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精选(九篇)

课堂教学主要形式

第1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117-01

同时并存的多种教学模式的整合,拓补性教学是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为基础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关键词:网络应用课堂教学拓补性教学整合

课堂教学是传统学校教学的主渠道,已无用置疑,通过它不仅可向学生传授丰富成熟的知识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可以实现师生交往中情感与人格的真实互动,且以教师为主导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控性,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然而以集中授课制为形式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共性、一致性, 强调"步调整齐,一同发展",而使因材施教不能藩到实处,教师主导过渡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自主性惶养。网络的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恰恰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有益的共存与互补的关系。

随着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从教学观念、结构、组织形式乃至整个教学过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带来了相应教学模式的变化。综合运用传统的课堂与网络在线两种学习模式,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出他们各自的优势,是网络应用和课堂教学整合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

一、网络化课堂教学

由于我国的现行教育以基础教育为主,课堂教学又是其最主要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活动,而网络技术是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将课堂教学建立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是当前传统教学实践活动改革的主要方向。网络化课堂教学既没有完全抛开传统课堂教学另起炉灶,也没有完全吸收网络教学的全开放性,而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吸收了二者的优点,克服了二者的局限性, 在先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指引下,对"传统"进行扬弃,对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1.网络化课堂教学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整合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主,包括持讲解式教学、合作学习式、发现学习式等,它们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如奥苏伯尔所提出的"讲解式于学法"仅适合于高年级,而且在实际教学中稍有不慎,就会走入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造成学生学习的一种被动,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单一性教学模式已不可能发挥其最大优势,若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特点有机结合,使几种有联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实现较高的教学效率。

由于多媒体、网络具有较强的呈现力,能把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动画等进行存储、自动管理和远程传输等,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学习资源;网络能实现信息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全方位的、能动性的适时交互。多种交流手段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课堂上师生间、学子间的问题解惑以及情感因素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教师的直接参与,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和管理,既避免了学生偏离教学目标,又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开展多种相应形式的教学活动,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将多种教学模式整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知识,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根据课堂教学进程的实际而灵活运用,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以"学"为主,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用不同的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在合作式学习中,由于性格和能力的差异而导致出现在学习上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情况,而且更加突出能力强学生的学习优势,同时也有利于能力相对差学生的提高。

2.网络化课堂为学生知识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支持将网络技术整合于传统课堂,在网络、课堂两种环境下,网络环境不仅可以弥补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难以向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缺陷,同时提供大量学习资源,而不再是局限于几本教科书和教参。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又可以通过交流、协商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如课堂讨论(可分小组进行)造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达到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但是,这种交流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45分钟内,即使是一个学生发表一分钟的见解,原定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完成,并且讨论进程也往往难以控制。此时,网络环境又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就一个主题相互合作,经过思考通过文字输入到教学网络系统中,同时在教学网络系统中共享别人的研究成果,达到进一步丰富自己认知的目的。网络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完成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若仅让学生就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缺乏传统课堂中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学生则易于偏离学习目标,这时传统课堂又显示出它的魅力。

二、拓补性教学

网络化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网络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并存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拓补性教学是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立足于原有班级授课为基础的课堂教学,通过网络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资源、异步交流、多信道交互、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网络技术主要介入学生课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进行的更为完整、全面。

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有着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一些特点:

①加强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灵活方便的网上测试,既有利于学生单元知识和技能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利于教师分析掌握学生各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回授调节。通过保存的课堂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等,可以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次的学习机会;在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教材教学完毕之后,利用网络辅导配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学结果的总结、归纳,理清脉络,实现教材内容阶段性的平稳过渡。

③有助于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形成课堂教学新形式,进行教学改革。当某一教学内容或全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 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可以利用网络的反馈技术,通过学生的交互活动情况、活动效果或练习、测试题的形式来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改进课堂教学。

第2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开放式;商务英语;课堂;应用

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推动教育的变革,传统的封闭式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挑战,开放的思维观念变得尤为重要,思维观念的变革需要教育的发展,而教育主要的有效途径就是课堂。我国对“开放式课堂”概念的引入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开放式课堂是从开放式题目开始渐渐由各省市推广开来。目前为止,开放式课堂被广泛应用到中小学教学中,高校课堂更多采用的是传统的讲课形式。对于开放式课堂的研究更多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的变革,很少触及到理论层面及教学模式上,其研究不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高校的学生主体都是成年人,在思维观念上较为成熟,因而对比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开放式课堂更能够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一、开放式课堂的理论基础

