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零基础心理学培训精选(九篇)

零基础心理学培训

第1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人才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结构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数控加工专业(051400)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区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数控加工专业知识,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加工中心加工的技能和能力,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

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范畴为:

(1)数控车工(核心职业)。

(2)数控铣工。

(3)加工中心加工。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 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

(3)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及运动技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4) 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熟悉机械加工的专业知识,能读懂加工图纸,会查阅有关技术手册。

(2)熟练掌握中等难度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方法,编程知识。

(3)能接受和使用新技术、新工 艺、新设备、新材料。

(4)熟悉数控机床结构,数控刀具的使用性能。

(5)了解企业产品的知识和企业管理常识。

(6)具备根据工作任务主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资料的能力,并在工作中有效应用。

(7)具备识读与绘制中等复杂零件图样的能力。

(8)具备手工编写零件程序和加工零件的能力,能按照作业规范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完成一般零件的编程、加工、装配与质量检测及常用车刀的刃磨,能独立完成一般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进行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等常规工作任务。

(9)具备运用CAD/CAM软件完成中等复杂零件工艺与自动编程能力。

(10)具备按照工作要求、执行本岗位工作流程、并能规范填写工作记录的能力。

(11)具备规范执行6S现场管理的能力。

3.专业(技能)方向

(1)专业(技能)方向1:数控铣削加工。①能熟练操作铣床及数控铣床,能对铣床及数控铣床进行日常保

养;②掌握铣削及数控铣削的加工技 能,能运用铣床及数控铣床完成平面、轮廓、槽等铣削加工;③能对简单零件进行工艺制定和程序编辑,能运用CAD/CAM软件完成零件自动编程;④能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2)专业(技能)方向2:加工中心加工。①能熟练操作加工中心机床,能对加工中心机床进行日常保养;②掌握加工中心加工的技能,能运用加工中心机床独立完成加工零件;③能制定简单零件的工艺,编辑程序,能利用CAD/CAM软件完成零件自动编程;④能对零件进行质量检测。

七、主要接续专业

1.高职: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修

2.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八、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结合”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教育资源和企业密切配合,通过加工真实产品来培养学生,使生产和教学有机结合,营造企业生产环境,以培养适合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它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应用于真实生产实际中,实现在学校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为顶岗实习打下基础。使学生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从事与企事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工作,并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与义务,并获得一定的实习报酬。顶岗实习能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九、课程体系构建

(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描述

典型工作岗位: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典型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如下。

1.零件钳加工

(1)能读懂钳工常见的零件图及简单工艺装配图。

(2)能读懂简单工艺文件及相关技术标准。

(3)能对常用设备、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4)能正确选用加工设备,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5)能进行一般零件的平面划线及简单零件的立体划线。

(6)能进行锯、錾、锉、钻、绞、攻螺纹、套螺纹、刮研、铆接、粘接及简单弯形和矫正。

(7)能进行简单工具、量具、夹具等工艺装备的组装、修整及调试。

2.零件车削加工

(1)能读懂轴、套和圆锥、螺纹及圆弧等简单零件图。

(2)能制定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

(3)能使用车床通用夹具和组合夹具将工件正确定位与夹紧。

(4)能刃磨普通车刀及标准麻花钻头。

(5)能车削轴类、套类、三角螺纹、梯形螺纹、蜗杆等零件。

(6)能简单维护保养普通车床。

(7)能使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直径、长度、锥度、螺纹。

3.零件铣削加工

(1)能读懂简单零件的三视图、局部视图和剖视图。

(2)能合理选用常用铣刀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3)能制定简单工件的铣削加工顺序。

(4)能使用铣床完成台阶、沟槽和键槽等零件加工。

(5)能进行普通铣床的日常维护保养。

(6)能用常用量具检验平面、斜面、台阶、沟槽和键槽。

4.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1)能绘制轴、套、螺纹等简单零件图,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

(2)能编制台阶轴类和法兰盘类零件的车削工艺卡。

(3)能依据加工工艺卡选取合理刀具和对刀。

(4)编制台阶、内外圆柱面、锥面、螺纹、沟槽等轴类、法兰盘类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程序。

(5)熟练数控仿真软件基本操作和显示操作。

(6)能使用CAD/CAM软件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程序。

(7)能使用数控车床完成轴类、套类、螺纹等零件加工。

(8)能简单维护保养数控车床。

(9)具备组合零件加工能力。

5.零件数控铣削加工

(1)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绘制有沟槽、台阶、斜面、曲面的简单零件图。

(2)能编制由直线、圆弧等构成的二维轮廓零件的铣削加工工艺文件。

(3)能够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文件选择、安装和调整数控铣床常用刀具。

(4)能编制由直线、圆弧组成的二维轮廓数控加工程序。

(5)能够使用CAD/CAM软件绘制简单零件图。

(6)能够利用CAD/CAM软件完成简面轮廓的铣削程序。

(7)能使用数控铣床完成平面、轮廓、曲面、孔、槽等零件加工。

(8)能进行普通铣床的日常维护保养。

(9)能用常用量具检验平面、斜 面、台阶、沟槽和键槽。

6.零件加工中心加工

(1)能读懂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能绘制有沟槽、台阶、斜面、曲面的简单零件图。

(2)能制定简单的加工工艺,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3) 能正确选择零件的定位基准。

(4)能在主轴或刀库上正确装卸刀具。

(5)能手工编制钻、扩、铰(镗)等孔类、平面、轮廓加工程序。

(6)能使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二、三维造型及自动编程。

(7)能综合利用车铣加工中心机床完成零件的复合加工。

(8)能使用常用量具检验内径、外径、长度、角度的精度。

(9)能对加工中心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二)典型工作任务到课程的转换

零件钳加工《零件钳加工》;零件车削加工《零件普通车床加工》;零件数控车削加工《机械识图》《零件数控车床加工》《机械CAD/CAM》《组合件加工与装配》;零件铣削加工《零件铣床加工》;零件数控铣削加工《零件数控铣床加工》;零件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加工中心加工》。

