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平台经济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平台经济分析报告

第1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平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XBRL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2-0084-08

一、引言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管理,在企业管理、国家宏观决策、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以及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成为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信息平台,目前会计信息的利用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多头报送,信息失真。目前,企事业单位需要向国资委、财政、税务、审计、金融、工商、统计等职能部门报送会计信息。由于各部门职责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相同,指标繁多、口径不一,既增加了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负担,又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同时,多头报送使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都无法得到保证,数出多门为会计信息失真创造了外部条件。根据财政部监督检查局1999―2008 年对全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结果[1],虽然被检查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总体上不断提高,但利润不实等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每次检查总能揭示出一些重大的会计信息造假案件。财政部专员办2012年结合对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进行质量检查[2],从22个省市的29家金融机构选取了1294户信贷企业,经核对其申请信贷的会计报表和申报纳税报表,发现79%的企业两套报表不一致,收入、利润平均差异为53%、164%。

二是数在多门,口径不一。由于会计信息分别报送到不同的部门,多头管理、相互脱节、各守一摊、各为己用。各部门掌握的会计信息资源口径不一,无法实现共享,会计信息难以与其他经济信息相结合,更加有效地支持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某一区域或行业的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宏观管理、调控和决策的科学化。

三是各自为政,监管不力。目前,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监管部门分别以《会计法》、《证券法》、《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而且各部门实施监管的角度和监管的内容各不相同,监督标准不一;同时,监督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监督机关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没有形成合力,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难以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管作用。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财政部从1988年就开始将建立会计信息平台作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措施[3],并开始在全国进行会计信息平台的试点工作。2011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构建会计信息平台作为“十二五”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4]。

会计信息平台也称为会计信息中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对某一区域的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存贮、综合汇总、分析等处理,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图1所示。

图1会计信息平台示意图会计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统一收集、处理和,有效地解决数出多门、口径不一、信息不全等问题,不仅减轻基层单位多头、重复报送会计报表的工作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会计信息平台通过对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的统一处理,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为国资委、财政、税务、审计、金融、工商、统计等职能部门和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会计信息,满足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需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平台提供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国家各级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促进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各种监督的有机结合,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会计信息平台的发展历程,分析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根据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提出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二、会计信息平台的提出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杨纪琬和阎达五教授就提出[5],会计制度既要为企事业单位微观经济管理服务,又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服务。1988年6月,余秉坚、陈毓圭在《会计研究》发表题为“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和深化会计改革”的论文[6],将建立会计信息平台作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措施,提出在建立统一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把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建设成为会计信息平台,面向所有企业和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按统一会计准则和会计报告制度的要求,统一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各种会计信息,提高数据的可比性、真实性和利用效果,为政府、企业及其它社会各方提供会计信息服务和财务会计咨询,克服目前这种多头管理、信息不全、指标繁杂、口径不一、数据失真、时效较差的状况,建立一个数出一门、资料共享、指标统一、信息齐全、准确无误、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与此同时,财政部会计司有关领导和专家丁平准、余秉坚、许建钢、魏克发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会计信息平台的设想[7-9]。1988年10月在财政部会计司事务管理司举办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班上[10],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在谈到当时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时指出:会计电算化从主要为微观经济服务,开始转向同时为宏观经济服务,统一会计信息的口径,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会计信息平台,使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料共享”。

1988年7月上旬,在中国会计学会召开的会计改革专题理论讨论会上,提出了当时会计改革的两个总体设想,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会计信息平台[3]。会议提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宏观调控机制的形成,改革目前多头管理、相互脱节、各守一摊、各为己用的会计信息管理体制,已是当务之急。要以“数出一门、资料共享”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信息齐全、指标统一、准确无误、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资料,应在财政部门内部建立会计信息平台,按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宏观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会计报表,全面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为各部门提供有关的财务经济资料,并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更好地为宏观管理和宏观决策服务。

1991年7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纲要(试行)(91)财会字第046号》,将建立会计信息平台作为会计改革的两个目标之一[11]。1995年7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正式提出了“建立会计信息平台,有效利用会计信息资源”的总体目标[12]。

三、会计信息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财政部开始在全国部分县市进行会计信息平台的试点工作。财政部除于1991年在河北省平泉县、天津市、南京市、南通市进行了会计信息平台的试点外,1992年又在巩固、提高已有试点的基础上,在山东省莱芜市进行了试点[13]。

会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基层单位会计信息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收集,报送到财政局会计信息平台,统一进行汇总、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笔者受财政部和山东省财政厅委托,负责山东省莱芜市会计信息平台实施的工作,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局会计信息平台的会计信息网络,为全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4]。

1994年9月21日至25日,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会计电算化成果展览会,系统地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在推广、管理、科研、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王炳乾副委员长、张佑才、杨纪琬、余秉坚、王军等财政部领导和专家现场观看了莱芜市会计信息平台成果演示,认为会计信息平台能够在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次展览会上,山东省财政厅(含莱芜市会计信息中心、高密市财政局)获“中国会计电算化贡献奖”[15]。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变化,会计信息平台并没有在全国得到很好地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基层单位以手工操作为主,影响了基层单位会计信息的收集;二是管理体制的变化,行业主管部门的调整,会计报表报送渠道不畅;三是基层单位会计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行业会计报表指标和格式难以统一,影响了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分析;四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分析不够,披露的信息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五是对会计信息的利用仅限于简单的汇总、分析,没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源,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四、新形势下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已经在企事业单位基本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的应用,使财务报告通过互联网集中报送和成为现实。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1983年就开始着手建立一个汇集全国企业会计信息的数据库的EDGAR (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 system,电子信息收集、分析和查询系统)[16-18],2001年12月EDGAR开始提供用XBRL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Internet可以十分便捷地获取会计信息。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尝试采用“标准企业报告”平台的模式,利用XBRL实现政府内部的企业报告信息共享。

2010年10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在京了XBRL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通用分类标准依据XBRL相关技术规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分类标准架构,提出了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中财务报表列示和附注等披露内容的统一格式和,为会计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保障。2011年9月,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会[2011]19号)》,将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列入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逐步建立统一的会计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纲要提出:为实现会计信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逐步构建以企事业单位标准化会计信息为基础的统一相关会计信息平台,以详细标记的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促进监管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向社会公众提供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企业报告数据,并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

2011年11月,财政部会计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通过验收[19]。该课题以现有财政会计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涵盖会计信息收集、传输、验证、存储、查询、分析等模块,实现了会计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多种功能。利用会计信息平台,可以进一步实现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应用等,并逐步与金财、金税、金审和人民银行资信管理系统等平台对接,扩展到为财政管理、政府审计、纳税申报、证券、银行、保险监管等各个领域[20]。

会计信息平台在部分基层财政部门的应用已经取得初步成果。2006年张家口市财政局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21],以“收入在国库、支付在中心、核算在单位”为基本架构,确定了“集中支付、部门核算、统一管理”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方案,自行设计研发,建成了集管理、监督于一体的市、县级网络化运行的张家口市会计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会计信息平台的成功运行,既实现了基层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的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也实现了全市会计信息的标准核算、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动态监管,极大提升了会计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从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来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会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为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22]。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进展缓慢,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和推广。

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为何建、谁来建、如何建、怎么用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对于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何建,目前已经取得共识,但对于谁来建、如何建、怎么用等主要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会计信息平台谁来建

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由哪个部门负责,是会计信息平台建设遇到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是由财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有其自然的优势。大部分学者认为应当在各级财政部门逐级建立会计信息平台[6][23],建立县区―地市―各省―中央的会计信息网络,实现会计信息的逐级报送、纵向贯通。

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包括审计、税务、金融和国资委等政府管理部门。李燃、朱卫东等认为[24],从国家作为国企的出资人角度来考虑,由国资委构建会计信息网络监控中心。然而,由于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性,由其构建会计信息平台不仅会计信息收集范围不够全面,而且指标信息有限,主要为本行业使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三是建立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是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的运行机制。马晓芳等学者认为[25],应当建立全国性的会计信息平台,作为一个独立的财政机关之外的服务机构,会计信息平台既是会计信息交换和流动的场所和中介组织,也是对会计信息进行最高层次质量管理和监督的行政性机构,同时还是全国性的会计信息交换枢纽;王升、王平心、刘新仕等从会计信息商品化和产权交易角度[26-27],认为会计信息平台应当具有企业性质,会计信息完全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实现会计信息的付费消费;肖媛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角度出发[28],提出应当参考美国的做法建立一个会计信息平台,涵盖供给者愿意提供与需求者希望了解的所有信息,这一数据库可被看作是一个“信息超市”,供给方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需求者则可在超市自有选择,搭配出想要的购买组合。这些观点或许是未来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发展方向,但企事业单位是否有偿向会计信息平台提供信息?会计信息如何定价?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

我们认为,从会计信息管理和应用的角度看,应当由财政部门负责建立会计信息平台。这是由财政部门的业务性质决定的,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利用都有其必然的优势。

(二)会计信息平台如何建

会计信息平台的构建涉及建设规划、实现技术和建设策略等许多问题。从我国二十多年的探索来看,主要包括信息收集、资源管理和建设策略三个方面。

1.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是会计信息共享的基础。对于会计信息平台从基层单位收集哪些信息,目前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收集会计报表等综合信息,二是收集反映经济活动的明细信息。目前,大部分很多学者认为,会计信息平台主要收集会计报表等综合信息[23,29],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应当收集反映经济活动的明细信息。

庄明来在界定会计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的基础上[30],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平台应当收集企业的细信息,宜先从记账凭证入手,待时机成熟后再对原始凭证予以采集;孙玉甫等认为[31],按照公共信息会计理论,国家统一会计信息平台应成为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经济信息处理系统和社会经济运行监控系统,从参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微观会计主体获取经济活动信息,不仅完成经济活动的监控、经济活动信息的处理和报告,而且能够进一步提供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信息支撑,会计信息平台应当收集微观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交易事项,该系统的运转主要有四个环节:首先由各微观主体输入交易和事项信息,接下来由公共信息会计系统自动完成信息的比对与验证,第三步是将通过验证的交易和事项依据准则进行会计处理,最后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选择关切的数据信息并输出财务报告。赵西卜、程亚琼等也认为[32],利用会计信息平台上的信息源,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比对、稽核等对原始信息进行鉴别、验证,另一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目的和要求直接生成中观、宏观视角的信息报告。

我们认为,会计信息平台收集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明细信息固然有其优势,但对所有企业交易事项进行审核、验证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同时也涉及很多相关问题。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目标是“数出一门、资源共享”,对交易事项的审核、验证应由相关部门承担。实际上,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初期,部分试点县市采用了收集基层单位明细信息的方法,统一输入记账凭证、审核、记账,由于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难以及时地进行信息处理,最后导致试点处于瘫痪状态。

2.资源管理

目前,各证券交易所以及财政部承担的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主要面向部分上市公司,而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是面向所有企事业单位。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只有2400余家,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达34万多家。如何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是会计信息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云计算技术为解决会计信息的资源管理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云计算技术通过对网络信息服务资源的拟化,使整个信息服务资源的调度、管理、维护等过程均在云内实现。用户能够像使用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样,按需使用信息服务。一方面,层次化的云计算服务架构满足了不同服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虚拟化和分散处理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处理能力。

