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安全生产教育论文

第1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深化对“安全发展”科学内涵的认识,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为全面完成全年安全生产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遵章守纪自觉性明显提高,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从业人员的“三违”行为明显减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三、主要内容

(一)突出宣传重点,把握宣传方向,为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突出安全生产主题。今年是“安全生产年”,要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广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意义、要求,结合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和措施,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增强社会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广电局、文体局、总工会、团县委。

2、加强安全生产形势宣传,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一是正确把握安全生产形势宣传的基调,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二是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在安全生产上采取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三是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利条件;四是大力宣传国家“十一五”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凝聚、鼓舞全社会的力量为之奋斗。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广电局、文体局、总工会、团县委。

3、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要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省安全生产条例》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各行业还要结合行业特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安全生产法律意识,通过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要达到企业依法认真抓好安全,政府监管部门依法严格监管安全,执法部门依法严肃监察安全,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安全的目的;通过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明确身上的责任,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自觉性。

主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

4、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增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面向企业和社会,着力提高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不断创新,将安全常识、安全操作规程、防灾避灾知识等,制作成通俗易懂、易于掌握的影视资料、读本等,或运用文艺表演、公益广告等形式,并通过继续开展安全知识“五进”(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广泛向企业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主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

5、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揭露、谴责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宣传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正面宣传,推出一批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一线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先进典型。对重特大事故查处结果、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行为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瞒报事故等的查处,都要进行曝光,接受社会监督。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监察局、广电局、文体局、总工会、团县委。

(二)拓展宣传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1、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要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安全生产专题节目,制作播放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利用报刊、网络资源,办好专栏、专刊,开设安全生产论坛、讲坛,使安全生产宣传有影有声、有图有文。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广电局、文体局、总工会、团县委。

2、认真组织开展好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各乡镇(场、区)、县政府各部门、县属重点企业要根据县安办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创新内容、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围绕“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要形式要多样,群众喜闻乐见,要使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达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的高潮。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

3、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媒体记者新闻通气会或新闻宣传座谈会,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媒体作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在主流媒体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控制考核指标落实情况、特别重大事故和典型重大事故查处情况,加快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主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建设局、教育局。

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实现生产工作信息汇总与共享,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宣传报道重点,确定宣传方案。要积极探索建立由宣传、安监、教育、公安、文化、广电、工会、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参加的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努力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有序运行的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运行机制。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教育局、公安局、文体局、广电局、总工会、团县委。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报道机制,及时权威信息,掌握舆论主动。认真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主动、及时、客观、准确地向社会权威信息,规范新闻报道工作,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负面影响,确保社会稳定。

主要责任单位:政府法制办、安监局。

6、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力度。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危化品、地下开采非煤矿山和烟花爆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其安全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自我安全防范能力的提高。

主要责任单位:安监局。

7、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要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要积极组织引导有关行业、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创建活动。

主要责任单位:县政府各部门。

第2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ment also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the fusion of economy and culture become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In the spirit of cohesion,cultural workers,improve enterprise safety culture of enterprise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taff,strain capacity is formed, It highlights put at the center location management,formed to promo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with human as the center,relying on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the situation.

关键词:安全文化; 科技;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梁辉,1985,女,甘肃,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安全管理工作5年,18622153127,329841827

1绪言

文化是每个企业向心力、凝聚力的载体,世界500强人力资源在讲到企业发展的时候都会首先赞叹执行力,而良好的执行力的支持就是企业文化,正是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才会对“安全文化”这个词进行理解与剖析。

安全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在解决生活及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从文化溯源的角度可以将其起源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防灾害活动。但是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60年代才在少数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严格的说安全成为一种文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

2安全文化的四个层次

广义的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具有层次性,由表及里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2.1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物质文化是为保证人们的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而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条件、环境和设施的总和,或者说能够满足人们安全需求的各种物态要素或物质财富的总称。如古代寻食护身的石器、铜器,当今的防弹衣、防弹车和消防器材等,它们是安全文化的物质载体,居于安全文化的表层或最外层。安全物质文化是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客观标准和尺度,是安全文化的根本保障和基础。

2.2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指导下,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安全物质文化,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表现,居于安全文化的中间层。行为文化既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2.3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文化中属于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减灾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法规、法令、标准、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及成果统列为安全制度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的、带有强制性的组成部分,包括从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教育制度、科学体制,直至各行各业、各社会集团的组织形式等。安全制度文化是协调生产关系、规范组织和个体行为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居于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之间,是安全文化的中间层次,发挥着协调、保障、制约和促进的作用。

2.4安全精神文化

安全精神文化居于安全文化的内层或最里层,是指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用于指导和支配人们安全行为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观念的总称,包括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态度、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习惯等各种意识形态。与社会进步合拍的公认的精神文化形成了所谓的行为规范,这是安全文化建设中最不易实现的部分。作为安全文化的软件和核心,安全精神文化对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

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安全文化的整体结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安全物质文化是基础;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精髓;作为中介的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精神文化通向安全物质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3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种方法

应该针对受教育者及教育内容的不同、针对现实情况。通过方法和形式的改变来引导受教育者,从而激发内驱力,使人们产生思想共鸣,目前较为可行的主要有五种方法。

3.1理性灌输法

主要由施教者将教学内容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这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一种教育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从理性的角度,向受教育者传授安全理论和方法;引导人们理解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的目标;掌握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理性灌输,来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员工不仅仅知道怎样去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种教育方法的优点是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理论性,能一次对多人进行教育并且能降低教育成本。缺点是理论性过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采用这种教育方法时,应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并尽量将理论与实际案例、感性知识相结合,在形式上多采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3.2情感启迪法

在安全教育中,也必须注意“情”,要关心和爱护员工,让员工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关心。即使是批评人,也要顾于情,达于理。情感启迪法的目的,是要让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受到教育。其方式可以是个别谈心、交心,工作中善意的提醒,以充分的依据来证实他的所作所为之不妥。

3.3活动熏陶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其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有:活动类。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如:在职工中开展“安全文明生产监督岗”活动;技术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三不伤害”活动;“危险预知训练”活动以及“安全月”、“安全周”活动等。表演类。组织 “安全在我心中”演讲会,安全生产书法、漫画、摄影展,安全教育故事会等。竞赛类。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查隐患竞赛,安全生产征文征联竞赛等。参观类。组织各种参观学习活动,如到其他企业去参观取经、参观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成果展览会等。

3.4言传身教法

安全生产中,管理者用自己的良好素质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形成持久的安全生产局面。另外,还可以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树立榜样,实际上是树立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让员工明白领导的态度和要求。所以,企业应大张旗鼓地表彰安全生产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人人关心安全、个个重视安全的良好风气。

3.5自我教育法

员工通过自主学习安全技术、管理知识,从根本上提升个人安全意识,产生“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由安全管理的客体转变为安全管理的主体,使外在施压式的学习过程变为一种内在需求的索取过程。

5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仍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深化的基础性工作,诸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仍需要潜心研究。安全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要实现安全、舒适、高效的企业活动,就要提升全员安全科技文化素质,要通过安全文化的传播、宣传和教育,使员工觉醒、理解,并转化成自身需要。安全科技文化需要不断地再宣传、再教育、再激励、再传播,需要不懈奋斗与坚持,只有全员自觉投入和饯行支持,才能保障企业安全、舒适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3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然而,延安教育又是在五四教育的大背景、大环境下产生的,同样受到五四教育多方面的影响。对于这方面的情况,以往论者较少关注,本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中共从五四教育遗产中选择了什么?延安时期革命意识形态在选择五四遗产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延安创造的新教育的性质是什么?延安教育有哪些价值和局限?

