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图书馆服务管理精选(九篇)

图书馆服务管理

第1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对策

一、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基本思路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图书馆工作因读者(师生)对知识的需求而存在,因图书馆人(馆员)工作而发展。可以说,“人”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引入人本管理思想,是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核心。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本管理,二是对图书馆读者的人本管理。

(二)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

网络文化的发展,促使整个地球成为一个“信息村”。一体化管理思维,使图书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位,而是信息服务业的一部分,使网络时代的资源共享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管理通过运用“超链接思维”,可使其随着环境变化或发展的需要不断有新的整合或重构,使图书馆的管理建立在一个大的系统内,做到资源共享。

(三)实现以藏为中心向以开发利用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的图书馆概念脱胎于藏书楼,而在藏书楼的时代社会文化相对落后,图书出版受到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制约,藏书数量被作为评价图书馆的惟一标准,并且长期沿用。当今时代,印刷品已不再是图书馆收藏的单一信息载体。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其收藏内容及载体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计算机的使用使图书馆像一个信息集散地和加工厂一样,藏书量由有限扩大到无限,它包括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个部分。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标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量的多少,而是其获取网上资源的能力、开发利用能力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观念要由以藏为主向以开发利用为主转变,其重心由馆藏建设向综合开发转变,并利用馆藏及网络资源为读者提供深层的和全方位的服务。

(四)注重人力资源管理

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就是馆员。优秀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也是管理过程的第一能动要素。其实际作用的发挥与否将在整个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力资源应该成为管理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可变要素。

(五)重塑网络环境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流程

重新塑造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模式。传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管理,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分工明确,虽然便于管理,但不利于信息有效和连续的传递。因此,从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破原职能部门的分工界线,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及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实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指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方式。它要求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及组织创新。人本管理要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紧紧围绕调动图书馆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开管理活动。

(二)建立扁平式组织结构

扁平式管理不强调控制,而强调协调。因此,在图书馆部门设置改革上,可考虑建立由学科文献专业库为主要组成部分.以学科馆员负责开展工作.以馆长办公室为监督.由馆长总负责的扁平式管理模式。

(三)建设学科馆员队伍,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人本管理给高水平馆员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扁平式管理模式又要求高水平馆员充分展现自己的信息提供能力。近年来出现的学科馆员制度,比较准确地诠释了高水平馆员的内涵。学科馆员是指由图书馆指派的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的,专门与某一学科或院系进行对口联系,负责该学科专业资源的组织、加工,提供该学科的资源导航,主动为该学科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资源服务并进行用户教育的图书馆员。

(四)强调资源复合及技术主导

复合图书馆一词,是1990年代中后期由国外图书馆专家提出。虽然对复合图书馆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综合来讲,其基本含义却相差不多。即:它既提供纸质资源,又提供数字资源;将两种资源有机结合并提供一体化无缝存取;它既服务于本地用户,又服务于远程用户;它既有物理场所,又有信息场所;既提供馆内服务,又提供不受限制的网络服务等等。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科馆员应熟练掌握各类信息技术,这是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价值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

三、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使之规范化和程序化

对图书馆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图书馆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例如,着装统一,规范配带统一的上岗证,图书馆馆员面带微笑的服务,规范化的语言;馆员的行动举止文明!亲切!自然,都能充分地体现这所图书馆馆员的良好素质。应使每个馆员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工作范围,对各个环节有明确。规范的要求,每个人的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应向全体馆员灌输图书馆职业道德观念,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其行为。制度约束具有强制作用,是有形的,道德约束具有调节作用,是无形的,这二者相辅相成。

(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图书馆的激励机制是指图书馆管理者引导其馆员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以使图书馆组织目标的实现。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图书馆目标而高效率地工作;激发起图书馆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自觉性,从而增强图书馆队伍的生机!活力,最终有效地完成图书馆的任务和目标。图书馆的激励机制主要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激励标准,激励手段和激励过程。激励的手段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以物质资源作为激励手段,具体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等形式;另一类属精神激励,以精神资源作为激励手段,给予员工某种象征意义的评价,具体方式为表扬.表彰.荣誉.晋升.肯定.关怀.信任.尊重.理解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表明,将这两种手段有机结合,将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建立图书馆员的定期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是对知识管理者的管理,作为知识的管理者,现代高校图书馆对馆员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高的要求,管理知识的人应该具有更多的知识,而知识时时更新,因而必须终身学习,成为知识型馆员。为此,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是如何培养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鼓励馆员不断学习,促使馆员全面提高素质,培养自身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竞争观和效益观,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知识型馆员。

