包片定责制度,党建街道、社区二级组织网络,每周召开一次工作通报会,对党建工作进行分析、指导、协调,做好计划制定,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报告工作、表彰先进等工作,加快外企党组织建设步伐。

三、注重外企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提高党员素质,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通过每周外企工作例会制度,充分了解外企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做好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的培养、教育、发展工作,每月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党课教育。

通过每月的上党课、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外企党员进行分类指导,采取集中讲学、分散自学、结队帮学、上门送学、参观导学的学习方法,加大对外企党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使党员在外企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建立外企联络员制度,促进与企业经营者的沟通协调。

为使外企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道要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组织,每个街道、社区党组织选派一名党建联络员,根据外企党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召开会议,反馈各外企党建信息,传达区委、街道工委党建工作指示和要求,部署党建工作的安排。定期走访联系,互通情况,组织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

四、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推动外企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第7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二)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1.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2.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4.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三、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

(一)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二)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三)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旗)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党委组织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备案中,要增加“政治面貌”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问题。

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第8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二)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1.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2.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4.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三、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

(一)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二)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三)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旗)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党委组织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备案中,要增加“政治面貌”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问题。

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第9篇:党外工作要点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一)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二)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责任和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一)流出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二)流入地党组织的主要责任

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1.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做好外来流动党员身份确认工作。

2.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4.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交纳。

3.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4.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三、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方法

(一)完善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流动党员一般应当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简化《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手续,《流动党员活动证》经流出地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流入地党支部要及时验证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流动党员活动证》由流动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审核一次。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二)及时将流动党员编入流入地党的基层组织。流动党员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应当编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可专门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可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党组织或委托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三)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等方式,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市、区、旗)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党委组织部门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有关部门在流动人员登记备案中,要增加“政治面貌”内容。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问题。

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