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大健康健康管理精选(九篇)

大健康健康管理

第1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管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07-02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入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谐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第2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性偏差是指大学生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反应,比如迷恋黄色书刊和杂志、看黄色影视剧等,他们不属于心理障碍。但这些不良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应给予一定的干预,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们转向其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大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梦魇、过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学习压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随物。所以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齐抓共管,合力创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环境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比如,开设恋爱与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向学生传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首先,用教学的形式,通过给学生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让学生的心理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过渡。其次,开设兴趣活动小组,授课教师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活动气氛轻松,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和研究,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要定期开展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活动,在参与中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大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动的全面投入;在组织上结合各个班级和各个团队活动来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有关知识,也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或者小组辅导。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接纳自己,认识掌握了周围环境,并不断与其相适应,增强他们应对困境和压力的能力和勇气,并鼓舞学生寻求生活的真谛。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仅有广泛性,而且有整体性。因为它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辅导,而是针对广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倾向来咨询和辅导,这种教育是隐形的,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

4.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使一些高校教师的心理产生了压抑感和冲突感。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崇高的品德、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了解大学生为基础,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前提,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5.注重学生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第3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Management of Physical Health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and Abroad

ZHANG Jiping, KONG Qingtao, LIU Bo

(College of Humanities,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is the focus of widespread concern in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sports,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component of health management. Past two decades, the National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has mad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work, the students concepts of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awareness has been strengthened, bu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s different optimistic, especially the quality of endurance, strength, quality and speed of quality was downward trend. [1] This regards the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an unhealthy lifestyle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but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especially in the "sub-healthy" state intervention is necessary to the health of students .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physical health statu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student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management of physical health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management

0 前言

健康管理指的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过程,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也就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服务,现阶段通行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个人健康信息管理;(2)个人健康与疾病危险性评估;(3)个人健康计划及改善的指导。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采用非药物方法结合干预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手段,针对慢病风险人群和亚临床人群进行干预,其强调的是状态、风险、过程和目标管理。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稳定的特征。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近二十年来,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的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意识得到了加强,然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不同乐观,特别是耐力素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呈下降趋势。这一方面与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营养状况有关,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特别是对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健康干预十分必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对改进和优化我国高校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1 国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1.1 美国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1.1.1 美国学校健康管理的发展

健康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及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正面临着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和健康对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力的压力的双重挑战,健康管理便应运而生。美国政府认为健康管理和促进是关系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稳定的大事,制定了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健康管理在美国具有十分广阔的产业市场,并且发展异常迅速。据有关研究发现,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l元钱,则可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且这种回报是持续的。

美国政府对学生健康也十分关注,其学校的健康管理模式历经了体育卫生模式、健康教育模式、健康促进模式三个阶段。

在上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使用“克罗斯-韦伯(Krass-weber)测试标准”,对全美青少年儿童进行了体质状况测试,测试结果震惊了美国总统,引起了美国政府对学校体育的深刻反思。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研究,1980年美国政府保健福利部推出了“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国家目标”的十年规划。1987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一项决议,鼓励各州为所有一至十二年级的青少年儿童提供高质量的体育课程。1988年又推行了“最佳健康计划”,激发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并呼吁家长对此关心。1990年,美国再次提出一项新的十年规划――“2000年健康人”的全民健身计划,列出了298个优先发展的领域,其中涉及学校体育的就有192项之多。使6岁以上的学生每天参加不少于30分钟有规律的轻到中等轻度的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至少增加到30%;6到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参加以增强身体发育和心血管适应性为目标的大强度体育活动,每周3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人数比例至少增加到75%。6岁以上的不从事娱乐性体育活动的人数下降到15%以下。6岁以上的参加有规律旨在提高维持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的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至少增加到40%。12岁以上超体重的青少年在配以合理膳食并积极参加有规律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至少增加到50%。在身体的素质的划分方面,由单纯的身体素质测试演变为身体健康的测试。运动素质对运动员来说,而健康素质则对每个人都是需要的。美国的健康测试标准的最大特点是以增进健康为主,选择的测试项目也是围绕着如何增进青少年的健康而安排的。美国学者把人的体质划分为两个方面:健康基本要素和运动神经表现要素。体质中健康基本要素包括身体组织构成、心肺系统耐力、柔韧性、最大力量和肌肉耐力5个方面,决定了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这部分体质水平高的人能够有效抵御疾病的侵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进入90年代,美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一个趋势是: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紧密结合,许多大学的体育部门与学校医疗卫生部门联合开设“健康课程”,它是一种将身体活动、运动技能及健康理论全面结合的教学形式,理论课涉及到的范围从体脂分析到运动营养,从性卫生教育到心理压力的控制,从控制体重到力量练习等。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多方面的有关健康、健身的知识与方法,使自己成为身心健全的健康人。

1.1.2 美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

美国体质健康评价已有半个多世纪,对体质指标的运用、影响因素及局限性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美国国内定期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美国青少年的体质测试结果与欧洲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美国政府要求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测验。1966年,Johnson总统建立了“总统体质健康计划”(Presidential Physical Fitness Program),在1986年发展为“总统挑战计划”(President’s Challenge),其内容包括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Fitness)、体能(Physical Fitness)和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第一次把身体活动量纳入到体质测验的范围之内。

