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

第1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浅议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要正确使用案例必须做到:(1)选用类型要精当。(2)运用时机要适当。(3)使用方法要恰当。

    关 键 词:教学法   案例教学

    案例以其具有的典型性、直观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而被广大政治课教师喜爱。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案例呢?我认为要正确使用好教学案例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精当。即选用案例类型要精当。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政治课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如果选用的案例不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时代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选用案例是否精当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案例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新。就是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比如,教师要阐述“青少年要有开拓进取精神”这一观点时,如果选用“张衡发明地动仪”这个案例来说明虽然也能说明清楚,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有些陈旧和遥远。相反如果选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是怎样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这个案例,则不但可以给学生讲清“开拓进取”的深刻内含,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2)近。就是选用的案例要切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抢,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确切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果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3)真。就是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案例,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有关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4)精。这里所说的“精”就是选用的案例必须是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最有教育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对所选用的案例不加筛选,仅仅是为举例而举例,是泛泛举例,那就失去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真正意义,有百弊而无一利。

    二、适当。即运用案例的时机要适当。能否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运用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要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开展案例教学。(1)欲“引人入胜”之时。即烘托课堂气氛时使用。思想政治以其理论性、抽象性、思想性而让学生难以理解以至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穿插一些典型案例,给学生以新鲜感,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强烈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授“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这一内容时,一开课我就播放了《焦点访谈》播出的“法轮功痴迷者傅怡彬杀亲灭妻”这一典型案例。这个案例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通过案例弄清了我国刑罚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个案例,还让学生认清了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人民”的罪恶本质。(2)需“画龙点睛”之时。即突出教学重点时使用。突出教学重点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中心任务。政治课教师为突出教学重点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因此,如果运用典型案例来突出教学重点,则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比如,我在讲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重点内容时,选用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处死刑”这一典型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案例不仅充分证明了“公民在法律在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法律原则,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教育了广大学生,增强了他们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同时又表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决心,起到了舆论宣传、监督的作用。(3)应“围魏救赵”之时。即突破教学难点时使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或观点。政治课教师如果还采用过去的那种单纯说理、“填鸭式”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其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正确运用典型案例来“围魏救赵”,就可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比如,我在讲授“诉讼与审判的基本程序”这一内容时,为了突破“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的区别”这一难点,我采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为维护自己丈夫的合法权益所进行的多种诉讼”这一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秋菊所打的“官司”中分别包括哪些诉讼程序?这些诉讼又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学生不仅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了知识,弄清了各种诉讼之间的区别,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4)望“醍醐灌顶”之时。即发出警醒、明示时使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高度统一。运用典型案例来说明深奥道理,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出示范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方法之一,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警示与激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功效。比如,我在讲授“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这一内容时,我选取了“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婚礼”这个典型事例,充分地说明了正是因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无数革命志士才表现出如此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这个案例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努力的崇高信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恰当。即使用案例方法要恰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能否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力求全面具体,切忌顾比失彼。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中,要始终牢记教书育人这一宗旨。如果只重视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忽视思想性和教育性,就会丧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比如教师在讲授“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内容时,举例说:“一名只差一天就满14周岁的少年,为打游戏机与祖母发生争执,用极残忍的方法杀害了祖母,这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但他却没有被判刑,原因是他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人。”教师举此案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性,但运用这样的案例则可能会诱导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学会钻法律的空子,甚至以年少不会被判刑为由,铤而走险去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坚持正面教育,切忌追奇猎艳。正面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强有力杠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有“趣味”,一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过分地讲述一些离奇古怪的案例,或过多地描述一些奸淫烧杀的犯罪情节,就会在学生中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不仅有悖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而且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3)确保有的放矢,切忌随意评议。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有针对性,要力争达到案例内容与学习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案”“理”合一。如果教师对所采用的案例随意评价,妄加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有害的结果。比如,教师在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内容时,如果举例说:“人称‘中国烟王’、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因大肆鲸吞国家和集体财产而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从客观上讲他多少有些冤枉。因为他为国家和集体创造了巨大财富,每年创利税就达200个亿。”显然,该教师所举的这个案例不仅会极大削弱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正确理解,增大思想教育上的困惑与障碍,而且甚至还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形成“即使犯罪也情有可原”的错误心理。其实,教师举此案例的落脚点应是“不论是谁,不论功劳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侵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决不能让情感上的差异取代法律上公正。(4)注重典型引导,切忌涉案过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举例一个接一个,甚至搞案中案,把政治课上成案例堆砌会,让知识服务于案例,让学生沉迷于案例讲述中,就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冲淡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教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以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听课中思考,从案例中汲取,以达到预期学习目的。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就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精当、适当和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而且还必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与觉悟得到较大提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全书——政治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学课堂教学全书——政治课堂教学(上、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思想政治课教学》(98——2002)

