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零基础声乐教学精选(九篇)

零基础声乐教学

第1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高尚情操都有重大的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唱的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但中学现有教材中的合唱作品,基本都是专业作曲家所创作,艺术性较强,有一定的演唱难度和要求,作为学校合唱队员演唱是可行的,但对于没有参与过合唱系统训练的、缺少对合唱最基本感性经验的、普通学校学生来说,明显缺少应有的循序渐进梯度和趣味性,这也是学生合唱学习提不起兴趣,90%以上教师不敢实施合唱教学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在进行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乐音传情》中的合唱歌曲《我们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演唱上音准、节奏把握不准,音高控制不稳定,两个声部之间存在跑调互相影响,为了能唱准自己的声部,用捂耳或高声吼叫的办法,以此“盖过”对方的声音,两个声部不像是在合作,倒像是在交战,合唱始终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对合唱也失去了信心。

因此,如何化简教学材料,对合唱曲目进行二次创编,创编有一定趣味性的,学生跳一跳能够完成的合唱训练材料,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合唱、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音乐表现能力、演唱技能,成为音乐教育探索一个新的课题。本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进行零起点合唱创编教学的实践探究。

二、零起点合唱创编教学的理论依据

零起点合唱创编教学面对的是未接受过合唱训练的普通学校学生。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同一首曲目可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编创成不同级别的版本。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选择学生喜爱并乐于演唱的歌曲进行编创,来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音乐表现能力、演唱技能。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就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它意味着学生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学生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学生发展的趋势。如果教学能够按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也就必然能促使学生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既不仅仅跟随学生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学生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

三、零起点合唱创编教学实践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先进行简单的创编。我决定先删除第二声部,保留了第一声部的演唱,采用全体齐唱的形式,进行试验。

在之后的教学中,学生一起演唱同一旋律,降低了难度,比较容易把握曲目的旋律,进行多次的训练,学生能较完整和谐的完成一声部的演唱,音准、节奏把握基本做到准确,效果较为理想,学生也很有成就感。

在本课结束以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回顾了零起点培训的相关要求与方法,在完成一级创编和训练基础之上,我开始着手进行二级、三级、四级的创编,创编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原则。通过创编材料在教学中的逐步使用,引导学生对乐谱的学习,采用现场教唱、学唱,学会聆听,加强学生基础的演唱技能培训,获得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如图:在二级创编中,我尝试采用了轮唱的形式,皆在引导学生通过相同旋律的声部训练,进一步感受并初步建立声部概念。

如图:在三级创编中,我采用了平行三度的创编,通过第二声部的编配,使学生感受多声部合唱的韵味。

如图:在四级创编中,我加入了变化音#4和结尾个别音的微调,其实这就是教材中的双声部材料。

在之后的课堂中,在二级创编合唱训练时,由于出现分声部,有的学生会被“带跑”,我采用了一个声部播放录音伴奏带领学生演唱,另一个声部由老师带领演唱,此练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熟练掌握并能赋予表演的演唱一级材料的基础之上做到循序渐进,能够做到相互听辨。通过训练,学生逐步建立多声部概念,并能稳定演唱自己声部,而不被其他声部带走。二级创编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在三级创编训练过程中,因为下方声部与上方声部始终保持着平行3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把握住声部之间的平衡与稳定,我在练习前,先做些简单的平行三度关系的合唱练习,例如:一声部演唱13|53|1―|,二声部演唱61|31|6―|,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两个声部的高低位置的距离感,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唱过程中,我用手势,肢体语言,不断提示学生保持两个声部的平行与稳定,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在音准、音量、音乐表现上能够做到基本统一。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竟然有学生主动向我提出要再加大一点难度试试看的愿望。

在学生熟练掌握了三级了之后,再开展四级创编材料的实践,变的容易很多。我着重加强了加入变化音的这两个小节的训练,以及结束句的反复训练,通过老师的范唱,伴奏的提示,学生基本能唱准这几个变化音。对于部分低声部的男生,声音沉不下去,我作了单独的声乐训练,使得声音松弛、有张力,不显得突兀。在教唱过程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关注每个声部统一呼吸、换气、发音,力度要均衡。演唱时,提示学生相互聆听,及时调整和控制自我在合唱中的声音,逐步学会默契配合,表现合唱的和谐之美。经过反复练习,我把最后一次效果最好的合作,用录音记录下来,并播放给学生聆听,学生感慨道,“老师,真没想到,我们竟然把这二声部的作品唱下来了,而且听上去还不赖”,还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二声部的声音有点大,应该再弱一些,让两个声部保持统一,有的地方唱的有点赶,应该再慢一点……”。学生通过聆听,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法。

在学生较好的完成四级创编合唱训练后,我又加入了外语的演唱,使英国民歌这样的合唱歌曲表现力更丰富和完美。通过《我们在一起》这首合唱曲目的创编及训练,学生表示,“原来我也可以表演合唱,多声部还蛮好听的,我是个定力很足的人,我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唱好自己的声部,站好自己的队伍”,学生的成就感骤增,对合唱的兴趣更浓。

其实四级材料就是音乐教材里的二声部合唱,但是第一节课尝试合作,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技术上感到非常吃力,达到的效果不佳。这时我及时改变策略,对合唱材料进行了创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脚手架”,给学生有力的“抓手”,降低难度,分级来完成目标。每次从低一级材料向高一级材料发展时,既有一定难度,又使学生“挑一挑”便能达到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合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慢慢体会到合唱的魅力,从而有信心和热情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尝试,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四、实践反思

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觉得要做好零起点合唱教材的再次创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需要追踪观察和深入了解学生,确定什么样的任务是当前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什么样的任务是学生目前尚不能独立完成、须借助教师帮助方能完成的。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实施的有针对性有差别的教育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同等质量的教育。

2、帮助学生寻找解决困难的“脚手架”

教师进一步细致分析和考虑在实践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以及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可以提供怎样的帮助。把握好外界帮助与学生自由之间的度,从而保证高质量的师生互动。

教学应当是一个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核心,不断造就和跨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也就应当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的过程。这是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学效果从根本上取决于师生互动的质量,学生能否表现出“最近发展区”并跨越这一差距,都将取决于教师恰当、适宜与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3、教师要拥有较高的音乐专业水平,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多级创编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有准确的把握,是一个胸有成竹的组织者,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水平,有能力对音乐作品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多级创编,通过不同难度,不同级别的材料创编,帮助学生跨越其“最近发展区”,从开始的“不能”变为最后的“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演唱合唱的基本技巧,并对合唱产生兴趣,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所以教师的音乐的专业水平将决定学生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揭示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内在机制――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自己现有能力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主动模仿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化教师表现出来的更高思维方式,以获得真正自主的发展。

