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第二课堂重要性精选(九篇)

第二课堂重要性

第1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舞蹈 课程 教育

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劳动,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初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通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它以形体塑造、音乐氛围营造和表情达意为基本要素,反映各种思想、信仰和审美诉求,同时又培养了舞者得体的举止和健美的体态。舞蹈因具备“参与多、覆盖广、影响深远”三大传播特点而成为社会宣传教育的重要正面手段。舞蹈,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成为了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美国把学校的舞蹈教学视为体育课,不仅使普及型舞蹈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基础发展空间,而且顺畅地解决了师资的来源。有很多学校开展了舞蹈等课外艺术课程,但是由于学校教育迫于体制的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艺术教育“名存实亡”,让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在学校里得到美育的机会几乎没有。无疑,这是不正常的,忽视了大多数成长中的孩子的需要,对我国国民的素质均衡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随着对艺术教育与国民素质关系的认知的提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大力普及提升国民素质的各种课程教育。从美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来看,在高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完美的人格

从更广泛的社会范畴来看,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门类,而艺术教育属于道德教育。所以,从本质上讲,舞蹈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在高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进行普及推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让高中生持续在高尚的道德教育环境中熏陶,有利于高中生形成高尚的情操。

在高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对舞蹈艺术有更全面的认识、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有助于高中生共产主义理想等高尚情操的形成。

我国舞蹈种类资源很丰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高中生的个体兴趣和教学目的,进行不同的舞蹈类型教学。例如:1.可以采用集体舞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2.用力量型的舞蹈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3.用抒情型的舞蹈陶冶学生的情操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是非曲直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

二、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沃尔特・特里(美国)通过自身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从多方面探寻了舞蹈的社会功能,发现舞蹈对人的体力和情感、对人体的协调与均衡有着积极的影响。他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受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由此可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组织学生经常参加舞蹈教育教学活动,能帮助他们增长体力、健全体格,促进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均衡发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学生的性情和品格。

三、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水准,提升国民素质

舞蹈就是一种艺术,要想具备较高的舞蹈艺术修养就必须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开展舞蹈普及型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促使其不断地提高对舞蹈的审美能力,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会增强学生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进行普及型舞蹈教育正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修养和审美鉴别能力,使学生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既真正地得到艺术的享受,又能陶冶身心。

四、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据不完全统计,从长期接受舞蹈教育的学生身上,我们发现,通过舞蹈教育,他们的身体器官相对自身以前更灵活、敏锐了,思维变得更有条理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较之以前也有显著提高。

这不奇怪,因为舞蹈活动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长期参与舞蹈教育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高中开设舞蹈课程,进行推广普及,以此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会对学生道德的完善、智商和情商的良好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在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创造力和高尚情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可以为将来的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第2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摘要: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这一需求,开始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其中艺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然也不例外。本文主要就艺术院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具体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实效的路径和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教育实效;提升路径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具体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又与第一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不容否认的是第二课堂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艺术院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培养艺术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艺术院校第二课堂的教育实效。

一、第二课堂概述

(一)第二课堂概念

第二课堂教育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而构建起来的教育计划、内容、过程、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方式,也可以说它是在借鉴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体系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第二课堂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平台的设置、教师队伍培养、教学研究以及教学过程控制和结果检验等方面的协调匹配,系统化与规范化,实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途径。

(二)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1、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

在历史和现实条件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课堂仍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仍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理论水平的主要途径。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则使学生实现了学习上的知行合一,并且第二课堂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追逐学术能力进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缩短了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第二课堂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在第一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当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教育的活动时,可以充分结合在自己在第一课堂教学中的所积累的知识进行联合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会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其次,学生还可以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通所学,打破专业课程的界限,积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亲身验证自己所学知识的正确与否,通过实践中获得真知。

2、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衍生和升华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第二课堂的出现则恰恰是对第一课堂的衍生和升华,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产物。这主要表现在: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衍生,也就是说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内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课堂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第二课堂教育的开展则有效弥补了第一课堂这一教学的缺陷,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升华,主要是指在第二课堂中学生通过实践,不仅能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除此之外,第二课堂利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优势,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还有利于学生找到创新实践的新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升华之处。

