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叶保质期范文

茶叶保质期精选(九篇)

茶叶保质期

第1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茶叶都不写保质期的原因是大部分超出保质期年份的茶,只要保存得当,还是可以喝的。但是其滋味口感很可能就与包装上描述的内容有所差别。如果细分到各茶类,它们各自的保质期更是不一而足。对于常规食品来说,超出保质期就代表着里面的产品可能出现了变质,并且不可食用,但茶叶并非常规食品。

(来源:文章屋网 https://www.wzu.com)

第2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文/曲新霞

脚气之所以难治愈、易复发,主要是因为真菌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如果能改变真菌的生存环境,自然可以防治脚气。

生活中,最好能养成一回家就换成拖鞋的习惯,此外,像坐飞机、坐火车等,如果时间较长,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也可以准备一双布鞋或拖鞋,使脚保持干燥。如果可能,最好准备两双鞋隔天换着穿,避免真菌的生长繁殖。换下的鞋和鞋垫,可以喷洒84消毒液(1∶500),换下的袜子洗净后,用沸水煮5分钟,然后在阳光下晾晒3~5个小时。再穿时,可在鞋里撒上爽身粉或抗真菌药粉。

需要注意的是,去公共浴室、游泳馆或健身房,最好自己准备一双拖鞋,尽量不穿公共拖鞋,如果光脚踩过地面,也一定要洗净、擦干脚之后再穿鞋。现在,不少人喜欢去足疗馆按摩,这也是脚气传染的途径之一。因此,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场所,在接受按摩后,一定要把脚再清洗一遍并擦干。

贮藏茶叶的学问

文/迟圆圆

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主要表现在:茶叶含水量增加、滋味物质减少、香气变差、茶叶及茶汤色泽变红变暗等。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温度、氧气、光线、异味等。

茶叶品质的变化主要是由一系列化学变化所引起的,而水分是使化学反应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媒介,所以,茶叶的含水量越高,其化学反应的速度越快,从而加快了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因此,要防止茶叶在包装和贮藏过程中变质,必须使茶叶含水量保持在6%以内。

由于茶叶很容易吸湿,如果周围空气中相对湿度大,茶叶就会因吸湿而增高茶叶中的含水量,结果加快茶叶内化学物质的自动氧化等化学反应,导致茶叶品质下降。研究表明,在贮藏期间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在50%以上,茶叶含水量就会显著升高。空气湿度还会滋生霉菌,导致茶叶变质。如果把茶叶暴露在常温常湿的环境中,就会很快因吸湿而变质;空气相对湿度愈大,变质速度就愈快。所以,密封的包装材料和降低环境相对湿度是茶叶贮藏的重要措施。

1.环境温度的影响。化学变化的速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环境温度越高,茶叶品质劣变的速度就愈快。据研究,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绿茶色泽褐变的速度要增加3~5倍。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低温冷藏。作为茶叶产品的仓储。1~5℃的冷藏仓库是比较经济适宜的,可长期保持茶叶品质;作为家庭贮存茶叶,可以将茶叶密封后放置在冰箱的低温冷冻室中,这样保存的茶叶,一年后还会有接近新茶的品质效果。

2.氧气的作用。茶叶贮藏期间品质劣变,多数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维生素C、类脂等物质等)的缓慢氧化有关。因此,如果在茶叶贮藏期间能隔绝空气,或降低其中氧气的含量,则对保持茶叶品质有利。现在一些较好的茶叶品牌,在销售中大多采用排除氧气的真空包装或冲氮包装,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保存品质。

第3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完善管理制度 记录茶园农事

溯本清源,华祥苑从源头控制茶叶质量安全和保证茶叶优良品质,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种植管理制度,让茶园管理人员完整记录茶园农事活动。建立良好种植规范,详细记录茶树栽培过程中的农事活动,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鲜叶采摘、修剪、除草、种植、耕作等;建立采收、运输管理制度,确保鲜叶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收,并做好鲜叶采摘和流向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鲜叶的采摘日期、采摘方式、数量、初加工厂名称等。

公司还成立了追溯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对基地茶园管理人员进行多次全方位培训,根据茶树品种和茶园特性来指导茶园管理人员如何做好茶园农事记录。例如,印发《华祥苑生态茶园管理表格》、《华祥苑生态茶园施药记录表格》、《华祥苑生态茶园施肥记录表》,要求基地管理人员在茶园的种植生产管理过程中,详细记录作业地块、作业时间、责任人、农药和肥料品种、来源、使用情况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

茶叶生产管理档案的建立,使基地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去操作,使茶叶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使公司生产的茶叶得到了广大客商的青睐。

建立基地管理部 强化指导监督

为从源头控制茶叶质量安全,华祥苑公司在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下属设立基地管理部,专门从事基地管理事宜。基地管理部共计10余人,其中不乏茶学及植物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基地管理部人员每年都要对基地的化肥及农药用量进行详细的计划,保证基地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每到施肥用药期间,由基地管理部的专业人才组成的指导监督小组,到每一座茶山、每一片地块,仔细巡查、监督、记录,详细了解茶园管理人员的施肥用药是否严格执行公司年初制定的标准。

由于华祥苑公司基地全部实施生态种植模式,因此化肥与农药的供应商必须全部来自华祥苑基地,全部实施有机生态种植基地所使用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均需要来自能够提供营业执照、有机认证、检测报告等详细材料的正规厂家。为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杜绝使用国家禁止农药以及没有通过认证的化肥等农资产品。

茶叶采摘之前,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都要对基地鲜叶进行最严格的检测,查看是否使用违禁农药,以最专业的人才、最先进的设备、最严格的检测,确保每一片茶叶都是真正放心的好茶。

