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康复护理模式精选(九篇)

康复护理模式

第1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充分发挥环境和自然疗养因子的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的康复手段和方法,建立室外康复家园,设有休闲亭、石子路、独木桥、各式各样路面的行走小路、攀岩墙等,种植多种花草,环境幽雅、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康复护士定期、不定期组织患者在室外康复家园进行活动,开展康复操、太极拳、日光浴、跳棋、扑克、踩石子等集康复锻炼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

2建立开放式康复家园

开放式康复家园是根据患者的需求建立的室内课余康复家园,家园的设计满足了患者对课余康复训练的需求,场地宽敞、光线充足明亮、地面耐磨防滑,内有观赏鱼、绿色植物、音响、桌等设施。开放式康复家园的建立,让不适宜户外活动的患者,也能感觉到患者之间和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这里由护士带领患者做改良式康复操,督促指导患者的课余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在护士和家属的帮助下患者进行手指精细动作的练习如:串珠子、打结、缠毛线等,同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身心放松,缓解紧张的治疗带来的压力。晚餐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打扑克、下跳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既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又锻炼患者的动手能力,还能减少脑卒中康复患者长期住院带来的负性情绪[6]。

3定期组织护患联谊会和趣味运动会

在护理队伍中发掘护士各自潜能,并成立康复中心文艺骨干小组,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元旦晚会、包粽子比赛、感恩母爱、情满父亲节、军民一家亲共庆八一建军节等一系列联谊会,在文艺节目中穿插趣味运动比赛,轮椅运球、插木钉、推轮椅、轮椅绕障碍、上下台阶等与平日康复治疗有密切关系的比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更好地使其树立康复信心,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4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

在为患者提供各种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护士转变角色站在患者的角度定期组织座谈会,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康复小组评价会议,对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5讨论

5.1优质服务活动积极有效开展

患者满意度提高现代管理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在推进康复医学护理科学发展的建设中,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夯实基础护理,让护士走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惠民工程,顺应了护理工作的需要,让患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7];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改革,结合康复专科特色,将成熟的科室康复护理文化深入到每个护士心中,促进护士持续落实好优质服务,自觉为患者服务。康复护士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在改善患者身体机能、负性心理状态,以及促进残疾患者尽快适应社会和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满意度明显增加。

5.2促进优秀人才培养

第2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中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Orem自理模式护理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2013月3月我科收治中风偏瘫住院患者60例。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男性:43例,女性:17例,脑出血18例,脑梗塞42例,年龄50-75岁,病例纳入标准:全部病例为颈内动脉系统的脑卒中,神志清楚(GCS>9分)者;发病最短的1天,最长的5天。排除标准:椎基动脉的脑卒中,年龄大于80岁,昏迷者,大量脑出血(出血量大于60ML)和恶性脑梗死,严重痴呆及脑卒中发生两次以上及TIA者;根据简单随机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为(63.2±6.3)岁。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5.29±5.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观察组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定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指标:观察天数为21天,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洗漱、转移、活动、穿衣进行评分,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应用ADL分级法:大于60分者为良,60-4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小于40分者为差,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2、方法

患者入院后,观察组: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应用O rem自理理论找出病人的自理缺陷、评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风险,根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确定护理问题和相关因素,提供相应的护理系统;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

2.1、一般护理

脑出血: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患者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会清洁、干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和压疮。脑梗塞:患者取平卧位,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活动量过大,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做好二便护理,预防压疮和呼吸道感染。

2.2、Orem自理模式护理

2.2.1、完全补偿系统护理 即患者没有能力进行自护活动,需要护士给予全面的护理。以被动运动为主保持良肢位,预防压疮、肌肉萎缩、肢体挛缩。

2.2.1.1、保持肢体处于良肢:每2h协助患者翻身1次,在翻身后及时将患者的肢体置于功能位,防患肢受压变形而致足下垂和足内、外翻。

2.2.1.2、肢体被动运动:护士对患侧肌肉由远到近向心性按摩,按摩后进行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从健侧到患侧,动作宜轻、稳,以不引起疼痛为度,每天3~4次,每次时间由短到长;同时护士要讲解每个动作的作用及目的,利于患者进行下一步的活动。

