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叙文范文

记叙文精选(九篇)

记叙文

第1篇:记叙文范文

是得承认自己不够蕙质兰心了,呵呵。惠不惠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又想起内些过往了。

似乎,又再回忆再回忆了。

亲爱的,记叙文。

呃,从内时候,开始哇。

内时候,我刚调到你那儿坐。第一堂课,大雁(注:班任)不知讲了什么,我们都笑了,内些笑都好明净,我的目光触到你的笑脸,就畏惧的收回了,因为你也看到了我。我很没出息的缺氧了。我调整姿势深呼吸,企图用这种方式给自己降温。

真可笑,内时候,我们只念初二。

嘿,我就纳闷了,杂和你上了一年了,就没注意到你笑起来很好看呢?

其实,你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走路时,头总是仰着。我就问你,我说你杂走路总是抬着头呢?你说嗨,低下头也拣不到钱不是?我嘿嘿的笑了。笑的金光闪闪温柔可爱熠熠生辉。

幸好,幸好你在圣诞之后拉起了我的手,不然我以为我的信仰,该破灭了。

晚上,我笑嘻嘻的躺在床上,想你的一颦一笑。

我懂,会有女生恨我,也懂和你谈朋友会有多辛苦,但我一如既往。有个什么词儿来着,哦,党告了我。是乐此不疲。

党们都说,说你丫知道他光这所学校就有多少女朋友嘛你?

我说党们,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你们也别逼我知道。

我们最爱做的事,似乎就是走路了。

我们一有空就开始走。大街小巷的走,高大的建筑,绿化带,高速路,图书馆,歌剧院......

我们走好多路。反反复复。一刻不停。

我们不牵手,因为他们的目光让我们胆怯,我看上去那么小,你看上去,那么无辜。

我们很少讲话。我想如果这平淡无奇的日子如果能够延续到很久很久,那也好啊。因为和你走的每一条小巷,空气中满是淡淡的香。

后来,我慢慢觉得累了,我想用同样的姿态走进你,但无能为力。

原来,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不同的世界,相爱后,没有结果。

你问我怎么了,我说没咋没咋,然后就笑了,笑的还是金光闪闪温柔可爱熠熠生辉。

你也笑了。

我们隐约牵动了嘴角,像莫高窟不食人间烟火的浮雕。

呵,你终于发现了我的不快乐,你希望我是笑着的。

呵,你没发现的是,我的不快乐,是你造成的。

我,真的不够耀眼。我,很早很早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只能仰望你的路人甲,蹲在一层层美女之后,认真的种蘑菇,画圈圈。

像我这样没啥资本却死骄傲的女生,豆丁一样的身材,也长不出啥大胸襟。

但这远远不是我要说的最后。

最后是什么呢?你,离开了,连分手的机会都没有。

你离开得那晚,我躲在卫生间里,锁上门,听见细碎的磨牙声很轻柔的梦呓。那么久,一直忽略了生活化的细节,忽略了朋友的喜怒哀乐,忽略了季节更替的风吹草动。我把所有的所有都抛在脑后,发现你又是那么遥远。

那晚我在卫生间写了很多文字流了很多眼泪,那些暗色的血泡变成的痂隐隐作痛,我想起我的功课空白了很多,突然想拥抱一下爸爸妈妈,做回以前的那个乖小孩

两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的风声雨声都淡去了,但我依旧把你的笑雕刻进我所有的记忆里。

记叙文。

-----呐,我相信你,你就是爱。

第2篇:记叙文范文

1、在写记叙文的时候,也不要只是叙事,可以结合记叙的人事有一些抒情和议论。而且在写的过程中,还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说清楚,一件事情,是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事情的经过也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一定要写的有吸引力,不要空洞。

2、写好记叙文必须立意新颖,蕴含丰富,记事生动,状景生辉,抒情动人。写的事情最好是自己经历的,不要轻易的虚构,同时也要注重情景描述,不要单一的叙事。

3、立意新颖深刻,仔细的审题,分析材料,联系实际探究本质,见他人之所未见;选材精真新小,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的素材,而且是真实准确的材料,构思别出心裁,切入和截取都要有讲究;情节曲折起伏,平铺直叙的文章是没有吸引力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记叙文范文

