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

第1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一)小型商贸公司融资现状 小型商贸公司,是指从事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屠宰、物流和仓储等行业的小公司,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并且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国家税收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全国工商联组织编写的《中国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当前大中型企业融资情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仍然很严峻。小型商贸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企业类型,数量多,且多为家族式管理模式,规模小,流动资金少,经营业绩不稳定,自我发展能力差。行业特点决定其流动资金需求大,使用期限短,而小型商贸公司严重依赖内部融资,资金缺口大,融资困难。商贸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长期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小型商贸公司在创造社会财富,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理应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与经济政策措施扶持中小商贸企业的发展,但毕竟刚实施,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应有的刚性约束,可操作性不强。后商务部又再次联合财政部出台了两项优惠政策,分别是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担保补贴,以及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补贴,但与其每年数千亿元的资金需求相比仍相距甚远。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各行业也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小型商贸公司融资环境有所改善,然而融资难的问题短期内仍深深困扰着企业的发展。

(二)小型商贸公司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型商贸公司平均规模较小,分散程度较高,生命周期短,经常有不良财务记录,固定资产少、缺少重大资产或其他形式的抵押物,总体融资环境较差,难以获得金融贷款机构的青睐。目前,我国小型商贸公司在融资中存在以下问题: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小型商贸公司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而外源融资比重过低。由于缺乏有利于小型企业发展投资适当宽松的环境及制度,小型商贸公司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募集资金,而主要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然而由于缺少担保、质押、信用程度低也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青睐,长期贷款不易取得,主要依靠短期贷款。

(2)直接融资量少,银行贷款比重低。拥有高科技或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源于较高的期望收益更容易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成为直接融资的受益者,如私募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中小企业版与创业板融资等。相比之下,商贸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募集资金不具优势。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制度尚未健全,证券、银行、保险业尚未对小型企业直接融资提供足够有效产品,小型商贸企业直接融资资金量小,体制外融资方式成本过高,只能求助于银行贷款。然而由于小型商贸公司的资产规模小、分散度高、抵押物少,借贷时常被银行拒之门外。即使银行同意贷款,其约束性条款也往往多于工业企业。

(3)融资成本高,风险高。由于小型商贸公司信用信息记录不完整,担保抵押少,银行的融资条件苛刻,流程审核严厉,周期长。公司不仅要负担基准利率上浮、资产评估等费用,还要附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缴纳保证金等,其他融资方式费用更高,公司从银行贷不到款,只能通过农村信用社或民间借贷等进行融资,利率却是同期商业银行的2~5倍,资金供求失衡使融资复杂性大,成本高。目前国内明显趋紧的融资信贷环境,也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

小型商贸公司从商业银行获取的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由于资金匮乏,公司很可能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将使成本与风险大大提高,一旦到期无法偿还,将影响其信用等级,并加大成本。同时,部分小型商贸公司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创新能力差及资本充足率低等不足也易提高其融资风险。

二、小型商贸公司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小型商贸公司融资风险分析 我国小型商贸公司依然存在很大的融资风险,不仅源于公司自身缺陷的制约,还有宏观融资环境,政府政策及银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小型商贸公司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公司自身经营特征与缺陷。具有“分散经济” 的经营特征,小型商贸公司资金需求具有小额、短期、灵活、分散等特质。然而由于自身存在如下缺陷,使其在现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很难被接纳。首先是公司规模小,实力弱,底子薄,自由资本少,资产信用严重不足,缺乏充足的借贷条件,直接融资、民间融资渠道不畅;其次是产品类别单一,且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审批程序不了解,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差;再次是公司治理缺乏监管与风险控制,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人员部门设置不合理,规划不明朗具体,对市场反应迟疑,法人操作违法违规,缺少信用记录,经营效益相对低下,信用等次低等不足。

(2)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首先,属于银行方面的制约。一是出于风险规避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运营机制,及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制约信贷主要投向大型重点企业,对小型企业持歧视态度,借贷甚少;二是银行贷款程序繁杂,公司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并提供多种相关资料,耗时长,甚至可能错过最佳商机,公司因此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较高。另外,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高、随意性大,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抵押率较低,企业最终实际只能得到相对较小的贷款数额;三是银行小企业授信产品创新不足,一般未开发适合小型商贸公司的产品,忽略银企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完善,并且对企业信贷考核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

其次,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一是现有担保公司数量少,规模小,担保能力较弱,地区之间不平衡,采取的小企业担保基金或互保方式效果较差;二是公司与银行、担保公司合作机制不健全,银行对小型商贸公司贷款缺乏积极性,担保条件很严格,担保贷款手续繁琐,费用高且审批时间长,银行与担保公司权利义务不对等,使公司贷款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公司;三是担保公司后续资金及风险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也对小型商贸公司借贷担保形成一定障碍。

(二)促进小型商贸公司融资相关对策 在目前商贸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之际,通过分析我国小型商贸公司融资现状难,及其原因后,政府、银行、公司应该采取措施共同努力,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小型商贸公司快速健康发展。

(1)建立和完善支持小型商贸公司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具体完善我国小型商贸公司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信用担保以及征信体系。首先,建立小型商贸公司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建立商贸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小型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及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和信贷考核体系;其次,完善商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担保机制,鼓励新增小型商贸公司贷款担保机构或保险机构,对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和激励,同时扩大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加强对担保机构行为的监督规范;最后,探索建立相应的信用征集评价和信息制度,提供集行政、金融、商务多渠道信用信息为一体的信用服务。

(2)努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开辟多元融资渠道。重点扶持和推介发展前景好、具有优势的小型商贸公司,积极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鼓励企业做好银企对接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并有效利用国家财税、金融贸易等优惠政策。

小型商贸公司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社会融资和民间资金,充分挖掘各种担保资源,开辟多元融资渠道。权衡风险利弊,除了现有的银行信贷,善于利用集合票据、动产抵押融资、典当融资、集群融资、电子商务信用贷款、融资担保、风险投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或捐赠等方式,建立多层次融资渠道,为小型商贸公司融资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3)银行要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发适合小型商贸公司的融资产品。银行应努力合理简化程序,缩减审查周期,建立稳定的信贷员队伍,形成企业与金融部门良性互动关系,积极探索提供延伸服务,满足小型商贸公司特殊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开发适合小型商贸公司的融资产品。推动直接债务融资产品创新,发展简式快速贷款、非标准仓单质押贷款、存货抵押贷款等融资产品,开发创新型有效产品。

(4)小型商贸公司要提高经营绩效,强化信用意识。小型商贸公司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标准,健全企业制度,大力创新,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品牌意识,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小型商贸公司要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要守法经营,自觉及时申报缴纳税款,提供真实、能充分反映其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报表,并且要知悉和掌握必要的融资知识,与金融机构加强互动联系,熟知贷款程序,管理好长短期借贷资金,如期还贷。

参考文献:

第2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贸易公司;影响;对策分析

Internet正在改变世界,而国际贸易领域更是深受其影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并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崭新的运作模式和方式。

一、中小贸易公司的含义

2003年,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我国中小企业制定了标准界定,“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中小贸易公司是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多等特点。这些都很符合网络营销的特点。同时,我国中小贸易公司与大型贸易公司相比较在经营机制、管理等方面都简单的多,有利于公司的调整、管理,便于较快的贯彻、接受新鲜的经营理念,快速的以更新的经营体制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潮。《2005-2006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国2005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66亿元,同比增长56.7%,已经占据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的38%左右”,可见。中小贸易公司在我国市场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贸易公司的影响

电子商务无纸化、低成本的特点有效弥补了中小贸易公司在资金、技术、规模、形象等方面的缺陷,为中小贸易公司提高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降低中小贸易公司的成本

首先,电子商务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贸易公司可以通过网络个人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供应商,通过网络传递商业单证,网络拍卖更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绝好的采购途径。

其次,电子商务降低了营销成本。中小贸易公司可以建立网站,产品介绍、技术信息、售后服务等信息,进行产品形象和宣传。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使中小贸易公司的客户维系成本明显降低,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代替了原先昂贵的长途电话费用。

最后,电子商务降低了库存成本。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降低自己的库存水平,进而合理规避经营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直接将供应商的商品提供给顾客,甚至不需要存储到仓库,实现零库存,同事加快中小贸易公司对市场客户的反应速度。

2提高中小贸易公司的业务机会和运作效率

中小贸易公司的最大问题是业务量小,而电子商务天然的无国界的特点会为他们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大大拓展他们的市场机会,电子商务使传统的贸易流程得到简化,使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处理和传输,从而使中小贸易公司用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资料,顺利完成交易,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显著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有利于中小贸易公司把握商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3缓解中小贸易公司的基础设施难题

电子商务为中小贸易公司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和商务贸易环境,中小贸易公司甚至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猫和一根电话线就可以开张了,解决了中小贸易公司由于资金短缺出现的基础设施问题

总之,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中小贸易公司不但可以获得以前他们无法获得的信息,而且获得了和大公司一样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对中小贸易公司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在我国中小贸易公司应用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三、中小贸易公司实施电子商务的现实问题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小贸易公司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传统电子机制使得其实现实现电子商务的成本居高不下,这些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深入。

