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语文阅读教学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语文阅读教学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语文阅读教学

第1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是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以一定量的阅读教材或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有目标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小学阅读课中,通过生本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接触课本,在接触中体验课本,完成语文知识的自我构建、及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阅读,全面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多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内容往往就是课本上的知识,单调且课堂氛围沉闷,激不起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表现出对老师的不配合,或者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抵触心理。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又容易分心。加上本身词汇量认知有限,在阅读学习中,通常会遇到对字句的意思、语法内容不理解的情况,而教师往往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讲课,有些知识不能及时讲解,这就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懈怠。且通常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对生词、字、语法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却往往没有有效的巩固练习,导致教学目标和实际教学成果有较大偏差。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策略

第2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语文阅读;思考实践

一、网络学习空间优势

网络教学是一个交互的平台,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条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和班里的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小组形式的范围内,而且课堂上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也很少,而网络学习空间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向网络寻求直接的帮助;或者可以邀请教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而主动、自由地进行学习。网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除课堂实体空间外的新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其除了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外,还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基于学习数据进行学习分析等。

(一)海量资源

相较于纸质资源,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数字化资源不仅在数量上有了突破,内容本身的关联性也不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组建知识点的网状结构图,这为学生自主搜索、关联学习提供了条件。

(二)跨越时空

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学习终端,学生就能进行学习,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平等、自由地进入课程学习。

(三)交互分析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过:“上传(Uploading)正在成为合作中最具革命性的形式之一。我们比以前更能成为生产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互联网的上传技术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互模式,每个人都拥有话语权,都可以在一个话题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每一个交互行为都能被计算机记录,大量的数据累计能帮助我们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诉求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连续3年将“倡导全民阅读”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体现出新的特征。

(一)阅读内容多样化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学生读书少,甚至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学生如果只是学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其语文素养很难真正提升上去。相较于以往的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注意向课外阅读延伸,但阅读量还是不够。如何为所有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内容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阅读过程个性化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替代学生体验过程。但目前局限于班级授课制,学生的课堂阅读呈现出步调一致、求解标准化答案的特征,忽略了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我们应将阅读还给学生,允许他们拥有自主、个性、差异的阅读过程[1]。

(三)阅读输出深度化

目前,学生的阅读目的单一,以记忆为主,缺少深度的阅读输出。受应试教育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只对考纲重点进行训练,忽略了阅读对学生更深层面的影响。阅读是发现和建构意义的过程,深度阅读需要学生通过文本建构起自身的学习体系,并将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大量的交互和输出。

三、网络学习空间整合

语文阅读教学思考网络学习空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体现在支持直线阅读、比较阅读、寻找阅读,既可纵向探索,亦可横向比较,阅读更自由、更便捷。针对阅读教学诉求,笔者提出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一)分层阅读资源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教师可以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阅读资源,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起点和阅读爱好提供不同类型、主题的阅读资源,等等。

(二)多维阅读互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很难在阅读教学中为每位学生提供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少。网络学习空间,可以实现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针对一个阅读话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理解自主发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混合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深度

当前,学生接触网络更多的可能是游戏,对于网络的学习并不熟练,因此,教师完全基于网络开展阅读教学有些困难。混合式教学提出将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课堂有效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内容上根据需要相互补充、相互延伸、相互配合。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以下几点反思。

1.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除了在实体课堂中发挥作用外,在网络空间中要做更多的工作,首先是了解学情和学习内容,准备充分的学习资源;其次是设计问题研讨,使学生能将所学输出表达;再次是进行督促与点拨,为学困生和思维需要进一步拔高的学生给予学习支持;最后是学习数据的应用,将网络数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课堂互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学生角色转变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成为学习的掌控者,需要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选择资源、提出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重要的是能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有规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目标。现在的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他们被称为“数字土著”,而我们教师却是“数字移民”,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也应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我们不能只看到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盲目地制止学生接触网络,而是应积极探索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扩充了学生的阅读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阅读交流的平台,生生观点的碰撞、教师观点的引导,使更多学生能完成阅读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网络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之一,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自主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阅读。

关键词:语文 自主 阅读教学

课改虽然进行了好多年,可效果并不明显。初中语文教师沿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还是大有人在,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注重分析讲解,轻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表现很被动,缺少积极性。其实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阅读,对文本进行解读,让阅读成为学生发展个性、提高能力的过程。我认为,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作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阅读就成了学生的主动需要,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享受。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愉快地阅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引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1.读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课文有心得体会,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然后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决。这个过程让学生解决了疑难,收获了方法,提高了能力。

2.读出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知识水平、人生经历是不同的,他们对事物认知也因人而异。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带有个性化色彩,迸发智慧火花,使得语文课堂丰富多彩,语文味十足。这种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做法,值得教师重视与鼓励。

三、充分诵读,让学生学会思考

第4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第5篇:语文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词句基础训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很多教师都会采用随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兴趣。不少教师认为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却忽略了教学中时间的把握,很多教师会把问题设计得面面俱到,并且会在提问的过程中花费很多时间,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机械性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丝毫没有自主的空间[1]。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学生获取答案的准确性,却忽略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或者评价不及时、没有一对一,不管学生回答得如何,教师都是“错”“对”“很好”,这样就容易让学生进入阅读的误区,抑制学生积极思考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喜爱,打消学生心中的顾虑;其次,教师要注意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利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游戏、巧妙的问题等勾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好奇、兴奋甚至激动,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倾听学生不同意见的表达,使小学生想说、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其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在获得文本知识的同时,精神上也能得到愉悦的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一个阅读图书展,让每个学生拿一本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并要求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章节朗读给大家,然后将这些书籍在班级里彼此借阅,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知识,最主要是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彼此能够团结友爱。

(二)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方式灵活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教材资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2]。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章内部,去理解、去体验、去领悟、去熏陶,最终做到深入浅出。当然,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上,也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绽放光芒,充分表达自我所思、自我所想、自我所感甚至自我所疑,让学生能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自己得出答案,让阅读课堂上升为学生的二次创作。只有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行自我思考、解惑等,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提高。

(三)加强语文词句基础训练

我们都知道一篇完整的文章是由不同的段落组成,段落又是句子连接而成的,句子则是由最基础的文字和词语组成,因此词句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词句的组成方式,以达到句子理想组合的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所教授的教材内容不管是一段还是一篇,教师都不能产生应付心理,让学生简略地读几次就放手,而应根据所学知识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在读课文时能够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做到随文标注,这样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时就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个人素养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愉悦平等的阅读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颖.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