长久以来,封闭式课堂不论是在中小学或是在高校课堂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封闭式课堂就是在有墙有黑板有电脑有投影的教室开展,由教师担任主讲,其形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点学生划,教师布置学生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动能力被完全剥夺,成了消极被动的接收者。尤其在高校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低头族”“瞌睡虫”“聊天群”,这无疑降低了课堂效率,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和质疑。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稳步推进,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不断开放以适应新社会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90年代以来,数学开放式题目成为重点课题,不同省市也开始了对开放式题目乃至开放式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其目的在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创建高效课堂。然而,此阶段对于开放式课堂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对课堂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较少触及开放式课堂的理论基础和整个课堂模式的探讨。开放式课堂的教学需要强有力的理论基础来进行引导规范。开放式课堂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可以说是吸取了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tapproach)、行为主义(behavioristapproach)以及激励理论(motiva-tionalapproach)的精髓。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在一开始就告诉学生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构建一条道路引导学生从错误观点走向正确观点,构建主义的精髓就在于依据个人的自身情况进行教育,也就是开放式课堂中主张的“以学生为本”;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已有知识之上的,强调学生的经历在学习过程的作用,也就是开放式课堂中强调的“学生的实践经历”;建构主义的目的在于教学生如何去学习(learnhowtolearn),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完成课堂的基础任务(如何记笔记,如何分析写作段落,如何备考),这些技能都是我们在传统课堂上所忽略的部分,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技能,因此开放式课堂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的重要性,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助产师”的身份。建构主义具有以下特点:课堂活动具有互动性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课堂的民主性;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建构主义课堂需要团队合作;互动式教与学是课堂的主基调。开放式课堂正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挑战质疑学生的旧观点,激发学生创造新观点,同时,开放式课堂关注提升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将学习和行为联系起来,他认为学习是当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时才发生的,而这种改变源于学生对刺激的反应,因此其理论的核心就是强化(rein-forcement),操作性强化刺激可以帮助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作为开放式课堂的理论基础之一,意味着开放式课堂应该改变以往单纯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课堂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创立新的评价、奖惩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启示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变奖惩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之上,JohnKeller提出了学习的ARCS模型,即attention(吸引学生的注意力)、relevance(课程内容的相关性)、confi-dence(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satisfaction(使学生获得满足感)。Keller的学习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式课堂上,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励机制的最高奖励---学习的满足感,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热情。开放式课堂有了这三个强有力的教育理论作为其操作的理论基础,可以很好地指导教师如何掌控课堂、激励学生以创建高效课堂,更好地传授知识。

二、开放式课堂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范例

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别于通用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是英语在商务情境下的使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商务情境下对英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掌握,最终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本文将以开放式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激励理论为理论支撑,以《剑桥商务英语初级》为范例,展示开放式课堂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性及有效性。1.课堂教学内容课程应该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以及其他教学材料这几个因素组成。以《剑桥商务英语初级》第三单元为例,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必须准备的就是课程教材、练习册、教案以及分发给学生的讲义。这里讲义非常关键,它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上课指导同时有便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回顾。在制作讲义时,教师应该注意不能将所有知识点全都写出来,讲义可以采取填空的形式,流程图的形式,树形图的形式展示课堂重点及难点,同时讲义要注意多留白这样可以便于学生上课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笔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应当发生改变,形成师生互讲。本堂课的话题为“公司简介”,教师会在课前给同学任务,让不同小组选择或者创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以ppt,视频或者word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讲解过程中以及讲解结束后教师会对不同小组进行发问。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教学的巅峰境界就是理解。让学生去解释或者回答问题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为了营造更好的课堂气氛,实现开放式教学的理念,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教室自由活动,改变以往上课必须挺直腰板坐立的形式。同时,为了更好体现本堂课的主题,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布置一些公司的标志,不同小组也将自己的标志摆放在桌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要一直在讲台上,可以在教室走动,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积极认真听课。这样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以及贴近商务情景的教室布置会让学生更好进入角色,融入课堂。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开放主要包括课前课后的开放以及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实践基地。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更注重课前学生的自主预习和课后的知识拓展延伸。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好教学“助产师”的身份,依据建构理论,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做课前预习,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后的巩固以及知识的延伸。同时,如今大学更希望培养的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对于商务英语这门理论实践综合性强的科目来说,实训实践基地的开放将大大提升学生将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3.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开放教学方法意味着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不断刺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如在讲到第三单元有关麦当劳那篇语篇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快餐连锁?这些快餐连锁的企业背景是什么?他们和麦当劳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以此来拓展学生对更多企业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变式教学,保持学生上课的热情。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辩论、知识竞答、演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知识的讲解。4.教学评价系统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用分数的形式来考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开放式教学法在教学评价系统方面的改革应当更注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如学生提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学生是否可以很好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当中(搜索、分析、整理、呈现信息的能力)?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公众演讲的能力如何?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如何?学生的实践实训表现怎样?教学评价系统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差异性彰显出来,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结束语