3、第二课堂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与第一课堂有所不同,第二课堂还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在:一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它涵盖了英语、旅游、管理、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一特点是第一课堂不具备的;二第一课堂教育的开展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第二课堂则完全突破了第一课堂的这一局限,它具有十分灵活的上课时间,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自身需要来自由选择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上课地点;三第二课堂教育的开展都是基于学生自由支配和选择基础之上的,选择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手里,所以第二课堂可以说是张扬学生个性,培养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的宝地,相比之下第一课堂则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三)第二课堂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单一的第一课堂教育是很难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的。所以开发第二课堂教育,十分必要。第一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基本理论知识教育,而第二课堂关注的是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其口语水平、演讲技能、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等人文综合素质。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

第二课堂活动本身具有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首先,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活动形式的开放性和动态发展的理念模式,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较为固定的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发挥,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第二课堂活动通常不受学科限制,参与人员的知识结构也具有学科交叉、文理配合的特点,知识结构互补的活动形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欲望。

3、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陶冶学生情操

第二课堂活动通常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亮点之一,活动包括各类学生组织活动、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种知识讲座、竞赛学习班等。各种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学社、英语俱乐部、健身俱乐部、舞蹈俱乐部、爱心学社、音乐之家等形式的活动弥漫整个校园,不仅活跃了高校校园气氛,而且带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得到了心身的愉悦和求知的满足感,在浓厚的学术和高雅艺术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学生的学术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艺术院校概述

(一)艺术院校学生特点

1、思想活跃,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

艺术院校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普通院校有所不同,基于这一点,艺术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思维比较活跃,情感细腻,他们对于美的欣赏有着自己的观点,一般不受束缚,且他们的创造极具想象力,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前卫时尚。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和探索上,以至于他们很少有时间来进行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这使得他们对于日常的生活琐事或是国家实事了解甚少,并且容易出现思想道德素质、理想信念低下的现象。

2、自我意识相对比较明显,崇尚自由

艺术院校课程设置的特点就决定艺术生独特的个性,因为艺术生经常要进行一个人的创作或是练习,长期以往,艺术生的自我意识就会比较明显,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十分在意自己的权利和隐私,不容许别人有一点点的侵犯,且他们极度追求思想、行为等方面的自由,他们渴望自己就像天空中的鸟儿,能够拥有自己广阔的天空,随意翱翔。但是其中所存在的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由于艺术生过度注重自我发展和满足,导致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等都比较淡薄,且在行为处事上一般都比较独断和随意。

3、专业课能力较强,但心理素质较差

艺术院校教学的重点一般在于学生艺术方面能力的培养,而较少开展文化课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专业能力强而思想素质低的局面。部分艺术生心理很脆弱,以至于他们在遇到困难自己难以解决时,常常会产生抑郁自闭的倾向,进而诱发一系列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艺术院校与综合性大学的区别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性更强,因为其更注重艺术专业的教学和培养。艺术院校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艺术院校所学专业一般是指艺术相关专业,如音乐、影视、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等七大学科。专门的艺术类院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是其在艺术领域上长久的积淀、丰厚氛围、最精英和非常的资源。而综合性大学包括众多专业学科,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其中就包括艺术类,但其专业性就不如纯艺术类的学校强。并且综合来看,部分综合类大学的专业考试难度较艺术类院校低一些,但是文化课要求会高一些。

三、艺术院校第二课堂育人发展创新模式探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教育开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教学才会取得良好效果。所以,艺术院校在进行第二课堂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这一问题。大学生正处于精力充沛、有理想、有动力的黄金学习时期,在他们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需要有人适当的引导,并且需要有人挖掘到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切实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

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于艺术院校第二课堂开展来说,也是如此。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艺术生的健康成长,艺术院校必须要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由于个性太强或是自我过于封闭,当他们遇到问题,自己却无能为力时,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沉积过久,则会造成心理疾病。此时来自教师的激励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艺术院校第二课堂育人发展创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学校必须要重视起这一问题,积极健全教师鼓励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教师及时的疏通和指导,从而解决问题,促进成长。

