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课外阅读质量分析精选(九篇)

课外阅读质量分析

第1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泛读;英语专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泛读课属于技能训练课,“泛”和“读”是其主要特征。英语专业泛读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掌握用法,培养语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但英语泛读课由于课时有限,实际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读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

1.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类材料和文章(包括新闻电讯及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学原著及报刊、杂志以及少年百科全书中的各类文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能读懂与《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中的文章难度相当的评论文章,中等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文体修辞等。”[1]要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语言材料,这是泛读课要广泛选材的主要原因。

2.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英语泛读课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泛’和‘读’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选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同时语言材料的体裁呈多样性。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逐步扩大英语词汇。泛读课应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2]鉴于此,泛读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泛读课强调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接触富含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

泛读课虽然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但其现状并不乐观。泛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及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四个方面。首先,虽然教材内容选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要求。其次,课内教课时偏少,每周仅2学时;教学方法滞后,课内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再次,很多学生课外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得不得保证。最后,面对大班教学,任课教师没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这不符合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泛读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落到实处。

三、建议

依据英语泛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并结合对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英语泛读课。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大纲》提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课外要广泛选材,加大阅读量,进行自主阅读。Holec(1981:47)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并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英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英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监控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英语自主阅读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全年阅读量应为3,000~4,000印刷页,因此泛读课强调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为确保阅读量,阅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语杂志报刊及英文电影等。英文名著可读性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兴趣。英文杂志报刊内容题材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日常生活;体裁多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也符合专四、专八考试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涉及面越来越广的特点。另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

3.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1]要提高泛读课的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力度。对课外阅读检查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后写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并未阅读而是网络上抄写读书报告。所以单纯靠这种方式不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课外广泛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检查方法,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英语泛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三个方面引导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英语泛读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及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第2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6-01

1.汇报交流课文的教学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接着进行汇报交流,整体感悟,赏析品味,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1.1 整体感悟,赏析品味。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积累为目标,以言语经验学习为主要内容,以主体感悟为途径。模式注重在整体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完全符合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整体感悟的方法有许多,如:以读为本,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读、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并且注意培养阅读技巧,使学生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话题讨论,即以一个涵盖全篇的中心话题贯穿全文,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再次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去学习。精彩片断的赏析应与整体把握紧密结合起来。赏析品味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准备迁移到写作中。赏析要放手,不能牵着学生往前奔,内容不要限制过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不同,只要他们自己认为美的地方,能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赏析品味有两种,可以在精读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讨论之后,对整篇文章或文章精彩段落进行品味。

1.2 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质疑问难――释疑解难,不仅是学生深层学习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教师高效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是深层阅读的起步,也是创新能力的关键。模式强调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经常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究性的、自主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有的问题甚至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注意的是,"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这一环节并不固定安排在"整体感悟,赏析品味"的环节之后,它也可以穿在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有不同意见、有不懂问题就大胆提出来。

1.3 课堂总结,畅所欲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总结"这部分总是教师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而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部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谈体会。当然,教师也可适当启发学生,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的"就教学而言,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去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第3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一、目标焦点扩展阅读法的内涵

目标焦点扩展阅读法指的是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以单元的教学目标为焦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容进行扩展阅读,以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开展扩展阅读,包括扩展阅读类型的选择、扩展阅读内容的设计以及阅读结果的评价都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例如,在《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学完后,围绕单元目标“认识小动物的生活特点和主要性格特征,并引导学生辨识不同性格特征的人”,选择《小袋鼠找妈妈》作为扩展阅读的内容,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袋鼠的特征和品质。二是丰富阅读内容,深化阅读理解。以单元教学目标为焦点,选择多种题材进行扩展阅读,并在共同分享中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深层次理解。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梦想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单元中,围绕单元目标,选择介绍科学家的故事、火星的资料以及转基因的科学知识等,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引导写作中通过知识的外化促进知识的深层次内化。三是注重对阅读质量的评价。对阅读质量的评价包括课内扩展阅读的及时评价和课外扩展阅读的有效评价。在课内组织的扩展阅读,教师应及时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对学生的阅读状态、阅读理解程度以及在小组中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课外阅读评价包括对学生阅读数量、阅读笔记的关注。

二、目标焦点扩展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扩展阅读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增长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教师对扩展阅读并没有有效的合理的规划。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扩展阅读的随意性。教师对扩展阅读的选择根据个人爱好或根据网络排名进行,与课程内容存在表面相关或零相关的特征。二是扩展阅读类型呈现单一性。教师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的扩展阅读,多倾向于同一题材、同一时代,未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潜能。三是没有注重对扩展阅读的引导分析和评价。在实践中,一部分教师只是单一地布置扩展阅读的书目,并未对推荐的书目进行讲解和分析,未对学生阅读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使扩展阅读流于形式。

