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精选(九篇)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第1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地震后的这些天来,国内的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对四川地震的灾情与抗震救灾作了大量详尽的报道:党和政府心系灾区的百姓,总理与总书记先后飞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各省市的党政机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项奔赴灾区的救援行动;子弟兵、武警战士和消防官兵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奋不顾身地奔赴各个灾区抢救被困的群众;来自各地的医疗人员在简陋的帐篷里,夜以继日地对大量受伤群众进行治疗;社会各界纷纷募捐赈灾,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些新闻以电视直播的形式不间断地播出,一个个真实的画面感人至深。它们不仅使全国人民及时获悉灾情与救援的最新情况,而且也是一场最好的人文关怀的思想教育与品德教育。

在这样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感受最深的是隐藏在人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得到了真实而充分的展现,这就是无私援助的恻隐心与同情心,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风貌。每天有关汶川地震的前方报道,时时牵动着人们的心,我留意了许多寻常百姓在这次震灾中的事迹:

100多辆出租车打着应急灯驶向都江堰,四川省的副省长得知这些出租车是自发去都江堰接送伤病员时,感动得两眼闪烁着泪花;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的流动献血车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前来献血的人说,“昨天看新闻到凌晨一点多,看得我都哭了,当时就决定今天一定要献血”;

网友自发设立收养论坛,两天里600人注册,表示“我们想给灾区孤儿一个家”;许多前去灾区探望亲人的年轻人,在途中看到抬伤员的担架人员体力不支,都毅然加入了担架队伍;个体户饭店热情为灾区的伤员免费送饭,老板只是一直说“应该的,应该的”;灾区的摩托车主自行组织了车队,专门义务为来往的军民提供服务,说“只要我的车里还有油,我就会一直坚持这样做”;……这些事迹每天都在源源不断地发生,虽然琐碎细小,但无一不使人感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他们的话是如此朴实,没有大道理,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救人,就是要为灾区的百姓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在这次特大的地震灾害中,整个社会到处在关切汶川地震和那里的人们,他们素不相识,他们不图回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那样的纯洁真诚。在这里,没有了自私、怯懦、算计和唯利是图,社会的污浊在清洗,人们的心灵在净化与升华。

第2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这场地震造成多少人死亡,造成多少人受伤,造成多少人心理的痛苦。多少人在这场地震后自杀,多少人因为失去孩子而疯了......我们永远都不能体会到他们的痛苦。

一个个感人事迹发生在四川地震的那一瞬间------可乐男孩、敬礼男孩......这些事迹令我们泪如雨下。

什么是坚持???地震时在废墟中撑过的时候就叫坚持。什么叫勇敢???地震时参与救援的人员就叫勇敢。什么叫坚强???经得过地震考验的人就叫做坚强。如果老师在地震来临时还护着学生那这叫伟大:如果被困在废墟很久,被救后还敬礼的人叫做有礼貌:如果在逼不得已时,自己据下自己腿的人叫做乐观、聪明......就是这些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理智的决定的人,让四川死亡人数大大减少。

第3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2008年5月12日,灾难,突如其来!大地颤栗,山川扭动。一座座建筑,摇晃着轰然倒塌。从天而降的巨石,无情地砸向大地,漫天而起的尘土,遮蔽了烈日和长空。恐慌的人群,朝各千方向涌出。揪心的哀号和裂肺的呼唤,让天地变色、草木悲怜……

汶川、北川、青川……碧水青山、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顷刻间满目疮痍、废墟片片。

绵竹市汉旺镇那座标志性的钟楼上,时间被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

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四川,震动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 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在第一时间乘飞机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领导同志也纷纷来到救灾一线,对抗震救灾作出具体部署。中共中央领导人先后深入灾区,展开抗震救灾的“爱心接力”……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的一切工作都以生命为中心。

这是规模空前的紧急集结。数日之间,13万官兵云集灾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子弟兵,在灾难面前再一次大规模出击……

