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对外经济贸易精选(九篇)

对外经济贸易

第1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贸易的科学内涵、特点及意义

 

(一)对外贸易的科学内涵。

 

对外贸易,也可以叫做“进出口贸易”或者是“国外贸易”,简称为“外贸”。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与其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技术、商品、劳务的交换活动。它是经由出口和进口两个大部分共同组成的。所以说,对于运进劳务或者商品的国家及地区来讲,叫做进口:而对于运出商品或者劳务的国家或者地区来讲就是出口了。这些从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就已经开始存在和发展了。等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就更为迅速。其性质以及作用是由不同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到了资本主义时代,对外贸易空前繁荣,因此具有了世界性。当我们在提到对外贸易的时候,一定要指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日本的对外贸易,中国的对外贸易等等。有一些岛国例如日本和英国,习惯性的将对外贸易称之为海外贸易。

 

(二)国际贸易的特点。

 

1.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如果以产品类型来划分,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从古到今,货物贸易是全球贸易发展壮大的载体。但是随着全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型经济模式的到来,服务贸易奋起直追,至今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2.能源贸易变局影响深远。能源贸易以其对国家间的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力而被各国重视。

 

3.亚洲经贸发展最具活力。新型的工业化国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贸易保护主义呈现新态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的经济市场脆弱不堪,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出现新的态势。

 

5.贸易与投资日趋融合发展。投资与贸易的一体化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很重大的影响,不仅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格局,也对传统贸易的统计方式产生了冲击。

 

6.区域自贸协定竞争日趋激烈。二战结束后,区域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区域贸易协定在领域和局部地区很大程度上拓展深化了投资和贸易的自由化。

 

(三)国际贸易的意义所在。

 

国际间的对外贸易不仅把商品生产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联系到了一起,同时通过对外的贸易还把商品生产水平很低的国家地区也拉入了交换的领域中来。从而使得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深入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得这些国家或者区域的劳动者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愈来愈具有商品的交换价值,价值规律也就渐渐的成为了商品生产的主导因素。除此之外,做为世界货币的黄金和白银的货币职能也随之增添了新的内容,黄金和白银除了具有一般货币的普遍职能以外,还新增加作为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支付等的手段。而随着黄金白银成为了世界货币以后,也使得商品世界价格的可能性能为了现实。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依然很大。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出口的贸易规模不断的在扩大,贸易顺差也在不停拉大。在2009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度已经上升到了世界第一位,在全球的贸易出口总额中占到了10%左右。但是进口量与出口量相比却明显不足,依然保持着很高的贸易顺差。

 

(二)外贸依存度增长快速。

 

自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活动逐渐增多,进出口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显著进步,外贸地位一天比一天重要,我国对于外贸的依存度明显加深。

 

(三)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拉动,机电产品以及高薪技术产品增长快速。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从初级制成品转变成为了工业制成品为主,90年代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经相当高了,这也可以说明我国的出口增长主要靠工业制成品的增长来拉动的。但是在这期间工业制成品的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大宗产品如轻纺业、茶农业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机电类产业产品增长十分之迅速,其次就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成为了经济增长出口增加的突破口。高新技术产业是一支后起之秀,发展迅猛,我国的高薪技术出口主要分布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产业以及电子技术产业。从出口结构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出口结构由最初的劳动力密集型变为资本密集型再到后来的技术密集型的一个转变过程。

 

(四)加工贸易成为了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进料加工又是加工贸易的最主要形式。

 

贸易我们可以把他分为一般的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其中加工贸易又可以分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其中进料加工企业相比来料加工的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进料加工企业需要自行取料进行加工成为半成品或者成品进行出售。在销售中获得利润,因为进料加工具有强烈的动机去提高产品质量和推陈出新,这样就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

 

(五)中间品出口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的出口增长迅速,资本品出口势头明显。如果按照最终的用途来划分的话,出口的产品又分为消费品,中间品以及资本品。

 

(六)我国进口结构的变化特点。

 

在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油等能源性的进口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这也显示了我国能源消耗不断扩大的事实,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机械设备的进口比重增加,从这两点可以看出来我国的进口特点是侧重于关键性的设备以及比较短缺的能源进口。同时中间品的进口比重变化较小,资本品的进口有所下降。以上就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的总体情况,下面让我们了解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情况。

 

三、日本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日本是有名的以海港城市为外贸途径的岛国,其重要的外贸进出口城市大都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港里,例如东京,横滨,大阪以及名古屋等等都是较为优良的海港,海运便利,利于发展海上对外进出口贸易。日本的进出口构成如下,美国长久以来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但是由于进来美国经济的不景气也随之影响到了日本对于美国的出口量。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第二和第三大出口国,中国和美国分别是日本的第一第二的进口国。

 

(二)日本的进出口产品构成如下:车辆及其零件,电气电子产品以及机械设备是日本最主要的产品出口构成,对于中国的产品出口量持续上涨,而对美国的出口略有下降。此外矿物产品和机电类是日本主要的进口类别,原油是日本的第一大进口产品。