开放式课堂教学应用到商务英语课堂之中,不仅可以实现师生互讲互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情境的转变使课堂更加活跃、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得到发展,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学生互助,不仅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参与课堂设计的过程中知识结构、授课方法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将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课堂的理论学习也得到了检验。开放式课堂教学适用于当今这个开放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它将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无限的提升和挑战。

作者:赵瑞楠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运姣,马进财,王志兴,等.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传递过程原理”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4):30-34.

[2]苗淑华.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2):37-39.

[3]陈长,孔雯雯.浅谈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280-281.

第3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翻转课堂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前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拉动国内高职院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演进,亦对职业院校的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类高职院校不断尝试将“翻转课堂”模式实施于日常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同时可以看到:很多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仅作为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日常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无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精神。如果要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学情、师资特点,长期、有效的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则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一、“翻转课堂”及“形成性评价”的定义界定

“翻转课堂”即流行于欧美国家教育界的“Flipped Class Model”教学模式。在这个新型教学形式中,学生们可以在家中按自己的步调观看教学课件,并通过在线方式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讨论,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逻辑安排,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绩以及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评价对象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使教学成为一个“自我纠正系统”。应此,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基于平时作业和总结性测试,其明显的弊端是它既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全面的评价,也无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并积极的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来展开学习。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整个教学过程,传统的书面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不再作为主导性的评价依据,因此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正不断的制约着“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深入展开。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亟需设计并采用一套更为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在各个活动环节设置评价节点,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及时的得到反馈并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进行学习和教学活动。

三、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鉴于此,笔者尝试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情分析、师资分析、教学实施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形成性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施的可行性。

3.1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岗位特征: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目标具有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定向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更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围绕实践、实训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胜任具体岗位、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且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对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覆盖知识因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非知识因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此,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衡量学生是否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兼顾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探究方法、参与意识、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及翻转课堂模式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核心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

3.2课程设置

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特点,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中强调以职业所需的能力、技能为主线,课程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所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并努力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理论学习安排在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使课程内容更具职业化、务实性,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设计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适用于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模式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特点,教师根据突出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原则将课程内容和模块结构进行重组、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同时,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全面涵盖课堂外的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环节和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实践应用)环节,从而真实、准确的反映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成长。

3.3学情分析

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首先,他们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活动和社交活动,习惯于从各类网络媒体中获取信息。这个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并按照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自主检索、归纳网络学习资源和参考材料;

其次,高职学生个性鲜明,拥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希望被教师、家长、和社会尊重,不喜欢被灌输“传统”的观点和理论,对家庭、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由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较强,常以自我为中心。而“翻转课堂”模式能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也能够在自主学习环节将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为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

第三,高职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积极性较高,因此对实践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环节的学习。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各类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个人形式或团队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形成性评价体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其发展过程的评价体系,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设置了评价节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可以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及时得到来自组员和教师的评价,有利于不断审视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纠正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不仅能配合“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还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拥有更多的自,培养其自信心、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4师资分析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师资队伍应具有双师素质――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并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须为复合型人才,其知识储备更为全面,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更高,相关常识和知识面更广。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改变的是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布道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并将教师的主要角色转变为教学组织者和设计者;其次,教师需要将课程内容重新进行重组和调整,以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覆盖课前自学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相互转化、相互衔接的学习流程,以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活动中。

设计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帮助教师有效的获取学生在整个学习流程中产生的多方位评价信息,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堂外和课堂内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找到症结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改善施教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5教学实施