危难之中,党旗更红。“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服务队”……抗震救灾的第一现场,到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身影。

生命至上,爱心无价。医护人员、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企业家……危难面前,亿万普通人伸出温暖的手。

救灾的日子里,一个个、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的救援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他们与同行,与救援人员并肩,只为托起每个生命的希望。几万、十几万……人们至今仍无法说出“志愿者”这一群体的准确数字,但他们那动人的身影留在了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从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防疫队,从国内近400支专业救援队伍,到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300多名境外救援人员……汇集于生命集合号下的,是一支创造生命奇迹的“铁军”。

血浓于水,手足情深。成都、北京、石家庄、上海、重庆……人们排起长队,捐款、捐物、献血,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截至6月22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67.43亿元。7300多万名共产党员更以67亿多元的“特殊党费”,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真情牵挂。

截止6月21日24时,累计解救和转移1465922人。

截止6月22日12时,共投入救灾资金543.12亿元,中央财政投入496.01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7.11亿元;

截止6月21日,过度安置房已安装280700套,正安装37600套,待安装71100套,已发运29000套,待发运73800套。

截止6月22日12时,调运帐篷157.94万顶,被子486.69万床,衣物1410.13万件,燃油131.1万吨,煤炭280.2万吨。

截止5月17日,四川地震灾区累计向全国20个省区市的340多家医院转送地震伤员100l5人,为此出动了21次专列、99架包机以及万余次救护车和5000余名医务人员。这场全国范围的地震伤员大转运、大护送、大救治,同样成为抗震救灾中引人注目的一大壮举。

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重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灾后重建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地震发生后,卫生部立即作出决定,医疗队中必须包括防疫人员,并调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卫生防疫队先期进入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制订了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遗体处理方式和卫生防疫等提出明确要求:教育部门紧急应对,宣布受灾严重的市县区延期举行高考,对考上大学的孤残考生将免收学费,提供生活费补助,对没能考上大学的孤残学生将实行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全力防控灾区动物疫情,加紧组织调拨消毒药品、器械、疫苗等防疫物资,紧急编制《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宣传挂图》等宣传资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实地协调四川救灾急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问题……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部署。“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山东、北川、广东、汶川、江苏、绵竹、浙江、青川……

灾后重建,规划要先行。汶川、北川、青川,城镇、乡村、山谷……来自地震、土木、水电、环境、气候等22个专业学科的专家队伍,顶风冒雨进行现场调研,评估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对重建项目进行科学选址。

再建家园,法制是保障。6月9日,国务院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为灾后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等不同阶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由、中组部、总政治部等联合主办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于6月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报告会上,7位抗震救灾英模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的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听众,大家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主办了“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教育部也对中小学抗震救灾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继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中小学生深入学习抗震救灾优秀学生和学生群体的感人事迹,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引导和激励全国广大少年儿童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伤痕累累的大地上,又见袅袅炊烟,集中安置点附近,商铺重新开张,帐篷学校前,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古老的中国,经受无数历史沧桑,屹立不倒;灾区的人民,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更加坚强。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这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写照。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在废墟上不断响起的生命壮歌。

第4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今天班队会上,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各班学习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表现突出的英雄少年事迹交流会。

我收集的是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何翠青的有关资料,内容不多,但她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资料内容是这样的——何翠青在废墟中被埋三天后获救。地震中,她本可以安全逃出,因为她平常有个习惯,午休时总会提前起床。地震发生时,她已经走出寝室,忽然感到脚下猛烈晃动起来。“地震了”,何翠青赶紧往外跑。没跑几步,她突然想到:寝室里还有一四14位姐妹在午休,得赶紧叫她们去!何翠青毫不犹豫地转回身,边喊“地震了!地震了!”边去叫还在午休的同学。大家赶紧下床往外跑。但没等跑出多远,在一阵摇晃中,学生宿舍楼轰然倒蹋,何翠青和同宿舍的姐妹被压在废墟下。她们互相鼓励着,约定要好好活下去,并轮流呼救以保持体力。三天后,何翠青终于被救了出来。当天晚上,她接受紧急救治。不过,由于被埋时间太长,右小腿已发生坏死,被迫做了截肢。何翠青“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校师生。