    4.《政治课教学》(97——2002)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2002)

    6.《政治教育》(98——2002)

    7.《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02)

第2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1.1课堂教学方式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尽管也会穿插使用一些例子,但这仅仅是为了说明某一问题,并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思考的作用。同时,有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公共草地的悲剧”“灯塔”等,被经济类课程讲授了很多遍,已经被过度解读。反复使用同一案例会大大降低课堂趣味性’难以提起学生参与课题教学的兴趣。

1.2教师队伍案例经验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是“从大学到大学”从事教师工作,尽管他们拥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对基本理论的解读也很透彻。但是,由于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践工作经验,在课堂教学时,他们所引用的很多案例都来自于书本,教学模式跳不出“从本本到本本”的传统模式,知i只与实践脱节,背离了鮮的本质。

2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存在的要点

如上所述,财政学课程不仅强调理论教学,更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需要学生在掌握财政理论“是什么”的基础上,能够从财政的角度解释社会经济问题“为什么”出现,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将这3个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财政学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接触到在书本上没有的实际问题,认知水平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充分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身临其案情和场景,认真研究案例,通过深入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和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及老师充分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

2.1综合运用案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师在上财政学这门课程前,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充分掌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要清晰,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通过穿插讲授式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财政学原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地设计案例,灵活运用财政学的经典案例和现实案例,既能让学生们通过案例去掌握和理解课堂知识,还能与社会实践与时俱进。在财政学中,涉及案例教学的案例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政策制定型案例,目标是鼓励理论化的思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着重强调的是财政政策的思考和分析。

②确认问题型案例,更多地关注财政问题的研究和分析。

③概念运用型案例,注重的是学生对某个特定财政概念的认知和运用。

④说明型案例’通常指的是研究性案例’通过给出一个财政事件或者财政,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不同类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向学生们动地展示财政基本理论和财政政策问题,有效地将案例分析入学习过程中去’通过对案例的深入讨论达到提高理解程度、職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的目的。

2.2选择时效性较强的案例

好的案例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但需要专业教师拥有较高的学术造诣,更需要教师及时跟踪财税的热点,以及善于发掘财税工作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通过搜集报刊、图书、网络中的信息资料,掌握大量有教学价值的案例。同时,财政学专业教学求学生要提高实践运用能力,与社会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案例。时事热点和政府最新政策举措的解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反映时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与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探讨,把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有更广泛的认知。当某个章节或者某一个问题系统地讲授完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社会中的某个热点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案例给学生作为课后阅读作业。让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自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学习。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的升华,进而巩固所。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2.3提高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方式的课堂运用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基本理论充分熟悉,才能选择正确的案例,将二者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能够提出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剖析案例,为学生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宽广的思考空间,切忌用所谓的标准化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4建立案例教学库,完善教学资源

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大多是从国外同类教材中移植过来的二手案例,脱离了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对财政学未来的发展和研究缺乏应用价值,更不利于财政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加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库的建设,科学地开发经典案例和时事案例,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对财政学教学尤其重要。在建立案例教学库时,对选取的案例要有一定的要求。

①选择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案例。

②不需要罗列大量的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经典的、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案例。

③案例教学库的编排要根据教学要求系统地、有序地、合理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2.5为教师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第3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可行性 

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概念或者理论知识所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互动、开放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首先要进行严密的计划设计和相关准备,其次选取特定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形成一种互动的交流与探讨。案例教学方法要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以期能够达到思维的碰撞以及思维发散的最终目的。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要求是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中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初中政治教师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满足教师的相关要求,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此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初中政治课堂产生出极大的兴趣,势必会求知欲旺盛,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探索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方法同时具有生活化、经典化两种特点,尤其是在学习初中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大。案例教学方法将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逐渐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知识。根据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往往对有情节的小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将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学生一般会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听的过程中会认真思考。教师可以在讲完相关故事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继而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的方式总结出对知识的理解。上述方式方法能够让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相关结论,与此同时,这也加强了师生的良好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整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选择案例,科学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在案例教学方法的案例预习这一环节中,主要注意内在影响因素以及外在影响因素,从中分析出谁是整件事情的决策者,另外还要注意影响角色以及目标的问题是什么。案例预习之前要选择合理的案例,继而能够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小明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回到家后又被父亲骂了一顿,而此时小明的心情非常糟糕,只想砸东西或者找人打一架,在此时身为小明的好友应该如何来劝解小明?此时需要充分考虑小明的心理情绪变化。首先,身为小明的朋友,需要站在小明的立场上想问题,可以帮助小明调节好不良情绪,可以陪小明去打球或者听音乐,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上升到暴躁的情绪当中。其次,站在小明的父亲立场上想问题,父亲批评小明也只是为了让小明更加努力,其本意都是出于爱小明。最后,小明需要冷静分析自己的错误点,学会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把握教学时机,将经典案例呈现出来 

