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大健康互联网精选(九篇)

大健康互联网

第1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和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也是直线上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57亿,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300万人。其中,18至24岁的人群所占比例最大,约为35.2%,目前我国2300万在校大学生中网民所占比例约为51.8%。①其实,大多数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杂乱的信息时还是可以很好的分辨真假,把握自己;但还是有部分学生站在网络的“分岔路口”容易迷失自己,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有利有弊,如何减弱其弊端对人们的影响是互联网环境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有利的方面

互联网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学校除对学生开设了主修课程,还另外开设了网上公共任选课,这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学习,这使同学们在节省时间基础上更大程度的获取自己喜欢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2.互联网让当代大学生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而是在无空间地域障碍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交流,了解全球性的事件,逐渐培养自己的开放性思维和全球意识;3.互联网可以给大家提供大量的各类信息、知识等,让学生利用引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话题,通过不断的了解和思考,将所了解知识与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相结合,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知识储备和素养;4.互联网身份隐密性和信息开放性的双重特点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找到自身价值的平台。大学生是一个处于极度需要情感安慰的时期,在网络这个开放性平台上,大学生不用担心自己隐私泄露的问题,可以放松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二)互联网不利的方面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不例外,有利的同时肯定会有弊端的存在。1.大学生现在对互联网终端的手机和电脑应用率较高,在手机上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APP提供给使用者,由于大学生在学习中有课量少,闲余时间多的特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下载游戏来打发业余时间,而游戏则是扰乱大学生的心智,影响德智?l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很多游戏软件都是以暴力类杀人游戏为主,使用者在互相挑战可以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容易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2.互联网传递给学生的海量信息,虽然可以让学生汲取更多有营养的知识,过多过复杂的信息则会增加学生本身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等等,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同时,网络上的信息有好有坏,学生在面对这些信息时需要把握自己的方向,拒绝许多不良诱惑,这对学生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大学生对互联网依赖的原因

(一)有结果必有其原因,从古至今一直如此。那么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又是因为什么呢?学生在现实世界经历到挫折没有继续进行的勇气时;学生在现实世界感到孤独没有人理解自己时;当学生在现实世界感到巨大的压力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沉迷在网络中,在这种虚拟的、便捷的、匿名的世界寻求安慰,寻找自我价值。

当学生在现实世界感觉不到关爱时,网上的某些平台提供给了学生一个有自己的地位可以发表自己言论,让别人都知道自己,关注自己的地方,同时可以释放压力。

(二)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发现与他人交往困难时,网络提供给他们一些谈论的话题,让他们寻找到与他人相处的方法,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情感需求最为重要,所以便致力于寻找话题,让自己在这个世界寻找认同感,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轨。

三、互联网弊端的弱化

(一)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我们不难发现,网络带给学生的弊端方面,更多的是在学生心里形成的一些偏激的想法和观念。所以要抵御这些伤害,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自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做好了这些预防工作后,当学生在现实世界遭遇打击,遇到挫折时也能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和态度去解决问题。从家庭角度讲,家长应该将对学生的教育科学化、网络化,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会极大提高心理教育效率;从学校方面来讲,可以将教育网络相结合,形成“教育网络一体化”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更加的直接、全面,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发现网络世界提供的“一片海洋”。

(二)净化网络环境

现实中经常会有学生在网上观看某类视频、小说等之后,幻想自己也拥有某种奇异能力,然后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危害到自己生命的行为;也会有某位同学在观看某类不良网站后,学习态度不积极,找不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等。

21世纪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的无处不在,这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大的挑战。总之,面对网络带给我们的利与弊,我们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它、解决它。让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拥有健康成熟的心理,做新一代的大学生、做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

第2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现实情况是,用互联网精神打造的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宠儿,众多粉丝在互联网狂欢,享受产品以及带给他们的附加价值,并将这种价值延续给其他人。于是,一种互联网带来的产品革命悄然来袭。

以互联网时代最典型的宠儿小米手机为例。功能、技术直逼苹果三星,但是却天生带有非常亲民的价格、超高的性价比、以及自主品牌的骄傲。但是这些只是外在条件,如果说小米手机的核心,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认为,更多是产品的成功,营销的成功。而贯穿其中的精神则是互联网精神,主要体现在注重消费者体验、注重产品的迭代、跟消费者沟通。

学习一个产品成功的案例,不是为了高山仰止,而是为了脚踏实地地去学习,去总结经验。如果将小米所体现的互联网精神跟与大健康产品结合思考,变成“大健康特色”的互联网精神,我们是不是可以猜想一下这应该是怎样的一款产品呢?比如,老子养生电子商务公司要生产一款以鹿为主的传统中药饮片产品——鹿茸粉,我们该如何让消费者体验产品呢?我们如何更新升级产品,应该如何通过互联网跟消费者沟通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卖产品更要卖体验。

保健品宣称的功能是消费者使用这款产品最基本的需求,就像使用小米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是电话、短信,上网。但是为什么在同时具备这些功能的产品面前,让消费者去选择你的产品,这就需要你做一番功课了。

4万个移动医疗APP的使用,1\4的移动医疗APP的使用人数,大部分医院使用信息化诊断系统……这些现状改变了人们消费的体验习惯。

试想这样一种消费体验:孕期妈妈使用快乐妈咪胎语仪,将传统超声多普勒探头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在手机就可以看到孩子的健康指数。有疑问可以通过快乐孕期软件向自己的社区好友提问,在KOL的帮助下,我们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为——看医生、买药或是需要预防保健。如果是买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建议;如果保健,我们什么样的产品值得信赖;如果是看医生,我们还可以选择与医生实时连接的APP,比如春雨医生。在购买保健品时,我们可以直接官网支付,送货上门,孕期妈咪只需要开门就可以拿到自己理想中的产品。

