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电话会议怎么发言精选(九篇)

电话会议怎么发言

第1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一位顾客光临某家家用电器销售店。当他得知该店的电风扇的价格后,脱口而出:“哎呀,你卖的电风扇太贵了!”推销员听了之后,并没有马上反驳,而是面带笑容委婉地对顾客说:“您说得对,一般顾客开始都有和您一样的看法,即使是我也不例外。但您经过使用就会发现,这个牌子的电风扇质量非常好,您要是买一台质量差的,以后的维修费可能就是个无底洞,相比之下这种电风扇的价格并不贵。”在这里,推销员先是表示与顾客有相同的看法,使顾客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对方的理解和尊重,这自然也就为推销员下一步亮出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铺平了道路。一般顾客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当顾客得知电风扇价格高是因为质量好的缘故时,也就不会再争议了。相反,如果顾客一提出异议,推销员就立即反驳:“你错了,好货不便宜,你懂吗?”这样的出语犹如利剑,很容易伤害顾客的自尊心,甚至激怒顾客,引起不快。二、细分法。产品可以按不同的使用时间计量单位报价。如果推销员把产品的价格按产品的使用时间或计量单位分至最小,可以隐藏价格的昂贵性,这实际上是把价格化整为零。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细分之后并没有改变顾客的实际支出,但可以使顾客陷入“所买不贵”的错觉中。

一位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去某机关家属院推销少儿保险,几位年轻的妈妈询问保费怎么缴,这位推销员未加思索,脱口而出:“年缴3650元买10份,连续缴到年满18周岁……”话音未落,人已散去。试想,那些月收入在500元左右的工薪族,一听每年要缴3650元,怎么不吓跑呢?无奈,推销员也只好打道回府了。没过几天,这家保险公司又来了一位推销员,他是这样告诉年轻的父母的:“只要您每天存上一元零花钱,就可以为孩子办上一份保险。”听他这么一说,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爸爸妈妈前来咨询。其实,前后来的这两位推销员推销的是同一险种的保险,保费也没有说错,但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呢?原因是他们的报价方式有别。前者是按买10份一年需缴的钱数报的,这样报价容易使人感觉价格比较高,买保险可望而不可及。而后一位推销员是按买一份保险一天要拿出多少钱说的,爸爸妈妈们听起来,会觉得一天省下一元钱是不难做到的,这样他们就会对投保产生浓厚的兴趣。可见,由于后来的这位推销员把价格进行了细分,更容易被顾客按受。有些推销员只从个人的业绩出发报价,往往适得其反。三、比较法。推销员面对顾客提出的价格异议,不要急于答复,而是以自己产品的优势与同行的产品相比较,突出自己产品在设计、性能、声誉、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也就是用转移法化解顾客的价格异议。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由于价格在“明处”,顾客一目了然,而“优势”在“暗处”,不易被顾客识出,而不同生产厂家在同类产品价格上的差异往往与某种“优势”有关,因此,推销员要把顾客的视线转移到“优势”上。

在某家具商场,一位顾客欲买一套组合柜,但看到这里的标价比别处贵一些后,有些犹豫不决。这时推销员主动走上前向这位顾客介绍说:“我们这里卖的柜子与别人卖的不一样。请您看看这木料、烤漆都是上乘的,做工也很考究,不仅结实,也很光亮。还有,我们的柜子比一般的要深100毫米,放物空间大6%。我们的拉门也比一般的精致、灵活、耐用,不管怎么拉都非常方便自如。另外,我们这里的组合柜还做了两个抽屉,并配有暗锁,可以放一些较贵重的东西。这一比你就知道,我们这里的组合柜与一般的组合柜不能相提并论。您多花上一点钱所得到的好处是一般组合柜的两倍以上。”顾客听了推销员的介绍后,得知这里的柜子有这么多的优点,也就不再犹豫了。相反,在生活中人们也碰到这样的推销员,当顾客告诉他“某某商店比你这里卖得便宜时,他“回敬”一句“那你就去他那儿买去吧”。在这种情况下,顾客找不到做“上帝”的感觉,十有八九会“说走咱就走”,生意告吹。

第2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除了不大懂的冰球和棒球以外,基本上所有的节目都看遍了。总体印象是加拿大的电视节目服务性和娱乐性挺强的,话题没什么禁忌,官方管理和大氛围是放松的,所以节目制作商也就发挥想象力,怎么吸引人怎么做。重要的是只要在片前打上字幕,给予适当建议,例如建议未成年人不要看,或者建议在大人的陪同下观看,就可以什么都演,比如谈论性、谈论鬼神和暴力。

主持人的尺度

一般深夜时段播放的评论性节目比较适合成年人的口味,这些节目的定位有鲜明的个性,主持人也功力深厚,都是相貌不扬但是反应灵敏、语言幽默犀利的中年男主持人。他们的节目专门讽刺最近的新闻、政客和公众人物。有一个节目几乎每一集都会找一些政府要人发呆、翻白眼、走神、神色暧昧的照片给大家看,然后说这就是我们的政府面对问题时候的反应,现场观众就大笑,但是谁也不会真的往心里去。

每次看这种节目我就会想起吴宗宪,他的反应之快、幽默感和放松在中国的主持人里算是一流的,但是总因为玩笑开大,或者荤段子太多而挨骂。如今他已经开始主持央视的娱乐节目,很多人反对,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让那些一天到晚绷着神经的节目制作单位感受一下什么叫放松,什么叫娱乐,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是吴宗宪也有限制性,他的幽默和缺乏深度的调侃是台湾的土特产,拿到央视明显水土不服,不讲荤笑话就发挥不出来幽默,而大陆的主持人又一肚子文化但是不讨人喜欢,这证明中国的电视界是多么缺乏人才,十几亿人就找不出来幽默又不荤的主持人。

节目的尺度

中国的电视管制很严格,这从前一段时间广电局限制湖南卫视的超女比赛的规定就可以看出。但是,加拿大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尺度?他们判断的角度是只要你的话题符合一部分观众心理和需求,但是又不歧视、不伤害其他观众的感受就可以。在公平的范围内娱乐是得到保护的。

例如有一个节目是专门讲“迷信”的,主持人是两个中年女性,据说是有灵异功能的人士。她们跟着自己的特殊灵感,找到某人的房子里说这里阴气重怨气深,然后开始到处搜,最后总能发现一些连主人都不知道的神秘物件,再根据这些线索,能找出房子已故主人生前的愿望和委屈。最后解决这些问题,让这个房子再恢复宁静。这个节目还会加入一些特效,证明有一股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神秘力量。至于你相不相信,就不关电视台的事了。

曾经也有一个节目因为违背了部分观众接受的尺度而被投诉,名字叫作“The Man Show”。节目讲的全都是男人喜欢的话题,比如怎么喝啤酒快、怎么和老婆打架、怎么教儿子成为真正的男人……每一期节目结尾都是美女穿比基尼在弹跳床上蹦,估计也是男人最喜欢的画面。这个节目最终因为某种原因而被停播,当时很多北美男人都扼腕叹息。

反传统的尺度

加拿大的广告创意也很大胆随意,充分反应了西方人的自由和反传统精神。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广告,一个是某啤酒广告,在冰球比赛的休息时段,一个老人在冰面上辛苦地弯腰清理观众扔下来的帽子,有两个帽子他怎么也抓不到,原来被两个小伙子恶作剧,用细线把帽子拴住了,老人马上就抓到了,帽子就动一动,最后老人撞到围栏上,两个年轻人哈哈大笑,把帽子拉过来戴在头上,还喝这个牌子的啤酒干杯。

广告的创意是这种啤酒是年轻人的选择,是会令你觉得生活充满趣味的。但是这种广告拿到中国播放是一定会引起观众不满的,怎么能取笑老人呢?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都忘了吗?

