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急救医学专业精选(九篇)

急救医学专业

第1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急救知识 培训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81-01

急救是当创伤或疾病突然发作时在医疗人员未到达或患者尚未送达医院前的一种短暂而有效的处理措施。医学上把发生伤病后的头4分钟,称为急救“黄金时间”[1],如果能有更多人掌握科学的救护知识,无疑会在挽救生命时抢得先机。而现场急救技能,可用于如交通事故大出血、休克、电击、溺水等情况,在4分钟内如果能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一般都可救活,这个时间叫救护“黄金时间”[2];如果超过8分钟,救护的成功率只有5%,超过16分钟基本不能救活[3]。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急救知识比较匮乏,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仅占15.8%(含医学类学生);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知识水平高,因此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1、调查对象

我们随机选取了我院在校非医学专业三年级的4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3份,在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25%。

2、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有资料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有329人愿意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表明在校大学生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3.2 现场急救知识测评情况见表1

表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测评情况

3.3 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问卷测评比较见表2

表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测评情况比较(n=381)

3.4 现场急救知识学习现状与需求 见表3

表3 非医学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现状与需求情况(n=381)

4、结论

4.1 现状分析

4.1.1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实践能力较弱

调查结果表明: 有90%的人认为有必要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有86.4%的人愿意学习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有84.3% 的人希望获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说明在校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在现场急救知识这一环节中,发现那些曾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大学生得分均比未曾接受者要高;在现场急救技能自评与测评这一环节中,发现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评与测评存在显著差异,且绝大多数人不能够正确、系统地完成现场急救程序。表明对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的现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将是提高我国整体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和普及率的一个有效方法。

4.1.2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缺乏急救能力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有限,有70.71%的人通过媒体了解急救知识,有17.14%的人通过学校了解急救知识。目前,我国仅有15.8%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接受急救培训,且其中绝大多数为医学类专业的学生[5]。以南京某高校的非医学类大学生为例,由于该高校所开设的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程时间不长,每学年能够提供给非医学类大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名额还不到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10%,加上师资队伍有限,只能采取120人的大班授课方式,以此看来实践操作着实不够[6]。而大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保护中,对社会了解也不够深入,生活中很少遇见急救情形。因此,在遭遇意外和心搏呼吸骤停等事件时,多数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不能自救或为他人提供现场的紧急救助[7]。

4.2 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建议

4.2.1 建议教育部将急救知识编入教材,使之成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方式最为有效,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列入我们的大、中、小学的教育中,把急救意识灌输进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8]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

4.2.2 各高校成立专业的培训基地,通过组织专业讲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讲解及深入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讲座、培训,提高广大师生在危急状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9]。对凡涉及到急救工作的有关人员,例如辅导员、宿管阿姨、保安等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使其能在现场急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2.3 整合医学资源,鼓励高校与市急救中心、市图书馆、红十字会等机构在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方面加强合作力度。定期举办一场大型急救知识讲座;充分利用急救宣传车的优势,深入校区让广大师生真正了解急救相关知识,掌握一定急救技能。

4.3 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的必要性

专家们特别指出我国大学生这一高素质,高知识的群体普遍缺乏基础急救知识,急救意识也比较薄弱,在遇到意外伤害的时候往往无法自救或互救,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急救培训应该更加迫切。我们在学习了更多的基础急救知识后,就有更大的可能挽救同学和家人的生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莫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李明霞.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知识的必要性和方法探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

[2] 武天明,钟寿星,陈晓英,张铁涛.琼州学院大学生急救知识认知及教育分析[J].中国校医.2011(07).

[3] 王蕊.高校大学生急救知识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0(01).

[4] 刘倩.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现状调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5] 游新玲,牟小军,王晓利等.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2):15-17.

[6] 李春梅,张惠娟,杨明艳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术选修课的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1.

[7] 赵俊玲.大学生急救知识星点式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0(01)

第2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医院的急诊科仍由别的专科派人轮流从事急诊工作,即依赖型运着模式,专业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师很少,即使有,大多数人员也是来自其他不同专业的专科医师,急救队伍极不稳定,急诊医师的培养成为首要任务。现有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急诊医学专业,但人员远不能满足,大部分急诊医师仍需自主培养。急诊医学的内容、对急诊医师的要求、急诊科的运行模式等决定了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培养方式和目标。

