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精选(九篇)

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

第1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3G;物联网;安全;加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1-0000-0c

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Mechanism of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3G Networks

SUN Chang-ming1,3, LI Ya-ping2, ZHOU Jian4

(1.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2.Dep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hui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 Hefei 230059, China;3. Anhui ZHONG-AO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31, China; work Center,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ct: Security issu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3G network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t has signific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building security architecture of Internet of Things based on 3G networks,from security risk analysis, and analyzing the perception layer,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3G; internet of things; security; encryption

1998年,“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构想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的,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网络。2005年11月27日,物联网的概念在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被提出了。原有基于RFID的构想,被扩展到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数据通信技术。可以看出物联网从某种意义上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等网络的一种融合,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通信网络也将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对于网联网安全机制的研究方面,2009年,Leusse P从模块的功能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物联网服务安全模型[1]。HamadF着重对物联网安全体系中的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进行了研究[2],2010年,杨庚,许建等从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三个基本属性出发,分析了物联网安全的特征和面临的安全问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的系统架构[3],武传坤,从不同层次分析物联网的安全需求,搭建物联网的安全体系架构 [4],孙玉砚、刘卓华等提出了一种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最后详细介绍了已实现的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验证系统[5]。

本文对基于3G平台的物联网安全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从网联网区别于传统IT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入手,探讨其安全需求和安全技术,形成相应的安全体系结构,并着重探讨分布式认证、无线加密技术。

1 安全风险分析

网联网在体系结构上主要分为:应用层、支撑层、传输层和感知层4个层次,不同的层次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需求,从物联网与传统的IT系统比较看,物联网应用特有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在末端设备信息被非法读取;末端设备及其数据的非法冒名;末端阻塞、损坏或无法连接。由此可见,物联网与传统IT系统在安全保护方面,主要的不同之处集中于物联网的末端设备和末端网络。可以说感知层的安全问题是物联网发展应用的首要问题[6]。

因此,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的安全研究上。对于基于3G平台的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安全风险,本文主要将其分解两个部分,一是3G的接入风险,二是末端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安全。

1.1 3G接入风险

3G的接入风险主要集中在物联网的传输层和感知层,这部分的安全机制主要为用户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节点提供安全的3G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因此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有:

1)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利用一批受控制的机器向另一台机器发起攻击成为可能,DDOS攻击就是通过使网络过载来干扰甚至阻断正常的网络通讯。作为物联网应用的载体3G通信网络,互联网遇到的DOS攻击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也将在3G网络中继续存在。

2)身份仿冒攻击

当物联网把海量的客观物品与信息传输网相连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时,身份仿冒、中间人仿冒等风险将不可避免。同时,由于物联网更加直接地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个人或组织的信息,因此如何正确、可靠地标识客观物品或主体,抵御仿冒攻击是确保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1.2 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

物联网是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等网络的融合,因此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体现跨异构网络的网络攻击,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可以将无线传感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界定为以下4个方面:1)信息被窃取:非法用户或程序进入网络系统,占用合法用户的资源,非法获取机密信息。2)信息被篡改:对于加密的信息,非法用户的窃取并不能直接损害机密信息,但是非法用户或程序可以通过修改、删除、插入等方式破坏原有信息,从而达到损害他人利益的目的。3)信息被丢失:信息的丢失主要有传输故障、终端设备故障以及非法删除等原因而丢失。4)信息被仿冒:信息仿冒与3G接入风险中仿冒攻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入中的仿冒主要体现为身份仿冒。

2 安全体系架构

由于物联网中不同的层次存着这不同的安全风险、安全需求和安全技术,因此物联网的安全体系结构从层次上看也应分为应用、支撑、传输、感知4个层次,同时基于3G网络平台的物联网应用,也将具有3G传输网络的基本特征,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3G网络平台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

考虑到在应用层、支撑层的安全体系与其他承载网络差异不大,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传输层和感知层的安全体系架构。感知层安全主要是3G网络平台终端的无线信息采集、交互的安全,主要依靠3G接入认证、无线加密技术、PKI公钥基础设施来保障。其中PKI公钥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公钥加密技术的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和规范,包括相应的软件、硬件和策略。传输层主要是保障3G传输网络的信息传输安全,主要以加密技术为基础,以签名技术、摘要算法等保障信息安全的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保密性需求。

3 安全技术研究

3.1 接入认证

按照上述分析,有效控制一个3G智能终端接入相应的物联网系统是感知层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一个典型的接入认证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3G终端接入认证系统组成

在此,本文仅讨论3G智能的认证实现。当智能终端需要对特定网关节点内的传感信息进行访问控制时,由于这些信息往往直接与相应主体的隐私相关,因此,对于合法控制端的接入认证显得尤为重要。单纯使用密码验证或是数字证书已经不足以保障对物联网中3G终端的接入认证,借鉴合址认证技术,将密码口令与3G智能终端硬件信息进行捆绑验证,这样可以可以大大提高接入认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步骤如下:

1)将密码口令信息合法智能终端节点的硬件信息(SIM卡编号或终端网络地址)存放于服务器端;2)智能终端接入时,提供密码口令;3)移动运营商向服务器端提供终端节点的硬件信息;4)服务器端对比验证终端的合法性,并确定移动终端对传感网络的控制权限。

3.2 信息安全的实现

信息安全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主要实现的手段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摘要算法等技术。这些加密技术主要应用在图2的无线传感网络和3G网络平台中,一个典型的实现方案如图3所示。

图3 信息加密方案

传感网络采集的信息,需要经过相应的加密方案才能在无线传感网络和3G网络中传输,方案描述如下:

1)采集信息通过预定的HASH函数处理,生成相应的摘要信息;利用传感终端私钥非对称加密摘要,生成签名信息;

2)传感终端,随机生成会话密钥,用于加密采集信息,生成信息密文,以此保障信息的机密性;

3)传感终端通过预定的3G智能终端的公钥,通过非对称加密生成密钥的密文;

4)3G智能终端接收到签名信息、信息密文和密钥密文,通过预定的3G智能终端的私钥,解密密钥密文,生成密钥密文;

5)用密钥明文解密信息密文,生成信息明文;用相同的HASH函数处理信息明文,生成新的信息摘要;

6)利用传感终端公钥解密签名信息,以此验证信息的来源真实性,并得到原信息摘要;

7)将生成的新摘要与接收的原摘要比较,验证信息完整性,相同则信息完整,反之信息不完整。

4 总结

3G网络平台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涉及到政策、法律、网络基础设施、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就其安全问题而言,也同样涉及技术、非技术的不同方面。本文在探讨基于3G网络的物联网安全风险、安全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安全体系框架,并给出了3G接入认证的基础方案和信息传输中的加密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具体方案的细化实现以及实际应用是本文的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1] LEUSSE P,PERIORELLIS P,DIMITRAKOS T,et a1.Self ia,_iaged Security Cell,a security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crvices[C]//Proc of the 2009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Sllce8 in Future Intemet.Piscataway:IEEE,2009:47-52.

[2] HAMAD F,SMALOV L,JAMES A.Energy-aware security in M-commerce and the Intemet of Things[J].IETE,TechmeM review,2009,26(5):357-362.

[3] 杨庚,许建,陈伟,等.物联网安全特征与关键技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20-29.

[4] 武传坤.物联网安全架构初探[J].战略与决策研究,2010,25(4):411-419.

[5] 孙玉砚,刘卓华,李强,等.种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47):327-332.

[6] 刘利民,肖德宝,李琳,等.物联网感知层中RFID的信息安全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20):80-87.

收稿日期:2011-09-08

第2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什么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的支撑和带动力持续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是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理论和技术。 学什么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信息技术基础与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编译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接口与通信技术、UNIX/LINUX体系及编程、电力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及应用等。 做什么 毕业生可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企业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朗迅、贝尔、西门子、摩根斯坦利等外资企业,华为、中兴、恒生电子、阿里巴巴、联创、百度等民营企业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或者在政府部门、电力系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 软件工程是什么 软件工程是以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为基础,面向实际应用的需求,研究采用工程化的开发方法、工具和管理原则研制高质量软件的学科。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中的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和越来越复杂。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比如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比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学什么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信息技术基础与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离散数学、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与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技术、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电力信息化及信息安全等。做什么毕业生可从事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处理、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和专业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动态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及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商品贸易等方面的有关工作。 可就业单位包括摩托罗拉、贝尔、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华为、中兴、阿里巴巴、苏宁电器等国内著名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企业以及国防院所等。 网络工程是什么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特别是应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本专业是专门为网络领域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迫切需要而设置的专业。 学什么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科学概论、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数字通信原理、分布式计算技术、嵌入式系统、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网络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技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等。 做什么 毕业生可在研究机构、政府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教学、科研、应用系统开发、系统管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施工、维护、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还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本专业有持续和广泛的人才需求。 信息安全是什么 网络是一个虚拟而又实际存在的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账号和密码可能被盗、私人资料可能被窃或破坏、聊天和邮件内容可能被监听、甚至整个计算机完全被黑客控制;在国家安全和军事领域存在更可怕的危险,秘密资料被窃取、军事系统被入侵、攻击甚至破坏等现象都有可能会出现。 信息安全专业就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开设。 信息安全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安全技术等领域;确保网络硬件、软件及数据不受偶然或恶意地破坏、更改、泄露,使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学什么 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包括网络及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计算机平台安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信息安全理论与信息安全工程的较宽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学生具备信息安全领域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技术,能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安全硬软件系统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与分析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和创新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信息安全导论、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与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离散数学、计算数论、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信息安全基础、信息安全实验课程、计算机密码学、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与TCP/IP、数据库原理与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隐藏、入侵检测、计算机病毒等。#p#分页标题#e# 做什么 毕业生可在朗迅、贝尔、西门子、摩根斯坦利、趋势科技等外资企业,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千橡、富士通、苏宁电器等民营企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企业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防院所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开发应用,或在政府部门、高校等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或教学工作。 物联网工程是什么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达到现实世界和信息虚拟世界完美统一。在未来的日子里,物联网就像水和电一样触手可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无时无刻离不开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前景,例如自然灾害检测与预防、环境监测、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医疗护理等。