还有一种车的广告跟这个情况类似,就是一个妈妈开车领儿子买冰淇淋,这个男孩牵着妈妈的手,回头看见另一个男孩和妈妈也来了,但是人家妈妈开的车款式新、造型酷,人家妈妈也漂亮时髦,这个男孩就松开了妈妈的手,转而去牵那个男孩妈妈的手,这个时髦妈妈就得意地笑了。

第3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上集说到:我从陨石的魔爪下终于回来了,我刚下飞船,我的秘书郑俊就叫我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唉,椅子都还没坐热呢,又叫我去参加什么会议?嗨,先去去再说吧!”我叫秘书郑俊带好各种文件,然后按了一下“万能椅”的“光速移动”,选择“联合国机密会议室”。顿时,眼前一道白光闪过,我和郑俊已经到了会议室。我示意郑俊放下文件,走出会议室。

“万能椅”可以用来以光速移动到某个允许进入的区域,否则,连金库都可以进去。就算关上了门,“万能椅”也可以进去。因为,万能椅在遇到有东西阻挡时,能释放出“超能”,把“超能”转化为“能子”,用磁场控制“能子”把前面的东西的分子移到一边去(所有可变为固体的东西都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分子组成的),过去后再移回原样,人感觉不过是几万分之一毫秒而已。“万能椅”里还有一个微电脑,通过扶手两边发出光源,在空中形成一副键盘和显示屏,当手触到键盘时,微电脑就会感应到,发到显示屏中,手也充当鼠标,在显示屏上按一下,就和鼠标按一下一样。因此,“万能椅”还可以看电影、听歌等娱乐功能,还可以照相、摄像等。在“万能椅”的底部,还储藏有应急药物和“压缩丸”……可真名副其实“万能椅”也。

我刚一看到参会的人,原先有的不耐烦一扫而空。原来,参会的都是部长以上级人员,连联合国主席都来了。我有资格参加只是因为我是活着的第一看到外星人的人。主席首先发话:“大家都知到这次开会的主要内容了吧,我们这次要来讨论怎样抵御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问题。”财政部部长说:“哼!哪来的外星人?我们以前怎么没有见过,它们早怎么不向地球进攻?那段录像肯定是假的!”我刚要反驳,但想到自己毕竟还是处长,便压住活气。教育部部长说:“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那段录像由电脑检查过了,电脑都说是真的了。”“兴许是那电脑坏了吧,那录像就是假的!”我听到这句话后,再也压不住火气,大声说:“那段录像就是我录的,我是目击证人,那段录像就是真的!”“哼!你不过只是一介处长而已,我真弄不明白主席怎么会叫你来参加这么高级的会议。那段录像应该就是你编的吧,居然连电脑都识别不出来,你到应该进某家动画公司当特级编辑师啊——”财政部部长挖苦我说。一听到这话,我火冒三丈,差一点就要吼出来了,还是我的顶头上司——太空部部长压住了我的火气。主席也说:“陈部长(财政部部长姓陈名??磊),电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另外,我们这次要讨论的是如何抵御外星人。请不要怀疑电脑、我和其他人。”陈部长一听,即知趣地闭上嘴。主席又问我:“你是活着的唯一听见保卫兵说的话的人,你能把你所听到的和所看见的告诉我和大家吗?”我说:“好的。”接着就把那天所听见和看到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主席……主席听罢,对大家说:“大家都听见了吧,录像你们也看见了。请大家讨论吧。”主席说完,大家马上就七嘴八舌地讲了起来:有的说要从正面攻击,直接打败敌人;有的说要迂回攻击,突袭;有的说要佯退,把敌人引进埋伏圈,围歼;有的说要趁外星人还未达到地球,偷袭它们,打他个措手不及;有的还说要潜入地下,派杀手,暗杀;更有狠者,说要用毒气,在它们的食物里投毒,一网打尽;有胆小的说要逃跑,走位上……总而言之,三十六计,样样有人说,但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些“熟读”《孙子兵法》的部长们哦……但陈部长说出的一句话,让大家都为之惊讶,我也怒火中烧……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4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我坐上了飞船》这课时,将夜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课件在电脑中出现,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飞船、地球,高山、平原、岛屿、海洋,长江、黄河、长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就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让学生想象,如果你坐上飞船,在太空中会看到什么,学生闭眼,边听音乐边想象,让学生畅所欲言。又如:课件出示农民伯伯在播种插秧的图片让孩子观察,我想农活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应该是他们相当熟悉的,于是我对孩子说"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位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吗?""能教教老师怎么样插秧怎么样播种吗?"这时同学们就会很兴奋的把他们所知道的说出来了。这不但可促进孩子热爱生活,学会观察,而且能更好地激发孩子说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材辅助。农村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并不多,教材是他们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首选工具之一。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就要充分利用教材作为培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育资源,(1)、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如教学《月亮的心愿》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小女孩躺在床上想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如果遇到像珍珍那样的事,将会怎么做,你怎么想就怎么说,激发他们的想像和思维,进行口语表达。(2)、借助课文中的空白,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语文文本中有许多富有想象余地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我就可顺势引导:"如果你是凡卡,你会想些什么呢?你以后又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入了课文中的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凡卡,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后畅所欲言,在学生把自己当成凡卡说话的同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了提高。(3)、借助课文中的角色、情节,让学生表演练习说话。如在《狐假虎威》这篇课文中,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或同位合作表演,再请学生上台表演,给他们戴上狐狸和老虎的头饰,在表演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心情,然后针对学生表演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种演演、说说、议议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像这样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联系生活。小学生们绝大多数都是爱说爱道,在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我常引导学生就他们熟悉的生活进行说话。例如,我教"喜欢"一词时,要求学生用这个词来说话。开始他们面目相对,无话可说,我说:"大家想想,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玩什么?"经过我这一提醒,学生的思维马上回到了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去,一下子明白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看电视。"有的说:"我喜欢吃冰淇淋。"有的说:"我喜欢去三亚旅游。"......当学生们表达完,我再引导学生用"我喜欢......喜欢......也喜欢......"的形式进行说话。只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进行说话,学生就会觉得生活中有许多东西与课文内容沟通,话匣子永远打开,提高了他们的说话兴趣。

四、随机训练。教师要捕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抓住这些事件和现象的可"述"点或可"议"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训练,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一天正在上课,教室里飞来了一只蜻蜓,大家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还不时小声地议论着,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蜻蜓吸引住了。我灵机一动,何不以蜻蜓为话题说话呢。"这只小蜻蜓真可爱!你们也来说说小蜻蜓吧,看谁说的最棒!"话音刚落,同学们都兴奋地说起来了:"小蜻蜓在教室里飞。""小蜻蜓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教师适时启发"这两句话,哪句更好些?受到启发后孩子又纷纷说起来:"小蜻蜓在教室上空飞来飞去。""小蜻蜓扇动翅膀在教室里飞呀飞,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小蜻蜓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想跟我们做朋友。"突然,小蜻蜓停在窗户上,不动了。孩子们又有话说了:"小蜻蜓飞累了,它要休息一会儿。""不对!小蜻蜓怕影响我们上课,所以躲起来了。""对呀!小蜻蜓是我们的朋友,它不愿意打扰我们学习。"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有创意的构思啊!小蜻蜓从窗口飞出去了,它飞到哪里去了?它干什么去了?孩子们又有说不完的话了。

第5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木讷丈夫浪漫妻:一对才子佳人两个欢喜冤家

1993年,顾长卫结束四年的爱情长跑,成功抱得美人归。婚后,顾长卫经常被朋友们追问:“你是怎么把雯丽追到手的?”顾长卫嘿嘿笑道:“没怎么追,是缘分。”被问多了,顾长卫警觉地反问:“你们什么意思?是不是觉得我不配雯丽?”朋友半开玩笑地说:“可不是嘛!你看雯丽那么聪明漂亮、热情浪漫,戏又演得那么好。你的外形自然不用说了,再怎么恭维也不能说你是帅哥吧?你性格又像个闷葫芦,她怎么就看上你了呢?”

