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

第1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商贸企业 内审工作 内审制度

内审在商贸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商贸效益,预防企业风险,评价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我国内审工作,一直保持公正原则,致力于经济、财务、财政等工作,其在商贸企业中,根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运行状况,分析各类相关信息,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是随着商贸企业规模的发展,内审已不能满足商贸的实际需要,因此,我国需重点改进内审工作的现状,促使其在商贸企业中,发挥有效的价值。

一、 商贸企业内审工作的现状

由于商贸企业在运营上,比较特殊,忽视内审的实际意义,淡化企业内审工作。实际上内审与商贸企业运营具备密切的关系,接下来重点探讨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问题,分析内审现状。

(一)缺乏有效的内审制度

制度是内审严谨的保障,有效、完整的制度,对企业的内审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内审制度始终未能实现完善,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商贸企业内,所使用的内审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最为原始的制度,与商贸经济的实质相互矛盾,虽然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但是部分经济活动仍旧不能受其管控;另一类是非商贸内审制度,主要是行政类、财政类的内审制度,既不符合商贸企业发展,又无法为其提供正确的审计指导,导致商贸经济中的内审制度,逐渐丧失职能,缺乏深层审计能力。

(二)内审部门不完善

内审部门在商贸企业中,属于权威的独立机构,专门负责企业内审。但是对商贸企业中的内审部门进行研究可知,其内审部门由企业员工组成,一方面没有专业的技能和审计素质,另一方面无法保障内审公正,较容易受企业影响。由此可见,商贸企业内审部门本身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无法实现到位的审计,导致内审部门不符合审计实际。

(三)缺乏对内审的正确认识

商贸企业偏重于经济运营,忽视内审与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内审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通过内审可以监控经济状态、发现经济运营中的潜在风险以及避免经济运营中出现不良现象等。观察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实际现状可发现,商贸企业缺乏对内审的正确认识,更没有发现内审的实际能效。一旦出现经济问题,只是通过各种途径,弥补经济过失,这样会造成经济风险的恶性循环,原因主要是未通过内审对经济状况进行细化分析,没有发现经济问题的实质风险。

二、 商贸企业内审问题的形成原因

综合探讨商贸企业内审中出现的问题点,分析影响问题发生的因素,找出问题所在,为内审工作提供改进环境。

(一)服务意识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起步较晚,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人员较少,学历和教育水平偏低,缺乏专业的内审人员培养机构和部门,后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规范,因此,内审人员职业素养不高,缺乏服务意识的约束,影响其对审计的态度,导致其在工作中,呈现遗漏、疏忽的行为缺点,甚至没有把内审当做主要的工作项目,既没有在内审过程中,提出可靠的措施,也没有给予相关的解决方法。

(二)监督力度

监督力度是影响内审的主要原因,由于监督不到位,造成内审疏忽,导致内审淡化监督职权,不论是对内审计,还是对外核对,都没有体现实质的能力。内审应发挥监督作用,对外应配合各项与审计、监督相关的部门,但是商贸企业处于经济的原因,保持不配合态度;而对内则根本没有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导致出现多种经济问题。

(三)独立特性

目前商贸企业中的内审,大多由内部的财务部门组成,忽视商贸企业内审的独立性质。一旦内审缺乏独立性,其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结论,一定会受企业的干预和影响,导致审计不真实,内审时,未能发现商贸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即会导致问题最大化。例如,需要内审独立完成的工作,由于过多部门的干涉,致使内审不能有效发挥公平性,其结果总会偏向某一部门,导致内审工作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

三、 提高企业内审的必要条件

改善商贸企业的内审现状,必须深化与内审工作相关的条件,将其作为促进改革的因素,为内审提供科学的途径,对商贸内审的必要条件进行以下研究。

提高企业内审效果的必要条件,除保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内审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这样才可全面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的素质,决定整个内审工作的质量。目前,内审人员需要具备多项经济领域的技能,如,财会、管理、经济分析等,所以商贸企业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能力。第一,商贸企业外聘内审人员,到企业内部,实行内审人员技能的专门培训,迅速丰富内审人员的知识、素质,解决内审最根本的问题,提高内审的存在价值,同时为内审人员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奖励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积极性;第二,商贸企业提高内审人员的应聘标准,首先杜绝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调任的现象,严格保持内审招聘原则,商贸可直接面向社会统招,或者设置考试制度,优先录取。保障内审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改善商贸企业的内审现状,促使内审发挥可观价值,推进商贸企业的经济发展,所以,商贸企业应重视必要条件的产生,将其作为内审的前提。

四、 改进企业内审工作现状的措施

考量与商贸企业内审相关的多项因素,提出内审改革的思路,重点找出改进内审的措施,提高内审在商贸企业中的地位,促使其发挥监督服务功能,既能够提高商贸经济发展的效益,又可以降低经济风险,提高商贸企业的社会地位。

(一)构建全面的内审制度

构建“内外统一”的内审制度,以内审的运行框架为基础,提升制度的全面性。首先商贸企业需要了解国家在内审方面提出的各项法规,营造企业内审的环境,避免企业内审出现与国家法规不相适应的地方,造成内外矛盾,由此,可以保障内外始终保持在统一、同步的状态;然后商贸企业重点构建内审制度,结合经济的运营实际,为内审人员提供工作依据,商贸企业可以在原有制度上进行完善,根据内审的实际情况,既要满足审计需要,又要保障制度全面,避免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审计偏差;最后掌握与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审计和与审计有关的会计、税务、金融、工程造价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审计时,内审人员如发现商贸企业的财务存在问题,必须按照严格的规章检查,既不能隐瞒,又不能大肆公开,需保持公立的态度,严谨对待商贸内审,实现内审目的,降低商贸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影响力。

(二)完善内审部门

内审部门在商贸内审中,担负着重要的监督服务职能,目前商贸中的内审部门,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状态,对此商贸企业应该吸取其他行业先进的内审部门管理经验,积极完善内审部门。首先,保障内审部门处于独立的环境内,促使其在管理和工作上,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有效发挥公平特性,例如,商贸企业中可以采取直属方式,即内审部门直接由最高领导接管,其他部门或其他领导不得妨碍内审部门;其次,发挥全员监督,通过商贸企业中的全体员工监督内审部门,实行最高检举制度,如果他人发现内审部门存在不良的审计现象,向最高领导检举,保障内审部门管理完善;最后,内审部门的自我完善,内审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内审人员学习内审知识,借鉴国外的内审管理方式、方法和制度,完善商贸企业的内审部门。

(三)提高对内审的认识度

内审是提高商贸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部分商贸企业认为,内审对企业的运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发现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商贸企业的持续发展。实际上内审不仅是协助商贸企业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避免商贸企业面临更大的经济风险。例如,内审发掘商贸企业中的经济问题,及时提出对策,通过内审的倒逼机制,改变商贸经济的运营现状,将其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避免形成严重的经济漏洞,一旦形成经济风险,即会对整个商贸企业的运行造成风险危机,冲击商贸企业的经济结构,导致其被迫面临经济风险,甚至停产。所以,在商贸企业中需提高内审意识,正确的认识内审的目的,进而为内审人员的工作提供有利的环境,避免商贸企业对内审产生排斥。