正确把握好教学实际,需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案例能够与理论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呈现经典案例的过程中,不能够以格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与理论基础知识脱离的案例,势必会导致教学目标与讨论的相关内容不一致,因而需要将所讲的知识结合起来呈现。这既可以在讲完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后联系相关故事以及经典案例,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进经典案例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初中政治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详细介绍本文的案例,继而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充分展现给学生看,与此同时也可以发放一定形式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合成自己的语言。 

第4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24-02

一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指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启迪学生思维,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尝试着把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由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长需求,能够满足大学生求知和发展的需要,能够集中学生的情感和力量,能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能通过案例教学的不断运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思想政治课的案例教学中,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基本政治理论知识,还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竞争和合作的意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得到很好的保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者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它避免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对提高教学效果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1.教学案例选择耗时费力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把教材的基本理论观点完整地贯穿到适当的案例中,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和案例完美的结合。案例的选择和使用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所选案例必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还要求教师转变以往传授知识的角色,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对所讲授课程和课堂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选择教学案例以及提升自身各项能力。

2.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学实施方式单一

在案例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按照案例本身的传统逻辑和思维惯性去讲解案例,用单一的文字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欣然接受和认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更有教师把案例教学当成了纯粹举例子,甚至是临时发挥的教学案例,结果只是讲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学生热情高涨,却不能从中领会教育理论的内涵,达不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案例教学实施方式的简单和单一化不能多层次、全方位地呈现案例文本,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不能产生多维良性刺激,导致课堂教学沉闷无趣,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和强化。

3.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欠佳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局限性。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章节、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部分老师仅依靠案例教学法,不顾教学环节和情境,机械地滥用案例教学法,课堂上案例教学覆盖了所有内容,结果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其长处,形成巨大的合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性。

4.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有待完善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凭主观判断选择教学案例,必须选择结合教学内容,符合教学需要,学生易于接受的事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结束以后,教师必须及时地总结案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发挥了作用,对案例效果进行明确的评价,而进行评价必须有完整的测评机制。目前,在思想政治课中采用案例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缺乏一个完整的测评机制和行之有效的测评原则,存在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制约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和推行。

三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运用原则

案例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施,有恰当的案例才能保障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和功能得以显现和发挥。选取案例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一项基础工作,不能随意为之,在选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原则

高职院校在选择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案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选取的案例要真实具体、符合科学规律,并且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符合党政国策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和立场,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要随意捏造虚假和低级案例。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不强的案例会失去其教学的意义和效果,甚至会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无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2.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原则

典型性是案例的基本特征,因为案例本身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才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形成对事物或问题的一般认识。教师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对应,达到以案例说明特定道理的目的。案例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取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思想政治课是时代感很强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把握时代脉搏,关心国家大事,把国内外重要时政融入教学中,使思想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尽量避免陈年旧事,要把握时代性,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案例的选取要坚持典型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和应用的有效途径

1.精心设计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环节

选取、讨论和总结是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实施的三个环节,材料的选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总结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收获环节。课堂上案例教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思维实际相符合。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注重实际调查,系统开展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跟踪社会热点和高职学生的关注目标,及时修订教学案例,形成比较全面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体系。认真研究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高职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及时总结案例教学的得与失。教师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搜集、编写和讨论分析教学案例,师生共同努力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案例教学中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要运用好案例教学并非易事,必须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出最具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评判、总结,得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真实反映和联系国内外社会实际和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与思想上的困惑,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做到关心时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以理服人、以情育人,在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4.加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与教学案例资源建设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而且要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思想政治教学名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培养出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兼职结合的科研团队。另外,还需组织思想政治课教师收集、编写教学案例,相互之间积极交流案例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案例教学的最佳方法,逐步建立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资源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5.完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

案例教学测评机制是把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案例教学的具体实际,运用各种方法对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方面进行测评,促成它们之间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最终实现案例功能的运行模式。完善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测评机制能够更好地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满意度,还可以通过测评掌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情况,以及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出来。因此,在遵循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积极完善案例教学测评机制,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第5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例案教学;优点;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35-02

高中政治课程新标准要求以"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相统一"为教学原则,而高中政治课堂采用例案教学法能够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所谓的政治例案教学法,就是指在政治教师的引导下,依据相应的课程目的和课程标准,结合课本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特定的政治知识背景,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由师生共同探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和答案。

