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座谈会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座谈会交流材料

第1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交流座谈会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朔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这里召开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交流座谈会,充分体现了朔州市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抓好节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按照会议流程,下面由我代表朔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部就朔州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建筑节能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机构设施

朔州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部节能办(原名建筑节能监管中心)是单位最早成立的内设科室之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负责开发区建筑节能执法监管工作。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开发区建设管理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节能减排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初步建立起了闭合式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节能建筑施工质量稳步提升。截至目前,我区建筑节能已全面实施于商品住宅、公建工程、安置房工程以及各类民生工程,已竣工工程中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工程项目基本达到100%。

二、工作履职

我们采取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组织区建设系统干部职工,全面领会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建筑节能方面的专业知识,将建筑节能工作自觉地落实到建设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去,不断提升全市建筑节能管理水平。

一是把节能监管的关口前移到规划阶段。建设单位提交的规划方案必须符合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我单位局要对规划项目是否符合节能标准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意见,对不符合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规划许可证。

二是严格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对建筑物护结构进行审查的同时,要审查外墙保温装饰、屋面保温等设计内容,凡不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图设计文件达不到节能设计深度要求的,不予通过设计审查。

三是加强节能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筑工程必须使用经省建设厅认证并在市墙改节能办备案的节能技术产品,使用时要在监理人员见证下进行产品质量抽检。监理单位对关键部位、工序实施旁站式监理,质安科加强对关键部位节能施工质量的监督抽查,凡材料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必须限期整改。同时,不断完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和巡查制度,坚决查处各种违反《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行为。

四是严格节能建筑验收和项目备案管理。建设项目实行建筑节能单项验收和节能建筑认定制度。工程项目综合验收前必须实行建筑节能分项验收,对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办理建筑节能认定证,凡未取得建筑节能认定证的工程项目,质安科不得办理综合验收和竣工备案手续,项目不得作为合格工程交付使用。

    三、二〇一九年建筑节能工作成效

2019年,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增民用建筑27.7万平方米,全部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目前开发区工程中所采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基本上都是建设部、建设厅推广应用的成熟的技术体系,一些新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在工程上不断得到推广应用。。节能办、质安科将建筑节能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严要求,从严把关。监理单位按要求对节能施工技术、进场材料、隐蔽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理。技术依托单位派人现场指导,试验示范,对施工工人进行培训,确保了我区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四、目前开发区在建筑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筑节能意识不强,部分建筑的设计、施工未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有关规范标准。

2、建筑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五、下一步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打算

1、进一步健全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及配套政策。

2、加大对区内建筑企业和在建项目宣传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全员的节能培训工作,深入普及建筑节能知识,转变人们的节能意识。

3、强化行业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严把施工图设计审查和质量验收关,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杜绝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投入使用,确保交付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规定。

4、加快推进朔州经济开发区2019年建筑能效提升计划的编制工作,并切实按计划要求组织实施。

第2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一、对开展国防教育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新世纪的创造者和接班人。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持久、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冲突不断,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种势力的斗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在新的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从小树立青少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涉、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在中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它。

二、我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

兖矿集团济东中学现有30个教学班,1700余名师生员工,是一所年轻而又现代化的山东省国有重点煤矿达标学校,近几年来,学校以改革为动力,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现代化企业办学规律,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升学率一直名列集团公司前茅,各类竞赛连年夺魁,在济宁地区小有名气,成为了集团公司兄弟学校学习的榜样。近年来连续被评为“集团公司教育先进单位”、“集团公司模范党支部”、“济宁市遵纪守法光荣校”、“济宁市绿色环保学校”!

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武装部门以及新村武装部的指导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强健意志体魄,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为总体目标,以争创“国防教育先进学校”为动力,认真开展了轰轰烈烈、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完善、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效果明显,使我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向前推进!

(一)、国防教育的内容

1、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

2、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国史、军史的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

3、进行科技强军、国防军事形势教育,增强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紧迫感。

4、定期进行军事化训练,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意志。

5、向青少年普及国防军事知识,了解重大国防事件,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

(二)、国防教育的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切实做好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范恩亮吉孟涛陈跃隆

副组长:郝轩山张强宝张宪领

成员:冯雪亮付清晨刘防修韩同奇杨洪波田记孔彬各年级组长、班主任

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冯雪亮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处理、安排、落实、检查学校国防教育的日常事物工作。

(三)、实施国防教育的措施

1、建立国防教育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布置国防教育的具体内容,形成计划,并落实专人负责,使国防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发挥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课堂主渠道作用,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国防知识,把知识的传授与国防教育爱国、报国结合起来。

3、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读报栏,广泛张贴国防教育知识,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

4、利用升旗仪式,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有国必有防、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

5、通过纪念日,举办演讲会、报告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

6、每年举行一次军事化集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组织纪律观念。

7、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定期放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同学们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8、每年建军节期间,举办黑板报展览、国防知识答卷、国防征文活动,积极宣传《国防法》、《兵役法》等法律知识,在武装部的指导下开展系列参观活动。

9、开展“拥军爱民”小卫士活动,组织青少年成立拥军服务队,帮助周边地区军烈属义务劳动。

10、学校图书馆订阅《报》、《国防》、《军事知识》、《中国国防报》、《兵器知识》、《航空知识》、《舰船知识》、《纵横》、《军事史话》等国防教育刊物,积极组织学生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会和读书笔记竞赛。

国防教育可以说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和军体训练,她还有许多教育功能: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可以让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接受共产主义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基础道德,使他们真正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国防教育也是我校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近几年来,我校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军训等国防教育活动屡屡在济东新村、兖矿电视台报道,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由于我们把学校的常规教育与国防教育机制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规范行为和勤奋学习的良好作风入手,进而促进学校优良校风形成、促进我校学生自主教育的更好实施,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有人认为,在中学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前途,而我校国防教育的成功实践证明,在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培育21世纪钢铁长城捍卫者的主要渠道。兖矿集团济东中学浓浓的国防教育氛围,使学生们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端正了学习态度,学校校风逐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下一步济东中学国防教育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防教育法》为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为重点,全面贯彻《中小学国防教育纲要》和《山东省小学、初中学生国防教育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继续深化学校的特色建设,坚持“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国防教育新的形式、方法和途径,力求与“雏鹰争章、新世纪我能行”、“争创校园之星”等活动有机结合,在各级武装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开展轰轰烈烈的国防教育活动,争创“国防教育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

