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第1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 瓶颈问题 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84-01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1.农业产业化问题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复合体。目前,传统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仍然较高,农业经济依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农业产业化问题是当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处理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2.小城镇建设问题

就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城镇建设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整体效果,甚至严重制约着县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大力降低传统农业发展的比例,同时不断增加现代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3.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的问题

生产力与科技水平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县域经济也不例外。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的问题,缺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严重制约着县域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以及农业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综合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县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路径分析

1.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妥善解决,以下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以及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一是大力帮助和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龙头企业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它带动着农业向产业化的发展。对此,针对于龙头企业来讲,要对其制定一个可行性的实施措施,对于龙头企业的各项申请都要给与优惠,大力的引进一些龙头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重点对农产品的加工业进行培养和扩大,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为了符合市场的需求,要帮助一些龙头企业和农户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二是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发展导向,制定一个可行性的管理规章制度,要大力的培养和帮助农村经纪人,使农村经纪人的队伍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三是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耕地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调整好农村耕地区域面积结构,合理利用农业资。调整就业结构,要将农村的劳动力尽量的转移,将种植业的劳动力逐渐的转向农业的加工服务业或是非农产业分流,同时这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

2.为促进小城镇建设问题的妥善解决,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结合地区农业生产现状,采取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具体分析:一是坚持走农业产业化及乡镇企业二次创业之路。也就是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当在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同时,积极促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小城镇建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且有助于推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小城镇建设具体特点,通过协调促进,优势互补,推进县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工作。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若想要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进步,应当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充分做好建设规划相关工作,对小城镇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小城镇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结合小城镇发展实际,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当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有限,为确保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应当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创设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结合市场经营模式调整资金投入力度,并充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县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四是加快小城镇综合发展步伐。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快推进小城战建设步伐,应对使用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政府在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

3.就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一是重点突出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发展技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全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改善环境,从而吸引投资商。重点开发有实力的技术企业,让这些有实力的技术企业成为真正的龙头企业。二是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突出技术的创新,对传统的工业进行改造和提高。采取使用新技术的措施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同时还要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质量。大力发展并引进一些高新技术,将促进技术和农业资源的优势互相融合到一起,同时政府要给与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尽快研发出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将农业科技进步放在重要的位置还要高度重视并突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包括农作物良种化、高效养殖科技、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村科技引导与培训。四是提高科技意识观念,为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强化科学研发建设发展的力度,并创建完善的专家顾问体系机制,大力提倡科技人员的参与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分配,尽量的发挥科技人员的潜能。

县域经济在整个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时代的不喾⒄菇步,县域经济也面临着特殊的发展形势。为切实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产业化问题、小城镇建设问题以及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等问题加以全面分析,并积极采取可行的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从整体上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

第2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城镇化水平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发展体制是“二元结构”,即以牺牲农村为代价,获得城市的较快发展,从而导致县域经济不能独立自主地发展,上升的空间也很狭小。从现实情况看,不完善、落后的通讯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低水平的城镇化,使得小城镇难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来实现产业聚集,从而造成县域人力和自然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较低

(1)不甚合理的、较单一的产业结构

尽管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给县域经济打下的深刻烙印,至今仍没有完全改变,经济的自给自足倾向依然明显,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

①工业。工业生产的产品大多为原材料或半成品,技术含量很低,附加值也不高,而且不同地区之间产品的差异很小,所以市场竞争力很弱。

②农业。由于农业资金不足,所以推广新产品与新技术的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质量低劣的农产品销售不出去、进而造成大量积压的情况经常发生。

③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非常低,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普遍偏低的劳动力素质

根据统计资料,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口在县域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竟然高达43%。教育水平严重落后,既掌握一定技术、又懂市场、对法律也很熟悉的、层次较高的人才的匮乏,会直接削弱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使得县域经济快速而健康发展成为不可能,进而影响农民增收并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

3.农业企业发展乏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

由于在县域招商引资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项目建设任务完成起来就很吃力。绝大多数县域都没有龙头企业,即带动能力较强而又规模较大的企业。因而,县域的产业化经营因为链条短,所以附加值也很低,“拳头产品”和品牌产品稀缺,农民和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也无法真正建立起来。

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服务主体不丰富,主力农村金融体系功能不足

一段时期以来,特别是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农业银行为主的服务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大幅度的发展战略调整,向城市位移的趋势非常明显。根据调查,在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农信社或其升级版农商行,辅助是农发行与中国农业银行,补充则是小贷公司和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及邮储行。从表面上看,这一体系还算合理,但实质却是,无论是在产权关系方面,还是在经营机制与管理体系上,各家金融机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县域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作为主体的农信社由于管理体制不合理,造成产权制度不健全。具体说来,其省联社的性质是政企合一的,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导致其与下级联社之间,职权和股权的配置相违背,没有形成“权、责、利相称”机制。作为辅助的农业银行近几年也进行转向,大力发展县域及农村经济,虽有一定程度改观,但改革步伐仍需加快,如“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3年之久,许多地方还没有按照改革方案及支持方向去履行职责,致使银行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农村、农民群体较少。农业发展银行还处于转型阶段,其政策性银行优势和辅助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为补充的邮政储蓄银行内部管理和业务创新还存在缺失,缺乏实施不同业务、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化管理,加之人员素质偏低,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需求。村镇银行受制于机构数量少,资本金小,结算渠道不畅等因素,其补充作用有限。与此同时,农村信贷市场形成农信社垄断地位,农村信贷市场缺乏竞争。

为加强金融支付环境建设,人民银行从2012年大力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以满足县域农民群众领取支农补贴、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这是金融支农、惠农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途径。然而,县域偏远地区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仍未能得到有效满足。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只能满足农户取现、余额查询的需要,还不能办理存款、转账、缴费等业务。