1 急诊医学的内容和对急诊医师的要求

急诊医学包括院前急救、复苏学、危重病医学、创伤学、中毒学、灾难医学、急诊管理学等七个方面,同时还要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与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及伤员的现场急救、途中监护治疗、院内治疗,及其组织和管理等。它要求急诊医师必须具有全面扎实的医学知识,准确的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以及熟练掌握、合理使用各种急救设备的能力。

2 急诊科的运行模式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及对急诊模式的不断探索,我国目前急诊科的运着模式大致可分为依赖型模式、半自主型模式、自主型模式三种。依赖型模式只固定个别医师和护士,主要依靠各专科医师支援。半自主型模式有固定的医师和护士,能完成大部分工作,还需各专科经常性的支援。自主型模式急诊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各专科只是会诊和协作关系。

大型综合性医院多采用自主型模式,有的实际上将急诊科建设成了院中院,住院部不缺患者,多余的患者就住在急诊科,急诊科也和住院部一样,分成不同的内外科专业,所以把急诊科变成了医院里的又一小型医院。有的把急诊科变成了第二个某专科专业,具体取决于负责人原来的专业。

基层医院急诊科的模式应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三位一体的自主型模式。该模式可以涵盖、 贯穿急诊医学的所有内容。院前是危重疾病、创伤、各种突发事件的现场,院前急救体现了急诊的突击队作用,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赢取时间。院内急诊是疾病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是院前院内的涵接点,决定了抢救治疗是否顺利进行。急诊ICU是急诊医师抢救技能发挥的重要场所,是急诊医师抢救技能进一步得到提高的场所,同时也是急诊医师抢救技能传、帮、带的教学场所。因此,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ICU的这一模式贯穿了生命的急救链,有利于急危重病的抢救。

3 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

急诊医学的内容、对急诊医师的要求、急诊科的运着模式等决定了急诊医师的发展方向是多能一专:即通过各专科培训,在全面掌握急救知识和各种急救技能的基础上,每个急诊医师根据科室需要及个人兴趣发展的需要,向某一专科方面纵深发展,个人做到技术全面,各有专长,科室做到各专业全面发展,抛弃专科急诊, 达到大急诊的工作模式。

4 急诊医师的培养方式

要达到急诊医师多能一专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基层医院急诊医师的培养基本方式为:全面系统培养+重点专业培养+急诊医师的自身培养。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培养阶段。此阶段在全院各专业系统轮转,达到系统全面掌握医学知识,使其得到各个方面的训练,为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此阶段为期2~3年。

第二阶段:重点专业培养阶段。此阶段选择在与急诊急救联系最为密切,对急诊急救技能提高、对生命支持最有帮助的专业重点轮转,如呼吸、心血管、创伤、麻醉、心电图等专业。此阶段为期1~2年。

第3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1],它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它不仅独立,而且跨多专科;不但涉及医院急诊,还延伸到院前现场急救;不仅要急诊抢救,还需监护危重病症[2]。因此,需要构成一个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监护的完整急诊医疗体系。在此,结合我院急诊科的急诊模式及工作实践谈谈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1国内急诊急救现状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危。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绝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科,部分医院有急诊ICU。

我国的急救中心模式繁多,尚无独立的创伤急救系统,创伤患者的救治和常规急救患者一样,由急救中心承担[3]。从1982年卫生部颁布急救中心的建设标准以来, 医疗高层管理者也一直在探索急救模式的运作问题,由于受各地区人口、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3 种[4]:

独立型急救中心(也称北京模式):代表是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中心设有医院、病床,患者可以就近转送,也可以接回急救中心治疗,同时配备重症监护床和抢救室,因此可以独立完成创伤急救的所有任务及功能。

院前型急救中心(也称上海模式):代表是上海急救中心、武汉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主要是院前急救、出诊为主,设有急救分中心,患者就近转送,急救中心没有医院, 采用"统一指挥、分散布点、就近出车、分层救护"的院前急救模式。

指挥型急救中心(也称广州模式):代表是广州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主要以接急救电话、指挥为主,院前急救、出诊任务依靠调度管辖区域内的就进医院完成。急救中心没有医院,工作人员较少。主要通过组成一个以"统一指挥、依托医院、分片负责、专科出诊"为特色的院前急救医疗网络。

目前各地区医院的急诊急救模式比较混乱,各地由于各自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没有统一的运作模式与具体实施的管理方法。

2我国急诊急救管理存在问题[5]

2.1 在学科定位和建设模式上还缺乏清晰的统一认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 在国内各家医院发展很不均衡, 急诊医学的任务和专业服务范畴也不尽相同, 学科定位十分模糊,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室带头人和医院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尽管近年来急诊科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大家对急诊科也多了一些了解,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急诊学科定位和建设模式上的不确定势必导致学科建设目标上的不确定, 会直接影响急诊医学的发展。所以必须首先在学科定位上找准急诊医学的位置,明确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

