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语文课外阅读全文(5篇)

语文课外阅读

第1篇: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生成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效的。其中,让学生成为主体,发挥主动、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根本和关键。当然,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也不可或缺。在有效阅读课堂的研究和落实中,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抓住课外阅读这一头,带动、生成丰富精彩而有效的课内阅读这一头。

(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课外阅读

2019年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阅读方面要求有:1~6年级要读背75篇诗歌,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程标准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呢?可以说,语文教材是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进行学习,获得一些实践运用的能力。但也突出了要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和谐地发展,不断在阅读、思考和联系生活的运用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课外阅读呢?学生要个性,要健康,要人格健全,可能不只需要正面、积极的内容的阅读,有些课外阅读反映人性、自然不好的一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去伪存真中辩证地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毕竟,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而不是用简单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的。当然,课外阅读最主要的还是阅读对学生有正面指导和影响的读物。

(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文素养

一些传递正能量的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坚强勇敢,可以让学生发奋图强,可以让学生心地善良。当然,课外阅读中接触到新的词汇、优美的句子、精妙的结构、感人的故事等也让学生获得语文方面的知识和学养。那么,课外阅读怎么读?什么书精读,什么书略读,什么书反复读,学生个性化选择和阅读方式的运行都是其阅读能力的表现。其次,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个性化自主的阅读,是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阅读,无形中是课堂学习的巩固、检测和运用。如果一个学生会课外阅读,那么,教材学习能力不会弱。鉴于课外阅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思想健康、个性成长等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但是,很多老师思想比较守旧,或者心思只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课外阅读指导、推动和要求不够。如果将课外阅读的收获运用到课内,那么,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就会感到课内学习容易接受与理解,课内学习收获变大。如此,不仅有利于课外阅读效果的提升,更使得学生有语文学养自主提升的意识、动力和能力。

二、课外阅读建构丰富课内阅读策略

第2篇: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型

一、课型构建的依据

1.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提道:“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还提出“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本容量大、课时紧张、学生阅读时间有限、缺乏阅读兴趣等原因,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也为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收集参考数据,我们制定了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表。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的缺失密不可分。目前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关键性。将课外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只要让学生读书”,至于如何读,则很少关注,对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相应的针对性指导。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读了,就达到了目的,却没有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效率不高、阅读方法不当。学生需要在课外阅读中得到有效的指导。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指导无从下手。面对课外阅读,除了给学生布置读什么书之外,就不知道该如何有效指导。也有些教师,像指导课内阅读一样,选几个段落精彩的部分进行细读,还有些教师不管学生是不是读完整本书,试图在一节课中把整本书赏析完,其指导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分析,课题组一致认为要解决该问题,就要针对学生阅读的实际状况,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研究。我们申请立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构建与实施”这一课题,切实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2.研究现状综述

通过资料的搜索,国内外暂时还没有发现具体的关于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型的相关著作。国内的一些学位论文和期刊文献也只是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有相关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研究者们大都充分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重要性,但是大多都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到课外阅读课型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当然,也有极少的研究者提出了关于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基本课型和策略研究,但是这些课型和策略大多处在比较零散的状态,有的只是进行粗略的分类。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还处在由理念到具体操作的过渡时期,还没有多少优秀的案例、成功的模式可供学习。

二、课型的分类及特点

课外阅读指导课型: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即以课外阅读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有效阅读教学。之所以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分类,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处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课题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课外阅读的四种基本课型:读物推介课、读书指导课、读物鉴赏课和交流汇报课。

1.读物推介课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把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作为课外阅读的“引领”,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把阅读范围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2.读书指导课

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的一种课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读书方法,养成习惯,最终形成“高效读书”的能力。

3.读物鉴赏课

这种课型是引导学生对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进行品读体味,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的过程。力求打造学生个性自我,达到培养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使其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4.交流汇报课