第2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一、小学音乐课堂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研究当前通用的小学音乐教材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材中视唱技能训练部分占的比重很大,练耳技能训练部分占得很少。实际教学也反映教师在授课时较为忽视对学生进行练耳训练。因此,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练耳技能的培养是不容乐观的。

二、练耳和视唱结合的实现

视唱同练耳是密切联系的,是相互统一的。例如将视唱作为听音的基础,通过视唱来熟悉音乐中的各种音程、节奏和旋律,从而促进听音方面的提高。反之,通过对各种音乐元素的熟悉与辨听,从而达到促进视唱的效果。

对于刚升入小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音乐基础几乎为零。如何从零到有,对他们进行视唱练耳的教学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感知为主的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初始阶段。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与内容。

(二)层层递进的视唱积累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同学们的抽象思维也在不断形成完善,这些也帮助同学们对于乐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到小学中年级段可以加深音乐知识的讲解,训练学生有意识的识记。

1.背唱歌曲歌谱

耳熟能详的歌曲可以唤起学生的音乐记忆。如《小燕子》《粉刷匠》等。这些歌曲旋律流畅朗朗上口。在歌词唱完一遍之后进行歌谱的视唱,引导同学们将音符想象成7个特殊的歌词,“多唱”要求同学们达到背唱的程度,从而帮助他们形成音乐记忆。

2.模唱音乐旋律

模唱,即把所听到的声音唱或哼出来,它要求能够准确辨别出相应的音高并正确地将旋律唱出来。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同学们模唱歌曲旋律的能力。

(三)唱听结合及时巩固

唱和听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音的基本性质学生认知了之后,便可进行练耳练习。

1.单音听辨练习

听单音练习可分为4个阶段练习。分别是①do/re/mi②sol/1a③fa④si

(1)第一阶段do/re/mi,只有三个音,属于一个音组中较低的三个音,它们的音高挨着组合在一起,但也有高低。音阶练习的价值在此体现。听不出来时要求同学们模唱,教师出示钢琴音,通过对比分辨,进而感受出音高。

(2)第二阶段sol/la,sol和mi属于三度音程,学生对此很熟悉,昕辨时的三度关系很明显,同学们可轻松回答。

(3)第三、四阶段的fa和si,在音阶中构成半音比较不稳定,分开单独讲解聆听更加有效一些。这四个阶段视学生具体掌握情况选择课时数。要在全班大部分同学们都掌握了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稳扎稳打地进行。

2.音程昕辨

(1)旋律音程听辨

旋律音程,即先后弹奏的两个音。相对而言简单些,只需前面的单音练习训练得扎实即可。

(2)和声音程听辨

和声音程,即两音同时发出时的音响。要求学生准确地听出对应的音较难,稍超出了普通小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学时可以仅要求同学们听出音程的度数。以下介绍双音齐奏训练,笔者出现问题及解决策略:

①双音识别困难

有个别学生(前期训练过这种情况会明显降低)初听时甚至昕不出钢琴中二个音,只能昕到“嗡”。这时教师可以先单独弹奏根音,并请同学们模唱,让同学们在钢琴“嗡”的声音中找到我们刚才模唱的那个音;接着弹奏冠音,同样请学生模唱并找到这个音在双音音响中的位置;接着为同学们分组,一组唱根音一组唱冠音,请同学们聆听钢琴中的音响由自己参与的人声变换。这样的和声效果以及参与度会加深学生的认识。

②度数听辨

在听辨音程度数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音色的变化,通过语言和钢琴音色听辨结合来感知。如,二度七度,稍显得不和谐,略显挤压矛盾感;三度六度,和谐、明朗开阔;四度五度,协调稳定且空灵。

第3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一、视唱教学入门

首先让学生掌握必备的音乐基础知识,比如五线谱、音符、节奏等,这些在学习视唱之前是必须掌握的。目前在各个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的音乐特长班,都设立了详细的课程。一般对于初学音乐的学生,首先应该开设的就是音乐基础理论课程。

二、音阶练习

对于零基础的学生练习音阶的构唱是非常重要的。视唱实际上就是两个音高之间构唱,就是音程之间的联系,音阶的练习是视唱中音准练习的重要内容。音阶练习要始终贯穿于整个视唱的学习中。我在平日教学中,每次总会先进行一段音阶构唱练习。

1.认识音阶

采取简谱的形式,先让学生从认识音阶中各音开始,然后以阶梯的画面由低到高写出音阶各音。以一层阶梯为一个全音,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音阶中的全音、半音。

2.再就是演唱音阶

对于初学的学生直接演唱音阶的上下行,有点难,按照一般人的心理,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这样采取先易后难的教学程序更容易使学生掌握,也可以找一些音阶的歌曲比如《音阶歌》,教学生演唱。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自己编写一些音阶小曲进行演唱。

3.巩固记忆音阶

可以让学生根据标准音或者任何一个音,构唱另一个音。还可以合唱的形式练习音阶,可以把学生分成多声部,利用不同声部来连接音阶练习,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来感受不同的音高。

三、音乐节奏的学习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学生建立了良好的节奏感,就等于掌握了音乐旋律大门的钥匙。在学生掌握音阶构唱以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对于视唱练习至关重要。

1.划拍法

这种方法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将拍子划分时值,目的是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2.提取生活节奏法

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取归纳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进行总结归纳,让身边耳熟能详的生活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比如火车行进中的声音节奏、心跳的节奏、劳动号子节奏等。

3.利用熟悉的歌曲学习节奏

找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节奏比较简单的歌曲,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让学生在熟知的歌曲旋律中总结归纳节奏型。还可以让学生从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找出节奏。

四、视唱中的强弱练习

对视唱中的强弱运用也是评价视唱好坏的标准,所以在平日教学中要强化视唱中的强弱练习,教师可以先从拍号的学习入手,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拍号不同的重音关系及特点和强弱规律,再分析曲谱中有没有改变节拍原来强弱规律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等,从而通过对特殊部分和典型部分的单独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整首视唱曲的强弱感。

