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精选(九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第1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49-01

初中生在个体间的成长环境、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普遍存在差异性,不能忽视个体差异,否则会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分层教学科学地将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了“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各个层面上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以及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分层教学是以层次为基础,以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为前提,以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为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采用分类辅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在初中英语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要进行繁重的批改作业、组织教学、备课等活动,往往没有进行因材施教,采用同一尺度组织教学,非常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抹杀了学生间的差异,造成差等生“掉了队”、中等生“刚刚好”、优等生“不够吃”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素质都得到提升和锻炼,使学生的间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进行不同的教育,使他们被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前人的教育经验进行了总结,承认了个体差异,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做法。

2、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具有成功性、人格性、全员性、全面性四大特征,是引导教师、帮助教师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遇到问题的重要法宝。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内部动力,主张通过不断帮助学生实行激励评价,相信差生也具有强烈的成功潜能和愿望,能够很好提高教学的成功率。分层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也是为实施“成功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使了学生上课积极参与,积极开动脑筋,促使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也是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理论,是大家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共同提高。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一起,优等生可以帮助相对差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优秀的在帮助差生的过程中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也得到提升,差生通过询问,问题也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4、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提出了更加广泛的智能体系,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把智能定义为: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具有价值的服务和创造的能力,提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9种能力,这9种能力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着个体差异,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与学习有着制约和影响。多元智力理论也是分层教学理念的基础,就是要因人而异组织初中英语教学,重视学生个体发展,认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真正发挥分层教学的特长和优势。

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育对象的分层。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对教育对象进行分析,才能很好地实施分层教学,对教育对象进行分层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能力、考试成绩动态分为甲、乙、丙三个层次。甲层次的学生都比较优秀;乙层次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丙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不好。教师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一组应当包含这三类层次的学生。

2、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就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对应相应层次的教学目标,做到学生分层与教学总体目标相协调。

3、教学进度分层。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外,还要进行教学分层。例如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分层培养学生读写听与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相互帮助,共同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在教学对教学进度的控制上,要尽量为每一位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创造条件,在教学进度上要以乙层次的学生为重点,按中速进行授课,也要兼顾甲、丙层次的学生,要考虑这两个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

4、考核评价分层。考核评价是最能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进行全面检测的环节。实施考核分层能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进展有比较真实的了解,能够很好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初中英语教师在设计考试内容时可以设计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种类型,选做题属于加分题,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做题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考核标准方面也应当分层次进行,对乙、丙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放宽标准;对甲层次的学生应当采取严格要求。例如要求丙层次的学生考70分即可,乙层次的学生要考80分以上,对甲层次的学生要求要高一些,要达到85分以上。

参考文献:

[1] 传成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探究[J].科学咨询,2009(6).

第2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分层次;因材施教;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5-0081-05

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是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层次体育课程体系是指在一所高校中所有参加体育必修课程学习的大学生,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专项技能能力、运动学习能力制定1-3个递进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学习期间,在身体素质、专项技能、运动能力等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成为高质量的财经人才。

在历时4年的课题研究中,对我校分层次体育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健康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构建。经过3年半的体育实践课和体育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检验和修订,已经合理、完整的建立了体育实践课分层次教学体系和健康体育理论新体系。实现了高校分层次体育教学改革和健康理论新体系设计的目标与任务,达到了课题设计的要求。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等院校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实验对象。本科学生:从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对2006级本科生1个学期、2007级本科生2个学期、2008级、2009级本科生四个学期、2010级本科生三个学期和2011级本科生第一学期的男、女生体育必修课(体育必修课1-2学年修完,每学期1学分,共4个学分)所有学生进行了体育实践课程分层次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新的健康理论教学体系的实验工作,共计18000余人。体育教师:担任本次课程教改任务的授课教师28人;男教师16人,女教师12人。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助教1人。

