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第1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一)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大,许多高校在从事科研教学外,还参与外部的各种经济活动,如投资、创办学校和创办企业等。高校的资金使用涉及科研教学、基础设施、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大量的资金投入增加了高校的办学风险。高校能否对内部进行有效控制,关系到其长期的生存与发展。

1.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内涉及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有限,这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难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其内部控制体制。同时,由于监管力度不强,一些高校在内部控制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且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使得内部控制效果较差。有的高校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依据主观意志,不进行充分论证和反复斟酌,制定出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客观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有些高校根本不重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趋于形式化。

2.高等院校内部资金控制存在问题

高等院校内部资金控制主要是为了保障高校资金的安全性和科学合理地进行使用,内部资金的有效控制能有效防止资金失窃、和欺诈等行为,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控制力度是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前提,然而,一些高校的内部资金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具体表现为资金控制制度的缺失、资金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和资金控制制度的监督不严。

3.高等院校预算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许多高校预算过于形式化,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原则上,高校预算的制定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严格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的制定往往流于形式,预算的制定过程不尽严谨,导致预算作用的弱化。此外,一些院校虽然重视了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但是对预算执行后的效果缺乏分析,难以及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这不利于为之后的预算编制提供有效的建议,不利于改善高校的预算管理体制。

4.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缺乏监督

许多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由于各种原因,审计部门难以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督,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内部审计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从而使得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明显。

(二)高等院校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1.完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使得高等院校内部控制规范化。其次,强化高等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保证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改变内部控制形式化的现状。最后,深化高校审计监督制度改革,加强内部控制监督,防止内部控制失误和内部控制舞弊等行为,以此全面提升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以达到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

2.加强高等院校资金控制制度建设

高校要严格依照《会计法》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控制制度,规范资金申请、资金下拨、资金使用等流程,完善资金控制问责制度,把责任具体到个人,有效实现资金控制,彻底杜绝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舞弊行为。

3.强化高等院校的预算管理

首先,要加强高校的预算管理意识,重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其次,在预算编制时尽量采用零基预算,各项目的预算要精细化,额度要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在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时,要重视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分析,以便及时调整预算,同时也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改善预算管理。

4.加强对高等院校内部控制的监督

增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内部审计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监督体制改革,最终实现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二、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加强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

(一)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的不独立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效力的发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不独立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处于校领导的直接管控之下,内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受制于校领导的意志,如果校领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内部审计尚且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一旦校领导贪赃枉法、,内部审计将形同虚设,毫无用武之地,这将极大地降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效果,内部审计部门甚至可能成为校领导贪腐的帮凶。其次,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各项利益与学校的其他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受制于学校的财务部门,而任免和提升则受制于学校的人事部门,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极有可能导致走后门和行贿受贿等问题的出现,这将给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极大的障碍。

2.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管理不规范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管理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计划的管理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考核两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计划的管理极其不科学。很多高等院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流于形式,根本不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分析,导致内部审计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即使制定了内部审计计划,很多高等院校也不按计划进行执行,导致内部审计计划不能得到贯彻落实。其次,高等院校缺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开展和执行情况经常出现无人监督、无人考核的尴尬局面,监督和考核的缺失意味着对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约束和激励,这极大地制约了内部审计效力的发挥。

3.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极其落后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制度极其不健全,内部审计的程序杂乱无章,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考核严重缺失,内部审计的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建立,内部审计的分级复核机制形同虚设。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的落后,严重地影响了内部审计效力效果的发挥。

(二)高等院校加强内部审计的相关措施

1.高等院校应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教育部和财政部可以联合成立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使得该机构彻底独立于各高等院校,彻底切断内部审计机构与高等院校之间既存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该机构专职行使对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职能,同时,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任免和提升等都交由该机构进行核定,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彻底摆脱高等院校的束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强化内部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保障内部审计效力效果的充分发挥。

2.高等院校应规范内部审计的管理

首先,高等院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不能再流于形式,要认真严肃对待,要在充分论证和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力争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内部审计计划,让该内部审计计划能够真正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可据依赖的指南。其次,在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计划之后,高等院校必须要进行彻底的贯彻落实,依据该计划开展各项内部审计工作,以确保内部审计计划的权威性。最后,高等院校要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监督和考核的缺失意味着对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约束和激励,这将极易导致和行贿受贿等现象的出现,高等院校必须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促使他们依法依规行使审计职权,提高内部审计的效力和效果。

3.高等院校应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高等院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构建高效的内部审计的程序流程,构建科学的内部审计的责任追究机制,构建明细的内部审计的分级复核体系。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能够使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都有规可依,这将极大地提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而提高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效力和效果。

第2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内部审计职能;转型

2016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1],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项目立项和建设,预估投资总额超过162.42亿元[2]。在落实《行动计划》提出各项任务中,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能要适应创新发展趋势,把审计职能贯穿其中,建立项目经费绩效评估机制,提高任务绩效,加强国有资产审计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同时对学校创新行动发展中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演变

目前可以将内部审计职能总结为“监督为主”和“服务为主”两大类,前者侧重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后者则偏向评价和咨询等服务职能的发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顺应高校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前期,主要的职能是“监督为主”,通过审计单位内部会计资料,监督其合法性、合规性,促进学校业务健康发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3],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接轨,体现从传统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到价值增值型的转变。刘家义审计长把审计概括为“免疫系统”[4],就是要建立一个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系统环境,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管理保障。

二、高职院校实现内部审计增值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增值职能是否实现,主要受内部审计单位的机构配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领导层重视和外部的审计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内部审计中,由于上述因素的不完善,导致审计的“价值增值”职能很难满足新准则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与其职能发挥不相符

陆宏如[5]对高职院校内部审机构调查分析时,发现只有8%的学院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其他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并入了纪检监察机构。在内部审计部门中,还存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等导致的独立性不够、权威性不强等问题。吕先锫,王振青[6](2012)在《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分析中,从对审计机构的分管领导调查结果来看,审计机构的分管领导情况是:书记占1%,校长占26%,副书记占51%,副校长占22%。说明部分高校对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审计的职能认识不足,不同级别的分管领导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有的是从财务、教学管理、纪检、学生管理等岗位轮岗或调整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涵义、职能、体系、方法等不是很谙熟,主要是在干中学,所以在审计中大都从具体业务层面进行审计,一下子很难站在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整体层面上去创新整合思维,“价值增值型”的审计职能很难发挥。

(二)高职院校领导层的重视与认识不够阻碍内部审计职能转型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处在创新发展的跨越期,主要是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强化校企融合,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学校领导在创新发展中,更重视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与创业等工作,对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重视和认识不够。学校领导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认为单位内部审计主要是检查财务收支、预算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等与财务部门相关的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价值增值”职能中,如“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风险管理”审计时,领导层会认为约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很难得到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职能的增值作用得不到体现。