这种课型是指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汇报的形式,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交流解决阅读中的存在问题,达到在阅读中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形成有效的课型结构

课外阅读指导课应该怎么上?几经思考,课题组认为这类课型第一要体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第三要体现综合性,第四要体现阅读的多元互动,第五要体现阅读习惯的养成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综合以上几个方面,课题组决定研究每一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同时研究出每种课型相对应的精彩课例进行教学实践。

1.读物推介课

(1)教学目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面。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2)教学策略。推介的内容和角度不拘一格。可以是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内容的介绍。也可以从人物、情节、语言、主旨等角度推荐。推介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老师推介,学生个人推介,也可以是小组一起推介。可以制作读书推荐卡、朗诵精彩的片段,也可以采用辩论赛、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推介作品。(3)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模式:激发兴趣,引入课题→设置悬念,巧妙荐读→精选片段,初步感受→制定计划,课外阅读。

2.读书指导课

(1)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能自我规划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明确读书要求: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做到善于思考;做到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要做到持之以恒。注重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联系和区别,课内阅读策略的运用和迁移,实现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价值。(3)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模式:回顾书本,畅谈收获→提出困惑,质疑问难→精选话题,深入点拨→总结收获,激励再读。

3.读物鉴赏课

(1)教学目标。关注课标对语文阅读的要求,重在“品鉴”内容和形式的妙处,提高阅读的品位。继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赏析文本的内在价值。(2)教学策略。鉴赏的内容可以多个角度。对作品情节梳理、对人物形象感知、对语言韵律感受等都可以是鉴赏的内容。鉴赏的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如朗读法、分析法,也可以通过辩论赛、课本剧等需要学生课外准备、协作完成的形式。(3)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模式:情境导入,速读感知→细读揣摩,分析鉴赏→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4.交流汇报课

(1)教学目标。师生间分享阅读心得,展现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2)教学策略。交流汇报课的内容兼顾形式。交流分享不能仅限于故事情节。既要重视阅读文本内容的分析,也要重视文本形式的分享,交流汇报课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学生通过讲故事、演讲、朗诵、自述阅读的感受体验,也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读书笔记展示、课本剧表演、读物插图设计等形式展示。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3)教学模式。基本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揭示主题→自主展示,适时评议→多元评价,拓展延伸。

四、课型的创新之处

内容上创新:课外阅读指导课型以课外阅读为主线,采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在学生和教师互动过程中构建阅读的方式方法。角度上创新: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感,增强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分类,并根据课型在实验学校和实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四种课型提出了规范的课堂模式。为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提供了可能,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型的研究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尝试和体验。

【参考文献】

[1]张贤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施教策略浅探[J].语文学刊,2007.

[2]魏生成.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6).

第3篇: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改进策略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外阅读认知存在误区

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师针对课外阅读的认知上存在诸多误区。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绩,常常忽视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人文素养、健康人格的培养。在这种理念下,致使课外阅读遭到忽视。还有一部分语文教师,由于对新课改、语文核心素养等内容研究不够深刻,在教学中常常将“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等同起来,导致其在教学时常常局限在语文教材中,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1]。

(二)课外阅读指导不科学

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年龄比较小,自身的思维、思想尚未发育到成熟阶段,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才能达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指导时,还存在不明显的不合理、不科学现象。一方面,教师常常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将课外阅读寄希望于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小学生的自主性比较低,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常常是走马观花、随意翻阅,难以真正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并未将课外阅读和课外阅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致使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难以应用到课外阅读中,导致课外阅读效果不佳。

(三)课外阅读活动单一

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并在积极参与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调查中发现,一线语文教师受到课时压力、教学任务重等因素的制约,常常忽视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即便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形式也非常单一。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真正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四)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体系中,依然存在不够健全的现象。一方面,学校缺乏课外阅读评价标准,致使课外阅读评价中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如此,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会导致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无从下手、无法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在当前课外阅读教学评价中,教师常常忽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外阅读教学的深层次发展[2]。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改进策略分析