(2)实验方法。课题组根据创建的《分层次体育实践课教学大纲》和《新的专项和基础体育理论教学大纲》,按照课题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三个阶段进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第一阶段,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对2007级学生实施了分层次选课实验,采用学生到体育部自愿选择教学项目、层次和上课时间,教师由课题组安排上课;第二阶段,在2007级分层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组员看课、座谈、教研活动、教案、点名册、学生成绩评定、理论试卷的批阅等内容进行广泛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对存在的层次的划定不够明确、学生选择层次不够准确、网上选课问题、学生不能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基础体育理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等问题进行了整改与修正,然后再在2007级和2008级的两个年级全面展开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实验;第三阶段,在进一步看课、座谈、教研活动、教案、点名册、学生成绩评定、理论试卷的批阅等的基础上,采用了学生问卷调查,对分层次体育课程设置、层次的划分、教师实践课教学效果与能力、基础理论教学内容、教师理论教学能力、课外体育锻炼等内容进行了广泛调查了解,针对问卷的统计结果与课题设计的考内容的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分层次教学大纲、基础理论讲义内容、分层次教学管理规范等不足和问题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在合理采纳教师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提出修改意见和改革方案;第四阶段,在2012年初完成了分层次体育课程体系、新的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1.2.2 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2979份,回收有效问卷2686份,有效回收率90.16%。

(2)学生座谈法。在实验期每个学期的9-11周中间,召开体育必修课授课班学生座谈会1次,随机抽取2-4名学生,座谈会召开过八次,共计参会学生210人。

(3)教师座谈讨论。在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组织8次《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专项和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师座谈会,参会教师89人次。

2 分层次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评价

2.1 分层次教学项目的选择是根据学生意愿、教学场地和师资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

本次分层次课改课题研究对实践课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取舍,在充分考虑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同时根据体育教育场地的项目、数量和教师资源等实际情况的综合考量,以及反复的研究和讨论后最终确认为15个教学项目。并对15个男女生教学项目编制《分层次体育课教学大纲》。经过8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与学生选择,能够经常开课的体育教学项目为:身体素质课、乒乓球课、网球课、篮球课、排球课、足球课、健美操课、瑜伽课、形体课、太极拳课;偶尔开课的体育教学项目为:交谊舞课、艺术体操课、跆拳道课、散打课、拳击课等。具体的开课形式为:第一学期固定开设身体素质必修课,按照男、女生分班上课;第二、三、四学期分层次自主选项体育必修课。

2.2 创建自主选课《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2.2.1 创建专项技能课程层次专项技能教学课程层次的创建始于2008年2月,当时根据学生专项技能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状况;根据专项教师对不同性别、不同项目、不同技术以及学习的难易程度等基本教学规律的了解;根据部分老师对课堂按层次分组教学深入研究的成果;根据多次按专项分组讨论形成基本意见后的结果等依据而进行合理的分组。经过8个学期技能课的教学检验,结果显示86%的教学项目的层次划分是准确或较为准确的。另有14%的层次划分不够准确,在2012年6月修订《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时,做了部分的调整,将部分不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层次进行了删除或调整,使之更加符合本次体育教学课改的设计目标(见表1)。

2.2.2 专项技能课程分1-3个层次,学生自主选择专项课程最多3个层次,最少1个层次。分别从低到高依次排列为普通班、提高班和高级班。所有层次都是从低到高有序递进排列。学生自主选择教学项目、教学层次、教学时间和任课教师。

2.2.3 专项技能课程各层次的适用学生人群(1)普通班开课的对象为没有学习过专项技术或没有专项技术基础的学生群体。(2)提高班开课的对象为学过专项普通班或有一定专项技术基础的学生群体。(3)高级班开设的对象为学过专项提高班或专项能力达到提高班水平的学生群体。

2.2.4 每学期专项技能课层次选择的管理规定(1)学生在选择专项层次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真实情况选择,过高或过低的选择都对学习专项技能产生“困难”和“吃不饱”的不利影响,因此学生在选择专项技能课的层次时要认真对待。(2)在两年的体育必修课中,一个专项的基础班只能选择一次;如果想再选择一次,只能选择提高班或高级班;而且一个学期只能选择一个专项的一个层次。(3)每个层次的任课教师,在开课的第2次课前,用和蔼和真诚语气与学生沟通,对技术水平较高和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劝其选择提高班或高级班,保证学生在开课后第三周的补退选结束前选上该专项的提高班、高级班或其他专项的普通班。(4)对选择提高班和高级班上课的学生,教师要在第1次课时组织学生对普通班学过的专项基本技术进行练习与观察,对技术差距较大的学生,讲清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后,劝其改选其他专项技术项目的相应层次。

