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精选(九篇)

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

第1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阳光爸爸 亲子阅读 小班幼儿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209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从广泛的意义上说,亲子阅读可以理解为大人与孩子共同分享的阅读过程,并在阅读活动中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亲子阅读,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途径,它的关键,就在于孩子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共享书里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情感。

自2014年建园以来,我园每年都定期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教师共读、师幼共读、幼幼共读、亲子共读,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让书香溢满校园、走进万家。针对幼儿年龄小,家庭因素对其影响大等,我们着力分阶段重点抓好亲子阅读,通过三年的努力,我园的亲子阅读已从重视程度偏低,参与度不够和观念存在误区等情况,向看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看重其对幼儿能力提高的r值等方面发展。特别是自2016年我园开展“阳光爸爸伴我行”活动以来,父亲参与陪伴孩子的成长得到全园家长、社会的认可和孩子的期盼。为了更好地推进“阳光爸爸伴我行”活动的开展,让父亲主动、积极、科学的参与到孩子的更多活动中,让父亲感受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和乐趣,让孩子感受父亲的关爱与温暖,我们特以小班亲子阅读为例,对父亲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和帮助,以便父亲们更有效、更轻松的与孩子共读。

一、理念认同,树立亲子阅读教育观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在《家庭教育――如何做好父母》一书中指出,家庭阅读也就是亲子阅读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措施。尤其在网络时代,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化家庭的不断推进,也促进了教育观念现代化和亲子关系平等化。面对时代的挑战,作为父母,既要坚持原有的“教”、“育”角色,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重构父母新角色。而亲子阅读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有效途径,坚持在亲子阅读中影响、教育孩子,与孩子一起接受新鲜事物;在亲子阅读中不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彼此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在亲子阅读中,如果能更多的让父亲参与其中,将会起到许多母亲所不能发挥的影响。一方面,让父亲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培养孩子更多的优秀品质,使得孩子个性发展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可以使亲子阅读更加活泼、有趣,极大程度的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此,通过小班段家长会,就我园的“阳光爸爸伴我行”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发出“阳光爸爸亲子阅读”倡议书,让更多的父亲了解并参与到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举行亲子阅读专题讲座,明确亲子阅读的目标重在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等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幼儿亲近书籍而奠定基础,让父亲们从理念上认同,激发主动参与的愿望和热情。

二、多措并举,丰富亲子阅读资源库

对于孩子,家长舍得花金钱、舍得花时间,但在如何选择适合的亲子阅读书籍和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却是大伤脑筋。尤其对于父亲,如何选择适合父亲与孩子共读的书籍,发挥父性的独特魅力,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和推荐,为父亲们选择书本“抛砖引玉”。

(一)教师推荐

通过阅读、查找大量的幼儿书籍,先段内同事间分享、交流,再互荐、互看,形成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优秀书籍目录,最后向父亲推荐。

紧抓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书目尤其重要。所以,我们首要选择硬皮包装,页面设计立体,画面可以供幼儿手指掏、翻、折,可藏、可猜等可玩可看的低幼绘本,这样有助于激起幼儿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如:绘本《你好》《我要拉巴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草莓点心》、《谁躲起来了》……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往往会引发孩子的焦虑情绪。因此,为小班孩子选择的书本还应利于培养幼儿生活适应能力,提高自我服务的乐趣。如《我自己吃》、《睡觉》、《排队》……

(二)开放小小图书馆

我园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园小小图书馆中各种绘本种类繁多,因此,除教师精心挑选再精读后推荐给父亲的绘本之外,我们还将每周五定为“阳光爸爸亲子借阅日”,对父亲开放幼儿园图书馆,父亲可凭借书卡到图书馆借阅。借阅时,父亲可与孩子一起来挑选喜欢的绘本,同时,我们会有教师在旁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父亲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书籍。幼儿园小小图书馆的开放,为父亲们选择书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让父亲们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用心,让母亲感受到父亲对家庭的关爱。

(三)图书漂流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紧靠教师单方面的力量所收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利用家长广博的资源,丰富、补充孩子的亲子阅读书目。我们采取图书漂流的形式,每个家庭自愿推荐一本书籍且不重复,带到幼儿园,经班级教师统一登记编号后,开始借阅,每周轮换一次,归还时附上简单的亲子感悟。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小班每班的每位幼儿就能共享20多本书籍,班级漂流结束后,我们再进行段内漂流,在不重复的情况下,每位能看90多本书籍,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多管齐下,掌握亲子阅读的技巧