第3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引言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现状

1. 1 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 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2) 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1. 2 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 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本文仅对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文献作梳理,未涉及大量关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章。上述文献从物联网应用的各个角度展开,形成一些明确的、共识性的观点: ①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称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 ②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整合,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 “智慧”状态; ③物联网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可利用物联网信息通信技术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 ④作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物联网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实现信息的共享、反馈;⑤物联网将是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是具有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 ⑥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障碍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标准化、整体规划等方面。总体而言,文献较客观地描述了我国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发展物联网的益处,对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同时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方向。此外,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角度非常丰富,研究人员众多,不仅限于高校、企业,还包括政府人员; 同时研究视角奇特,既包括新兴低碳经济与物联网的关联,也包括传统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物联网的关系分析。

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毕竟是新兴事物,因此,不可否认当前物联网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作用与贡献。但是也应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总体表现为研究内容较空、雷同,学术界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实践应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仅着眼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细微的应用点,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仅是对物联网技术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对题,对物联网的分析、应用有些牵强附会。应用研究性的文章“为应用而应用”,缺乏应用的基础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联网应用性文章研究从点着手,但是也仅限于点,而非线、面。例如研究主题为“物联网应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数论文仅是对采购、生产、配送、销售、回收 ( 召回) 等供应链过程各个环节的监测,缺少全过程的协作,同时侧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联网产业链各主题对实物智能管理的协作。研究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监测,而无后续支持: 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处理。多数论文均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分析,对物联网商业模式与产业运营的研究较少、较浅。关于物联网产业链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论研究较少。

第4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销售管理;物联网;RFID;NET

0.引言

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未来最具战略意义的当属物联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目前已被我国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和互联网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Internet of Thing”。

2010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附的注释中指出: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此那次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随着全球及国际以替换进程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技术书、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体系的物联网系统迫在眉睫。2011年5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物联网白皮书》,力图对国内外的物联网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以作为各界发展和应用物联网的参考;并指出: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 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1]。

另一方面,企业一直在寻找能够持续提高利润、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创造性方法,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继续增长的成本和不断提高的客户期望,用物联网技术来辅助上述目标的实现成为一个重要话题[2]。因此,将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销售信息平台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3]。

1.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

按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工程中需求获取和分析,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4]。该销售信息平台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平台能使用阅读器甚至手机为终端设备,输入和读取前端销售数据并与后端的计算机系统实时进行信息交互。

(2)平台前端收集和处理的信息量大,要求在无线网络环境下能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平台提供的信息实时性强,这要求系统能实时收集、处理和发送前后端交互的信息。

(4)平台稳定性强、性能可靠、操作界面友好。

1.1平台的用例(功能)分析

将产品销售管理模式进行抽象,可以得到三层的结构:企业总部的销售经理为高层,各销售片区经理为中层,产品销售代表为基层,各层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体流程图如下图1所示。

在企业的销售数据采集与信息传递应用中,如何抽取业务并形成清晰的功能模型,是应用平台需求的一个主要问题。最终将确定移动功能模型的工作分为了三个阶段[5],它们分别是:

(1)将之前已识别出的抽象的流程界定为具体的过程或功能。

(2)将功能进行分类,定义移动应用的多种形态。

(3)定义移动应用的信息结构。

平台建设目标通常就是其高层面的业务需求,一方面,企业日常销售信息和销售业务流程能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准确和实时的收集与处理。另一方面,企业主管能更有效地进行动态查询和统计各项销售综合数据,从而提高销售业务的整体管理水平。将平台日常性销售业务进行总结和概括,可得到相应的用例图,如图2所示。

1.2平台安全性分析

销售管理平台属于典型的企业应用软件,它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系统安全性、可互操作性、可靠性、易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6]。结合前端移动设备在屏幕大小、运行处理能力、存储空间上的限制,确定了销售管理系统的后台将作为传统信息系统的延伸和补充。安全性是最主要的非功能性需求。

应用平台安全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程序内部要解决的安全包括应用程序的系统级安全、功能级安全、数据域安全。而程序资源访问控制是相对独立的,在访问目标资源时,数据服务端进行权限判断,在移动终端体现为界面视图。在技术上,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保障移动销售管理平台的安全性:

(1)移动信息传输和应用访问中,利用可靠的密码技术。

(2)使用日志和阅文记录来掌握特定的记录或历史数据集。

(3)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角色,对应于不同的授权。

(4)后台的核心模块用防病毒系统抵御非法入侵。

使用本平台主要角色有前端移动用户、销售代表、销售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等等。

2.平台功能架构与模块

从平台的功能架构分析,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即RFID识别模块、销售业务管理及审批、数据分析与处理(OLTP和数据挖掘等),其中,RFID识别模块指通过标签和阅读器读取和识别销售区域和实体。如商品进入销售环节时,系统自动扫描RFID标签,进行身份验证,确认为合法标签后与订货单核对;否则反馈信息并拒绝其入库;搬运员用手持设备读取在RFID标签中的商品信息,在收到这些实时数据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库确定存放地点,得到销售的一手数据及基础报表。而销售业务管理及审批指日常的销售业务管理,如订单、发货、开票等业务。基于数据仓库上的数据分析技术主要包括:OLAP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

依据平台的用例图和场景,将按软件工程“高内聚、低耦合”的理论和原则[7],将平台分解成销售业务管理、业务审批、报表填报、统计查询、计划定制、内部通讯、资料中心和培训中心、系统管理等模块,几个主要模块功能如下:

第5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大会热忱欢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管理、科研、教学、生产、应用和服务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踊跃投稿。所投稿件经过专家组评审后,录取论文将在《信息网络安全》(2015年第9期)杂志正刊上刊登,并收录中国知网论文库。《信息网络安全》将赠送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作为藏书收藏,并向录取论文作者发放稿费,专委会还将向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

一、会议主题

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真正自主可控,才能实现从战略层面、实施层面全局而振的长策。当前,信息网络应用飞速发展,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化、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给信息安全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国际上网络安全技术事件和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工业4.0”时代对网络安全的冲击来势汹涌。我们需要全民树立建设网络强国的新理念,并切实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二、征文内容

1. 关于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的研究

2. 云计算与云安全

3. 大数据及其应用中的安全

4. 移动网络及其信息安全

5. 物联网安全

6. 智能化应用安全

7. 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

8. 面对新形势的等级保护管理与技术研究

9.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

10. 可信计算

11. 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研究

12. 工业控制系统及基础设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

13.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内容安全

14. 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15. 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制建设的研究

16. 重大安全事件的分析报告与对策建议

17.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与诉求

18. 其他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学术成果

凡属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类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三、征文要求

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联系实际、反映信息安全最新研究成果,未曾发表,篇幅控制在5000字左右。

2. 提倡学术民主。鼓励新观点、新概念、新成果、新发现的发表和争鸣。

3. 提倡端正学风、反对抄袭,将对投稿的文章进行相似性比对检查。

4. 文责自负。单位和人员投稿应先由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通过后方可投稿。

5. 作者须按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发出的论文模版格式排版并如实填写投稿表,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电子版的论文与投稿表。

6、论文模版和投稿表请到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网址是:.cn。

联系人:田芳,郝文江

电话:010-88513291,88513292

征文上传Email 地址:

第6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com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world and the theory of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many industries. Research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and give some methods to these problems. Finally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it shows its broad prospect in the future.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传感器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formation;sensor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26-02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相对,但不同于互联网,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用于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物联网的用户端基于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2物联网的起源及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被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到物联网将是改变人类生活的首要技术。2005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描绘了物联网广阔的市场潜力,在社会发展、人类日常生活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可以借助集成化信息处理,在日常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没提播放器等嵌入传感信息收发器,人们就可以在信息世界中获得新的沟通维度,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建立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联系。物联网能帮人们远程感知并控制所有的物品,使物品拟人化。纳米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2008年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董事长兼CEO彭明盛发表了《智慧的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IBM全球副总裁Matt Wang博士在“2009中国IT产品创新与技术趋势”大会上将阐述了“智慧地球”的概念。

物联网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相关专家人士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欧美地区都投入巨资积极研究物联网[1]。物联网是世界经济的新引擎,我国政府领导也正在高度关注、大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相关产业部门在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上大力实践探索,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理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总理强调,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要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

3物联网的原理和应用前景

3.1 物联网的原理物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巨大网络(图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将所有物品链接起来。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2]。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运行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1)对物体属性进行标识,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先由传感器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物体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将物体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可能是分布式的,如家里的电脑或者手机,也可能是集中式的,如中国移动的IDC),由处理中心完成物体通信的相关计算[3]。