(三)课程结构

见课程结构图。

十、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包括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数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一体化课程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公共基础课

1.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74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2.数学(7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语文(68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4.体育(146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增强体能、体育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5.计算机应用基础(68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公共拓展课

1.礼仪(38课时)

本课程讲授当今职业人士必备的礼仪规范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操作程序,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礼仪,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姿容仪态、风度修养。

2.应用文写作(38课时)

本课程通过应用文写作基础理论和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与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高常用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

3.演讲与口才(36课时)

本课程介绍演讲与口才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演讲词的写作方法,介绍演讲是辩论的技能和技巧,强调基本知识理论与实际训练相结合,运用常用的技法进行训练,启发学生培养自己的讲说风格。

(三)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1)机械识图(72课时)。本课程介绍以知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用正投影法绘制图样的方法;机件的表达方法及相关标准;常用件、标准件(主要是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零件图、装配图的作用及内容,掌握阅读机械图样的方法。

(2)机械CAD/CAM(74课时)。本课程介绍主要学习AutoCAD二维、三维功能,主要完成 机械零件的电脑绘图及产品的造型。CAM主要学习CAXA、CAXA等软件学习,完成NC数控加工模块及自动编程等功能。

(3)零件钳加工(136课时)。学会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和设备(如钻床、砂轮机等),能利用手工工具制作简单零件,懂得钳工的划线、锯削、锉削、孔加工、錾削、螺纹加工、简单装配等基本功技能。

(4)零件普通车床加工(288课时)。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的操作及使用,学会如何加工轴类零件和套类零件、锥类零件、三角螺纹零件、成形面零件、梯形螺纹零件、偏心零件等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5)零件数控车床加工(304课时)。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及使用,学会如何编写轴类零件和套类零件、锥类零件、三角螺纹零件、成形面零件、梯形螺纹零件、偏心零件等零件的加工程序及加工工艺,并通过实践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6)组合件加工与装配(324课时)。要求学生完成机构的建模、动画设计、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刀路设置、数控加工等任务。每个项目都包含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以保证实现学生能“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要求学生利用CAD、CAM、CAXA等相关软件分别完成零件的建模、刀路设置、数控加工等。

2.专业方向课

(1)零件铣床加工(76课时)。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普通铣床的操作及使用,学会如何利用铣床加工各种面铣类零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零件数控铣床加工(76课时)。掌握数控铣床操作技能和加工程序编制(手工、自动编程),能合理地选用刀具,合理的选用切削液,掌握工件和刀具的定位、夹紧,能独立制定中等复杂零件的铣削程序,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对工作场地进行6S管理。

(3) 零件加工中心加工(38课时)。掌握加工中心机床操作技能和加工程序编制(手工、自动编程),能合理地选用刀具,合理的选用切削液,掌握工件和刀具的定位、夹紧,能独立制定中等复杂零件的铣削程序,做到安全、文明生产,对工作场地进行6S管理。

3.专业拓展课

(1)金属焊接(38课时)。能正确选择安装调试、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焊接设备;能分析焊接过程中常见工艺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能根据实际的生产条件和具体的焊接结构及其技术要求,正确选择焊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工艺措施,能初步提出焊接工艺的改进、提高方案。

(2)特种加工(38课时)。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 法;掌握电火花成型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电化学加工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解快速成型加工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解激光加工基本理 论;理解超声波加工基本理论;理解电子束、离子束加工基本理论;了解其他特种加工方法。

(3)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36课时)。“数控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故障诊断与排除;“机床出现急停报警”故障诊断与排除;“刀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进给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与排除;数控机床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顶岗实习

1.实训时间

累计总学时原则上为一学年。在确保学生实量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探索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安排学生实习等改革创新。

2.实习要求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的有关要求,应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十一、教学时间安排

(1)本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80学时。每学年为约为40周(含复习考试)。周学时约为28学时。其中应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就业教育、顶岗生产实习等活动。

(2)公共基础课为324学时,占总学时的14.03%。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为1198学时,专业方向课程为学时190,拓展课程(公共拓展课+专业拓展课)为224学时,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为1036学时,合计2756学时,占总学时的85.97%。

(3)本专业的基本学制设置为三年制时,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工艺课、专业技能课融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拓展专业群中可迁移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1.数控加工专业各学期教学时间安排

入学教育:1(周)(第二学期);军训: 1(周)(第一学期);课堂教学(含复习考试): 73(周)(第一、二、三、四学期);就业教育: 2(周)(第四、六学期);顶岗生产实习:37(周)(第五、六学期);机动:6(周)(每学期1周);合计:120(周)。

2.教学安排建议

如数控加工专业课程设置表所示。

十二、教学实施

1.教学要求

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专业技能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强调专业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特色,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2.教学管理

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机制,教务科和专业教研组,对常规教学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管理和监控; 建立教务科和专业教研组督学机制,实现督教、督学、督管;建立校内教师互评机制,在校内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校内老师对主讲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工作;建立学生教学效果反馈机制,对所有上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十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为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据。依据项目教学的进程,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评定相结合,综合利用形成性、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来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素质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确定学生文化基础优劣及其潜能所在。根据专业技能标准,制定考核的多元评价机制,使评价真正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活动中,评价者进行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评价小组,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师生共长”关系,共同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引进社会企业专家及家长的评价,综合不同的多方位评价。

2.评价内容多元化

考核不是为了检测知识的识记程度,而是要侧重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结合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课程目标为根本依据,科学地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与方式,全面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包括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既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方法多元化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不应拘于书面测试和考试,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可以运用。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

十四、实训实习环境

本专业应配备校内数控加工一体化教室、机械加工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室、实训室的环境要具有真实性,并能应用仿真技术,具备工作、教研、实训及展示等多项功能。

十五、专业师资

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应合理,符合专业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长远发展需要和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占到教师总数2/5以上,专业带头人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双师型”教师,要能够站在数控加工专业领域发展前沿,掌握本专业行业发展最新动态;骨干教师要参与课程的建设与课题的研究。