 

(三)日本对外贸易的结构特殊点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过程。日本的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保证了在日元长期升值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首先是持续推行产业的相关政策用来促进出口。同时加快日元国际化的进程,用以消除或者减小日元持续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然后大力发展互补性的对外投资模式。日元升值后,直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最后在国内推行战略性的保护政策。虽然日本的贸易保护和直接的非贸易关税壁垒并不是非常高,但是日本的市场保护程度却非常之高,主要是体现在间接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壁垒,产业政策,商品的高标准上面。还有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产品的措施都很好的保护了本国的市场。日本的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实施很久了,美国多次找日本协商都无功而返,这些都是我国应该学习的地方。

 

四、中日对外贸易的差异探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渐渐的成为了世界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经济角度来多方面的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中日两国之间对外贸易上的异同点,并从中寻求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一)中日两国外贸的主体存在着差异。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左右,日本的经济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并且逐步确立了大型综合商社在对外贸易中的主体地位,它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经由自由市场竞争而形成的。虽然当时日本的大中小型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是平等的,但是这只存在于理论上而已,大型商社具有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更容易获得进口许可以及配额;利用自身的知名度和信誉更多的揽取客源;拥有雄厚的资金与人才优势;灵活的市场调研与信息反馈;发挥自身的数量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验手段丰富;这些优点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相比,中国的外贸所缺少的正是大型的综合商社,虽然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但能够与日本那些大型商社相匹敌的且具有科工贸综合实力的大型集团寥寥无几。

 

(二)进出口经营权的差异。

 

进出口的经营权问题是中国和日本在外贸方面的又一重要差异。我国只有那些获得了经营权的企业才可以直接对外签约进行进出口的贸易活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得以加入到世界的经济往来当中。但就目前来看,仍与日本有着较大的差异。日本无论是何种企业都可以自由的进行对外贸易竞争,也可以通过大型商社进行进出口贸易的。而在中国即使是进出口业务也必须由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行。进出口经营权的下放虽然会在短期内给我国的进出口造成一定的混乱,但是随着对进出口贸易管理的加强与规章制度的完善,此举必然会给我国外贸带来新的力量与动力。

 

(三)经营范围的差异。

 

我国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中都遵守着对外进出口商品的分类管理。不同级别的外贸公司分别具有不同的外贸经营的范围。只有少数的商品种类可以交叉经营,这样严格的范围分配减少了活力但是也相应的降低了企业间的盲目竞争行为。但是最近几年里,外贸企业的经营范围出现了明显淡化的趋势。在日本,大型的外贸公司都具有明确的法定经营的范围,商社都采用明确分工的原则,公司内部分工更加明确。国内的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却没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分工,弊端很明显。

 

(四)中日外贸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我国以自身独特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家的性质,相比日本更容易由政府出面对外贸经济进来政府调控。但由于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缺少像日本那样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规范,导致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企业的无序盲目竞争比日系企业严重的多,我国外贸领域竞争无序化问题十分突出。政府的调控软弱无力,甚至有些地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此现象视而不见,这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外贸问题依然刻不容缓。

 

五、关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建议

 

(一)国家首先应该在态度上重视起来,郑重对待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努力实现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多进行技术性,能源性进口,充分满足国内市场,以此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鼓励支持我国外贸发展的补贴政策以及法律规范,向国际规范靠拢。由于世界贸易组织严禁向出口进行补贴,所以我国可以采用税率汇率利率等多种方式进行出口补贴。政府今后的补贴方向应以基础能源,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层面为主。人才和高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还应加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指导与调控。对于我国产品的进出口市场进行规范与管理。加强大型商会协调指导和管理功能,建立增强出口市场中介的组织作用。我国的出口企业需要接受政府与其他组织形式的调控管理,比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得不偿失,影响发展进步。

 

(四)最后,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优势产业,扩大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的产品出口,尽量把优势产品转化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世界的整体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国传统型的出口产品类型已然不适应市场需要了,所以我们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新的产品种类,用以满足不同的市场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开发新型产品。

 

(五)政府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指导与调节,促使企业由“Made in China”转变为“Create in China”,实施积极的扩大内需以及增加收入的计划措施,让中国真正的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市场”,此外还需要提高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门槛,提高企业质量,将那些经济效益低下,能耗过高的外资企业统统淘汰掉,如此以来,便能够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蒸蒸日上,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第2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

1 实证分析

1.1 样本数据及分析方法

本文实证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取自《2006广东统计年鉴》,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示经济增长水平,im表示进口额,ex表示出口额。样本区间选取1987-2005年度数据。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进出口值分别用当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值;最后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把地区生产总值(gdp)、出口(ex)、进口(im)换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值。考虑到数据的自然对数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及因果关系,并能使趋势线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的影响,提高模型的拟合程度,所以对gdp、ex与im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lnex与lnim表示。

