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三维目标论文精选(九篇)

三维目标论文

第1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1.确定合理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确定合理的三维目标,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设置合理的三维目标,要结合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例如,在讲“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时,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实例,领会集合的概念并掌握集合元素的性质,识记常见数集的符号;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集合语言的学习,体会形式化表达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整合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学会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运用的步骤和方法解答数学题目,乐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讲“一元二次不等式”时,综合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学会将分式不等式、一元高次不等式转化为二次不等式的方法;注重含参不等式的求解方法,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会为0,掌握二次不等式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和最值中的应用,掌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方程有解和不等式有解等问题的解决;通过先对对具体的一元二次进行讨论,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形,使学生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二、在教学环节践行三维目标

1.备课

备课的好坏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在讲课前,教师一定要从“课标、教材、学生、教法、教具”五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自备课开始就践行好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讲“抽样方法”时,我这样备课:(1)针对知识与技能目标:备课标———新课标要求,理解并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备教材———本节的重点是三种抽样方法的概念、选择和运用;难点是系统与分层抽样的区别和运用;疑点是三种抽样的实质与差别.(2)针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备学生和教法———基于学生初中时对抽样的学习,以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共同解决课内范例和课后习题为主,自己的教学为辅,以合作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备教具———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例题、习题的解题步骤,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授课

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备课的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实施、调整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例如,在讲“抽样方法”时,按照备课时的准备,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的学习.但是,在让学生解决课后习题时,我放弃了原定计划的小组解决.我让几个不同水平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到黑板上来展示解题过程,从而让我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不再因站在人前紧张.这样做,在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在看其他同学解题的过程中,了解最合适的解题步骤和方法,从彼此身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结语

第2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迄今为止,对学习目标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一般认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更适合教育测量,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还可以用来指导方法、策略的选择等,因此,对课时水平上的教学设计有着更好的适切度。主要是因为加涅开展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的出发点原本就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学习结果加以区分,从中找寻不同类型知识技能迥然有别的支持条件,从而为教学活动服务。加涅这方面的努力后来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誉,他被称为教学设计领域的奠基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11年颁布的修订版采用了三维目标设计的整体架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意在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知识和能力主要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包含语文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思维平直开发、阅读写作中的具体技巧学习等,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认知策略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对应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最后一类,即态度领域的学习。从整体上看,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主要依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设计的,不同的是课标在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样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他力图通过对学习经过的重点强调,体现语文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后现代课程论思想在教学设计领域的集中体现。总的来说,行为目标和过程目标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补充。教学中的过程目标,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

    作为有目的的教学行为,我们认为,语文的学习目标设计理当从整体入手,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1.三维目标统一的原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的三个向度,它们不仅各自具有独立的本体意义与价值,三者之间还互为手段、互为目标,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最终指向人的整体发展,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大量一线教学实践证明,三维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尤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不能游离于知识与能力目标之外独立进行。只有将三维目标完美融合,整体加以推进,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2.目标整体性、阶段性、层次性统一的原则。设计教学目标必须关注整体,关注全局。应该看到,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语文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分属不同的层次,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设计学习目标,必须以总目标、学段目标为准绳,以单元目标做最重要的参考。同时,学习目标的设计还要与学习者可接受教育的层次相匹配,展示出良好的学习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学习的需要。让优秀学习者能吃得好,让中等学习者能吃得饱,让学习困难者能吃得了。

    3.行为性目标、体验新目标统一的原则。在学习目标设计与编制中,不同理论有不同的价值追求。行为主义认为目标设计应当精准,可以观察、测量,他们主张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作为学习结果变化的依据,后来的研究者提出abcd模式,即行为、条件、标准、教学对象四个基本要素。

    我们认为,语文学习内容是复杂的,学习结果类型极为多样,需要吸收行为主义设计方法的优点,借鉴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优秀的设计思想。行为性学习目标主要指向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语文学习内容,特别是语文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体验性目标主要指向学生情感态度领域,针对的是一些无法精确量化的学习内容,如体会文章情感,揣摩人物内心活动、领会文章表达的意蕴等,这部分目标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表述方式加以叙述。

    4.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统一的原则。对学习活动而言,预设学习目标是必需的,但预设与生成并不矛盾。教学是动态变化的,预设只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完整的教学是在动态的课堂中走向活动终点的,因而目标的生成是必然的;课堂是开放延展的,现代教学讲究开放教育,包括开放学习内容、开放学习方法、开放学习活动、开放学习评价等,这些都决定了教学预设仅仅是预设,它不可能阻碍在开放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生成,包括学习目标的生成等。