掌握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可以让父亲事半功倍,不因无从下手而苦恼、放弃,同时,也会让孩子更喜欢父亲陪自己阅读。如何引导父亲们轻松而快速的掌握阅读技巧,和孩子一起感受亲子共读的乐趣呢?经过一系列的教研和探索,我们梳理、提升,总结出几点有助于父亲掌握亲子阅读技巧的经验。并通过家长会、“阳光爸爸”沙龙和“阳光爸爸行动小组”微信群等多种途径,面面相授、案例示范等将这些技巧传授给父亲们,让孩子的阅读因有父亲的参与而更加生动、有趣。

(一)示范引领,循序渐进

相对父亲而言,母亲陪伴孩子更多,与孩子亲子共读的经验更丰富。因此,在每晚的亲子共读时间中,前期,我们要求父亲一周至少抽出三次时间,与母亲一起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并在旁安静倾听。如此一来,不会造成因父亲突如其来的加入,让幼儿感觉诧异,也不会因不会而让父亲感觉无从下手,头脑发胀。中期,经过一段时间的跟岗学习,在每晚亲子阅读时间里,父亲可与母亲一起分角色或分段落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在母亲的配合和帮助下,父亲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与孩子的亲子共读中。后期,随着经验的丰富和技巧的掌握,父亲每周可抽2-3次时间,独自陪伴孩子亲子阅读,让孩子感受父子(女)共阅读的乐趣。

(二)技巧传授,事半功倍

为有效指导父亲们进行亲子阅读,我们通过家长会、“阳光爸爸”沙龙等形式,向父亲们传授亲子阅读的技巧和经验。

一是创设温馨、轻松的阅读环境。给孩子创造温馨、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大胆讲述。

二是选择亲近的阅读方式。以怀抱着让幼儿有足够的安全感和拉近父子(女)关系,创造温馨融洽的亲子阅读氛围。

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与孩子亲子阅读时,父亲要注意正确阅读习惯的示范。如:翻书的习惯,拿捏书角,轻轻翻看;取放的习惯,哪里拿来哪里放,观察的习惯,对于画面的观察应细致、专注,不能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四是语速放慢,语调变化。在阅读过程中,父亲们需放慢语速,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并借助成人语调的变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提高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是设置悬念,加深趣味。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先观察画面,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想想会怎样?猜过后,再让幼儿用手指抠出或翻折出秘密小页面,验证猜想,如此反复,直到阅读结束,能激发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六是借助道具,生动演绎。根据阅读内容准备相应的道具,并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出示,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爱上阅读。

(三)分享交流,互助互学

一是自“阳光爸爸伴我行”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就成立了“阳光爸爸行动小组”和“妈妈支持团”,并建立了微信群。为了更好的促进交流,分享经验,互学互助,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可以将自己与孩子亲子阅读的视频或好方法分享到微信群,同r,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寻求帮助,我们设有专业的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家长们也各抒己见,让优秀经验得到推广,让问题得到解决,让亲子阅读更和谐、更自然。

二是幼儿园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活动中,示范组织早期阅读活动。活动中,教师准备充分、语言生动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家长耳目一新,从中获得了阅读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同时,教师在展示阅读教学活动中投射出的先进教育理念,娴熟的教学技巧,精准的教学语言,也切实帮助家长深入了解阅读的精髓,解决了许多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三是开展阅读沙龙,为父亲阅读交流搭建平台。定期举办亲子阅读沙龙,由老师和热心的家长共同主持,交流亲子阅读的经验和方法,每月评选“阅读之星”家庭等。

陪伴孩子亲子阅读不只是母亲的责任,父亲们也义不容辞。“爱我你就陪陪我”,这是“阳光爸爸伴我行”的活动口号,也是孩子们最真实的心声。陪伴从阅读开始,享受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快乐,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在阅读中陪伴孩子成长,让亲子阅读开创幸福家园。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们教育出版社2013年

第2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重要性;阅读策略

2015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小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我们一直在强调阅读对于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那么,阅读到底对小学生有何重要性呢?