(三)第二课堂要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发展同步

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当今时代,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艺术也处在一种不断变化的大潮中,我国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艺术院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第二课堂与时代的同步性以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同步性。只有真正实现三者的结合,艺术院校的第二课堂教育才能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四、艺术院校具体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实效的路径和办法

(一)加强对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视

艺术院校必须把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到与第一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正式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当中,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例如:建立活动领导小组,指派专人主管该项活动。从教学计划开始就制定明确的活动计划,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教学任务安排到教学活动中。制定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工作方案,明确活动内容、组织管理、人员配备等要素,从而做到在领导思想、政策和制度上重视第二课堂活动。

(二)提高各个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

教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要与第一课堂一样计入教师的工作任务量汇总中去,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品评的重要标准。且第二课堂活动教学工作量的报酬应该与第一课堂教学工作量的报酬保持一致,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组织管理者和辅导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使教师了解第二课堂活动在其他学校和地区的进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组织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目的,这也是提高学校教师素质及教学质量的重要策略。此外,院校还要积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相关行为予以鼓励。

(三)将第二课堂教育成绩计入学分

艺术院校第二课堂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弥补第一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现阶段,艺术院校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二课堂的教育实效,可以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的成绩计入学分,这样一来,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又有利于锻炼学生除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有利于他们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此同时,第二课堂学分制的建立,也能够对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能够使各项教学活动都可以在正规的学分制管理下来开展。

(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近些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焦点问题,且艺术生由于其自身特点,心理健康问题与普通学生相比更为严重。所以,艺术院校要想真正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就必须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而言,艺术院校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是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等,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综上,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艺术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樱是树立良好学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所以,艺术院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例如,提高各个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将第二课堂教育成绩计入学分,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进一步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阳阳. 浅谈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基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实际工作情况的视角[J]. 黄河之声,2016,(07):57.

[2]王倩.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以Z学院艺术学院为例[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11):68-70.

第3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校 第二课堂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38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qualit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s the key. But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on the first cla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the second clas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econd class second class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the second class; teaching methods

1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意义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二课堂”在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至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的概念界定。1983年,我国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中首次引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

不同的学者对第二课堂的界定有所不同,本文的第二课堂主要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所设计组织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课外活动。其中“在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指出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内在联系性;“设计”突出了其目的性,“组织”突出了其规范性和秩序性;“全面发展”主要指促M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1.2 第二课堂的意义

第一课堂教学目的单一,即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主要为学生的升学做准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本处于休眠状态。然而在素质教育畅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也随之更加苛刻和严格,此时的第一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在保证第一课堂有效实施的情况下,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彰显。

在课堂之内,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学生的素质、智力、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其接受、领会知识的程度和数量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与辅导。课外课堂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复习、预习、实践。同时课外也是课内知识的深化和延伸,课外教学是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围绕着课内教学的内容开展,并且服务于课内课堂的教学。课外教学通过测验、讨论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实践方式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巩固知识。一言以蔽之,课外教学是深化知识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教学响应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因材施教,塑造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避免了人才培养规格的同质化。

2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分析

毋庸置疑,传统的第二课堂由于缺乏引导和重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思想认识不到位,指导思想不明确。高校没有把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活动的组织、管理还是学生的参与度都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北京邮电大学课题“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调查》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得知:师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普遍不足;多数的学生对于第二课堂都有或多或少的参与行为,但也有部分同学参与热情不高;而教师的态度似乎和学生的相反,教师大都乐于指导,参与度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非常少。

2.1 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课业负担重,参与第二课堂的时间有限。彭巧胤、谢相勋在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再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中就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6.5%的学生很少参加或不关心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因为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15.6%的被调查者担心第二课堂活动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影响第一课堂的学习成绩。学生为了能够在第一课堂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书写,较之前的学业负担陡增,在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之后也伴随着学生的抱怨。学生在课余时间不仅要为第一课堂做准备,同时为了达到要求还必须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精力所限,学生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第一课堂的学习,而忽视第二课堂的参与。