2.3 分层次专项技术教学内容层次递进、合理连贯

2.3.1 普通班教学目标较为熟练掌握主要基本技术,学生课下能够运用专项技术进行健身锻炼与娱乐活动,培养专项运动兴趣。

2.3.2 提高班教学目标全面技术学习与技术合理运用相结合,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具有自我训练能力、基本规则和喜爱所学专项运动。

2.3.3 高级班教学目标全面掌握专项技能,掌握专项理论和基本规则,具有一定的竞赛能力,成为经常锻炼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男、女不同教学层次教学内容的对比(见表2)。

2.4 创建不同体系

分层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创建分层次体育教学体系中最难和最重要的核心环节。准确、科学技能评价体系的建设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专项技能学习兴趣、追求正确技术技能的掌握、经过课上和课下的反复努力、找到合理运用技术的重点和关键点、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水平和专项建身能力,成为终身的运动者。”技能分层次考试的内容和标准基本达到了建设目标,促进了专项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见表3、表4)

2.5 构建分层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分层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在多元性、全面性、准确性和过程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研究,力求在每个学期的体育考核中,能够全面、立体、过程和态度等多个方面反应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综合能力。分层次体育课程考试的每个层次考试都包含课堂考核、身体素质考核、技能考核和体育理论考试等四项内容,每项具体考试包含的内容和占总分的比例为:

(1)课堂考核内容与标准占总分的10%,制定了详细的课堂考评标准;

(2)身体素质考核内容占总分的20%,男生考1000m、女生考800m,按照体质测试标准评分;

(3)技术考核内容与标准占总分的50%,一般为两项技术考试内容,按层次确定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

(4)体育理论考试内容占总分的20%,由专项理论和体育基础理论两部分内容,统一集中试卷考试。

2.6

创建分层次体育实践课电子版教案

为了高质量地建设一批体育精品课、省体育评优课、体育精品视频和教学团队等教学需要,经体育教学部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本次课改全部采用《电子版教案》撰写教案,设计了统—教案格式模板,采用B5纸打印。由教研室主任组织编写《电子教案撰写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教案、不同教学的内容、不同组织形式与教法、撰写格式与要求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为此召开了两次次《电子教案撰写规范》讲座与讨论,并将讲座的PPT放在教研室电脑中,供老师随时查阅和观看,为今后所有教师规范的写好电子教案,提供了基础参照文本。经四个学期的反反复复的检查、修改的多次重复,60%以上的教师逐步定型为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具有特色的体育课课时教案。

2.7 构建完整的专项体育理论和基础体育理论教学体系

2.7.1 体育专项理论教学大纲

(1)专项体育理论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健美操、艺术体操、交谊舞、素质、羽毛球、拳击、散手、台拳道、形体、太极拳。

(2)专项理论讲授的主要内容。

①球类:起源与发展;对健身运动的作用与意义;怎样学好;场地与器材介绍;技术技能与应用;战术与应用;提高健康程度;了解竞赛规则、组织比赛的方法;会欣赏。

②身体素质类:身体素质的概念;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素质与生活能力的关系;五项身体素质的概念、作用、练习方法、练习的注意事项、对健康的作用。

③形体课类:起源与发展;形体训练的练习内容、方法、种类、任务、作用;生活中的练习方法;形体训练的意义和作用;如何进行形体训练;形体训练对气质的作用;形体与服饰的关系;

(3)专项分层次篮球理论讲义要点案例。

①普通班:了解篮球运动起源和发展概况;介绍场地与器材;篮球运动对健身的作用;如何学好篮球;掌握篮球运动的特点,介绍基本技术要点与练习方法;介绍竞赛基本规则与裁判法。

