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变电仿真培训精选(九篇)

变电仿真培训

第1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培训;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培训评估

作者简介:张洪波(1982-),女,河南郑州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工程师。(河南 郑州 45005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81-02

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节点,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智能变电站较传统变电站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运行管理自动化;一键顺控等高级应用功能,实现智能化运行。这些新设备、技术和应用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掌握智能变电站技术的高素质人员成为日益紧迫亟待解决。

智能站知识主要来源于理论学习、参观学习、现场设备安装调试跟踪学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知识来源有限,应对异常和紧急情况的经验缺乏,迫切需要后续培训。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真实再现了现场环境,使学员能够熟悉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和先进设备,掌握正常操作、异常处理和事故分析处理过程,培养员工的实践技能。因此,利用仿真培训系统成为当前智能变电站人员和后续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为一名电力企业培训师,应结合电力系统的技术发展、岗位需求和现有的仿真培训系统研究策划开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智能变电站培训项目,制定实施培训计划,做好咨询和培训。[1]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谈如何进行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

一、了解培训对象,确定培训需求

1.了解培训对象,进行需求调研

以智能变电站运行人员为例,虽然工作岗位仍然是变电运行,但由于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应用,其工作模式发生了变化,培训需求自然也会变化。即使来自同一岗位,有着相似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但由于他们年龄、学历、经验等自身因素的差距决定了培训面对的学员培训需求的不同,使得培训需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作为培训师首先要了解培训对象,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培训对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个人需求、组织需求。个体需求就是学员站在自身发展或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角度来确定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等。个体需求调查多采用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要了解学员的特点,以便针对不同学员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培训效果。组织需求就是要了解企业某一方面的发展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就智能变电站运行岗位而言,目前调控一体化模式相比以往的运行方式在监控系统、一次设备以及操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和进步。这种差距就是一种企业培训需求。作为培训师,必须要能够迅速地掌握这种差距和变化才能预测出企业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内容,才能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前提依据。

2.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从多维度来进行,[2]包括企业、工作、个人三方面。首先,进行企业分析。要立足企业培训的实际,确定企业培训需求,保证培训计划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战略的要求。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指员工为满足工作岗位要求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比较,当员工的水平不能达到岗位技能水平时需要对其进行培训。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还需从企业发展规划、技术更新和特点上综合考虑,一方面注重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训人员的主要能动性与现实目标的有效结合。

二、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培训越来越需要贴近现场实际,企业培训更加重视技能培训,尤其注重岗位实践知识和技能培训。作为企业培训师必须要承担辅导、培训的责任,通过对培训对象的授课、训练、指导,使培训对象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能力,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培训师必须深入实际工作,掌握具体岗位工作内容,制定符合实际的培训内容。[3]

以智能变电站培训为例,可以按照智能变电站的知识把多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模块化的培训内容。这样以仿真培训系统为平台的智能变电站培训的内容大致可包括以下方面:

1.熟悉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是一种高效且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能真实再现现场运行环境,并具有可随意操作性,使用方法简单。作为一种培训工具,需要熟悉该系统以便更好地学习。包括: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使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仿真培训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熟悉主接线及一次设备,了解保护配置。

2.学习安全生产知识

对于电力供电企业,电网的安全运行是第一位的,因此,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是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包括:《安规》、“两票”管理规定等相关安全知识的培训。

3.学习智能变电站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

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智能变电站涉及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应用是运行人员急需学习的内容。包括: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网络结构的配置、网络数据的传输和监测;智能化保护装置。

4.学习智能变电站技能操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以纯软件形式再现智能站的新技术、新应用,详细模拟智能一、二次设备,可以实现正常操作、设备巡视、事故分析及处理三方面的培训功能。

(1)正常操作。通过正常操作培训一方面可以学习操作票的开取、修改、执行等常规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学习智能变电站特有的一键顺控操作功能。

(2)设备巡视。培训学员查找设备缺陷、发现设备异常的能力,提高学员处理、隔离异常设备、恢复电网正常运行状态的能力。

(3)事故分析和处理。培训学员进行处理、切除或隔离故障点,恢复送电,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提高培训学员判断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5.对学员提出的研讨问题组织研讨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所面对的培训对象都是来自各供电公司的现场技术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通过对其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学习,大家集思广益,能够开阔思路,解决存在的疑惑,同时对培训教师来说也是收集培训案例的一个机会。

三、根据现场实际编写培训教材

教材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培训都离不开培训教材,培训教材要与现场实际和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与培训内容息息相关,突出技能,其形式可以采用章节式、模块式、表格加注解式等。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容要紧紧贴合实际,最大限度地适应培训要求,满足培训所需,理论结合实际,针对性强。另外,教材可以借助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与传统的文字教材相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可以丰富培训课程内容,并使培训课程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同时还能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也是较好的一种教材形式。总之,教材要注意讲究实效、实用。