(四)创新构建能够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

第一,创造性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要真正做到读者满意,就必须构建能充分满足高校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这个服务模式的组成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读者需求调查分析和信息反馈系统,二是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系统。

第二,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依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传统图书馆正在被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代替,一系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应用到了图书馆中,对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的服务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借借还还,服务工作已由单一、被动,转向了开放、多方位和主动。他们既是图书馆员,又是知识经济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必须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意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创造力,灵敏思维和强烈的事业投入精神。

第三,服务管理手段现代化。抛弃陈旧落后的手工管理服务方式,利用馆藏的现实资源,在做好传统借阅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好咨询服务.书宣传等活动。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加快文献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使读者获取信息及时方便和准确,使读者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第四,服务方式网络化。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用户培训,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包括编制网上导读系统索引等。

第五,服务内容多样化。具体体现在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定题跟踪服务.重点专业和重点课题服务.读者辅导服务等,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用户教育。

(五)实现管理手段的技术革新

当信息资源数字化后,它所具有高密度存储高速度处理与远距离传递的特征。在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情况下,图书馆的馆藏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由原来的现实馆藏发展为现实馆藏和网络虚拟馆藏共存。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的必备条件,必须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手段的技术革新和现代化。为此,高校图书馆要适应新时期技术革命的发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向数字化图书馆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21世纪图书馆:发展与变革[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2]王琼林等.现代化图书馆队伍建设方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世伟.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论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第2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管理;管理创新;服务理念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家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兴盛繁荣的不竭动力。对一个民族而言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同样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和服务理念创新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灵魂和主要方向。图书管管理创新和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在原有图书馆管理体制和服务理念的基础之上,用现在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符合当今时代精神的服务理念和思想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使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调高,使图书馆向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因此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要从不同方面加入创新元素,推动创新型图书馆的发展和壮大。针对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现状和服务体系,我国现今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要从体制创新和理念创新两大方向努力。

1 建立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和服务体系

图书馆最重要的作用是服务人民,为国民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国民也是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民对图书需求的不同,就要求图书馆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体系。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体系不仅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要求,更是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我国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制定者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基础。例如当今很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把图书馆当做一个书籍储藏的地方,没有考虑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阅读需求的变化,所以有很多图书馆只有很多的图书但没有读者,这就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可以使图书管适应来自外部环境的激烈竞争。图书馆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可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从而了解用户的需求,这样可以使图书馆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整合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以人为本的创新和管理体系是当今图书馆建立创新型图书馆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2 管理方法创新

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小的集体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管理方法与之对应,图书馆也是此。一个好的管理方法可以使图书馆更好地发展。图书馆的管理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加入创新元素,改变原有不适合当代图书发展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要,才能更好的体现图书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图书馆的管理方法的创新要从非自动化的人工管理转变为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与其它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图书馆从非智能到智能管理体系的转变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图书馆拥有更多的阅读途径,开创更多高科技的服务项目,强化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加强与其它图书馆的沟通和联系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因为无论图书馆有多少丰富的阅读资源,它都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全部需要。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是图书馆向高效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3 改变服务理念

在当今社会中,因为观念陈旧许多现实和潜在信息的传递和需求被堵塞,有价值的信息被忽略,因此服务实践的改变需要观念的改变作为基础,服务观念的改变是服务创新思想形成的前提。当今在我国图书馆服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服务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受到陈旧服务理念的禁锢,使得图书馆工作者的服务范围仅仅局限在图书馆内部,这样就使图书馆的服务难以满足当今用户多层次、内容多变的需求。针对这种图书馆服务理念陈旧的问题,图书馆应在管理理念上发挥创新带头作用,对图书管理工作者进行服务思想理念教育,改变图书馆内部工作者的服务观念,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对图书馆内部工作者进行服务创新意识的教育,使图书管理工作者树立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的不同部门之间要消除部门之间的工作范围限制,要有统一服务的全局观念。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是仅仅涉及单个部门,而是靠图书馆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成度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所以图书馆的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合作,以最优质的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当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打破陈旧的服务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才能正真的提高。所以改变服务观念,树立创新服务意识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石。