(一)转变理念,重视课外阅读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等要求,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之余,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语文课程、语文核心素养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深刻的研究。一方面,从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尊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新语文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并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外阅读教学时,还应结合新课程理念下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领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外阅读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科学选择课外阅读书目

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想达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课外阅读书目。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书目,确保其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相契合。其次,结合语文课程标准选择课外阅读书目。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可选择童话类、寓言类、故事类的课外阅读书目。针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内容,可将阅读内容推向更加深层次方面,向学生推荐一些深层次的阅读文本,引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概括其内容、体会人物情感、揣摩其语言等。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目时,应朝着“多维目标”的方向,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深度、有内涵的书目。最后,还可以结合专家、名师的推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拟定课外阅读书目[3]。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为了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全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具体来说,可结合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指导。首先,兴趣阶段。在初期阶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非常低下。在这一阶段中,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作为首要目标。具体来说,在这一阶段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应结合阅读内容设置意想不到的悬念,进而唤醒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从阅读文本中选择一段优美的章节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以此作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经典片段的阅读中,逐渐感悟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其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圈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逐渐加强,且自主阅读能力也随之增强。此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还应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利用不同的阅读符号,将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关键词语、精彩语句、疑问之处等针对性地圈画出来,以便于学生在深入阅读中理解文章的内涵。最后,批注阶段。待到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已经能够自主圈画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进行更高层次的活动——批注、撰写读书笔记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选择关键的词语、简单的话等,做一些批注。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优化课外阅读活动时,要想真正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一,积极开展名家、名作的推荐活动。基于小学生文学常识比较缺乏,针对著名作家代表作品了解不够全面的现状,可积极开展名家、名作介绍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作者、作品,下课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给其他学生。第二,开设语文特色的诗文创作活动。为了强化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通过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以创造者的身份对其进行审视和思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积极开展诗文创作活动,引领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第三,开展话剧表演。为了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可以结合阅读书目中的经典篇章内容,引领学生对其进行改编,使其成为话剧剧本。接着,指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其演绎出来。第四,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也可以结合阅读书目,灵活借助课外阅读竞赛的方式,通过设置一些诗歌朗诵会、三分钟速读等活动,促使学生在有效的阅读学习中,逐渐爱上课外阅读。(五)优化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有效健全的评价体系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果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不仅难以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也难以及时发现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尽量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说,教师针对布置的课外阅读任务,必须要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价,最终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还可以灵活借助续写文章、改编文章等方式,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在优化课外阅读评价时,还应基于学生的综合性,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评价。具体来说,针对课外阅读兴趣低下的学生,在评价时应与其进行主动沟通,使学生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针对阅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在评价时应借助深层次的追问,持续强化其课外阅读的效果,并引导其主动带动不喜欢阅读的学生[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要求。但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来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当前小学语文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必须要从理念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选择课外阅读书目、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优化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子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22):26.

[2]蒋玉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智慧,2021(13):109.

[3]杨强.探讨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5):24.

第4篇: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教师要将阅读教学向课外进行拓展延伸,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联动,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思维发展、审美品位的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深读,让他们边读边思,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清晰,让自己的观察、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教师要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引学生去搜集资料,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一、合理选择,融入名著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学生如果仅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去选择,往往会选择价值不高的书籍,使课外阅读活动走向低效。教师要为学生留有宽松的阅读空间,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必读与选读书目。课外书目往往没有题材等方面的制约,教师在为学生选择书籍时,要从同题材、同主题的书中选择代表性的一种即可,从同一名家也选择一本作品即可。教师要听取家长、学生的意见,对推荐的书目进行适当的修改。小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他们选择图书往往较为随意,他们对搞笑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他们选择感兴趣、向善向美向上的书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思考在阅读中自己的喜欢之处、疑惑之处、有何感想,如何去说服他人来读,学生通过梳理书的结构,通过推荐新书引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也能促进他们表达能力的发展。很多学生往往对名著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教师要消除他们对名著的畏难心理,要通过多样的方法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高,教师要将阅读向课外拓展延伸,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呼兰河传》,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名著,有了课内学习的基础,会大大降低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难度。学生只有走进名著,能在阅读中提升品位、提升能力。