1.年龄结构合理

数控加工专业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获取、吸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年龄在50岁以下的高级讲师及35岁以下的讲师所占比例要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要高。

2.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合理

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和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要占专职教师比例的80%以上。

3.生师比结构合理

生师比适宜,满足本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一般不高于20∶1。

4.“双师型”教师比例结构合理

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到企业挂职锻炼,并获取数控加工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使之达到90%以上。

5.专兼比结构合理

第2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工科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开设的相关实验实训项目,主要对学生在机械工程基础方面进行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践,重点培养机械工程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基础能力。中国制造2025对机械制造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员工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工,必须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对原有的实践教学系统进行重构,建立符合先进制造业要求的,集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

1教学体系重构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机械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与CAD绘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技术测量”等系列课程,其传统对应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主要是认知或验证类,设计型、创新型的实验几乎没有,教学体系的设置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通过教学体系的整合,加大了创新设计类实验和先进制造技术实训项目的比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依托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多渠道、多种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以原有传统的机械基础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为基础,重新构建了由“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技能训练中心和综合实践及创新训基地”二中心一基地共6个平台、15个模块组成的新型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是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包含了多个实践模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实践训练水平,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1基础实验中心

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加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之间的联系。在保留原有开设的机械制图、机械结构认识与实验、制造工艺认识与等传统实验项目基础上,增设了机械创新设计展示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以三维实体造型创新设计为载体的三维设计实验室、CAD/CAM实验室等。引入企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按照基本的认知规律,按机械构造认知机械零件识读与绘图机械构造分析机械零件的选用与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顺序依次进行机械的引导认知、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设计,将多门机械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机械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2],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2.2技能实训中心

为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要求,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基础上,还必须培养学生掌握一定先进制造业技术,因此增加了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操作及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在原有的机械零部件拆装与测绘实训、材料成形实训、常规机械加工实训的基础上,增设了先进加工技术的相关实践项目,如: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操作、三维数字化测量、逆向工程实训、特种加工实训等实训模块,根据专业的不同,老师可选择其中若干个模块进行教学。通过先进制造技术的多项技能训练,学生可对先进制造工艺有一个基本认识,初步掌握现代制造业的基本技能。

2.3综合实践及创新基地

依托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创新地方政府支持引导、科技园区介入、学校和企业主体参与的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多元主体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形式,将企业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引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拓宽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如图2所示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政校企合作办学的框架图。引导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协会、机械加工、机械维修等专业协会和专业社团,通过这些协会和社团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平台和综合技能训练。

3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实施

3.1基础实验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基本实验能力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各类基础实验、课程综合设计等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可引入企业生产中典型案例,通过常用或通用的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例如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室主要配置有:各种机械传动机构的组成展示柜、常用通用零件结构的展示柜、各类齿轮减速器和蜗杆蜗轮减速器;相应安排的主要实验课程为:通过演示讲解使学生了解各类传动机构和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通过拆装和测绘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测绘方法、了解减速器的基本构造、掌握轴类零件的结构设计方法等。而新增设的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主要组成部分有: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机械系统创意组合设计实训台等,可安排实施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拼装设计、轴系结构创新设计、平面机构创新与设计[3]、机构系统方案的创新与设计、典型机构的拼装与设计等实训项目,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组合各种传动方案,如:由电机、V带、十字万向节、蜗轮蜗杆、槽轮机构组合的传动机构;电机、V带、圆锥齿轮、九级变速器、联轴器、链、槽轮机构组合的传动机构;手轮、联轴器、链、槽轮机构组合的传动;等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机构创意组合设计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企业生产中常用设备的零部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按用途改进或设计一个机械或者一个简单系统。教学过程可采用分组教学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将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设计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技能实训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技能实训平台包括基础实训和先进制造实训2个模块。基础实训模块在传统的机械基础实训项目中增加了综合实践项目,如机械传动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由多级变速箱、汽车后桥差速器、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多种带传动、多种链传动和多种齿轮传动等多种机械部件组成,可安排:机械零部件图及装配图识读、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实训、多级变速箱的装配与调整、汽车后桥差速器的装配与调整、机械传动的安装与调整、机械系统运行与调整等实训项目。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机械识图、常用工具和量具的选择及使用、机械零部件和机构工艺与调整、装配质量检验等综合能力。在实训项目安排中,既可将各部件作为独立的模块进行训练,也可将各部件组成综合的机械系统进行训练。如:多级变速箱,主要由箱体、齿轮、花键轴、卡簧、键、深沟球轴承、端盖、手动换档机构等组成,可完成多级变速箱的装配工艺及精度检测实训。先进制造平台包括:数控加工、三维数字化测量和特种加工实训模块,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选择实训的模块,实训内容可引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案例,把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融入到实训教学内容,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技能实训平台相关实验室除了完成正常实验实训计划外,业余时间可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到实训场所参加专业实践活动。

3.3综合实训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社团协会、校企合作平台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如“数控加工”“产品结构与三维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兴趣社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社团活动的指导,同时结合全国或全省的机械创新竞赛的项目开展活动。通过组织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与福建省机床工具行业协会、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办学,开展数控加工与机床维修的实践项目;同时利用这一平台,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和科研等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科研能力。与福州莱博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三维数字化测量与逆向工程实训平台,共同开展培训、技术服务和科研工作,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与福州市科技局、集力众创企业咨询公司联合成立了“联合众创空间”,该平台是福州市科技局资助设立的万众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也是科技项目前期孵化的基地,为学生在机械制造、机器人、3D打印方面提供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并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空间。

4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经过整合优化后的机械基础实验平台形成了由“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及创新实训”3阶段共6个平台组成的、符合先进制造业要求的,集工程素养、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基础性实践教学体系,为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小兵.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一二三三五”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8):11-12.

[2]蔡小华,何竞飞,汤涛,等.大机械基础实验平台的整合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252-254.