三、目标焦点施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开展目标焦点阅读法的前提

目标焦点扩展阅读法是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扩展阅读的类型和内容。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分析是目标焦点扩展阅读法有效进行的首要条件。例如,在《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知识和能力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燃眉之急”、“饥寒交迫”等生词,学会从语言、动作和神态三个方面对的形象进行综合分析;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批注法和对比法,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的方法;在情感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对骡子的爱和对战士的爱,探讨杀掉大黑骡子的原因,并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同学、亲人和祖国的感情。这样的目标设计,将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并准确地利用了本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多维阅读的选择是目标焦点扩展阅读的基地

明确了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就确定了目标焦点扩展阅读的主题。围绕主题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包括体裁的多样化,如记叙文、议论文以及说明文等;包括来源的多样化,国内和国外的阅读,现代文和古文的阅读,诗词和小说散文的阅读等。例如,在《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一单元的课文学习完后,教师围绕“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自己梦想”的教学目标,选择《爱迪生的发明》、《凿洞借光》、《胯下之辱》、《最美乡村教师》等,包括了国内国外、古代现代的真实故事开展课外阅读。这样聚焦不同的情境感受同一样的坚持,深化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

(三)赏析结合是目标焦点扩展阅读的主要途径

阅读教学的具有双重目标,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因此,在目标焦点扩展阅读中不仅要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要注重对文章感情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例如,在《梅兰芳学艺》、《的扁担》、《孔繁森》的单元扩展阅读中,教师选择了一些人物描写类的课外阅读,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分析文章对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进行描写的方法;并让学生以同伴为描述对象,引导学生进行联系,进行写作练习。

第4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外阅读活动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的窗口。广泛和深入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而且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美国的斯迪芬·德·克拉森教授在《作文:研究,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指出:“学生自发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助于作文能力的发展,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古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②,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了,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自然就会写得好,妙笔生花。由此可见,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比而言,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随意性。笔者对三个层次六个对象班级的学生作了有关课外阅读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6份,收回有效问卷325份(多选或漏选的作废)。

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动机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各异,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有好有坏。大部分学生以通俗、娱乐、快餐式书籍为主,阅读经典著作和严肃读物的少之又少,有的学生甚至阅读不健康的书籍。基于这一现状,笔者试图从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对课外阅读教学所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结合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主要从学生、教师和家庭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的症结与问题所在。

1.1学生。

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影响课外阅读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阅读“自由性”亦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制约。此外,作为未成年人的中学生,其心智与心理均不成熟,阅读质量与阅读品位表现差强人意。

1.1.1课外阅读时间短,数量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对阅读目标有明确的表述:“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此外选修课程板块及新课标的附录均对课外阅读有详细的目标要求和阅读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第1题“每周课外阅读的时间”的结果分析发现,有38.2%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到1小时”,3.1%的学生根本“不读”任何课外书籍,仅有3.1%的学生每周看书“6小时以上”。

表 1

与很少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应的则是更少的课外阅读量,这种状况不仅不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阅读要求,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阅读的习惯,缺乏思想的深入思考与积极的思辨能力,不利于个人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1.1.2课外阅读质量差,能力低。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外阅读的价值与否。新课标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形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阅读材料偏向于通俗、浅薄的“快餐式阅读”;其二,以轻松、快捷、注重感官体验的“浅层次”阅读为主,与“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

在调查问卷第3题“你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课外读物”中,能带来强烈感官刺激的“恐怖、灵异小说”占27.7%,选择“搞笑、无厘头”类型的学生占17.5%,有11.7%的学生选择“动漫卡通”;24.6%的学生选择“武侠小说”,占男生总数的57.5%;24.9%的学生选择“言情小说”,占女生总数的63.2%;而选择“中外文学名著”、“历史人文”、“地理科学”等类型书籍的学生只占总数的3%。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文学经典名著,以及富有审美价值和深刻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不感兴趣,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娱乐为主”、非严肃性的课外读物,追求感官刺激而忽略精神享受。课外读物的选择本无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但是现阶段这种阅读倾向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是极其不利于个人思想与整体素质的健康成长。

表 2

阅读是一项需要深入“品读”,需要进行积极情感交流的复杂心理活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要求增加阅读量,更要求进行“有质量”的深度阅读,这就要求广大学生不仅多读书,还“会读书”,要有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而不仅仅是“浅尝辄止”的应付式、打发时间的阅读。

调查问卷第14题“你有被课外读物打动或要写读后感之类的时候吗?”中,有11.7%的学生选择“没有”,71.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仅有17.2%的学生会被自己阅读的内容打动(且这部分的学生大多是女生)。

这种阅读作品过后却无法产生心灵共鸣的现象令人担忧。没有共鸣谈何兴趣?没有兴趣谈何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而现如今大多数学生跟所读的作品没有情感沟通,不能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何谈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高?