根据会计信息的特征,云计算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型共享模式。整个服务平台采用混合云方式,其中本地服务平台和政府服务平台采用私有云,公共服务平台采用公共云。会计信息平台的架构如图2所示。

图2云计算环境下会计信息平台的架构根据会计信息平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县为节点、省为基础,建立县、市、省、全国四级会计信息平台。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报送到县级财政部门,县、市、省会计信息资源逐级整合、迁移到虚拟化环境中,形成“省级会计信息云”,各省级会计信息云融合构成“全国会计信息云”。

3.建设策略

从我国二十多年来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发展历程来看,会计信息平台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深入论证和分析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和实施方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顺利进行。

(1)借助外部技术力量,解决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技术问题。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到会计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利用等很多技术问题。互联网环境下从县区到地市、各省会计信息平台的信息传输,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等,都需要解决信息资源管理、软硬件设计等许多技术问题,单纯依靠财政部门自身的技术力量难以很好地实现,需要与软件公司合作,借助外部力量,实现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任务。

(2)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建成全国会计信息网络。会计信息平台建设涉及全国所有省、市和县区,一个县区节点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平台的应用。因此,应当先试点后推广,逐步实施。选择领导重视、会计基础工作比较好的省、市、县区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才能保证系统的顺利实施。

(3)先简后繁,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会计信息披露和应用问题一直是理论和事务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

从我国二十多年来会计信息平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会计信息平台建设应当先简后繁,不能贪大求全。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管理和应用的角度看,应当由财政部门负责建立会计信息平台;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向会计信息平台报送的会计信息以现有会计报表为主,同时也不改变以前的会计报表报送渠道。在现有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充实完善,实现会计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三)会计信息平台如何用

会计信息平台汇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会计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平台的信息资源,将会计信息平台从简单应用提升到深层次的决策支持,是会计信息平台应用的关键问题。

宏观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仅是简单的原始性数据,而是需要提供整合的分析性信息。现有会计信息分析主要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为主,难以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会计信息平台汇集了全部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从企业规模上分为大、中、小、微型企业,按企业性质分为国有、集体、股份制和私有企业等,为区域和行业宏观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创造了条件。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会计信息平台的信息进行全面、完整的分析。利用数据挖掘的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方法,以及统计学的聚类、分类、判别分析方法,对会计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挖掘,主要包括:

(1)会计信息舞弊识别。会计信息平台汇集了企事业单位全部会计信息,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会计信息舞弊识别提供了条件,利用统计检验、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决策树、贝叶斯等方法,提高舞弊识别的准确性。

(2)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包括区域/行业分析、产业结构分析等,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等进行评价、预测、预警与监测。

(3)重点企业经济效益分析。对重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贡献等主要指标进行评价、预测、预警与监测。

参考文献:

[1]郜进兴,林启云,吴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十年回顾[J].会计研究,2009(1):27-35,96.

[2] 汪水文,龚勋.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分析――基于企业信贷和纳税申报报表比对情况的调查报告[J].财政监督, 2012(7):38-41.

[3]《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会计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会计改革专题理论讨论会综述[J].财务与会计,1988(8):24-25.

[4]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Z].财会[2011]19号,2011.9.9.

[5]杨纪琬,阎达五.论“会计管理”[J].会计研究,1982(6):53-54.

[6]余秉坚,陈毓圭.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和深化会计改革[J].会计研究,1988(3):6-12.

[7]丁平准.关于深化加快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财会通讯,1988(6):6-9.

[8]余秉坚,许建钢.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和管理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1988(4):44-47.

[9]魏克发.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加快和深化会计改革[J].会计研究,1988(4):12-22.

[10]杨纪琬.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管理[J].上海会计,1989(1):30-34.

[11]财政部.《会计改革纲要(试行)》[Z].(91)财会字第046号,1991.7.29.

[12]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通知[Z].财会字[1995]71号,1995.12.15.

[13]张德明.坚持改革 推动会计工作再上新台阶[J].财务与会计,1993(5):3-6.

[14]曲吉林.建立会计信息中心,加强宏观经济管理[C].财政部会计司.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会计电算化分会首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12.

[15]财政部会计司电算化处.检阅我国会计电算化丰硕成果的一次盛会――首届全国会计电算化成果展览会纪实[J]. 会计研究,1994(6):57-58.

[16]BORITZ J E, WON G N.The SEC’s XBRL Voluntary Filing Program on EDGAR: A Case for Quality Assurance [J]. 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 2008, 2(2):36-50.

[17]ROGER S D, STEPHANIE M F, MACIEJ P,et al.Flex or Break? Extensions in XBRL Disclosures to the SEC[J]. Accounting Horizons, 2011(4):631-657.

[18]牛艳芳.EDGAR对XBRL财务信息的验证:借鉴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 2007(1):55-57.

[19]杨敏.稳步推进通用分类标准扩大实施 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化标准建设水平[N].中国会计报,2011-12-30.

[20]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6):3-10.

[21]赵慧.张家口:会计管理水平上档进位[N].中国会计报,2011-04-08.

[22]王军.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从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的迈进[J].会计研究,2012(3):3-14.

[23]王军.建立会计信息中心 充分利用会计信息[J].财务与会计,1991(6):40-41.

[24]李燃,朱卫东.国资委对国企监控的会计信息网络中心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4.12.

[25]马晓芳.会计市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1999.

[26]王升,王平心.会计信息产权及其交易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3):93-96.

[27]刘新仕.会计信息的商品化问题探讨[J].经济管理,2005(11):79-82.

[28]肖媛.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0(6):53.

[29]邓平,邓天林.建立会计信息中心构想[N].中国财经报, 2002-05-30.

[30]庄明来.论会计信息中心信息的采集与处理[J].中国经济问题,1998(2):58-61.

第2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摘 要] 中国网络传媒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根据大量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我国网络传媒业的市场行为。认为中国网络传媒业应该细分市场,并积极促进跨媒体的联合和横向整合,以便应对多方面的竞争压力。

[关键词] 网络传媒业 市场行为 差分分析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以来,中国内地的传媒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广告市场整体规模从1981年的1.18亿元达到2008年的1900亿元,增加了1609.2倍;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从1998年的0.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80.6亿元,年度平均增长率达93.19%,预计2009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将达217.2亿元,占广告市场的比例达9.省略一样的世界性媒体,国内还没有;百度中国虽然在国内鳌头独占,但是与Google在全球的影响力相比差距还很大。再次,其他新媒体的出现也对网络传媒带来压力。手机短信和手机电视则是手机媒体的两种主要形式。网络媒体经常以发新闻短信的方式,抢占手机媒体市场。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或应用。有分析数据显示,2008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户,市场规模可达13亿元,到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将达24亿元。

面对外部巨大的竞争,各媒体之间往往展开了某种程度的联合,有学者将之称为“合竟”,即以彼此间资源共享、整合配置、价值链接的合作来共同参与更大规模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传媒集团将业务拓展到多个媒体平台,即跨媒体――把电视、广播、报纸、出版社、网络联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自身的优势,复合多种社会资源,打破各种行政藩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潜力。

三、兼并行为分析

为了达到跨媒体经营,做大做强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媒体集团,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参与了整合与兼并。迄今为止,中国网络传媒业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整合。第一次发生于2000年,主角为人人网、Tom.省略收购鲨威体坛和电子邮局,搜狐收购Chinaren成为国内最大门户等等。第二次高潮期为2006年。2006年是一个特殊的时点。这一年在新《公司法》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实质性完成、若干重要行业的WTO过度期即将结束这三股力量的助推下,中国并购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间,互联网企业也爆发了积蓄已久的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兼并。

互联网相关报道数据显示,2006年的并购潮呈现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特点:一是并购案件相对较多,这一年大型公司之间的兼并就有40余起;二是参与并购的企业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靠前,仍是以“低端”整合为特征的兼并;三是收购带有向不同类型媒体扩展的倾向,跨越多种媒介的兼并成为趋势;四是IT、社交、娱乐和财经类垂直网站成为这次兼并潮中的主要力量。

为了更深入分析这次兼并对行业定价和福利的影响,我们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我们取兼并发起方平台和未参与兼并平台各自单位定价数据的数学平均值进行了2×2方格分析,如表所示:时隔一年中国网络传媒业的定价水平均所有提高,其中兼并发起方平台定价提高了0.155个单位,而未参与兼并的平台的定价提高了0.151个单位,两者相差0.004个单位。这说明兼并在某种程度上了提高了平台的定价水平。网站的福利水平即盈利水平,我们用净资产报酬率来反映。其计算方式为:净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末净资产。截至2009年9月份,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境外上市的总数达到46家,其中在NASDAQ上市的有40家,在香港上市的有6家,把互联网广告业务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的有12家。根据12家网络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我们采用均价绘制了其净资产报酬率的差分分析效果图,如图所示。计算得到两组(参与兼并与未参与)时期差值(2007年~2005年)的差为10.144,同时两组的时期差值(2008年~2005年)的差为13.258,这表明横向兼并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发起方的净资产报酬率。

四、结论与对策

1997年3月Chinabyte上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宣告了中国网络传媒业的诞生。10多年的时间里,网络传媒在国民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也变的不可小觑。但尽管如此,相对于国外已经发展20多年的网络传媒市场,中国网络传媒企业要走的路还有很多。面对来自国内外和不同媒体的竞争,中国网络传媒业一方面应该实行更加有效的定价机制,细分市场,提高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应该积极与其他传统媒体或新媒体联合,复合多种社会资源,打破各种行政藩篱,实现潜在价值;再者,本文研究表明横向整合对网络传媒业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所以崛起中的中国网络传媒企业应该积极整合业内资源,提高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2008年~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R].2009

第3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XBRL 应用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BRL环境下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项目编号:2015-QN-049)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1;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7-0078-03

一、引言

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统计等相关信息的加工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化运营过程中,管理会计已经从企业的“后勤部门”迅速上升为“核心部门”,其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结构优化、战略转型、风险防范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给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将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加工,也需要更多高新技术的支持。在此背景下,企业必然会向管理要成效、向技术要效益,对管理会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作为一种技术创新的计算机语言,是为了实现数据的集成和最大化利用,基于互联网和跨业务平台操作,用于财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使用。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XBRL实现管理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强化管理会计XBRL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

XBRL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财务报告模式,它基于互联网技术,是一种生成和传输业务报告的语言标准,是财务报告的转换器和中继站,通过利用计算机可读的标签语言减少大量的传统人力编制流程,被誉为财务报告领域的条形码。XBRL自1998年由注册会计师Charlie Hoffman提出,我国从2000年开始展开相关课题的研究,2009年上交所、深交所对全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已全面XBRL化。会计信息和数据共享,是国际会计工作与非结构化数据的计算机语言相结合,特别是财务信息交换最新公认的标准和技术。同时,在管理会计领域开展XBRL技术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简化数据获取,适应学科需求