2.2在医师队伍建设上还缺乏合理的专业结构和高素质专业人才:急诊科医师人才输入缺少专业渠道, 绝大多数来自其他专业发展受限或研究生毕业留不到本专业而调人的医师, 很难达到专业结构的合理, 也难保证具备良好的素质。这就形成了急诊科医师大都是从事其他专业医师的现状。由于当初从事急诊专业的被迫性和急诊专业自身的局限性, 很多医师不安心急诊专业, 有的甚至当作跳板, 再考原来专业的研究生而离开急诊。医师队伍不稳定和结构不合理, 甚至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急诊的救治能力和医疗水平。在专业队伍中还存在协作能力差、团队精神不强等问题。

2.3 在救治流程上缺乏有效组织和全面协作以及科学规范:急诊部"急"在很多医院普遍存在,先挂号后抢救,先交费后检查,在很多医院看作是天经地义;多次交费,推着患者到处检查也是熟视无睹。医师各扫门前雪,不愿多承担一点风险和责任也视为理所应当;工作忙乱无序也被认为情有可原, 这些都反映出在急诊流程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救治工作缺乏有效组织和有机协调、合理分工, 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急救设备管理不到位, 不能处于随时使用状态。抢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 直接影响救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2.4在学术科研上缺乏高水平论文和高档次科研成果:由于急诊医师的素质和急诊科的特殊性质, 加之缺少个人自身努力和科研的团体氛围, 长期以来科研工作一直是急诊科的薄弱环节, 在高级职称医师中无论文、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人员比例还很高。缺乏高层次急诊医学拔尖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2.5 在科室管理上缺乏科学手段和运行机制:急诊科在医院的隶属关系上也比较混乱, 有的归医务部(科)管理, 有的归门诊部管理, 有的作为临床科室由医院直接管理。这也反映出对急诊科定位的不同认识。隶属关系不同, 管理的力度和效能也不同。急诊科的管理与其发展相比, 相对滞后。在人员管理上涉及科室多、专业多, 还做不到全面统管; 在流程管理还做不到方便、快捷;在业务管理上还做不到科学设置;在质量管理上还没有制定出令人信服的全国统一的急诊急救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办法。

3结合本院情况,对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3.1 明确急诊科的诊疗任务,确定急诊模式: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重病抢救的重要场所,其任务主要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变及急性创伤、意外事故及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抢救等问题。因此,其工作要求立足对危重病人争分夺秒的抢救,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我院急诊科根据医院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在2009 年以前急诊科只是"转运站",外科医生只会清创缝合,内科医生只会处理一些内科常见疾病的做法。自20099 年开始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急诊科有急诊内外科病房、急诊手术室、急诊ICU 等,为急诊病人诊断治疗、手术、监护创造了条件。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小型手术和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诊、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

3.2 增强技术力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发挥综合医院急诊科的作用,就应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抢救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急诊医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术,并积极应用先进仪器和先进技术,如心脏心肌梗死的急性溶栓、心脏泵、心脏起搏器;急性脑卒中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通气,改善缺氧状态;急性肾衰和中毒的透析治疗;急诊手术开展就地救命手术等,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

3.3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突出急诊医学特色:急诊科不仅参与大量的临床工作,而且还应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国内外急诊医学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和生命支持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对危重病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水平;如何建立有效的急诊医疗体系及培养急救医学人才[6,7]。

3.4 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要发展,首先要提高急诊科的管理水平,需要有完善的基本管理规则和各种规章制度,如急诊科各类人员的职责、首诊负责制度、疑难危重病人三级查房制度和规范化抢救预案等。再次还应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引用高科技管理手段,如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等。

对急诊急救工作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的行政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们从上可以看到, 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的管理涉及面相当广泛,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抛弃凭直观经验的传统方法,并逐步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总之,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效率。这样才能让患者满意,不断促进急诊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籍文强,侯云生.急诊医学的特点与发展方向[J].临床误诊误治,2004,7(17):464-465

[2]矫向前,沈洪.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07):57-58

[3]岳茂兴,创伤现场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治疗新模式[G].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36

[4]岳茂兴,创伤现场急救与治疗新模式[G].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2007(13):2635

[5] 王珍.与时俱进做具有现念的急诊医生探讨[J].中国误诊学,2006,6(13):2635.