一、延安时期中共对五四教育遗产的态度

1937年国共合作实现,中国共产党成为合法政党,并陆续开辟了几大块比较固定的战略根据地,在新的形势下,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开始大规模兴办教育,因而立即面临着对过往教育方针的调整问题。

从阶级论的角度出发,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的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五四教育遗产持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三十年代初,中共早期教育理论家杨贤江、钱亦石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教育的性质和作用,他们认为,教育属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教育权跟着所有权走,「教育成为支配阶级的工具,从而主张无产阶级必须夺回教育的领导权,让教育成为“被支配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1)基于这种认识,左翼理论家不仅认定五四后占主导地位的新教育是亲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教育,甚至把平民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也一概视为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教育主张,一并加以否定。

在排拒了五四新教育后,中共从苏俄接受和引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及其制度。在1927-1937的十年间,党在江西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参照苏俄经验,相继建立起苏区的共产主义教育制度,其基本方针是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教育面对工农劳苦大众,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为了落实这个教育方针,中央苏区在1933年成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由瞿秋白、徐特立分任正、副部长,各基层政权机构也都设立了主管教育的机构,尽管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下,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还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共产主义教育的实验活动。

瑞金时代所兴办的教育是和五四教育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类教育。党从现实政治斗争和革命动员的需要出发,首次在中国将教育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提高干部政治和军事、业务素质的干部教育系统;第二类为培养青少年而建立的传授政治和文化知识的普通学校教育系统;第三类为针对广大劳苦群众而开展政治动员和扫除文盲的社会教育系统。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这三类教育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干部教育系统,建立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郝西诗红军大学(郝西诗为苏联驻广州副领事,因被指控参加了广州暴动而被政府杀害),以及其他各类军政干部学校和训练班;在普通教育系统,有列宁高级师范学校和各县、区、乡、村近万个列宁小学;在社会教育系统,从中央到苏区各省、县、区、乡都建立了扫除文盲的组织机构,在中央一级成立「消灭文盲协会临时中央干事总会,各县、区、乡则普遍建立「消灭文盲协会,在农村中广泛开办了夜校,半日学校和识字班。

瑞金时代中央苏区和其他苏区的教育完全体现了共产党的阶级论教育观的基本特色。党和苏维埃政权首先将教育定性为进行阶级斗争和政治动员的手段,坚决拒绝五四后兴起的「教育独立的思想,同时也否定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单位而单独存在的观点。主张学校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读书机关,而要成为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宣传者,(2)「教育工作应该为战争与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服务的观点出发,教育为着战争……用教育工作帮助战争的动员,为此,党和苏维埃政权要求一切教材要带政治鼓动性,(3)以此「去提高广大工人与劳动群众的阶级觉悟。(4)在教育对象方面,也摒弃了五四教育的全民性的内容,强调教育主要面对广大的劳苦大众,规定实行工农阶级教育优先的政策,地富子弟虽可进入小学学习,但严格禁止厂主、地主、富农子弟升入初中。(5)从阶级论教育观出发,各级苏维埃政权对教师也有特别的政治要求,禁止农村中原有的私塾先生从事教书工作,(6)乃是因为“学究学生”无法在新形势下扮演政治宣传者和鼓动者的角色。

瑞金时代教育方针及其实践的最显著特色是它的阶级性和群众性,这为延安教育打下了底色,在整个苏区的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干部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处不渗透着强烈的政治色彩。1933年6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颁发《识字班工作》训令,动员广泛展开苏区扫盲工作,湘赣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随即拟定统一生字,要求在3个月迅速推行突击扫盲任务。在所颁布的3级生字表中,兼顾了政治教育与生活实用原则:第一级生词共27句,均为日常生活和劳动用语;第二级生词30句,计有政治词汇19句,第三级生词29句,政治词汇达到14句,在总数86句生词中,政治宣传词语竟有33句,(7)占总语汇比重的约40%。中共重视群众教育获得了很大的成果,据在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称,在中央苏区内的江西、福建、粤赣三省中共有补习夜校6,462所,学生94,517人,有识字组32,388组,组员15万3千余人,妇女中的文盲数目得到减少,参加兴国县夜校学习的妇女占了总学习人数的69%,而兴国县识字组的妇女比例高达60%。(8)

十分明显,若从大的背景观察,瑞金时代所推行的教育方针与实践是与五四教育的总体精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但是若仔细辨别,在瑞金时代党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背后,仍然潜藏着一条与五四教育沟通的渠道。在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系统,许多措施与五四后兴起的平民教育、职业教育思潮并无根本矛盾。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党在瑞金时代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需要对原有的教育方针进行了修改补充,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育为抗日战争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从字面表述上看,延安时期教育方针与瑞金时代并无大的区别,党仍然强调教育的政治鼓动功能,和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功能,但是,这个口号在实际贯彻中已出现了相当的弹性,显示了中共教育方针已发生了若干重要的变化。

延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教育的内容有了新的扩大,在坚持阶级论教育观的同时,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比重大幅度增加,由此与国内主流教育的思潮发生了联系。

在教育对象方面,虽然继续强调教育为工农大众服务,但已宣布地主、富农子弟也可入学的新政策。

对于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阶级成份的要求也出现了松动,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布只要拥护中共政策,私塾先生仍可继续教学,各根据地也不像瑞金时代那样,强令关闭一切私塾、旧学,而是允许予以保留。

上述这些变化显示了抗战时期中共对五四教育遗产采取了新的态度。延安教育虽然继承了瑞金时代的传统,继续坚持「教育随所有权走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但对五四教育遗产中的平民教育,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思潮采取了欢迎和接纳的态度,换言之,到了延安时期,党对五四教育遗产终于有了明确的选择。

抗战阶段,各抗日根据地所面临的环境对选择五四教育遗产有重要影响。中共摒弃五四教育中的精英主义内容,除了有其意识形态的考虑外,还因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基本不具备创办正规教育的条件。据边区主席林伯渠1939年1月的报告,在1936年以前边区150万人口中识字人数仅占全体人员1%,某些县,如华池县,识字率仅占两百分之一。全边区只有120个小学。中学生屈指可数,社会教育则绝无仅有。(9)除此之外,边区物质条件极其落后,严重缺乏师资,也给发展边区教育事业带来极大的困难。经过几年的文教建设,边区教育有了较大的进步。1937年建立了鲁迅师范,1938年又建立了边区师范,至1941年全边区共有中等师范7所,小学也发展到1941年的1,341所,共有43,625名学生,边区还兴办了5,843个识字组,吸收39,983人扫盲,使文盲比率下降至总人口的93-95%。(10)尽管边区教育已有进步,但总体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如此情况根本不允许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脱离现实去和国统区的正规教育接轨,只能转而寻求在现有基础上对教育状况进行逐步的改善。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五四教育中的平民教育、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显现了出来,那个时候在人们的眼中,这类教育思潮虽有缺点,但略加改造和转换,还是可以为边区教育服务的。

中共从边区文化落后,文盲众多,师资力量缺乏的实际出发,全面否定国统区占主导地位的新教育,却又欢迎、接纳平民教育、职业教育的思潮,是与其一贯的阶级论教育观相符合的。由此,党在延安阶段的教育就保持了意识形态的一贯性和连续性,尽管大的环境已改变,阶级论的教育观的实质却未发生真正的变化。、意识形态对选择五四教育遗产的支配作用

党的意识形态在抗战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反映在教育理论方面,即从工农性质共产主义教育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所谓新民主主义教育,即中共领导的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为革命战争服务,强调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教育,与中央苏区时代所奉行的共产主义教育相比较,新民主主义教育已被赋予了较多的中国民族特色。

1942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署名<反对教育工作中的急性病>的社论,这篇社论在强调党领导的教育应坚持正确的「立场的同时,也提出应从古往今来优良遗产学习的问题,社论明确表示:「古今中外的一切合于科学的,有益于大众解放事业的,鼓励人类向上发展的事业、道理、善行与美德,都将为我们所吸取与发扬。社论认为,共产党员既要「站稳立场,又要「不囿成见,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地都努力去发见并采集有利于革命事业的财宝。(11)

可是,「有利于革命事业的财宝究竟有哪些,《解放日报》社论并未具体指明。远在江苏苏中抗日根据地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吴天石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旧教育中也有不违背民族利益的进步因素,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有从旧教育仓库中发掘出来加以接收、改造的责任,这就叫做批判的接受旧教育。(12)

从上述言论看,党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与以往的共产主义教育在解释方面已不完全相同,但是在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旗帜下,阶级教育、共产主义教育仍然是延安教育的基本精神,尽管已宣布现阶段党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然而党坚持认为思想、意识形态是可以超前的,即在新民主主义的阶段,仍应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所以在调整教育方针和具体政策的同时,阶级论的教育观事实上并没发生实质改变。