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是管理会计所需的两类相关数据。财务数据主要是结构化数据,而非财务数据有结构化数据、文档、文本和其他非结构化数据多种形式。并且,传统的数据存储格式计算机不能识别,使用这类信息时难以避免由于二次处理产生的信息差错,由于信息检索有失准确,影响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XBRL语言技术的使用实现了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高度融合,管理会计通过标记重要的非财务信息来实现准确的检索、获取和直接使用信息,贯通企业不同部门的多项业务,融合财务数据和非财务信息,实现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优质高效地发挥管理会计职能。

此外,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一大分支,不仅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还大量应用数学工具并与财务管理学、管理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适应学科需求,管理会计记录和分析的方法不限于传统的会计分析方法(如财务会计和会计报表分析),也包括数学和统计工具(如计量经济学、线性规划、运筹学和统计工具),属于综合性学科和技术。由上可知,管理会计学科、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客观上也需要XBRL的系统技术支持。

(二)海量数据分析,实现效能革命

管理会计需要加工和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内部和外部财务、管理和统计信息,此类信息往往具有海量化、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储存、转换、分析与处理,且不能排除人为的干扰因素。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即如何高效、便捷地使用计算机语言,如何充分利用好内、外部的多种数据,并从许多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XBRL可精确识别和分类业务报告中的数据,以便计算机可以“读取”和“分析”报告,以便快速共享。有数据表明,在管理会计中采用XBRL技术能节省30%―60%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未来管理会计的重点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软件工具的作用,降低其使用和流通转换成本;同时,强化数据管理的作用和效率,将XBRL规范和标准自主运用于管理会计,实现海量数据分析自动化和综合化,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实现效能革命,提高财务信息的可利用性和透明度。

(三)“互联网+”助力,顺应时代需求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网络化、全球一体化、资源环保问题突出化的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创造新的发展业态,深度融合互联网业务与传统行业,顺应时代需求实现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互联网+”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搜集经营管理所需信息提供便捷直通途径。而网络上的多数信息采用PDF或HML格式,这些数据无法直接转换到企业的数据处理系统中,通过XBRL工具能够使计算机识别并读懂这些数据,无需再次录入,从而减少工作量和出错的风险。“互联网+”为XBRL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网络平台和基础支撑,XBRL已成为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的重要工具,有力助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

三、XBRL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推广措施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虽已引起较大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会计组织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会计尚未形成健全的理论体系、理论应用不够深入、管理会计研究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等,尤其是XBRL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会计中的应用仍属空白领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推广措施:

(一) 制定统一的财务报告XBRL分类标准与分析体系

2010年10月,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共同颁发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以及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开创性地建立了XBRL中国国标与分类标准,体现了理论和规范的科学性与统一性,也标志着我国XBRL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完善标准的管理会计分析体系。目前,管理会计分析系统更为成熟,但大部分是基于财务报表或会计视角的分析,偏重于财务指标的整体分析,而在企业管理、财务与决策管理相关方面略有不足。XBRL技术的运用兼顾企业战略与财务决策管理,为完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形成从宏观到微观,从财务到业务的全面战略管理体系。

(二)企业树立管理会计工作组织架构创新意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得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管理会计工作整体组织架构的创新意识,强化动态管理、长远发展的理念,提升企业管理者指导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发挥员工的业务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经营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生产经营各环节要素,巧妙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管理会计专业机构,提升企业管理会计整体水平。近年来,随着财政部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和推广,我国众多国企、央企纷纷带头推进管理会计创新体系建设。IMA主办的第二届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高峰论坛上,为表彰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发展的十大龙头企业,IMA总裁特别颁发了“管理会计特别贡献奖”,海尔集团等十大企业荣获此奖项。

(三)提供相应的技术研发和支持

为了能运用XBRL为企业管理会计服务,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处理平台。该平台的运行需要包括以下环节:数据集成平台、XBRL数据库、数据转换器、XBRL的抽取和生成器。首先,企业深入、广泛应用XBRL的基础是进行标准化操作,创建为XBRL管理会计专用的数据集成平台,利用平台把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指标固化成一定的逻辑模型。其次,通过平台形成XBRL数据库,可以以文件形式创建,把文档作为字段存储;或创建关系型数据库,把文档从内部细节上分解后转化为关系模型。再次,编制XBRL数据转换器,用于在提取原有非支持XBRL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时,能够转换成XBRL数据库认可的类型和数据格式,导入XBRL数据库。最后,所需数据通过转换已全部导入XBRL数据库,只需通过软件自带或外挂的程序进行基础数据、元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生成XBRL相应分析报表,为企业管理者的战略决策提供全面的一手资料。

四、应用案例分析

XBRL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是一个涉及企业内、外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及不同部门和业务链条之间的复杂工作和程序。以企业成本核算为例,企业在制定标准成本时,需要材料价格、所耗材料数量、小时工资率、标准工时、人工工资、制造费用等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数据,还包括非财务数据,涉及生产车间、采购、人事和财务等多个部门,这就需要一个数据集成平台。如某公司生产A、B两种产品,设有一车间、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动力车间和机修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16年12月该公司产品的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610 000元、直接人工530 000元、制造费用550 000元。另外,从其他部门获知该会计期间形成销售收入360 000元,增加经营资产投资额1 000 000元。现需要把成本项目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等之间进行分配。利用上述来源不同的基础资料,企业各部门有不同的分析目标,成本控制中心需要根据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划分,利润控制中心需要根据销售收入计算税后净利,投资中心需要再结合投资额确定项目的盈亏。上述不同部门的各项资料被录入XBRL工具,并借助XBRL双向连接、多数据源链接的强大功能,通过XLink(超链接)技术实现各部门数据之间的向上搜索和向下挖掘,汇总各项所需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然后由XBRL工具实例生成器把资料文件生成相应的文档,再由转换器进行转换,形成实例文档,该XBRL文档即能够满足管理会计分析、决策所需各种数据对于一致性的要求。并能够进一步实现XBRL文档的层层抽取和处理,逐步生成各部门中心的业绩报告。

海尔集团近年来启用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会计创新,运用XBRL技术,并成立“管理会计研究中心”,西方管理界给予其高度评价:“将是未来管理会计的新出路。”转型后的海尔集团,财务人员数量得以下降,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核算财务人员由80%下降到35%,业务财务人员比例上升,实现财务和业务的统一。

五、结论

XBRL作为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和标准,实现了将财务数据集成为经济信息的基本规范,我国已建成了国家标准和通用分类标准,公司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有所增加,管理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互联网+”时代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更激烈的竞争,管理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必将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的,以提升中国会计信息质量为纽带,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动力,形成既融入国际又独具特色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管理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慧德,李玉龙.XBRL:管理会计的新演进[J].中国会计报,2014-5-14.

[2]徐德勇.管理会计信息化中XBRL的推广应用[J].中国会计报,2015-8-14.

[3]韩庆兰,樊丽梅.基于XBRL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J].新会计,2011,(7).

[4]李建军.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会计创新[J].首席财务官,2014,(1).

[5]王迪,于洋.新经济环境下管理会计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6]李启太.对“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创新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12).

第4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兰德公司;美国亚太战略转向;思想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D83/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2-0080-07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详细阐述了美国的亚太战略转向,并称“这一战略转向将为今后60年美国在亚太的接触搭建好舞台”。毫无疑问,美国的亚太战略转向与中国的快速发展、经济与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有密切联系,但本文认为,美国各大思想库就中国的崛起开展的研究,对上述战略的形成发挥了很大作用。本文以兰德公司近五年来(2007-2011)对中国的研究以及兰德研究员到国会作证的证词和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向国会提交的2011年度报告为视角,探讨美国思想库对中国崛起的研究对美国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并对我国思想库的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一、兰德公司近五年来对中国的研究

兰德公司以其与美国军方的联系和影响,在美国1815家思想库中一直位列前五名。兰德公司下设三个由美国联邦政府出资主办的研发中心:阿罗约中心、国防研究所和空军项目。这三个中心与政府主办方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科学分析与研究为宗旨,着眼于为美国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它们既关注关键的、长期存在的复杂性问题,也为政府处理当下的紧迫问题出谋划策。

本文所分析的兰德公司对中国的研究以上述三个中心为重点,从它们的主页及整个兰德网站出版物中选取。选取的时间段为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0日,键入的搜索词分别为“中国”和“北京”,对搜索结果进行逐个浏览,共获得包括独立研究报告、工作汇报、及时性报告、证词和兰德研究生院的博士论文共38个文本。本文将这些文本分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应对”、“中国崛起的新形势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国与印度两个新兴大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应对”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安全和经济利益可能带来的影响及美国应如何应对,尤其是军事方面应采取的策略,一直以来都是兰德公司对中国研究的重点。上述38个文本中,有24个就“中国崛起对美国的利益意味着什么”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国与美国发生冲突时将会采用的非对称性战略和网络战策略、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和安全伙伴对中国崛起的反应、快速崛起的中国的国际行为、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和威慑的策略、对与中国的冲突意外升级的处理、中国对于防扩散安全倡议的意义、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意味着什么、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模式、中国的公司治理及存在的问题,等等。从总体来说,这些研究都认为中国的崛起并没有直接挑战美国的利益和美国所代表的国际秩序,并认为美国的盟友及伙伴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蜜月期过后,更加彰显了美国对他们安全承诺的重要性。但上述研究更强调以下问题及观点:

1 中国崛起给美国带来的挑战和一个经济上充满活力、军事上日益现代化、政治上统一且日趋自信的中国对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意味着什么?例如,2007年兰德公司与海军分析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应对美国在伊拉克之外的安全挑战”的研讨会,邀请了70位资深分析人士商讨美国新一任政府将不得不面对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挑战,提出了五大挑战,其中包括“应对中国崛起在多方面的表现是美国几代人要面对的事情”,并指出“在安全领域,当中国军事能力增强时,美国如果不能维持关键优势,就会失去作为东亚安全保障的信用”。会议第二节的议题为“未来要面对的主要威胁与挑战”,而“作为战略挑战的中国”是主要话题之一。与会专家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于国际秩序尤其是经济与军事方面带来如下挑战:第一,随着经济与军事的现代化,中国的政治和外交在区域及全球议题上日趋自信;第二,中国的崛起有许多未知数;第三,美国及其盟友应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

2 中国崛起带来的未知数和不可预测性以及美国及其盟友应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亚太,美国应怎样塑造其盟友和伙伴的中国政策?例如,兰德的“空军项目”(其三个研究中心之一)2008年研究项目“从美国的盟友和安全伙伴眼中看中国的崛起”的成果《太平洋流: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和安全伙伴对中国崛起的回应》,旨在“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国防策划人员调整调子及美国区域外交和军事政策的内容,以确保中国在区域内的实力和影响增长时,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关系在塑造东亚安全格局方面依然高度有效”。该报告讨论了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对中国崛起的回应,认为中国在东亚经济和安全事务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并没有削弱美国在该地区建立的盟友和伙伴关系,反而更加彰显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的重要性,“与媒体报道的相反,东亚并没有逐步落人中国的霸权之下……中国使得美国致力该区域安全的努力更为重要”。此外,该报告还提出如下观点:

第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还没有引发区域军费和军备竞赛,但区域内国家纷纷在加强现有的结盟关系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建立安全联系,使安全纽带更为多样化。

第二,上述六国均将中国视为他们国家未来繁荣的关键,虽然这种观点常与他们同中国双边经济交往的现实相反。尽管这几个东亚国家与中国兴起的蜜月期已过,认识到在处理与中国多层次关系时的代价与复杂性,且依然认为与中国保持稳定关系对他们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经济的纽带并没有转化成中国可以有效运用从而塑造他们政策选择的直接政治影响。

第三,总体上,上述六国均不愿在美国与中国间作出选择,即使是美国最亲密的亚洲安全伙伴;六国均对中国目前和未来对亚洲和全球经济的贡献相对乐观,且对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总体上满意,但抱怨美国对有关东亚国家主要利益的事务参与不够,并认为美国的亚洲政策对区域内国家与中国的外交不敏感。

3 中国致力于使自己安全环境、经济繁荣和国际地位的资源多样化,这对美国的国际影响构成威胁,而且当中国的国际地位及资源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展为抗衡的力量;当中国的国际形象提升后必然会在塑造国际规则、标准和制度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兰德的“空军项目”的另一研究成果《中国的国际行为:行动主义、机会主义和多元化》,可视为在中国迅速发展且其国际行为呈多面性时,美国思想库对中国的目的以及中国的国际行为对美国安全利益含义的思考。该报告分析了中国国际行为的内容、特点和中国国际行为的实施,并且论述了中国对自身安全环境的认识,中国如何定义自己的外交政策目标以及这对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的影响。它指出:“已不再需要强调将中国融入现行的国际制度和国际社会,总的来说,中国已经是其中之一了……很明确,中国的国际行为正在改变现行国际体系的发展态势,但并没有改变其结构。”它还认为“中国在利用现有的体制争取其利益时看到了机遇大于制约”,并且对中国的国际行为进行了如下总结:

第一,中国的国际行为并非在意识形态驱动下,中国并未有寻求“革命性”的外交政策,如新的领土要求、平衡各方力量的结盟、提出新的经济发展或全球安全模式等。中国并没有修改现有的国际准则、标准和制度,而是致力于掌握它们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第二,目前,中国并没有寻求与美国对抗,从而确立新的国际秩序,中国的策略是吸引和捆绑,并非直接挑战美国的利益,但的确在挑战美国的某些利益,尤其是在亚洲。中国外交对美国具有竞争力的方面在亚太地区,但即使在这个地区,中国也没有试图将美国的影响和势力往外推,而是在寻求“制约美国制约中国的能力”。中国只有在美国直接触及其利益的底线时,才会挑战美国的影响。

第三,中国正在使其繁荣、安全和国际地位的资源多样化,这一趋势对中国的国际影响及美中关系意义重大。当繁荣、安全和国际地位的资源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中国不会心甘情愿包容美国的喜好,而是将顶住来自华盛顿的压力,甚至会发展抗衡力量。由此,美国传统的依靠双边外交塑造中国国际行为的方法,面临新的局限。而且,随着国际形象的提升,中国欲在塑造国际规则、标准和制度中发挥更大作用,多边外交正说明这点。

第四,中国领导人持续透过国际事务的“多棱镜”处理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从而运用外交政策帮助处理日益复杂的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对于中国来说,处理地方事务要具备全球思维。”

第五,在今后几年中,中国作为议程设置者和规则设定者的角色将更为突出。尽管如此,除去使自己声音更大一些外,还不清楚中国倾向于什么样的标准和规则,且迄今为止中国几乎没提出什么新观点,它所设立的组织也并非意在取代或与现有组织竞争。而且,其他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外交行动主义一直保持警惕,并试图限制中国通过参与这些组织扩大自己的影响。

4 中国若与美国发生冲突时,会采用非对称性手段,如反介入和区域阻隔以及网络战。例如,2007年的研究报告《深入虎穴:中国军队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含义》,为兰德公司“中国军队反介入概念与能力”研究项目的成果。该项目的设立,是基于美国认为的后冷战时代的两大特点:一是苏联解体后没有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可以在数量及质量上足以与美国较量,故在常规的两军对垒的战争中美国军队几乎不可能被打败;二是美国军队要取胜,最大的威胁来自于非常规手段。而中国常被设想为可能采取这种策略的潜在对手。该报告分析了中国若与美国发生冲突时,可能采取的反介入策略及其对美国军事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为美国方面提出了应对方案。2011年1月,该报告的主要研究人员罗杰-克里夫和兰德公司的另一位研究员科弟·库柏分别以《中国防御战略中的反介入措施》和《反介合行动:中国的系统整合方法》为题,到美国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作证。此外,美国空军“中国空中和空间力量”项目的研究成果《震天撼地:21世纪中国空军的运用武力概念》的主研人员罗杰·克里夫和杰夫·海根也于2010年5月分别以《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的发展》和《中国航空战斗力对美国空军行动的潜在影响》为题,就中国空军作战理念和军力的发展以及美国的应对选择,到国会作证;兰德公司研究员马丁·利比克还于2011年1月以《中国使用网络战反介入的战略:两种设想》为题,去国会作证。

5 中国的军事实力不会在短期内超过美国,但在周边区域会很快取得优势,因此美国只有对中国保持足够的威慑,才能确保两国不会发生冲突;并且美国应扶持中国的邻国,使它们具备解决能力;中美两国未来若发生冲突,可能会在网络和经济领域。例如,美国陆军与兰德阿罗约中心的合同项目研究报告《与中国的冲突:前景、后果及威慑的策略》认为,“2020年左右,中国的GDP和国防预算会超过美国,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但中国的安全利益和军事实力依然会以其周边区域为重点,未来按递减趋势有可能与朝鲜、台湾、东南亚的一个或几个国家或者印度发生冲突,美中的冲突可能从网络战开始且整个局限于网络空间”;报告还进一步提出,“中美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武装冲突,但这个判断是基于美国对可能导致冲突的行为具有威慑力”。该报告还指出,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不会在短期内赶上美国,但在周边区域会很快取得优势地位,这使美国对该地区“争议性资产”的直接防御变得越来越困难,直至不可能。美国因此会越来越依赖升级性的防御选择和报复的能力作为威慑。因为所涉及的危机并不会给美国带来直接的严重后果,所以不会动用核打击,冲突的升级有可能出现在网络与经济领域。对中国军事目标的常规性打击是最佳的升级选项,但不排除扩大的可能。因此,未来要提高直接防御并减少升级的危险的一种办法,是扶持中国的邻国,使他们具备“解决能力”,而这一策略不应被中国视为“美国企图包围中国或整个区域联合起来反对中国”。同时,应将中国拉入合作型的安全事务中,这不仅可以从表面上避免产生反中国联盟的嫌疑,还可使世界第二大强国对国际安全做出更大贡献。中美如果在经济领域发生冲突,后果有可能是史无前例的,因此双方都避免打经济战,这是一个强有力的相互威慑(目前美国略占上风)。总之,“不应忽视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危险,但也不应夸大之”。

(二)“中国崛起新形势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

中国两岸关系一直是美国思想库研究的重点。兰德公司近五年来的研究以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和军事日益现代化的新形势为背景,主要提出以下议题和观点:

1 在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大陆要将经济影响转变为政治杠杆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美国在台利益的影响。例如,2007年由美国国防部与兰德公司的合同研究项目“中国大陆对台湾进行经济扼制:一个棘手的武器”,评估了中国大陆运用日益扩张的经济关系对台湾进行经济扼制的可能情况,并分析了大陆从经济上施压所要达到的目标,还大篇幅分析了中国大陆要将经济关系转变为政治杠杆时所面I临的挑战,最后指出:“在大陆方面最不积极利用两岸的经济联系对台湾政治施加影响时,反而会对政治产生最大影响。当北京高调使用高压经济策略时,会造成反弹,引起台湾方面的强烈反对,从而削弱与大陆经济和政治联系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影响的有效性……大陆方面掌握着不会使台湾日渐疏远的强有力的武器,但长期来看,北京的领导人在有效使用这个武器时,能否在政治上保持自我克制,还是个问题。”又如,2009年11月,兰德公司、华盛顿国防大学国家策略研究院和台北高级政策研究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两岸关系:台湾安全的新的机遇与挑战”的研讨会,这是其第21届年度会议,要求与会专家就以下四类话题提交简短的、单刀直入的且与政策有关的文章:两岸关系改善带来的机遇;两岸的内政将会给两岸关系现状带来什么样的进展;建立互信机制对管控或减少紧张局势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两岸军事平衡的关键方面,以重要的概念性问题和大陆与台湾军力变化的具体影响为重点,以及未来的两种可能,即两岸政治关系积极的趋势持续发展和关系改善出现逆转。会后,要求专家根据小组讨论及建议修改文章,并以《台湾安全的新机遇与挑战》为题编辑成册。收录的13篇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两岸经济上日益相互依存的影响远非直接和简单,因此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的政策不可能达成共识。

第二,中国寻求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机制的经验,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氛围,很难发挥作用,但两岸互信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台湾实现其保持海峡和平与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加强与大国的关系和加入国际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于两岸的微妙关系,这种发展将是缓慢与谨慎的。

第三,根据对北京建立互信机制办法的分析,判定目前两岸建立互信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甚至于会有损于两岸的和平与稳定。

第四,根据对大陆军力增长对于台湾政治与政策的影响和美国对台政策影响的分析,判定中国大陆军力的增强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对目标寻求上的提高。

第五,大陆方面海军实力过去十年来增长很快,而且还会持续,台湾应该增加防卫投入,华盛顿必须更加重视亚洲。

第六,中国大陆对台的常规打击能力对台湾和美军在台的空军基地造成严重威胁,应建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应更大程度依靠防卫,应将台湾战斗机力量分散到大量的小型空军基地和沿公路地带。这是三种化解威胁的措施。

第七,两岸紧张局势2008年之后有很大缓解,但台湾依然面临三大挑战:或者大陆或者台湾政局变化,北京能否放弃对台使用武力,以及台湾与美国建立更为紧密的政治与安全关系的能力。

第八,减少中美因的冲突对美国有利,但值得担心的是,北京没有耐心和过于自信,就会导致冲突。因此,美国应保持对华的军事优势。

第九,改变台湾的防御计划可以威慑北京,使其改变可以轻松在台湾取胜的想法。

第十,两岸和解会产生新的不确定性,会引起美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担心,一个不受约束的中国会如何使用其增长的实力,是一个问题。

2 若两岸对峙结束,台湾的身份问题解决了,美中关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中国大陆实力与军事能力增强时,美国保持能打败中国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作为2007年兰德公司与美国空军战略规划部的研究项目“美中安全关系:台湾及台湾之外”成果之一的研究报告《台湾身份问题解决之后的美中关系》,就分析了和平解决两岸对峙的四种方式以及大陆动用武力解决的六种方法,并认为“和平解决,包括不解决状态下的持续和平更可预见,并且总体来说更有利于北京与华盛顿的关系”。该报告的结论是:美国一直以来均致力于和平解决,但“当中国大陆的实力和对军事能力的信心增强时,中国谋求使用武力统一的努力也在增加。为避免出现这样的后果,美国保持能打败中国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也越来越困难”。