1.高中政治课采用例案教学模式的优点

首先,例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于政治知识相对枯燥和抽象,学生的掌握难度较大,传统的政治教学课堂多是采用教师讲解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影响了学生对所需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和吸收能力,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导致学生的兴趣都不高,课堂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和抵触情绪。而例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活跃政治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例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案教学模式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在例案教学的探究模式中,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能够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谐的政治教学氛围,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例案教学模式能够使政治教学贴近生活。所谓例案,就是教师精心选择生活中包含政治知识和政治基本原理的典型案例。例案一般有两个特征:一是生活性,二是典型性。来自生活的典型案例与生活的联系较为密切,能够改善政治知识原理相对脱离生活的情况,还原政治知识的生动性和人文性,有效增强学生对政治事实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因此,在高中政治教育课堂中要普遍使用该教学方法,以期改善政治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2.高中政治课采用例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

首先,例案是政治课堂上师生展开教学和学习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精选政治教学例案。虚假的例案,会使学生对现实产生错误的判断,对政治知识和政治原理的真实性和适用性产生怀疑,最终影响政治教学的积极性。所选择的例案要来自生活、来源要真实可靠,具有客观性。如在讲授政治知识、经济知识和法律常识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教学材料,参考《人民日报》、《新华网》、《凤凰网》等大门户网站,也可以利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实时性和较高的真实性,能够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作用。其次,所选择的例案教学材料,要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难度要适中,适合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不能离学生太远。这样才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参与到对案例的分析当中。同时,所选择的例案要紧密贴合政治教学知识,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如果所选择的材料离题太远,那么最终反而影响了政治教学目标的实现。

其次,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方式的主要采用形式,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既能展示文字材料,也能够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和音频,已经成为大多数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它能够减轻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扩充教学内容,扩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案教学法与多媒体教育方式相结合对于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大胆使用多媒体,保证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质量,控制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智力水平,推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和谐统一,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再次,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例案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方式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够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但是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目标,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掌控,因此它还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师通过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安排相关的教学步骤,调控课堂秩序和调整课堂的教学进度,引导学生有序参与,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做到组织严密,态度从容,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对于课堂出现的突况,教师要具备高度的教学素养,能够实时调节和处理意外情况,保证课堂的教学进度,维持高效有序的教学秩序。

最后,注重教学反思。任何一项教学方式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学反思。积极的、正确的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古人云:"一日三省吾身",教师也需要定时进行反思,在每天的教学工作完成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方式是否合理,例案是否客观真实,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案例,能否做到举一反三,也要考虑教学过程的中的人文因素,学生的反应如何,自己是否体现了"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规范。