(2)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新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高校老师大多忙于第一课堂的教学和自身的科研活动,从而导致参与机会较少。学生思想虽自由而开放,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正确而恰当的引导,使致一些错误的观点或思想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若是在这种群体中滋生蔓延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组织管理不当,也会使第二课堂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对活动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

(3)缺乏制度保障。第二课堂没有受到它本该应有的重视,学生大多将其视为一项娱乐活动,空闲时去参加,忙时就丢弃。更可悲的是随便走访一个社团,我们发现基本都是大一新生,大二大三学生很少或者没有。这首先是学生态度的问题,认为活动无足轻重。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这种情况会一直蔓延下去,久而久之,第二课堂的生命力将不复存在。对此,高校必须严格制定保障制度,明文规定所有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保证第二课堂能够顺利实施。

2.2 优点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背景下的第二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以往唯师独尊的传统。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而成为活动的主体,增强了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学生不必被拘囿于传统的知识体系内,在第二课堂中,由于活动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各种奇思妙在脑中奔涌而出,每个人无所顾忌地发表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现代西方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成果是: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不是教授,而是他们的同学。”这为生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支撑。

(2)培养新型人才。传统的第二课堂存在诸多弊端,由于目标含糊或目标单一、组织力度不够,使得活动性质趋于娱乐性,学生从中受益甚少。而转动课堂背景下的第二课堂有明确的目标和原则,它要求组织者在活动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安排、管理。第一课堂所授内容有限,并且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弥补了第一课堂的缺陷,使得两个课堂形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适用型新型人才。

(3)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新的第二课堂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倡导“头脑风暴法”。比如辩论赛,每个学生在发表见解时,其他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或赞成或反对。这样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另外由于教学目标还包括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和各院系应积极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使得培B出来的人才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3 第二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措施

(1)制定规划,统筹安排两个课堂时间。转动课堂的实施,面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大,无暇顾及第二课堂活动这一现状,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学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真正认同它肯定它,这样实施起来才有意义和价值。之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相关社团活动,使自己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院系在安排第一课堂课程时,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超乎年龄的负担,要坚持量度适中原则,并且使第二课堂内容能够有效和第一课堂衔接起来,学生在新情境中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巩固加强第一课堂的知识,同时防止两个课堂的时间冲突。

(2)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的开展具有灵活易组织的优势,对此可以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中的人,所以教学方式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根据活动任务的性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活动的目的等,教师可以随着情境的变化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比如自主学习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等等。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系统而富有逻辑的知识,防止知识的碎片化和零散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在无形中将隐性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也是实现赫尔巴特“教育的教育性”原则体现。另外,所需的第二课堂教师可以向社会挖掘人才,比如某公司的技术人员、管理者,或者校友、学生家长等,充分综合利用一切优秀人才资源。

(4)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正常有序地参加第二课堂,院系要积极制定《第二课堂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活动的必要性和强制性。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于无故旷课者必须予以惩罚,取消评优评奖资格。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以起到标榜和示范的作用。奖励则通过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精神层次上的,另一方面则要落实到物质。只有将精神和物质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朱九思,蔡克勇,姚启和.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第4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实践真实环境与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自然情景下进行语言输出。 可以说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小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魅力还在于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校园人文气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黄立鹤,2011)。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估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并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说,不同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同一所学校对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的评估形式也不尽相同。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本论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在课后学学英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3)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频率。(4)学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所采用的评估形式。(5)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的影响。(6)评估形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的影响。(7)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中存在的问题。(8)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建议。

1.2 调查对象

本着开展调查的便捷性、调查结果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用性、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5所重点工科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调查对象为3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调查对象的大学英语课时、教材、教学环境则各有差别。

1.3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的工具为问卷和访谈。问卷包括16个开放式选择题,内容涵盖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情况、学校第二课堂组织及开展情况、学校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评价、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的影响。问卷回收后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则通过访谈的形式选择部分学生和20名被调查院校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如下:

(1)你平均每天课下学习英语的时间是?

(2)你在课下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

(3)你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是?

(4)你所了解的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

(5)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教师参评价机制的有?

(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学生互评机制的有?

(7)贵校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有详细记录的有?

(8)贵校没有任何评估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

(9)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加情况计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有?

(10)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纳入学分制的有?

