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大健康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大健康市场分析

第1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经营发展;战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进入新时期,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国家开始逐步重视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中逐渐脱颖而出,它不仅仅是对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也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向前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保险业务,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进程中必不可少。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

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可喜变化

近几年来,我国的各类保险业务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保险业绩屡创佳绩,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有很多家寿险、财险、专业健康保险公司都从事健康保险业务,丰富了健康保险业务的市场,同时也为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多种选择。近年来,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收入,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超600亿元,健康保险覆盖区域遍布多个省市自治区,可供选择的健康保险品种多样,产品数目超过1000种。就保费收入、覆盖区域、业务品种来说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市场前景还是相对乐观的。

2.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存在垄断现象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市场处于垄断状态,分析数据不难发现,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中排在前五位的公司集中了健康险市场百分之七十的份额,虽然其他保险公司也有参与,但市场份额少,难以形成影响力,健康保险市场的控制权还是在几家垄断公司手中。这种垄断现象对于少数几家公司来说十分有利,但是对于健康保险品种的创新、健康保险市场的竞争以及全社会的保险福利都有损害。

3.商业健康保险市场不完善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保障的内容,尤其是发达国家拥有十分成熟完善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其运作相当成熟。但是健康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在我国,健康保险的保费只占到了所有保费收入的一小部分,在所有保费中的占比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到所有保费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以看出,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健康险市场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4.商业健康保险地区发展不均衡

分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数据会发现,商业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省市占到了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在中西部地区,健康保险的保险收入却非常低,东西部有大约几十倍的差距。如此大的差距,可以看出商业健康保险在地区之间的发展相当不均衡,东部地区过于集中,而西部地区健康保险业务的发展却很落后。

5.商业健康保险品种发展不均衡

虽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品种超过了千种,但是在这些健康保险品种中,却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表现在品种的类别上,其中医疗、疾病类的保险产品占到了健康保险品种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其他类像护理等等品种的占比极低,这也说明了健康保险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我国健康保险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有待深入。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和发展战略

研究发现,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有喜有忧,从整体来说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虽然我国的健康保险市场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但目前面临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采取正确的策略方法,为今后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铺平道路。

1.加快产品创新,不断完善健康保险品种

目前,健康保险市场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的覆盖重点过于集中,市场需要极大的丰富。作为保险市场竞争中一项重要的武器,产品往往决定了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市场竞争中,保险公司要结合市场的需求状况、产品的风险程度以及产品的定价等等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盈利的保险品种。保险公司在创新新品种的同时,还要及时注意市场的变化情况,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尽量规避一些风险的出现。

2.加快产品推广

光有好的产品还不够,还要把产品推向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行,这就需要对保险新品种进行推广。保险品种的推广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做好营销工作,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要求对健康保险产品创新、产品营销进行分析等等。产品的推广需要同时注意到这两方面的问题,任何一方面都不容忽视。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或是只重视后者而忽视前者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最终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在保险产品的推广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做好健康保险品种推广的各项管理工作,具体要做到推广前有全套的计划方案以及应急策略,推广中要加强控制,出现问题及时察觉、纠正,推广工作完成后还要对整个推广计划、推广过程做出分析;第二,保险销售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一方面是销售成本;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承保成本,这两方面的成本是健康保险的主要成本,作为保险公司要严格控制这两项成本支出。保险公司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维护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能为保险公司带来稳定的投保收入。

三、总结

虽然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是健康保险的发展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时期,保险公司要紧紧抓住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机会,积极探索创新保险品种,弥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的缺陷,为健康保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肖,陈滔.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发展方向[J].卫生经济研究,2010(7):67-68.

[2]陈翔,王小丽.新医改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前景探析[J].医学与社会,2009(12):18-19.

第2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 商业健康保险 产品需求 对数多元回归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民众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快速增长。但是,与之对应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相对滞后,与国际成熟保险市场相比,我国商业健康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在总保费的占比中不足7%,而成熟市场一般在20%-30%。商业健康保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老龄化、城镇化、中产和富裕阶层的产生、国家政策的支持、医保覆盖范围不足等客观因素,将会很快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从国内研究的情形来看,如王磊(2006)运用含滞后项的自然对数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北京市寿险的需求状况,发现各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的大小;张连勤(2008)通过对数多元回归以及聚类分析,对青岛市人身保险需求作出了实证分析。然而,笔者认为学者的研究中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是人身保险包括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寿险,三者需求状况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混为一个独立群体研究,使得分析的结果缺乏针对性;二是指标的选取方面缺乏一个统一的思路,指标选取带有随机性。本文将以北京市商业健康保险的需求现状为例,通过PEST分析影响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系列因素,并基于对数多元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作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PEST分析影响北京市健康保险产品需求的因素

保险需求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保险经济保障的需要量。顾名思义,本文所研究的商业健康保险的产品需求是指近十年里,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需要量。笔者使用PEST分析方法对影响北京市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需求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一)政策