阶级论教育观的体现之一是继续强调教育的政治功用方面。延安时期出版的大批教育论述反复宣传教育与政治的密不可分,从教育依属政治、服务政治的观点出发,中共认为,在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必须将干部教育放在教育的第一重要位置,社会教育放在第二位,普通教育(国民教育)放在第三位。(13)这种依政治需要将教育对象划分等级的做法与瑞金时代如出一辙,体现了党所领导的教育一贯坚持的阶级第一的政治立场。

阶级论教育观的另一体现是在边区的教育内容上,延安教育完全依照革命意识形态的要求,将政治教育、政治动员放在突出地位。在三种类型的教育中都体现这一原则,以加强受教育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并进而改变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

延安教育唯一可与五四教育接轨的仍是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普遍推行的社会教育。在边区政府各级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普遍持久的冬学活动、识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后,识字、教育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参加识字班、夜校和半日学校的农民有34,000余人。(14)抗日民主政权热心大众教育,完全出之于革命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从瑞金时代面向劳苦大众的教育,发展到延安时期群众路线下的普遍的群众性的扫盲活动,不仅保持了阶级论教育观的一贯性,也体现了党对五四平民教育思想、劳动教育思想新的开放、接纳的姿态。

在延安时期,党和边区政府还积极推行了一场体现其激进社会改革理想的新文字运动。早在20年代末,著名共产党人和教育家吴玉章就开始在苏联远东地区进行了试行新文字的试验。吴玉章等认为,为了彻底改造中国旧传统,特别是为了解决中国普通百姓学习中国汉字的困难,应用拉丁化新文字取代汉字,从而解放广大劳苦人民,使人民获得文化和知识上的翻身。1939年吴玉章返回延安后,得到中共中央的支持,随后在边区和华北根据地全力开展了新文字运动。

中国共产党推行新文字运动是其一贯的主张彻底改造旧中国和重视大众教育传统的自然反应。党和边区各级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这场史无前例的试验。1940年,边区政府开始在群众性的冬学活动中试教新文字。1941年,明令在初小一年试教新文字,随后在边区7个县市兴办新文字冬学。同年,边区政府正式承认新文字的合法地位,规定新文字书写的契约文件,与汉字同样具有法律效用。(15)为了培养新文字教员,延安开办了新文字干部学校,出版了「新文字报。1942年,边区政府还规定,各地有新文字教员者,应一律教新文字,不得新文字、汉字混合去教。(16)延安的新文字运动对党领导的其他根据地也产生了影响,冀中根据地从1940年开展新文字运动,饶阳县还创办了新文字书店,在冀中地区的饶阳、安平、深北、定南先后举行过新文字训练班。(17)

1942年,延安教育又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变。中共中央号召在教育领域必须“打破旧的一套”,(18)全面清理教条主义对党领导的教育工作的影响。伴随着这年春开始的整风运动,延安理论界、教育界开始全力肃清教育领域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影响,最终完全形成了「主义旗帜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19)

在中共党内,意识形态宣传,包括教育工作,自三十年代初就一直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里,博古等全面贯彻了全盘俄化的路线,在中央苏区模仿苏联教育的模式,建立了中共的教育理论及其制度。瞿秋白、徐特立等虽然并非教条主义者,但他们在政策制定方面并不起任何重要作用,这种由左倾教条宗派控制意识形态的格局在遵义会议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并没发生变化。抗战爆发后,在的领导下,沿着瑞金时代阶级论教育路线的惯性,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根据地大规模兴办教育,由于抗战阶段中共的局面已大大改善,尤其在边区已获得相对和平的环境,因此主张现阶段的教育应向正规化过渡,在继续突出政治思想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边区在1938年后将一些分散的学校合并,成立了一批完全小学,除此之外,也创建了几个中等师范学校。然而,这些努力以后都被指责犯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1941年9月后,延安开始系统检讨几年的延安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解放日报》批评边区教育对于实际斗争「几乎麻木到没有感觉,(20)认为边区的受教育者已被完全荒废了,已被错误地教育成为「大时代的废物。(21)边区政府领导人李抨击边区教育自1939年后因「学与用脱节已陷入「沉闷与软弱无力。(22)在这以后,边区通过各种政治学习和1943年召开的整学会议,全面清理「教条主义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延安教育的几个重要倾向:(1)十分强调教育的实际功用性,反对「片面追求教育的正规化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主张「干中学,对降低学校教育的作用估计不足;(2)从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出发,反对单纯重视儿童教育;(3)站在阶级论教育观的立场,将人的自由发展、兴趣、个性、天才等一概视之为旧教育予以全面否定。至此,延安教育已被完全改造。三、延安教育的价值和局限

延安教育是党领导的战时状态下的革命大众主义的动员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强化意识形态灌输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鼓动性,它以革命政党的世界观和路线、方针、政策为教育的宗旨和依归,突出教育的政治思想训练,和基本生活和生产技能学习的实际功能。延安教育又与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思想斗争相依相随:经过整风运动、延安教育排除了另一种阶级论教育观-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烙有印记的具有中国革命特征的阶级论教育观。这两种教育观在本质上并无明显区别,但是,苏联教育模式在强调政治第一的前提下,比较重视学校的正规化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而延安的阶级论教育观因受到战争环境的影响,更注重政治和生产技能训练的实用性,从而更加排斥传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延安教育又是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产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政治动员、教育内容也制于为革命战争和为生产服务,表现为教育内容的简单化和学制的灵活性,为战争和生产服务成为延安教育的基本精神。

延安教育也是大众主义的。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是党的阶级论教育观的主体部分,也与五四的平民教育相契合。在群众路线的口号下,延安及其他根据地的一切教育措施都以普及为主,大众生活可以成为教育的内容,大众也是教育的主体(广请老农作教师,以替代「那些对战争和生产劳动无知识也无兴趣的教师(23)),教育形式更是采取大众化的形式。延安时期普遍创办的冬学、夜校、识字班、民办小学,以后成为党领导的社会办学的基本模式。

经过改造的延安教育实现了对教育的要求,以阶级论为中心的教育起到了统一干部思想,统一群众思想的作用。广大党员和干部经过不同形式的干部学校学习或在职学习,已经充分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教育界更是完全确立了阶级论教育观的指导地位,从而在几个基本问题上达到了思想的高度一致:

(1)教育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

(2)知识分子应该长期改造思想,必须彻底批判「教师是自由职业、「教师清高的旧观念。

(3)旧教育必须彻底改造,必须坚决反对盲目追求正规化的错误。

(4)党应该领导教育。

经过不断的思想改造,边区和其他根据地的教师也都从「自由职业者转变为「的教育战士。

从实际效果看,延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适合其现实需要的人才,边区人民的文化和卫生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农民生活得到相应的改善。

然而延安教育也存在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在阶级论教育观的贯彻和实践中,五四教育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遭到过份打击,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学制和学校管理方面均有所体现,从而有损教育的全面性。即使是社会教育,也始终强调突出政治,苏中根据地的冬学教育就明确规定「明理第一,识字第二,即将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24)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有时会因突出政治思想的训练而冲击和取代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战时环境下,一味追求正规化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固然会产生偏差,但若走向另一极端,一切仅从眼前需要出发,也会造成教育的短视和片面性。延安时期将普通教育列为教育等级上的第三层地位,明确宣布,在目前根据地,不发生升学问题,甚至将普教的出路归结为培养不从事生产的「二流子,正面鼓吹教育只限于培养「能读会算,「认识路条即可,所谓「能写会算即毕业。(25)这种“需要第一的教育在当时情况下或许适应现实斗争和生产的需要,但作为一种革命教育的经验,以后被加以神圣化,则对未来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延安教育忽视受教育者兴趣,个性、天才的发展和培养,在今天看来,也是失之偏颇的。由于认定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社会斗争,生产斗争的实际需要,进而认为教育注重兴趣、个性等是「失去了分寸,从这个观点引申下来,一些教育工作领导者反对将儿童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其理由是重视儿童教育是欧美和「中国封建的办法,(26)而且批评重视儿童教育「完全是本末倒置的现象,即认为儿童年龄太小,不能马上参加社会和生产斗争,不如干部教育那样,可以马上「立竿见影。(27)这种过分急功近利的思想及其措施,事实上是有碍于边区教育的全面发展和青少年的长期成长。