第3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3210”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工艺学;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194-02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指出,坚持教学改革与提升院校治理能力相结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1]。“3210”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基于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我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重要成果之一。“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专业内涵,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本文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为例,应用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一体化课程,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项目、课程考核和教学实施等六个方面阐述一体化课程的设计过程。

一、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以制造工作过程产品为载体,注重过程学习,结合我校“校企联动,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总模式,并遵循知识成长规律,分阶段逐步加深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力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双素质团队、实习实训运行保障条件,全方位、多因素构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新的“3210”人才培养模式。“3210”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阶段划分

1.“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2]。“3210”人才培养模式,即“三阶段、两情景、一环节、零距离”,该模式的主要阐述:①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校外“实验实训室”和“机械制造工程中心”两个情景中学、做融合,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第二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指第二学年的四个(小)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中厂”、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站)两个情景中工学交替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做好准备。第三阶段是指第三学年的三个学期,学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工作站两个情景中学习专业拓展知识,完成综合工艺设计和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顺利实现“零距离上岗”。②两情景。包含校内一体化教学情景和校内实习实训工作情景与校企合作工作站“1=1”(一半工作、一半学习)的工和学的两情景,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懂得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③一环节。一环节是指在校外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一环节(也包含两情景即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可以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为以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④零距离。通过校企合作与顶岗实习,使工作过程知识借助校外真实的企业场景得到升华,同时借助国防企业文化氛围,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培养学生的国防精神,使毕业生从心理和技能上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阶段划分。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目标产品为主线承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包括一体化教室、实训中心、校内外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工作站等教学条件,创新“3210”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阶段划分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领域、两情景状态描述和一环节的实质内容。

三、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1.课程定位。《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是与生产实践内容紧密相连,主要面向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等技术岗位。本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在《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金属切削原理》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以工艺规程编制与加工实施为主线,以典型零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将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有机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形成基于“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的能力,能够根据零件图正确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确定毛坯、拟定工艺路线和设计工序,掌握编制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独自完成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编制,为今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3.课程内容设计。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结合工作情景设计教学内容,使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

4.教学项目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本课程的教学项目以机类学生较为熟悉的减速器为依托,以组成减速器的输出轴、滑动轴承套、箱体、齿轮、轴承盖和拨叉等零件为载体,构建生产实践中常见的六大类零件项目[3],分别为:项目一: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二:套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三:箱体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四:齿轮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五:盘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项目六:叉类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可以学会此类零件工艺设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类似零件的工艺编制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课程考核方案。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点及分值百分比分别为:知识目标15%、技能目标20%、操作实施25%、项目总结报告20%和公共考核20%。考核方式采用“教师评价+组内互评+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四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四、一体化课程的实施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前,需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每组6人左右,并选优秀且主动性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长在后续课堂讨论环节中非常关键,主导整个小组的讨论进程,决定课堂讨论和汇报能否顺利完成[4]。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为:教师下发任务书布置课堂任务要求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和资讯确定最优设计方案组长分配实施方案任务并汇总小组分别展示和汇报组间互评和自评教师点评与讲解学生完善设计方案并填写作业单。

五、结论

本课程在我校经过两轮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得到了学校肯定和学生好评,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更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平台和帮助。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细化课堂考核项目,这是本课程继续完善的内容和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Z].

[2]任青剑.校企合作工作站是“3210”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证[J].才智,2015,(01).

第4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一、企业培训基本情况

年度,我公司的各级分支机构中,有区域经理、店长、见习店长153名,实际培训153人,培训率为100%,平均每人96天/年;执业药师、药师共有212人,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健康咨询师培训达到89人。目前在基地培训储备人员达159人。

公司现有500平方电教化培训中心一间;1个药师培训基地,2个店长培训基地,8个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培训教官14名。

年秋,公司的培训基地被杭州市人事局授予“杭州市大学生见习基地”称号。年4月在中百药店联盟大会上被行业推广,一系列的做法得到50余家全国名列前茅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肯定。四川杏林大药房、贵州芝林大药房等安排了20多名见习店长前来学习交流。

二、主要经验和亮点

(一)创新一种模式:实训基地模式

公司的培训一直是每年的重点内容,以往有请进来学校老师的讲座,有行业协会的会议,有送出去的昂贵的课程,但是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讲座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学得快、忘得快;还有一些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到岗位,无法行动”。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发挥和贯彻执行,影响了培训的信心。

在年底,公司领导痛下决心,开展培训改革,把300平米的古墩店作为实验田,改造了电教化的培训中心。陈金良董事长说:“在岸上学游泳,永远不可能成为游泳健将的。”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采取了实训模式,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教官既是学习者,又是实践者和研究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培训任务,公司以岗位和技能学习相结合,以实际工作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起学考用实践培训机制,即用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指导思想是培训不是你学了多少时间,会了多少内容,而是在工作你会用多少。

(二)态度技能两手抓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最终使自己成为一名职业化的现代药学工作者。职业化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肯学、肯干、会干。职业化主要包括态度和技能两个方面,“态度决定一切”。公司结合源远流长的医药文化、药学职业道德、企业使命、管理制度,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改变态度来改变行为,强化行为来固定模式。

关联用药、慢性病防治、自我药疗、处方审核、健康教育等专业化的“药学服务”是培训课程的重中之重,药品零售行业区别于其他商业零售的最大特征就是专业化,这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尤其是药学技术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新时期的“药学服务”理念。门店一线培训合格的员工必须达到初级药师的考核标准。

(三)主攻三大领域:药师、店长、和健康咨询师

药师是主要专业骨干,作为药品流向患者的最终把关者,药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招聘来的药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产企业、批发流通企业、外省通过资格认定得到职称的情况,这样他们在零售门店就不了解药品零售行业的基本规则,从审核调配医师处方到店内药品的分类管理,从用药咨询指导到跟踪收集不良反应、gsp认证和实施,gsp与企业经营管理之间的关联,医疗保险政策都有个全新的重新学习重新适应过程,还有很大一部分药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化。

店长是门店经营的灵魂人物,更多的需要熟悉天天好大药房一线工作流程,熟知公司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方式,经营指标、人员管理,团队建设等重要工作。外来的店长对新公司的运作需要有专人引路。