这种“浅尝辄止”式的快餐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和心理愉悦,在阅读结束之后,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没有对内容的深度理解,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评价鉴赏能力的下降。

表 3

1.2教师。

1.2.1教师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作用。而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理所当然地需要有教师积极恰当的指导介入,给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提供必要的阅读建议和价值导向,使课外阅读有针对性、按质按量地完成。

从调查问卷第16题“你的老师是否提供有关课外阅读的相关知识?”看,虽然82.5%的学生都选择“是”,可仍有占一定比例的学生选择“否”。此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指导与帮助的基本上都是语文学科的老师,而数学、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则鲜少有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建议。这导致学生在课外阅读书目选择领域上有局限性,本就极少的阅读量也是以语文学科老师推荐的文学类著作为主,对其他专业领域的资讯与常识知识等了解甚少,这种阅读倾向是极不“健康”的。

作为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中学生,各学科老师更多地将教学的注意力投向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备考知识点”,而向来与“不务正业”挂钩的课外书籍阅读必然受到忽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这方面的呼声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具体的落实仍然大打折扣。

表 4

1.2.2教师自身阅读素质低。

在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评价都持“枯燥”、“无聊”、“没意思”、“从头谁到尾”等消极看法。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本应该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奈何成为“众矢之的”?总结原因,除了考试重压下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以外,与大多数老师自身素质、人格魅力等因素有不可忽视的关联。

在与各科教师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都以工作太忙、生活压力大等缘由解释读书越来越少的原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以及现今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能潜心读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王栋生老师曾说:“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由于缺少大量的阅读,对本专业的宏观了解甚至不如学生,无法适应已经开始的教改。”

学生素质背后往往折射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问题,“所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处于人格与认知不断成长阶段的中学生,其认知能力与判断能力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学校老师的影响。因而,教师阅读素质偏低这一事实,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另一方面会给学生的阅读判断与阅读倾向带来消极影响,这一因素必须得到足够重视。

1.3家庭。

1.3.1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氛围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家长的业余休闲娱乐方式与持续学习的意识对学生有不可避免亦是无法忽视的影响。此外,作为学校教育基础与补充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然而,调查问卷第7题“周末以及休息时间,你会和爸爸妈妈共同做的事是”的结果表明:超过大半比例的学生选择了“看电视、上网”,仅有11.7%的学生选择一起“读书”。

从中可以总结出,家庭业余生活的匮乏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能直接带来感官刺激与享受的娱乐方式,而电视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正迎合了这种“浅层次”的娱乐需求。与深层次的精神阅读相比,这种快餐式的娱乐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削弱了个体对文字的理解、分析与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将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理解能力不强。

此外,父母对待生活、工作、学习等的态度都会在子女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他们的认识和行为,这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娱乐活动单一、没有课外阅读的家庭氛围中,学生受到的课外阅读熏陶微乎其微,对课外阅读相当不重视。

表 5

1.3.2家长面对升学考试的阅读“功利性”。

虽然“素质教育”一路摇旗呐喊闯入人们的视野,似乎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笼罩在广大学生与家长头上的乌云。在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将有效的时间投入“无限”的学习中,为取得更高的分数、更好的成绩,进入更好的大学做奋斗。因此,大多数家长在对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选择上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调查问卷第9题“平时父母更多地给你买哪一类书籍”中,有一个看起来很乐观的数据,70.8%的家长会为孩子购买“中外文学名著”,但在后期的访谈过程中得知,这里的“中外文学名著”基本上都是语文书后和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读名著篇目,会直接以考试试题的形式出现在考试中,影响学生语文学科考试成绩,因而得到家长额外的“重视”。这种与考试分数直接挂钩“逼迫式”的被动式阅读绝不是长久的阅读,相反只会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反感。

此外,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占23.4%,从直观的数据上看,似乎为孩子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在后期的访谈中发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大多数的“教辅资料”是由学校统一征订的,平均每个学科都有2~3本练习册,家长为学生选择的“练习册”则是额外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增加的作业罢了。在这种无休止的“题海战术”轰炸下,一方面占据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表 6

2.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现在高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我认为,改变这种局面势在必行,必须由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各方通力合作,协同起来发挥作用。

2.1彻底转变语文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重视课外阅读的实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和社会必须首先改变落后的、功利性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高度出发,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终身发展的意义,认识到课外阅读能促使学生收集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拓宽知识视野,启迪思维,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具备会读、会说、会写的综合能力,深厚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先从理念上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家庭、学校和教师及学生本人才能真正认识课外阅读并规划课外阅读,形成合力,而不是将课外阅读当成外在的压力,疲于应付。

2.2学校和老师要采取措施,提供条件,切实有效地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2.2.1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充分利用晨会、班会、校园橱窗、宣传栏、班级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多角度地向全校师生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达到共同重视课外阅读的目的。

此外,学校还应充分创造条件供学生阅读,如加强图书馆的建设管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等,切实强化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外阅读考核,尽可能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阅读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等,从而从物质上和制度上“双管齐下”地支持课外阅读。

(2)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身垂范,与生共读。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勤奋读书,给学生树立爱读书、好读书的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外阅读素养,扩大阅读面,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作品,既要读好经典作品,又要关注当代作品,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言传身教。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前或之中,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跟踪指导,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比例,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一定的课外阅读空间;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书目,书目中要有适当的覆盖面,既要有知识性,又要兼顾趣味性,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又要有人文教育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比如引导学生哪些内容可以精读、哪些可以速读、哪些可以略读、哪些要背诵等。又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勤记读书笔记等。

