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

第1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脑卒中是危害人民健康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居世界人口病死原因的第2位,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是医院感染的易感者,其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80例,男166例,女114例;其中脑出血147例,大面积脑梗死86例,脑干梗死47例;年龄41~87岁,平均66.8±7.8岁;合并高血压265例,糖尿病62例,慢性支气管炎71例。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即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⑴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⑵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方法:分析280例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2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3例,发生率19%。相对于脑梗死,脑出血更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高龄、昏迷、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及有慢性支气管炎史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后高达91.3%患者发生感染,而使用呼吸机患者则100%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见表1。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高达21.23%,感染后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影响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护理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鼓励卧床患者翻身、拍背,做好各种导管、口腔及会阴护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疾病的保健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痊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2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住院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或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冷、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范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4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家属或陪客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劝其暂缓探视或提供一次性口罩,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3次,每次30分钟、病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病房地面、桌面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擦湿拖,抹布做到1床1巾,拖把做好分类标记。5尽量避免和减少侵袭性导和植入,如导尿管、胃管和深静脉导管等,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但是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植入胃管,可有效防止吸入性肺炎,而且能保证营养,增加抵抗力。⑥吸痰是减少返流和误吸的必要手段,但吸痰不当同样会导致或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吸痰动作应轻柔,避免二次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视病情的反复吸痰,反而有害。⑦对无急性脑出血的脑卒中患者,睡眠及进食时可采用抬高床头20度~30度的方法,鼻饲时可抬高床头30度~45度,可有效降低因仰卧位所引起的误吸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危险性,将患者的调整为头、躯干处于高位并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护士2次/日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无感染者选用生理盐水,有感染者可选用口泰的强氧化离子水)。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谭文琪,陈晓育,胡晓军.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4:82-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第2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7-0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近十余年来被国际公认的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提出[2]累及部位主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突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全球报道发病例数以日本最多,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目前尚属于少见病的范畴[3]。由于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病的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误诊率约占90% ,而诊断为DPB 的仅占10.0%左右[4]。近三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首次成功诊治5例DPB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诊治DPB患者5例,其中男3例,年龄分别43岁、46岁、59岁,女2例,年龄分别40岁、62岁。确诊标准符合(1)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史;③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影。(2)参考项目:①肺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②FEV1/FVC%低于70%以及低氧血症(PaO2

1.2 治疗及转归 5例病人均达到临床确诊条件,予阿奇霉素治疗7-10天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消失,遂予口服红霉素转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恢复正常给予停药。其中1例40岁女性病人停药3个月后复发,住院治疗及门诊上述治疗持续1年,病情稳定后停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DPB患者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当患者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诊断名称时,都感到陌生,心理紧张不安,对本病缺乏了解,急于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对本病了解的加深,了解到本病少见且病死率较高,又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焦虑、恐惧情绪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护士理解患者心情,及时告知患者此病最新研究进展,让患者知道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提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经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指导

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对DPB有显著疗效,不论痰中细菌种类,治疗DPB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红霉素治疗DPB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其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黏液分泌,有效治疗此病。初期每日口服红霉素400mg或罗红霉素300mg,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指导患者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本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2.3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PB具有气道高分泌的特点,患者痰量较多,咳大量脓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4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可导致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免低氧血症出现或加重病情。轻度低氧血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氧疗后低氧血症均可得到纠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喘憋、咳痰、有无发绀等症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

2.5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5例病人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指导患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正确使用滴鼻剂,遵医嘱口服鼻渊舒等药物。

2.6 出院指导

在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按时、按量口服红霉素的必要性,嘱患者坚持服药。告知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注意季节变化,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DPB的用药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采取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是否坚持服药。因此病人出院后,记录病情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各复诊1次,以后每年1次,发现患者到期未复诊,及时电话联系。

3 体会

在我国DPB尚属少见病的范畴,多数医护人员对此了解不多,但它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DPB需长期口服红霉素治疗,长期用药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出院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本组5例患者目前控制良好。我们认为,护理此类患者除对疾病症状加以护理外,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2] 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第3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急诊科; 昏迷患者; 护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97-01