(四)加强内审方法的使用力度

商贸企业内审的有序进行,必须依赖科学的内审方法,实现有效内审。企业需加强对内审方法的使用力度,保障内审方法满足企业审计的各项环节。在内审方法方面,商贸企业可以重点组织内审人员学习,主要学习比较成功的内审方法;同时组织内审人员实行审计模式,实践内审方法,充分发挥内审的功效,推进内审与商贸运营的结合,促使内审人员适应商贸经济的多变性,迅速找出合理的内审方法,避免内审方法不合理,造成内审暂停。由此既可以提高内审的使用力度,又可以完善内审流程。

五、结束语

有效改进内审工作,避免商贸企业内审过程中,受过多影响因素干扰,同时保障内审发挥有效作用,既要发现企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又要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为商贸企业运营提供经济上的推进和约束,避免商贸企业受到财务风险的干扰,制约发展。因此,加强内审工作的改进力度,促使其在商贸企业中发挥可观的作用,逐步优化商贸内部的经济运行,确保经济运营的规范化,保障商贸企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良明.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

第2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外贸企业;应用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互联网创造的虚拟网络世界。新的商业模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所谓电子商务,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商品交易的经营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在网上开展商务活动。它的出现使全球商业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开展了电子商务,然而不同的企业适用不同的电子商务模式,因此,正确的选择电子商务模式是每个企业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外贸企业和其他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都各不相同,以下就具体分析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一、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1995年电子商务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子商务迎来了“黄金时代”。电子商务正在为外贸企业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机遇 ,并加快了外贸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步伐。北京、上海、长三角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外贸企业多数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而我国中西部较落后的地区企业用电子商务进行贸易就相对较少,这与当地的经济环境、政府的支撑和投入量有关。2008年我国交易总额为23000亿元,其中B2B交易额为20000亿元,到2011年交易总额为60000亿元,B2B交易额为49000亿元,这四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在不断增加,加入电子商务行业的外贸企业也随之增多。

二、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原有渠道受到威胁

电子商务下的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展示和销售自家商品,商品通过物流就可以从生产商直接到消费者手中,这样不仅减少流通环节,也降低商品的成本。但企业传统的销售渠道是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传统销售渠道不仅增加了商品的流通环节,还增加了商品的成本,而且交易的效率也大大的折扣,部分企业可能会放弃原有的渠道。

2.带来网络安全和法律法规问题

网络安全问题是阻碍电子商务向前发展的一个最大绊脚石。因为电子商务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如果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旦遭到黑客攻击网站,大量用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就会被窃取。病毒感染、黑客入侵、网上诈骗等让人们不敢相信互联网交易的安全,这会使电子商务发展停滞不前,网络安全问题急需解决。

与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相比,我国关于网络与电子商务立法明显落后,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我国出台的电子商务立法缺乏纲领性,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政府对电子商务不能很好的管理:要么放任不管,要么死管。三,电子商务法规不易操作,缺少可操作性。滞后的法律法规,各种标准欠缺,贸易纠纷就不能得到很好有效的解决。

三、外贸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

1.外贸B2B运营模式

B2B是Business to Business的简写,是一个互联网市场领域的一种,进行电子交易的双方都是商家或企业。B2B模式是外贸企业进行国际贸易主要的外贸电子商务模式。外贸企业将供需信息发到B2B平台上,国外商家与外贸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商讨最终达成交易。我们熟悉的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等都是B2B平台。

2.外贸B2C运营模式

B2C是Business to Customer的简写,翻译为“商对客”。这种商业模式是商业零售直接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外贸B2C模式使中国中小外贸企业直接与国外的消费者进行交易,省略了国际贸易中间进口商的环节。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了交易效率,也降低了商品的成本,提高价格的竞争力。

3.外贸C2C运营模式

C2C即Customer to Customer,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也是电子商务的专业用语。外贸C2C模式,是国内外贸企业作为卖方与海外买方通过敦煌网、易唐网、阿里速卖通等外贸平台进行交易。外贸平台的提供方作为外贸C2C模式的第三方,它的盈利方式与其他不同,它是在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佣金作为它的收益。

4.外贸服务提供商模式

外贸服务提供商模式与B2B、B2C、C2C模式不同,是参与外贸公司电子商务建设,以赚取外贸企业支付的服务费的盈利模式。

四、结语

21世纪的市场上,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这句话清楚地说明电子商务强势的到来,我们在互联网做全球的生意,个人创业也不在受到地c、时间的限制。外贸企业B2B、C2C、B2C运营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电子商务不断成熟,这些问题也将会被解决的,这些模式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苏丽琴. 互联网+时代小微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J]. 天津科技. 2015(10).

[2] 冯亚楠,刘丹.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创新路径[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31).

[3] 萧雨. 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浅析[J]. 新西部(理论版). 2013(22).

第3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企业对国际贸易的融资需求也越来越堵。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近年来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历程不长,业务模式相对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和对策,才能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发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都极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开放,任何国际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贸易。如200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带来了重创。我国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次危机的影响,部分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及大型财团出现资金链断裂,一些企业在银行融资上可能出现欺诈、骗贷等问题,给银行的风险控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为企业用户提供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国际信用证、进口押汇、进口代付、福费廷、出口押汇等。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新兴了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等产品。

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较多,存在着几类主要问题:

(一)国际贸易融资结构不合理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偏向于大中型企业,且一般这些企业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大中型国际贸易企业的信誉一般较好,技术雄厚,还款能力较强。对于银行来说,由于向这些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小,因此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放给他们。相比之下,小微贸易企业所能得到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微乎其微。

此外,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结构的不合理还表现在贷款的期限上,中长期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中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额度的不均衡将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国际贸易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相关配套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国际贸易业务中可能会涉及大量的法律问题,一旦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很难找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缺少创新和吸引力

虽然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较多,不过很多银行只是主要开展了某几项业务,其他的业务由于极少有人做,很多银行怕担风险也不愿意去开展了,久而久之导致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种类越来越少。此外,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都是学习西方国家的,缺少适合本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产品吸引力不高。

(四)高端国际贸易融资人才缺失

当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端人才。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要想做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除了掌握银行的基本产品知识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以及对国际结算、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的精通,并要对对方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现实是大多数银行都缺乏这样的人才,无法满足融资业务的需求。

(五)外部风险较多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开展时本来就存在着许多外部风险。比如,由于汇率波动,应收款项减少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债务。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风险是行的资信风险,由于贸易的每笔款项的回笼、货物单据的寄送等都是通过国外的银行完成的,一旦行的资信出现问题,还款来源可能就会受到损害,造成企业无法按时偿还款项。

四、提升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

针对国际贸易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扶持中小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可以大力发展供应链融资,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产品的开发,开发出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又能弥补企业自身缺陷的产品,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法律法规建设

应该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做到贸易企业和银行在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有理可依,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三)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价体系

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信用评价体系是降低融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要尤其注意贸易的相关背景以及企业的资质和信用情况。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客户还款来源为正常贸易现金以及客户自身的盈利能力,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的还款来源并不一样。因此,银行在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客户进行评级时,要采取和流动资金贷款用户不一样的标准,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标准,从而为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全过程监控国际贸易融资风险