四、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工作

1.合理安排时间,确定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的合理安排是制定培训计划的重要部分,培训时间一定要综合考虑企业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安排,不能因为培训时间过长而影响企业生产,也不能因为培训时间不充分而影响培训效果。所以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安排合理的时间,一旦时间确定才能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

培训方式主要是培训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如在职或脱产培训等方式;培训方法是指培训教学工作采用的具体技巧与手段,如案例法或讲授法,企业培训所面对的学员参差不齐,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如互动式、讲解式、体验式等等。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教材等。因此,好的培训方式方法对培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然后边实践、边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2.结合培训目标,确定考核方式

每个培训项目实施后均要对受训人员进行考评,这也是对培训效果的一个检验。考核方式一般分为笔试、面试、操作三种方式。笔试又分为闭卷和开卷等。在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中,通常采用笔试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对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方式,对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采用操作的方式,通过两种方式的结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考评。

3.掌握培训技巧,实施培训工作

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工作的实施可以包括组织培训、导入课程、讲授知识、操作训练、课程结束等内容。[4]在课程的教授环节应广泛采用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结合培训具有岗位针对性的特点,可以针对培训项目采用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重教学工具的使用。此外,在培训中还需要遵循激发与鼓励原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通过培训提高学员的能力和素质,使之满足岗位要求。

五、了解培训效果,进行培训评估

任何一项培训的效果如何,学员最有发言权,所以要广泛征求和了解学员的反馈情况。[5]在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参培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内容设计、内容安排、师资配备、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态度、培训班组织管理的综合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形式通常以综合评估表、问卷等形式为主。培训评估的意义是可以采纳学员合理的建议,不断改进培训内容,使培训活动持续改善,使培训更具有生命力;通过整理总结学员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轮培训提供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六、结束语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变电站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节点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智能变电站新设备、新技术、新应用将成为电力员工必备的知识。开展好智能变电站仿真培训既可以满足学习智能变电站知识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专业人员深入、系统学习的需求,使运行维护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技能,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2]王成,王海蓉.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J].宁夏电力,2007,(2):67-69.

[3]李欣.做合格的电力系统企业培训师[J].中国电力教育,2009,

(2):263-264.

[4]刘翔.企业培训师工作能力探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8,(2):13-14.

第2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压电气试验 仿真技术 三维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055-01

传统的变电修试培训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主,学员通过观看高压电气试验教学视频获取变电修试过程中需掌握的基本知识。但教学视频的讲解过程为事先编排好的一段演示流程,往往根据一定的侧重点进行设计,因此很难完整的展示出电气设备试验过程中包括试验接线方式在内的所有细节。

该系统的产生使学员可以从三维空间的角度观看设备试验流程,可以自由的观看试验接线中的所有细节部分,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

1 系统的设计思路、原则、原理、方案及关键技术等

本系统以单个设备的完整试验流程为独立的培训环节分阶段进行设计,每个培训环节作为系统的一个演示模块,如变压器试验演示模块等,每个演示模块均自成体系,具备一套完整的变电修试教学内容,如电流互感器绝缘电阻测量试验、局部放电试验和交流耐压试验流程组成一个独立的演示模块和培训环节,所有设备的试验流程均以剧本的形式进行演示,严格遵守相应的标准规范。

各演示模块均以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为媒介进行播放,保证了系统良好的可扩展性,设备的新试验可以方便的加入到已有演示模块当中,更新后的信息可被仿真演示系统自动识别并更新,新型设备试验流程也可以设计成新的演示模块,并导入到仿真演示系统中进行浏览。

基于准军事化的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提供实时三维设备试验场景,用户可以随时进入到试验场地中,以第一人称视角观察试验的过程,浏览各个细节。

1.1 功能介绍

本系统首先开发出一套三维演示平台,即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为各设备试验演示模块提供媒介。三维演示平台实现了变电修试过程的实时三维演示,并提供了漫游功能,学员可以在试验场地三维空间中漫游。

1.2 技术特点

(1)本系统针对变电修试的教学培训特点,专门设计了一套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实时三维的形式演示变电修试过程。

(2)本系统维护简单,可扩展性强,所有的培训内容都可以单独设计,减小了系统开发的难度,所有的教学演示环节设计完成后,本系统可以将其有机整合。

1.3 系统结构和框架

1.4 测试方法和要求

(1)变压器试验。

将变压器试验演示模块导入到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中,观看变压器试验流程,试验内容应包括: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试验;绝缘电阻测量试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介质损耗角试验;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泄漏电流试验;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等5个试验。试验中安全措施应做好,接线应正确,试验仪器操作应规范,同时实现现场漫游功能。

(2)真空断路器试验。

将真空断路器试验演示模块导入到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中,观看真空断路器试验流程,试验内容应包括:绝缘电阻测量试验;导电回路电阻测量试验;分合闸动作时间与速度测量试验;分合闸动作电压测量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5个试验。试验中安全措施应做好,接线应正确,试验仪器操作应规范,同时实现现场漫游功能。