昏迷是急诊主要危重病症之一。急诊室护士正确的、迅速的进行病因分类,了解昏迷的程度,并与相应的各科医师联系,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初步急救和护理,这是抢救昏迷病人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急诊科昏迷患者护理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 230 例, 来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男 131例, 女 99例; 年龄 16~82岁, 平均 43.4岁; 脑血管意外 110例, 脑外伤 58例, 颅内感染 3 例, 颅内肿瘤 3 例, 癫痫发作后昏迷 3例, 煤气中毒 5例, 农药中毒 16 例,乙醇中毒10例,肝昏迷 2 例,尿毒症昏迷 3 例,糖尿病昏迷 5 例, 低血糖昏迷 2 例,不明原因昏迷 10 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患者在急诊及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护理记录, 分析统计原发病、 抢救治疗方案、 措施及最终治疗结果。

1.3 结果:本组死亡 63 例,总病死率 27%; 在急诊科死亡28 例,病死率 12%; 分诊正确率 92%。昏迷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 多发伤合并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 其次是一些全身性疾病, 包括某些严重感染和某些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 外因中毒性疾病如乙醇中毒和各种中毒等。

2 护理措施

2.1 呼吸道的护理:有效的通气是保证生命的必须条件。 因此,首先应确实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便于分泌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吸入呼吸道;如舌后坠影响呼吸者,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插入通气导管,及时吸出呕吐物与痰液;对呼吸道通畅的患者,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以2L/min为宜。 当呼吸不畅,氧饱和度很低时,预示着缺氧严重,应即刻行气管切开术,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采用呼吸机维持通气功能。 其次要特别注意防止呼吸系统感染,定期翻身拍背,每2~4小时1次,及时有效的吸痰,吸痰要彻底,防止损伤气管黏膜。 行气管切开者应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2.2 昏迷病人的后续护理:昏迷病人进行初步护理, 有关各科室医师已明确昏迷的病因后, 需进行后续护理。 其任务是: 做好转入病房, 护送病人至有关科室的工作。 如病情不稳定, 昏迷病人病因尚未弄清, 需留急诊室继续观察。 除按护理程序继续观察生命危象外, 应按昏迷常规护理, 如口腔护理, 大小便的处理, 褥疮、 下坠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的防治, 以及营养、 水电解质的管理等, 并注意昏迷程序的发展和病情的预后, 及时汇报医师。

2.3 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在进行各项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迅速连接心电、血氧监护仪,准确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测,及时、准确记录并通知医师,昏迷晚期或脑干中枢性呼吸衰竭,可出现潮式呼吸、失调性呼吸、叹息样吸气呼吸,因此,在检查脉搏时,必须注意脉率、节律强弱,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了解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3 讨论

急诊科接诊的昏迷患者是临床急救医学的常见危重病症状之一,其临床机制为脑缺血缺氧、代谢异常,致使中部脑桥以上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损害或者弥漫洼双侧大脑皮质损害,脑活动功能降低而出现昏迷症状,其病死率较高,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昏迷患者的救治往往涉及医学领域多学科、多专业知识,此类患者的临床急救不单单是急救医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急诊科医师亟待攻克的课题。昏迷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同时严重创伤抢救的黄金时间一般在30min之内,因此,临床如何早期、正确地做出对病情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是抢救昏迷患者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昏迷急诊救治的护理工作中,接诊时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判断病情,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各项诊治及护理措施必须尽快完成,以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成功率,同时也是对家属的一个最大安慰,从而减少医患矛盾的产生。急诊接诊抢救,护理人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为医师判断、评估病情提供靠的参考资料,做到能准确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搜集、整理有关疾病的信息,而且要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熟练的抢救操作配合,不断完善护理技能,急诊昏迷患者的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如急性心脑血管病、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各种农药及药物中毒、晚期肿瘤以及感染性昏迷等,要求急诊护士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及各种临床抢救护理技能。

总之,急诊护士应密切配合医师进行准确、全面、争分夺秒、娴熟的抢救与护理,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医学知识,而且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性,有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同时要做到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良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积极主动的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缩短受伤检查时间,从而有效抢救患者,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确保昏迷患者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 戴其娟. 探讨如何更好的对昏迷患者进行临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0,(27)

[2] 韩自华,杨宗德. 987例院前昏迷患者临床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06)

第4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特点;防控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15-02