在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有必要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监督。首先要做好贷前资格认定,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角度对企业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尽可能降低融资风险。在发放融资金额后,应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进度进行全方位跟踪。对于以信用证方式结算的企业,应该督促企业及时交单议付,严格审查单据,做到单证一致,从而降低行资信风险。此外,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银行要及时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对远期汇率的可能波动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如实施远期汇率锁定等。

(五)注重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应建立良好、公平的晋升制度,引入优秀的有经验的人才及应届毕业生,并且经常进行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用人所长,做好员工薪酬分配,并及时对员工进行激励,拒绝同工不同酬。此外,为了提高国际贸易业务水平,要加强对员工的英语培训,培养员工的国际视野。要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关系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

五、结语

第4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外贸电子商务风险是指由于外贸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外贸电子商务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外贸电子商务是一种风险型商业活动,其风险既有来自外贸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电子商务交易对象间的和外贸电子商务交易平台--Internet的。管理和降低其风险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这些风险的存在;然后,在全面识别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的基础上,研究降低和规避风险的方法,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二、我国外贸电子商务主要风险

1、网络技术风险

安全是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时最担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外贸企业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年来,我国网民对安全的担忧一直居高不下。据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有70.1%的网民用于上网的电脑在最近半年内受过病毒或黑客的攻击,61.5%的网民不进行网上交易的原因是交易安全得不到保障。外贸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问题,即技术风险,正是造成外贸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包括:网络产品风险、网络基础风险、数据存取风险与加密技术风险。

2、信用风险

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诚信一直都是影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信任的缺失已成为当今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网民对厂商信用的担忧近几年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如图一)。信用风险亦是外贸企业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要风险之一。由于国内外客户与外贸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双方减少或失去了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这种虚拟性特征,使电子商务比之传统贸易存在更加严重的信用风险。其主要包括:由电子商务贸易伙伴引起的信用风险、由外贸电子商务企业引起的信用风险、由电子商务的技术特性引起的信用风险等。

3、法律、法规与制度风险

外贸电子商务法律和制度方面的风险主要起因于相关电子商务立法的滞后和全球环境下各国法律和制度的差异。立法的滞后严重制约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法律不健全的条件下,企业只能做到尽量不违背现行法律,但企业会担心今后遇到法律冲突[4]。而外贸企业即使能够完全做到符合本国法律和制度,也难免会与他国法律发生冲突,各国电子商务法律和制度的差异使外贸企业不可避免地陷于风险之中。我国外贸电子商务当前最主要的政策环境障碍是对电子合约的保护不足,电子商务立法不成熟,相关法律不健全,电子合同执行与监督难,在行政许可法框架下政府对电子商务推进的职能和作为模糊不到位。另外,国际电子商务标准、税收和法律的复杂性方面,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习惯做法不同,技术差异,概念不统一,本来就有不同的标准、税收和法律,而新的电子贸易方式又给现行制度和规则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

4、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风险

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流程再造风险。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商务模式,企业必须重新设计和建立企业内部及组织间的商务流程。然而企业内部流程与外部合作流程的改进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整个贸易过程不但涉及企业内部各部门、各贸易伙伴、银行、运输系统,还涉及海关、保险、商检、税务等几十个部门,在这繁琐而复杂的系统中,不但外贸企业内部电子商务流程再造至关重要,而且各贸易伙伴及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也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成功实施。其次,交易流程管理风险。在电子商务过程中,贸易双方通过网络洽谈、传输电子文件、签订电子合同,由于这些环节中的电子商务管理对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直到现在都是一个新课题,因此使外贸电子商务流程存在大量的新而复杂的管理风险。最后,人员管理风险。人员管理是企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犯罪呈现内部犯罪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员工职业道德修养不高、安全教育和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

5、信息风险

外贸电子商务中的信息风险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信息不对称。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将相关信息当作商业机密加以封闭,不愿与其他交易各方共享,面对国际互连网,由于网络信息海量,搜索不利,部分国家进行信息封锁,使电子商务各方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其次,信息被盗用、滥用。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当用户进入网络时,由于技术上的不完善,容易造成信息安全问题。

6、网上支付风险

网上支付是外贸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例如网上银行的存款有被盗取的可能,就是一种最主要的金融风险形式。外贸电子支付,不但涉及国内跨行网上支付,更存在跨国网上支付问题,这种特殊性,使外贸电子支付比其它行业更为复杂和困难。由于电子支付、网上银行都是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如何监管这类业务缺乏经验,尤其对其所涉及的技术问题缺乏了解,无法制定规则。例如遍布全球的中国外贸企业如何在网上申请外汇、进行外汇核销,多笔外贸业务如何通过网络简化手续等等,都缺乏统一的制度和管理。加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90%以上都是B2B型大额支付,使其网上支付和汇兑风险更为突出,成为制约外贸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外贸电子商务风险规避

1、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应对网络威胁

第一,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努力提高商品代码标准化程度,尤其要做好EDI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在推出系列EDI国际标准。一方面,我国要积极参与EDI标准的研讨和制定,另一方面应积极参照国际标准,在此基础上发展和推行我国自己的国家标准。

第二,推广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防范系统。首先,设立防火墙、加强访问控制。防火墙是将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隔离开来的网络节点,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建立网络通信的过滤机制,控制和鉴别出入站点的各种访问,进而有效地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同时防火墙技术的使用可以防范电子商务企业的网络遭到病毒的攻击,使计算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保证网上交易的正常进行。其次,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证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安全。网上交易涉及外贸企业的市场、生产、财务、供应等多方面的机密,必须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企业可合理划分信息的安全级别,确定安全防范重点,制定有效的保障措施。保密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密钥的管理。大量的交易必然使用大量的密钥,密钥管理贯穿于密钥的产生、传递和销毁的全过程。密钥需定期更换,否则可能使“黑客”通过积累密文增加破译机会。

第三,强化外贸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外贸企业应加强从员工、部门、企业到Internet平台以及国际出口的多级信息安全控制,强化企业信息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如图二所示。

2、加快相关法律与政策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外贸电子商务制度环境

我国外贸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建设,应参考国际《电子商务示范法》框架。我国应根据国情,制定一部用以全面规范我国电子商务活动的示范法律,以解决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律法规问题。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包括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电子支付及金融管理、税收与保险、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保护、电子证据与电子签名的法律认定、政府的强制性措施及审查机制、市场准入规则、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司法的国际管辖和国际协助等等。同时应制订相应的法律,用法律的手段严惩那些违反商业道德、恶意获取他人机密信息等犯罪行为。

针对目前各国对电子商务认识不一致,而相关法律、法规又不完善的现实,外贸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法律风险防范的控制系统,以回避风险。如及时搜集国内和贸易伙伴所在国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或通过相关的咨询部门及法律部门以获取相关专业信息,为企业正常运作寻找法律依据,避免因法律不清而使企业陷入不必要的纠纷或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建立约束性电子商务信用机制

信用问题是事关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涉及厂家、商家、网站、银行、消费者等多方面利益,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外贸行业应在社会各界的指导和监督下,搭建一个共谋诚信、共同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服务,加强电子商务的可信度、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

第一,设立强制性信用认证机构,并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贸易各方在网上交易时,可利用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鉴别对方是否可信,通过该认证机构颁发数字证书来确认各方的身份,保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专业性。但目前我国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众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缺乏权威性,难以得到国外客户的信任。因此,建议国家设定一个唯一的、权威的、专门的、强制性的“外贸行业第三方数字认证机构”,使数字证书持有者在国际电子虚拟市场中真正可信。

