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精选(九篇)

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

第1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 国有资产 精细化 管理模式

【论文摘要】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通过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实现学校国有资产的维护、保值、增值的一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其基本特点就在于精细化运用信息系统、配置校产资源、设置控制程序、链接管理层级、设定管理指标等。探索、构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在管理制度、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实施诸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提出:“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在管理科学的视域之下,探讨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期对优化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有所裨益。 

 

一、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所谓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质上就是指高等学校应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资源配置、程序控制、层级链接、管理标准等等,从而使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趋于精细化,以实现其维护、保值、增值诸方面管理目标的一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是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必然要求,客观地反映了当前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其核心目标是基础管理和细节管理。 

 

二、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陈旧,其资产管理无论在制度层面,还是在管理意识、管理方法、管理实施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领导管理观念淡薄 

在一些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十分淡薄,国有资产的管理、维护、保值、增值均未引起相关领导足够的重视,认为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长期累积形成,属于高校所有,高校有配置、使用、处置权,忽视了高校国有资产的国家所有性质,忽视了国有资产是高校全面发展的保障,因而铺张浪费、重钱轻物、资产流失等现象相当严重。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等学校属非营利单位,国家要求其办学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高等学校业绩考核的评价标准体现出非经济性、非精细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在动机和内生需求,一些高校往往因制度的不完善而造成了资产管理的诸多漏洞,配置没预算、处置没审批、报废没手续的现象屡屡发生。 

(三)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规模急剧增大,国有资产来源日趋复杂,价值增加,尤其是那些小而精密,价值又大的现代化设备,管理起来难度相当大,而一些高等学校由于未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使得这些设备不仅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效用,甚至连其本身也因保护、管理不到位而损坏、丢失。一些高等学校不注重管理方法的研究和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链接,尤其是学校国有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十分突出。 

(四)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学校资产运作困难等多种原因,对现代信息系统往往不能够做到升级使用,只是满足于简单、粗放地使用现代信息系统的某些程序和功能,而无法通过现代信息系统对学校国有资产实施全面、高效、严密、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三、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精细化运用信息系统,提高学校资产的现代化水平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系统的精细化运用是提升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和能级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化的财务会计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外部系统有机联合,是一种更开放、更智能化,能随时感知信息的变化,实时处理,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高等学校应改变内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不畅,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与会计信息、学生信息、人事信息、管理工作决策信息之间缺乏沟通的状况,构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会计数据中心,使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实现整合,做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采集、录入、统计等重复工作,使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由单一的管理系统发展成为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校园网全程控制,实现决策、归口、使用、财务部门统一使用同一套信息系统,管理属性不同的资产;建立能够及时反映各种资产的增加、变动、处置方面的数据信息库,能够将各种资产落实到具体的使用单位、负责人、存放地点,自动生成符合财务规范的账表,以便于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的实物动态信息管理和分析。 

(二)精细化安排制度体系,促进国有资产的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使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能够做到有规可循、依规行事、违规受罚,从而实现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高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关于制度化的内涵,江畅(2007)曾有过比较准确的表述:“所谓制度化,实质上是把工作目标和管理意图具体化为一套系统的规则程序,并建立使这些规则和程序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相应制约机制,从而使之达到工作目标和实现管理意图。”构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建立管理资产的专门机构,代表学校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高校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建立起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高校资产从立项、购置、验收、使用、变动转让、报废报损等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负责资产的账、卡管理;负责学校的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工作;学校国有资产处置时,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等等,由此形成一整套精细化安排的制度体系,如资产的购置(包括论证制度和采购制度)和验收制度、财产保存管理制度(包括赔偿制度等)、使用和维护制度(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出让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调拨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等)、报废报批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等,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管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三)精细化配置校产资源,实现国有资产的结构优化 

优化校产资源的配置,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是实现高等学校科学管理的一个战略重点,因而,精细化配置校产资源,也就必然成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现代学校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校长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做到理性治校、规范办学,完善预算制度,减少人、财、物资源的浪费,减少专业、设备以及场地、用房的重复设置和超标准配备等。”按照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制定完善的规划,有效提升校产资源配置的水平,坚持做到校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结构优化、在更多层次上实现合理归口、在更高效益上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提升学校精细化配置资源的主体意识,盘活现有各类校产资源,提高学校生均校产资源价值量,完善校产维修和更新保障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校产资源的使用效益;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强化设备建设,提升教学实验设备、功能教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网络平台等的能级,从而使校产资源的配置不断趋于精细化。 