(三)外部法律环境不完善约束内部审计增值职能的发挥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主体法律缺失、配套法律滞后、操作性不强、与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存在差距等问题,如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面,法律依据与评价标准单一笼统,没有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审计目标,定性的指标多,定量的指标少。在审计结果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无法行使处罚权,使审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审计成果运用难,限制内部审计增值职能发挥。

三、高职教育创新行动发展下的内部审计职能转型对策

(一)在高职创新发展中,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

内部审计功能正在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控管理审计转变,审计防范的关口正在逐步前移,审计思路正在由单纯审计检查向着更加注重审计分析转变,同时,大力推动审计整改的落实,使审计不仅发现问题、指出问题,而且有针对性地督导解决问题,审计的“免疫”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在适应创新行动发展的新形势下,要适应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第一,内部审计对学校管理层在创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部署,如基建项目、科研经费、经济责任、二级管理等,找准审计职能的增值点,发挥监督增值作用;第二,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规范项目管理、强化内部控制、夯实管理基础发挥了独特作用,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工作,发挥审计监督的警示效果,关注廉政和作风建设,自觉维护学校内部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

(二)探索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提升内部审计职能的层次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有管理风险、提升治理的功能,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新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也是期望内部审计职能从单纯的业务审计中抽身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实施审计。因此,内部审计职能要增加组织价值,更要与内部控制有效结合。内部审计应从审计内部控制的不相容岗位着手,坚持不相容岗位完全分离,形成内部牵制约束机制。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发挥监督职能;通过内控审计,积极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设性建议,组织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培训,推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促进教职工、部门、组织管理层共同承担内部控制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领域的咨询作用。

(三)逐步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增值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7]明确提出强化绩效评价:“各地要逐级按照职能分工量化落实方案,逐级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定时间表和任务书,实行项目管理”。在《行动计划》执行中明确评价指标,如对“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中,重点审计督查“规划与实施方案、财政资金支持、学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与创业情况、学校技术服务、社会培训及国际交流合作、省级及以上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名师、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材、师生参赛获奖等方面评价”。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专项资金审计、项目管理等内部审计项目中,应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通过对各项任务进行绩效评价,发挥确认职能;在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上应着重关注“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评价指标。下面以“社会服务能力”绩效审计为例,具体绩效审计指标及分值如表1:审计评价标准的选择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难点,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中每个任务和项目的审计范围、目标和重点差异很大,所以“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评价指标在不同任务和项目中有不同的体现,内部审计应创新完善内审评价机制,推进内审工作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增加组织价值。

参考文献:

[1]《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承接单位的通知》教育部(教职成司函[2016]30号).

[2]张启明,王博,童卫军.各地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举措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3):36-42.

[3]《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公告2013年第1号.

[4]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3-9.

[5]陆宏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0-22.

[6]吕先锫,王振青.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12(29):10-13.

第3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摘 要 审计文化建设对促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增强审计队伍凝聚力,弘扬审计精神,塑造审计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对审计文化、审计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措施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医院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随着医疗机构经济管理事务的复杂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弘扬和建设先进的审计文化,是医院审计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审计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根本,是审计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审计文化的涵义

审计文化一般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涉及审计队伍、审计制度、审计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主要包括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审计行为准则、审计价值观等。是审计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升华、提炼的,被内部自觉认可、自愿遵循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基本理念、职业道德及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并明显区别与其他文化的综合体。

二、审计文化建设的作用

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审计机制不断完善、审计队伍茁壮成长的助推器。医院审计部门需充分认识到审计文化建设在规范医院经济活动,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以及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显然,审计文化建设有利于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审计精神;有利于审计队伍增强凝聚力,持续改进各项审计工作,塑造正能量的审计形象;有利于审计外部乃至社会识别审计,了解审计,走进审计,扩大审计的影响力;有利于阳光运行审计权利,使审计部门及审计人员处于监督之下,强有力约束、规范审计行为。成功的审计文化,即能够营造审计部门和谐向上的环境氛围,提升审计人员的精神气,强化廉洁自律;又能够树立审计部门公平、公正的正面形象,为审计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尽可能多的外部支持,展现审计的勃勃生机。

三、审计文化建设的措施

审计文化建设做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审计部门一方面要契合医院“一切为了各族人民健康”的文化建设主题,注重服务意识,树立“服务医院“的工作宗旨,寓服务于审计监督之中。另一方面要构建具有医院特色的审计文化体系,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具体措施有:

(一)组建审计文化建设责任小组,统一部署规划。成立审计文化建设活动责任小组,统筹规划,统一负责审计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及组织协调、宣传报道等工作。将审计文化建设纳入审计工作年度计划,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

(二)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展现审计精神。审计工作环境不仅是审计总体形象的外在表现,也是审计人员素质的内在体现。包括审计办公环境和审计人员文明言行。办公场所及工作人员仪容仪表的整洁是保持良好工作环境的首要。审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整洁习惯;设计符合医院的审计服务口号和文明审计用语,醒目张贴,督促审计人员执行,便于职工监督;规定首问责任要求,对来访人员不准生、冷、硬、推。以整齐划一的方式体现团结、和谐、奋进的审计精神。

(三)着力打造文化墙,彰显审计文化特色。以“责任、忠诚、

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价值理念为核心、紧扣医院文化建设主旨,着重以文化墙的方式,借助较强的视觉效果,宣传审计的新理念、审计工作动态、审计人员风采等。增强医院职工对审计的知晓、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四)先行制度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审计制度是审计文化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规范、完善包涵合同审计、工程审计、物资采购比质比价审计日常业务和财务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以及人事管理、廉政教育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将审计文化理念的具体要求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落实,在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约束审计人员行为。

(五)成立审计业务复核小组,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强化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监督、检查职能的本质要求。成立审计业务复核小组,完善审计工作三级复核制度,采取自查与外请专家评价相结合,抽查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总结审计质量控制的做法,搭建质量控制考核指标体系雏形,逐步完善审计质量评价标准。

(六)实行集体决议制度,加强廉政教育。廉洁从审,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审计工作实际,形成它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重大事项实行集体决议,防范审计风险,使得审计人员不能、不敢利用工作之便为被审计单位谋求利益,保证审计的公平、公正。同时加强廉政教育,发挥审计文化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审计人员以廉洁自律为荣,自发抵制腐败。

(七)建设学习型科室,倡导学以致用。以创建学习型医院为目标,在科室形成爱学习的浓厚氛围。首先,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读书笔记,定期上交读书心得体会。其次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参观交流相结合,开辟“读书角”等多种方式丰富学习的内容。大力倡导在工作中学,在学中工作,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