一、阅读的重要

1.提高写作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一个相对于其他同学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善于观察生活,一是乐于阅读书籍。首先,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也许是书中某一处的经典名句、某一段对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某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使得正处于天性活泼、乐于模仿阶段的小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点燃了他们心中热爱写作的火苗。比如说笔者所任教班级的一名学生,因为十分喜欢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形象,便以此作为范本,开始尝试写自己身边的小伙伴,虽然字里行间透露出孩童般的稚气,可贵在真实朴素、敢于动笔。

其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现在有很多小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坐立不安,短短装俑鲎帜苄闯黾甘字已属不易,且这几十字大都是空话、白话,这就是平时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而多阅读是打破这种感觉的良方,只有肚子里面有一定的墨水,写起文章来才不觉费力而游刃有余。

最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借鉴他人的写作技巧。写作不单纯是华丽辞藻的堆积,更重要的是要讲求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这种技巧主要是从词语、句子开始。比如说在笔者进行阅读训练时有这样一段文字:“笑容是一束美丽的鲜花,使人生处处留香;笑容是一块油油的草地,让生活绿意盎然;笑容是一首动人的诗歌,给生命引吭高歌。”整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来描写最平凡又最珍贵的笑容,笔者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随后给出“理想”“友情”等名字要求学生摹写,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技巧不经意得到了提高。

2.养成健全的人格

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说过:“读书,人才更加像人。”确实,读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比如读到朱自清的《背影》,会感叹世间所有父亲的伟大;读到李白,会被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打动;读到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会感受到他“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铮铮力量。从书本中所传递的这些正能量会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态度变得积极。不仅如此,阅读还能使活泼好动的学生去除内心的浮躁,而多一份安定与祥和。

3.开拓学生的眼界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虽然我们今天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在语文的课堂上已经做出了许多改变,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还是以课本为主,知识结构单一。而通过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有益于打开小学生的视野,陪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可以借助书本继续追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之后的故事,查找是否还有《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这样的诙谐人物,补充与完善语文课堂的不足。而且可以透过书本领略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真正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

但是,在现代电子网络的充斥下,能够静下心来读二三好书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常聊的话题都是有关游戏、电视。那么,怎么做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呢?

二、阅读的策略

1.读好书

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教师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应该加强指导。我们在这里所讲求的阅读不应该只停留在“量”上,毕竟“质”才是根本。即使一个学生在一年间阅读大量书籍,但是所读之书毫无益处,则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第一应该是选择健康向上的书籍,能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应该是选择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而不是一上来就推荐《红楼梦》、《水浒传》之类的作品,虽是经典,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较晦涩难懂;第三应该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书籍,使他们真正喜欢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2.写心得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美的语句如果不记录下来,也只停留在那一瞬间,日后想起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所以,阅读不光光是“读”,而且要与“写”结合起来。这“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将打动自己的语句记录下来,不一定是辞藻华丽的语句,也不要求是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像老舍的《猫》中所描写的“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样朴实平凡但是真正感染到心灵的句子都可以进行摘抄。

另一方面,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学生还必须就自己所阅读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说陶渊明向往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那么你呢?是否拥有和陶渊明一样的理想,还是渴望繁华而紧张的城市生活,为什么?只有引导学生通过他人去思索自己的生命,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阅读才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3.得坚持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笔者的一位学生,语文成绩属于班级中下游,笔者鼓励他每天睡前进行课外阅读10分钟,虽然阅读量不大,但是要求他每天坚持,在家长的协助下,这位学生在2016年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坚持睡前10分钟阅读,即使是节假日也没有落下。2017年春季学期一开学上交寒假作业,该同学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比起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表,详细地规划好自己的阅读时间及数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遵照执行,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创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书也是一样需要一个好的氛围。首先,父母作为学生平时主要的接触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家长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陪伴孩子多多进行亲子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其次,在学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活跃班级的读书气氛,比如发动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优秀书籍带到班级中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创建“读书角”,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鼓励每一个学生上台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并且相应的进行物质奖励,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杨宇.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83)

第3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书籍设计;中国古代书籍形态

中图分类号:G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44-01

一、材美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功有巧、合此四者才能为良”。如果把“世界最美的书”看做是信息的物化载体,材料则是构成载体必要的物质支撑。对于书籍设计的物化过程,材料的选择就是一种设计与创造。