店员特别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熟悉必要的药品专业知识,不能充分了解所推荐的药品,没有信心正确指导顾客购买使用;二是缺乏零售行业的服务理念,店员定位不准,不能吸引顾客;三是对本店陈列储存的药品的位置、价格、作用、产地、规格、疗效等不了解,面对顾客的询问不能做详细专业的解答,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针对人员岗位和需要技能的不同,公司分别建立不同的培训基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官,选择不同的课程,分别培训。对于公司历程、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等通用的课程,就由培训中心统一安排课程。消除入职前的各种紧张情绪,树立积极地执业心态,进行执业生涯教育,确立在公司中的企业定位。

(四)改良四化培训课程:详实化、基础化、针对化、模块化

1、详实化

药店培训是很广泛的,小到营业人员的1个站姿、1句话语、1个补货计划、1张标价签;大到1个药疗方案,1种药品、1张处方、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知识等等,培训内容繁多复杂。我们把以上技能和知识按照3种岗位全部分解,做成具体详实的课程,其中理论占20%,现场实训占70%,集体活动占10%。

2、基础化

从基础抓起——建立一个使每一位学员都能会学、都能学好的基础教学模式。对于一个公司发展而言,基础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夯实基础是一个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步骤。基础制胜,没有什么绝招奇招。所培训的课程全部是岗位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我们认为初始培训不是培养解决疑难杂症的问题,而是解决授之以渔的事情。我们所采用的课程不是精英化、理论化的课程,而是像教练教学员学车一样,全部是基础性的课程。

3、针对化

培训要有针对性,与公司实际工作紧密联系,也要了解员工的愿望,结合公司需要。经过客观分析,认真制订每个员工未来发展领域和方向,每个人都建立培训档案,有每个员工的培训计划,他们的设置本身就是很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而且,其培训内容也是针对员工的个人短板,根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来设定的,员工通过学习,最终要达到能够提高个人技能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目的。

4、模块化

培训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对员工采取集中3个月的标准化连续的课程,在3个月中,在确保培训时间的基础上,让每个人要通过每个模块的考核。药师培训有近36个小模块,店长培训有近45个的小模块,营业员有近23个小模块,学员哪个模块是弱项,找出短板,加强该模块的学习。

(五)强化五项机制:考试考核机制、员工激励机制、评比交流机制、流程闭环机制、科学评估机制

1、考试考核机制

主要是各个模块一个一个严格考核,考试及格就发结业证书。再就是绝不降低考核标准,严格统一考核。学员没有通过考核的继续留在基地学习,一般结业是3个月,约有10%的人会延长培训时间,在实际培训中,在基地培训时间最长的一名见习店长是9个月。

2、员工激励机制

“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是激发人们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在培训之初,参训员工要提出申请,做出自己的承诺,发出自己的誓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帮助参训员工建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从坚定信心抓起—一让人人相信没有一个学不好的学员,并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每期培训开学初,基地要举办演讲会,主题都是“没有一个学不好的学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树立和宣传典型事例。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公司没有主动淘汰一个学员,只有4名学员因为自身家庭原因退出学习。

在学习之中,第一,设定目标,调动个人学习的力量。第二,结对帮扶,调动团队合作的力量。第三,特别关注,调动情感的力量。教官和学员同吃同住,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也关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激励学员奋发向上。

在考核结束,举行结业典礼,在全公司每月的管理干部大会上隆重表彰,让他自己陈述自己培训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全场近200人为他鼓掌庆贺,分享成功的喜悦,公司董事长亲自颁发证书和鲜花。很多店长在表彰大会上激动得热泪盈眶,欣喜欲狂。

3、评比交流机制

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必不可少。培训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官的集中带教,还要充分发挥学员自身的资源,通过集体活动、野外拓展、早晚会讲评等方式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通过新老学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达到传帮带的效果,使新进学员尽快熟悉工作;通过学员内部的经验交流,可以使彼此熟悉和了解,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4、流程闭环机制

在每一次培训中都引入学习---考核---跟踪—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其中培训考核包括对学员的考核、教官的考核和培训管理人员的考核。其重点是教官的带教实效、学员的工作实况跟踪、所学知识的运用率、培训是否导致行为改变,通过反馈信息实现培训的改进,通过考核提升培训的效果。

5、科学评估机制

必须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机制,包括培训资格审查制度、培训基地培育考评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教官能力评估制度、培训成果评估制度等,通过评估比较、促进基地之间、教官之间、学员之间良性竞争。

第5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金工实习》是正式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前的一门实践性技术基础必修课,其作用举足轻重,它不仅将学生引导入工程师成长的正常轨道,还将学生从感性认识事物提升到改变和创造事物的高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的加工方法和设备不断涌现,《金工实习》课程教学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才能适应当前教学需求。金工实习是学生走进工程师教育的第一门实践性课程,是工程教育最基本的工程实践内容,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引导性课程。金工实习在课堂中通过对基本技能的讲解和实践,引发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后,通过对某些零件的设计与制造,建立并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思考带到自己的项目设计制作中,对自己所做的项目可以勇敢地提出疑问,并进行适当的创新探索,最终实现从实习到研习的转变,完成授之以渔。对多个学校金工实习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考察,购置了各种设备,并将新的《金工实习》课程体系运行了两年。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旧的课程教学目标———“熟悉、理解、掌握金工实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变为新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个人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总结凝练出“学生主导,专业教师、技能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协助,通过知识和实践的相互交叉,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实习教学理念。这两年的运行已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改革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改革内容

以往金工实习课程中,教师配备不合理;实习只是按照图纸制造加工出零件,对零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和零件加工的具体要求并非了解;教材由于选用了其它学校的教材,其内容并不适合我校电子类工科专业的实习,实习项目缺乏针对性,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无法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这种旧的实习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校电子类本科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对事物的好奇心,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系购入了大量的新设备,结合之前的教学大纲,修订了2014版教学大纲,将电子类的金工实习课程进行了分层次设计,并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金工实习的指导老师主要分为四种:①知识面广但实践能力弱的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的讲授,并指导学生数控程序编写,实习中管理学生按操作规范实习;②技术能力强但知识面窄的技能教师,主要负责车床等的实际操作与演示、管理学生按操作规范实习;③专业知识强的外聘专家,主要负责指导、培训专业教师和技能教师;④实验室管理强但知识面窄的实验室管理员,主要负责金工实习各种工具的发放与回收、管理学生按操作规范实习、安全教育等内容。