    二、对三维目标陈述的思考

    相对于认知领域的精细研究,迄今为止人们对动作技能学习和情感态度学习的研究仍然相当薄弱。所以,要不要开展像认知领域那样的分析研究与教学设计,学术界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三维目标属于内在反应,无法测量或评价,无法测量或评价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承认,三维目标确实具有一定的隐形性、不确定性、随机生成性,平时较难用十分准确的指标加以呈现,这并不能说它不从陈述或者无需陈述,相反,我们认为,清晰的目标陈述对于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体现三维目标统一的原则。采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融合的叙述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全面提升。三维目标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共同构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全部内涵。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比较目前十分流行的将三维目标加以分设的陈述形式,我们更提倡将三维目标统合起来一并加以叙述,如此,设定的目标中便既有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要求,又渗透了相关的语文学法指导,三个方面相互借力,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促进学习整体素养发展的思想观念。

    2.贯彻行为性目标、体验性目标统一的原则。通过隐性学习目标结合显性学习行为共同呈现的陈述方式,实现隐性目标的具象化。遗忘一些十分笼统的表述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目标是表述不清的,难以起到清晰的学习导向作用,必须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内在心理的变化和能够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变化的外在行为方式列举有机地结合起来。

    3.贯彻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统一的原则。采用表现性目标联系生成性学习目标共同呈现的叙述方式,为学生精神领域留下充足的成长空间。对语文学科而言,表现性主要指明学生参与的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或语文教学事件,而不指明学生将从中收获怎样的教育影响。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学中需要实时对目标加以动态调试,通过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修正目标,提高目标设计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生成性目标并不拘泥于预设目标本身,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在于它的目标价值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在于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注和对学生个人收获体验的充分尊重。它的评价在于学生自我,在于教与学的过程本身。

    参考文献:

第3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一、所做的工作

1、实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机整合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教学》的小专题研究。

2、以小专题为平台,进行集体备课、课堂研修,最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形成调查报告,最终确立区级课题三年内研究的子课题。

3、通过网络学习、讨论研修、理论培训,增强理论知识。

4、对课题研究进行明确分工。

二|、具体实施及取得的初步经验。

(一)学习教研计划和区级课题方案,使教师和领导能得以重视,并进行明确分工。

1、领导机构:

组长:曹x

副组长:苏x 马x

成员:冯x 朱x

负责:

(1)安排人员分工,联络指导教师。

(2)深入课堂听课,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协调各项研究工作。

2、研究机构:

组长:苏x 马x

副组长: 冯x 朱x

负责:

(1) 设计总体计划、研究方案。

(2)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研究数据,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指导、

参与研究教师: 王x 杨x 马x 陈x 李x 田x 马x 马x

负责:参与教学实践,写出活动方案,活动反思,个案分析,研究论文、阶段性总结

3、人员分工:

苏x:(教务主任) 主要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长期方案的把握以及理论指导、方案的审定、修改,文字资料的上传。

马x(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阶段性研究内容、结题报告的撰写、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检查研究教师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情况。

冯x:视频资料上传、撰写教研简讯、关注教研动态。、

朱x:负责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学生篇)三维目标调查问卷及书写调查报告,收集与整理课题组阶段性小结

田x:负责课题研究(教师篇)三维目标调查问卷及书写调查报告,收集与整理课题组阶段性小结

马x、杨x、李x:负责三个年级专题教研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各年级专题的阶段性总结报告。

王x、马x、陈x:承担研究课及收集整理各年级成功落实三维目标的个案集。、课例。

马x:文字资料的打印和装订。

(二)调查问卷 找出原因

调查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的现状,以问卷、访谈、听课、研讨会等形式对老师进行三维目标落实的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听课、座谈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现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对落实三维目标诸方面影响的成因。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大量三维目标离散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1、三个维度的目标顾此失彼:过多追求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早开展形式多样的非语文活动,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三个维度的目标南辕北辙:过程与方法目标和知识与能力目标不吻合;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相符;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一致。

3、三个维度的目标油水分离: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过程的展开、方法的学习分离;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分离;过程的展开、方法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分离。

这次阅读测试不仅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更是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目标是否到位。我校高年级18个班学生参与测试。现把试卷内容摘录如下:

阅读材料一(教材上的): 美丽的小兴安岭(片断)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第4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等院校 毕业设计 模式 对策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制改革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这种模式下,改变了传统的纯理论教学在高校中的统治地位。校企联合使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活动成为可能,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是高校教学的必然趋势。从而毕业设计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本文就高校教学中毕业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教学、生产、科研”三维一体的毕业设计新思维。