第二,制定电子商务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数字平台的“部级电子商务诚信平台”和“城市电子商务诚信平台”,作为政府部门职能的延伸,在全球范围内披露外贸企业诚信问题。目前,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中国电子商务诚信联盟(),已起到一定的诚信披露与约束作用,但其基本上属于民间性质,缺乏强制性和约束性,因此我们建议应建立由政府主导的电子商务诚信平台,以提升管理级别。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使全社会建立起一种自己守信同时也相信别人守信的健康心态。

4、慎选第三方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分解电子商务风险

目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已得到较好的发展,外贸企业应重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慎重选择信用良好、稳定可靠的平台以分解电子商务风险。

在国内,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考虑选择“中国国际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外贸业务。2006年4月16日,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正式启动该平台。同日,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华美泛亚科技联手推出的大型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执行平台“贸自通”正式亮相。该平台不但信用级别较高,而且有利于简化外贸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中外贸易伙伴的沟通效率、降低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实现外贸企业内部无纸化操作和对外电子数据的高效交换。这种基于互联网 模式的数字平台,还可对国际贸易流程进行快速分析,为外贸企业提供规范的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并将逐步实现与国内政务平台、其他商务平台、政府监管系统、服务企业系统的对接,对我国外贸电子商务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5、倡导构建完善与协同的电子商务平台,提高外贸企业信息化水平

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应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高效、安全交换。如图三所示,在企业内部,通过数据库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为电子商务提供信息支撑;通过WWW服务器,建立外贸企业电子商务门户,为网上客户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安全服务器,实现相关认证与信息加密、解密;通过Internet与银行等外部系统进行沟通。从协同角度看,一个完善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应集成CRM、ERP、商务平台等系统,使全球的供应商、采购商、客户、其它合作伙伴以及员工、管理者、决策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够以各种方式,通过接口访问相关数据,实现高速互联、高效决策、管理与营销,为企业提供一个涵盖生产、技术、财务、人力、库存、销售、客户、服务等各种资源的整合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系统,如图四所示。

6、强化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安全电子商务

第一,建立CSO制度,提高安全管理级别。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安全管理,应从企业制度上体现。外贸企业的安全风险比其它行业更大,CSO(首席安全官,Chief Security Officer)应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他不仅要处理信息技术,而且要承担全部的安全职责,需要与执行团队进行有效的合作,来共同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CSO不但需要具备熟练的交流、谈判以及领导技能,还应掌握信息技术和安全硬件等方面的技术知识。

第二,强化企业相关人员培训,培养风险防范意识;实施工作责任制度,对违反网上交易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及时的处理;还要加强合作伙伴的管理。企业在网上对消费者有种种承诺,如:十天内交货等,为实现承诺,企业的供应链必须完善。不但要加强同供应商的及时联系,以保持货源的充足;同时,还应借助信息系统对货运公司加强管理,以便使顾客购买的商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切实送到顾客的手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借以维持顾客的忠诚度。

第5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建议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企业通过对资金募集、经营和投资等活动,在一定合理条件下安排、统筹,并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使用税法中独有的起征点、减免税、加计扣除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实现企业税收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最大化。近年来,我国为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环境,相继实施了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和税收制度,成为中小商贸企业减轻赋税、增加收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小企业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现实基础。我国中小商贸企业因为受先天规模小、起步晚、融资难、经营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在我国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贸企业为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开展科学高效税收筹划工作刻不容缓。

一、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的意识不强和认识不深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中小商贸企业管理者对税收筹划的认识浅薄,并没深刻全面的了解其真正的内涵。其认为企业的税收成本是由税务机关决定的,只需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申报纳税。一方面有些管理者只将提高商品销售额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其他的经营目标并不重视。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偷税漏税,钻法律的空子,或是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在企业成立时一次性的行为,无需浪费资源过多关注;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税收筹划对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税收筹划概念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只将企业的税收筹划局限于“减轻税收”,只将眼光瞄准一种税种,并没有从全局出发、整体考虑企业,将税收筹划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从而不利于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不熟悉税收法规

中小商贸企业由于缺乏税收筹划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熟悉,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充分的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企业发展做贡献。如国家出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当商贸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时,可以在税收上享受一定的优惠,安置残疾人员的工资除了可以据时扣除之外,还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实际支付给残疾人员的工资按100%加计扣除。还有些地方规定中小商贸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以享受少交企业所得税甚至是免税的优惠。但很多企业不熟悉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忽略了税收优惠政策所带来的利益,无法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三)税收筹划的基础较差

税收筹划的重要基础就是确保企业存在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财务工作机制。目前中小商贸企业财务工作机制不健全,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并未严格地执行会计政策,出现错误的账目、原始凭证缺失、企业小金库等现象,造成企业账实不统一。这使相应的税收筹划制度不能正常的实施;二是财务人员的职责意识较弱,没有尽到工作的责任,有时账务处理存在疏漏,不能为财务分析提供准确数据,不利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实际展开。

(四)税收筹划脱离企业经营状况

不同的企业在规模、经营方式、产品特点以及企业发展阶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很多中小商贸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容易盲目的模仿大企业成功案例,直接的照搬来进行企业自身的筹划工作,忽视了将税收筹划与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相结合,导致税收筹划失败,扩大企业风险的同时也不利于企业税收筹划。

(五)税收筹划整体统筹能力不足

中小商贸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关注税收因素,企业缺乏整体统筹安排。如在公司开设分支机构时,企业在选择分设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上没有一个周祥严密的方案,对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节税也不是很清楚。选择开设分支机构,也没有根据开设地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率来考虑,有时做出的决策只是依据公司领导的个人喜好。又如市场部门在进行商品促销时,选择促销方案也没有考虑节税的问题,哪一种促销方案最节税,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最大。再如大部分采购部门忽视了最终的价格优惠,仅仅依靠供应商提供的价格来选择供应商。如果本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选择的供应商最好也是一般纳税人,因为一般纳税人方便提供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可能会使企业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而企业的采购一般会选择表面价格更低的小规模纳税人作为供应商,这对企业自身的整体发展不利。

二、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领导不重视税收筹划工作

我国的中小商贸企业领导税收筹划意识普遍淡薄。部分领导并未认识到税收筹划是企业具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不认为税收筹划会对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就不会主动的从企业战略上布局,战术上要求,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工作会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中小商贸企业本身的资金就很有限,这笔开销公司投入来进行税收筹划只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小企业无条件也无需完成,这是大企业才会计划实施的工作。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

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为支撑,中小商贸企业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财务工作不能为税收筹划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责任主体不明确,如企业购进商品时,需经部门领导的同意且签字,但往往有时企业的采购单上只有采购人员的签名,没有部门领导的签名,这样就很难确认责任主体;二是工作内容不明确,如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其职责就是会计核算并向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财务报告,对之前的比较税收成本的预测、分析、控制以及相关决策的项目与自己无关是上层领导的事情,税收筹划工作不在其职责范围;然而管理者认为所有的涉税事务都应该由财务部门所负责。