(八)丰富文体活动,凝聚审计队伍。丰富的审计文化活动使审计文化建设充满生趣和活力。开展志愿者服务、党群一对一帮扶,读书交流、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组织登山、拔河等比赛以及义务诊疗、捐款捐物、无偿献血、关爱退休职工、生日祝福等献爱心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审计人员的荣誉感,增强了审计队伍的凝聚力。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在促进医院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强化管理方面还任重道远。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压力,审计要敢于尝试,善于把握,借助审计文化建设之力,在实践中改进,在改进中前进,为审计事业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第4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法;内部审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策略

我国高职院校利用自身资源积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创收活动,挖掘自身潜力拓宽资金来源,逐渐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筹资渠道为辅的筹资机制。高职院校如何规范创收资金,进一步充分发挥创收资金的经济效益,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成为当前做好高职院校创收审计监督和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种工作实施办法叫PDCA循环法,本文将采用这个办法研究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并把它推广应用到创收审计工作中,以帮助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尽可能做得更好。

一、PDCA循环理论

PDCA循环最早由“统计质量控制(SQC)之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自1950年开始,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进一步将之运用于改善产品或项目质量,使之成为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基本方法之一,尤其在质量管理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都达到了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的目的。同样,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提高高职院校创收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也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创收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P、D、C、A四个英文字母在审计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①P(Plan)――计划。包括审计立项调查、审计计划制定和审计目标确定。

②D(DO)――执行。包括制定审计方案、现场实施质量控制、审计报告报送和审计归档。

③C(Check)――检查。包括审计质量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④A(Action)――行动(或处理)。包括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审计成果跟踪,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如简图所示:

二、PDCA循环在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P计划阶段

创收审计工作计划是对学校二级学院、处、馆等相关部门创收管理而设计的一系列审计活动过程。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创收审计工作计划和具体审计实施方案,既要全面布署,又要突出重点。一方面要根据工作目标制订创收审计具体的实施计划,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调研分析现阶段各个相关部门创收运行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以审计业务为主线,以创收项目为导向,体现学校、部门和广大教职工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前期调研和分析上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学校的创收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现有的制度可操作性如何?是否落后于目前多样化的创收形式?

2.创收收入项目是否立项审批?预算执行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一些本属于部门职责的工作也成了获取创收的渠道?是否存在不合理收入也披上了“创收”的合法外衣?收费标准是否报物价局审批?创收收入有无统一的收费原则和标准?

3.创收台账是否专人管理?台账记录是否详细、完整?

4.学校财务、审计部门对创收部门的创收取得、核算、分配、使用是否进行有效的监督?学校场地门面出租,房屋租借是否存在多部门管理?合同签订是否规范?在创收实施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创收制度和有关合同规定?

5.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等在收费前是否通过校内公示栏、公示墙、校园网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工等公示?

6.各部门之间创收资源是否均衡?教职工之间福利是否平衡?创收活动是否利于学校的平衡发展?

7.创收收入的使用是否规范?创收支出是否进行成本核算和其他审批权限的控制?成本支出与发展基金、福利基金、积累基金是否存在混淆滥用试图掩盖不合理经费开支?

8.创收金额是否足额上缴财务处?是否存在相关部门“坐支”现象?是否存在部门小金库?

9.创收收入是否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学校给予创收部门最大限度的权力是否导致学校三公经费支出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创收资金的控制、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部门可以通过网上问卷和实地访问等方式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和研究,取得必要的财务数据、各部门业务资料和其他材料,认真分析和审核所获取的材料,确定审计关键领域,明确创收审计目标,制定详细和重点突出的审计方案,并保证其可行性。

(二)D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创收审计实施方案所有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审计事项的查证、收集审计证据、记录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有效的现场质量管理等。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审计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对提高审计质量、减小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1.审计实施方案是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对整个项目审计进行统筹计划和安排。根据审计目标把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和热点列为审计重点,把所有的创收资金收支、使用、分配情况等列为审计范围,按照《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的各项程序性规定,实施必须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审计过程中按拟订计划严谨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现按原计划做会有不合理之处,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调整,使审计方案内容更加细化、重点更加突出。

2.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学校各二级学院及其他职能部门等创收部门先进行自查,各创收部门申报创收项目和相关的合同、收费依据等资料。审计人员要对各创收部门报送的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审计人员应当采用详查或者抽查的方法审核,审计取证的方法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外部调查、重新计算、重新操作、分析等。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职业的谨慎原则,不能重程序轻实体。形式上,该走的程序都执行了,但是该查出来的重要的违规问题却在眼皮底下“溜”走了,这样的“执行”只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实质性的审核。

3.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

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核心部分是审计报告的撰写,审计报告的质量优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证据与结论的匹配性密切相关。这主要从审计评价意见、审计查出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三个部分的撰写来对审计报告阶段的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1).审计评价意见部分。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组要根据审计目标,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作出创收审计评价时,应尽可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多利用各个二级学院(处、馆)创收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的分析方法,将各二级学院(处)实际的创收情况与当年工作计划、历史同期水平、其他部门进行比较,对创收审计事项的效益性进行评价;通过二级学院及其他创收部门的账、表反映的收支数据与审计后认定的收支数据要进行比较,对其创收收入和支出执行情况也要进行评价。另外,尤其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与审计结果出现矛盾。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首先审计项目查出的问题往往多而复杂,分别由不同审计人员查出,审计组内部应该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业务复核,确保问题定性准确。然后对创收审计查出问题进行归纳分类,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编排顺序,突出重点和主要问题。最后对查出问题应引用准确和恰当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法规引用与审计事实不对应的问题,若查出问题明显违规而没有合适的具体法律法规,可以引用一些原则性条款。

(3).审计建议部分。这是审计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内容,也是最考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内容。针对二级学院、创收相关部门发现的问题或审计事项,要提出改进建议,健全和完善创收管理制度;要加强成本核算,避免学校资产的流失;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案;建立健全二级学院及其他部门的创收分配制度等。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应该怎样做和如何整改。

(三)C检查阶段

这个阶段是把审计计划执行的结果与审计计划进行比较,检查创收审计项目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按照审计方案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如果计划执行的结果与计划存在一定的偏差,审计人员必须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影响审计质量问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创收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虽然我们认真按计划一步步去落实,但其间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在审计过程中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创收审计的规范、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目前在我国高校还不完善。

2.大多数学校开展创收审计基本上做得更多的是统计工作,审计结果还不能够满足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学校更高的需求。

3.在审计过程中,只注重查处单个问题,导致重点和主要问题不够突出,缺少宏观分析和延伸核查。

4.选用的数据抽样样本不能满足审计目标的要求,运用的审计技术方法与手段不能完全揭示各个创收部门存在的重大问题。问题定性不够准确,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恰当。