引进先进设备 规范加工建档

公司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安溪铁观音有机生态茶清洁化加工生产技术,该技术秉承“传统继承和创新并举”理念,在有机生态乌龙茶生产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投入巨资引进机械一体化自动设备,以清洁化连续作业生产为目标,对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打造自动化生产线,并推行ISO9000、ISO22000和HACCP质量管理体系,改善和提升产品品质,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

公司实行多道严格的检测程序,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检测方式包括内部检查和第三方检测,检测内容有:一是对茶园鲜叶的检测,二是对初加工为半成品毛茶的检测,三是对精制加工为成品茶的检测。此外,公司还改善仓储卫生条件,按照不同地域、等级、口味风味细分入库。

第4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关键词:四川省茶叶出口贸易质量农残优化路径

一、引言

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气候温暖多湿,是我国茶叶重要生产地之一,也是人类饮茶、种茶、制茶的发源地,具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四川茶叶历来以数量大、品种多、质量优、声誉高而著称。2015年末全省茶园面积48155万亩,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02%;茶叶生产为总产量2597万吨,比2014年同期增长11%;全省茶叶生产总值达157亿元,比上一年的总产值增长了2077%;全省380多万茶农人均增超过400元。尽管四川省茶叶生产有较大增长,但是四川省茶~绝大多数以半成品的方式销售到浙江、广东等省份,经过再次精加工后出口到国外,由四川省直接出口的茶叶数量相对较少。2010年四川省茶叶出口量是33662吨,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011%。2015年四川全省出口茶叶数量为5525吨,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325万吨的17%,茶叶出口创汇收入为2065万美元,占全国茶叶出口创汇总值138亿美元的149%。很明显四川省茶叶生产规模与茶叶出口的水平存在矛盾,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四川省茶叶持续、高效的发展。因此,探析四川省茶叶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是四川省茶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四川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川茶叶历来是四川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据史料记载茶马古道的茶叶主要来源于川蜀,从四川雅安出发,到达尼泊尔、印度等国家。近年10来四川茶叶产品的出口总量、茶产业结构及茶产品出口市场具有较为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四川茶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呈稳定增长的态势,但是贸易规模总体较小

四川省从来就是我国茶叶产品出口的重要省份。2005年四川茶叶出口总量是30272吨,约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011%,占当年四川省茶叶生产的产量030%。同期茶叶出口创汇为1275万美元,仅占全国茶叶产品出口创汇329亿美元的387%。2010年四川省茶叶产品出口总量为33662吨,出口创汇为20867美元,虽然比2005年出口量有所增长,但是也只占当年全国茶叶产品出口总量的012%。2015年四川全省出口茶叶总量是5525吨,占同期全国茶叶出口总量325万吨的17%,同比增加了1328%。出口创汇总值是1743万美元,增长811%。概而言之,四川省茶叶产品出口呈现出由弱到强,又由盛到衰的多次演变过程,但茶叶产品的出口规模和价值都远低于浙江、广东、福建等茶叶出口大省,不足全国同期的1%。

(二)四川省茶叶产品出口以绿茶为主,其它茶叶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

四川省茶叶产品种类较多,不仅有绿茶、红茶、保健茶等产品,而且还有条形、针形等形状的茶产品及工艺茶,其中绿茶是四川省茶产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也是茶叶出口的拳头产品,特别最近几年茶叶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四川省绿茶出口量有所提高,其占四川省茶叶产品出口总量的70%以上。如2015年1―2月四川出口绿茶16562吨,占同期四川茶叶出口总量的997%。出口红茶54吨,占同期出口总量的03%。

(三)四川茶叶出口市场相对集中,新兴市场拓展速度较慢

2004年1―10月四川省向亚洲市场出口茶叶为87万美元,其占茶叶出口总值的比重高达905%,销售到日本的茶叶价值为84万美元,占同期四川向亚洲出口总值9655%。对非洲的摩洛哥出口价值为6万美元,对北美洲出口仅为2万美元,向欧盟出口茶叶创汇下降到1万美元,下降幅度为95%。很明显,2004年四川省茶叶产品主要出口到亚洲的日本市场。随着茶叶生产结构和国际茶叶市场的变化,四川省茶叶出口市场也呈现出明显变化,2015年四川省茶叶出口总量为5525吨,主要出口到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的两大市场,约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同时四川省茶叶产品也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日本、美国、加拿大、毛里塔尼亚、巴基斯坦、欧盟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

三、四川茶叶出口贸易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四川省茶叶生产科技水平低,产品质量不能适应国外消费者新的需求

2015年末四川省茶园面为积48155万亩,50%以上由农户分散经营,种植水平、良种普及率均低于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是比较典型的小生产、大市场的经营态势。在茶叶生产中,茶树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步伐迟缓,无性系良种茶园、有机茶园占茶园的比率较低,茶叶生产及加工机械化程度不高,茶叶的施肥、施药是传统意义上操作流程,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导致农药和肥料的种类及量与茶叶生产的特征不相符合,最终降低茶叶产品的质量水平。

四川省茶叶加工企业虽然对加工厂环境和加工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但是有些技术与配套的还不太成熟,茶叶产品的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初级产品在85%以上,精深加工产品仅为5%左右,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力度不够。茶叶产业链延伸局限在一定范围,限制茶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也导致生产茶叶产品质量较低,不能满足高端茶叶市场的消费者。