高职院校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始终强调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理实一体化的双边互动式教学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但检验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的学习效果,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合作学习法、项目学习法、任务驱动型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借助不同形式的实训设施设备,有效的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岗位的职业体验。

在上述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合理安排各个评价环节,评价内容涵盖学生参与度、合作度、活跃度、项目作业等方面,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给予全面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体系能保证上述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其教学目的,同时有助于活跃学习氛围和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同时,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在为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充分认识到其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情、师资、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努力结合本土情况,探索如何搭建一套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使其既能融入高职院校现有课程体系、符合高职学生的学情、适合高职师资队伍,又能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同时,这套形成性评价体系应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树立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水平,并学会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为平台,高职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在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兼顾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真正的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主动学习”。因此,科学、合理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推动高职院校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长期、有效的实施“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兼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十年》,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

[2]徐亚君:《完善形成性考核的几点思考》,远程教育杂志,2004(2)

[3]刘辉:《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4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第二课堂 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课外英语活动,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实践真实环境与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自然情景下进行语言输出。 可以说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小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魅力还在于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校园人文气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黄立鹤,2011)。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明确指出“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估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相对完善,并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对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说,不同高校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同一所学校对不同的第二课堂活动采用的评估形式也不尽相同。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本论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在课后学学英语的时间、内容和方式。(2)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3)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频率。(4)学校对英语第二课堂所采用的评估形式。(5)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的影响。(6)评估形式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的影响。(7)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中存在的问题。(8)学生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建议。

1.2 调查对象

本着开展调查的便捷性、调查结果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实用性、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以及调查结果的客观性,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5所重点工科院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调查对象为3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调查对象的大学英语课时、教材、教学环境则各有差别。

1.3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用的工具为问卷和访谈。问卷包括16个开放式选择题,内容涵盖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情况、学校第二课堂组织及开展情况、学校对第二课堂的评价形式、学生对第二课堂评估形式的评价、评估形式对第二课堂的影响。问卷回收后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对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则通过访谈的形式选择部分学生和20名被调查院校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问卷如下:

(1)你平均每天课下学习英语的时间是?

(2)你在课下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是?

(3)你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是?

(4)你所了解的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

(5)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教师参评价机制的有?

(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稳定学生互评机制的有?

(7)贵校对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情况有详细记录的有?

(8)贵校没有任何评估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

(9)贵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参加情况计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有?

(10)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纳入学分制的有?

(11)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奖学金评定挂钩的有?

(12)贵校英语第二课堂参加情况与研究生保送挂钩的有?

(13)你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是哪些?

(14)你不能坚持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15)你认为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对第二课堂的作用是?

(16)贵校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2 调查结果

表1 平均每天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单选)

表2 大学英语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可多选)

表3 参与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单选)

从表1看出,大多数学生大学英语课后学习时间每天不足1小时,尤其有32%的同学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低于半小时每天。由此可见,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表2说明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和方式以完成作业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21%的同学选择了和同学进行听说练习,只有9%同学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实践。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来看(表3), 16%的同学经常参与第二课堂,18%的同学则从不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只是有时或偶尔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从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统计可知,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仍有通过挖掘第二课堂来的巨大潜力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巨大空间。

表4 英语第二课堂评价形式(单选)

表5 英语第二课堂激励形式(可多选)

调查数据显示(表4),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评价为主要评估方式。后期访谈揭示,教师评价主要指由教师担任评委的竞赛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师长期稳定地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则寥寥无几。对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模式,大多数也只是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所采用的评估形式,并非常态化评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有高达24%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机制。对于英语第二课堂的激励形式,统计数据显示(表5),30%和28%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和免试保送研究生挂钩,后期访谈表明,这部分活动主要指级别较高的竞赛类第二课堂活动,尚无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成绩的统计结果,数据统计显示有5%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本科生学分体系中的实践环节。

表6 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可多选)

表7 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中的现存问题(可多选)

表6和表7为开放式问题,未设置选项,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两个问题进行开放式回答。归纳结果表明学生认为稳定的评估机制对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改善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扩大第二课堂影响力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目前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被调查学生认为主要有:评估机制不够稳定、教师参与不深入、评估形式单一和未纳入学分制等。