4 利用人才和高新技术结合创新

人才和技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支撑,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兴盛都离不开人才和技术。对于当今图书馆而言,人才和高新技术也是特别重要的。当今评价一个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储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图书馆的信息数字化自动系统,而这个系统的建立要依靠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只有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时才会发挥最大作用,才能使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存储、应用内力以及技术创新力有一个质的提高。所以图书馆的管理应从这两方面努力。第一,图书馆要引进科技人才,对不同的部门要分配不同的技术人员,加强各个部门的技术强度,建立部门内部的技术人员共享制度,使科技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第二,图书馆要加强高新科技的研究及应用。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当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持是建立一个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具有先进技术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个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团队运用高新技术来完成。所以人才和高新技术是图书馆向数字化和创新技术方向发展的两个重要技术支持。图书馆管理只有更多引进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并加强高新技术和科技人才的结合,才能使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走向科技创新之路,才能满足新世纪下用户的需要。

5 资源共享联合创新

互利共赢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当今我国的图书馆的发展与管理存在着图书和数据资源单一利用、图书资源存在着地域性,这些都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在21世纪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以图书馆为为主体,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联合图书馆组织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方向。联合图书馆组织要求所有参与其组织的图书馆按照图书馆联合组织制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图书馆的协同管理。这种图书馆联合组织可以弥补单个图书馆资源单一和管理方法单一的缺陷,并且这种联合组织从更大范围上联系知识源、更快的实现知识聚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服务体系。通过联合图书馆组织的资源共享制度和协同管理制度,图书馆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的联合组织的协同范围越广、协同层次越高就可以更大限度的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资源共享的创新管理之路是图书馆应对当今激烈的外部竞争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图书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途径。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在资源共享联合创新中得到最大的体现。走资源共享联合创新之路可以实现图书馆之间的互利共赢,发挥图书馆的最大作用、实现图书馆创新发展的目标。

6 总结

总之,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的管理必定要走上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道路。所以每个图书馆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深化改革,从制度创新、服务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法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图书馆发展的创新之路。只有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上得到创新,图书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发展壮大,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彦新.论图书馆管理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2):110-112.

第3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阐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图书馆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以传播科学、民主,启迪民众智慧,推动社会进步为宗旨的图书馆,其诞生之时,就是人文主义的产物,但中国的图书馆业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l7世纪,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随着西方传教士而来的图书馆开始出现,但真正意义的图书馆是在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改良主义者的鼓吹和推动才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巾国的图书馆业在人文精神方面是有一定的缺欠的。随着社会进步、民主思想的深化,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价值观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认识理解这一管理理念内涵,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将影响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现,也将影响图书馆业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就图书馆而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指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紧紧围绕人的平等、尊严、发展,协调管理资源,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和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使管理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直白地讲,就是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其实,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管理模式,都是离不开人去实现。可以说,在管理过程中都重视人的作用,所不同的是将人看成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还是目标实现的归宿,这是二者质上的区别。

2传统的理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在人性上的定位

(1)传统的理性管理对人性的定位是基于人性的弱点。这种观点认为:馆员是有惰性的,对工作是非自愿的;是缺少进取心,非自觉性;是消极的,不能自我实现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立意下,所制定的严格的、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用来规范、约束馆员的行为,馆员在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巾,仅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工具和手段,而忽视了作为有社会属性的馆员的需求和自觉、积极进取的因素。

(2)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和人性积极的素为前提。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平等的,有尊严的;是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和创造力的;是有进取心,能够实现自我约束的。尊重、重视每个馆员在管理过程中的平等地位和作,平等地为每个馆员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与空间和参与管理的权力。

3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与管理者的素质

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除外部条件,作为内在因素的图书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它要求从业者是自觉的、有强烈责任感和自我实现的人,这是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如若不然,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变成无本之木,所以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如何,决定了以人为本管理的成败。

(1)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有坚定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要将这一理念转化成为管理信念和人格特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自觉成为管理工作和用人之道价值取向的标准。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或是一个时尚的宣传口号,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前提,是实现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奠基石。

(2)平等、尊严、人格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平等是馆员人格尊严的保障。没有平等,就没有人格的尊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包含着馆内每个从业人员平等合法权益不容践踏的内容。管理者,在制定馆里规章制度和发展目标时,要发扬民主作风,尊重每个馆员的平等参与权力,树立起始于仁而终于人的管理信念。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广博的心胸,海纳百川的气度,善待每一位馆员。管理者始终要定位于:我是管理作的组织者、协调者,而不是“朕”。馆内制定的制度,应是全体馆员的意志和利益的载体,而不是管、卡、压的“紧箍咒”。(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的落脚点就是发展。图书馆的发展、馆员的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馆员实现个人价值与图书馆管理目标的结合点。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馆员潜能、潜质,平等地为每位馆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问,尤其是对普通馆员应因势利导,人尽其才,不可网精英战略、能人治馆的策略,忽视甚至是漠视普通馆员的发展权和创造力。发展不仅是硬道理,更是最大的以人为本。