(二)茶叶进口国绿色壁垒不断的提高,严重影响川茶出口数量的提升

[JP2]绿色壁垒是茶叶产品进口国家以保护人类健康、生态资源所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律、法规及政策等,其主要是直接或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茶叶产品贸易的进行。随着茶叶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和茶叶消费者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加,茶叶出口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愈加严格,检测项目多变,风险加剧,严重阻碍茶叶的出口。如欧盟2014对法规(EC)No396/2005进行了22次修订,2015年已经修订13次,对茶叶中农残限量要求超过470项,是国内20多倍。另外欧盟对其他污染物的关注及项目检测也呈增加之势,如2014年的唑虫酰胺、蒽醌,2015年提出的高[JP]氯酸盐等。日本在1992颁布法令规定茶叶中农残限量标准数为15项,到2007年日本修订了杀虫剂及兽药的残留标准,实施茶饮料原产地标识制度,用苛刻的条约严格限制中国茶叶的向日本出口。2014年日本突然增加对中国茶叶中茚虫威和氟虫腈的监控检测。在这种背景下,四川省出口到欧盟、日本等国家茶叶产品面临较大难度,出口成本加大,出口数量明显降低。2015年1-2月四川出口到欧盟茶叶为299吨,锐减73%。

(三)川茶品牌建设落后国际茶叶市场发展的需要,阻碍茶叶出口的规模增大

品牌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服务、信誉等内容,是企业产品和质量的保障,代表着企业的精神文化、形象和竞争力。四川茶叶经过十多年的品牌建设,目前已经有峨眉山的竹叶青、宜宾的川红和功夫红茶、蒙顶甘露、青城雪芽等品牌,在国内市场上具有很好的声誉,但是四川茶叶以自有品牌直接出口的数量相对较少,大量的茶叶以散装和原料卖到浙江、广州等地,然后经再加工出口到国外市场,最终导致四川茶叶在全球茶叶市场上占有率较低、竞争力不足。以现有品牌来看,四川茶叶品牌综合价值不仅远远低于国际知名立顿茶叶,同时也低于国内著名茶叶品牌。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统计,2015年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吴裕泰品牌综合价值为117亿元,而四川蒙顶山跃华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的跃华品牌价值仅为266亿元。因此,四川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牌认知度,品牌建设是四川省茶叶出口企业的发展方向。

四、四川省茶叶出口贸易优化路径选择分析

(一)建立四川茶产业发展的有机体系,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

首先是加强茶叶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川西南早茶优势、川南优质红茶等有利条件,科学规划茶叶种植集中区,使茶叶生产发挥规模种植效应。按照标准茶园建设规范,建设一批机械化应用程度较高的、统防统治的茶叶生产示范区,提高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的比例。完善茶叶生产、采摘、加工和储运标准,保障茶叶的品质。延伸茶产业链,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其次,强化科技支撑体系。政府、科研院所及茶叶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手段支持四川省茶树新品种引进、选育、示范和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高茶叶生产中无性系良种的水平。积极搭建企业与研究机构技术创新平台,促进茶叶生产与科研有机融合。研究茶树生长规律和病虫害发生的特点,采取精准化施肥及用药,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降低农药的残留量,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优化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控,提升茶叶出口抗风险能力

四川茶叶出口受阻主要因素是茶叶质量安全问题,而质量安全问题集中体现是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由于茶叶生产经营中严重的违法用药和农药市场无秩序性直接导致茶叶产品农药残留的种类和数量远远超出出口国家标准,特别是进口国以绿色壁垒限制茶叶进口,结果使四川省茶叶出口数量较少。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茶叶质量标准体系优化我国茶叶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茶叶农药残留检验检测的水平。另外检验检疫部门要加大农残检测技术和投资力度,加强原料管理,保证原料来源清楚、用药清楚,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政府应积极推进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有机茶园示范区的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模式,发挥茶园生态系统的调控作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叶出口。

(三)加大茶叶品牌建设,增强品牌的影响力

茶叶品牌建设包括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的两个方面,四川茶叶品牌建设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来实现。其一,政府部门通过方针政策规划四川省茶叶的品牌发展路径和战略布局,并以政府投资撬动更多的资金方式实施品牌建设,倾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川茶共享区域品牌,将“品质川茶”打造成“品牌川茶”,提高四川茶叶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和盈利水平,从而带动整个川茶产业的品牌化转型。其二,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企业在打造茶叶品牌时要围绕川茶品牌定位、策划、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整合各种资源致力打造高标准、现代化、科学化的川茶品牌。并搭建电子商务平台,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促进四川茶叶企业抱团开拓市场,让四川茶叶品牌成为中国茶的代表品牌,提升四川茶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磊 中国茶叶出口中绿色壁垒法律问题研究[J] 福建茶叶,2016(03):50―51

[2]石和芹 江西茶叶品牌建设思路与对策[J] 农业考古,2016(02):110―113

[3]林捷 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与优化策略[J] 对外经贸实务,2015(11):55―58[ZK)]

[4]王云,李春华 四川茶叶出口思路及措施[J] 中国茶叶加工,2004(03):8―11

[5]李后强 茶叶产业:新的增长点与突破[N] 企业家日报,2014(12)

[6]石和芹 江西茶叶品牌建设思路与对策[J] 农业考古,2016(02):110―113

第5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大红袍怎么保存储藏 1、铁罐储存法

该方法要求采用市场上销售的马口铁双盖彩色茶向作盛器。在储存前要注意检查下铁罐的密封是否完整,储存是也要保证铁罐严实,这样才能做到完美的保存。储藏时,可先用小罐子分装少量茶叶,以便随时取用,其余的茶叶则用大罐子密封起来贮存。