(3)电流互感器试验。

将电流互感器试验演示模块导入到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中,观看电流互感器试验流程,试验内容应包括:绝缘电阻测量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3个试验。试验中安全措施应做好,接线应正确,试验仪器操作应规范,同时实现现场漫游功能。

(4)氧化锌避雷器试验。

将氧化锌避雷器试验演示模块导入到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中,观看氧化锌避雷器试验流程,试验内容应包括:绝缘电阻测量试验;泄漏电流测量等2个试验。试验中安全措施应做好,接线应正确,试验仪器操作应规范,同时实现现场漫游功能。

(5)电力电缆试验。

将电力电缆试验演示模块导入到变电修试仿真演示系统中,观看电力电缆试验流程,试验内容应包括:绝缘电阻测量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等2个试验。试验中安全措施应做好,接线应正确,试验仪器操作应规范,同时实现现场漫游功能。

2 该系统的开发的意义和推广应用前景

基于准军事化的变电修试模拟仿真培训系统开辟了高压电气试验教学的新模式,它可以为高压电气试验人员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可控性,因此,用户完全可以控制整个演示系统的开发过程,最终完成的仿真演示系统的演示效果也将完全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仿真演示系统打破了传统视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对高压电气试验乃至变电检修全新教学培训模式的探索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培训系统以分离模式开发设计,其中变电修试仿真演示软件可以应用到日常变电检修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所制作出的仿真教学演示模块可以无缝的嵌入到系统当中,从而实现本系统的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第3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一、基地概况

变电仿真基地在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为满足电力行业的技术培训需要,先后建成了包括各类220kV变电站、500kV变电站及35kV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现拥有常规、集控、综自220kV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三套、500kV变电站一套、35kV变电站一套等,其中220kV变电站仿真系统曾荣获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4套仿真系统、5套模型分别模拟了冀北公司所辖范围内7个地市各个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全部运行监控和操作项目,实现了对员工工作技能培训的全面覆盖。

基地现有机房4个,总面积500平方米,配备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工程师1人,讲师5人。9名专职教师中,4人具有电气、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指导教师资格;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电力系统运行仿真技术专家1人;3人曾参与600MW发电厂电气运行仿真系统开发并获得华北电网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有2名指导教师曾参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的变电站运行人员技能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从供电公司聘请兼职教师2人。基地可满足200余人的食宿需要。

二、培训业绩

(1)几年来,基地坚持仿真培训和开发相结合,以培训促开发,以开发服务培训,使基地建设在培训中稳步发展。基地全体成员先后承担了发电、供电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培训、鉴定任务。自2005年开始,先后承担了海军后勤部队配电运行人员的培训班13期;承担了为冀北各区域供电公司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任务,近三年累计承担培训、鉴定100余期,人数1632人次,学员的培训鉴定通过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培训效果受到了包括海军部队各类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培训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编写。近年来,参与编写了中国电力出版社、校本教材10本,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第4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应用;策略;开发技术

一、目前对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要求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电能供应的质量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和控制模式,才能适应现代电力系统、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现阶段条件下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

1.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2.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3.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对大型的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三、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的统一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

四、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

1.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2.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

3.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4.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着的作用。

结束语

由于社会对于电力的总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样对于输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成为电力部门非常重视的问题。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着,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5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 三维仿真系统 仿真场景

中图分类号: 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在电力系统的输送配电过程中,变电所是其重要环节,适用于调整电压的场所。其运行操作随着变电站系统不断发展,其自动化进程也趋于复杂,也使得对工作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及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系统实际运行中,因变电站系统具有特殊性,难以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如今仿真培训系统主要有两种:软件仿真与物理仿真模式。软件仿真主要是对现场录像、实体图片、平面接线图与数据图表等进行仿真,其过程沉浸感较为缺乏。物理仿真主要是依靠于专业设备,但其又具备可移植性较差、系统庞杂与实施时成本略高的缺点。目前,在变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三维虚拟变电站的仿真系统,因其具有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且造价较为低廉,在运行上也较为便捷,在三维虚拟的变电站仿真系统中培训,其培训过程存在较强沉浸感与真实感。此外,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的实现不仅需对电气设备几何模型进行建模,建模中还需加入对变电站周围环境的仿真模拟。

1国内外对三维变电站仿真系统的研究现状

在电力系统中,电厂仿真培训首先对仿真培训系统进行了运用,变电站的仿真培训也因电网调度的仿真培训而逐渐展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促使变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也逐渐发展起来,其发展进程由于变电站中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起到了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左右,电力系统仿真培训系统兴起并在火电厂中被应用,之后随着发展其范围扩增至变电站及电网的培训中。早期的火电培训仿真机投入使用于日本及英国与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为日本的关西电力公司“变配电的技术培训中心”的建立。我国首套火电仿机组的研发建立时间为1982年,变电站及电网仿真培训系统直至80年代末期才开始建立。我国首套DTS为东北电网仿真系统,研制时间为1990年。早期应用的变电站的仿真系统由于其运行操作较为简便,变电站的数量增大,但容量较小,再加上自动化的水平过低,从而导致其应用的效率不高。