2.2.2、部分补偿系统护理 为了满足病人的治疗性自护需求,既需要护士提供护理照顾,也需要病人采取自护措施,护士进行操作示范并耐心给患者讲解动作要领,为下一步患者由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打好基础。

2.2.2.1、双手交叉上举训练:患者仰卧,用健手将患手拿到胸前,双手交叉,患侧拇指在上方,以健手带动患手向天花板方向做上举动作,前臂中立稍呈旋后位,每次数回,每回5~10次。

2.2.2.2、双手交叉摆动训练:在完成上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的训练,速度不宜过快、幅度逐渐加大并伴随躯干的旋转。

2.2.2.3、利用健侧下肢辅助的抬腿训练:患者仰卧用健侧足从患侧帼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伸展,将患足置于健足上方,患侧膝关节不得屈曲,每日数回,每回5~10次。

2.2.3、辅助教育系统 对有自护理需求的患者,帮助患者制定决策,控制行为,获得知识和技术,如肌力达3级或3级以上时,应以主动锻炼为主。

2.2.3.1、床上翻身训练:(1).从仰卧到患侧卧位:护士立于患侧,令患者健侧上下肢抬起并伸向护士方向,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同时躯干向患侧旋转。(2).从仰卧到健侧卧位,患者双上肢上举并左右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摆动的惯性向患侧翻身,或辅助患者完成,患侧下肢保持在髋膝屈曲、全足底着床,辅助其骨盆旋转,完成翻身动作。(3).床上移动训练: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侧下肢将患侧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再将臀部抬起向同侧移动,再将上身躯干向同方向移动。

2.2.3.2、坐位训练:(1).将床头抬高90度,让患者背靠床头坐稳,护士左右小幅度的移动患者上身,并让患者自己调正位置回原位。(2).将床头抬高70度,让患者背靠床头坐稳,然后辅助患者从70度到90度坐稳,并且是无支撑坐稳,如此反复练习。

2.2.3.3、手功能的训练:可以选用小皮球和乒乓球练习手指的屈伸和并拢,或用提轻物,练习手腕活动。

2.2.3.4、日常生活训练:运用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握笔、穿衣脱裤、洗脸、刷牙入厕等。

2.2.3.5、站立训练、行走训练:待坐起动作熟练后再躯干向前后左右进行站立训练,可采用站立床站立训练或人工站立训练,当站立平衡良好,能完成重心转移时,应开始步行训练。

2.2..3.6、让其家属参与护理:在出院前和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出院计划,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出院后的自我观察、应急处理及注意事项。

2.2.4.、情志护理:对患者的喜怒哀乐适时地通过谈心、开导、宣教、饮食护理等方式进行疏导,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康复训练。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比较采用x2检验。

3、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x2=35.4 P

4、讨论

奥瑞姆自理模式认为护理是克服或预防自护缺陷的活动,或为不能满足自护需要的个体提供帮助,护理活动是以自护活动这一概念为基础。我们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病人进行评估,明确病人自理缺陷和自理需要,从情志和心理着手采用最先进的护理理念结合传统中医中药与现代科技,有针对性地、系统地给患者提供指导、帮助、护理,使需要部份补偿系统护理的患者在自我学习、自我帮助的过程中从被动地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提升自身价值,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致残率,缩短了住院日,减少医疗开支,减轻家庭负担,提高其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康复。同时增强了护士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为完全补偿系统的患者服务,达到能快速、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实施护理计划,避免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护理水平得到提高,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

参考文献:

1.毕俊红,张清.老年脑中风康复的早期护理干预[J].中国行为医学科,2004,13(4):459

2.袁义厘,杨丽艳.奥瑞姆(Orem)自我护理模式.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

3.张立琴,杨新月.奥瑞姆自理模式在我国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C]