2.3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期的监护人,在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的形成上有至关重要的表率与监督义务。因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与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

家长要改变观念,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准备一些适合身心发育特点的书籍,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孩子做出积极的暗示和科学的指导,让孩子可以随时随地自然、自觉、自主地阅读。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老师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保证家长愿意给孩子提供课外读物,并监督孩子读书。同时提倡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书,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条件的家庭还可指导孩子上网浏览有关书籍,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家庭环境上,家长需时时刻刻注意生活细节。例如,在孩子读书的时间,家长将电视的声音调小些,等等,为孩子创造安静的读书氛围。

2.4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机制,从宏观上促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和现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有关,“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都成了应付性喊喊空口号的“鸡肋”。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努力改革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升学招生录取方式,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而不是形成“素质教育走过场,应试教育扎实搞”的虚假局面。只有切实改变“应试教育”重压下急功近利的教育心理,学校、老师和家庭包括学生才有可能排除干扰,抓好课外阅读。

同时,要想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知识的范围,增加课外知识储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政府必须在经费上保障添置配套的教学设备、充足的书籍资料,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说:“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读书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开发智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高中生课外阅读必须得到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②[清]孙洙.《唐诗三百首》自序.

参考文献:

[1]柯汉琳主编.语文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集[C]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等著.郝明义等译[M].如何阅读一本书.商务印书馆,2004.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

[4]钱海荣.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及其思考.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5,(1).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湖南:岳麓书社,2005.

[7]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湖南长沙:岳麓书社,2002.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9]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M].上海教育版,2000.

[10]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11]朱永新.阅读经典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N].新华网,2004年2月9日.

[12]朱绍禹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4]赵志伟.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8.

[15]郑国红.个性化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中学语文教与学[J].2007,(7).

第5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文学名著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13-03

提升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修养是竞技体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中,文化课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常常被学生忽视,因此,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无从谈起。面对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匮乏的困境现状,如何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督促他们养成终身读书的良好习惯,已成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匮乏的原因

青少年运动员相较于普通中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因此,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语文教学要因材施教。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说话、写作、理解能力的重任,对青少年运动员语言技能的提高、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青少年运动员认为语文学科对自身的发展无关紧要,厌学情绪十分明显,语文成绩不理想。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增加课外阅读量可以更好地完成课业知识的积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增强学生思想意识,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课外阅读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阅读量极其匮乏,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仅限于语文课本和电视剧,人文素质修养有待提高。

当今学生阅读量匮乏的现象比较普遍,国内有多位教学工作者对此问题进行过详细分析讨论。艾青玲老师认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小,阅读面狭窄,课外阅读得不到家长、学校、社会的支持;丁瑜斯老师认为我国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表现出阅读时间少、阅读面狭窄、阅读目的不正确、阅读的层次不高的阅读现状;郑慧生教授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不同层次和处所的中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并不理想。笔者综合分析发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运动员把精力放在玩网络游戏、看娱乐视频、线上聊天交友上,没有把时间用在阅读上。由此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影响其健康成长。另外,作为职业体育运动技术学校,与普通中学学习条件存在差别,青少年运动员没有条件也少有时间去增加阅读量。加之,增加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的工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他们担心读那些“没用”的书可能会影响孩子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学习与训练。综合以上原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须具体分析并对症下药。

二、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匮乏的调查分析

青少年时期是增长知识和见识,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但判断力欠缺,容易被流行的直观的实物吸引,而对传统文化、文学经典等需要深究的内容缺少兴趣。

在我们班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课余活动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分析出,青少年运动员在课余时间安排上主要以娱乐为主,看电视、上网聊天、玩游戏的人数占到83%,仅有13%的人会进行课外阅读活动,这说明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尚未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是从事运动员语文教学的教师提高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首要面对的棘手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局面的原因如下。

(一)课外阅读时间明显不足

青少年运动员日常训练占据大量时间,且课内学习课业负担比较繁重,这是他们没有空闲时间增加课外阅读量的原因之一。毫无疑问这是客观事实,在广西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校,青少年运动员将学习的黄金时间(上午)用于日常体育运动训练,而课程教学被安排在下午和晚上,这导致学时少,学习时间被安排得比较满,学生很少有空余时间和精力分配给课外阅读。虽然日常训练和课程安排如此紧凑,但他们还要经常外出参加比赛,要额外花去更多的时间。只有在假期或者学校安排的时间内获得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时间明显不足。