第6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所确定的14门核心课程之一,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同时,这门课程需要面对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实践性日益增强,教学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案例教学与互动理念融合的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应该成为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1.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是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实际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周川,2002)。1869年,时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兰德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引入法学院的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法学教育的重要方法。而互动式教学理念是一种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创造出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它的本质是平等与相互尊重(王伟伟,杨秀丽,2005)。 因此,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指以互动式教学理念指导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案例分析的单向模式,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全面参与案例的搜集、整理、分析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案例教学的方法。 2.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式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案例分析的模式,主动地参与到案例的选择和分析过程中,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案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式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释放他们的能量,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创造力和批判精神(孙枝俏,2010)。 (2)自主分析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动手能力。互动式案例教学强调学生的独立分析、独立思考,将搜集资料、分析复杂法律关系的重任部分或者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有助于培养法科学生必不可少的法律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3)师生互动,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知识传授的效果。互动式案例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热烈讨论,能够在不断思考和相互辩难的过程中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行政法学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流程设计 1.案例的选择与课前准备 (1)案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实现案例教学法功能的前提。由于学生是《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内容的初学者,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指导。笔者认为,在案例的选择上,教师和学生应该合理分工,协调互补。 教师负责对部分经典案例的分析。对部分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是教师的责任,一方面这些案例重大复杂,对于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点十分重要,必须详细分析讲解;另一方面,也是给同学们作出示范,有利于案例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教师为学生列出备选的案例信息,指出案例搜集渠道,指导选择方向。互动式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案例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列出备选的不完全列举的案例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主次程度,结合社会热点,作出合理的指导。 (2)案例的课前准备。案例教学的信息量很大,如果课前不能很好地归纳提炼,讲解的效果就无法保证。对于需要精讲的案例,教师应该仔细剪裁,既不遗漏重要信息,也要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尤其是要理清复杂案件的脉络,归纳出主要争议点,为接下来的分析讨论打好基础。案例展示的形式主要是PPT课件,应该努力做到图文并茂,必要的话还可以包括简短的音频和视频资料。 教师对部分经典案例的介绍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分析案例之前,给学生以必要的示范。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比如背景资料的补充、不必要信息的删减、显示效果的调整等,都会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尤其是要注意指导学生控制时间,避免内容过多匆匆讲完或者拖沓冗长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 2.互动式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引入案例的时机。教师除了在课程开始时选择一两个经典案例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提出案例,供大家讨论。但是学生自主讲解案例的时间不宜过早,因为案例涉及的行政法知识点比较多,课程刚开始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往往不够,所以学生自主讲解案例应该在课程进行了一半以后进行,之前主要还是参与教师介绍案例的互动讨论。 (2)课堂互动讨论。不论是教师选择的案例,还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案例,一般都可以按照“介绍案情—提出问题—表明观点—课堂互动—重新评价”的步骤进行。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可以将案例在课前发到班级公共邮箱,让大家有所准备。为了使讨论更加集中,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先小组讨论,再推举代表集中表达观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要保持“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的开放氛围,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这些见解不够成熟全面,但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对于启迪思考、探索新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讨论的最后应该给出总结性的评述,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要及时回应。当然,对于一些复杂案例,教师应该强调讨论结果的开放性,鼓励学生以此作为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的题目继续深入研究。 3.课后的修改完善与成绩评定#p#分页标题#e# 如果案例的讨论仅限于课堂,其作用也是有限的,互动式案例教学法要求课堂讨论后的“二次互动”,即负责主讲的同学根据课堂讨论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案例分析,作为作业上交,讲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本门课程成绩的依据之一。 实践证明,由于学生们重视平时成绩,对案例的修改完善起到了很好的知识巩固和复习的作用。同时,教师通过批改案例分析作业,能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案例教学的得与失,有利于接下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这种“二次互动”也使平时成绩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较为公正合理,避免了由“书面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片面考核方式带来的弊端。 三、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行政法学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 1.互动式案例教学与司法考试复习的结合 自2008年以来,为了缓解法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司法考试政策放宽,法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这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司法考试主要通过简短的虚拟案例考查学生对于现行有效的法律条文的理解,与以前偏重理论分析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距,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行政法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互动式案例教学应该努力使理论教学与司法考试考核要求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理论,也具备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在案例教学中,除介绍经典案例外,还应引入“虚拟案例”、“微型案例”甚至司法考试真题,模拟司法考试的情境,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司法考试作好准备。 2.互动式案例教学与“法律诊所”教育的结合 “法律诊所”教育(ClinicalLegalEducation),又称“临床式法学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实践性法学教育模式,该模式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实习培养医生的形式,通过指导法学院学生参与处理实际的法律案件来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即将学生安排在直接面向社会从事法律服务的法律诊所中,让学生承办真实案件,面对真实的客户和真实的对方当事人,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经历整个办案过程,使学生掌握办理法律案件的技巧和技能,增强对法律职业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培养高水平的法律人才打下基础(马海发•梅隆,2002)。 为了更好地贯彻法学实践教学的教育方针,笔者所在学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已于2009年建立了法律诊所。诊所的常规活动包括组织模拟法庭、组织学生到法院听审、在校内外提供法律援助等,这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深化互动式案例教学提供了载体,借助这一平台,将鲜活的实例引入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法律援助实践中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增强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时效性 近年来,《行政强制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先后出台,《行政诉讼法》正酝酿大幅度的修改。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发展迅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案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增强时效性,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补充教材、拓展视野、激发兴趣的作用。比如,在讲到行政征收的时候,笔者结合举国瞩目的“新拆迁条例”的立法进程进行分析,结合“重庆最牛钉子户案”、“成都唐福珍案”介绍了2001年旧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出台背景和在现实中产生的弊端,对2010年《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破天荒地两次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条文进行分析比较,使大家了解了行政征收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关键因素,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也有了新的、专业化的视角。 4.建立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 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互动”,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互动交流也必不可少。从交流的效果来看,由于本身就是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主体,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成效与不足的评价非常中肯,大多数学生认可这一教学方法,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具体建议。 这一反馈机制的建立,体现了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师生平等与相互尊重的本质,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第7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改进探索;

案例教学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文本,并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及讨论,在不断融会贯通有关原理的同时,探讨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素质进一步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在分析、探讨案例的基础上,解决案例中具体的问题,同时获得启发。另一方面,教会学生用所学理论去解释说明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教师具有设计和激励的作用,教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培养学生的的自主学习、实践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从不同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多个层面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从而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不断调整角度、变换思路、敢于突破,进而促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思政理论课内容涉及面较广,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讲深刻的理论,而不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则难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一般来源于社会生活中,内容生动而逼真,很少有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这样就比较容易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由于案例教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把案例中的情景置于课堂当中,学生需要凭借案例材料文本进行思考与讨论,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案例中一个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老师必须要能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依靠个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使得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必须要深思熟虑,充分把握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即从前期的材料收集、小组讨论到课堂上的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关键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探讨,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分析,同时还要阐述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总之,运用案例教学能够使得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不当