2、热水瓶储存法

大红袍采用热水瓶保存相对会比较新颖,但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将热水瓶整理干净,把大红袍放入热水瓶内,并要尽量减少瓶内的空气存留量,特别要注意瓶口采用软木塞盖紧,并塞缘涂白蜡封口,再裹以胶布。

3、陶瓷罐储存法

确保陶瓷罐干净后,用牛皮纸将大红袍包好,罐中再放置一个石灰袋,装满后用棉花包改进即可。要注意石灰要1-2个月更换一次。该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了石灰的吸水吸湿性,能够较长时间达到很好的保存效果。注意:大红袍保存最好不要使用玻璃罐、瓷罐、木盒或药罐,因为这些器具具有透光、不防潮、易碎的缺点。

4、低温储存法

将大红袍密封包装后放入冰箱内,因为我们知道冰箱中有水气而且有异味,保存不好会使茶叶变味。另外,尽量将温度调整到5摄氏度左右,这样能够保证大红袍储存一年以上。不过,建议保存时时间最好不要太长,一两个月内最好将茶叶喝掉,免得影响品饮大红袍时的口感。

大红袍储藏要注意什么 1、注意防潮湿

如果大红袍的含水量超过8%时,就有可能发霉,而当大红袍的含水量超过12%时,就很可以迅速滋生霉菌,使大红袍茶叶上会出现霉点。因此,平常不要将茶叶保存在厨房等潮湿的环境中。

2、注意避光晒

阳光和灯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尤其对于高档的大红袍茶,其对光的敏感性就越强。因此,不要将大红袍茶放置在窗台或灯光附近。

3、需要单独放置

对于买回的大红袍茶叶最好用纸包好后,然后再用两层聚乙烯食品袋包裹密封,然后放在干燥处。切忌将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放置在一起,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物品。

大红袍没有保质期吗 大红袍不是没有保质期,只是保存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如果大红袍包装得严的话,最多可以放到4~5年,若保存方法不正确,大红袍只能存放1~2年。一般而言,茶叶的存放时间越长越好,不会轻易发生变质的情况,但只针对于保存方法正确,如果平时不注意保存,那么茶叶是很容易受潮的,还会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大红袍在市面上有浓香型和清香型两种,通常来说,浓香型岩茶比较好贮藏。

第6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关键词】茶产业 结构调整 规模效应

一、茶产业发展的特点

1、面积增长较快,产量减少。2005年以来,受市场非理性发展的影响,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增幅较快,但是茶叶总产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减产,2008年茶叶生产总产16.98万吨。红茶、绿茶产量增加,普洱茶比2007年减少4.62万吨,减少46.7%,其他茶0.79万吨,占总产量的4.65%。茶叶综合产值达105.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5.47亿元,工业产值44.1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35.58亿元。受市场价格的波动,2007年干茶单产每亩110公斤左右,但是2008年干茶单产每亩88公斤左右,单产减少20%之多。2009年上半年,全县共完成毛茶产量2421吨,比2008年同期的2091吨增加330吨,增长15.7%(其中名优绿茶320吨,比2008年同期的182吨增加138吨,增长75.8%;烘青茶1856吨,比2008年同期的1599吨增加257吨,增长16%;晒青毛茶产量245吨,比2008年同期的310吨减少65吨,减少20.9%),普洱茶产量371吨,比2008年同期的450吨减少79吨,减少17.5%。全县2009年茶叶实现农业产值6054万元,比2008年同期的4182万元增加1872万元,增长44.7%;其中实现名优绿茶增加值800万元,比2008年同期的455万元增加345万元,增长75.8%;实现普洱茶增加值482万元,比2008年同期的544万元减少62万元,减少11.4%。全县茶叶实现总产值7337万元,比2008年同期的5181万元增加2156万元,增长41.6%。在市场价格方面,高档名优绿茶价格50元/公斤,比2008年同期的47元/公斤增加3元/公斤,增长6.3%;毛茶价格25元/公斤,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普洱茶价格38元/公斤,比2008年同期的45元/公斤减少7元/公斤。1―6月份,全县实现茶叶税收642839万元,比2008年同期的516987万元增加125852万元,增长24%。受市场影响,县内茶叶专营店由2007年高峰时期的120户减少至目前的78户。茶叶基地因受市场不景气影响,茶叶基地专业茶农由2008年同期的1.2万余人减少至1万余人。今年各茶厂、农户受资金投入有限以及入春以来天气干旱的影响,产量较往年减少,产品的质量不高。

2、高优茶园面积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显著,产品品质普遍提高。一是高优茶园面积稳步增加。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9.90万亩,比2007年增加28.4万亩,增长21.60%;更新改造低产茶园59.53万亩,比2007年增加21.63万亩,增长57.07%;新增茶园56.81万亩,增长257.30%;无公害茶园66.28万亩,新增1.58万亩,增长2.44%;有机茶园15.88万亩,新增8.58万亩,增长117.53%。二是加工产品结构调整十分显著。以市场为导向,各茶叶主产州、市及生产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普洱茶产品比例下降,绿茶、红茶产量普遍上升,部分州、市还生产少量乌龙茶和白茶。三是加工产品品质实现新突破,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大部分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加快了QS认证速度,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已有852家企业通过了QS标准认证。此外,随着普洱茶成为加工的重点,茶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建或新建使普洱茶加工能力显著提升。