(三)税收筹划人员专业知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一方面由于国家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对税收筹划专业重视程度低,导致税收筹划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失;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在择业时,在观念上普遍存在对中小商贸企业“歧视”心理,而高端专业人才更是选择大企业就业,所以,在专业人才拥有上,中小商贸企业明显不占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小商贸企业在管理能力资源上弱于大企业,现实中,也存在因为成本控制原因,中小商贸企业通常采用会计人员、甚至行政人员兼职税收筹划岗位,兼职人员专业知识的薄弱对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四)企业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较弱

税收筹划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相互沟通、协调,才能整体统筹安排。中小商贸企业的各部门在采用相应方案时,只考虑本部门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没有与税收筹划相关人员协调统一,而税收筹划人员在设计筹划方案时,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与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沟通,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所选的方案对其他部门来说是否可行。所以,企业很难整体统筹安排工作。

三、完善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

(一)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知

首先,税收筹划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统筹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并取得效果,需要企业领导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管理系统顶层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应该投入专门的资金、专业的人才以保障税收筹划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在思想意识上,企业领导和相应职能人员要加强对税收筹划的深入理解。在宏观上,不仅要掌握国际经济及政策形势,更应加强与税收筹划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跟踪最新税收筹划政策形势和行业动态。在微观上,要将国家政策及相应要求同自身管理结合起来,在合规运行的基础上,探索一套适合自身经营特点的税收筹划工作方案。同时,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状况,将制约税收的政策、条件及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做出更科学合理的税收规划。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中小商贸企业合理有效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提供便利。一是中小商贸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适当时可通过专业咨询公司辅助建立完整、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在制度建设上就规避风险。同时,中小商贸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商品购销存环节管理办法,及时有效地掌握商品流动的情况;二是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同时,应严格执行内部财务控制和会计监督,落实企业内部责任问题,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保证会计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执行。

(三)促进内部整体统筹工作

中小商贸企业各部门间要重视沟通、加强合作,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同为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首先企业在确定一个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之前,相关部门先进行分析,确定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实现节税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其次在执行纳税筹划方案时,各部门应互相配合并能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四)加快税收筹划人才培养

一是中小商贸企业要不断地提升企业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并积极参与税务部门组织的年度税收政策培训班,使纳税筹划当事人接受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后,能够深刻了解国家税法及通晓与税法相关的经济法规、熟悉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同时应具备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将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中资金、价值、时间等理论和技术方法相结合,把纳税筹划工作做好;二是中小商贸企业应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给企业的税收筹划人才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在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国外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增加认识、提升能力;同时,重视吸引专业的税收人才,满足企业人才的需求。

(五)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的联系

税务中介机构的引导和服务,对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专业的税务中介机构拥有税务筹划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能给企业提供了“外援”,税务机构有效的指导会弥补中小商贸企业专业人才上的不足,专业的指导也能及时促进中小商贸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税务中介机构的参与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大力支持,能够促进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更好更快的发展,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档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董继华,刘秋月.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4(14):108-110

[2]赵洁.浅谈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税收理论和实践,2013:21-23

[3]赵凤茹.试析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世纪桥,2009(9):66-67

[4]阮丽桃.我国税务筹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5(30):140-141

[5]关磊,高桂萍.论我国增值税税收筹划[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5):40-42

第6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现象严重,为了抑制物价持续上涨,央行采取加息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在“十二五”期间加速推进,对商业银行存款下限和贷款上限的逐步取消,使得商业银行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自主定价权扩大,存贷款利差空间将逐步缩小。这样,加息预期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拓展表外业务及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等问题,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问题。而贸易融资(TheTradeFinancing)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y,OBS)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对外贸易活动在世界经济增长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额仍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体地位。其中,2002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为5.1%,出口额居全球第5位,此后逐年呈上升态势,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2009年中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比重为9.6%,出口额跃居全球第1位。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仍然居高,而出口贸易仍然是近年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其中,200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3.33%,2008年升为34.9%,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为26.18%;货物和服务进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0.92%,2008年为27.20%,2009年为20.93%。可见,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而进口贸易所占比重却变化不大。尽管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大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是我们国家的优势,出口贸易产品仍以加工制造产品为主。其中,2009年中国的出口货物构成中,制成品占93.6%。因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口贸易仍然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在国内整个贸易量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逐渐呈现主导地位。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本来融资就较为困难的中小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全球外需的低迷,严重影响了部分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受危机影响,国内商业的风险意识使得大量的贷款提供给大中型国有企业。这就使得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条极为紧张,又由于无法及时获得资金融通,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的困境,生存状况变得更加恶化。

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可以解决进出口企业在途占用的资金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流转的资金问题。同时,通过国际贸易融资,银行可以运用融资工具,对贸易活动中的存款、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融资。可见,国际贸易融资不仅在对外贸易领域,而且更重为重要的是,在资本市场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不仅可以解决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问题,而且可以拓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收入。这对当前加息预期和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和危机后国内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在新形势和时期下,对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不少学者对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做过有关的研究。其中,林治海,姜学军(2004)从分析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了开展创新在我国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从借鉴西方的经验、加强风险防范、构筑国际贸易融资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刘春兰(2006)指出贸易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瓶颈,并就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姜学军(2009)在分析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对该业务发展空间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风险控制的要点。王信,熊庆丽(2009)对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融资的变化,国际上促进贸易融资发展的措施以及国际贸易与贸易融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胡跃飞,黄少卿(2009)从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实体经济背景入手,讨论了从财务供应链管理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演变过程,并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与外延给予了学理上的界定。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课题组(2010)对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战略性调整的方向,对外贸易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中国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作了具体的归纳。张宇馨,肖睿和蔺蕊(2011)对我国银行供应链贸易融资的主要类型以及供应链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就金融危机后国内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这不仅对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促进了国内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融资由于具有自身的特殊优势而成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融资途径,日益受到进出口企业和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优势

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方面,都较一般普通的资金贷款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国际贸易融资准入门槛较低,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的问题。传统性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评级授信中往往要考虑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达不到银行评级授信的要求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融资。而国际贸易融资的进入门槛较低,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审贷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而不必遵循传统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担保原则被弱化,银行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业务发生后资金回笼,以控制风险。对于一些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使其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贷款,通过不断的循环来获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其次,国际贸易融资审批流程相对简单,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要求银行对申贷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公司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繁杂冗长,往往会发生银行审批完毕时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而国际贸易融资流程,银行只要调查清楚企业单笔贸易背景,结合企业历史信用记录,落实相关要求就可以放款了。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的限制,资金链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满足中小企业需要融资的时效性要求。

再之,国际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企业流动性资金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主要是企业销售回笼款,贷款额度和期限一般难以准确地确定,银行的贷后管理较为困难,很难准确判断企业贷款是否用于生产,较易产生资金挪用风险。而贷款时间大多为6个月至1年,时间跨度相对较长,企业经营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银行很难判断贷款时间内企业经营销售是否维持在较好的状态,有无违约可能性。国内各银行对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贷款业务的积极性并不高。而国际贸易融资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确定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构成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融资额度核定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匹配,资金不会被挪用,风险相对较小。

第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可以扩大银行收入来源,调整收入结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是有效增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的有效来源之一。一方面,银行可以从贸易融资中直接获取大量的表外业务收入。商业银行可以对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要求开立进口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承兑汇票等业务收取手续费;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而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而银行几乎是其唯一供应商,因此银行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较强,相比较银行对大企业提供免费或价格低廉的融资类产品,银行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将有力促进银行收入结构调整。