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第一步无疑是选取案例,案例选择的准确性,关系到案例教学的成功。从相关资料来看,当前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对相关基本理论把握不够深刻,或是因为个人对教材内容没有理解透彻,导致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甚至脱节,从而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思政理论课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部分教师因此在案例选择上一味注重其趣味性,甚至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而忽视案例本身所具有的准确性和思想性。

(二)案例使用过多

在思政课案例教学中,单纯的进行抽象理论与概念讲授固然效果不好,但所选取的案例数量应当服务教学效果,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实效性。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使用案例,同时缺少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使得学生应接不暇,容易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听案例故事上,忽略了案例所隐藏的深刻道理,不能展开充分地讨论、交流,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呆板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忽视细心搜集和挑选案例工作,粘手就是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之类的案例。尽管这些案例很典型,也很具有说服力,但一直搬出这些案例,缺乏新意,会使得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效果恰好适得其反,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实际上,如果教师仔细下功夫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并不乏强烈时代气息的案例是如数家珍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要取得好的实效就必须要对师生关系进行准确定位,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并不是否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要学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面来看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如教师提前布置,指导学生课前阅读案例、预习上课的内容或上图书馆查找材料,课堂上要积极讨论、交流,踊跃发言。

(二)精选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案例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教师所用的经典案例,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又要能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作用。案例应当追求具有代表性,同时准确设计好教学的切入点及引导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把握和理解,达到掌握相关理论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具体生动、真实的现实案例,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在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能够不断加深其感性认识。一个有效的案例教学,寓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让听者能够置身于实践活动之中,激发参与意识,不断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教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有效教学。

如教师在讲解社会公德内容,引导学生讨论重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时,完全可以引用2012年出现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最美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有无数外表平常、职业普通、生活平凡的普通人,却因为意外遭遇的瞬间考验而陡然焕发出令人敬仰、威铭的耀眼光亮。他们让冷漠、自私的人看到了人性本善的光辉。

(三)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以语言和文字为主要展示方式,受学生本身知识面限制较大,学生闻所未闻或过于熟悉的案例,常常会令其不感兴趣以致影响教学效果。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案例,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集于一体,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多维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同时获得多种形象、直观的有效刺激,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和理解能力。同时,网络具有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它能及时接受和传播涵盖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类信息,其超大的信息量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在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不再只局限于指定的书本教材、教师知识的传授以及其他媒介的传输,他们直接可从网络上获得各类资料和信息,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信息量有限、内容单调的桎梏,弥补了其他媒介信息传输的缺陷。如教师在教学中讲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这一专题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中日争端”问题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理国”。这时教师可以播放国内许多大城市高校学生的爱国游行示威视频及我国的海监船、渔政船与战机舰艇巡视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讨论交流,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实践教学案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非常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近年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既重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案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验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案例的创新设计研究,也可以强化教师的创新思维,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水平低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案例取材于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先进团体组织,它们在带动城市改革创新及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实践教学案例更加注重学生信仰、品格和心理的发展,教学内容是活生生的事实,教学形式是近距离的接触和亲身的感受,学生是积极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应该说,实践教学案例适用于各类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有利于引导、启发、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省情、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面临的各种困难,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种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具备强大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及时关注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现实问题带入到理论学习之中。如教师在《概论》课中讲解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伟大成就时,可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所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也可以分组带领学生参观调研所在城市优秀企业、先进组织团体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考察报告、召开专题班会或演讲比赛,提升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把自我的成才发展规划升华为爱国责任和效国志向,进而自觉培养建国之才,落实效国之行。总之,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案例,用历史的变化、现实的成就、国际的比较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进一步坚定共同理想信念。

(五)积极探索现场案例教学,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现场案例教学这一创新模式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明的,其主要手段就是将案例中的主人公或者名人以特邀嘉宾的身份邀请进入课堂,并结合其自身的不一般经历以及感受,具体就某一教学主题进行阐述,亲身参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对提升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很大帮助。不难看出,现场案例教学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案例文本的独特性。与这些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现场案例教学不存在原先写好的文本,其案例文本来源于所邀请的到场嘉宾现场所做的阐述,这些“文本”案例具有实时性、直接性及当下性的特征,在效果上面表现出的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性更明显。(2)案例情节的亲历性。由于是现场的特邀嘉宾与学生面对面地阐述其人生的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以及感受,表现出“第一手资料”的特点,也因此具有更大的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这样能够使得现场学生获得“在场”的切身感受,也因此发挥出很大的吸引力及感染力。(3)案例讨论的开放性。传统教学法的内容既定而有限,有时候难以详尽地将要表达的细节一律表现出来,由于背景信息限制导致案例讨论难以深入开展。现场案例教学能够克服这一问题,案例里面的主人公作为特邀嘉宾来到现场进行讲述,学生可以上课堂上及时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与特邀嘉宾进行互动,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呈现出开放性特点。