这一购物体验对于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来说,是提供给消费者除产品之外的附加值,是他们愿意支付额外加钱去够买的。老子养生品牌总经理李晟博说:“保健品高品质,具有功效这只是用户的基本需求,在互联网上卖货,还要让用户有好的购物体验,体验比同类产品好,消费者才会选择你。“

其次,粉丝营销互动为王

小米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粉丝,粉丝为什么能够成为KOL,帮助小米营销,就是因为粉丝喜欢这款产品,他们感受到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他们反过来也会帮助小米传播,给企业带来价值,从而小米生产出更优的产品回馈粉丝,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如果生产一款鹿茸粉,依照小米的逻辑,我们需要告知用户鹿的产地、品质、鹿茸的加工工艺,甚至是外包装,使用便捷性等等。为了产生粉丝,我们还需要去运营一个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跟用户保持产品方面的沟通,并且让权威人士运营微博,跟用户分享保健医学类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互联网的互动性要求我们与用户建立最大的互动。如果通过眼睛、耳朵、声音、触摸、位置等各方面信息的数据搜集就能辨别出用户存在的各种疾病问题,再有针对性地推荐产品或服务,那么这种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才是有效且便捷的,这也是大数据的作用。作为一款传统鹿茸粉产品,我们可以结合现代科技,通过网络搜集我们的用户的所有身体问题,针对性地帮他们解决问题。我们甚至可以与大健康类电子产品合作,寻找产品迭代以及更新升级的可能性。

第3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引用格式:张兆楠,万录品. 基于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学校心理健康自服务系统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5): 35-40.

1 引言

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业和超强度的应试学习可引起学生的精神紧张和心情压抑;舒适的生活和保姆式的伺服可能会导致孩子独自面对困难时的迷茫和无助;父母的工作繁忙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导致家庭沟通减少,加大孩子形成孤僻心理的概率;以及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生理期等因素,这些都普遍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潜在威胁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者难以逐一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详细咨询与跟踪,不能满足现有的心理咨询需求。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对心理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出现了很多原本应该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本文采用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相关技术,根据心理专家的现有经验,结合专家决策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环伺服务平台,通过自愈式漂流瓶系统,给学生提供智能诊断和自愈式解答等综合解决方案,利用技术手段探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2 信息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建设必要性

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不会轻易听从外界的劝辅,对于学生接触的人群,按照紧密程度以及学生心理咨询意愿程度,呈环状特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越往外圈学生心理咨询意愿越低。因此,学生如果心理上出现较大的变化,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式寻求帮助,用自愈的方式实现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而不同的心理辅导资源不可能常时间等候在周围,因此需要用新的科技手段和模式解决学生实时心理咨询问题:(1)学生有想法,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将疑虑交给有类似经历的师兄师姐;(2)学生如果需要专家辅导,也可通过文字、音频、视频远端与专家在隐私状态下交流;(3)学生可以与老师、班主任在匿名情况下交流;(4)学生可以将想法、反驳意见在隐私状态下交给家长群,在群内进行讨论。

虽然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已经成为大部分学校关注的一个课题,但由于受到地区发展差异、教师辅导能力偏差、配套资源到位不一、开展模式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心理健康辅导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窘境,实施效果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实现模式没法高效推广。面对区域、资源、模式等多方面的瓶颈制约,借助信息技术,搭建基于大数据及专家决策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漂流瓶平台是使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广泛而且快速优质地开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3 信息化心理健康辅导平台设计

3.1 关键技术

(1)大数据

大数据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等四大特征。

本平台利用学生在校的大数据,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消费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对学生的性格、情绪、心理、偏好等进行个人特征轮廓提取及更新,按照预先设置并可不断学习迭代优化的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

(2)HTML5

HTML5是万维网的核心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第五次重大修改。HTML5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在移动设备上支持多媒体,同时引进了新的功能,可以真正改变用户与文档的交互方式,包括新的解析规则,增强了灵活性、新属性、淘汰过时的或冗余的属性等,其特性赋予了网页更好的意义和结构。

本平台的客户端是基于HTML5开发的网页APP,拥有更短的启动时间、更快的联网速度、更有效的连接工作效率,使得基于页面的实时聊天、更优化的在线交流得到了实现。

3.2 设计原则

(1)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以及信息生成能力。各片区优质资源不均、稀少甚至匮乏,是制约传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规模化快速成效的主因之一。信息化平台,其固有的技术优点之一就是突破物理区域的限制,能够实现跨区域甚至跨国界优质资源的高效整合,达到以更开阔的眼界、更先进的理念,实现无时空限制的心理辅导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倾听交流式甚至理论说教式的辅导,大数据平台更加尊重学生的偏好及习惯,提供漫画、故事小说、歌曲甚至影视等形式多样的辅导资源,使学生在其最为偏好的学习及娱乐过程中心理健康得到潜移默化的修复。此外,平台还应该具备自我学习、总结学生心理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能力,并依据历史使用情况不断自我生成心理辅导的故事案例,从而提升系统的时间自适应性。学生心理健康漂流瓶系统流程图如图2所示。