本文主要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进行研究,所有计量分析,都使用eviews5.1进行。

1.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1987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仅210.37亿美元,其中出口101.40亿美元,进口108.97亿美元,净贸易逆差7.6亿左右。到2005年,广东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4280.02亿美元,占全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1%,出口2381.71亿美元,进口1898.31亿美元,实现外贸顺差483.4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广东省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9%。历年进出口与gdp如下两图所示:

从图1、图2可以看出, 原始的进出口与gdp样本序列都呈现共同的上升趋势,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趋势消失。初步判断,原始的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是平稳的。进口、出口和gdp之间存在一长期稳定的关系。

1.3 样本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出现虚假回归,在利用ols等传统方法对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之前,应先对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我们采用adf方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检验形式(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所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t=0表示不含有时间趋势项,当adf检验值大于临界值时,表示序列不平稳

表1的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即lngdp、lnex和lnim都是一阶单整过程,据此可以进一步检验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1.4 样本数据的协整检验

为了确定lngdp、lnex、lnim三个变量是否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们用johansen的最大似然法(mle)进行协整检验。根据对初始数据形态的分析,确定数据有确定性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项,选择滞后期为1。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表示.

由表2,有42.9025>35.1928; 16.3510<20.2618;于是迹统计量检验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一个协整向量存在。说明在样本区间内,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如下:

lngdp=0.4555 lnex+0.5096lnim+1.1409 (1)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约为0.46,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约为0.51。这表示,出口每增加1%,将拉动广东省gdp增长0.46%;进口每增加1%,将拉动广东省gdp增长0.51%,说明从长期来看,出口和进口都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1.5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grange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存在。

由协整方程(1)可得误差修正项 ecm= lngdp-0.4555 lnex-0.5096lnim-1.1409,采用eg两步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lngdp)=-0.2211ecm(-1)+0.1573d(lnex)(2)

(0.0229) (0.0497)

(-9.6573)(3.1630)

(2)式中的第一组括号中的数字为回归系数的标准差,第二组括号中的数字为t统计量的值。可以看出,模型的回归系数基本上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短期调整系数(-0.2211)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但模型的拟合系数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重点考察的是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省略了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式中的误差修正项反映了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差分项表示的是相关变量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项系数的t统计值为-9.6573,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它表明dgdp受到长期均衡关系的显著影响。协整关系对gdp的增长起到了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项系数-0.2211表明,lngdp在每年的实际值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差距约有22.11%在下一年度得到修正或清除。由于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绝对值的倒数为4.5,可知短期波动调整到长期均衡的周期约为4.5年。(2)式还表明,出口的短期变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出口每增加1%, gdp增加0.16%。

1.6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1969)提出了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的方法,称为granger因果检验法。笔者采用这种方法对样本区间内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三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变化会对第二年的产出产生影响,所以本文选取滞后一阶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表示在滞后1阶和5%的显著水平下,出口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这一结果符合凯恩斯的外贸乘数理论.表3还表明,在gdp与进口之间在滞后1阶时不存在因果关系。

为了考察gdp与进口是否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因果关系,本文还对gdp与进口在滞后3阶和4阶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如表4,5所示。表4表示在滞后3阶和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表5则表示在滞后4阶和8%的显著性水平下,进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gdp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我们认为原因在于进口中引入的资本品和机械设备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效应并不会立竿见影,其对gdp的贡献的滞后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4年,所以从较长时期来看,进口促进了经济增长。

 

2 结论和相关理论分析

利用协整理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于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广东省的gdp与进出口三个变量都是一阶平稳变量,广东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三者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

(2)协整方程显示,广东省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从短期来看,出口对广东省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且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granger 原因。

(4)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经济理论一般重视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政策取向也多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们的实证检验证明进口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进口中往往包括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另外进口还具有弥补供给缺口、诱导国内需求的作用。

3 政策建议

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和理论分析的结论,我们拟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实施科教兴贸战略,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和资本含量,促使出口产业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增强技术开发能力,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制,使我省的出口贸易增长能真正通过刺激技术进步的机制,发挥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在新的增长方式下,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2.在重视出口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充分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且在连续数年保持巨大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巨大的情况下,目前我们具备了增加进口的内外部条件。应该优化进口结构,实施效益发展,大力增加战略性商品的进口,主要进口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省内或国内又无法提供的商品和技术,特别是短缺资源、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等,从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在分享国外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我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我省经济走上开放型的良性增长的轨道。另外,在进口产品和技术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诸如效率观念、信用意识等,通过思想进步和制度创新来保证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参考文献

[1]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j].世界经济,1999,(12).

[2]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0,(2).

[3]石传玉,王亚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3,(1).

[4]王坤,张书云.中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4,(2).

[5]张昱,陈光兵.进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06,(8).