1中小贸易公司电子化程度低

中小贸易公司因为业务量少,一般用人力就可以解决,所以普遍存在电子化程度低的问题。首先,资金少使得其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电子化处理水平较低;其次,人才的缺乏使得其现有设备的维护也出现难度;最糟糕的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电子化单据处理的工作方法和相应的数据库,不具有主动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公司网站成了“摆设”。如网站内容单调,仅限于产品目录,或者长时间得不到更新,使得对方无法快捷的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等,从而在竞争中失利,甚至错过很多贸易机会,阻碍了中小贸易公司发展国际贸易。

2立法不健全,观念未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合同必须书面订立,通过手写签名或印章来辨识身份,在电子商务的网络交易中,大量运用电子货币和电子签名,导致有形合同的法律规定很难适用于网上无形的合同,对于网上合同权利义务的规定,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及规定。比如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电子商务合同法规,只是在原来的合同法中进行了简单说明。使得钻法律漏洞的的行为常常发生,甚至有人利用网络贸易进行诈骗犯罪,这些都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之许多中小贸易公司还在利用电子商务发展贸易机会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3电信资费较高

我们国家的电信机制是集行政管理与经营于一身的垄断体制,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下,使得资费标准较高。这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对于资金实力本就不是很强大的中小贸易公司来说,高额的资费标准更是导致其对电子商务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不改变这种现状,在成本增加的前提下,中小贸易公司大多宁愿选择熟悉的,传统的经营模式,但这样就使得公司本身无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无法跟上时展的潮流,造成恶性循环,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在我国的普及,更不利于我国中小贸易公司的发展壮大。

此外,开展电子商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当前前网络安全技术及其相关的认证都不完善,如电子商务合同的应用和有效性认证,交付商品的质量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认证体系等。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计算机专家在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上虽然采用了多种措施,但仍然无法有效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也正是由于种种风险的存在,使得各方当事人对电子交易疑虑重重。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引导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四、我国中小贸易公司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对策分析

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对中小贸易公司的影响,结合中小贸易公司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积极转变自身观念

中小贸易公司应主动推进电子商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使公司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目前我国许多中小贸易公司仍认为电子商务仅限于网上信息,网上获取订单,而忽视了电子商务真正带来的优势——通过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不应当仅限于“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要打消对网络交易真实性的怀疑和戒心,认识到电子商务距离自身已经非常的贴近,把发展电子商务调高到关乎中小贸易公司存亡的高度上去理解,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中去,主动推进电子商务,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中,为自己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一个制高点。

2加强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

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网络信息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基础建设正是制约网络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目前在信息基础的投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网络架构已经基本完成,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投入及密如蜘蛛网的信息高速公路相比,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仍严重不足,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这方面的落后,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小贸易公司的发展。因此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刻不容缓,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以求实现利润最大化,加快中小贸易公司的发展步伐。

另外,电子商务的关键是人,公司贸易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中小贸易公司普遍工作素质比较低,对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非常有限,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很少或没有,这种情况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环境以及在面对外国企业和国内大型贸易公司优势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需要尽早解决。一方面引进新人才,针对目前的技术,管理需要,引进一些接受过系统学习、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公司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留住原有人才,中小贸易公司本身也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对原有的人才进行新式的培训,让员工更好的接受新知识。了解新技能,以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出色的作用。使公司更好的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3着力塑造网络品牌

对于中小贸易公司来说,商业机会更是维系公司生存的关键。我国中小贸易公司大多处于品牌创建初期,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主要任务,应该大声地、异口同声的告诉大众“我的品牌是谁?我的品牌下的产品有什么优势?”。首先让公众知道品牌的存在和特点,这就要求公司网站要简单易用、网页设计要能吸引客户。接着应花力气宣传品牌。充分利用互惠连接、搜索引擎等方法进一步推广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感情上的认可与偏爱。

4重视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对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中小贸易公司这种先天客户关系资源就缺乏的个体来说。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为中小贸易公司把握住市场机会,不仅能促进产品贸易的顺利实现,而且有助于实现长期合作,中小贸易公司可根据客户特殊的要求为其量身定做某类产品或者可以及时的了解售后情况,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等,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获得到稳定的商业机会,取得客户的信任。另一方面,对于中小贸易公司本身也起到了一种宣传作用,可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和壮大发展的机会。

5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网络贸易环境

政府鼓励和引导对于国际贸易网络化作用明显。美国曾经出台政策要求对网上报关优先处理。我国政府要加快建设,改变目前的贸易方式,使那些贸易业务还在网下的贸易公司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在积极引导的同时,出台实际的优惠政策,例如,适当调整电信资费标准,为中小贸易公司提供电子商务有关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真正为中小贸易公司解决网上经营中所存在的问题,使中小贸易公司从被动参与到积极将公司的贸易活动整和到电子商务上来,让中小贸易公司真正的体会到好处,这才是政府需要思考的切实问题。

第3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改革试点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义乌外贸电子商务模式

一、引言

在义乌成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之后,依靠强大的市场优势,对外贸易呈“井喷”式增长。根据义乌市外贸电子商务协会的统计,其中外贸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在5亿美元左右,相比较义乌市场整体对外贸易依存度在65%左右,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跟义乌整体外贸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主要论述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对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优势,寻找发展义乌外贸电子商务的新模式。

二、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以来,义乌的外贸电子商务增长强劲,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外贸B2B卖家1.1万家,外贸B2C卖家超11.2万家,交易额连年增长,外贸B2C的交易2012年实现翻番增长。跨境电子商务更是迅猛发展,在义乌的eBay注册商家5.3万家左右,卖家交易额超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倍。在义乌的速卖通注册商家6万家左右,卖家交易额超1亿美元,同比增长400%。敦煌网在义乌的卖家超6600家,同比增长100% ,交易额超1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45%。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3100 家, 增值服务费等业务超1.4亿元,同比增长34%。2012 年义乌跨境电子商务日均出货量超过13万票,70%的货物来源于义乌本地市场。

(二)义乌外贸电子商务现有的主要模式

目前义乌开展外贸电子商务有四大模式

(1)大额贸易批发的第三方交易平台。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等。这种方式需要经营主体支付昂贵的服务费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商的采购订单开始向小额化、多频次变化,因此使得大额贸易发展趋缓。

(2)小额贸易批发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主要有速卖通、敦煌网。这些平台的交易特点是交易金额不高,数量不多,大多是一些适合航空物流的产品为主,近几年发展较快。

(3)国际零售的第三方平台。如eBay、亚马逊等平台,这个类似于国内的淘宝网,主要从事网络零售贸易。

(4)独立网站。通过建立独立的B2C零售平台,打造“一站式”网络直销平台。这种方式投入成本高,回报期长,难度大,适合本身在海外有一定自身销售网络的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

三、义乌外贸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及面临的困境

(一)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参与群体分析

根据调查发现义乌从事外贸电子商务的人群大致分为六个:外贸公司、创业青年、生产企业、市场经营户、国内电商的转型群体及外国采购商,各个群体的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以上群体中数量最多的是创业青年,而且多数是只有几个人的团队甚至只有一个人,规模很小。数量紧跟其后的是外贸公司,事实上这个群体才是目前义乌外贸电子商务的主力,有一定销售规模的企业一般都是在这个群体中产生。而在实体市场中数量最多的市场经营户和生产企业却没有在外贸电子商务领域展现优势,主要原因是这个群体的人往往都缺乏外贸专业知识和英文能力,所以他们缺乏独立操作的能力,只能成为某个外贸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商。随着“市场采购”贸易模式的推广,市场经营户参与外贸电子商务的热情也随之高涨,这有助于义乌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总体来说,义乌外贸的参与群体范围较广,数量较多。

(二)义乌外贸电子商务操作流程

通过对义乌外贸公司、市场经营户、外国采购商及电子商务公司的走访,总结义乌传统外贸交易流程和外贸电子商务流程如下(见图2)。

图2

在跨境的小额贸易方面,大部分的业务直接通过国际物流快递公司将货物以航空运输方式到国外买家手中。

在大额的对外贸易方面,改革之前,义乌只有专业的外贸公司和具备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行对外贸易。在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新方式后,义乌的市场经营户、生产企业及电子商务公司都可直接参与进出口贸易,扩大了义乌对外贸易的参与主体。

(三)义乌外贸电子商务面临的困境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后,义乌对外贸易额得到成倍增长,义乌外贸电子商务交易额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外贸电子商务交易额在整个对外贸易额中占比较低,同时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远低于义乌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走访各个企业和经营户后,我们发现阻碍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小额贸易物流成本高。义乌外贸电子商务企业销售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价值低、种类多的小商品。这些小商品通过国际快递公司发往全球的物流成本高昂,甚至有的物流成本还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从而使得其失去了价格优势,同时也降低了海外批发商及消费者直接从网上购买小商品的吸引力。所以小额贸易物流成本是阻碍义乌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二、货款回收缺乏便利性。从事外贸电子商务使用的支付平台根据所针对地区的不同,支付和收款工具也不同。目前外贸行业使用的支付方式主要有西联、Money Gram、TT、L/C、PayPal、Money booker、VISA信用卡等。PayPal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提供商,但是使用Paypal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一方面,由于PayPal帐户的信用机制和个人的信用卡记录不关联,对于个人来说,拒付是没有风险的,因此会给国内的商家遭遇莫名的拒付损失。另一方面,Paypal对美国之外的卖家保护较弱,它重视保护买家的感受,因此卖家会遭遇无礼买家的投诉,导致帐户冻结。最后,对于小额贸易来说,Paypal使用成本高。至于其他的支付方式,也都存在缺陷,缺少义乌外贸电子商务企业的最好选择方式。