(2)要具备多维度智能获取学生心理动态能力及提供主动心理辅导和被动心理辅导的服务,如图3所示。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联动,获得学生在无觉察情况下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借助专家决策系统推断实名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波动情况,实时跟踪预测学生的心理辅导需求,并依据实际情况主动推送心理辅导材料,并提醒相对应的老师及家长做好线下观察、辅导及关爱工作,通过O2O模式强化提前心理辅导效果。在学生匿名登陆平台主动进行心情交流及心理咨询时,平台通过卡通形象的智能机器人与其进行文字交流,在词意理解后,将关键词送与专家决策系统进行决策判断,实时形成干预方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同时为在线咨询学生配对以前有类似困惑而且已得到成功辅导的学长学姐来进行一对一的匿名交流辅导。

(3)要提供令人舒心的无担忧的沟通方式及环境,如图4所示。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伴着一些涉及个人隐私并且不想被别人获知的事情。对他人进行倾诉,尤其对熟悉的人,可能会感觉难为情或担忧事情外流扩散,甚至二者均有。因此,平台设计通过一个扔进茫茫大海漂流瓶的方式给学生进行情绪发泄或心事倾诉;学生通过收到或捡到一个无主的漂流瓶来获得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辅导帮助。这种方式可为遥远的求助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

3.3 平台特点

所建设的平台需具备以下模块及特点:

(1)有与目前校园学生相关的系统相连的应用接口;

(2)学生成绩、日常表现等大数据分析告警提示;

(3)类似遭遇检索和推送等决策;

(4)与互联网实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的互联;

(5)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如APP),多类型终端适用;

(6)与青少年性情相适应的应用界面设计。

3.4 体系架构

根据平台信息化的核心需求,基于大数据及专家决策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漂流瓶平台的体系架构由基础层、数据层、分析层、决策层、接口层、应用层六层架构组成,如图5所示。

基础层,主要包括平台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动力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数据层,主要包括3种类型数据。心理辅导所需要的漫画、故事小说、歌曲甚至影视等形式多样的资源;专家团队特长等相关信息以及以前服务过的匿名学生的情况;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联动获取的实名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

分析层,主要负责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负责对已入库的心理辅导材料进行内容识别分类和依据自身服务案例生成新的辅导材料;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性格、情绪、心理、偏好等海量学生信息进行个人特征轮廓提取。

决策层,按照预先设置并可不断学习迭代优化的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并依据相关反馈结果,优化推理规则。

接口层,具备包括与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以及短信接口。

应用层,通过手机及计算机客户端等渠道向学生提供友好的被动服务界面,并与学校教学平台联动,主动向学生推送早期心理辅导材料。

3.5 网络拓扑

平台网络拓扑如图6所示。

3.6 功能模块

平台包括学生信息库、专家团队资料库、心理辅导资料库、决策分析系统和漂流瓶系统等五大模块,如图7所示:

学生信息库:包括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

专家团队资料库:包括专家基础资料和特长等信息。

心理辅导资料库:包括漫画、故事、小说等内容,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形式。

决策分析系统:包括内容识别分类、特征提取、规则库、决策器、学习器等模块。

漂流瓶系统:包括用于基础信息维护和学生心理健康度分析的后端管理平台和学生交互使用的前端APP。

3.7 关键业务流程设计

(1)主动提前心理辅导服务业务流程(如图8所示)

1)数据层:平台与学校教学信息化平台联动,获得学生在无觉察情况下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绩波动情况、考勤情况、违规违纪情况以及老师评语等信息。

2)分析层:对已获取的实名学生的信息进行性格、情绪、心理、偏好等个人特征轮廓提取及更新。

3)决策层:居于分析层提供学习轮廓特征及其变化情况,按照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隐患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

4)应用层:按照决策层的结果,与教学信息化平台联动,以漂流瓶形式向学生主动推送符合其偏好的心理辅导材料;同时短信提醒老师及家长做好线下观察、辅导及关爱工作,并接受老师及家长的反馈。

5)针对老师及家长的反馈数据和学生接受心理辅导操作记录进行分析,并丰富数据层、分析层、决策层对应的数据及规则。

(2)在线心理辅导服务业务流程(如图9所示)

1)应用层:通过漂流瓶方式获得学生的情绪发泄信号或心理辅导需求,把相关信息输送到数据层。

2)数据层:存储收到的信息,并触发数据分析请求。

3)分析层:接受请求,对数据进行信息识别分类。

4)决策层:根据分析层提供的信息识别结果,按照推理规则,对学生心理隐患进行判断并为其配对最优的辅导形式以及辅导材料;同时为在线咨询学生配对以前有类似困惑而且已得到成功辅导的学长学姐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配对交流辅导。

5)客户端:学生通过收到一个回应漂流瓶来获得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并通过漂流瓶继续进行交互。

6)依据在线交互数据进行分析,并丰富数据层、分析层、决策层对应的数据及规则。

3.8 安全机制

心理咨询涉及学生的隐私,相关数据属于敏感数据。为保护学生隐私,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机制加强对平台和数据的安全管理。平台采取的安全机制包括网络安全管理、账号安全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

(1)网络安全管理

内外网互联安全管理,将平台网络划分为独立网络,通过设置防火墙策略与其他网络进行隔离。

(2)账号安全管理

严格控制平台相关账号,定期更换口令,严格控制账号访问权限,保存各账号的操作记录,定期审计。

(3)数据安全管理

加强敏感数据的保密工作,主要通过记录数据进出、分开存放、传输加密和记录人员对数据的操作、定期审计等措施,对数据进行安全管理。

第4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交互界面;产品可用性

引言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传统行业相融合。“互联网+医疗”是当下十分热门的一种思路。许多医疗类互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大部分产品的设计理念还是依照其他行业的界面设计逻辑来将医疗行业互联网化,这实际上忽略了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服务的受众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知识背景鸿沟。因此,用户在使用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理念往往难以提升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可用性。