五、有感情的视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同样视唱也需要富有表情的表现力,也要有感情的演唱,要把视唱当成一首歌、一部音乐作品来表现,也要有起承转合,也要有“喜怒哀乐”,也要有高潮迭起。所以评价好的视唱除了看其音准与节奏以外,还要看其这段视唱表现的怎么样,看其同样的一首视唱是否可以感动听众。

1.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入手

感情体验,对学生来讲,他们经历简单,很少亲身体验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只能是间接体验。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有意识地积累音乐素材,广泛地了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音乐教学主要以聆听为主,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获得情感体验”。这也是现今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让学生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那些表现欢乐、悲伤、庄严、歌颂等不同情绪特征的乐曲,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特定的情绪,构成一定的音乐表象,而这种特定的情绪积累得越多、越丰富,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就越深刻、越强烈,越充满激情。从而为今后的音乐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挖掘视唱中的内容和音乐形式

当我们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首先要对乐谱、旋律加以分析,并对旋律的进行、节奏的运用以及和声的特点等知识对学生予以指导。同时有许多视唱都来自古今中外经典作品,所以教师在进行视唱教学中,要结合这段视唱的出处,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讲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作曲家生平及创作背景,通过这些让学生掌握唱这段视唱所要具备的情感表达方式。

3.掌握视唱中的正确呼吸

在平日教学中,视唱中的呼吸是学生不好掌握的,学生经常在唱一条视唱时找不到合适的换气位置,导致一条视唱表现的不完整。在视唱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呼吸,找到正确的换气点,对于音乐的完整性起到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平日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找到正确的换气位置,在演唱每条陌生的视唱之前让学生给谱子标上逗号、句号,把谱子梳理清楚,从而确保视唱的整体性。除了注意掌握正确的呼吸意外再就是注意对声音的训练,一条视唱表现力的好与坏声音也很关键,教师在平日指导学生练习时,要注意声音的甜美,要注意音量的控制,要注意声音的连贯,还要注意声音的统一等因素。

六、学生练习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视唱知识以后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践性的练习,在平日教学中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指导学生采取多种练习方法。主要以集体练习和学生个体练习相结合。在学习视唱初期要多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做集体练习。集体练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在集体练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穿插个体练习,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助式学习。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待学生掌握视唱能力以后,要重点进行高考针对练习,因为高考的视唱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陌生的视唱直接演唱,找出学生的优缺点,进行个别辅导。

七、选择教材

第4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识字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的运用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我们仅以课件《小小的船》为例加以分析。

1.教育学基础。(1)CAI课件主要采用声音、图片等导入机制,并同时利用动画效果,集中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注意力。一般而言,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行识字,将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及识字效果。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所动的画面,克服了分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2)CAI课件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中,等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反复两次)。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

2.心理学基础世界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提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他在说明人类的记忆与感官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人们一般可以记住自己阅读的10%,自己听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的50%.这也就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觉和听觉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和记忆效果。由于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是知识信息从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3.语言学基础(1)小学汉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字型的辨析与掌握。汉字的字型可分为三层: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或独体字的笔画;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顺序。运用CAI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别演化,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顺序演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的字型,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

(2)在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对识字教学的辅助功能

1.弥补教师示范技能的不足教师的示范技能对于识字教学有重要的影响。教师示范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识字效果的质量。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示范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普通话和三笔字。而普通话和粉笔字对识字教学至关重要。由于多媒体的运用中,采用了声音导入机制,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声音来代替老师的读音,这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地方口音浓重地区更有意义。在利用粉笔进行板书时,教师的字体端正与否,笔画笔顺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字。因为学生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自己没有主见时,一般视老师为权威,特别是少数低年级学生,所以用计算机代替示范技能水平略差的教师将有助于提高整个识字教学的教学质量。

2.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虽然整个多媒体教学设计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对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使用方便的特点,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代替部分老师用手画的内容。例如本课“船”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先选好的实物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若教师用传统的手画法进行教学所要花费的时间肯定比计算机操作所花多许多倍。其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学生记忆的效率,加快了学生学习生字的速度,因而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再次,由于多媒体网络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等形式找到急需的教学材料,也从而提高了整堂课的效率。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效率更高,促进了学生的有效的学习。

3.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师生之间唯一的媒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多媒体也成为师生之间的媒介之一。然而就这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部分职能亦可以由多媒体来代替,即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来完成学习。例如课件中的练习部分,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来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并且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亦可由计算机来代替,只要学生自己会控制计算机,便可自己进行汉字的学习,自己检测学习效果。计算机这种交互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可以解决由识字量少,识字时间晚而对阅读造成的影响。

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在利用课件教学时,一方面我们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了色彩、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教师的教学的思路进行,但另一方面,过多色彩的使用及动画的引入,将反而会影响对同界面上其他事物的注意力。

2.结合实际,追求实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音响媒体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光学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媒体。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各生字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合适的媒体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注重实效性。要本着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出发。

第5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一、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当前,我们面对的困难之一就是师生比严重失衡。短期内解决钢琴、教师等硬件设施是有可能的,但是,教师的数量不是一时能上来的。因此,我必须要采取有别于传统“一对一”教学模式进行施教。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钢琴集体课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明显优势:(1)从教师角度看,采用集体授课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相比,集体课教学可同时给数十个学生上课,缓解了教师不足的压力不谈,在教学中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集中讲授,甚至内容可拓展到乐理、和声、视唱等方面,大幅度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在教学手段方面,集体课教学一般都是采用电钢琴教学,电钢琴有软硬件配制和相应功能,既可互不干扰哪个独立学习,也可通过主控系统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互动。另外,还可通过投影仪、课件设计为教师展示乐谱、文字等信息提供有效途径。数字化的MIDI功能可以让学生即时欣赏、查验自己的练习效果,甚至可通过乐谱软件进行即兴演奏和作曲。显然,这是传统课堂和教师想也不敢想的事。从学生角度看,集体课教学有利于产生竞争与合作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我们知道,当前社会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是否具有竞争与合作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不仅对个人而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大力弘扬的。集体课显然能为这样的能力提供培养情境。具体到个人层面上看,人都有要比别人强的愿望,也都有想受到别人表扬肯定的期许。在集体课教学的情境下,看到别人比自己认真、有进步,进而产生追赶的愿望是人的基本心态。对自己不会的地方,很容易就能寻求帮助解决,进而产生合作愿望是人的基本生存本能。对不如自己的同学指指点点既容易满足自己的爱心愿望,也促成了有益交往行为。