3 对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稳定有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英语正规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活动,科学稳定的评估体系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环节。对于英语第二课堂而言,学生可以从稳定有效的评估结果中获得对学习效果的系统评价,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时间精力的投入等。评估结果同时可以让教师了解第二课堂开展效果、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情况、学生参与情况及学习效果等。因此,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形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可多可少,而应根据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频率、组织形式、活动性质建立长期有效的评估模式。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英语第二课堂评估的稳定性确实有待提高,大多数第二课堂活动要么根本没有任何形式的评估,要么临时确定评估形式,或者只是教师对竞赛类的活动进行简要的结果点评。零散随机的评估机制使第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由于得不到有针对性的评估指导,参与积极性降低。

3.2 强调过程评估和多元评估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延伸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学生长期积极地参与,进行语言实践和知识积累,第二课堂评估方式除考核学生学习效果外,同时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良好跟踪,鼓励并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展语言应用技能。鉴于此,第二课堂评估应突出学生参与过程的评估,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频率、方式、学习方法、内容、收获等方面进行消息记录和考核。

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习群体的需求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为学生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安永军,2012)。与此相对应, 英语第二课堂的评估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可有教师评估、学生互评、自生自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式,也可有学习档案、演出汇报、阅读心得、技能比赛等等形式不同的评价模式。

3.3 为教师评估创造条件

本次调研发现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参与度较低。从对教师的访谈汇总来看, 原因包括:学校组织管理方面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第二课堂参与未纳入教学考核等。因此,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首先为提高英语第二课堂评估中的教师参与度创造条件,认识到第二课堂对学生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为教师参与第二课堂评估腾出时间、精力,激发教师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4 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良好环境。第二课堂帮助学生把课堂所得的显性语言知识转化为实践所需的隐性语言应用能力。但目前英语第二课堂评估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二课堂开展效果、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评估机制不稳定、评估方式单一和教师参与度低等。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141305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立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之理论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

第5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1998年,山东杜郎口中学开始了基于导学案的教学增效改革,标志着高效课堂作为一种新的课堂形式风靡全国。王鉴认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选择,是教师“为学而教”、学生合作学习、教学内容有效组织的课堂模式[1]。游宇指出高效课堂就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2]。所谓高效,无疑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拘泥于形式化,没有真正体现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以高效为目的的特征。

一、高效课堂小组模式的弊端

高效课堂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是大多数中学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高效课堂的小组形式,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固然好,体现了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然而许多中学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拘泥于小组形式,把课桌拼起来,小组成员围坐在周围,以这样的形式来上课。有学者认为,学习小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载体[3]。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可以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刘金霞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有价值,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不等于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实处了[4]。然而许多学校简单地认为只要是让学生分组而坐进行授课就是高效课堂,这种非要用课桌拼凑法来实现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不免有些形式化,没有触及到高效的根本。英语老师高琴伦提出,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误区,课堂讨论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摆设,没有实效性;有的小组组员分工不明确;合作学习不能有效开展[5]。语文教师王云根据自己的课堂经验和听课经验,提出了一个很贴切高效课堂现状的词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课堂”。她指出有些授课教师为了显示“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在高效课堂中的落实,常做的“功课”就是千方百计“合作学习”这一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是有的,但仅是一种类似行政命令的组合或自然的组合[6]。高效课堂是力求将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好,而不是徒有小组形式。结合这些中小学高效课堂的实践情况,可以反映出小组教学的诸多弊端。

1.小组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地分组

目前小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分组的盲目性。李以练提出,分组的总原则就是要求同存异,根据学生之间的相同点进行合理搭配。并且分组还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7]。既要做到按照学生的不同程度来分组,也要考虑到学生的相同点;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差异,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性格互补。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社会环境等方面。分组要保证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保证各个组的情况大致均衡,这样有利于公平争。许多学校不遵循这些原则,导致小组分配不均匀,得不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存在着分组的固定性。洪湖、张海晨提出,应该适时调整分组,要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8]。一些学校将学生的分组情况固定,没有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适时分组,没有适时对小组及组员进行调整,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对分组学习失去兴趣,降低学习效果。

2.小组教学过程中没有合理地选定组长

在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的选定非常重要。洪湖、张海晨[8]、崔金玲[9]、吴小红[3]、王光军等学者对小组长选定的重要性、原则、方法等做过论述。但目前情况是教师按学习成绩选定组长,可能长期固定组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认为不公平,会不服从管理。也可能每一学科分派组长,这样会使学生对自己的任务整理不清,降低学习效果。另外,组长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整个分组的关键。选定的组长要对教师负责,认真完成工作;要对同学负责,与同学良好地沟通,合作学习,让同学信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高效课堂小组与组长的优势。