4.鲁华,马彩虹.奥瑞姆自理理论在脑卒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4

5.岳全,孙云芳.中风偏瘫患者的护理.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

第3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分组治疗是以集体为对象而施以心理治疗,又称集体心理治疗,它通过人际互动,引发多种特殊的集体反应机制。有利于心理治疗,最重要的是它能直接观察参与者的人际活动,目睹其与他人发生的关系,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不良情绪,不良思维方式。不良行为方式能给予及时的纠正。现将1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成小组,以小组为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活动等多种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5例,均符合“CCMDⅡ-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人选病例均为男性,年龄17~60岁,平均31.5岁。

1.2 方法:将患者分为不同小组,每组6~8例;设组长1名,每组由康复期患者和治疗期患者共同组成,病房设1名专职康复护士组织患者开展各种活动。每周一由康复护士负责召开全体小组成员参加的小组会;会上汇报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成员出勤情况,康复护士对工作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或鼓励,每组的组长归集体表决选出,以达到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与调节的目的。对有争强好胜的患者让其承担组长职责,增强其接受任务和对病友的生活料理。使其负向行为转变为正向行为;对其付出的劳动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患者受到器重和责任感,以利于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在小组会上针对患者不安心住院和藏药等行为时,则由康复期患者在小组会上以自己亲身事例,讲解安心住院,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康复护士再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增加患者住院和坚持服药的信心。又如当患者因妄想、幻听或其他原因发生冲突时康复护士应在小组会上引导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症状的分析,讨论患者认识症状,使患者之间达成谅解,当有新成员加入时。在小组会上,由小组长向新成员介绍本小组的每个成员,并让新成员做自我介绍。包括患者的籍贯、特长、爱好等。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其能尽早地融入小组生活中。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出本周的活动内容,写在黑板上,让患者对本周的活动做一下了解。

1.2.1 例:小组有周活动,星期一上午小组会,下午小组活动;星期二上午艺术行为治疗,下午电影、电视欣赏;星期三上午疾病知识讲座,下午娱疗活动;星期四上午会客,下午生活技能训练;星期五上午药物知识讲座等。

1.2.2 围绕小组模式开展康复活动:(1)生活技能训练,以培训患者的个人卫生、衣着、洗漱、进食为主,病房每天由小组长及护士共同督促患者按时起床、洗漱、进食及整理内务,并对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给予帮助。(2)文体娱乐活动训练。病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娱疗活动,如球类、棋类的比赛及影片、电视剧的欣赏,每项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3)艺术行为治疗,病房每周二组织患者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在每次活动后由大家共同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院大厅进行展示,对较好的作品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通过患者自己动手创作作品发挥患者的想象力,分散不良情绪和思维的产生。并能促进有益的思维活动。(4)每月食堂定期做一些择菜、洗菜等活动,为患者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1.2.3 围绕小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每周为小组成员安排2次教导式的集体心理活动,即上课内容。每周三上午由医生为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心理健康常识及相关因素等内容。每周五由护士为患者讲解用药知识和生理常识。共8讲,每周循环1次,结合实际内容给患者提供指导和建议,对精神病患者不良的认知和歪曲的信念,给予指导性的纠正,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 结果

通过对1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参加小组为模式的康复活动,多数患者的自理能力、疾病知识、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精神面貌、情绪的稳定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改善。由于开展时间较短,定量的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第4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小组责任制;快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