2.“两多两难”困局没有根本好转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和涉农产业在保障地方经济增长,稳定就业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外贸出口受挫、内需消费不足的影响,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企业转型发展需要,“融资需求多、贷款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困局,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贷款抵押制度不合理,造成贷款担保难问题。中小企业作为县域规模最庞大的主体之一(另一个为农民),就其来说,由于其自身可用作抵押的有效资产很少,社会上的信用担保机构又比较稀缺,再加上其管理不是很规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财务不透明,都使得其贷款的难度大大增加。二是农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农民而言,要取得贷款其抵押物只有住房和承包土地,受目前政策约束,农村住房没有产权证书,承包的土地为集体土地,均不能作为抵押物,农民申贷难度很大,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三是贷款金额和期限设计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中小企业的本身弱质性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本质,导致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资金求而不得,必然阻碍县域经济的发展。从实践上看,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主要渠道是农信社发放的小额信贷,然而,与农户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这种小额信贷的额度显然过少,对单个农户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一般在2万元以下,农户联保贷款的额度则一般在5万元以下。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期限与生产周期脱节,根本不能满足农村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资金需求。

3.服务品种单一,竞争不充分

一是抵押贷款占比过大。据统计,抵押贷款占贷款总量的63.5%。银行发放贷款之所以以抵押为主,根本的原因在于县域的整体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银行与借款人信息不对称,迫使银行只能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贷款发放,即无论是谁,要想获得银行贷款,都必须向银行提供合格的担保人或者足额的抵押品,二者必居其一,否则不能贷款。二是我国的长期资金市场尚未全面对县域经济开放。我国的长期资金市场,亦即资本市场,无论是其中的债券市场,亦或是其中的股票市场,均主要是用来满足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的,县域经济则很难利用其来为自己的发展融通资金,即使是县域龙头企业,也是如此。对县域的龙头企业来说,无论是发行公司债券,还是努力争取到额度直接上市,或者是转让自己的股权间接上市,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三是支农贷款产品不能满足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资金需求。金融产品创新动力的不足,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不能得到很好满足,转而向理财公司等影子银行寻求相关服务。

4.宏观调控与县域发展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贯彻稳健货币政策,要求人民银行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指导金融机构在用好信贷增量、盘活存量、调整结构上下功夫。地方政府出于发展的需要,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不注重产业是否符合调控政策,只看“贷存比”,个别县还通过政府发文的形式,给金融机构下达贷款任务指标。西部县域骨干企业大多主要是水泥、钢材企业、煤炭、冶炼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受产能过剩、环境评估等因素影响,很难通过金融机构信贷审批。然而,骨干企业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无论对地方GDP、还是税收方面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不予支持就会大大影响县域经济发展。银行要实施支持行为,又违背宏观调控,不予支持,金融机构处在当地,业务发展、子女就学、生活配套等必须要依靠当地政府,金融机构往往处在“两难”的境地。

5.缺乏保障机制,影响金融机构发展

由于农村经济受政策和市场、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及影响,因而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对此提供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也需要承担一定风险,而目前保险和担保机制尚未完善。一是缺乏完善的风险保障措施。在支持县域发展过程中,因为县域基层缺少农业保险,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等保障制度又不完备,金融部门所承担的风险和损失得不到及时的补偿,从而使其心存后顾之忧。二是财税政策等综合保障因素乏力。支持县域发展的财政与税收政策的力度还远远不够,相应的优惠措施很少,财政贴息也没有配套跟进,最终导致金融部门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支持县域发展。

6.有关配套体系及为融资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

这是目前县域金融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与县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源源不断的融资需求相比较,融资中介及配套服务发展明显滞后。一是担保公司不但数量少,而且规模也很小。二是抵押贷款的评估过程存在很多问题,登记环节多,甚至出现重复登记的现象,高收费、乱收费也时有发生。特别涉及土地、林权等相关资产评估、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定价、估值方面等缺乏统一的规章和授权,评估费用定价上下幅度过大,据调查,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等费用一般要超过贷款总金额的3%。县域资产登记、评估部门无论企业在银行贷款时间长短,对抵押物的评估有效期限只定一年,在次年贷款虽然没有到期,企业还得重新进行资产评估,市场的不规范变相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三是仍然很不全面的农业险险种,还有众多的农副产品,如蔬菜和水果以及水产等的风险没有被农业险覆盖。

第3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县域经济 发展 问题 相应对策

众所周知,内蒙古是一个农业和畜牧业都相当发达的地区,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旗县所在县域的经济,实现全面的小康生活,就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由于旗县是一个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因此,发展起来比较缓慢。而旗县的落后也制约了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众多的原因,一些县域地区的资源可能相对较丰富,资金相对雄厚,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资金短缺。而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发展前景,使得许多的商人都选择到城市进行投资和发展,使得县域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二)县域的科学技术不发达

目前,旗县仍旧使用的是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其发展模式也是以小规模的家庭作坊为主,并且其种植、养殖技术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农民也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对所获资源进行运用和提取,从而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使得经济效率得不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县域地区农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于农业和畜牧业,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入高科技的设备,也没有机会去学习先进的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相关知识技术,致使农村的工作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县域地区经济发展迟缓

由于县域地区经济不发达,人们收入低下,消费水平不高,而且人们已经习惯自给自足的生活,使得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就算县域地区上有一些小店,也都是以家庭经营管理为主,而且规模小,资金有限,管理不规范、不合理,诸如此类的一连串连锁反应都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二、旗县经济发展的相应对策

(一)大力宣传本地区的特色经济,以吸引外来资金

虽然旗县相对其他县域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其具有优越的种植条件和畜牧条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是旗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因此,要想吸引外来资金的注入,就必须抓住其特点,大力宣传优越的种植条件和畜牧条件的特色,并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规范经济市场,加强投资条件的建设,制定出一系列的产业未来发展战略,让投资商看到其中的发展前景。同时,政府还要尽可能多的给投资商提供帮助、便利,让投资者觉得有利可图,从而到旗县来进行投资发展。