但是,我们也发现集体教学也有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钢琴集体课教学效率如何保证?电钢琴毕竟与传统钢琴在手感方面有一些差异,因此,习惯于传统钢琴弹奏的教师,尽管对电钢琴的基本知识很容易掌握,但是,很难建立心理自信,仍然存在对传统钢琴的依恋。随之而来的还有对集体课教学效果的怀疑,担心这样不够专业,处理作品不够精细,不能教学个体差异问题。

显然,解决学生人数多的问题,采用集体课教学是必须的。集体课的优势是解决普遍性问题,“一对一”因材施教的优势是解决个别性问题。不容置疑,钢琴集体课与因材施教是有矛盾的。要处理好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就要使钢琴集体课教学强调合零为整、节省时空的方式,与因材施教强调的根据每个人或每个小群体的不同条件的教学的化整为零的方式统一起来。让每一个人都有收获,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树立了信心,才能保障钢琴集体课健康有效地发展下去。

二、处理好师范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因此,对学生的师范性要求是一项基本规定。但是,究竟什么是师范性?曾有过不同的理解,有的主张“一专多能”“多能一转”,有的强调“全面综合素质”。不管怎么理解,师范生要求学习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是基本内涵。也就是说,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是传播知识的工作。对于钢琴学习来说,强调实用性往往被理解为加强即兴伴奏教学。所谓即兴弹奏,就是在新作品(包括各种歌曲、乐曲等)、各种作品的移调演奏、各种舞蹈音乐中进行即兴弹奏。这样就在师范性、实用性与即兴伴奏之间无形中画了一个等号。诚然,师范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所以,在选拔生源的时候,在标准上已经放宽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入学时的钢琴水平几乎是零。就是在校学习四年钢琴都是必修课,其水平的提高也是可想而知。因此,除了个别钢琴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两年的打基础学习后,必须进行即兴伴奏的综合训练。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基本和声链接音型化的弹奏训练,中小学音乐课本中歌曲的简易编配训练,即兴伴唱训练,常用曲目的规整伴奏练习。显然,这就少了一些钢琴专业的手指练习、复调乐曲、中大型乐曲的曲目练习。通过有针对性的即兴伴奏训练,确实能给学生在中小学实习带来现实的效果。但是,这种理解实用性在实践中也会带来一些弊端。由于钢琴教学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一定程度的钢琴艺术性训练是必须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要求弹奏相当数量的钢琴作品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钢琴学习问题。作为钢琴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生增加一些符合其实际演奏程度的中外经典钢琴作品的曲目,因为这些经典曲目是历代音乐家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曲目,必然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后劲。事实上,我们以往尽管注重实用性的培养,但是,由于学生长期形成的依赖教师的惯性思维,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上仍然缺乏独立分析与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经常让学生紧密结合自己的钢琴弹奏体验,加强对作品进行分析、认识、总结和归纳的学习,对钢琴的基本技巧与音乐语言的关系,不同音乐表现与处理的基本手段,音乐的曲式与调式调性的分析、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等等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通过这样立体的、全方位的训练,最终使学生在钢琴音乐整体上形成一个根本的认识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说,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钢琴即兴弹奏的学习内容实用化,但不能简单化,它的内容究竟应该包括哪些还需要深入研究。在对伴奏音型、和声、音型、织体、调式、调性、作品风格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多听、多练、多看、多了解、多体验、多积累,在相应的钢琴教材、钢琴曲目上多动脑筋,尽量涉及一些风格和形态多样的音乐作品,如爵士乐、各种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音乐、现代音乐等等,以此来丰富学生们在钢琴即兴弹奏上的范围和全面性,最终逐步使他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即兴弹奏能力。

此外,我们对师范的态度也应该跟上形势。以前是计划经济时代,师范都是定向分配,必须当老师的。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学生的前途很大程度上由市场来决定。因此,我们也要淡化一些师范性的概念。从这个角度上说,强调实用性的即兴伴奏也不能“过了”,也要为将来的其他就业渠道多考虑一些。总之,处理好师范性与实用性的问题是时代的命题,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思考。

参考文献:

[1]孙岩.对离师钢琴裸徽学一般问题的认识乐府新声(沈阳音

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第6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 键 词:声乐教学 教学语言 语言要素

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是知识、心理、情感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的纽带与桥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应该是打动人心的谈话的艺术,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语言的技巧与运用,而教学语言的技巧与运用则来自于对本学科教学语言要素的了解与掌握。由于声乐教学不像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因此,语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情真、意切等基本要素构成了声乐教学的语言特点。其中准确、精炼是声乐教学语言构成的基础;生动、形象是声乐教学语言表达的技巧;情真、意切则是声乐教学语言运用的审美体验。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掌握了本专业教学语言要素的规律与特点,并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最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领略到声乐学习的真谛。

一、准确、精炼

声乐教学的语言基础在于准确与精炼。Www.133229.cOM声乐教学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提高艺术的审美情趣。由于人体的各个发声器官在歌唱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歌唱从生理机能上讲是一种抽象的运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声乐理论的“知识点”与“技能技巧点”概念清晰、条理清楚,并能够运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词汇,将歌唱的基本原理、歌唱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际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歌唱。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歌声和发声状态,进行判断、评价和指导。经过这样有目的、有计划,长期的反复训练,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最终掌握科学的歌唱方法。

例如,呼吸的训练。呼吸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歌唱的呼吸有别于生理性的呼吸,生理性的呼吸是自然地吸进去、呼出来,不用意志支配,不用加力,是由植物神经自主支配进行的运动。而歌唱的呼吸则需要把自然的气息控制起来,把它组织成为一股集中的、有力度的气流。因此,它是有意识的、有控制的、有技巧的运动。在训练初学者时,语言信息的传递是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呼吸状态的关键。教师要把歌唱运动中有关呼吸的理论知识(如:呼吸的方式——胸腹式呼吸,参与呼吸的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胸腔和膈肌,呼吸的“支点”——腰部周围产生压力,使腰部周围的肌肉向外扩张,即吸气肌肉群与呼气肌肉群相互配合形成“对抗支点”等)运用最准确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领会原理,掌握方法。如果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这些“要领”表达不准确,就会使学生对呼吸的概念含糊不清,从而影响整个人体的“发声乐器”控制失调,造成在演唱上出现许多弊病。