产科病区患者数量多、风险高,床位周转快, 护理工作繁重,与妇科病区有一定的区别,原有的护理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快速需求。因此, 探究一种更加合理的工作模式,是产科护理工作者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院自2014年以来,将小组责任制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是指在患者进行住院治疗的过程中由固定的护士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了解其需要,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服务,做好护理评价的一种护理模式[1]。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使患者术后数周的机体功能下降过程缩短为数天,很快就可康复出院的方法[2],现将具体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产科 2014年6月~12月收治入院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92例。纳入标准:①18周岁≤年龄≤35周岁;②剖宫产,且产妇无妊娠合并症;③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选取2014年6月~12月入住我科的患者200例,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小组责任制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小组责任包干制工作模式,即“责任组长-责任组员”的模式,包括夜班双班制(责任组长-责任组员),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分组,将护士分为两个责任组(责任组长-责任组员),组长也就是高级责任护士,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士担任,并对责任组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指导。组员由相对年资低的护士承担,每位护士承包8~10例患者,主要负责自己所管患者的基础护理、治疗、病情观察、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出院宣教,使患者能够得到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同时联合使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术前对患者进行快速康复外科知识宣教,使患者对快速康复外科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以便术中和术后的配合;同时术前2h口服曲马多50mg超前镇痛;术前6h禁食,2h禁水。术后回病房后,即可口服曲马多100mg,此后每隔12h口服曲马多100mg,每日服药量不超过300mg。麻醉清醒以后,即可给予少量温开水,6h以后可以进食少量流食,观察是否有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如无不适,可于24h后改为半流质饮食并于48h后逐渐向普通饮食过渡,避免纤维太多的食物,以少渣易消化为宜,保持大便干燥[3]。术后麻醉回复后在床上自主活动,10h内拔除尿管,开始下床活动,尽早自主。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使用描述性分析,组间对比使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是: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舒适度、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产褥感染。

2.1产妇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是否是初产妇等一般人口学特征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自感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产褥感染发生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采取护士分组承包患者的方法,对患者而言,护士向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协调性、个体性的护理服务,使患者产生了一种归属感,遇到有疑虑的问题可以直接先找自己的责任护士,不至于那么盲目,束手无策,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对护士而言,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护士主动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把更多的院内流程及健康知识点告知给患者及家属,护理服务意识增强。传统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大多以执行医嘱,完成治疗为目的,很少与患者多接触,更无深入的交流可言,对患者缺乏心理护理,这导致护患关系机械化。而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改变了这种机械化的医患关系,不仅在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生病原因、家庭情况等信息,而且还有指定的护士定时定点的进行巡视,能对患者的突发状况与需求做到及时发现与解决[4]。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以前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75%和85%,实施以后则分别提高至87%和96%。说明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3.2快速康复外科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 在2001 年率先提出, 其将一些已经证明有效的措施整合并运用于结肠癌的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5]。FTS运用术前给予患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知识讲解及超前镇痛,术中采用加温、限制补液,术后早期饮食和早期活动、多活动等快速康复理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术后康复[6],并及时给予术后镇痛,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符合“人性化服务” 的理念。另外,快速康复外科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对广大患者极为收益。所以快速康复外科中各种理念的提出并非空想,而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围手术期的各项处理进行优化后得出的结论[3]。自实施了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后,尤其是患者舒适度由之前的56%提高到95%,平均住院天数由5.8d缩减到4.2d,最为患者受益的是平均住院费用,剖宫产费用由平均5600元降为4200元。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小组责任制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而言,提高了护理满意度,降低产褥感染率。对患者而言,获得了较多的健康教育知识,而且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菊英.护理管理学[M].北京:光明出版社,1999.47-48.

[2]赵高平,雷文章,李卡,等.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2004,11(6):512-514.

[3]姚永良,保红平,余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肠手术术后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68-69.

[4]黄晓林.探讨责任制护理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72-73.