3、企业营销方式普遍提升,品牌化发展趋势明显,销售区域不断扩大。针对市场变化,各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首先转变传统销售模式,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和终端市场开发。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建设不断加强,“云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普洱茶产品呈现出系列化发展趋势,“大益”、“朗河”、“勐库”等普洱茶产品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随着人们对普洱茶认识的不断加深,饮用、收藏普洱茶的消费者和生产加工、经销普洱茶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内销售区域扩大近一倍,在大部分国内大中城市都有普洱茶销售点,消费群体较2005年增加了3成多。在普洱茶的传统销区,熟茶销售比2007年增长了30%左右,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产业进入依靠品饮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4、生态茶园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普洱市宁洱县的普洱集团公司在白草地基地建设部级的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其面积达1370亩之多,占集团总茶园面积的17.13%左右。可持续的生态茶园建设的侧重点主要有:实施生态栽培,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实施生态防治,控制茶叶农药残留,进行生态加工。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立体的综合生态防治网络,包括农业防治(如分批多次采摘、茶园修剪、耕锄培土、清园疏枝、茶园喷灌等)、生物防治(如释放赤眼蜂、喷用生物农药等)、物理机械防治(如摘除、灯光诱杀等)和生物源、矿物源农药防治等多种方法,确保茶园环境生态化;科学施肥,促进生态茶园优质高效。这一生态防治的过程是相当复杂而且工作量较大,但可以从源头上保证生态鲜叶茶的生产。在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应提高单位面积茶叶产值,必须走名优普洱茶、生态普洱茶生产之路。全省各茶叶生产单位应在现有名优茶的基础上,以优质鲜叶加工成的优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作保障,加大名优普洱茶研制和开发力度,稳定名优茶加工工艺,并制定相应的名优普洱茶加工标准,在生产中严格按标准操作,保证名优普洱茶品质优良、稳定,并不断扩大普洱茶产量。同时在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上下工夫,促进云南省名优普洱茶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由此带动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名优普洱茶及有机普洱茶代表了今后云南普洱茶蓬勃发展的光明方向,这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面对广大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与云南省数百万茶农,现阶段大力发展无公害生态普洱茶更为实际。

二、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全省茶叶生产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龙头企业自身市场体系不健全、知名品牌少、经营方式落后、基础薄弱、精深加工开发能力不足,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结构调整的能力有限,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动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急需提高。

2、普洱茶品饮消费宣传与推介滞后,茶文化建设不健全。没有文化的产业没有生命力,21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这已成为茶人共识,但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茶企业要想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特殊位置,就必须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个性,建立品牌的差异性。茶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文化要先行。经济、产品有其周期性,文化才容易传承。要率先普及茶文化,扩大茶的受众,通过茶文化观念进行引领,倡导新生态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喝茶是健康、是时尚。目前云南省对茶文化缺乏系统研究,茶文化宣传对推动茶产业发展影响力有限。今后,不仅要充分挖掘普洱茶自然、生态文化,还要挖掘其人文文化,如历史、工艺,以及相关的茶艺、茶歌、茶舞、历史遗迹等等。

应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使普洱茶的身价大大提高,茶产业越来越繁荣。一旦茶农富裕了,从而就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比如加强年度的“普洱茶神州行”系列活动,围绕“绿色、品牌、诚信、文化”这一主题,横跨多个省市,全面展示普洱茶的形象,使市场得到极大的拓展。

3、种植管理水平粗放,低产茶园所占比重大,茶叶产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茶园有效灌溉面积22.67万亩,仅占总面积的4.63%;良种化程度低,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仅占茶园总面积的32.68%;茶园面积的扩张速度太快,不利于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2008年全省茶园单产仅有50公斤,比2007年减少7公斤,而且茶园失管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以云南普洱集团失管面积为例,其集团公司共失管1813.36亩,若以17元/亩计算,则需对其投入30827.12元进行除草及喷药等管理工作。比较严重的是会莲和百草地基地,失管面积分别为902.7亩和215亩,占总面积的10%之多。

4、科研基础薄弱,精深加工异常欠缺。企业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升级换代能力低。目前我省虽然对普洱茶发酵机理、品质形成机理以及内含物质成分、特征性物质、健康营养价值等已投入经费和人力进行了系统研究,但研究成果远远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和发展。同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儿茶素等深度开发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省茶叶产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与国内外的差距大,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以普洱集团为例,每年投入的茶叶科研经费很少,占总销售额的2%都不到,其茶叶的发酵过程都是很古老的发酵技术,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

5、茶农生活状况改善步伐较慢,甚至有些地区正在恶化。茶农有严重的边缘化趋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趋势显得更加突出。首先,从其鲜叶价格的下降就可以了解到茶农的收入呈下降的趋势。以普洱市的宁洱县为例,在2007年,其茶农采摘鲜叶的价格是4.5元/公斤(一芽一叶),而到2009年则是3.0元/公斤(一芽一叶),单价跌幅高达50%.

茶园经营性质主要包括集团的白草地基地和板山基地的租赁经营和温泉村散户的国家土地。其中白草地茶叶种植面积1300亩,板山基地茶叶种植面积8000亩左右,人均6亩左右。干茶单产110公斤左右,由于茶价不好,2008年干茶单产88公斤左右。茶叶收入从2007年的户均20000元以上回落到2009年的户均9000元左右。对于温泉村的茶农散户而言,茶叶种植面积不一,茶叶的产量还比较稳定,亩产平均达105公斤左右。茶叶收入相对于茶农的影响要小一些,2009年户均收入仍可达到12000左右,比租赁经营户均多3000元,但是其对茶叶无公害的意识不强,对农药残留不够了解。