(四)精细化设置控制程序,增强对国有资产的控制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运作过程,因此,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必然要求也应建立在精细化设置的基础之上,以便能够增强学校对校产资源的有效控制。具体而言,在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学校国有资产的控制程序必须能够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国有资产不同管理部门和层级的互动链接控制。即要通过设定严格的控制程序,以反映不同管理部门与管理层级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权限与职责,强化交接手续、过程登录、信息采集与账卡对证,从而科学、合理地对学校国有资产实行归口管理与流动保护。二是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不同类型国有资产的多向使用控制。要通过设定严格的控制程序,在核定评估的基础上,对经营性固定资产、服务性固定资产等进行分类运营管理,使学校固定资产效用最大化。要依据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的内在联系,对学校相关国有资产进行调整和重组,以便能够实现对其专管共用,尤其是要在立足于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重视对无形资产的归口管理,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分配的办法等等,使学校无形资产得到高效的运营。三是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国有资产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上的整体契合控制。要利用财务核算和定期的资产评估反映资产增值或贬值的情况,为资产的配置与处置提供准确的信息。要通过预算管理对资产的购置进行控制和监督,以便杜绝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等各种不良现象。 

(五)精细化设定管理指标,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还需要通过具体精细的管理指标体系得到定量、准确的反映。高校国有资产不以营利为目的,资产管理的重点偏重资产安全和资产质量,因此,指标体系的选择应突出以下几点:一要反映学校不同部门对资本的控制力,即用最少的资本调动支配最大量的校内外资本的功能;二要反映学校不同部门盘活存量资产的结果;三要反映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并从整体上加大其在评价中的权重。应注重完善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在财务制度上强调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应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分类统一,便于统计和账目核对,从效用、使用期限、单位价值等方面来界定固定资产,相应提高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另外,尤其要重视把目前出现的各类网络产品中单台件符合要求的仪器及家具类设备计入设备类固定资产,并建账、建卡进行管理,对线材、管网及施工费用部分,计入其他类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高等学校可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可操作和具体实施的内部固定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使其固定资产管理标准的设定精细化。高等学校还应依据教育部门规定的生均标准,并充分考虑专业学科特点、员工情况和工作实际需要等因素,着眼发展,科学地核定教学科研实验及行政办公用房、教学科研实验仪器及行政设备等的配置标准,对教学、科研、行政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办法,对超标准占用资产采取有偿使用办法,推动高等学校存量资产跨部门流动,建立资产增减进出机制,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国有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深度思考的地方。只有构建起全面科学的高校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模式,建立开放式的发展体系,保证其高效运作,才能解决高校国有资产在管理制度、意识、方法、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国有资产信息系统的精细化运用,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 杨明俊.计算机网络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高师财务管理研究,2007(7). 

第2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 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 精细化 管理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的供电企业大部分都在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就供电企业来说,要想在未来实现更好更快地长远发展,供电企业现行的资产管理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管理水平较为简单,还需向精细化方面不断提高。因此,本文在发现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同时,还相应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办法,力求以此提高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含义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含义是指供电企业从事电力生产和电力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劳动资料,也就是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使用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持原样的一类资产。例如,供电公司所持的房屋建筑、机器设备和土地等,都属于固定资产。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诸多独特之处。例如,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价值大、固定资产的可靠性增加、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分布范围广以及使用率大大增加等特点。

而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生产经营所用的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所用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所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供电企业生产电力的主要基础设备,其中包括配电线路、产电设备、输电线路、通讯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12种基础设备。而非生产经营所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电力生产以外的一类固定资产,如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运输车辆等。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进步中,其中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供电企业更好地生产和经营,也会对我国的资源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从而使得我国的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降低,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就目前来说,我国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体制。在我国的供电企业内,大量的固定资产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管理部门的繁多,就容易造成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也就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据调查,我国少数企业对固定资产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这种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标准性。例如,在实际对资产进行管理时没有一种明确的管理标准,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缺乏依据,因此也就无从判断其管理方式是否有效,从而使得很多管理人员管理无从下手。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够精细化。虽然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了一定的管理,但管理方法较为粗糙。其认为保证其不丢失即为管理,对资产的基本数据、使用情况一无所知,使得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正因为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三、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离不开采购、运用、维护、报废四个环节,因此,要使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得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应该针对这四个环节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其落实到实处。