从2002年保监会的《关于加快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再到2015年联合财政部的《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我国健康保险法律法规从无到有,从逐步规范到逐渐完善,涵盖领域逐步推广,监管主体逐步增多。相应政策的日益完善规范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良性发展,对激发健康保险产品需求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效应。

(二)经济

一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构成健康保险有效需求的基本条件是具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而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商业健康保险潜在需要形成现实需求的决定因素;二是利率水平。利率水平越低,对商业保险产品的需求越大。2015年央行五次降低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五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试图通过降低利率水平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三是通货膨胀,即CPI来表示。一般硭担通货膨胀水平越高,对商业保险产品的需求越小;四是保险公司的发展水平。保险组织形式、保险公司数目、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均向市场化发展。保险市场的结构实现从寡头市场向垄断竞争市场转变的趋势,在北京地区尤为明显。

(三)社会

一是社会保险的发展程度。一方面,社会保险的发展程度对健康保险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对健康保险需求产生一定的收入效应。二是家庭结构。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的抚养率升高,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养老和医疗保障不足的矛盾凸显,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对商业保险特别是健康保险的需求理应显著增大。

(四)技术

互联网几乎渗入保险公司各个阶段,从承保端的产品开发推广上市到投资端的资金收发,都有互联网技术的身影,极大降低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完善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

三、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择与模型假设

通过前面的分析,影响健康保险需求的因素有很多,但是由于无法量化或者数据无法取得,并不是所有的影响因素均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进行分析。为了便于操作,在实证分析中,笔者选取了重要的、易于获得数据、易于量化的因素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具体如下。

被解释变量Y:健康保险保费收入替代有效需求

解释变量X:居民可支配收入(元)用X1表示;常住人口家庭规模(人/户)用X2表示;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用X3表示;社保指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万人)用X4表示;保险市场结构指标用X5表示,即保险产品供给市场的集中度CR3来表示;政策指标用X6表示,作为虚拟变量,反映政策红利这个定性因素所带来的保险需求变化。X6=1,表示存在政策利好;X6=0,反映不存在政策利好。

(二)数据及模型选取

使用2006~2015共10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以及《北京统计年鉴》。自然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健康险需求函数的估计,不仅可以将估计系数解释弹性,而且对各变量取对数可以消除趋势变化的影响及各变量的量纲问题。

(三)模型搭建

第3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经济学的效率观和管 理学 的效率观有重大的区别。经济学把管理效率称为技术效率,它的评价指标是投入产出比,投入一定时产出最大;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大。经济学的效率是分配效率,认为只有配置合理才能提高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配置效率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利润最大化, 企业 追求最大利润,由于自由竞争而使大家的利润趋向平均化,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源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最终在利润平均化的情况下实现合理配置。但是,自由竞争是理想,现实世界是竞争不自由,市场机制调控失灵。因为存在公共产品,有的产品有外部效应,有的地方垄断,有的地方信息不对称如此等等。于是,有了一个终极的配置效率指标,就是效用最大,满意度最大, 社会 福利最大,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是瑞典大经济学家。效用最大,满意度最大,社会福利最大这个效率评价指标就是他用数学公式证明的。

帕累托最优是指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在这种状态下,资源配置的改变不会在任何一个人效用水平至少不下降的情况下使其他人的效用水平有所提高。处于这种状态的资源配置就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或经济效率。反之,如果经济上可以在不减少某个人效用的情况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而提高其他人的效用,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可称为“帕累托无效率”(Pareto Inefficiency)。这时候,改变资源的配置会提高效率,这种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

传统的市场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最好办法。然而, 现代 市场经济学逐渐认识到,市场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分析仅仅是 理论 上的。在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发地引导经济达到帕累托最优,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卫生服务的市场环境经常大量的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不可能指望依靠市场机制纠正资源配置无效率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和卫生经济政策可以纠正市场失灵现象。通过卫生经济政策来实现经济效率就是重要的卫生政策目标。

如果我们把“效用”改为满意程度,把“效用”改为社会福利程度,那么,前面这段文字就比较好理解了。效用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物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就是说,一个物品的使用价值是用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来评价的。大量现象可以证明,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 规律 如果推导到极限,就是富人富到极富,穷人穷到极穷。在这个情况下,把富人的财富的一部分重新转移配置给穷人可以提高他们的效用,同时对富人的效用并没有什么减少。这种改变符合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的原则。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又增强了社会的公平性。这种改进必须依靠政府权力。

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

我说了这么多的话,应该回到我们大家关心的主题:健康的公平性和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 中国 的卫生政策是否应该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从财政支出中把原来拨付给城市政府大 医院 的经费收回,转移支付给 农村 解决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经费。城市人口不会因为少了100亿元的政府拨款而减少多少效用。而农村特困人口却可以得到很大的实惠,所增加的满意度不仅是直接受益农民,没有直接受益的农民也会为此高呼“共产党万岁!”。我曾经经历过这种场面。表达农民对卫生部结核病免费 治疗 项目的拥护心情。什么是健康的公平性?这就是健康的公平性。虽然不是水平公平性,但确实是垂直的公平性。什么是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是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因为它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边际效用,提高卫生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什么是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这就是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只要能够跳出卫生部门的狭隘视野,不难得出共同的结论。我们可以在大家讨论公平和效率对立和冲突背后,看到了它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城市医院可能会因为减少拨款而暂时困难,但是,却可能加速这些医院体制改革的步伐。断了后路的城市医院将会勇往直前的走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康壮大道。告别政府母亲的奶水,去接纳市场的五谷杂粮。