第5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全程责任包干;护理模式;精神疾病;康复

按照“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精神疾病的治疗已不是单纯的控制症状,而是全面的康复。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内涵是多方面的[1],提供的服务是一种连续性的全程护理,在病程上贯穿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在时间上贯穿于患者人院、住院、出院和出院后整个过程;如何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核心内涵为精神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保C精神患者康复、保障精神患者的自身安全和社会安全,是国内外精神科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院开展全程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对精神疾病患者全面护理,以探讨全程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对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CCMD-3)诊断标准,2012年3月~2013年6月选择在我院封闭式精神科住院治疗患者20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1例,女49例;年龄13~59岁,平均年龄(30.11±9.90)岁;文化程度:初中69例,高中及中专20例,专科及以上11例;未分化精神分裂症21例,精神分裂症5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2例,其他2例。观察组100例,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1.26±9.60)岁。未分化精神分裂症25例,精神分裂症62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0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初中74例,高中及中专16例,专科及以上10例。200例患者均无严重躯体疾病及智能障碍,依从性好,监护人合作。经t检验及χ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时分给一组护士负责分管,本组护士当班时负责该组患者的生活、心理、健康问题,而患者的治疗及安全护理分别由不同的班次护士实施。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程责任包干:每天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生活、治疗及心理指导、健康宣教等亲自进行护理,责任护士不在班时暂交付责任组长延续护理。全程责任包干包含运用全程责任包干的护理模式体系,具体如下:

1.2.1护理理念 以精神患者的安全及系统康复为主要目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责任包干为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服务。

1.2.2工作职责 以安全护理为首要,负责包干重危患者的管理和抢救,落实患者的治疗、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担负患者入、出院护理,完成系统康复护理计划及实施,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1.2.3工作流程 提前10 min到岗,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病情;用10~30 min交接班和床头交接班,了解当日治疗护理重点;用30 min安全检查,安全管理;用3.5~4.5 h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及时落实医嘱,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接待新入院患者;用30~40 min,发口服药,观察(必要时协助)进餐;用60 min,解决患者各种需求,做好沟通交流及健康知识宣教;用20~30 min书写护理记录。

1.2.4排班形式 采取APNN,即夜班分两个时间段来进行。

1.3评定工具

1.3.1(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2] 能够反映研究治疗中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采用30项版本。按患者近1 w来的具体表现和症状出现的频度,所有条目按0~4分的5级评分法记分,量表共包含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沽、激惹、精神病表现、迟滞和抑郁等因子分,主要以总分及积极因子、消化因子分来观察效果变化情况,总估计分和总积极因素分越高反映患者康复程度越好。

1.3.2 《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3] PANSS主要用于评定精神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区分以阳性症状为主的I型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Ⅱ型精神分裂症。主要适用于成年人,评定的时间范围通常指定为评定前1 w内的全部信息,PANSS的每个项目都有定义和具体的7级操作性评分标准。其按精神病理水平递增的7级评分为:1-无;2-很轻;3-轻度;4-中度;5-偏重;6-重度;7-极重度。由经量表使用训练的精神科医务人员对患者做精神检查,综合临床检查和知情人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评定。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一般资料逐项统计填表,对每科室评定人员进行了的评定训练,统一标准,测其一致性:ICC=0.948,F=66.35,P

1.5统计学分析 全部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与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PANSS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 w、第4 w、出院r两组组内对比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入院时有下降,说明治疗护理有效果。入院第2 w两组对比一般精神病理、PANSS总分有较明显变化(P

2.2两组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评分比较 入院时两组病情评估、消极因子、积极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通过治疗后,NOSIE评分均逐渐提高,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在2 w末获显著改善,对照组在4 w末,从第4 w末开始,观察组大部分因子改善的程度明显高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是特殊的患者群体,大多缺乏认知能力,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其在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服务,封闭式管理措施等方面有别于综合科的护理,因此患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护理工作发挥着关键作用。全程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体系的“以精神患者的安全及系统康复为主要目标,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以责任包干为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服务。”让每名护士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去,明确责任分工。由于分工明确,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满足患者的需求,拉近了护患距离,让患者有需要时能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提高了患者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了患者的自尊和自信心。对患者进行全程的监护中,能及时发现患者身体及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准确判断,及时发现错误,确保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本文对“全程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ANSS、NOSIE评分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苟小莉.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23:4797-4798.

[2]王奎玲,李高平.精神科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护理工作的积极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225.

[3]刘筠,刘得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医学信息,2015(17):178-179.