第3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战略目标;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体开始走向全球发展趋势,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等。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此象征着我国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在参与全球贸易自由化上,我国首先需要全面认识到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成本,进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一、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一)新经济力量发展迅速,发达经济体发展缓慢

世界经济发展中,美国、日本、欧洲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经济力量的70%。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美国经济发展缓慢,平均增长速度为2.5%,在20世纪后十年,平均增长为3.5%。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2.2%,在后十年,经济增长为2%。20世界90年代,日本一直处于萧条发展中。究其原因,主要由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较高,但经济体空心、人口老龄化、供不应求等,造成经济发展逐渐缓慢。而一些新经济体发展尤为迅速。金砖国经济总量占G7经济总量的35%,在十年后,预计两种经济总量几乎相近。2015年,我国GDP总量在6万亿美元,俄罗斯在1.8万亿美元。

(二)贸易经济不均

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总体贸易增长不断提升,在2000年达到高峰,贸易总额在64560美元,增长12.5%。但是受“9•11事件”影响,世界贸易额开始逐渐降低,在2001年贸易额增长率出现负值情况。随着世界贸易的不断提升,各国开始复苏,世界贸易逐渐增长。2015年,世界贸易额高达182750亿美元。

(三)多边贸易谈判发展较慢

自由贸易与保护自由一直是世界贸易的两大主体,处于对立关系。20世界90年代,世界贸易发展失衡,美国经济超过日本、亚洲等经济发展,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加,于是,各国开始投入市场竞争中。20世纪初,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贸易发展受到冲击,新贸易保护开始走向市场发展中。世贸组织成立后,开始进行多变贸易谈判,到20世纪后期,贸易谈判困难重重。世界贸易组织实行多哈回合谈判,这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次谈判,其中农产品市场准入上出现较大意见,谈判期限被打破。多变贸易谈判尽管缓慢,但是自由化与全球化没有被打破。现阶段,世界贸易组织将在农业产品发展、服务贸易、技术发展上开始进一步谈判,进行综合调整进而达成一致想法。(四)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发展贸易自由化中,双边、区域经济合作是其两种主要方法。二战后,欧洲区域合作得到了发展。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在近几年,多边贸易谈判进展不顺利,加快了贸易自由化发展。现阶段,多数国家都成为了区域经济组织。欧洲、亚太、北美等成为最大经济组织;亚洲、南美建立了不同模式的区域经济组织;苏联的解题、东欧剧变,各国家开始转向区域经济合作。

二、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也提升了自由化的发展脚步,对外贸易逐渐增加,战略目标进行调整。在很早以前,我国最主要战略目标是:进口代替出口导向融合外贸目标;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开始坚持科学发展观战略目标,提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自由贸易方针。如今,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发展迅速,2015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8418亿美元,同比提升22.5%,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二,其中出口19983亿美元,占据世界第一;进口1843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我国逐渐成为当之无愧的对外贸易大国。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为了跟上世界发展形式,制定了与我国发展相吻合的对外贸易战略目标,主动加入到全球贸易自由化中,进而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强化我国对外贸易实力。

(一)转变出口贸易结构

如果从政策方针上而言,我国贸易战略偏向于出口导向,兵器俄出口贸易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出口产品主要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导向,出口形势缺少多样化,竞争力较低。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我国开始不断进行出口转变,着重发展重要出口部门技术,调整对外贸易提升形式,由数量提升转变为质量提升;在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商进行税收倾斜;在外资引进方面,着重发展技术外溢较大项目,进而推动我国企业技术发展。

(二)出口贸易

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外贸易中,以出口为导向,也是我国经济占的主要组成部分。进口贸易在推动竞争、出口发展、市场需求上具有重要贡献。所以,在进口贸易战略目标上,我国主要考量技术的提升和国家经济安全。根据现阶段我国出口发展情况看,需要加大重视程度,转变进口结构,健全进口税收制度,引进先进技术,推动资源进口的多样化发展,提升资源安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战略性贸易

如今,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高技术行业发展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大重视程度。高技术行业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相关联。现阶段,尽管整体实力较弱,但还是有一些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在高技术研究上我国保有一定实力,也是我国战略贸易政策的新发展方向。例如,在PCT国际专利申请中,华为、中兴表现显著,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处于前端。华为公司曾经以1737件PCT国际专利申请,在世界企业排名中位居首位,而后连续四年稳居前列;中兴则以2826件的申请量超过松下电器,恒伟世界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冠军,华为则排在第二名。

三、结语

总而言之,顺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主动参加到全球化发展中,抓住贸易发展的主体形式,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和贸易结构的调整,打入国际市场,实现投资和贸易的融合,寻求合作。同时,主动加入到国际谈判中,加入到国际贸规则的构建,降低贸易风险,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涛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制定[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2]唐宜红,符大海.中国对外开放新阶段与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第十三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14年中国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5,(2).

[3]牟光宇.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8).

[4]熊麒.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战略的制定[J].商场现代化,2015,(6).