2.1层次化实习教学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学校对金工实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改革金工实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层次化实习教学方法。层次化实习教学方法是指将金工实习按照认知训练、项目训练、项目创新训练三个层次,其中项目创新训练属于课程的外延。认知训练以机械制造过程中相关的各种知识为基础,包括各种机床的安全规章、操作与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识图、加工工艺的编制、技术测量等训练内容。认知训练是金工实习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素养为目标。在金工实习上课前,学生完成工程制图中识图模块、技术测量模块的复习与回顾;完成机床的安全使用防护;在实习的过程中,讲解各种机床的安全规章、操作与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要求学生根据所要加工的零件分析并编制加工工艺。项目训练是在认知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具体加工项目,完成金工实习的训练方法。该种方式是一种更为深入的实习训练,学生对各个零件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与功能会得到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该阶段,核心内容是完成零件的设计与加工工艺的编制,整个项目中系统的装配与装配工艺的编制。项目创新训练是在认知训练和项目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多个课程知识,确定一项实习项目的训练方法。该方式是一种最为深入的实习训练,通过该实习训练,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该阶段,关键是完成图纸的审阅与加工工艺的优化。项目创新训练是金工实习课程的外延,学生主要在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工程实践、毕业设计和科研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需加工零件或装配,只需与专业教师或者实验室管理员联系,老师审阅图纸后,学生进行零件加工工艺或装配工艺的编制,再与技能教师约定好时间,审核零件加工工艺或装配工艺,完成零件加工工艺或装配工艺的优化,最终在技能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的加工或装配。

2.2模块化零件制作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和金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改革金工实习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零件制造方法。模块化零件制造方法是指将零件加工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学生思考,采用集成创新的方法,选择不同模块进行组合形成所需零件,编制并优化与模块特征相对应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零件的加工制作。模块化零件制造方法具体操作方法(以轴类零件为例说明)是:轴类零件一般有台阶、倒角、通孔、内螺纹、外螺纹、端部半球体和椎体等多种特征,这些特征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是无法逐一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取舍。如果图纸已经确定好并发给了学生,那么这样的实习,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实习兴趣不高,最终无法完成金工实习的教学目标,无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各个零件在系统中的功能,对应选择相关特征绘制零件图,由于每个特征都有其相对应的工艺规程,这样只需根据零件的特点和车床的类型,初步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审核,在技能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零件的加工。

2.3金工实习课程外延建设

金工实习课程外延建设,主要是指金工实习网络课程的建设。由于金工实习课时很短,为了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部分金工实习知识。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确保课程的第三个教学层次———项目创新训练阶段的顺利完成。网络课程中主要包括各种机床的安全规章、操作与加工方法、机械制图与识图、加工工艺的编制、技术测量等各项知识,这些知识以视频、动画等多种文档格式到网上,方便学生预习与学习。

3.教学改革效果

此次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开始于2013年。从运行情况看,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由于金工实习课程外延建设的逐步完善,缩短了学生认知训练所需要的时间,保证了认知训练和项目训练各项实习内容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素养。②提高了学生多学科的创新能力。通过项目训练,学生掌握了零件加工的一般方法和一定的创新思维,再加上项目创新训练,学生在工程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和科研中有了更丰富的想法。通过两个层次的训练,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项目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提出一种或者几种零件结构。③提高了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在三个阶段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零件结构的想法,给专业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展了实习的深度和广度。学生提出的各式的零件结构和各异的加工工艺,也促进了技能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4.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虽然这次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但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继续完善金工实习课程外延建设。今后需要将更多的资料,其中包括视频、动画和项目上的一些零件的制作方法等文档网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创新平台。②编写金工实习教材。现在的金工实习课本大多都是针对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没有针对电子类工科学生的金工实习教材,为了金工实习课程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编写一本适合电子类工科学生的金工实习教材。③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为了能更好的利用工程训练中心,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以工程训练中心为核心建设一个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5.结语

第6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 机械制图 中职 兴趣 识图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工科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用图样来表示机械的结构、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它以表达图形为核心、以识图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机械和工程类后续课提供必备的制图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事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教学几年来,笔者不断在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现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促使人们力求认识事物不断去顽强追求和探索。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初中也没念完,他们的年龄总体偏小又活泼好动,由于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在长期的升学压力下,他们大多对学习失去耐心不感兴趣。机械制图对他们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要想教好这门课必须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积极性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学习为辅,过渡到教师与学生自主学习兼顾,再到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角色转变。

如何上好第一课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先要让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然后再迅速抓住他们的好奇心。首先拿出了一个阶梯轴类零件让学生观看,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加工完的成品零件,马上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圆棒料,告诉学生后者是前者的毛坯,那么它们两个之间是如何演变来的呢?叫学生思考回答。这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有的举手回答,有的直接抢答“是用机床加工出来的”。我走到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跟前,把零件放到他手上,马上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个毛坯交给你,你准备怎样加工?简单说说步骤。我们还需为你提供哪些设备及资料?学生摇头回答不上来。接着我开始简单介绍该零件加工工艺同时拿出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样东西,它就是图纸,它是加工过程中我们所依据的图样。机械图样是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是机械专业的技术语言。这时同学们全神贯注的看着我手里的图纸,充满好奇。教师随即开始介绍机械制图这门课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从而改变了先介绍课程学习目的及方法学生听不进去的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被更快更好地调动起来,这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要保持住学生这种学习积极性,在后续内容学习中教师要经常使用模型、挂图、零件,光盘、课件等教学用具,力求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还要安排时间领学生去实习工厂研究图纸观看零件的加工过程,这样不但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还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过程中完成师生角色转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强化识图训练