传染病一直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疾病,由于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要对传染病进行护理,而且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控制,减少其传染的几率使得病发的范围不断缩小,因此在控制传染病的时候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其病变的产生[1]。首先要明白传染病的相关传播的渠道以及传染病的认识,其主要的传播原理是传染病的患者排除病原体,然后病原体在传播的时候不断遇到宿主,随后进行传染形成了新的传染,经过这样不断的传染使得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染,因此在传染病的传播中要考虑到其传播的途径、感染人群、传播源泉等三个必需条件。对于呼吸道的传染病其主要是指病原体在咽喉、鼻腔、支气管和气管中进行传播,这些疾病在传染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传播途径进行控制,因此对于一些严重的传染病进行隔离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2年2月――2013年3月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者进行观察,一共选取了500例患者进行临床的防护,其中在患者中男性占据了320例,而女性占据了180例,患者的年龄在8-52岁之间,其平均的年龄为35.1±7.9岁,通常情况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d-24天不等,其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2.5±6.1,确诊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其具有的症状有:发热480例、咳嗽465例、呼吸急促300例,出现呕吐和下泄的状况患者有200例。

1.2护理方法

1.2.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由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存在着严重的传染问题,因此需要从各个方面开展对其防治工作,使得传染病的患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首先要对其进行确诊,根据相应的呼吸道的疾病的检查标准来确诊患者的疾病是否具有传染性。然后对其隔离处理,在进行隔离的过程中要对患者所处的空间进行空气的消毒处理,在消毒的时候根据房间的大小与空气中消毒剂的浓度来确定消毒剂的喷洒量。确保在病房的空气流通顺畅,在过冷和过热的天气下要尽量避免使用空调,开通窗户形成空气的对流来确保新鲜空气的流通。以此来改善隔离环境下,预防传染病的传染能力。

1.2.2临床护理首先要在严格开展隔离制度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临床的护理工作,以此来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进行控制,严格通过化学或者是物理的方法来对患者与工作人员对患者泄物和医疗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此来实现对传染源的控制,在对传染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对其心理进行辅导以及健康知识的宣讲,以此来实现临床的护理。

1.2.3临床病情监控对于病情的监控可以及时的反应出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在进行病情的监控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心电的监护、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口痰颜色、尿液、大便以及患者的咳嗽性质进行及时的监测,保持患者的机体生理平衡。

2结果

选取的500例患者中,根据医院的治疗流程进行,确诊、防范等对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给予以及的治疗,然后进行护理并且按照治疗的效果批准出院,没有形成传染源,在住院治疗期间大约有40例患者发生了内感染,其内感染率为8%。

3讨论

面对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护理和控制,需要从最基本的防控制度做起,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非常高,而且显得非常常见,很多的人对于此种的小病觉得难以重视,但是其造成的危害却是极大,因此对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控制要从其传播的特点出发,因为急性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上由于其发病非常快、途径非常复杂而且其传染性显得非常强,这些特点已经成为了当前传染病的主要传染特点,因此在进行控制的时候要遵守一定的控制制度[3]。始终坚持病情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以此来实现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4]。

参考文献

[1]阮世荣,邝浩成,陆予云,沈浩贤,张笃,利朴良,冯慧玲,巫慧苑,李智,李惠芳,冯柳芳,李仕文.广东从化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9(10).

[2]孙晓冬,王海银.新发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09).

第5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200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350例,脑出血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92例,女158例,年龄45~86岁,卧床时间3~135天,平均23天。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参考文献

第6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昏迷;分诊;急救护理

昏迷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病因多而复杂,但因为此类患者无法告知医生准确的发生疾病的病史情况,这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故应用最合适的诊治及急救护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是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解决的难题。结合我院急诊科5年来治疗的昏迷表现的患者共265例的病例资料,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65例昏迷患者中,男149例,女116例;年龄17-77岁,对患者依据Glasgow的标准[1]对其进行评分,患者的评分在3-8分之间,有35例(13.2%)患者为死亡。6例患者因为放弃救治而出现死亡,18例患者为在住院过程中出现死亡,在对患者进行急救中有11例患者死亡,患者到笔者所在医院到其死亡的时间为2-27d,中位为7.5d。无陪送者34例,231例患者为有亲人在。

1.2 治疗措施 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判,对其昏迷程度进行评估,对其的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如无法准确了解患者的病史应给予其进行初步的诊断,进行详细的检查,针对其临床表现给予其治疗。以早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3 护理措施