[4]黄晓蓉,赵静玲.责任包干制对妇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示范病房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6):142-143.

[5]方春霞,徐颖,张晓珍,等.抑郁症患者实施参与型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19-21.

[6]韩永惠,石玉.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6-7.

[7]王爱文.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2:43-44.

第6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人文关怀;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11-01

护理学是一门人性的科学,良好的关怀照护会直接影响病人对护士的感知,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是一种专业性的关怀⑴。在护理过程中落实人文关怀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维护服务对象切身利益的需要,并通过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水平提升、服务环境改善、服务责任落实等途径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⑵。我院于2010年4月20日成立中医康复科,在院领导高度重视下,又于2012年3月起在中医康复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科室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新举措,使住院病人数及患者满意率均逐年上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我科开展“人文关怀”活动的具体措施:

2.1 医院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改善服务环境 对病区进行了全面改建装修,改善了服务环境,优化了服务流程,更新了各项医疗设备;为病区病人设立了晾晒衣服的衣架、坐式便器等;为病人创造了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2.2 加大宣传力度,让患者真切感受到我科“为患者想的更多、为患者做的更好”的服务宗旨

2.2.1 科室医护人员通过书写“通讯”的形式,将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等刊登到地方报及医院的《健康卫士》报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我院中医康复护理新动态。

2.2.2 高度重视出院病人的电话回访,科内设立一名专门负责电话回访的工作人员,要求回访率达100%,对回访中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每月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

2.2.3 “工休座谈会”开展有声有色 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一下午,由我科护士长亲自主持,邀请住院病人及其陪护一起参加。“座谈”内容主要包括:住院期间的安全知识、康复期病人的心理干预、病人或家属意见及建议的收集和回复、良肢位摆放技术等操作时陪护的配合要领等等。

2.3 做好住院病人的护理工作,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和谐护患关系。

2.3.1 设立电话预约登记本,针对“冬病夏治”和住院床位暂时不足等情况,我科护理人员根据科室安排,按照电话预约的先后顺序及时通知病人入院进行诊治,大大节省了病人重复往返医院的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2.3.2 巧用棉棒,协助病人按压输液后的穿刺点 我科以脑卒中后遗症、椎间盘突出症等病人为多见,此类病人大多存在偏瘫或一侧肢体麻木疼痛,再加之使用通经活络的药物;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治疗时,一般选择患者的健侧上肢,那么,输液后穿刺点的按压便成为了一大问题。我科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采用从棉签部位折断后的医用棉棒,沿血管走行方向置于穿刺点的上方,再用医用胶布环形缠绕进行穿刺点按压5-10分钟的方法,大大减少了穿刺点出血、皮下淤血的现象。又节省了护理人员为患者按压穿刺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2.3.3 每个病房内均悬挂有责任护士的姓名,便于病人在有需要时,能及时得到责任护士的帮助。

2.4 温馨便捷服务,满足病员基本需求。

2.4.1 便民箱:免费为患者及家属提供针、线、手机充电器、电池、刮胡刀、电吹风、梳子、橡皮筋等。

2.4.2 免费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我院康复科将走廊的板报上和“白求恩书苑”上放置有关中医康复方面的资料及书籍;在每个病房内均悬挂“中医健康宣教册”等;病人在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时,责任护士都要针对其病情的不同阶段开展健康宣教。

2.4.3 在病区走廊的显著位置公示《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及防盗、防骗、防火、防跌倒等温馨小贴士。

2.5 通过多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2.5.1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主要通过管理人员对护理服务的专业评价和患者对服务质量的反馈(为每位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根据工作表现和患者反馈优秀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护士的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用心工作的热情,以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提高。

2.5.2 对患者所写的感谢信或锦旗中点名表扬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

2.5.3 对主动担任科内疑难、危重等病人护理工作的,主动参加医院、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病历讨论、护理查房等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

2.5.4 对科内主动参加院外的各项竞赛,且获得名次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3.效果评价:

3.1 改善了护患关系:优质护理贯穿在患者就医的前、中、后整个过程中,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模式是一种有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⑶,从而和谐了护患关系。

3.2 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享受护士温馨、专业的护理服务,感受护士“微笑传递关爱”的亲切感,护士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基础护理到位,健康教育到位,使患者身心舒适,自护能力提高。

3.3 提高了满意度:2010年至今,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且经常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口头、书面表扬。2010年收到感谢信2封;2011年收到患者表扬信3封,锦旗3面;2012年收到患者表扬信6封,锦旗5面,2013年1月-3月,收到患者表扬信12封,锦旗2面。

3.4 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患者的逐年增多,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大趋势。

3.5 提高了社会效益:康复科科在2012年度成绩突出,被医院评为“先进集体”。各类“人文关怀”小经验被全院其他科室借鉴使用。

4.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不断深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安静、优质、整洁的就医环境,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 胡可芹 ,新加坡樟宜医院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培,医学与社会[J],2002,15(1):33~34

[2] 谢秋平 人文关怀在计划生育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探讨,心理医生杂志[J] 2012年5月(下)总第216期 〔A〕R169 1007-8231(2012)05-0481-01

[3] 苗则利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妇产科病房的应用〔A〕心理医生杂志[J] 1007-8231-(2012)05-0415-02

第7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普外科手术;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car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eneral surgery in the patient. Method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surgical care, evidence-based ca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basis. Results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in the degree of pain. Pain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to the lighter, larger differences (P

Key words:Evidence-based care; General surgery; Impact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进步,逐渐引入了国际医疗前沿的科学技术和先进医疗仪器。与此同时,为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护理工作亟需与国际水平接轨,需要引入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方法,其中循证护理在护理中的应用备受重视[1]。现对2013年8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普外科的12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对比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8月~2014年3月,共有120例普外科患者入住我院。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外科护理)和实验组(循证护理),两组人数各为60例。120例患者中其中男性患者有76例,女性患者有4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09±7.33)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实验组:在常规外科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循证护理的理念,使患者配合护理和治疗,得到患者的支持和积极配合。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的培训,并举办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根据循证护理的流程设置表格,对护理路径的结构进行选择。④对有关循证护理的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进行分析整理。⑤根据护理路径的结构和临床资料确定循证护理的护理路径,制定出循证护理方法。⑥在临床上实行循证护理,并及时观察护理效果,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的反馈对循证护理的具体流程和方式作出调整。⑦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推广循证护理方式。在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应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意愿,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科学循证护理方案,对普外科手术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风险预测并制定预备方案。在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使常规外科护理与循证护理发挥各自的价值,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2]。

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护理方式护理。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研究分析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对两组的疼痛程度和康复情况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与分析。当P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的发展,简单的护理操作和流程已不能满足现代医疗的需要,将科研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循证护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并被积极倡导应用。根据患者的意愿制定护理方案,将护理方式由传统护理向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3]。本研究针对入住我院普外科的12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对比临床研究。

对两组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对照组Ⅰ级疼痛的患者有19例,Ⅱ级疼痛的患者有14例,Ⅲ级疼痛的患者有12例;实验组Ⅰ级疼痛的患者有9例,Ⅱ级疼痛的患者有7例,Ⅲ级疼痛的患者有4例;疼痛级数越高疼痛情况越严重,实验组的患者疼痛情况较轻,与对照组相较差异较大(P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减少了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做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健宏.循证护理理念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5):73-74.