(一)采购环节

采购环节是管理固定资产的第一步,它意味着资产的管理能否有效地开始,因此采购环节极为重要。供电企业在采购设备资产之前,相关采购部门应该要做到对设备信息十分了解,不可盲目采购。除此之外,在采购时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考虑新设备资产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电力生产要求,从而制定出全面的采购方案和成本分析以及可行性报告,待报告等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后再实施采购,不可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采购,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运用环节

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对所持有的资产的运用状态做到了如指掌,实时监控。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行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都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在具体的管理系统中,应该包括:第一,电子监控系统,用来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以防止出现工作人员运用不当或机器运行不良等问题。第二,建立全面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来记录和更新每一次机器的使用情况,以此来方便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设备信息进行时时查询、时时监管。

(三)维护环节

在建立了运用环节的管理系统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维护部门就应该根据管理系统所显示的数据对设备所处状态进行分析。但出现信息异常或错误等情况时,就应该暂停该设备的使用,制定出有效的处理办法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维修,防止一切危险因素的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护理。例如,对每次的维修和护理都做到有效记录,落实到每一个维修人员,以此确保责任分配问题。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资产设备的每一部分都做到精细化处理,不可马虎大意,也要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出现。

(四)报废环节

众所周知,固定设备资产的报废也是要经过一定的审查的。而为了做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处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查也应落实,不可敷衍了事。例如,在审查报废设施时,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出示设备的日常使用数据和其运行部门和维护部门的报废结论的统一意见。而后,应该由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的报废意见进行讨论、审批。最后,待报废意见获得批准后,再将报废处理的相关过程和财务费用等数据提交给财务、生产以及管理部门用于审查和更新相关设备数据。

四、结语

不可否认,我国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但在供电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这样的管理模式仍是有些落后的。因此,作为我国电力资源的垄断企业,供电企业更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力求以此来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化应用。只要对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做到精细化管理,就能更好地利用相关固定资产,以此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

(作者单位为国网陕西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刘炜(1979―),男,陕西清涧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马静.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浅析[J].经济视野,2014(18).

[2] 马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装备,2011(8).

第3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意义

企业物资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是通过计划、预算、招标、订购、运输、储备、发放、结算等方式,对企业在基建、生产和技术、环保改造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物资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组织与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精细化,不仅有利于电力企业科学合理的采购、存储和使用物资,也有益于保证企业基建、发电和技改质量,帮助企业加快资金回流与周转速度,降低基建、技改和生产成本,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精细化,有利于企业降低基建、技改和生产成本。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是电力基建项目、生产和技改的前提条件,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物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电力基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开工之前,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基建、生产和技改过程中的所需物资的价格是千变万化的,价格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基建、施工、生产和技改的质量。而电力物资在建设项目的总成本中的消耗大约占65%左右,在电力企业技术、环保改造项目和日常的检修维护中的物资消耗,更是占到技改和检修成本的70%以上。

二、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内容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内容,主要是指对物资管理全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物资运动轨迹进行有计划的、科学的组织、指挥、调度、协调与监控的管理。精细化的物资管理涵盖了对物资采购的计划、预算、招标、订购、运输、仓储、备用、发放和结算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物资管理全过程设置特定的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和管理机制,达到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实现精细化,要遵循制度健全、结构精简、权责明确、统一高效的原则。要将不必要的各部门分散采购业务和采购权进行重组整合,统一交由一个物资采购部门或单位进行集中采购。同时,各物资需求部门或单位要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在确保准确高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约化统一采购省时省力节约的优势,做到降本增效。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有进出口资格、工程招标机构甲级资质、国际招标甲级资质、设备监理甲级资质、中央投资项目招标机构甲级资格、 政府采购机构甲级资格以及煤炭经营等20项部级经营资质的,并通过国内贸易部首批认证的全国物资流通(综合经营)大型一类企业。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有一流的物资管理经验和精英团队,组建以来一直服务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系统和国内外众多的特大型电力生产和建设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符合委托方要求的物资招标、采购、保管和监理任务,也得到国内外厂商的广泛认可,我们也在物资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方法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精细化的方法和手段很多,首先应当遵循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要以法律为准绳建立起完善可行、符合标准的企业物资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体系。如:建立物资采购的质量监督与评价管理体系,对采购从业人员进行监督评价;建立物资管理供应商数据库,对供应商的信誉、质量、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完善的运输、入库验收管理机制,建立保管和发放管理机制等,以期对物资管理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就电力企业在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方法中,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的精细化管理以及运用ABC分类法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分别进行一下简要阐述。