虽然是相熟的朋友彼此之间说话毫无顾忌,顾长卫还是有点受刺激。他闷闷地说:“我实话告诉你们,雯丽看上的也就是我这闷葫芦性格,我要是巧舌如簧,还真俘虏不了她!”

见朋友发愣,顾长卫得意地笑着说:“不信你们去问雯丽,她善于表达,会跟你们说清楚的。”

顾长卫和蒋雯丽相识于1989年,当时蒋雯丽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电影学院的学生都比较活跃,喜欢结交社会上搞艺术的朋友,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狂侃。聚会上,顾长卫总是坐在不显眼的角落里一言不发。当蒋雯丽得知躲在角落里坐冷板凳的那个小个子男人就是《红高粱》的摄影师,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时,她很吃惊,随即决定向顾长卫学习,学他“讷于言、敏于行”的务实精神。

蒋雯丽认真地对朋友们说:“长卫的沉默确实打动了我。夸夸其谈的男人可能会让女人很开心,但不会有真正的幸福。”

蒋雯丽哪想到,顾长卫那些令她倾心的特质竟在婚后给她带来说不出的烦恼。顾长卫过日子大而化之,他只记得一年里有春节和中秋节,其他节日他一概抛到脑后。蒋雯丽却温柔浪漫又心细如发。她想,你对节日没概念不要紧,我会让你慢慢知道那些节日。 .

圣诞节将到,蒋雯丽把家里布置一新,买来圣诞树,往圣诞树上挂她精心包装好的圣诞果。顾长卫回到家,见妻子围着圣诞树忙得团团转,就说:“别忙了,我们吃饭吧。”蒋雯丽问:“你看这圣诞树漂亮吗?”顾长卫说:“漂亮。”蒋雯丽趁机说:“我刚才还在想,当初定下这些节日的人真是了不起!一年到头忙工作、忙生活.如果没有这些节日,生活多枯燥啊!现在多好,圣诞节过完有元旦,元旦之后有春节,春节过完有元宵节、情人节、妇女节、青年节、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七夕节……”

听妻子一口气说出那么多节目,顾长卫目瞪口呆地望着她说:“怎么这么多节日?照这么下去,节都过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工作?”“那你说这些节我们都不过了?”“不过!过个春节和中秋节就行了。”“我们的生日还过不过?”顾长卫见妻子眼里盛满失望,有些不忍,说:“你的生日过,我的生日就算了。”听他这么说,蒋雯丽有些委屈地说:“你的生日一定要过,我的生日就算了。”

刚刚过去的12月12日,蒋雯丽为顾长卫隆重地办了生日庆祝。顾长卫想到妻子用心良苦地为他庆祝生日,自己应该投桃报李,于是说:“你的生日要过,到时候你记得提醒我。”蒋雯丽心想,这种事情你让我提醒多没意思呀!她说:“到时候看吧,如果你在忙就算了。”见妻子有些失落,顾长卫说:“忙也要过,一年就这一个生日嘛!我记住,6月20号如果我在外地,我就打电话给你。”

终于盼到第二年的6月20日。顾长卫在美国忙着拍片,蒋雯丽一大早就盼着电话,一直盼到夜晚,电话还是一片沉寂。蒋雯丽既难过又劝自己:“他就是这么一个工作狂,何必要跟他较劲呢?”她主动打电话过去。顾长卫刚忙完,接到电话很高兴。蒋雯丽巧妙地说:“我今天一直在等你电话,以为你会打电话回来。”顾长卫纳闷地问:“我说过今天要打电话吗?这几天忙得晕头转向,我都忘了!”见他还不明白,蒋雯丽又提醒他:“今天几号?”顾长卫说:“你等一下我看看,6月20号。”“对呀,今天是6月20号!”都提醒到这个份上,蒋雯丽心想,他再迟钝也该想起来了吧!顾长卫迟疑了一下,反问蒋雯丽:“6月20号怎么了?有什么事吗?”蒋雯丽生气地说:“没什么事儿!”说完,她就把电话挂了。

蒋雯丽越想越委屈,对着顾长卫的照片说:“你这人怎么这么迟钝呢?亏你还是搞艺术的!”看着照片,蒋雯丽灵机一动,拿出相机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她把这张含泪的照片给顾长卫寄去了。

顾长卫整一个马大哈,还以为妻子希望得到他赞美,打电话说:“你哭的样子挺好看的!”他居然到这时还没明白她的意思,蒋雯丽一肚子委屈无处诉,鼻子一酸说:“挂电话吧,再说下去我真要哭了……”

结婚十年:激情褪色绯闻突起

婚后,夫妻俩一直租住在北京六里桥一套只有30平方米的一居室里。尽管条件简陋,但两人感情浓郁,加上蒋雯丽善于营造生活气氛,生活一直很甜蜜。婚后最初的几年,顾长卫身为张艺谋的专用摄影师,事业如日中天,很多人邀请他掌镜拍电影。

1997年,蒋雯丽因主演电视剧《牵手》一举成名,后来荣获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和电视剧“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顾长卫却遭遇事业上的瓶颈期。整整四年里,顾长卫一直守在家里,等待机遇和突破。为了更多地陪伴丈夫,蒋雯丽不顾自己的事业正如日中天,决定怀孕生子。2001年,蒋雯丽在美国生下儿子和和,取家庭和谐、和和美美的意思。

2002年,一直渴望自己当导演的顾长卫得到《孔雀》剧本。2003年初,电影《孔雀》在河南安阳开机。顾长卫第一次当导演,对自己的处女作自然是投入全部的激情和精力。蒋雯丽推掉片约,全身心地照顾儿子和家庭,扫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很多朋友替蒋雯丽惋惜,说你现在正火,为什么要把自己藏在家里呢?蒋雯丽幸福地笑着说:“两个人在一起总要有一个人作出牺牲,长卫一直渴望当导演,现在终于有了机会,我得全力支持他!”

仅仅过了两个月,有关顾长卫和张静初的绯闻就传开了。张静初在《孔雀》中扮演姐姐。蒋雯丽很看好这个角色。当初决定用张静初时,顾长卫曾征求蒋雯丽的意见。有朋友建议:“你第一次拍电影,应该用一个名气大的女演员,有利于提升票房号召力。”朋友们的建议让顾长卫也开始犹豫。蒋雯丽坚定地对顾长卫说:“哪个演员都是从零开始,谁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有名气。没有名气也有好处,表演起来自然真实……”妻子的支

持无疑给顾长卫吃了一枚定心丸。

蒋雯丽说什么也不肯相信,丈夫和张静初居然会传出绯闻。一位朋友气愤地对蒋雯丽说:“你有什么可不相信的?无风不起浪!你又不是不知道演艺圈里的一些事情,一些导演和年轻的女演员关系不一般……”蒋雯丽打断朋友的话说:“这不一样!我了解长卫,他不是那种花心男人,更不会占女孩子便宜。我也见过张静初,那女孩文文静静的――”朋友恨恨地说:“你这么一个聪明人,就是善良过了头!人家把你卖了你都不知道,还背地里说人家的好!”

朋友建议蒋雯丽马上给顾长卫打电话,质问他究竟怎么回事。蒋雯丽摇着头说:“不行,他正忙着拍片,我这么打电话质问他,会影响他情绪,耽误他工作。”“那你干脆跑到剧组,当面向他问个清楚!如果真有其事,马上让他换演员!”蒋雯丽痛苦地说:“那更不行。如果我听风就是雨,长卫以后还怎么当导演,哪个女演员还敢与他合作?那会毁了长卫的事业!”