按照中央关于抓好全民国防教育的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国家教委颁发的《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试行)、《学校国防教育常规》,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多渠道、有特色地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1、抓好课堂教学渗透工作。

把课堂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学校学期(学年)计划中要充分体现国防教育的内容。每学期开学初各教研组都要集体讨论并梳理、摘录出可供联系的国防教育素材,以便于教师备课、上课时有机渗透。地理课主要渗透祖国的疆土、国界线、边界线,让学生初步了解“三防”知识。历史课要结合中国近代史上的抗倭寇、郑成功、义和团起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史事件,突出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事迹。语文课要结合反映志愿军的一些具有国防教育意义的课文,使学生认识到军队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音乐课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靶归来》等军歌,歌唱人民军队,沤歌英雄人物,美术通过画军人,画飞机、军舰等,对学生进行爱军队壮军威教育。政治课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宪法》、《兵役法》讲解,使学生从小就明白依法服兵役,参加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自然学科等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适当渗透有关兵器知识,教育学生树立起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意识。体育课要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

教育和训练、培养。

2、抓好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延伸和拓展。要通过观、读、议、写、讲、训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点。观: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爱国主义影片,特别是《上甘岭》、《甲午风云》等涉及到国防教育的影片。读:要求学生每学期读五篇以上有关国防教育的文章,并作好内容摘要,写好心得笔记,定期交老师审核。议:全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期“国防辩论会”,选择辩论主题如:“当兵傻不傻”、“小家与大家”、“让出一些国土可以吗?”等论题,让学生面对面地争一争,议一议,唱: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举行一次军歌歌咏比赛。像《一、二、三、四歌》、《大海,啊故乡》《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风采》、《望星空》等军歌,要求学生人人会唱。写:就是组织少年军校中的小记者对熟悉的军人及身边的“优秀学员”进行采访报道,歌颂他们的崇高品质。训:就是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让学生着绿军装,顶酷暑骄阳,像一样摸爬滚打,军衣浸湿,膝盖磨肿,手臂磨破,来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

3、开展讲座辅导

针对学生对高科技军事技术及现代武器不熟悉的实际状况,请校外军事辅导员来校作“伊拉克战争”、“高科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国防实力”、“我国先进武器在世界的位置”等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明白高科技在国防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的热情。

4、进行角色训练

每隔两年,学校组建一期少年军校,根据学生对兵种的喜爱程度,进行不同的训练。通过着军装,唱军歌,过军营生活、学军事知识,练军事本领,仿军事战争等系列活动,做到学生日常行为军事化,学生时时处处事事觉得自己既是一个遵纪守法好学上进的好学生,又是一名肩负神圣职责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人”,大大增强爱国主义的使命感、责任感。

5、基地熏陶

利用当地有革命的历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我们把驻军守备营选为正常的国防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每次参观后,要求学生写出观后感,在学校广播站开辟学校“我爱国防”热线,选播优秀观后感。

6、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每年评选出50个优秀少年军校学员,其中包括10名遵纪守法的好学员,10名国防知识掌握得最多的“小博士”、10名军歌唱得既多又好的“小歌手”10名善讲国防故事的“故事大王”、l0名为军烈属最佳服务的标兵,激发学生关心国防的热情。

7、利用榜样引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榜样可以使学生学有目标,行有方向。首先,我们要求学生从保卫国防的英雄中自己找榜样,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说榜样,通过讲述榜样机智勇敢的对敌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学到了榜样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最后,组织全体学生学榜样,要求他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以榜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把学榜样与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树榜样、说榜样、学榜样这“三步曲”,使学生的榜样意识明显增强,人人争做榜样。

8、设立国防教育班

第3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就业培训情况:

(1)技能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6500人,占全年目标8500人的77%。其中新增输出前培训5100人,占全年目标6400人的80%。再就业培训1125人,占全年任务2000人的56%。组织职业技能鉴定21次,组织鉴定人数1561人,占全年任务1380人的113%,发证1196人,占全年任务1200人的99.7%。

(2)劳务输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0400人,占全年任务12000人的87%。组织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7800人,占全年目标8800人的88%。

(3)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新增就业2500人,占全年任务4400人的57%,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324人,占全年任务600人的221%。

2、社会保险情况:

(1)养老保险:一是企业养老保险。全县实际参保人数25728人,占全年目标26303人的97.8%。实际缴费人数8029人。“断保”人员新增续保人数295人,乡镇企业参保人数1975人,农民工参保人数478人,个体私营及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人数1517人。实际月人均缴费工资599元,当期共征收养老保险费4516万元,已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5453万元的82.8%。共追缴企业欠费187万元,完成市全年目标450万元的41.56%。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1137万元,清欠50万元,清欠率40%,基金征缴率达9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半年共支出养老金1134万元。三是农村养老保险。新增投保人数为44人,全县参保人数13.89万人。实现保费收入136.6万元,占全年目标100万元的137%,上半年养老金支出16.8万元。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653人,累计补助金收入150万元,上半年支出19.1万元。还有约1200人将于下半年陆续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2)医疗保险:全县医疗保险参保单位达741家,参保人数达3282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31000人的106%。新增参保人员4535人。基本医疗基金收入1864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2523万元的74%。其中统筹金收入990万元,个人帐户收入744万元,大病救助收入130万元。离休干部医疗收入120万元,发生医疗费用344万元,其中两个定点医院284万元,乡镇医院及转外、居外医疗费用共60万元。

(3)工伤、生育保险:全县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各25221人,实际缴费人数5570人。新增参加工伤、生育保险276人。收入工伤保险费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9万元的77%,支出基金1万元;收入生育保险费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0万元的50%,支出基金6万元。

(4)失业保险:全县参保人数5.49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5.18万人的106%。征缴失业保险80.98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00万元的20%。

3、维护权益情况:

(1)劳动争议仲裁:受理劳动争议达200件,涉案标的630余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38%。已处理结案的195件,结案率为97.5%。以调解方式结案181件,占案件总数的90.5%;以裁决方式结案的14件,占案件总数的7%;受理案件数和调解结案率创新高。案外调解的劳动争议达32件,涉案标的30余万元,涉及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和履行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2)劳动保障监察:共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企业养老保险扩面”三次专项执法检查;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00户次,涉及职工1.02万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24份;追发劳动者工资及经济补偿金21.32万元,涉及劳动者156人,其中农民工工资34.1万元,涉及农民工180人;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2户;接待各类劳动者来信来访207人次;共立案180件,结案180件,受理立案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3)劳动工资和合同:召开两次全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劳动合同签定率达98%以上,集体合同审核达到100%。依法鉴证劳动合同2907份,审查无效劳动合同150份并督促其整改,劳动合同鉴证合格率为100%。