健康筹资的公平性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对191个成员国进行健康筹资绩效的衡量。衡量的结果在191个成员国中,中国的位次排在188位,属于健康筹资最不公平的国家之列。从事这项研究的专家组就使用了经济学边际效用评价方法分析健康筹资的公平性。运用了经济学关于垂直公平的概念。他们对居民家庭贡献给健康事业的资金数量和他们的可支配收入联系起来分析。认为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家庭对健康的资金贡献应该是累进的。通俗的讲,收入低的家庭对健康事业的贡献可以少些,甚至可以不贡献。但是,收入多的家庭对健康的贡献应该多些。收入越多,贡献率应该越大,这才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这个原则叫做累进性原则或垂直公平性原则。因为穷人对健康贡献1元钱所减少的满意度(边际效用)大;富人对健康贡献1元钱所减少的满意度小。甚至因为贡献了1元钱在心理上得到很大的满意度。 台湾 的王永庆出资办医院不要回报,那是因为做慈善性的投入能够给他的灵魂带来极大的满意度。

中国健康筹资不公平表现在贫困家庭的健康筹资贡献率(家庭对健康贡献的金额/家庭可支配收入)甚至比富裕家庭的健康筹资贡献率高。我国大部分比较富裕的家庭几乎都享受免费医疗,而大部分贫困家庭几乎都是自费医疗。所以,我国健康筹资贡献率是累退的,不是累进的。和垂直公平原则背道而驰。

第4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ten years, after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several rounds of regulation in each region, what is China real estate market future? 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the chang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t mainly depends on the current regional real estate market health.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ealth standards, this paper, first of all, select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ealth evaluation index; secondly, based on the nearly 10 years of statistical data of real estate marke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using clustering analysis, the primary indexes are classified; at last,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 of classification of empirical analysis, constructs the real estate market health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关键词: 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综合评价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rovince;real estate market;health;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167-03

1 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

基于房地产业的产业性质和产业功能定位,从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及房地产业内部各部门协调发展的角度考察,从宏观层次上判断房地产业发展是否健康的标准大致有以下五个。

1.1 产出角度——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是否协调增长 要想正确度量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选择合理的总量指标。只有弄清楚房地产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才能对房地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做出正确判断[1]。

1.2 投入角度——房地产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协调增长 虽然房地产投资不是衡量房地产业贡献率的理想指标,但由于房地产投资与房地产业增加值通常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因此可以根据房地产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来间接地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业发展是否健康[1]。

1.3 购买力角度——房地产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之间是否协调 房地产这个行业,既是经济属性比较特殊,同时也是民生性的。就是要保障性住房,满足老百姓,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这样的话如果房价偏离实际购买力,就会影响房地产健康发展,也就是有购买力的房地产市场才是健康的。

1.4 金融角度——房地产国内贷款占房地产业全部资金比重是否合理 房地产贷款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增长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价格均产生了较大影响。房地产业是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国家没有抑制的发放贷款将会引起房地产泡沫。

1.5 内部结构角度——房地产业内部各类房屋所占比重是否合理 房地产业开发的房屋主要包括:住宅、经济适用房、商业营业用房,如果某一类房屋比重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房地产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根据各类房屋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来评价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

2 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的初选

对反映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初选出能够反映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的并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20个初选指标[2]。各初选指标见表1。

3 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初选指标进行分类

3.1 划分指标类群 将2001-2010黑龙江房地产发展相关指标的初选指标数据[3]输入SPSS18.0中进行聚类分析[4]。本文将20个初选指标分为五类,结果过程及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可将黑龙江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指标分为如下5类:

第1类群指标包括: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GDP、全社会房屋每平方米造价为第1类群。第一大群类指标主要反映了影响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与城市居民消费、收入的总体水平。

第2类群指标包括: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租赁价格指数。两个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社会物价水平。

第3类群指标包括:商品房销售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投资额、房地产投资完成额。这些指标主要反映黑龙江省房地市场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以及房地产市场投资的分部。

第4类群指标包括:全部资金、国内贷款。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发展投入方面的规模状况。

第5类群指标包括: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销售面积、房屋施工面积、本年土地购置面积、房屋竣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这些指标主要是反映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总体发展的供应、需求方面的规模状况。

3.2 分析各类群指标的经济含义 第1类群:宏观经济类指标。第2类群:房地产价格类指标。第3类群:房地产投入产出类指标。第4类群:房地产金融类指标。第5类群:房地产供需类指标。

4 建立黑龙江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4.1 第1类群指标不作为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估的一级指标。原因为第1类群的宏观经济类指标非房地产类指标。