1可用性的基本概念

早在20世纪70年代,McCall(1977)等人将可用性定义为,“对某一程序的学习、操作、预备输入与解释输出所需的努力”。当然,那时候对可用性的理解还是较为死板与机械的。之后,随着人机交互系统的发展,可用性的评价标准被重新定义为系统的有效性、可学习性、适应性以及用户的态度四个方面。¨-近来,Nielsen在2013年出版的《移动可用性》一书中指出可用性设计所面临的4个方面难题,即为更小的屏幕设计、尴尬的输入方式、下载延时、被错误设计的移动端网站。由此可以看出,对产品可用性的研究离不开对交互界面的分析。

2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特性

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产品,医疗健康属性决定了其必须符合医疗服务的一般特性。他们之间的这种区别就像是医疗服务行业和一般行业的区别一样。

(1)产品安全性。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通常会与使用者的健康息息相关,无论是健康数据采集、疾病信息帮助或是保健信息传播,这些有关使用者健康的信息往往会让使用者格外关注,并且新用户容易对这些数据或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产品的安全性是医疗健康类产品的最基本的特性。

(2)信息的有效性。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实际上是把大量和医疗健康有关的信息传递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因此这些信息是否对患者有帮助直接决定了这款产品是否有用。医疗信息是一类专业化程度高、包括范围广的信息,在提供这种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过载现象,即太多的信息让使用者无法理解以至于阻碍用户的使用,席克定律指出:当选项增加时,下决定的时间也会随之增加。为使用者提供的有效信息才是这类产品的价值所在。例如,目前的医院网站在首页上将各方面的信息罗列得十分全面。但是对一般使用者来说,首页上的大部分信息都属于干扰信息,使用者登录医院网站想要了解的主要就是医院的医疗水平如何、网上挂号、就医流程等这些和自己治疗相关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却被隐藏在大量干扰信息当中。

(3)信息的全面性。这里的全面性指的是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在界面功能的设计上不能仅局限于与医疗相关的功能上。因为医疗服务对普通人来说依然是比较陌生的,大部分人对医疗服务的很多基本的服务都不是很了解。例如,目前已经上线的挂号类APP中,在提供挂号信息的时候都仅仅提供了和挂号相关的功能服务,忽略了如停车信息这类辅助信息,而实际上很多人去医院就诊的时候为了停车就要绕着医院转好几圈(很多大医院社会车辆由特定的门进出)。

(4)界面的逻辑性。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在界面的逻辑上应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在使用者需求某一信息或功能时,这类信息才会出现,而患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受实体医疗服务所限制的。例如,医院基本固定的就医流程决定了挂号类APP的界面逻辑;医院常规的科室设置或是疾病分类决定了搜索类APP在搜索疾病时的界面逻辑等等。

3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案例研究

以下通过对几类不同的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分析,结合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寻找目前这类产品在用户可用性层面存在的问题。

(1)医院官方网站。图1是某医院的官网首页,和绝大部分医院一样,医院首页的基本设计逻辑是按照目前常见的综合性网站来做的。对于综合性网站来说,用户登录是为了浏览信息,目的性并不是十分明确,但是对于登录医院官网的患者来说,其目的性相对统一,都是希望了解医院医疗水平、就医流程、网上挂号等和自己治疗相关的信息,显然其他的信息就会变成干扰信息,影响患者的使用。

(2)挂号类APP。挂号类APP所提供的功能是进行网上或移动端的医院挂号服务,挂号是医疗服务的人口。因此,这类产品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微医是目前国内用户量最大的挂号类APP之一,(如图2)微医的首页在界面设计上有意强调了挂号功能键,这符合患者对这款产品的使用习惯,用户在打开APP的时候立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提升了产品的可用性。

(3)健康管理类APP。WALKUP是一款不同于其他类型健康管理类APP的产品,通常的健康管理类APP都是通过各种图表数据来向用户展示其健康或运动的状况,但是WALKUP改变了这一模式,采用了世界地图这一载体来显示用户的行走情况(如图3),在记录数据的同时为用户模拟了一场环球旅行。这一设计符合这类产品可用性的原则,同时又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4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设计困境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把“互联网+医疗”这一概念做好还需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和普通患者一样设计师对医疗服务的了解也是有限的,这就使设计过程变得异常艰难,需要大量的观察与调研来让产品的服务或功能符合实体医疗健康的要求,设计师自身首先要变成半个专家。但是,这一过程同样有着不利的一面,设计师自身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正是以后用户在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产品的界面可用性是否能够为用户带来优秀的使用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界面的时候是否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发现医疗产品的特性,而不是按照其他行业的设计思维来设计医疗健康类互联网产品。

第5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一年一度的东软解决方案论坛(NSF2014)于11月底在海口再次拉开帷幕,今年大会的主题正是“变革的力量”。东软选择在海口举办今年的大会,或许是想人们在寒冷中感到些许温暖,或许意在对外宣称,东软正在变革中再次转型。这是因为位于海口市西南几十公里的澄迈县,正是东软熙康帮助当地政府推行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地点之一,东软熙康也被认为是东软转型的最具标志性的案例。

2011年,东软宣布成立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一时间,众说纷纭。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健康服务,东软能行吗?一个企业级的IT服务提供商把触角伸到消费端,东软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年的大会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的公司战略,似乎正好回应了上面的问题。他表示,东软将全面推进BBC(B2B2C)战略。在传统业务方面,东软将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为用户提供由传统模式向互联网化转型的全面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在新业务、新技术方面,东软将在大健康、车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发力,以新的商业模式和融合创新推动变革。