一、高校毕业设计的现状概述

传统毕业设计首先在内容上更加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和文献观点的援引,大多看起来更象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罗列和陈述,而缺乏创新性观点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很多的毕业设计论点缺乏实践论据,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往往为学生和学校所忽略或者忽视。其次在指导方法上,侧重于,对已有知识体系的巩固和复习。学生利用现代工具,对学科领域的前沿进行探索的培养缺失,独立研究的思维和习惯没有得到锻炼。再次,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理论性单一性的课题占有极大的份额,综合研究和知识交互运用的课题极少,同专业雷同课题多缺乏选题多样性。第四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且因承担许多其他工作分身乏术,精力不足,指导力度不够。另外还有撰写质量及毕业设计管理问题等。

二、“教学、生产、科研”三维一体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生产、科研三维一体的毕业设计新理念,是在新形势下对毕业设计推出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校科研延伸和职能扩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目标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21世纪是技术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技术在几十年中几乎完成了过去几千年都完成不了进化历程。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前进,在飞速前进的技术面前,往往是亦步亦趋,勉力跟从。在这个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更加的短暂,专业间的综合高度集成、边缘学科又不断兴起,新技术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应接不暇。传统的高校教育面临着强大挑战。高等院校在高校教学目标上必须适时进行转变,人才价值取向必须及时更新,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高等学校科研延伸和职能扩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高等学校的职能发生了很的转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不再是神秘莫测的科学殿堂,高校学生也不再是“象牙塔”中的孤傲才子。形势的转变,促成了高校职能的转变。随着高等院校为社会服务功能的日益彰显,大学、企业、科研三者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了。过去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传统职能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高校适时转变为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双重目标的职能体。在这种职能的影响下,毕业生的论文模式必须向生产、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模式转移。

(三)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目标的客观要求

我国当前发展基调以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科技创新必须以企业为载体,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应当依托于企业生产环境,发挥创新思维,以技术来促生产。高校学生必须成为现在和将来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和技术储备基础。科技的创新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真理的出现。可以说,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这种客观要求,决定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论文设计必须以“生产、教学、科研”三维一体的模式进行。

三、毕业设计三维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三维新模式下,毕业设计的格局与实施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主要从论文目标选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毕业设计答辩程序三方面展开论述。

(一)论文课题的选择

毕业设计中,设计题目的选择决定了整个设计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契合度,题目一旦选定,可以说基本确定了毕业生创新思维和理论观点的走向。恰当的课题目标,往往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以保障,完成设计的过程变得流畅平顺。合适的课题目标会让指导老师和毕业生本人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势发挥。新模式下,选题的原则应该涵盖以下方面: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性的论点要有实践性的论据相互佐证;课题目标应该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科研方向相切合;课题目标应该与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相一致;课题目标应该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想接近;注重实际意义和经济效益。

(二)教师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中,指导老师应该相应转变指导思路,避免灌输式的说教,和强制性的机械记忆。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授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的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特思考,独自钻研的好习惯,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推波助澜,奠定未来学生科研的良好基础。

(三)规范答辩流程,改革考核制度

毕业设计的答辩结果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对毕业生设计答辩必须建立客观的有弹性的答辩制度。毕业设计因为具有创新性和与实践想结合的新特点,对答辩人员组成要兼顾科研专家和企业专家恰当搭配。答辩考核,应该制定严格、规范的评定标准,答辩成绩评定要以平时成绩和毕业设计成绩相结合来进行裁定。毕业设计的评价模式应该具有多样性,根据毕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行客观评定。

四、结束语

现代人才的培养理念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毕业设计的质量标准,在新形势下,构建“生产、教学、科研”三维一体的毕业设计模式,对当下高校的人才的培养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

第5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关键词:三维动画;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52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国桂环(1987-),女,硕士,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助教,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曾睿(1986-),男,硕士,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0 引言

随着数字媒体内容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为适应这种变化,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三维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流程,能够使用三维动画软件完成计算机三维动画的设计与制作,具有独立制作角色动画短片的能力。本课程使用的三维动画软件是Autodesk公司的Maya软件。

Maya是一款用来制作角色动画和视觉特效的系统软件,是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专业级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主流软件之一。Maya不仅包括一般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功能,还结合了最先进的数字化布料模块、毛发渲染和运动匹配技术,被广泛用于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游戏制作等领域。因此,本课程使用Maya作为制作三维动画的主要工具。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专业都开设了《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但是如何更好地培养出熟悉行业标准,既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又有创新艺术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仍是困扰众多一线教师的难题。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多数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对素质能力的拓展不够重视;教学内容多重视软件工具的使用,对动画规律的研究甚少,缺乏项目实践,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教学方法陈旧,课程开设过程中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学生模仿操作,这种方法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不能培养在未来工作中需要的团队意识;教学硬件资源有待改善,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环境,计算机配置难以满足三维动画制作需要;教学资源匮乏,缺乏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教学评价简单机械,仅重视总结性评价,缺乏形成性评价,评价体系笼统主观,评价过程不透明。基于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目标与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评价改革4个方面探讨《三维动画制作》的课程建设思路。