(11)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的有?

(12)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研究生保送挂钩的有?

(13)你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是哪些?

(14)你不能坚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认为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第二课堂的作用是?

(1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2 调查结果

表1 平均每天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单选)

表2 大学英语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可多选)

表3 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单选)

从表1看出,大多数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尤其有32%的同学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低于半小时每天。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表2说明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完成作业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21%的同学选择了和同学进行听说练习,只有9%同学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实践。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来看(表3), 16%的同学经常参与第二课堂,18%的同学则从不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只是有时或偶尔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统计可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仍有通过挖掘第二课堂来的巨大潜力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巨大空间。

表4 英语第二课堂评价形式(单选)

表5 英语第二课堂激励形式(可多选)

调查数据显示(表4),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后期访谈揭示,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24%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激励形式,统计数据显示(表5),30%和28%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和免试保送研究生挂钩,后期访谈表明,这部分活动主要指级别较高的竞赛类第二课堂活动,尚无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数据统计显示有5%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本科生学分体系中的实践环节。

表6 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可多选)

表7 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的现存问题(可多选)

表6和表7为开放式问题,未设置选项,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两个问题进行开放式回答。归纳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目前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被调查学生认为主要有:评估机制不够稳定、教师参与不深入、评估形式单一和未纳入学分制等。

3 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估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估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估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估模式。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要么临时确定评估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估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估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3.2 强调过程评估和多元评估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估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鉴于此,第二课堂评估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

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安永军,2012)。与此相对应, 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自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演出汇报、阅读心得、技能比赛等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

3.3 为教师评估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发现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 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英语第二课堂评估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估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 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得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实践所需的隐性语言应用能力。但目前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评估机制不稳定、评估方式单一和教师参与度低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41305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第5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25-01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他的育人功能与作用不断凸显,然而,传统的第二课堂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将从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引导策略。

一、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一)高校管理者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高校管理者不重视或忽视第二课堂的建设,认为第二课堂不是“正业”,甚至于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基本不开展。很多高校的校领导因忙于事务,只是象征性参加较为大型的学生第二课堂个别活动启动仪式或偶尔视察活动基地。甚至于一些高校第二课堂没有校领导主管,只是由学校的行政机构教务处或团委代管。

(二)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缺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更多地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青年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局限,还不能充分地对自己的选择做出客观、正确性的价值判断,造成了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第二课堂的育人功不能完全发挥。

(三)第二课堂缺乏系统规划和设计,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

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人数激增,产生了人均教学设施不足情况,很多高校满足第一课堂教学远远不够,更无法去为第二课堂提供教学设施。这样给第二课堂管理和指导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种现象极大挫伤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使第二课堂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体现。

(四)缺乏稳定、专业、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活动层次和水平难以提升

目前,很多高校为学生配备专门教师,但情况不一,各有不同。有的高校只为了满足第二课堂配备教师数量,把一些工勤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任教师。有的高校把专职思政人员配备到第二课堂。这些人员在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中受专业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对学生个体素质提高缺乏专业化指导,导致第二课堂的活动效果受损。

二、第二课堂建设引导策略

(一)建立第二课堂领导机构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管理机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实际校情,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领导体制。建立了校院系三级或院系二级领导体制,学校(院)党委书记负总责,学院(系)党总支书记负全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重点抓、全校教师人人抓的“四抓一落实”工作体制,并在机构中设立专管部门,由学校的教学部门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确保人、财、物等方面协调统一,真正构建起第二课堂的领导机构,并把第二课堂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体系

将第二课堂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决定着高校的政策倾向。随着第二课堂作用的突显,高校应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时纳入高校整体教学体系,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实现一二课堂的联动与协调发展。

(三)建立学分制

学分制,就是将学生活动课程成绩纳入学籍管理,把活动课程以数量计分的方式固定起来,达标的准许正常毕业,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各高校可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建立第二课堂量化学分制。将第二课各项活动分值化处理,把学生参加活动按学时的多少给予分值计量,分值可以冲抵第一课堂的任选课学分或相关专业课学分。