把握主题词,突出主题。记叙文的写作很容易因为人物、事件过多而造成喧宾夺主,导致文章主次不分,主题不突出,甚至出现偏题跑题。强调主题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文章中多次出现主题词。写作时以主题词为文眼,围绕主题词来组织语句,主体素材的选择也以主题为中心,避免选用有歧义的素材。如《奇怪的人》的人就以奇怪为文章主题,选择素材时以显奇怪为主,所有事情都得为奇怪服务,最好是相互矛盾的事例。因为一人身上出现矛盾的事才显得奇怪。或者简单的,文中多用到“奇怪”,如,他是奇怪的人,他身上充满着矛盾的怪异感,通过这样强调的办法来加强主题。

分清主次,详略得当。记叙文的事件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围绕主题,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那么我们需要分清哪些部分是主要的,哪些部分是次要的,不能全都一样写出来。这样就无法突出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了。主要部分就是与我们的文章主题相符的,需要我们多花笔墨写清楚的,次要部分是让情节完整而不可缺少的,但与主题不相关,这些可以简单略写,有交代即可。这样主次分明能更加突显主题,使文章保持完整性,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善用修辞,丰富语言。不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的记叙文,都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描写、叙述,语言表达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一道难关。怎么来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就需要我们善用修辞手法,让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起来。像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记叙文写作时需要注意,情节的合理化,避免追求情节的波澜而出现不合理;语言表达与选材要避免幼稚化,考生的文章都是给成年的老师看的,在考生看来有趣的事,或许在成年人看来并不具有趣味性。综合来说,记叙文的写作需要把握主题,融入真情,善用修辞,着力提升文章的趣味性和阅读体验感。特别需要注意是记叙文的素材最好选取自己有真实感受的,切忌写道听途说的东西。有感情的文章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也最能彰显作者的个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记叙文范文

一、整体感知,了解“写了什么”

通过分析题目,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从整体着眼,紧扣文体,充分感知材料,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不是在每篇文章中都出现。对前三个要素作者常常根据文章的需要,有的在文章开头点明,有的在文中暗示,有的因读者明白不需要交代而省略,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整体分析,弄清“怎样写”

通过“摸顺序,探思路”,从整体着眼,分析文章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即布局谋篇。主要方法是理清记叙的线索,抓住记叙的顺序,辨清记叙文的人称,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伏笔、照应、开头和结尾。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要明确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几个?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这些问题解决了,这篇文章也就容易弄懂了。

三、整体领悟

通过“抓关键,想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中心句子、重点段落,将文章读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弄清“为什么而写”。

四、整体鉴赏

通过“细对比,品词句”,将文章的精妙之处读熟;分析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细心品味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即了解“写得怎么样”。

第5篇:记叙文范文

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

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

(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

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

1. 以时间为序

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

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四. 点面结合

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

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如《孔乙己》

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如《我的老师》

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如《白杨礼赞》

紧扣叙事,直抒胸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如《小桔灯》、《背影》

第6篇:记叙文范文

记叙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来叙述,这里主要介绍使用第一人称的记叙文。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记叙文中,作者主要采用平视的角度,即作者所写的内容只能在其眼界之内,作者只能告诉读者他所知道的事情,但是作者能带领读者走进他的世界,能够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能够使读者进行情感体验。我们在读第一人称的记叙文时,能很快进入作者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若自己有类似的情感经历,我们就会采取移情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从而使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全面。

【文章阅读一】

心灵的天空

梁树杰

有一个夏天永远飘忽在我的记忆里,而紧紧牵住这段记忆的是一个女孩。

那年夏天中午下班回家,我蓦然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瘦小乡下女孩蹲在我的脚下,她的右臂挽着一个浅蓝色的包袱,黑红的圆脸上布满汗渍,那件缀有小红花的衬衣蒸腾着热气,一双沾满污垢的胶鞋被脚趾穿了一个洞。她抬头怔怔地望了我半晌,“你不认识我了吗?婶,我是小玲。”

那一瞬间,我心头一颤,我仔细端详着,一个模糊的影子在我的脑中晃动。

那年我与先生去了她的故乡――山东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一天傍晚去了先生的堂哥家,正与堂嫂寒暄,门口忽然出现一个手提书包,背上驮着一个背篓的女孩,她看见我轻轻地叫了声“婶”。堂嫂告诉我,因为家里缺劳力,女孩每天要打一篓猪草回来,不打猪草回来,第二天就不能上学了。我的鼻子一酸,摸着女孩的头,说“没事,婶以后供你上学”。