二、内外相融,加强指导

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作品,获得语言的沉淀,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要改进课内阅读教学方式,促进课内外阅读方法的融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依托文本,引领学生读标题、读概要、读图表、读段句,要依据文本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在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背景,了解杜甫,背诵他的著名诗作,了解这首诗背后发生的重大事件;读诗题,知道“闻”是何意?“河南河北”指的是什么地方?读诗句,观古诗结构,知诗体常识;读诗意,说说读懂什么,共研疑难之处;读诗情,理解作者的心理感受。在阅读小说时,可以用体验法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教者以讲故事入境、析语言知人,通过精心研读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具有文体意识,要针对不同的文本,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诗歌时注意吟诵、感悟,读散文时要抓住“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读小说要抓住人物、情节、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通文本,能抓住关键词品读,并融入文本中思考、想象,将自己想象成文本中的人物,去感受人物的情感,这样才能将文本读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赏读,能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深读,让他们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分享阅读感受。如在阅读《青铜葵花》一文后,教者从人物、文本、阅读、文学等四个层面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跟踪指导,多元评价

教师要发挥以评促读的功能,强化跟踪指导,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策略,从而提升阅读的效果。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评价,使用的语言要温和,要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更愿意参与阅读。教师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用“你的点评很有智慧”等激励学生,除语言的激励之外,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也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莫大的激励,能引发他们深层次的阅读,让他们产生深入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要会记笔记、会写读后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评价的主体要多元,除教师评价外,还要让家长、同学等参与到评价之中,通过多元主体的评价,提升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关注评价的层次性,除阅读内容之外,还要将阅读时间、阅读能力等纳入评价之中,这样的评价才会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使评价更有效。教师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他们的检测要有深度,评价要落在点子上,这样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有所帮助。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内外的关联,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予以激励性的评价,让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技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快乐、发展思维、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永宏.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河南科技,2013(2):255.

[2]何亚琼.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5):25-27.

第5篇:语文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在当前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下,课外阅读成为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可以活跃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采取有效的阅读引导方式,以此实现阅读效果的持续提升。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内涵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需要围绕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理念,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同时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要求也要进行一定改变,学生不仅要掌握课外阅读的相关技巧,更需要广泛参与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积累量。目前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内涵主要体现了内容与要求等两个方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与课内文章有关的作者、人物以及创作背景;与课内文章题材相似的文章;与课内文章出自相同作品的文章等,也就是说,在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中,主要建立在课内教学的基础上,为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现知识积累,需要以所学语文知识为基础,有目的地选择接近教材的文章,达到课内课外阅读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另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也所有差异,总体要求在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理解课外阅读的词语意思与主题含义等,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教学的情况,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一系列课外阅读文章,提高阅读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辅助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价值

(一)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展开的,课外阅读的题材、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等,都与小学语文教材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需要实现相互配合,课外阅读辅助课堂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良好基础,提升阅读成效。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进相关阅读材料,开展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并在学生实际阅读过程中布置对应的学习任务,例如挑选优美词句、写读后感等,这些任务的布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促进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与课堂所学知识形成验证与内化,使其在收获额外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后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借助有效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其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与语文知识点的实际运用能力。针对不同阶段的课外阅读,差异化的阅读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点,例如名著类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与典故;而与课本教材出自同一作品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本中文章的主题思想。总的来说,通过对不同类型材料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运用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语文学习缺少正确清晰的认知,在实际的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较高的课外阅读材料,以丰富有趣的课外阅读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幅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开展差异化阅读