(四)建立学生实践考评与质量监控

第6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第二课堂 高职 实践能力 计算机类 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8-01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的本质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这一目标是指向社会就业目的的基本保证,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目前,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较好地承载了理论知识实践化、个性化和趣味化的任务。特别对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因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 、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内容限制的特点,已经成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

二、计算机类专业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

2011―2012年对重庆地区6所高职院校为主的计算机类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多数院校都强调了第二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由于与第一课堂教学脱节,一定程度分散了学生学习精力,未能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

2.过分强调趣味性,课堂安排随意性较大,不利于自主学习或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学生方向迷茫;

3.没有明确的考核、激励机制或流于形式化,学生缺乏内在动力出现掉队或离队情况;

4.在与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过程中,出于管理便捷性考虑,部分院校主要由团组织和学工队伍负责和实施,特别是由于专业教师参与的缺失,不能很好适应活动对象专业性质与特点,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基本形同虚设,第二课堂环节不同程度遭受着被理论化、弱化、边缘化的情况;

5.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是一种临时性参与行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总之,专业第二课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如何合理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学时间和内容,在完成教学计划及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三、专业第二课堂任务与驱动机制的构建

在计算机类的高职教育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了够用、实用为主的方针进行教学。在计算机类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在可持续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实践教学环节主导必须由课堂延伸到课后,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以专业性为主线,在突出其实践特性方面进行特色研究。本论文主要是以重庆正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为基础对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进行构建。

1.专业第二课堂学分制

专业第二课堂纳入专业实践教学总体规划,可根据专业课实行学分制。专业第二课堂是为了配合第一课堂教学而提出的,因此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完成相应专业知识的实践内容后可获得学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专业第二课堂项目库建设与研究

专业第二课堂的项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软件工程系对专业课程设置有专门的项目资源库,这里的项目大部分是以往的商业项目,基本能体现该课程必修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目前专业课程对应的项目资源库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项目的选择,这部分项目的选择了之后会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如:项目未包含本课程的知识体系,项目主要包含了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项目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属于其他专业。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需要多方协调合作完成项目,在学生团体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尝试,但是对于课程考核方面难度有点大,因此这部分项目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项目,尽量让学生在项目的选择方面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密切相关。最后,对于自学能力较强且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来自专业社团或社会的商业项目作为专业第二课堂的实践项目。

3.专业第二课堂学习内容体系的构建

以项目为驱动的专业第二课堂学习内容体系的建立是研究的重点,专业第二课堂是为第一课堂服务的,首先在课程标准上要完全遵循第一课堂的知识体系结构;其次在专业实践方面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以项目为主导的情况下如何让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第二课堂学习项目进行学习体系的构建,将每个组的项目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划分功能模块,并将每个功能模块对应的相关知识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模块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功能模块的实现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由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导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让学习过程真正实现由学生为主导提高实践能力。

4.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

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人员建设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导师应该具有项目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对导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导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专业第二课堂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对于参与校内、省市级获奖学生进行奖励;最后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园网络作品展示平台,该平台主要展示在校内、省市级获奖作品,同时可以分专业建立技术交流的论坛,论坛的组织、运行和维护主要由专业社团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提供学习与沟通的桥梁。

5.专业社团在专业第二课堂的作用

专业社团是专业第二课堂宣传和指导的重要组织,该组织是不同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基于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成,每个专业社团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指导社团的工作。该社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设计一些以专业学习为中心融入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社团活动为专业学习提供交流和实践指导,同时可组织一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到商业项目中去,真正体会实践商业项目中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第7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高职高专;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4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随着因特网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众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始逐渐为教学者所熟知、采用和认可,微课翻转就是其中很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教育,开拓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深度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人一岗的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研究探索多侧重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忽视了第二课堂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课堂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学生丰富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第二课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高职院校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以下问题,如图1所示。

一是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不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往往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二是第二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适应,如果网络教学资源更新较慢,将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制约着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

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高职院校的很多课程都采用项目式教学的方法,教师一般会通过项目的展示,任务的分解,分任务讲解项目中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学生实践操作,遇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后不会独立思考,只会临摹。

四是在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的学习评价标准,现行的学习评价标准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只注重第一课堂的评价,忽视了第二课堂的评价标准,究其根源,教师考核观念落后,没有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展。

