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一、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由于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目前,为数众多的父母都十分倡导学生学习奥数、古筝、外语等,但是很少鼓励学生阅读优秀的书籍。这就导致一些初中学生能够在数学、英语和其他方面取得好成绩,却对历史文学等知识一无所知。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很大影响,目前众多学校致力于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由于语文作为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的学科,通常不同的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中取得的成绩无较大落差,导致各初中院校更加重视对于数学等科目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环境的影响,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针对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以兴趣进行引导,培养学生阅读书籍的主动性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的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述诗《七律•长征》时,可以讲述关于的主要事迹,作为我国开国领袖,一生风起云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的主要事迹分成几个阶段讲述,在课堂即将结束之时,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悬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这样能够充分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书籍的主动性。此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应该单纯讲述课本之内的知识。语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浓缩,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华,教师应该讲述几千年来优秀的历史人物事迹,这样能够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熏陶,学生会养成爱好文学、历史、诗词的习惯,这样对于学生未来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教师为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引领学生阅读方向

每一本优秀的书籍都是作者一生的思想精华,通过广泛阅读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作品,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素质。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世界范围内的优秀书籍。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处于一个较为迷茫的阶段,并且躁动不安。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积极向上的书籍,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滨孙漂流记》、《基督山伯爵》等,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励志书籍,能够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指引方向。此外,中国文明是世界文化中唯一没有被中断的文明,因此,我国文化也是世界范围内最灿烂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位初中学生都应该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汉书》、《三国志》、《红楼梦》、《三国演义》、《史记》等名著,这些名著中蕴含我国古代无数作家优秀的品格。在中国近代,又有无数优秀的作家问世,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白鹿原》等书籍,更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品。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学生能够充分提高文化素质和精神素养。教师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的同时,需要督促学生经常阅读,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方向。

3.多方面完善,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从家庭环境方面入手,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父母应该主动为学生购置一些优秀的书籍,为学生的阅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父母可以做出表率,首先阅读这些优秀的书籍,并且将其中优秀的片段向孩子讲述,这样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更能够促进家庭环境的和谐。其次,在校园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图书阅读活动,通过演讲和会议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优秀书籍,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场所,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感悟,这样能够为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最后,在班级方面,教师在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的同时,更应该将名著之中优秀的片段选入课外学习内容之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应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捷径阅读

不同的文学体裁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不同文学体裁的辨析,能够选择更加高效的阅读方式。例如散文的形式可能是总—分—总,阅读中,学生就可以针对性地分开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训练和阅读知识的普及,使学生针对不同的文学体裁更好地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此外,不同的作者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教师在引导时,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作者,先了解作者,再了解其文学作品,进而提高阅读效率。与此同时,科学的阅读方法需要学生提高阅读主动性,即在日常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主动学习科学的阅读方法,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培养阅读能力。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充分了解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文化习俗,更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道德修养、文化品位、灵魂境界等,都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书籍得以提高。因此,初中学生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戈玉丽 单位:涟水县陈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