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课堂主体教学精选(九篇)

课堂主体教学

第1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外语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对智能的开发作用不可忽视,它更可以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发展,外语教学对学……当前,小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如在目标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并能从视听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就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教学要求“齐步走”,致使部分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上掉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为学生今年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效益不高等等。

为此,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rningtoknow”,“Learningtodo”,“Learningtolivetogether”,“Learningto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二、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到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促学生主体性发展。

三、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动机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它占14%。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要让每位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I”也是“me”,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I”的主体意识,帮助“I”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2.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另外,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勤鼓励”。即,将每个教学环节化解为几个小环节,且做到易精易小,每个小环节都紧扣教学内容,且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接近,为学生搭好学会的台阶,感受会学的乐趣。同时教学环节的处理易多变化,做到教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教师鼓励性的语言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

3.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按照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a.呈现活动;b.练习活动;c.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

(2)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

(3)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

按照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过程,可将学习活动分解为理解——操练——表达三部分。教师教学中要抓住教材特点,抓住学生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恰当地选择教法,让学生有效地参与时要兼顾以下几点:

(1)情景中引出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

第2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利用问题导学,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五、因材施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

训练题的设计要思维容量大、思维过程强,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迁移的过程。(后附问题设计实例)训练的方式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不要拘泥于寻找问题答案。

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意义重大。

六、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形成网络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

第3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参与意识

注: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0)G0130)成果中的部分内容.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和全面的发展,充分增强认识自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实现自我价值.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需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学习的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对教师而言,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的渴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并结合社会的实际问题和身边的生活实例,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教材设计种种机会,将课堂搬入社会.这一方面丰富、补充了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教材知识,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比如我在讲银行的一种储蓄业务叫零存整取时,这一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起到了师生共同探究事物的激趣作用.

二、创设民主参与气氛,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观

认知心理学者布鲁诺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要充分地重视和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深刻领会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方式,更是充满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气氛.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力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名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三、营造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体参与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决定作用”,把学生视为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压抑了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领会,去感悟,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反驳老师,可以质疑.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计算5人站成一排照相,如果甲乙二人必须相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我从班级里随意地选取五个人,并确定其中两个人为甲和乙,让他们排成一排,通过他们的切身体会和其他同学的仔细观察和思考,让他们深刻理解排列只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让两个元素相邻,实则是将两个元素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元素全排,最后再考虑这两个特殊元素的顺序问题,也就是这个题目里面甲和乙的顺序问题.经过同学们的现场演示和反复讨论,将这一很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并对这一排列方法命名为“捆绑法”.许多知识产生的过程本身就是精彩的创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诱发学生参与探究,用再创造的方式处理教材,以问题为出发点,激励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主动探索.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参与意识

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先导,是创新精神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素质的突出表现,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重要条件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因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提高会使学生主动寻找、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有计划地、主动地参与自身发展,逐渐实现身心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课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学好数学课的重要条件.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要有长足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卿小平.提高中职数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6(2):12-13.

第4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 合作交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4-02

一、引言

主体教育:主要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使受教育者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1]。它包括主体参与和合作交往。

主体参与:是指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倾向,它是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

合作交往:强调的是学生在班级群体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共处的情况,反映的是学生个体与学习同伴和学习指导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逐渐被“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所替代。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回顾、梳理知识点,并亲自录制教学视频或者利用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然后传到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上,以供学生们观看视频并进行学习。第二天在课堂上对同学自学的内容进行答疑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解决和总结问题,教师协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测试。对于教师而言,翻转课堂让教师从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实现了从“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转变。就学生而言,翻转课堂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线上知识,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翻转课堂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同时它也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以及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往。

二、主体参与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方式

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传统的课堂中包括知识的传授和内化,翻转课堂也是如此,只是将这两个阶段进行了颠倒,知识的传授由学生自己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内化是在课堂中由教师指导和协作,并由同学分小组进行讨论而完成的。学生主体参与的主动程度和深度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因素。

处于主动参与状态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能够积极开展活动,自主地思考探索,自觉地调控学习过程,处于这种状态的学生在发展上获得的收益最大。正如皮亚杰所言:“儿童越是积极,他的学习就越有可能成功。”[3]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学生越是能够积极主动地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就越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能够发现问题,以供第二天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深度的探讨,并能与同学合作愉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状态能够直接影响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判断学生是否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就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的用心了,只有用心学才能学好,翻转课堂所需要的就是学生这一主体的深度参与,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学生课下自己观看教学视频,这一部分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和认真对待,不能心不在焉的过一遍视频,而是要真正的做到用心去学习,这样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解答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更大的收获。与此同时,在课堂上与老师或同学的交流讨论更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课下认真的观看视频是课堂上能够进行深度讨论的有效前提,还有课后的知识整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依赖于学生这一主体参与的深度,它是实现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合作交往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方式