延安教育十分强调「学用结合、「学中学、「干中学,在实际操作中又经常流于只重视生产劳动而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在那几年,「百年树人、「培养建国人才的观点,被斥之为「空洞,(28)讲授自然科学诸如太阳系、人的神经系统被批评为教条主义。[29]延安对国统区的教育也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指责大后方的「别有用心的教育家鼓励青年埋头在物理、化学、教育等等书库里。(30)这种风气一开,在一段时期内,学校教育几乎被完全否定,据有关资料披露,1943年下半年延安的普教系统的知识学习已经完全终止,而转变为参加生产劳动,这就从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走向了取消学校教育的地步。

延安时期党对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吸引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加教育工作,在严重缺乏师资的边区和其他根据地,这些教师为发展教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那时的流行观点认为,这些教师旧的教条知识多,解决新问题的实际知识少,(31)因此对知识分子「教育、改造有余,重视、团结不够,不少知识分子在「抢救运动中遭受严重打击,阻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并且给许多人的心灵带来很大的伤害,这对以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近代以来教育改革与国家现代化紧密联系,五四时代,一批先贤先哲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作了很大努力,使中国教育面貌发生重大改变,对国家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教育自身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中共致力于社会改造,坚持走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从瑞金时代的照搬苏联,到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教育,逐渐探索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教育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中共对五四教育遗产作了重大选择,对其有利于革命的一面作了继承、改造和转换,同时也抛弃了很重要的内容。延安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教育改造的实验,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亦有负面性,这就是教育的泛政治化和极端功利化,这些都对1949年后的教育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然而,延安教育又是二十世纪中国教育遗产的重要部分,它留给人们丰富的启示,给中国教育未来的变革提供了某些重要经验。注释:

(1)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杨贤江教育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页418-420.

(2)《湘赣省苏维埃政府训令抚字第十九号》(1933年1月26日于永新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页95.

(3)(4)(5)(6)《鄂赣省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问题决议案》(1931年9月23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页103、101.

(7)《湘赣省苏文化部关于识字运动的又一指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页278-279.

(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页18-19.

(9)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39年1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页4.

(10)(15)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41年11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页19.

(11)《反对教育工作中的急性病》,《解放日报》,延安,1942年4月17日。

(12)吴天石:《苏中四分区的教育改进会》(1943年12月),《老解放区教育工作回忆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页3.

(13)《陕甘宁边区教育厅指示各县关于1943年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1943年2月14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页91.

(14)(25)李鼎铭:《文教工作的方向》(1944年12月6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页45、44.

(16)《本年教育中心工作》,《解放日报》,延安,1942年1月5日。

(17)亦敏:《冀中教育建设概况》,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页159.

(18)(20)《打破旧的一套》,《解放日报》,延安,1941年9月11日。

(19)(31)刘季平:《论抗日民主立场学用一致精神》(1944年8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页56、71。

(21)(26)(27)《论普通教育中的学制与课程》,《解放日报》,延安,1944年5月27日。

(22)罗迈(李):《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文教运动》(1944年11月15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上,页34.(23)<根据地普通教育的改革问题》,《解放日报》,延安,1944年4月7日。

(24)张正屿:《苏中抗日根据地冬学回忆》,载《老解放区教育工作回忆录》,页97.

第4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品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平安校园文明建设,塑造学校良好形象,努力创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环境优美、平安和谐的校园。

工作原则:“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是一项综合工程,推动此项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综合治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把平安和谐校园文明建设引向深入。

二、活动创建领导小组

为保障我校“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地确实保证本方案的顺利实施,现成立“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 员:xx

“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以下设“教师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教师

三、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平安文明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主管安全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德育处、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成员。

工作小组负责平安文明校园建设的日常工作:

(1)负责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安排落实学生的课外活动;负责学生的文体娱乐活动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文明班级创建评比()活动。

(2)负责校园的绿化、美化,督查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等室内环境建设和安全卫生工作;

(3)全面负责干部、教师的安全管理教育及道德教育。

(4)负责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顿和安全综治工作。

(5)负责平安文明校园创建宣传工作,营造舆论氛围;负责督查安全教育理论学习工作。

四、主要内容

(一)注重安全教育管理思想建设

1、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推进教职工的安全教育理论学习,结合实际开展讨论。学习教育内容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我校实际问题进行。

2、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努力采取新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提升我校师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

3、注意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把解决学生生活困难问题放在保证学校稳定的高度来认识并做实、做好。

4、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安全管理教育工作,配备能力较强、责任意识较高的安全课教师。

(二)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教师中倡导“爱校爱岗、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学生中倡导“爱国守法、敬业勤学、尊师爱校、勤俭自强、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规范。

2、建立教师安全教育质量评估的规定或办法。不断提高安全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推行教师联系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家访。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

3、加强学生自我安全教育与自我管理,教育学生明确遵守法律法规安全保障的必须。

4、依法健全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加强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法纪教育,将安全、法制、国防教育列入校本教材和学生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三)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载体树立学校总体形象,在师生中宣传倡导“文明、自主、博学、创新”的优良校风,制定学校的校徽,倡导学校特色。在学校大门及其他重要场所设置醒目、美观的校训、校风,使之深入人心。

2、加强学校安全宣传文化设施和对外窗口建设和管理,规范校园内安全宣传横幅和展板、报廊、宣传橱窗的管理。

3、坚持开展安全教育系列讲座或学术报告;坚持正确引导、健康向上、寓教于乐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活动。

4、建立和完善学校有关安全、综治管理制度,继续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顿和管理,净化校园环境。

(四)紧抓校园环境建设

1、加强学校校容校貌建设,不断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精心培育和维护现有的绿色资源,使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展示学校安全教育特色和风貌的重要载体。认真做好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清理整顿校园内不文明现象。

2、扎实细致地做好安全防范、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执行学校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强化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强化信息报送制度和重大活动安全责任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坚持安全巡逻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毒、防地震、防事故、防破坏工作;加强校园内车辆和道路文明秩序管理。

3、加强教室、实验室、运动场、办公室等校园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建设,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制度。

(五)注重作风建设

1、从作风、校风、教风、学风入手,抓好作风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安全教育管理的公开化,加大社会群体监督、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达成“安全事关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的共识。

2、严明安全教育管理规定,严肃教风、学风。

五、工作要求

1、各部门应结合各自实际,把安全生产示范校园建设纳入到工作目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2、严格安全管理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示范校园建设同教职工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第5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书籍、学术论文和网络信息3方面对体育史、体育概论、教育哲学、安全学、生命教育理论等方面的专著展开分析研究。通过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对体育产生学说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起源、演进观点进行考证;学术论文方面,重点查阅中国知网(CNKI)、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其它教育、体育核心期刊;为对体育起源中的余力论、劳动论等理论以及生命安全教育、生存教育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对自1998至2015年期间发表的有关体育起源学说、生命安全教育领域的90余篇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同时也在香港大学图书馆、谷歌(Google)学术搜索网站上查阅相关的文献和最新研究资料,以期尽可能地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历史资料和前沿动态。