此外,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还体现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上。对于初学者,语言应以感性为主。因为这时的学生对声乐演唱的艺术理论和术语是陌生的,如果直接使用专业化很强的词句,往往会使学生不知所措,产生误解。因此教学语言应体现简单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而对于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及歌唱经验的学生,教学语言就可以直接使用专业词汇和专业用语。因为这时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对声乐术语的运用已心领神会,所以在教学时只要点到,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声乐教学语言的准确与精炼,一方面来自于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前辈与教师不断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加以总结、提炼、升华;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教师对各种声乐流派及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的教学理论、演唱方法、声音审美标准的研究与借鉴。例如,美声歌唱的特点是音域宽广,声区统一,追求深呼吸高位置,注重声音中泛音的运用。民族声乐是以行腔、润色为特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注重民族的音乐风格。戏曲则是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多种表演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特别是在吐字上的出字、归韵、收声及在气息上的呼气、换气、存气等独特的艺术手法,为声乐教学语言的丰富与凝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形象、生动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产——知识和艺术技能。”①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愿望,有获取知识的自信心。

在声乐学习中,有许多理论概念和名词语义都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初学者不易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及教学要求,用浅显的比喻形象的提示,明白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用“微笑”的启示找到歌唱的“高位置”。教学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犯有声音过“重”、过“暗”、过“压”等毛病,纠正这个问题需要师生之间积极配合,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完成。但往往学生在课上做到了,课下又丢失了,造成歌唱状态反反复复。针对这种现象,就可以用“微笑”的比喻来提示学生改变歌唱状态中的不良因素。通过启发学生体会微笑时上门齿微露,面颊肌肉积极、兴奋,上腭、软腭同时抬起,下巴放松,喉咙自然打开的状态,来调整声音的位置与音色,使声音变得明亮、靠前,获得高位置。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领会歌唱要领,易于抓住重点,并知道课下自己如何去复习和巩固课上所学的内容,知道在练习中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声乐教学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启发和感染学生的。

20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著名声乐大师尼古拉·罗西·雷米尼教授到中国讲学时,在教学中针对有些学生气息吸进去之后胸部紧张、不能放松的现象,用了一个“花瓶与水”的比喻。即他把呼吸的通道比喻成花瓶,把吸进去的气息比喻成灌进去的水,并强调学生注意——水是先到底部的。他用这样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和指导学生在吸气时肩部和胸部放松,而且注意扩张肋骨,使用横膈膜,这样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了歌唱时深呼吸的要领。

我国老一辈艺术家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他们在教学中的语言往往生动亲切,诙谐幽默。例如,京剧大师裘盛戎先生把京剧演唱中的“存气”比喻为银行中的“存款”。他这样描述:存气就好像人们生活中的存款,有零存零取,还有零存整取,口袋里总有余钱。但是不要浪费,必须用于需要处。这样在演唱时就不会声尽气绝、声嘶力竭了。沈湘先生把练唱比作“吃饭”。他在回答初学者课下如何进行练习时用了八个字:“少吃多餐,见好就收。”②从以上两位艺术家风趣的语言中,学习者就能够深刻地领悟到演唱中保存气息的重要性和练习时如何去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爱德加·戴尔在他的“经验之塔”理论学说中倡导:“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③形象、生动的语言的运用正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升华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在声乐教学中,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也表明,形象、生动的语言犹如教学中的调味剂,使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都保持在高水平的状态中,从而优化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声乐学习的快乐。

三、情真、意切

声乐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技巧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声乐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性格、志趣、修养、素质各不相同的个体,是一个个思想感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细心的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范,同时语言上要情真意切。例如,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胆小、怕羞、内向型的学生,教师要多用热情、鼓励的语言,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而对于活泼、好动、外向型的学生,对他们则要经常指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出高要求,激励他们向新的高峰攀登。

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小孩子无论生活在什么语言环境中,他总可以很快地学会这种环境中的语言,他不仅可以听懂别人的讲话,而且可以学会这种语言的运用。从这个观点中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声乐理论的知识点、技能技巧点及声乐作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渗透,使学生逐步熟悉“声乐艺术”,理解“声乐艺术”,感悟“声乐艺术”,并在声乐艺术的实践中体验美、创造美。例如,如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有着戏曲学习经历的声乐初学者,教学语言就可以运用专业术语的变体形式。虽然歌唱和戏曲演唱都是人声的艺术,都属于声乐文化的范畴,但是,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还是各自拥有独立的语言规则。在声乐和戏曲的演唱中都主张运用深呼吸,靠腹肌、横膈膜控制气息。这种呼吸方式在声乐歌唱中称为“胸腹式呼吸法”;而在京剧演唱中则叫做“丹田之气”。再有,不论歌唱和戏曲演唱都强调吐字的清晰和语气、语势的准确,但在训练上方法各异。美声唱法的训练是通过a、e、i、o、u五个元音以及这五个元音的逐步扩展来训练歌唱的位置及语言的协调统一;而戏曲的训练除了“喊嗓”,还有“念白”“道白”“绕口令”及专门练习“喷口”的段子。因此,面对有一定戏曲学习经历的学生,如果在教学上直接使用声乐专业的用语,往往会使学生概念混淆。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戏曲中的术语逐步转移到声乐学习中来,让学生通过歌唱的实践活动,逐步体会和掌握声乐与戏曲在演唱中的相同之处,在理论上的不同论述,并能够在声乐演唱中借鉴戏曲表演中特有的艺术手段及表现方式。例如,在演唱《故乡是北京》和《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两首作品时,如果教师通过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启发和引导学生把京剧演唱中的行腔吐字运用到歌曲的拖腔中,就会有京腔京韵之味道;如果把京剧表演中的扇子功、台步功借鉴过来,就会使这两首作品在演唱上锦上添花。

正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所倡导的, 任何学习都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应被动接受外在的信息, 而是要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与认知特征,有选择地知觉外在的信息和建构当前事物。准确、精炼;形象、生动;情真、意切的教学语言不仅保证了声乐教学的有效进行,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声乐学习和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认知个性,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文化素养、理解能力及嗓音条件,在学习和实践中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展示出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使“教”与“学”在自由、自在、自然的建构过程中进行。

注释:

①转引自刘朗著《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2页。

②李晋玮、李晋瑗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版,第81页。

③转引自吴疆、陈瑛著《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第7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文章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限阈,以声乐教学为研究对象,将声乐教学基本原理与学习心理、学科交叉相融合,构建更为宏观的声乐教学体系。此外,从教师核心力、多媒体运用、艺术实践、角色转换几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声乐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通过研究对中职声乐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声乐教学;实践