二、工作做法及成效

1、抓好政策扶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重抓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工作。今年来,组织开展劳动力交流会6次,组织专场招聘会3次,入场招聘企业累计164家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5000个次,求职者报名登记18200人次,新增就业人员13000人。二是积极开展下岗再就业援助工作。切实做好我县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推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今年来,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341本,审核发放“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36人,发放补贴121万元。

2、抓好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来,我局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技能鉴定,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部门、培训基地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开展对口培训,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上半年,职业技能鉴定共1561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196本,其中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5人,培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25人,组织技师审报19人。

3、抓好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创出新佳绩。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为使农转工作能把市场需求、农民要求和培训重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根据上级政府部署,开展了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重点摸清农民数量、文化水平、培训意向和分工分业情况,便于进一步了解资源状况,开展有效培训。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上半年,全县共培训农民650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5755人,其中本地转移1439人,劳务输出4318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3场,今年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0400人。

4、抓好扩面征缴,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为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通告》(*政发[*]*号)。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将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我局成立了养老保险扩面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对各类符合参保条件的单位开展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保险工作的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上半年扩面1020人。二是将个体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出台了《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失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政发[*]*号),标志着全县近万名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三是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上半年,参保人数达到25221人,增加276人。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年初我局就开始调研,对县城城镇户口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人员情况,进行了多方案测算,确定了筹集标准,拟订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县政府于7月14日已正式发文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5、抓好仲裁监察,职工维权工作结出新成果。一是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开展了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工作次,分别为农民工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动、女职工、未成年劳动保护专项检查活动、全县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和全县医保定点药店专项检查活动,检查企业多家次,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企业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消除了劳资隐患。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同时,按照劳动合同三年计划要求,积极督促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个案处理工作。上半年,劳动监察大队处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180件,180人次,为职工追讨工资、清退押金等累计22.2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0件,申诉标的630万元,结案195件,结案标的592万元。工伤认定上半年受理11起,其中认定为工伤11起,涉及非参保工伤认定案7件。处理、县长热线等电话120件次,结案率98%,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半年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的工作完成进度还不理想;有些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效果还不够明显;个别单位、个别同志的作风还不够扎实。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较大,基金征缴缺乏新的增长点。原有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新办企业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导致实际缴费人数严重滞后。二是企业瞒报漏报缴费基数。部分参保、缴费企业没有按规定申报缴费工资基数,瞒报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三是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劳动合同充分覆盖工作推进成效较差。四是个别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政策观念不强,医保监管有待加强。五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正在使用的服务器及原操作系统难以适应“金保工程”的要求和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六是社会保险经办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下半年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四、下半年打算和措施

1、建好人力资源市场,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完成大楼主体建设。二是用活扶持政策。积极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用足、用活各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三是开发就业岗位。紧紧抓住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这一契机,采取拓展就业空间、完善市场服务、统筹城乡就业等措施,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失海渔民)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失海渔民)充分就业。*年,全面完成开发县内就业岗位6000个、县外就业岗位2000个、实现就业6600人的目标任务。四是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摸清底数,探索和逐步建立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五是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2、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一是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参保范围。要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险种参保范围,进一步增加各险种的参保人员,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下半年企业养老保险要进一步规范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促进他们积极参保。医疗保险要紧紧围绕《个体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重点抓好个体从业人员、城镇无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确保实现41000人参保目标。二是加强社保宣传,实现应保尽保。要加强对《县人民政府关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通告》的宣传,促进各类用人单位和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要依法扩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医疗保险要重点推进个体从业人员、城镇未从业居民参保;生育保险要加快制度完善,逐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工伤保险继续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行业,以进城务工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等为重点人群扩大覆盖面,实现工伤保险在高风险行业和企业的全覆盖。三是加大征缴力度,确保足额征缴。与地税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和发动工作,努力做到足额征收,使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迈上新台阶。首先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加强部门合作,实现行政推动,对征缴情况及时过堂,并加强于地税、财政和缴费主管部门的配合,强化征缴。第二,要集中时间人力主动走出去,结合各种宣传形式,上门说服动员,为企业及其职工办理养老保险手续。第三,要采取法律手段,对有缴费能力但存在恶意欠费的单位实施处罚。第四要为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和改制、破产企业职工提供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服务。争取全年企业养老保险费总收入达6500万元以上,使参保人数达26300人以上。

第4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目前在基层央行中,中级职称人员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承担主要工作。由于他们工作能力强和工作热情高,为央行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级职称人员后续教育缺乏。由于中级职称是通过参加职称考试后被评为经济师,且分散在各个业务岗位,没有对其进行后续教育提高其上岗能力的培训机制。

二是中级职称人员向高级职称发展的空间较小。目前中级职称人员在央行队伍中占绝大多数,但他们向上发展的空间较小。一方面因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不高;另一方面中级职称上升到高级职称的要求比较高,这无疑加大了中级职称人员向上晋升难度。

三是中级职称人员工作职责定位不明确。目前中级职称人员是按照业务工作岗位进行工作的,中级职称只是一个附属标志,只是在年终考核时才知道中级职称人员还需要完成一些工作业务。由于中级职称评定与业务没有多大联系,只是提高待遇的手段,部分基层行还严格按受比例限制进行评定中级职称,这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正常发展。

为此,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中级职称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履职能力。

二是提高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拓宽中级职称人员的发展通道。

第5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行业务的不断拓展,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农发行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为抓住宣传报道工作的主动权,我们积极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不断加大宣传报道工作力度,两年多来在部级和省部级主流新闻媒体上没有出现负面报道,为全行有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抓敏感时期,切实把握舆论的导向作用