第4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本文主要针对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急诊护理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急诊护理措施。在门急诊中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尽量处理好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并能够促进现代急诊护理的发展。

【关键词】

门急诊;护理;问题;医患关系;发展

1 急诊概要

急诊就是要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有效缓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医院专门设有急诊科,主要救治突发疾病的危重病人,为他们争取最佳治疗时间。急诊患者情况很多都不一样,具体病情也十分复杂,急诊科病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潜在为急诊诊治与护理工作带来了问题。急诊科室面对的病情复杂,而且人员流动性大,需要很多专科医生的配合。急诊医学因此事许多专科门诊的基础,要促进医院门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对急诊医生和急诊护理的护士及医院的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希望针对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急诊护理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急诊护理措施。那么就急诊护理而言,它是可应用数据较少,能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急诊医学它虽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医学专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也在迅速发展。急诊医学着重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人,和灾难医学一样,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它。作为急诊护理人员更需要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团队协作,并有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 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着重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人,和灾难医学一样,社会和人民都需要它。所以在很多城市的综合性医院都设有专门急诊科,并配备有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但是,从宏观的设置来说,医院只是在一味的强调行政体系的建立健全,并没有从实质上提高急诊科的医疗水平和建立起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急诊患者情况很多都不一样,具体病情也十分复杂,急诊科病患多,人员流动性大,这也潜在为急诊诊治与护理工作带来了问题。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患关系较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再有就是我国现有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专业素质不硬,急救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长期负荷工作导致性情急躁,缺乏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3 有效解决急诊护理问题的措施

3.1 坚持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急诊护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护理工作,要保证患者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和护理,确保患者在黄金6分钟内获得有效的救治。所以在急诊护理中要坚持基本的护理程序,以现代护理理论作为指导,系统管理急诊护理的各个环节,还要依据病患的文化、精神、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制度最佳的护理方案。急诊护理不同于急诊救治,关键是在救治前后,重视病人有关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急诊护理护士要迅速识别现场的急救情况,在急诊救治中还需从单一的护理到多方面协调护理,有效救治病危病人。因为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护人员还要能切身站到病人的角度想问题,尽自己所能为急症病人创造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了确保有效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需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护理念;更要通过制度建设来确保理念的落实和实施。

3.2 不断提搞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

卫生部日前公布《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拟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红黄绿“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即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针对不同等级的病人需要区别对待,不断提搞急诊危重病人的护理。门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必须要根据急救工作的特点和急诊的流程,不但提升急诊护理水平,更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督体系,加强医院的严格管理,使得医护人员建立起主动护理病人、关爱病人的理念。护理质量的高低,不是靠一个护士或者很多护士的单独行为,需要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下、规范的护理操作流程下才能不断提升的。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护理技能,更要不断参与培训,提升自己,并与现代化的护理方式相配合,能够完成紧急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门急诊的急救护理质量。

3.3 在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要注意自我保护

急诊科的病人都是急性或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危急,医患关系较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医疗纠纷。为了减少这种恶性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护理病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首先,是从急诊管理上来说,医护人员必须保障医疗救治的安全,严格加强医疗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整个急救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还要加强医疗救助工作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要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请家属在医疗救治单上签字,如果家长拒绝签字,还要耐心劝解,详细解释,不能急躁,确保急诊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真有医患纠纷发生,更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3.4 加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现有急诊护理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专业素质不硬,急救意识淡薄,医护人员长期负荷工作导致性情急躁,缺乏较好的紧急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作为急诊医护人员,更需要在加强专业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各项综合素质,在突发病情面前,有冷静、准确的思维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竺.和谐医患呼唤人文精神[J].中国医院院长,2010(02)

第5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急救知识网站是一个学习急救知识的相对简单且有效的途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医疗行业中的部分商品利润较大,不排除有一些网站出于商业目的进行宣传,如或者贩卖医疗药品、或者替某个医院打广告。从众多的网站中把商业倾向强的排除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好在这些网站中的急救知识总是实用的。我们不妨多学习网站登载的知识,遇到有具体药名和医院名的信息,则抱着警惕之心尽量绕开就可以了。还要注意的是,虽然一些医疗网站的名字起得很响亮,但是登载的消息并不一定经过专业医生的认定,可能存在着各种错误。在学习的时候要提防以讹传讹的错误知识,对于可疑的地方要多加求证,必要的时候还应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急救主题网站