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1、通过结构性的财税政策,引导云南省茶产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促使其行业资源较优化整合。行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长,培育与壮大知名度较高的茶集团企业。国家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还要更大力度地鼓励相关茶企业加大职工技术培训投入,允许更多的职工培训费在税前成本列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新品种茶苗的引进、突破性环保技术等种植过程加大优惠力度;鼓励与奖励国内企业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与控制力;鼓励精品名优的茶出口,细化出口茶产品的税则分项,根据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给予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出口结构升级。

2、加大对一些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减让。第一,对改造低产茶园的企业给予税收的减让,让企业加快对低产茶园的改造,同时应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对实施循环及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企业、项目,应给予各种税收优惠。具体来讲,近期可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在改造期(3―5年内)适当降低改造茶园产量的企业所得税。第二,对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技术企业适当地降低其仪器、设备、技术增值税,使企业加快其技术的升级,从而优化技术结构;加大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可以实行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等措施。第三,在新产品及品牌开发设计阶段,对企业与技术提供商实行税收减免或补贴,对创新产品及品牌生产的企业降低所得税税率;对专门从事茶贸易的中小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免;对消费者免收茶及与茶有关的商品消费税。

3、加大对茶农的转移支付。目前中国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形式越来越多。比如,有对种粮的农民进行补贴的粮种补贴、购买农机具的补贴,还有对养猪户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补贴,但茶农却得不到国家或地方政府有关种茶方面的补贴。各级政府应重视且加强对茶农的补贴机制的建立,对采取猪―沼―茶“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园模式的农户给予技术支持,同时减免其各个环节的与茶种植有关的税收,比如对购买种植茶及其设备给予财政补贴,加大有机肥的购买及其财政补贴等,同时加大对使用农药喷洒茶叶的企业及农户的惩罚力度等。

4、支持完善中小茶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应该安排专门支出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开展,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损失补偿机制。一是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按贷款担保总额不超过1%的比例给予奖励,鼓励其围绕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努力扩大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规模。二是对担保费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30%的业务,按相关担保业务额不高于0.5%的比例给予保费补贴,努力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这样将会增强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有效激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的积极性,促进担保行业的规范发展。同时,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扩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将发挥积极作用。中央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中小茶企业也应该给予税收的减让,鼓励中小茶企业吸收下岗人员及刚毕业的大学生,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注:本文受国家科技部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支持,课题代码:2007BAD58B01。)

第7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谣言:春茶中含过量农药

真相:春茶受病虫害影响小,基本不用药。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轮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我国很多茶区尤其是名优绿茶区,春茶生产期间因气温较低,受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小,因此基本不用药。茶树的主要虫害如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6月中下旬到9月份发病率较高;而茶树常见病如茶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茶炭疽病等则会出现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因这些病对茶叶的产量影响不大,茶农也不会用农药。

以现在市场上价格比较高的明前茶(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为例,除了口感好、营养成分高外,还较少受病虫害影响,农药污染小,特别是早期的春茶,更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绿茶。

谣言:夏秋茶农药残留严重

真相:有农药残留不等于有毒,只要残留量在限值之内,就是安全的。6月中下旬到9月,随着温度升高、降雨量充沛,茶叶病虫害较为集中,才会较多地使用农药,这时恰好是一些地区夏秋茶采摘的季节,为此,可以说夏秋茶相对于春茶的农药使用量大。

不过,即使用药,大多数茶园使用的农药种类和量也是按照国家标准来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中对茶叶的农药残留有严格的规定。2016版限量标准规定了48项农药在茶叶中的限量要求,比2014版新增了20项,而且对一些农药限量要求也变得更严格了。

在茶园中使用农药是正常的农业措施,问题是农药的品种、剂量和安全间隔期,只要按照规定采摘的茶叶,经加工制成的茶叶产品都是安全的。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茶叶生产就全面停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的是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前用水溶性较高的农药,现在普遍用水溶性低或基本不溶于水的脂溶性农药,在茶汤中的浸出率极低。

谣言:洗茶可以洗掉残留的农药

真相:洗茶仅可洗掉表面污物和营养物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茶前洗茶的习惯,这其中不乏“出于安全的考虑”:一是茶叶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二是茶叶在生长、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存在污染,所以洗干净了才能喝得放心。

从常见的洗茶手法来看,人们洗茶并不像洗衣服那样进行揉搓,其实就是把茶叶用热水涮一遍,在这个涮的过程中也只能涮掉茶叶表面的污染物。但茶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也会因此被洗掉,口感大打折扣。

茶叶在由鲜叶制成成品茶的过程中,几乎都要经过一个揉捻或理条塑形的工续,在这一过程中,茶鲜叶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茶叶的汁液外溢,茶叶干燥加工后,这些营养物质会以结晶态的形式附着于茶条表面,这些物质大多属水溶性物质,一旦与热水接触,在短短的几秒内便会大量溶解于水,也就是说,短短几秒的洗茶过程却洗掉了很多茶叶精华。

其实茶叶大多来自雨水充沛的山区,采茶期间,下雨天多,对茶鲜叶有冲洗的作用。特别是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出产的茶叶,或者大品牌茶厂出产的茶叶质量更有保障,饮用前无需洗茶。

谣言:只有绿茶有春茶

真相:所有茶都有春茶。茶的种类按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很多人以为春茶只有绿茶,其实不然。中国以生产绿茶为主,也以绿茶为多,绿茶中的春茶,品质明显好于夏秋茶,这可能是大家认为春茶只有绿茶的原因。实际上其他茶类也会在这个时间段采摘制作。

一般来说,春茶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春茶中,除了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知名绿茶在当年5月上旬之前采制外,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采摘时间在4月底到5月份之间不等,云南班章区域的普洱茶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就开始采摘了,所以说春茶不只有绿茶,所有茶都有春茶。