合作交往是课堂教学环境下最重要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方式。合作交往强调的是学生在班级群体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共处的情况,反映的是学生个体与学习同伴和学习指导者之间的关系。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协助者;学生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授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在翻转课堂中则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协作探究+课后知识整合”,课堂内容变为作业完成、辅导答疑和讨论交流等。这一课堂内容的重要转变就需要合作交往这一重要的行为方式,课堂协作探究在翻转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故合作交往显得尤为重要。

翻转课堂更加注重交往互动,交往互动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上的交往互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同学们在合作交往中,展示自我、确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完美掌握。

课堂的协作探究需要小组成员每个人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所以学生必须具有团队协作、互动交流的能力。总而言之,学会合作交往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1.增加了交往互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的环节比较少,甚至没有,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环节就是交往互动,由学生们在课下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做记录,在课堂上由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分成小组与同学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与个别同学进行讨论进而回答同学的问题,必要时还可以把问题相同的同学组织到一起成立辅导小组或举行小型讲座,以此来交流同学们之间不同的想法。进行分组讨论时,同学之间必须进行深度的交流,才能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而且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使课堂变得更加和谐而有意义。

2.依赖于学生主体参与

翻转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为保证其有效的实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控,学生这一主体必须参与其中,否则就不能发现问题,进而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

五、总结

本文是从主体教育视野下的主体参与和合作交往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主体参与和合作交往也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方式,希望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往。

参考文献:

[1] 张天宝著.主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3.

第5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一、激发学生兴趣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会影响学习动机,有兴趣会促使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学好这门语言。激发兴趣即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最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新颖的教学模式,并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就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看幻灯片、欣赏英文电影和经典流行英文歌曲等方法,增强学生对英语的视觉感官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不是自己去掌握和发现,学生已经习惯静静地在那听老师讲课的授课方法。同时,学生害怕犯错,使得他们不敢在课堂上真正地表现自己,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巨大障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和发表见解,多与学生交流,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大环境,能使学生身心放松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起着示范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的操作者。在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就是乐队指挥,所起的作用是保障乐队有韵律,按步按时完成,也就是保持有一个和谐稳定、持续进展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毫无顾虑地参与进来,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要想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要正确恰当地引导。在课堂上,“质疑导读”是一个很失效的方法。“质疑”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的课堂提问,而是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授课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达到豁然开朗之功效。导入新课前质疑,即用质疑法导入新课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授课内容。而在授课时质疑可拓展学生思维。作为教师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到学生豁然开朗。例如,高二模块五Unit 14 Lesson 3在讲授课文“The Road To Succese”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proverb: 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让同学们讨论交流,然后作一点评。这样,教师在质疑过程中精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使他们能更好地去思考,接受所学知识。

四、通过情景交际,使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第6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自主性的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智能活动获得知识,培养情感,发展智能,促使他们生动和谐地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是教师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主体需求,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提问要有目的。在设计问题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语文课学习目的以及学生总体特点,提问的目的应放在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上。第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综合的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第五,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鉴别能力。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必须要求教师主动寻找与学生相契合的思维切接点。再次,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的措施。一般来说,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外乎会出现几种情形:或一声不吭;或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回答基本正确,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都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最后,要注意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些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于是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更有一些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不加任何指导,一任学生自由发展,尤为突出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教师只站在课堂一角,以示这是我的课,至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他始终不融入其中,更不可能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对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也不进行评价反馈,整堂课教师没有起到任何“导”的作用,误认为只要教师不讲或少讲了,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凸现。

三、对课堂氛围理解片面,认为只要课堂气氛活跃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好的课堂氛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新课程实验至今,从表面看许多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许多问题,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你来我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教学并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学习,学生只是完全在教师“导引”下围着转的陀螺而已,教学过程的主角还是教师,学生充其量是“配角”,就是参与课堂教育也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其它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因此,看似热闹的课,其实与学生何干?就学生思维而言,整个课堂是“一潭死水”。课堂上学生阅读文本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很少,分析、品味的过程缺乏,致使学生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也就不可能有发现,事实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得到调动,也就不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7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一、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师生关系的认识,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提法,我认为,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和谐、民主、平等甚至合作、包容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已不再是教育的中心人物,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真挚、坦率的态度和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交流。但是,在这里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不是普通的一员,因为他既是社会的代表,又术有专攻,在各方面都强于学生,而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都有待于形成、发展和提高,是未成熟的主体。这种师生关系的终极目的不是看老师的聪明才智是否得到了体现,也不是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做了多少道题,而是看学生的智慧在这里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的课堂是否有一种浓浓的交流氛围和创新精神。