那段日子,不断有好朋友替蒋雯丽鸣不平。蒋雯丽知道朋友们都是为她好。她内心焦虑,既担心真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担心别人无端误解顾长卫和张静初。尽管心乱如麻,她却强忍住不给丈夫打电话,生怕自己会忍不住在电话里质问他。偏偏当时北京闹“非典”闹得人心惶惶,死亡似乎触手可及。蒋雯丽决定抱着儿子去安阳和丈夫团聚。临行前,蒋雯丽含泪对好朋友说:“我不知道“非典”会不会持续闹下去,即使有什么意外,我们一家三口也要在一起!我知道我这个时候去找他,别人和他都很可能误解,以为我去监视他。我的这份心,也只有我自己明白。”

蒋雯丽刚到安阳,就有媒体爆出蒋雯丽携幼子监视顾长卫的花边新闻。这份尴尬和难堪让蒋雯丽很痛苦。为了不影响顾长卫工作,蒋雯丽咽下心里的难堪,对媒体风传的顾长卫与张静初的绯闻闭口不提,自然大方地陪伴在丈夫身边,偶尔还随和地与张静初谈笑风生。

6月20日,蒋雯丽过生日。一向粗心健忘的顾长卫把八个包装精美的礼品盒送到蒋雯丽面前。蒋雯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打开看看。”顾长卫微笑着说。蒋雯丽打开第一个礼品盒,是一个漂亮的娃娃。蒋雯丽很喜欢布娃娃,早在谈恋爱的时候就一直盼望顾长卫送她漂亮的娃娃,却一直没能如愿。在结婚十年后的今天,却意外收到这份迟到的礼物,蒋雯丽百感交集。她依次打开后面的七个礼品盒,所有礼品盒里放的居然全是娃娃,八个娃娃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蒋雯丽又哭又笑地说:“结婚十年了,你怎么还那么古板?送一个娃娃就行了,干吗要送八个?送八个礼物也行啊,干吗全送成娃娃?”

顾长卫一语双关地说:“结婚十年了,我还是当初你认识的那个我,古板,一根筋。”

这次谈话让蒋雯丽心里的疑虑烟消云散。他们谁也没提所谓的绯闻。蒋雯丽和顾长卫觉得,外面的人怎么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夫妻双方是否还有爱。如果爱情还在,就不必理会那些闲言碎语。

在蒋雯丽全力支持下,顾长卫完美结束《孔雀》的拍摄。《孔雀》放映之后,不仅在国内赢得好评如潮,而且荣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出于对妻子的爱和感激,顾长卫在《孔雀》的片尾打下一行文字:感谢雯丽!

旧貌换新颜:立春之后爱情愈加绚丽绽放

2005年,蒋雯丽和儿子搬进顾长卫精心装修的别墅里。生活环境的变化,让夫妻俩对家都有了崭新的感觉。

2006年初,顾长卫开始筹备自己的第二部电影《立春》。《立春》讲述的是几个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屡战屡败,越挫越勇,一路坎坷一路高歌的故事。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叫王彩玲,她是一位相貌有些丑陋的胖女人,性情怪僻,酷爱歌剧。顾长卫一直在寻找王彩玲的扮演者,找了很多女演员都觉得不合适。

顾长卫忧心如焚,蒋雯丽也跟着愁肠百结。顾长卫泄气地对蒋雯丽说:“不行的话,干脆找个唱歌剧的来演算了!”蒋雯丽说:“那怎么行呢?唱歌剧的又没有演戏的经验,王彩玲的内心感受那么复杂,专业演员都很难表现到位,更别说非专业的演员了!”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你来演吧!”

顾长卫本是无心发牢骚,蒋雯丽却灵机一动说:“你说得对呀!干吗找别人哪,我来演就行了!”

顾长卫瞪大眼睛说:“那怎么行?!王彩玲是唱歌剧的,体形要胖!你这么瘦,又爱美,不会弹钢琴,还不会说包头方言……”

蒋雯丽笑着说:“这些你都放心吧,只要你点头同意,所有的难题由我来解决!”

顾长卫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反对说:“绝对不行!你后面还要拍《金婚》,短短几个月里你又要增肥又要减肥,而且幅度那么大,对身体伤害太大!”还有一层顾虑顾长卫没有说出口。演王彩玲这个角色必须豁得出去,完全忘掉所谓女人的漂亮优雅,才有可能出彩。

“我是你妻子,如果我都不肯为你作出牺牲,别的演员难道会愿意作出牺牲吗?”蒋雯丽一语中的,顾长卫愣愣地看着妻子,沉默半晌,沉重地点了点头。

蒋雯丽开始疯狂地增肥。做演员多年,蒋雯丽为了不让自己发胖,饮食一直控制得很好,长期节食使她的胃已经缩小。这时,蒋雯丽强迫自己多吃,每天只要有时间她就不停地吃东西。到后来,她看到食物就害怕,甚至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蒋雯丽开玩笑地对顾长卫说:“现在我才知道,吃东西原来是一件体力活!这些天我累得脸都木了,牙床都是疼的。”

在蒋雯丽不懈的努力下,她的身体像一团发酵面粉,迅速膨胀起来。蒋雯丽从小就很瘦弱,妈妈一直希望她长胖一些。这下她真的长胖了,蒋雯丽决定回安徽老家让妈妈看看,高兴高兴。蒋雯丽兴高采烈地回到老家。哪知,蒋妈妈见女儿整个人都胖得变了形,心疼地哭起来。本想让妈妈高兴,没想到反惹老人伤心,蒋雯丽忙安慰妈妈:“不要紧,我拍完《立春》就马上减肥。”

成功增肥的同时,蒋雯丽还从零开始学习弹钢琴,学习说意大利语,因为影片中的王彩玲多次用意大利语唱歌剧,同时学说内蒙古包头方言。顾长卫见妻子辛苦,有些不忍心地说:“意大利语你就不必学了,在影片中你又不真唱。”蒋雯丽认真地说:“那我也得学呀,至少我得明白那些意大利语的意思,否则对口型会显得很假,内行一看就知道。”

2006年3月,《立春》在包头开机。待蒋雯丽一进剧组,其他演员看了都大吃一惊,都不敢相信她会变成这样。为了更贴近角色,蒋雯丽还装上又大又长的龅牙,用紧肤水把脸上的皮肤弄出坑坑洼洼,还点了很多雀斑。等蒋雯丽走出化妆间,儿子和和看见她吓得大叫一声转身就跑。顾长卫怕蒋雯丽伤心,急忙拦住儿子说:“和和别跑,这是你妈妈呀!”