2三维变电站的仿真系统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三维建模、计算机图形与仿真场景生成这三种技术,从而使渲染和生成三维仿真场景、环境与变电站设备的建模及二维场景保存与绘制得到实现。三维场景图漫游与渲染、场景图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通过OSG技术都得以实现。通过研究应用系统子模型,三维变电站的仿真场景实现优化,具体研究如下。

2.1变电站中其设备建模的实现

电压互感器、变压器、隔离开关及电路器等组成了变电站设备。用三维方式将变电站设备的仿真场景进行表示。通过对三维建模技术研究,变电站的设备建模是使用 , 的模型文件是通过 的插件将其以IVE三维格式导出,在OSG的编程中可方便调用。

2.2绘制二维变电站的场景图

变电站周围的建筑环境与其各设备表示为二维图元,图元的编辑操作与其绘制使利用MFC所封装各类的绘图函数来进行的。读写操作是通过二维图形文件的格式研究,在设计中将二维场景图的文件格式与文件存储设置成自定义来实现的。

2.3生成三维变电站的场景图

通过研究现有仿真的生成技术,三维变电站其场景图的设计是通过OSG技术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还对变电站的场景图由二维向三维转换得以实现,由此证明,生成三维变电站的场景图是以其二维场景图为基础的。

2.4渲染三维变电站的仿真场景

渲染三维变电站的仿真场景实现是利用OSG技术,在此过程中还实现了场景的碰撞检测与漫游等。通过研究粒子系统,使其仿真场景天气模拟得以实现(如雪与雾及雨、风等),使模拟效果更为逼真。

3什么是三维仿真场景

通过对现实环境形象的三维模拟技术,在虚拟场景中,用户可对于其中的信息进行查询与预览,还可对虚拟物体进行场景交互的操纵,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无需处于真实环境中即可有相同效果的感受。三维的仿真场景涉及多门学科,如人工智能、现实虚拟及计算机的图形学等,在人机工程的工作环境、培训及教育等仿真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应用于规划领域、动画的制作领域、建筑领域、产品的展示领域及园林领域等。

4三维仿真场景结构

仿真场景应用于虚拟现实中,一般为是用来描述场景图。三维场景的元素存储就是场景图,在场景中对所有物体与物体相互间的关系有保存作用。本身场景图就属于一种层次结构,其空间的数据集所使用的是自上而下树状结构图,以此为组织形式来达到渲染效率得到提升的目的。

诸多类型不同的节点构成了场景图,物体是由节点表示的。根节点是全部三维的仿真场景图,场景图位于树形结构顶端;场景图最底端为叶节点,物体在场景中实际的几何信息包含其中,叶节点场景效、光源、实体及地形等基本单元构成;组节点位于根节点下一层,包括的控制信息为物体的外观渲染状态及其几何信息,每个组节点与根节点都对子成员拥有零个或者多个(注:组节点为零个子成员,则不对其进行任何的操作),组节点中场景几何体的排列是通过OSG的程序进行的。在此种层次的结构中各节点可准确将其环境中的父子关系与其位置进行描述,在场景图生成前,各图层数据都要分别建模。如图1所示,各节点间与场景图层次结构位置关系。

图1 各节点间与场景图层次结构位置关系

场景图中所包括的节点其功能是不同的,比如说,开关节点 对其子节点的设置作用是可用或不可用,LOD细节的层次节点,其不同子节点的距离调用是依据观察者对其作出的观察决定的, 变换节点可对其几何体坐标根据子节点的改变来对其状态进行更换。所有的节点类都有相同的基类,又各具不同的功能方法,场景图的继承机制,可为节点提供多样性。

5三维仿真技术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生成一个具备触觉、听觉及视觉等包含多种感知、虚拟且逼真的环境,用户可通过虚拟环境中虚拟对象与外设装置的相互作用来体会,此种技术就是三维仿真技术。其技术包括粒子的系统模拟、碰撞检测及包围盒技术。

5.1粒子系统

粒子系统在三维的计算机图形学中,是对某些特定模糊的现象进行模拟的技术。在此系统中,粒子模拟过程通过OSG实现了较为复杂的过程,比如雨天特效、雪天特效及雾天特效等。粒子行为在粒子系统中的控制是通过对其空间的扭曲实现的,对粒子流施加仿真特效的影响,如风力、阻力及重力等,可对天气现象在三维场景中被有效的模拟出来,从而使视觉效果更为逼真。

5.2碰撞检测

碰撞检测随着分布交互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发展,已成为该领域中的热点研究对象。在虚拟的环境中,培训者沉浸感随碰撞检测精度越高而越强,促进虚拟环境中真实性的提高。虚拟场景仿真场景渲染率与实时性受实时碰撞的影响很大,所以,在该领域中,碰撞的检测技术也是难点之一。需要碰撞检测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虚拟场景中漫游实时性的保证、算法效率的提高及相交测试中对象数目的减少,碰撞检测基本任务就是确定物体之间(多个或两个)是否有穿透或者接触。碰撞检测的算法有空间分解法与层次包围盒法。这两种算法加速碰撞检测都是通过相交测试的几何数目减少为基本思想的。