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兼有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它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声乐基本理论与技能。学习声乐有益于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审美等功能作用。声乐受众群体也很广泛,且演唱方便,不受人的年龄、文化、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科学系统地学习声乐,进一步强化声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最终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品格,增强审美意识,逐步走入高雅的艺术人生。那么面对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和能力欠佳的中职生来讲,学习声乐初期能尽快启蒙入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采取灵活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有可能逐渐丧失最佳的教学时机。针对如何能不断激发中职生学习声乐的动力、增强学习自信、完善道德情操上好声乐课我有以下几点探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零距离”领跑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范唱、学生互动、经典作品欣赏、网络共享等多种手段进行感性培养,鼓励学生敢唱、喜欢唱,培养自信心。其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可以融合儿歌、通俗歌曲、艺术歌曲,避免枯燥无味的单一内容,并不断增强作品本身的亲和力,让学生感到学习声乐并没有那么难。消除学生学习“戒备”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习声乐虽然是一门娱乐身心的艺术学科,但同时也要经过自然演唱—不自然的科学演唱—自然的科学演唱的学习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声乐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感性地去学习,理性地去练习。绝不能类似于语文、历史等文化课以语言作为导向和支撑,它要绝对高于语言的流动性和感染力。假如声乐课变成了老师一言一堂的生硬“说课”,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和艺术氛围,那么此学科就失去了自身价值和意义。没有魅力的声乐课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失去长久学习的动力。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

人在歌唱时有很多众所周知的益处,如:增强心肺功能、促成生动的面部表情、促进思维活跃增强记忆力,同时还能增强歌唱者的自信心,形成乐观、沉稳的性格。但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授课形式,对中职生而言,就很难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大多数同学认为内容空洞无聊,授课形式老套缺乏创新。那么作为声乐教师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设计上,就要精选各姊妹学科逐步渗透其中。

1.声乐与体育健康的联系。有人说“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歌唱中的呼吸无论是缓吸缓呼、急吸急呼、急吸慢呼、慢吸急呼,都是积极主动有控制、有设计的,它不同于人剧烈运动或是无意的本能呼吸。因此在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发声时,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尝试歌唱,呼与吸配合发声最为重要。在声乐呼吸训练方面,争取借鉴体育学科体能训练的方法,逐渐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达到呼吸主动与被动的完美融合。学生一旦形成了顺畅的呼吸循环,解决了歌唱的原动力,唱起歌来就“底气十足”,表达歌曲游刃有余。

2.歌词与文学之间的关联。古语曰:“诗言志,歌咏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语言和歌唱两者间的必然联系。声乐作品中的歌词是文学语言的吟唱,是语言在各种语境中的表达,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有机结合。诵读、背记,并领悟歌词寓意对于改善讲话语气、建立口腔正确发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增强审美情趣非常有益处。唯美的歌词再配以优美动听的旋律“锦上添花”,让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加深感性记忆,拓展想象空间。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于歌词的把握和理解尤为重要。因为歌词是有形的、易于通过文学角度去理解和表达的。无论是何种题材、体裁,什么年代、背景的内容,通过学习歌词都能感受和领悟大部分信息。对中职学生而言,这个环节也没有任何学习难度。但往往这一教学环节很容易被老师或学生忽视,甚至在许多声乐教学中,存在重声轻字现象。俄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认为:“音乐与词的统一,应该作为表现内容和艺术形象的重要方法。”所以声乐课必须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前提下,反复推敲歌词意境,并有感情诵读、背记,让歌唱语言尽可能地展现出艺术魅力。

3.声乐的社会交往价值。齐唱、合唱、重唱以及其他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都以音乐为纽带进行人际交流,中职生学习声乐也有助于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相互尊重的群体意识。因此,我在常规的声乐教学中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好声乐技能、技巧,积极参与各种演出,踊跃加入学校的各个团体,如:小、中、大合唱团,音乐剧团,话剧团,或其他社团。这样不仅丰富了中职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他们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关注优秀人才,为各种中职生技能大赛做储备。针对各个团体,教师要适度管理和引导,并多创造演出机会。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有活力和激情的释放地,学以致用了,才能有成就感、价值感。价值得到不同程度体现,人与人之间也和谐相处,有利于各个团体持续健康发展。班级、学校和社会因为声乐都积极地融合在一起,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也会得到促进与发展。

三、发挥声乐教师素质核心力

作为声乐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厚重的理论文化修养,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并能灵活运用音乐教学法等基本素质。具备基本素质的同时再配以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积极有效的评价、和谐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具备了这些驾驭声乐课所特有的核心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声乐课的功能作用。同时教师应在常规的教学中细心有倾向性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自信心等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被实施者的学习状况。其次,要不断创设愉快和谐的上课氛围,让学生喜欢声乐课堂环境,喜欢老师的教态、风格,喜欢上课的方式,最终顺其自然地喜欢上声乐课。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声乐,教师再逐步引导学习声乐理论、技能技巧,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中再有计划地开展独唱、重唱、小合唱、情景演唱等表演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动力,这样像金字塔一样从零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更高的艺术目标发展。

四、开发声乐教学的辅助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很多,笔者在声乐教学中鼓励学生用手机、录音笔等设备收录自己的声音、影像并做好记录,定期回放,自我评价学习进步状态。同时也可以录教师的范唱、讲课片段、歌唱家的演唱等作为参照,以便更好地感性直观教学。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让学生进入录音棚录制自己的作品,哪怕是青涩的,他们也会有成就感。教师日常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演唱,并加以适度指导,那么学习就会变得道路百通,增强时代教学魅力。反馈和收集的资料经教师整理后,选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大的、积极热情的,就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互评,让我们的同学感到师生都在用心地学与教。同时可以设立最佳上镜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声音奖、最佳制作奖等有趣时尚的奖项来鼓励同学。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学习轨迹档案,如:刚入学时的声乐基础到最后毕业达到的水平;记录学生喜欢唱什么风格、体裁的作品;喜欢老师的哪些教学方式方法;毕业后还有没有兴趣继续学习声乐等一些细节信息。有助于教师丰富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今后的有效教学。