(二)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县域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县域,城市可以为县域提供广阔的资源和营销市场,而县域可以为城市企业提供生产场地和原材料。因此,必须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城乡之间的资源差异,并想法设法使其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寻找并解决城乡市场沟通的阻碍,并建立起一个方便、快捷、有序的城乡市场。同时,推进城镇化的进程,让农民能够获得和城市人口一样的发展机会,从而增加农村人口的流动率,使农民尽可能的向城市聚集,向非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增加城乡之间的碰撞,使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向城市学习先进的种植和畜牧技术,从而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

(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

由于农村人口知识水平和素质低下,使得旗县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越来越恶劣,这也成了制约旗县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因此,针对环境保护问题,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宣传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民众能够意识到生态环境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政府还应加大旗县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建立方便、快捷、安全的交通体系、通讯设施、公共卫生体系以及生活资源体系,并且在排水、垃圾处理、绿化、道路建设等方面从长远考虑,为旗县未来的经济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条件。

(四)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机制

要想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完善的体制作为强大的后盾。因此,政府必须根据旗县拥有优越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特点,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现有的机制,让想要在旗县发展的企业能有一个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五)实施人才开发战略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作用和努力。而目前,拥有高科技技术的人才不是留在大城市就是留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去经济落后的地区发展,这不仅使得城市人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进程。旗县的经济落后也正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指导。因此,政府应该提供各种优越条件,吸引专业的人才,同时,激励现有的干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投入到旗县的经济建设中来。

三、总结

总而言之,旗县的经济发展道路还任重道远,仍需要每一位群众和干部的共同努力,但是,只要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旗县的县情,树立正确的发展道路,完善旗县的市场经济制度,同时,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为旗县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本人相信旗县经济的腾飞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高同彪.关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9(06)

[2]冯兰,周鸿飞.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09)

[3]王鹤春,陈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基于GRIE模型[J].当代经济管理,2012(12)

第4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金融支持 转型发展 山西省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分的地理空间、以发展本地经济为宗旨的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且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单元。作为城乡结合并颇具特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县域经济既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和薄弱环节,又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有效纽带。

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投入。本文以县域资金供求状况为重点,从县域资金来源及现状、县域金融主要问题等方面对县域金融供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现状

为加强农业和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和县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县域集体和个体投资乏力,加之县域资金外流等原因,县域资金供给明显不足,与县域资金的现实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缺口,成为制约当前我国农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

(二)县域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县域金融的主要问题是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县域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供给型金融抑制,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需求型金融抑制。

1.供给型金融抑制。金融体系是一种节约交易费用与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安排。为了掌握和控制金融资源,我们国家自上而下制造了县域的金融机构。县域金融体系产生和发展的特殊性,使我国县域金融的供给型金融抑制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大撤退,农业银行支农力度减弱;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动力和激励不足;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功能萎缩,支农作用弱化等。2.需求型金融抑制。农户的信贷需求是构成县域金融市场的重要方面,农户信贷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将会直接影响县域金融市场供求的均衡。产生需求型金融抑制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难,压抑了农户的投资性需求;风险控制难,压抑了农户的投资性需求;消费信贷滞后,压抑了农户的消费性需求等。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分析

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工业。以山西为例,山西有119个县(市、区),其中产煤县91个,占县域总数的76.5%。煤炭及相关四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山西长期煤炭能源基地建设和重化工优先发展战略,主要就是高度依赖煤炭及相关产业。

山西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村保险业按商业化模式运行,无法满足农民需求;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覆盖率偏低、规模偏小;当地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的比例较小,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服务产品结构不完善;金融资源价格整体偏高;民间金融服务市场缺乏规范;金融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山西实现资源型县域经济的转型,必须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省管县改革;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升级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增点;完善社保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通过城镇化带动、规范、实现县域转型。

三、强化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县域金融支持,就两者的互补局势必须把握全局,政府机构要肩负起维护金融支持健康发展的重任。县域经济的稳健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大局,基层央行需肩负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

(一)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梳理县域银行组织架构

1.加大扶持地方性商业银行。政府在县域范围内加大政策扶植力度,保障为经济服务的地方性银行能健康成长,让这些地方性商业银行成为帮助县域金融持续增长的主力军。2.深化改革国有银行。纠正目前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偏离农村服务的倾向,正视机构改革与支持县域经济的关系。3.全面改革农村信用社,同时落实扶持政策。解决信用社遗留的不良资产占比较高的问题,增强信用社的实力。

(二)控制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确保满足县域资金需求

1.延伸金融触角。解决县域金融供需关系是金融体系最棘手的问题,不少地区结构性和区域性“贷款难”问题仍然比较普遍。2.调整信贷投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银行适当增加再贷款额度、种类、期限,用于扶持和引导县域内金融机构增加投入,拓展信贷市场。同时利用信贷行业投向来调整信贷策略,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3.监管信贷指标。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有指标约束,以防县级国有银行的资金被上级银行抽走,明文规定50%以上全年新增存款需投入至当地地方经济主体之中,对于未能达到管控指标的银行在其他业务中进行惩罚性指标约束。4.建立权责考核机制。将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支持贡献纳入考核,提倡管理和经营权责对称。

(三)县域金融机构多元化满足县域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适时完善和健全。首先,培育县域农村的资本环境,建立证券租赁机构和信托投资机构等满足农村的投资需求;其次,开拓农村保险市场、保险机构及保险产品应当多元化,配合经济发展提升金融需求。所以在县域经济环境中必须注入新元素,如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等。合理的机构搭配可以优先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保障经济稳步发展,政府在县域范围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开展金融创新提高县域金融的服务水平