(二)在意识上对课外阅读存在偏见

除时间外,青少年运动员和家长不重视课外阅读的态度也是造成阅读量匮乏的原因。他们认为,增加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训练。对学生来说,他们没有阅读的意愿和动力,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没有一个确定的阅读目标。在阅读时间和内容上没有自己的安排和计划。在阅读方法上,不懂得做读书笔记,不会整理阅读资料,更不会分享和交流阅读心得。对家长而言,青少年运动员的家长大部分是工薪阶层,他们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花时间处理家庭琐事,很难有时间来督促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之家长本身对课外阅读毫无兴趣。总的来说,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偏见,将课外阅读视为看“闲书”。即使有的家长鼓励孩子多读书,但也只是从提高某课程学习成绩、参加某项竞赛需要的角度考虑,推荐的阅读内容只局限在“同步辅导”“作文大全”“课程配套练习”等,而对青少年运动员读书兴趣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视野的开拓方面并未十分关注。

(三)把课外阅读与娱乐休闲相混淆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使文化传播跳出了纸质书籍,人们可从电脑、电视、手机等传播载体获取信息来满足精神追求。笔者以笔者所在年级为样本,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课外阅读内容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青少年运动员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课余时间花在娱乐休闲阅读上,而经典文学作品对其吸引力很小。青少年运动员对科普读物和文学名著不感兴趣,只有24%的人愿意在课外阅读活动中阅读以上两种大众提倡的阅读内容,大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更愿意花时间阅读卡通动漫和网络小说。同时还应指出的是,由于提高学业成绩的迫切性,一部分学生也会阅读教辅用书,但这可能与家长的强烈要求有关,也没有更大的主动性,而且这些阅读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外阅读。

三、增加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的对策

(一)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青少年运动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他们的阅读量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同时人文素质也得以提升。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如何在课堂上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阅读兴趣,笔者认为应做好语文课本内容与课外读物的恰当衔接。在语文课本上会有摘自文学名著的课文,在讲述这些课文时多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趣闻轶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以对某篇课文的兴趣作为点,拓展到对这篇名著的兴趣,继而发展到对文学作品整体的兴趣。这种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法,可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并增强兴趣。同时还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在课堂上让平时有课外阅读爱好的同学分享阅读感受,表扬他们通过课外阅读开拓视野,以此激励缺乏课外阅读的同学尝试阅读,充分调动全班同学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变青少年运动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如果只有语文教师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而学生家庭教育对课外阅读重要性意识淡薄,那么势必影响青少年运动员对课外阅读积极主动性的培养。因此改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偏见,争取和家长携手创造健康的阅读环境。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阅读环境受家长对阅读的态度和家长文化水平等影响显著,在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对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地与家长交流沟通,改变部分家长“课外阅读可有可无、课外阅读影响学习”的错误观点,让家长明白阅读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营造健康的家庭阅读环境时,如果家长能够将娱乐时间花在课外阅读上,为孩子做出表率作用,带领孩子一起课外阅读,并互相分享读书心得,那么将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起到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就会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积极向青少年运动员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高尔基曾说:“热爱书吧,它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是人类的朋友,而朋友有好坏之分,书籍也不例外,书籍的选择对青少年运动员而言至关重要。青少年运动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定的关键时期,此时的他们,还不完全具备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读物。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好书目推荐工作。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教学大纲和自身阅读经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学段、阅读兴趣等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推荐课外书目的工作不是对书籍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学生心智特点和“教书育人”宗旨进行综合考虑。就笔者所带两个班级小五和初一为例,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外阅读水平还处于初级阶级,如果推荐《诗经》《论语》等文言文著作就会造成学生读不懂,产生课外阅读困难,就会很费力且感到痛苦,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因此,笔者会为小学五年级的同学推荐容易产生阅读兴趣的寓言神话故事以及培养道德情操的短故事,诸如《哈佛家训》等。《哈佛家训》每一章都有不同数量的小节,而每一小节都是不同人、事、物的短故事,是一部较好的励志书。书中的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句话都有可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使学生由平庸变得非凡,从失败走向成功,这为该年龄段青少年运动员人生价值观的确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培养其阅读兴趣,而且要将推荐书目的工作与写作教学工作相结合。在此情况下,笔者会推荐内容精彩、人文性强、写作有特色并与语文课本有联系的名篇佳作,诸如《朝花夕拾》《鲁滨孙漂流记》《繁星・春水》等。其中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纤柔、清新秀丽的语言写成的《繁星》《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为初一年级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一年级的学生无论身体与思想都处于青春期的成长期,或许有些许叛逆与冲动,但我们要充分结合其特点,尤其运动员自身特点,适当引导他们阅读刊物。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初一学生相对比较喜欢《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等刊物,里面的故事相对更能吸引他们,而且通俗易懂,但是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已经可以适当接触四大名著和一些文学作品了,因此,在教学课堂中,可结合课文作者和课文内容,适当引导他们去读这些作者的作品和与这些课本内容相关的著作。

目前,在青少年运动员阅读量匮乏的困境下,要认清原因,继而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增加青少年运动员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首先,要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按照“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的培养方式,由课本课文循序渐进到文学名著。同时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多鼓励多表扬。其次,要改变青少年运动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构建家校结合共同培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再次,要正确引导,向青少年运动员推荐课外阅读内容,综合考虑,因材施教,筛选出符合当前年龄学段的最适书目,培养出热爱读书、道德品质佳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