二、认识过程与问题解决的关系

以往,我认为学习就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但是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生认知的过程作为问题解决的过程来展现,如课堂上一切材料的展示、演示及实验,都不仅仅是为了验证事实、获得认知,它更是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选择的情境,提供开放性的题目。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计算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更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具有多样灵活性的能力。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表现为知识的广博与深刻,更表现在会灵活地运用知识、选择知识,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计算方法多样化的意识和能力。回顾以往,计算教学经历了只要求学生记法则、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及重过程、重法则的探究等过程。但是,知识本身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扩展的过程,我们掌握知识、掌握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突破知识、突破规则,所以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已不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载体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及掌握方法。

三、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从词义上理解是一对反义词,课堂教学中怎样把这一既矛盾又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呢?我认为,只会合作不会竞争与只会竞争不会合作的人,都是不完美的,特别是我们的学生将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法和竞争的意识。

首先,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主要是针对那些追求完美、怕出差错、不敢轻易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其次,要敢于并且会反驳他人的观点。第三,要能接受他人的意见,如果意见难以统一,要学会保留,待机再陈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合作是指小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既当学生又当先生,他们面对面地自由交流、自由争论,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知道尊重别人,懂得关心别人,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热烈的学习气氛,学生能从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竞争则主要是在组与组之间展开,即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争,组内成员异质,组与组之间同质。这样组内互帮互学,相互合作,组与组之间则展开一定的竞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学生间的差异,更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指导学生合作与竞争的方法,使他们获得正确、健康的发展。

四、课堂与生活的关系

关于课堂与生活的关系,从卢梭到杜威再到陶行知,都论述很多。我们身为人师,也都有自己的体会,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时空也更为广阔,网络教学已趋成熟,所以应该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我们的宗旨是:学生的数学现实就是我们教学的起点,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皆数学,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现实,富于现实,并应用于现实,切实发挥数学这一工具的作用。

第8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政治教学;学生;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9-059-01

一、优化导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优化导课技巧能尽快让学生集中注意,把课间发散的思维和注意力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激发兴趣,精彩的导入让学生进入一种新境界;启动或激发思维;沟通师生情感,从而顺利自然地引入新课。

课堂导入技能的类型:有典故式、情境式等多种方式,但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才称得上最佳。我在开放课堂上讲的是“铸牢抓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导课的方式是生活实例。通过师生之间两代人课余生活的对比,引出评书大师刘兰芳评价评书的视频及80年代为听评书万人空巷的盛况,然后针对刘兰芳老师口中的“民族的魂”设计三个问题:民族的魂是什么(内涵);当前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魂(意义);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的魂(措施)。学生对老师幼年时的课余生活是非常感兴趣的,评书这种优秀的传统文艺及刘老师精彩视频更是是引人入,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且与该课连接自然、顺畅。

教师优化课堂导课,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也能使教师很快进入角色,找到讲课的感觉。否则,如果开头索然寡味,平淡无奇,则会令学生不知所云,精神分散,教师的发挥也会大打折扣。所以,精心设置开头,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新课伊始的关键。

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与行动,让学生善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某种知识,更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习这类知识的分析方法和思想方法,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应用于分析同类和其它问题,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自学能力加以培养,从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关键要靠教师长期、细心指导和帮助,要靠教师主动地去创设适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采取活泼多样的方式,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力,并对其标新立异的想法给予分析性指导和支持。教师应经常设计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课堂是综合探究课,应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于是,我课前给学生分成6个组,围绕三个大问题,两组合作,共同查询资料、解决问题,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开放课堂上,他们是自己选择了通过小品表演与理论阐释、校园情景剧与课堂辩论、知识大比拼及歌伴武这样,既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也在分析问题后,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三、优化课堂评价,鼓励学生自信,激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评价是指为某种目的对观念、作品、答案、方法和资料等作出判断,恰当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情绪的增强剂。