2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的本源要素

本源,指事物产生的根源(见《辞海》解释)。体育本源是指原始人类为适应社会、生活和自身环境,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身体动作、身体活动等自发。原始体育的活动包括生产、生存、教育、娱乐、游戏、祭祀、舞蹈、竞技等多种形式,这些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其特有的功能。在原始社会的初级阶段,人类的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生活的唯一目的是生存和繁衍,但当时的生活、生产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类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指的“基础层次的生理、安全需求”[1],因此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安全一直是原始人类寻求生活保障的基本要素。随着原始人的身体意识和生命意识逐渐觉醒,他们认识到身体是生命存在的表现形式,是人的生命力的中介;领悟到身体活动、强壮身体是生存和延续的基础。由此,他们有意识地做出各种保护动作和身体练习,以达到生命安全的目的。与此同时,他们觉悟到将这些动作和练习传授给后代,有利于延续人类的血脉。通过劳动、狩猎、攻击和防御,人们创造出保护生命的生活环境;透过肢体比划、涂鸦和言传身教,人们向后代传授生存技能和安全教育。原始人的生存意识、繁衍后代意识和生命保健意识,催生了维护生命的安全教育,孕育着原始体育的酵素,生命安全教育自然而然地与身体动作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原始体育生存、安全、教育的显。至此,体育教育的雏形也开始逐步形成。由此可以推论,生命安全教育是体育的本源要素之一,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凸显出人类生存技能传授和安全教育的特征,反映出古代体育产生的根源所在。

3体育起源于人类生存的安全需要

对体育教育的本源回归进行探讨,自当从最原始的体育萌芽阶段来追溯、分析体育的起源,因此,体育产生的过程论证,便成为体育理论体系中关于研究体育起源的逻辑起点。

3.1体育产生的过程伴随着人类生存技能的形成

推本溯源,体育产生的过程有3个阶段:1)身体活动萌芽时期;2)身体练习形成时期;3)竞技赛会产生时期[2]。当人类的始祖从树上走向地面并直立起躯体,就迈出了人类进化的第一步,也进入了身体活动的萌芽时期,并开始了人类自为意识下的狩猎攻击和保命防御行为。这些基于本能的、自发的、随意的身体动作,逐渐发生质的变化,由在劳动、生存、生活过程直接联系的“学习”,开始向间接联系转化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动作模式。在身体练习形成时期,狩猎生产过程和保护生命延续的技能,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动作技能是依据人体的内在需求和生活实践的现实需求进行综合或整合选择。它不是某一具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经验与教训的提炼。出于生存、繁衍对人们体能和技能的要求以及自身发育的关注,人类开始有目的地将自己作为训练的对象,培养自己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形成了特定的身体练习方式。从“身体活动”到“身体练习”,标志着体育萌芽产生了质的飞跃,完成了由自在状态向自为状态的演进。据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是在这个身体练习形成的时期,开始总结出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等动作,并把这些生产劳动和生活本领,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传授给后代。到了原始社会中期,为适应抢夺资源的需要,人们沿袭并完善了古代体育动作和技术功能,用于培养斗士、教育后代。一些动作技术的体能练习日益专门化,并通过个人及群体的游戏比试,演变出最初的竞技运动和竞赛活动,形成了竞技赛会产生时期。体育产生的3个阶段伴随着人类由猿到人的体质进化过程的完成,人类社会组织也由原始人群发展为“母系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群体游动不定的迁徙生活,进入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阶段,也预示着氏族集团的战争出现。到旧石器晚期,争夺和保卫氏族生存空间的冲突,已经成为生死存亡的攸关大事。有组织的攻防战斗、安全防御准备和生存教育、繁衍后代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事项[3]。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掌握了比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生活技能更复杂、更高级的击、杀、刺、劈、射等搏斗和闪避、躲开、逃逸等防御的攻防技术,各种带有军事特征的古代体育项目相继出现。由此可见,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体育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逐渐形成的。应该指明,本文把体育产生的过程归因于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并非不承认体育的产生具有劳动、生产、生活等因素,或体育产生学说中的余力论、巫术论、游戏论、模仿论和劳动论,更不是要割裂体育改造人体的生理效应等作用,而是为了在相对意义上区分安全教育与劳动生产、娱乐游戏的本质,为了更有利于解剖和阐释体育起源具有的多元属性和多维需要。

3.2体育起源的“安全需求论”学说

本文从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视角出发,尝试在学术探讨中构建体育起源的“安全需求论”。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的综合层面上最大程度地抽象出体育起源的本质,力争在客观事实层面和内在理性层面达到对体育起源的合理阐释。希望在公认的体育起源劳动论、需要论等主流学说中,补充“安全需要论”的学说,其构建依据有以下的观点。

3.2.1体育的自保公理揭示出安全需求是体育起源的根本动因

公理是指在一个演绎系统中依据客观分析、归纳确立起来的,不需要证明而作为出发点的初始命题。体育的自保公理是“不言自明”的基本命题,它反映体育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规定[4]。体育何以能够产生?从安全需求论来说,体育的启蒙是通过人类的自保行为和生存需要得到发展的。自保是人的本性,人的未特定化与发展需要的矛盾,以及人的结构特征和生理机能特点,使得体育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爱惜生命,捍卫生命是人的本能,防御和攻击是求生的需要。对生命的珍视和保护是人类最低层次的愿望,也是最高目标的追求。原始时代,人类的祖先只能依靠双手去获取生存物品,用自己的身体去适应环境,因而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结构上的未特定化特征。人类学家格伦从生物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的先天自然性与文化习得性之间的必然联系。格伦认为,与动物相比,人最根本的区别是人在生物学上的“非专门化”及“匮乏性”特点。它表明人与动物在本能上有着巨大的差别,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天生较弱。动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专门化的,完全适合于各自特定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如鸽子的方向感应、蝙蝠的声纳定位。而人类没有浓密的皮毛来应对恶劣的气候、没有锐利的爪牙来对付凶猛的天敌,因此,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必须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爬得更敏捷,更需要锻炼出超越动物的勇敢精神和意志品质,而人类这种能力获得的过程是体育产生的重要途径:“勇敢需要力量,力量源于体魄,体魄来自锻炼,锻炼必需体育”[5]。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体育源于人的“自保冲动。”体育学者李力研认为:“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只有人的自然化,才能阻止人类的物种倒退。体育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化”[6]。人类学和行为学的大量研究,证明了人类通过体育锻炼而形成的身体应急反应机制和本体生存技能,可以弥补生产劳动力低下给人体造成的成长缺陷;补充生活方式不足给人体带来的机能损耗;避免恶劣环境给人体带来的风险和危害。它为人类的发展进化、遗传变异提供了外部条件,使人类能健康地繁衍下去,正因如此,使得体育成为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的活动和世代相传的教育,显示出其价值所在,这就是体育的自保公理。体育的自保公理证明了原始体育的起源与生命安全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毋容置疑,人的本能需要是体育产生的源泉,也是体育赖以发展的根本前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其生命都离不开人与社会的需要。体育也不例外。原始人类不仅需要劳动和生活,更需要安全的环境。就体育产生的“安全需求论”而言,除了生存安全的需要以外,还有适应环境的需要,对付同类袭扰的防卫需要,同疾病作斗争的保健需要等等。这些需要归纳起来,就是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强身健体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传授安全教育和延续人类文明的需要,由此也构成了体育产生的需求动因。

3.2.2古代体育项目的形成与发展凸显了生存安全技能的特征

原始社会的体育萌芽,经过雅斯贝尔斯叙述的轴心时代,演进发展出各自特色的体育文化。古希腊和古罗马形成了以古代奥运会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古代中国和古印度形成了东方体育文化。不同文明进程和地理环境的人们对身体、生命的认知差异,创造出不同的体育项目。如西方体育的拳击、摔跤、角力、标枪、跳远、赛跑等;东方体育的射箭、驾御、武术、养生术、瑜伽等。这两种体育文化既有个性差异,又有共性特征。其共同的本质是源自生存、生活、军事、游戏;发展于教育、竞技、安全、健康和生命保护技能等过程。纵观古今中外的体育发展轨迹,从古代奥运会的五项全能、赛跑、角力等竞技,到现代奥运会的田径、足球、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几十项比赛项目,以及东方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舞狮、龙舟、瑜伽等运动。如果我们沿着历史唯物观的路径,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去寻根溯源,不难发现,远古时代的原始体育运动项目,不外乎归类为生存形式、搏斗形式和娱乐形式三大种类。前两类形式的运动项目经历了漫长的演进和转型,虽然已发展为各有特色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但是,依然带有明显的生存、格斗历史痕迹和安全教育特征。例如田径、体操、游泳这三大体育基础项目中,田径表现了人的走、跑、跳、投等基本素质和技能;体操表现出人的翻、转、旋等平衡、协调和空间感觉;游泳表现出人在水中的速度、潜浮等适应能力,它们都由原始体育的最古老项目逐渐演变成现代奥运会的主要竞技项目。统计资料显示,现代奥运会比赛的20多个大项中,除了娱乐观赏的球类项目外,其它的约一半竞赛项目都体现出对抗[7]、格斗的技术特质,而这些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莫不与漫长的体育形成阶段融合了大量的生命安全技能有关。