谣言:茶叶越新鲜越好

真相:春茶放置一段时间再喝。我们经常听到“茶贵新”的说法,是不是茶叶越新鲜就越好呢?其实并非如此。刚采摘下来的春茶过于新鲜,不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和醛类物质含量较多,对胃肠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容易让饮用者产生肠胃不适。再者,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含量也较高,易使神经系统兴奋,饮用者如饮新茶过量,更易产生四肢无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现象,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应高度警惕。因此,春茶买回来后最好放置一周到半个月,待茶中的多酚类物质适度转化,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以后再喝,这个时候茶叶的口感会更醇厚,回甘会更好,更养胃。

谣言:茶叶都应放冰箱保存

第8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关键词] 黄芽尖芽茶 种植技术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58-01

舟山市位于热带季风气候的覆盖范围内,平均气温一般在15摄氏度至2摄氏度之间,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黄杨尖芽茶的生长海拔一般在4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黄杨尖芽茶因此而得名。黄杨尖芽茶市舟山历史悠久的名茶,因独特的海岛性气候,污染少,空气清新,再配上此山清澈的泉水,茶~清香怡人,令人陶醉。舟山市本身具备悠久的茶叶文化,是浙江地区著名的黄杨尖芽茶种植基地。本文主要通过对舟山市黄杨尖芽茶种植基地进行科学研究,并通过黄杨尖芽茶的生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有利于芽茶科学生长的重要技术,以此来促进黄杨尖芽茶栽培技术的发展。

1 建立科学化茶园

茶园的选择需要结合茶叶的具体生长要求来选定,黄杨尖芽茶的生长的环境对水土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度、肥料含量高、土质厚实酥松、有机物含量高,土壤的酸碱度在4-6.5之间,海拔要求在500米以上的坡地[1]。通过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有效促进茶叶的生长,在茶园的规划工作中,要保证机耕道畅通、山道和工作用道分开规划,机耕道的主要功能在于运输茶叶所需肥料、喷射除草剂等日常工作,茶园的内部要留有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便于茶叶运输下山,还要在茶田进行科学设置防洪沟、排水沟等措施。保障茶园的正常水分,避免水分过多造成了茶树烂根现象发生。

2 茶园施肥

在黄杨尖芽茶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对茶树进行科学施肥,并且通过严格的种植管理有效保障黄杨尖茶的所需营养,在有机肥和底肥的选择上尤为重要,在梯田外六内四的位置〗出70公分的种植沟,并且添加充足的底肥,有效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积极处理杂草,并且通过将农家肥、磷肥、农家分进行科学配比,上下两层进行科学实施,利用杂草或者稻草铺底,然后覆盖上20公分的软土层,然后添加上细小的磷肥和农家肥,再填盖上20公分的土层,将化肥和土壤快速搅拌使化肥和土壤均匀的混合在一起,有效保障了茶树生长所需的养分[2]。

3 科学种植时机

黄杨尖芽茶的生长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在正常生长过程中需要16-18个月的时间,基础部分木质化需要选择在茎部尺寸在0.5工作以上,并且保障没有病虫害的情况下进行种植,舟山市的自然环境要求应该选择在黄杨尖芽茶的生长周期缓慢和地下根茎生长活跃度高时期进行科学种植,一般的种植时间在晚秋左右(11月-12月份)或者早春时节(2月-3月份)为最佳时节,在茶苗刚刚出圃的时候要保留根系中的原生土壤,避免损伤根系,并且利用稻草紧紧包裹根部,种植时应该选择阴天,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播种,在茶园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通过一首扶苗一手埋土的方法进行科学种植,种植的过程中要舒展茶苗根系,防止根系损伤影响茶苗生长,在种植完茶苗后应该及时浇水,保障茶园土壤的湿润程度,然后利用杂草进行科学覆盖,保持水分不被流失。

4 科学规划茶树密度

在茶园整体规划过程中,应该严格茶树的种植密度,茶树种植过密会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降低茶树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对茶树进行合力种植,保证科学密度才能有效提高茶园的种植产量和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结合舟山市的实际地质情况和自然气候,坡地较小的区域,应该在田畦间距始终保持宽、能够通过双行单株的种植方式种植,间距要求在1.2米左右,中间部分种植的茶树要保持行距在25公分,植距要在33公分组左右,坡度较大的时候田畦间距要调整窄一些,并且利用单行种植的方式,在一处种植两个植株,间距在33公分左右,并且株距5公分左右,相对平坦的地区要采用三行单株种植方式进行播种,保障茶树的充足阳光,并且通过科学分布能够促进茶树的高产量、高质量[3]。

5 后期茶树护理

在茶叶的后期种植过程中需要茶树加强管理,并且要保障茶树的生长苗齐,种植后要经常给予茶树浇水,并且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施水肥来保障茶树养分,20天左右追加一次,然后结合茶树的生长程度进行科学石培培比,对于茶树要进行防虫防病措施,保障茶树的生态环境健康,对于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白星病等危害要通过科学修建茶叶,控制茶树高度,并且进行科学施肥,害虫越冬。在茶园的防护过程中要保障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并且通过微生物农药进行药物科学的杀虫,对于茶树要经常除草,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式,保证茶树正常生长,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6 茶叶的采收工作

茶树在幼龄时期,需要实现三次的定型工作与剪修工作。当茶树的植株生长到70公分以上的时候,新稍会长出一芽,当5叶到6叶的时候,要将顶芽进行摘取。在实际摘取工作中,需要遵循“采高养低、采种养边”的原则,最好保留3叶片或者4叶片。大部分的成龄茶叶在对其采收工作中,需要对顶部进行采摘,保留底部。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主要位置进行采摘,保留侧位置。所以说,对茶树的采收要合理使用有效的执行方法,促进采养结合。在该采收工作中,不仅能实现规范、合理的茶叶采收工作,还能获得较高的茶叶生产数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茶树种植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园地选择、园区规划的合理性,而且还需要注重整地施肥、植株种植的适时性,在保证茶园管理科学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做好茶叶采摘工作,为茶叶的高产及优质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陈斌. 高山有机云雾茶种植技术[J]. 新农村:黑龙江, 2012(11).