1.业务创新。主要分金融机构种类的创新和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服务手段创新。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添加县域金融服务类型。2.机构创新。通过上级管理机构的政策扶持积极发展地区性资本市场,对于产权清晰的物业应建立并完善产权登记交易抵押等机制。3.制度创新。政府机构应约束并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同时加强其他金融机构组织的管理,使其业务发展健康稳健,严控高利高贷、非法集资、资金诈骗等问题的爆发。4.服务创新。现有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仅仅要提供文明规范化服务,改善客户服务体验,更应该考虑到县域的百姓从原来单纯的窗口服务正在向金融知识、金融产品、市场信息等综合化信息需求转变;应该顺应市场变化和“三农”需求变化,开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服务,真正提高客户需求满意度。

(作者单位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上,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上。

从百强县看经济发展

1992年百强县排行榜初次排定,浙江的入围县(市)只有12个,而2003年10月底公布的第三届中国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浙江省占2……

12. [三农问题] 新形势下搞好县域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分析 [佚名][2008年8月29日][0]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当前县级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突出矛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形势下搞好县城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 在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是整个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

13. [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 特色为本 [佚名][2008年8月29日][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包括县、乡(镇)、村经济,具有多层性、综合性和基石性等特点。由于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总体上看,笔者认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尤其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在空间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县城经济。因为县城集聚了县域内各种资源和行业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14. [三农问题] 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sannong][2008年8月29日][2] 当前,城镇经济不仅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学家傅筑夫曾说:“城镇把知识、经验、思想逐渐积累起来,并整理加工,组织成为一种约定的生活秩序;同时,把这种新的生活秩序逐渐传播到邻近地区去”。因而,如何使经济现代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对于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规划,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现代社会,经济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家之间、……

15. [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四难”及对策 [sannong][2008年8月29日][1] 一是农民贷款难。当前农民贷款主要靠农村信用社。虽然农村信用社正加速自身发展,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但同农民所期望的农村金融服务不匹配,仍然存在贷款门坎高、手续繁琐等问题。但其自身历史负担重,信用调查难,信用贷款风险大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实力不足。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结构……

16. [三农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sannong][2008年8月29日][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民赖以生存的耕……

17. [经验材料] 发展县域民族经济经验材料 [字匠][2008年8月22日][39] ## 县位于 ## 省东南部,地处中、俄、朝黄金交界地带,是黑龙江省最早的朝鲜族人口聚居地,也是东北著名的革命老区,辖 ## 个朝鲜民族镇、 ## 个朝鲜族自然村,朝鲜族人口 ## 万人,分别占全县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的 5.2% 和 73.3% 。近年来,我们以民族融合、共同富裕为……

18. [调研报告2] 突然“五大瓶颈” 加速县域发展 [醉舞斜阳][2008年8月21日][2] 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在全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抓机遇谋发展的热潮。##作为闽西北山区县,近几年经济社会虽有长足发展,但受区位、交通、资金等诸多瓶颈的制约,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如沿海发达地区。因此,更有必要抓住抓牢此次发展契机,在凸显##毗邻江西,处于京福高速公路重要节点这一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加快突破各项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在……

19. [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醉舞斜阳][2008年8月21日][64]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法则不仅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得以贯彻,而且也必然要在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否客观存在?我们如何把握竞争态势,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人拟对此谈点浅见。 一、要清醒认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nb……

20. [财政金融] 挖掘银行信贷潜力 突破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瓶颈” [佚名][2008年8月18日][29] 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资金筹措是项目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资金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资金对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项目竞赛活动,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如何解决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取决于资金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的能力。从我市各地多年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21. [经验材料] 做好基层税收工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 [佚名][2008年8月10日][42] 税收是一国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行政权力,依靠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职能是为满足国家的公共支出需要筹集资金以及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调控。 县一级税务机关在体制上虽然直属上级税务机关领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息息相关,县域经济状况直接决定着地方税收工作的发展。因此,税收工作的重点应在于服务县域经……

22. [和谐社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佚名][2008年8月9日][148] 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2008年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保证。这使我们深深感到思想上的又一次大解放,认识上的又一次大提高;全市正在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2008年镇坪县经济社会预期增长目标:GDP增长12%,投资增长25%,财政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0元。

一……

23. [调查报告] 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未知][2008年7月20日][62] 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多年的实践看,初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对建立稳定的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财政收入渠道,调动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现行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

24. [财政金融] 先进性教育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佚名][2008年6月29日][3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兴彭、建设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强县和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的新的发展阶段。财政部门应该如何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组织保障,实实在在的推动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今天就这一专题开展讨论。 一、准确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nb……

25. [经验材料]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chuanqing][2008年6月29日][13] 博湖县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县名。县辖五乡两镇,驻县单位有巴州种畜场、农二师25团、27团种马场、宝浪油田项目开发经理部等,总人口5.66万人,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现为16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县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水产、芦苇、旅游、石油为主的资源优势,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鲤鱼、池沼公……

26. [工作报告] 做好全县项目建设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anni][2008年6月21日][33]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讲几点意见。 关于项目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项目建设的压力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富县”战略,将加强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事业进步的支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

27. [调研报告1]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佚名][2008年6月2日][32]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强的县域。因而,十六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就我市而言,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县域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到主要的议事日程。去年我……

28. [调研报告1]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佚名][2008年6月1日][25]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¾ ¾ 对 XX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 XX县委副书记 XXX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是……

29. [调研报告1] 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佚名][2008年6月1日][15] 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省委xx书记在xx考察工作时指出:山区经济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的落后上;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xx县,如何贯彻落实省委xx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如期实现脱贫奔康目标?本文结合xx实际,试作肤浅的探索和思考。 一、坚持观念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氛……