“世界最美的书”一般采用纸材料。尽情展现了“纸文化”的魅力。纸材是一种天然材料,是大自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赐予人类的恩惠。纸材经过历史的洗礼,它是美的。材料的选择,是实现书籍整体设计的一种 “手段”,书籍设计中材料的选择必须为书籍所要表达的内容服务。昂贵的材料不一定是最佳之选,质朴的材料也未必是仅仅为了节省成本。因此、“只有合适的才是美的”。“世界最美的书”正是通过利用纸材料的自然之美和恰如其分的艺术手段来充分展示了“纸文化”的魅力。

纸在中华文明史进展中的重要的物质载体。在人类进入数码时代的今天,纸材仍然以自身特殊的“纸文化”的魅力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下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世界最美的书”的基础材料尽管也有木板、绢绵书等特殊材料的参与,但集重量轻,成本低廉,携带简便,易于成型,印刷制作效果最佳等优点于一身的的用材仍然是纸。

纸材之美,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恩惠。纸的材料是植物纤维,体现出亲近自然的感觉。纸材之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是电子数码时代所无法替代的。

“世界最美的书”所选用的纸张具有大自然的美感与轻巧耐用的实用功能。纸张的色泽、肌理都具有很强的张力.翻阅时,手指触摸书的一页一页,竟像是演绎一曲凝固的音乐,让人产生无穷的愉悦。纸张散发出不可思议的文化韵味,纸材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表现力,它恰似一个舞台,无声地将书籍的文字和图像承载,体现了力与美的交融,诠释着视、触、听、嗅、味五感交融之美。

尽管数字时代代表了了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世界最美的书”还是保留并坚持了传统纸张书籍的绝对地位。传统书籍以自身的特质, “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永葆的青春“纸文化”魅力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书籍设计赛事中得以充分的尊重和展现,因为它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亲近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二、工巧

清代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凡书之直之等差,视其本,视其刻,视其纸,视其装,视其刷,视其缓急,视其有无,本视其抄刻,抄视其讹正,刻视其精粗,纸视其美恶,装视其工拙,印视其初终,缓急视其时,又视其用,远近视其代,又视其方。合起七者,参伍而错综之,天下之书之直之等定矣。”因此,“书品”的好坏是有标准的。一本好书要在视觉上吸引读者,同时要注意在设计时体现该书的基本精神,向读者宣传书籍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世界最美的书”不仅仅是创造了一个静止的艺术造型,更是一个动态的媒介载体。当读者抚摸并阅读把这些书籍的时候,巧妙的工艺能让读者在领受书籍信息的同时,品味个中意韵内涵,让心灵在书籍的画卷中徜徉。

纵观中西方书籍发展史,从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函套等形式到西方莎草纸、贝叶经、手抄本、羊皮卷……这些传统的书籍设计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汇集。随着中国书籍设计师们积极引进西方新观念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书籍的制作工艺手段可谓极大丰富。如中国古代线装书多样的缝缀方式在“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制作中屡次受到追捧,像2006年“世界最美的书”金奖作品《曹雪芹风筝艺术》就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线装书的形式,古朴典雅。这套书是由左向右翻,内页采取的经折装的方式装订。该书之美很大程度上美在工艺,以传统文化内容加上中国式的装帧设计又一次证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再如《蚁呓》的制作工艺,是把整本书制作成了一个白色的笔记本的形态。《蚁呓》设计者想借此传达一种特别的理念: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也许读者就可以把这本书当成一个与自己对话的笔记本,设计者的用意可能就在于此。

古人云:“书之有装,亦如人之有衣,睹衣冠而知家风,识雅尚。”巧妙的书籍制作工艺让书籍呈现出“最美”的外观总是可以吸引评委和读者的眼球,但外观的美丽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浮华浅表的美无疑是缺乏生命力的。“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书的根本用途是阅读,这就决定了书籍制作工艺的“美”必须与“用”的和谐统一,它不能仅仅是设计师的个人表现,而是超越个人主义的真,善、美的世界。