1 教学目标体系建设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教学目标对于课程优化和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价值,并直接影响教学实效。因此建构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体系是课程设计者、教学研究者、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直以来,《三维画制作》的教学目标大多停留在对课程总体目标的描述上,且表述笼统,多采用“理解”、“掌握”等难以测量的术语。要构建教学目标体系,首先要对教学总目标进行分解,使其目标体系具有层级性,即划分课程的总体目标、章节目标和课时目标。三维动画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建模、材质、骨骼、动画、灯光、渲染6个模块,因此在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时,可以分成课程总体目标、模块目标和章节目标,详见表1。

2 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因此对软硬件资源的依赖度非常高。研究表明,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硬件基础,但考

表1 《三维动画制作》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内容

总体目标[]1.掌握三维动画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

2.能使用Maya软件完成计算机三维动画的设计及制作

3.具备高超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制作出有文化底蕴的动画短片

虑到三维动画课程的特殊性,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和一般实验室所用的计算机难以满足要求。所以,必须建立针对本课程的专业实验室。三维动画制作过程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显卡性能、CPU指标要求特别高,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实验室计算机配置能够达到课程要求。除此之外,在建模过程中通常还需要配合使用绘图板,这也要引起相关建设者的重视。在计算机软件方面,本课程使用的是Maya软件,实验室电脑需安装最新版本的正版Maya软件,以保证实验课程的有序进行。另外,三维动画的渲染一直是三维动画制作过程中耗时最多的部分,普通计算机的渲染速度始终跟不上制作需求,因此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还需考虑配置专业的渲染服务器,以保证渲染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资源建设上,教育内容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三维动画制作》课程而言更是如此。目前,市场上关于三维动画制作的书籍数不胜数,其内容大同小异,大多是从软件入门开始讲起,内容涵盖建模、材质灯光、动画制作、渲染特效几个部分,对三维动画理论部分的讲解很少甚至没有。使用这类教材会误导学生,以为学会软件就可以制作出三维动画,导致学生难以做出有创意、有思想的动画作品。因此,在教育内容建设方面,必须重视三维动画理论的研究,特别是三维动画的原理和规律,反向动力学、三维动画制作流程的理论研究。在教材选择上,除了选择市面上已有的内容质量较高的书籍之外,还可以组织优秀专业教师编写面向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只有少数高校建有相关网络课程,但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是书本的搬家,或者只提供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资源链接,课程信息更新少。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忽视教学系统设计,讨论与交互功能薄弱,学生参与度低,网站访问量小,对学习的实际帮助很有限。在课程建设中,应大力开展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鼓励开发适应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的《三维动画制作》优质网络课程。重视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开发具有交流讨论功能的学习社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3 教学模式建设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教学过程的范畴,是一种有关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目前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普遍采用理论讲授加上机实验的授课模式。教师一般按照教材上的章节,在理论课上讲授Maya各个功能模块的相关命令、参数和操作步骤;学生在实验课上测试命令,掌握工具的使用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听课与实践相分离,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验证消化,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三维动画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使学生只关注技术工具的掌握,往往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却忘记了前面的知识,出现“狗熊掰棒子”的教学效果,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必须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引进更适合本课程的先进教学模式。本文主要讨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基于项目(PBL)的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任务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进行自主探索、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三维动画制作课程中,许多知识点的讲授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Polygon建模为例,Maya提供了诸多Polygon建模的相关命令,如果采用传统讲授法讲解工具的使用既耗时效果也不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给学生演示一段生动的动画短片,分析它的角色造型特点,然后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卡通风格角色的设计,并用Polygon方法完成角色建模。布置任务后,教师提供Polygon建模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和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自学完成相关知识储备。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分工协作,完成规定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基于项目(PBL)的教学模式备受推崇,已经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PBL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某一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用项目管理模式开展教学,从项目发起、项目研究、项目方案制定、项目质量把控、项目进度把控、项目收尾等不同阶段入手,围绕项目精心设计案例导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各模块中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综合项目的设计。三维动画制作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琐碎,制作流程复杂,非常适合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如果学校能与企业合作,将真实的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把知识转换为技能,尽快融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

4 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提供决策服务的活动,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三维动画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评价上一般采用平时作业+期末作品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一般都由任课教师直接打分,在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弊端:评价由教师一人完成,主观性太强;评价只注重结果,对过程评价较少。上述弊端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效果,因此必须改革现有教学评价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须有明确的评价指标,避免主观臆断。以三维建模部分为例,在评价学生的建模作品时,笔者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严格按照指标打分,使教学评价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在教学评价中,要打破“教师独断”的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仍以三维建模部分为例,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后,还需要现场答辩,汇报成果,再根据成果和现场答辩情况,给出每组分数,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互相评价,结合自我评价最终给出每位同学的成绩。三维建模部分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5 结语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巧妙的设计,更需要师生的全力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认清《三维动画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出符合课程特点的课程建设规划,提高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刘 敏,黎晓凤.《Flas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 (1).