第6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县域经济;矛盾;对策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国家经济组成部分中已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1.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三大矛盾:工业化发展与农村经济落后之间的矛盾、市场化建设与小农经济制约之间的矛盾、专业化建设与区域经济不协调之间的矛盾。

1.1工业化过程中城乡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自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使得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差距,这种城乡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城乡人口收入、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了差距,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之一,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1.2县域经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其经济结构中以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依旧是效率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经济,所以,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从产业结构层次来看,县域经济中发展较好的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二、三产业均得不到足够发展;从从业人员来看,县域经济中的从业人员以农民、中小企业职工、私营业主为主,他们文化程度较低,也就导致市场竞争优势弱;从经济特征上看,县域经济基本上处于资本、技术、人才等各项生产要素的边缘地带,其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效率低;另外,资金短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程度较低等原因都使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2.推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2.1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面对严重的资源短缺情况,只有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才能从根本上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2)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权和使用权,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组合多样形式,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肯定农民的重要作用,允许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从而促进农民建设发展积极性,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进行经济建设时,也要进行环境的保护,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保护,因此要制定相关法律规范,引导人员合理的进行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统一。

2.3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1)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经济发展形势要求我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放弃过去粗放型经济结构,实现集约型经济结构转变,在发展时坚持“又好又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支持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经济建设过程中,政府要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鼓励先进经济个体的发展,从而丰富区域内经济多样性,实现经济发展活力。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使民营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和提升,以带活县域经济。

2.4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1)找准比较优势,确定特色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本区域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富有本区域特色的经济发展规划,扬长避短,挖掘区域中潜在的优势,实现经济发展。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调查本县域的特色;其次,在发展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放手去做,在吸收建设经验的同时,也要进行创新,真正建设有特色的经济体系,促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

(2)构筑特色品牌,突出特色经济。要实施产业特色化,就要从基础入手,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城乡特色体系,由此形成具有本县域特色的经济构架模式。同时,可以先发展龙头企业,以先进企业带动县域其他经济发展,形成农、工、商完整的产业链,将县域经济规模化、品牌化。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将“特色品牌”做大、做强,做成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最终实现用几个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大发展。

2.5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

(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搞好区域规划统筹,稳步推进城镇建设;同时,也要加速重点产业和人口的集中化,以城镇带动农村,形成扩散效应,使县城和重点城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2)完善县域城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弱化城乡分割,由政府统一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尽最大可能减小城乡差距;加强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保护;完善社会功能,集中力量规划建设高水平幼儿园、中小学和卫生院,为进城农民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城镇职工人员培训、就业保障服务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三大平台,完善城镇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及社会救助制度。

2.6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1)优化发展环境。首先,要在落实中央政策的同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的和策略。其次,要加快市场建设,利用市场调节作用形成健全发展机制。另外,还要建立健全法制法规,并监督贯彻实施,用法律体系来保证县域经济的发展。

(2)切实解决好县域经济发展中融资难的问题。首先要优化县域金融环境,协助金融部门落实好金融债权,形成良好的借贷机制。其次,进行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建立适合区域特点的农村金融体制,合理利用农村信用社的金融调节作用。第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好后续保障。第四,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引导商业银行支持县域中小企业投资,吸纳更多资金进行建设。另外,还要处理好财政困难问题。由县级财政播出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能够有效地缓解县域融资难的问题。

3.结语

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吸收成功经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变革,从而真正实现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展示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使人民能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科]

【参考文献】

[1]王芳,唐春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周航.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3).

第7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马宗国, 朱孔来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我国县域经济虽然总体实力提升较快, 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及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 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 通过对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 存在的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0) 12-0065-04

我国县域经济虽然总体实力提升较快, 但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却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性。近几年, 山东省在/促强扶弱带中间0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 通过加快实施/双30工程0, 县域经济呈现出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局面。但县域经济发展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 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2009年, 山东省122个县(市、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3414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23818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9451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923818亿元, 进出口总额108517亿美元, 分别占全省的8615%、5613%、8416%、8117%、7813%。全省有26个县(市) 进入全国百强, 其中前20强中占了7席。

(二) 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

山东省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提高经济集中度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县域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山东省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8年的1012B 5911B 3017调整为2009年的919:5810:3211;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114%, 比2008年提高214个百分点。以提高经济集中度为目标, 通过加强园区建设, 促进了县域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的聚集。近几年, 许多县市规划建设了各类经济园区, 目前, 全省县域经济园区已达1100多处, 60%以上的新建项目聚集在园区内, 经济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载体, 区域经济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三)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 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09年, 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55元, 同比增长819%, 农民恩格尔系数达3615;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13476元, 同比增长1317%; 2010年一季度,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14元, 同比增长1318%。

(四) /双30工程0成效明显

通过实施/双30工程0, 经济强县优势更加突出。2009年, 30个经济强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收稿日期:2010-08-20

作者简介:马宗国, 男, 山东泰安人,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美国罗德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企业战略。

1290818亿元, 同比增长1212%, 高于全省增幅013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612亿元, 同比增长1412%, 高于全省增幅119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总额32419亿元, 同比下降了1917%, 低于全省增幅71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1210亿元, 同比增长1610%, 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经济欠发达县发展势头也较强劲。2009年, 30个经济欠发达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216亿元, 同比增长1316%,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17个百分点;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216亿元, 同比增长1818%,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615个百分点; 实现进出口总额2619亿元, 同比下降了115%,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1019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9117亿元, 同比增长1819%, 较全省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

二、山东省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模式(一) 特色产业主导型

山东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0, 发挥比较优势, 打优势牌、走特色路, 全力打造特色产业, 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几乎每个县市都有特色的典型或品牌, 有的特色项目与县域名称齐名, 甚至成为县域的代名词。如, 提到/贸工农一体化0就会想到诸城, 提到南北两大/菜园子0就会想到苍山和寿光, 提到/阿胶0就会想到东阿, 提到蔬菜加工和出口就会想到莱阳, 提到羊毛衫加工就会想到海阳, 提到黄金生产就会想到招远。