4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馆员的基本素质

先进的理念、优越的制度、贤明的管理者,为馆员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实现,要有一支与之相配的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馆员的基本素质的定位是:馆员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欲,能够自我管理以及对事业的忠诚。

(1)馆员要明确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不仅是服务理念,更是责任。优越的管理理念,还要有忠实的执行者。馆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服务的实施者。馆员在管理过程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馆员要忠诚于A己的事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得以贯彻。

(2)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靠高品质的服务支持的,而高品质的服务是靠高效优良的技能才能实现。馆员服务技能的高低是以人为木的服务理念实现的关键。尤其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业的广泛应用的今天,馆员在服务过程巾所涉猎的内容更加宽泛。而,馆员也必须与时俱进,除馆内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外,更要A觉地更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培养敏感的职业素养,提高A己的综合服务技能,在知识爆炸的大背景下,学习将成为馆员的终身职业。积极研究读者的需求和动向,充分利用馆内的信息资源,为渎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将馆员的自我价值实现与服务相融合,最终实现双赢。

第4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质量管理

图书馆服务是通过向用户提供馆藏资源满足其文献信息需求的活动和行为。从服务的本质和特殊性来看,由于服务的对象是用户,并且同用户的感受密切相关,因而服务必须关注其服务对象,尤其要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和内心感受。图书馆服务质量是指图书馆用户期望与获得服务的了解之间的距离。

一 、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图书馆界纷纷学习借鉴企业界的应变措施和管理方法,将质量管理引进图书馆管理中。在美国,全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界的新宠。1982年,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出版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手册》,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协会于1990年制定了《评估学术图书馆绩效标准》,包括使用者满意情况、藏书的提供与使用情况、图书馆及其设备使用情况和信息服务4大类15项标准。从这些评估标准内容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评价的重点从重视图书馆本身的条件向读者满意程度转变。当前,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给图书馆带来强烈的冲击并由此引发深刻的变革。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化,使用户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扩展,“阅读”过程增加了选择性。图书馆只有实行服务质量管理,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充分发挥其各项职能。

二、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障碍

1、服务质量目标管理障碍

图书馆的服务目标是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广泛的信息资源服务,为科研、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服务质量目标管理是组织各个层次员工根据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下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的一种管理模式。研究表明,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各个岗位服务质量目标管理处于边沿状态,其管理者对其馆员有岗位的要求,而实际操作中对馆员基本处于缺乏了解的状态。

2、服务过程管理障碍

根据最新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能力有了长足发展,整体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观。但现实中尚存在着对服务质量过程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具体体现为: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人员水平局限性;服务过程中未能较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资源建设上,存在馆藏电子整合、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不完备等现象。

3、服务质量监督管理障碍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是从服务评价着手。服务评价是指根据读者的需求和满意度,采用一定的评价指标,按照一定原则和程序对其信息服务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的活动过程。多数图书馆对服务质量评价缺乏或没有形成体系,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同时服务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三、 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措施

1、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实施承诺服务

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无论是传统的纸质文献信息,还是电子文献信息或网络信息,都存在一个收集、生产(加工整理)、一直到提供利用这样一个过程链条,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为产品的质量形成做出了贡献。承诺服务是最具有商业环境下服务质量标准的特征,是将服务质量标准数量化的具体展示。因此从图书馆的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应对服务质量做出承诺,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把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做为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营造一个人人关心服务质量、人人为服务质量负责的良好环境。

2、加强馆员培训

以馆员作为质量管理的主体,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要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根本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素质及其敬业精神,所以在实施服务质量管理中,要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有关质量管理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对改进和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实施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对馆员的培训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中,每一个馆员最了解具体工作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授予他们一定的决策权利,以便他们及时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同时,吸收有关环节上的馆员建立质量改进组织,使他们在改进时充分行使职权,发挥作用。这样,通过培训,授权和参与,增强了馆员的主人翁意识,由于对他们的尊重,使他们也以同样的尊重去为读者服务。

3、用户积极参与是实施服务质量管理的有力保证

图书馆实施服务质量管理的效果最终需由用户评价。因此,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大用户的参与度。目前国内不少图书馆借鉴国外图书馆的先进经验,成立“图书馆之友”等民间自发的组织。这些组织由热爱图书馆事业的用户组成,他们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利用媒介宣传图书馆,向政府呼吁改善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协助图书馆进行服务监督管理,举办各种读者活动,与图书馆共同营造精神文明氛围。因此,调动最广大用户的积极性,是图书馆实施服务质量管理的有力保证。