5.审计现场的审计事项安排和人员调配与审计目标结合不紧密;审计组人员在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和执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还不到位。

6.审计项目质量还不能满足学校创收部门发展的需要,审计建议还不能完全被二级学院、相关部门采纳。

7.促进审计质量改进的激励措施还不到位,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A处理阶段

明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解决的措施,重点关注相关部门、教职工对审计结果与审计质量的满意程度,为新一轮的审计提供帮助。针对检查阶段出现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

1.修订和完善创收资金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建议进一步明确“创收”涵义和范围、使用管理规定。

2.审计业务要排除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进一步保证审计质量的合规性。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大教职工监督体系,利用多渠道反映问题。

4.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财务收支审计、绩效审计和社会机构审计结果的相关资料,开展延伸审计。

5.审计组所在处室可以采取实地检查或者了解、取得并审阅相关书面材料等方式检查或者了解二级学院、相关部门的审计整改情况,跟踪审计成果,督促二级学院、相关部门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6.应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之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后,审计部门应根据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定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在处理阶段,一方面要对创收审计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作为下一轮循环借鉴之用;另一方面也要找出该轮循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或是把出现的问题转移到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

三、根据PDCA循环法,在创收审计质量管理中主要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审计方案论证机制

审计组编制的创收审计实施方案在一定范围内要进行评估论证,讨论审计方案的可行性,解决好审计目标、重点内容、审计手段等问题。一是论证选择的审计技术方法是否恰当,二是论证审计的内容是否完整,重点是否突出,三是论证审计组成人员与工作内容是否匹配。

(二)建立项目风险评估机制

对创收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加权打分、分类来确定风险,并按风险大小排序列表。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包括:是否被学校教职工特别关注;政治上是否很敏感;各个部门业务活动的复杂程度,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的流动情况等。论证审计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的范围内,要根据审计目标、重点,选择最小风险方案予以实施。

(三)建立现场管理机制

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应严格按照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在审计各个环节细化上,提出质量控制管理的要求,包括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和审计结论落实控制。要明确审计组每一个成员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的责任,并引入审计质量考核机制,将审计质量与评优评先和职务晋升等挂钩,使质量控制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

已完成的审计项目,要对审计的目标、审计的成果、审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如果发现审计结果与审计目标有较大差距,或者审计质量存在较严重问题等情况,有必要进行再次审计的,可进行后续审计,实行审计成果跟踪检查,并应调整或充实审计组成员,审计中视情况追溯原审计项目中的重要事项,以便进一步查明有关情况。也可在下一年度,再次列入审计计划。同时,后评估过程也是一次总结提高的过程,有利于总结经验,加强管理,提高审计质量。

(五)优化内部审计环境

主要是通过持续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和加大责任追究、违法违规行为惩处的力度等措施提升内部审计监管力度;通过长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员工的道德水准,严肃职业纪律;审计人员积极参与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审计研讨或业务交流,不断学习先进审计理论,吸收业务经验,并将之应用到日常审计工作中;通过日常宣传交流活动提高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理解,进一步获得认可和支持。

四、结 语

在高职院校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采用PDCA循环可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PDCA循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顺序不断循环,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管理的质量。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环环相扣,大环套小环,不断促进。每次创收审计管理工作质量的改进与创新由多个小型的PDCA循环来保证。创收审计质量管理工作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像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PDCA循环并非长期在同一水平上低效率运转,而是通过每次循环解决部分问题,进一步巩固取得的循环成果,每一次循环都将到达新水平,从而实现通过阶梯式发展持续提高管理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Z].审计署令第8号.

2O10,9.

[2] 杨鸿运.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中多层次PDCA循环模式的应

用研究[J].江苏内部审计,2013,(2).

[3] 牛静.审计质量控制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J].审

计月刊,2012,(8).

[4] 童海燕.试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完善[J].行政

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6).

[5] 张世勇.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J].交通财

会,2011,(9).

第5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一、医院经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失真 目前,大多数医院的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现象,成本费用也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予以列支,账表上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加上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些都制约了效益审计的有效实施。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虽然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其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仍不够科学、严谨,职责的划分与奖惩标准也不明确,较大地影响了最终的执行效果。此外,制度的设计也没有考虑医院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造成了整个制度环节的不健全。

(三)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未建立 目前多数医院虽然实行了成本管理和核算,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科学的方法予以指导,其成本核算仍停留在收入减支出计算结余以计发奖金的阶段,对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最终目的不清晰,从而导致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四)效益评价指标欠缺 虽然部分医院建立了各项相关效益指标对其内部财务管理进行评估,如管理费用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人均医疗费用等评价指标,但仍然不够全面,与规范化和系统化程度相差较远,且未得到较好地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效益评价指标形同虚设。

(五)内部审计机制较弱 大多数医院的内部监督重视度仍然不够,加上监督体系不全、相关内容合理性不够,失去了其应有的审计作用,不能正确有效地评价医院内部财务信息和各级管理部门的绩效,最终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内容的确定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从传统单一的财务收支向经营管理全方位延伸,深入生产经营第一线,充分了解医院经营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

一是管理系统的经济效益审计。(1) 经营组织审计。审查评价医院内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是否合理,职工的权责是否分明,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经营组织管理的建议。(2) 经营预算审计。重点审查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和可行,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如何,工程结算审计及新建工程竣工决算情况。(3) 经济决策审计。评价医院的经营目标是否明确、合理,经营目标是否落实。并且将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筛选与评价,确定最优方案。(4) 内部控制审计。通过审计促进医院不断完善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改善医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5) 经济信息审计。医院的经济信息是医院进行有效管理与宏观决策的有力依据,如果存在虚假,将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与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医院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1)固定资产与资产使用的效益审计。固定资产的效益审计重点审查项目,审批其是否严格遵守程序、论证是否充分、可行性研究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建立完善的决策责任制。通过实际效益和设计效益的对比分析,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资产使用的效益审计,其中的药品、卫生材料等,检查这些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等问题。(2)物资采购的比价审计。对医院采购部门提出的采购计划和采购价格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对物资采购内控制度、招投标制度执行及合同的订立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审计部门还要参与医院重大经济合同的论证、履行、验收工作。(3)投资风险审计。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要从立项、设计、施工到竣工决算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过程中要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考察其研究是否正确、适当、合理,论证是否充分,是否有投资价值,要审查施工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费用的发生情况,竣工投产后要对工程效益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借此降低投资风险。(4)基建项目审计。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关系到经济运行的高效性,应强化全过程监督。通过内审,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医院的基本建设资金,力求花最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并且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效益评估指导原则的确定 医院经济效益的评估,要综合运用管理学、会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科学准确、操作性强的效益评估体系,才能客观评价医院经济运营情况,正确反映医院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选择与效益性关系较强的相关指标,参照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充分体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实质、内涵,揭示其经济效益水平。

