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

第1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3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得到了新的重视和关注,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是一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阅读,而不是教师的分析与解读所替代的间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让学生主动感悟和体验阅读中蕴含的思想和哲理,从而有所领悟,真正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并得到思想的启迪。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较为灵活的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进行阅读,培养个性阅读爱好,为学生营造个性化阅读环境。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并逐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性和个性。目前阅读教学中,教师也普遍认同并实施了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灵活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自主探讨,并寻找和发展自身的阅读兴趣和喜好。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有偏差,导致个性化教学实施结果并不明显。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众多疑惑无法得到解决,逐渐减低了阅读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对于学生的理解不做合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片面和不足,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二、如何营造个性化阅读环境

1、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将阅读空间留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虽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或缺,但是阅读应该是建立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阅读,学生才是阅读中的主体。但是,我们强调的自主性阅读并非是完全摒弃教师的,而是将教师放在了引导者的角色上,在主张学生自主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环境的建设中,教师应该将阅读空间尽可能的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并拥有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选择,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关心学生的喜好和兴趣,为学生提供开放、广泛的阅读空间。同时,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阅读优势,为学生介绍具有启发意义和生活意义的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阅读的空间。

2、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阅读方式

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学习,并将阅读作为吸收知识的源泉,享受阅读。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体验感情。为避免课堂出现单一的师生交流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为学生解答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难点,做到适时指导,又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自由阅读空间。

三、营造和谐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是学生能够精心阅读的重要前提,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阅读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生阅读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为学生打造高雅、典雅、个性的阅读环境。或者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产生好奇的情况下,自主进行阅读,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情感因素的滋生,对学生审美情感、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丰富学生个性阅读的感悟形式

第2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 阅读 选择 方法 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9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讲究阅读方法,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面试从如何开展学生个性化阅读谈几点教学实践体会。

一、指导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课前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学生对文本作出独特解读、体验、感悟和表达。个性化阅读教学,重点是读,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就是语感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丰富精神世界和个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化“读”的训练,课前感知阅读,课堂体验阅读,课后拓展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渗透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矫正字音、确定重音、模仿语调、揣摩语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初读课文要抓住课题,从整体感知识课文的内容;默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划重点词句、重点段;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读课文时要领会课文内容,特别是要把精彩文段朗读成诵,积累语感,发展语言……

语文的课前预习主要是阅读感知课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从课前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按预习要求,让学生从理解课题入手尝试性地阅读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课前与文本对话,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初步感知,在书上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学生勾画、圈点什么,写什么,全凭自己的理解,并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通过课前自读,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写在预习作业本上,为学习课准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有效的形式阅读课文,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对在个性化阅读中出现的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要多一些尊重和鼓励,少一些批评,要多一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要从阅读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理解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统一的阅读形式,教学过程统得过死,阅读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风吹雨打去,导致学生无法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因此,教师要把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自主选择阅读形式。要多让学生选用默读、或朗读、或诵读、或自由读等自主阅读形式,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读、比赛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多种阅读形式的交替使用,使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朗读中展示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选择全篇内容通读,还是选择某一自然段诵读或者某几个自然段朗读,全由学生的喜欢和需要决定。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阅读的内容,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形成独到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自主选择学习目标。阅读教学普遍有多个学习目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也是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有目的地选择一个或多个学习目标进行阅读。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阅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投入地阅读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情感。

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取得的许多见解和经受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很希望和别人交流、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交流方式,与老师交流加深认识;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分享快乐,与家长交流增加沟通。学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三、鼓励多角度思考,促使学生体验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学生读出新意,读出有创意的感悟,对作者所提出的主题思想或文本所包含的价值观,做出自己的解读。学生的个性是多样化的,而学生的语言基础和感情经验是不同的,对同一课文内容的阅读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激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桥梁远景图》一课时,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诵读课文后,我没有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而是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感悟和体验。有的学生说,他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建桥智慧所叹服;有的学生说,未来桥梁的建设和发展太美丽了;有的学生说,课文描绘的未来桥梁是难于实现的;还有很多学生自己描绘了未来桥梁的模样……这种体悟式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有这样的阅读感悟基础,下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就迎忍而解了。

四、拓宽阅读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

很多语文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特别是针对语文科升中考试阅读理解的内容都来自课外的要求,更是把教育部门要求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的作品作为课外阅读的重点。其实,个性化阅读还应包括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教师要把阅读视野延伸到课外,放飞学生阅读个性,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挑选有趣的、有益的课外书刊,并将课内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组织读书汇报会,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心得,总结推广读书的经验,激发读书兴趣;举办故事会、演讲会和课外阅读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如在开展以“走进情感”为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阅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情感故事,在故事会上,有的学生选择了说亲情,有的学生选择了谈友情,有的学生选择了道乡情,他们积极感悟、主动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同时,鼓励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多上网阅读优秀文章,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讲求方法,加强阅读训练;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语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3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特点;策略;