1982年,美国库珀研究员(Cooper Institute)开发了体质测试项目(FITNESSGRM),目的是帮助体育教师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我国目前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极为类似》。测试内容包括心肺耐力、身体组成、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目前,美国所有教材中体质测试的内容都紧紧围绕健康基本要素的内容进行,测试项目见表1。

表1美国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和项目

美国有规律的体质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增进健康。然而,许多年后,人们发现青少年的体质反而呈下降趋势。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有必要检查学校体育为什么没能成功取得这些目标。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生健康体适能与花费在身体活动的时间没有联系;当根据学生的体质表现评价老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时,体育课变成了体质训练课,并且在体质测试中作弊可能变成一个广泛的问题。因此,不建议公开及相互比较学生的体质测试分数,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不鼓励学生去达到体质评价的优异区,而是让学生个人决定自己的表现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参照体质指标需参加什么活动才能达到锻炼效果。

一些研究者认为,学生的体质测验结果不能作为体育课分数或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教师仅负责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对测试结果不负有责任。因此,体质健康测试应保持长期化,不应阶段性完成。鉴于多种因素影响体质健康评价的有效性,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不在体育课上评价学生的体质,仅作为学生健身课的自评指标。

1.2 日本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1.2.1 日本学校健康管理的发展

亚洲健康管理的发展总体滞后于美国及欧洲,而在众多亚洲国家中日本是非常重视健康管理的国家且管理成效显著。在日本,行政机关和民间健康管理组织一起对全体国民进行健康管理。日本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有:健康调查、健康体检、体检后评估和帮助、健康增进活动及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在日本的成功主要在基于其有健全的法律、配套的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管理网络,而且,其国民的健康意识较强。

二次大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当局和教育视察团的指示下,战前的军国主义教育转向民主主义教育,美国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健康教育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日本,使日本人认识到身体教育主要是促进身体发育的系统教育,而健康教育是关于身体保养得系统教育,两者在以身体为对象上共同的,都是为了保持健康。因此,应该同时作为体育科的内容,出于这种认识,日本战后第一部《学生学习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体育科的内容。可见,健康教育与身体教育的结合在日本作为战后新体育的一个原则被强调,以后的历次《学习指导纲要》中也非常重视健康教育。自从70年代以来,日本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生活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生活的快节奏使他们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家庭教育的功能弱化;社会结构以企业为中心,社区的教育功能也日趋下降;学历社会引发了过度的考试竞争,现行的教育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日本从1990年开始实行新的《学习指导纲要》,增加了选修内容的比例。日本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把健康体育作为体育科必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学到大学一贯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日本保健教育的基本方针是让学生理解有关健康和安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地、健康地生活能力和态度,使其能适应自己的成长发育阶段。

1.2.2 日本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

在体质健康研究领域,日本处于世界的前列,建立有比较完善的学校保健卫生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资料。相对于我国的体质健康测试,日本称为“体力测试”。在日本,“体力”是指人们为了正常生活工作和应付意外而经常保持较强的行动能力和抵抗能力。体力测验是指对身体运动能力进行测验,英译文大多为“Physical Fitness”。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美国的影响以及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劳动力质和量的需求,提高国民的体力已成为社会需要,为此,日本政府内阁设置了增强国民体力委员会,各种以增强国民体力为宗旨的民间团体也应运而生。1963年,日本文部省制订了运动能力测量标准;1964年,日本制订了《体育运动振兴法》,其宗旨是增进国民身心健康,丰富国民生活。日本政府的体育发展战略,由过去重视竞技体育转变为重视国民的体力健康的保健体育,鼓励国民增强体力,参加体力测量活动。为推动增强体力活动的开展和把握国民的体力现状,从1967年开始,日本文部省组织进行全国性的体力测量活动,随后经过若干调整补充,最后形成了从小学生到成年人,包括体力和运动能力的体力测量体系,在全国每年进行1次抽样调查。

1996年,日本文部省开展了调查研究,在1998年日本对青少年体力测试的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了运动能力测试和体力诊断测试的划分,将两者合并,精简测量项目,推行统一的《新体力测试》。按照日本对体力测试年龄段的划分,日本大学生跨域了两个年龄段(12~19岁、20~64岁),其测试项目构成和评价方法见表2。

表2日本大学生体力测量项目与评价方法

根据历年体力测量的资料,对体力测量各项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及实用性进行研究是日本体力测量改革的主要任务。新体力测量中降低了对测量条件和器材的要求,强调简便易行,对测量的质量有一定影响。此外,新体力测量没有体现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成果,缺乏新的测量手段和方法。

2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管理

2.1 中国学校健康管理的发展

在中国,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20~30年才兴起的。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2005年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设立,2006年以健康管理为主题的各类会议、论坛、培训逐步增多,有些业内人士称之为“健康管理年”。