3.小组教学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伍艳认为课堂控制力决定课堂质量[11]。受高效课堂风气的影响,许多学校不顾及本校的现状,盲目引进高效课堂小组学习模式。许多学校属于大班教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维持课堂纪律,这样就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要知道,良好的课堂氛围才是教与学效果好的基本保障。例如,老师指令各组成员之间讨论问题,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监督每一组的合作情况,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其他小组的成员就会偷懒、吵闹、不参加讨论,这样混乱的课堂秩序会使教学效率低下。

4.小组教学导致无法顾及全体学生

游宇指出高效课堂模式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与讨论;个别学生的自信心不够,不敢参加讨论发言;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生的组长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其他组员的正常思考[2]。学生的性格迥异,一部分学生性格外向,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乐于表现自己,这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积极,善于抓住机会,实现了真正的高效。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性格相对内向,不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缺乏自信,有时则很难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这部分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监督提醒,会导致学习效果低下。

5.小组教学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

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依赖心理,对待学习任务不认真完成,不积极思考问题,盲目依赖小组的其他成员,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然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课堂效果降低这种现象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暴露出来的。

6.小组教学导致合作讨论时间无限制

范君维提出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师盲目地认为合作学习可以减轻教学任务,从而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讨论[12]。高效课堂模式下,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探究,大问题小问题都必然要合作,这样的时时探究、事事探究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热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也会大大削减。小组模式下,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好时间,会导致学生对于一个问题进行无限制地讨论,既浪费时间又不能完成课堂任务,导致课堂效率下降。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促进高效课堂

构建、创设高效课堂,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杜绝课堂低效的种种弊病,而不只是改换课堂的形态和面貌。真正的高效课堂是真正让学生做主人,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接受知识。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避免高效课堂的形式化与模式化。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态度

Littlewood和Dickinson等学者都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态度[13],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信心、责任心和兴趣。学生应该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懂得为什么要学习,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发现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渴望拥有知识,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能够有信心、有兴趣地学习,并有责任、有热情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态度,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和课堂目标的制定,让学生有主人翁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2.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权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取“先教后学”模式,高效课堂中则采用“先学后教”模式,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在目前的高效课堂中,过于注重导学案这种形式化的表现形式,而完全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部分同学会直接将其他学生的答案和成果拿过来为其所用,这样就严重干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将会是低效的课堂。因此,面对高效课堂中导学案、小组的形式化存在,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培养学生的自主W习意识,实现真正的高效率课堂。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具体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更注意具体知识点,而忽略知识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因此老师在“教”时,要注意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并给以关于知识点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概念,学会把握全局的本领。

3.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应该设置情境,进行高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里所指的情境,不仅仅是指高效课堂中的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情境,而且是指教师在课堂组织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和疑难问题,从而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果。金延风、吴希红老师指出,教师应该用简单而有趣的课堂知识,设置若干难点、重点,要注重在课堂中设置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并学会用高效提问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也一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4]。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进行高效提问,帮助学生构建思辨能力。

4.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采用师生对话和鼓励生生对话,并设置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金延风、吴希红指出,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又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讨论与小组合作是很好的活动方式[14]。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非要采用让学生从始至终围坐在一起的小组模式,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情况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同时,教师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教给学生符合个人特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5.让学生拥有课堂管理权

金延风、吴希红认为,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般认为,学生是没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因此管理的缰绳被教师牢牢掌控着,教师更像是警察、法官和领导者[14]。而在高效课堂下,教师好像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课堂管理权,课堂管理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教学时间。无疑,这两种极端的课堂模式都是不正确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逐渐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教会学生今后该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这样一个循序渐进地参与课堂管理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效课堂作为目前广为推崇的一种理想课堂模式,应该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增长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使学生获得全面有效的发展。高效课堂所体现的自主学习思想、合作学习思想都是当代教学活动中所需要大力推崇的理念。然而,在高效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固定的形式化已经影响了学习的高效率。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拘泥于高效课堂的形式,而是用自主学习的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

参考文献

[1] 王鉴,王明娣.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15(3).

[2] 游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实施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3(8).

[3] 吴小红.“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高效课堂的载体[J].考试周刊,2012(61).

[4] 刘金霞.浅谈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J].吉林教育,2015(5).