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降低物资管理的采购费用。在企业物资采购的供应商群体选定后,还要根据物资采购情况,建立起精细化的物资供应商数据管理库。供应商数据管理库,是对市场供应商群体进行科学的、精细化分类,一般将供应商分为三类,即:一类为核心供应商、二类为优秀供应商、三类为一般供应商。当然还可以根据物资供应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一步进行精细化分类。要结合物资供应情况分层次的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特别是要巩固与一、二类供应商(核心、优秀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同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维持与三类供应商(一般供应商)的关系,并参照供货情况及时调整三类供应商数量。建立精细化的物资供应商管理数据库,就是要创建一条拥有优秀的供应商群体、通畅的物资采购运转流程和高效的信息传递与共享通道的供应渠道,实现企业内部的物资需求部门、物资采购部门与物资供应商的高效合作。通过建立起精细化的物资供应商管理数据库,可以整合各类物质、信息和市场关系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转效率,保证企业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满足物资需求和规避从业人员廉洁风险,进而实现共生共赢的目标。

运用ABC分类法对库存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物资库存管理精细化的主要目的,也是要降低物资管理的库存费用。我们运用ABC分类法,对库存进行分类,就是物资库存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 。ABC分类法,是把在物资的总体价值中占相当大比重的物品、且在数量上只占很小的比例,也就是说把物资组类中的少数项目占总值的大部分的物资作为管理的重点进行有效管控的方法。这一方法对电力物资库存管理是特别适合的。电力物资中的电力设备等大宗物资对电力系统最重要、且具有数量少和价值高的特点,而一般的电力物资,就是数量和品种繁多而价值量相对较少的物资。ABC 分类法,就是将库存的物资分为 ABC 三个等级。A 类物资是少数项目的价值占整个库存量总值特别高的物资,通常为 15-20%的物资约占75-80%的总值;B类物资是指数量较多而总值不高的物资,通常有30-40%的物资约占15%的总值;C 类物资是指数量很多而价值占总量很少的物资,通常为40-50%的物资仅占5-10%的总值。将库存物资分为 ABC 三类,也不是绝对固定的,也可以根据情况分为多个类别,只是为了对不同类型的物资更有效的控制。多年来,电力企业在物资仓储保管和发放上,运用ABC 分类法的精细化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基于现实环境的影响,企业有必要重视精细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通过加强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是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以及占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到的一切资源成本。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与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改善,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与生存。

一、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1.财务会计管理精细化概念

企业财务会计精心化管理主要针对企业中每一个岗位与业务而建立对应的工作流程,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实践中融入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通过财务监督工作,能够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拓宽,这样才能进一步挖掘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需要根据目前企业的发展目标,才能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控制与配置。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凝聚企业的内部力量形成发展合理,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而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主线是覆盖企业每个成员与每个环节,对各项工作细节进行优化与梳理,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精细化财务会计管理的意义

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挖掘企业发展与进步空间,而且从细节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能够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掌握各种流程的基础上,让财务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各个部门加强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更加协调的氛围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

二、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

从目前企业实施财务会计精化管理的现状来分析,对于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是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工作无法在企业内部正常运转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来看,目前很少会有财务管理人员深入掌握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涵,当然也就无法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财务管理内容当中,更加无法让精细化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形成一致。由于传统核算思维模式影响根深蒂固,目前很少会有财务会计人员明确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现实意义。由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在建立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历程上遇到了很大的阻碍。理念是改革的动力,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优势,那么很难让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运行。另外,也没有建立对应的考核标准,缺乏对财务管理人员对应的监督与督促。

2.资产管理较为松散

我国企业在对资产进行管理时主要依靠收付中心,从价值方面对企业资产进行核算,从实物出发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国,容易造成企业资产机制与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出现脱节的状况。一些企业没有将固定资产进行如实登记,这样便会造成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资产流失等等财务方面的问题。另外,企业财务使用者一般都比较重视财政资金的规范运作方面,而资产管理方面重视度不够高,尤其是企业固定资后续管理上的一些管控工作,这些因素都是导致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无法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