物联网充分将新一代IT技术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3.2 物联网的应用前景“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物联网可以提高经济,大大降低成本,物联网将广泛用于智能交通、地防入侵、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北京着手规划物联网用于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领域。政府将围绕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对物、事、资源、人等对象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实现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可控运行管理。同时,还会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领域和社区农村基层服务领域,开展智能医疗、电子交费、智能校园、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建设,实行个性化服务。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多次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以开发的姿态与各方竭诚合作。《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物联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业内预测物联网终端用户将为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用户数量的10倍,终端企业市场潜力巨大。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毕竟RFID早已为市场所熟知,对物联网的普及速度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可进行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联网的梦想已经部分实现了。所以,物联网的雏形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昭示着远大前景已不容置疑。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已逐步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基础阶段迈入实践生活的应用,在国家电网、环境监测等领域已出现物联网身影,海尔集团目前也将其所有生产的家电产品安装传感器,成都无线龙环境监测系统采用了无限网络传感技术。

物联网在中国如此迅速崛起得益于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几大优势。首先,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对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方面进行研究,研发水平居世界前列;其次,我国走在在世界传感网领域的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4],专利拥有量高,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之一;再次,政府领导指示要抓好物联网发展的机遇,提供战略上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去年,物联网技术发展已被列入中国部级重大科技专项,我国经济实力也已十分雄厚,无线通信和宽带网络覆盖率比较高,政策和经济基础设施上的双重有利条件为物联网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物联网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方法

4.1 物联网概念股过热。物联网概念一度被挖掘为中国A股市场营造了极佳的氛围,业内人士认为其有可能反复活跃。远望谷、新大陆、厦门信达等位代表的物联网概念股也曾涨停过一段时间,甚至有部分企业已RFID概念冒充物联网概念,欺骗外行,造成中国A股物联网的泡沫现象。我们需要对物联网技术有正确合适的认识,摩托罗拉工程师认为物联网技术现在处于论证阶段,下一步是标准提出,然后才是产品研发,最后产品上市并投入广泛应用。中国真正步入物联网时代还至少需要五年。

4.2 物联网的发展网络框架及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政府要尽快制定物联网相关的框架标准体系,坚持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同步,统一技术和接口的标准,明确物联网的涵盖范畴和定位,出台物联网关键的发展技术和相关产业的配套扶持政策,确认业务的投资方、承包方与服务方,通过示范单位工程,带动物联网的市场需求[5]。统一技术标准和相关的评价体系,构建全网统一的运营平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经济。

4.3 物联网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制定和确认。政府必须要通过专业人士与专业机构对物联网研究,全面考虑纵向的深化与横向涉及的其他各行业,制定出相应的、行之有效法律制定,为物联网的深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指导扶持。

4.4 安全和伦理道德问题。物联网基于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识别中需要确保国家机密、商业机密的安全,防范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入。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可能被预先嵌入到物品中(如床具),在标签被扫描、定位时会不可避免的涉及隐私。所以必须充分考虑物联网所带来的安全与道德问题,可以通过加密、防盗等技术以及制定法律等建立全面完善的安全体系,保护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

4.5 物联网的关键性技术不够成熟。物联网现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是M2M,这也是物联网的突破点。运营商要建立基于WMMP的M2M业务开放式产业链,完善和继续投资3G网络,深化对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性技术RFID、传感器、智能技术、纳米技术的研究开发。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行业共同参与努力,探索物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和应用。

5结束语

物联网是最新的网络,是一场新的划时代的科技革命。物联网深受国内外各界关注,在各行各业中的前景不可估量,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物联网的逐步应用,众多行业的运作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物联网大规模的推广普及还处于初步阶段,但不难想象,物联网时代将要到来。

参考文献:

[1]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2]谢勇,王红卫.基于物联网的自动入库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

[3]邵伟,李奇.基于条码技术的库存管理算法及系统实现[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

第7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五年制 物联网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30-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物联网,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

为此,如何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有关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的重要工作。本文论述五年制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下简称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 物联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物联网概念于 1999 年提出,其本意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3]。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相关专家预测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4]。由此可见,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五年制高职专业,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良好信誉,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些专业办学时间长、师资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完善,在同类院校中排名领先。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在以上专业试点开设物联网的相关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改革试点与实践工作。与此同时,与物联网研究机构、物联网企业建立广泛联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以上所列,都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开办物联网技术新专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新开设的物联网专业是以培养产业紧缺型人才为突破口,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构、课程设置等入手,精心谋划,勇于实践,旨在为物联网产业时代的到来储备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决策,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存储、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具有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学习计算机、电子、自控、软件、通信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跨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

2.1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并能够较快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相应问题,能够从广泛的信息源中获取和提炼有用的信息,善于与人交流合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学会终身学习,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2知识要求

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德育、数学、语文、英语、信息技术基础、体育、美育等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标准和法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初步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掌握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业务的开发、测试、推广和运维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信息网络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了解国家物联网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了解物联网产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及协调能力;具有物联网系统组建、管理和维护的能力;具有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达到规定的要求;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图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图