但必须看到的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困难是多方面的:(1)健康管理的理念较为先进,而健康管理的学术理论与科研技术却相对滞后;(2)健康管理的模式与方法单一;(3)至今尚无学校培养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从事健康管理的人员匮乏;(4)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健康管理体系及相关模式尚未建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并在历次重要会议中强调了健康在增强人民体质、保障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1950年6月19日,主席针对学生健康状况不好,提出了“健康第一”;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又明确指出,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是实现四化的基础,而人才的身心健康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在学校中推行健康管理,以提升学生健康水平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1979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原国家教委、原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从鼓励和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一些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学校的健康模式正处于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型期,面临着健康模式认识缺乏、卫生人力及物资资源不足、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多种困难。因此,我们要充分吸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优势,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体质健康管理模式。

2.2 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现状

2002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和《(试行方案)实施办法》。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总结试行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正式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实施办法》,这是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法规性文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大学生的测试指标与分值见表3。

表3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与分值

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体质健康数据采集,轻后续管理与服务;缺乏对体质健康弱势群体必要的干预措施;体质测试工作者难于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测试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

3 结语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稳定的特征。体质是健康的基础,健康是体质的外在表现。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遗传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努力塑造所达到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和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的全面良好状态。健康管理指的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过程,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也就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

体质健康管理是中外大学体育工作普遍关注的重点,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是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质健康测试与评价可以有效地反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督促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为了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与自信,美国高校不建议公开及相互比较学生的体质测试分数,不鼓励学生去达到体质评价的优异区,而是让学生个人决定自己的表现水平,教师指导学生参照体质指标需参加什么活动才能达到锻炼效果。测试结果不作为体育课分数或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教师仅负责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对测试结果不负有责任。日本的新体力测试项目简便易行,对学校不会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和日本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都是作为选修课的教育内容或学者和专家的研究,目前,没有像我国这样实行全体学生的普测,也没有建立与学生学业利益相关的奖惩机制,这方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国2007年开始实行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是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法规性文件,目前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体质健康数据采集,轻后续管理与服务;缺乏对体质健康弱势群体必要的干预措施;体质测试工作者难于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测试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

基金项目:2010年度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一般课题项目,课题编号:HJTY-2010-C34

参考文献

[1]李培园.2001~2005年普通高校南北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10):28.

[2]徐坚等.中美两国学校体质健康研究现状的比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4):86-88.

[3]谢波飞.中美日新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8):92-94.

[4]姜志明等.中日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标准的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11-113.

[5]邹继豪等.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6]吴宗喜.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8.

第4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自我管理,离健康更近一步

2007年8月,居委会成立了高血压患者俱乐部,后来改名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现在,小组又“升级”了,叫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不仅针对高血压患者,而且面向所有希望拥有健康的居民。

在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中,退休医生王淑英充当着医生和老师的双重角色。每个星期三早晨,王医生先深入几条里弄,到几位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帮老人量血压,然后再赶到活动室为大家服务。在向大家传授高血压等常见病防治知识的同时,王医生还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一对一,两询一谈一记”。“一对一”即王医生和每位成员面对面;“两询”即询问病史,询问饮食和生活习惯;“一谈”即针对不同对象,剖析发病原因,提示治疗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启发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一记”即记录问答内容,以供日后参考。

在王医生等志愿者的帮助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了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的健康乐园,大家逐步走出了防病治病的误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76岁的杨阿姨患高血压多年,以前病情比较轻,平常吃点降压药,血压挺平稳,身体还不错。从去年开始,杨阿姨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生活质量一落千丈。在同样患有高血压的邻居张阿姨的劝说下,杨阿姨参加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杨阿姨才明白,原来控制高血压仅仅依靠药物是不行的,还要从运动,饮食、生活习惯以及情绪等方面入手,学会自我管理,综合防控。现在,杨阿姨的血压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她也成了自我管理的拥护者、宣传者,还经常用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呢!为了丰富晚年生活,她还参加了合唱队,日子越过越开心。

像杨阿姨这样通过自我管理离健康更近一步的例子很多。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自己的健康漠不关心,不承认自己存在健康问题,结果导致悲剧。最近,我正在搜集整理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希望能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起大家对健康和自我管理的重视。

除了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我们还利用小区宣传栏、小区报――《重华家园》等阵地,宣传健康知识、健康故事,促进居民健康。

共同监督,小区卫生更上一层楼

从今年4月开始,上海市发起“迎世博爱国卫生义务监督员”活动,要求广大志愿者带头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维护环境卫生,劝阻不文明、不卫生行为。

第5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本标准规定了XX企业(以下简称企业)HSE管理规范和编制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企业HSE管理工作。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10827—8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L409—91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SY5087—93含硫油气田安全钻井法

SY5131—87放射性测井安全防护

SY5225—1994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

SY5436—1998石油射孔和井壁取心用爆炸物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规定

SY5445—1999石油机械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SY5720—1995司钻安全技术考核规则

SY5726—1995石油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SY5727—1995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

SY5728—1995滩海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5737—1995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

SY5747—1995滩海石油建设工程安全规则

SY5845—93油田专用容器安全管理规定

SY5856—93油气田带电作业安全规程

SY5857—93地震勘探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SY5868—93陆上石油地震队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5876—93石油钻井队安全检查规定