3.财务信息化水平过低

若要保障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顺利的开展,那么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发挥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就要加快财务会计信息化进程。目前,我国60%企业关于财务管理方面信息化进程还不够理想。一些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基础性计算机管理技术,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目前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在实践的过程中无法将信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目前很多企业财务信息化,只是简单的将企业财务核算进行信息化转化,目前实现最多的是信息共享,但是在管理上没无法达到实际的需求。财务信息化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顺利开展的因素。

三、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企业内部若要让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顺利开展,企业首先要为其提供可以实施的基础条件。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不断的学习,将专业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环节当中。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推动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的开展。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结合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发展战略方针进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自己的财务管理行为,对财务管理行为进行规范,这也是推动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原因。另外,现代企业要重视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不断壮大企业财务管理团队,提高核算的效率,加强监督体系与服务体系之间的协调,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为企业而服务,针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责任进行不断的细化量化。坚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制度,让企业财务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还应该从责任落实到人头的角度来实施,让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走上制度化道路。

2.完善监控制度

现代企业要更加重视外内监控制度,需要成立对应的资产管理小组专门负责监督工作,小组内部要实现岗位责任制度。针对企业固定资产需要设置对应的分类账户,并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企业固定资产如果出现变动,需要及时的上报资产管理小组,然后出示对应的审批手续,同时还需要将资产变动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最后将所有信息归档到固定资产管理档案当中,从而为企业资产管理严格把好第一关。针对企业外部监控制度,坚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入手,要有完善的盘点程序与制度,例如:资产管理追究制度与赔偿制度,以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企业资产出现流失的情况,同时还能保障企业固定资产的产值。企业可以采取不定期或者定期清查方式,从而动态掌握企业资产变动的情况,例如,企业固定资产出租、报废、调入等等环节,都需要根据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审批程序之后才能进行,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财务管理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推动企业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已将财务信息管理技术融入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而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有信息管理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管理技术能够让企业生产信息、l展信息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等等实现共享。在信息技术管理下,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收集财务信息,整理财务信息,从而对企业重大决策提供更加有了的参考依据。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能够与企业销售部门、工程部门、网路营销部门实践更好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财务数据库,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的财务服务。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励,如何让企业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优势,企业自身必须加强改进。很多企业已经逐渐淘汰了传统粗放型财务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推行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理念,经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进行协调,无论是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等,在精细化管理的推动下形成合力,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静.财务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工作论述[J].财会学习,2016,(22):84.

[2]穆桂香.企业财务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27):166-167.

第5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MES;ERP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大量销往国外,被喻为“世界工厂”,制造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不断演变,西方经济陷入萧条,新兴经济体受到通胀困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使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我国国内由于气侯变化导致农产品、大宗商品价格迅速攀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导致原材料纷纷上涨,劳动力成本也不断增加;随着国家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目前制造业企业的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5年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一定要抓紧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优化自己的经营质量。

企业的经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管理。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

一、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主要为维护企业的持续核心竞争力而展开,其实质是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到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强调执行力,注重企业在从战略的制定到具体的执行等管理全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

随着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一批制造业企业积极寻找对策,苦练内功,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目前,我国成功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的制造业企业既有伊利牛奶、青岛海尔等大型企业,也有金坚制衣、德胜洋楼等。

二、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精细化管理必须与企业现状相结合,遵循企业发展客观规律,从大局到部分,从基础到精专,把企业全盘看作是一个系统来设计,在生产中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从下列方面来设计:

(一)精细化操作

指对企业活动事先制定好工作规范,并要求每一个员工都遵守,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正规化、标准化。

(二)精细化控制

要求建立企业生产运作流程,该流程包括计划、审核、执行、回顾的过程。

(三)精细化核算

要求企业财务活动都要记账、核算,通过核算能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减少企业利润流失。

(四)精细化分析

指企业通过现代化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跟踪,以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这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五)精细化规划

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这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如企业规模、文化、管理模式等以及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制定的实现计划。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展望

根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的研究,随着精细化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广泛运行,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一般是进行三个层次的系统化管理:首先把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自动化监控;其次在企业的成产车间内部建立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最后对整个企业进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ERP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模式。该系统是统一对企业的物流、人力资源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ERP系统是一个在全企业范围内所应用的高度集成系统。它通过自动优化管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只需在某一系统中输入一次源数据,就能使不同业务系统共享该源数据。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发展模式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在企业内部建立ERP系统。

参考文

[1] [2] 

献:

、苏中怀.“精细化管理”在唐山任氏包装设备有限公司中的实践[J].中国建材,().