五、主动创设实践平台

声乐的教学成果离不开实践的验证。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主动创设实践平台。例如:举办校园歌手比赛、卡拉OK比赛、自弹自唱基本功比赛、原创歌手比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运动会献歌、篝火晚会、迎新晚会等艺术演出。学生一旦有了比赛或者参演的欲望,他们就会在声乐课堂上有动力去学习,有目标去奋斗。教师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上课就会更有效率更有价值。作为教师可针对各种比赛进行辅导,制订比赛计划、比赛内容。在声乐比赛的种类和用嗓方法上可以是多样的,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无论何种演唱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都是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所达到的成果,只靠先天而后天不学习是走不远的,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在中职学校声乐课专业开展的主要内容大多还是以美声、民族,或民美结合的唱法作品为主。虽然学生大多数喜欢非艺术歌曲,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学校艺术氛围的影响下,会最终喜欢艺术歌曲的。还是那句话: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牢固的基础上即使延伸到课堂以外,学生们也会潜心学习声乐的。

六、有效转换师生角色

当声乐课教学进行一学期以上,中职生对声乐课教学模式有一定了解,对声乐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了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在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设计角色互换教学活动。所谓角色互换,就是老师变为了“学生”,学生转变为“教师”,共同探索如何上好一节声乐课。当学生转变为了“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学生声乐时,学生就会由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上好声乐课,如何备课、背什么程度的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哪些教学环节(可以使用学生自己的原创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在模仿教学的同时切身感到教师教时的难和学生学时的不易,就会珍惜每节课的宝贵学习机会。作为教师也会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哪种教学方式方法更喜欢、对哪些作品更感兴趣、学习时遇到哪些困难和误区等等。这样教师就会及时因材、因人地调整教学,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因为有据可查、有法可施了。当然在此环节贯穿的同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有教学思路和设计时要加以适度调控,要努力营造学生的“教师”环境。同时还要适度建立评价机制,总结学与教的心得体会,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实际的声乐教学奠定初步基础。

综上所述是探索如何上好中职生声乐课的几种方法、手段或是教学经验。我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还要不断推敲、反馈、总结,因为再好的教法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教学效果的证明。

作者:张洪波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分院

[参考文献]

[1]颜铁军,金顺爱.科尔沁民歌的两点美学阐释[J].文艺争鸣,2016(03).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4]李华.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6(06).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0.

[6]玛努爱尔,加尔西亚(子).歌唱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8.

[7]汪明洁.声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第8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音乐素养作为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成为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就是教育部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而在中小学推行的一项育人工程。“2+1”的含义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终身受用的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其中,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被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艺术技能之中。

为配合该项目的实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开列了一系列体育和艺术技能项目供师生选择,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标准供学校参考,同时组编了“2+1”系列辅导用书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其中音乐类的《声乐》(刘东主编)一二册,《钢琴》(潘淳主编)一二册,《电子琴》(沈晓明、王晓莲编著)一二册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从整体来看,这套辅导用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首次由政府组编,保障了该项目用书的权威性

这套辅导用书从前期的调研、选题的确立,到编委会的组建、作者的遴选、写作大纲的完成、书稿样章的专家审读、最终的出版,各个环节始终由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管理,使辅导用书具有较高的水准和权威性。

二、专家锻造,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成熟

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编均为该领域顶尖的教育专家,既有高超的演唱演奏水平,又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能训练理念和技术,这使学生在学习该项技能的入门之初,就被引领上一条科学、规范的路子,无论是将该技能作为爱好还是将来走向专业学习,都能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水平得以有效和迅速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学习内容模块

这是这套辅导用书最值得称道之处。我们通常见到的技能教学的教材,多为音乐作品和简单知识的组合,内容枯燥简单。而“2+1”音乐类辅导用书的几位主编都有着几十年的青少年音乐技能教学的丰富经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他们别具匠心,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得看似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充满美感的艺术之旅。

以《声乐》为例。该书根据中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以文学的语言提炼出每章的标题,同时结构起各章。各章内容在一个主题下被设计在一起,看起来相当有趣。《月亮月光光》《风》《过新年》这些根据青少年已有的生活体验建立起来的标题,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音乐不再是那么抽象,它可以如此生动地表现生活、表现情感。

该书还确立了一个概念:声乐技能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唱歌,其内涵包括“对音乐的审美——听、音乐素质——唱以及发声方法三个部分”。在这个立意之下,本书每章安排了五个模块:

一是欣赏部分。首先通过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对音乐的理解力,启迪艺术想象力,为进一步表达音乐积累能力。

二是歌曲演唱部分。每章提供两首歌曲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经典和现代优秀作品并重,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和表演唱。这使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再创造能力、鉴赏能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得以循序渐进地提高。

三是推荐歌曲部分。每章包括两首歌曲,供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之用。二三两个部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四是音乐知识部分。介绍了演唱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音乐家、小故事、小常识。这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表现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体现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五是名人名言部分。这部分看似与本书无关,但仔细阅读和体味,却都是与所学相关的箴言妙语,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领悟作品内涵、营造学习声乐艺术的氛围大有裨益。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对青少年的满怀期待。

四、零为起点,进度编排合理,易于普及和达标

“2+1”项目旨在通过学校课外教育的力量,使每一位对体育和艺术技能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辅导用书制订了零起点、趣味性、易达标、有提高的编写方针。这使得教材定位在音乐技能基础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不仅适合“2+1”项目使用,也可供少年宫、各种社会办学、家教授课等使用。例如《钢琴》,从基本的乐理入手,带出作品的演奏,并附演奏提示,下一步还将配套制作作品范奏教学光盘,为教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源准备,便于进行基础教学。

五、技能引领,能力和文化并重

技能教学无疑是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线,同时,这套用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相应的音乐文化。如《钢琴》和《电子琴》都涉及了对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通过即兴演奏,学生可以为歌曲、乐曲编配伴奏,掌握了又一项表现音乐情感和与人交流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仔细研读《钢琴》训练作品的进阶安排和提示内容,一条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脉络于不经意间又形成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同时也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切实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

根据技能学习的实际,即教师辅导、学生练习、家长协助辅导。本套用书考虑了这三方角色的共同参与,特别对于低龄学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个角色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得艺术技能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七、教学资源配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套辅导用书还配套有相关的音响资源,例如《声乐》一书录制了百余首少儿声乐作品范唱与伴奏。涉及范唱形式有齐唱、合唱、独唱和重唱,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学演唱,也有利于学校或社会办学开展演唱活动。这使得教学内容完整、丰富、生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八、装帧清新,体现现代青少年审美需求