熙康范本

熙康网上介绍,东软熙康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医生,通过个人健康相关数据的动态收集,以运动、饮食教育、用药指导、娱乐的干预和远程医疗服务来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它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将健康管理方法的数字化(Contents、 Apps、 Plans)提供远程、24×7、个性化的O2O健康管理服务。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告诉记者,东软熙康实际上为医疗工作者、健康管理者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让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为他们的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检查。它既是一个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营中心,也是一个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医疗、健康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中心。

显然,东软看到了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健康管理相对滞后的现实问题,希望通过东软熙康的平台,为更多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涉足这一领域,也源自东软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领域的长期积累。然而,能够利用云和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创新尝试,恐怕是东软这样一家企业级软件厂商对自身的又一次变革。

卢朝霞介绍,东软熙康是一个线上和线下结合的O2O平台。线上有熙康云,线下则有熙康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体机构和众多终端。通过线下的终端,东软熙康可以把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到云端,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帮助个人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东软熙康是一个大健康平台,其中不仅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还有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医生互动平台、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平台。”卢朝霞说。

事实上,东软熙康从健康云的角度切入,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实体医疗、健康管理机构结合,正在打造新型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东软熙康也成为了东软转型推进“BBC”战略的最佳范本。

据了解,东软正在帮助宁波市构建“云医院”。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介绍:“这个虚拟的云医院,通过与线下实体医院的业务联动,实现网上诊疗,将大大方便公众看病。”他预计,今年年底,云医院将完成统一结算平台建设,可全面开展网上预约、健康咨询与管理。具体来讲,宁波云医院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健康管理设备,让患者可以把血压、血糖等指标直接上传到云端,医生再根据诊疗数据开具处方,对于一些需要定期检查、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而言,节省了去医院排队、挂号的精力和时间。“宁波云医院可以看作是熙康的一个缩影,它充分运用了东软熙康的O2O模式,实现了线下医疗机构与线上的结合。”卢朝霞说。

技术实力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曾对记者说:“现在人们喜欢把企业划分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暂且不说这样的划分是否科学。单说如果把东软划为传统企业,我并不认同,比如东软熙康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按照互联网模式构建的。”

例如东软熙康开发了一款名为“瘦瘦”的用于减肥瘦身的移动应用(App),得到了众多手机用户的认可。移动应用分发平台“360手机助手”上显示,该应用的下载量是810万次,下载量排在所有健康医疗应用分类中的第四位,而且比排在第五位的应用下载量足足多了300万次。

张霞告诉记者,无论是“BBC战略”还是企业互联网化,东软提出这样的战略,都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很早就开始布局。从技术的层面看,东软从2007年就启动了SaCa云应用平台的研发,2009年推出SaCa v1.0版本,支持面向消费者的垂直互联网服务,支持社交、终端消息推送、应用动态交付。在后续的版本更新中,SaCa陆续开始提供移动应用商店支持、企业的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社交化协作、数据可视化、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等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无疑是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企业软件必备的。

东软的SaCa平台软件不仅支撑了东软熙康的开发和运营,以及“瘦瘦”这样的移动应用,它同时也为东软的众多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企业互联网化的高效开发工具。比如,东软为深圳航空打造的移动App运营系统和软件,同样离不开SaCa的支持。“东软始终为用户提供的是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很少提到底层的平台软件技术。然而,在企业互联网化的大潮中,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进行与互联网、社交网络、移动相关的软件开发时,就必须有很好的平台工具支撑,这是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基础,也是支持东软自身向BBC战略转型的技术基础。”张霞告诉记者,相对于逻辑简单,高并发量的互联网应用,企业级应用的业务逻辑非常复杂,其实开发的难度更高。

张霞对东软的技术实力充满信心:“我们做过足够复杂的应用,同时也有足够多的用户验证了东软的技术能力。”显然,东软的转型还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而东软熙康、东软睿道(东软成立的教育行业O2O服务商)、东软云科技公司等诸多独立运营的公司,正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验证。

全面转型

“东软要变得更年轻、更谦虚。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面对变革的时代,东软首先要变革自己,才能变革社会。”刘积仁表示,“不断创新与变革是东软不变的主题,不断地再造生命是成长的密码。”

第6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摘要】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广大公众面临着不少健康风险,对健康信息需求与日俱增。近些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医疗健康类App 应运而生并方兴未艾。医疗健康类App 起步虽然迅速,但还存在着内容、用户接受、盈利模式、法律监管等方面的问题。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新媒介在健康传播中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类App 健康传播

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将健康传播定义为“研究和使用传播策略来告知和影响个体及社区做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①。近几年蓬勃兴起的医疗健康类App 表明,健康传播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医疗健康类App 的诞生与迅速发展有着其特殊的社会条件和背景。

一、医疗健康类App的诞生背景

(一)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

从1994 年4 月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短短20 多年时间,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发展。2010 年前后三网融合的强力推进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使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再次迎来了革命性发展,“截至2014 年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85.8% ”②。

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手机”③。App 是英语Application的缩写,“就是可以在(智能)手机终端运行的软件,也叫手机应用程序”④。医疗健康类App 就是可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的提供医疗健康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序。

通过下载使用App,智能手机不再局限于其自带的功能,而具有丰富的可扩展性,实现了一机多用,从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黏性。