第6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MES;ERP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大量销往国外,被喻为“世界工厂”,制造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不断演变,西方经济陷入萧条,新兴经济体受到通胀困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使我国制造业的产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我国国内由于气侯变化导致农产品、大宗商品价格迅速攀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导致原材料纷纷上涨,劳动力成本也不断增加;随着国家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目前制造业企业的经营面临巨大压力。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今后5年要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一定要抓紧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优化自己的经营质量。

企业的经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管理。对制造业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

一、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和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主要为维护企业的持续核心竞争力而展开,其实质是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作到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强调执行力,注重企业在从战略的制定到具体的执行等管理全过程中对细节的观察和把握。

随着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危机,一批制造业企业积极寻找对策,苦练内功,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目前,我国成功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的制造业企业既有伊利牛奶、青岛海尔等大型企业,也有金坚制衣、德胜洋楼等。

二、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精细化管理必须与企业现状相结合,遵循企业发展客观规律,从大局到部分,从基础到精专,把企业全盘看作是一个系统来设计,在生产中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可从下列方面来设计:

(一)精细化操作

指对企业活动事先制定好工作规范,并要求每一个员工都遵守,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正规化、标准化。

(二)精细化控制

要求建立企业生产运作流程,该流程包括计划、审核、执行、回顾的过程。

(三)精细化核算

要求企业财务活动都要记账、核算,通过核算能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减少企业利润流失。

(四)精细化分析

指企业通过现代化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和跟踪,以研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方法。这是企业取得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五)精细化规划

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这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企业的规划包含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如企业规模、文化、管理模式等以及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制定的实现计划。

三、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未来展望

根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的研究,随着精细化管理在制造业企业的广泛运行,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一般是进行三个层次的系统化管理:首先把整个制造过程进行自动化监控;其次在企业的成产车间内部建立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制造执行系统);最后对整个企业进行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管理。

第7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预算管理

一、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先进的企业财务管理观念,以专业化管理为前提,通过科学技术进行生产运营,运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化统计,对财务目标与战略决策进行分解细化,制定出具体、合理的操作规程和实施准则,对资产、收支、预算、成本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将每项任务细分至各个岗位,并严格监督、落实的全过程,让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够有效的贯彻到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

油田企业要想在我国目前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是超越自我升值的需要。将油田企业财务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解决各种突出性、紧迫性问题,使管理方式精细化,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和生产运作水平,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失误率。财务精细化管理需要全员参与,精细化的业务流程设计、整改考核标准、监督控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现资源最优化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各部门协调、合作、发展,从而提升油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与世界油田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接轨,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对油田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油田行业面临的挑战层出不穷,为了满足油田企业不断壮大的需求,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层级的要求,财务精细化管理是油田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油田企业正在逐步向国际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方法已经被逐渐取代,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快了油田企业改革进程,财务管理工作也实现了优质的创新与发展,运用先进的ERP财务管理系统,执行资金集中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使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精细、规范、科学、合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油田企业高速运转、经运营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理论上比较简单,但在实施过程中实现“细中求精”仍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完善。

(二)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

油田企业财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编制依据主要是结合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的各项有关油气开采成本,以及今年预计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没有结合市场实际情况与本企业自身经营水平进行有效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遇见各种问题,如资金不足造成预计投资项目、购买设备等无法如期完成,使得油田企业预期效益不得不延期获得,或者项目计划被取消而影响企业利益,容易是管理者发生短期利益行为,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财务人员对油气生产过程了解较少,加上油田地域区块复杂,油田作业设备的维修项目较多,突发事件较多,很难对油气生产进行准确预算。

2.资金管理模式不完善

我国部分油田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仍不完善,资金管理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控制和调配,应收账款及存货占用资产比例较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使油田企业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应变能力减弱。油田企业结算业务量大,下属单位不能及时掌握财务资金动态情况,影响管理层财务决策的制定。对子公司、各部门、各个业务流程的资金管控力度不足,资金出现缺口时,大部分是向银行贷款,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动制度不完善,导致整个集团资金成本增加,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3.人才队伍有待提高