4、加强对服务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

服务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的方向,服务目标的制定与管理在服务质量改进中起着导向作用。只有明确服务目标,加强对各个岗位服务目标管理控制,才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谈到质量的提高。任何目标的完成都是过程的积累,完成对目标的管理之后,必须加强对服务过程的控制。高校图书馆过程控制体现在图书馆整体建设。首先,要营造有浓厚文化氛围的阅读环境,使读者在充分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能深刻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气息。另外,文献资源建设成为吸引读者的关键因素。高校图书馆在增加印刷馆藏量的同时要保证资源的质量,在抓好印刷文献建设基础上,应加大对电子文献(电子期刊、图书、论文)的投资力度。不但要扩充馆藏信息资源,还要正确引导读者方便、高效地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不断提高馆藏信息的保障度,尽量满足读者多种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潘菊英.图书馆服务质量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新世纪图书馆,2006(2)

[2]刘樱.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J].商业经济, 2004, (3)

第5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方法

公共图书馆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管理人员在管理中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使得公共图书管理水平不高,再加上一些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最终不利于公共图书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管理人员需要积极转变管理策略,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方案,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益。为了改善上述状况,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服务管理断强调,创新服务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应用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创新要点,从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出发全面研究了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的注意事项;其次,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深入挖掘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的优化措施。文章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创新要点

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积极创新,不断更新管理内容,以读者的实际发展需求,满足读者的图书阅读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从而实现图书管理的良好发展。公共图书馆在制定管理方案时,要从读者角度出发,积极创新图书管理方法,提高读者的整体文化意识,在阅读与学习中感受图书馆带来的便捷。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做好创新工作,为相关人员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让公共读者乐于在图书馆学习和査阅资料,为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提供文化环境保障。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创新管理时,还要积极提升管理人员的贵任意识,加大对他们对图书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公共图书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最终达到图书馆服务管理优化目标,满足读者的整体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构建优质服务,要形成良好的服务环境,让读者能够真正享受良好的服务过程。比如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设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图书馆也要积极购进图书资源,让书籍得到充分利用,满足不同岗位读者“知识充电”要求,最终达到公共发展目标。

二、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定位服务方向,把握服务目的

公共图书馆要强调对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定位,管理中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从而达到图书管理工作目标,实现图书馆的稳定发展。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作用是服务于相应读者,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技能需求等,拓展读者知识获得途径。因此,图书馆服务管理创新要从知识辅助作用出发,由该内容设置服务目标体系和服务管理目标体系,形成针对服务内容,便捷读者读者寻找途径,缩短寻找时间,从而使读者更好、更高效地使用图书馆。

(二)优化组织机构,完善组织体系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服务管理时需要积极完善自己的组织机构,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控制力度,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于读者,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相关作用。优化和完善组织机构,首先要掌握读者的知识需求,结合图书馆发展实际状况来调整管理方案,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其次要创新管理形式,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对图书进行螯整理、统计;最后要不断细化图书组织管理内容,明确每顼工作目标,实现责任量化,以确保图书管理工作质量。此外,要加强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将图书馆服务管理职能全面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各职能之间相互交叉,能够及时解决读者在图书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三)提升人员素质,构建良好环境

公共图书馆服务中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扎扎实实,才能更好的满足公共图书管理发展需求,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图书管理管理中,常常会有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管理程序不规范,最终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升人员素质,构建良好的图书管理环境,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提升文化建设质量,帮助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増强社会文化凝聚力。图书馆也要定期开展创新培训工作,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深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要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从而形成良好的服务氛围。

(四)优化服务管理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有其自身特色,因此,公共图书馆在进行管理时应该要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特点,不断优化服务管理,图书馆相关人员还要积极引入市场管理理念,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公共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更科学的服务管理方案,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市场化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工作,找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未来发展定位,积极创新管理方案,増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优化图书管理服务体系,从而达到公共图书馆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彦静,曲晓玮.公共图书馆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2,04.

[2]尹达.图书馆管理中的悖论现象剖析[J].图书馆论坛.2012,03.

[3]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J].求是.2011,21.

[4]梁相.浅析面向公众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8.

[5]钟卫宏,曹海霞.美国基层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08.