5.3包围盒技术

包围盒技术在计算机几何领域与计算机图形学中,在虚拟场景将几何体(简单且规则)对象进行包围,简化其计算方法,以此促进几何运算效率的提高。

5.3.1碰撞检测

判断两个包围盒或者物体包围盒和检测线是否有相交,无相交,物体间则无碰撞发生;相交,则有碰撞发生。

物体在场景中的构建是以实体为依据的,一般几何体为不规则,但物体包围盒的几何体一般都是规则的,因此碰撞检测不对物体本身直接使用,碰撞检测的检测效率提高是通过物体包围盒直接碰撞进行的。

5.3.2光线渲染与跟踪

包线盒用于光线跟踪时,其功能为相交检测,用于渲染算法,则是检测视体。如包线盒与视体或者光线无相交,则盒内物体不相交。物体列表可通过相交检测来获得,如果场景中物体在列表中显示,就说明被栅格化或者渲染。

6结语

三维变电站的仿真场景生成系统,可使其开发周期有效缩短,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利于开发成本的降低。此外,该仿真场景的实现,不仅提供了高效且安全的培训平台,也促使变电站工作人员对其各部分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其业务能力与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冬,孙大伟,王斌,等.330kV变电站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1).

第6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一、概况

我中心现有房屋面积960平方米。4个学生机房,1个仿真机房,1个DUP机房和2个模型室。中心设有250多个DCS操作站(计算机),安装有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软件1套,135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软件1套,3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仿真软件2套,35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软件1套,600MW火电机组仿真软件2套,1000MW火电机组仿真软件2套,变电、调度仿真软件3套,采用一机多模的方式仿真了不同类型机组从电能生产、传输到分配的全过程,最多可同时仿真250多个单元机组或250多个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运行。

学校十分重视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现已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名,中级职称的教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在读博士教师4名。除此之外,中心还聘请了5名不同专业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指导和辅助仿真中心的教学工作。目前我中心可以开展集控、热控、变电站、调度等现场运行人员的岗前及在岗培训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现场运行人员做好培训服务工作。

二、主要功能

1.培训功能

机组启停及运行调整培训。对现场运行人员进行冷态启动、温热态启动、停机和机组正常运行调整等培训,使现场运行人员熟悉电力生产的全过程。

事故分析及处理培训。由于现场事故的不可复制性,仿真机通过模拟实时运行中的异常故障,使得运行人员熟悉事故的动作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并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设备及系统的故障。

控制系统组态、参数整定培训。利用开放的控制系统组态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建立、系统搭接、参数整定、动态调试等培训。

2.实习功能

对学生进行正常工况下的运行实习,使其熟悉电力生产,输送的整个过程。事故工况下,让学生了解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过程。

3.研究功能

热力设备和热力过程分析。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热力系统模块,对各种热力设备和热力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对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及变化的特点进行研究。

电网分析。通过建立友好的仿真平台,利用历史或实时模型进行电网的潮流方式、故障、保护、稳定、事故校核等分析。还可进行事故预想、事故重演等方面的研究。

控制系统分析。通过灵活的组态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解过程和品质的分析和研究。

为更好地挖掘软件系统功能,我们在充分利用系统提供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发能够为教师培训和科研提供必要帮助的模块,以便教师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得系统更加符合学校实践教学和现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理论验证和科学指导。

三、教材建设

由于我中心承担着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工程、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的实习教学任务,同时肩负现场电网调度、变电站、电厂集控运行、热控等多个环节的对外交流、技能竞赛和培训工作。为尽快使这些工作走上正轨,使学员通过实习、培训得到最大的收获,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结合不同仿真软件的特点,编写了《电网及变电站运行分析与仿真》,《300MW(中储)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300MW(直吹)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135MW循环流化床机组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等五本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所有软件的规程、规范、说明、手册及图纸的编辑整理工作,使中心的实习教学和对外交流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

四、对外交流

在保证中心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中心软、硬件资源,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针对电网调度、电业局、集控运行、变电站、热控等现场运行人员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促进仿真系统的不断发展,使仿真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五、主要业绩

1.现场培训

中心过硬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大批的现场运行人员,截至目前已培训现场人员达2000人次。

2.竞赛

中心专职教师自2006年以来多次参加全国火电机组集控值班员竞赛的裁判及命题工作。2006年10月首届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决赛参加命题及裁判工作。2008年11月第二届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决赛参加命题及裁判工作。2010年8月第七届中电联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竞赛参加命题及裁判工作。