我所带的班是高二文科班,学生的文化基础虽然较弱,但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作业、成绩、解题方法得到别人的认可、肯定和表扬。课堂上,老师及时对学生的作业及解题方法进行肯定和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对学生主动寻找并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解题方法时,要尽可能用鼓励性语言,多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时刻在注视自己,使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如:在第1、2小组以小品《向社会主义中国致敬》展示探究成果时(内涵),在全场一片掌声中,作为老师,我也真诚地叫好,并先请其他各组同学谈同学成果展示的优点,再让1、2组的同学自己谈解决问题的得与失,最后老师点评。点评要分散个层次:肯定探究的成果,表扬展示的技巧,提出改进的方法。然后,过度到下一个探究问题(为何要弘扬)。此后,同学的上课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兴趣。

四、优化课堂语言,调节学生情感,让学生乐于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讲究语言的表达艺术:简练准确;无口头语和语病;富于启迪,中肯,含蓄诱发,善于鼓动;浅显通俗、深入浅出;词量丰富、不庸俗;语言的进程和速度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音量语调速度三者的变化。

第9篇:课堂主体教学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主体意识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9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一改往日机械死板的讲授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动课堂,极大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上的巨大变革,无疑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但仍有一部分教师生搬硬套、盲目模仿,学生被动适应,死板接受,从而使整个课堂沉闷压抑、难以迸发创造性的火花。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粗浅探索,以期互勉。

1 要正确的把握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不少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对高高在上的说教往往很叛逆,所以正确的把握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很重要。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一直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就会形成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感,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正常发挥,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型师生关系无疑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在新课程改革中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打着课程改革的旗帜,“穿新鞋走老路”。然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人格上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下,师生之间容易成为朋友、心理相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因此,教师只有从传统型师生关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实现角色转化,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才能把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主置,学生才能在放开手脚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2 要科学的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由于不能科学的整合教材和把握教学目标,常常抱怨在课堂教学中一旦放开手脚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倒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但往往一节课下来课程进度却难以完成,似乎学生的积极参讨论与和教学进度成了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殊不知这是不合理的目标定位在作怪。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定位教学目标时,仍然延用传统的习惯模式、面面俱到,点滴不漏,不注意区分重点和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了老牛拉慢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课改教材凸现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教师要悉心整合教材,恰当取舍教材,精心创设突破重点、难点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感悟教材,体验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目标。

3 要创设恰当的话题和情景引发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成了整合教材,生发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寻找恰当的话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成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勇跃探究,主动交流、深刻体验的催化剂。一般来说,思想品德课的理性来源于生活实际,用之于指导生活,所以在思品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探究材料外,多联系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例,多联系时政热点,社会热点话题,容易引发学生的共呜,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浓厚兴趣,从而使一堂课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

4 要对学生探究交流中的误区和僵局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亲身阅历有限,在活动探究中容易出现偏离方向或者提不出合理的看法和主张,甚至出现不敢交流的畏惧僵局。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难免会出现课堂冷场的局面。因此教师在创设话题和情境时,应有足够的预见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了解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适时的加以点拨和引导,使他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避免出现僵持或漫无目的开无轨电车,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陈述的意见,我们不要过于苛求,那怕是一句话,或者看似荒诞无稽的论点,我们都要在肯定其勇气的同时加以恰当的点评,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切忌对于交流中的不当恰言论进行简的单批评和泼冷水,否则会堵塞言路,造成学生害怕其观点不正确而受到老师批评的畏惧僵局。所以适时的点评和引导起到了打破僵局,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作用。

5 激发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要有科学的合作方式和技巧

(1)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氛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心甘情愿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牢记教师角色是充当学生探究、体验、合作、交流的铺路石,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尊重学生的见解,包容学生见解的缺陷、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从而懂得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被尊重,被理解的过程中,才敢畅所欲言,大胆发挥,毫不保留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灵感。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尊严,对学生的不完美意见横加指责,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就很难得到培养,所以民主平等的合作意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要科学的组建学生合作的小团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合作小团队是课堂教学合作的主旋律。学生之间由于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没有心理压力,交流起来无顾忌,,他们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往往会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些出人意料的效果。为了使学生的合作高效科学,教师可根据情况,将相邻的6人分为一组,注意性格、性别的搭配。一般来说,好、中、差搭配容易带动。在陈述交流意见时应考虑机会均等,往往要更充分的考虑性格内向者,平时不爱发言者,自信心不足者的发言机会,使他们在不被冷落中得到锻炼,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张扬个性,培养主体意识的目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智育与德育为一体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教师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迸发朝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