我不知大家读后有何感想,但肯定有一点——何翠青,一个年仅13岁的初中学生,却具有与她年龄所不符的品质,做到了把生的希望留送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是呀!她所表现出来的,正是我中华民族的品质结晶,正是我华夏儿女的品德精魂,灵魂所在!天灾无情人有情,正因为这次地震,才“震”出了这么多的英雄少年;才“震”起了中华民族顽强不息的精神!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次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地震中的英雄少年事迹也深受世界的关注,正如梁启超老先生说的一样,这次中国少年雄于地球,今后中国也将雄于地球!

第5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9.0级特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不仅吞噬了日本东部海岸沿线的部分城镇。还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核泄露危机,导致受灾地区雪上加霜。此次日本地震海啸以及引发的核泄露事故被日本政府定为特大灾害,日本首相营直人称它是日本面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

日本这次地震和海啸不单单仅限于瞬间地震和海啸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还有伴随着持续性余震和“次生灾害”的衍生。如上百次余震接连不断,地震后的长时间里人们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仅如此,除地震和海啸灾害外,其他“次生灾害”也接踵而至,如地震引发的火灾导致受灾地区一片火海,其破坏性同样惨烈,尤其是地震引发的核泄漏、核污染导致受灾地区雪上加霜,这类“次生灾害”的发生并不亚于地震和海啸带来的破坏,如果处置不当,核泄漏、核污染进一步扩散或失去控制,其灾难性影响将超出地震和海啸本身带来的影响,对此日本政府面临着地震和海啸灾后种种危机的严峻考验,特别是核泄露危机的重大考验。

日本媒体有-一个潜规则,灾难之后尽可能只播出秩序井然的视频与报道,而每次灾难肯定都多少存在无秩序、抢购、抢劫甚至更可怕的事情,但是在灾害结束前是不播放的,因为会引起恐慌。

让全世界人民焦虑和遗憾的是,在日本发生如此强烈地震后很长时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灾区竟是一派狼藉,很少见到救灾的人们。失去全部财产的人们,在政府为其开辟的场所内暂时安家。但是必要和基本的衣食竟难以保证,过去好些天地震现场得不到清理。救灾行动极其缓慢。人们为此怨声载道。尤其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当政府让军队去救灾时竟然遭到拒绝,原因是“那里有核辐射,人去了要被污染而损害军人的健康”。过些日子,日本也只出动了8000人的自卫队。更让人们担心的核泄露问题,迟迟得不到彻底解决,救援工作进展缓漫,所的信息也前后矛盾,让全世界的人们很长时间真相不明,最后,世界原子能机构不得不派人到宴地了解情况。

由于救灾工作组织不得力,指挥不到位,救灾人员和物质不能及时送达灾区,致使地震后的全面救灾工作迟迟没能展开,遭到日本民众的广泛批评。尤其日本政府在处理核泄露危机时的“惊慌失措”,使核污染进一步扩大,给本国群众和周边国家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而相比之下,中国人民在四川汶川地震中所展现出的视死如归精神,让全世界至今感动不已:由于当年四川灾区地形和气候十分恶劣,空降行动面临极大危险,加上通往汶川的道路完全中断,大批救援部队未能进入灾区,决定使用伞兵,2008年5月14日中午,15名伞兵请命空降,在无地面引导、能见度差、地面山川河流纵横的地区。从近5000公尺高空空降茂县。而首批出动的4500名伞兵,则是全部写好遗书才赶赴灾区的。