4原始体育中生命安全观的价值取向探讨

价值取向在哲学意义上可理解为人们基于自身的价值观、立场和需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映和主观意志体现。本文探讨的原始体育价值取向,是指古代人类以生存发展、强身健体需要为基础,对体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包括对期望空间和环境空间下的体育价值追求。探讨体育的价值取向,涉及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两种相向而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体育的核心价值和功能定位,人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体育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因此,体育的价值应体现在保护生命存在、推进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等方面[8];而社会本位的体育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体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体育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充当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阶级控制的工具。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来分析,人类社会经过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漫长进化历程,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在动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一元价值取向转变为二元乃至多元的价值取向。在远古年代,人类社会是以人为本位,以个人、家庭为中心,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主导,通过体育教育,不断增强人类体质和拓展生命的存在空间并重视以优良强壮的体魄遗传给后代。在这样的原始生态环境下,古代人类对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建基于生存观基础上的一元导向,其体育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人类期望通过不同的身体活动来实现滋养生命、丰富生命内涵、促进个体生命成长的愿望,以及追求个体生命表达、延长人类生命的体育运动体验需求上。因此,原始社会的体育价值,与人的生命存在与成长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产生了变化,人们对体育的价值从个体的需要扩展到社会的需要,一元价值取向变为多元价值取向。生命安全教育价值、强身健体价值、健康心理价值、人际交往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生命美学价值多元并存。这个时期“大河文明”与“爱琴文明”产生的体育文化与体育价值逐渐由轴心时代的希腊、中国、印度所承袭,形成了三大主要的体育价值观,如斯巴达的军事体育、中国的射御武技、印度的瑜伽养生都带有鲜明的强身健体、安全教育价值取向。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以统治者、统治阶级意志为中心的社会体制形成,社会本位开始凌驾于人本位,在统治阶级及宗教神权看来,提倡个人生命安全价值观和安全教育是影响其政权统治及用神权思想控制民众的巨大障碍,必须从教育体系和体育中抹去。特别是随着东方“儒家学说”、西方“神权论”及“禁欲主义”的兴起,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再被尊重,普通人的肉体生命可以被蓄意摧残,原始体育的生存安全技能被淡化和消减,甚至于体育自身也遭到统治者及宗教神权的压抑和摒弃。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文明与进步,并未改变统治阶级惧怕尊重个人生命价值会动摇其统治地位的观念。但与此同时,他们发现体育的竞技、娱乐、休闲等价值和功能却可以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在统治阶级的主导和指引下,体育剥离了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成为国家管治、社会稳定的工具,至此,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渐行渐远。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人文主义,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旗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社会人文思想的价值观。但是,体育的价值却更多地被引向功利主义,体育价值取向被扭曲。明显的事例是高水平的竞技运动和商业体育赛事造成的体育异化现象,令体育成了对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进行“创新性追求”的手段,使功利性成为现代社会追求的首要目标。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异化现象,则导致了学校体育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或体育教学虚无化的两极效应,相反,作为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对外适应能力的学校体育本质功能却被严重忽视。令我国近几十年来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严重下降,学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或自然灾难时,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生命安全遭受重大威胁。种种现象表明,在近代体育多元并存的价值取向中,生命安全教育再无一席之地。直到21世纪,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觉醒和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让人们重新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原始体育的安全观逐步回归体育学术研究探讨,对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审视才日渐展开。

5现代体育中生命安全教育功能的回归与挖掘

对体育功能的本源回归探讨,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回归探索中丰富、挖掘和完善体育教育的功能,进而努力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体育教育目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体育的功能总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生动态的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是不同的,体育的作用也不大一样。如今天我们用于娱乐、竞赛的武术、拳击、击剑运动,在古代社会主要是为了猎杀动物、搏斗自卫而施展的攻防手段。反之,在原始人视之为生存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刻在岩壁上被戳戳点点的图案,现代人不再看作是体育教育,而是原始人的图腾崇拜。当我们以历史发展观的视角,来审视体育对人的个体和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就会发现体育的功能是多元的,既有作用于个体和社会的功能,又有体育的独特功能和派生功能之分;向上延伸,可以发展到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向内挖掘,则可以深入至影响人生幸福的生命安全教育。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聚焦体育的功能,可以从运动项目的功能提升和转化中得到验证。例如,武术的功能具有多元性,从最早期的生存搏斗、防守自卫功能转化到套路演练、表演娱乐的作用,之后再过渡到散打竞技比赛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又被人们挖掘和回归其独特的功能。例如近年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的医学界、运动人体科学界的相关研究,发现太极拳的步法站桩练习,可以有效加强保护老年人的身体平衡能力[9],减低和避免老年人摔倒受伤的机会,在众多预防、治疗老年性摔伤的治疗介入手段中,步法站桩练习最具疗效和最具社会成本效益[10]。目前各国的专家学者正在对此做更深入的研究。可见,武术运动已经超越了体育文化、表演竞赛的范畴。它的本源功能回归,成为造福老年人平安长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又如,鉴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学生伤害事故不断发生,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研究如何加强安全教育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其中的结论之一,是武术散打、拳击、空手道等对抗运动的防守、解脱技术可以有效应对暴力袭击的行为,因此,学生的人身安全防范指南把攻防对抗技术作为安全教育技能编写成教材。再有的例证:目前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的安全事故频发,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普遍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保能力呢?最新的研究结论是:回归体育的安全教育功能。田径的走、跑、跳,攀岩的攀、爬是人们回避风险、危机处理的要素;体操技巧的前、后滚翻动作,旋转感觉和协调性,具有摔倒时,减轻受伤的自我保护作用;游泳技术更是具有水中遇险、避免溺水的拯救生命功能。类似的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具有生命保护和安全教育的功能。

6结论与启示

6.1结论

对体育的本源回归探索,得出以下的结论:体育起源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需要;原始体育的价值取向注重人的生命存在和身体觉醒,其本质功能具有生命安全教育的功效。古代体育的生存技能、搏斗项目虽然早已演变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但在尊重生命价值的当今文明社会,仍然能够焕发出生命安全教育的活力和作用,能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展现出生命安全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6.2启示

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原始体育及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对未来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6.2.1重塑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观

现代人类世界,推崇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彰显的是关怀生命、维护生命质量的文明价值观。因此,确立“为了人的健康、为了人的健全、为了优化人的生命存在”的体育教育核心理念,重塑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教育价值观,是21世纪人类社会对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和呼唤。

6.2.2构建具有生命安全教育特色的现代体育课程体系

第6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的常见特种作业工种有16种。这16种均是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工种。由于工种的高危险性,它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通过极其严格的教育、培训和考核来把关。随着《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和宣传力度的加大,随着国家对私营企业安全监察力度的加强,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企业主们意识到加强员工安全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纷纷自觉为其员工进行培训要求他们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技能的熟练与否,安全意识强烈与否,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如何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在短暂的强化培训期间内达到从事本工种所需要的基本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

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性

特种作业人员归属于技术工人,特种作业工种种类多,要传授的安全生产知识涉及的专业广,而且有的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弱,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特性。特种作业工种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作业;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矿山排水作业;矿山安全检查作业;矿山提升运输作业;采掘(剥)作业;矿山救护作业;危险物品作业。这16个工种每个工种都有它自身的特性,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工种专业的特点,向工人传授该工种的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要结合该工种作业过程中常出现的违章操作现象讲解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以强烈的刺激力加强他,们在将来作业中的安全生产意识。