阅读差异性体现在阅读内容、形式与时限差异等方面。小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不同,所能接受的语文知识程度也不同,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相同的阅读方式与内容不适合所有学生,所以应当实现差异化阅读,尊重小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分层阅读的方式,有计划地实现所有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提升,来保证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对于学习能力较强、阅读兴趣较高的学生,可以选择历史名著与散文等超前课外阅读材料,以此开阔学生视野,使其学习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对于基础能力较差、对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重点需要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中,尽量选择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简单易懂的阅读材料,例如寓言故事、与教材形式相似的阅读作品等,通过有趣的课外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掌握基础语文知识与阅读方法。由于每个学生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差异化阅读计划,首先应对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可以从阅读速度、精读方法、阅读笔记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检测完成之后,设计不同形式、时长与内容的阅读任务,保证学生所选择的阅读材料符合自身的阅读能力,有效提升其阅读成效。

(二)注重阅读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课外阅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标准,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以使学生掌握基础阅读技巧为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当前小学生普遍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字词储备量不足,缺少科学合理的阅读技巧,所以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选择篇幅适中、难度适宜的阅读材料,才能保证课外阅读活动的正常开展。在实际的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中,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而是应当尊重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与水平,实现合适的阅读材料推荐,常见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方法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基于教材的延伸,在所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从教材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文章结构、作者作品等方面进行选择,例如在对《司马光》这篇文章学习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认为这个故事有没有趣?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开始与后续呢?”由于《司马光》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学生都听说过,并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十分感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将与《司马光》相关的文言文作品推荐给学生,作为基础的课外阅读材料,由于《司马光》属于文言文,而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堆通假字进行讲解,配合课外阅读,实现学生的高效阅读。其次,按照新课标对小学课外阅读要求选择阅读内容,小学语文阅读内容选择的标准主要体现在知识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等方面,知识性表现在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阅读技巧等方面,这一类的阅读材料包括中外名著等;思想性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与人生态度等方面,新课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针对这一类的课外阅读材料选择,可以选择红色阅读材料与英雄人物传记等,例如《毛泽东的故事》《贝多芬传》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基于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来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这一类的课外阅读材料类型有很多,例如反映时代精神的《儿童文学》,有着丰富课外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些课外阅读材料以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受学生喜爱,教师可以进行有计划地推荐与阅读指导。

(三)选择正确的阅读指导方式

正确的阅读指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体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基于教材内容所选择的读物,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过的语文课堂知识来进行课外阅读,但是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题材不同,单纯依靠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来进行阅读,难以达到时效性提升阅读素养、掌握阅读技巧的综合目标。加上当前学生缺少系统化的阅读技巧,没有足够的阅读经验支持,所以教师应当结合阅读材料的实际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首先,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开展基础阅读技巧培训。小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比较少,面对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的阅读材料,学生一时间不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阅读,加上缺少基础阅读知识,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畏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在实际的阅读训练中开展阅读技巧培训,例如基于《夜书所见》所选择的《唐诗三百首》课外阅读材料,通过对此阅读材料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多种类型的诗词阅读,掌握基础诗词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是小学生本身缺乏基础诗词知识,难以通过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阅读效果大打折扣,面对基础知识不足与阅读材料形式多样之间的矛盾,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不要着急,不要畏惧,从零开始,循序渐进,最开始只需要进行诗词阅读即可,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就能慢慢感悟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通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摆脱畏惧阅读的心理。另外,在学生实的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基础诗词常识知识的培训,包括诗词语言特点、诗词形式等,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挖掘探索出这些诗词知识,并牢牢记在心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其次,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是集个性化与集体化为一体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展开综合性的阅读实践活动,例如阅读读后感、阅读演讲稿和辩论稿等,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实现学生之间不同阅读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深度实现阅读知识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另外,可以将课外阅读活动完善为定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形式,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常态化阅读。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