(二) 创新导向型

山东省坚持突出科技创新先导地位, 整合创新资源, 聚集创新要素,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了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县域经济全新发展模式。如, 沂源县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引导企业科技创新, 实现以/高0补/晚0, 以/高0补/弱0, 强化了科技的支撑作用。禹城市实施/新、特、优0工程, 突出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知名品牌、循环经济四大亮点,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

(三) 产业集群带动型

山东省坚持以先进制造业为导向, 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 注重拉长)

产业链条, 做大做强规模大、要素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 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加快发展配套产业, 壮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规模化发展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骨干力量。如, 茌平县以打造东方铝城为重点, 着力发展以信发铝电为龙头的铝产业集群, 与铝相关的企业发展到70多家, 全县65%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和税收来自铝产业; 诸城市培育了销售收入过千亿的汽车产业集群和四个过百亿的食品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形成了主导产业支撑、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结构。

(四) 大企业带动型

山东省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壮大骨干企业, 以大项目、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推动了县域经济规模扩张。如, 邹平县魏桥创业集团一个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近7成; 海阳核电建设2009年为地方提供税收7560万元; 寿光晨鸣、高唐时风、莱阳龙大、诸城福田汽车、龙口南山集团等一大批规模大、要素聚集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成为建设经济强县的主导力量。

(五) 资源开发型

山东省坚持依托优势资源, 进行综合开发, 促进资源和原材料产品多次转换、加工、增值, 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如, 巨野县立足煤炭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煤电化工和优质浮化玻璃, 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多。邹城市着力推进煤电开发, 形成了以煤化工、触煤合金、特种玻璃、新型建材为重点的煤电化产业集群, 全市煤电行业利税占工业利税的7成多, 税收占地方入库税收的一半以上。

(六) 大城市依托型

坚持依托中心城市, 主动对接融入, 承接产业转移, 发展配套经济, 走大城市辐射带动发展的路子。如, 胶南市抢抓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和滨海交通公路通车的重大机遇, 沿桥隧、滨海公路辐射, 形成了家电电子、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三大产业群, 其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章丘市积极承接济南的产业转移, 落户开发区的重汽汽车产业园年实现产值

占章丘工业园产值的三分之一。

三、山东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 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最好的省份是江苏和浙江, 江苏县域经济规模大, 强县大而强; 浙江县域经济富裕程度高、差别小; 而山东/强县不强0、/居民不富0、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山东省平均每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仅为江苏的70%、50%左右; 全国百强县前10位中, 江苏占了7席, 而山东省最强的龙口市仅列第11位。

(二) 土地指标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土地指标缺口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用地指标紧张, 从宏观看, 是由国家严格土地审批、减少项目用地指标、对开发区进行审查核减等措施造成。受国家宏观土地保护政策的限制, 目前平均每个县市只分配给200~300亩的土地指标, 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 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 计划指标下达晚, 加上建设用地按项目审批手续繁杂, 运转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 不利于建设用地的及时供给,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现行金融体制也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不利影响, 县级银行普遍没有信贷权, 只能吸收存款, 不能发放贷款, 而向上级银行申请贷款审批程序又过于繁杂, 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 影响了使用效率。虽然为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家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金融结构仍存在惜贷慎贷现象,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 且越是需要资金扶持的欠发达县融资难度越大。

(三) 县域自主发展能力不够强

山东省县级财政保障能力差, 大多数县属/吃饭财政0, 除了保工资、保民生的/刚性0支出外, 所剩财力寥寥无几, 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县域利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发展的能力极为有限。同时, 县域很难留住高层次人才, 高素质劳动力也相对短缺, 这对县域的自主发展能力造成影响。对欠发达县而言, 财政支出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各种补贴来维持,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乏力, 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难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

[1]

有效支撑。正是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招商引资难, 县域内资金外流现象突出, 导致其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四) 县域发展不平衡

山东省东部和西部、强县和弱县相比, 经济总量、财政实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且差距扩大的趋势比较明显。2009年, 山东西部四市县域(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的31个县市) 的人均GDP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东部四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的24个县市) 的4315%、3719%。不仅强县与弱县之间差距大, 而且30个强县之间也有较大差距, 人均GDP 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县市分别是最低的318倍和417倍。

四、加快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一) 破解三大难题, 增强发展活力

11切实解决建设用地缺口大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土地保护越来越严格, 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紧张, 县域经济的加速发展与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0。从山东省县域情况看, 许多县市已十多年没有进行过村庄规划, 由于农民进城、子女上大学等因素, 农村出现了许多空闲宅基地, 不但浪费了大量土地, 也影响了村容整洁。目前, 如能将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民住房模式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不但可以有效化解建设用地指标紧缺的矛盾, 也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条件改善有了可靠的资金来源。

21在产业集群内打造/企业联合体0, 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在于担保问题。借鉴山东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建议由政府搭桥, 推动同一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加强协作, 本着互相帮助、利益共享的原则, 打造以产业协会为重点的/企业联合体0。/联合体0实行会员制, 政府为其提供部分/过桥0贷款周转金以吸引更多的同类型企业加入/联合体0。/联合体0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拆借流动资金, 尤其当某一企业急需银行贷款时, 由/联合体0成员审议同意, 其他企业按其权益在/联合体0中所占比重提供同比例的信用担保, 改变过去一家企业为多家企业集体提供担