(三)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医院经济效益的评价和分析主要依据三大类指标:第一类是反映收益类的指标; 第二类是反映劳动耗费类的指标;第三类是反映收益和劳动耗费的综合指标。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指标包含经济效益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医疗费用指标以及管理能力指标等。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建议

(一)关注经济效益审计所涉及的全方位内容 由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特殊性,其所需搜集的内容比其它审计更加复杂。因此,在其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历史、现状、人员、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等要进行深入调查。同时,对相关行业的外部动态,以及各种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信息等都要予以关注。

(二)编制与落实具体的审计方案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编制更为具体且目标明确的审计计划与方案;要侧重审查评价审计项目的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要有明确的审计目标、范围,选准切入点,取得充分合适的证据,从而便于对审计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整合全面高效的审计人员 经济效益审计内容涉及面较广,其具体实施审计的范围远远超出传统审计的范围,因此,审计人员的知识要涵盖各方面,除了需要配备具有相关财务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员外,还要配备工程技术、管理、统计、信息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备的审计队伍,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

(四)注重内部经济审计的中心地位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各类现金、库存材料和各项固定资产等实物都是由计算机来进行有效的归集管理,各种形式的书面文件也已转化为信息化的信号,计算机依据这些相关信息来完成相关操作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因此,为了保证审计证据的及时性、相关性和可靠性,降低相关成本,提高相关效率,医院必须充分重视内部经济审计在网络信息处理过程的中心位置。

第6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加强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必要,这对于加强学校教育经费的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从源头上预防治理教育系统腐败等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列的问题。对其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一、影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只有极少部分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一般是内部人员,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单位领导的支配,当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是由副院长、副书记或纪委书记等其他领导主管,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势必也受到影响。这些情况均影响了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内部审计制度的不足

内部审计制度的不足,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在内容上不够详尽明确;二是规章制度的修订、更新不及时,致使制度的制定滞后于业务发展,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三)内部审计过程的规范性不够

首先,审计方案的编制过多流于形式,缺乏连贯性、可比性、系统性;其次内部审计的复核制度上不够健全,没有全面贯彻分级复核制度;甚至,同一项目的多个审计小组之间的检查缺乏统一的标准,降低了审计项目的质量。

(四)内部审计项目缺乏计划性,时间安排不够充分

审计部门虽然最先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但由于年度中间临时任务不断,导致计划任务服从临时任务,项目质量服从审计时间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为完成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只有尽量压缩审计的准备时间和报告时间,甚至减少了现场检查,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一定的会计、审计或其他相关专业工作经历,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的能力[1]。这些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对审计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2]。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或工作岗位轮换过来的其他管理人员;这些人虽然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相关工作经验,但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人很少,长期又不参加培训,所以与内部审计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些影响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最终影响审计的质量。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是院校内部多层次管理的产物。但是部分领导观念陈旧,意识淡薄,认为高职院校目前再不需要开展内部审计;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模糊不清,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事实上,内部审计除具有监督职能外,还有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3]。所以高职院校应正确定位其职能,赋于它应有的权力,这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

(二)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置,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从组织地位方面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自由地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完善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要及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集,并建立以风险管理平台为载体的规章制度,增强制度的操作性和有效性,对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规范内部审计过程,有效控制审计质量

通过建立和完善机构机制,对审计项目的立项、方案的审核、项目的分级复核制度、督导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审计的质量,通过对审计项目全过程的督导,有效控制和提高审计项目的质量。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素质更直接影响着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随着审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审计工作向国际化接轨,要求审计人员要顺应形势的发展,树立正确的理念。审计机构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努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各类培训,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并通过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和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等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冠晓.企业内部审计问题浅谈[J].时代贸易(理论版),2007,3.

第7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强化;审计工作;管理;促进;医院经济:发展

一、审计工作管理的涵义

审计工作管理就是人们在认识审计客观规律和审计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管理的手段,以有效使用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为宗旨,对审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的总称。审计工作管理存在于医院审计活动的任何环节,它包括从制定审计计划、审查审计事项,到编制审计报告、建立审计档案等各项业务活动在内的医院审计工作全过程。

二、强化医院审计工作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审计工作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医院审计监督、评价、鉴定等职能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而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又依赖于医院的审计工作管理。一是医院的审计工作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拟定医院的总体审计计划,确定医院的总体审计目标。二是要根据医院的总体审计计划和目标来制定医院分阶段、分项目的具体审计计划和目标。三是制定医院的具体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至此,审计工作在审计管理中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而充分发挥出医院审计工作的监督、评价、鉴证等职能作用。

(二)有利于医院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医院审计工作的5个程序: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处理和审计档案,都包含着大量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组织合适的人员来完成。而医院审计管理则通过管理的组织系统来委派合适的人选,并协调委派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之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与此同时还制定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审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医院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有利于保证医院审计工作的质量

随着医院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审计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审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关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纠正误差,以保证按时完成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与此同时还要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地评估,从而使医院审计工作质量得到了可靠保证。

(四)有利于医院审计资源的合理使用

这是指医院的审计管理人员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来组织医院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耗用来完成医院制定的审计目标,减少损失浪费,从而促使医院审计资源的合理使用。

三、医院审计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范围过窄

目前,不少医院的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领域,审计工作的重点仅仅局限于查错防弊,而很少将审计的触角延伸到医院经济的其他方面。如医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医院经济效益审计,医院管理审计,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等,致使医院审计的职能作用大打折扣。

1、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介入不深。从客观上来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较大,审计的内容难以确定,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不尽相同,审计的方法难以确定,经济责任的明晰度较低,审计的评价难以确定。这些问题的确给医院审计工作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难点,致使医院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很少涉及到实质性的内容。

2、经济效益审计的随意性大。目前,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法规和规范尚未健全,审计操作存在着很多困难,审计人员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过多依据自身的理解和判断,因此在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标准、程序、方法及报告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在专业判断上也难以达到一致性和客观性要求,不能体现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特价值。

3、管理审计的力度不强。由于不少医院对于管理审计在医院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不少医院的领导对于管理审计所能提供的评价、咨询等作用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不明白管理审计的真正意义,从心理上排斥管理审计工作,很多医院未将管理审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正常管理轨道,因而投入的审计资源非常有限,致使医院管理审计的力度不强。

4、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保值增值审计即是能为医院提供价值保值以及增加值的审计,由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而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享受着国家的财政拨款,对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在防止医院国有资产流失,节能降耗,增加医院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因此许多医院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更多的动作。