②提高班:介绍我国现阶段CUBA的发展概况;赛制及特殊规则;介绍篮球运动常识,专项运动损伤及预防;介绍篮球规则及裁判法;三对三篮球规则。

③高级班:介绍NBA比赛规则;重点与FIBA规则区别;介绍现代篮球战术攻防体系;人盯人攻防,区域攻防,混合攻防;介绍篮球欣赏;重点如何观赏与获得比赛资料途径。

(4)专项体育理论授课学时和形式。每个学期和每个层次都是2学时,任课教师同一专项学生集中上大课,上课时间根据教室空课时间而确定。

2.7.2 4个学期体育基础理论教学大纲创建基础体育理论授课内容,课时达到20学时。自编基础体育理论教学讲义,形成教学体系,特色鲜明。本次课题研究共完成授课讲义编写10份,20余万字。

2.8 学生对分层次教学的评价

2.8.1 开设分层次体育课程有95.91%的学生认为,分层次体育课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为不同体育能力学生群体接受体育课教学提供了层次上的多种需求,初步实践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2.8.2 分层次教学项目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分层次体育课教学项目经过多年的开发与整合,在分层次教学大纲中共开设男、女教学项目15个,其中乒乓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素质、形体、健美操、瑜伽、太极拳等现在常设教学项目,占整个教学项目的66.67%;剩余为偶尔开设的教学项目,占整个教学项目的33.33%。在整个课题研究中在不断想方设法增加时尚的、喜闻乐见的层次教学项目,扩大学生选择分层次体育教学项目的范围。在2010年课题问卷调查中,78.96%的学生认为分层次教学项目基本满足了学生对体育教育需求。

2.8.3 逆势开设身体素质课,得到60%以上的学生肯定为了求证学生对素质课认同程度,本问卷特意设此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是60.09%的学生认为应该上身体素质课,加不加无所谓的为13.51%,只有26.40%认为不应该开设身体素质课的。对此教学现象,体育部应加强素质课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练习内容和方法,提高练习的趣味性与娱乐性,特别是练习与休息合理搭配,准确讲解每个练习的方法、要求、作用和用途,用有目的、有计划、多方法、多内容的身体素质练习来提高学生练习身体素质的兴趣,逐步达到自觉锻炼。

2.8.4 成绩评定的科学性,促进学生课余锻炼积极性学生对分层次体育课考试成绩评定的满意度为89.17%。分层次体育课成绩评定内容和标准,在4年时间里经过多次的修订和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评定内容和评分标准的局面,逐步创建了统一规范、层次多样、考核全面、重点突出、内容详细、标准准确的考试体系。基本实现了运用技术考试促进学生课下锻炼的教学延伸计划,实现以考促教、促学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学生考试标准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

2.8.5 教师认真执教,学生评价较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管理人员认真执行,为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营造了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师安于本职教学工作,不断学习针对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分层次教学方法,将教学任务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教师的认真执教,才能获得学生较高评价。

3 结论

(1)高校分层次体育课程教学模型构建完成,体系完善,运行良好。

(2)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整体实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标。

第3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99-02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改革背景需要教师有效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范式,贯彻落实“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一、分层教学概述

1、分层教学概念的界定。

分层教学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依据是个体差异性原则,在教育学方面的研究依据是因材施教原则。胡善通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于各层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家张大均提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学生的个人爱好能力结构和个性发展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应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课程选择的自由,能够主动地得到发展。面向差异的主要教学方法即分层教学体现了这一思想。”分层教学普遍强调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强调教学要在不同学生、不同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以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教育思想,即师者要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宋代教育家朱熹将孔子这方面的思想和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儿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已达到的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即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维果茨基把它们之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

(3)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造成的。”分层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创设合适的条件实现学习目的。

(4)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前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要在全面考虑教学对象内外部条件、教学系统的特征、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教学规律、原则的基础上,使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方面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

1、学生主体分层。我校在分层形式上采用隐性分层(不告知学生)的方法,即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根据其已有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综合情况区分为三个层次,这有助于教师针对性地在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既要以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为依据,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合理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越接近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对提升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的促进作用就越大。

3、教学评价分层。教学目标的层次差异要求教学也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可以根据考试成绩进行评价,但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4、课堂作业分层。作业分层是指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地课堂作业,以达到复习巩固,强化提高的目的。

三、高三数学分层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导数在三次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导数解决含参变量的三次函数的性质问题

分层教学目标:1)掌握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能利用导数刻画三次函数与其导函数(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2)能利用导数解决常系数的三次函数的性质问题;3)能结合三次函数的图像解决含参变量的应用问题,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典例分析】

例1、

变式:例1中,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求 的范围.