保模式, 有效分散风险。在此基础上, 要积极探索建立由/企业联合体0、中小企业、银行、信用担保机构组成的融资联盟, 形成多方交流合作机制、服务机制和诚信机制。

31加大对欠发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欠发达县由于财力捉襟见肘, 再加之县域内资金外流而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山东省目前对欠发达县虽有一些扶持政策, 但扶持力度远远不够。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县的扶持力度, 关键要解决扶持资金的来源问题。因此, 应借鉴国家筹集各地区资金集中支持西部地区的做法, 建议实施/强弱统筹带中间0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按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县域经济统筹发展基金0, 该基金主要用于提升欠发达县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1推进强县扩权改革。一是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按照减放并举、依法下放、权责一致、提高效能的原则, 最大限度下放管理权限, 进一步赋予县级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决策权。二是加快/省直管县0财政体制改革试点。规范试点县财政体制, 加大省级扶持力度, 减少运转层次, 提升管理效率。

21建立县域产业转移引导机制。加快弱县与强县产业的有效对接, 促进地区间合作互动、协调发展。研究制定鼓励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政策, 建议借鉴江苏的做法, 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采取贴息、奖励等方式, 支持中西部省级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园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支持东部地区企业向西部的产业转移, 投资兴办项目。构建产业对接的协调组织机制, 建立产业转移与承接的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县域间的协调与沟通。

31整合对农业的各项补贴项目。目前对农业的各项补贴名目繁多, 也比较零碎, 且政策刚性很强, 基层实际执行的工作量很大。建议整合各项扶持资金, 多搞一些能够持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综合开发性项目。

(三)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证11加强分类指导, 实施差异化考核。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以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为推动措施, 结合各地区位特点, 梳理思路、明确方向, 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东部县市区, 要充分利用蓝色经济与高端产业这两个/加速器0, 唱响/蓝色主旋律0, 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 推进制造业由加工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促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部县市区, 要围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鲁南临港产业带, 主动接受辐射带动,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加快县域经济崛起。西部县市区, 要把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优势与西部的资源、成本优势结合起来, 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促共进, 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在科学分类和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实施差别化考核。

21实施新一轮/双30工程0。建议重新调整30强县和30个弱县名单, 实行动态管理, 加大对调整后的30弱县的扶持力度, 制定实施强县对欠发达县新一轮对口帮扶政策, 使帮扶政策长期化、制度化。

31明确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加大考核和监督指导的力度。建议启动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修编, 明确各个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建设发展目标, 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加大考核和监督指导的力度。建议全省评选100个经济强镇, 对其所在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由省市县加大支持力度, 促其快速发展。同时, 在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 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角度制定新农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徐清照1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1中国集体经济12009, (4) 1

第8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株洲县;县域经济;现状研究

前言: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加快县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株洲县作为株洲市的重要行政区之一,2013年人口约40余万,地理面积1381.3平方公里。湖南省委省政府、株洲市委高度重视株洲县县域经济的发展。2013年,株洲市委提出:“要着力推进 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中,株洲县通过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经济改革等多项举措,大力发展本地区县域经济,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开端。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与本地区其它一些县域相比,株洲县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域挑战。以县域平均化水平为例,株洲县县域平均城市化水平为28%,低于炎陵县、醴陵市等同类地区,比全市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高度地重视与关注。

一、株洲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规模较小。“十一五”期间,株洲县县域经济取得了高速地发展,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均超过其它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株洲县经济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株洲县与全国其它发达县域地区相比,差距仍然是明显的,以总体经济规模为例,作为一个拥有45万人口的地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为73亿元,不仅落后于国内其它发达县区,在株洲市排名仍然靠后,仅高于市内的炎陵县,远低于全市平均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的规模。以省内的中国百强县长沙县为例,早在2010年,长沙县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1900亿元,超过整个株洲市的经济总量约六百亿元。株洲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总体经济规模的增长,只有总体规模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最终提升地区经济影响力。在总体经济规模这一方面,株洲县需要进行深入地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总量。

(二)产业结构滞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株洲县的县域产业结构在不断地完善,第一产业比重有所降低,二、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2012年,株洲县第二产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度增长了约47%,但是,在出口总额、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的诸多的问题。株洲县第三产业由于传统的项目运作存在滞后的问题,虽然资产规模有所增加,但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2012年,株洲县开始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全年共计接待游客33万人,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而言,株洲县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第二、第三产业规模较小,第二产业工业企业较小、第三产业龙头企业不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把握市场发展先机,调整产业结构滞后性问题。

(三)财政实力较弱。以2010年为例,株洲县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仅为3.4亿元,而同地区的醴陵市已超过10亿元。与省内的其它县域地区相比,长沙县一般性财政预算收入已接近30亿元。在县域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上,株洲全市的县域人均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00元,而株洲县人均一般预算收入低于1000元。在2010年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中,省内的长沙地区所有县域均名列全国百强之列,而株洲全市无一个县域入选。直到

2011年,株洲市醴陵市首次入选全国百强县(市),株洲县距离这一目标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财政实力包括众多方面,但由于财政实力的滞后,发展县域经济则会存在诸多的难题。

(四)发展后劲不足。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主要以投资的方式进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通过加大地方投资等措施,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干扰。然而,有关数据显示,株洲县县域投资力度明显较低,与省内的其它地区相比,株洲县县域经济投资规模较小,“十一五”期间也没有超过十亿元。据有关数据显示,同一时期,虽然株洲县县域经济投资增速快于省内其它地区,但由于这一基数是停留在低基数之上的快速增长,在投资总量上明显偏低。投资不足进而会对县域经济发展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发展后劲不足,县域固定资产规模无法再短时期内获得高速发展。

二、如何提升株洲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县域经济的主体应当以农业与农村经济为发展主体,并且,株洲县大多数地区仍然是以农村为主体。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株洲县应当立足于实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积极发挥本地区优势,将农业产业化引入新的发展轨道。与省内的其它地区相比,株洲县在第二产业中不占据优势地位,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生态与特色农业并不代表摒弃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基础也不代表落后与滞后。在全国其它地区,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为其它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既是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体县域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水平的提升。