第7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突出制度建设 强化规范管理

2011年,中电联鉴教工作着眼于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重点突出制度建设。针对历年高级技师评审中反映出的问题,对《电力行业特有职业高级技师鉴定考评办法》进行了修订,为适应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工作的新变化,对《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管理办法》部分条目进行了调整,制定印发了《电力行业仿真培训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和《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年度检验办法》(试行)。同时,结合电力企业实际,新建《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年度检验办法》,目前已正式实施仿真培训基地年检制度。

树立质量意识,强化行业规范管理。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2011年,中电联技能鉴定与教育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鉴教中心)组织专家对38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进行了质量管理抽检,全面开展了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复查评估,专门抽调21名专家成立7个专家小组对32个基地进行了现场评估,同时,规范程序开展对电力行业仿真培训新基地评估,16家单位获基地资质。此外,对电力行业高级技师资格评审严格把关,着重加强初审工作,从制度上、程序上杜绝人为因素对评审结果的影响,全年共有41个单位报送的4103人参加评审,经过初审,有3759份材料上会评审,2848人通过评审,评审通过率75.8%。

突出服务创新 发挥指导协调作用

加强行业指导,充分发挥平台协调作用。根据教育部和人社部的要求,鉴教中心组织召开了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举办了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来自46个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4个相关企业的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顺利完成中电联仿真培训协作网的换届工作。为服务职业教育教产结合、校企合作,为电力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提供更加实用和多元的教材,鉴教中心多次召开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与教材建设研讨会。委托华北电力大学高教研究所,组织电力企业、培训基地、有关院校的专家开展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架及标准研究工作。

突出工作创新,认真履行“四个服务”。2011年,中电联鉴教中心首次承担了中组部组织的《国家人才资源统计》中分支项目-《全国能源人才资源统计》的电力、核电部分,按期完成了国务院法制办职业教育法征求意见,以及教育部委托的《2010年全国电力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报告》编写工作、电力行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情况调查统计等审核工作。积极完成职业技能鉴定所(站)质量管理评估优秀专家遴选推荐工作,遴选推荐了8名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评审专家。超前制定第八届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方案,变过去的“精英赛”为“全民健身运动”。为减缓考工矛盾,减轻考务组织的社会环境压力,统一考试标准,鉴教中心创新开发了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网络考试平台,据估算,此项工作的推广,可为企业每年节省经费数千万元。

此外,教培中心受广东电网公司委托,组织完成农网上划员工考试命题组卷工作。

同心协力 实现“两大两新三成效”目标

面对电力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产业升级的调整期,员工队伍建设的提升期这一新形势,2012年中电联鉴教工作将着力转变作风,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创新为重心,凝心聚力,努力完成“两大两新三成效”的目标任务,力求使重点工作绩效有新的提升,新的突破。

切实加强标准修订完善工作。制定核电、风电仿真机开发标准,修订原有的变电、火电、水电仿真机开发标准。修订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鉴定站管理办法。编写电力行业仿真培训管理工作实务,开展培训质量流程管理专项交流与培训工作等。

认真做好电力行业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工作。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完善工作机构、确定修订方案,着重解决电力行业职业分类设置、科技人员纳入职业范畴等突出问题。超前谋划,完善细节,切实组织好第八届电力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全行业相关企业全面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培训工作。

第8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关键词:仿真系统;轨道交通;培训;教学;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 9/j.issn.1003-6970.2012.01.037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因其无污染、低噪音、高速度等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标志之一。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利用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运输方式。并以客运为主,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之总称,一般包括有轨电车、地铁,轻轨交通、单轨交通和市郊铁路5种子系统。然而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操作人员既不能在运行着的系统或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试验,也不允许人为地设置学员观察处理,这就使得操作员难以在变电站的正常操作及事故处理中得到炼。传统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书本讲授,在图纸或模拟板上练习操作和进行习,以培养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处理事故的能力,虽都起了一定的作缺乏真实感,培训效果不佳,一旦事故来临,因运行人员见得不多,往往乱,不知所措,常常处理不当,造成事故扩大。为了解决上诉传统培训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改仿真培训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与科学的迅速发展,仿真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仿真培训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率的培训手段,是提高操作工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模拟轨道交通的供电系统的运行模式,正常状态下的的倒闸作业以及事故状态下的处理手段,该系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培训从事轨道交通的员技术操作技能和在设备维护人员的故障判断能力,通过仿真培训,使工作人员短期内掌握日常正常操作和常见异常状态下的出来操作流程,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异常设备的处理方法。

1轨道交通仿真系统的硬件结构

仿真培训系统主要包括教师机、学员机、模型服务器三个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殊需要,教员和学员,不应该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应该能同时满足几位甚至几十位学员同时独立地接受仿真培训,故采用“一对多”的方式,教员通过教员机给各个学员下达指令,学员在独立的学员机上完成操作。教员站与学员站通过互联网连接。

仿真培训系统采用了C/S结构,运算服务器是实现各种逻辑运算的核心设备,在系统仿真运行过程中,它将实时实现自动进路办理、进路搜索、进路解锁、列车自动驾驶、自动防护、车流管理等的运算功能。运算服务器采用高性能的工作站或计算机充当,教师机和学员机使用普通PC机。