4.2 基于第2类群的房地产价格类指标,构建一级指标——价格健康状态。结合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标准之一——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收入之间是否协调,在“房地产价格指数”与“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基础上,将“商品房均价增长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也作为二级指标。

4.3 基于第3类群的房地产投入产出类指标,构建一级指标——规模健康状态。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标准之一——房地产投资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协调增长,将“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二级指标,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标准之一——房地产业与宏观经济是否协调增长,将“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占GDP比重”作为二级指标。这两项二级指标均能反映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即反映行业规模健康类指标。

4.4 基于第4类群的房地产金融类指标,构建一级指标——金融健康状态。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标准之一——房地产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全部资金的比重是否合理,将第4类群中的“国内贷款”指标和“全部资金”指标进行组合调整为“国内贷款/全部资金”,并将其作为二级指标。

4.5 基于第5类群的房地产供需类指标,构建一级指标——供求健康状况。由于房地产开发或竣工面积的绝对值不能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状况,因而对部分初选的指标进行调整,选择“房屋竣工面积增长率”、“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率”、“房屋施工面积与房屋竣工面积”比作为二级指标。这三项指标是从房地产开发或竣工面积的增长速度角度来反映房地产市场供需健康状况。

4.6 基于第5类群的房地产供需类指标,构建一级指标——结构健康状况。结合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标准之一——房地产内部各类房屋所占比重是否合理,本文将第5类群房地产供需类指标中的“住宅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6个初选指标进行调整,最终将“普通商品住宅销售占比”、“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全部商品房竣工面积”、“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作为二级指标。

综上所述,建立的黑龙江房地产市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

5 结论

5.1 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的确定不能仅考虑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外部表现指标,还要从房地产市场内部结构的合理性角度,以及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角度,全面把握房地产市场各个环节运行状况。

5.2 通过实证分析所构建的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评价评标体系,第一,更符合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特点,第二,与提出的房地产市场健康标准具有较高的吻合度。

参考文献:

[1]陈多长.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判断标准[J].中国房地产,2009,(7):18-19.

[2]张泓铭,沈正超.中国城市房地产发展评价和预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3]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2-2011)[DB/OL].高校财经数据库http:///.

第5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还会赔本赚吆喝吗?

赔本,已经成为国内健康险市场的代名词,其不佳的盈利状况使得健康险长期处于供给缺位的状态。

不赚钱反而赔钱,使得原本在国外占比较大的健康险在国内占比很低。按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彭玉龙分析,“我国80%以上经营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的赔付率超过80%,其中40%左右的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个别公司甚至高达200%,再加之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健康险公司的现状不容乐观。湘财证券在一项研究报告中统计,2011年度,人保健康亏损4.8亿元,昆仑健康亏损1.1亿元,和谐健康盈利220.6万元,平安健康亏损0.5亿元。即便从过去3年的数据来看,4家公司的盈利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亏损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保费占比过低。据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为692亿元,仅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为20%~30%。然而我国商业健康的赔付支出在人身险赔付支出中的比重高达20.6%,远远高于其保费7.1%的占比。高额的赔付支出,使得商业健康险出现亏损的结果。

然而此番大病险新政推出之后,商业保险公司在这个领域都积极部署。而它们参与大病保险的盈利原则就是保本微利,在外界看来是在“赔本赚吆喝”,但其实它们意在获得的是健康险市场的数据。

在国金证券分析师陈建刚看来,商业健康险公司愿意参与招标,看中的是参保居民的各种基本信息(基本信息、收入情况、既往病症、就诊情况等),以及获得政府层面对销售商业健康保险的支持。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掌握,保险公司后续进行保费的二次开发就相对更为容易。“保险公司经办基本医保和提供大病保险,不是简单的‘赔本赚吆喝’,而是基于培育健康险市场、积累经验数据的长远考量。”华创证券证券分析师高利如是说。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短期内赚不到“吆喝”。陈建刚认为,“重疾险效益更高,如果能够拉动重疾险的销售,对保险公司来讲才是真正的‘吆喝’,但是如果未来大病保险的额度设置过高,由于政府主导的大病保险费率低、赔付范围广、无核保、必理赔等,又会对商业重疾险带来较大的挤出效应”。

亏损市场存巨大潜力

“2010年中国医疗消费总额达1.82万亿元,其中个人支出占比41%,而商业健康险支出占比仅为3%,这个比例对于保险业而言非常遗憾,同时又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信证券研究部英国准精算师潘洪文认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从需求端分析,健康险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个人负担占比仍然较大。据中国卫生部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1.99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个人负担7051亿元,占比为35.3%。

这种潜在的个人需求暗示了投保情况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对于健康险的市场空间,湘财证券进行了一项模拟测算。“假设2012—2015年GDP增速为7.5%,2016—2020年GDP增速为7.0%,卫生费用占GDP的比例稳定在5.0%,同时个人负担卫生费用比例保持下降,2012—2015年以每年2%下降,2016—2020年以每年1%下降。”其模拟的结果为,到2020年时,个人负担卫生费用为9716亿元如果仅以10%投保水平估计的话,健康险保费的市场规模也将在千亿元量级。