以急救为单一主题的网站比较少。一般也都会做得比较专业全面。不少急救主题网站都倾向于提供包括论文在内的专业信息,只适合从业人员使用。不过,大部分的网站也都针对普通用户提供了各种急救知识,能有效地提高普通人的救护本领。就像是其他非娱乐性的专业网站一样,急救主题网站一般都不会注意网站建设的技巧,在排版、栏目安排上都比较传统。有些可以说是简陋。

中国急救网

“中国急救网”包括的内容形式比较全面,摆在醒目位置的新闻和资讯等栏目收集了各地和急救有关的新闻。但对于经常上新闻网站的普通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对用户真正有用的是“自救互救”栏目。这个栏目对急救内容的分类比较全面,着急的用户可以根据症状查阅,家里有弱者的用户也可以根据急救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过,一些分类中的文章较少,还需要进一步补充资料。另外,“中国急救网”还提供了留言板问答、社区建设等互动板块。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交流手段询问更有针对性的知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中华急救网

“中华急救网”分为大众版和专业版,两个版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大众版主要针对的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用户,而专业版则更多是面向医务工作人员交流经验使用,一般用户只要登录大众版即可。在“中华急救网”大众版的急救手册栏目里列举了各种急救知识,但是内容的分类粗糙了一些,要多浏览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网站也建立了论坛供用户交流,不过论坛还需要加强管理。不少和医疗知识无关的内容也出现在论坛里。

急诊医学网

“急诊医学网”提供的内容比较全面,比如包括了农药中毒等农村容易用到的急救知识,也有安全驾驶的技巧。科普园地和急救自救栏目都有着大量的急救知识。不过在内容分类上有些乱。网站也提供了版块丰富的论坛供用户交流。“急诊医学网”最实用的地方在于该网站在继续教育栏目里提供了多本和急救医疗有关的书籍在线阅读。这些书籍当然比其他网站简单地转载文章要更加专业全面得多,有更高的学习价值。

急救快车

“急救快车”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急救网站。包括了不少专业论文和知识。在大众健康栏目里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些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医学常识,并没有针对急救选择内容。需要专业知识的用户可以在这里学习,普通用户就不必了。

医疗综合网站急救频道

不少医疗综合网站都把急救知识列成了单独的频道。根据各网站水平的不同。这些频道的质量也各不相同。因为是综合网站的下属频道,这些栏目在排版和内容安排上都比综合网站要更加普通一些,很多栏目只是把文章罗列出来。作为下属频道,专门制作专题的也很少。大部分频道都是以转载单一的文章为主。不过在综合网站的技术支持下。一些急救频道也可以拥有视频演示、咨询问答等栏目。而且医疗知识并不是单一的。网站的其他栏目也可以帮助用户增加有用的知识。

39健康网急救频道

“39健康网”是目前做得比较优秀的医疗网站之一,其急救频道做得也十分出彩。页面不仅有着非常漂亮的排版,包括的内容也十分全面。除了普通的急救知识外,系统还提供了几段急救视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传播知识的效果。急救故事栏目里的文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向用户讲述急救知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更增加了亲切感。“39健康网”急救频道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名,但已经可以满足一般需要了。

飞华健康网急救专题

这个版块的内容比较丰富,主要是按照症状给文章分类。名词解释栏目里向用户介绍了一些医疗中常用的特殊名词。弥补用户的基本知识。自救训练栏目听上去比较有特色。但其实包括的仍旧是普通的急救知识,大概是网站希望做出特色栏目,但是内容却没有跟上。 “飞华健康网”急救专题的内容形式比较丰富,投票调查、问答自测、专家在线资讯等栏目都有。另外,飞华拥有自己的视频站。但是不少视频都是需要收费观看的。

康易医学医务急救宝典

第6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文/姚蒙

法国急救工作效率之高世界闻名,这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急救体系。与大多数国家急救系统把“第一时间送病人到医院”作为首要任务不同,法国急救的原则是把医院送到现场。现场施救被法国急救界认为是最重要的措施,只有在伤病者状况允许时才会被送到医院,因此救助过程也就需要更多部门的参与和协调。

在法国,人们需要急救时可以拨打以下4个号码中任意一个:15是紧急医疗救护中心专线,17是紧急警察呼救中心专线,18是消防急救中心,112是欧洲通用急救呼叫号码。紧急医疗救护中心在医疗急救方面起最重要的协调、指挥作用,中心配备有医生与急救专家,负责收到紧急呼救时对形势进行判断,同时协调、派遣急救车辆、急救人员并协调相关的医院和急救中心的资源。四个急救电话相连,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拨打任何一个号码,都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答复,他们还会根据需要救治者的情况调遣。