在进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考虑到了相关交叉专业的特点,特别注重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并对专业核心课程和其它专业课程进行通盘考虑。在总学分270 学分(教学16 学时对应1 学分,实训每周对应1 学分)的情况下,相关课程学分设置如图1 所示,具体课程分类论述如下:

1) 政治、德育(16 学分)。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哲学、法律、邓小平理论、时事政治、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防教育、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贯穿八个学期开设。

2) 体育(16 学分)、信息技术基础(6 学分)。体育每学期2学分,共设置8 个学期,信息技术基础在第1学期开设。

3) 文化基础课程(60 学分)。主要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课程,分别开设4个学期或6个学期。

4) 专业基础课程(37 学分)。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导论、电工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工程制图、专业英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等课程。

5) 专业课程(9 学分)。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信息安全基础等。

6)专业核心课程(32学分)。主要包括: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技术及应用、Zigbee技术及应用、综合布线与弱电工程等七门课程。

7) 专题实训课程(28 学分)。主要包括:计算机技能实训、物联网认识实践、电工技术综合实训、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程序设计综合实训、RFID系统综合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及考证、数据库设计综合实训、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训、物联网组网综合实训及考证等专项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8) 企业顶岗实习(18学分)。该教学环节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补充规定》的要求设置的,规定中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半年。顶岗实习就是安排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以增强岗位意识、增强社会经验。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安排第期进行顶岗实习,每周1学分。

9)毕业实习、毕业设计(18学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相关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在第10学期进行,每周1学分。

10)选修课程(30学分)。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开发、物联网与智能交通、学术讲座等课程。设立选修课程环节,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四、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特色

根据物联网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精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优化拓展类课程结构,建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专业课、拓展课和通识课为辅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

1) 按“四级制”设置课程体系,即分为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综合实训类课程、拓展类课程,遵循“按需设课”原则。

2) 加大综合实训课程比重,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凸显高职高专人才特色。

3) 跟踪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密切联系企业,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多种培养模式,以此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进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五、 结语

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份科学规范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需要紧密结合业界需求,瞄准行业走向,关注工程实际,不断进行微调,完善方案内容,从而成为纲领性教学文件,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以上是对五年制高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初步想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愿与同类院校共同研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3,9.

[3] 物联网三大硬伤:成本、安全和隐私 http:///it/2010/07-02/2378338.shtml

[4] 物联网用途广泛,重点在于应用http:///webpage/news/201107/2011071309402700006.htm

第8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产业 现状 对策

物联网也称为传感网,誉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拥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笔者就基于物联网概念的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物联网的阐述

(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简而言之,物联网是指遵守约定的协议,借助信息传感设备,实现任何物品与物联网的相互联系,达到信息的交流,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控及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在1995年所著的《未来之路》之中,然而,在当时未得到相关学术界的关注。之后,美国的Auto-ID第一次阐述了“物联网”的含义。直到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将“物联网”的概念正式提出了,并骄傲地宣布“物联网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及本质

一般而言,保障物联网运行的核心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技术、远程传输技术、信息智能处理及控制技术等。具体来讲,信息采集技术是指借助传感器及电子标签进行信息参数的采集,之后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识别;远程传输技术当前分为有限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途径;信息智能处理及控制技术是指应用最超前的信息处理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存储、整理和分析,然后将结果及时反馈到物联网中枢控制系统,从而真正达到物与物的相联系。

从本质上来分析,物联网属于互联网在形式方面的一种延伸,同时要明确,物联网一定不是互联网的翻版。由于物联网技术在研发及运行过程中,融入到了大量的人性化设计,赋予没有生命物体智能化。

二、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势

1.政策优势

我国物联网产业最早起源于1999年,当时中科院开展了传感网的研究,成立了一支两千多人的团队,加大投资力度,从而促使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传感器端机等技术得到了显著突破。当前,我国已经拥有材料、技术、器件、网络一系列的产业链,成为世界上达到物联网产业化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国际标准制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2.技术优势

物联网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早,再加上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促使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具备重要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所呈现出的技术优势还突出表现为我国有机地将物联网技术由实验室研发转化为大规模商业化运作。在2009年10月,西安“唐芯一号”的成功开发,象征着我国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达到了突破性进展。除此以外,我国还积极在网络、通信等方面申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从而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3.市场优势

如今,我国已具备推广物联网的基础条件,而且无线网络也基本上达到了城乡区域的覆盖。再加上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各类物品的动态管理成为了可能。据有关资料显示表明,我国在2012年物联网产业市场规划达到3000多亿元,在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0亿元,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总而言之,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二)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物联网技术属于一项对我国经济开发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就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战略角度出发,在政策和法律方面给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保障。

2.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与美国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不成熟,产业链较薄弱,业务运作模式不成熟,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3.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技术包含传感、射频识别、通信网络以及统一编码等技术,而且传感技术及射频识别技术又居于核心。尽管我国低频、高频的射频技术较成熟,但是我国约90%多的高频射频技术芯片仍是以进口为主,缺乏核心自主知产权。