第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可以避免融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贸易活动产生的销售收入为还款的直接来源,而一般现金贷款中,会面临贷款很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而且,贸易融资中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有关单据和贸易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调查,以方便地掌握企业真实的贸易背景和贸易信息,保证融资在真实的对外贸易背景下进行。这样,就避免了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风险。

(二)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融资多样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银行向从事进出口贸易的进出口商提供信用担保,以使其能从贸易对方或第三方得到资金融通,这实质上是给贸易商发放了一笔贷款,银行赚取贷款利息和手续费。银行并不实际提供资金,而是向进出口商借出自己的信用,以弥补或增强贷款对象的资信,从而使进出口商能得到资金支持。这样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使银行在资金调度上更加灵活,银行可以从自身的资金情况、进出口的资信及业务风险等多个角度来权衡利弊得失,以此来决定是否融资及融资的条件等。

当前的国际贸易融资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融资有着深刻的不同。现代结构性的贸易融资可以创造性地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从而弥补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的缺陷和不足。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因其周期短业务单一、操作简单、灵活、成本低,而对那些金额较小,贸易往来双方具有较正常关系的普通商品贸易尤其具有吸引力。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融资,主要是对客户的短期资金融通,形式比较单一和简单,主要有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出口信贷等。而近年来,国际贸易融资在国外的商业银行发展很快,特别是国际性大银行,利用全球网点优势,在全球贸易融资业务中居主导地位,一些新的贸易融资工具,福费廷、保理等中长期资金融通业务发展迅速,并且成为当今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性业务融资工具。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贸易融资业务中,融合多种信贷方式及金融衍生工具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迅速,其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都较好。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无法满足与高风险地区,尤其与贸易融资体制不成熟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需求,在大宗商品或资本商品的贸易融资上也存在严重的缺陷。而结构性贸易融资可以将其他市场中的一些做法引入到国际贸易融资中来。在包买协议涉及交易金额巨大时,出现了人们开始移植辛迪加这种组织形式,由几家包买商联合起来,采取共同对某笔大额贸易提供包买性票据的结构性贸易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可以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融资风险;通过地域分散化来降低整体风险;通过出售贷款或将贷款证券化来优化贷款组合。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国际贸易融资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

当今国际贸易融资另一个重要的现象和特点是,贸易融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企业提供的融资。由于除核心企业之外,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供应链融资的实质是面向中小企业。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的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不论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还是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其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都将影响所在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并且,随着银行经营理念和思路的转变,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开始为银行所关注,并有了专门为之设计的创新产品。与传统国际融资方式不同的是,银行不再看重某个单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而是关注其交易对象,看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定及整体管理水平如何,如果供应链体系完整,银行就会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安排。

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

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拓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新增重要力量。然而,当前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却比较困难。

在贸易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会考虑到风险、成本等因素。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抵押质押物不足、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不透明等,使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较之于大企业普遍不高。而很大程度上,银行倾向于对优质企业或大集团尤其是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进行贸易融资,使这些大企业能从多种渠道上获得资金,但是,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贷款困难的境况。如何克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是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部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上缴的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点保护扶持对象,许多民族性和幼稚性的国民企业尤其需要得到保护、支持和培育。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我国的对外贸易量中,中小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量占据主体地位,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等加工或制造型企业。因此,很大程度上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需求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重要力量,应该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主要风险

尽管国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使得贸易融资的资金流与贸易流基本一致,也使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力比较强,但是,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仅有较少的固定资产,抗风险能力有限,也缺少有效担保,风险小也只是相对的。虽然同类型贸易融资产品包含的风险权重相对固定,但在很多情况下风险权重及组合风险也随着交易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不确定性的风险。

国际贸易融资涉及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其一,信用风险。企业信用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道德风险和付款能力风险。在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业务中,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虚假的贸易背景骗取银行信用或融资款项;二是将固定用途的出口贸易融资款项或进口销售货款项挪用;三是无理拒付或拖延付款。而付款能力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付款责任人的资信发生重大变化,出现流动性风险;二是进口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波动,销售贷款无法偿还融资款项;三是进口商下游企业出现流动性风险无法按时偿还货款等。其二,操作风险。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客户关系管理、国际结算、本外币融资、结售汇、行合作等多项业务领域,需要跨部门的协作,业务办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客户贸易真实性审查不严格,导致银行信用、资金被骗取;二是对基础合同审查不严,导致存在风险敞口的业务没有按要求落实防范及担保措施,导致第一、第二还款来源失去保障;三是未按照国际惯例处理相关业务导致责任主体免责,如:未审核出信用证项下单据不符合点造成开证行拒付;四是没有按要求向客户明确业务潜在风险,如:在信用证通知时没有将软条款及时向客户指明,造成客户无法符点交单等。其三,市场风险。国际贸易中市场风险主要源于市场价格的变动。由于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经常出现波动。从市场风险的影响力来看,以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影响最为广泛。此外,国际市场区域选择不当或入市交易时机选择不当也是导致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其四,货币风险。货币风险主要是指汇率、利率风险,这也是贸易融资存在的风险之一。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我国外贸企业普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下端,在国际贸易中缺乏定价主导,无法在交易中通过选择交易币种来规避风险,这样就加重了汇率的风险性。另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外贸企业的借款利息成本面临着增加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不少贸易融资业务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对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和认识,由此所造成的国际贸易融资摩擦案例频繁发生,商业银行面临着国际贸易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也愈加凸显。

四、完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建议和措施

以上国际贸易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国内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以下主要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一)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2004年6月版),贸易融资的风险主要反映在融资的自偿性程度,以及贷款人对交易进行结构化设计方面的技能,而不是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自偿性的高低对融资银行来说非常关键。

要提高国际贸易融资的自偿性,必须对贸易中的物流和资金流加以有效的控制。因此,应该从物流和资金流两个方面控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完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设计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要控制资金流。为了防止贸易商通过关联易挪用资金,确保融资款项的专用,所有重要性单据必须经过融资银行来进行寄交。特定的企业,可与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包括境内外)的名单列出,只有与名单中的企业发生交易才予以融资,新增企业时必须与银行联系。对信用风险较高的出口融资,要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为前提,融资比例控制在保险公司的赔偿比例之内,并将保险受益权转让给银行。为了把握资金流,有的银行(如渣打银行)用自己开发的模型给供应商和卖方之间的关系设定信用值,当模型中某个指标的变化突破设定的安全额时,就发出预警信号,银行据此提前收回融资款。

其次,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要控制物流。一般而言,对物流控制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对单据的控制来实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上单据存在欺诈性,仅仅使用单据有时并不能识别风险。对此,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中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实施对“物”的监管。由于物流公司对贸易商的物流信息有着详细、动态的了解,能够帮助银行及时获取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而且可以对物流实施直接的掌控。因此,银行在控制物流时,不妨与物流公司进行合作,以规避物流方面的风险。

再之,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还应注意对冲汇率风险。一些企业通过国际贸易融资将汇率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对冲机制,则银行就得承担汇率风险。因此,银行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远期外汇、外汇期权和期货来对冲汇率风险,以规避贸易融资中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在我国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美元相对疲软,欧元相对强势的情况下,应该针对不同的贸易产品来规避由于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二)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境况