省是农业大省、粮食购销大省,近年来全省粮食总产在500亿斤以上,商品量在480亿斤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四分之一以上。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已成为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保持粮食收购这一敏感时期工作的平稳进行,我们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宣传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舆论,为支持粮食收购工作保驾护航。一是及早准备,抓住工作主动权。在每年的旺季收购到来之前,我们都做到早准备、早介入,组织人员开展粮食市场调查,分析预测收购形势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沟通,宣传农发行的收购政策,依靠媒体解决收购中的困难和问题。省粮食大丰收,产量突破580亿斤,创历史新高。针对粮食收购量大、收购主体缺失的问题,我们及时通过新华社分社以题为《“托市”难阻玉米市场收购价格下滑》在《国内动态清样》上发表,及时提出了国家应加大储备收购的建议。国家启动临储政策后,省的临储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收购,保证了粮食收购的顺利进行,我行主体业务也实现了有效发展,旺季投放粮食收购资金480.2亿元,支持收购粮食576.2亿斤,粮食收购和贷款投放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及时反映问题,争取媒体支持。在与媒体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政策交给媒体,而是坐在一起共同解读,针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措施。,粮食市场出现逆转,粮价高开高走,农民惜售,临储政策难以实施,加工企业困难重重。我们及时与新华社沟通,反映收购中的问题,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连续以《秋粮年景偏丰,收购市场面临新形势》和《产粮大县部分农民旱灾之后话期盼》为题,反映我省粮食收购问题。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报道了《玉米:收购农民惜售,加工企业压力大》的新闻,为我们解决收购中的问题和加工企业困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抓舆情监测,力求正本清源。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完全到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收购贷款资格,农发行的“保收购、保优质企业、不保劣质企业”的信贷政策触及了这些企业的利益,个别企业甚至粮食主管部门在政策宣传上以偏概全,将矛头指向农发行。初,长春市政府信息处曾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长春市出现卖粮难问题”的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我行及时与长春市政府信息部门进行沟通,说明实际情况,表明农发行的态度,并以信息专报的形式将农发行多渠道支持粮食收购情况向省政府报告,并通过新华社分社记者以内参形式向国务院反映情况,指出省部分地区的粮食收购问题症结在于国有企业改制迟缓,而不是农发行不贷款,得到了省政府和总行领导肯定,避免了负面舆论的影响。

二、抓机制建设,建立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平台

从我行近两年来抓宣传工作的成效看,加强与主流新闻媒体的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重要保障。目前,我们与新华社分社、日报社、电视台,及部分部级报刊驻省记者站都建立了稳定的沟通渠道,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一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三农”工作既是党政部门工作的重点,也是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我行需要及时把信贷支农政策和成效宣传出去,各类媒体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新闻线索。因此,我们建立了与各媒体的信息交流机制,在召开全省分支行行长会议、举办大型客户年会等重大活动时,都邀请各主流媒体记者参加会议和活动,主动向媒体提供宣传通稿。不仅使记者可以直接采访会议情况,也能够亲身感受到农发行积极支农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热情,把握宣传重点和舆论导向。如日报社依据我行的工作部署,确定把农发行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省支农报道工作的重点。二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我行在高度关注报刊、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网络宣传,不断拓宽宣传的覆盖面。,经与新华社分设沟通,我行开设了两条“新华08”系统,这个系统的开通即为我们了解国内外金融和粮食市场动态提供了信息资源,也为我们开展宣传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仅,我行在新华网、中国金融网、中国农业网、农业网等网站上刊发宣传信息100余篇(条)。三是营造感情沟通交流平台。我们利用记者节等重大节日的时机,与新华社、日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举行联谊活动,增近了解,促进交流,增近感情。主管宣传的副主任还与主流媒体的记者和领导建立电话、手机、邮箱、qq好友等多种联系方式,经常保持通信联络,节假日发信息互祝问候,构建了融洽的合作关系。新华社记者感慨说:“我们和农发行是一家,我们住在农发行的后院,我们就是农发行的后盾”。

三、抓工作合力,保证宣传报道的有效开展

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仅仅靠办公室搞“单出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提高宣传报道质量,我行建立了领导参与、部门配合、办公室协调、各级行联动的宣传工作格局。一是领导直接参与。领导参与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在组织策划大型的宣传活动上,积极支持办公室的工作,精心指导办公室开展宣传活动。主管领导亲自动手对重要宣传报道进行把关,保证了宣传报道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行领导带头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孔繁波行长多次会晤新华社等媒体的主编,共同研究探讨农发行信贷 支农的宣传主题,为宣传报道定调子,出思路。通过交流,与媒体建立了高层领导沟通机制,为全行宣传报道工作打开局面奠定了基础。二是专业部门参加。在开展与主流媒体的重大宣传活动时,我们都邀请省行专业部门特别是客户部门相关人员参加,共同面对媒体、共同参加联谊、共同完成撰稿,保证了信贷政策和新闻宣传的准确性。专业部门在部署专业重点工作和支持重大支农项目时,也都及时通知办公室派人参加,必要时邀请媒体记者出席,保证了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上下行联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省行的指导和协调下,我们与主流媒体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和稳定的协调关系,重大事项相互通报,达成共识,敏感问题相互理解,达成互谅。基本杜绝了主流媒体对农发行的负面报道。同时,为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分行还制定了新闻宣传基本流程,规范宣传报道具体操作要求;建立了宣传报道考核机制,层层下达宣传报道任务,按季通报、按年评比,调动了各级行宣传报道工作的积极性。

四、抓成果展示,积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6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思想解放促进事业发展。学习讲话精神,重点就是要把握讲话的精髓要义,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坚定的立场和登高的眼界,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领悟,武装了头脑,振奋了精神,清晰了思路,推动力工作,才能转化为推动信访工作良性有序开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实际行动。

通过学习和梳理,我认为自己应该从讲话精神中做到三个“认识和领会”:

一是正确认识、深刻领会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和论述。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中充分发挥信访作用,要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让人民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化解人民矛盾,做好基层调解工作。

二是正确认识、深刻领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这一意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信访工作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与信访人的沟通,很大一部分的信访业务来源于网络,信访人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网上信访,这就要求在信访工作中要充分学习信访相关科技,扎实开展网络信访业务培训,充分利用好网络科技,让其更好的为信访人提供帮助,为信访工作有序开展进行服务。

三是正确认识、深刻领会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的思想和论述,认识到生态环境相关信访事项不容忽视,要摆在突出位置,对相关信访事项更要充分发挥好信访的监督职责,面对全面禁渔而引发的渔民集体上访需要辩证想事、冷静遇事、妥善做事,注重从难处准备,向好处努力,进一步提高迎接挑战、化解风险、牢牢把握主动权的能力。