实际上,业界对大病医保带来保费增长的评估也多维持在千亿元左右。彭玉龙分析称,在大病医保的模式中,以2011年城镇医保筹资5539亿元计,如果10%~20%用于购买健康险,则会带来新单保费554亿元~1108亿元,增厚新单保费12.2%~24.4%,带来新业务价值17亿元~55亿元。

如果大病医保政策循序推进,保费的增量有望逐年递增。彭玉龙分析称开始阶段新单保费年均可增长3%~4%,到达成熟阶段后则上升至9%~14%,“如果开始阶段只有30%的地区参与,到2013—2015年,带来的新增保费年均为3.36%~4.08%;到2016—2020年,年均增厚新单保费9.08%~14.02%。”

但在陈建刚看来,大病医保带来的保费增量很有限。这是基于对医保购买商业健康险的不同预设,“2011年全国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收入合计2676.25亿元,如果按照现在某些地区试点的比例3%购买商业健康险,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的保费增量约80亿元,规模仅占2011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的11.6%。”如果将3%的比例提升到10%~20%,他认为商业健康保险的规模将提升到1820亿元~3640亿元,相比2011年的692亿元保费有1.6~4.3倍的提升空间。

可配置低估值保险股

按照新政策公布的准入条件,参与大病医保的商业保险公司需满足一下条件:符合保监会规定的经营健康保险的必备条件;在中国境内经营健康保险专项业务5年以上,具有良好市场信誉;具备完善的服务网络和较强的医疗保险专业能力;配备医学等专业背景的专职工作人员;商业保险机构总部同意分支机构参与当地大病保险业务,并提供业务、财务、信息技术等支持;能够实现大病保险业务单独核算。

目前已经上市保险公司基本都符合这个准入门槛,但是相比而言,大型保险公司的优势更为明显。

第6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前景;预测分析;健康产业;政策解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9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1 大健康产业前景分析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但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建养老机构场所,而是应当用新技术去构建虚拟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远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2 未来3~5年医疗健康市场走势分析

第一个趋势,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过去3~5年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可能只占全球市场不到2%的份额。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对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绝对值的贡献只有6%,截止到2008 年,“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贡献达了近30%。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仍然将以高速度增长,并且这样的增长率会增加相应的商机。

第二个趋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医械研发基地之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健康产品制药专家开始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医药研发中心会慢慢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就会成为与美国、欧洲研发并列的基地。

3 未来3年大健康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把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到“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层面,显示了大健康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而在美国,健康服务是美国第一大产业,截止到2009年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6%。我国的健康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刚刚起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随着全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市场放宽和相关支撑产业的培育,将有效快速的推动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见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虽然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着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不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国人科学地接受现代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理性对待意识有待强化;医疗技术基础薄弱,产业个性化服务不足。大健康产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逐个突破,稳步发展。

4 结 语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在整个健康产业遇到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的背景下,产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并且其商业模式开始凸显――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二是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撑了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转变,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琳琳,刘远立.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

第7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健康商业步行环境 城市化生活情绪行为心理模式

Healthy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and psychological model of human behavior

Fan Tinggang

Suzh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healthy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and its health significance of the city to start to explain human behavior patterns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human behavior patterns to create a healthy business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in the role of both Chongqing Jiefangbei commercial sec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nation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is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business health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for walking psychological model of emotional behavior

1、健康商业步行环境的概念和意义

健康商业步行环境是当今快速化城市进程中引发的种种健康课题的重要组成,也是“健康城市”概念的分支。最早涉及 “健康城市”概念的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公共卫生学院Leonard J. Duhl 教授,他提出的“sick city”使人们开始关注“城市健康”,1964年他又出版了著作《The Urban condition》,成为健康城市概念的先驱。

1994的健康城市大会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健康城市必须要有公共空间。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体现出一种“城市化生活情绪”,这种情绪是外放型的,公共的,因此很容易相互叠加扩大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活氛围和城市精神,这种情绪的良好与否,是一个城市否“健康” 的重要指标。而一个城市的商业步行环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健康”的城市商业步行环境对塑造“健康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人的行为心理模式与健康商业步行环境的关系

商业步行环境的“健康问题”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首先是商业街的物质环境,它与整个步行区的规划、街道的定位、业态的分布等问题有关系,这是步行区本身“肌体”的健康问题。其次,它作为人们生活、交往的重要场所,还要有一个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问题,只有处于其中的人的种种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商业活动才能很好的开展,这是商业步行街内在“精神”的健康问题。

上述的健康商业步行街的两方面问题,前一方面牵涉的面很广,并且有很多既定和比较难于改变的因素。而人的行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相对比较容易调整改变。研究这种相互作用有利于我们从人们的行为心理模式对环境的要求出发来设计出真正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商业环境,同时可以创造激发人的行为的空间,使步行区人们的活动向着促进良性商业综合环境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健康”商业步行街的环境创造中,有必要研究人的行为心理模式,通过环境来控制人的行为,塑造健康的人格。