油田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需要全员参与,操作流程要规范、严谨,但我国部分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依旧比较粗放,财务人员固有的一些管理理念并未改变,管理者对财务精细化管理认识不足,财务工作基础薄弱,理论知识掌握不充分,制度、程序执行不严格。

三、油田企业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

油田企业要精细财务预算管理,充分考察市场发展趋势,并结合企业过去自身实际情况和预期目标做好预算编制,对生产运营、项目投资所涉及的各项预算业务实施统一管理,明晰各个项目指标,将精细化预算指标逐级分散下达。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控,规范预算相关标准和流程,建立财务预算管理数据库系统,严格实施限额耗费标准制度,将财务预算、实际耗用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做好财务预算的归纳、识别、优化、及时反馈等工作,实现财务预算良性循环管理。由于油田企业涉及项目复杂多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预算,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实时进行预警监控,充分发挥预算功能。

强化相关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下级财务预算完成情况与上级领导责任部门连带考核机制,增强责任部门的责任意识,将考核结果与年终奖金或岗位晋升相联系,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创新性,从而全面提升财务预算运行效率和质量。

(二)精细资金预算管理

油田企业应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预算的申请、审核、管控等环节,建立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对于资金预算系统没有计划批号,合同信息不全,或是金额超出预算项目的不予以挂账处理,要严格控制现金流出预算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对企业现金流量实行滚动预测管理机制,对各个部门资金预算进行汇总,做出周、月资金预算计划,实行季度滚动资金预测以及总年度现金流评估,对企业资金进行整体部署,进行统一的控制和调配,严格管控并及时掌握资金动态存量与流量。降低应收账款及存货占用资产比例,加强资金的周转速度,对于集体企业要合理调动资金,将子公司闲置资金调转到项目需求企业中,减少财务成本支出,优化资源配置。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精细化有效实施的前提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制度来防范财务风险和生产运营风险,从而促进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等,要精细化各项管理制度,以整体流程为出发点,落实各个岗位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引进ERP系统,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使数据信息高度集成、共享、传递,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增强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利于管理者制定有效的经营决策,促进油田企业的财务系管理与生产经营情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油田企业要想有效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企业全员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将精细化管理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在油田企业内部不断深化、发扬,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凝聚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专业知识,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制度、新政策,做到与时俱进,跟上经济时展的步伐,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定期为员工举行讲座活动,交流经验,共同为油田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8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企业管理改革方向。精细化管理系统可以涵盖煤炭企业运营的多个方面,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活动具有尤其明显的改善作用。本文拟从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具体分析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将二者结合从而制定煤炭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来源于上世纪中期的一种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的管理在传统意义的规范化基础之上更进一层,实现企业管理和运行的精细化。在不断的发展和延伸中,精细化管理和实践和现代管理理论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用于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维持和创新。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从制度上、文化上和操作上都要做到细致入微。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强调岗位的作用,它将企业管理活动分配至每一个具体的岗位,使得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有对应岗位上的执行者。在精细化的管理体系下,企业通过具体但并不繁重的组织安排,使得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名员工都能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因此,精细化管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2.煤炭企业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作为自负盈亏的生产企业,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过于粗放,企业的生命周期通常较短、企业规模也较小。在煤炭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规模更大,更加追求长远发展。因此,摆脱传统粗放的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成本精细化管理是煤炭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成本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利润高低。传统粗放式的、对成本控制不严格不规范的管理体系下,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实现精细化成本管理的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要素构成

在煤炭企业的运行活动中,包含了诸多的成本要素,例如煤炭开发过程、资源获得过程、生产过程以及市场活动过程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成本。本文仅挑选比较重要的几项成本进行阐述。首先,煤炭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企业获取煤炭资源之前所进行的开发活动中产生的成本。具体来看,这种类别的成本主要涵盖了煤炭勘探成本以及煤炭开采工程设计、规划和建设所产生的成本。其次,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指:煤炭企业为了获得煤炭资源,向煤炭资源的所有者缴纳的各种资源税费。在我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背景下,煤炭资源成本主要是相关的一次性矿业权价款以及资源税等资源开采相关税费。第三,煤炭生产成本主要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成本。具体来看,煤炭生产成本主要包含了生产活动消耗材料、煤炭生产所需人力薪酬、各种生产设备的购置、维护和折旧费用、煤炭生产所需的电力或其他动力费用以及于煤炭生产相关的其他支出。第四,煤炭安全成本主要是指:在高标准的煤炭生产安全要求下,为了保证煤炭安全生产所需要的物资和人力成本。第五,煤炭市场成本。煤炭企业在市场活动中,通常面临较多的应收和应纳账款,资金的管理会带来相应成本。