[2] 李保强.教学目标体系建构的理论反思[J].教育研究,2007(11).

[3] 高义栋.云计算环境下三维动画课程设计与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4] 闫承利.议堂教学的策略、模式与艺术[J].教育研究,2001(4).

[5] 刘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6] 余丽华.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教学内容及过程之改革研究[J].信息通信,2012(4).

[7] 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等.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0(12).

[8] 吴雪,史贵全,孙雨耕.电路课程教学目标体系化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1995(6).

第6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关键词:三维目标;职高英语教学;实施措施

《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思维,端正学生英语学习的态度,将英语教学与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既能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又能促进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三维目标作为我国教育理论中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对于实现《职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三维目标的概念剖析

三维目标是我国在教育中不断发展和探索的产物,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实施教育中应遵循的三个目标,具体表现为: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获得基本的知识获取、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其中,过程主张形成或营造应答性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实现交往和体验的目的。而方法既包含基本的学习方法,也包含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自主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交往式学习方法以及发现式的学习方法等等。第三维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第三维目标是所有目标中的最高等级,主张将情感与价值观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塑造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正常情感的发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情感进行统一,真正达到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三维目标在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地分析和研究英语教材,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主。例如,在讲解基本的单词教学时,一些学生总是不给予关注和重视,认为学习英语单词,只需要背诵和记忆就可以了,这种思想不仅学生存在,部分教师也存在。所以,教师要加大单词教学力度。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情境中讲解单词的含义以及应用方法,设置一个英语小对话,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在对话中学生既感受到英语的学习魅力,又能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创造英语对话,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由英语基础教学向英语能力教学的方向转变,真正做到第一维的教学目的。

2.掌握方法,注重过程

方法和过程是学习英语中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二者相互影

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运行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极大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明确知识教育的基本环节和步骤,针对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能力状况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做出合理的设置与安排,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习自主能力的实施。例如,教师在英文课文的讲解中可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学生依据个性以及性格特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课文段落,在小组讨论的环境下,指导学生从单词学习、课文学习、英语课文翻译、典型句型理解等方面,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中,每个学生都不断地开动脑筋,畅所欲言,互相交换意见和建议,彼此之间相互借鉴和补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提升情感,建立价值观

英语课程不同于其他基础课程,它涉及诸多的外国知识背景和价值理念。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学生产生心理变化。特别是区分国外的思维方式与中国的思维方式有何不同时,要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理解能力,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例如,在讲解如何处理紧急危机的课程中,教师一方面为学生阐述外国学生处理紧急危机的方式,一方面提倡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浅谈如果自己在遇到危机时的处理方式。比较中西方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适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经历和生活历程,在

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情感追求,发挥第三维目标的培养优势。

三维目标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中。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三维目标的概念以及精华,才能真正将三维目标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献典.英语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

第7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深度改革。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确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的作用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景构建三者之间的不同,选择探究、自主、接受等整合策略,把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进一步提升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高中 实现策略 三维目标

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采用三维目标教学方式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的掌握目标的所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中教育在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导致学生自身缺失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我国教育部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需要将三维目标在教学中进行渗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使学生都能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引言: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对于实际的教学目标而言,做好三维目标的探究工作,能够使学生对三维目标重新认识。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三维目标的概念范围,以及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有效促使学生自身对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了解与认知。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出发,三维目标就是理解知识和技能水平的目标;从认知领域角度去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实际目标;从以人为本的领域角度去了解情感上的状态和价值目标,进一步从理论上深度了解三维目标。思想政治课是把理论知识、对于社会的认知以及对公民思想教育的构建有效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学科。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并且自身具有的德育功能更加重要。

1.探究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以教师的视角来看,其一,三维目标是教学资源进行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二,教学方式方法的主要依据也是根据三维目标来进行选择的;其三,对于实际教学中教学评价的深度理解,也是把三维目标作为实际依据来实现的。根据学生发展对三维目标进行探究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三维目标的实现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健康的发展,促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改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从而使实际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1.2实际意义:

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断下,把高中思想教育和三维目标进行有机相结合,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穿到整个思想政治教学中,充分意识到“教师”、“课本”、“多媒体”、“计算机”都是协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资源。三维目标教学可以有效的转变过去传统教育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好思想政治这门学科,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

2.三维目标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策略:

2.1创新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将灵活的三维目标课堂构建出来,根据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三维目标对课堂教学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整合,做到在适当时机采取放手政策,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提高高中生的整体水平。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就应该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解,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让学生可以对课本上的难点重点进行深入解读和掌握。其次,还好根据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结合实际情况对思想政治课本进行删减和扩展。最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互通、共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要结合新课改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三维目标教学。