3、人的行为心理模式研究在塑造健康商业步行环境中的作用

3.1商业行为心理研究的目的

商业行为心理是研究人们在商业消费活动中的普遍行为规律,是为创造健康商业环境服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们对商业环境的感觉模式,对环境的评价,商业环境对人的影响及人们如何解释商业环境,利用商业环境。对这种行为模式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可促进和激发人们在商业步行环境的行为健康。

3.2商业行为模式的分类

由于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人们由单一商业行为模式转向综合商业行为模式。商业行为模式一般进行三个层次的分类,具体划分如(表1)

3.3商业行为心理模式研究的作用

3.3.1商业行为心理模式研究对新的商业步行环境塑造的作用

不同目的行为的基本行为规律和心理需求不同,通过对这些相互关联而又有所区别的行为分类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和人们综合商业行为心理模式相对应的需求网络,把这些网络的节点即需求相似点,作为商业步行空间设计的重要依据,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促进健康商业步行环境的塑造。

比如上表中所述的目的性购物和过境性行走行为,他们的目的性不同,但是分析其行为规律和心理特性,却对步行环境有着一些相似的需求:

A、目的型购物:有明确购物目标、地点和计划。

行为规律: a行走路线明确,线型以直线为主b受外界干扰较少 ;c购物停留时间较短

心理特性:a希望特定商品位置明确、易到达;b希望特定商品集中、易比较;c希望购物环境相对单纯、不嘈杂

对步行环境的要求:道路要有便捷和易达性;道路空间形态明确,有良好的认知性;提供明确的标志导向和过境空间,疏导人流等;

B、过境型行走:有目的地、既定路线

行为规律:a选择最佳途径;b绕过障碍物;c避免外界干扰;d在一定时间和方向易形成汇集人流甚至冲击人流

心理特性:a希望足够行走空间,避免拥阻;b希望地面平坦、整洁;c希望行走距离短;d习惯沿边缘走路,寻求安全感

对步行环境的要求:道路要有便捷和易达性;道路分区明确, 步行带要有足够的宽度;在一定长度上有穿越的可能;铺装平整利于行走等;

综合以上两种目的性比较明确的步行行为的分析,其对商业步行环境的道路长度,道路分区,环境标识和铺装,穿越和引导等方面有着比较相似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步行环境道路设计时就要把这些相似点作为设计的依据综合考虑。对调节道路系统的整体形态有着重要的帮助。

3.3.2商业行为模式分析在商业步行环境改造中的作用

在对既有商业步行环境的改造中,商业行为模式分析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我们发现原有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往往是把以上各种活动类型在步行环境中发生的机率与虚拟理想状态-即健康状态中的活动发生机率进行对比,从而可以发现那些良性活动产生不足或者没有产生,再根据这些活动自身的行为心理模式来找到改进的途径。

如在对重庆解放碑商业步行街民族路段的环境改造中,我们发现其民族路段现状活动分析中的停息人流明显少于其他繁华商业步行街中需要的停息人流量,说明该商业步行环境缺乏吸引人流的措施。对停息人流理想状态下的分布研究表明,标志空间(等人、拍照人流)和内聚型空间(休息、观景人流)的停息人流应为最多。对比民族路的现状,就能发现问题主要是:

A、入口空间离散、标志感不强

B、广场两旁大尺度的建筑造成压迫感,缺乏绿化元素

总结上面的问题可以得出一些改造的方法,比如入口标志物的增加,建筑立面的二次划分,增加广场绿化等。由此可见,在商业步行环境改造中,行为心理模式分析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改造的途径。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健康的综合商业步行环境,提高城市人群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丁.拉特利奇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威廉.怀特 《城市小空间的社会生活》纽约,1980

[3]R.蒙海姆 《步行区:从商业街到社会中心》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4]石谦飞《建筑环境与建筑环境心理学》 山西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

[5]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9

第8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廊坊市民;休闲体育;生活质量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廊坊市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社会发展引起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廊坊市市民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和工作出现了新的危机。“亚健康”和“灰色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现代生活的调节方式,在广泛的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如何积极地引导市民去参与休闲体育,成了廊坊市政府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廊坊市所属3个区、1200名16岁以上居民做为研究样本(其中安次区市民500人,广阳区市民500人,开发区市民200人),对廊坊市民健康状况和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廊坊市市民休闲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廊坊市民健康基本状况分析

人们的生活水平,与上世纪相比已经有了跨越式的提高,市民的生活在衣、食、生理、安全等方面都得到了保障。与此同时现代化的生产和工作条件,给市民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给市民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另外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和处于静止的工作状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或其他各种具有辐射性的现代化的设备,使人体的机能发生了缓慢的改变,各种心理疾病和现代文明病不断威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1.32%被调查者的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2.廊坊市休闲体育的现状分析

(1)廊坊市休闲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现状。廊坊市近年来在体育场馆的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仅在2005-2010年的5年时间,就投资兴建包括健身中心、健身点、健身校园、场馆健身点和健身公园,共2189个,投资金额达74049万元,体育场所建设较快。但是对廊坊市三区的随机抽样结果显示,廊坊市市民对廊坊市现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并不满意,认为廊坊市的休闲体育场地过于拥挤,超过1/3的人感到休闲体育场地的不足。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查询,以及对廊坊体育局有关信息的查阅,发现廊坊市休闲体育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闲、偏、远、高。