三、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对策

在精细化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精细化成本管理是煤炭企业整个精细化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看,可以从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物资采购管理精细化以及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精细化等方面出发,具体地实现煤炭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控制。

1.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编制、执行、控制、核算、分析、报告、调整、考核、审计、责任和例外管理等多项具体的预算工作制度框架。其次,煤炭企业应该在预算管理制度框架基础上,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并通过岗位精细化管理,使得预算管理直接定位到具体的岗位上。

第9篇: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含义

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含义是指供电企业从事电力生产和电力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劳动资料,也就是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使用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可保持原样的一类资产。例如,供电公司所持的房屋建筑、机器设备和土地等,都属于固定资产。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有诸多独特之处。例如,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使用价值大、固定资产的可靠性增加、资产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分布范围广以及使用率大大增加等特点。

而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生产经营所用的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所用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所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供电企业生产电力的主要基础设备,其中包括配电线路、产电设备、输电线路、通讯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等12种基础设备。而非生产经营所用固定资产是指用于电力生产以外的一类固定资产,如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运输车辆等。

二、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进步中,其中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供电企业更好地生产和经营,也会对我国的资源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从而使得我国的供电企业的经营效益水平降低,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就目前来说,我国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体制。在我国的供电企业内,大量的固定资产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管理部门的繁多,就容易造成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也就不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统一管理。第二,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据调查,我国少数企业对固定资产有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这种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标准性。例如,在实际对资产进行管理时没有一种明确的管理标准,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缺乏依据,因此也就无从判断其管理方式是否有效,从而使得很多管理人员管理无从下手。第三,固定资产管理不够精细化。虽然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了一定的管理,但管理方法较为粗糙。其认为保证其不丢失即为管理,对资产的基本数据、使用情况一无所知,使得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正因为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其进行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

三、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离不开采购、运用、维护、报废四个环节,因此,要使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得到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应该针对这四个环节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将其落实到实处。

(一)采购环节

采购环节是管理固定资产的第一步,它意味着资产的管理能否有效地开始,因此采购环节极为重要。供电企业在采购设备资产之前,相关采购部门应该要做到对设备信息十分了解,不可盲目采购。除此之外,在采购时还应该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考虑新设备资产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电力生产要求,从而制定出全面的采购方案和成本分析以及可行性报告,待报告等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后再实施采购,不可不考虑实际情况随意采购,造成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运用环节

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对所持有的资产的运用状态做到了如指掌,实时监控。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行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都做到实时监控,实时反馈。在具体的管理系统中,应该包括:第一,电子监控系统,用来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督,以防止出现工作人员运用不当或机器运行不良等问题。第二,建立全面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来记录和更新每一次机器的使用情况,以此来方便固定资产管理职责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设备信息进行时时查询、时时监管。

(三)维护环节

在建立了运用环节的管理系统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维护部门就应该根据管理系统所显示的数据对设备所处状态进行分析。但出现信息异常或错误等情况时,就应该暂停该设备的使用,制定出有效的处理办法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和维修,防止一切危险因素的出现。

除此之外,还要对固定资产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护理。例如,对每次的维修和护理都做到有效记录,落实到每一个维修人员,以此确保责任分配问题。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资产设备的每一部分都做到精细化处理,不可马虎大意,也要避免“走过场”的现象出现。

(四)报废环节

众所周知,固定设备资产的报废也是要经过一定的审查的。而为了做到对固定资产的精细化处理,固定资产的报废审查也应落实,不可敷衍了事。例如,在审查报废设施时,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出示设备的日常使用数据和其运行部门和维护部门的报废结论的统一意见。而后,应该由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设备的报废意见进行讨论、审批。最后,待报废意见获得批准后,再将报废处理的相关过程和财务费用等数据提交给财务、生产以及管理部门用于审查和更新相关设备数据。

四、结语

不可否认,我国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但在供电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这样的管理模式仍是有些落后的。因此,作为我国电力资源的垄断企业,供电企业更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力求以此来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化应用。只要对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做到精细化管理,就能更好地利用相关固定资产,以此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