消防参与急救是法国一大特色,法国消防队几乎参与所有种类的急救行动。医疗急救消防队车辆配备有初步的急救设备,随车有驾驶员外还有至少两名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人员。通常消防队员能在3-5分钟内到达现场,而医疗急救系统救护车需要在5-10分钟到达现场。

警察急救中心也是急救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特长是治安、交通方面的救援,如遇到交通事故,他们一般收到急救信息时先调动警车前往,同时立即联系消防急救中心与紧急医疗救护中心。

消防急救中心和警察呼救中心派出的急救车一般都是先遣部队,他们在初步施救时都会和紧急医疗救护中心保持联系,介绍伤病员的情况。如果情况紧急,伤病员无法运送,则紧急医疗救护中心调派专业医护人员乘坐载满急救设备的救护车抵达现场施救,医护人员一般起码包括一名专业医生、一名麻醉师、一名专业护士,就连司机也必须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现场施救、伤病员情况稳定后,才用车辆甚至直升机等将患者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日本养老院和幼儿园联谊

文/李珍

“老龄化”和“核家庭(一对夫妻加一个孩子的小家庭)”这两个词是目前日本社会的两大趋势,近年来越来越多日本老人选择住进养老院度过晚年。但日本老年问题研究所专家三谷隆生指出,老人内心渴望倾诉和陪伴,需要被人关注,多和充满朝气的孩子相处能让他们精神矍铄、心情开朗。为此,这几年,日本越来越多的养老院开始和幼儿园、小学结成对子,让孩子们定期陪陪老人,这样做的意外收获是孩子们更懂得尊重和孝顺老人了。

日本不少小学、幼儿园等都与附近养老院建立了固定互访制度,让老人定期去小学、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种树、养小动物等。一些养老院每月还会组织老人到小学和幼儿园跟孩子们联欢,唱歌、跳舞、做手工,其乐融融。

第7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一、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三)适用范围

(四)工作原则

二、事件分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二)重大事件(ⅱ级)

(三)较大事件(ⅲ级)

(四)一般事件(ⅳ级)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救援领导机构

(二)救援专家组

(三)救援执行机构

(四)现场救援指挥部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

(二)现场救援及指挥

(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四)信息报告和

(五)应急响应终止

五、保障措施

(一)信息系统

(二)急救机构

(三)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

(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五)物资储备

(六)经费保障

(七)交通运输保障

(八)其他保障

六、公众参与

七、附则

(一)责任与奖惩

(二)方案制定与修订

(三)解释部门

(四)实施时间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应急预案》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和《湖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四)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二、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i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省政府或有关部门请求国家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省(市)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二)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

2.跨市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

2.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伤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

2.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组织指挥体系由救援领导机构、救援专家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成。在县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所在地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一)救援领导机构

1.县救援领导小组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应急指挥机构或县应急总指挥部的要求,成立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卫生局、县经贸委、县科技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红十字会、县人武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

县救援领导小组职责:在县应急指挥机构或市应急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领导全县各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2.县救援领导小组

办公室

县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卫生局内),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和有关协调工作。

(二)救援专家组

县卫生局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家组,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救援支持。

(三)救援执行机构

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执行机构由120急救分中心、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机构组成,在县救援领导小组指挥下,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其中,各级医疗机构、急救分中心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治和伤员转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根据各自职能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站网网。

(四)现场救援指挥部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需要,设立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的救援行动。

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组织体系见附件。

四、应急响应和终止

(一)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

1.i级响应

(1)i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i级响应:

①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特别重大事件(i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i级响应行动

县救援领导小组接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组织和协调救援执行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落实医疗卫生救治措施;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展开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及时向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县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领导和指挥救援专家组、救援机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

符令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ⅱ级响应:

①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县政府启动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县救援领导小组接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对策和措施,供决策参考;指挥和协调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落实医疗卫生救治措施;根据需要及时派出救援专家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采取支援行动;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救治、转送伤病员,实施疫病现场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向市卫生局、省卫生厅、县政府和县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和反馈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按相关规定,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ⅲ级响应:

①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有关县级专项应急预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救治伤病员,实施疫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向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省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ⅳ级响应:

①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

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进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现场救治行动,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二)现场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在启动本方案后,迅速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伤病员的救治和疫情防控、卫生监督等行动。在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行动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意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响应级别和事发地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实际需要,设置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事发现场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使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紧张有序进行。本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的主要或分管领导必须立即赶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应急处置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裸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2.转运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者伤病员病情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作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在医疗仓内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 收伤病员。