2.2灵活运用三维目标思维教学:

使用三维目标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有效的丰富教师的思想,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实行。利用三维目标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就一定要构建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主导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从前被动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找寻、构建适合自身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体来说,想要改变教学环境和社会整体的教育观念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我们不能因为应试教育的现状只关注成绩的重要性,也不能单纯的用成绩衡量学生是否优秀,面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工作者就要做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个能够进一步实现三维目标的时机,使三维目标可以协调稳定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就要不断加强三维目标的实际构建,让思想政治课变得灵活、生动真正走进教学、生活中去,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关键词: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2-0071-03

A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hysical Adaptation of the Ju venile Students

TANG Donghui1,CHEN Qingguo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 00875, China;2.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Sichuan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relevant data, this study proposes a

model of physical adaptation of the juvenile students and develops a questionna ire with 72 items. The AMOS4.0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among 707 students. Result indicates the model works well. Eventually the

measurement questionnaire with 40 items of physical adaptation of the juvenile

students in Beijing city is formed.

Key words: Beijing;juvenile students;physical adaption;structural mod el

1982年我国体质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在泰安会议中明确的指出人体体质包括形态、机能、 素质、人体适应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这五大方面。近20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国民体质的研 究工作,几乎每隔五年就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体质调研,为了解我国相应人群的体质健康状 况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纵观我国体质领域的研究和调研基本上都只局限于体质研究的前三个 领域――形态,机能,素质。由于人体适应能力发展水平涉及的学科多,影响因素复杂,难以 定量,故在历年的体质调研中均未包含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使得对人体体质有着重要影 响的适应能力成为体质研究的薄弱环节。由于适应能力与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 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竞争激烈,压力大,再加上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所有这些使得学生不得不调动自身的每一分能量,全力以赴地迎接来自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的学习生活对他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能力已 经成为现代学生必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成为影响学生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 要构建符合青少年自身特点的人体适应能力的结构,为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 基础。

1 研究对象、方法及理论结构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8所中学的在校初、高中学生802人,最后回收输入数据库的有效样本为707人 ,有效回收率为88.2%,其中男生246人,占总人数的34.8%,女生461人,为总人数的65.2 %。其中高中生337人,占总人数的47.7%,初中生370人,占总人数的52.3%。

1.2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在参考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模型,并编 写问卷调查中的相关条目。

1.1.2 问卷调查法

依靠问卷来进行《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测量问卷》条目的编写、问卷信效 度的检验和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的测量。

1.1.3 专家调查法 运用专家访谈法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检验 。

1.1.4 数理统计法

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条目的筛选,问卷信度检验,不同群体的青少年适应能力的差 别的分析都需要运用SPSS8.0统计软件;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订(问卷结构效度的检验)运 用AMOS 4.0统计软件来实现。

1.3 本研究的理论结构

本研究在前人关于人体适应能力和相关领域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专家和北京 市青少年学生的访谈,结合青少年学生自身的身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构想出北京市青少年 学生的人体适应能力结构模型(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问卷条目的确定

原始问卷条目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渠道:1) 借鉴相关标准化量表中条目;2) 从开放式问 卷中筛

投稿日期:2009-09-23

基金项目:教育部体卫艺司“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基 金金号:TWA10023)。通讯作者:陈庆果。

作者简介:唐东辉,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质与健康。 选出有代表性的词条;3) 查询相关文献自编词条。在原始条目编写完成的基础上, 请有关专家对题目予以评定,专家主要评定问卷题项与理论模型的拟合性(即内容效度)。 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条目做了增加和删除,确定了72个条目的问卷,各维度下条目数见表1。

图1 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理论模型 表1 问卷各维度条目数量

二级维度

条目数

三级维度条目数气候变换的适应7对自然环境的适应18地理环境变换的适应6环境污染的抵抗5学习环境的适应11对社会环境的适应36对于家庭环境的适应11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14患病及恢复情况8对生理病理的适应18疾病的抵抗能力7疲劳的抵抗能力3 2.2 问卷条目筛选

2.2.1 问卷条目筛选的标准

为了保证问卷条目的有效性,进而保证理论模型检验的有效性,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问 卷的条目进行筛选。

2.2.1.1 标准差

各个条目的标准差是检验条目鉴别力的简单且实用的方法(张力为),在七级问卷中 标准差小于1.2的条目予以剔除。

2.2.1.2 临界比率法

临界比率法也是鉴定条目区分度的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计算出适应能力总分的P25和P75, 将P25以下被试各条目得分与P75以上被试各条目得分进行T检验,删除无显著性差异的 条目。