例2、已知函数 .讨论其零点的个数.

变式:若 在 上的最大值为2,求 在 上的最小值.

【课后巩固】

基础题:1、

2、

选做题:已知函数 ,其中 .若在 上,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

1、分层教学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分层教学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

3、分层教学在促进整体发展的同时关注个体差异,是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有效尝试。

五、实验中的不足

按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指标进行分层,缺乏合理性;关于分层教学相关理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教学策略的构建缺乏深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变化关注不够;实验效果是否受到教师因素的影响无从考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将更有利于分层教学把集体教学、层次教学及个别教学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分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它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深刻领会“分层教学”的内涵,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殷凤莲.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 胡善通,杨淼宇.分层递进,提高学生素质[J].上海.上海教育,2000(7):8-10.

第4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创新能力

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尖的更尖,中的拔尖,差的赶中。而教学往往是一个旧的差异不断缩小,新的差异不断形成的过程,所以搞“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向差异性教学转变,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

1.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意义。

分层递进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老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有利于促进成绩稍差的学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有利于他们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大材”的成功愉悦。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性评价和掌握学习的策略”。该理论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帮助所有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将具体的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学目标之下。同时,不否认学生间的差异,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实现最佳的结合,为明确教学目标,确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提供了依据。

(2)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该理论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差异出发,提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对于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观和指导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论、教育人本论、学生主体论等。

3.初中语文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

(1)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目标。在新课程试行的今天,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试图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如下目标:使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准确地认读汉字、书写端正正确;具有一定的我国古典诗文的积累;能根据一定的情绪,正确得体地进行汉语言交际;能阅读一般的政治、文艺、科技等相关读物;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见的应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的能力,更应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

(2)分层递进教学研究的内容。以语文阅读训练为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统计资料表明,中考阅读题的比重在逐年增长,考题在注意全面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占了比较突出的地位。阅读材料的选择兼顾各种文体。记叙、议论、说明以及实用文,至少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文体,且注意材料的文化价值取向,表现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读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识和社会发展的读物及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阅读的首选材料。注意因体设题,能较好反映阅读的本质。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以课内为次。这使阅读能力的考查有了广阔的天地,课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课外迁移,这个道理不容置疑。开放性的试题已经步人阅读测试领域,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作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3)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科学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或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作文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生因作业过于轻松而抑制了个性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难以甚至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分层递进作文教学,就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作文教学。

(4)分层递进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分层;训练要分层;评价的分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实施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一般以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4.实施者的困惑。

(1)在备课时,为如何给目标定性,将它分得所谓分明“A、B、C三层一清二楚”,有些甚至无法细分,即使勉强分出,也不知是否恰当。因此,对ABC三层学生提问,应有不同的设计提问。

(2)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够重视“分层递进”,更有甚者竟然自愿进入本不属于自己的低层次学习,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没有经验、案例、办法可供遵循,如何评价实施的效果,这也是实施者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课题经费无法得到落实。

(4)在课题建档方面,由于实施的时间上、密度上、内容上不够广泛,很难有一套如数据、目标、评价体系等的具体落实,故建档方面可以说是处于空档位置。

在语文教学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能通过目标分层,让每一位学生激起参与的兴趣,通过训练分层,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兴趣,通过评价分层,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的参与和发展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蓬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开研讨课:《藤野先生》。(着重鉴赏鲁迅先生的不同写作文风,提高鉴赏能力)。

第5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层次分析法

 