3 重新评估两岸的军事力量,大陆方面若要武力解决,台湾及美国应采取的策略;要从中国崛起给美国在上带来的两难,看到美国在东亚的影响上所面临的相同困局。例如,2009年,由史密思·理查森基金会资助的兰德研究报告《平衡问题:中国大陆与台湾争端的政治语境与军事方面》运用一系列军事和数学模型,结合历史分析、对专家的访谈和定性判断,评价并展望了2010~2015年两岸的军事平衡问题,认为“未来不容美国及台湾方面乐观”。该报告分析了两岸争端的演变,认为若北京不能有效地将经济杠杆转变为政治杠杆,不见得是好消息。因为北京在缺少有效选择的情况下,会增强武力威胁。而且,影响两岸政治平衡最深远的变化来自于岛上居民中日益普遍的“台湾认同”。这样,即使是最富灵活性的台北政府在调和对北京的立场时,也会让北京失望。而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会使大陆领导人相信:除口头和经济上的施压外,还有更可靠的选项。该报告在对大陆运用短程导弹打击台湾空军基地和夺取制空权的能力进行分析后提出:大陆的军事力量威胁到台湾的防卫能力和制空权;应重组台湾的空中防御,使其能应付大陆对台基地和其他设施的大力度打击,而且要在空中获得主动权,美国和台湾要组建瞄准大陆空军基础设施的新的打击力量;要使北京清楚打击美国在东亚的基地和武装的后果;采用“四环战略”可抵御大陆大规模登陆作战。该报告在结论部分强调:长期看来,美国在台湾面临根本性的战略两难,即地理上台湾离大陆很近,离美国很远,加之中国实力日益增强,而美国又缺少在海峡附近设立基地的选择,这样,华盛顿作为台湾安全保障者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在台湾海峡遇到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美国今后10~20年在东亚将会遇到的更为广泛的挑战的序曲。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大卫·史莱帕克曾于2010年3月以《平衡问题:两岸平衡的变化及对美国的含义》为题,到美国国会作证。

(三)“中国与印度两个新兴大国”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新兴的大国,今后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它们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将会受到它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两国间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影响”。因此,美国思想库近年来也十分重视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且侧重于讨论“未来谁会领先”。例如,美国国防部资助兰德公司对中国与印度2010~2025年将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2025:一个比较评估》从人口、宏观经济、科学与技术和国防开支及采购四个方面,对2010-2025年中国与印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比较性的评估,而每个方面的比较研究,均以回答“谁领先了”、“领先多少”和“为什么”这三个问题为目标,提出以下观点:

人口方面,印度人口将于2025年与中国持平,之后将超过中国,并继续增长,增长趋势至少持续到2050年。而中国的人口将在2032年达到顶峰,大约15亿,之后就会呈下降趋势。印度的优质劳动力人口将于2028年超过中国,中国的人口总体上比印度健康,受教育程度更高,但老龄化趋势更显著,且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平衡,故在人口方面印度较中国更具优势。

宏观经济方面,两国的差距非常小,尽管中国的GDP总量较印度大,但根据兰德公司的一系列比较,两国经济增长率将持平。

科学技术方面,“预计中国较印度大幅度领先,中国的研究人员和科学与工程刊物发表文章将分别以8和13的系数超过印度”。但是根据对跨国企业的一个调查,中国“在工程方面毕业生的素质较印度低近60%”。

国防开支与国防采购方面,两国均有快速而稳定的增长,但中国的增长幅度明显较印度大。

又如,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开展的中国与印度比较项目,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2008年的《中国与印度医疗体制的比较》和《教育与亚洲的快速发展:印度与中国教育体制的比较》。前者认为,两国在寿命和疾病的防控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的成就更显著,但是两国的医疗体制均没有防止金融风险的能力,且患者满意度低。后者认为,中国在初级与中等教育方面超过了印度,但印度在高等教育方面比中国更具优势,尽管中国大学毕业生和入学人数超过了印度。而且,印度在初、中级教育方面也正在赶上中国。

美国思想库进行中印比较研究的针对性在于中国。希拉里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讲:“美国在印度的未来上押了战略性赌注……奥巴马政府扩展了与印度的双边关系,积极支持印度的‘向东看’行动。”这,也可以看做是美国思想库针对中国的“研究成果”。

二、从兰德公司对中国的研究看美国的亚太战略转向

2011年11月,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撰文《美国的太平洋世纪》,更为明确地阐述了美国向“亚太地区的战略转向”,指出在今后十年,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锁定亚太地区,大量增加在这个地区的外交、经济、战略及其他投入。其中大篇幅阐释美中关系,指出与中国的关系是美国要经营的最富挑战性和意义最重大的双边关系之一;提出合作、共赢,扩大共同利益,建立互信,加强战略安全对话;讨论航海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敏感议题。但强调要把与中国的关系融入更为广阔的区域安全同盟、经济网络和社会联系框架,也就是要以其在《美国在亚太的接触政策》的演讲中阐明的“前沿部署外交”为基础,将中国置于美国所主导的亚太经济、军事等秩序之下,从而制约中国。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到五角大楼主持美国新军事战略的。这个标题为《保持美国的全球领导权:21世纪国防的首要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指导,在分析美国的全球安全环境时指出:“美国的经济与安全利益与从西太平洋和东亚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和南亚这一弧形区域的发展有紧密关系。”同时提出:“中国作为区域强国的兴起,长期来看在许多方面有可能影响美国的经济与安全。”可见,美国政策制定者接受了兰德公司有关中国崛起会给美国带来挑战的观点。该指导在提出美国军队的主要使命时明确指出,在遇到反介入和区域阻隔时,美国要具备施展实力的能力。因为“像中国和伊朗这样的国家会持续寻求使用非对称手段阻止美国展示其实力”,包括使用网络战和电子战。希拉里的《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中,也多次提到要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显而易见,美国的上述战略也受到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深入虎穴:中国军队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含义》和《平衡问题:中国大陆与台湾争端的政治语境与军事方面》等的影响。

2011年,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提出了43条建议,并指出其中一些建议的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列出其中五条:第一,国会应通过立法,要求总统命令国家安全委员会就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与安全政策进行一次全面审议,以确定需要改变哪些政策,方能应对中国对美国的国际与国内利益的日益复杂和严重的挑战;第二,美国国会指导美国政府问责局对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和经营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中有哪些是联邦政府资助的研发,以及它们过去十年中以什么条件和中国相关企业合作;第三,国会应评估国防部是否有能力在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侦察与监控降级的情况下,在较长的时间内开展重大行动;第四,国会应评估美国的常规军事训练是否模拟对美国太空资产的破坏、阻隔、降级和操控等;第五,国会应强烈要求政府向台湾出售战斗机等。

此外,该委员会还就中国的网络行动和空间力量的军事和商业现代化问题提交了机密报告。在关于与中国的军事与安全关系审议部分,专门强调中国的区域控制军事策略。由此可见美国思想库大量的关于中国对于美国的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构成挑战、中国军队会采用非对称性战略应对与美国的冲突的研究报告对于美国国会的影响。

2012年1月24日,奥巴马在向国会两院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数次提到中国,并称“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强国……美国回来了。”这一宣示,充分体现了美国的亚太战略转向及其对美国的重要性。亚太地区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美国回来了”这一战略转向,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将产生哪些影响呢?我国应如何有效应对美国的这个战略,以保障我国的持续发展和真正的和平崛起呢?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库亟须回答的问题。

三、兰德公司对中国的研究对我国思想库建设的启示

从兰德公司近五年来对中国崛起的研究中不难看出,美国思想库对中国的研究对美国亚太转向战略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比较起来,我国的思想库也就我国如何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有深度、有意义的策略,但确实也存在着总结成绩较多,提出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但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还不够的问题。因此,应学习美国同行的长处,提高研究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国思想库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为掌握美国决策层对中国政策的动向,应更多关注并即时分析美国思想库的中国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

第二,应该加强中美的“二轨外交”,即以思想库学者为主体的非政府层面的战略对话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论坛等等,这些渠道可以作为政府间官方的“一轨外交”的有益补充,且思想库学者之间的交流,可以增进了解,消除分歧,尤其有助于减少美国学者较普遍地存在着的认为中国崛起存在不可预测性,从而对中国意图进行错误推测造成的误解。再者,鉴于美国思想库与政府间的“旋转门机制”,对中国情况更加了解的美国思想库学者在政府任职后,会更有助于与中国的沟通。

第三,从多方面强化我们的研究能力。其一,可利用与政府的联系,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助于研究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兰德公司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和军事策略的研究,就是基于其“空军项目”长期以来对中国军力增长性质及其对美国的意义的研究。其二,应确保资料翔实。兰德公司研究中国军事现代化时,大量搜集中国官方军事理论教材、参考书和军事刊物等出版物,以及西方其他国家对中国军事的研究,而我们搜集的资料则不够丰富,应加大投入。其三,应重视科学的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并运用数学模型、相关经济及军事理论模型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其四,应注重研究的前瞻性和危机意识。其五,应增强针对性。兰德公司的每项研究,在序言部分均写明对于政策制定者、学界和国防部及美国军方的意义,并且能及时对美国面临的新形势进行研判,同时对美国应如何应对提出具体的、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也要进一步在这个方面努力。

第5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一、加强统计分析研究,统计参与决策能力不断增强

(一)抓进度分析,提高对经济形势把握和判断的准确性。为更好地满足市领导对统计分析资料的需求,我们加大了对经济形势分析研究的力度,多次召开由专业负责人参加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对分析报告进行反复讨论修改,按季形成经济运行综合分析报告,为市领导掌握全市经济形势提供了重要参考。评比年度内,综合专业撰写了季度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报告5篇。其中,《2008年商丘经济形势分析及2009年发展展望》列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参阅材料;《2009年上半年商丘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列为市政府全会会议材料。

(二)抓专题分析,提高对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的针对性。坚持“贴近热点、贴近实际、贴近政策”的原则,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撰写专题统计分析报告。评比年度内,综合专业完成了《商丘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2008年商丘与全省各市经济比较分析》、《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横向比较差距较大——2008年商丘与全省及周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商丘在黄淮四市中实现率先发展的可行性及对策》、《光辉的历程 显著的成就——十六大以来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和《十六大以来商丘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等6篇专题分析报告。其中,《商丘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被市政府《要闻专报》专期采用;《光辉的历程显著的成就——十六大以来商丘经济社会发展回顾》在商丘电视台新闻联播“喜迎十七大专栏”系列播发;《商丘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启示》、《商丘在黄淮四市中实现率先发展的可行性及对策》两文分别编入2009、2008年河南经济蓝皮书,公开出版发行。