1.3.1 在最短时间内对昏迷病人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在快速采取吸氧、止血、建立静脉通路等抢救措施,清理好病人呼吸道的污染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同时,通过病人的气味、症状、体征等判断昏迷的病因,如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呕吐物有大蒜臭味等。注意观察皮肤的色泽,皮肤苍白可见于低血糖性昏迷;皮肤潮红可见于脑出血、酒精中毒;皮肤发绀可见于肺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口唇常为樱桃红色,肝昏迷患者多有黄疸。

1.3.2 对患者的各项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很多危险出现时常常是护士第一时间发现,如本例中脑出血的病人有明显的脑疝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在发现时应马上上告医生,给予其进行对症治疗。

1.3.3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极为重要,是进行抢救治疗的最重要途径,特别是对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要快速进行补液,开放两条以上的通路或给予深静脉置管,以维持血容量和有效的动脉压,保证脑血流的灌注。

1.3.4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非常重要,本文中的患者有33%的患者有呼吸障碍的表现,故在对患者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其的呼吸道的情况,并给予其进行吸氧、吸痰等治疗,必要时给予其进行气道开放治疗。如患者有呼吸道的临床症状,应给予其进行插管治疗。有窒息表现的22例患者中因为给予其进行及时的吸痰处理,有15例患者得到了救治。

1.3.5 护理人员应对各项急救仪器熟练掌握,对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器等仪器应熟练掌握,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可以正常操作,以免耽误对患者的急救[2]。2 结 果

本例中脑血管病102例;严重颅脑创伤87例,低血糖昏迷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各类中毒33例,糖尿病高渗性昏迷6例,不明原因昏迷2例,分诊正确率92.8%。颅内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占位病变等是昏迷最常见的原因,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次是重症感染,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并发症等,食物、药物中毒如乙醇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也是常见的危险因素。3 讨 论

昏迷是脑功能受到损伤引起的严重意识障碍。由于脑缺血缺氧、弥漫性双侧大脑皮质损害,出现昏迷,表现为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昏迷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生命垂危,快速而准确的分诊是急诊昏迷患者抢救成功的前提,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是提高昏迷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急救工作中争分夺秒。昏迷者病死率高,正确迅速地进行急救护理及分诊,能显著降低急诊病死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第7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在我院ICU 治疗的392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量应用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为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均大于1,P<0.01或P<0.05)。结论 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加以预防,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41-02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ZHANG Xiongying

Jinhua City Hospital of TCM,Jinhua 321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Methods To review 3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Results Lots of antibiotics,tracheostomy,duration of mechanical,merge history of COPD,inhibitory acid medicine and hypoalbuminemia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OR>1,P<0.01 or P<0.05). Conclusion We must hav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risk factor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侵入性诊疗技术的不断推广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各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笔者就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上述患者的诊疗及预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ICU 治疗的资料完整的392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7例, 女175例;年龄17~81岁, 平均(49.8 ±11.4)岁。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进行诊断[2]。

1.2 方法

所有病例根据年龄、性别、吸烟史、住院天数、抗生素的应用、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男女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较大、有吸烟史、住院天数较多、大量应用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见表1。

2.2 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因变量Y为是否患下呼吸道感染,自变量X选取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9个变量,使用条件后退法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自变量结果显示:大量应用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均为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均>1,P<0.01或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流动大,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全身状态 及抗感染能力较差,许多患者由于需要特殊诊疗措施人为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明显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高龄患者因机体各器官开始衰退,呼吸道防御被破坏,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吸烟使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使呼吸道黏膜屏障作用低下,易致呼吸道感染[4]。住院天数较长可能引起呼吸道正常结构的改变,导致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增生及真菌易感,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感染,清除分泌物功能下降,使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呼吸机通气可使呼吸防御屏障受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加[5]。抑酸药物难以避免破坏胃内的酸性环境,导致胃内大肠埃希菌大量定植,通过胃-口咽-气管途径进入下呼吸道并引起感染。低蛋白血症会直接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呼吸肌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障碍,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增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预后相干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64-6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2,25(14):160-161.

[3] 鲍海咏,牛毅,严海萍.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荟萃,2009,24(15):1334-1335.

[4] 杨茁,孙莉,任小平. 肺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545-546.