(2)廊坊市民收入现状和对休闲体育的认识现状。通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33.6%,月收入在2001-2500元占25.5%,2501-3000元占15.7%,3001-4000元占6.7%,4000元以上的占18.6%。抽样存在一定的限制性,但是单对抽样的廊坊市民来说,中低收入的市民占的比重较大,但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廊坊市民在满足基本生活开支外还是能够承受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所以说经济问题已经不是阻碍廊坊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困难所在。同时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廊坊市市民的总体学历水平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处于中等水平,而大、中专及本科学历的人数偏多,累计百分比达到了61.9%。高中及以下的人群相对较少,在调查的人群中累计百分比只有27%。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和身体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逐渐趋向成熟,关键的是人们参与的各种条件还受到限制,同时对休闲体育的认识还比较片面,获取休闲体育的信息途径还是比较单一。

(3)廊坊市民休闲体育参与现状。廊坊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廊坊市市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了比以前更多的休闲时间。但是还存在7.4%的人处于休闲体育的盲区。在选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群当中,主要还是集中在每天活动1-20分钟。选择每天活动时间在40分钟以上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4.1%。每天活动一个小时以上的占到调查对象的11.0%,通过访谈我们还发现参与休闲体育最主动的还是中老年人。总体分析,在我国休闲时间接近总时间的1/3的情况下,廊坊市市民的休闲体育参与时间相对偏少。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廊坊市市民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与市民的经济收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收入在2501元以上的市民投资在151元以上的有203人,而收入低于2501元的市民每月在休闲体育上投资151元以上的只有32人。结果还显示,市民在休闲体育的投资上又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投资上表现出部分个人意愿性,如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市民也有29人在休闲体育上的投资超过了50元,这在总收入中占了较大比重。而且市民在休闲体育方面的投资还是比较偏重于实物性的消费。廊坊市市民当中,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占的比例还是比较高,月收入在2501-4000元的市民占到了47.9%,积极地引导市民在休闲体育的多方面投资,是一个发展休闲体育积极有效的措施。市民的主要投资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第一,自身的运动建设595人;第二,体育服装的购买543人;第三,体育器材的购买232人。而愿意花钱观看体育比赛(50人)、学习运动技术知识(42人)、购买体育报刊杂志(79人)和参与体育旅游(32人)的却少得可怜,这说明市民休闲体育消费观念尚不够成熟。

3.影响廊坊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分析

(1)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分析。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在市民对休闲体育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本次调查显示出,廊坊市市民在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明显的表现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明确的趋势,并不是真正了解休闲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去选择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在抽查的廊坊市民当中,没有目标地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42.7%。

(2)竞技体育的影响。竞技体育对廊坊市市民的总体上的影响一般,在问卷调查中,有41%的市民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对自己参与休闲体育的影响很大。认为对自己的休闲体育参与有影响和影响较大的市民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36%。还有23%的市民认为,我国的竞技体育的辉煌成绩并没有对自己参与休闲体育有什么影响。

(3)学校体育的影响。通过调查看到,学校体育对市民的影响,在年龄段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41岁以上的市民当中有10位认为学校体育对自己休闲体育的参与没有任何影响,而40岁以下的市民认为学校体育影响很大和有影响的人数相对较多。

(4)传播媒体的影响。调查中有71.4%居民通过电视关注体育运动,体育节目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消遣,体育比赛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事情,体育赛事成为连接现代人的一条枢纽。在现代生活有限的休闲时间里,人们在休闲体育节目上的分配越来越多,电视节目的宣传作用勿庸置疑,但其他的各种宣传途径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各种报刊杂志的广泛发行,也给休闲体育的大力宣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法律法规的影响。在调查的对象当中只有13位市民认为法律法规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的影响很大,160人认为有影响。这充分说明,有关的体育法律法规在广大的市民当中还没有被普遍地了解,虽然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已经针对人民的生活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体育法规政策,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部分市民并没有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它们,致使广大的市民参与或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时,法律法规并没有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

4.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生活质量的认知分析

(1)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身体健康的认知现状分析。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86%人通过休闲体育活动身体健康状况有所提高,另有9%的人通过体育锻炼身体状况有大幅度的提高。这充分地说明,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已经得到了证实,市民通过休闲体育的参与真正认识到了休闲体育健身价值,这为休闲体育更加广泛地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认知现状分析。调查数据显示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市民的心理状况基本上呈上升的趋势,在调查的对象当中,通过休闲体育活动心理状况有所改善和大幅度提高的占到了94.8%。

(3)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认知分析。休闲体育运动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也是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剂。调查结果显示廊坊市市民对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是认同的,通过参与休闲体育,市民的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职业、社会地位、家庭关系方面,爱情、婚姻方面,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均呈上升的趋势,情况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相似。