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加强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供应链。第一,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产业供应链。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的是,银行不再看重某个单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而是关注其交易对象,看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定及整体管理水平如何,如果供应链体系完整,银行就会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安排。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今后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长期性问题。第二,应该完善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化优化的过程。这种优化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内的信息流进行归集、整合、打包和利用的过程中,嵌入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和各种融资手段实现的。其核心是关注嵌入供应链融资和结算成本,并构造出对供应链成本流程的优化方案。其解决方案,是由提供贸易融资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自身,以及将贸易双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有效连接起来的技术平台提供商组合而成。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企业,而是一个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传统信贷中银行与中小企业是一对一的信贷关系,在供应链金融中变为一对多的信贷关系。中远物流开发出的供应链融资系统平台,通过建设银行、中远物流与金银岛网交所三家具有实力的企业联合在一起,为大宗商品行业的中小型商贸和流通企业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服务,实现了融资物流业务网上全流程操作。可见,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可以和有实力的物流公司加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物流公司的资信度成为中小企业进行贸易融资的信用担保,而银行可以通过物流公司加强对进出口贸易企业的物流监管。第三,商业银行开发出既能保证资金安全又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产品,也是加强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供应链的重要所在。中国银行的“融易达”就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售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占用买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此种融资方式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另外,结构性贸易融资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转嫁风险,开发新市场。因为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在经营过程中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而结构性贸易融资是一种综合性的、运用风险分散和资本市场的技术,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组合国际贸易融资的方法和条件的统称。融资者采用任何融资方式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在保证融资风险的最小化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进出口商的融资成本。结构性贸易融资包含资金结构和风险释缓结构。资金结构包含了融资方式、利率、还款方式等条件,可以通过融资工具的选择来实现;风险释缓结构包括担保、抵押、保险、风险分摊等,通过风险释缓工具的选择来实现。而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可以优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增加利润。开展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承兑汇票等业务收取手续费,获得表外业务收入。在结构性贸易融资项下,银行将参与采购、运输、仓储、出售、保险等贸易过程中所有的环节和涉及的活动,再按照交易本身的复杂程度和借款人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合,除了能提供贸易融资外,还对贸易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风险控制服务,在控制融资成本的同时,实现风险共担。

由于信用证代表了银行信用和真实的贸易背景,综合风险度较小,因此,银行注重推广的往往是基于信用证项目下的各种贸易融资。目前,我国银行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可以提供进口开立信用证、信用证项下押汇业务、出口押汇(贴现)、打包贷款等国际贸易融资。而不能提供出口保理、发票融资等业务。福费廷(Forfaiting)业务也才刚刚起步,国内很少有商业银行在使用。

(三)建立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

由于信用证代表了银行信用和真实的贸易背景,综合风险度较小,因此,银行注重推广的往往是基于信用证项目下的各种贸易融资。目前,我国银行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可以提供进口开立信用证、信用证项下押汇业务、出口押汇(贴现)、打包贷款等具有国际贸易背景的贸易融资,但不能提供出口保理、发票融资等业务,福费廷(Forfaiting)业务也才刚刚起步。

一般的资金贷款依据企业的规模、担保、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现金流等指标,而企业的利润、综合现金流是还款的主要来源。而国际贸易融资,要求银行关注融资业务背景的真实性以及贸易的规模、信用等,强调对第一还款来源的风险控制。贸易商的业务能力、资源以及履约的信用记录应作为评定其信用等级的依据。然而,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对经营稳定、有稳定进出口结算额、履约情况良好的客户,仍采用授信额度管理办法,而对不适合使用授信额度方式管理的客户或业务品种以及临时超额度授信等,采用单笔审批的方式。而这些授信方式存在不足,需要根据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进行更新。因此,应该建立适合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完善贸易融资业务信用审核机制,以完善和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审批流程。

第7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变革

1 电子商务与传统贸易方式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较。在步骤上更简单。可见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家贸易流程,实现国家贸易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提高国际贸易企业的管理效率,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促进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2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功能与优势

2.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功能

(1)寻找贸易伙伴。以互联网及其技术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市场信息和产品广告,建立自己的网站或借助有关国家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向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客户提供有关产品和服务信息和在线目录,吸引相关客户咨询洽商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理想的贸易伙伴和更多的商机。

(2)贸易磋商。在电子商务方式下,买卖双方可借助于网络来了解市场和商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来洽谈交易事务。通过因特网进行咨询和谈判可以跨越面对面洽谈的限制,提供多种方便低廉的异地交流方式。

(3)电子合同、网上订购与支付。电子商务可借助网站中的邮件交互传递网上的订购,通过签订电子合同的方式达成交易,并通过网上银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参与实现网上支付。

(4)贸易活动的管理。电子商务使国际贸易的交易管理做到无纸化、网络化,使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可直接通过因特网办理与银行、保险、税务、运输各方有关的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完成部分或全部的结算以及索赔等工作,极大地节省了交易过程的时间和各项费用。

2.2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

(1)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首先,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其次,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务活动,避免了中间商的参与,可以减少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费用。另外,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可以降低存货占用成本,节省了存储费。

(2)提高交易效率。首先,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使经营管理中的客户信息、库存信息、采购信息、销售信息、货款收复信息等的整理、统计、存储等工作由计算机来完成,提高了办事效率。其次,企业内部信息网与外部信息网的簿册,加速了内外信息交流,使信息越过了内外分隔,达到了一体化,从而提高了经营管理的决策效率。再次,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可实现瞬间传递,极大地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其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

(3)提高企业的国家竞争力。电子商务作为今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将成为国际贸易将会成为主流。这种倡导运用电子商务的国家市场会排斥不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易者,使那些落后的外贸企业失去很多贸易机会,而那些采用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则获得更多的机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电子商务下国际贸易方式的变革

3.1 交易的程序的变革

参加交易的买卖双方做好交易前的准备后,通常都是根据电子商务标准规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3.2 贸易运输的电子化管理变革

通过世界各大港口建立起的运输net,用国际标准的edi单证实现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传输、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管理,使客户和贸易伙伴直接进行查询以为获得有关货物状态的信息,从而减少货物的库存天数,减低成本,缩短货物结关时间,加快贸易流通,促进外贸企业的规模经营以及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提高参与国

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3.3 国际贸易的电子支付变革

付款方式是在网络上实现电子付款,即将资金存入电子银行或信用证公司的电脑中,交易达成后,在网络终端输人信用证号码,在网络上进行资金的结算、转账、信贷等服务,在客户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高速运转的桥梁。

3.4 改变国际贸易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

电子商务交易的无形化、网络化必将促使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监管方式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关税征收、海关监管、进出口检验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

4 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4.1 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问题。电子商务,尤其是edi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可以为用户带来颇丰的经济效益,但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技术和概念的载体,对现行民、商法律提出了挑战。

(2)税收问题。国际互联网用户一般对信息在网上运行的路径不是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构哪一对交易进行追踪,无法确定交易人所在地、交易发生地,因而给税收工作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3)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由计算机安全性。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发展而来的。主要表现为:①信息泄露。在电子商务中表现为商业机密的泄露。②篡改。在电子商务中表现为商业信息的真是性和完整性问题。③身份识别。④信息破坏。