第三、外贸专业知识缺乏。义乌市场外向度高,参与主体数最多的是市场经营户。但是,很多市场经营户文化程度低、外贸专业知识缺乏、英语能力弱,短期之内让他们直接参与外贸电子商务不太现实。因此,需要创建一个让他们能够直接、轻松地参与外贸电子商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才能提升义乌外贸电子商务的建设,才能真正提升义乌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纠纷的处理缺乏信任机制。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包含一个成熟的网上纠纷处理机制。目前,从事外贸电子商务的贸易平台,无论是专注于大额贸易的阿里巴巴、中国制造商,还是小额贸易的敦煌网等,都不能成熟、完善地处理贸易纠纷。卖家和买家之间缺乏一个可以信任的纠纷处理机制,让双方没有安全感,这样既会阻碍卖家的参与热情,也会降低买家的购买热情。

四、义乌外贸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

在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情况下,能够轻松地、便利地和更有效率地进行外贸电子商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整合全球服务网络,建立“全托管”服务贸易平台

由政府牵头整合全球的服务资源,联合有实力的国际贸易第三方平台企业建立“全托管式”平台,通过商品管理、帐户管理、海外营销、支付、物流供应链、诚信体系、仓储管理等一系列专业化运营,商户各自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服务,也可以打包给第三平台服务,这样帮助商户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线上和线下融合发展。利用“全托管式”第三方贸易平台开展外贸电子商务的贸易流程应该如图3所示:

图3

“全托管式”第三方贸易平台是一个完整的“贸易生态链”,这个生态对于义乌的外贸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来说更便利、更有效。其中“全托管式”第三方贸易平台应包含以下全方位的服务托管。

第一、产品信息翻译。商户只要按照格式要求提供必要的商品信息和图片等,第三方贸易平台负责将产品中文信息转化成英文信息,并到平台上面。

第二、全方位物流服务。全方位物流服务包含报关、清关、海运、航空及到港后的清关服务环节,为商户提供“门到门”服务,只要商户提供了产品和客户信息,物流公司将负责通过海运或空运自客户手中。物流公司应建立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及固定方式的物流服务体系,客户可以自行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物流公司还可以有选择性的在全球建立一批规模化仓储设施,为客户提供热销产品的仓储和发货服务。

第三、网上营销托管服务。第三方平台可以提供有偿的网上营销托管服务,协助义乌的商户与众多海外客户流畅的沟通和合作,帮助更多的义乌企业在交流中成长。

第四、第三方支付平台。义乌需要有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由政府牵头联合目前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打造适合义乌本地的支付服务。

第五、成熟完善的纠纷处理机制。第三方平台需要有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纠纷处理机制。涉外纠纷的特点是关系复杂、程序繁琐,为了保障买卖双方的权利,第三方平台可以要求双方提供经过双方签署的销售协议作为备案文件,以此来维护各方利益。

(二)深化国际贸易改革,提升外贸商务环境

为适应建立符合义乌市场的“全托管式”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需要,必须在金融、财税、投资、外汇等重点领域进行重大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并且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进一步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等口岸港口的合作,把港口功能延伸到义乌,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

加快义乌机场国际航站楼建设进度,提升机场飞行区等级,争取尽早将义乌航空口岸临时开放转为正式开放,进一步促进人员往来、居留便利化,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

深入推进“跨关区快速通关”及“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分类通关”等模式改革,大幅提高通关效率。探索建立陆(海)铁多式联运模式。健全客商便利化出入境管理机制,深化外事审批、出入境业务管理等制度改革。

在构建现代金融支持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加快金融商务区建设,争取更多内外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地区总、分公司在义乌集聚发展,鼓励组建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设区域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开展专业货币兑换、货币经纪等业务,探索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业务,研究制订合伙制企业相关外汇管理政策。

在构建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目标,加强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化城市相适应的仲裁、边防、消防、港务、金融等机构监管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机构设置和行政资源。

第4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__城区商贸流通管理状况

(—)城区商贸流通管理体制演变

建国初期,原江北县人民政府设工商科,对国营商业和私营商业实行领导管理。1956年撤销工商科设商业科,后撤销商业科成立商业局,领导管理江北县百货公司、煤建公司、纺织品公司、食品公司、专卖公司、饮食公司、贸易公司,管理县城市场及公私合营商业合作企业。20__年机构改革时,将区财贸办公室、商业局(酒类专卖局)、市场建设办公室撤销后组建商业委员会,主管全区商贸流通业、饮食服务业和市场建设工作。目前,一般商贸流通企业管理全部与政府主管部门脱钩。政府主管部门只对成品油、液化石油、危险化学品、易燃物品、散装水泥、酒类、拍卖等特种商业行业实施行政审批、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等直接管理。工商、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对商贸流通业的设立和运行按其职能进行管理。

(二)城区商贸流通管理的运行机制

1、产业规划引导。近年来,__城区商业发展,按照商住分开,人车分流,立体开发,集中打造的原则,以提升城市形象、核心竞争力及城市价值的理念定位,编制了两路中心商圈和冉家坝中心商圈规划,以及城区商业网点规划、物流业和会展业发展规划等配套规划。按照这些规划招商引资,一大批知名商家入驻商圈,形成了金港国际__美食大道、金易时尚街、__特色餐饮街和聚信国际建材城、五金机电城、檀香道一号家居馆和港汇家具城等几条特色街和专业市场。

2、政策导向。区委、区政府为了鼓励商贸流通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酒店会展业发展的意见》、《建设美食名区的意见》、《发展龙溪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意见》,配套出台了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和评选特色商业街办法等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限制准入,推动商贸流通行业向集中规模化、上档次特色化方向发展。

3、有效服务。政府主管部门按照“企业兴则__兴”,“企业是我们的上帝”的理念,制定了《重点企业定期沟通交流制度》、《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制度》。每年召开两次重点企业沟通交流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协调解决重点企业用地难等难题。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投诉举报制,用制度保证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举办__国际五金机电模具交易会、中国水煮鱼之乡暨美食文化建设论坛,扩大消费规模促进消费规模升级。开展商贸流通20强企业评选活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安福汽车等8家企业进入全市商贸流通企业100强。支持行业协会自我服务、自律自强,搭建行业协会与政府对话的平台,实现和谐双赢。

4、招商引资。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国际重点贸易企业档案体系,立足于引进大、优、强商家。20__年引进和新开业物业流通项目50个,其中,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所属商贸集团有6家落户__城区,在西南地区区级城市中名列榜首。

(三)城区商贸流通业在现行体制下快速发展

__城区商贸流通业的管理,从总体上看,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大势,因而推动了城区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20__年以来,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5年居全市第一,总额跃居主城区第6位。成功创建“中国水煮鱼之乡”,加州美食街荣获“中华美食街”称号。城区商贸流通业吸纳了10多万人就业。

二、__城区商贸流通管理的瓶颈问题

(一)区级决策层认识不够到位

决策者重第二产业和重gdp的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重工业、重城区规模扩张,轻商品流通业发展;对商贸流通引导生产、提升城市形象、解决大量人口就业、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等功能认识不

足。认识的偏差!,妨碍了政府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及优惠政策的投入。(二)城市规划与产业规划对接不好

因受法律法规和体制制约,商贸部门无法参与城市规划,甚至对规划的建议也无正常渠道沟通表达。导致城市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衔接失当,商贸产业空间布局不当,城市建设与商贸流通难以协调发展。规划的法律约束力不强,龙溪、两路商业规划被随意更改已屡见不鲜。

(三)商贸流通发展用地难

城市规划中的短视行为,导致政府手中没有可供大型商业流通项目的建设用预留地。由于缺乏大型流通项目用地,致使一大批知名商业项目一直未能进入,法国欧尚集团,__商社汽贸公司总部,大浪淘沙国际俱乐部等品牌商贸企业只能望地生叹。

(四)开发建设平台缺失

近年来我区商贸流通业虽有长足发展,但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20__年两路中心商圈销售额仅为12亿元,只有江北区的16%,更无法与渝中区、沙坪坝区媲美。其原因是缺少一个专门的商圈建设管委会,没有用抓工业发展的办法,全力推进中心商圈建设。

(五)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

商家落地__,要生存发展壮大,必须得到政府各个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服务。但某些部门为发展服务的观念淡薄,甚至热衷于收费罚款。如向餐饮企业收取临时车位费,曾经决定取消的餐饮环保罚款依旧照收,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__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

(六)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我区仅组建了商业协会和餐饮协会,其它行业协会尚未建立。这两个协会在行业自律、自我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

三、进一步加强我区商贸流通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区级决策层要确立商贸流通业是城区经济发展主体产业的意识。要坚持工商并重、统筹发展的方针,把城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纳入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