第4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嗜之越笃,技巧越工

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功利目的相当强,大多只重视与考试考点相关的内容,而真正走进语文、感悟语文却总觉奢靡。也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品味文章时仅仅把文章当做阅读对象,看过之后记住的只是文章内容、写作技巧,很少去挖掘文章深刻内涵,以及对自己写作有何借鉴作用,更不用说是文学评价、文学鉴赏。这实际上是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于是,我想到利用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诗文作为范文来促进学生的写作。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如果有了兴趣,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且嗜之越笃,技巧越工。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除了以“仅仅面对作品”的方法来解读外,我更注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从诗中的第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甘愿一个人去承担那愈来愈凝重的离愁。离别会使很多美好的东西更加美好,诗中的“金柳”“青荇”等意象让诗人更加挚爱康桥。诗歌的最后一句好像是很潇洒,其实很沉重。因为相聚越快活,离别越痛苦。那么,怎么理解诗人离别康桥的伤感,就要从作家介绍和写作背景入手。其一,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这里是诗人学业收获最大的地方。其二,在康桥,诗人和他心仪的林徽因有较亲近的接触,有诗人最纯洁的爱情。学生在老师的解读后,一定会对徐志摩感兴趣,这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有关徐志摩的其他诗文,进而对徐志摩有更深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把教材学活学透,又使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不仅要有素材,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

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著名作家池莉在《来吧,孩子》一书中介绍,曾让她引以为自豪的是岁流年度,书籍成为她和女儿亦池的伴侣和玩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啊!现在的中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是两极分化。要么是和老师家长捉迷藏,偷着藏着各种课外书,甚至在上课时也“争分夺秒”地打游击似的看;要么是老师家长哄着打着也不看。但真正读好书读懂书真正喜爱读书的学生并不多。实际上,着眼于课外,博览群书,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积累,让学生在阅读之外感受到“悟”的乐趣,逐渐把学生引入“阅读――写作――阅读”这一良性循环之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我利用下午辅导课时间,给学生印发文质兼美的小文章。在排版打印时就在文章右边预留出空白处,用来记录学生阅读后感受。篇幅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分析,也可以是由文章生发出的感受。开始时,学生只是能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深入,学生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加入阅读感受中,融会贯通地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比如,在学习《祖父》一课时,就推荐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有同学就写了有关自己乡下生活的片段,语言虽稚嫩却真实。

三、辨别良莠,申舒性灵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版本这个角度初步判断什么是经典。比如,阅读古代文学的书籍时,应该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阅读现、当代文学的书籍时,应该找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阅读外国文学时,应该找译林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出版的书籍。除此之外,有关外国文学名著的版本,除了要注意出版社外,还要注意译者。比如,《堂吉诃德》最好的是杨绛译本,《爱的教育》最好的是夏尊译本等。

其次,在阅读经典时要先了解有关作者的介绍、了解作品中出现的人物,这样可以帮助理解经典。比如,我们在阅读《金岳霖先生》时,可以先阅读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体会金岳霖先生的爱情传奇;可以先阅读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可以先阅读巴金的《怀念萧珊》,感受萧珊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读完这些文章会发现,原来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灵动动的,他们就如同亲朋好友一直都陪伴在你身边,你会对经典产生亲近感,拉近了与经典的距离,进而准确地品味经典。

第5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一、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书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怎样才能培养少年儿童读书的兴趣呢?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读物内容,结合与文本相关联的内容,注意趣味性和广泛性,推荐通俗易懂的课外读物。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课文《狐狸和乌鸦》后,我推荐了《伊索寓言》;教学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后,就推荐《小英雄的故事》;教学《美丽的丹顶鹤》后,就推荐了《中国动物故事集》;教学《冬眠》等课文后,就推荐了《新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通过阅读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强的同类童话故事和读物,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从而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其次,根据儿童崇拜英雄、名人的特点,向他们宣传历史名人酷爱读书,终成大业的故事。如《鲁迅的脚印》《苏秦悬梁刺股》等,以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引导力,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再次,要学用结合。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必要的延伸,要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教师推荐的重点读物,应当配合作业,让学生举一反三做出回答,使学生感到课外读物也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的词语越多,使用时便可信手拈来,娴熟自如。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们喜欢读书,养成在书海中寻求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养成了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应该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急用先学。要围绕课文选择能起辅导作用的课外读物。学古诗就看《唐诗三百首》,注重积累;学写作就看高尔基的《海燕》、鲁迅的《闰土》等经典名著。

2.先易后难。对于含义深刻的哲理文章,只要了解有哪些内容就足够了。要把重点放在容易理解,便于记忆、方便应用上,防止学生因枯燥难懂望而止步。

3.细中求精。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推荐的课外读物要精益求精,宁缺勿滥,力求读物用词准确,通俗易懂。