第6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关键词】纪念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5・12”三周年到来之际,西南科技大学各部门、各学院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学习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的热潮,为了了解5.12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对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3份,回收率为97.78%,在调查对象方面,男生占48.12%,女生占51.88%,一年级占26.24%,二年级占40.68,三年级占17.87%,四年级占15.21%,在专业隶属方面,理工类占53.12%,文史类占46.88%,在政治面貌方面,中国共产党员为13.31%,中国共产党团员为81.37%,派为0.44,其它为4.88%,在民族隶属方面,汉族占95.55,少数民族占4.45%;从数据分布看。符合社会统计学分层取样原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一、主题教育――高扬感恩奋进主旋律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月27日下午,学工部在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办以纪念汶川“5•12”地震三周年感恩奋进教育为主题的辅导员论坛(第三期)活动,论坛活动播放了我校“5•12”地震视频,听取了学工部部长王作的题为《感恩祖国、坚强奋进,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主题发言,辅导员代表结合自身对抗震救灾和学校灾后重建的感受进行了发言,学生代表5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随后的调查问卷表明:主题教育活动让师生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加强了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在回答“你对地震灾区人们的内心的感受感触有多深?”三个选项中,“感同身受,铭刻心骨的痛”占98.12%,“感受一般”占1.55%,“没有什么”占0.3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大地震给大学生造成的悲壮心情,这样的心情却促进了大学生积极人生观的形成,在回答“经历过汶川大地震,你的人生价值观会有哪些改变?【限大四学生回答】”选择“更懂得珍惜身边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了”占62.7%,选择“珍惜自己,珍惜现在,满足”占33.3%,“不好意思,没什么不一样”占3.9%。同样,大地震加大了大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在科学重建方面,选择“感受到了党的伟大、祖国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的在看视频之前占92.4%,在看了视频之后同学的选择是100%,在科学发展方面,选择“对四川的前景充满希望”者在看视频之前占90.4%,在看视频之后100%,表达感谢方面,在回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认同度方面,“非常认同”占98.1%,“一般”占1.9%;通过现场走访和调卷,笔者发现100%的在场大学生都表示要学习和传承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国家、感恩党、感恩人民,拼搏奋进,努力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期大学生。

二、走进北川安县――亲身感受灾后重建奇迹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月8日,土建学院组织全体师生党员赴北川开展悼念缅怀活动,在参观了北川新县城后,师生党员们对灾前灾后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新北川的发展进行讨论,选项“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者占100%,当天的参与者都并表示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自强不息,奋发前进。受灾后重建奇迹的启示,当天土建学院就开展了以“展示灾后重建‘人间奇迹’、彰显大学生‘创先争优’”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学院20多名学生来到了安县桑枣镇,进社区、进农家进行地震回访。通过本次实地走访调查,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灾区的变化,感受到了灾后重建的奇迹。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伟大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将其与创先争优精神相结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成为优秀的大学生。

三、学校举办纪念“5•12”三周年图片展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月12日,由学校主办,校党委宣传部承办的纪念“5•12”三周年图片展在新区七彩柱广场拉来帷幕。百余幅精美的照片,将从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服务社会、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抗震救灾之路,科学重建之路。在看完图片后,同学的选项如下:

“在看完图片后,你自己更明确了人生的价值”选“非常明确”者31%,选“很明确”者28%,选“明确”者41%,选“不明确”者0%;在“作为一名中国人,请问您是否感到自豪”选项“非常自豪”者90%,“很自豪”8%,“有一点自豪”2%,“不自豪”0%,在“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选项中“非常赞同”78%,“很赞同”22%,“有一点赞同”0%,“不赞同”0%;“在看完图片后,你对重建见证祖国的伟大”的选项中“非常赞同”78%,“很赞同”22%,“有一点赞同”0%,“不赞同”0%;“看完图片后,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很坚定”88%,“坚定”22%,“有一点坚定”0%,“不坚定”0%;所有这些数据说明,这次图片展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随后的面谈中,学生田林深情地说,当灾难渐行渐远之后,让我们在回眸时,不要忘记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关爱,让灾难不再可怕,让生命绽放光华。让我们铭记作为青年的社会责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我们用感恩铭记历史,感谢灾难的磨炼;我们用奋斗拼搏未来,奋发向上,迈向未来;我们用坚强弹奏青春之歌,坚定信念,自强不息;我们用成长见证祖国的巨变,成熟自我,报效祖国!