(二)纳入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

规划部门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方案制定时,应首先布局商贸流通业。凡规划涉及商贸流通项目的,应书面征求商贸流通主管部门意见,要邀请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参加协商方案的有关会议,并采纳其合理化建议。龙溪、两路旧城改造应征求区商委意见,留足商贸企业用地,规划方案中涉及商贸流通业布局的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

(三)搭建商贸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中心商业圈建设

区政府尽快成立__区商圈建设管理委员会,代表区政府负责商圈建设的规划、拆迁、招商引资、协调和后续管理工作。加大两路中心商圈和冉家坝商圈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少我区消费外流。中心商圈打造应突出我区特色,将休闲、购物、娱乐、机场、郊区旅游等融为一体。

(四)增强服务意识,完善配套政策

建议区市政部门和交警支队取消美食一条街临时停车位收费,并增加停车位,为企业和消费者营造宽松环境。鼓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促销,放宽对商品展览活动的限制,允许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节假日在商场周边举行促销活动,免收占道经营费,活跃节日市场。增加商贸流通产业专项资金的额度,以引导全区商贸流通行业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第5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一、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商事制度改革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是指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的贸易区,其实质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关税隔离区。狭义仅指提供区内加工出口所需原料等货物的进口豁免关税的地区,类似出口加工区。广义还包括自由港和转口贸易区。根据1973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订的《京都公约》,自由贸易区定义为:“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它原则上是指在没有海关“干预”的情况下允许货物进口、制造、再出口。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政府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重要的举动,其力度和意义堪与80年代建立深圳特区和90年代开发浦东两大事件相媲美.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①

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经济转型,2013年8月,我国率先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同年12月,天津自由贸易区、福建自由贸易区、广东自由贸易区相继设立。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广东、天津、福建、上海自由贸易区扩展区域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在以“点、线、面”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在这四个自由贸易区中,最早制定关于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商事登记制度管理规定的是上海自由贸易区――这一规定为其他三地制定相关的规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其已经确立的管理模式也正在逐步地被借鉴吸收。

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是指商事主体或商事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登记事项向登记机关提出,并经登记机关核准成立商事主体的法律制度。

商事登记制度是将申请人的申请登记行为和主管机关的审核登记注册的行政管理行为相结合的一种宏观管理商事主体存续的制度,是国家对商事活动实施法律调整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商事登记制度的建立具有两种管理职能:一是商事主体享有经营权的重要途径,也是行政机关授权商事主体享有经营权重要方式;二是国家宏观管理商事活动的重要手段,包括行业指引或监督管理。因此,商事登记制度的严格与宽松,这对方便商事主体设立,或对支持国家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自由贸易区设立之前,以及在自由贸易区之外,商事登记实行的是准则主义为主,核准主义为辅的商事登记制度。②特别是外商投资在我国设立企业都是实行核准主义原则,即外商投资不论是外商独资设立企业,还是外商与我国企业合资,合作设立企业,都是实行核准主义。

从商事登记的发展历史看,商事登记制度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规定了不同的商事登记准则,例如:特许主义、自由主义、核准主义、准则主义等等。不同的原则,规定了不相同的商事登记的要求。特许主义的商事登记原则,要求设立商事主体必须经过国王或君主的批准,1600年设立的英国东印度股份公司就是。特许主义的商事登记原则,是早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事主体作为特殊主体而导致的结果。自由主义的商事登记制度,是在亚当斯密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理论下倡导的登记制度,其奉行的是政府对商事登记放任不管,完全依靠“看不见的手”,即市场经济来实现商事主体的登记行为。随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发生,凯恩斯国家管理经济理论的诞生,随之而改变了原来奉行的自由主义的商事登记原则,改变为商事主体设立必须经过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的核准主义的商事登记原则。再是,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经历了近一个世纪发展,各国家的法制建设趋于完善,准则主义的商事登记制度也随之产生。

自从国家设立自由贸易区后,国家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明确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统一修改为准则主义,包括将原来规定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准主义也改为准则主义。③同时,在商事登记制度上还进行了其他内容的改革,例如: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市场准入正面清单制、“先证后照”登记制、“多口受理”审批模式、证照码分设、行政审批通关纸质化、企业年检制等等内容。

二、我国自由贸易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自由贸易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包括简化企业市场准入条件、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和创新市场主体监管模式等内容。

(一)简化企业市场准入条件。

第6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外贸企业 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2-0100-06

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下,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和混合分工的过渡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跨国公司在建立全球生产网络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公司内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公司内国际市场。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前,中国传统外贸企业正在进行角色转变,谋求战略转型。

中国传统专业外贸企业的角色

中国专业外贸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就是充当上下游之间的中介,即中国客户进口或出口产品,国外客户在国内采购或者销售。通俗的说,中国专业外贸企业就是产品“二传手”,“左手拿到订单,右手就把订单交给制造商”“(如图1所示)。专业外贸企业的利润就来源于左右手倒手过程中所赚取的佣金或者差价。这一经营模式曾经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专业外贸企业也凭借手中的外贸经营权和客户信息一度获得丰厚的利润。

中国专业外贸企业作为进出口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进入门槛较低且增值较少,丰厚的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进入者,从而造成了专业外贸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的恶性竞争局面。在专业外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局势更加严峻。

专业外贸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建立在两个方面的基础上:一方面,生产商和专业外贸企业通过生产和外贸的专业化分工能够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中国在外贸经营权方面管制较严,生产商不得不将外贸业务交给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专业外贸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外贸企业仅仅充当进出口业务中的中介,既不真正掌握生产资源(没有生产能力),又不真正拥有市场和客户,这直接导致了大量提供同质服务的专业外贸企业在市场中只能进行以价格竞争为主的竞争。所以不论赚取的是佣金还是差价,专业外贸企业获取的利润都相当微薄。

中国专业外贸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外贸经营权的放开

2004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放宽了外贸经营权限制,同时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范围也扩大至个人。这意味着任何符合条件的生产商或个人都可以根据新《外贸法》登记从事外贸经营。[1]也就是说,专业外贸企业拥有的垄断经营权优势正在丧失,甚至在一些传统的垄断性行业比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行业已是如此。中国已于2004年1月1日取消了成品油进口配额,改为自动进口许可管理方式。2005年,商务部又新批准28家非国营贸易企业拥有进口原油、成品油经营权,其中包括多家民营企业。[2]在拥有进出口经营权之后,只要条件具备,国内企业完全可以绕过专业外贸企业直接与国外客户从事外贸业务。

2.跨国公司获准建立独资采购中心

跨国公司的在华采购业务是许多专业外贸企业长期稳定的业务来源之一。以前,由于政策限制,跨国公司无法独立在华从事采购出口业务,必须依靠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专业外贸企业采购出口。2004年2月12日商务部正式公布了《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根据这一新规定,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设立投资性公司从事采购业务及进入物流领域。这使外商事实上可以独立在华进行采购出口业务,并可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待遇及相关政策。IBM、沃尔玛和戴尔等许多跨国公司已经选择自建投资性公司,独立从事采购出口业务,将中国直接纳入公司的全球采购系统。这一规定的出台使得专业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失去长期稳定客源的不利局面。

3.B2B电子商务及网上采购的兴起和发展

对于中介业务的专业外贸企业来说,手中掌握的客户信息和生产商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B2B)在国际贸易中己经日渐重要。电子商务的发展直接拉近了客户与生产商的距离。专业外贸企业的信息优势也就难以保持。同时,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开始采用网上招标的采购方式,将采购需求信息直接公布在互联网上,通过逆向拍卖的方式由生产商竞标供货权,这一方式同样使生产商能够直接获得国外客户的采购信息,从而进一步将传统贸易链条中的专业外贸企业排除在新的国际贸易供应链之外。

4.人民币的升值与出口退税率调整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长远来看,处于上升状态,这种趋势必然会严重削弱以低成本、低价格为优势的传统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进一步压缩了传统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2004年、2007年我国连续对出口退税税率作了向下调整,这种连续调低使得我国大型外贸企业依赖政策优惠赢得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因此,我国外贸企业在垄断和政策保护的空间下形成的发展战略,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受到严峻的挑战,战略调整势在必行。

中国传统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方向

――供应链管理者

供应链是由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组成,每一个企业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企业。供应链中存在着三个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为了逐步适应动态变化着的竞争环境而演化出来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而供应链等纵向一体化经营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包含了大量的战略管理的思想。作为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环节,专业外贸企业更应该立足于全球供应链制定自身的竞争战略。专业外贸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思想的实质就是把外部资源虚拟化,摆脱中间商的尴尬地位,从供应链过程而不是从市场结构中寻找动态的竞争优势、动态的长远利益。专业外贸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有助于更新经营模式,实现战略运营,提高出口商品的利润空间、供应能力和竞争力,强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分工的深化,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交易更加频繁,降低交易成本己经成为一个有决定意义的任务。供应链管理的实质之一就是专注于核心业务,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对于各类业务,公司应该根据能力种类的独特性与企业的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战略上进行选择。如图2所示:

中国传统专业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模式

外贸企业的战略转型,就是要摆脱简单的中间商模式,结合自身优势,以向客户(零售商)提供增值服务为导向,实行经营模式再造。因此,外贸企业的战略调整应该首先从调整自身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着手,将原有的价值链打破并重新组合,从中占据有利于自身的产业定位。[3]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传统外贸企业想要做好转型,不外乎重新思考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定位,以及在现有位置上如何做好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关键的问题是企业需要认清未来趋势和自己的核心专长,确定战略目标和有待提高的能力。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转型。具体可以有以下一些模式。

1.产业附加值提升型供应链管理

产业附加值提升型供应链管理有向前和向后延伸价值链两种途径,向后延伸价值链是外贸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从可向后延伸的几个环节来看,市场调研是中国外贸企业目前薄弱的环节,但却是提升能力所必需的环节,对寻找客户、寻找供应商有重大作用,且资金需求相对较少;设计、打样是外贸企业获得不可替代地位的关键,要在此环节获得真正的竞争力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原辅料采购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资金需求相对较少。

产业附加值提升型供应链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产业。如服装、鞋帽、工艺品、玩具等产业,外贸企业主要发展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这种模式中,外贸企业将系统资源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该企业在市场中具有绝对或相对竞争优势,或最适合本企业资源要素禀赋,能为本企业带来高额利润,体现其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的企业组织。例如,当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稳定的国际分销渠道和一定品牌影响力时,其可能不会亲自去生产所有产品,甚至也不需要自己的生产实体,而只需将产品生产及其他琐碎的业务通过OEM或形式外包给专业化企业,以便将资源集中用于核心业务,使自身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挥。这种“横向一体化”的模式通过广泛的专业化社会分工,提高了系统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由于供应链的结构充分扁平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系统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使供应链更具柔性和灵活性。

(1)具有价值链某一环节优势型外贸企业转型。对于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新产品能力的外贸企业可以考虑向后延伸价值链,根据国外经销商反馈回来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来研究设计产品,把设计的样品外包给制造企业生产来提升产业附加值。如图3所示:

目前,大多外贸企业多是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外商到国内来订货或通过国外展览吸引外商订货,并由外商承担售后服务。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销售服务费用较低,但外贸企业大多只扮演中间商的角色,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及分销渠道,无法直接控制和了解市场,也无法得到及时的市场反馈信息。这对外贸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企业转型前向整合进入批发或零售以获取能够完全经营自己产品的渠道,同时直接进入将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的活动中去,可以去掉很多批发零售渠道,从而可以带来明显的成本节约,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由于直接接触市场,可得到一手的市场信息,对及时改进、更新产品大有裨益,使自己在竞争中始终保持主动地位。

为此,外贸企业可以考虑采用商品出口境外的形式来提升价值链的效能。所谓“商品出口境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设立境外子公司,为建立营销和服务网络在所主营的目标市场里委托各国或各地经销商经营本企业商品和提供售后服务。二是委托当地商人作为经营和服务本企业商品的总,并由他在所主营的目标市场里委托各国或各地经销商经营本企业商品和提供售后服务。具有国外渠道优势的外贸企业可以绕过国外经销商,直接跟零售商交易,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利润。如图4所示:

对于同时具备开发设计产品能力和国外销售渠道优势的外贸企业来说,既可以向后延伸,也可以向前延伸产业价值链,并获得更多的产业附加值。这种类型的外贸企业可以自创品牌,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国内与国外市场,形成自身的核心能力。

(2)具有某一产品贸易优势的外贸企业转型。对于具有某一特别产品贸易优势的外贸企业,其转型的方向是专业服务型公司,在进行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同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这要求外贸企业强化“一专多长”,围绕价值链的一个环节,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独特优势。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变化快、适应能力强,可以考虑按照这种方式转型。实施转型,要改变过去以产品为焦点的制营销模式,营销理念要上升为以客户为焦点,引导客户需求,提供服务价值,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服务模式。例如,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属于从事石油机械设备及材料配件出口和海外技术服务的国有专业外贸企业,它向客户出售大型钻机的同时,又根据客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录井、测井、采井、完井、采油等一系列流程方案的设计、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卖设备的简单买卖关系,而是通过实行专业化服务,成为专业化服务型外贸企业,赢得了市场和客户,实现了发展。

专业服务型公司转型,会促进外贸企业专注于某一专业的产品领域,扩张其营销网络,建立健全国内国外双向职能,形成某一领域的垄断优势,在对外贸易中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最终目标是专门商社。

(3)不具备价值链某一环节优势的外贸企业转型。对于自身不具备研究设计和渠道优势的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其功能转型的方向是专业外贸公司。专业外贸服务公司是生产或订货企业办理进口或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此类外贸企业一般从事的是间接,即人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合同权利义务由人对外承担,人与被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由委托合同确定。中国外贸企业要向专业外贸模式发展,必须要考虑以下的条件因素:①外贸服务公司商品的范围应主要包括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商品,专用性的或有售后服务的通用性商品,这种商品选择范围是由外贸公司服务特性决定的。②外贸服务公司的本质是提供高效和专业化的服务,这决定了公司的员工队伍应是少而精的,少主要指的专业范围不宽泛,精指员工在公司经营的领域是专家、能手。少而精的员工队伍要求公司在管理上实行灵活的分权制度,给予员工较大的工作自,设计出有良好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

2.外国企业外包型供应链管理

中大型外贸企业可以尝试走实业化发展道路,承接外国企业的订单,成为外国企业的外包型供应链管理者。

外国企业外包型供应链管理者模式如图5所示:

外贸企业成为外国企业外包型供应链管理者可以把外国企业的订单向国内制造企业再包,也可以建立实体企业自己生产,即向供应链的上游延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自己的货源基地,获取货源供应。具体来说可以直接建工厂,自己生产;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投资入股生产企业,按股比取得货源;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与生产厂家签署合作协议;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外贸企业在过去只占有产业链条中间环节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已不再是单纯的商,而是由于涉足实业,进入了准实业化道路。通过控制货源,稳定了客户,继续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集团公司、中国采用这种方式的功能转型,就是以整条价值链为基础,着重培育线上的竞争优势。围绕整条价值链的实业化不但可以涉足上游生产领域,而且也向下游延伸,进入了营销终端。这种转型培育了从上游生产到中间经营再到下游销售的整个价值链条,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过去纯粹的中间商地位已逐步得到解脱。

对于涉足生产领域的外贸企业转型后的产业价值链如图6所示。

其特点如下:

经营产品:以生命周期较短、类型多样的创新型产品为主。

业务内容:为外国企业提供从产品的完整解决方案到具体的设计、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贸易、物流运输的管理过程。

服务对象:为国外市场的各大中小型批发和零售商提供货源,满足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等对非核心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整合后,整个价值链的上游部分以中间商为核心,实际上,图中的中间商已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中间商,因为它已经成为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管理者。所有的生产过程都由中间商来控制,包括各个生产商的原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各个生产商之间的进度衔接以及总体生产成本控制等等。

3.外资企业配套型供应链管理

外资企业配套型供应链管理是指外贸企业自觉融入外资企业的生产网络。传统外贸企业向上游生产企业整合,保持成本优势,形成规模优势的出口品种,可以考虑自己设厂生产,其余品种继续向外采购,这样直接控制制造,在成本、质量和交货期方面,会赢得更多优势,江浙地区有许多外贸企业选择了这样的转型。

在这种模式中,对于具有制造背景的外贸企业,其在供应链当中涉及的范围就会广得多。 向上与向下同时进入多个供应链环节,实现综合性发展;一般会延展到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国内市场的渠道以及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建立的品牌,如7中虚线方框所示。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要成为外资配套型供应链管理者,向上以订单的方式承接外资企业的生产任务,进入制造环节和设计研发环节,然后利用外贸优势继续拓展国外市场;向下进入零售环节,立足国内市场,开展直接营销;或者自创品牌,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国内、国外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选择投资建厂的方式进行实业化,也可以通过参股、联营等方式,扶植一批以贸易为主体的紧密型和松散型的工贸、农贸联营单位,稳固出口货源基地,实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利用掌握客户优势、信息优势、熟悉国外市场的优势,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创建自己的品牌。

4.其他转型模式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与国内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选择走“雅戈尔模式”的工贸联营。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一家典型的国营专业外贸企业,通过改制成为雅戈尔的控股公司,该公司当年出口创汇同比增长82.43%,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181%,为国有外贸企业的转型创出一条新路子。与此同时,雅戈尔公司衬衫、西服、休闲公司通过购并宁波的一家外贸企业相继成立外贸部,除获得了原外贸企业的专业外贸人员,还获得了很多的商业销售渠道,使其国际贸易取得长足的发展,成衣出口大幅增长,而原外贸企业则成为雅戈尔的一个外贸销售部门,获得了再生。

外贸企业实施转型,还可以考虑积极推进企业的战略性联盟,通过联合、协同、合作,进一步推进工商结合、农商结合、银商结合、商商联手,实现贸、工、农、技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增强竞争能力。这种模式就是把企业变为一个虚拟供应链的管理者,这需要适当的IT技术的支撑,这些技术是供整条供应链成员企业共享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虚拟供应链的管理者,理想的模式见图8。