【参考文献】

[1]艾青玲.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10)

[2]丁瑜斯.重视课外阅读 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第6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一、培养经常看书报的习惯

1.好看书的习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说“乐之不疲”。对于读书来说,亦是如此。兴趣乃是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诗、文、短篇佳作,或精彩片断,讲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但又如蜻蜓点水,浅尝即止,使学生听了心驰神往,想一读为快。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动学生办“知识长廊”,利用黑板报由学生轮流定时登出格言、谜语、小事故、讽刺与幽默等。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好看书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2.看好书的习惯。课程标准谈到要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其实好读书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让他喜欢读书,并且把书读好。还要读好的书,这个层面上的意义是非常多的,大家要注意读整本的书。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就是课文以外的所有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要靠学生自己选择。一本好书拿在手,若不知该如何读,就毫无作用可言。所以,读书要读好书,要读思想健康的书。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指导学生如何读书。如爱好科技的学生,可指导他们多读些《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的书;爱好童话的学生,指导他们多看些《格林童话选》一类的书等。总之,要根据各人的爱好,选择不同的读物,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看好书的习惯。

3.养成博览的习惯。多看书报,就能接受新知识,捕捉即时信息,丰富见闻,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益于思想与写作。因此,教师通过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带领学生领略精彩的“外面世界”,将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看报的兴趣。我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名人,如高尔基、鲁迅、等榜样性人物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带领学生体味他们当时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望,刺激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带着坚定的理念在书海中遨游。此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是激发学生读书欲的好教材。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领悟到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能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鉴赏能力。在阅读中丰富心灵世界,获取精美食粮。

4.用好看书的方法。书选好了,还要有好的阅读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教给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如读记叙文,要弄清六要素,了解大意,欣赏好词句,理解中心。读说明文,要明白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还要看文章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读议论文要弄清文章的论点、论据是什么,弄清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在课外阅读中,如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课外阅读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就能促使学生“好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读写基本功。要求写好读书笔记,其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材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巩固记忆。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才能活跃思维,为思维的开展与深入提供广阔的背景,提高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为写好习作打好基础。指导学生读文章或书,通常采用的读书笔记形式有:

1.标记式。阅读时遇到生字、新词、好句子,如果是自己的书,则可以字旁做记号,或圈或点或画线。

2.批注式。在自己的读物上,直接写上简单的感想、批语、疑问等。

3.摘录式。摘录书中优美词句、精彩片断。

4.提纲式。用简单的语句或条举形式编写内容要点。

5.表格式。印制卡片,要求在阅读中逐步填写完整,主要内容有阅读日期、题目或书名、题目或书名、作者、出版单位、体裁、主要内容、主要写作特点等。

6.札记式。把心得、体会、评语、质疑等记下来。

7.简析式。简析是个好方法,它是介于编提纲和写体会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简析法要求学生按下面规定的项目填写:第一项写阅读文章的题目或书名;第二项写作者或出版社、文章大意、优美词句、读后感受。这种简析可统一制印成如上面格式的卡片,简单易行,颇受学生欢迎,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三、培养读后提问的习惯

第7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再加上当前初中中考命题中阅读题的比重越来越多,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还要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阅读教学既是语言类基础学科的独特方式,也是初中语文教改的重点。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课内阅读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二、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1.给予学生阅读快餐。大家都知道,大量阅读优秀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既要多读书,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多读书,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只能是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短平快地阅读。为了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们主要通过办阅读小报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能够形成良好语感,学会知识积累,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欣赏文学名著,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要帮助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明确定出课外阅读量,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适时向他们简要介绍优秀课外读物的主要内容,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指导他们进行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课堂阅读技巧专项训练,提高略读浏览速度,养成默读、速读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圈点、批注、摘录、查阅工具书等阅读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快速获取信息,准确概括赏析。如指导学生阅读小说,要求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故事情节,概述小说主要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摘抄名言警句、精彩语段是写读书笔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求学生把阅读中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内容写成简评或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良好习惯。

第8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语文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质的提高,在重视课堂常规学习之外还应做到听、说、读、写并重,走出课堂,向外延伸,走出大语文学习之路。

阅读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生时时在阅读,人生处处是阅读。上网是阅读,看电视是阅读,购物需要阅读,乘车需要阅读,看病需要阅读……衣食住行无一能离开阅读,这足见阅读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实践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7-01

一、课外阅读与中学生素质发展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2000年9月《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向全国50个城市的中学师生发出近万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学生中,无聊时才读课外书的占43.2%,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占28.7%,极少进行课外阅读的占3.6%;家长中,反对孩子课外阅读的占33.2%,不干涉孩子课外阅读的占8.5%;教师中,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占61.2%,同意孩子阅读部分优秀课外读物的占30.9%,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没有益处的占7.9%。大量数据表明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此外,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内容不够纯正健康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摆在师生面前的一道鸿沟。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路上,推动课外阅读的健康有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与人的素质发展关系密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广泛有效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鉴赏的水平。广大一线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探索与实践