为了让自己的包头话说得更地道一些,蒋雯丽和所有人说话都用包头方言。蒋雯丽的执著敬业感动了其他演员,演员们都用包头方言交流。

对蒋雯丽主演自己的电影,顾长卫起初是有顾虑的。毕竟是夫妻,双方太熟悉,顾长卫担心蒋雯丽万一不给他面子,就会增加他驾驭整个剧组的难度。顾长卫没想到,蒋雯丽一到剧组就完全脱离了妻子的角色,开口闭口喊他导演,对他的意见言听计从,比其他演员还要听话。

第6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婚后最初几年,枫儿和公婆同住,婆婆也是个爱说爱笑不多挑剔的女人,婆媳相处甚欢。老公仍然不多话,但每晚上床后照例会说“我爱你”。枫儿日常百分之九十的话都流向了婆婆,谈天说地,情绪充分释放,对老公的寡言并没觉得难耐。

然后是生孩子,买房子,新房地处城郊,考虑到以后女儿上幼儿园上小学都不方便,所以孩子还是放在公婆处,枫儿和老公周末才过去和女儿同住或者将女儿接回。同事都羡慕枫儿有个好婆婆,养孩子养得这么轻松,枫儿也觉得新生活开始了,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夫妻俩怎么亲热都用不着避讳。

不过,没多久,枫儿就觉得日子好闷。老公下班回来,枫儿急切地要跟他报告今天发生的一切,公司老板如何训人啊,地铁里被人挤得差点下不了车啊,蔬菜又涨价了啊,等等,老公却只是“嗯”“嗯”地应答。枫儿觉得无趣,便质问他:“你怎么没反应啊?”老公回答说:“我这不听着呢?”类似的回答,在枫儿听来,就像在自己话语的滔滔流水中砸下的石头,根本就是在打断她的兴致,阻止她说话。

更让枫儿不满的是,原以为家里只有两人,老公会和她来点儿打情骂俏,或者多抱她一下,亲她一下,有些缠绵的气氛。但老公丝毫没有这类动静,吃完饭就看电视,看电视那个专注啊,就像婚前看她的眼神那么让她嫉妒。枫儿很不开心,说你怎么变成这样?都不爱答理我。老公很无辜地说,没有啊,从前我也是这样。

从前是这样吗?枫儿记得,从前他可以一天说几次“我爱你”,见了面就迫不及待地抱她吻她,现在她天天在他眼前晃,他却把她当成了隐形人。也许结婚久了,就是这副样子,枫儿很有些为婚姻悲哀。

有一次,枫儿回家跟老公诉苦,说自己花了很长时间做的一个企划案被上司一口否决,老公却心不在焉地说“是吗”,枫儿大怒,说你根本不关心我,你不知道这事对我很重要吗?关系到我的自尊,关系到我在公司的地位。老公这才恍然大悟地说:“对不起,我刚才在想别的事,你再说一遍吧。”枫儿兴致尽失,闷着头再也不吭声。

这样的事儿多了,两人的气氛越来越僵,僵到老公连上床后例行的“我爱你”三个字都省了。枫儿开始生疑,常常追着老公问:“你还爱我吗?”老公回答:“怎么会不爱?”枫儿说:“我觉得你不爱我了。”老公一口否定:“你感觉不对。”枫儿摆出证据:“你现在都不说‘我爱你’了。”老公叹口气,言简意赅地答道:“气场不对。”

真是让枫儿窝心死了。要不是周末还有女儿、公婆能调节一下气氛,枫儿觉得自己简直无法跟这样的男人待下去,对他的爱也好像越来越淡了。自己的婚姻出问题了,怎么办?也许应该好好谈谈。又一个相对无语的晚上,枫儿说:“我们谈谈吧。”

“谈什么?”

“谈谈我们的感情和婚姻。”枫儿一脸严肃。

“你又没事找事,有什么可谈的,还是看电视吧。”老公再次堵死她的话头。

枫儿觉得心里要炸了,提高声音说:“你觉得没事,我觉得事情很严重,我要憋死了,你知不知道?”

“那你说吧,我听着。”

“你这种态度我怎么说?说了有什么用?”

“知道没用,那就别说了。”

枫儿气得转身就进了卧室,老公这才跟进去,抱着她说:“你别胡思乱想了,我还是爱你的。”好不容易等来这一句,枫儿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这一晚,两人缠绵了一番,枫儿才算气顺了。

过了几天,老公发短信说,下班我们去看电影吧。枫儿对电影兴趣不大,何况电影票那么贵,不如买张碟在家看,于是回短信说,算了,还是在家里看吧。老公回家也没说什么,晚上两人仍是枯燥无味地坐着看电视。

夏天的时候,公婆回老家探亲,把女儿也带走了,言明要住一个月才回来。这下周末也冷清了。第一个周末,老公建议去郊外玩玩,枫儿说,我们又没车,怎么去?第二个周末,当枫儿满头大汗擦完地板时,老公说,要不下午去商场逛逛吧。枫儿说,跟你逛商场有什么意思?跟赶火车似的,刚进去就想出来。到了第三个周末,老公再也不说什么,不是睡觉就是上网看电视。枫儿郁闷至极,两人的日子怎么会过成这样,一点意思都没有。

晚上,枫儿终于忍不住了,她说:“我要和你好好谈谈。”虽然她在“好好”两个字上加重了语气,但老公一点也不当回事:“又要谈什么呀?”枫儿说:“我觉得我们越来越不相爱了,这么死气沉沉地过下去,我受不了。”

老公反驳说:“我提议看电影,去郊外,逛商场,你都一一否决,还能怎么办?”

枫儿说:“这些事情都没意思,何况,我们的问题不在这儿,你不像以前那么爱我了。”

老公烦躁起来:“又是爱不爱的,谈谈就能谈出爱来吗?”

枫儿也急了:“你为什么老是这种态度?以为我是无事生非吗?”

“我看你是闲得慌。”老公说完,竟甩手出门了。

枫儿气得在家里摔摔打打,连离婚的心都有了。为什么男人不肯正视现实?不愿好好坐下来交流沟通?难道自己的婚姻就要如此不死不活地继续下去?

专家解析:

婚姻出问题了,当然要想办法解决,但解决的办法却并非只有“谈谈”这一种。尤其在枫儿和丈夫这类女人多话、男人寡言的夫妻模式中,因为妻子平日说得太多,已经导致了丈夫的“听觉疲劳”,一听妻子正颜厉色地说“我要好好跟你谈谈”,就会像不知自己做错什么,却被老师告知“明天把你家长找来”的小学生一样,心中害怕,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假如女人把男人这种本能的反应,看做是不肯正视现实,不愿沟通,或者心中有鬼,那么,就会更加恼怒,步步紧逼,导致夫妻关系的恶化。

其实,男人和女人处理情感的方式大不一样。女人喜欢谈,男人却更偏爱用行动来表示。在枫儿的婚姻中,丈夫也已经感受到了两人相处的问题,所以提出看电影、去郊外、逛商场,试图改善两人的关系,但枫儿却没领会丈夫的好意,全部加以否决,重重打击了丈夫的积极性。

女人天生喜欢谈情说爱,好像只有谈得欢天喜地,才能兴致勃勃地去做同一件事。但婚姻和恋爱不一样,早先说不尽的甜言蜜语可能真的像枫儿丈夫所说的那样失去了说的“气场”,所以,还想谈情说爱的话,就得一起行动,一起去做各种各样的事,在行动中交流感情,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沟通,制造出和谐的“气场”,爱和情就会顺势而来了。拿出你不知疲倦做家务的劲头,和丈夫一起去做在你看来很没意思的事,你也一定会发现,原来其中的“意思”大得很。

第7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从中央电台“下放”到CCTV的心路历程

1985年7月,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机会在等待着杨伟光。

这天清晨,他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副台长办公室,开始翻看秘书送来的文件。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原来是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郝平南请他去。

出乎杨伟光的意料,郝平南微笑着向他宣布一项部党组的任命:调杨伟光去中央电视台任副台长!

这真是突如其来的任命。杨伟光颇感意外,因为此前他的文章《广播会被电视冲垮吗?》引起了广播电影电视部原部长吴冷西的称赞。这篇文章是杨伟光研究广播、电视后写的,发在内部刊物《编播业务》上,吴冷西同志很欣赏这篇文章,在上面批示,建议《广播电视战线》杂志转发。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只要注意发挥广播的特点,广播的优势地位仍可保持。杨伟光没有想到时隔不久,部里决定调他到中央电视台。接到调令,他心情比较复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仍然处在辉煌期,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新闻传播界第一大媒介。他作为副台长,管了大半个摊子,包括新闻部、记者部、工业部、农业部、军事部、民族部、研究室和广告部等许多部门。自己的事业是从这里起步的,自己的潜能是在这里被发掘的,就连他那个温暖的小家庭也是在这里建立的,在这里度过了24个春秋的杨伟光难舍难分。

想来想去,杨伟光决定再做最后的努力。第二天早上8点,杨伟光就去堵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艾知生办公室的门,说“部长,你能否再研究一下?我希望留在中央电台工作。”艾知生的话没有给杨伟光一点回旋的余地,说:“这些组织上都考虑过了,你就去吧!”