4.方法得当。阅读课外书籍不需要像学课文那样精细,但应教给读书的方法,如教会学生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方法,提高博览群书的本领。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多写笔记,增强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要求,指导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凡是自认为好的句段,都要记下来。要从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中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读后有感,深入理解。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通过写读后感,初步理解文章大意、用词技巧和结构规律。

3.精学勤练,打好基础。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应辅导学生多做练习。以课堂作业为核心,结合荐读的书籍,仿写文章,使之能在熟悉的框架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写出较好的文章。

第6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激发兴趣 传授方法

近年来,课外书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认识。国家教育部门有关机构对教材体系做了改革,中小学教材除翻新版本外,还编排发行了数量适中、质量较高的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它们大多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强,不少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丰富知识体系、了解身外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都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二、课外阅读的教育意义

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学生渴望广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理需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精神生活的源泉。”课外阅读对孩子来说,不仅能认识世界,有助于培养扎实的技能和技巧,而且是培养感情和道德的学校。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新课标第一次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了阅读速度的要求[1]。这是对语文教育改革的一次突破,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创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想读书,才会主动读书。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2]。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一些名人读书成长的挂图、诗词、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孕育在浓浓的书香中。其次,老师发动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定期向学校图书馆借阅一定量的图书,利用节日建议家长带孩子买书,建议家长买书给孩子当生日礼物……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让学生尽情翱翔在书的海洋。

2.激发博览群书的兴趣。学生的个性不同、年龄不同,也就各有偏好,低年级学生都特爱看童话故事,而猜谜、科技、名人传奇、歇后语、寓言等之类的书却极少问津。鲁迅说过:读书正如蜜蜂采蜜,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尽所能激起学生阅读多种书籍的兴趣。

四、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地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一)做好读物推荐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弱,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在读物推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向学生推荐书籍: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3]。如上完《丑小鸭》,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完古诗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六年,跨度较大。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级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鼓励学生读小学生版的四大名著,读儿童报刊及科普读物,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课外儿童诗、古诗、优秀作文等。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3]。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4]。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摘抄好词好句,又可以在书上做眉批、画线打重点号,还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读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更是大语文课堂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翱翔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6).

第7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文本阅读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3-02

前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文本阅读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下,只是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按部就班的单由教师讲解,难免会使小学生觉得文本阅读枯燥,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高,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由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学习的兴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现状

我国的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人均文本阅读量比较少,加之小学生现阶段不定性的特点,能够坚持每天阅读的学生所在比例并不大,所以小学生普遍存在文本阅读量不足、阅读兴趣不高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现今社会以迈入信息化时代,文本阅读是获取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十分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生文本阅读量并不高,要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迅速改变这种不良现状。

二、导致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的现状的原因

我国文本阅读教育模式不够完善,使得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在学生文本阅读兴趣上足够重视,也没有进行重点培养,也就没有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文本阅读学习氛围,这是导致我国小学生不良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大多数小学的硬件条件不够完善,没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或专供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有的学校甚至无法给学生提供方便的读书环境或借阅条件。部分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单一、图书内容枯燥、图书数量不足,校方也不够注重图书馆的管理,并没能及时更新图书馆可节约的书籍。这也是小学生文本阅读量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并没能充分利用其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不提供借阅服务,小学生也无法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来扩展自身的文本阅读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几个有效措施

1.制定趣味阅读的教学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进步的原动力,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文本阅读量,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设定各种不同内容且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趣味性强的教学场景引起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书中的具体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进而进行自助阅读,此举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水平。

2.开展与文本阅读相关活动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助阅读其最为感兴趣的文章、书籍,以演讲或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看所想,所读所见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可从学生的表达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水平以及阅读技巧,对有失偏颇的极端见解加以引导;对言辞得当的见解加以鼓励。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时、阅读后反复思考,进而加深对文章的印象,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巩固阅读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供便利的借阅环境

有条件的学校可开放图书馆鼓励小学生的书籍借阅行为,而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借阅室等设施,提供可供小学生当前阶段加以理解、培养文本阅读能力又不晦涩难懂的书籍。当学生课下聊天聊到书中的内容,会促使更多学生想去了解书中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婉转曲折,变相的激发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更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上的碰撞,从而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引发学生的阅读爱好。

四、结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技巧、思维模式以及个性的重要时期,教师应提高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采用多重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参与文本阅读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储备,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增加其文本阅读量,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为其以后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 学苑教育,2016,16:41.