开放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采用的多样化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教学不仅要求阅读方法的创新与多样,还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适应现代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创新的需要,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特点和实施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探究,以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的课堂教学特点

开放性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要积极进行阅读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的课堂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能力

学生作为开放性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坚持把学生作为对话交流的中心,激发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开放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方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在这种开放性阅读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地阅读自由,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激发他们在阅读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体验和感受能力的提高。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在开放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喜好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不同阅读材料的提供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减轻他们阅读过程中的乏味感和疲劳感,促进阅读质量的提高。

3.教学氛围和阅读空间的开放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要注重教学氛围和学生阅读空间的开放性,教师不是单纯地依靠教材上的内容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是要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阅读内容的扩展,从而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创新性改进,可以打破学生阅读的局限性,提高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让他们在积极地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实施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开放性阅读教学的实施主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教学目标和开展丰富的阅读教学活动三个方面来实现。

1.加强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在开放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开放性的阅读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民主、轻松的阅读环境中提高阅读效率,促进自身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2.坚持阅读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开放性阅读教学强调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师要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阅读教学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开放性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需要教师在阅读活动结束后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措施,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3.积极开展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活动

第4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21-01

语文知识是阅读的基础,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以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为前提,开展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把语文学习和个性化阅读更好地结合起来,这对于改善语文教学方式和发展学生主体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

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行的“相对自由”的阅读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高年级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深谙其方向及“”,这样才能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中游刃有余。否则,获得的效果甚微,甚至是反面的。

个性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空间性,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发挥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兴趣的加强。教师要把个性化阅读的优点延伸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当作教学模式中的一个亮点,提升学生阅读的独立性。

二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

如果教师没有更好地理解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就会导致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由于学生知识积累和经验存在差异,任其阅读就不能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如果对个性化阅读认识不够深,教师在教学当中就不能很好地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地融合到个性化阅读教学里。

1.没有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是因为有高品质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当中,如果教师没能给学生更好的发挥空间而又缺乏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就无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无限的想象力。

第二,个体的差异性。个性化阅读教学要以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教师如果不以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而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就无法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学得更有成效。

2.没有深入了解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第一,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不当。个性化阅读不是在教学课堂上放任学生阅读,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时给予解决,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阅读,这样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得更好。

第二,不理想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跟着学生走,就会给个性化阅读教学带来不良的后果,教师对学生就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也让原本的教学目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不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开展。

三 改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

要把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好,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更高效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模式,创造出更有效和更新颖的模式,懂得个性化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把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中实施。

1.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开拓阅读渠道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开创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使个性化阅读能有创新,让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具特色。为学生开拓更多的阅读渠道,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使学生能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枯燥乏味、单一的阅读形式,而是高效、多样化的阅读形式,使个性化阅读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2.设计完整的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有很大的影响,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注重教学体系对个性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更有突破性地摸索,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教师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思考,对学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意识到语文基础知识是阅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对个性化阅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

参考文献

第5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统编教材;一二年级;课外阅读;实施新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5-0024-0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主编、北京大学的温儒敏教授提出:“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当前对于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诸如课程意识有待重构、课型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思维有待重构、教学模式有待重构、教学方法有待重构等问题。

随着统编教材的逐步推广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关于课外阅读的编排意图也逐渐清晰起来。那么,如何落实“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目标,真正“让课内外阅读自成一家”呢?我们教师应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的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以活动组织与评价的开展为促进,持续课外阅读。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温儒敏先生在介绍统编教材的七个创新点中谈到,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是为了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二年级设置了“我爱阅读”栏目,指向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个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

下面以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系列为例,谈谈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对接。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原有教材中课外阅读的缺失做了补充,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和大人一起读”栏目,需着重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这一栏目的设置转变了不少家长的观念,变“叫孩子读书”为“陪孩子读书”,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

笔者团队以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内容中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为课程内容,根据教材中16篇“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梳理出包括儿歌、童谣、散文、诗歌、绕口令、童话、神话、寓言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文章。根据不同的文体及内容选择不同的和大人一起阅读的形式与方法,针对每一次的阅读内容渗透不同的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增进亲子、祖辈、师生等的情感。

以下重点呈现知识能力要点与课外阅读的对接表:

由表可见,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聚焦知识与能力要点,实现“双轨对接”:既对接了内容,又对接了知识能力要点,形成系列。比如,“和大人一起唱读儿歌”“和大人一起讨论读科普童话”“和大人一起表演读童话故事”“和大人一起创编读现代诗”“和大人一起配音读寓言”“和大人一起拍手互读童谣”“和大人一起赛读绕口令”“和大人一起群文类读寓言故事”“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童话”等。