1985年7月16日,杨伟光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中央电台,踏入了电视跑道。

到电视台以后,杨伟光没有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讲,也没有立竿见影的“三把火”。头两个月,他几乎是一言不发,扎扎实实地搞调查研究。

那时候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下午3点钟的外事活动,回台以后不编发新闻,第二天晚上才在《新闻联播》播出。杨伟光问:“我们是7点钟的新闻,你3点多回来,完全可以编辑当天晚上播出,为什么要放到明天?”有的同志就和他理论,说:“广播是声音,报纸是文字,电视又有声音又有图像,还是彩色的,第二天播放也有新的内容,有人看。”这时,杨伟光反问:“电视有声音,又有形象,如果能够及时播放,那不是更好吗?”

同时,杨伟光注意到:那时的一条新闻,一个工厂、乡镇企业的新闻,长达两三分钟,一个新闻节目半小时才十五六条消息,这样小的信息量怎么行?于是,他感到应该扩大信息量,“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没有图像,口播也可以,但是不能太长。”

针对类似的问题,杨伟光和当时的助手沈纪经过认真的思考,写出了一份有份量的报告,题目是《关于电视新闻改革的几个问题》。该文章不到5000字,共分两个部分:一是电视新闻改革的目标和实施步骤,二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吴冷西曾经明确提出电视新闻改革的目标:“电视新闻要以多、快、短、形声并茂为目标,应有囊括所有要闻信息的雄心壮志,立志超过其他新闻工具,包括广播。”杨伟光在文章中将吴冷西提出的目标具体化了。

杨伟光是幸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上级的赞赏与支持,不过实施起来并非易事,毕竟这不仅仅是形式的改革、内容的改革,最根本的是电视意识的改革。经过努力,新闻的信息量大为增加。过去半小时新闻节目才15条左右,不外乎简讯、消息和评论之类。杨伟光强调,要加大新闻的信息量,并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不久,半小时新闻信息量由15条增加到35条左右。

1986年9月14日晚7:25左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南朝鲜汉城金浦机场发生爆炸事件》的口播新闻。7:30,观众惊讶地听到播音员说:“各位观众!现在播放本台记者刚刚从汉城传回的电视新闻。”接着是机场爆炸现场的图像。

杨伟光认为:“这种播出方式,在中国电视新闻史上还是第一次。”那天下午4时左右,中央电视台记者从日本共同社记者处获悉金浦机场爆炸事件,弄清基本事实后,立即写成新闻稿用电话传回北京。6:30,知道日本NHK记者拍下了机场爆炸现场,立即租卫星传送时间,并通知北京准备接收。7:00,拿到新闻素材并编辑、配音,7:11传回北京。此时,口播新闻已不可能撤下来,7:30插播图像新闻。这件事意味着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记者的时效观念大为加强了,这件事也着实让电台的人吃惊不小。

过去下午拍的新闻第二天播,如今要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播出,14点乃至17点收到的新闻也要作为“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播出去。编辑、制作、播出,确实很紧张也很辛苦,但赢得了时效,也赢得了观众的赞许。同时,好些新闻不再是播音员在那儿干念,而是记者到了新闻现场进行采访,让新闻事件有关人员频频上镜,使观众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感染力。

“小弟弟”与“老大哥”

进行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

当电视这个“小弟弟”在1958年悄悄诞生时,简直是个丑小鸭,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更不是广播这个“老大哥”的对手。可以说,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重大新闻和重要体育竞赛,人们还是习惯靠广播来捕捉信息。

1986年秋,汉城举办第十届亚运会。按惯例体育代表团后边还要有个庞大的记者团,各大报刊以及广播影视部门都要派人参加。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杨伟光到电视台了,时效不能让他抢先,广播一定要争取时效第一。而杨伟光则对部下说,电视一定要与其他媒体争时效第一,亚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产生的报道和金牌总数的报道一定要在电视台先播出,其他新闻尽可能地快。

于是,广播和电视都憋足一股劲,开始了新闻时效的竞赛。第一面金牌角逐是自行车100公里的接力赛,杨伟光精心选派朝鲜族记者金德显去采访,并告诉他“你是朝鲜族,会讲朝语,他们终点那儿有一部电话,你要和他们搞好关系,需要的时候要用他的电话把新闻传回来。”

果然,金德显到了现场,韩国工作人员一听金德显说朝语,亲热得不得了,立即表示:“兄弟,有什么问题我们帮你解决,不必客气!”比赛结果,中国队遥遥领先,拿了第一。

“嘟……”电话铃响了,在机房等待的杨伟光马上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金德显激动的声音:“杨台长!第一块金牌,中国队拿到了!选手是……”转眼,金德显所报的内容成了文字稿,传回北京。当中央电视台播出时,自行车接力赛还在汉城郊外进行,落在后边的运动员还在蹬着自行车往终点赶!结果,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的这条消息都比电视晚半个小时才发出来。

第一个回合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央视报道组的士气,此后,在整个亚运会期间,CCTV时而搞现场直播,时而以最快速度把文稿传回北京,在中国记者代表团里显得异常活跃。杨伟光至今记忆犹新:“到最后一天拿金牌,中央电视台也是第一。我原先跟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袁伟民说好了,我说最后一天我派记者采访你。他答应了。可是到最后一天的前一天晚上,10月4号,我们的金牌和韩国的金牌是92比92,两家是并列第一。我打电话给袁伟民。我说,我们说好了,运动会结束的前一天,我们要采访你。他说,现在你采访什么?第二天还有6块金牌,落在谁手里还不知道,我怎么讲?我没法讲。我就问他,你估计我们有什么优势?他说:正常情况下,马拉松比赛日本队希望最大,足球比赛韩国稳拿,中国队要想再夺金牌,主要目标是4项田径项目。如果中国队拿两块,韩国不拿,中国队将是金牌总数第一;如果韩国拿下一块,那么将是中韩平分秋色。如果中国队只拿一块,韩国拿两块,总分第一可能是韩国的。”

第二天,比赛异常激烈。汉城时间14点(北京时间13点),田径比赛开始,杨伟光和报道组人员聚集在机房监视器前看比赛的实况,准备发消息。此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那样漫长,大家似乎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20分钟过去了,中国队夺得了女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又过了15分钟,中国队又拿到了男子4×100米接力赛冠军。当所有比赛只剩下两个项目没决出结果时,“我算准即使这两块金牌都被韩国摘走,也只能与中国队并列第一,我们立即组织报道组传回《中国队获金牌第一已成定局》的新闻。”

北京时间14:35,CCTV播出了中国队金牌总数第一的电视新闻,不仅时效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家传媒,而且配有头天晚上杨伟光让编辑赶制好通过卫星传送回北京中央台编辑部的图像。中国获金牌运动员的精彩镜头集锦,使此时电视机前等待消息的观众无不喜上眉梢,雀跃欢呼。这条新闻,新华社和广播电台的报道又比电视晚了半个小时。有人说,这次亚运会报道结束了中国的电视新闻时效落后于广播新闻的时代。

但是广播“老大哥”不服输。1993年全国七运会在广州召开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结亚运会教训,把播音室搬到了广州。他们设计了一个方案,电台播出的节目不停,有最新消息时,就在广州播音室直播;同时将北京正在播出的节目声音压低,不中断;直播新消息后,原来播出的节目声音立即恢复正常。广播电台迫切希望在报道的时效上再次压倒电视,打个翻身仗。而中央电视台虽然在广州有机房,但演播室远在北京,机房信号接收后还要编辑、制作,再传回北京播出,怎么能比广州直接播出快呢?