第7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 坐憩空间; 无障碍设计

abstract:now in communities there are many chairs resting for the human, but some chairs are in the idle condition frequently, the resident carrying on the outdoor activity are favor in sitting the flower-bed border perhaps stair this kind rests the facility, but not specially the outdoor chair that establish as the resid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of these outdoor chairs ,we find that chairs cannot appeal to people to use, the people sit rests when not only need a chair, but is a comfortable space environment, this kind the chair which leaves unused is lacked exactly the space environment building.

keywords:residential district; the space of rest; non-barrier design

1座椅在居住区的地点与周边环境关系

居住区中一张座椅设置的地点位置首先就决定了其能否被人经常使用,如果位置选择的不合适,即便座椅本身设计的很好,其使用情况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1边缘效应

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在对荷兰居住区人们喜爱逗留的区域研究后提出了边界效应理论,他指出,树丛、林中空地等地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场地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人满为患。一般来说,沿广场的边缘布置的座椅要比广场当中的座椅更受欢迎,因为居民们乐于在建筑四周和广场或是绿地边缘停留和活动,座椅处于场地中央会让休息者觉得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可以利用边界线的凹入凸出造成对人流的吸引与滞留,为需要人群提供适合的小空间,例如建筑物的凹处、后退的入口、门廊以及利用树木、花台等造成丰富的边界,形成很有吸引力的场所(图1)。

1.2就近方便

居住区坐憩环境的位置设置要满足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因为很少有人会为找一个座椅坐而离开主要活动区域或是步行很长一段路。所以主要的座椅应该布置在人流步行路线边上,可以考虑座椅与居住区户外步行空间结合布置。

1.3视觉因素

视觉因素对于座椅的位置选择也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选择位置稍高的踏步或是某块场地的边缘处,这样视野比较开阔,有机会看到更多景观与他人的活动。此外,当选择紧邻建筑设置座椅还需要注意建筑物立面对座椅的影响。一个建筑物立面的色彩、质地及细部构造,都很大程度影响着与它临近的空间环境,立面色彩明快、造型精致细腻的建筑物能够增强坐憩环境的亲切感。

2座椅的基本类型及作用

人们的行为取向是很复杂的,每个人选择坐憩时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座椅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或引导人们对它们的使用。一般当人们面与面之间的角度等于或大于180°时,就会给交流带来不便,同时也会减少陌生人之间的目光干扰;相反,当两人面与面之间的角度小于180°时,则会方便人们谈话交流,同时也会促使两人目光的交叉和干扰。所以基于这个特点,在进行座椅的设计和布置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以提高座椅使用率。

座椅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图2):

     

2.1单独椅:这种造型的座椅可以让人自由地使用,调整最佳坐姿,以获得最舒服的使用形态。

2.2长椅:这种造型的座椅不适合多人或团体使用。当多人共同使用时可能妨碍来往行人的通行,而对不相识的两个人共同使用时则容易使其产生不安的感觉。

2.3单独转折椅:这种造型的座椅,如果转折角度合适,有利于使用者交谈而不感到拥挤。

2.4多转折座椅:这种造型的座椅适合各种不同活动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使用者能拥有自己的使用空间而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

2.5圆型座椅:这种造型的座椅适合个人使用,对团体而言,容易限制他们的交谈和活动。

2.6曲线型座椅:这种座椅比较富有趣味,是小团体聚集的好场所。

2.7背向座椅:这种造型的座椅适合不相识的人共同使用而彼此不受影响。

3坐憩空间的营造

一个舒适的坐憩空间环境不仅需要选择座椅的位置与类型,还需要对每一张座椅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设计。

3.1植物配置

植物在居住区户外环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奠定了小区空间的特色,表达和强调了场地的布局,构成了开放空间、闭合空间或半闭合空间的格局。种类众多的植物除了美化环境,还可以阻挡冬季寒风,疏导夏季微风,能洒下阴影,带来绿荫,清新空气,调节气候。在座椅周边配置植物能够进一步改善座椅周边环境,通过调整围合植物的数量、大小、高矮、株距以及观赏者与周围植物的相对位置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格局(图3)。比如在座椅周边布置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开敞的空间;布置低矮灌木与高大灌木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布置乔木形成处于地面与树冠下之间的空间;各类植物搭配围合出完全封闭的空间,这些通过植物搭配形成的不同空间能够满足人群不同的活动需求,进一步提高其利用率。

3.2地面铺装

所谓地面铺装,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将地砖铺于坐憩空间的地面上,一方面通过一定的组合形式来强调空间的存在和特性;另一方面也能使整个坐憩空间犹如室内铺上了地毯一样,达到一定的艺术性与趣味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得坐憩环境更加舒适。

铺装图案视觉上具有方向性时对人群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铺装地面以无方向性的形式出现时,它会暗示那里存在一个静态的停留场所,而坐憩空间恰恰需要地面铺装来暗示这是一处供人群休息的场所,所以为了突出空间的静态感,视觉稳定的地面铺装形式极为必要(图4)。此外铺装材料的大小与空间的相对比例能够影响人的空间感受。在一个空间内使用体型较大的铺装材料,会给人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铺装材料,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亲密感。在坐憩空间的地面上使用较大的铺装材料中加入另一种不同的、较小铺装材料的手段,能明显地将整个空间分割成为更易被感受的小空间,增强使用人群的尺度感(图5)。

从工程和选材上,铺地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打磨光滑的花岗岩地砖会给人以高雅、华贵的效果,但其雨雪天防滑效果差。天然材料如砂子、卵石则显得纯朴,富有田野野趣,对人往往更具有亲和力,是地面铺装中作为空间变化过渡的理想材料。各类水泥地砖制品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质感和色彩的搭配,也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装材料。

3.3小品设施

在座椅周边可以结合绿化设置一些雕塑,构架小品或是灯具,垃圾桶等小品设施。当代雕塑采用简洁的手法,选用各种不同的材质,配合特定的环境,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出居住环境的构思和所创造的意境、文化氛围,使人产生心理共鸣,增强场所感和识别性(图6)。构架小品作为抛弃维护结构的建筑意向,它介于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能起到划分场地、限定空间的作用,其形式自由、表现力强,极易在景观上与建筑语言取得统一(图7)。不同类型的灯具,不仅可以带来光亮,同时夜间灯光结合绿化植物设计布置能够产生另一种特殊的景观效果。在座椅周边设置垃圾箱,能够方便人们处理垃圾,同时也减少垃圾乱丢的现象,维护了坐憩空间本身的舒适环境。