第6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本原理;管理模式

   0.引言

   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把信息看作是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投入,为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日益显示其重要性[1]。如今,信息社会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加速进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的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1]。

   1.图书馆管理概述

   1.1 管理的含义广义上的管理就指在特定的环境下, 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目标的过程。我们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1.1 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1.1.2 管理工作的过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1.1.3 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1.2 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是图书馆对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2.1 图书馆管理是由“管理”这一概念得来的;

   1.2.2 管理学的普遍原理可以应用于图书馆;

   1.2.3 管理是有层次的;

   1.2.4 对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不同于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活动[2]。

   2.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原则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人本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强调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 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通过有机整合,成为集体利益,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管理理念被引入图书馆是知识经济时代带给图书馆的新思维和新理念,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3]。[论文网 LunWenData.Com]

   2.2 图书馆贯彻人本原理的途径

   2.2.1 把图书馆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基础上;

   2.2.2 在图书馆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2.2.3 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

   2.2.4 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能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3.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图书观办馆理念的转变,重在服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3.1 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4]。

   3.2 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 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 倍到10 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5]。

   4.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4.1 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4.2 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大学的图书馆流通部门的馆员每天通过在书库内的工作,认真的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统计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定期制作报表,提供给采购等部门作为调整购书策略的依据。

   4.3 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 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4.4 建立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在建设馆舍、配备各种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尽可能方便读者,使读者感到舒适。同时也应当考虑到一些有生理缺陷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在图书馆设置残疾人专门通道和专门洗手间,为弱视的读者群体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为盲人提供专门的阅读机,等等。总之,图书馆馆舍建设以及其它硬件设施的配置都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5.总结

   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 抓住机遇,抓紧改革,重点是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开放的经济,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的图书馆;从管理的观念要转变思维,从以前的“重藏轻用”转变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这样体现了管理的本质,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图书馆的一切管理行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6]。[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陈源,高校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服务构想,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7,(1).

   [4]盛小平,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图书馆杂志,2003,(1).

   [5]赵静,理性、开放、和谐的图书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

第7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人本原理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05-01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成为人类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各国更是把信息技术发展看作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日益显得重要起来。在当今社会,信息的更新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与数字化的结合引起的环境变化与社会进步步伐日益快速,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与服务方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把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脉搏与规律,更好的发挥图书馆面向大众读者的作用和功能,我们在此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做进一步的阐述。

1 图书馆管理概要

管理在广义上的含义就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对所拥有资源的有效计划、配置、领导和分配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它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服务的,需要系列、连贯的组织活动,并对组织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来实现组织目标的。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对所拥有的图书等资源进行合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达成图书馆预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图书馆管理来源于管理这一范畴,适用于管理学的层次性和普遍性原理,但同具体的业务活动又有一定的区别。

2 原则性的图书馆管理

首先,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要求。“人”这一基本概念始终贯穿于管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现代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人为本”指的是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一切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强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持续发展为根本性目的。在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过程中,管理方要采取人情化的管理方式,要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团结员工、发掘人才,重视对员工的情感培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管理的最高层次目标。图书馆工作引入管理理念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思维理念的必然结果,也是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大势所趋。

其次,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贯彻途径,是建立在对人类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重视人的精神状态、价值观的形成和所接受政治思想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类的聪明才智,创造一个良好的能使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再次,良好的服务理念也是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在如下部分:1)日益增强的创新意识是一切事务发展的动力,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持续的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和科技发展的方向,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2)高校图书馆要提高服务意识,贴近读者,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并在馆内开展扫描复印、网上预约、定向服务、专题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全心全意的为广大读者服务,强化服务的效果,提高图书馆工作中的文化和知识含量。3)更加开放的图书馆。由于很多高校图书馆还继续保留不对外开放的样本书库,里面的书籍也就成为无人问津的“死书”。并且大多数图书馆依然保留了损坏、污染、丢失图书将会给予数倍的高价赔偿。受限于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图书馆方的旧有观念是要保护好书籍的完整性,而不是服务好读者让书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而且在管理中依然处于封闭的高校小社会,均不对校外读者开放,属于不完整的图书馆开放状态,也导致了大量宝贵的图书资源闲置,而很多有阅读需求的人无处可读。