(二)大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面临着严重的健康风险,我国权威临床医学著作《实用内科学》2013 年最新版指出,“目前主要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已经是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不良生活方式的泛滥以及心理行为和社会环境影响相关的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其他一些老年期的疾病⑤”,人类目前针对这些疾病进行的斗争被称为“第二次卫生革命”,该书同时指出,从2003年的SARS 肆虐到2009 年的甲型H1N1 流感的全球蔓延,人类在20 世纪针对传染病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其实尚未成功,老的传染病还未被控制,而新发传染病约30 余种纷纷出现……第一次卫生革命仍须继续并要大力加强,第二次卫生革命也要进行并不能松懈。⑥”

面对这些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公众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维护公众健康,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健康传播成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之一。这样,最新媒介平台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公众健康需求增加一拍即合,医疗健康类App 应运而生。

二、医疗健康类App 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医疗健康类App 的研发主体与内容特点

1、传统互联网医疗健康类网站研发的医疗健康类App

(1)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的健康版块。从2010 年10 月起,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迅速拥抱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除了在形式上专门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发的以适应其阅读模式外,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将其之前网站上的内容照搬到新闻客户端上。就健康传播信息来说,基本沿袭门户网站健康频道模式,主打健康讯息的推送。由于新闻客户端庞大的用户群,其健康传播功能不可小觑。

(2)专业健康网站的医疗健康类App。专业健康网站则凭借其在传统互联网领域深厚的积累,陆续推出专门的客户端,并在医疗健康类App 的下载排行榜上保持着优势。如丁香园网、寻医问药网、好大夫在线网、快速问医生网、39 健康网、99健康网等等都推出了自己的客户端,并凭借其在传统互联网时代积累的大量专业医生和运营团队,主打病症咨询、健康信息搜索、健康管理、健康新闻资讯、门诊预约等服务,获得了较大成功,在各大应用商店的医疗健康类App 下载排名中靠前。

2、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疗健康类App

有一些大型的专业医疗机构也研发了自己的健康传播类App,如“温附一”、“苏大附一助手”、“福医大附一医院医护”等。这些医疗健康类App 的主要功能为预约挂号和就诊导航。由于其面对的用户主要是在本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因此,受众面比较窄,目前并不是医疗健康类App 的主流。

3、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医疗健康类App

也有像春雨医生、美杏医生等一批直接在医疗健康类App 白手起家、抢滩登陆的创业公司。其内容与专业健康网站研发的医疗健康类App 类似。

(二)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类App 存在的几大难题

1、用户了解与接受程度不高

根据赵曙光等人的调查,“公众主动搜寻健康生活方式信息的行为频率与年龄、收入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⑦。年轻的网民由于相对比较健康,同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健康信息需求不高。而年龄大的对健康信息有较高需求的却大多数上网技能缺失,据CNNIC 调查,截止2014 年12 月,我国40 岁以上网民只占总体网民数的20.2%⑧,由此可见,大龄公众对健康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使用医疗健康类App 的能力严重不协调。

公众对于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接受态度也不容乐观。中国医药物资协会2015年1 月的《2014 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61%人群有听说过在线医疗,使用过的用户只占27.2%”⑨。2014 年9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的一项调研认为,“目前移动医疗APP 虽然在投资领域及软件领域备受关注,但是在市场应用上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⑩

2、数量庞大、鱼龙混杂

“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APP 已达2000多款。”⑾如此庞大的医疗健康类App 除了让用户无所适从外,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信息质量难以保证,有大量的错讹信息流传甚广。很多的医疗健康类App 为吸引用户,涉及色情的信息,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有的医疗健康类App 对用户隐私管理不善,用户权益难以保证。

3、法律规范监管制度不全

目前对于医疗健康类App 法律监管几乎处于空白地带,这给医疗健康类App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2014 年8 月,国家卫计委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规定: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他医疗机构,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而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由此观之,目前大部分的医疗健康类App 的开发主体,尚不具备医疗机构的资质,在针对用户的远程医疗咨询时,存在着较大的法律空白,而且远程医疗咨询出现误诊的概率比面对面医疗更大,一旦发生纠纷,用户方和医疗健康类App 方的权益很难得到法律的保障。因此目前的医疗健康类App 虽然拥有大量的专业医生资源,但是并不允许给用户进行诊断和开处方,只允许给用户一些健康指导和就医注意事项。这样用户在医疗健康类App 上能够获得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健康信息有所减少。

4、盈利模式尚未明晰

目前的医疗健康类App 很多处在免费使用以争夺用户的阶段,盈利模式上没有成熟。而比较成熟的医疗健康类App 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两类,一是用户付费指定医生进行医疗咨询,二是投放医药类广告。而这两种盈利模式能否成为医疗健康类App 普遍的盈利模式尚待观察。

5、医疗健康类App 与物联网医疗技术结合尚需时日

“物联网技术被认为是朝阳产业,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还是侧重在理论方面,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的很少。就物联网医疗来说,很多工作也仅仅是初步尝试”⑿。医疗健康类App 未来在和物联网医疗技术的协调发展上前景广阔,但就目前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

三、医疗健康类App 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一)用户获取健康资讯更加方便、快捷

如前所述,现代社会也是一个风险社会,尤其在当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人们对健康信息无疑有着不小的需求。而智能手机方便携带,随时随地可以上网,因此用户在获取健康资讯方面更加方便也更加快捷,可以随时随地以最快速度获取健康资讯,以应对各种威胁生命健康的事件。

而且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基层医疗设施和医疗人才非常短缺。医疗健康类App 为乡村偏远地区的用户获取优质医疗信息提供了可能。