2.1 多看图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在识图这个内容方面,我们除了按教材要求让学生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识图要领之外,就是识图训练。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以讲解教材上的图例和教学用的挂图为主,也可找其他参考书中的图例让学生分析,另外就是做习题册中的识图练习题。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一环节上我加大了练习力度,增加了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让学生之间互相读图。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发给不同的模型,先让他们在图纸上画出模型的视图,完成后我马上收走模型,让不同的组之间交叉看图,看懂后完成其轴测图绘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画图不准确出现错误可能造成看图难度增加,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学生之间也可讨论研究解决。这个方法效果很好,它不但使学生的绘图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图纸想象出物体的空间结构形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良好学习风气。但这一内容应安排在轴测图和剖视图讲完后进行效果更好。

第二个内容是收集工厂用过的图纸,让学生看图并讲解。这个过程不但要求学生想象出零件的空间结构形状,还得让他们了解图纸上的各种符号的含义,从对各个表面要求的了解,到对整个零件的功用,都有一定的认识。由于实际零件的多样化,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工厂的图纸技术要求标注非常齐全,可使学生通过看图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将来到工厂从事加工看图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也为从事零件设计奠定了基础。这一内容安排要在零件图的表达与识图讲完后进行,否则学生看不懂技术要求还会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一过程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兼顾的过程。这种强化识图的训练方式,使我校学生在实习中得到了工厂的好评。

2.2 在动手实训中注重识图能力培养

以往我们讲制图动手能力训练,通常指学生绘图能力训练。在教学中可在习题册上绘图及在图纸上绘图,方式灵活多样。根据我们中职学校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性质,在动手这个实训内容上,本人增加了识图能力训练。在这儿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先去工厂收集了一些相似零件,对其中几个配了零件图,让学生在这些零件中找出与图纸对应的零件。教师为学生提供测绘工具让他们分组进行研究,测绘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他们感觉像是在玩游戏,一边动手测绘,一边看图分析,有时还相互争论,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完成了以教师指导为辅,自主学习为主的角色转变。

3 提高教学内容实效性

第7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商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商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借鉴以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较为成熟的“现代师徒制”先进经验,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2013年开始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并取了一定的经验。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专业,但由于各院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平不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专业不同、办学条件如教师能力、实践条件的配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导致该专业的建设水平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布点缩减了近一半。而全省目前10所开办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去向复杂多样,不仅工业企业、商业零售企业、小微企业需要众多的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业(含保险与证券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等都需要企业管理人才。其中,商业零售企业、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所占比重最大,目标岗位大多集中于零售运营主管、行政人事专员、生产主管、商业策划、采购、销售主管、部门经理、客户经理等岗位。而部分院校出现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方案大而全、专业课程设置欠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有实战经验教师等现状。学校的专业建设很难跟上产业升级,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管理技术、应用、服务等更新速度和水平。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特色专业,近年来通过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岗位进阶”人才培养模式,与长沙通程集团和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行业企业培养了数百名商业运营主管人才,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特色。

二、构建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对零售商业运营管理人才需求的特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不断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商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理念,深化机制,校企互惠多赢”为基础,探索并实施了“工学交替、岗位进阶”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校企共建双元育人模式

学校通过与长沙通程集团、都市丽人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及人人乐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进行深度合作,校企共同宣传联合招生,实现招生即招工,学生由单一的学生身份变成“学生+准员工”双重身份,被录用的学生拥有“学号+工号”并采取“校内辅导员+企业班主任”管理模式。学生进校后根据商业运营管理岗位素质及能力进阶路径,校企共同培养,采用大、小学期分段式的课程教学组织方,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使学生经过环境交替变化、任务情景变换、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异减同增,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阶梯式上升,构建了“工学交替、岗位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

2.校企共建双导师制

校企双方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了双导师制,实施五个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岗位进阶、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企业派遣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教学,共同制定学生职业评价与考核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将企业课程嵌入专业课程体系,其中第一学年融入订单企业文化认知、员工手册培训,第二学年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店及特卖场)融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第三学年企业顶岗实习融入基层主管岗位实战挑战训练。企业商学院安排企业培训师和相关岗位资深管理人员授课,将行业、企业在实训基地、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资源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

3.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店),实施共同经营,并延伸“企中校”进行服务外包开发,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企业进课堂,课堂与工作场所一体化。校中店以非盈利为目的,由学校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合作企业按照品牌旗舰店和培训教室相关标准及要求装修、运营及管理,校中店将由企业派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主经营为主体,除课程教学时间外,其他时间将实行市场化运作、线上线下相结合,将市场理念,职业素质理念,创新与创业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形成“教室与店面合一,学习与经营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运行效果,实现了教育教学与实践培训的有机结合。校企还共同设立奖学金和奖教金用于实训基地运行科研项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模式改革,开发行业技能标准、微课制作等方面。

另一方面延伸“校中企”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和开展技术服务等多方面。教师团队为合作企业员工开设特色职业培训课程,完成相关企业职工通用管理能力培训、高管培训、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同时,为合作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全渠道零售运营管理咨询和运营方案等服务,支持企业员工通过远程开放教育提升学历层次。

4.校企共建岗位技能抽查考核标准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于企业经营流程和管理思维创新项目设计,在职业标准化的平台上,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开发了面向全省的专业技能抽查标准。通过行业、企业和高职学校同共开发题库,组织考核,将学校的教学课程改革与技能抽查考试内容和标准紧密结合,以期建立起技能抽查考试的激励机制与倒逼机制,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核心就业竞争力。同时面向整个零售行业校企共同开发网络课程、岗位操作标准视频、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共建零售企业区域运营主管培训基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从而促进了专业的内涵不断发展。