四、5.12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调查启示

高校利用纪念日、节庆日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快速和成熟的成长,这是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以5.12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活动的众多题材,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我们开辟新的教育渠道和载体,摆脱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的被动教育局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通过让学生参加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抗震救灾新闻图片展和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人物的表彰会,在深刻地认识到抗震救灾过程中党和国家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人民教师舍生取义的悲壮、仁义之师义无返顾的豪壮、白医天使呵护生命的无私博爱、人民大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从而培育他们的浓郁爱国之情,运用科学重建的伟大人间奇迹,加大大学生对祖国强大作用的认识,要让他们认识到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化为物质力量,让他们要志存高远,学用相长,坚定报效祖国之志。

第7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对于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笔者认为网络媒体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比以往理性,更具有人文关怀。

一、文字报道注重人文关怀

网络媒体及时公布灾情,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直面具体的灾情,点面结合,既有全局的消息报道,又有局部个体的报道。新华网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两个小时就了《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应对四川汶川地震》、《就四川地震作出重要指示 赶赴灾区》的新闻,地震发生不到4个小时,中国新闻网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首批约40人赴四川灾区》的报道。对人们关心的伤亡情况滚动播报,对地震的计时也是按秒计算。新浪网让每一个灾区的亲历者都变成了记录者和传播者,网友可以将大量的最前线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网络上。

报道焦点集中在灾区的普通民众身上,以普通的人物为报道主角。报道关注生命的个体,关注个体细节,特别是抓住生动感人的细节重点报道,通过一个个的细小的人物事迹来展现灾难现场及救援情况。比如大量的文章报道小孩、军人、医护、群众之间的感人事迹。《老两口废墟里挖两天两夜眼看女儿去世》,通过描写两位老人徒手救女让我们看到灾难的残酷和浓郁的亲情。《前线直击――战士跪下来大哭: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通过对一位战士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救援军队的努力与赤诚。《受伤女孩安慰护士:不要哭,能活下来我很感激》、《谢谢阿姨,你快出去吧,这里危险》,通过对学生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四川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弘扬人性善良的一面,着重报道灾难中的人间温暖。在报道重大伤亡事故的同时,更进一步发掘灾难事件中所蕴涵的美好、感人、突出人性美的主题去报道。《女教师怀抱孩子倒在水泥板下》、《生命奇迹:她在48小时的漆黑绝境里拼命保护4个月大的女儿》、《夫妻两人被困废墟下相互支持139小时生还》等等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美、人间的奇迹和生命的顽强。这一个个带有浓郁感彩的新闻报道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事件的本身,更让我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洗礼。

二、图片报道注重人文关怀

发表图片以尊重人为宗旨,不仅包括对生者的尊重,还包括对死者的尊重。5月14日,也就是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针对网上上传的一些血腥、残酷、恐怖的图片,比如成排冰冷的尸体,新浪网就倡议尊重死者,倡议在展现真实的情景下,不需要展览残酷。这样不仅为了让逝者能够安息,更是为了避免生者的痛苦。

图片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也考虑到了受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太过血腥的场面给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压抑,加剧恐慌心理,无论对当事人还是我们未受灾地区的人们都是很难接受的,会冲破我们的底线,造成更大的不必要的伤害。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的大部分图片都是充满温情,看得让人感动落泪,让我们感受到了危难中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美好品质。例如救援人员在灾区奋力救援的情景;失去家园可是在临时帐篷里依然学习的中学生;聚集在广场上为死难同胞默哀的大批市民等让我们在这场灾难中看到了希望。