第8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 中职生 阅读调查 阅读指导 图书馆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中职学校图书馆必须为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服务。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发挥好图书馆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有必要认真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据此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指导、引导学生阅读,使阅读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图书馆所履行的“以人为本”这一服务宗旨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书本上的知识,学生更是如此。课外阅读不仅是中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是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对启迪思想,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拓展知识面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校图书馆是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学生热衷上网不爱课外阅读是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这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而且近年来的中职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以前也有明显的下降,中专、中职学生不爱读书、不爱看书似乎成了通病。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往往无法选择,缺乏应有的目的与计划,常常是付出的时间与精力不少,而收效甚微。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吸引他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1.中职生的阅读现状和特点分析

我校是2008年由三校合并的中职学校,共有在校生5000多人,学校图书馆采用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为我们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从管理系统获得的读者借书信息是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一个基本反映。从系统中导出的所有读者借书信息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整体借阅情况,又可以使我们了解学生整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同时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1调查内容与方法。

为了对学生当前的读书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对我校某一时间段的借书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1和表2),统计时段为2010年10月1日到2010年11月30日,借书总册数为3690册,借书总人数为637人。

表1 借出图书分类统计

表2 读者借书分类统计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在学生阅读的书籍中,文学类、生活常识类和娱乐类书籍占的百分比较高,特别是青春读物、言情小说所占比重最大。这是因为非专业阅读往往有趣味,引人入胜。例如生活常识类、娱乐类书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且此类书籍多属于消遣性读物,文学类书籍叙述性较强,有较多的情感因素,易于引起阅读兴趣,因而选择这三类书籍的人数最多。我们在外借时发现一些科幻、悬疑和穿越的小说只要一上架,就会被一扫而空。在我校男生往往是一口气阅读完金庸等著名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而女生则有比较多样化的休闲类阅读,如除言情类时尚小说外,还有美容美体及服饰类图书等。而自然科学、哲学类书籍思想性和理论性很强,语言严谨且相对枯燥,大家多反映阅读困难,阅读兴趣不浓。工业技术类虽然名列第三,但排行前的图书中有大多数是美容美体及服饰类图书,财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但专业书的阅读很少,说明学生阅读的范围比较狭隘。阅读类型的选择,阅读范围的宽窄和阅读层次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智的训练品德的养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针对高中生的这种现状,合理安排借阅时间,明确阅读目的,制订一个行之有效的阅读计划是势在必行的。

由表2可知,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借书次数较多,08学生借书次数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读物本身的趣味,还有学生课程安排的松紧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等均呈动态发展趋势。2010级的新生刚刚结束了中学紧张的学习压力,而就业的压力还没到来,相对来说阅读的时间就比较充足了。而这个时期的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群体,对周围的世界都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此时他们会利用图书馆这个知识的殿堂去寻找所不知道的东西。2009级学生现在已经进行了专业的学习了,这个时候他们会有选择性地找一些对口的专业书籍进行阅读,以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为就业做好准备。2008级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参加实习了,这些快毕业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在心理上具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他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今后所在的工作环境而阅读,如阅读一些个人求职、面试技巧、求职简历、为人处世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图书,这类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能专心求其所需、学其所用、为用而学,有意识地阅读一些生活常识方面的书籍。

2.掌握中职生的阅读特点,做好服务工作

2.1改善阅读环境,努力营造读书氛围。

构建一个物质的读书环境是重要的,形成一个读书的氛围、养成一种读书的风气则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供一个人性化的读书环境,使学生感到舒适满意,愿意来图书馆读书,而且要以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和专业水准,在学生找不到书时,提供必要的代找服务,使每位读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改善阅读环境,更要合理布局图书馆馆藏资源,明确分类和标识,经常对图书进行整理,方便读者查询,努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气氛,引导学生来到图书馆。