二、用好统计信息资源,资料整理水平稳步提高

(一)提高进度资料的时效性。加强了月度资料的整理编印工作,适时调整指标,增加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资料,季度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农业生产、人民收入等栏目。2009年对月报进行改版和完善,改进了封面设计,将各市指标由上月改为了当月数据,反映普遍较好。编印的《商丘统计月报》因其装帧精美、编发及时、便于携带等特点,广受各级党政领导、有关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每月印刷200册,仍然紧俏,需求量持续增加。

(二)增加年度资料的实用性。在编好进度资料的同时,注重对年度统计资料进行深加工,增加资料的实用性。编印的《商丘统计年鉴2009》,设计美观、大方,印刷质量较高,统计年鉴在内容上不断改进、完善、充实,实用性、可读性进一步增强。

(三)完成省局布置的资料整理上报任务。一是按时报送县域经济统计数据。采取市、县同步搜集的办法,主要由市局负责统一搜集整理,经与各县(市、区)、各部门核对无误后再上报,力求数据完整、准确。二是及时、准确上报常规、临时资料。按省统计局综合处的要求,按时完成《商丘统计月报》、《商丘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资料上报。

三、立足优质服务,不断扩大统计影响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为党政领导服务这个中心,优质、高效地提供了大量的统计信息和统计服务,服务工作得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一)为党政领导及有关会议整理提供临时性统计资料。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向市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整理加工提供大型分析资料38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及部门搜集、整理专题资料的数量明显增多。如整理、撰写了省政府研究室领导到商调研县域经济所需的《2008年商丘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2002-2008年商丘县域经济指标》和《2002-2005年商丘县市综合实力排位情况》等分析及数据资料;市委书记刘满仓到县区调研所需的各县区2009年1-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分析;全市“强抓机遇,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商丘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动员大会”需要的《1-4月份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8年商丘市乡镇综合实力评比结果及评价说明》、《2003-2005年黄淮四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及2008年主要指标排序》三份分析资料,各印600份发与会代表;市委书记刘满仓赴京出席十七大所需的《十六大以来商丘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报告》、《前三季度商丘经济形势与全年预测》和《十六大以来商丘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等等。

(二)进一步提高“三会”服务水平。一是在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前夕,抽调人员参与《党代会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收集、整理了报告及相关材料所需的统计数据;二是精心编印专题材料《2008年商丘市经济发展统计与分析》2000册,作为2009年全市人大、政协“两会”代表的参阅资料,受到代表和委员的欢迎和好评。在全国、全省“两会”召开前,还为商丘参加全国、全省“两会”代表委员提供反映全市经济发展概况的专题资料。

(三)为目标督查考核做好服务。一是按季为市委、市政府目标办搜集、整理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完成情况;二是全程参与市政府目标考核小组对市级部门、省直管单位、县(市、区)政府的目标考核工作,并负责对各项职能目标完成情况及基础资料进行检查核实。

(四)积极做好为社会公众服务。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日益扩大,对统计工作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我们都热情接待来访人员,无论是来人咨询还是电话询问都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负责地给予答复,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四、加强统计信息新闻宣传和报送,不断提高统计权威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的重点,提高宣传频率,增加宣传内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进行统计新闻宣传。每年的二、三、四季度组织编写新闻稿向商丘日报、商丘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社会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和信息。全年综合专业编发的经济新闻稿件在商丘日报、京九晚报刊发10余篇条,在商丘新闻联播播发50余篇条。多篇新闻稿在商丘日报刊发后,大河商丘网、人民网河南视窗、新华网河南频道进行了转载报道。

我们还积极配合新闻单位做好有关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工作,为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7月30日上午,商丘电视台记者就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及经济结构变化情况专程到统计局进行采访,并现场录制节目,综合科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该采访内容在商丘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二)客观及时统计公报。4月2日,我们在《商丘日报》上了《2008年商丘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从十三个方面,用丰富翔实的统计数据展示了2008年商丘市在经济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就。

(三)积极做好统计信息的报送工作。积极开展网络信息和“两办”信息报送工作,统计的信息服务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综合专业报送的《1-2月份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得到了市委书记刘满仓、市长王保存的批示;《1-5月份商丘主要经济指标在黄淮四市位次》、《1-5月份商丘主要经济指标在周边城市位次》等多篇信息被专期采用。市统计局被省统计局评为网络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分获市委、市政府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综合科信息工作同志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

五、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综合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市统计局基础规范化建设观摩座谈会召开之后,综合科按照局党组的要求,迅速行动,抓好工作落实。一是先后两次召开科务会,专题研究布置综合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将任务进行分解,并落实到人。二是到财贸科现场观摩学习,听取统计资料档案化管理的经验介绍,吸收和借鉴他们成功的做法。三是改版优化综合科网站,对网页栏目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优化了信息栏目的设置,增设了统计规范化栏目。加载了近三年来的统计分析、统计月报、历史数据台帐资料,充实了进度分析、进度数据、工作动态栏目内容。四是加紧整理综合分析、年鉴整理、信息管理规范化工作记录,将有关统计资料进行整理编号归档。

六、增强大局意识,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6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在互联网平台经济时代,如何围绕内容优势在纸质版基础上搭建新型商业平台,实现平台运营的创新与突破,将成为纸媒发展的重要任务。

纸媒平台转型的困境

作为新闻信息平台和广告平台,纸媒同样属于平台经济,为读者、广告主等用户提供信息和商业服务,但相对于帮助商家实现快速成长的新型互联网平台经济,纸媒商业平台具有明显的竞争劣势。近几年,纸媒明显加快了商业创新和全媒体转型的步伐,但受制于体制、资本和人才等因素,纸媒商业平台转型仍处于探索阶段。

1.转型风险大。平台转型是柄双刃剑,可能对传统业务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承担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目前尚未出现业界普遍认可的转型路径。纸媒平台转型可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以南方都市报、《读者》为代表的全媒体平台转型。2012年6月,南方都市报推出自主品牌的平板电脑,并将南方都市报全媒体内容植入,打造拥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于一体的内容产品平台,尽管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却标志着纸媒商业平台创新的有益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读者》杂志也陆续推出包括平板电脑、手机在内的多款数字化新品,成为国内传统期刊数字阅读转型的先行者。二是新型休闲娱乐平台。以博瑞传播与浙报传媒为代表的报业类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斥巨资收购网络游戏业务,着重打造娱乐互动新媒体平台。三是新闻网站、手机网站。近几年,纸媒明显加快了新闻网站的发展步伐,人民网上市后社会影响力、经济效益迅速提升,新华网上市申请也进入审批程序,未来几年将会有一批新闻网站借助资本运营平台做大做强。另外,二维码手机报、手机新闻客户端等也是纸媒平台创新的重要形式。

2.体制机制落后。互联网是完全市场化、商业化的新型平台经济,信息、资金、人才等市场要素能够在大平台上自由配置,而传统纸媒具有严格的行业门槛和区域壁垒,无法形成统一的报业市场。同时,纸媒在体制机制上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公益性与盈利性的双重属性导致体制机制落后,从而客观上为纸媒平台经济转型设置了巨大障碍。互联网与报纸、电视台不同,是一个充分竞争、商业化的市场,有自己的市场规则,但很多报纸网站不认同这个规则。互联网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金子。如果没有风险投资的体制,就没有办法实现网站发展。互联网也是个创意产业,不是单纯的媒体,风险投资进来后,才会把创意创新发扬光大。优秀人才有创意和才能,但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也不会到纸媒办的新媒体来。①

3.缺乏资本支持。纸媒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商业平台的创新,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一方面,纸媒自身的资本实力有限,考虑到新媒体平台的前期投入和培育周期,离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纸媒仅依靠自身实力很难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在数轮风险资本的驱动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公司才实现从信息技术公司向媒体平台公司的重大转变,可以说没有风险资本,就没有今天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另一方面,行业管制和体制机制等因素又大大制约了纸媒上市的进程。缺乏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纸媒很难实现由传统平台向互联网新型平台的实质转型。

4.人才结构制约。在开放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方面,互联网公司具有先天的技术优势,如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平台公司,公司创始人大都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即使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领域的创业者,也大都是互联网技术领域的老兵,在技术研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最时尚的手机KTV”唱吧创始人陈华,也是天网FTP、Maze、酷讯的创始人,曾负责阿里巴巴搜索业务,后转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开发出APP应用产品唱吧,并迅速取得了成功,目前唱吧已成为最受欢迎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产品之一。与互联网公司以技术开发应用为主的人才结构相比,纸媒的人才优势则主要体现在专业、职业的新闻采编队伍,而在技术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缺乏掌握平台创新核心技术的领军人物,这无疑是纸媒平台创新与转型的巨大障碍。

纸媒亟待创新商业平台

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趋势,促使纸媒从传统媒体运营商向新型媒体服务商转型。同时,为防止对报纸传统业务的冲击,纸媒在内容上应避免走同质化的道路,通过对全媒体内容的差异化分类、多渠道版权销售,构建新型媒体传播平台和运营平台,从而实现商业平台的创新。

1.全媒体平台转型。“全媒体产品+全媒体平台”将成为报纸转型的重要模式,即围绕全媒体产品构建集纸质版、网络版、移动版等多种平台、多种终端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和运营平台。一是提升纸质版。纸质版是报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纸媒需要进一步提升新闻内容的品质和深度,增强内容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广告结构和业务结构,挖掘经营潜力。二是重点发展新闻网站、3G手机网站。遵循和借鉴互联网公司普遍的成长规律,围绕内容优势创新盈利模式,拓展收入来源,实现新闻网站向区域综合门户网站的战略转型。三是官方微博平台化运营。实现报纸官方微博专业化、商业化和平台化运营,借助自媒体扩大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克服纸媒即时性、互动性差的单向传播弊端,同时将官方微博打造成新型商业平台,增加收入来源。四是开发移动互联网业务。智能手机成为未来第一媒体终端的趋势日益明显,纸媒需要突破手机报的初级阶段,开发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品。

2.互动娱乐业务。包含网络游戏在内的互动休闲娱乐业务,是腾讯、网易、搜狐等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近几年,部分报业类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运营平台,积极转型互动娱乐新媒体业务,如浙报传媒公告将通过非公开增发形式收购杭州边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休闲娱乐互动游戏及平台的开发商、发行商和运营商,浙报传媒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收购盛大部分网游资产,打造互动娱乐社区平台,标志着其在新媒体业务领域的重大转型。另外,浙报传媒提出打造“3+1”传媒集团的愿景,即新闻传播、互动娱乐、影视三大主业平台和一个文化产业投资平台。一是原有新闻传播平台将加大对杂志并购力度,将杂志形成一个网上社区,进一步加强对内容认知高点的建设;二是以边锋集团为中心的互动娱乐平台,以互联网游戏为中心,逐渐扩张到动漫等行业;三是打造全产业链的影视平台,一个包括编剧、制作、投资、新媒体的影视集团。