总之,外贸企业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价值链上的有效组合。短期来看,货源供应商可以注重基本贸易环节,拥有设计能力的贸易公司或专业设计公司(有贸易部)则可以兼顾基本贸易环节和设计打样;拥有生产能力的贸易公司可跨越基本贸易、生产两个环节;全方位贸易商(在国内外拥有一些品牌或一些海外品牌)可注重基本贸易环节和进口/内贸。长期来看,有可能发展的业务模式是多个环节的有效组合。如贸易物流商包括的价值链环节可以有“基本贸易环节+设计打样+进口/内贸+物流”。

注释: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2004年修订版)第二章第8条。

第7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商业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对国际贸易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深化了国际间的分工,同时也使洽谈方式、国际贸易的合同制定以及合同履行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国际贸易的信息传递速度不断加快,而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却在不断下降。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国际贸易;创新策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现有格局也得到了改变,网络贸易在国际贸易当中得到了巨大的应用,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运作方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正是处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为了适应这个大环境,我国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制定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活动;采取措施促进电子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还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积极进行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另外,外贸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将电子商务运用水平不均、利用程度不大的情况进行改善,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1电子商务概述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并且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得到了体现,世界各国、各个学者对电子商务的概念都有不同的理解,并且也给出了不同的表述。根据调查,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有EDI形式、Internet形式以及Intranet形式等三种实现方式。根据电子商务交易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电视商务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1)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层次;(2)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层次;(3)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层次。根据调查,EOI和IC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主导方式。

2国际贸易中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

2.1便于物色贸易伙伴

外贸企业为了自己的发展往往会进行国际贸易业务,这时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贸易伙伴,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为外贸企业在选择贸易伙伴时提供便利。成本低是电子商务的主要优势之一,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选择贸易伙伴,成本较传统方式有了一定的缩减,并且电子商务基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信息的顺畅性,进而使贸易交流的效率大大增加。

2.2便于进行商务洽谈

贸易咨询和贸易洽谈是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基础,传统的商务洽谈活动需要双方选择某一地点进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并且沟通的成本较高,而贸易双方进行电子商务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较为简便的方式进行沟通,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商务洽谈的成本,提高了洽谈效率。

2.3便于开展国际贸易订购和支付

在当今电子商务流行的大环境下,卖方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进行供求信息的,购买方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查找商家的信息,一旦购买者发现了适合的购买物品就可以通过网上支付的手段与商家进行订购互动,极大地简化了商品交易环节,为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

3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创新方式

3.1能够加强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格局

首先,跨国公司发展电子商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生产材料的采购工作,并且能够使工作人员合理调度公司生产所需的资本和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在生产技能、生产资源以及生产工作人员等多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保证跨国公司国际分工的有效进行。跨国公司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形式来根据订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产品生产的组织,尽可能将产品的库存降低,从而积极开展跨国公司的生产布局。其次,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就应明确跨国公司的分工情况,使公司能够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工工作,使国际间的产品流动速度大大增加,为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推动电子协作方面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少,企业之间仅仅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完成合作交流活动,进而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3.2创新国际贸易的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下,工作人员必须在前期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及时商品进出口信息,并且积极进行国际市场调研情况分析工作,对国际贸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且利用专业的知识来制定相关的国际贸易计划。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市场环境的分析工作,能够对市场的动向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掌握,电子商务较传统方式的投入时间较少,并且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3.3创新贸易形式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大环境,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谋求自己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国际贸易企业就必须及时进行思路的转变,应该敢于进行贸易方式的创新工作,充分考虑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优势,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贸易形式的创新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借助电子商务的优势来进行国家贸易环节的整合、改造,将不必要的贸易环节消除,为国际贸易工作的效率提供保证。其次,采取措施提高国际贸易当中电子商务的使用深度,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经济趋势当中,在接触、融合的过程中积极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3.4宏观管理创新

国际贸易需要在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进行,这样的经济行为需要受到多个国家法律和政策的限制,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应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平,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且给国际贸易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保证国际贸易的工作质量,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进行宏观管理,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宏观管理创新工作:首先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发挥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保证企业的国际贸易管理信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为国际贸易的良好环境打下基础。其次,应该采取措施改革创新招标工作,可以通过采用电子招标的形式达到该目的,企业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秩序,就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提高配额使用率,以防止由于外交问题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3.5创新营销方式

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也是传统贸易方式和电子商务在影响方式方面存在的区别,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影响方式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营销理念

工作人员在开展国际贸易营销活动时,应该采取专业措施进行整合营销、定向营销以及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等多种营销理念,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积极使用这些营销方式。

(2)创新营销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发挥网络在营销工作当中的作用,并且积极使用多种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对自己企业的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推动自己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互动,甚至还可以和竞争对手进行互动,通过使用互动的方式来让更多人参与到营销活动当中,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保证客户能够进行更加完美的购物体验。

(3)创新运输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繁荣、频繁,这也对运输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运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要求,在今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采用专业措施不断进行运输方式和物流体系的改革、创新,通过形成完整的运输体系来保证仓储、交通和物流等多个环节支架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使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互联网一体化是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主要管理方式,使用互联网进行管理能够提高运输工作的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但在后期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工作人员不断采取措施改革、创新运输方式,主要应该着手做好物流运输速度和效率的提高工作,为产品及时、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中奠定基础。

3.6实行电子招标进行出口商品配额

我们所说的电子招标就是使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招标采购活动,要不断促进招标采购活动的规范化,为招标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提供保证,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WTO,我国商务部为了应对此项活动带来的冲击,积极采取措施开发建立了中国国际招标网,中国国际招标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招标投标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进行电子招标能够实现帮助中国外经贸管理机关及时确定企业投标资格,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调整招标商品的使用配额情况。投资企业每个月都可以通过该网络向各地外经贸委发送配额情况文件,外经贸委再将每个月的配额情况进行汇总向外经贸部进行汇报。这就实现了外经贸管理机关的动态管理机制,进而解决了配额使用率不高、浪费的问题,有关部门还可以通过网上调查的方式对企业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查,一经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就可以采用标准流程将企业的投标资格取消,为招投标活动做好技术支持,不断提高配额使用率,增加商品卖价和出口额,规范贸易秩序,净化经营环境,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不断扩大电子招标的范围。

3.7实现许可证网上申请发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为了实现进出口许可证申请和发放工作的网络化,我国有关部门在2002年设置了新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许可证网上发放的效果,并且有关部门决定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网上申领许可证系统,该系统借助于网络技术连接各级配额管理机关、许可证发放单位以及海关、企业等多个部门,全面监管进出口配额分配、进出口许可证的网上申请、发放以及海关的核查等多项国际贸易环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全国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闭合网络。通过许可证网上申请发放工作的实现能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节省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3.8海关管理中电子商务的运用

我国的海关总署从1998年9月1日开始就借助于中国电信公众多媒体网实现联网审查功能,该网络涉及到全国各个外汇管理部门以及外汇指定银行,涉及范围广,不再需要手工进行报关单的二次核对工作,在海关管理当中应用电子商务能够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企业实现进出口业务,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还能够有效防止企业出现逃税现象。

3.9进出口检查工作中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出口检查工作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该工作密切联系着外贸经营单位、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检验机构等多个公司和部门,进出口检查工作中会频繁进行证件交换、传统行为。根据调查,我国目前已经实现了在商检业务上报验、检验出证方面的计算机管理工作,笔者认为,我国以后的电子商务在商检方面应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向进行:着重进行商检证书的报验和签发工作;实现进出口货物流向的信息传递工作。

4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近几年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电子商务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在此背景下,网上虚拟市场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这将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而电子商务的开展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创新工作。

4.1电子公司,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此环境下,电子公司能够实现互联网和企业经营的有机结合,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市场,并且使用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业务交谈,国际贸易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电子公司来获取商业情报,与自己的客户进行动态、实时交流,促进国际贸易效率的提高。电子公司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都会对国际贸易管理组织的改革活动产生影响,同时能够迅速造成全球经营活动的变化。

4.2促使国际贸易管理组织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人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财务和物资情况等,但如若有误差出现,就会使企业领导人员很难准确地掌握公司各项活动的准确数据,这就会对领导人员和其他公司进行业务洽谈时造成困难。而通过使用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数据可以自动进行准确汇总,这些汇总数据都会在公司内部的数据库中体现,为企业领导层做出决策提供帮助。

5国际贸易当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

国际贸易领域当中应用EDI是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环境下创新的最初形式,进行国家贸易的企业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进行商业文件的传递,并且按照标准的电子数据格式来完成数据传输交换工作。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将运行体系的数据流通时间降到最低,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消除空间障碍。EDI在外贸出口单证传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传统的订货付款方式,电子商务能够降低企业的时间和投资费用。通常情况下,EDI都是使用封闭的专线网络,商业条件较好,能够为企业的安全保密工作提供保证。

6结语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必将引起国际贸易的创新革命,在这场创新革命当中,从贸易的前期准备、贸易协商以及合同订立、合同执行等多个过程都会得到一定创新,这些活动都是由于电子商务给广大企业带来了巨大利益造成的。但是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际贸易企业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相关工作,使自己能够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赢得主动,从而得到持久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双.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2).

[2]黄昊.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2).

[3]丁超.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6).

[4]丁超.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0(10).

[5]李思佳,田海霞.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2).