第8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子宫全切除术后;快速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74-01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1]。快速康复外科早期的倡导者及实践者是丹麦外科医生Kehlet,他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许多种的手术病人积极探索其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科室从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对68例子宫切除术病员分别实施了快速康复护理和常规模式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方法:

1.1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讲解术后快速康复护理的内容、重要性及效果。手术当天指导床上勤翻身,活动四肢,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术后第2天练习床边坐,床周活动,术后第3天下床活动,每天至少2次,每次20-30分钟。

1.2 常规模式护理

为预防阴道吻合口出血,手术后除大小便外均卧床休息,术后第1天开始饮水,术后第2天才开始进食稀饭、菜汤等流质饮食。

2 结果: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无1例发生肠梗阻和深静脉血栓,常规模式护理组发生2例不全肠梗阻,有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住院天数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平均 6 天,采用常规模式护理者平均住院天数8 天。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常规模式护理住院天数平均少 2 天,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向差异(P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不仅是护理人员的事,也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不仅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治疗师、护士,也包括病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整个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如术前心理护理、麻醉用药、饮食管理及营养支持、术后疼痛的护理等。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尤其是担心麻醉、手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能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的失败等是引起患者术前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由于术前患者的恐惧所致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行为异常,分别约有80.7%和68%的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2]。术后病人如果长期地卧床休息,将增加肌肉丢失、降低肌肉强度、损害肺功能及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及血栓形成。与传统常规模式护理方法相比,快速康复护理对器官功能有保护及促进作用,其优点有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更好地维护术后肌肉功能;术后早期地口服营养摄人,可以更好地保存瘦肉质群,减少术后肺功能的损害,早期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增加活动能力,增强心血管功能。快速康复护理还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治疗费用。

总而言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通过多模式控制围手术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很好地改善手术病人的预后,我们相信此技术的应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逐渐被完善补充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康复护理模式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防治

[中图分类号] R473.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22-02

“2011世界卒中日‘关注卒中――健康中国行’”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巡讲活动启动仪式上,专家指出,我国的脑卒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卒中也已成为取代肿瘤居于首位的死亡原因[1],致残率极速上升。因此,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协调,导致脑卒中的防治工作仍停滞不前,为了让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与治疗,本文对2008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部分脑卒中患者实行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以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2月本院共收治67例患者,经颅脑CT确诊均为脑卒中患者,其中女30例,男37例,年龄40~74岁,平均48.6岁;脑卒中首次住院42例,二次复发住院11例,多次复发住院14例;学历:大专以上5例,高中7例,初中12例,小学及以下43例。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住院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防治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护理工作的了解程度、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同时还对实验组脑卒中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时间以及护理方式。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转到医院社康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仍行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1.3 评估方法

以百分制为标准,每个方面出20道题目,每个题目5分,60分以下者为未了解,60~80分之间为理解,80分以上者为掌握。对实验组患者入院时调查结果显示未掌握的方面进行及时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对脑卒中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疾病的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及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脑卒中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实验组行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为76.5%,理解率为14.7%,对照组分别为12.1%和39.4%,实验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2.4%,基本满意率为17.6%,对照组分别为39.4%和48.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及复况

脑卒中患者经医院社康中心康复治疗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经随访5个月~1年,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为36.4%,实验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2.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疾病(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原因[2]。因此,加强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致残率及死亡率。但是,目前我国对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防治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及其必要的。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对所护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实施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生活干预、心理干预和功能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3]。密切护患关系,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症状[4-7]。

有学者认为,脑卒中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失语、瘫痪等,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8]。因此,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是极其必要的。专家指出,对慢性疾病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对护理方式及健康教育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活质量[9]。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部分脑卒中患者实行防治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防治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且通过随访得知,采用防治一体化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但是由于本次病例较少,对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的情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孔静.浅析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及康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04-205.

[2]文霞.20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15):2382-2383.

[3]徐崇凯,季建隆,曹静.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86.

[4]陈胜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作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3(19):514-515.

[5]汪莉,李新萍,张千,等.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1,33(3):358-360.

[6]农晓露,韦云秋,陆柳.老年脑卒中患者久卧后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广西医学,2010,32(10):1294-1295.

[7]邓秋兰,农兰欣,黄银娟,等.个性化的系统健康教育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31(3):371-372.

[8]潘桂英,苏少汝,李红.脑卒中患者医院社区防治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5(17):347-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