(一)如何培养阅读兴趣

1.理论依据。

德国当代杰出的哲学家哈马贝斯把人类的兴趣总分为三个层面,其中,“解放兴趣”位于其理论的最上层。他认为“解放兴趣”的核心是对主体进行“权力赋予”――整合“自主”和“责任”。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中,应大胆解放学生的心灵,使阅读者的主体意识得以生发,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一段时间后进行整合“自主”与“责任”,真正明白“自我”在“阅读”这一领域内的“权力赋予”。

2.贴近现实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巨变的特殊时期,他们渴望他人的理解、尊重,他们渴求对世界和他人的了解和探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着重引导其关注时展的脉搏、主流文化的方向、国内外重大事件的透视,让阅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相融为一。比如组织学生以、黄岩岛等系列事件为中心进行阅读,也可以将这些内容与主席夫妇的外事活动、米歇尔访华等系列事件进行比较分析阅读,培养学生从国内到世界、从微观到宏观、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全球经济一体化战略等多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选择合适内容,提升广泛兴趣。

除了上述现实层面的内容外,由于高中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古今中外很多名著也很适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或者午休等时间在班级读书角进行阅读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既不占用课堂时间,也不浪费课余生活。

还有一些阅读内容是很多教师和家长一直避而不谈的,那就是有关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卫生知识的内容。其实学生在两性方面的兴趣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转移到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上来。教师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帮助学生们形成更为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友谊观等,引导高中生走上身心健康发展之路。

(二)如何开展阅读实践

1.阅读的分类和方法。

阅读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果以阅读目的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阅读方法可分为搜索浏览性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鉴赏评价性阅读、创造活用性阅读、消遣娱乐性阅读。如果根据阅读能力来分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积累性阅读阶段、理解性阅读阶段、鉴赏性阅读阶段、创造性阅读阶段。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用之于课外,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个体,灵活多样地选择阅读方法。

2.阅读个体的差异。

阅读个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一个所有教师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现实问题。每个个体的阅读基础、阅读方法和领悟能力都存在客观的差异,同样的材料于甲适合精读,于乙适合略读,于丙可以进行积累性阅读,于丁则可以进行创作性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一定要在细致调研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分层指导、个体指点,以期共同提高、全面推进。

3.读多少、何时读、如何读的相关问题。

《中国中学百科全书・语文卷》里对课外阅读的定义为“语文课堂训练之外的各种独立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要的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并不等于课程化,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课外阅读的指导计划和阅读目标。

新课标规定,高中阶段阅读量要达到150万字。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余学生仅依靠双休日或假期很难达到最低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所以,高中生要“挤”时间读,课内读、课外读、课间读、空闲读、节假日读、寒暑假读,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应当求慢、求稳、求实、求恒。“恒”字当头,学生的阅读实践、师的监督检查以及家长的鼓励配合,三者都不可松懈,只有紧密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学生在进行阅读实践时,需要注意“笔随心行”的阅读方法。即在阅读时有所读、有所思、有所写。如果只读不写,阅读的内容往往成了过眼云烟,在脑海中杳无踪影。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主的把自己的感受、观点、收获在书中或纸上作眉批、评论,或是做摘抄和整理,然后进行自我回味或互相交流,让这些阅读所得成为一份耐人回味的绝美的精神佳肴。

参考文献:

第9篇:课外阅读质量分析范文

关键词:英语专业阅读课程教学改革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63-02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四大技能之一。不仅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更是提升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在本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作为基础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刘学明,2003)。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高中以备考为主要教学目的的英语阅读模式教学的影响下,大一新生对英语材料的阅读理解很大程度上只是浮于表面,能力相当欠缺。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重点体现在理解能力和阅读熟练程度上面(王静,2011)。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量偏小,涉猎不够广泛,阅读材料不合适或者质量不高等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有限的课堂内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远远不够、学生无法达到大纲提出的要求的情况下(2000版)。

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专业基础阅读课程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探索学生课内阅读以及自主课外阅读习惯和效果,目的在于从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和课外阅读的发展方向,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优化课外阅读效果,通过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他们英语水平整体提高(王振英,黄艳,曲靖,2012)。

一、研究方法

(一){查内容与对象

本次调查是省教育厅教研立项项目《建构主义视角下的3P教学模式研究――以英语阅读教改为例》的前期调查,主要围绕三个中心问题:1)对英语阅读课程的重视情况以及学习现状;2)目前学生普遍的阅读习惯;3)学生课外阅读情况;4)目前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课程教学。