选取典型的、有意义的图片来报道事件,可读性强。对这次汶川地震的报道,就是通过一幅幅从不同角度的、典型的现场图片让受众目睹了现场情景,看到了整个震区的概况。许多图片让受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震后灾区的惨不忍睹的场面;失去亲人呆坐在废墟堆里久久不愿离去的老人;临死前紧紧握住笔的手等等,让我们看到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拉住地震中幸存母子的手、在学校的废墟中捡起学生的鞋子和书包的总理,让我们看到了领导人的亲民为民的赤诚的心,看到了政府的作为。

三、网络媒体发起的多种活动体现人文关怀

开展网络寻亲。在发生地震后不久,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新华网等就开通网络寻亲。比如腾讯网的搜吧,利用搜吧网友一起帮忙寻找亲人。典型事例就是拯救军嫂王琢:5月13日一位救援军人在新浪网上发了一个贴子寻找他的妻子,后来网友纷纷转载此贴,在数十万网友间进行爱心传递。终于在15日就有网友说军嫂王琢已找到,并且很安全。后来随着救援工作的发展,网络媒体还加了获救亲人查询和报平安,增强了媒体为普通人服务的功能。

号召赈灾募捐。地震发生后,新浪发起绿丝带行动,呼吁人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关怀和爱心,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和希望。各大网站也都开通了捐助途径,发起募捐动员。网站不仅呼吁广大民众献爱心,它们也积极付诸各种实践。新浪娱乐与演艺界人士联合募捐赈灾;新浪网、腾讯网等还开通了在线募捐,网友可以看到所有的捐款额及可以查看所有的捐款记录。截止5月23日,腾讯网网友捐款已达2200万。

提供心理援助。腾讯网很快就针对地震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去访谈专家;提供专家在线心理辅导和专家解读典型案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告诉怎样走出地震灾害的心理阴影,怎么帮助身边的朋友亲人走出阴影;介绍援救人员怎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援助等等。

号召领养孤儿。5月14日,视频门户网站激动网发起“我要回家”灾区孤儿领(助)养行动,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用爱心和行动,给那些孤儿一个温暖的家。这一倡议得到广大网友和各媒体的响应,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达领养孤儿的意愿及领养的相关事项,新浪网也积极响应,收集有收养孤儿意向的网友的资料,并最终将汇总给民政部门。

开展网友祈福。人民网的“我向灾区人民献祝福”、凤凰网的“祭奠逝者、致哀”、搜狐的“祈福”、“为逝者默哀”等,网友可以写上祝福语,表达他们最真挚的祝愿,表达对灾区人民的鼓励与关心,祈祷灾区的人们平安;也可以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等。腾讯网的网友可以献花、哀歌、点烛、上香、祭酒、祈福,有近400万网友表达了祈福。在全国哀悼念日的3天,为悼念此次地震中的死者,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等众多网站的首页都呈黑白灰色调,而且在这一期间还禁止了弹窗广告和浮动广告。

第8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当岁月翻开新的一页,全球还在金融风暴的阵痛中挣扎。

在四川,加快恢复重建和促进增长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急迫――特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带来特殊困难;金融风暴来势汹汹,持续蔓延。工厂订单减少,农民工大量回流,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们普遍感觉到经济的窘迫和冬日的寒意。

充满挑战的2009已向我们走来。

当春天开始急促地敲门,经济的隆冬似乎望不到尽头。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都是重新出发的契机。那么,如何送走严冬,化“危”为“机”?

“关键是要鼓起勇气和信心,这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总理说。

危机百年不遇,信心何来?勇气何来?