4.2 解决措施

(1)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商务是在电信网络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宽松的电信就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目前,我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缓慢和落后。所以需要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2)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电子商务的信息化与商务运作的有机结合都需要大量既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精通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人才,而我国电子商务培养和实际人才需求出现不对称现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3)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很多具体操作进行了规范,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走上实务发展的轨道。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第8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方案;问题;措施

目前我国实行营业税改收增值税的税收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中小商贸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另一方面,中小商贸企业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取得更好发展,就必须对税收进行筹划,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纷纷开始进行税收方案筹划。但由于我国中小商贸企业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时间不长,因此税收筹划在我国的基础薄弱,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去研究。

一、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筹划的认识不足

现在的中小商贸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认为只需要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来缴纳税收费用就可以了,自己主观上不需要对税收进行筹划设计。一些商贸企业管理者将税收筹划看作是钻法律的空子,是违法的行为;一些商贸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在企业成立之初对税收进行过筹划,今后就不在需要进行税收筹划了,还有一些管理者虽然知道税收筹划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关注其中一种税收,没有从整个宏观上来进行筹划。

(二)不了解税收法规

中小商贸企业中没有专业的税收法律人才,对于国家出台的税收法规认识不足,不够了解,不能依据法律法规来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服务,尤其是在你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上的理解不够,很难利于税收优惠政策来使企业税收降低。

(三)税收筹划基础薄弱

在中小商贸企业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工作机制,在财务筹划方面也没有具体的条例法规来进行参考,这都体现了税收筹划的基础比较薄弱。另一方满税收人员的专业性较差、责任心缺乏,不能对税收数据进行仔细、精准的分析,使数据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了税收的筹划。

(四)税收筹划脱离企业经营状况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理念及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的发展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很多中小商贸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味的模仿大型企业的筹划方案,没有将筹划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联系,因此制定出来的税收规划与自身的发展目标可能存在不符的情况,使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

二、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领导不重视税收筹划工作

部分的企业领导将税收筹划工作看做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认为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企业资金,若将资金投入在税收筹划工作中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他们就不太重视税收筹划的工作。

(二)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贸易企业中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明确的规定责任人,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也没有进行安排,没有将责任落实下去,使得税收筹划工作向皮球一般被踢来踢去。

(三)税收筹划人员素质较差

中小商贸企业中的部分筹划人员没有专业的筹划知识,不能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税收筹划;还有些税收筹划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够,工作态度存在问题,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不认真。

(四)企部门之间缺乏沟通

我们知道税收筹划工作需要立足于全局进行,但是在中小商贸企业中的大多数部门之间都是依据自己部门的情况完成的,没有考虑到其它的部门对这一规划方案是否适用。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三、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识

企业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对税收筹划进行必要的了解和认识,然后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将正确的税收筹划认识传授给企业的员工。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讲具体的税收筹划工作进行落实,将责任明确到具体的人员身上。

(三)促进内部整体统筹工作

举行税收统筹交流会来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确定好具体的税收统筹方案后,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将税收统筹工作得到正常开展。

(四)加快税收筹划人员人才培养

可以招聘具有专业税收知识的人才来企业工作,让他们对税收政策进行分析,从而建立更好的税收筹划,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措施,提高筹划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对新于员工进行专业能力培训。

(五)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的联系

税务中介机构是企业开展税收统筹的辅机构,能够对企业的税收统筹方案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所以我们也应该多与税务中介机构进行沟通和交流,加强企业与税务中介结构的联系。

四、Y论

中小商贸企业能够制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不仅有利于其减轻税收负担,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还有利于国家税收收入体系的完善。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商贸企业中企业领导不重视税收筹划工作、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税收筹划人员素质较差、企部门之间缺乏沟通等原因,造成了中小商贸企业对于税收筹划的认识不足、不了解税收法规、税收筹划基础薄弱、税收筹划脱离企业经营状况、税收筹划整体筹划能力不足等问题时有发生,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减少中小商贸企业的税收负担,我们需要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内部整体统筹工作、加快税收筹划人员人才培养、加强与税务中介机构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胡蕊,邱文迪.浅析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J].商业经济,2016(05):36-37+58.

[2]胡蕊,邱文迪.浅析我国中小商贸企业税收筹划问题[J].商业经济,2016(04):56-57+148.

第9篇:商贸企业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认定实行分类管理违反了税收公平主义原则。现行政策规定,对于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拥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有明确的货物购销渠道(供货企业证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80万元以上的新办商贸企业,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则要求要先按小规模纳税人管理,待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以后方可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这样的政策规定不利于构建公平的税收环境,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更限制了小型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税收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执行的连续性不强。

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37号文中规定小型商贸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1年内销售额达180万元后才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同时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在进行税务登记时,可直接进入辅导期,实行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管理,但在国税发明电[20*]62号文件中更正为只对具有一定规模、有固定场所、预计销售额达到180万元能申请认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以及对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新办大中型商贸企业符合条件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下发国税函[20*]1097号明确如何解决预缴税款占用企业资金问题,从以上三个文件可看出该政策制定不够严谨,政策无连续性,常常在基层税务机关及纳税人强烈反映问题时,总局才下文明确,给人造成哪里有征管漏洞哪里堵漏感觉,难以反映税法的刚性及严肃性。

(三)认定政策较模糊,政策界定难度较大。1、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37号文中规定,对经营规模较大,拥有固定经营场所,固定的货物购销渠道、完善的管理和核算体系的大中开型商贸企业可直接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又没有给定一定的标准,如何为规模较大?在国税发明电[20*]62号文件中第三点中指出确认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直接认定,具体是指哪些"规定条件"没有明确;2、总局在国税发明电[20*]37号、国税发明电[20*]51号及62号文件中规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规定预缴税款,但如果纳税人不需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只领用普通发票要不要按4%预缴税款总局文件中未明确,造成各地的执行过程中不一致。

(四)《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43号)中规定,凡年销售额超过180万元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必须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财务核算健全,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经企业申请,也可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办的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等规定办理。对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和使用废旧物资生产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60号)规定免征增值税条件的,其销售废旧物资必须使用防伪税控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对于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的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由于其销售货物免征增值税,因此对其认定为辅导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无实质意义,现行商贸企业认定为辅导期一般纳税人需进行改进。

二、完善商贸企业认定中的对策:

由于商贸企业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门槛提高,使一大批商贸企业销售的商品无法进入增值税抵扣链。为此,税务机关应根据商贸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出既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又能将其经营活动全面纳入税务管理的管理措施,使尽可能多的商品能够进入增值税的抵扣链。笔者认为,税务机关应从完善政策、强化管理上入手,对商贸企业认定一般纳税人实行认定从宽,管理从严的原则,不断提高商贸企业征管水平。

(一)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放宽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政策趋于合理。建议总局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标准,科学划分两类纳税人,将生产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降为30万元,将批发、零售的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降为50万元。同时,还应对小型商贸企业的认定标准以及只领用普通发票的企业是否预缴税款等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

(二)严格执行现行增值税政策,促进税收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小规模纳税人会计核算健全,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视为小规模纳税人,依照本条例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条例中第十四条所称会计核算健全,是指能按会计制度和税务机关的要求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因此,对会计核算符合以上规定条件,销售额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无论其是小型商贸企业还是大中型商贸企业,应按上述法规规定允许直接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免因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存在导致企业不公平竞争,尽量避免产生税收歧视。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