本次调查选取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13级以及14级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共180人。其中大二学生95人。大三学生85人。调查对象横跨两个年级,分别在校接受了2-3年专业教育,他们均在大一学习过《英语阅读》课程,使用教材为王乃银主编的《英语泛读教程》第一册和第二册,课堂教学以传统的教师演练为主,无额外课外阅读任务。两个学期学时分别都为36学时,共计72学时。同时,他们生活、学习习惯各不相同,那么课内接受能力和课外阅读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二)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形式。通过网络发放给调查对象。问卷包括20道题目,其中有12道单选题,8道多选题,重点在于分析调查对象的课内外阅读学习现状,从数据中分析出目前教学的改进方式。通过合理规划课外阅读.更好地配合和补充课堂阅读教学的不足。高效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目的。题目的设计参考相关的研究。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分析。提出修改意见,随后邀请院系相关老师审核研讨,进行发放测试,最后提交给学生参加调查。

二、调查结果以及数据分析

问卷以网络形式发放,在院系老师的配合下,学生积极认真地填写。一个星期的调查时间共收到160份有效问卷。分析调查的结果如下:

(一)对英语阅读课程的重视情况以及学习现状

160份问卷中有79.38%的学生认为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一项重要技能,阅读课程的开设非常重要。多数学生认为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多集中在了解文化、培养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迫切的需求,从大一阶段开设阅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十分必要,也可以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

但由于各地教育环境和体制的不同。学生基础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阅读能力、阅读困难点各有不同(陈琼丽,2014)。大二和大三的本科生普遍对自己阅读水平不满意(77.5%的调查者不满意自己阅读成绩)。学生阅读困难点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普遍认为这些选项中的因素对阅读能力有一定影响,被调查者大多阅读基本功不扎实,其中词汇和语法影响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成为最突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文本所包含的背景知识以及文化内涵对阅读理解很重要。

问卷又将以上难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分析阅读词汇对阅读理解影响的时候,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反映词汇虽然对阅读理解有影响,可能会降低阅读速度,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英文功底。会有意识地猜测词义。生词往往不会对理解材料内容构成障碍。只有需要精读的材料才需要查阅生词。

而在分析学生普遍反映的“长句难理解。占用太多时间”问题时,得出的数据如下表,同样的,在学生有一定语法功底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面对长难句是可以慢慢理解。分析出具体语法结构的。但在阅读时间的压力下,学生往往会失去耐心,一眼略过,造成理解歧义。从上文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信息量比较大、文本比较难的阅读材料中,如科技文,学生对出现的长难句无法适从,理解困难,从而失去阅读耐心,学生对类似文本的阅读兴趣普遍不大。

(二)阅读习惯情况

在对学生具体阅读习惯的调查中发现。63.75%的学生已经会经常使用略读和跳读技巧。说明对一些只需要了解大意或者只需要摘取部分信息的材料他们会涉猎得更多。在阅读中练习提升了自己略读和跳读的技巧。56.25%的学生会经常回读材料,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31.25%)有指读的习惯。这不难得出,学生在面对困难材料的时候需要反复琢磨。面对需要精读的材料使用笔来指读,很可能是学生阅读速度难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回答“你在读完材料后会主动记忆其中生词吗?”这个问题的时候,超过一半学生(58.13%)认为只是偶尔会,而超过27%的学生直接认为不会主动去记忆材料里的生单词。和上文的数据综合分析可以看出,阅读中的生词汇往往不是阅读难点。学生很少主动去通过阅读来提高词汇量。

(三)课外阅读情况

由于本文的目的是调查学生课内外阅读情况。找到课外阅读补充课内阅读短板的方法。调查中另一半题目是涉及课内外阅读情况的。从调查数据中得出,学生目前没有形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仅有不到2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会经常阅读课外材料。两个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比较局限,更倾向于快捷、容易获取的阅读方式,他们多从教材中学习,互联网涉猎较多,兴趣点多集中在记叙文或者文化类比材料上,部分学生会要求自己阅读名著。

(四)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课教学现状

调查数据得出。仅有17.5%的学生认为英语阶段的阅读课程对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其余学生反映出课内教学有一定帮助。但是无法满足学生对能力提高的需求。甚至部分学生觉得课内教学比较死板。机械练习占用大量时间。在大一阅读课程中学生反映自己词汇量、阅读技巧得到了一定提高。并且从老师的讲解中能学习不少西方文化知识。也有部分学生(25人)回答课内教学对应试有一定帮助。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除了丰富课内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课外阅读更能克服课内教学的短板。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支持,超过90%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其中33.75%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更有110名学生偏向于将名著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他们认为英文原著的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也能培养自身文学修养。

三、结论与建议

此问卷调查表明,本校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目前对英语阅读能力相当重视,学习态度良好,并且能主动通过加强课外阅读来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但目前的英语专业基础阅读课程教学多基于课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泛,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自主地进行英文材料课外阅读也有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1)缺乏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2)选取的内容比较狭窄。多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体裁多为记叙文;3)选取的方式比较单一,多来源于网络,质量良莠不齐;4)阅读完成以后很少进行再学习或者反馈。

笔者结合自身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经验。总结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教师帮助培养学生每日阅读习惯。阅读习惯应该从大一新生抓起。大一新生刚接触大学教学,这种模式的教育和大部分高中教育很不一样。课堂教学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多。因此学生自主课外学习的养成在大一阶段尤其重要。老师更是需要加强引导,时时敦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