(二)为用户在健康自主管理方面提供了方便

“讳疾忌医”是人们在得病时的一种常见心理,尤其是在性病等涉及隐私的敏感疾病方面更是如此。而互联网的匿名性和可搜索性,可以实现一些疾病的自我诊断,或者通过匿名咨询医生来获取健康信息,防止患者由于不愿去医院而导致疾病迁延。而且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很多此类疾病需要终生服药和治疗,而医疗健康类App 在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方面提供了可能。

(三)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⒀医疗健康类App 在缩小这种信息不对称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患者在就医前,就可以通过医疗咨询、预约挂号,和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对疾病信息和就医程序有适当的了解。这样在就医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由于信息缺乏在心理上造成的不确定性。在就医后,医生还可以通过医疗健康类App 实现对患者的健康管理。最后患者还可以对医院及医生的服务做出公开评价,以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促使医院及医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医疗健康类App 为随时随地呵护广大公众的健康提供了可能,但它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各种因素的成熟。从长远来看,一种新媒介的诞生必然以其优点开疆拓土,医疗健康类App 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①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What is Health Communications?.2014.cdc.gov/healthcommunication/healthbasics/whatishc.html

②⑧CNNIC,《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

③④CNNIC,《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cnnic.com.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6366265178976.pdf

⑤⑥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实用内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⑦赵曙光、李鼐、倪燕:《中国健康传播研究(2009——2010):从媒体舆论到医患沟通》[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83

⑨⑾医药网,《2014 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news.pharmnet.com.cn/news/2015/02/04/414179-3.html

⑩生物探索网,《2014 年中国移动医疗调研报告新鲜出炉》,biodiscover.com/news/industry/114495.html

⑿邢玉秀等,《物联网在医学监护领域的发展与应用》[J]《. 电子制作》,2014(7)

⒀张自力:《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4

第7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与以往只是公司内部简单调整的做法不同,各保险公司都将健康险作为重要的发力点,设立单独的公司或业务板块,可见各方都卯足了劲比拼一把。

人保:

筹建健康管理公司

人保健康副总裁董清秀透露,人保健康欲成立单独的健康管理公司,打造“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双璧模式。

这一设想的基础是国外健康险发展成熟模式,一般包括政府委托、健康管理及商业健康险三部分。要发展健康险,与医院等机构的交往将进一步密切,而现有业务体制对渗入医疗行业并不是很有利。

当然,国家层面出台的健康险顶层设计是保险公司的最大推进器。人保集团除了拥有养老险公司、健康险公司之外,将再次萌生设立专属的健康管理机构。董清秀解释,目前筹备健康管理公司的方案已上报人保集团。

人寿:

拟建专业健康险公司

人寿在健康险方面的部署之一是,设立专业健康险公司。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人寿股份目前正在与安泰国际公司接触,拟合资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但有关出资比例、合作模式等细节还未确定。但国寿股份一高层管理人士对记者强调,公司的确有意成立专业健康险公司,安泰国际是正在接触的合作方之一,但没有最终确定。

部署之二是,入主健康国际医疗。1月份,中国人寿集团17亿元入主康健国际医疗成为第一大股东,业务由以前的寿险、基金、投资三大块再加上大健康产业,下一步双方将共同开始收购医院,开展体检业务,铺设牙科诊所等。

另一个变化是,采用新会计准则,内部报告口径调整为寿险业务、健康险业务、意外险业务和其他业务。

平安:

挖来IT高管发力互联网

平安在健康险方面最大的动作是,引进互联网高管王涛。

第8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初中;心理健康;教学;应用

现在社会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将互联网技术与具体教学课程相结合,也是教育教学实践科学化与现代化的体现。尤其在初中心理健康科目的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就十分的有必要了,互联网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的应用——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和学生心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目标的追求,更是教育教学的责任所在。

一、进行普遍心理健康测试,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日常的心理健康科目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和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科目的重要性,所以对心理健康的测验,总是会抱有一定的反感和偏见,普通问卷调查的测验方式,也不能保障学生的隐私性。所以这时就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心理健康教学课程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上网的方式,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测验题目的作答,这样既减轻了学生抵触和反感的心理,又有利于学生隐私性的保密。通过互联网收集到的学生心理调查结果,然后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再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帮助和教学。比如,在心理健康课程“树立自信”的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完具体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采用学生自信心测试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自信水平和心理状况,通过互联网搜取有关学生自信心测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及时的网上做答,通过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就可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自信程度。对于自信程度不够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对于自信程度过度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地沟通和了解,让他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在学习和做事过程中,依据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这样既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又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可谓一举两得。

二、利用互联网生成大数据,分析学生心里健康水平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和生理都快速发展又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很容易养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及时对于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综合性、便捷性”的优势,将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整体的统计和总结,利用互联网生成数据库的方式,或者是做成折线统计图等图表方式来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学生的心理波动情况,来了解学生是否处于一个心理健康的水平。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十分有必要,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科目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比如,在对心理健康课程“情绪的主人”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特点和影响有了一个充分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属于哪一种情绪类型,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及时地做出整理,并把收集到的信息,利用互联网做出大数据的方式,就可以直观地去看出哪些学生属于易爆易怒型的性格,又有哪些同学属于安静沉稳型的性格,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易爆易怒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情绪上疏导和排遣,对于安静沉稳型的学生,也要对于相关激情化的教育,促进学生性格发展的完善,教会学生控制自己情绪的办法,充分发挥心里健康课程和心里知识的巨大价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三、建立电子网络心理档案,追踪解决心里问题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绝对不能局限于一本书或一个学期心里健康教育的课程中,而是要有一个长时间、系统性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针对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和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给予学生建立不同的网络心理档案。网络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对于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和及时了解,在既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去及时地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隐私极大保密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保护,这也是心理健康课程的最终目的。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一切困惑和问题,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比如,在心理健康课程“播种性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建立不同的心理档案,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缺陷,给予学生相关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性格上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弥补和改正。当然这一教育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对自身性格的完善和帮助上来,让学生懂得的怎样理性地去控制自己的性格发展,从而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完美性格,这不仅对学生自身有重大的意义,对于学生的父母、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这就是心理健康课程的意义所在。初中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就是要针对这一时期学生易于波动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和帮助,让学生学习到心理知识,形成自我心里的调控,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解决。互联网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利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去分析学生的心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辅导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春凤.对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标准的几点认识[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01)