[5] 高琴伦.英语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2013(4).

[6] 王云.语文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2013(9).

[7] 李以练.初中体育教学中小左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与实施策略[J].中学时代,2013(4).

[8] 洪湖,张海晨.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J].中小学管理,2010(4).

[9] 崔金玲.小组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5(3).

[10] 王光军.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小组合作教学尝试心得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1(8).

[11] 伍艳.高中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12] 范君维.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16(3).

[13]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结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最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概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构教学形态,引导学生学习,加速推进教学改革。翻转课堂首先与常规学习一样遵循基本教学方式,其次发展自己的学科个性与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翻转课堂理论是指课前开展交互式课程或播放教师创作的视频,并让学生在家实现任务目标,之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将相关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学习主动性增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合作和主动参与。这种教学方式经过教师熟知、引用、扩散,学习数学知识和学习体会互相交流这两部分逐渐结合起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完善并形成。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这是教学计划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针对课上、课下两个阶段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方向。由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翻转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所以教学资源是比较丰富和开放的,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视频,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信息,并进行拓展学习,通过网络帮助解决问题。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规划,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意识。

对于刚刚从小学步入初中还未形成一套完整学习体系的学生而言,初中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将知识内容简单化,并且教师通过课堂讲述对学生掌握情况有更好地理解。目前,很多学生缺乏翻转课堂意识,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如何去讲解,这种情况降低了翻转课堂教学效率。为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培养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意识,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概念。教师可在授课之前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个人的小组,以开展小组活动的形式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为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安排负责的任务。然后在课堂上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小组预习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习惯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继续深入,给予学生上台讲课的机会,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让学生对翻转课堂有更深刻的了解。

3.新时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提供与保障。

翻转课堂的显著特点是设备与技术的使用,当然首要的是教师群体通过各项多媒体设备完成针对课堂教学时内容的录制,并在第一时间到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与下载。诸多学生自学时产生的疑问,需要教师讲解与答疑,所以在线答疑技术至为关键,相关技术设备必须支持实时交流的需求。为了保证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网络平台不可避免地要增设对学生学习情况整理的功能并及时反馈到教师手中。只有在技术条件日臻完善的基础上,翻转式课堂才能日益完善。

4.教学生活化

数学学习难度很大,这是公认的事。初中由于经过小学数学学习和接触,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凤毛麟角,数学难度不仅理解难度大,教学难度也大。由于学生不能理解某些知识点,教师解释时往往起不到很好答疑解惑的作用,数学知识前后关联性很大,只要有一个知识点学生不理解,那么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以此为基础的教学就很难开展。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了知识,但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进一步讨论与交流,通过老师更简单的解释理解问题,必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轻松地理解教师所解释的内容。如学习轴对称时,学生可能没办法轻松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它们共同的规律也不是很清楚,很多学生甚至不能理解横轴对称的图形算轴对称还是纵轴对称的图形才算轴对称,或者两者都符合。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自己观察并找出共同特征然后进行总结,这样即使学生遇到问题会忘记轴对称图形学过的知识和特征,也将通过回忆老师在解答时列举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再一次进行总结,简化记忆。

5.鼓励积极发言,完成课堂反馈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始终是教师考虑的重点。虽然翻转课堂重视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依旧是不变的主题,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生之间密切配合,应该仍旧保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仍旧起引导作用。要做到这点,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更具有主动性,因为学生的反应才是教师改进的方向。进行课堂反馈的时候,教师要拓宽反馈方向,数学知识也可,对于课堂教学的意见也可,对于教师的意见也可,对于学生合理的反馈教师要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乐意表达、愿意交流。教师还可以丰富课堂反馈模式,使课堂反馈形式更多样化,更具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韩双义.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

第7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一、改变传统观念是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主角的基础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广大教师仍然信奉“师道尊严”,而且很多教师产生了专制主义意识,对学生采用一种“控制”方式,自己在课堂上唱主角,主宰课堂的一切,学生却处在服从、被动状态,如果学生稍有“异常”,老师则会严词斥责,因而学生只能规规矩矩。其实,这样的课堂没有民主,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毫无主动权,新课改理念积极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不再像以前那样给学生讲述课文生字词、分析文章重难点,而是走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一起交流思想,虚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课堂上就充满了讨论声、争辩声、回答声,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学生只是记笔记,只是做听众,而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主角的关键