3.网络视频业务。视频业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但是目前由于视频广告价格偏低,服务器、带宽及内容采购等经营成本过高,特别是热门影视剧资源竞争激烈,绝大多数视频网站亏损严重。巨大的成本压力促使视频网站开始由竞争走向竞合,继优酷、土豆合并后,搜狐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宣布联合共建“视频内容合作组织”,将对国内外视频版权内容进行采购,同时就过去各平台已采购的影视剧作品开展合作,促使版权价格回归理性价值区间。2012年以来影视剧网络版权价格大幅回落,网络视频开始向良性发展。报纸可充分发挥新闻采编内容优势开发原创视频,或进入影视领域尝试创作微电影,借助新闻网站构建视频商业平台,抢占视频广告市场。

4.版权内容分销。报纸新闻内容具有网络媒体不可比拟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公信力,而且目前还没有一种媒体能够在内容生产方面替代报纸,这是纸媒最主要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国家版权法律保护的缺失以及互联网的免费习惯,在内容与平台的竞争中,内容明显处于弱势,高成本的新闻内容却被新兴媒体免费或廉价使用,如何充分挖掘新闻内容版权的市场价值,是纸媒经营的重要课题。一是提高新闻内容版权价格。面对新媒体的严峻挑战,纸媒有必要再次尝试全国性或区域性报业联盟,在向网络收费方面形成共识,并在纸质版基础上进行网络版、移动版的多终端内容分销。二是提供专业资讯服务。尝试在技术性、专业性强的行业领域开展媒体资讯服务,既可以包月费形式定制手机资讯,也可通过网站行业频道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三是尝试与智能手机终端厂商合作。采取“媒体产品+智能终端”捆绑模式,开发对报纸内容冲击不大的休闲娱乐类APP应用,将媒体产品客户端预装在手机内,与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进行收入分成。四是数字付费阅读。盛大文学通过首创网络文学“微支付”模式起家,成为中国出版业最大的平台运营商,纸媒可利用采编人员、读者等资源,打造自已的原创文学开放平台,并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提供付费阅读服务。

5.数据营销业务。目前,大数据已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和重要趋势。作为传统媒体,纸媒进入大数据营销业务也有自己的优势,报纸长期以来已经拥有读者、广告客户及行业资讯的简单数据库,只是从未进行数据整合和深度加工,个别报业公司已尝试开展互联网大数据营销业务。2012年11月28日,粤传媒公告称拟在广州市投资200万元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公司名称暂定为“广州广报数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对数据分析及其相关咨询业务的需求不断扩大,粤传媒将在原来数据业务基础上注入更多力量着力发展数据分析及其相关咨询业务,运用大量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分析技术,面向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决策提供数据分析业务服务,抢占市场空间,大力拓展公司的盈利点。同时也借助该细分领域进入利润率较高的咨询业,更好地完善公司业务结构,实现公司整体战略目标。

注释:

第7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消费保是由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杂志社、深圳市消费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消费维权投诉平台,致力于在消费者和企业之g架起一座良性沟通的桥梁,帮助消费者一站式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消费问题。

双方达成合作后,消费保将会以数据分析的形式,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供一季度、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消费分析报告:

(一)统计分析消费投诉舆情

消费保将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分析最新的消费者投诉数量、趋势和特点;分析消费者投诉集中的商品、企业、品牌以及分析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消费投诉分析维度

在提供给国家工商总局的分析报告样本基础上消费保会再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选择性分析:

(1)在基础分析方面对历年的投诉数量、分省的投诉数量以及各经济区域(六大经济区、东中西部等)的投诉数量进行分析比较;

(2)在关联分析方面对投诉与行业企业分布、投诉与地域产业分布、投诉与市场主体经营规模进行分析比较;

(3)而在叠加分析方面,消费保将会分析消费电子领域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分布,并且按照行业企业、综合企业与网络商品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这两个维度加以区分电子商务企业。在针对假冒伪劣商品投诉的行业分布、被投诉售假市场主体的地域分布进行准确分析;分析人口分布、经济水平、人口流动、季节因素、节假日因素、促销活动对消费者投诉的影响;分析消费者投诉分布对产业发展状况的反映;分析消费者投诉分布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反映。

(三)提供典型投诉案例及消费警示

第8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关联延伸双头版与索引市场细分整合营销

在制定正确媒介战略的前提下,媒介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就是具体实施战略,实现媒介盈利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本文拟从内容、发行、广告三方面出发,挑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转变思路内容为王

内容为王既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内在定律,也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它不仅仅指单纯的生产内容,还包括了广义上的内容扩张和整合。一方面,对内容的进一步挖掘,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体担任的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角色,以信息内容为主,表现形式为辅,生产出属于媒体自身的有特色的产品。很多媒体都紧紧抓住这一定律,并已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1.关联延伸策略

无论企业还是对于媒体而言,树立品牌无疑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成乘数效应的增值。品牌带来的巨大价值若只专注在起始产品的发展显然是一种浪费,众多的企业家和媒体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实践甚至已经取得成功。

笔者非常赞同喻国明教授所提出的,媒体自身做大做强必须经历的三部曲:系列化、一体化、多元化。其中系列化就是将媒体本身所拥有的品牌进行开发和关联延伸,达到“借力”的作用,使其延伸的产品天然地具有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品牌的继承性。

关联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母产品与子产品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子品牌能够分散母品牌的风险并增加整体收入,这样能够占据同一行业的优势市场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它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它要走向集团化,把这个科学传媒拓展为一个产业:《中国国家地理》的少年版,相关图书的出版以及与电视频道的合作等等”。①受众关注媒介产品的品牌,正是其关心媒介产品内容品质的体现,内容为王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关联延伸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延伸的产品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品质。而反过来说,如果媒介集团一味冲着做大而盲目扩张,没有注意延伸的关联性,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是惨重的。

2.互动策略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市场的客观要求,还受众以主动权能够在当今这个被称作影响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竞争中媒体必须紧握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受者界限日渐模糊,受众主体性空前突显,他们也需要话语权,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广东的媒体而言,电台率先开发短信互动这一形式,电视台随后跟进。继广东电视珠江台晚上的新闻节目《今日关注》推出短信互动平台之后,其竞争对手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也在2007年1月8日的改版中加入了短信互动环节,并由原来的一个主持人变为两个主持人。短信平台这一策略有以下四个优点:一是直接增加了短信费用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满足受众内在的沟通需求,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继而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四提供了一个政府与民众相互了解的双通道。

《南都周刊》把这种互动延伸得更为成功。一方面,几乎每期《南都周刊》都有读者反馈的版面;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活动,与读者真正地面对面交流。2006年的《南都周刊》与其他合作单位主办的社区活动便是一例。它每隔一段时间到一个社区或者单位举行一次体育运动比赛,包括踢毽子、二人三足比赛等。它在每期最后一版都登半个版面的广告,预告下一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同时报道本期运动会的情况。其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达到了与读者的真正交流,增加了亲和力,再者是宣传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表面上为社区运动会造势,实际上是为《南都周刊》做广告,参加过运动会的人会留意这份刊物,有可能成为新读者或者订户。

3.双头版与索引策略

这里的双头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报纸本身有两个头版:分别在封面和封底。既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又开发了广告资源。《羊城晚报》改版之后除增加了彩色,还运用了双头版,可读性增加了。另一种是报纸本身一个头版,还另外制作一个与报纸头版头条不同的海报版。《南方都市报》把海报版放大,做成大报的头版,风格与《南方都市报》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了杂志用封面做海报来宣传的双头版更有竞争力,这是因为:一是版面大,字号大,冲击力强,吸引路人目光,并突破报摊的“四分之一”黄金位置——在报摊上报纸按次序摆放,通常只能露出头版的二分之一,卖报时报纸就是靠这二分之一的精彩内容吸引路人,而报纸种数的日渐增多导致了头版露出的黄金位置只占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二是头版容量加大,有效信息增多,体现了信息筛选的管家功能。

索引策略与双头版的相通之处在于增加报纸信息量的呈现。广州率先把第一、二版全部改为索引的是《广州日报》,这个尝试取得了成功并且使《南方都市报》也跟着使用索引版。这可以说是一、二版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广州日报》改版后版面少了文字的拥挤,变清新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呈现的增大能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二、突破发行,争取市场

发行渠道不仅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还是媒体争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行渠道是否有效地指向目标受众,有效的发行渠道与传播效果成正相关,二是实施一般的营销手段疏通渠道,三是发行渠道多维度拓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1.根据市场细分来进行有效发行

2006年12月,广州日报集团推出社区报试刊号,在广州雅居乐小区内定向发行。如果有媒体或媒介集团能够突破社区报这个关口,有可能对整个传媒生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有效发行量增大。有效发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完整读者数据的订阅户和报纸被有效阅读的零售户,其二是能够带来广告效果的发行活动。前者为常态发行,而后者对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部门将日常工作和报社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从做有影响力的发行出发,策划发行工作。”②有效发行量是吸引广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广告的目标到达率和影响程度。显然增大有效发行量能实现经济效益。

第二,创造了一个社区居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应做出变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单元,让这些单元内部充分沟通,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利于实现“和谐”这个社会效益。

作为市场极端细分的产物,社区报、免费报纸、DM媒体有着突破传统媒体发行量的潜力,随手可得的吸引力,蓄势待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也可以辟一块试验田,为争取市场增加一个筹码。

2.增加报偿的促销策略

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理论,读者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费力程度的规律是:报偿程度越大,受众越愿意选择。如《南方都市报》

日常的促销是送牛皮袋、圆珠笔、水、纸巾等。其中送牛皮袋是一箭三雕:增加发行量、给报纸本身做广告、给商家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006年的广州报纸改版热,《信息时报》和《新快报》都采取了实物附加价值促销,前者改版首日赠送更使当日报纸一早就卖完。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读者容易冲着实物报偿购买报纸,降低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在创办初期或者改版时期使用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知名度,但是长期使用则反而可能亏损,因为报纸是双重销售,一方面把报纸内容销售给读者,但是这部分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把读者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但如果有效发行量下降,这部分也很有可能因难以弥补发行损失而亏损。因而选择实物附加价值时必须慎重,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赠品为佳。

3.整合营销策略

《经济观察报》的经营者指出,报纸的同质化时代来临,营销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该报的营销技巧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第一,大报级的发行量。它一创刊就以大报的发行量见于世人,给人以成熟大气的印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三个著名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为其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第二,用金钱换时间,后发制人。降低发行价,把利润给销售商,争取强有力的发行网络,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渗透,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建立目标读者数据库,实行“精确销售”。这与DM杂志异曲同工。这种有的放矢的发行方式,营销的商业价值得以体现,便于考核和管理。第四,竞合策略。与出版社合作,实行联合销售。第五,通过销售数据分析,监控各地营销活动。第六,直接促销零售商,间接促销读者。它使零售商感到有利可图,促使零售商积极向读者推销其报纸。第七,实施“超级售点计划”。③其实是设一些地点进行重点销售,大力进行促销活动。《经济观察报》的成功在于它勇于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发行思维,以争取市场为目标,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跻身前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三四律”,能够在一个市场中占据前三位就能够比较稳定地占据市场,市场的第四位是第一位报纸回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