(二)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一是有的医院设置内审机构配备的内审人员没有从严要求,素质低下。二是审计人员大部分都属于财务型,综合业务素质高的人员不多。三是有的审计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审计业务学习和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职业判断能力差。四县个别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较差,唯利是图,为个人捞好处。五是有的审计人员受权势人员的影响,审计时走过场,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审计价值的实现。

(三)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一是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强。我国医院实行的是院长负责制,审计工作不能置于院长之外,在院长允许的范围内来开展工作,独立性自然荡然无存。而且审计机构往往与本单位的财务机构合二为一,不是独立的专职机构,审计工作就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二是审计工作的方法落后。在医院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事后审计阶段,审计手段单一,审计方法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工作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去做。审计结论较多地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判断,随意性大,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医院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

(四)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在分享改革成果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财务风险,药品采购收受回扣带来的药品质量风险。医护质量问题带来的医疗风险,尤其是医护质量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由此形成的医疗索赔,动则几十万,甚者上百万,医院风险已经敲响警钟,然而不少医院的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将医院以上的风险现象置之脑后,视而不见。更为甚者由于审计计划不周,审计经验不足。审计方法不当。而做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表达错误的审计意见,由此所带来的审计风险是相当严重的。

(五)审计信息化水平较低

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医院信息化水平日渐提高,医院的管理、业务数据资料已经日趋电子化。信息技术就成为医院审计

监控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而现实中,不少医院的审计工作却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并未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辅助审计工作的巨大作用。

(六)审计环境不佳

由于我国的公有医疗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医疗经济尚不十分发达,因此,医院的审计工作未能得到充分重视,致使医院的审计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环境方面。医院的审计机构往往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这样,审计作用的发挥就受到严重影响。

2、经济环境方面:有的医院经济基础工作不健全,会计、统计数据不真实,业务、管理数据也不真实,考核指标体系不完整,违法违纪事项较多,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法律环境方面。医疗行业的审计法律、法规尚未健全,审计工作无法可依,审计操作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4、文化环境方面。医院是一个行政氛围较浓的领域,“权大于法”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消除,使审计工作进退维谷。

5、工作环境方面。不少医院的相关人士认为审计工作是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唱反调,因而从心理上排斥审计,使审计工作困难重重。

四、强化审计工作管理,促进医院经济发展的途径

鉴于医院审计管理对于医院审计工作,对于医院经济,尤其是对于医院改革深化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虚该加快医院审计工作管理建设的步伐,健全与完善审计工作管理制度,强化医院审计工作管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具体途径为:

(一)拓展审计范围

针对目前不少医院审计范围过窄的现象,医院的审计管理机构和人员应该转变观念,积极拓展医院的审计领域。

1、深化医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审计医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医院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情况,有无隐瞒收入,设置账外账以及“小金库”等问题。审计医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医院国有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有无国有资产的流失。审计医院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代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和资金的收支、划转以及缴纳的情况,有无隐瞒、少缴、拖欠、截留、挪用等问题。以此来考核其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评价其有无存在着腐败问题。这对于医院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尽职尽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考察医院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客观依据。

2、遵循医院经济效益审计的原则。一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即评价医疗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分析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找出其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矛盾、相冲突的问题和原因,并寻求解决的方法。二是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经济效益相统一。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考虑近期的经济效益,更要保证经济活动的长期利益。不重视长远利益,缺乏远见的“掠夺式”的短期行为,将损害医院的根本利益。三是直接经济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相统一。对于医院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在追求经济活动的直接效益时,更应该关注救死扶伤、解除病痛、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等社会效益问题。

3、加强医院管理审计的力度。一是寻求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能够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医院管理审计的必要条件,为此,应该加大宣传与交流的力度,通过宣传与交流,促使医院领导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管理审计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监督、风险管理、医疗项目的咨询服务和促进医院价值增加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认识管理审计与医院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重视与支持医院的管理审计工作。二是审计人员应该做出成绩。审计人员应该在管理审计方面做出成绩,以获取医院领导的关注、重视与支持,从而为医院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加快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步伐。一是加强对医院总部以及所属各门诊部、各治疗中心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的审计,审查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查其资金使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真实情况:二是加强对医院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对医院的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应坚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跟综审计”;三是加强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审计。这项审计工作应贯穿落实到设备的引进、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四是加强对医院后勤物资采购以及仓储保管的审计,应坚持从后勤物资的采购保管制度,采购计划,审批程序,采购过程,验收结算到物资的仓储保管实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一是要提升医院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客观公正的精神,将政治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优良、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对那些不适合担任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坚决予以转岗。二是要提升医院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既熟悉本行业本医院情况,又掌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既熟悉财务审计业务,又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工程管理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三)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医院审计机构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其在行政上应向院长层负责,由医院的行政一把手领导,并向其报告工作。这样,医院审计的独立性才强,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突破传统的事后审计方式,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审计方式。三是在医院审计工作中广泛推行内控制度测评、分析性复核、统计抽样、审计风险评估等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一是医院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职业谨慎,并将审计关口前移,对医院可能产生风险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加强财务收支审计,加强药品的招标采购审计,加强医护质量控制审计。二是医院的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学习审计理论和业务知识,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表达正确的审计意见,以此来减少或规避审计风险。

(五)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

李金华审计长一直在强调“三个不懂,三个失去”即“不懂计算机审计的人员将失去审计资格,不懂计算机技术的管理人员将失去管理资格,不懂计算机技术的审计机关领导将失去领导资格”。对此,医院的审计人员一定要做出迅速反应,积极探索和尝试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的模式、方式、方法和手段。严格按照我国计算机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的要求来开展审计工作。

(六)优化审计环境

这主要是指应该深化我国医疗经济体制的改革,通过改革转变观念,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医院审计环境和氛围。

1、政治环境方面。医院的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不能与财务机构合为一体,以此来维护审计的独立性。

2、经济环境方面。健全医院的会计、统计、管理、业务等基础工作,减少故意性的虚报、漏报错误,确实保证信息的质量。

3、法律环境方面。制定和颁布医院审计法律法规、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质量标准等规章,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4、文化环境方面。坚持“法大于权”的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8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员工新阶段工作计划范文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员工新阶段工作计划1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学院实际,从今年开始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现制定我院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一、年度审计工作目标

年的内部审计工作,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重点,结合我院年工作要点、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任务,把促进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进服务,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针对合理科学利用教育资源,防止铺张浪费等内容开展审计。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

二、审计的内容

1、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教学系的教师津贴发放,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班费、实习费等使用情况进行内审;

2、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电大工作部的学费、教材费等收缴情况进行内审;