第8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鸡群 呼吸道疾病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370-01

支原体病毒会引起鸡群发病,造成病毒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气候的变化、日夜温度差较大或是受到了寒流的攻击,鸡群因为受到寒气而出现疾病,鸡舍的透风性比较差,舍内大量的有毒有害的气体不断产生,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鸡舍中这些气体的浓度较高,鸡群容易出现疾病。鸡舍中的密度过大的情况下,鸡群中一旦某个发病,会造成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以上这些容易产生继发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小一点的鸡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鸡呼吸道疾病是预防鸡成群发病的重要手段。

1、 鸡群发病时的主要表现

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是发病时间比较急,传播速度较慢,时间长。气温变化以及鸡

舍密度增大和鸡舍不透风的状况会造成单纯性的感染,风向转变不大的情况下,少数的鸡存在呼吸音加强。此时饲料鸡的食欲会出现减退,造成饲料使用量的削减,鸡群中还能够看到有的鸡会堕泪和甩鼻,面部较为肿胀,眼镜掉泪的症状多发生在一侧,少数会出现双眼掉泪。若不及时抑制,该病会转变为慢性传染病,造成鸡时好时坏,严重出现异样物质的分泌,还有的是黄豆大小,有可能会引发眼睛失明,成年鸡的抵抗能力会比较强,但是现实中该病产生后经常会继发其他疾病,尤其是肉鸡群中的发生概率要高于其他品种,造成病情的复杂,增加鸡群的死亡概率。在大肠杆菌夹杂传染死亡的鸡,经过解剖后可以发现鸡的体内出现了各种炎症,有的还会表现出卵黄性腹膜炎的病理变化,多数情况下该病表现出多种病变产生中,对于死亡鸡经过解剖后病理转变才能够看到原并发的转变。

2、 鸡呼吸道疾病的病例诊断和医治

2.1 慢性呼吸道疾病

慢性呼吸道疾病若在败血霉形体传染引发并发症,主要病症是鸡会发出比较奇怪的咳嗽声,并且伴随鼻涕的产生。该病一年四季都存在,秋冬为高发季节,4~8周大的雏鸡对该病较为敏感。临床症状是鼻子会流出粘稠的液体,并伴随喘鸣音。头部发生肿胀,眼睛会流出特殊的分泌物,鸡的体型出现不正常的生长。病变特点为:鸡的鼻子内部出现粘膜增厚,出现干酪样物质,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存在渗出物。【2】气囊出现增厚,存在干酪样物质,败血霉形体坏伴随其他较多的炎症并发,详细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血凝依据按捺实验,使用分开方式对霉形体进行培养。使用卡他霉素和链霉素早晚一针,连续3天,能够缓解症状,存在连续发病趋势,可以通过在饮水中投喂泰勒菌素或是强力霉素等,对鸡自身的抵抗力实现提升。

2.2 传染性支气管炎

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一种冠状病毒,首先存在病鸡的呼吸器官内,该种疾病针对乙醚、高热和消毒剂比较敏感。该病只会发生在鸡身上,任何时间段都会出现并发,雏鸡的死亡率比较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音以及流鼻液等,产蛋鸡发病表现为产蛋率较低,生产出的鸡蛋和正常鸡蛋存在较大的差别,蛋内部会出现结构变异。病变的主要特点是鸡气管的中下部会出现血性炎症,气管和支气管会出现粘稠性,抗体性的炎症,肺部水肿、气囊炎,产蛋鸡会出现充血形变,腹部存在黄色液体。传染性疾病的应对措施是搞好卫生。

传染性鼻炎是由于副鸡嗜血杆菌造成了鸡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存在厌氧特征,能够被分为A、B、C三个血清型,病毒抵抗力低下,对于抗菌素较为敏感,病鸡和携带病菌为主要传染源,途径为飞沫和灰尘以呼吸道为通道,秋冬和初春季节比较严重,无继发传染时的死亡率并不高。【3】诊断中该病较易被发现,且在鸡体内的潜伏期比较短,传染的时间是1~3d传染该病的鸡主要症状是发出异样声音,流鼻涕、面部出现肿胀,眼睑等出现水肿,眼结膜出现充血发炎,该病通常会先病变成鼻腔以及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鼻腔以及鼻窦发生充血、肿胀,随后产生异样和粘稠的分泌物,眼结膜囊内出现异物,咽喉和器官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异常。

该病在防治中,先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在0.2%比例和鸡饲料搅拌下喂服,连续3~4天,链霉素,每个鸡实行肌肉注射100~200mg,每天1次,连续3天,土霉素,0.2%比例混入饲料内,连续3~4天。