面对挑战,大家开动脑筋,力争时效超广播。“经过努力,我们终于找到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发字幕新闻!过去在亚运会时主要是搞插播,打字幕较少。这回情况改变了,应对措施也得变。我们专门带了一台文传机到广州,各赛场比赛时,我和报道组守在机房,各个赛场谁得了第一名,创什么记录,一目了然,立即在机房写成文字稿,传回北京。台里机房打字幕一般也就三五分钟,这样随时就可以用横排字幕插播出去,让全国的观众先睹为快!现场的许多记者也通过电视了解各项目的比赛结果。广播电台呢,虽然他们在广州播音,但在播音室里没有监视器,不知道各个场馆比赛的情况,要等记者电话传回广播稿才能播出去,这样还是比电视慢多了。”

七运会结束后,宋世雄在广州遇到了他的老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的体育播音员张之。张之的第一句话就说:“哎呀小宋,你们那个字幕新闻简直是没辙了!”说得宋世雄哈哈大笑起来。

首闯的电视转播让海内外反响强烈

1987年3月25日,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比较意外的一点是,在新闻单位负责人会议上,副部长郁文传达了中央领导的要求,希望“两会”报道要“针对当前国内思想动态和海外舆论对我时局、政策方面的种种曲解和疑虑……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抓紧一切时机,向国内外各阶层人士正面阐述、说明、解释党的政策……澄清国内外的各种混乱思想。”为此,在会议期间,要安排八次中外记者招待会。郁文还特别将了杨伟光的军:“你们中央电视台准备怎么办啊?”

这次会议给杨伟光很大震动,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是突破新闻报道旧框框的一个机会。杨伟光由此想到,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记者提的问题,最能反映“国内思想动态和海外舆论对我时局、政策方面的种种曲解和疑虑”,而领导人的答记者问,最能消除“曲解和疑虑”,如果把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况的录像播出去,直接同观众见面,岂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今天的国内观众对电视里搞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实况转播已经习以为常,可那时杨伟光这个想法真是有点“悬乎”,因为过去的记者招待会电视台就是报动态,不报实质性内容:电视记者拍几个镜头,解说词根据文件编写,由播音员代播,对敏感、尖锐的问答避而不谈。国内群众了解招待会内容,主要靠看出口转内销的《参考消息》。有时新华社发的通稿也涉及一些内容,但这些稿子都是先经过答问的领导人审阅,甚至做很大的修改后才见报……

杨伟光的这个设想首先在电视台报道组得到拥护,然后上报到广电部,马庆雄、艾知生两位部长也先后表示支持,并将报告提到大会新闻组。然而在大会新闻组讨论时争论得很激烈。有人断然否定:“不行,这怎么行,记者招待会的新闻向来是把领导人的问答记录下来经过斟酌,送本人审看后才定稿、见报,怎么能把记者的提问和答记者问的实况向观众播出呢?领导人讲漏了嘴怎么办?回答错了又怎么办?”一时间否定意见占了上风,但又有一些年轻记者提出:“中央电视台播出实况录像剪辑是可以的。因为记者招待会的内容,外国记者、港澳台记者都是照发的,而且问题越尖锐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不播也封锁不住,结果又是‘出口转内销’,小道消息、马路消息到处传……”“那样会造成更多的‘曲解和疑虑’,不符合中央精神!”“对外国人公开,对中国人保密,有必要吗?”最后终于通过了杨伟光的这个方案,但是还有人不放心:“招待会一般是下午3点到5点,晚7点播出,谁审稿?谁定稿?”郁文半开玩笑地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审定,出错打你们的屁股!”

于是每次记者招待会召开时,马庆雄、沈纪和三位特聘顾问在现场,同时把现场信号传回台里,杨伟光等在传送制作中心看。两边同时看,边看边各自商量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删节,然后两边通气后做出决定,编辑再根据决定边收录边制作,时间相当紧张,但总算都播了出去。八场记者招待会有问有答,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北大学生一直看得十分来劲儿,回到宿舍钻进被窝还在议论纷纷……

但是领导人一直没表态,这使杨伟光心里未免有点打鼓。会议进入尾声时,正值植树节,中央领导人到天坛公园植树,几位领导人不约而同地谈到:“这几天是电视热,记者招待会,不仅是对外开放,而且是领导和群众对话。”“广播电视宣传搞得好,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一位新华社记者在旁边听到了这番议论,杨伟光间接听到这些话,心里悬着的一个大“?”才消失了。

第8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PNP就是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是指将符合PNP标准的PC插卡等设备安装到电脑时,操作系统自动设定系统结构的技术。也就是说,当用户安装新的硬件时,不必再设置任何跳线,也不用手动配置中断请求(IRQ)、内存地址或直接存储器存取(DMA)通道等,这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特性。

问:我想了解一下主板BIOS中“PNP/PCI Configuration”选项中的“PNP OS Installed”项,设置为“YES”和“NO”有什么不同?(读者 WGT07 论坛提问)

答:其实在使用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时,一般而言“PNP OS Installed”值会设为“YES”,这样启动计算机后,主板BIOS值初始化用于启动的IDE等设备,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将为其他设备非配IRQ中断、DMA通道等系统资源。而如果“PNP OS Installed”值设置为“NO”,将全部由主板BIOS来分配全部IRQ中断等资源。该设置一般会用于操作系统因为资源冲突,而导致无法正确分配系统资源。

SD卡为何不能删除文件

问:我有一块1GB的SD卡,一直使用正常,摔了一次后,该卡只能读取文件,但是不能写入、删除文件,也无法对SD卡进行格式化,请问这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读者 Sun_peng 邮件提问)

答:从你描述的现象而言,如果你的SD卡没有损坏,则可能是由于SD卡的写保护开关开启失灵造成的。请检查一下你的SD卡是否处于写保护状态,并且不能打开,可能是写保护开关失灵,您可以到经销商处修理或调换。

“我的电脑”为何找不到移动硬盘

问:最近我购买了一块移动硬盘,将其接入计算机USB接口后,任务栏右下角显示“发现新硬件”,打开“我的电脑”却找不到移动硬盘,请问这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读者 雷先生 电话提问)

答:首先,该问题可能是由于USB口供电不足造成的,建议你购买一个带电源的USB接口HUB,看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如果问题不能够解决,建议你右键单击“我的电脑”,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管理”,再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双击窗口左侧的“磁盘管理”,查看“计算机管理”窗口右侧是否有未加卷的磁盘,右键单击未加卷的磁盘,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进入“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窗口,单击“添加”按钮,一般问题可以解决。

设置开机密码报错

问:我的电脑的主板使用AMI BIOS,想设置一个开机密码,但总是提示:“Please input 7 or more characrers”,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读者 张先生 电话提问)

答:该问题应该是由于你设置的BIOS开机密码小于七位造成的,因为许多版本的AMI BIOS在设置开机密码时,要求至少输入七位的密码。如果是Award BIOS或Phoenix BIOS不存在此问题。建议你设置七位以上的密码,该问题就不会出现。

U盘为何不可使用

问:最近我的U盘接入计算机后,进入“我的电脑”,可以看到“可移动磁盘”,却无法使用。右键单击“可移动磁盘”,在菜单中选择“属性”,发现U盘文件系统是RAW,这该怎么办?(读者 王元 电话提问)