通过这样的阅读活动,真正让课外阅读落地实行,更重要的是,还很好地贯彻了知识向能力和习惯转换的方针,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对接。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了渗透式、渐进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伴随着学生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换。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出转化的整体思维:“认知习得——尝试实践——熟练运用”“三位一体”的课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便于学生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兼顾内容与方法双核,做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较少涉及读书方法的教授,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或者难以维持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在关注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兼顾阅读方法,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现象

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常规教学中,很多只是停留在对课标理念的认识层面,或者更多地停留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上,方法缺失。

其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光教精读,训练的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学生读书慢、少,收获甚微且仅限于课文,教师却视而不见。有的课外阅读甚至还在做精读、朗读、集体诵读。

其二,阅读教学单刀独进。阅读教学流派风生水起,热闹不凡。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等。就研究本身来说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或者教学时只顾一方,未能形成体系和网络。

其三,阅读教学缺乏指导。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又缺乏阅读方法、阅读工具的指导等,只是布置学生去读读课外书,写写简单的读书体会,做做好书推荐卡,说说喜欢的书籍等,随意性很大,缺乏内容与方法的指导。

2.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除了精读、朗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检索阅读等。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指导学生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明晰阅读重点。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的联系。如小学第一学段,重点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开始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第三学段,对阅读水平的提升提出具体的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等。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呢?如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才能谈得上读书的习惯与兴趣。阅读方法要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就拿浏览来说吧,就要把默读、快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结合起来。

3.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优秀的阅读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故而,我们要及时总结学生阅读的优秀经验。

一要引导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阅读主体。教师不能因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放弃了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提供服务。二要尊重并完善学生的经验所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教师对此要予以尊重,并指导其逐步完善。三要关注学生经验的提炼总结。学生面对海量的、便捷的、多渠道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成长,学生就会形成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并做好总结。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部编教材的重要内容,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好活动与评价的强大推动功能,使课外阅读持续化进行。

1.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还需要另辟蹊径,那就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这需要通过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来进行。

2.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活动组织的关键是主题选定与形式安排。活动组织既要遵循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如通过亲子阅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借助良好的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开展类似于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组织开展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3.开辟并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几个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参考维度。

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密不可分、互为因果关系的。从操作层面上讲,实施终结性评价相对容易。然而课外阅读关注的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因此要重在落实过程性评价。它也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二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课外阅读定量评价不容忽视,它是底线,只增不减。但仅有量的积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定性评价的配合与引领。如学生成长记录和检测结果的分析、学生阅读过程的态度星级评比、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的宣传、个性化阅读经验的分析等。

第6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水平

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课本中的文字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将作品中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增长知识和智力。

3.阅读教学有利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学习到好的品德,对学生思想的启迪、真善美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具有被动性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是考虑到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够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迫学生接受。教师对文章的提问缺乏针对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够完全接纳。例如,在阅读教学课中《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故乡的文章,使学生感到很失望,没有兴趣进行具体探讨。

2.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一味依照教科书中的教学参考进行文章讲解,对文章把握不够,教学目标自然没有针对性。而且大多老师更愿意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位置看待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握学生的情感,达不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3.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淡化轻视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文章,没有给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始终是听老师在讲台上自我感觉良好地演讲,实则对老师所讲并没有具体思考的时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寻找答案的兴趣,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在阅读教学课上得到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化被动为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占据主动地位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艰难地理解老师的意思,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得不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辅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对课文阅读、查字典,先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感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也愿意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对于情感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于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当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与语言实践。

2.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小学阅读教学更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教师在阅读课前需要设定有效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上进行示范,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进行针对性思考解答,学生可以仿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解读,把握文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思考的成就感,更深层次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走进文章,积极主动地参与文章的思考和学习,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然,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不能够脱离文章胡思乱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情绪,可以使用动画、图文等,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领悟。

参考文献:

第7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 2011.

第8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阅读训练;开放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8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是目前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困扰着我们许多的教师,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们也在尽快想办法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明确阅读训练的意义,保持阅读兴趣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阅读授课之前必须明确阅读训练的意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能力。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一种学习内在过程或者心理状态,能够促使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同时对其起着保持作用,并促使这一行为朝着学习目标发展。学习动机分为学习需求与学习期待,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学习动机系统。而新学习需要的形成可以通过直接发生方式。这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已有的学习需求获得满足。在教学中,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耐心回答,并精心组织教学,营造极具生机与趣味的课堂氛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及间接转化方式。这主要指借助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满足他们其他的要求与爱好。如各类课外活动。一开始有些学生并不是爱好这一课程,而是由于活动中的娱乐性以及团队交流中的快乐。参与语文小组的同学,或许不是因为对语文的兴趣,而是对语文游戏方式感兴趣,但是在活动中,学生则可能渐渐形成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时,对游戏与娱乐的需求则转变为学习的新需要。这样,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体会到其带来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语文阅读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兴趣中激发学习动力。