信心来自改革开放培育的“中国活力”。中国的复苏与崛起,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然而中国的改革并非一路凯歌。我们曾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也曾经受考验,艰辛探索。尽管遭遇了众多急流险滩,但改革开放的航船始终向前。从这段历史里,我们知道,“中国活力”不可匹敌。学习并继承开拓者的勇气,对当下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感到突兀和茫然,在迎接春天的道路上,也会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

信心来自中央、省委的坚强决心。党中央审时度势,决策果断,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力措施正在有序落实。省委立足四川基本省情,作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科学决策。而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就业、教育、企业减负、农民补贴等问题,党中央和省委都高度重视,各项惠及民生的措施,让老百姓脸上的笑容渐渐舒展。

信心来自特大地震砥砺的抗震救灾精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青川县一群农民挂出的标语,充分展现了四川人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回望抗震救灾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看到:坚强是战胜困难的利器,勇气是创造奇迹的支撑;众人同心就有其利断金的力量,风雨同舟就有所向披靡的信心。越是面临大的困难,我们越坚定信心、和衷共济。

信心来自四川人“敢为人先”的品格。我省是最早推行农村改革的两个省份之一;工业体制改革的发轫之作是四川手笔。成都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探索,成为两个部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四川人敢闯敢干,多次留下辉煌记录――这不仅体现在四川较早冲破旧体制机制的樊篱,发展连上台阶,还体现在从没有路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来,在多个领域充当中国改革列车的火车头。

信心来自四川面临的新机遇。灾后重建的巨大需求,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举国一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关头,充当促进全国发展强大引擎的重担,历史地落在四川肩上。全国4万亿的投资规模中,灾后重建资金超过1万亿。无论从战略高度,还是从市场需求看,灾后重建都是我们最大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灾后重建的支持政策,充分利用海内外投资者关心四川、支持四川的重大机遇,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我们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打开门迎接春天。

30年前,面对困境,中国拉开改革开放大幕,四川在其中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7个月前,我们从特大地震灾难中坚强站起,创下了无饥荒、无流民、无疫情、无社会动荡的奇迹。

第9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

灾难并没有吓倒我们,我们战胜了灾难。看到灾区的巨变,我们的心里得到了安慰、充满了自豪。可是,三年前的那场特大地震,那一幅幅悲壮的场景,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却永久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三年前的5月12日,一场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使四川山河破碎,满目疮痍,从城镇到乡村,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房屋大量倒塌,使上百万人无家可归,上千万群众严重受灾。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场史无前例、规模浩大、异常艰巨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地震灾区迅速展开。

全国的力量不断向灾区聚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阻挡灾后重建的步伐。在地震灾区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重整河山的伟大壮举彻夜不停地展开。每一个灾区,都是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灾区的农民打出了这样的标语,彰显出在大灾面前永不向命运低头的自强精神。

灾后一年,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胜利。到2009年底,农房重建完工126.3万户,城镇重建和加固完工154万多套,近500万灾区群众搬入新房;重建修复受损公路超过3万公里;完成恢复重建学校3980多所,95%以上的灾区学生搬进了永久性校舍。

“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2010年,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恢复重建的任务异常艰巨。这年5月6日,在汶川地震两周年前夕,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交流灾后恢复重建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重建工作,打好重建收官之战,奋力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加大力度,加快速度!”“事在人为,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在各重建工地,“白+黑”、“5+2”成为工作常态,向决胜冲刺,刷新了很多灾后重建的新纪录。

新建一座县城得花多长时间?三年?五年?北川新县城从开工到竣工开城,仅仅一年零八个月!2009年5月12日,北川中学正式动工,成为北川新县城开工的第一个项目。2011年2月1日,北川新县城正式开城。一年零八个月时间,在一块原来只有农房和农作物的土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市,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北川,是一座建设速度最快的县城。

这里仅以北川新县城的建设为例,类似的建设速度还有不少,比如“广东速度”、“上海速度”等等。凭着如此速度,依靠中国力量,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创造了奇迹,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两年间,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在地震废墟上崛起了“新天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