[6]张学伦.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创新策略[J].中国市场,2016(15).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风险管理下国际贸易物流创新

[摘要]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际间的贸易合作,带动了国际贸易物流业的发展壮大。物流公司不断创新自己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及质量来增强竞争力,但这样也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阻碍了物流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际贸易物流;创新应用

1国际贸易物流

1.1国际贸易物流的涵义

国际贸易物流通俗来说就是国与国之间进行国际化商品及服务的流通交易,主要包括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项,因此也被称为进出口贸易。

1.2国际贸易物流的基本特征

一是高运输能力。国际贸易是跨国交易,涉及的区域比较广泛,国际物流是国际贸易交易的基本手段与保障,需要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来保障进出口商品的安全,同时需要具备高运输能力来加快商品的周转,不断提升国际物流服务效率。二是高信息化。国际物流主要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来顺利完成交易的。成本、费用的节约与控制及商品的安全运输是物流公司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强大的信息系统及其信息透明度对于物流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高标准化。国际贸易物流涉及众多国家,而各个国家对物流制定的标准不一致,因此需要统一国际物流标准来进行商品的运输、仓储及配送。目前,国际上已经对集装箱和托盘的规格和条形码技术方面做了统一规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各物流公司的支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物流的整体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我国国际贸易物流存在的风险现状分析

2.1物流成本风险

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与成本一直就是物流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物流成本越高,物流公司存在的风险就越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在的一般工业商品的物流费约占商品总售价的50%,蔬菜及水果等农副产品的物流费约占总售价的70%。企业的物流风险体系的控制效果与企业的盈利是紧密相连的,成本越高,风险越高,盈利就越少。因此,只有大幅度降低我国的贸易物流运营成本,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2费用控制风险

国际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主要涉及商品的库存、保管等,具体有仓储、保险、货物的损坏、税收及库存商品占用的资金成本。运输成本主要包括运输费用和货主费用。运输费用主要是公路、铁路、空运、海运等方式产生的费用,货主费用主要指在商品运输过程中的处理及装卸费用。费用的获取是否及时、资金的收回是否及时等问题都会对企业造成潜在风险。这些费用的支付程序、谈判细节都会直接影响物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状况。

2.3服务落后风险

服务质量与信誉是物流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如果服务满足不了使用者的要求,企业会大大受损。第一,面对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发达国家使用高级物流技术,而我国普遍还停留在POS机和条形码技术。第二,一些商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经营理念落后于现代管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将客户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考虑。第三,我国目前的物流业还没有统一且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存在合格人才较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3在风险管理下国际贸易物流的创新措施

3.1加快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货物无法实现在其他国家的快速安全流动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瓶颈。因此,我国应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促进我国进行国际贸易与贸易物流发展的基本保障。首先,我国政府应加大对贸易物流的投资,积极引导与规划企业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出台统一、透明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步伐。其次,应加大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在物流方面的科研技术与成果,全面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运营、管理与服务能力。最后,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管理队伍是防范物流风险的关键要素,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对在职物流企业员工的培训,吸引并留住高级人才,才能促进国际物流健康快速发展。

3.2加快我国国际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发展

我国的国际贸易物流业跟不上国际的发展步伐,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因此,必须与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和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统一的标准化设计,比如说射频识别技术大大提高了国际物流的效率。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现代国际物流业普遍采用信息网络化系统进行管理。比如说,将物流信息全部录入企业内部网络数据库,由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对数据及时追踪、分析与协调,并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需求登记与支付,这样可以减少我国物流企业的风险。

3.3加快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应用

国际贸易企业面对的客户分散于全球,需求也呈现多样性,这样就加大了物流成本的控制难度。因此传统的批量化与规模化商品特点已不能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企业必须重塑价值取向,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现在企业普遍采用B2B、B2C的运营模式,因此物流企业应及时予以响应,重构业务流程,并根据订单要求,创新供应链管理,重点是做到减少订单处理和取货的时间,加快资金的回笼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4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加快了国际间的贸易合作,面对我国在国际贸易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流通效率,最大程度降低物流企业的风险管理。

第8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FOB CIF 承运商 发货 换单 海关

1. FOB条款定义

FOB是国际贸易术语,是英文“Free on Board”的缩写,表示“在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对于工程公司核电进口设备来说,在FOB贸易方式下由外商负责办理出口许可和出口通关手续,工程公司负责租船订舱。外商负责将设备运至工程公司指定装运港船上,当设备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外商即完成交货,后续的运输和保险由工程公司负责。

目前工程公司核电进口设备普遍采用CIF贸易方式,CIF是英文“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的缩写,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FOB与CIF都是由外商负责办理出口手续并运至指定装运港船上,区别在于由哪方负责租船订舱并承担自装运港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FOB由工程公司负责,CIF由外商负责。但无论哪种方式,设备自装运港越过船舷起,其后所发生的损坏及灭失风险都转移到了工程公司,CIF贸易方式外商只是替工程公司支付了运费和保险费。在这里,风险和责任的划分界限和费用的划分界限是分离的。

2. FOB贸易方式分析

2.1交货地点前移,提前识别发货风险

核电进口设备的特点是技术复杂、设备价值高、制造周期长、交货进度紧。基于工程公司对国外出口通关手续和港口运输情况不是很了解,目前进口设备普遍采用CIF贸易方式,工程公司只需在中国港口接货,办理后续进口通关手续、国内运输、国内保险工作即可,设备到达中国港口前的一切风险和责任均由外商承担。

进口设备实际发货过程中,工程公司经常性会遇到外商错发、漏发的情况发生,虽然此种情况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如果碰到错发、漏发的是工程现场急需的进口设备,则会对工程进度造成实质影响。在CIF贸易方式下,除非到货口岸海关、商检局要求开箱查验,否则整个海运和内陆运输过程是不开箱的,一旦出现错发漏发,只有到工程现场开箱检验时才会发现。漏发的设备可以要求外商立即补发,错发的设备按规定要先办理出口退运手续,才能再办理新设备的进口手续。不但手续繁琐,费时费力,而且额外产生很多费用,更重要的是耽误了时间。核电工程项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度往往是第一位的,一个设备的延误有可能会造成整个工程进度的延误。

核电进口设备是否能按时并准确发货主要取决于外商,外商应加强自身发货各环节管理,此方面是主要因素。工程公司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外商加强发货管理,要求外商承担由于错发漏发所造成的一切损失,并将通过合同违约条款对其进行处罚。外商也承认这是他们的工作失误,发货管理环节存在问题,并愿意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但是依然无法杜绝错发漏发现象的发生。

工程公司作为买方也应加强进口设备出厂监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发货环节出现错误。但在目前情况下,受出国签证等因素影响,工程公司派驻国外驻厂监造人员数量有限,进口设备又处于发货高峰期而且分布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依靠有限的几个驻外人员不可能做到全面出厂监装管理。依靠临时出国团组也不现实,因为临时出国团组主要任务是参加出厂验收,把好进口设备质量关,而且按照相关规定出国团组在国外停留时间一般不能超过7天,来不及进行出厂监装。

如何尽可能减少或规避此种发货风险呢?一种解决方式就是交货地点前移,提前发现风险,即外商从中国目的港交货改为从国外装运港交货,贸易方式FOB。目前工程公司主要从欧洲国家进口核电设备,海运时间通常35天左右,进口通关、国内运输一般需要14天,CIF贸易方式下进口设备只有到达工程现场开箱才能发现设备发货时存在的问题,问题发现滞后将近2个月时间。FOB贸易方式下,外商在国外装运港即向工程公司交货,工程公司可以委托承运商代为办理国外货物交接手续。由于承运商是工程公司选定的,运费由工程公司支付,工程公司可以要求承运商严格按照装箱清单核对外商交付的设备,并将相关发货资料、照片回传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进行确认,如有问题可以要求承运商拒绝接货,并要求外商第一时间加以整改,问题在国外装运港就可以加以解决。

2.2提前换单,加快进口通关速度

工程公司目前各核电项目进口设备通关时间,虽然因属地海关不同导致通关管理要求不尽相同,但经过海关、企业各方充分的沟通配合,除个别技术复杂、到货批次多的设备外,基本可以控制在设备到港后14天左右完成所有通关手续。但如遇工程现场急需设备,现场安装要求十万火急,通关环节能加快一天就能为项目抢回一天进度。那么在现有基础上,通关速度是否还有提升的空间呢?首先分析一下通关的大致流程,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通关环节中,到港换单时间和海关审批时间各占一半,海关审批环节可压缩的空间很小,能压缩的就只有换单时间了。所谓换单,就是用外商提供的提单到目的港船代那里换取港区提货单。外商提供的提单本身是不能直接提取货物的,只有到船代那里缴清相关费用换取港区提货单后,凭港区提货单才能提取货物。

影响换单时间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来回邮寄耽误时间:由于工程公司通过外贸办理进口手续,外商必须先将提单提交外贸,外贸在提单上加盖公章后邮寄其在目的港的外代,外代收到提单后去船代缴费换取港区提货单,如果外商不是直接从船公司订的船,而是通过货代订的船,还要涉及二次换单。由于提货文件必须加盖外贸公章,因此时间主要耽误在文件来回邮寄上。