二、重视开放式阅读的发展,提高开放式阅读的推广

初中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程,开放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当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体现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建构的过程。知识和经验体系的建构不是单向的从外界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和优化的因此.构建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让问题由学生提出、疑点让他们辨析、结论在其中形成是语文课程开放性的要求,也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更是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大语文教学观也指出了语文教学应当建立课堂、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课程与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之间的联系。因而开放性原则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并体现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原则。阅读教学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应实施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原则是语文课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要求。多样性原则体现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特点的基础上,将开放性阅读教学的理念运用到上述三个维度中去开放性的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知识的融合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因此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其多样性的特点。另外,在新时期教学观的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标准等均是在动态的、多样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在开放性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本身的特征也是阅读教学多样性的需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开放性阅读的发展,重视开放性阅读的实施。

三、重视阅读教学的策略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是何等的重要。新时期,对初中阶段阅读教学也需要合理的方法。知识传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而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分析文本并向学生加以传授知识的过程。我们认为自主阅读策略是在开放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学情境和教学目标,合理处理好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并促成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只有让学生进行不断地自主阅读,才能使其真正发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第9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范文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作者(文本)三维互动的过程。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还是阅读文本的缺失三方面都存在着困境

困境一:教师阅读教学思想、观念滞后,学生主体意识严重失落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文章结构人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人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这种用“生理解剖学”的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教学,从根本上背离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

以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就不仅不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而且还导致了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的伤害。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初中学生中“有人督促才去阅读”的学生占50%,“偶尔翻一翻课外书”的学生占50%,而“经常主动阅读”,“有计划阅读”的学生只占20%、10%而已;阅读时“浮光掠影”,“硬着头皮阅读”的学生高达48%,50%。可以说,学生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缺失与教师阅读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落后不无关系。

困境二:学生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初一的学生至少要有150万字的阅读总量才能达标。而从实际的统计来看:课外阅读量在10万字以上的仅有8%。Ⅲ这从客观上来讲,固然有农村中学大多没有建立图书馆,或者即使建立了也藏书很少有关;但同时也跟学生、家长甚至包括教师的主观偏见有关。他们中有些人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学生在课堂上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后应认真完成各科作业。故有些学生虽然非常喜欢看有价值的课外书,但权衡利弊,还是忍痛割爱。坚决不看。

阅读实践量严重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阅读面狭窄、阅读方法单调。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无视课外阅读的存在,每天早自读只搂着课本翻来覆去地读。很难想象,仅凭几册《语文》教材,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有多强,有多好。有些学生则特别钟情于武侠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大多数同学看书无计划、无目的、无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看书时浮光掠影,囫囵吞枣,意在追寻故事情节,对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不作摘记,对其精华不咀嚼,阅读方法单调,效果低下。

困境三:阅读文本缺失。阅读环境令人堪忧

首先是无书可读。很多农村初中学校图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陈旧。有的学校图书馆根本就不向学生开放。农村家庭的藏书也非常有限,一些学生仅有字典而已。拥有四大名著的是少之又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图书,纵然学生有阅读的愿望,却无阅读的对象。

其次是无好书可读。一方面,由于市场功利观念的冲击,一些作者和书商粗制滥造,致使书的质量低劣,充满暴力、格斗、凶杀、恋情的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各种训练题集锦充斥书市:《中考必读》、《中考捷径》、《中考冲刺》等随处可见。加之初中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弱,缺乏选择良莠的眼光,往往找不到适合阅读的书籍。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对策

对策一: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实现阅读教学理念由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学习是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本质上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一个过程。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仍过份强调教师的讲授,习惯于津津乐道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

其次,要实现阅读教学过程由注重知识传授到注重情感体验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皂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选择贴近学生实际且让学生感兴趣的文本。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促使学生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和浓厚的感彩。

再次,要实现阅读课程评价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去掌握标准答案,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阅读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在阅读教学巾要特别注重几点:第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反对重讲轻读,重视自读自悟。第二,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读书贵思。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碰上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处理,或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或帮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

对策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和兴趣的保证,也是使学生能真正成为阅读主体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地给学生予以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步,介绍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速读等方式,应据材料的不同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选择运用。

第二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读物,确定阅读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第三步,有针对性地指导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水平,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根据自主阅读渐进性特点,可将课堂模式定为“三个梯度”,即“浅程”自主阅读;“巾程”自主阅读;“高程”自主刨读三个梯度。不同的梯度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