3、 鸡呼吸道疾病需要遵守的防备原则

该种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要遵守下列原则,该病的产生可以及时的通过鸡的异样来

发现,因此预防就变得十分重要,在防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对各种病毒的防备工作,其次是做好养殖管理,夏天实行相应的通风、降温和防暑工作,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控制鸡的密度。

在出现该病后,首先要将发病诱因进行去除,实现情况的改良,削减疾病的发病原,帮助进一步开展治疗工作,若出现了不能预测的疾病,主要是对其他疾病进行控制,防止本病出现的继发性传染,适当的对药物的投放进行节制。在医治该病种的原则为:以发病鸡的数量为根据,在发病鸡的数量少的时候,开展治疗要以单位治疗。若是发病数量较多,要先去除外界的诱因,斟酌群体喂药结合预防治疗。

4、小结

文章对鸡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类型、发病的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方法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希望可以帮助及时诊断和治疗鸡的呼吸道疾病,有效保护鸡群的生存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传碧.鸡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4:105.

第9篇:呼吸疾病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配合 护理

正常人体胸膜腔是由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构成的密闭腔隙,其内的压力为负压,低于大气压3-5cmH2O,以保障肺脏呈膨胀状态,参与正常的通气与换气。气胸就是胸膜腔内进入一定的气体,使肺组织受压萎陷而引起的,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它是肺科的常见病,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否则将引起肺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自发性气胸根据脏层胸膜破裂的情况和胸膜腔的压力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闭合性气胸(单纯性)、开放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

(一)生活护理

发生气胸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用力排便、剧咳、打喷嚏等,以免使气道压力突然增高而造成肺与胸膜破裂,注意调节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营养供给,防止便秘。

(二)心理护理

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由于肺扩张能力下降、疼痛、缺氧等,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心理,因此,应该多巡视病房,尽量陪伴在病人身边,尤其是在严重呼吸困难期间,允许病人提问和表达焦虑紧张隋绪,同时告知病人有关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法,所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告诉其疼痛产生的原因,消除病人对治疗和疾病本身的恐惧、焦虑和紧张,增加病人的信心,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

(三)治疗配合

1.病情观察 病情轻重取决于气体进入胸腔的速度、肺萎缩的程度、肺部的基础疾病及并发症,临床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患侧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程度,如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冷汗、发绀、呼吸浅快,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查体时可发现气胸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键侧移位,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

若伴有胸腔内大出血,可发生休克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尿量等变化。

临床上常见有气胸病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由于气胸的表现可以酷似其他心肺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因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患者如有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的症状,应考虑气胸的可能,应根据病史和体征认真进行鉴别,协助病人及时做胸部X线检查,以便及早明确诊断。

注意观察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是指病人在排气过程中或排气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同侧肺水肿,多在大量气胸、肺被压缩时间较长,一次大量排气时发生。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样痰,听诊有肺部水泡音。一旦出现,应按急性肺水肿处理。

2.对症处理

(1)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气胸病人胸痛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吸入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咳、镇痛药物,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放松心情,不要紧张。张力性气胸或血气胸如发生休克的患者应备好胸腔闭式引流用物及抢救药品。

(2)并发症护理

1)血气胸:气胸发生后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常因壁、脏层胸膜粘连部位的血管被撕裂所致,当有血性引流液时应严格记录引流量,注意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变化,待肺复张后出血多能停止,如继续出血不止,要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以备手术治疗。

2)脓气胸:常合并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等,或由于食管穿孔至胸腔,需紧急行胸腔引流排脓排气,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状及引流量,注意病人体温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胸腔引流通畅,并给予控制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

(四)用药护理

病人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及时评价止痛效果并观察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取得有效处理。有胸腔引流的病人,肺完全复张后可引起胸痛,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并且向病人解释,以消除紧张心理,增强对疼痛的耐受。刺激性咳嗽较剧烈者,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咳药物。用药后及时评估药物疗效,及时反馈。

(五)健康指导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避免剧烈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屏气,平时多吃粗纤维食物;气胸痊愈后1个月内避免抬举重物以防止复发;一旦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参 考 文 献

[1] 朱怡然.自发性气胸及护理.临床护理全书.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7:38.

[2] 佟学一.引起自发性气胸的原因及发病机理如何.护理医学问答.第一版. 武汉: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