企业搞好继续教育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科学地分析企业继续教育状况,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本文采用的层次分析法对某国有大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进行评估,较好地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利于该企业进一步搞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把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的决策方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该方法核心思想是针对相互关联影响的多因素决策问题,通过选择评价方案,对决策对象进行优劣排序,取优汰劣。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中包含的各种因素,通过专家分析论文网,确定各种影响因素,划分出其相互间的联系,使之分层次条理化,去除相对次要的影响因子,在定性的判断基础上,提出可判断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对提出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问卷设计,通过较大范围的样本调查,对收集汇总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同一层次元素间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的描述,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元素相对重要性权值;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出各级指标的相互关联的数值及其权值,有利于科学确定影响继续教育体系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评价多级指标的权重,能准确地对各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为企业搞好继续教育提供更加可靠、科学的依据。

一、建立分析系统,确定系统分析评价层次结构和各因素间关系

调查表的设计借鉴系统工程学的层次分析理论,构建出如图1所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层次结构图。在该层次结构图中,处于最上层一级指标(A)为总目标层,它体现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能和期望结果;中间层二级指标(B)为主要因素层,有知识来源、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质量保证、组织与制度等6大类主要因素,它们决定了总目标的性能质量;最底层三级指标(C)为基本因素层,有26个指标组成,构成了整个继续教育体系的直接可控制和可考核的因素,也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供可操作的工作思路。各层次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论文网,但同一层次之间则不发生任何关联。每个指标都有各自的权重,可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求得。

高校C1

咨询公司C2

第6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忽略学员差异、制定单一的教学目标、实施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与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符,而且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好的发挥大学物理的素质教育功能,使所有学员都学有所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士官学员基础较差,层次参差不齐等特点,实施的分层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员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学员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来关注,让学员参与到大学物理学习的整个过程,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主体,教为引导”的教学理念。

二、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法主要包括教学对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考核评价分层四个环节。其中教学对象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前提,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础,教学过程分层是成功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中心环节,考核评价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保障。

1.教学对象分层

士官学员基础知识差别很大。有部分学员高中学文科因材施教,有部分学员高中没有完成学业,还有极少数学员是经过大学两年基础教育后入伍又考入军校继续深造的。根据这些情况将学员分为三个层次。受过大学基础教育的学员分为A层,系统学习过高中物理的学员分为B层,没有系统学习过高中物理的学员分为C层。

由于A类学员学习基础较好,故聘请A类学员作为C类学员的课下辅导教员,对C类学员查漏补缺,逐步消除其对物理学习的畏惧心理;由于末位淘汰制的存在和C类学员学习的不断进步,B类学员感到压力,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而A类学员,为了较好的胜任课下辅导教员的工作,必须对当前学习的物理知识和待学习的物理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通过“帮、比、赶、超”的互助形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增加了班内的凝聚力。

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员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员的学习水平,针对各层次学员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首先,在要求全部学员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于C类学员制定教学目标: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初步培养学员的科学素养;对于B类学员,在C类学员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增加教学目标:培养学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A类学员,在B类学员教学目标基础之上,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光栅衍射”时,要求C类学员了解光栅的结构特点、光栅衍射的特点和缺级现象,会确定主极大明纹的位置;在C类学员的基础之上,要求B类学员能从理论上定性分析光栅衍射现象,并能确定缺级级次;在B类学员基础之上,要求A类学员了解光栅衍射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实施这一环节应注重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层次性,并确保不同层次的学员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员获得成功的信心,而且能使学员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从“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式探求”,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

3.教学过程分层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目标意识因材施教,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后检验;授课过程中分层次精心设疑,通过分层次提问使各类学员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后进行分层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求论文网站。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根据B类学员认知上的不完善,展开问题进行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时,发挥A类学员的优势,启发全部学员深刻理解。在课堂设计上,可以将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等与分层教学法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大学物理的素质教育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引入]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各层次学员的学习目标。从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入手,一则可以为C类学员弥补旧知识的不足,二则可以为B类学员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还可以培养A类学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授课]根据各类学员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特点,为各类学员设置不同层次的疑问,并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使学员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分层次提问让各类学员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训练了学员的思维能力,活跃了学习氛围,加强了教与学的交流。此外,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演示使物理学习生动形象,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分层练习]分层次布置课堂练习,检查各类学员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间巡视,灵活地指导、纠错或补漏。