第4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面临的问题 建议

一、相关研究回顾

16世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肯定了国际贸易是一种双赢的交易。随后,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通过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其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使贸易双方均获利。(盛洪昌,200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D.H罗伯特逊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说方法,指出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在我国,有的学者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论证,如缪德刚(2010)对我国1978

2007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入世之后尤为明显的观点。从区域角度,杨振宁(2007)对上海进行分析, 利用1985- 2004 年上海市进出口和GDP 的年度经济数据, 借助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 发现进出口对上海的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拉动作用。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基于1991-2012年度中国进出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本文以进出口总额为自变量(X),国内生产总值为因变量(Y),利用SPSS软件建立模型,对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1 1991-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货物进出口总额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国内生产总值与货物进出口总额间的散点图:

图1

由表二可以初步判定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为线性相关关系。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a+bX,

SPSS软件分析结果:

(1)国内生产总值与货物进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是R=0.980,判决系数R2=0.960,可见,模型的拟合效度很理想;

(2)F统计量的值为475.846,单边检验概率值为P=0.000

(3)未标准化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为14953.582,回归系数为1.842,由此得出估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4953.582+1.842X. 回归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值为21.814,显著性概率P=0.000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占比过大,发展中国家占比太少。根据《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美国、欧盟、日本、巴西、俄罗斯等我国13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约占我国外贸总额的57%。这说明中国的贸易市场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欧盟、美国以及东盟等发达国家。从国内角度来看,尽管我国实施了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等措施,但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贸易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对外贸易所占比重非常低。

(二)进出口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依然过大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2年中国货物出口与进口贸易差额分别为14220.3、20263.5、20868.4、13411.3、12323.5、10079.2、14558.3亿元。中国进口常年跟不上出口的发展,这对国内的货币政策以及货币的宏观调控能力都有消极的影响。同时,进口的滞后还会影响先进技术的引入,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此外,长期的贸易顺差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

四、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党的十指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应该积极解决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对外贸易区域平衡发展、缩小进出口差距。

提高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

中国不应将目光局限于发达国家,应尽力减少对少数国家的贸易依赖,否则很容易受到国外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国应针对国内,国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利用中西部地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促进中西部对外贸易的发展,最终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对于贸易顺差较大的问题,我国应适当加强进口力度,促进进出口的均衡发展。我国要积极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认同的那样,减少贸易顺差的最佳途径是鼓励内需。此外,还要采取积极稳定的货币政策,并以法治来促进外贸的良性发展。面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解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明武.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4,(03).

[2]缪德刚.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增长分析:1978-2007[J].学子论坛,2010,(01).

第5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资本积累

我们经常提到的对外贸易,简单来说实际上就是指商品以及劳务在国际范围内或者说是国家之间的重新配置和相互转移,其贸易本身作为交易机制的一种,其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是资本、技术、知识信息以及制度上的综合体,而这些因素的几乎都会对我国在整体上的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其本身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一般而言,要素使用效率而提高以及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会对产生增长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而对外贸易无论是对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还是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上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这是必然的。而从具体内容上而言,对外贸易可以的利用增加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影响经济的增长,在下文中笔者将会逐一做以简单的论述。

一、资本积累的增加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要不断的实现对资本生产要素上的积累,这是经济得以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资本要素的加速积累。具体而言,通过对外贸易的形式,可以利用商品实现对国内短缺的生产要素上的交换,这里就可以实现对资本要素的交换,完成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对外贸易对我国资本积累上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考虑:首先是国家的进口方面。利用对外贸易的形式可以实现对进口本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而在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另一方面在于出口方面。如果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每个出口部门之间可以形成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就有可能为国家经济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国内需求,在带动国内投资的同时,促进国内要素的形成,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促进技术的进步

    经济增长除了要依靠资本上的积累之外,还必须要依靠技术上的进步和创新,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创新,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首先从进口贸易方面而言,所有直接技术上的进口都可以有效的提高国内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对进口的科学技术实现合理有效利用、节约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部门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在出口贸易方面,由于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愈加的激烈,在技术上保持一定的优越,也就意味着在出口贸易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这就促使很多国家在出口过程为了提高竞争力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在扩大对外贸易规模的同时去获取更多的贸易利润,这一方面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身经济增长方面的促进。

三、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且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持续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产业结构优化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过程。扩大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一国需求结构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对产业结构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对外贸易通过改变最终需求总量和结构,改变社会总需求,从而起到推动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引入竞争机制,就必然要发展本国所具有现实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淘汰和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产业,围绕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就不断趋于高级化。

四、对外贸易与制度创新

对外贸易的发展会导致制度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首先,通过对外贸易引进新制度,节约了制度创新成本。其次,对外贸易带来制度变革的示范作用以及国际竞争压力,迫使国内经济主体积极进行制度创新,以提高组织运行效率和技术创新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下面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方面进一步阐述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一)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出口增加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出口贸易使得出口商品市场日益扩大,市场的扩大反过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规模经济下的企业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实力,这无疑有益于经济增长。