案例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所推行的一种普遍教学方法,尽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其传统的弊端亦不容忽视。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出更加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以上所阐述的部分模式的创新,部分仅是经验之谈,或是在起步实践阶段,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第8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相互借鉴和融合是新课标理念下多维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本文就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的各自特点、两种模式的借鉴和融合、基本方法、操作程序四个方面对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进行探索,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所谓生成性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充满活力。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而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生成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媒介进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实现生成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本文就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以供同行参考。 

1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要求 

1.1 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相对而言,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教是为学服务的,它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 

1.2 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 

1.3 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 

2 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2.1 明确的目标性 

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编,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 

2.2 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外露的,有的可能是隐晦的。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2.3 突出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在已经经过实践了的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操演,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运作技巧。 

2.4 充分的自主性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没有学生的自主性,绝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 

2.5 较强的综合性 

案例教学的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丰富,案例的求解也较为复杂。这样,案例教学的实施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新课标理念下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的借鉴和融合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教师应该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动态生成的课堂。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案例教学法以其情景性、师生互动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与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共融性。 

3.1 两者都强调预设的针对性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生成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预设强调的是教师的设计和安排,它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预设具有针对性。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选编,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紧紧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进行设计的,强调的也是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它突出的也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设计也具有针对性。两者都强调预设的针对性,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具有共融性。 

3.2 提高案例教学的开放性,使其与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相吻合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生成的随机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为此,预设要有弹性和开放性,给生成腾出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要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指向,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开放性不够,可以通过选择开放性材料和问题,使其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从而使案例教学法适应于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理念的需要。 

3.3 把案例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动态性相结合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再创造的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把重点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根据学生讨论中出现的新观点、新见解作出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使案例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生成的动态性相结合。 

3.4 将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丰富,案例的求解也较为复杂。这样,案例教学的实施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其结论往往具有唯一性,缺少多样性。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结论使案例教学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抓注学生解决问题的闪光点和亮点进行牵移,使结论具有多样性,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加以引导和激励,使案例教学的综合性和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相结合。 

4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基本方法 

4.1 案例模拟法 

它是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模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人物和活动,从而切身体会历史事件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如分析拿破仑政权产生和灭亡的必然性时,可以运用历史材料让学生模拟充当法国国内各阶级的政治代表和影响法国历史发展的各种国外势力的代表,从而从宏观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知识体系,挖掘课文中的稳性知识,深化认识,培养唯物史观理念,实现生成性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目标。又如:在上罗马法这节内容时,涉及到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这些抽象的概念,单纯从理性上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其概念特点,案例情景教学法就充分体现了其优越性,使学生印象深刻、浅显易懂。

4.2 案例讨论法 

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讨论过程中,要抓注学生解决问题的闪光点和亮点进行牵移、点拨,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要加以引导和激励,达到生成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上雅典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下案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我叫雷克尔格斯,四十年前,一场改革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从债务奴隶重新成为一位普通的公民,以务农和手工业为生。尽管我现在处于公民中的“第四等级”,不能享有其他等级公民的政治权利,但我仍然非常感谢那个人。 

(1)雷克尔格斯自白中的改革指哪场改革? 

(2)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场改革有哪些内容? 

(3)祖父不能享有哪些政治权利?说明了什么? 

我叫莱克格斯,雷克尔格斯是我的父亲。我继承了父亲的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务农者和手工业者,同样是第四等级。但是,6年前的改革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我们定时参加“五百人会议”,放逐我们不喜欢的野心家。雅典实现了正真的民主。 

(1)莱克格斯提到的改革是哪次改革? 

(2)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雅典真正实现了民主? 

我叫伊诺克,是位光荣的雅典公民。20年前,我参加了那场光荣而伟大的战争,捍卫了我们雅典的尊严。战争结束后,将军带领我们继续建设雅典。现在,哪怕是最普通的、没有经济来源的公民也能参加到我们的最高权力机构中,甚至有机会参与重大案件的审理。雅典是雅典人民的雅典! 

(1)伊诺克说的“那场战争”是指哪一场战争? 

(2)伊诺克的自白中的“将军”执政时期的的民主政治主要有哪些表现? 

(3)为什么说“雅典是雅典人民的雅典”? 