[2王自华.]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问题探析[J].职业时空.2007(24)

[3]黄俊霞.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23)

[4]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08)

[5]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第9篇:大健康互联网范文

关键词:健康身体;网络社区;社会团结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60-02

一、问题的提出

健康,是同人之身体相伴相生的概念。从医学角度来看,健康同其所相对的疾病、损伤等概念一样,均是以身体作为生物性载体而存在于人的属性。当社会学加入到有关健康议题的探讨之后,健康的社会性得以呈现,并开始在身体之外去寻找健康及其作用的社会机制。人之身体并未从传统医学定义下的生物性中走出,而是作为健康议题的隐含前提而维持着相对隐性的状态――无论是生物性或是社会性的身体,均已被高度抽象,健康与疾病等主观体验同身体相分离。

另一方面,信息革命的开展深刻地改变了原有以工业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使得互联网成为进行社会交往、延展关系网络的新平台。信息革命所带来的震荡最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层面,网络经济已引发社会总体的变迁,健康领域也概莫能外。在疾病的诊疗方面,“互联网+医疗”应运而生,为实体医疗提供巨大便利,并催生出诸如网络问诊等全新的医患互动方式;在保健方面,互联网也诞生了许多新经济形式,其中较为深刻的改变发生于健身行业,体现在健身作为业态、生活方式、互动形式、文化资本等方面,并对健康定义本身带去改变。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K健身APP的网络社区考察,试图探讨在虚拟时代的背景下,健康定义是如何经由身体而被再定义的;通过身体被呈现出的健康表象又是如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型塑出一种社会团结形式的。这一社会团结形式如何通过社区的规则创设来得以维系并巩固也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社会与健康的再定义:身体的呈现

不同视角对于健康概念会得出不同的定义阐释;而社会学的介入则在根本上强调了健康及其相关要素的社会建构意义。其中Talcott Parsons对健康做出了较为清晰的概述,即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能力的一种最佳状态。这种功能主义的思路将健康置于人的社会行动中,彰显其社会属性;而健康社会学也顺延“健康的社会性”而行进――身体是基础性的存在、是健康不言而喻的前提条件。因而在社会学的宏大叙事中,有关健康的探讨实则并未进入身体本身。

当我们将身体置于社会健康议题的中心时,关注的视角往往始于身体能够做出怎样的展现,因而疾病的、健美的、残障的身体以及行动的、实践的身体等不同状态的呈现得到了关注,且这一系列的身体存在均指向健康内涵的某种变异。在此基础上,对于身体探讨开始推至这些不同身体状态的社会体验及资本创造,进入身体的行动、身体的实践等将身体能动化的范畴。而在身体由个体性向社会性迈进的过程中,互联网为身体的呈现与延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基于身体的健康所指代的社会意涵。在网络的建构下,社会成员开始更新对健康的认识并重新理解健康所代表的状态。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健康是一种身体内部的完好状态,是身体作为生物有机体而发挥的正向的生理。当信息时代降临,身体在更大程度上是躯干肉体层面的存在,其主体在长期过程中扮演或展示或参观的社会角色。社会成员逐渐开始形成对身体的评判并进而推至身体所代表的健康状态评判的意识,即有意识地认为某种身体呈现意味着良好的状态,且这种状态直接指向健康本身。这一转变过程中,身体作为健康的本质地位并未改变,但互联网强大的延展性却重构了对于这一系列概念的认知与想象。

本文所选取的K网络社区是当前网络中身体呈现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在这一再定义过程后社会成员基于身体的行动与实践及其在组织层面所促成的主体间联结的契机。当社会成员作为K平台的一员而参与到社区中时,事实上包含着对于自我状态的追求,且这些追求往往同各自的生活体验相关联:

希望通过健身见证全新的自己(成员Y)。

胖了这么多年想知道自己瘦下来是什么样(成员N)。

走在乱世中,还不被欺负(成员J)。

进入K社区的每一成员都能被看作各自生活的经历者,其身体也体验着生活本身。这种对自我状态的追求体现为两点:一是个体在主观体验及客观指标下的健康状态,二是作为外在躯干所呈现出的良好体态;二者不可分割,且主体试图在经由二者相结合的体验过程中而导向更令自我满意的生活状态。这种相对趋同的集体信念体现出这一健康共同体中健康与身体间模糊的关系,成员将二者相等同,并潜在地认为二者互为表里。

三、身体的展示与参观:他者眼中的健康

互联网之于身体的革命性意义在于为身体提供了最大程度上展示与参观的机会。展现与参观是网络空间的社会互动规则,是成员们基于相互间的空间区隔及匿名处理所进行的不同类型的社会行动。在这两种行动的基础上,人们展开了对对象诸如消费、欣赏等进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