4.未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物联网产业关注的重点。这主要是因为在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就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到相关产品中,从而所有物品的信息都会被记录其中,同时还不断发射信号。因此,如何保护拥有者的隐私不被射频识别技术侵犯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一项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若与政府或者外企合作,保护国家机密或者企业商业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发展不单纯地属于一项技术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

三、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

如何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健全政府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而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组建领导小组,从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首先,从宏观战略方面来分析,需要明确互联网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出发展规划及相关措施;其次,健全物流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起物联网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交流的沟通平台,以便最大限度降低研发成本,促使创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再次,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及社会资源,成立以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服务机构,从而进一步促进物联网技术产业化的应用。

(二)重视产业联盟,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众所周知,当前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即一流企业凭借的是卖标准在市场中立足,二流企业凭借卖服务在市场中立足,而三流企业凭借的是卖产品在市场中立足。也就是说,谁拥有产业标准,谁就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竞争市场中掌握主动权。从而就需要物联网产业牢牢把握标准的制定及采用的机遇,成立以当前龙头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政府的统筹协调为基础,运营商及相关科研院校共同参与的组织,加快产业技术联盟的建设,真正促使企业由内部创新发展演变为外部联合创新方向发展。

【摘 要】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是课程体系适应教学发展过程,实现教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基于对课程体系重要性的认识,立足于教学实践过程和特点,从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论 编码 教学改革 分析研究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由于知识内容的抽象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顾在着不少的问题。信息论与编码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课程内容融入了概率论、随机课程体系以及数理统计等方面的内容和方法,侧重于对信息的存储、传输与编码处理。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体系主要涉及到到计算机信息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编码技术等方面的处理。由于课程基础性和理论性都较强,因此在现代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的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教学过程来看,课程体系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既有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与学生们对课程的认识和感受有关。

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学生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内容重视对学生理论性的培养,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由于该课程涉及到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这些内容和知识对于学生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掌握课程的内容,对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遇到的新名词、技术术语过于专业等都增加了课程的难度。与法学、心理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相比,课程体系明显要复杂的多。并且由于课程性质等方面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较少。教学实践的缺失、课程体系的复杂都无疑为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也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学习。

(二)理论体系复杂性和难度较大

课程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难度。就该课程来说,信息论与编码涉及到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编码。这其中难免会用到大量的概率论与随机过程方面的东西和理论。这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们的学习难度。此外,由于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相关的其它学科教育的缺失,也为课程的开展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尤其是通信技术的缺乏,通信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电子技术等学科关联性又较强。电子课程的技术性知识的缺失不利于学生们知识的掌握。

(三)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教学实践是确保课程知识和内容运用到位的根本保障。而现实的教学情况下,很多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架构和基本技能。能够初步理解信息编码与处理的过程。但由于学校教学条件方面的局限性,很多教学实践活动都无法落实到位。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没有真正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教学过程、检验知识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对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来说,情况更为复杂。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工具的缺失也导致教学过程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一)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态度和知识的掌握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老师应当加大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培育和掌握。由于课程内容和知识架构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老师应当加强对课程重要性认识的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在其它学科中的基础性、关键性地位的认识。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对课程体系的不重视,往往与他们对课程的认识有关。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一些尖端技术领域的基础性学科,在当今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论与编码基础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同时,老师应当深挖课程的内容和架构,将抽象、复杂的课程内容进行简单化处理,尽量避免用过于专业的术语,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善于在课程体系中找到结合点,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体系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其掌握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信息论与编码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尽量避免连续信源理论、连续信道容量等方面的抽象内容。学生由于知识程度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离散性的内容作为重点来探讨,而对连续信源理论、连续信道容量等方面作简单介绍。同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应将抽象的理论课程通过推导直观化、理解简单化、概念直观化等方式确保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过于强调老师的说教。老师、教材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主体。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开始向教学领域逐渐渗透,多媒体教学在教学当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文本等多媒体资料,变单纯的理论说教为现实的动画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逼真。增加课程体系的立体感和有效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同时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融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抽象性较强,复杂度较高。同时,课程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决定了课程教学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使课程体系既能确保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又能实现教学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曾军英,翟懿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10(28):125-126

[2]杜玉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探讨与思考[J], 北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100-100

[3] 高博,杨晓萍,“信息论与编码”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J], 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12(04):12-13

[4]虞湘宾,徐伟业,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北京: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3):25-26

第9篇: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智能医疗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1-0000-02

1 概述

所谓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就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装置植入各种物品,进而实现物品的智能化,并能够将互联网与信息传感设备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在人与物品之间实现互联和信息共享。