(4)你能从以上案例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可以让学生对第3、4问进行生成性讨论,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可以从原因、过程、阶级性、作用等方面进行提示。在讨论中不要拘泥于预设中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都要加以肯定。在教师总结时,要及时渗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达到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3 案例练习法 

在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的设置和结论的设置上要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纵横迁移能力。 

5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5.1 准备 

案例教学的准备既包括教师的施教准备,又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我们在此主要探讨教师的施教准备,要强调精心的预设,课前尽可能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减少低水平和可预知的“生成”,激发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教师有备而来,顺势而导,才能有真正的“生成”。这种“预设”越充分,生成就越有可能,越有效果。预设是对生成的丰富、拓展、延伸,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其关键环节是精心设计选编案例。 

案例除了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外,其最主要的来源应是教师或学生查阅现有文献资料,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挑选与编制。在挑选与编制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1 案例应尽量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叙述清楚,既要防止将实际案例与理论牵强附会,又要防止没有理论指导的随意分析案例。 

5.1.2 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注意结构严谨,文字生动,篇幅适宜。案例一般应由标题、案例正文及提示等部分组成。必要时可增加开头语、背景材料、结尾、注释等内容。

5.2 生成性学习案例教学问题设计 

案例教学的问题设计必须把握住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程度,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理论、抓住重疑难点进行设计和牵移。案例教学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但它毕竟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典型事件来实现的,它不能离开基本理论知识的指导与支持。否则,学生只会就事论事。 

5.3 生成性学习理念下的自学和独立审题。案例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和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提示和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和案例,充分理解案例所描述的事实和情节,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前后联系,条分缕折,归纳整理,分析案例所提供的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有两项基本任务:(1)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进行“微观调控”,正确引导学生自学。(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认真的自学,就会为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5.4 生成性理念下的讨论 

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体或核心环节。讨论案例时,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地深入案例,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案例和案例中的问题。当然,讨论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5.4.1 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讨论不同的案例会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教师应注意提出讨论的一般要求。 

5.4.2 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论。 

5.4.3 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少数学生包场”或“教师与学生的针锋相对”是讨论之大忌。它不仅会影响讨论的深入开展,而且会影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学讨论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对于部分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导他们,由浅入深地沟通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 

5.4.4 训练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许多教师往往热衷于“一讲到底”,总是责怪学生“启而不发”,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也存在“不爱说、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因此,训练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技能是案例教学的关健一环。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善于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训练学生善于维护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敢于和善于于人争辩,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从中清晰认识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并使其结论更趋合理和完善。 

5.4.5 抓住学生讨论中的闪光点进行知识牵移。有些老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与自己预设不相符合的闪光点听而不闻,或以与题目要求不符加以否定,未能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生成性教学,失去牵移知识和深化理解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学理念,以生成性教学理念为指导,抓住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闪光点及时进行生成教学,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生成,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不要拘泥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其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教师要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方案,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和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深化对历史概念的本质理解,培养学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的结合能力。 

5.5 评价 

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和对案例本身的评价以及对案例中蕴含的道理的归纳总结。对于学生讨论过程的评价,应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应给予肯定,对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同时也应指出他们的不足,对平时发言不够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所表现的同学,更应注意正面激励,鼓励他们增强信心,继续努力,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对学生在讨论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典型思路应给予正确评价,要给学生以豁然开朗感觉,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提高其思维能力。对案例中蕴含道理的归纳总结,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要言学生欲言而又不能明言之处,要给学生以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新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但是,任何教学模式的改革都离不开对原有教学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借鉴和融合,作为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的固定要求,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借鉴和融合各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本文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案例教学正是基于以上理念而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对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所启发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生成性学习课堂教学》李和秀 杭州教师教育网 

[2] 《论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5) 

[3] 《谈生成性教学的注意点》王全夫—《教学与管理》(2006。5) 

[4] 《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罗祖兵—《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第9篇:思政课经典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学策略 案例法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1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1.2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1.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鲜活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政治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不离开学校的情况下,可在短期内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教学中把课内外连接起来,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

2.2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无论是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搜集整理案例,或让学生参与讨论、辩论,或让学生写出相关的政治小论文,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时还存在学生与社区、学生与家长等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多方面的积极互动中,走进了社会,体悟了人生,学会了学习、做事和合作,使学生不断成熟起来。

2.3 教学活动的创造性。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探讨氛围,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对同一个案例各人切入的角度不一样,最终对之认识就不同,这时有的学生就往往会出现“奇思妙想”,使得教学案例不断被延伸、扩展、迁移、升华。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就会不断得到强化。

3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步骤与方法

3.1 精选案例。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3.2 展示案例。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3 讨论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

3.4 总结点评。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昌林.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学

习,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