(三)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信息报告和

急救分中心和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每日向县卫生局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随时报告。卫生局要及时向县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县卫生局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信息工作。

(五)应急响应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完成,伤病员在医疗卫生机构得到救治,经县政府或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可宣布应急响应终止,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五、保障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设,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卫生局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开展。

(一)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卫生应急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二)急救机构

根据保障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并按照区域卫生规划,配合建立由市急救中心和县急救分中心组成的急救网络。

(三)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

依托省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建立的化学中毒、核辐射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四)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组建县综合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县级队伍规模不少于30人。

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专业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县政府批准。

(五)物资储备

县卫生局提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

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保持出厂价格稳定。

(六)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应由县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县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分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县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县政府的决策对医疗卫生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七)交通运输保障

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县交通局要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通畅,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县公安局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

(八)其他保障

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县科技局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工作,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检测技术、药物研发及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质量监管,参与组织特殊药品的研发、生产。

县红十字会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县人武部负责协调民兵预备役,组织力量和装备,参与和支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六、公众参与

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应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七、附则

(一)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方案制定与修订

本方案由县卫生局负责制订,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各乡镇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本方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三)解释部门

本方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8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摘要】急救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从事急救教学多年,《急救护理技术》教材经过两次改版,在经历两次改版的教学中,对急救医学的教学有着较多的体会,愿以己之拙见,以达互相交流之目的。

【关键词】急救护理;教学;护理措施;救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4-0159-01

从事医疗卫生的工作者知道急救是一门具有专业特色的临床学科,从事本职业人员多是各专业医护工作者,为快速发展急救护理事业,需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急救护理专业队伍。合格的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急救医学教学重点,从培养全面应急能力的护理工作者下手,努力培养有良好心理素质、熟练各种护理措施、掌握规范的救护技术的护理工作者。

1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到一些危重病症患者的急救及监护时,部分同学发出惊讶之声,例如:烧伤、中毒、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时,同学看到幻灯片中的伤者,不敢正视。可以看到学生内心的恐惧,部分同学据此说自己今后不能从事急救医疗服务工作,为了防止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及避免这种恐惧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着眼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1提高对急救护理技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近和认识急救医学的意识倾向。现代护士应该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突出对急救护理学的兴趣,而且要保持相对稳定,注意力集中。急救护理学在院外急救中具有紧急性、随机性和集中性、责任性和技术性、社会性和协调性强的特点,而且医院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和急救医疗水平综合反应了一所医院的管理、医疗水平和特色。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急诊科应具备较高技能水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急救技能的积极性。同样让同学观看常见危重病症的急救过程,熟悉规范急救的操作及护理,可以减轻学生对急救工作的恐惧,增加对急救工作的认识;在平时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现病人患病特点,以利于同学对该病加深印象,自觉增强对学习的主动性。

1.2加强自身良好的性格锻炼性格表现在个体在对待所处环境中的人和事物,以及自身主体上的态度和行为。一个急救护理医学工作者的性格应该是:反应敏捷、意志坚定、观察细致、具备恰当的表达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和高速化,急救人员反应时间被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事故现场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对患者应全面细致观察,尽最大努力对患者进行急救,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后,主动对伤病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后果作出恰当的解释和预告。本着以上目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本学科中要有严谨的态度和进行必要的实践培训,在模拟急救训练中培养同学反应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学校可针对急救护理的特点,安排现场模拟演练,观察同学在遇到紧急事故时的急救护理工作程序及操作是否正确、敏捷、细致及对家属能否做必要的合理解释,从学生的不足中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

1.3培养朝气蓬勃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急救护理工作在体力活动强度大,急救环境差的情况下易产生受挫情感,培养朝气蓬勃的情绪对病人及家属具有直接感染作用,不仅能调节治疗环境和气氛,而且能改变病人不良的治疗心境。可以在授课过程模拟医患环境,让广大同学在锻炼中不断提高朝气蓬勃的情绪表达能力。

2熟练各种急症的护理措施

急救护理技术的重点是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危重病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技术。在课堂讲教学中针对护理教学重点,着重讲授急性危重病症护理措施的急救程序,在08版教材中重点讲授心脏停搏与心肺脑复苏、休克、MODS、理化因素急性损伤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急救程序,在教学过程中,为增强学生对急救医学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的认识,首先,提倡实用性教学目的,在授课中注重对急诊科常见疾病重点讲解,强调在所学常见疾病中与护理专业相关内容尽量掌握,分清主次及抓住重点学习各类常见危重病症。其次,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展示各个医院急诊科室宣传栏图片,不仅可以明确展示出在临床医疗急救护理工作中医院对医护工作者的要求,而且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突出中专教学的实用性的特点。最后,充分利用多媒体,在理论课介绍完疾病的护理措施后,及时给学生放映临床实际的操作过程,理论和实践相互比较,相互补充,让学生更能接受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实用性。