SY5920—94原油库运行管理规范

SY5974—94钻井作业安全规程

SY6023—94石油井下作业队安全生产检查规定

SY6037—1997浅海钻井安全规程

SY6043—94钻井设备拆装安全规定

SY6047—94沙漠地震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6048—94电法队野外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SY6186—1996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

SY6203—1996油气井井喷着火抢险作法

SY6204—1996滩海测井作业安全规程

SY/T6228—1996油气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推荐做法

SY6278—1997天然气净化厂安全规范

SY6309—1997钻井井场照明、设备颜色、联络信号安全规范

SY6320—1997陆上油气田油气集输安全规程

SY6321—1997浅海采油与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6348—1998地质录井作业安全规程

SY6349—1998地震勘探钻机作业安全规程

SY6350—1998油气田射孔用多级自控安全起爆器安全技术规程

SY6353—1998油气田变电所安全管理规程

SY6355—1998石油天然气生产专用安全标志

SY6433—1999浅海石油作业安全应急计划编制要求

SY6442—2000石油钻井井架分级评定规范

SY6444—2000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

SY6456—2000含硫天然气集气站安全生产规定

SY6457—2000含硫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

SH3024—95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H3024—95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HGJ21—89化工企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程

Q/SHS0001.1—200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Q/SHS0001.10—2001管理职能部门HSE实施计划编制指南

《关于转发<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的通知》中国石化[1999]油技字16号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检点和安全检查报告编制要点>的通知》中国石化[1999]安监字18号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国石化[1999]安字467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条例》中国石化[1999]安字756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监测工作条例》中国石化[2000]安环字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中国石化[1999]安字758号

《关于印发<安全承诺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国石化[2000]安监字6号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3.2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3.3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险

发生特定危害的可能性或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3.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3.6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目标的过程。

3.7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正式评审。评审包括有关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针、法规以及因外部条件改变而提出的新目标。

3.8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等。

3.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以下简称HS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3.10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件;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

3.11管理者代表

由最高领导者任命,在企业内代表最高领导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12业主

合同情况下的接受方,即在一定的区域内签订租约,并按租约要求付款的个人、伙伴、公司或团体

3.12承包商

合同情况下的供方,即由业主或操作者雇佣来完成某些工作或提供服务的个人、部门或合作者。

3.13供应商

合同情况下的供方,即为业主或操作者提供原料、材料、设施、设备等供应的个人、部门或合作者。

4HSE管理体系要素

HSE管理体系由十项要素构成(见图1)。

图1不断改进的HSE管理体系

这十项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以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企业应建立并遵守国家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程序。

企业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明确HSE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组建HSE管理委员会和HSE管理部门;明确和落实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在开展HSE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简明、适用的《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当体系标准和HSE规范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企业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或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目标、HSE表现、HSE职责、HSE业绩的考核奖惩制度。

企业应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HSE培训,将《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的具体要求传达给全体员工和相关方,企业员工和相关方应贯彻执行。

《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投入运行。企业应通过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4.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4.1.1总则

公司在HSE管理上应有明确的承诺和形成文件的方针目标,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4.1.2领导承诺

4.1.2.1承诺的原则

a)企业及二级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确保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的支持,并向员工和社会保证,本单位建立的HSE管理程序行之有效。

b)各级管理者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c)各级管理者应确保全体员工、承包商和其他有关人员做到信息反馈及时,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4.1.2.2承诺要求

a)企业分为五个管理层次提供HSE承诺。依据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资源条件,按照合法、可行的原则,向社会和员工提供公开、明确的承诺。

b)企业可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体承诺原则独立向社会和员工提供承诺。各二级单位、三级单位、项目经理部和施工作业队原则上对内提出承诺,当其独立对外组织项目时,经授权可向外提出承诺。

4.1.2.3承诺的内容

a)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在所有的业务领域对HSE的态度始终如一;

b)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每位员工对企业的HSE事务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HSE表现是企业奖励和聘用员工和承包商的重要依据;

c)HSE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员工健康、不破坏环境;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e)向社会公开我们的HSE表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企业的HSE管理水平;

f)为保证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支持。

4.1.2.4承诺的形式

a)企业、二级单位的承诺应在各自的HSE管理文件中以书面形式提出;

b)三级单位、项目部和施工作业队独立对外提供承诺时,其承诺应在HSE管理实施计划书或实施程序中以书面形式提出;

c)各级承诺应由相应的最高管理者签字,报上级HSE管理部门备案。

4.1.3方针目标

4.1.3.1制定HSE方针目标的要求

a)HSE方针目标由企业最高管理者;

b)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

c)与企业其它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d)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e)公众易于获得;

f)符合或严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g)尽可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h)方针目标后,由HSE管理部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分解成具体指标,各职能部门应将方针目标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并定期审核和评审。

4.1.3.2企业HSE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改善环境,保护健康;

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4.1.3.3HSE目标

a)通过对员工进行HSE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促进员工的HSE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和专业技能;

b)最大限度地查出隐患,使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杜绝重大、特大事故;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确保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c)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将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杜绝重大、特大污染事故;

d)通过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努力实现或实现无事故、无污染、无人身伤害,在HSE管理上成为国际一流的企业。