[复习巩固]针对新课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点或个别问题进行补救。将新课内容系统化,便于学员理解和应用,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目标延伸]分层次设置题目。对C类学员设置基础题,进行查漏补缺和巩固新知识;对B类学员,设置基础题和提高题,巩固新知识并训练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除基础题和提高题外,对A类学员(可请B类学员协助)设置外延题目,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探寻问题的答案,优化其知识结构,培养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

通过分层授课,充分调动各类学员的潜能因材施教,使各类学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4.考核评价分层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虽然教学中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但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还局限于传统模式。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实行考核评价分层,根据各类学员的教学目标,分层次命题进行考核。分层次命题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命题方式采取同一试卷不同目标,要求不同层次学员达到不同的分数线;另一种命题方式采取不同试卷同一目标,一份试卷分为Ⅰ卷、Ⅱ卷。Ⅰ卷为基础题,面向全部学员;Ⅱ卷为层次题,面向不同层次学员,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相同的分数线。

三、结束语

由于分层教学法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可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并有效的促进课堂教与学的互动,很受学员欢迎。相比传统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每个学员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也促进了教员全面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中银.分层次教学在大学相关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文化,2010年第2期

[2]牛晓飞,彭振生,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中的学生评价,宿州学院学报.2010.05

第7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学科教学的思想和目标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将其作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将学生们的作文分数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和中心,这就使得初中作文教学丧失了对学生们的吸引力。而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兴起,人们对于初中作文的素质化教学进行了广泛地尝试和研究,并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状态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为初中作文教学素质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笔者从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为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分层次教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合理划分层次,促进作文教学发展

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们的分层次工作,在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虽然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和步骤,但是由于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精神认识不足,以及对作文分层次教学领会不够,使得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层次划分的时候并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不但发挥不出分层次教学的作用,反而会大大降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活动时,首先应当对学生们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每一名学生们的作文功底和性格特点,其次要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合理地分层,尽量使作文功底和水平相近的学生们分在一组,这样在教师以后实施教学活动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在分组时格外要注意的就是学生们的心理状态和特点,有些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矛盾,教师在分组时要及时地椭学生化解这些矛盾,使每一层次的学生们之间能够和谐、融洽的进行学习。为初中作文的分层次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师观念。实施素质课堂教育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考试分数,而不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积累。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是分为很多类型的,但是为了迎合语文作文考试的需要,这些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只注重对学生们进行议论文文体的讲解,对于其他文体有时不提有时一两句话直接带过,对于学生们写的其他文体的文章也常常要求学生们重写,只允许学生们在考试中写议论文这种文体,这就使得学生们在作文学习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阻碍了分层次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作为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目的和核心要求,抛弃掉之前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唯考试论,真正地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作文的分层次教学。

三、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制约语文作文分层次教学的重要因素,分层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的时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们进行整体和个体上的把握,同时还要求教师对作文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有着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出分层次教学方法的作用,反观当前的语文作文实践工作,很多教师的素质达不到这一要求,使得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施举步维艰。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实施初中语文作文分层次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当加强对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每年定期对教师们进行语文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工作,使教师们能够跟上语文作文的发展,为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从教师自身来讲,具备足够的文学知识和专业素养才能在面对学生提问时做到从容的回答,因此教师要在课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工作,这样才能使自身在进行分层次教学工作时变得更加从容淡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应用多种方法。提升作文教学效果

第8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经济;项目导向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U60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6)0004-000221-01

前言

《工程经济学》用于研究工程领域内的经济规律和问题,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由于理论公式多,并与数学联系紧密,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主动学习。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一般有讲授、例题、作业、考试等几个步骤,以教师课上讲解为主,很少能联系实际项目,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深入了解工程经济分析问题的全过程,也缺乏掌握项目整体的经济概念。因此,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增强课上吸引力,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一、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是让学生依靠自主学习来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教师先让学生了解相关项目背景,他们通过主动查阅资料,以备上课时积极参与项目讨论,在发表自身见解的讨论中学生会对理论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特点是要求,选用的项目要紧密联系所讲授的理论内容,这样才有引导和思考的价值。