2轨道交通仿真培训系统的软件结构及功能

本仿真培训系统的软件有应用服务器、教员机和学员机上的软件部分组成,这些软件之间相互协调工作,最终实现仿真培训的目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采用OPC通信技术。模型服务器端配置有工艺模拟软件,可动态响应教师机和学员机的操作指令,产生仿真数据。

2.1学员机结构及功能

学员机由多台PC机组成,主要进行轨道交通的理论学习,以及培训技术人员操作技能和故障判断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功能。

2.1.1显示功能

(1)显示教员站发送过来的各种信息提示

(2)查看图纸功能:在屏幕的右上方设置了查看按钮,方便学员随时查看故障信息以及图纸,使学员能够通过图纸更快捷的找到故障。显示主控系统的示意简图及电力设备机电设备,备报警设备示意图等根据操作处理模块传送来的数据信息在对应工作站界面的示意图上设置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更直观地表示状态的变化动态反映出系统的运行情况。

2.1.2报警功能

当教师选择题目并确认出题结束后,学员机弹出所对应故障的报警界面,并将运行人员需对检修人员提供的信息显示给学员,方便学员对故障的判断,学员了解题目后,选择“开始答题”。

2.1.3操作模块

负责响应学员的操作命令,通过对学员的各项操作进行采集后,传给逻辑运算服务器,实现相应的逻辑运算。

2.2教员机结构及功能

2.2.1系统管理功能

教师可以对学员机和教员机的IP地址及输出端口令进行修改,设置教员机和学员机的密码,增加题目或修改已有故障题目,以及教师机可发送信息的编辑工作。

编制多种教案,灵活设置各种事件,选择各种教案进行演示、培训考核和研究。

2.2.2教师出题功能

各种障碍或异常情况的设置,故障设置:可利用鼠标在教练机界面的示意图上选定单个或多个系统部件发生故障或异常通过该模块处理使所选部件的状态信息发生相应变化传送至图形显示模块同时生成故障操作参考即故障的相应处理流程传送至评分模块。

2.2.3显示功能

显示主控系统的示意简图及电力设备机电设备,备报警设备示意图等,根据操作处理模块传送来的数据信息在对应工作站界面的示意图上设置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更直观地表示状态的变化动态反映出系统的运行情况。

2.2.4教师演示功能

教师可以选择所要启动的学员机和要演示的题目,确定出题以后,被选中的学员可以通过学员机的屏幕或者是大屏幕投影学习教师在教师机上的整个操作过程。

2.2.5教师机监控功能

当教师出题结束后,教员机自动转到监视界面,可以通过窗口统一监视或单窗口分别监视学员的操作情况,并可以对学员发出警告和其他提示信息,若学员出现严重错误,教师可以直接结束学员答题。

干预学员的操作过程,培训过程中,教员可以方便的设置、修改、插入、保存和删除各种事件、下达调度命令。

3系统特色

3.1学习模式

3.1.1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领域的信号、通信、电力、环境与设备系统、防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售票、屏蔽门、乘客资讯等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讲解,可以通过教员制作课件,通过讲课模式或是实际演示来实现这些轨道交通知识的讲解。还可以通过监控软件,使得一个指导教师能够同时指导多个学生的操作,各个学员可以同时独立通过各自学员台访问教师台,观看教员的实验演示,教员也可以随意切方便的通过监控软件查看学员的仿真实验操作窗口。

3.1.2自学模式

在学员机加上教师教员系统,便于学生把课堂上教员设计的教案重演,达到自我学习目的,且每个学员之间互不干预。

3.2培训模式

培训内容以关联的方式存放,这样使学员在学习某个部分的内容时,可以调用其他部分的内容,例如:在培训轨道交通的供电设备维护界面时,可以通过点击设备名获得该设备的电路图等相关内容,这种关联方式与人脑的思维关联性相似,所以更适合培训的需要。

在该系统的培训中,为了使仿真过程更加趋于现实环境,

我们还设计了两种培训模式:分工培训和协作培训,分工培训,就是学员独自完成教员分配分任务,以下是对协作培训的具体介绍。

协作培训。轨道交通中,许多工作需要多人协同完成,故培养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协作能力是及其必要的,在该仿真培训系统中,引入轨道交通系统的协作特点,实现协作式培训,提高了仿真系统的真实性。

协作培训包括协作学习和协作操作,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学员A解决问题时,学员B担任教员,其他学员观测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注意他们解决问题的技巧以及在该过程中的不足。协作操作是模拟现实中值班人员协同完成操作任务的一种演习。图3是以地铁中倒闸为例,实现学员的协作操作。

为实现协作机制,采用OPC技术实现学员间操作信息的传输,使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OPC实现网络间的连接和数据通信,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了一个轨道仿真培训系统,阐述了仿真培训系统的体系结构、软件结构和主要功能,轨道交通仿真系统为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套生动的培训教材,强化了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对新设备新技术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行的安全性。通过仿真培训,可以缩短工人的技术培训时间,提高在岗职工技术素质和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