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单一、枯燥,靠的是教师的简单讲述,这样的教学形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调动不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例如,我常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这样就彻底抛弃了“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唤起了自信心,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时,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学习《羚羊木雕》时,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采用了演讲的形式。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的主角。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习惯,允许学生选用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落实新课改理念,自己退向幕后,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

参考文献:

第8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翻转课堂(英语:Flipped classroom),又译为翻转教室、颠倒教室,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2007年起源于美国,翻转课堂先由学生在家中看老师或其他人准备的课程内容,到学校时,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并且进行问题及讨论。由于学生及老师的角色对调,在家学习、在学校完成作业的方式也和传统教学不同,因此被称为“翻转课堂”。

2.翻转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模式的对比

2.1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与传统教学不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由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

2.2教学形式和内容的转变

传统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学生课下通过做作业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内化,翻转课堂则把灌输式课堂的内容移出课堂,课前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吸收新知识,课上师生、生生可以有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知识进行内化。

3.高职英语听说教学现状

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刻板。商务英语听说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听力教学,教师播放听力,学生完成听力练习,学生回答问题就是主要的练习说的机会,不能充分实现提高学生商务交际能力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这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与学的形势。

4.翻转课堂模式在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进行商务英语输入、教学设计的改革,能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

第9篇:课堂教学主要形式范文

关键词:强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思考

中图分类号:H319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问题的产生,从教师的角度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其无法根据变化的环境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对于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管制和服从的关系,在教学方式上灌输式教学的运用使得课堂质量偏低。从学生角度而言,对于教学内容的不充分了解和自身心智水平发展有限,无法形成一种有效语文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有时会无法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从而无法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造成一种教师讲课与学生学习的脱节。为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便要我们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方式。

1. 积极改进教学观念。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基础。观念和思想决定行动,当传统灌输式教学观念占据主导地位时,学校给与教师的任务是讲授课文,教师自己的行为体现为课堂上不停的讲授固化的知识无法与学生实现一种有效的互动。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应该以新课改的目标为指导通过集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培训来改变教师的教学和授课的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教学本身的意义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的自主性,在这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根据课堂情境和氛围的变化来适当调整,保证教学质量。

2.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时,便能跟随教师教课的进度能够很好的和老师互动沟通,在这过程中实现一种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学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将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备课和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如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通过亲历等方式来感受理解语文课文的核心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还需要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时,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的与教师互动,能够更轻松的去开始课堂学习而没有心理上的一些压力。当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热情,课堂气氛的活跃和教师与学生间的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的共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3.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给学生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能够将自己生活中的东西运用到学习中,从而更轻松的掌握课堂内容。这种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需要教师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使语文课堂更具生活化的气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环境。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需要有一种融洽和谐的环境、一种更为亲切和贴近实际的环境模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一种良性的互动来保证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语文课文和教学中所要传达的一种文化理念和思想精髓,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抽象化同时又将抽象化的文学内容比照现实来理解。这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开发,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学生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保证了学习质量的提高。

4.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新课改环境下,素质教育要求更多的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的学习,为学生们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连贯的过程,语文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是前后相继不可割裂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三者的关系理清之后给与相应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学习和复习习惯,在这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锻炼的他们的合作和探究的能力。课前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的预习提纲,使得他们明确预习的重点和需要搜集的相关材料,在这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加深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同时通过有重点的预习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指导性,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小组讨论和课上提问发言等形式,使学生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一个共同的答案锻炼了一种团队合作和协调沟通能力。另外,通过教师课堂引导和讲授过程中引申问题的提出和思考,使学生们形成一种探究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形式也可以是课后的一种作业形式,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样,当三个环节有力衔接时,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便会有所保障。

5. 强化多元化的训练形式。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字词句和作文的训练,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转变思维不断丰富课堂训练的方式和形式。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片段的引申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造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讲给班里同学听,在这过程中教师适时的给与恰到的点评和鼓励;在教学中增加同学间小组讨论环节和小组作业的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其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挖掘的锻炼。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训练,教师能够更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况,并能够以此为知道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观念转变后的方法和策略的转变,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并通过自身的提高来带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需要教师对学生指导、鼓励和批评的有效结合,需要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参与。当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融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时,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便不再是让教师们头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丽双.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B版,2011(5)

[2]马春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03)

[3]马占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50)

[4]侯艳彬.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