2.2.1.3 题总相关

分别计算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及对自身生理性适应和对疾病的抵抗 能力三个分量表中每个题目的分数与扣除该题目之后分量表总分之间的矫正相关,相关系数 低于0.3的条目予以删除。

2.2.1.4 题他相关

分别计算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及对自身生理性适应和和对疾病的抵 抗能力三个分量表中每个题目的分数与其它两个分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如果一个条目的题 他相关高于题总相关,说明该条目的测量目标不对,需要改变从属分量表。

2.2.2 第一轮问卷条目筛选结果

经过第一轮的条目分析,对自然环境适应维度删除条目6条,保留12条;社会适应维 度删除条目13条,保留23条;患病及对疾病的抵抗维度删除条目6条,保留12条。问卷总保 留条目47条。被删条目分析结果见表2。

2.2.3 第二轮条目分析结果

在第一轮问卷条目后个半月进行第二轮的条目分析,对自然环境适应维度删除条目1条,保 留11条;社会适应维 度删除条目4条,保留19条;患病及对疾病的抵抗维度删除条目2条,保留10条。问卷总保留 条目40条。

表2 第一轮被删条目分析结果一览(条目被删除原因为深色底纹所 示数据)

条目平均数标准差题总相关题他相关一题他相关

二两极比例筛选结果维气温骤降的适应5.071.700.2310.306

0.329Y度陌生地易迷路3.942.120.2530.051

0.247Y 一高处下看眩晕3.822.170.3010.133

0.317Y气温变化易感冒4.411.960.3210.1400 .490Y易受噪音干扰3.912.100.2810.1690.209Y上课地点改变影响小5.101.860.1220 .3160.167Y维适应家庭环境变化5.521.620.1980 .1090.104Y度玩不会影响学习4.761.940.2600.1 800.079Y二学习紧张睡不好觉4.792.040.1970 .3160.163Y 被同学歧视或冷遇5.591.770.1000.1 620.109Y感觉活动受制度所限3.642.100.2500 .1670.166Y父母期望致压力大3.812.000.1760.2 500.205Y有很多知心朋友4.721.360.2290.128

0.101Y在公共场合感觉受束4.041.980.2800 .2710.239Y喜欢和同学玩4.962.370.053-0.051

-0.018Y父母尊重我的意见5.311.400.2930.0 360.148Y经常被别人误会4.741.640.2420.222

0.180Y经常和同学一起玩4.561.960.151-0. 1020.035Y自我与社会价值矛盾5.551.510.2040 .1060.080Y维具备必要的保健知识4.491.640.3350.1710.408Y度生活非常有规律4.531.720.3050.2640.401Y三我是很讲卫生的人5.791.280.2040 .1540.317Y时会眼前发黑3.972.320.2690.2900.126Y具备必要的医学知识4.361.810.1760 .0430.307Y重视食物搭配4.381.830.165-0.013

0.401Y表3 第二轮被删条目分析结果一览(条目被删除原因为深色底纹所 示数据)

条目平均数标准差题总相关题他相关与自然题他 相关与生理两极比例筛选结果 维度一在陌生的地方方向感好3.952.380.1640.2070.085Y维度二很快适应作息制度5.411.600.3050.31 20.256Y居住环境比较满意5.611.700.2610.1 120.078Y家庭成员和睦5.891.560.2550.0970.099Y家庭气氛轻松愉快5.831.520.2730.0 930.149Y 维度三担心自己的健康4.272.050.2750.2430.027Y时常牙疼5.521.830.2860.235

0.141Y 2.2.4 条目分析最后结果 在进行第二轮条目分析后1个月进行 第三轮的条目分析,没有任何条目被删除,表明问卷各条目达到了测试学的要求 ,最后确定包括40个条目的“青少年学生适应能力评价问卷(修订)”,该问卷被用于结构 公式模型分析以及最后的信度检验。

2.3 理论模型的检验

一个好的理论模型除了要具有理论意义外,还应该得到测试数据的支持,为了检验该模 型是否合理,本研究采用AMOS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数据模型进行检验。该方法通 常是将指标变项的样本协方差矩阵S输进去,依据研究者制定的模式(即建立的理论模型) ,计算出一个最佳的衍生矩阵E,如果E与S接近外,则表示我们建立的理论模型成立,如果E 与S差异大,则表示模式与数据不符合。而拟合指数是用于反应E与S差异的一个指标。本研 究采用以下的大家普遍认同的评价拟合优度的指标对模型进行判断。

1) 卡方检验(X2/df):一般的研究认为该值小于5时,可认为数据的拟合度较好,但该值受样本容量的影响非常显 著,因此使用这一指标的时候,应结合其他指标一起考虑。