三、广告辅助,实现盈利

媒介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广告辅助。媒介广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媒介产品间接卖给广告商;二是给媒介产品本身卖广告。前者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后者则是通过对媒介产品的介绍推广,提高媒介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媒介产品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实现经济效益。从媒介产品营销而非广告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现在媒介越来越重视对媒介产品本身的形象推广,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形象定位,这种定位一般来说通过内容的传播逐渐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中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借鉴了市场营销策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仅仅是给报纸、一个栏目,甚至一个节目做广告,比如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G4出动,除了在本台做广告,还分别做车体广告和移动电视广告,形成一种亲民的形象——大众化,关心民生小事,具有亲和力。这种推广事实上证明是成功的,受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会联想起“街坊”等词语,正切合了节目定位。又如广州的两大电视台的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节目——《今日关注》和《今日报道》,都分别为自己做了电视广告,诉求重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专业性、关注民生。

为媒体做广告表面上损失了广告收入,实际上长远来说,是不减反增。因为在媒介时代谁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媒介的竞争,就是影响力的竞争。而对于大众传媒,影响力大意味着巨大的广告资源。

另外,媒体在选择广告媒体的时候应考虑到节目定位与广告载体的关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上述提到过的关联延伸策略、互动策略、双头版与索引策略、重新定位、附加价值促销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其他策略。

注释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第9篇:平台经济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XBRL;需求分析;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71-02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的标记语言,专门用于对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进行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重制以及交流的开放式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国际标准。自在美国诞生以来,XBRL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还处于XBRL应用的初级阶段。随着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外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XBRL的广泛应用将满足各类机构和个人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并将显示出愈来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用。本文通过对企业应用XBRL的需求分析及影响因素得出相应的对策。

一、XBRL的特征及其优势

XBRL作为一种以XML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成功改进的标记语言,不仅继承了XML的所有优点,更拥有其自身独立的特征及优势。

(一)XBRL的特征

XBRL具有标准化、结构化、可扩展性、跨平台和跨语言的特征。

1.标准化。XBRL严格定义标签概念,用全球通用的语言使财务信息的标准化描述成为可能,成功解决了全球流通的规范问题。

2.结构化。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具有结构性,可以自动识别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我们可以定义每一个会计科目,并且还能够深度定义直到最末级。比如:“流动资产”下包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应收票据”三个科目,后三者之间属于并列关系,这些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XBRL技术中体现出来。

3.可扩展性。它的可扩展性体现在国家、各行业、各企业都可以按照会计准则和分类标准扩展不同层次的标签,实现XBRL格式的财务报表的通用分析和个性化展示,具有一致性和灵活性。

4.跨平台。在XBRL格式下相关数据能够跨硬件、软件、网络等进行互联互通,只要生成规范的实例文档都能被识别,不存在任何所谓“平台”的限制。

5.跨语言。在XBRL的技术架构中支持多语言标签,能够对财务报表进行跨语言转换。

因此,XBRL被称作财务报告领域的“条形码”,与现有的技术条件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二)XBRL具有的优势

1.XBRL为财务分析提供便利

XBRL的应用为财务数据提供了更广泛的可比较性。与传统的PDF格式报表相比,避免了自行寻找、整理的麻烦。计算机保存有大量财务数据,信息使用者可任意选择不同年份、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数据灵活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针对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提取细小标签进行深度财务分析,增强决策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XBRL有利于简化企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XBRL的应用简化了会计信息产生、传递、应用的各个环节,使财务数据收集、报告工作更加流畅。传统格式的财务报表在对外披露时,需要由相关人员重复输入并制作不同体例、格式的数张报表提供给不同使用者,输入错误的风险大。而利用XBRL技术可以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虽然传递的信息内容上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使用者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利用这些信息,有效降低了数据采集、传递的成本。生成规范的XBRL实例文档只要通过计算机简单操作,便能高效、准确地反映结果。

3.XBRL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中若存在对会计信息后期操纵或更改数据的严重违纪行为,现有技术条件通过调查也可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但是,企业中为了避税或增加报表上资产项目等进行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传统的技术条件就无法实施监控。而XBRL技术严格执行会计准则,防范这些游走在准则边缘的行为,大大减少舞弊空间。从另一方面讲,XBRL的高效使用也为企业审计工作提供便利,审计方可以利用XBRL格式的数据及时查出问题,并发表意见,进一步实现企业财务透明的目标。

二、企业应用XBRL的需求分析

(一)企业外部的需求

1.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要求

目前,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会计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化激烈竞争。财务报告既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证明,同时也是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重要信息载体。通过互联网向投资者、债权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商家们竞相争夺的资源。与此同时,国际上要求会计标准统一化和报告语言的无差异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用XBRL格式呈现的信息将允许国际投资者在语言无差异的环境下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而不用考虑语言的差异。使用XBRL格式呈现财务报告的公司将最有可能获得分析师的注意。目前,世界各地会计界组织也在积极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适应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用户对企业的需求

XBRL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对于债权人、投资者等而言,信息可以直接从不需要人工翻译的数据源中提取,重新捕获或检查数据,中介机构可以不复存在。XBRL显著提升了信息获取、加工和扩展的速度、准确性和科学性,及时形成所需要的个体、整体或行业等各类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当前信息,从而使信息需求者做出更加科学合理和快速的投资和信贷决策。

3.适应相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监管的需要

证券、税务、审计等政府部门对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起着监管的职能,承担着经济警察的作用。每个企业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管理要求,按期向税务、审计、证券等管理部门提交纳税报告和财务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分析出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利用XBRL还可以将被监管者纳入现代化的统一监管系统,从而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作用。同时,XBRL还 能够打破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屏障,从而形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统一监管平台。

(二)企业内部的需求

1.有效降低数据采集和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提升内部信息系统的整合速度

使用XBRL进行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标准格式,一次生成以后,就可以直接在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关、互联网站以及出版印刷单位等不同机构、部门之间流通。XBRL技术的应用,使相关的网上系统能够无缝对接共同工作,能更高效率,低成本地缩短公司报告时间,从技术上促成在线持续报告的实现。由于在大范围内使用相同的标准,加上计算机技术会使数据传送速度更快,从而帮助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

2.提高会计报表编制效率,降低人工数据采集的风险

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方式需要会计人员人工采集数据,明显大大增加会计报告的复杂程度。XBRL提供的规范的报表格式,降低了重复输入资料的次数,增加了资料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会计报表编制的效率及准确性。

3.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平台,及时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管理绩效

在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大多数公司希望利用XML的优点,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间的协调和跨平台数据重复利用,以方便数据合并。XBRL以XML这一标记语言作为基础,继承了它拥有的所有技术优势。一方面,XBRL的“下钻”功能使得公司管理层在阅读报告时可以随时查阅相关明细信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面对汇总数字,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对报告数据的理解,帮助其做出有效的管理决策;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便地采集同行业的其他企业或上下游企业基于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及经济交易数据,运用分析软件与企业进行对比分析。

三、企业应用XBRL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企业应用XBRL的影响因素

1.分类标准体系的完善性

分类标准是对财务报告内容的描述和分类体系,可以看做是XBRL模式的扩展,规定如何由特定组织依据XBRL规格书创建适用于本行业企业信息交换的“词汇表”或“字典”。例如,对于某企业的财务报告,可以利用财务信息元素理论说明该报告包括的信息量是多少,并可以实现在进行国内和国外、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之间财务信息量的对比。因此分类标准只有“统一”之后才可通用。如果XBRL分类标准的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高,企业也许会按XBRL分类标准编制财务报告,这将导致信息损失。为了避免信息损失,企业也许会扩展XBRL分类标准,但不同的企业很难采用统一的扩展标记语言来编制报告,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间信息可比性的降低。另一方面,如果XBRL分类标准的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低,企业自身的偏好可能促使其将XBRL分类标准中的几个子账户汇总起来编报,而这又需要企业扩展此类汇总标记,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可比性的降低。

2.企业应用XBRL的成本和效益

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企业具有理性人的特征,在做出任何决策之前,都应该充分衡量该项决策的成本和效益。在收益方面,企业会考虑引进XBRL能否使企业获益,包括财务报表编制是否简单,数据传送与交换是否快捷准确,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否改进,管理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以及是否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等。在成本方面,企业会考虑引进XBRL需要哪些投入以及会带来哪些风险等,目前企业应用XBRL需要很大的成本,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应用XBRL的意愿。

3.应用软件和应用流程的完善性

对于企业来讲,采用XBRL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软件以及用于新系统的开发和完善。这对于规模小的企业很难做到;对于大的企业,是否有动力舍弃现有的系统去采用XBRL很难确定。通用型的XBRL系统软件的产生和应用,能有效降低企业施行XBRL系统的成本和风险,加速XBRL系统的推广进程。XBRL报告供应方及报告使用方的应用流程也是XBRL应用的必备条件。从基础数据到实例文档到多种格式报表的输出,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利用、分析都离不开应用流程的参与。

4.XBRL人才的完备性

XBRL格式的网络财务报告不但能提高财务人员获取信息的速度,而且能使从业人员通过软件工具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重复利用。这样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从传统的对数据信息的组合、分类、报告转变为正确合理地评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并且及时地向他们提供有关的信息。XBRL的实施给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至少要了解XBRL及其相关软件工具的应用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二)企业应用XBRL的对策分析

XBRL具有很多潜在的好处,但由于这项新技术的实施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分析认为企业、政府等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予改进。

1.完善XBRL的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是XBRL应用的最重要的环节,是我国开展XBRL的关键。首先,分类标准的制定机构既要考虑准则如何映射,又必须考虑企业如何应用,甚至有必要研究企业实施XBRL报送的效益与成本,才能充分挖掘企业应用XBRL的原始动力,保证XBRL技术的生命力。其次,必须着眼于整个XBRL分类标准体系这个大局,充分考虑元素的粒度和导入机制,为分类标准的扩展预留接口,以满足日后行业监管和企业扩展的需要,为整个XBRL分类标准体系的完善做好准备。

2.政府的政策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以减少企业实施XBRL费用支出为目的给予企业税收优惠,如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其次,税务机关、监管部门等也可以要求只接受XBRL格式的资料,强制企业使用XBRL。

3.加快XBRL相关软件和应用流程的开发

XBRL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其制定和应用都需要相关软件和系统的支持,因此,应该积极引导国内会计信息化软件企业全面参与XBRL的研究制定工作,积极地推动我国信息化软件民族产业的升级与国际化。我国可以在目前的通用报表、会计科目层面的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为现有的会计软件添加XBRL转换器,使会计软件的内部数据传递及报表输出统一为XBRL格式,开发以XBRL格式为基础的数据分析、转换工具。

4.加快XBRL应用人才的培养

对于XBRL应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XBRL教育的研究,并在高等院校开设XBRL相关课程,如在经济学、计算机信息、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开设XBRL的必修课。以各类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培养基层从业人才,以各地的高等院校为主培养中、高级从业人才。另一方面,必须加大非学历教育,强化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职业培训可以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形式,社会的团体组织应定期组织XBRL短期培训,以便使从业人员能够快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定泉.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文铭,王淑娇,郑芳.基于XBRL模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应用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11,(8).

[3] 刘玉廷.推广应用XBRL 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