3、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附属中学的学费、教材费等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内审;

4、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成人教育部的学费、教材费等收缴情况进行内审;

5、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后勤集团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

6、根据内部审计的规定要求,有计划地对学院招待费使用情况进行内审;

通过开展财务周期审计,使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及时评价部门财经管理状况,加强事前防范,促进部门管理自律。

三、审计的方法及范围

审计的方法是:首先各单位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其次内审人员采取审查资料、个别访谈、审计调查等方法进行。

审计的范围是:教学系及相关单位07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其中教学系学生奖学金等项抽查一个年级。

四、时间安排

1、上半年对教学系进行内审;

2、下半年对电大工作部、附属中学、成人教育部、后勤集团(育苑公司)等部门进行审计。

五、有关资料的提供

1、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评定办法、评定程序、评定结果;

班费、实习费的使用情况等资料。

2、院、系两级教师津贴发放及津贴分配与二次分配办法。

3、电大工作部、附属中学、成人教育部各类生源的收费依据;后勤集团(育苑公司)各类收费的依据

4、学院有关接待、招待的文件、审批表、月汇总表等.

六、其它相关工作

学院内部审计工作,由院监察审计室牵头,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年学院内部审计工作组,工作组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和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开展工作,院属各单位要积极配合,搞好内部审计,使我院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员工新阶段工作计划2一、上学期教学工作分析

上学期,各音乐教师都能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启迪智慧,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做出大量努力,现将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1、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2、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过,有时对于学生的肆意课堂的行为掌控力度不够。今后应注意把握尺度。增强幽默力量。

3、教学研究:

为了使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水平都有所提高,上学期,老师们加强了自身素质的培训,多次参加各级音乐教学、科研等活动,对音乐学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的说来,上学期的音乐工作初步达到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当然也还有不足之处,这需要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找出不足、认真改进、努力提高,我想冯小的音乐工作一定会更出色。

二、新学期教学思路

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注重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教学常规制度建设;注重新课改理论行动化研究、网络教学研究;发挥专家引领效应,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研究;严把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关;严把课堂教学关。

三、教研活动具体要求和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

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任教老师根据学校的整体目标计划,结合学科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注重教师专业成长,加大培训力度。备课组前期研讨,中心组教师参与评课,进行互动作课展示,提高课堂效率。针对课堂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反思,在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反思当中,确定问题,进行积极研讨,提高课堂教学预设和生成能力。

3、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结合网络虚拟教研,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4、走出校门,接受洗礼。

组织教师参加区教研中心新课程师资培训,以及各级各类各种专业培训。鼓励老师积极参加片区教研,跨片区教研。有计划地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员工新阶段工作计划3一、突出重点,做好预算管理和统计工作

1、加大力度争取财政投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加大民政事业经费争取力度。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挖掘政策依据,争取资金超额到位,确保传统项目经费的递增和新增项目经费的落实,重点争取解决民政工作经费,确保单位人员经费和正常运转。同时,积极配合相关科室和二级单位,做好各项专项资金和项目资金的争取、分配和拨付工作。

二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要加强预算实施管理,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按部门预算执行进度严格资金划拨、发放程序,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预算执行中要进一步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分析,积极开展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促进支出结构优化,提高预算管理和决策水平,通过加大治理“三公”经费支出力度等措施,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2、高标准起步,全面提升民政统计质量

加强对基层民政统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修订完善《黄冈市民政统计工作评价办法》,将财务统计工作纳入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创新统计日常工作管理机制,加强民政统计分析,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把握要点,做好民政经费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厅_年10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进一步细化措施,从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落实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制度、加大审计监管和责任追究的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为迎接__年全省专项资金和低保等重点资金审计检查做好准备。

1、抓建章立制,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管理。

从制度上、程序上规范各项民政资金的管理、使用和发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制度管人管事。

2、抓指导培训,提高基层财务管理水平。

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的方式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以及县市和基层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3、抓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合法使用。

加强民政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和发放环节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指导、监督和年度审计。结合省厅__年的审计检查的要求和安排,加大对基层民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力度。主要是对__年省厅安排的2000万元民政专项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对优抚资金及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做好低保资金专项审计前的自查自纠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突破难点,做好规划及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规划工作是计财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随着国家对项目的投入日益加大,规划财务部门的建设项目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从编制规划到项目的上报和具体实施,财务部门都要全程参与,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所以,这项工作是我们需要突破和加强的一项工作。要以落实和启动“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吸纳资金为保障,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规划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

1、推动规划项目落实。

按照“十三五”规划关于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确定的建设任务和目标、进度,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发改委在项目立项、审批方面的联系与沟通,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指导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2、加强在建项目监督管理。

加强项目管理的政策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组织项目实施、进行项目监管及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培训。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管理模式,推进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3、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库。

项目数据库的建设和项目集中储备,是项目申报和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要做好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数据的录入工作,及时申报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储备项目,并于省厅规划项目储备库实现了有效对接,为有效争取民政项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员工新阶段工作计划4一、总体目标

扎实做好各项财务统计基础工作,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确保国库集中支付等重点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折子工程按时完成,确保计划财务工作争创全市一流。

二、主要内容

1.积极协调,保证各项资金到位。

在保证各项城乡低保资金及时发放的同时,按照不断提高救助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工作要求,努力协调有关部门,保证资金按时到位。

2.高质量完成年终决算及民政事业费年报工作。

保证各项报表数字真实反映民政资金运转情况,保证各项报表上报及时,保证在报表汇审中顺利通过。

3.详实做好__年预算。

根据__年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与业务科室、基层单位配合,找准文件依据,周密、细致做好__年部门预算。

4.进一步加强乡镇民政事业费的管理。

出台《民政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5.按时、按质完成折子工程。

对全系统11个基层单位进行__年度财务收支审计,对各乡镇__年民政事业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同时诚恳接受外部审计,确保各类民政资金专款专用。

6.加大对统计台帐的指导与服务力度,确保统计基础数据精确。

抓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的数据统一;抓好统计、财务的数字统一;抓好对内、对外报表口径的统一,防止“数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确保统计数据准确。

7.加强对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__年固定资产粘贴条形码工作将延伸到二级单位,我们将派专人指导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8.耐心、细致做好接收捐款工作。

按照全局统一部署,及时接收各类捐款,保证捐款数字真实准确。

9.做好基层全额拨款单位纳入国库工作,确保此项任务顺利完成。

我系统__年只有3个二级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__年这项工作将进一步铺开,涵盖所有全额拨款二级单位,我们将积极配合和指导,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10.严抓教育培训。

组织计财人员积极参加统计、会计、审计继续教育,组织各种形式业务培训,使计财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三、保障措施