(二)加快产业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株洲县需要在短时期内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招商引资,提升技术开发水平,将园区建设发展摆在县域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虽然株洲县已经建立一些产业园区,但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发展,均存在的特色不足的问题,并承担了很多其它地区的转移项目,这对地区发展与产业升级存在诸多不利的影响。株洲县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外资与新兴技术产业,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要重视产业附加、产业技术含量以及产业竞争优势这三个问题,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对传统需要进行优化改造,并引进优势产业进行互补,从而推动整体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推动工业发展与城镇经济水平。株洲县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工业化为发展核心,以城镇化为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方针。以工业化带动区域经济,以社会发展作为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从而最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任何一个发展时期,工业化都应当成为地区发展的必经阶段,工业化可以再短时期内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没有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就没有城镇化的发展潮流,没有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就没有现代化的发展成果。株洲县应当顺应全球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科技资源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耗低的现代工业。通过利用城镇发展的带动性作用,促进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设施的改善,只有以工业带动城镇,以城镇带动农村,才能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党的十和全国“两会”精神要求,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和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内容包括准入条件、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收费政策、要素保障、政务环境等7个方面70条支持政策措施。

内蒙古72%的人口集中在县域,至今尚有1000多万人口生活在农村牧区。大部分自然资源分布在旗县。县域兴则全区兴,县域强则全区强,发展县域经济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大有空间可拓,大有前景可为。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农业银行县域资产业务的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资产业务,对提升市场份额,稳定存款,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面临的问题

一是存量客户缺乏好项目的支持,贡献度在减少,新增加客户数量不明显。二是同业竞争能力不强,有被边缘化的态势。作为增加金融服务需求的有效办法,地方政府、内蒙古银监局都鼓励加大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引进力度,特别鼓励在县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仅农村信用社2012年底存款余额为2314亿元,贷款余额1503亿元。包商银行2013年已向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80多亿元。提升县域支行同业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信贷风险识别存在难度。县域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提供报表数字不规范、抵押担保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普遍存在,加大了农行进行风险识别的难度。

另外,缺乏坚定的意志信念。在一定范围内,个别基层行部对县域实体经济尤其是对中小微实体经济的支持存在分歧大于共识、担心大于信心等的问题。有的基层行在没有真正识别风险的前提小,把回避风险作为不作为和慢作为的借口,存在不敢做、不想做、不愿做的问题,且对积累形成的一些问题和难题没有彻底解决与有效突破的办法。客观存在的业务授权、流程优化、产品创新、渠道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同业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三、农业银行发展县域业务的机遇

加快发展县域业务,机遇难得,任务艰巨。总体讲,内蒙古县域客户资源丰富,农业银行又有政策的、历史的、客观的、得天独厚的县域业务发展优势,只要举全行之力、集全行之策,完全可以做好这篇大文章。目前全区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氛围很浓,对县域业务关注度极高,已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为县域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和物质保证。同时农业银行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只有在准确识别政策风险、经营风险、操作风险等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县域业务健康发展。

四、加大对县域实体经济支持的主要措施

农业银行在县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要与自身领军银行的职能定位相适应,要“找准、做实、出亮点”,从县域经济崛起中挖掘机遇,从实体经济壮大中抢抓机遇,要与客户共同成长。要显示国有大型银行的大气魄、大担当、大作为精神。

(一)调整转授权,部分下发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权

择优向二级分行转授5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促进资源富集,基础管理好的县域支行做强做大资产业务,拉动其他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修改完善费用、绩效工资、产品计价等管理办法

在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上,要求各二级分行对支行,支行对网点,二级分行对支行对团队、支行和网店对员工,各个层级,各个环节的激励机制。

(三)积极探索扩大抵押担保的范围

抵押物的总体要求是合法、足值、易变现和可转让。内蒙古各县域地域特征差异巨大,根据总行、银监会、人民银行和自治区政府有关意见及要求,同时学习同行的先进做法,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合作,积极探索推广知识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多种形式的抵质押担保贷款方式。要优化担保方式,完善风险体系。要优选区内担保能力强、管理规范、风险控制手段先进的信用担保机构进行合作,共同负担风险,积极解决县域实体经济贷款抵押担保难的问题。

(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与负债业务同步,在资产业务中要同样树立“挖、拉、抢”的思想,改变贷款业务坐门待客的消极思想观念。二级分行要给各支行下达挖掘同业客户的目标任务。按照“优中选优”原则,重点支持三级核心客户与优势行业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型中小企业。按照“一县一品,一行一策”原则。针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短、小、频、急”的资金要求特征,切实加大“间式贷”产品投放力度。提高办贷效率,确保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实现“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

(五)组建支持县域非公经济实体服务团队,开展服务县域经济实体活动

对辖区企业进行摸查,列出名单,逐户营销,对没有与我行有业务关系的客户,要制定挖掘目标,逐户开展上门营销。各县域支行要对县域经济效益良好的商品流通市场、县域大型商场和连锁经营超市要进行重点营销。同时要紧盯当地特色产业、优质项目抓好营销拓展,年内每旗县支行要至少选择2-3个实体经济的中小微企业客户进行信贷支持。

五、强化风险意识,确保县域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鼓励和支持非公实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风险控制对加强贷款投放,巩固和扩大县域支行对公客户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重视客户的培育,提升经营层次,在部分二级分行成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将重点中小微企业纳入二级分行直管客户范畴,逐户制定客户营销、维护及风险管理方案,增强企业抵抗信贷风险的能力,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落实信贷风险责任人,各旗县支行长是风险防控的第一责任人。重点是提高风险管控的精度、深度,务必守住底线。要对中小企业的人品、产品、押品进行把控。各部门要按照信贷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要认真调查、审查借款人的资质、还款能力和现金流等,严把客户准入关。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