二是船代的换单时间不可控:如果外商文件提交及时,外贸可以充分利用进口设备海上运输时间同步办理邮寄和换单,但并不是凭提单随时都可以办理换单,不同的船代有不同的规定,有的船代规定只能在货物到港前一两天办理换单,即使外代提前很多天收到提单也无法提前办理换单。

三是舱单数据不可控:外代即使在货物到港前提前从船代换取了港区提货单,也无法马上办理通关手续,因为海关还需要等舱单电子数据。舱单电子数据是由船东在货物到港前24小时,由船东向目的港海关发送,海关收到数据后核对外代提交的提货单,审核无误后才正式开始办理通关手续。

在CIF贸易方式下,由于外商负责租船订舱,因此外商是选择直接从船公司订船还是通过货代订船,船东何时开始换单,船东何时传输舱单电子数据,均不受工程公司控制。

如果选择FOB方式,工程公司可以在与承运商签订运输合同时,直接在运输合同条款中对租船订舱方式、船代换单时间、舱单电子数据传输时间加以规定。工程公司控制了换单时间和舱单电子数据传输时间,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与目的港海关协商采用提前报关模式。提前报关的基本模式是“提前申报,货到放行”,即企业在进口货物到港前提前向目的港海关发送舱单电子数据,提前申报,海关提前审单、提前对舱单和报关单的电子数据进行监控和风险分析,货物到港并经海关确认后,在放行环节验核通关单,对非布控查验的货物直接办理放行手续。目前,包括上海海关在内的国内部分口岸海关已经开始实行提前报关模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缩短了企业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2.3招标选择承运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CIF贸易方式下,由外商负责远洋运输。外商进口设备报价由设备成本价、运输费、保险费三部分组成,运输费、保险费通常是在设备成本价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预估,这种预估比例通常会比较高。而在实际承运时,外商会通过长期协议或者运输量得到承运商给予的更优惠的报价,而这种优惠并不会转给工程公司。也就是说,外商会通过运费、保险费额外赚取一定的利润。

如果选择FOB贸易方式,外商只需报设备成本价,远洋运输、保险由工程公司负责。由于工程公司运输、保险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服务商,而且是整个项目或多个项目捆绑招标,由于标的金额大,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各大运输公司、保险公司都会参与竞争。在激烈竞争下,工程公司通常会得到比外商更优惠的运输保险报价。例如保险费,正常情况下远洋运输的保险费率在千分之几,而工程公司招标获得的保险费率可以优惠到万分之几。单个进口设备降低金额并不大,整个项目核算下来降低的进口设备采购成本还是相当可观的。

2.4提前掌握发货信息,便于到货计划管理

CIF贸易方式下,工程公司不负责承运,不参与进口设备的海运操作,因此无法在到港前直接掌握设备到港时间、箱单资料等信息。为了能够做好设备到港后的通关商检工作,外商必须及早提供设备发运和到港时间,及时提供设备信息。由于核电进口设备享受国家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正式报关前需要提前向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办理时间通常在14天左右,后续办理通关手续还需14天左右。对于海运进口设备,由于远洋运输时间较长,可以利用海上运输时间同步办理免税手续,这样设备到港时免税手续已经完成,正常办理通关14天左右即可放行。但是对于空运设备,运输时间太短,如设备到港后再办理免税手续,会严重影响正常通关时间,并产生高额滞报费、仓储费。因此,工程公司要求外商海运进口设备必须在起运后3日内提供发货信息和资料,空运进口设备必须在发运前提供资料以便办理免税,经工程公司批准后方可起运。但是各项目屡屡出现外商未经工程公司同意擅自起运空运设备,或者海运设备起运后提供发货信息和资料滞后,影响办理免税和通关手续,产生不必要的费用。

选用FOB交货方式,工程公司负责承运,可以有效控制发运时间,设备起运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设备发运信息,并向外商主动索要发货单据,及早办理设备免税手续。由于运输时间相对固定,工程公司可以编制出相对准确的进口设备到货计划,并提供给相关单位和部门,提早做好设备到货准备工作。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核电进口设备采用FOB贸易方式在提前识别发货风险,降低进口设备运费和保险费,加快通关速度方面相比CIF贸易方式确实存在一定优势,但由于交货地点前移,工程公司自身的管理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加。工程公司在目前CIF贸易方式操作较为成熟,缺乏FOB贸易方式操作经验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对部分交货进度紧张、外商发货管理环节薄弱的设备试点采用FOB贸易方式,积累一定经验,逐步推广至全部进口设备。

参考文献:

[1] 潘晓丹,石勇.大型石油工程项目引进物资CIF、FOB贸易术语的选择.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09,(4).

[2] 郝小龙.浅析FOB、CIF贸易术语在工程项目中的选用.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1,(4).

[3] 苏莉.浅析进出口贸易中FOB、CIF贸易术语的选用-基于风险规避的分析.企业家天地,2008,(5).

第9篇:商贸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1.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1978)与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利于使中国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是:(1)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统得过死,阻碍了企业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而且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2.放权过渡时期(1979~1987)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主旋律。1984年,经贸部实施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以如下三项最为重要:(1)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50%的留成外汇;(2)1984年1月,明确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3)1984年9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内容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自1979年下半年至1987年,全国共批准设立各类外贸公司2200多家,比1979年增加了11倍多。然而,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外贸公司仍然是它们通向国际市场的唯一选择。中国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导致四个问题的出现:一是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二是出口格局不合理,国际价格信息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及时传递给生产者,盈利的出口商品得不到鼓励,而不盈利或亏损的出口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三是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企业不能面对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或根据要求进行产品改良;四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进口管理和高关税,使进口竞争不能起到促使国内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取消这一隔层,可以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外贸操作效率。高效率的贸易体制需要消除竞争过程和经营机会中的贸易障碍,其中,最大的贸易障碍就是各种形式的垄断,这不仅包括行业产品垄断,而且包括地理疆界垄断。

3.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外贸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工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21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

(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

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

其次,它有利于解决中国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的道路。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承包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1)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承包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行政性分配,带有主观随意性,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

(2)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加剧。对不同地区的承包企业规定不同的出口补贴标准和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从而造成了地区间的不平等竞争,诱发了对内的各种抢购大战和对外的竞相削价销售,造成外贸经营秩序的混乱。

(3)企业行为短期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刺激下,缺乏中长期投资眼光和积极性,只重承包期内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往往忽略了外贸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企业宁可转产附加值低且易迅速出口、换汇成本低的产品,导致国家外向型企业产品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

(4)承包期一定三年不变,未能适应国内非经营环境的变化。遇有重大的环境变化,承包企业往往难以完成承包任务。

4.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两项特别重要:(1)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2)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外贸财政补贴的取消使外贸企业第一次被真正作为外贸经营主体和参与竞争的独立实体而受到重视,使国内外贸企业能够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同时,它还扩大了企业对外汇的支配使用权,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进口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为了保证国家收汇并防止逃汇、套汇,外汇管理部门和结汇银行实行跟踪结汇,加强了对出口外汇的管理。

截止至1993年底,中国有外贸经营权的各类企业(不包括已投产的8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达8000多家。原有的宏观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企业自的扩大,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也呼唤政府建立一套多形式、多层次、既灵活又统一的管理体制。为此,国家提出按现代企业制度改组国有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外贸企业进行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鼓励专业外贸公司实行进出口制,鼓励工贸结合,发展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从整体上促进全国外贸规模的发展。

5.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1994~)1994年,中国政府开始了以汇率并轨为核心的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有:(1)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现行的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外汇体制改革为各类出口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大加速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有效地发挥汇率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对外贸易的功能;有助于中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1996年12月1日,我国还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强和改善客观管理,即管方针、管政策、管规划、管监督,在1994年《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并实施各种配套法规,将对外贸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宏观上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汇率、关税、税收、利率等调节对外贸易。对进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企业、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截止1996年底,我国各类外经贸企业已达1.2万多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5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4万多家。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规定外国公司、企业可以与中国的公司、企业在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外商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此外,1996年我国还在5个经济特区进行生产企业外贸经营登记制试点。外贸经营权将根据我国的对外承诺,最终由审批制转向依法登记制。

(3)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科学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政府鼓励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兼并,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一批以外贸公司为龙头,贸工技商结合的综合商社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具有多种功能的产业跨国公司。对一些小的外贸企业则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改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将分散的外贸经营权重新统一起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发展的新趋势。国际经验表明,依靠建立企业集团等形式而形成的行业垄断或产品市场垄断,以及由此出现的不完全竞争条件,是防止产业内部或国家之间过度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和规范国际贸易秩序的一种有效方式。

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认识到,我国传统的外贸收购制的经营方式必须转变,以服务为特征的稳定、有序、高效的制必将是外贸经营的发展方向。通过1996年的深入调研,我国在推行外贸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大力宣传推广外贸制;其次,建立健全外贸法律制度,依法促进外贸制的实施;第三,在加快赋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的同时,全面扩大外贸公司内贸经营权,将外贸制的推行建立在国内外流通体制一体化的基础之上;第四,将推行出口制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结合起来,采取一些扶持政策,把工贸双方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4)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按照国际规范及中国的承诺,只实施正式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5)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会计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1996年9月经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国际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