4.1.3.4企业HSE管理原则

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

4.1.4责任

a)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作为HSE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建立HSE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管理;

b)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通过岗位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c)企业的各级职能部门应为HSE的管理活动的提供具体的行动支持,并定期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d)企业的各级职能部门应定期编制年度HSE管理报告,总结取得的进展并规划将采取的措施;

e)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建立明确的HSE目标、职责和HSE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f)企业的HSE管理工作应从设计抓起,最高管理者应组织制定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和专业设计人员的HSE职责,并建立设计审查保障体系。

g)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重视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工作,保证资金技术投入。

h)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致力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组织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清洁产品,保护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4.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4.2.1总则

a)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

b)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广泛开展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意识和技能;

c)企业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HSE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4.2.2组织机构版权所有

第6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16-01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其二,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心理状况的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首先笔者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症状问卷各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再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建模、取平均数、求极值、方差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则通过表格和回归方程的图像对结果进行处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问卷调查的结论及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具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测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回归图像也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情绪管理能力越低, 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学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导不良的消极情绪,任由其发展与其肆意发泄,就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评价降低,从而进一步受到消极情绪的暗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就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不出,与此同时,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种心理症状也就会逐渐显露加深。

二、强化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建议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恋爱、经济和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并不可怕。但是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结果不是郁积在心中,越想越伤心难过;就是不顾场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又会引起新的不良结果,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消极情绪。所以,大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可以采用主动回避和克制的个体冲突情绪的“情绪转移法”进行处理,一方面尽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文体活动或是工作中,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更要兼顾他人,切记将他人当出气筒,即使是恋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情绪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针对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双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负面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前提下,心理老师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如对于自我情绪控制差的同学,则加强对其的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则要进行相关的辅导或是心理干预治疗,从而帮助其解决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学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从而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加强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拥抱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治疗,最终的目的还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么再好的治疗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这点,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自我调控的前提。其次,则是要利用情绪情感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并努力丰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收到正反馈,从而使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冲突和危机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地求助于外界帮助,如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以宣泄或求助专业咨询机构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增强自己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求助外界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第7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 force of n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terminant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This study selected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as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health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Laishan Distri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management, physical exercise, living habits and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colleg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health, so as 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in th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大学生;健康管理;高校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health managem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173-03

0 引言

根据亨特和布朗的观点认为:“健康管理已经被证明是一个看似清晰,但实际概念不严密且令人感觉含糊的学术领域,难以准确理解并定义它”。国内关于健康管理的观点的有很多,如陈君石等的定义:“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总而言之健康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大学生健康管理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健康管理以其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投入少效益高和个性化的服务而茁壮成长。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健康管理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疾病意识,这对大学生的健康进行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驻烟莱山区的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和滨州医学院三所高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学生400人,获得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95.5%,其中有男生158人,女生224人;大一年级学生186人,大二学生151人,大三学生33人,大四学生9人,研究生3人;理工类学生173人,人文管理类学生82人,医学类学生127人;有151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很好,有214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17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很差。

1.2 研究方法

对驻烟莱山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收入情况,身体状况评估,体育锻炼情况,生活习惯,手机使用情况等。所采集数据使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调查样本的体育锻炼,生活习惯,手机使用状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健康管理的了解情况

经本研究统计,有94人对健康管理的概念比较了解,231人听说过健康管理的概念,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有57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健康管理这个概念。当问及到大家对健康的态度时,有109人表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273人表示身体不光要没病,还要心理健康,能够适应社会。数据表明驻烟莱山区高校大学生对于健康新概念的接受,并且已经有24.6%的学生对健康管理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有60.5%的大学生听说过健康管理概念。新时期的大学生生活节奏快、就业学习压力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困难,使得大学生没有多余的精力兼顾自己的健康,而健康管理实施又需要大学生拿出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是学习的本钱”等的正确观念,积极的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管理。

2.2 大学生体检情况及对结果的处理情况

研究对驻烟莱山区高校大学生体检情况进行了三项调查,分别为体检频率与对体检结果的处理态度及体检周期(见图1、2),对于自己的体检报告处理,有82.46%的大学生表示看过体检报告,17.54%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没看过自己的体检报告,看过体检报告的大学生中有38.1%的学生看不懂报告,有61.9%的学生看不懂的会向医生询问。对于自己的体检结果,有121人表示自己没有生病就可以,162人只关心自己的超标指数,但不做出调整,99人会通过观察自己的指数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状况。体检周期调查结果显示,55人会在3个月以内就做一次身体检查,149人半年做一次检查,75人两年以上做一次体检,除此之外还有82人体检无规律,21名大学生除学校安排外,自己从未做过身体检查。根据大学生对体检的态度和对结果的处理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体检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大学生群体及时的发现小毛病,避免更大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花小钱,省大钱”。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的身体检查,确保大学生没有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通过开设健康教育课,教育培养大学生“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良好习惯,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对自己身体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2.3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选择与态度

研究中140名大学生选择体育课是因为个人爱好,有142人根据体育课学分高低对体育课进行选择,98人根据课程简易程度选择体育课。对于上大学体育课的收获程度,有131名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收获很大,对自己身体健康有很大的作用,165人觉得一般,有86人认为大学开设体育课没有什么收获,选择体育课纯粹为了学分。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过于重视学分来对体育课进行选择。大学生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并不仅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来提高身体素质。