第9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在《微电脑世界》2010年8月和9月刊《主流投影技术剖析》专题里,我们集中评测了投影市场热点之一的超短焦投影机,包括3LCD阵营以及DLP阵营的近10款产品。作为短焦投影机市场强有力的推动者,明基正逐渐成为短焦投影市场产品最丰富、类别最齐全的品牌之一,近期也了其最新的超短焦投影机新品明基MX712UST。

真正的零距离6cm距离投射60英寸

投影机的投射比是指投影距离与投射画面的宽度比值。比值越小则说明同等投影距离内投射画面尺寸越大。普通投影机的投射比,通常在1.5~1.9之间。当投射比小于1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短焦;而当投射比达到0.6以下,我们称之为超短焦。当投射比在0.28~0.3左右时,短焦技术一般采用反射式,明基MX712UST正是这样一款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机产品。

在PC World中国实验室实际测试中,在机身距离墙面16 cm时,投影画面达到了80英寸,在机身距离墙面达到极限的6 cm时(电源接口以及各种数据线接口连接的最小距离长度),投影画面达到了63英寸,真正做到了零距离投影。这种零距离投影技术在对空间要求苛刻的小型会议室以及教育行业中就显得尤为适用。它降低了空间要求,在和电子白板配合组成交互式演示系统时就显得更加驾轻就熟了。

明基MX712UST采用DLP投影技术,配备特殊非球面镜头。具备主流的XGA分辨率,标称2500流明,对比度3000:1。在PC World中国实验室的实测亮度为2430流明,对比度达到3035:1,此时功耗为276W,省电模式下的亮度为1622流明,此时的功耗为210W。对于普通短焦投影机,一般亮度高于1500流明即可满足多种场合的应用需求。在省电模式下理论上在比较宽敞明亮的环境,比如会议室、教室等也可以正常使用。对于反射式超短焦机型,根据光学原理,光线从镜头投射出来先直射在反光镜上,然后通过反光镜的反射图像成像在镜头后方。也就是用户面对的投影屏幕。此时画面畸变、亮度不均和对焦往往是最大的技术难题。

在我们进行的ANSI标准的9点亮度测试中,明基MX712UST亮度均匀性整体表现良好,不过投影画面顶部有轻微畸变,这个也是大部分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机的通病。由于投射的夹角过大,画面顶部和画面底部实现同时对焦清晰确有一定难度,整体表现为由上至下画面逐渐锐利清晰。

个性贴心设置 超强功能组合

明基MX712UST支持桌面正投、桌上背投、吊装背投以及吊装正投4种投影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投影机的场地适应性,无论是商务还是教育用户都能够找到最适合的投影方式。墙面颜色有浅黄色、桃红色、浅绿色、蓝色以及黑板5种供用户自由选择。支持4:3、16:9、16:10三种投影比例,同时支持2倍手动数码变焦,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精确便捷。

经常有学生抱怨老师在设置调整投影机选项时,菜单几乎占满了全屏,阻碍学生正常观看投影画面,而明基MX712UST支持菜单位置居中、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5种摆放,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影响观看正常投影情况下自由调节。另外,明基MX712UST针对教育用户特别设计了“教学模板”选项,在黑板和白板2种选项下,分别有信函格式、工作表、坐标图3种模式供老师选择,同时也设置了演示、sRGB、影院、用户自定义、动态5种图像模式。

作为一款反射式超短焦投影机,明基MX712UST同样具备3D投影功能,支持USB投影、无PC投影、无线投影功能,支持2秒关机,也同时支持麦克风输入等个性化需求。在无PC投影演示中,对于图片文件的反应尤为快速敏捷,由于搭载DLP的极致色彩技术,图像显示整体表现清晰锐利,灰度层次感丰富,色彩准确自然。

接口方面,明基MX712UST配备同样非常丰富,包括2个D-sub输入,1个D-sub输出。1个USB接口,1个迷你USB接

口,S-Video,Compositevideo,音频输入输出,麦克风接口,RS232串口,DC 12V输出等接口,并日,内置2个10W扬声器。

零距离投影机 未来的电视机

零距离投影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许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是从应用来看,零距离投影其实就等同于教室、会议室或者客厅里的一台大屏电视机,普通电视机摆放大部分都是倚墙摆放,和墙面距离一般在20cm左右,而零距离投影机不管是吊装还是普通摆放,只需6cm距离即可投射60英寸画面,16cm距离即可投射80英寸画面,这些都是普通电视尚难达到的尺寸。

相对于普通55英寸平板电视动辄30kg的重量以及庞大的身躯,明基MX712UST仅仅5.5 kg的重量以及318×109×395 mm的外观尺寸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对于那些空间有限,但是追求大画面的用户,零距离投影机绝对是不二选择。搭配丰富的接口,4种灵活的投影方式以及无PC投影、无线投影、3D投影功能,几乎可以瞬间搭建起一个小型多媒体娱乐中心。

市面上主流s5英寸平板电视平均售价已经超过万元大关,60英寸以及以上产品售价更是高达2万元以上,明基MX712UST的售价也超过了2万元,在价格方面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拉近。假以时日,如果能够在画质和分辨率上做对应提升,零距离投影机成为未来的电视机将不再是梦。

用户案例:明基MX712UST教学娱乐两不误

北京化工大学智能工程研究室长期致力于流程工业的过程模拟、优化控制、故障诊断与系统维护、虚拟现实、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开发工作,目前由6位在职教师、几十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

申请此次体验活动的李芳老师以及团队在试用明基MX712UST一胤后感慨良多,因为从事行业的特殊性,所以用于教学方面的教学教案与科研项目的预审材料数量很多,而且很多图标表格都是彩色篇幅,如果全部打印出来一一传阅,不仅耗时,浪费大量的纸张和墨汁,而且保密性也会非常差。

自从有了明基MX712UST,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每当有材料需要讨论的时候,再也不用一摞摞的把资料打印出来了,大家凑一块,在不到30平米的办公室空间里腾出一张桌子摆放上明基MX712UST即可,不到10cm的距离可以投射出超过60英寸的大画面颇让老师和学生们感到震撼,在空间不够充裕的办公教学环境真是太适合不过了,一面白墙已经足够。

搭配2500流明的亮度,在不需要关闭窗户拉下窗帘的情况下,投影效果也非常好,图像表格都显示清晰锐利,色彩自然明亮。搭配自带的2倍手动数码变焦功能,在查看图标和表格的详细标注时显得尤为方便。同样,在没有配备投影机的大阶梯教室给学生上大课的时候,明基MX712UST的超短焦投影能力让坐在最后排的同学也能够一目了然地观看到清晰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