(4)休闲体育对廊坊市民医药费用方面的影响。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状况的提高势必从总体上提高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从另一方面说,大大地降低了我国人们的医疗开支。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除34.8%人认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以后医疗费用没什么变化外,58.9%的人认为参与休闲体育以后医疗开支呈下降的趋势。

(5)廊坊市民对休闲体育影响工作质量的认知分析。调查分析发现,有73%的人认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后工作效率有所提高,3%的人认为通过参与休闲体育以后,工作效率有大幅度地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从本次调研情况看,目前廊坊市在休闲体育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不能对廊坊市休闲体育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2)廊坊市体育场地的积极建设和大量闲置与市民参与休闲体育缺乏场地形成明显的矛盾;市民休闲时间不断增多与市民参与休闲体育时间不足形成矛盾;市民经济收入与休闲体育消费上的不合理,必将严重影响廊坊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3)廊坊市市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不够深、不够主动,认识途径过于单一。

(4)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传播媒体和法律法规不能完全实现其本身价值,市民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作用。

(5)参与休闲体育可以使市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状况,工作效率和工作信心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或大幅度地提高。

2.建议

(1)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加快休闲体育研究、指导、管理和经营人才的培养。

(2)尽快解决廊坊市休闲体育的矛盾,统筹规划,引导消费,加快廊坊市休闲体育发展。

(3)加大休闲体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地开展休闲体育宣传活动,提高市民对休闲体育的认识。

(4)进一步加强休闲体育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全面推进休闲体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师,张永军.终身体育理论视角中的休闲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5):26-28.

[2] 夏荷莲,郭华恬.论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4,(6):48-49.

[3] 罗文俊,钟为民.休闲体育与亚健康[J].中国健康教育,2004,(6):545-546.

[4] 卢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探悉[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

[5] 孙峰华,等.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1):67-73.

[6] 周丽君.论休闲体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J].浙江体育科学,2005,(2):26.

第9篇:大健康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安康市;市民;羽毛球;现状;调查分析

前言: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美誉度和极强的影响力,羽毛球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细腻、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要达到较好的掌握和提高存在一定的难度。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安康市360名羽毛球爱好者2010-2011年羽毛球运动状况,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在保证样本推论精度的基础上,确定抽样样本和样本量,对安康市2010-2011年360名羽毛球运动爱好者,采用现场问卷发放、现场填写、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是100%和95%。

1.2.2比较分析法

对安康市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实施状况、体育场所设施、竞赛组织及环境状况等进行分析。

1.2.3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研究的有效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法的方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些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运动负荷易调节的个人或只需少数人参与的项目则更易被大众接受。根据大量的文献调查,认为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的滞后问题在中小城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造成安康市羽毛球运动开展与普及影响因素,归纳起来,可认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各项市政设施也随之增添不少,但市民健身娱乐的相关费用与设施的到位情况却不尽理想,这与市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相关。

2.1.1安康市羽毛球场地设施无法满足市民的运动需要

调查结果显示(表1表2):我们也不难发现,现在安康市羽毛球运动70%多的市民无法满足羽毛球运动健身需要;群体竞赛方面,组织最多的是三大球及田径比赛,羽毛球等一些休闲性项目被视为“小儿科”,往往被视为登不上“大雅之堂”。

2.1.2安康市羽毛球运动开展市民兴趣表

从调查情况看(表4表5),当前安康社区篮、排、足三大球场仍占据大部分运动场地,羽毛球运动场地面积一般不足三大球场地面的五分之一,安康学院体育馆馆有羽毛球场地,但是几大项目混合在一起,只能分时间段开放,而面对庞大的爱好羽毛球学生及市民群体,这些场馆设施只能是“杯水车薪”。

2.3羽毛球运动组织乏力

通过对安康市2010-2011年羽毛球项目市民参加活动结果调查发现:羽毛球运动比赛的组织领导不够严密,少有大型羽毛球赛事的举办,因而跟外界不能很好的交流。

3.对策

3.1认真转变观念

我们必须切实扭转当前对羽毛球运动市民热学条件差的局面。必须切实树立起以人为本,以人民为本的组织理念,充分满足民众的爱好与选择。

3.2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羽毛球运动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设

一方面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抓住运动项目进一步普及,城市基础建设应不断的建设完善,科学合理地规划运动场馆。

3.3加强羽毛球运动的组织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一方面我们可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人负责羽毛球协会工作,定期作些技术与裁判的指导工作及组织管理工作,使协会的发展更趋完善一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总之安康市羽毛球运动要适应市民的身心特点,在加强体育理论、培养市民体育意识的同时,在组织实施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4.2建议

4.2.1我们可以组织市民观看精彩羽毛球比赛和传授羽毛球比赛规则和裁判法来激发市民学习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4.2.2通过比赛涉奖激发市民对羽毛球的学习。通过羽毛球的学习,促进市民身心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市民的健康意识,增强他们的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4.2.3常举办赛事比赛,激发市民学习的积极性,给于充分发挥个性优势的空间,同时培养市民终身体育的理念。

4.2.4加强羽毛球场馆建设,为市民参与羽毛球运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场地对市民参加羽毛球运动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