回到都市,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已忘了当时的承诺,甚至忘了她的模样。

我紧紧搂住她,我想这孩子是为了一个梦而来的,这梦是我给她编织的,而我却把她忘了。

把她安顿好后,我才知道许多我所不曾知道的一些变故。她爸爸打工从高楼坠下,弟弟上小学,家里经济困难,她和弟弟面临辍学的困境。她这次外出是想打工挣足学费。我能做些什么呢?我决定把她留下来,让她当个小保姆,发给她足够的工资。于是每天我给她一些菜钱让她给我做饭,这样每天不但我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而且居室也焕然一新。我真的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依赖。一天中午,她买了一个西瓜回来,放在冰箱冷冻后,等我回来。回家后,我口干舌燥捧起西瓜独自狂啃,忽然发现她正在看着我,我问:“你怎么不吃?”“我们家那地方可多了。”她说完帮我收拾西瓜皮。过了一会儿,见她进了厨房久久没有出来,我探头一看,她竟然津津有味地啃我吃剩下的西瓜皮。我跳起来冲过去,夺过西瓜皮,“冰箱里有西瓜,你为什么不吃?嫌婶对你不够好吗?那吃剩的西瓜皮不卫生,只能当垃圾或喂猪,你知道吗?”她咬紧嘴唇,默默摇头,脸颊滑下两行泪……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试图向她道歉,可我只在桌上见到一张纸条:“婶,谢谢您的收留,我决定去找一份更适合我的工作。王小玲”

望着这张纸条,我呆呆出神。我伤害了一个多好的姑娘啊!我将纸条撕碎,透过窗口,缓缓撒向天空。雪白的纸片在空中飞舞,渐渐随风飘去……

(选自《中外期刊文萃》2004年第20期,有删改)

阅读闯关

1.在“我”眼中,小玲是个怎样的人?

2.请你客观地评价“我”是个怎样的人。

3.当“我”批评她后,“她咬紧嘴唇,默默摇头,脸颊滑下两行泪……”请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写一段文字表现“她”这时的心理活动。

【文章阅读二】

成长的空间

你是我迄今为止最爱的人之一。

你有一双大而好看的眼睛,时时满含笑意。

你的身材高大挺拔,但可惜的是我没有遗传你的这一优点,我的身高一直让我很纠结。毕竟对于一个即将迈入大学门槛的人来说,时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初中生,这是一件感觉很糟糕的事情。当然,那些“误认为”的人可以被原谅,但是存心以此来取笑我的人就不可饶恕了。譬如你,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对你报以白眼以示不满,而你却总是乐呵呵地拍拍我的脑袋,似乎认为这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某日我心情不佳,你大概是想调节气氛,又拿我的身高开起了玩笑。可是,你真的选错了话题。仿佛多年来积压的情绪突然爆发,我在一瞬间红了眼睛。我委屈而愤怒地看了你一眼,然后转身离开,留下愣住的你在原地不知所措。

一个多月后,我早已忘记这段不愉快的小插曲,你却突然对我说:“我发觉你长高了!”眼中是故意装出的惊讶,却又流露着几分真诚,还有隐藏得不是很好的自责。我有点想笑,房间墙上那个记录身高的标记已经很久没有机会向上爬了;我又有点想哭,你一定想了很久才撒了这个不太高明的小谎,而这只是为了让我开心点。我笑了:“是吗?那太好了!”

后来你对我说,女孩子个儿小的好处就是可以穿很高的高跟鞋而无所顾忌,还有,女孩子穿高跟鞋特好看。你说这些话时表情异常生动,以致困扰了我很久的身高问题一下子被我从生活中抛开了。你还说,成长不是通过个头的增高来显示的,就像人生的高度永远不是以身高来衡量的一样。

于是,为了另一种高度,我开始更发奋地学习。在一次考试中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在你面前我故作z镇定,而你的嘴角却有怎么藏也藏不住的笑意。你突然抱了抱我,捏捏我的脸颊:“知道吗?我现在特别特别的喜欢你!”我看到你眼里有晶莹的东西在闪,我知道你看到了我的成长,看到了我身后无尽的希望。

那个午后,你站在我的面前,微微地俯着头端详我。你眼中的光芒一如这秋日的阳光般温暖而满含诗意,你眼角细细密密的纹路绽放成这个季节里最动人的雏菊。那一瞬间,我被缩得很小很小,小到与你的瞳仁融成一个漆黑深邃的点;我又被放得很大很大,大到可以占据你眼前的整个世界。你抚摩着我的眉骨,轻轻地说:“宝贝,你长大了。”

泪水喷涌而出。我终于知道,我所需要的成长的空间,只不过是你的一双眼睛。

[选自《中学语文》(学生版),2010年第11期]