第9篇:茶叶保质期范文

关键词 茶园;春季;夏季;管理技术;皖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075-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同时对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茶叶生产者改变观念,建立全年种茶的理念,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形成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保证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品质。

1 春季茶园管理技术

1.1 防冻松土

初春气温不稳定,天气变化异常,经常出现倒春寒天气,此种天气对高档名优茶的生产非常不利。初春季节,应加强茶园管理,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倒春寒的措施。在寒潮预报后,对不同茶园实行因园管理,茶园为早生品种且已萌发芽叶的,为减少冻害损失,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茶园处于迎风坡的易受冻害危害,可用杂草、稻草或遮阳网对茶行蓬面进行覆盖,待寒潮过后再及时将其除去。对于受冻害危害的茶树,为促进其及早恢复树势,要针对其受冻情况采取护理和复壮措施。经过冬季雨雪覆盖,茶园土壤发生板结,有的被青草覆盖,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要对茶园进行松土除草管理[1]。松土除草时间一般为2月底至3月初,深度以10~15 cm最佳。

1.2 水肥管理

春季雨水多,对于排水不畅的茶园,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浚排水沟,保证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以免茶树受渍害烂根,造成茶芽迟发和减产。有积水的茶园,要及时清理苗圃地和幼龄茶园中石块等杂物,排除积水,扶正茶苗,对于受伤幼龄茶苗用修剪刀将其受伤部位剪掉。苗圃地施尿素150 kg/hm2,幼龄茶园施尿素150~300 kg/hm2,掺少量磷酸二氢钾。3月上旬,当气温达到12 ℃以上,可用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等进行根外施肥,以促进茶树提早萌芽,提高产量和品质。催芽肥施用时间宜早不宜迟,将尿素450~525 kg/hm2或复合肥450 kg/hm2或腐熟栏肥30.0~37.5 t/hm2在离茶树根部15~20 cm处开沟施入,施后进行覆土。如果茶园不能开沟施肥,可在雨天撒施尿素,并用竹竿抖动茶蓬,使肥料落入土中。

1.3 修剪

修剪时间以2月底至惊蛰前为宜,最迟在3月10日前结束。初产茶园修剪宜轻,一般剪去上一年的秋梢(青梗),留养春、夏梢(红梗),剪去2~3 cm即可。如果茶树的树冠受冻,修剪时要注意其受冻程度,以宁浅勿深为原则,以免剪去尚能发芽的部分枝条。对于未受冻的名优品种茶园,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以提高初春茶的采摘量[1]。

2 夏季茶园管理技术

2.1 水肥管理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气温较高的生长季节。研究表明:在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5%时,灌溉可有效保证旱季茶叶的平衡增产[2]。茶园灌溉方式以喷灌效果最佳;滴灌最节水。据试验,成年茶园以7 d为1个周期,每次耗水量:喷灌为300~450 m3/hm2,滴灌为150~225 m3/hm2,而自流灌溉为750 m3/hm2。据测定,7—8月茶树需水量约占全年的30%。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茶园需水状况合理灌溉,一般土壤持水量与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90%。茶树叶面施肥吸收快,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既可为茶树增加水分又可调节茶园小气候。

2.2 病虫草害防治

伏旱期易发生病虫害,必须及时进行防治。由于伏旱期温度高,如果结合叶面施肥进行,除虫药量与施肥量浓度宜低,最好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或傍晚施用。除草结合浅耕进行,在将茶园杂草连根铲除的同时进行浅耕。浅耕除草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保土能力,一般在每轮茶结束后的晴天进行,1年至少进行4~5次,耕锄深度以10~12 cm为宜。

2.3 种植遮荫树

茶园种植遮荫树,可以调节茶园气候,减弱直射光强度,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地表温度,提高土壤温度,削弱风速,提前春茶采摘时间,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名优茶产量。遮荫树种选择上,以种植深根性、不与茶树争水争肥的果树或牧草为宜[3]。间植规格上,株距为遮荫树成龄时的最大树幅,行距为株距的2~3倍,将遮光度控制在30%左右,不能大于50 %。在遮荫树未成龄前,可在茶行间种植豆科作物、绿肥等,在采收时将其植株翻埋入茶行间培肥土壤。

2.4 合理采摘

伏旱期天气炎热,生产实践中,无论是少采、粗采、老采的采摘方法,还是偏嫩采、小采、强采的采摘方法,均对茶园产量有影响。因此,伏旱期茶叶的采摘原则应为勤采、分批采、适时采,采摘方法为留嫩叶或留1片真叶和采1芽1~2叶或采1芽3叶初展,不仅能够提高茶园抗旱能力,而且能够提高秋茶特别是具秋香的白露茶的质量、产量和效益[4]。

3 参考文献

[1] 刘玉霞.春季茶园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110-111.

[2] 葛晋纲,刘海洋.茶树栽培及茶园管理技术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9-1366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