2.4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比较

表1数据可见,不同性别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不同的,男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最多的是增强体质,女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最多是减肥,男、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目的有明显的区别。男大学生是很重视自己的体质健康的,女大学生减肥也是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减肥。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增进身体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损伤,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比如教育学生在体育锻炼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在极端高热环境下锻炼引起中暑和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体育锻炼场地等方法,防止学生因为不切当的锻炼方式损害健康。

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进行体育锻炼的达到调查人数的90.31%,从来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有9.69%。每周进行1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占26.18%,每周进行2-3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占36.91%,每周进行4-5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占总数的20.68%,每周进行6-7次体育锻炼的学生占6.54%,可知驻烟莱山区三所高校大学生比较重视体育锻炼对自己体格和人格的提高,基本达到了国家提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康生活目标的要求,学生运动强度适中,学校要继续保持宣传力度,如在操场等显眼处张贴“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标语,积极促进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2.5 大学生生活习惯构成(表3)

2.5.1 饮食习惯

在大学生饮食习惯中,有28.80%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大学生对自己早餐不重视。营养学科中表明,人体对热量的需求是有标准的,不吃早餐,热量摄入不足,中、晚餐的摄入量就会加大,而在晚餐后运动量一般都较小,导致身体脂肪堆积造成肥胖;另一个主要的危害是人们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大脑供能达不到所需,会对一天的精神造成影响,胃里胃酸也会分泌过多造成胃炎和胃溃疡等胃病的出现。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不吃早对健康影响专题讲座、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健康小贴士以及每天跑早操等解决问题。81.40%的学生每天都吃宵夜,合理、健康的夜宵可以帮助恢复体力和精力,而且对治疗一些慢性病有利;但是不合理、不健康的夜宵则危害多多,高校大学生晚餐后运动量一般较小,若是再吃宵夜,脂肪堆积问题会更加突出。高校应避免提供高油、高脂等不健康的饮食,多提供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肠胃的负担。

2.5.2 影响健康行为

根据数据,每天都过量饮酒的人所占的比例(23.04%)超过了每天都抽烟的人所占的比例(15.45%),现在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反而忽略了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与吸烟对身体的伤害。酒中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对人的损害主要的是对中枢神经系统、胃和肝的破坏,所以男大学生要注意适量饮酒。高校通过宣传过度饮酒危害,使学生知道饮酒的危害,从而起到控制作用。

2.5.3 睡眠习惯

调查结果中有10.21%的学生会在23点之后睡觉,熬夜会造成人的生物钟的紊乱,长期的熬夜还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使得入睡更为困难,发展下去会造成失眠,妨碍人们的精神状态,加重心理负担,使得睡眠质量得不到保证。高校可以通过规定23点之前必须熄灯,并将违反规定的行为量入综合测评这一具体措施,限制大学生长期熬夜的情况发生。94.76%的学生睡觉和起床时间都固定,并且有98.95%的学生周末与平时上课作息时间一致,驻烟莱山区三所高校大学生养成了很固定的作息时间。

2.6 手机使用情况(表4)

在手机使用情况中,有53.14%的大学生表示手机非常重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6.39%的学生表示手机的重要程度一般,可有可无,有10.47%的学生表示手机对自己的生活完全不重要。过半的大学生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性,这对他们的生活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视力水平,网络社交的发达使得大学生在自己的社会交往中出现障碍,对社会健康产生巨大影响。高校可以增加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渠道,如鼓励学生自发的建立大学生自我健康管理组织、学习兴趣小组、读书会等,引导学生走出手机的虚拟世界。

3 结论

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健康管理在大学生中实施相对容易。高校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不断的健康因素监测、评估、干预、再监测、评估、再干预…大学生健康管理循环循环一周,一些健康问题得以缓解,然后继续循环,使之形成有效的健康管理循环。

应对以上问题,我们对改进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

①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体检,开展与健康相关的教育讲座、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健康小贴士和在体育场张贴健康运动宣传标语等,继续鼓励大学生多开展健康的课外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

②学生合理膳食,注意提供宵夜的营养素结构,杜绝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不健康减肥方式的存在,形成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良性循环。

③控制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活作息,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睡眠习惯,减少肠胃慢性病与精神疾病的发生。

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提高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管理的认可度和重视度。

⑤学校可以通过提倡大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组织等的建立,建立健全健康管理组织,建立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和加强与附近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等方式,互相分享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君石,李明.个人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9.

[2]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罗胜强,姜.管理学问卷调查研究方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4]苏航,刘欣悦,郭载勋,等.高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中国医学装备,2014.

[5]李利斯,刘宝花.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现状及前景[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

[6]盛文翔,洪海鸥.我国健康管理需求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04).

[7]魏炜,赵亮.现代健康管理模式浅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6.