3掌握好规范的救护技术

从“举证责任倒置”我们逐渐认识到医疗行为的重要性,规范医疗行为不仅是医学本身的需要,同时已成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法律义务。在急救护理技术中更应该体现出来,课堂授课中,应该运用“实用、实践、实练”三者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用性理论教学下手,让学生从感性上去认识救护技术的规范操作,并在讲授中尽量让学生记住急救技术的操作步骤,这样就做到了简洁明了,轻松学习的目的,就会让学生节约出大量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率。其次,在实践课中指导学生掌握好规范的救护技术,让学生在感性上去认识救护技术的意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规范的救护技术。最后,在学生掌握好规范救护技术的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运用于现实病人的抢救,在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学生到附近医院急诊科见习和模拟实习,达到将自己所学知识升华之目的。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育面临重要变革的今天,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医院培养合格的护理工作者是我们中职教育的重点之一。在结合中职医学教育发展和急救护理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联系,总结医院信息反馈过程中提出以上教学体会,事实证明,以上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急救医学专业范文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院前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期望,院前急救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急救专业特殊性和面临的种种问题,加上院前急救模式的不确定性,使院前急救人力资源缺乏和管理面临困境,引发了人才培养的问题。目前,延吉市各大医院没有设置院前急救,而由市急救中心(120)来承担此项任务。如何把院前急救工作做得更好已成为我市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课题。

1院前急救的特点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急诊医疗服务向社会大众的延伸,是指伤病员在发病或受伤时,由救护人员或目击者对其进行必要的急救,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和减轻痛苦的医疗活动和行为的总称,即伤员尚未达到医院前的救治。

院前急救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沿,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急诊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以医院急诊科和医院内综合技术支持系统为坚强后盾,并于后两者紧密衔接,形成一体化医疗服务。

2院前急救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延吉市院前急救的现状:

我市只有一个急救中心、10辆急救车,担负着全市50多万人口的救治任务,去年急救3500车次,5000人次,居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根据国家卫生部规定和国外院前急救人员配置,按每5万人口配置1辆急救车,每辆急救车配置6名院前急救工作人员来计算,延吉市至少需配置10辆急救车、60名急救工作人员,急救医生不得少于20名。但是我市急救中心急救医师严重不足(仅为10名),制约着急救事业的发展。

2.2急救医务人员不足的原因:

院前急救对职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首先是身体素质要求高,经常有体重超过100kg的病人需要从底楼抬到7楼,急救医务人员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无法胜任。其次,急救医师必须是全科,需要对医学各领域熟悉。目前国内急救车没有配置专职护理人员,因此还要求急救医师要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

此外,因院前急救业务单纯、狭窄,从事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事业发展上升空间小,影响例医学院毕业生选择从事院前急救的热情和积极性,失去了事业留人的优势。

3培养院前急救医学人才的对策

3.1加强院前急救专业化急救队伍建设:

近年来,院前急救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装备配置得到快速发展,但是院前急救医师队伍人员紧缺,流失率高,队伍的不稳定已成为制约院前急救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探索急救医务人员合理定位、提出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的培养模式、试行建立独立的院前医疗急救医师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等,以达到调动院前急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稳定急救医师队伍,推进院前急救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目的。

3.2加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素质培养:

院前、院内工作有所不同,不仅体现急,而且病种多样、伤情负责,要求急救人员应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全科医学基础知识,熟练的野外、车上操作技能,正确理解院前急救的内涵,端正工作思路方法,忌将院前急救理解为搬运工、护送工。对询问病史、查体应认真执行,切忌不闻不问,把病人一抬就走,或仅凭双眼“透视”诊断,动口而不动手或没经思考、分析,听从家属、群众片言只语就作出诊断,更甚者先有概念,后有结论致使误诊、漏诊,贻误抢救时机。

院外的急救与院内急救所处的环境及条件不同:如光线、、设备等等,院外抢救难度较大,常常不能直视,需要熟练过硬的技术,需平经验盲插。另外医务人员尚须练就一手能在行车颠簸中行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技术。

3.3制定“院前急救岗位轮转办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