2.出口发展能够优化国内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

出口贸易不仅会促进出口产业的发展,而且会促进与出口产业相关联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因为在经济运行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前后向关联效应。如果出口产业是关联效应大的主导产业,就会取得很大的乘数效应,使得出口扩张的影响辐射到整个经济中去,从而循环反复地推动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3.出口增长使得一国的资源逐渐流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当一国发展对外贸易后,就会依照比较优势原则,更多地生产和出口那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那些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种资源配置可使一国的生产效率充分提高,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由于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资源察赋方面的差异,不可能拥有生产所需的全部要素,这时生产要素进口就成为经济增长的前提。进口国内短缺产品和稀缺物资,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调节生产结构,促使经济均衡发展。

2.进口国外产品,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向这些新产品转移,使国内对这些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成为推动新产品在国内生产的巨大动力,从而加速本国的新产品开发和进口替代型生产,并因此促使一个产业的快速形成,实现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3.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进口可以提高未来生产能力。通过推动国内生产技术改造,大大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开发新的生产能力,促进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从而缓解国内供求矛盾,推动未来经济增长。这类似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且能节约创新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刘用明.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4 .

第6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 对外贸易

一、循环经济释义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循环经济的发展将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本文仅以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

二、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

1.遭遇污染工业的涌入

由于我国环境标准的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较低,这使得我国在污染品的生产上拥有了贸易优势,从而致使发达国家的将高消费、高污染排放工业自觉不自觉地转入我国。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不少发展国家凭借中国生产成本低、环保标准低的污染工业贸易生产优势,纷纷以各种贸易形式,将污染工业转入中国生产。李建伟在《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指出:1991年外商在我国设立的生产企业中,污染密集企业占总数的29.12%,占总投资额的36.80%,主要分布在橡胶、塑料(占污染企业和投资额的28.39%和21.78%)、化工(分别占17.60%和13.10%)、化纤、能源等行业。1995年来华投资的3.2万家企业中,高污染企业达39%。马涛,陈家宽在《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足迹分析》一文中,从“污染足迹”的概念出发,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各工业部门的污染状况,核算了1994~2001年间中国工业产品国际贸易的污染成本和收益。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品出口的污染密度要小于进口的污染密度,污染足迹的流入主要来自纺织业和机械工业。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来看,污染工业的转入,不仅会使我国长期处于贸易分工的不利位置,还将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更新升级。

2.频逢“环境成本转移”

“环境成本转移”是指如果将廉价的初级产品的国际间流动看作“生态流动”,由于环境成本从进口国转移到出口国,那么更自由的贸易可能促使更多的环境负担从进口国向出口国转移。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承担者和出口方,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诱饵,把污染物以“合理”的方式留在发展中国家,从而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本于无形中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据统计,我国出口产品的污染密集度在30%以上;单位gdp所耗费的能源量是日本的5.7倍,是印度的3.4倍;能源利用率是32%,而发达国家是42%;工业污染排放量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在循环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目前处在以增加环境成本的代价下,换取相对的经济利益的不利形势下,很可能会陷入换进坏破与经济停滞的恶性循环之中。

3.陷入“专业化陷阱”

此外,现存的贸易结构还有可能是的我国陷入“专业化陷阱”的发展怪圈,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一类的发展中国家仍以资源密集的初级产品为对外贸易的基础,由于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初级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生产成本却呈现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埋头专业于初级产品的自然资源密集型欧产品的生产,会使得其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在构成一个经济体成长的贡献分布里,始终在呈现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发挥比较优势,仅仅依靠自然资源优势,只是被动地适应资源禀赋特点,只能是一种不可持续的静态优势。

4.面临“生态倾销”报复

生态倾销是指某国国内厂商使用过低的环境标准在国际上获得某种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里的“过低的环境标准”是指低于最佳社会福利所要求的环境标准,即没有消除外部不经济的环境标准。目前,不少发达国家常常指责中国产品属于“生态倾销”,并通过ppm标准、征收生倾销税或对本国产品进行生态补贴等形式加以报复,从而削弱了我国的贸易优势。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

1.保持贸易优势

环保标准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相适应,使得我国可以在对外贸易保持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的不断发展,将缓解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而形成的了生产成本的提高的形式,将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进行协调,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2.逐步解决“环境成本转移”问题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促使经济活动形成高效有序“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物质能量循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既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较小的成本,促进经济的增长,最终解决逐步解决“环境成本转移”问题。

3.日益摆脱专业化陷阱

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内核,其倡导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使中国企业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损耗,从而促进环境资源的保护。同时,由于循环经济的前瞻性和趋势性,其本身就是促进一国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发展绿色生产优势,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打造我国“世界工厂”的基础

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是一个绿色生态工厂。中国作为最大、最富潜力的发展中国家,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提高竞争优势,推进产业升级,

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低成本”来增加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世界绿色工厂”。

参考文献:

[1]谭根林.循环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建伟.循环经济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

第7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 高铁 对外贸易 泛欧亚铁路网

近几年,中国高铁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着,每年都有不同路段开通,方便了人们出行,大大缩短了各地的时间距离。同时,中国高铁也不断走出国门,并正在和世界上二三十个国家谈判与讨论有关的高速铁路建设合作事宜,这是史无前例的全世界高铁大建设。甚至有媒体称,中国对外贸易已经由港口导向转为高铁导向。中国高铁的发展,对中国对外经济有怎样的影响呢?笔者从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高铁对国际贸易的直接影响

所谓直接影响,是指我国以高铁建设作为对象,对外出口以增加对外贸易额。高铁的对外出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属于货物贸易;第二方面是铁路系统出口,即不仅仅提供机车、车厢、信号系统等设备,而且铺设整条铁路,属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合。目前,我国高铁的出口既包括单纯轨道交通设备的出口,也包括货物加服务的出口。尤其对于技术落后的国家,我们主要采用后者。

以泰国为例,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访泰,与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签署了《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并于12日共同出席中国高铁展开幕式。有人戏称这一交易为“高铁换大米”。中国高铁技术比泰国发达,而大米产量不足(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大米的自给率已经不到85%,也就是说中国有15%以上大米需要进口解决);泰国大米产量富足,可以对外输出。两国各自发挥比较优势,用大米换高铁建设,无可厚非是双赢的贸易。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日新月异形容,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仅仅6年多的时间,国内运行的高铁里程就超过1.1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目前,中国两大高铁巨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已经完成合并。强强的联合,必将给中国高铁注入新的活力。韩国《每日经济》称,中国正在实现高铁崛起,施工能力和价格竞争力等在世界上都独占鳌头。

二、以高铁为契机促进与各国间的经济往来

前面我们提到高铁出口直接增加了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尤其与泰国的合作,被人们津津乐道地称为“高铁换大米”。如果仅仅是高铁换大米,那么这种贸易不是持久和长久之计。事实上,以高铁产业合作为契机,泰国一系列引资计划正在逐渐展开。泰国欢迎中国企业在一切领域的投资,不论是高技术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都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由此可见,中国对外贸易,高铁只是一个引子,它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从而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多方位的合作与贸易。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表示,包括食品、建材、机械、能源在内的多个领域,泰国亟待外商投资。距曼谷约100公里的“泰中―罗勇中国工业园”,为中资企业在泰投资提供了很好的优惠政策,包括华立电气、中集集团在内的约50家企业已落户园区。

三、高铁成为中国和世界强大动脉,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往来

近年来,中国致力打造国际铁路网,其中四条国际线路贯通亚欧大陆,形成以钢铁为基础的新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欧非,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促进了沿途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如今,泛亚铁路网,将会是升级版的丝绸之路,它贯穿亚欧大陆,成为亚欧贸易往来的大动脉,而且高铁的提速更是让各国之间的交易变得便捷而高效。

图1 泛亚铁路网

(注:图片来自网络)

(1)泛亚铁路。泛亚铁路起点是云南的省会昆明,终点是新加坡,连接中老泰马新。该线路分四段建设:昆明-万象、万象-曼谷、曼谷-吉隆坡、吉隆坡-新加坡。这一线路联通了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云南作为这一交通的枢纽,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南亚、东南亚的经济中心和旅游之都。我们知道,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全省多山地,垂直气候带明显,多样的气候为多种植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云南物产丰富,旅游资源也丰富。云南盛产药材、烟草、热带温带水果,丰富的物产深受各地人民的喜爱。此外,云南自然环境优美,高山温泉分布各处,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大省,所以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高铁修通以后,必将迎来大批东南亚和南亚的游客。

(2)南亚大陆桥。南亚大陆桥目前还在筹建阶段,它是中国联通印度洋的一条重要铁路通道。该线路东起中国东部沿海城市,途经西安、兰州、拉萨、日喀则、加德满都(尼泊尔首都),最后到达印度或巴基斯坦。一旦这条铁路线建成,将使中国获得印度洋的出海口。

(3)中东线路。这条位于我国西北方向的线路连接中国与中东,以新疆的乌鲁木齐为起点,途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最终到达伊朗。进入伊朗境内后,又分为南、西两条线,南线直达波斯湾,西线通往土耳其和欧洲,终点是德国。铁路全长2300公里,总预算43亿美元。综上,未来高铁线路将以中国为起点,四通八达,便捷的交通带来的是沿途各地区更加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会促进各地自身的发展,从而最终促进贸易往来。

四、高铁将改变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

据相关报道:中国出口仍将维持在5%以上正增长,而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预计中国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贸易盈余。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是对内促进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对外推进经济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环。

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国高铁已经进入国内建设和对外出口的黄金时代。据悉,未来7年内,世界高速铁路新增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由此带来的高铁直接投资将超过1.1万亿美元,约合7万亿人民币。并且已有美国、俄罗斯、巴西、沙特、土耳其、波兰、泰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希望我国参与他们国家铁路项目的合作,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尤其以中国为主导成立的亚投行,成为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坚实后盾。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高铁”将成为世界上的响亮品牌,引领我国的经济贸易步入新的台阶。

紧随高铁的扩张,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必将大大提高。历史上,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中国成为贸易的强国;在未来,随着高铁在全球范围的开通,中国将再次成为国际贸易的强国,影响、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

(作者单位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李慧(1981―),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

参考文献

[1] 潘旭涛,等.中国高铁驶向东南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10-22.