[8]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周正n,周智凯.“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

[9]成朝晖.构建学生健康体适能自测评价体系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

第8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大病医保收费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收费同步进行已有多年,但是一直未实施保险,主要原因是按照现行的医药管理和药费报销办法进行,资金缺口太大。国外的经验证明,只有实行全民健康管理和大病后后继康复管理,使大病患者真正做到防病、治病,才能降低发病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才能使大病保险实现良性循环。现把作者多年来研究的重大课题《大病医保要借助全民健康和医药管理走出新路》一文在权威媒体发表,希望我国的全民大病医保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大病医保选定价廉而医疗效果良好的药品医疗是关键。

英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总监安德鲁·凯迪认为,从事大病医保的专业健康险公司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能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二是有科学的经营理念,三是加紧与医药机构紧密合作,使投保人能得到价廉而医疗效果良好的药品医疗,才能使大病医保规避亏损风险,走上良性循环的着道路。

超级细菌的出现宣告了抗菌素时代终结,迎来了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新时代

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品问世曾使对抗治疗医药学风光一时,但是不到100年,随着抗生素普遍采用,病原体抗药性不断提高,超级细菌的出现,形势急转直下,各国都先后采取严厉措施,限制抗生素利用。中国已成为世界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感冒是一种多发病,每年消耗占总医药费40%。感冒病毒有150多种,药物没有对抗治疗作用,世界公认的方法是:卧床休息,多喝开水,一碗生姜汤。感冒在无严重并发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犯罪行为,应该严加制止。中医中药使用数千年未发现抗药性提高,在应对SARS和甲型H1N1流感两场重大传染病灾难中,以其卓绝的治疗功效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医以天然药材为基础的复方配伍理论正在成为世界传染病防治的前进方向(参考《世界的医药危机和自然医学的临危使命》)。

含有同一活性成份的食品和药品对人有相同的治疗疾病作用,药食同源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中医原则。美国和中国现行的医药法规否定食品的治疗作用是非常荒谬的。

如:水果维生素C和维生素C药片都有治疗坏血病的作用,普通食盐和医用盐水都能调节电解质平衡防止中暑,含碘食品和医用碘都能防治碘缺乏症,食品花栓豆和药品尿激酶都能溶解血栓治疗中风。

马列主义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病人有自由选择用食品治病或用药品治病的权利,而美国和中国现阶段实行的医药法规却是极端的教条主义,一刀切主义,强权主义,一再强化的“只有药品能治病”是对由于医药路线错误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遮羞布,保护伞。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生活方式病的首要措施

卫生部长陈竺说:“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防治80%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40%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大的研究证明:富贵病遗传影响占15%,生活环境占17%,合理膳食、体育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健康占60%,药品影响只占8%。巅倒主次,把药品的作用仅占8%夸大成100%,这种宣传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日本用“少吃饭,多走路,一天一包花栓豆(10g)”, 食品治疗为主,药品治疗为辅助,把全国心脑血管病降低到0.4%,成为世界少有的长寿国。日本也是一个没有医药危机的国家,值得中国政府学习(参考《关于建议中国政府借鉴日本经验尽快推广花栓豆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说明》)。

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运动消耗是防治心脑 血管病的首要措施

中国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死亡人口的51%,每年花费占总医药费的40%。心脑血管病发病的首要原因是食物热量过剩,运动消耗不足。

在热量过剩基础上产生生理异常,高血粘稠占人群80%,高血脂、高胆固醇占人群18%,症状表现是高血压占人群17%,冠心病占人群8%,血栓病占10%,二型糖尿病占人群8%。

所有治疗措施都不能代替限制热量摄入,增加运动消耗。直接或间接贬低食品防治功效,夸大药品的治疗功效,这种办法来自美国,害了美国,也害了世界,现在又来害中国。美国的医药技术世界第一,人均医药费世界第一,反而成为世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总发病率在30%以上。中国要狠下决心抛弃这条失败的医药发展路线。

国家基本药物规定的心脑血管病化学药品都只有一过性缓解症状的作用,都没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作用,所以要求整辈子吃药。

既然要求整辈子吃药,就说明本身不具有治疗作用,说明书就应该明白标示,本品只有缓解症状的作用,没有治疗作用。事实是这些药品都批准成有治疗作用,而且特许走公费医疗,用公权力加以保护。

我们希望尽快改正这种缺乏科学精神的审批和医药管理办法(参考《世界的医药危机和自然医学的临危使命》)。

血栓病人要丢掉对西医西药的幻想

据2008年统计全国的血栓病人进行过溶血栓治疗的只占血栓病人的0.06%(中国医药报,2009、11、3日B8版《我国卒中防治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原因很简单,国家批准的所有准字号化学药品,都是单一成分,在溶解血栓的同时就会溶解血管壁,引起脑出血,因为血栓和血管壁都由纤维蛋白组成,准字号药品引起脑出血,不敢用才是本质。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按中医原则组成复方。1988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会议,确认花栓豆是最好的溶栓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常年服用,不会引起脑出血的溶血栓剂(参考《血栓病人要丢掉西医西药的幻想》)。

西医西药法规为什么成为阻碍治愈高血压、冠心病的拦路虎

因为所有高血压、冠心病准字号化学药品都只有扩张血管的单一成份,扩张血管只有一过性缓解症状的治标作用,没有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的治本作用。而食品花栓豆是很好的复方,能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根治高血压、冠心病(参考《西医西药法规为什么成为了阻碍治愈冠心病的拦路虎》)