4座椅的材质设计

座椅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除了要满足人们的交往习惯外,应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与人体尺度相吻合,具备适宜的可坐深度、椅背高度以及扶手尺寸。就形式而言,有靠背且带扶手的座椅最受人们欢迎,高度一般以30~45cm为宜,宽度以35~40cm为宜。

座椅的材料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最好采用对于温度变化不敏感、透气性能良好的材料,木头作为座位材料温暖而且舒适,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铁椅让人有生硬、冰冷不可亲近的感觉;石材让人觉得自然、富有人情味而不拘谨;塑料则较冷漠但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这几种材料使用起来各有利弊,将它们组合设计从而发挥各自良好特性的座椅是种不错的选择(图8)。

5坐憩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在使用空间和座椅方面较普通人存在一定差别,因此坐憩空间的设计要考虑到这些人群的特殊需要。

5.1地面处理

通向座椅的地面、道路的路面铺装材料,最好选用光洁但又不易滑倒和刺眼的材料。有些石材路面铺装只注重图案、色彩好看,却忽视雨雪后路滑。砂砾、砖块等一些凹凸表面的材料,对高龄老人特别是使用拐杖的老人和轮椅使用者来说很不方便。可以考虑使用深色的沥青铺装或是刻有细槽的石材,这样既不造成雨雪后路滑,又避免了强烈的光照反射影响人的视觉判断。高差的变化通常都会给残障人士带来麻烦,所以座椅周边空间尽可能避免高差变化,若必须要处理高差问题时,要尽可能采用短而平缓的上下坡(图9)。

5.2指示牌

居住区中主要的道路或经常行动的路线用特殊的标志或指示牌作导向,帮助老人建立对居住区的认知。因此,在坐憩空间周边,也需要设置标志来引导老人辨别方位。老人视力退化、老花眼产生,一般对于黄色、橙色、红色会比较敏感,指示牌的设计也必须注意字体大小以及图底的颜色组合,便于老人发现识别。

5.3座椅设计及布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肌肉衰退、力量减小、灵活性下降等,这些都会给老年人落座和起身带来问题。因此应该为他们提供更舒适的座椅。许多老年人由于腿上无力或是腿不能弯曲自如,从座位中起身时感到吃力,所以座椅不能向后倾斜太多,不宜太高或太矮,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前缘很高或很突起的座椅。在普通座椅附近留出可供停放轮椅的位置,以方便老人和残疾人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图10)。

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不止是建设广场、花园,设置喷泉、雕塑等景观设施,还包括一个舒适的坐憩空间环境的建设。坐憩环境虽容易被忽略,但它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为居民的休憩活动提供直接的服务,使人们得以在广场、花园中更多的逗留,使居住区更具活力,促进人们交往。

参考文献:

[1] (丹麦)杨·盖尔著.何可人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第8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设施;规划设计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硬件设施一般主要有道路设施、照明设施、休息设施等方面。

1休息设施

休息设施即可以让老年人休息的设施,比如座凳、桌子等。休息设施的布置需要精心规划,其平面形式不宜过于关注构图的美观,而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并未给予重视。

休息座椅和桌子等的布局和设计是休息空间设计的基础,其要点包括:

首先,摆放位置的合理。摆放位置应满足就座者不受人流穿梭的影响,并且冬天有防风的屏障,夏天有必要的阴凉。其次,休息座椅、坐凳的摆放不宜过于分散。例如相对集中安置可满足老年人交流需求;并排形式放置,能使交流双方处在亲近距离范围内,视线保持相同方向,增加亲切感和相互依赖感;对面形式放置,能使交谈双方处于个人距离内,适合进行一般谈,也可进行下棋、打扑克等活动;那么桌角的形式,能够使交谈双方处于亲密距离内,但又不在对方视线范围,能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进行交流。再次,由于静坐休息的老年人喜欢以视觉听觉来感受他人和欣赏景色。那么休息空间尽量设置在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休息空间应具有分隔意义的植物或建筑物等,以形成边界效应。同时,休息空间应符合具体环境需求,比如在转角的地方可以提供温馨、安全的小环境。最后,休息座椅、坐凳等设计还要考虑人体工程学及对老年人的切身关怀。座椅、坐凳的材料可以使用混凝土、木材、PVC材料等。然而按照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应尽量使用以木材为主的材料。由于木材冬天暖和夏天凉,老年人坐着会比较舒服。座椅、坐凳的造型还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理论,且需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态的变化,用心地去设计一些符合老年人的人体尺寸的座椅。基础座椅的高度应该在300毫米~450毫米,如果过低,使用起来不方便,过高会使老年人坐下来感觉不舒服。关于座椅的宽度,则应该保证在400毫米~600毫米。对老年人来说,座椅的舒适性与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基本座椅以外,还应为老年人设计不同形式的辅助座椅,如矮墙等。

2道路设施

散步与慢跑一向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方式,道路设计应以老年人生理活动尺度为依据,并注意以下几点:

首次,步行道尽量避免漫长笔直的路线,路线蜿蜒并富于变化,可增加老年人步行的趣味性,弯曲的道路也可减少风力干扰。步行道的宽度要在1.5米以上,保证步行者可并排通行。

其次,步行道设计应避免过大的高差变化。如果有较大的高差变化,应设计台阶与无障碍坡道。台阶设计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台阶踏面宽度应大于320毫米,台阶高差不大于130毫米,并在台阶边缘设有彩色指示条。台阶和坡道都应设有扶手,扶手距离地面高度850毫米~900毫米为宜,同时扶手直径应在50毫米~100毫米,以便于老年人的抓握。

最后,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条件,步行道铺设要坚实平整,表面应选用弹性好、防滑和不易损坏的材料,避免有接缝或其他凸起物。老年人因视力和记忆力减退,方向判断能力较差,易迷失方向,因此在道路转弯和终点处应设置一些标志物,标志物的色彩应鲜明,导向性强。

当然,在不同的地面应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一般都会使用混凝土嵌砖或者柏油来铺设步行道与休闲区的地面。用来锻炼身体的户外活动场地应该是硬质地面,所以宜选用地砖来铺设。而且宜选择色彩柔和温暖的地砖,使人感觉活动空间温暖、舒适。