阅读闯关

1.文中的“你”可能指__________,文中的“我”可能指__________。

2.“成长不是通过个头的增高来显示的,就像人生的高度永远不是以身高来衡量的一样”,“个头的增高”指__________,“人生的高度”指__________。

第7篇:记叙文范文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如2005年山西临汾市中考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中的第二题“请按事情发生的本来顺序,为本文另写一个开头。”本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素材进行重组的能力。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想象,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再如200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题“选文第4、5两段在记叙的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采用了插叙的顺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回答。

3、理出记叙的线索。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二、分析综合

1、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2、分析记叙文常用表现手法。①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第二,了解过渡的作用。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②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④ “抑扬”的表现手法。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⑤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如2005年辽宁沈阳市课改区中考试题《月光饼》一文中的第4题“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得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象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此题考查写作上的特点和运用的手法,这里用了对比(或衬托),其用意十分明白,就是表达思乡情怀。

3、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二是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三是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4题“选文第⑿段中‘奇异的力量’指什么?”此题考查对文中短语的理解,这类题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不能简单地割裂地理解词语。

4、归纳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从分析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二是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总结中心。三是从分析段首入手。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四是从分析篇末入手。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五是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是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沈阳市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第五题“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此题考查对文章最后一段作用的分析,记叙文最后一段从内容上看通常有点明(或突出)中心、深化中心等作用;从结构上说通常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等作用。

三、鉴赏评价

1、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还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之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8篇:记叙文范文

王海峰 陕西兴平秦岭中学

对记叙文的分析时,如何划分记叙文的段落,主要考虑的方法是:

一、按时间发展变化的不同来划分。

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

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

“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 ( 领起第三部分) ,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

二、按事情的发展阶段的来划分。

叙事的文章,事情的发展的总会有较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这一特点,也总会在文章中体现出来。注意仔细分辨事件的发展阶段,就能划分出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来。

比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按照这个思路划分文章的段落,就有了明晰的依据。

三、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

叙事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常常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是发生在多处地点。这类文章,可以从地点的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

例如,冰心的《小桔灯》,按照地点的转化,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①第一段,叙述在“重庆郊外的一个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

②第二段,叙述在“小姑娘家里”发生的事。

③第三段,叙述在“我的朋友家”的谈话。

④第四段,交待“离村后”的情况。

四、按内容变化点来划分

有的文章,看上去,整个部分好象是难于找到可分点。但是,只要我们仔细地辨读,还是可以按照记叙历程的变化划分层次结构。

比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游历的地方非常多,似乎很难找到一条线索,但如果我们考虑到“雨中”这条线索,就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大的场景:“岱宗坊”和“黄岘岭”,即这两个地方虽然分别有许多个景点,但可以按照大的的描写对象,表现内容来划分。

五、按照表述角度的不同划分 。

有的记叙文,描述的角度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这样就需要按照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化分段落层次。

例如,朱自清的《春》,可以看作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而写的:

①盼春-------②描春--------③颂春

其中的②描春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出来不同层次:

a、写春风-----b、写春花-----c、写春草------d、写春雨------e、写春天里的人们的活动。

六、按思想感情变化来划分。

有的记叙文,比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由此,便可以找到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第9篇:记叙文范文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线索的选定取决于主题表达的需要及其全局构思的配合。记叙的线索大致有: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空间为线索;4.以事件为线索;5.以物品为线索;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7.以某一问题为线索。另外,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即明线和暗线。

【阅读技法】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首先要吃透原文,了解文章的体裁、内容和表现手法,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就清楚地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把握记叙文线索常用的方法有:1.“筛选整合法”。即,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文中的重要信息来答题的方法。有时是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直接摘抄;有时是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后据此整合成所需要的信息以形成答案。2.抓住重点语句法。重点语句主要指具有特殊指代含义的词语,内涵丰富的词语、段落或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记叙性的文章中作为点睛之笔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这些词语或句子往往对于揭示中心思想、表达作者观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整体阅读中不失时机地标记它们,就等于抓住了做题的关键。

【例题解析】

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

宣思

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每个季节都有一个开端,它打开了通往各个季节的门,它又像一句咒语,一旦读出,魔法显灵……四季中最让人温暖的是春天吧,它也拥有了最富有诗意的咒语。