对于医疗机构来讲,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将为医院信息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研究物联网新技术与应用,把智能识别、物联网技术融入作业流程中,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效果品质与保障病患安全成为很多机构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2 物联网的特征

2.1 连通性。作为物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体现为时间的连通性、地点的连通性和物体的连通性三个方面。

2.2 嵌入性。各种物品和由物联网技术提供的网络服务将全方位、多角度地嵌入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

2.3 智能性。物联网使周边物质世界充分网络化、数字化,物体以智能化方式和传感方式关联起来感知所处的环境,支持人们对周边资源的了解并对事务处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3.1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作为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能自动识别目标、获取相关数据。具备以下特点,首先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其次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电子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第三可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环球物品识别、跟踪与共享。

3.2 智能技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主动或被动地实现沟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智能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智能信号处理等。

3.3 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可以感知多种信号,提供处理、传输、分析和反馈原始信息。逐步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微型化、网络化,集分布式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于一体并最终感知物质世界。

4 物联网时代医疗信息化的特点

4.1 全面互联。通过通信网络将医疗仪器、传感器、个人电子设备等系统中所储存的分散的信息及数据连接起来,实现交互和共享,对业务状况和医疗环境实时监控,从全局高度分析形势、实时解决问题,也可实现远程诊疗等,改变整个医疗业务的运作方式。

4.2 透彻感知。随时随地测量、感知、捕获和传递医疗信息,感知病人生理指标、院内各服务环节的病人状态、位置,医疗器械、药物的存储位置、状况、使用情况等。这些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和分析,以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和制定长期规划。

4.3 高度智能。对收集到的数据深入分析来解决特定问题。使用先进技术来处理复杂的数据计算、分析和汇总,以整合和分析医院海量数据和信息,并将特定知识应用到特定方向、特定环境、特定的解决方案中以支持决策和行动。

5 物联网技术在患者管理中应用

5.1 门诊患者的管理。门诊患者用身份证在自动办卡机上扫描并交纳备用金后生成一张“RFID就诊卡”完成挂号,就诊卡中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挂号时间、诊治时间、治疗结果、既往病史、过敏情况、费用情况等信息。系统将该患者信息传输到相应科室医生的工作平台上,患者持卡可直接就诊,医生开具的检查、治疗、用药信息传输到相应部门,在智能医疗系统统一控制下,患者持卡定时定点在相关部门就可完成对应操作,此期间减少患者往返,并可对患者就诊过程、就诊简历、检查结果、医疗费用等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提供医保政策、医疗方案、护理指导、药品信息等内容供患者随时查阅和打印,从而提高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满意度和容易度。

5.2 住院患者的管理。住院患者到住院处办理住院手续后,系统打印出RFID腕带,护士确认身份后对RFID腕带进行加密,并采用特殊固定方式使腕带在患者的手腕上不易脱落,最终完成患者身份确定。腕带包含的信息在就诊卡基础上,增加了患者所在科室、床位的信息,保证诊疗过程无手工输入以避免错误,通过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利用扫描识别设备识别腕带实时监控全程跟踪及区域定位。对患者进行的诸如诊察治疗工作通过RFID确认患者的信息并记录,确保执医嘱行到位无误,从而实现诊疗过程全程质量监控。

5.3 特殊患者的管理。特殊患者和特殊全体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如母婴对应管理,婴儿出生后,佩戴标示惟一性身份的“RFID腕带”,使母婴信息惟一对应性,出院之前无特殊情况禁止移除标签,避免婴儿偷到或掉包。精神病人、儿童病人、残疾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弱,佩戴电子标签可在实现患者实时定位以确保病人安全,紧急情况,患者按所戴标签求助按钮,医护人员及时反应、准确定位并安排援救。为重症患者佩戴带有生命体征(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监控功能的腕带,实时监控其变化,当达到“危急值”时自动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干预。

6 RFID技术在患者管理应用时所面临的问题

6.1 安全问题。在RFID就诊卡或腕带中,记录了患者个人信息、生命特征和就诊历史等隐私信息,一旦泄漏会威胁病人的合法权益,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要对个人隐私绝对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严格禁止对采集、存储和管理医疗数据的中心服务器进行非授权访问,加强内部工作人员教育和管理,避免医护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在非授权的情况下修改病人信息,保证只有那些被授权人士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

6.2 标准问题。条形码使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缺乏统一标准或不遵循统一的标准执行时,新技术优势的发挥会受到限制。医疗结构在选择物联网技术标准时,应注意到必须选择合适工作频率标签较少对医疗设备的干扰。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使RFID标签有中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能国际标准兼容,将我国的RFID技术发展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7 结语

物联网技术将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互联整合,把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信息化、网络化。而物联网技术和医疗技术结合建设智慧医院,必将实现对患者全面、系统的管理,优化整合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物耗,降低成本,减少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J].商场现代化,2010,5.

[2]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M].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

[3]程钰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