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

特种作业人员工作的岗位是高危岗位。从安全文化素质方面看,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在安全需求方面,特种作业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安全需求,珍惜生命,爱护健康;在安全意识方面,应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事特种作业时能谨慎操作,不麻痹大意;在安全知识方面,应有较多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在安全技能方面,应有较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通过刻苦训练,提高工作的可靠率,避免失误;在应急能力方面,遇到异常情况时,能果断正确的采取应急措施,把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防止事故的扩大。这六个方面是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目标。此外,也要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用人单位传递教育培训的新理念:安全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方法

特种作业人员除了必须接受一般员工的安全教育外,还必须接受从事特种工种工作所要求的严格教育培训。主要是三个方面: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这三个方面我们在传授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专业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案例教育来讲授。如何有效的传授我们的教育培训内容,达到我们教育培训的目的?美国教育学家戴尔创立的“经验之塔”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验之塔”的理论将经验按抽象程度分为十个层面:

从“经验之塔”中我们可以知道视听媒体在教育培训中的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获得“替代的经验”的主要途径。“替代的经验”能够替代一定量的“做”,从而为今后获得“做的经验”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我们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过程中,运用视听媒体可以用较短的时间,为受教育培训人员传授尽可能多的知识。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培训中应用不断普及。我们在传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可以为受教育培训者的提供更加感性、更加具体、更加丰满、更易理解的知识传授方法。我们除了在传授每个特种作业工种的专业技术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安全知识利用多媒体的声、光、图、影的强刺激性效果外,更在事故案例的再现,安全隐患可能引发事故的预演等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虚拟优势。

四、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反馈”

特种作业人员通过了每期的教育培训,有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这是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它对于改善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教育培训的能力,为学员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效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接受多媒体教育培训的多期学员教学质量的提速认知调查,我们得知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让学员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事故案例再现教育和安全隐患事故预演的多媒体演示,使他们受到很大的震撼,有的学员向我们说,他们以前熟视无睹的“三违”,通过事故案例再现和安全隐患事故预演,知道了严重性,表示在以后工作中不会再做这些傻事了。

第7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

一、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知识分子是社会上最有革命性和进步性的群体之一。尽管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思想觉悟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最肯学习先进知识,最少保守思想。延安时期,以1939年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为代表,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做出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还指出了要改造和培养知识分子。

延安时期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延安大学等20多所大学,目的就是要对知识分子进行改造,使他们的成长符合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在肯定知识分子革命积极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还指出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弱点和不足。“中国的革命知识分子虽然有先锋和桥梁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这些知识分子都能过到底的。”①认为,知识分子只有从基层实践做起,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克服个人主义、行动动摇等不足,成为符合革命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认同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知识分子又是最具有社会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热情的群体之一。在历史的关键时期,知识分子总是表现出比其他群体更强烈的赤诚之心。在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就是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停止内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义无反顾地举起抗战大旗,契合了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心理,激发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赢得了他们的支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延安,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时代主题的优秀作品,有宣传抗战的报刊、演出抗战的戏剧、抗日主题的电影、抗战的美术作品和歌曲。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多种形式增强知识分子的民族认同感,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

知识分子一般都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但很大一部分还存在着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抱有不同程度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这些都对抗战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延安时期党为了把出身、信仰和文化程度不同的知识分子培养成革命需要的人才,学校普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课,设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概论、中国革命史、统一战线、民众运动、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等课程”②,强调把改造思想、转变世界观、提高理论水平放在首要位置。

知识青年到了延安,以马克思列主义基本原理武装自己,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基本问题,了解了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奋斗目标,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放在首位上,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为坚定的革命信念,很快确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日后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地行动。我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始终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原则。延安时期,更是如此。

1937年7至8月,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科学的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延安掀起了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热潮。同时,“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学习,也标志着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世界观教育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就是“为人民服务”,我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因此要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在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教育,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形成了勤政为民、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戴,从而能够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党性教育

“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而集中地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地表现。”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党员的自身党性修养。1937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的马克思列宁学院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当时的延安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了党性教育的经典文献。

进行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在共产党员中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这对提高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要加强知识分子的道德修养,强调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要,向白求恩那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最后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

三、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一)整风运动

整风运动是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思想改造运动,也是打破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1941年5月,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2年4月,了《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对整风运动的开展作出具体部署,整风运动就此在延安普遍开展开来。

1943年春,运动告一段落后,识分子下乡入伍,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生产,效果很快凸显出来。整风运动和《讲话》的推出,促使众多知识分子实现了从“旧我”到“新我”的蜕变,个人主义思想已经完全被集体主义思想所取代。在1945年整风运动结束以后,对整风运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④

通过整风运动,广大党员干部们把马列主义当成了行动的指南,掀起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思想的热潮,认清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在全党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概念是在1937年8月的《矛盾论》中首次完整的提出,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

在延安时期特别是整风运动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被广泛采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最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延安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广泛开展,使这个作风在党内外得到了普遍的弘扬。虽然当时革命根据地不大,却到处充满着民主的精神和蓬勃的朝气。可以说,在延安时期,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非常充分,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在我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

(三)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

延安时期,各级学校普遍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工农群众中去的原则。为了缓解战争时期根据地财政经济给养困难的困境,政府和学校都将生产劳动列入日常活动和教学计划中,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政府机关和学校都边工作和学习,边生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首当其冲,纷纷放下笔头拿起锄头,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生产运动。比如开垦荒地种粮种菜、饲养禽畜、办手工作坊制作生活用品等等。通过生产劳动,知识分子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加强与工农群众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勤劳朴实的作风、培育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更加改造了思想、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疾苦、增强了热爱劳动和群众的思想,同时极大的促进了教学工作和文艺创作工作。比如鲁迅艺术文学院创作并演出的著名歌曲《生产大合唱》和轰动一时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等文艺作品,就是他们在参加生产劳动中取得的成果。

四、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晶――延安精神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党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党及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与结晶。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二)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同马克思主义一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精神。延安精神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精神支柱,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是我们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严峻挑战的思想武器,是我们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只有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们才能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定不移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只有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们才能更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们才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好的克服困难,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办法;只有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我们才能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团结群众、产生凝聚力和战斗力,扎扎实实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推进。

结论

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为日后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其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经验等对于我们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条件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及注解:

[1] .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18.

[2] 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9,129,61.

[3] 粱玉梅.试论党性修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

[4] .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8.

[5] 许启贤.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40.

[6] 李渊.延安时期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07.

第8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推动全区文化旅游市场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到首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根据国家、省、市、区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宣传、大培训、大警示”活动(以下简称三大活动)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持续开展三大活动,进一步学深悟透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原则要求,坚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大宣传,切实做到多维展开、全面覆盖。

1.组织集中观看学习“《生命重于泰山》——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学习电视专题片,并同步推广至文旅市场各企业观看学习,进一步提高文化旅游体育行业政治站位,全面领会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精神要义,准确把握安全发展、严守底线、强化责任、依法治理、改革创新、夯实基础、严抓落实等重要内容。

2.加强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各级媒体,在报纸、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设专题专栏,推出重点报道、学习文章等,深入宣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

3.推动安全生产常识深入人心。结合“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以及“安全生产日”等活动要求,以及节假日、雨雪冰冻天气等特殊时段文化旅游市场行业特点,积极推进安全常识、应急避险技能及其它安全生产日常基本知识等安全宣传,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大力组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培训,切实做到逐级延伸、梯次提升。

1.集中开展干部培训。把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安排专题学习和研讨,加深对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的理解。

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分级分批组织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干部职工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知识学习,丰富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储备,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安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消除安全生产管理漏洞和盲区。

(三)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警示,切实做到对照检查、强化防控。

1.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等各级部门汇编制作的近年来相关安全生产事故典型案例和警示教育片,深入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对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用鲜活事例警示教育。

2.不定期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体平台,不定期曝光安全生产典型问题,强化警示教育,增强公众安全意识,营造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的市场氛围。

三、时间安排

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12月)。

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责任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和工作部署。

(二)组织实施(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

1.营造大宣传氛围。组织开展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集中学习教育。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宣传到各大文旅行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共同营造安全生产浓厚氛围。

2.掀起大培训热潮。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安全培训(演练),提高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自救能力。组织辖区行业企业开展“一会三卡”教育、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各种应急演练培训,做到企业大培训全覆盖、全方位,不留死角和盲区,使企业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