二、项目导向型教学法的层次

项目导向型教学可以分成不同层次进行。首先是小项目教学层次。该层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材某些章节的理解,比如在讲基本要素这一章,学生对投资、总成本、收入、税金、利润等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该处可以加一个项目教学,分析并计算该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利润等,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同时这个项目还可以延展到下一章教学,如在讲评价指标时,利用项目已计算出的数据,分析其总投资利润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有的章节内容更适合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对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的应用,以举当前购房贷款为例,让学生思考分别在等本还款和等额还款的不同还贷方式下,资金的实际还款情况。这一层次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问答,让授课效果大大提高。其次是大项目教学层次,大项目教学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比如把项目分为若干阶段,将一个工业建设项目分成可研投资估算、设计阶段方案比选、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财务分析以及价值工程等阶段,让学生先熟悉项目背景,课前查阅资料,在教学中,教师讲授基本要点,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计算,教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检查,完成的内容成为下一阶段的基础数据,该层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建立整体的概念。最后层次是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以创业大赛或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学生选择实际的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评比选优,完成项目评估报告。这个层次是最终检验学生所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三、结论

项目导向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通过不同层次灵活的项目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既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与思路的同时,大幅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提高工程经济学课堂吸引力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2(4).

[2]段媛媛.工程经济学应用型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3(8).

第9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09502

1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产学研用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密切产学研合作,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但是,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科研意识不足,缺乏参与科研的动力。同时,高职教师的科研成果表现形式复杂多样,难以进行定量评估。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科学合理评估教师科研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而且在高校科研绩效考核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但鲜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绩效评价的研究。因此,本文拟根据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考核实际情况,选取国内高职院校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作为样本,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2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内容

在对查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文件基础之上,对多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考核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科技论著、科技成果以及获奖成果四个方面。

2.1 科研项目

承担科研项目是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评判高职院校科研绩效的重要指标。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纵向课题按照项目来源,科研项目可分为部级、省部级、地厅级及院级。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要经过科研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验收三个阶段。一般而言,科研立项和结题验收是评判纵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具体指标;而横向科研项目实际到账金额是衡量横向项目承担者科研能力的唯一指标。但是,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长期以来都是走“产学”之路,直到近年来才向“产学研”之路迈进。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之一是要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鼓励教师积极承担科研项目。因此,不少高职院校也将横向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结题验收作为是衡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之一。

2.2 科技论著

科技论著是高职教师科研产出最显著的表现形式。科技论著包括论文和著作两大类。论文的质量由刊物级别、影响因子、下载频率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论文学术水平可划分为三类:一是被国际与国内权威检索系统(SCI、EI、SSCI、ISTP、ISSHP等)转载、索引的论文;二是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三是未被上述期刊检索的一般公开出版期刊发表的论文。著作分为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及一般读物。专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多年探索所撰写的学术专著,其署名形式为著作。编著是作者依据有资料,经过选择、加工后编写的具有独自见解或新发现的论著。编著通常由主编和参编共同来完成。译著是对某一学科领域国外著作翻译成本国语言的翻译作品。教材是由教师编写供学生学习的资料,可分为部级规划教材和统编教材。

2.3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是指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某种被公认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知识产品。高职院校教师科技成果以专利发明为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

2.4 获奖成果

获奖成果是指科研论文、著作、教材受各级政府部门奖励或国家一级学会、省级专业性学会的非商业性奖励,主要分为部级、省级、院级。

3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指标选择分析结果,得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记为AHP),是美国运筹学家Staat教授提出的一种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如下:

步骤l:先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建立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步骤2: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B,见式(l)。其中,bij表示bi和bj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

步骤3: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和特征向量问题。首先,根据式(2)求得列向量W=(WI,W2,W3,…,wn)T,再按照式(3)将向量归一化,得到W=(WI,W2,W3,…,Wn)T,即为层次单排序权向量。

研论文撰写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教师更重视实践到理论的提升,对教学工作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科研论文。2014年我校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拉大了在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上绩效的差距,许多老师更注重论文质量,力争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上发表文章。2014年,我校321多篇,比2013年多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20多篇,是2013年的3倍多。

5.3 科技成果

2014年,我校科技成果没有进步,仅1项发明专利,与2013年相同。

5.4 获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