雪花不再凝结,地上的花朵也像冬眠结束了,想要活动筋骨一样,慢慢睁开了眼,眼睫毛在阳光下颤动,拨动空气中细小浮尘,从一点触及开来,伸开双手,昂起了脑袋,哗变缓慢地张开,每一次向外张,都震动出细小声波,载着浮尘,随着风儿,传递给其他生命。燕子接收到讯号,飞回了温暖的故乡。小熊听到声波的颤动,睁开了眼,开始和蜜蜂抢蜂蜜。小草感受到了空中声弦的波动,从土地里扬起脸蛋,接受雨露的洗礼。树叶戴上耳机,花开的声音传入耳畔,于是跟着一张一吸。花开的声音传送到每个角落,点亮了所有失去颜色的事物,所有失去香味的味道,所有失去活力的跳动。万物都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它们虔诚地接收声音的召唤,把春天从睡梦中叫醒。

春天苏醒,张开它绿色的裙摆,跟随花开的声音,翩然起舞。随后,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组成一首动感的舞曲。而舞曲的开端――花开的声音像盐粒一样,溶解在了绿色的衣裙中,消散开来,没有痕迹地烙在每一个角落。烙在繁盛的花海,烙在随意蔓延的绿意中,烙在小鸟飞行的路迹上,烙在温暖的阳光中,烙在一张张笑脸里。

笑脸里蕴涵的是希望吗?因为春天拂过脸庞,感受到了万物融合的暖意,所以就不禁笑了吧。分开来,再串联在一起,首尾连接,组成一个希望,呈现在春天的衣裙后。花开的声音是花对春天的呼唤,虽然细微,却绵延不绝,不曾终止,直到它真正来临。人们心中也会埋藏着这种声音吧。当你独自面对大雨时,当你看见好风景却无人分享时,当你仰望候鸟时,当你的孤单在北半球开放,然后寂寞在南半球收尾时,心中就会有一朵花在悄然开放,发出细小的声音,声音是如此微小,像一根针投入了大海中,激起不了海浪。但是有声音总是好的,至少证明你心中还没有放弃希望,还没有彻底绝望,像死人一样发不出声音。既然有花开的声音,何不让它更有力些,去唤醒沉睡在城堡的希望。这声音是希望的开端,它为希望打造了一道门,让希望的光线照进来,温暖蔓延每一寸肌肤。不要让这个开端毁灭,有开端,就有了希望。心的呼唤,千丝万缕地连接着希望。

心中有一朵花,它慢慢鼓动花瓣,发出的声音以一个开端的姿态去触及你的骨骼,唤起了一丝一丝的光线,越来越多地织成希望,在你我心中铺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①哗变()②蔓延()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考生的拼音拼写能力。做题时应仔细认真,尤其是拼音的调号,稍微不注意就会出错。另外,这类题目还可能涉及多音字,要注意多音字的辨音,辨音时应根据与这个字搭配的词语作出选择。

[解题误区]主要是音调标得不准确,同时多音字不能辨音。

[参考答案]huá màn

2.第一段中作者说“四季中最让人温暖的是春天吧,它也拥有了最富有诗意的咒语”,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解题指导]此题是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应联系文章中“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这句话,只有结合语境,我们才能对重点语句理解准确。要紧紧围绕春天的特点“温暖”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这句话,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题句。所以阅读文章要注意中心句。

[解题误区]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分析,不能围绕“春季”来理解。

[参考答案]因为春天到来,雪花不再凝结,地上的花朵也像冬眠结束了;春天苏醒,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进来,组成一首动感的舞曲;春天拂过脸庞,感受到了万物融合的暖意;花开的声音,可以唤醒沉睡在城堡的希望。(若用自己的话归纳,意思相近即可)

3.仔细品读第四段,归纳出作者为什么说“笑脸里蕴涵的是希望”。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考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把文章通读,理解文章的中心,然后认真研读该段,抓住该段的重点词语,如:“笑脸”“希望”等,理解文章中这些词语所表达的含义,认真思考,做出恰当的概括。注意语言要凝练,要有条理性。

[解题误区]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不会运用比喻的语言来回答。

[参考答案]因为笑脸里可以感受到万物融合的暖意,是对春天的呼唤、对光明的渴望;既然有花开的声音,它便可以去唤醒沉睡在城堡中的希望;它为希望打造了一道门,让希望不再遥远;有开端,就有了希望。(意思相近即可)

4.如何理解全文最后一句话:心中有一朵花,它慢慢鼓动花瓣,发出的声音以一个开端的姿态去触及你的骨骼,唤起了一丝一丝的光线,越来越多地织成希望,在你我心中铺张。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文章的段落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以及这个段落的中心含义。解答这一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结尾。这一段首先是为了呼唤未来,呼唤希望。其次是照应前文,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还要注意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回答修辞手法的作用即可。