2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目标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师生角色进行互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因特网成为了学习资源的主要载体,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有10%的人通过在线教育视频完成学业的学习,2015年增至30%,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微课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受学习者的欢迎。通过发展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结合模式的研究目标为:

第一,研究微课翻转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解决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遇到的困难。

第二,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确第二课堂的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第二课堂中微课翻转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的项目任务,巩固第一课堂学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独立设计作品的能力。

第四,研究如何完善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各个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如,课程的学习评价标准、课程的考核标准等。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重点考核学生职业技能的水平,考核方式中要能够体现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通过开展评价体系多元化,最大限度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 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

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中采用微课翻转教学模式的现状和意义入手,对怎样将微课翻转教学模式应用到第二课堂学习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翻转教学模式。

第一,确定研究主题。探索微课翻转第二课堂的教学方法、模式。课题的研究将对高校职业技术教育第二课堂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发展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确定研究过程。研究分为四个模块构建模型、资源建设、行动研究、评价与总结。每个模块的构建都会影响到微课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每个模块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反思、总结,最终构建出符合各模块目标要求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

4 结 语

在第二课堂的开展过程中采用微课翻转的教学模式,通过第二课堂结合第一课堂的良性互动助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达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职业技能水平。通过不同课程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引领教师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水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效昆.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差异化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4(8).

[2]郭玲玲.开放教育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设计――以计算机操作类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a02).

第8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第二课堂 区别与关系 建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发展迅速,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广大教师也不断研究和改进商务英语教学方法,商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也在不断建设发展中。诸多研究和文献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仍为传统型,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类似,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很多课外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促进商务英语课内教学。要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就要明确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和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笔者认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还需要把握这样两个关系与区别。

1.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区别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不同,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与内容也不同。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整体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众多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已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主要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综观大多数的大学本专科院校,其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英语协会定期开展活动(英语角、讲座、影视欣赏活动、辩论或演讲、竞赛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广播电台、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开展丰富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等。

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无论在作用与内容上都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其作用更明显,内容更实际。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同时具备商务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应用能力人才的需求剧增,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英语课堂已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多元化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从内容、形式上融入商务英语学习环境,体验社会文化,扩大知识面,增强个人职业竞争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实质性发展,增强对商务英语这一专业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能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知识的灵活运用,既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对策能力与商务方面的能力。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开展的主要载体,英语课外活动、各类英语社团、商务英语专业模拟工作室、英语网络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等培养途径,模拟一个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和运用英语。在开展商务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时,我们必须认识其特殊性,以区别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适合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效率,这样才能取得所期望的实际效果。

2.商务英语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课外语言实践的时间至少应该是课内语言教学时间的4倍。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语言的能力,就得让他们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去接触丰富的语汇,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商务英语教学的第一课堂,主要以讲解英语和商务、贸易等理论知识为主,理论性较强,用于专业技能训练时间不足。而商务英语第二课堂着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教师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如有目的地不断创设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深度运用。第二课堂强调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第一课堂教学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反之,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有力补充。在今后的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其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使之为第一课堂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清了上述两个关系后,我们就能对适应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有一定的认识。在商务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与指导上,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应该把它作为一项教育工作来认真规划,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进行系统设计,提高第二课堂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完成第二课堂的活动。

2.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师介入,培养学生骨干。

3.加强宣传与组织,不断诱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

4.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紧紧抓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开展有效的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要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坚持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原则,从语言能力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职业素质到综合素质提高,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合理制定每一学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的活动计划,形成系统。切实发挥商务英语专业的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的亮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另一阵地,能够被学生、学校、社会认可和支持!