3 图书馆管理中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

首先,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才的重要性。在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运行过程中,优秀的管理服务者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财富和人力资源。优秀的馆员是知识库的维护者,是信息库更新的首批接触者,更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沟通了解的桥梁与纽带,也是图书馆内高知识含金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所以说具备创新知识的优秀管理人员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其次,管理服务人员的技能培养。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存在这信息收集、分类、浏览咨询等各类型的工作,相互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图书馆方可以在各个岗位实行轮换制,这样也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的日常运作,树立全面的意识。高校内图书馆管理员通过对每天的书籍流通数据进行统计信息收集,能更加确切的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和趋势,生成相应的需求报表,为图书馆今后的书籍采购策略和方向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再次,平等的沟通渠道。在读者和图书馆管理员之间,我们需要建立读阅双方平等的沟通渠道,读者可以随时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管理员进行平等的沟通,而不是读者站在管理员办公桌前的汇报式提议要更加的人性化,拉近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能更好的开展为读者的服务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自然和谐的沟通环境更能体现当代高校图书馆如时俱进的步伐;第四,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有条件时在图书馆的设计建设时,要考虑全面,建设相应的配套馆舍设施,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尽量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图书馆在运行中也要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在通道内设置残疾人通用的通道和洗手间,提供弱视读者的特大字体书籍及方便盲人使用的盲文阅读设备等等。在图书馆的建设和配套设施中既要考虑到图书馆运行的方便快捷性,也要考虑到读者的实际需要,创造出一个令多数人都满意的人性化工作学习环境。

总之,现代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要适应并追随现代社会中关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随时趋变,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信息服务新模式。当前高校中也是逐渐趋向开放性,图书馆也要随之变革向开放性转变;而管理的观点观念也要从之前的“储藏为主”转向“以人为本”的服务新模式,这样既抓住了管理的主体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以人为本才能体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读者为上,才能最终将图书馆的服务事业做到与时俱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罗玉兰,夏明中.浅议转轨时期我院图书馆发展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

第8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服务 工作方式的改进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254-01

1 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方式改进的必要性

1.1 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方式的改进是进行高校教学科研的必然需求

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图书馆主要就是作为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信息提供的场所,是一种学术性机构,而且高校的图书馆在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和职能教育等等方面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通常来讲高校的图书馆进行的知识信息的保存和整理是可以很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着信息资源的,可以为整个高校的教学而服务,能够有利于教学从教学课程延伸到课外,甚至可以为整个社会的社会教育和知识的传播提供很大的便利,真正意义的做到了终身大学的作用。所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方式的改进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2 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方式的改进是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进行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服务工作方式上的改进是非常迫切,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的。目前信息服务技术不断的朝着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方式要突破就应该改变工作方式,不断的进行创新管理。不过,目前的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受到管理人员以及服务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深层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效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与现代技术不相称的现象。社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图书馆未来提出了严峻挑战。

2 全面质量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方式中的应用

目前对于高校的图书馆来讲,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加入到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方式之中也是一种顺应社会环境的重大举措,在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下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方式主要就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就是要以读者为中心;第二点就是不断的进行工作方式的改进;第三点就是全员参与管理,最后就是不断的加强学习和经验的总结。

2.1 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服务过程中,要积极的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重视读者的需求,尽最大程度的满足读者的要求,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如果读者对管理服务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满足就会产生抱怨和反感的情绪,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等知识的传播目的相违背的,所以,我们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的每时每刻都要以满足读者要求为服务的宗旨。在具体的管理之中可以建立读者满意的测评制度,这样的工作方式主要就是将读者的测评结果和要求相比较,找出差距,找出问题加以改正,不断地接近和完成目标,在不断地提高标准,不断地额改进,以此类推的形式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尽最大化的发挥图书馆的价值。

2.2 工作方式法改进

在树立的读者第一这样的管理服务理念,高校的图书馆就可以积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当然工作方法也是要随着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更好的进行图书馆的管理,所以这两点都是全面质量管理下图书馆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地贯彻读者第一的理念,然后就不断的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为图书馆的管理适应信息技术这样的大环境而服务。也可以更好的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学术需求,改进工作方法可以更好的方便学生和教师以及社会读者,提高满意度,实现图书馆的真正的价值。主要的改进方法就是认真的对待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读者的需求和要求是图书馆进行管理首先要掌握的第一首信息资料,是以后工作的基础,只有及时的掌握了读者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额作用。所以,在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要是有做的不周到和不好的地方,是应该及时的改正的,比如所在高校的图书馆就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平时周一至周五很多的教师和学生是要上课和教学的,时间上市不方便的,这样我们就要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可以加长周六周日的开馆时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了。