再者,这种方法使培训效果与实际需要相吻合,又避免了对现实作业的干扰,对于一些特殊的领域还有助于节省费用,减少危险。如宇航员、深海潜水员、各种运输工具的驾驶员等,仿真培训正在越来越多的工作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张炳达,邓粟,刘长胜.实物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J]天津大学学报,2003 36(1)122 123

[2]吴超,何正友,钱清泉.地铁主控仿真培训系统的初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 3(3)106-107

[3]王旭,张媛媛.变电二次设备仿真培训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东北电力技术2005(2)48-48

第9篇:变电仿真培训范文

【摘要】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教学的特点,运用与现场实训的环境,真正做到仿真实训,让实训和实际工作的过程步调一致,并创新变电站仿真实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变电站;运行;仿真;教学

一、基本理念

课程教学以新进员工为主体,给新进员工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课程设计注重新进员工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新进员工在获得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获得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情境教学,采用“职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教、学、做”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二、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课程组教师坚持校企合作,深入企业调研,对实际变电站值班员典型工作情境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变电站值班员的工作领域和典型工作情境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构建了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教学的新体系,如图1所示。

此教学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职业实际工作为训练内容,使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与职业实际紧密联系、学习的要素与工作的要素相互渗透,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三、主要内容

3.1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四个学习情境下分别设计有利于教学实施的1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与实际工作过程一致,即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教学内容与新进员工的学习性任务均以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来构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见表1。

3.2建立基于生产流程的教学活动管理模式

依托实训室的仿真变电站平台对于现场变电站生产运行过程及生产环境的全仿真建立基于生产流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活动管理模式。

(1)根据仿真实训教学特点,建立规范化的实训教学活动过程。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中严格遵守“四符合”,即:一是符合生产现场安全规范,二是符合实训室安全规范,三是符合仿真变运行规程,四是符合仿真变操作流程,建立了新的实训教学活动过程。

(2)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相结合

在设计仿真实训系统时每两台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变电站仿真子系统,在教师机引导下,每个工位实训新进员工可以在变电站仿真子系统自己设置实训项目,根据自身意向进行拓展技能实训,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新进员工的求知需要,促进个性化发展。其具体教学过程是:新进员工在完成必做操作项目后,可以提出继续进行拓展操作项目实训的要求,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指导教师与新进员工相配合,教师担任调度员角色下达调度指令,指导操作,回答新进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成绩评定上,将扩展操作项目作为一项评优成绩。这样可以促进新进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师生互动。利用校园网络,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是利用校园网,建立仿真教学操作平台,同时建立BBS仿真实操交流平台和电子信箱,实现师生互动,使仿真教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3.3重视实训过程和能力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

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的考核及成绩评定是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点。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变电站运行岗位工作特点,坚持重过程考核,建立过程考核成绩评定办法。过程考核的办法是“一个成绩三部分”,即:过程考核成绩=专业基础技能知识成绩(20%)+平时实训素质养成、学、练成绩(40%)+综合性操作内容成绩(40%)。其中对综合操作考核按照变电运行值班员中级工技能鉴定规范规定要求制定了详尽的实训考核评分表,并在考核前即予以上网公布,使得实训、鉴定一体化的取证方式有了有力支撑。

3.4变电站运行仿真实训教学体系构建中的创新

3.4.1以变电站运行生产模式组织教学

(1)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实训室

以变电站命名实训室,在实训场所设立宣传牌,弘扬优秀企业理念和精神,使新进员工受到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2)设立岗位角色

通过“仿真”平台,就像在真实的变电站中一样,新进员工按照实际变电站运行模式,组成运行值班组,按照变电站值班工作岗位进行角色分工,教师担任变电站值班员的业务领导即调度员角色,每一位新进员工都按照自己的岗位佩戴相应的标志成为“在岗员工”。在指导教师即调度员的指挥下,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3)将变电站生产岗位职业规范、规程

及作业指导书引入学习领域将岗位职业规范、现场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引入教学。通过岗位规范训练提高了新进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强化了新进员工“安全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培养了“电力生产服从统一指挥”的必备职业素质。

3.4.2一体化

以新进员工为主体,以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为驱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引入职业活动,实行围绕能力目标和能力训练来认知知识、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新进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同时还能掌握变电操作的要领。

四、结语

在建立本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过程中,首先考虑“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新进员工在电力行业和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变电站运行岗位上的共性特征及具体差异,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以变电站运行岗位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为依据,校企合作共同分析总结变电站值班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技能鉴定具体规范来设计具体实训项目,做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实现了学习任务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专业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集中训练与角色扮演相结合、仿真设备操作与真实设备操作相结合、校内训练与生产现场训练相结合、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课内训练与课外延伸训练相结合,使98%的参训新进员工取得“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证书”,提高了新进员工今后对变电站运行岗位的适应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