[解题误区]不能深入理解文章,只是简单回答加强文章主题。不能抓住要点来总结。

[参考答案]这一句话放在文末,具有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作者用心花来比喻人生,说明我们的人生也像花一样,鼓动花瓣,发出声音,在你我的开放声中,春天就会苏醒,我们的希望也就有了,这是在号召大家像花儿一样呼唤春天,呼唤未来,呼唤希望。(意思相近即可)

5.“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不少于70字)

[解题指导]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回答这一问题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对哪一季节情有独钟。同时回答符合题目要求,理由合理,语句通顺即可。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这一季节的特点去写,不能泛泛而谈,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范围。

[解题误区]思路混乱,答题没有条理;分析不全面,要点答不全;字数不足,回答过于简单化。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回答符合题目要求,理由合理,若语言特别优美或理由较有创意再酌情加分。

【拓展训练】

抬爱生命

张丽钧

邻居的大姐养了一只漂亮的白猫,她和我说起有关这只猫的故事――这只猫十分有趣,当它脏了,浑身的白毛呈现出灰黑颜色的时候,它就表现得十分不自爱,哪里不干净就专往哪里钻,要么钻到床底下,披一身尘土出来;要么钻到厨房的洗菜池下,弄一身油水出来。主人看它那副埋汰相,难免冲着它训斥责骂。它呢,地看着你,抗议般地龇牙叫两声,似乎在说:反正也这么脏了,再脏一点又怎样呢!但是,当它洗过澡,浑身的皮毛美丽光亮,它就会变得特别自爱起来,绝不往床下、洗菜池下钻,自赏地舔着漂亮的皮毛,连看人的眼神都显得十分自尊。

在一本书上读到一只狗的故事――这是一只勇猛而又忠诚的狗。一天夜里,狼来袭击主人家的羊,主人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和狼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万分危急的时刻,狗扑了上去,一下咬住了狼的喉咙,使恶狼瞬间毙命。主人带着他的爱犬一道返回了蒙古包,为了表达感激赏爱之情,主人赐给狗一条羊腿。狗欣然地接受了主人的赏赐,得意地享用起来。这时候,主人走过去,爱怜地抚摸爱犬毛茸茸的脑袋。狗顿时舍弃了美味的羊腿,乖巧地仰起头,撒娇般地低声呜呜着,专心享受这被主人的幸福时刻。

我的心,在这两个故事中久久驻留,我试图在这“阿猫阿狗”身上思忖人生,体悟人性。

我想,当一个人生活在一种失却尊严的环境中,一贯地被轻慢、被鄙视,反复地经受屈辱的心理体验,他就很容易滋生出一种“再脏一点又怎样”的无赖心理,不再自尊,不再自爱,在自暴自弃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相反,如果他被护爱,被尊重,他就会不自觉地向着更值得爱护和尊重的方向努力,竭力收敛自己,克制自己,将最美好的那一面展示出来,以期收获更多的肯定,也使自我得到更大的心理满足和心理愉悦。

几乎没有人讨厌物质的奖赏,因为那是一种眼睛能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赞颂。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越是卓然的心灵越是看重精神的奖励。自我价值被认定的那一刻,美味的“羊腿”顿然显得无足轻重,这是因为,那一颗灵慧的心,那一腔赤诚的血,都未曾将获取“羊腿”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巨大的内驱力,源自一个生命渴盼被赏识、被抬爱的原始冲动。

不论你是谁――你若想提升一个人的尊严,就该设法保护好他现有的尊严,因为尊严能催生尊严;你若想促使一个人更好地实现生命价值,请不要忽略了对其精神层面的入微关照,因为精神能派生精神。

(选自《青春潮》)

探究练习

1.文章开头讲述一只猫和一只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2.联系前文说说语段五中的“美味的‘羊腿’”指什么?

3.发挥想象,从外貌、神态、心理等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扩充。(任选一句完成)

①(白猫)自赏地舔着漂亮的皮毛,连看人的眼神都显得十分自尊。

②(狗)撒娇般地低声呜呜着,专心享受这被主人的幸福时刻。

4.为什么说“你若想提升一个人的尊严,就该设法保护好他现有的尊严”,请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明原因。

5.作者认为怎样才是“抬爱生命”的做法?你赞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把握记叙的线索》

1.①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体悟。②引起读者兴趣。

2.物质的奖赏。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