[2] 云南[M].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

[3] 佚名.高铁战略改变云南[Z].巅峰――漫游腾冲(微信公众平台).

第8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效益 分析

一、前言

21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仍呈现着下滑的趋势,因此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经济效益问题的重视,进而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采取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途径来实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以下就是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问题的浅析,望其能为我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致使我国在竞争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能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二、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概述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推动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方面仍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外贸易甚至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对于此现象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在产品生产方面,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导致我国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引进而来,因而生产率较低。因此,促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引进来的产品比走出去的产品要更多,致使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第二,由于我国商品结构的设置不符合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其健康的发展。因而,我国应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发展放到我国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以便促使其能带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1]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策略的提出提供有利的条件。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的方向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部分人认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即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例如,部分专业学者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而证明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商品的销售带动经济的增长,并同时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部分人认为对外贸易只是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并无因果关系,有专家学者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方法估计出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进而间接地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必然会从中找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2]

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在传统的对外贸易活动中,进出口结构的设置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增长需求。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必须从优化进出口结构入手。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传统进出口结构中只注重产品引进来的贸易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以便为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过程中,注重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扩大,以便满足社会发展对对外贸易的需求,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途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避免其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服务质量。对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而实现限制不符合对外贸易要求的产品的出口。第三,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过程中实施科技兴贸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便促使我国部分企业在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能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并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易企业的扶持和管理

在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转变政府的职能,促使政府在职能转变后能为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政府职能转变后首先可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进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相关企业对对外贸易的重视,并致使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上。其次,转变政府职能,也可对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并推动企业逐渐向股份制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并间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再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促使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而加强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因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企业在经济核算的过程中要更为谨慎认真,并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对加强核算能力,为我国对外贸易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

(三)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

就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导向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战略,但是由于在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贸易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的问题,因而致使该战略的实施无法促使我国在对外贸易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应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对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现状来说,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平衡型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我国的资源、资本和技术现状进行分析,以便确保在战略实施之前可以对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助于平衡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能落到实处。其次,在实施平衡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也应合理运用国外的资源来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增长的策略,促使我国国际经济日益增长的环境下,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加强。[4]

所以,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从而促使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论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对于此现象的发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有效利用我国的相关资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增长的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战略的实施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应突出我国贸易发展中的特点,以便吸引国际投资,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的同时,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菲.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03):112-114.

[2] 黄丽萍.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2011,16(09):213-215.

第9篇:对外经济贸易范文

一、导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省的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安徽省是长三角地区的纵深和腹地,是沿海发达地区江、浙、沪等最毗邻的一个省。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外贸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不足1000万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41.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25%,出口占GDP比重已由1978年的0.1%上升到2008年的5.7%。2008年全省GDP达到8874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04.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34.89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迅速上升至17.07%。但是,目前安徽省的经济外向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不仅远低于全国69.6%的水平,而且全年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0.7%左右,可见,与全国相比,安徽省外贸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人均水平均明显偏低,对外贸易发展的差距还很比较大。

为此,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对外开放作为主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但是对外贸易对安徽省经济增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以及促进作用大小如何,如何促进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是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

第一,“对外贸易促进”论。该理论创始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提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

第二,“对外贸易无关”论。其主要观点是:从短期来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三个因素。但是,如果从长期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则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大类,与对外贸易没有关系。

第三,“对外贸易悲观论”,其主要观点是自由贸易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自由贸易会加剧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外贸与国际收支逆差,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而且自由贸易所决定的生产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不利,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国际不平等。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重新安排投资和配置资源。

(二)国内有关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一直被视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但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张小济等(1999)等发现“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彭福伟(1999)提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往往与国民经济增长呈反方向运行趋势”等。

随着国内有关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就这一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李健(1998)概括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张明玉(1999)则认为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出口对经济增长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明显;许启发和蒋翠侠(200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主张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并重。

三、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

本文数据的选取取自《中国金融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样本数据为安徽省1990-2007年度的数据(见表1)。

(二)协整关系检验

为了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假定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变或影响是平稳的基础上,以GDP为因变量,分别以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为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用Y表示GDP,X表示进出口总额,X1表示出口额,X2表示进口额,借助 Eviews5.0软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见表2)。

协整方程为:

Y=-1098230+66365.45*X1-66322.76*

X2+66357.35*X+994*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