三、结语

目前,现代学徒制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学校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以及各行业企业单位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来校企双方如何不断深入推进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加强“共建三基地”,即校企共建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和科研实训基地,进一步开发移动课程资源、扩大员工学历提升规模、强化员工技能鉴定和培训等方面需要开展更为紧密和深入的战略合作,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学生和员工四方共赢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第8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我们的课程组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采用项目化的教学,通过由简单到复杂多个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从模仿学习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作规范,使学习者形成数控技术应用的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一课程总体设计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逐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但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当代随着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使得加工零件的形状越来越复杂,同时数控设备的新品种、新功能不断出现,各种CAD/CAM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因此要求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技术人员,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及查阅资料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数控系统、不同加工零件,具体分析、判断与决策的能力。在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某个产品的生产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需要由一个项目团队的多人分工合作完成,因此需要每个成员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个合格的员工还应具备良好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因此在数控机床操作的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较强的操作技能,也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有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及公正诚信的职业素质。

课程基于学生全面数控机床操作技能、质量意识和工作态度的培养而进行设计,以学习专业能力为主线,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教学项目设计

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分析企业中对应的数控机床编程员、工艺员及操作工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机械图绘图及识图、加工工艺编制、工艺卡识读、数控系统操作与编程、量具使用等,剖析企业中从事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再统筹考虑前后续课程内容,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源于企业、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七个教学项目,重构了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针对性。七个教学项目由手工编程到自动编程、由易到难经过精心设计。前面三个项目为手工编程,后面四个项目为自动编程。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的第一个项目由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完成;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的第二个项目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手工编程的第三个项目和自动编程的第三、四个项目由学生分组独立完成。

前面项目是后面项目的基础,后面项目在知识与技能上又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培养的目标不是对知识和操作的了解,而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知识和技能,因此通过七个项目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螺旋式上升,真正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在所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加工方案,特别是第三、六、七个项目,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和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基于数控机床零件生产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现课程的职业性。每个零件的加工完全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即实现从零件图纸到合格产品的过程。从零件图纸开始,分析加工工艺,填写加工工艺卡片,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根据工艺卡片,完成毛坯装夹、对刀、试切,从而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最后由老师完成零件的加工质量检测、评分,学生打扫加工现场,各种工具归放原位。每个项目均以学生自己真正动手为主,学生必须充当数控工艺员、数控程序员、数控操作员以及检验员等角色,并完成各个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有较好的科技素质又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既能适应一线职业岗位工作又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托校内的实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实施课程项目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场和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教学过程按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行全程现场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学习的过程与真实操作结合,可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并以具体的成果进行展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资源优势设计开发课程,体现课程的开放性。我院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建立“订单”式联合人才培养关系,在我院建立“广州数控班”,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生产计划相结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资源、教学团队、实训条件、管理机制等方面建设,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估教学计划并持续改进,共同推荐就业。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聘请来自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数控专家和能工巧匠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组,共同设计课程教学项目,编写教材,实施课程教学并推进教学项目的不断改进。

三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法,学生人手一本任务书,每个项目的任务包括: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分析;程序编制;零件加工(实物图片);零件检验;总结评价。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必须在任务书中填写相应的表格。

在任务书的“任务五零:件检验”中针对每个项目设计具体的评分细则,包括零件加工精度、安全文明生产、规范操作、工艺设计、程序编制等方面,分别进行量化评分。另外单独设计“其它扣分项目”,针对旷课、迟到早退、是否按时交作业等平时表现,以及撞刀、断刀、毛坯报废等严重错误进行适当扣分。

每个项目的安全文明生产、规范操作考核、程序编制、工艺合理及其他扣分项目的考核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精度在完成零件的加工后即进行检测,首先由各小组进行自检,然后由授课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检测,并给出相应的分数。

四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

第9篇: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范文

一 重视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兴趣

制图课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根本无法学好。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第一堂制图课时,教师不应急于讲授书本知识,可以事先准备课件以多媒体课的授课形式进行实物介绍,或者以常见的手机外壳为例,讲述工厂的实际制作过程和图纸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求知的心理。

其次,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上课时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实物和零件启发学生,再以讨论的方式得出结论,方便学生记忆和灵活应用。

此外,可以用分组的形式做作业,通过比较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适当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制图课程是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画图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图形演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与教材基本配套的挂图和破旧的、有些是不易携带的实物教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不能表达过程的形成与变化,在得出结果之前,需要教师用语言准确地、生动地、形象地反复描述,不易于学生理解,难以满足教学上的要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代替各种挂图和实物模型,弥补这些不足,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用更生动、形象、逼真的表达效果将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图与造型的对比讲解出来,可以使学生一看就明白,一画更清晰。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制图的教学中来,可以更易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视图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的反复训练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兴趣。

三 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适当地结合

在《机械制图》中利用AutoCAD进行观察、想象与分析,使学生具有表达机械部件和零件结构形状,识读和分析各种图样(核心是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能力,是这门课的最终学习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转贴于

在零部件的表达方法中使用AutoCAD,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剖视图是表达复杂机件的一种方法,学生很难想象出实体形状。因此,利用AutoCAD三维建模,观察零件,用剖切平面把零件模型剖开,观察内部的结构形状,从而可以比较和选用不同的剖视方法,画出不同的剖视图,避免学生产生学完剖视后对于各种剖视方法不能灵活使用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采用AutoCAD绘制二维零件图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读不懂图而造成的绘图困难,此时是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绝好时机。教师可先利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行形体分析,然后展示三维模型,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分析能力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最终达到基于AutoCAD的《机械制图》教学目标。

四 作业采用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

在制图课中增加AutoCAD教学内容,开展机械制图计算机化的教学改革与训练,对学生进行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双重训练,做到两者训练并重。在教学中,平面图形的绘制、零件图测绘、装配图测绘、连接件设计等都可采用先手工绘图,后计算机绘图的方式。例如,在学完“常用几何图形的画法”一节并进行手工绘图训练后,可以使学生上机进行计算机绘图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学习使用AutoCAD常用实体绘图命令绘制简单的平面图形。这样做可以给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用学生所熟悉的手工绘图过程作为参照,能使AutoCAD的课程内容更易于被他们接受和掌握,并能促进学生手工绘图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体会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的不同,了解用计算机绘图的先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有些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圆弧连接部分因为有方便的计算机绘图而使问题迎刃而解,并促使学生课后研究圆弧连接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学生对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五 实习与测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