2.3 全员参与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下要求高校的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上进行全体馆员参与管理的新的工作方式的改进,这样积极的调动全体官员的管理是可以很好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的,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图书馆的馆员一直都是图书馆进行管理和发展的根本,是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可以说最了解读者需求的就是馆员,他们的管理意见一定是最贴近现实的,图书馆的领导主要就是进行协调,所以领导是要尊重图书馆馆员的,这样才能促使馆员不仅仅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会提出更多的管理意见,有利于图书馆管理服务上的完善,在一个实施全面质量的图书馆,进行决策最好是由馆员这样的工作底层做出的,领导加以调整,这样的才可以更加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形式。增加了图书馆员的责任感,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做出最大的贡献。

2.4 不断的加强学习和经验的总结

在全面质量管理下的图书馆管理最后就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的总结,进行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服务更是应当如此,这是进行工作方式改进非常重要的一部,如果馆员和领导只是拥有着基本的管理知识是不够的,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也是要有所涉及的,不然是不可以很好地和高校的学生教师进行知识方面的咨询的。特备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的查询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改变,就更加的需要馆员和领导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读者的需求。可以说了解信息技术在多年之前是不影响着馆员的全面素质的,但是现代的信息技术要求每一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了解的,这样才可以在不断地学习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工作方式的改进,更好的为高校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净.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推动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2):121-123.

第9篇:图书馆服务管理范文

关键字:以人为本 管理与服务 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利军,男,1959年出生,中级职称,工会主席,主要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近几年来,图书馆界把“以人为本”引入了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主,往往很少关注、考虑当前读者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对读者满意与否并不在乎。而现代图书馆无论是文献的收集与加工,还是文献的传递与为读者服务,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为现代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图书馆学家施莱格曾强调:“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它包括了图书馆内部的两大重要资源,即图书馆馆员和读者。

一、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前提,没有读者的需求,就没有图书馆的事业,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就是以读者为本,图书馆必须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

1、营造平等阅读的和谐氛围。图书馆对读者必须建立平等的服务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不因身份、职业、地位、性别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等级、权限。根据不同阶层读者群体的需要,特别是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农民工、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如残疾人、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开展相关服务,使广大读者能够拥有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营造平等和谐的图书馆阅读氛围。要善于换位思考,做到事事处处关心体贴读者。在服务工作中,要谦虚和气,谈吐文雅,衣冠整洁,神态端庄,举止得当,把自己最亮丽阳光的一面和敬业精神呈现在读者面前。对身体残缺或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读者,要给他们多一些同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到图书馆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工作才能得到读者的信任和配合。

2、服务环境人性化。优雅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能给读者的学习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图书馆在建筑功能和内部环境建设中,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做好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变更那些损害读者利益的条文,使图书馆各项管理条款人性化、科学化。如常用的书库设在较低楼层,开架书库架位走道要留宽一些,书库中也可摆设一些阅览桌,在桌上放一些铅笔、书签、便条等;在馆内空间环境方面,可在走廊和阅览室内,用一些盆景、花卉点缀其间,墙上装饰一些名人名言字画,营造一种和谐、优雅、整洁的环境。所有这些都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激励读者的学习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3、服务方式多样化。图书馆要将可用的信息转化为读者使用的资源,为读者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有条件的图书馆,可设展览厅、演讲厅、学术厅、剧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以方便读者开展文化沙龙活动。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形式介绍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图书馆的工作与布局等,为读者推荐优秀图书,帮助读者确立阅读目标和范围。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沟通。设置读者意见箱、建立读者联系档案、召开读者座谈会,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立读者回音栏,倾听读者的心声,接受读者的监督,帮助读者解决疑难问题等。让读者参与图书的选订和采购,提高文献入藏质量和图书的利用率。总之,图书馆要把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以最便捷的服务方式、最优良的服务质量、最充足的服务时间,为读者提供最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读者人性化服务的真谛。

二、以馆员为本,构筑和谐温馨的服务群体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无论是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分类、加工等业务工作,还是面向用户的流通阅览与参考咨询工作。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1、建立和谐的同事协作、部门协作关系。图书馆各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图书馆要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在馆员中形成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保证图书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及时协调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和冲突,使馆员之间、部门之间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增强图书馆的内部凝聚力。

2、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做好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3、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图书馆的管理者应遵从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馆员当中和工作实际,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做馆员利益的忠实代表。在管理中要注重馆员在图书馆中的重要作用,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创造可靠的保障;针对不同馆员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并形成长效机制。可以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措施,努力打造一支人才队伍,让馆员适应环境的变化,鼓励馆员创新,这样才能把图书馆的事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陈 岩、刘丽达.构建和谐图书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

[2]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