在活动场地中还应适当设置一些草坪。草坪是软质铺地和优美景观的结合体。虽然草坪的维护费用较高,可是草地可以给老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另外,草坪还可以吸收灰尘、使地面温度降低、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但在铺设草坪时要注意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水。

3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不但可以为夜间活动提供方便,还是户外活动场所中比较重要的装饰品。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减退,视觉功能也不断下降。所以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中对照明设施的要求就会比较高。

照明设施通常有路灯、棚灯、地灯及具装饰作用的照明灯具等。在照明设施的设计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灯具的体量应该大小合适,高度合适,比如应选择小巧漂亮的园灯和门灯。其次,在选择照明设施的灯光色彩时候应注意灯光的柔和性,尽可能地使老年人感觉到亲切的氛围。最后,照明设施是提高识别性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要注意不同区域对于灯具的造型设计的具体区别,尽量在一致的格调中使用各有千秋的照明设施,这样可以更好地使景物得到衬托,可以更好地装点环境和渲染气氛。

参考文献:

[1][美]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之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3][日]荒木兵一郎,藤本尚久,田中直人.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3无障碍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日]三村翰弘,川西利昌,宇衫和夫.建筑外部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林勇强,史逸.城市老年人室外休闲行为初探――以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2(7).

[6]张运吉,朴永吉.老年人对公园利用的研究方向[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6).

[7]文静,彭华茂,王大华.社区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偏好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3).

[8]王江萍,李弦,江克松.城市社区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研究――以武汉市5个居住区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

第9篇:座谈会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坐憩空间;行为心理;人性化;交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工作时间的减少,闲暇时间相应增加很多。而现代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付出的代价是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需要有休闲来消除疲劳,这就在客观上促进人们休闲需求的增加。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需要提供良好的户外休闲场所,组织多样的休闲活动,吸引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而一切闲暇活动归根到底都需要在这些场合设置合理的坐憩设施。在户外坐憩设施的调查中发现,仅仅座位并不受到人们的喜爱,而真正受人欢迎的是兼顾心理需求与环境需求所设计的坐憩场所,包括合适的位置、形式以及附属构成物等。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坐憩空间”,它是提供安定舒适的场所、环境让人们能够安坐下来,轻松的交流,悠然的享受属于自己的城市。本文创新点就是在于将户外坐憩空间看做是社会生活的节点,并从行为学,心理学角度进行探析。

一、坐憩空间概念的提出

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发生在“坐”中。――扬・盖尔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探讨了物质环境与户外坐憩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他将人们的户外活动划分成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是指的是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连锁反应的结果。可以看出,扬・盖尔尤其关注城市户外坐憩环境的质量,认为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是评价一个特定区域公共环境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看来,人类所有有意义的社会活动都与“坐”有关联。

人们社会生活特性决定了对坐憩空间的需求

人们生活的必要性生理需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一生的时间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其他的时间都是在行走、站立和坐憩中度过。一般来说,人行走或站立2小时之后会有疲劳的感觉,需要坐下来休息。人需要“坐”,这是一种从人性本能出发的基本生理需求,城市建设应该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坐”的物质环境条件。

人们生活的自发性休闲特征: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及生活观念的变革,余暇时间日益增加,休闲时间及消费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作为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人们有时间,有意愿,有地点的情况下会主动的发生散步,坐憩,驻足观望等一系列自发性活动的发生。相应的,对余暇时间生活的研究和城市余暇时间活动的空间和设施的规划,也将是中国城市规划工作面临一个重要的课题。

人们生活的社会往特征:两个人在同一空间中驻留,就会自然发生一系列交流,聊天等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一系列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连锁性反映。当前城市社区,由于人们缺乏交往,人与人之间互相不理解、在感情上就会变得冷漠,无情。这样,各种社会病态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并滋长起来。这充分说明交往对于现代文明社会健康成长的重要,必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作为公共设施的公共坐憩空间除了满足人们生理需求的功能外,要更多的满足人们对于交往的社会心理需求。塑造一个便于人们交往,和社会交流的社会性活动空间环境。

良好坐憩空间的缺乏: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应该是具有良好的坐憩环境,满往的需求以及休闲的特性,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所以城市建设只有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人们安坐下来,才可能有较长时间的逗留。如果坐下来的条件少而差,人们就会侧目而过。这不仅意味着在公共场所的逗留十分短暂,而且还意味着许多有魅力和有。价值的户外活动被扼杀掉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休闲的,交往的社会。休闲,交往和“坐”是联系在一起的,人行走或站立累了,就希望有一个地方可以安坐下来休息。面对现在城市座位缺乏,和坐憩空间环境不符合人的心理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设计出坐憩设施来满足人们,本文从行为学、心理学等角度来对公共坐憩设施的设计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有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公共坐憩空间进行设计。

二、怎样营造一个舒适的,富有人情味的公共坐憩空间

坐憩空间是指人们在业余生活中按自主、自发的方式所进行的,旨在缓解疲劳、随机交往等多种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场所。而舒适坐憩空间要在坐的质量上满足市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人们要坐得舒适,不仅座椅本身要设计得好,座位周围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和活动,更是吸引人们去就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舒适的坐憩空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安坐下来,歇息,交流,悠然地享受生活的空间。

公共坐憩空间的质量受“人――机――环境”系统因素的影响公共坐憩空间处在一个系统中,一方面处于公共空间系统,另一方面它的内部也包含着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等各个系统,设计受到自身设计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在设计公共坐憩空间的时候要从系统观入手,在“人――机――环境”这样的系统中,全面的考虑内部与外部的因素,使其在形态及功能上协调一致,以达到休息、交流、关爱、集于一身。影响公共坐憩空间设计因素非常多,在“人――机――环境”这个系统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的因素、座椅因素以及环境因素。

1,人的主体因素对坐憩空间的影响

城市户外空间的主体――人,正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问题。人是户外环境、场所的使用者,是户外公共空间的主体。人们在城市户外空间有很多活动,坐憩空间为人的活动提供了一种介质,人与户外空间本身即人与户外空间中的设施进行着交流活动。

(1)人的行为心理与坐憩空间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成功的坐憩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人的吸引,也就是空间环境的人情味。

它影响人的行为,并使人感受到身心的愉快。要创造出真正满足人心理的空间环境,必须研究人们的行为,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的行为与其心理特征是分不开的,要营造人们喜欢逗留的坐憩空间就必须首先研究人在坐憩空间方面的心理需求。