总之,我们应对商务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发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潜能,使第二课堂有效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实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

2.吴红.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武选民.对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4.叶文忠,袁新洁.论商务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强语境”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3)

5.潘霁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第9篇:第二课堂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3-02

1.前言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它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广泛参与性、深入实践性、丰富趣味性等特点,发挥着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进行德育和美育的良好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增城市新塘镇菊泉中学创办于1946年,以广东省56位历史名人中的崔菊波(宋朝时的宰相)、湛甘泉(明朝时的三部尚书)两位先贤之号各取一字,命名"菊泉中学"。学校名字虽然有来头,但却是一所非常普通的公办学校,首先面积很小,全校占地面积只有8077.9,第二是生源普通,完全按区域招收的农村与镇街混合的学生。那么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上,怎样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知识,练技能,促发展呢?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于2012年3月份对菊泉中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并根据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以学生为本建设良好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为类似的农村中学的同行提供一点经验。

2.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选取的七年级、八年级部分学生。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46人,七年级、八年级各占50%。收集到不同类别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所持的不同认识与态度,以便制定一个全面合理的实施方案。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46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5%。本次的问卷调查,采取匿名问卷形式,确保调查问卷结果能够尽可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此外还对部分老师及家长进行了个别访谈。

本次问卷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共有16个题目,用Excel软件统计处理后结果如下:

2.1 第二课堂实施的环境氛围。菊泉中学于2008年创建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管理模式。教学改革,使老师们真正减了压,找回久违的快乐与激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了课堂舞台的主角,潜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大提高;我们倡导不为分数而教,不以分数而评,却能在中考中取得名列市前茅的优异成绩,形成了鲜明的菊泉教育特色。此外,学校也积极开展了多种类的学生活动,比如每学期的篮球比赛、各科组的学生活动、校本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体育艺术节等等。

同时通过问卷第一题分析可以得出,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当的广泛。主要集中在了图音体及各科组拓展性的活动中,分别占到了39.42%和46.83%。可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

2.2 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总体认识。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片面的认为第二课堂就是文艺、体育等校园娱乐活动。对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有42.68%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同等重要;50.34%的同学认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有效的拓展;只有8.12%的同学认为第一课堂重要,而第二课堂可有可无。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心目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种期望值在上升。

在回答"您希望能从第二课堂学到什么"这一问题时,有63.12%的人选择了"培养兴趣,发掘专长" 和"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两项;而仅有占10.9%选择了"对升学有帮助"这一项;3.2%的人没想过;5.8%的人选择了其他。虽然升学是初中学习的最终目标,但很多学生期望通过第二课堂能把自己的初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3 学生对目前学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态度。对于学校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26.8%的同学认为"满意,能学到很多东西"; 54.5%的同学认为"基本满意,但认为和上其他课没多大差别"; 16.62%的同学不满意。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有些活动是走过场,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有78.4%的学生对于学校开设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看法普遍认为很好;83.2%的学生希望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能丰富多彩;65.1%的学生希望能从第二课堂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其中52.8%的人觉得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丰富;20.5%认为课堂沉闷,得不到放松。这对教师有效驾驭第二课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4 学生对第二课堂开展形式的选择。在对"第二课堂该如何开展"的回答中,52.15%的同学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让学生自主把握;36.6%的同学也提出应该听学生的,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13.4%认为应该听老师的;也有4.5%的同学没想过这一问题。可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培养起来,他们希望课程的设置能够更加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与需求。

3.思考与建议

3.1 健全制度,总结经验。"第二课堂"由教学处进行原则性和指导性安排,由各年级和科级具体组织实施。把"第二课堂"教学纳人教师的正常工作量,经常检查教学情况,避免第二课堂活动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多倾听意见,解决矛盾,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3.2 以学生为本,开展自主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开展活动时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如科技班的学生提到:"开展第二课堂,可以让我们多方面的发展,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应该参与课程的开发,寻找并建构自己的课程。

3.3 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前教师课堂总是满堂灌,学生学习一直存在被动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尤其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活动、去探讨、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总结、去检讨,使学生卸下沉重的心理负担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4 创造条件,合作教学。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设备,诸如场地、工具、图书、仪器等。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应积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种条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局限在校园内的,他们需要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比如生物兴趣小组,可以通过调查当地的垃圾分类情况来宣传普及环保。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第二课堂的开展。

4.小结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深入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开展的水平,把第二课堂的开展变成菊泉中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王晓如,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2011,(1):86.

[2] 令狐文生,金一鸣,李纯清.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0,(3):21-23. (编辑王影)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