2) 基于总体差异的指数(RMSEA):该指标在0.05以下表示数据模型拟合得很好,该值在0.05-0.08时表示模型的拟合是可以接 受的,但如果该值大于0.1则表示这个模型拟合的不好。

图2 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模型检验

3) 增值指数(TLI):该指标不受样本大小影响,而且正确的惩罚复杂模型,能够准确的分辨不同偏差程度 ,因此是常用的拟合指数之一。该值大于0.95,表示模型拟合得较好。CFI也是常用指标之 一,当该指标大于0.95的时候表示数据拟合得较好。

表4 适应能力理论模型结构公式检验结果(N=707)

modelCMINdfpCMIN/DFCFITLIRMSEA研究模型1 608.57280.0003.2080.9690.9650.060

从表4可以看出,除了RMSEA略高于理想区段,CFI,TLI都处于理想区段中,按照评价模型的 拟合优度指标的标准,可认为该两阶三因素模型理论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此外,三个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0.486,0.157,这些中低程度的相关说明三个 分量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说明分量表之间无多重共线性问题。

2.4 问卷信度检测

本问卷各个二级维度的α系数均在0.8左右,基本达到了测量学的要求,表明该问卷各维度 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具体见表5。

表5 人体适应能力评价量表条目构成和信度检测

分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数对自然环境的适应0.7 730对社会环境的适应0.8 220对生理病理的适应0.8 003

3 结 论

1) 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人体适应能力结构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标都比较理想。模型共分为三 个二级维度: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对生理性改变的适应及对疾病的抵抗 能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又续分为三个三级维度:对于气候变换的适应、对地理环境变 换的适应和对于环境污染的抵抗能力。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又续分为三个三级指标:对家庭学 习和学习环境的适应、对家庭环境的适应和对其它社会环境的适应。对生理性改变的适应及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又续分为三个三级指标:患病及恢复情况、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于疲劳 的抵抗能力。

2) 本问卷各条目经过测量学的分析和筛选,具备较好的信度和内容效度,各维度条目数 分别是对自然环境适应11个条目,对社会环境的适应19个条目和对生理病理的适应及其对 于疾病的抵抗能力10个条目。

参考文献:

[1]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04.

[2] 任弘.人体适应能力结构维度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 515-1517.

[3] 陈明达,于道中.实用体质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 版社,1993.

[4] 陈建文.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构、机制与功能[D].西南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01.

[5] 任弘.人体适应能力与体质健康关系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 8):44-45.

[6] Sparrow, S. S. Balla, D.A., and Caicchetti, D. V.Vineland Adaptive Behavio r Scales. Circle Pines.M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1984.

[7] 张红川,王耕,等.初中阶段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因素结构特点分析[J].心理发展与 教育,2001,2:19-20.

[8] 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孟庆茂.高级统计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韦小满.儿童适应行为量表的研制与儿童适应行为特征的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博 士论文,1996.

第9篇:三维目标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小学语文;三维教学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指导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战胜消极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去克服消极的态度,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情感和态度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没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就不会有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情感和态度的升华,并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都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就是对师生教学过程与方法的优劣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制约作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有巨大的调控作用。因此,把三者放在一起,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3.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过程与方法目标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亲历体验。体验是知识的升华,体验的信息可以成为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最终内化为个性化特征。传统教学也重视过程与方法,但是传统教学仅仅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服务于结论的手段,学习的目的还是掌握结论。虽然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但如果学生没有经过一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结论很难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基于此,新课程改革把过程与方法本身作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经历过程和探索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都比那些具体的结论更重要。

二、教学中的三维场力

1.文本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学习乃至生活的影响是深广的,其中文本的影响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虽然没有大量的文学名篇,但是每篇课文都充满着文学的因素。除了课本之外,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来自于网络、图书馆、书店等的各种学习资源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本都应该运用于学习过程。

2.教师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首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作为承担这一任务的第一责任人,理应积极调控、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启动各独立教学场,激发包括教师本人、学生和文本最大限度的场能,使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应该说,语文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生活态度、审美情趣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感同身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实践体验;要学生动真情,教师首先要表达真心。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教师只有读透了文本,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共同发表见解、共同争论、共同得出结论、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才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3.学生场。新课程强调,教学指向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作为教育主体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普遍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然而,作为一个特殊教育过程的对象的某一个特殊个人则显然是一个具体的人。”作为有主体意识的存在物,学生与教师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融入教学场中,尽可能充分地张扬内在场力,汲取外在场力,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应当是时刻都在以自己的场图式迎合外在场图式,寻找有关的通道并汲取外来信息和能量。同时,又依自己的需要对之进行选择、鉴别、排斥、吸收,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语文精神。

三、结语

在成功的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一个互动的教学场域,他们不再是孤立地、单独地存在,而是与其他场力互相作用着,只有通过三者的和谐共振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美好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