第9篇:大健康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研究生; 健康管理; 认知; 需求

[中图分类号] R1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89-02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研究所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掌握与了解本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情况,探索研究生健康管理的途径,规范在校研究生的健康管理,对于有效预防相关疾病、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卫生保健的重要工作之一[1]。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目的 首先,期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在校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思考,有意识且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健康管理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探索健康管理服务在研究生人群中的市场潜力及最佳提供对象,最终为我校卫生保健工作的创新与完善可行性政策建议与意见。

1.2 调查对象 杭州师范大学在校研究生。

1.3 调查方法 专家咨询及问卷调查。

1.4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五部分:调查背景与目的、个人基本情况、对健康管理的认知情况、自我的健康管理情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共22道题,数据输入时有多项选择,变量一共30个。

1.5 统计分析 首先通过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知晓各个变量的分布情况,其次通过简单的相关分析,最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多个自变量和主动接受健康管理服务之间的关系,目的是筛选混杂变量,挑选有效变量。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分发问卷120份,实收回119份。学院分布情况表1。

2.2 健康管理认知情况

2.2.1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94.1%的研究生对健康管理的概念理解是正确的,即认为健康是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对健康的概念都符合WHO对健康的定义,仅有小部分人认为健康只是不生病而已。

2.2.2 学生对“健康是否可以管理”的看法 98.5%的研究生认为健康是可以管理的,但其中仅61.7%的人赞同健康管理并注重日常的身心健康管理与维护。这说明:大家对健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思想上的认同并未完全化为现实中的行动。逆向思维表明:健康管理产业和相关服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健康管理的道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积极发挥作用。

2.2.3 学生对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知晓情况 超过一半的人仅是听过健康管理或健康管理师这个名词,但并不了解,更不熟悉,说明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的社会知晓度还比较低,同时可以预测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2.3 自我健康管理情况

2.3.1 自我主动体检情况 仅41.4%的研究生是主动接受体检,剩余的皆为被动的听取学校的体检安排。在定期体检周期的认同上,认为周期应为6各月的(44.7%)与周期为1年(45.7%)的基本相当。仅有个别的人认为要超过两年再体检。

2.3.2 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72.9%的人认为大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健康问题是神经症,主要包括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其次就是精神分裂症。这为高校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工作的侧重点[2]。

2.3.3 运动锻炼情况 仅45.4%的在校研究生经常参加锻炼(每周≥3次),绝大多数的学生偶尔锻炼或者几乎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活动。不良的生活方式势必对我校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有效干预。

2.4 健康管理需求状况

2.4.1 接纳健康管理的出发点 接受或愿意购买健康服务的人群中,影响其接纳的主要因素是降低疾病风险(54.3%)、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56.3%)、降低医疗支出(39.2%)。而不愿意购买健康管理服务原因分析显示:62.3%的人不购买健康管理多是缘于经济问题,同时作为年轻人,身体状况良好也是他们不选择健康管理的主要原因。

2.4.2 时间的选择 40.7%的人认为二三十时最适合购买健康管理服务,54.8%人认为四五十岁比较合适。仅有很小部分的人认为六七十岁以后比较合适。

2.4.3 服务机构的选择 61.3%的人会选择去大中型医院,34.7%的人会选择去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4.4 费用的选择 42.7%的人在健康管理的投资小于500元,44.7%的在500至1000元,而500之1000之间大约占三分之一。大于1000元的仅占一小部分。

3 健康管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应用原理 二元logistic回归。

3.2 研究目的 分析影响大学生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因素。

3.3 研究结果 以是否接受与购买健康管理服务为因变量,以性别、对健康管理的看法、主动接受体检的情况等为自变量,以P

Model:检验除常数项外所有的总体回归系数是否为0,P=0.000,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Cox或Snell R Square和Negekerke R Square分别是0.386和0.750,其含义表示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贡献的百分比。

表2 Variables in the Equation

3.4 结果分析 专业背景不同,对健康的认知与需求有差异,医学、卫生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对健康的知晓率偏高。听过健康管理、认为健康可以管理,且日常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的人更容易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经济条件越好或者消费能力越强,越容易接受此类服务。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现实消费能力不足的现实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体。针对这部分群体,学校或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应提供恰当的、适宜的健康服务。

4 讨论 研究生是大学校园里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积极落实。第一,加大健康管理宣传力度,提升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认识。通过各种方式提升研究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提升自我管理意识。第二,实施在校研究生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例如,可以开展学生对健康讲座的需求,建议校方邀请国内相关流行病及健康教育专家团队来校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第三,建立在校大学生健康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健康管理是现代化的健康服务,具有个体化、信息化的特点。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前提。学生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及配套工具开发与构建适合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健康管理工作效率[3]。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为大规模的学生健康管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建立与高校大学生卫生相适应的健康管理的运行方式和体系,以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人人享有健康”的世界卫生目标的实现[4]。

参考文献

[1] 彭爱东.提高高校医务服务意识改进医务工作[J].医学信息,2010,9.

[2] 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