1.严格执行“十个必须六个不让”。

我们认为这是干好工作的基础,把这八个字真正落实到实处,用它指导工作顺利完成。

2.强化责任意识。

工作进一步细分,责任落实到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不能出现半点松懈,在工作上、思想上、组织上、纪律上严格要求,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计财工作。

3.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树立大局意识。

没有和谐的环境和互相帮助、配合,相互补台的工作作风,就谈不上顺利完成工作,更谈不上在工作中出成绩出亮点。我们要高度树立大局意识,团结各业务科室、基层单位,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4.加强宣传意识。

在积极宣传各项计财政策法规和资金使用规定的同时,用征文、信息等形式,积极宣传计财工作,突出亮点,努力争创一流。

员工新阶段工作计划5一、协助每天签到的班委作好每周的查课工作。

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日常工作,我们必须据实负责地填写每周的查课情况表将有关责任落实到个人。因为一个班级到勤率的高低将会成为其是否有资格申请优秀班级体首要考虑得因素,也是我们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必须做好的一个环节。

二、及时反映同学们对各科老师的意见并认真填写每月的月评卡。

学习委员是同学们与老师交流的桥梁,每个月的月底,我必须到每个寝室去收集同学对老师的意见并据实反映在月评卡上,再根据同学们对各科老师的评价情况来给他们评一个等级。

三、做好有关读书工程的一些工作。

作为读书工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读书笔记。这是我们这学期负责的主要工作,我们队那些能通过自己思考写出读书笔记的人实行一系列的`奖励措施,重在保证同学们交上来的读书笔记的质量。当然,在此期间数量也是要得到保证的。因此,在每个月的月底整理同学们交上来的读书比价以及评选出其中自主写的优秀篇目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还会将能选为院优秀作品的篇目挂在博客上以示奖励,并推荐其参加每期的“财管论坛”。

四、做好英语四级的报名以及信息的核对工作。

作为大二学习的一个重心,我们必须做好四级报名工作,并将同学们的报名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签上姓名以明确责任关系,并让同学填写考试规范的书。

五、做好学校各院系活动的宣传工作,及时的传达各院系有关比赛活动的一些信息。

作为加强学风的另一项建设那就是鼓励更多的同学参加不同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们必须及时地将比赛信息传达到位,并鼓励大家踊跃参与。

六、做好课堂管理工作,并提醒班级同学按时地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做好公选课的课堂管理是我们必须做到的另一项。

这有利于老师多对我们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印象,提高大家的平时成绩。这当中课堂练习也是显得很重要的,我必须按时督促同学们完成相应的任务。

七、做好日常的签到,同时事情,并将重要信息向班长汇报。

第9篇:学院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

通过对高校经济案件发生历程、原因的分析,教训是令人痛心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高校必须全面开展审计工作,不断加强财务预算审计、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单位的绩效审计和科研项目、校办企业、基建维修等专项审计工作,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并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齐抓共管,在工作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2003年5月1日,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其中第四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按照此项规定,我国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在校长(院长)的直接领导下、校(院)党委或董事会等权力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从我国各高等院校现阶段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除了按上述规定设置的以外,还存在如下几种设置方式:一是在主管财务的副校长(院长)分管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还与财务部门合署办公;二是由纪委书记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三是由纪委书记分管内部审计,其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这种形式占多数。综合上述,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有的独立,有的合署办公,有的由学校校长直接分管,有的由副职校领导分管。通过对吉林省高等院校的调研显示,不足20%的高等院校独立设置了审计处,承担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其余基本是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可以说,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分管领导方式多种多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审计署相关规定,同时也极大地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也很难发挥出来,从而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再就是,学校内部审计机构是在学校的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即使独立设置审计处,由校长直接分管,因其没有执法权,现实中是“大事”管不了,“小事”不愿管,致使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大打折扣。另外,审计处及其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的相关性强,必然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由于各高等院校设置形式和领导体制决定了其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较弱。(二)审计人员数量少,且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影响审计质量目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队伍与国家审计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内部审计指南中规定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人员配备应不低于教职工总数的0.1%,这条规定不是很科学,如果按此规定1000名以下教职工的学校很难配备审计人员,更无法独立成立审计处,而现实中1000名以下教职工规模学校的收支资金量都在两亿元左右,内部审计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应当有最少配备审计人员数量的要求。但就是按此规定,部分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也是不足的。随着高等院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其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虽然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日趋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院校的审计人员队伍还存在着年龄偏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从吉林省高等院校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会计专业占80%以上,审计专业和工程技术专业不足5%。内审部门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全或每个人所学专业有限,很多审计工作无法开展,比如基本建设、后勤维修项目等。由于专业技术审计人员少,工程量、设计图、变更测量、竣工决算等都由会计专业或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来审计和处理,在业务上显然是不过关的,工作只局限于对数字的核对上,审计成为了财务审核的一部分,大大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另外,学校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业务提高难,往往是校内不重视,培训无机会;上级审计机关不组织,不关心;审计协会的职能较弱,很难承担起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任务。因此,导致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培训机会少,业务提高难,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三)缺乏正确的审计观念,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对于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上到校级领导,下到教职员工,外到社会各届人士,甚至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都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存在一定的误解,缺乏正确的审计观念。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职能一直被定位于评价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只重视监督,却忽视了服务。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其采取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序和方法,通过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治理程序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和服务,目的是增加单位价值并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职能应该包括提供咨询服务。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高等院校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中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占43%,工程审计项目占14%,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占8.5%。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情况,审计报告成为领导干部保驾护航的“表扬信”,审计风气不良。部分高等院校存在院校领导包括内部审计人员和教职工对内部审计在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评估防范风险、提高办学效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造成各高等院校对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认识和看法不一。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学校不是经营性单位,内部审计作用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再加上审计人员自己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不足和能力所限,使高校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差、随意性大,从而导致高等院校审计业务开展不均衡,审计风气和审计质量差距很大。(四)审计风险难以化解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贯彻执行制度不力,导致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部门风险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淡薄,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随意性较强,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另外,高等院校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以来,逐渐确立了事业单位大收大支的观念,实行全部资金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的模式。这种集中统一管理方式,有利于对全校各类资金的统一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发挥资金的整体效能。但学校将全部的财务收入和支出都纳入到校级预算管理,增加了内部审计的工作量,为内部审计工作带来难度和风险。同时,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和工作重点由于现实的需要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以前的查错防弊对内部控制和管理进行评价的传统审计转向现代的“风险基础审计”,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财务会计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为隐蔽虚假的会计信息创造了条件,会计信息的篡改、删除、造假舞弊都可以不遗留任何痕迹,会计人员不法行为很难被发现。另外,审计人员对现代审计技术掌握得不过关,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