(2)安全感与依托感的需求

人类的潜意识里总有一种对安全感的需要。在空间中,人们趋向于驻立在空间中界面的边沿及两个空间的过渡区域,类似这种心理特点反映在空间中可称之为边界效应,它对于休憩空间的分隔、组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从人们的挑选座位的习性来看,人们都是靠边而坐,这也正是反映了边界效应。因为人们的眼睛长在前面,看不见后面的情况,后背是他最易受到攻击与难以防卫的方位,对于后面的反应也会相对慢,当完全暴露在中间的时候就会缺乏安全感。所以,绿地或空间的边缘处是人们喜欢逗留小憩的地方。

(3)领域性的需求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是动物在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人具有“领域性”是来自于人的

动物本能,但与动物不同。因为“领域性”对人已不再具有生存竞争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处都有领域,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因为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区域,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这就是个人空间。由此可见,在人们心中都是有一个心理领域。在户外环境空间中的领域主要与群体活动有关。某一群从事相同活动的人经常的使用某一空间,领域就形成了。所以我们在设计公共坐憩空间的时候就要考虑空间的领域性,对其空间的尺度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同领域的人们使用坐憩设施的方式不一样。

(4)交往的需求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和联系,,完全封闭自我的人身心是不会健康的。交往是户外活动重要的一项户外坐憩空间的环境对交往的需求有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①交往的空间:要使人们便于交往,则空间必须是相对开放的、互相连通的,人们可以走来走去但又各自有自己的空间范围,也就是既分又合的状态,半私密,半公共空间。因此在户外坐憩空问中,应尽可能提供一系列私密性程度不同的空间。坐憩空间的尺度应有变化,既有大的开放空间,又有小的角落空间,对满足各种交往距离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布,形成有序的整体,并且获得各种形式的交流,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②交往的距离:人的交往距离根据对象、事件以及场所的不同,会有所调整。这种距离对交往的空间形态又会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共坐憩空间的设计。爱德华・T・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定义了一系列交往距离,这是根据人们在各类活动中所保持的距离设定的,它们也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心理习惯距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但不是千遍一律,不同情况下,不同年龄,文化,性格的人的交往距离也会不一样。距离说能帮助我们从“个人空间”的角度,来解释个体在环境中的情绪体验和相应的行为,特别是人们同时具有亲密性和私密性的双重需要。有时空间似乎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加诚实的说明了空间中个体之间的特征、关系和活动目的。交往距离是坐憩空间设计的基础,我们在设计坐憩空间时,应该考虑到个人心理空间的因素。

2,座椅因素对坐憩空间的影响

座椅的设计在坐憩空间中是很重要的因素之~,宏观上说座椅要充分考虑到人群特征,了解他们的特点,这在上一节也有解释。另外就是要针对环境条件对户外公共座椅布置,比如气候条件,要充分考虑到日照、大气、风吹、潮湿、腐蚀,除了自然气候之外,周围建筑物的疏密赢低、绿化的程度等也能造成影响。微观上说,座椅材料,座椅的布局,朝向与视野,等等都对坐憩空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1)座椅的材料

户外公共座椅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材料,包括木材、石材、金属、塑料、玻璃、混凝土、竹藤等。户外公共座椅主要使用的材料为木材和石材。不同的材料会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觉,因而引起人们的喜好不同。

木材的坐憩设施取材于自然,并有天然美丽的花纹,触感也好、通常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由于它的导热系数小,所以冬暖夏凉触感较好。在人们选择座椅时会喜欢选择木质座椅。

石材座椅材质厚重,给人踏实沉重之感,结实耐用,但是它的质地坚硬,往往会给人感觉生硬,缺乏亲切感,并且随气温变化大,缺乏人性化。

金属座椅具有明快精练且安全牢固的特性。但有着跟石材一样的缺点,即座椅温度随气温变化,坐感舒适度较差。但是由于金属的材质特性,它可以工制作成很多风格迥异的座椅,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塑料材料在座椅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在户外公共座椅应用却比较少。主要是因为塑料有一种人工物的感觉,与环境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2)座椅的布置

座椅布置是坐憩空间中的主要因素,要能够洞察空间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可能产生的心理体验,从而创造出较为适宜,适合的空间,也可能利用巧妙的空间设计,调节互动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加符合需要的环境。因此,座椅的布置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大联系。人们在户外活动时,心理表现各异,有时,人们可能希望暂作停留一驻留;有时人们可能希望聚在一起,进行交谈和休憩;有时可能需要快速离开;有时则希望独处。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应该有不同的座椅布局。例如,曲线形的座椅,运用凹凸原理,凹入的部分吸引人聚拢,角度便于相互面对面的交流;而凸出的座位缺乏内聚力,则适合人独处。所以,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协调游人之间的行为对于成组布置的座位相互之间的方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空间与人际关系之间的联系,得出不同人际需求而创造出不同的分布形式,由不同的分布形式而创造出不同的谈话聊天模式。将这些空间交谈模式融入座椅的设计,对于解决“同时渴望独立和需求交往”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座椅的朝向和视野

坐憩空间的魅力在于人的参与,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参与到休闲生活中来。大量的调查表明,人及其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人们到户外坐憩,不仅仅是为了使身体机能得到休息和恢复,有机会目睹千姿百态的众生相,结识各种各样的人,是市中心广场和步行街上最吸引人的特点。“人看人”,其乐无穷,这是人的天性。当人们在公共空间选择座位时,可以发现这种倾向:能很好地观赏周围活动的座椅比难于看到别人的座椅使用频率更高。人们在公共活动中的活动心理更倾向于看人,而不是被人看。所以我们在设计公共坐憩场所时,特别要考虑满足人看人的需要。《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到的室外咖啡座模式就是个很好例子,人们懒洋洋地、无所顾忌地坐在那里,观看街景,注视熙来攘往的行人。这就说明了“人”是一道特殊景观,只要有人存在,无论建筑物内,住宅区还是广场上,人及其活动总是吸引着另一些人。

因此,坐憩设置应该朝着活动及景观的方向设置,以满足人们观看的需求,并应考虑夏季遮阳、冬季避风等;考虑在步行街的两侧,设置一些高台阶,吸引人们去那儿坐躺,同时,也给远处的看客提供观看条件,将休息处安置在远处的最佳视点上,才是理解行为心理的最细微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