4.强化大警示教育。通过各种会议播放真实案例警示片,制作案例警示展板,在人群密集地进行展示,用血案教训、真实案例警示教育广大群众,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使用安全常识。

(三)总结经验(2022年7月至9月)。

要推动宣传推广一批好的典型,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带动提升全市文化旅游体育系统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四)完善提升(2022年10月至12月)。

要通过本次“大宣传、大培训、大警示”活动,完善安全生产宣传长效机制,并长期坚持执行。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警示”活动是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自救能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最大限度减少社会灾害的迫切需要。要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经费、有专人负责,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有效落实。

第9篇:安全生产教育论文范文

一、职工违章操作心理特征分析

企业安全事故经常起因于职工违章操作,要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必须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控制员工的违章行为摆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控制职工的违章行为就要根据员工违章操作时的不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以下简要分析员工违章操作的几种心理特征:

(一)逆反的心理特征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化的产物,如有的职工对工作不满意,心理失衡后,不仅会产生对工作的抵触、抗拒情绪,而且会产生对单位、对领导的不满,甚至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种职工虽然为数不多,但不能忽视,应及时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必要时应采取强制性离岗措施,不能让其破罐子破摔做长期违章操作的惯犯,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宿命论的心理特征

有的职工认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人的生死是由上天决定的,违章操作与人的生死没有直接的联系。抱着"不怕死"的心态,无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胆大、冒险、蛮干,容易导致违章操作。对于这类的违章员工,要用唯物观点剖析活生生的违章操作引发的事故案例教育说服员工,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如果忽视生命、违章操作,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误操作也会葬送自己的生命,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怕麻烦的心理特征

安全规章制度是职工用无数次经验教训换来的,对员工的操作做了许多严格、细致、严谨的规定,执行按制度规定的标准化作业比较麻烦,而违章操作显得那么轻松、简便、省时又省力。有的员工在怕麻烦的心理特征的驱使下不仅自己进行违章操作,还会引发其他员工的习惯违章操作,包括一些新进员工也跟着仿效。就是这种怕麻烦、盲目仿效的违章行为,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四)情绪化的心理特征

有的职工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导致精神不集中、心不在焉或蛮干乱干的违章行为。诸如离婚、失恋、领导批评、与同事吵架、对工资待遇、工作岗位等不满意产生情绪,心态失衡、躁动不安、不负责任、消极应付。对于这类职工,要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采取一些关爱措施,有效防止违章操作行为。

(五)心存侥幸的心理特征

有的职工认为过去多次违章没有导致事故的发生,对身边细微的安全隐患孰视无睹。孰不知,细小的安全隐患也可能成为威胁企业安全生产的潜在大危险。"事无巨细,关乎大小",安全生产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理念,切实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抓好安全生产常态化管理。

(六)过于自信的心理特征

有个别职工盲目自信、骄傲自满,认为别人违章操作发生事故是因为水平不够,而自己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能高,反映速度快,即使违章操作也不会发生事故,事故也不会与自己沾边。这类职工往往因有一定安全生产技术技能,其隐藏不良心理容易被忽视,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七)无意识、紧张的心理特征

有的员工平时安全意识都较高,正常情况下都能按章操作,但出现突况,如有的职工家里有特别紧急的事情,而自己工作任务尚未完成,请假又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会下意识的违章操作。又如有的员工休息不好,上班时精神不振、迷迷糊糊,不知不觉地违章操作,直到别人一提醒,才恍然大悟。

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各种职工违章操作不同的心理特征,笔者认为企业应利用工会组织的工作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工会宣传教育特色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等方法措施,及时了解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和实际情况,加强职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培育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职工心态,提高广大职工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杜绝或减少职工违章操作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工会宣教工作在防范员工违章操作中的优势作用

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企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是职工之家,既爱护企业,更亲近职工、关心职工,是企业职工的忠实代表。工会宣教工作的对象是广大职工群众,工会组织及其宣教工作的基本特点决定其对防范员工违章操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工会宣教工作在预防员工违章操作中具有广泛性。工会宣传教育工作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员工。工会宣教工作涉及并覆盖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层面、各种层次和各个环节,直接深入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其次,工会宣教工作在预防员工违章操作中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工会宣教工作坚持按照职工思想动态的客观规律办事,针对职工容易产生违章操作的思想根源,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第三,工会宣教工作在预防员工违章操作中具有强劲的舆论引导性。工会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职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员工,以贴心的亲情和诚挚的热情感动职工感化职工,激发广大职工正确面对各种现实,勇于战胜各种困难,团结协调,化解各种内部矛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建功立业的员工热情,从而促进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避免员工违章操作。

三、工会宣教在预防员工违章操作中的主要内容

(一)牢固树立职工企业主人翁意识

广大的职工群众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工会组织必须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工人阶级意识教育,增强职工的大局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促使员工自觉认识安全生产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广大职工既是企业的建设者也是企业的受益者。教育引导职工用智慧和汗水为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贡献。

(二)及时把握职工思想发展动态

要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积极建立职工思想动态网络,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情况和意见要求,调查分析可能存在职工违章操作的薄弱环节以及职工存在思想问题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源头上控制职工违章操作的可能性。从协调利益冲突、解决利益矛盾和实现企业和谐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解疑答惑,因势利导,理顺职工情绪,预防违章操作。

(三)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广泛深入地宣传职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宣教工作要涵盖职工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工与职业之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开展爱岗敬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奋进行为习惯,促使职工在岗位上遵章守纪、规范操作、协同协作,确保安全。

(四)注重创建职工精神文明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用为重点,积极倡导新时代的文明风尚,以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围绕企业经济发展和重点工作,切实加强职工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职业文明等教育,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规范行业行为,推动企业文明和谐发展。

(五)着力推行"职工书屋"活动

企业文化离不开长期孕育的积淀,更离不开高屋建瓴的强力推行。在生产一线、基层班组建设一批"职工书屋",为职工群众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丰富文化生活提供方便条件。

四、加强工会宣教防范员工违章操作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安全生产主题教育活动

通过安全生产动员报告、安全生产知识演讲、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技能技术比赛、安全应急预案演练以及参观学习兄弟单位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做法等多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专题性教育实践活动,组织职工参与其中,寓教于职工实践,同时要经常剖析安全生产的违章案件和血的事故教训,用反面教材加强职工安全教育,警醒职工深刻认识"遵章是幸福的保障,违纪是灾祸的开端",使职工在自觉做好岗位安全工作的同时,勇于抵制他人的违章操作行为。

(二)发挥工会新闻舆论宣传作用

新形势下,职工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思想观念更加复杂。工会新闻舆论宣传不仅需要增加安全生产知识的信息含量,警示违章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更要增加时代气息和亲和力,用生动的形式和鲜活的内容,吸引、感染和引导职工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安全,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为主动的"我要安全",同时做好协同协作,搞好大安全。

(三)树典型学先进带全局做贡献

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职工群众的楷模和典范。要有意识地从安全生产工作中培育典型、树立先进,并不断总结先进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格,掀起"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团结动员更多的职工群众为企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多做贡献。

(四)重视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功能

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系列的企业发展战略,构成了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对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工会文化体育阵地的教育功能,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普及企业文化知识、提炼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为建设现代企业而努力奋斗。

(五)推行关心关爱职工长效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关心员工思想、工作、生活的长效机制,工会组织要在促进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制度,督促落实安全制度管理的同时,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种后勤保障工作,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工会组织也要围绕安全主题,不断创新服务工作方式,为员工多办好事,多办实事,解决难事,构筑关心人、鼓舞人、培育人的和谐环境,让广大员工倍感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成就共同事业,建设共同家园,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通过企业工会的平台,围绕安全生产,针对职工心理,开展以防范职工违章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防范职工违章操作行为,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广大职工投身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才能,提升企业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安全和谐、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振华,孟庆英.做好工会宣教工作的几点思考[J].工会论坛.2006.

[2] 张海辉.习惯性违章心理纠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

[3] 万琦.维修电工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动因透视[J].社会科学学科研究.2010.

[4] 刘元文.工会工作理论与实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5] 宋敬湧.工会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工作手册[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