答:对于一般U盘而言,正常的文件系统应该是FAT或FAT32,而RAW是一种非正常的文件系统,在Windows是无法识别的,而该问题应该是由于对U盘操作不当或病毒破坏造成的。建议你对U盘格式化,右键单击“可移动磁盘”,选择“格式化”,将文件系统选为FAT32,进行格式化,问题一般可以解决。

打印机指示灯为何交替闪烁

问:我有一台惠普 DJ500 喷墨打印机,开机后打印机所有指示灯交替闪烁,不能正常工作,请问如何解决?(读者 yun_zhang邮件提问)

答:该问题应该是由于有某种物体挡住了打印机滑动架初始化移动,建议关闭打印机开关,并将打印机上盖板掀起,检查打印机喷嘴支架的保护带是否已被取下,此外,手动推打印机滑架,检查是否有异物阻挡,如有将其清除,一般问题可以解决。

第9篇:电话会议怎么发言范文

新闻背景:

在全国和一些地方的人代会上,引起轰动的不一定是国家大事,也不一定是敏感话题,可能只是花边新闻。代表中的电影大导演建议,国家往电影里撒15亿元;家电企业老总建议,“家电下乡”下到城市低保户;中学校长建议,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保险公司老总建议,建立强制医疗责任险;风景区的老总纷纷建议,快点恢复五一黄金周。

…………

为谁说话,关键是谁决定你

怎么样看待人代会上的“雷人言论”?人大代表应该站在阶层利益说话还是站在公众利益说话?

■这个问题要从代议制说起。西方代议制理论有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代议制有点像选举香港特首和立法会,有各种界别代表。西方国家是等级代表,也有行业代表,这就很清楚,为行业或者社会阶层利益说话,是等级、阶级和行业代议制。

这是原始的、落后的制度。首先这不公平,界别很难穷尽,界别人数多少也难界定。另外,代表只为行业利益说话,如果不按利益说话就要被罢免。议会成了分赃会了,变成了地方利益的议会,开会的时候毕竟要站在全局的角度。

代议制第二阶段发展到普选。现在的代议制都是以地域为单位,按人头来选举,打破行业界限,脱离了以行业、阶层利益划分的代议制。一般来说,在大问题上,议员要服从选民,要不然下次选不上了,一些具体问题议员则要有自己的考虑。

在西方,政党也是另一个掣肘因素,因为本政党政策和地区老百姓利益可能不完全一致。美国的政党组织性较差,发生矛盾时,议员往往听选民的。在欧洲国家和日本、新加坡,政党比较强,就要听政党的,因为当选议员取决于政党是否推选你。我国台湾地区也是这样,李敖可以不靠政党,一般人不行。

所以,为谁说话,关键是谁决定你,中国也适合这个原理。

您是怎么看待近年来“炮轰代表”、“直言代表”现象的?

■早期的时候,不少代表什么也不敢说。现在社会空间大了,人代会在小问题的讨论上比较有活力。不过,有的代表习惯就鸡毛蒜皮的事情发表议论,提一些花里胡哨的议案、建议,实际上很多都不是应该在人代会上讨论的。许多重大的问题,比如预算,有多少人在谈?预算问题不是天大的问题吗?钱怎么花的,怎么拨款?这才是人大要决定的问题。

一些代表说话可能带着行业色彩、部门的立场,但是与选区没有关系。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人大应该管什么样的事情?

有人提出,代表在人代会上谈了很多小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代会的应有效率。

■我认同这种观点。会议不应该是发散性的,应当集中精力探讨国家层面的问题,制度性的问题。如果什么事都在海阔天空地讲,讲得好像热热闹闹,但实际并不决定问题。

那么人大应该管什么样的事情?

■人民代表大会有对国家或地方重大事情作出决定的权力,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四类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中的决定权。

目前来说,决定权与其他职权比,恐怕是一项“软”权力。说它“软”,是由于它不像立法权那么明确,便于行使,也不像选举任免权那么实在,必须依法行使。人们对什么“重大事项”应提交人民代表大会来决定有许多很不一致的认识,加上决定权与党委的决策权和政府的管理决定权界限并不很明确,使得这项权力行使起来很不容易。

重大事项必须确确实实是本国或本行政区域内的大事,而不能讨论鸡毛蒜皮的那些小事。什么是大事?它必须是本地区内带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事,而不是那些琐碎的、枝节性的、短暂的事。

宪法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明确列举了决定权范围,人大代表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重点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都在会议上,因此,开好代表大会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自人大建立以来都十分重视开好人代会,每次会议都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人代会,则大有文章可做。如果仅注意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满足于会议开成“团结的象征”,“胜利的大会”,而不注重大会是否真正行使了宪法职权,代表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没有充分表达和实现,那么,这样的会未必就算是开好了。

开好人代会,控制人大代表数量

2009年,全国以及地方各级人代会会期都有一定程度的缩减。有人认为,在较短的会期里,要讨论决定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大事,难度极大。

■我国的人代会是世界上议会会期最短的之一。全国人代会会期大约半个月左右,需讨论决定的议题有十几项,每个议题讨论平均不到一天时间,然后就对其投票通过。连重要的法律议案也是如此。代表来自生产工作的第一线,有的对法律案中概念还没来得及理解,就投票决定它,不说草率,至少显得有些匆忙。我认为,要让人代会能充裕、审慎、科学地讨论决定问题,其中措施之一即是加长会期。但是,话说回来,兼职代表制度又决定我们不能开太长的会。

是不是可以让人大代表职业化,那样可以保障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

■这倒不是核心的问题,这么多专职人大代表就麻烦了,专职化不能解决问题。问题在于,全国人大的代表太多,给会议组织工作带来一系列难题。

由于代表多,就不好开全体会议审议议案。假若让每个代表在全体会议上有发言机会,每个代表就一个议题发言10分钟的话,大会发言一遍的时间就需要2个月。即使一个代表发言一分钟,那也将近3000分钟。

那么只有采取代表团和代表小组会议形式审议议案,虽然能解决代表发言时间问题,但又产生一系列其他问题。

首先是会议不便于交流。代表对所讨论的议题都没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只能在按地区划分的小组范围内交流。这实质上也就不可能展开充分的讨论,更谈不上对一些重要的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辩论。

其次是简报成灾。由于不能直接交流,只能凭借大会简报交流,于是出现两难的情况:一方面,每个代表都说简报反映自己的意见太少;另一方面,每个代表又都说简报总数太多,要求减少简报。假使每个代表就一个议题发言一次登一份简报,就有近3000份,代表整天开会几乎没有时间看简报。所以,代表小组讨论往往等于自弹自吹,没有相互交流,更没有交锋。

由于代表人数太多,会议组织复杂,以全国人代会为例,近3000名代表就需直接服务的工作人员2000多人,间接服务的人员至少万名以上,会议预算经费连年增加。

如何才能让人代会开得更好,更有效率?您有什么建议?

■开好人代会首要的一条,就是减少现有人大代表的数量。代表机构的广泛性关系到代表机构的民主性,但代表数量多少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的原则就是必须便于召开会议、充分讨论问题和决定问题。如果代表人数多得不便于讨论、决定问题时,那代表的广泛性和民主性的意义也就失去了。

第二,是减少第一线领导干部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代表。让更多的职业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成为人大代表。减少第一线生产工作上的人担任人大代表,就有可能让会议开得长一些,也可能使代表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履行职责。

第三,呼吁建立人代会辩论制度。其实,老一代国家领导人对此早有明示。1956年就指出:将来在代表大会上要建立辩论制度。就是说,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政府要出来回答,回答对了,代表满意;不对,就可以起来争论。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我们不能学,但是西方的某些形式和方法还是可以学的,这能够使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