2.2做好导读工作,提供阅读书目,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首先要向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阅读书目,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书馆书籍浩如烟海,如何在其中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是学生常感困惑的问题。我们要从思想性、知识性、专业性和知识结构角度着眼,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书目,帮助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定期举办读书点评活动,重视对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导读工作,加大对经典图书的阅读推荐引导力度。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倾向的引导起着很大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图书馆应与各科教师密切配合,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本校图书馆的书籍状况基础上,多向学生推荐本专业优秀的经典书籍及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各种书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2.3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就业书籍的阅读引导。

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显重要,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图书馆要在做好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在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对学生做好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为他们的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图书馆信息网络及时将各类就业信息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咨询服务,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开展直接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几方面的工作,为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近年来,我校图书馆注重对就业书籍的馆藏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指导、求职训练、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自我创业,相关政策等,如《职业成功向导与谋职技巧》、《职业的选择——成功规划你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自测、技能与路径》等,图书馆除提供各类专业学习资源外,还应对目前冷、热门行业的人才进行供需分析,并结合新兴职业发展趋势,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等特点开展各项服务,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如《职业技能操作训练丛书》等。总之,图书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向读者介绍图书馆,推荐和宣传图书馆的就业促进书籍,使他们能准确地获取就业专业所需知识;根据各专业学生的特点,提供就业书目指导,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将来就业和升学打好基础。

2.4做好图书馆新书购置工作。

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把好图书采购关,使学生们有好书可读。学生的阅读现状既反映了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他们的阅读需求。如对文学书的爱好更偏重于爱情题材,我们可以在这个大的范围之内,更多地选择优秀的、思想性与时代性俱佳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味地迎合他们的低级趣味。在专业书上,要注意把握专业深度,寻找更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参考书提供给学生。图书馆馆员应深入调查研究,获得充分、具体的需求信息。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中说道:“按设置母体以及读者的需要选书,是由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图书馆的所有服务活动都是围绕用户的需要开展的。”[1]正因为这样,图书馆的藏书必须根据这一需要不断地发展和调整。现如今,选书的难度不仅在于对书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对书的需求的判断。

3.结语

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掌握我校学生的阅读状况,其目的在于以读者为中心地有效地进行馆藏建设,合理配置资源,不断改进服务方法。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适应读者的心理需要,才能把服务工作做细、做深,从而使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图书馆工作朝着文明、健康、协调的轨迹发展。

第9篇:阅读书籍的方法和技巧范文

关键词:书籍装帧;留白;审美;功能

1.“留白”在书籍版式设计中的应用

版式设计是书籍装帧的核心部分,一个号的版式设计不仅要便于阅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书籍内容的表现。“当为了设计的整体表现而有意流出空白部分时,就叫做留白”,留白是版式设计的重要元素,通过留白在空间上进行划分,可以使各种意义上功能上不同的信息有序的组合和分列。留白不单是组成版面的部分,它还包括封面、封底、书脊、环衬、内页上的空白,单色底子或柔和的灰白调也称为留白。鲁迅先生曾说,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两张空白的副页。书籍装帧设计属于艺术范畴,讲究形式美感。有些精装书在环衬后面放一张空白页,并非即“正页”,它和副页一样,也是为了形成一个空间的过渡段,使人们在仔细阅读封面后视觉上有一个缓冲,获得明朗,舒适之感,并且能在心理上得到阅读之前的 ,同时又起到保护书籍的作用。

在书籍设计的版式中,往往只有黑色的文字与白色的空间,一实一虚,一张一弛。就一般设计思维而言,版式设计的重点会在“实”处,也就是“有墨”之处,而空白处则是墨尽后自然形成,似乎是无需关注的。实际上,恰恰是这不起眼的空白,于书籍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背景的大片空白之“虚”表现了形象的“实”,空白空间的存在,实形于虚形的存在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单体,而是一种互为衬托的关系。

2.“留白”在书籍装帧中的审美性

具有审美价值的书籍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空白可以使书籍格调高雅,陶冶人们的情操,潜移默化的引导人们的思想感情发生积极地变化。黑格尔说:“蕴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书籍装帧的意蕴美式高层次美感,它包含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外之致”。书籍装帧的留白可以使阅读产生美好的意蕴,使人的情感融入这无限的意境中,引进无限的遐想,达到有景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蕴,得到精神上的审美。

2.1 节奏性

在书籍版式设计中,要注重对书籍整体节奏的注入,内容的编排上平板无变化无法引起人的兴趣,版式上的适当留白既让读者看起来十分流畅,又符合内容的分割有所停顿,给读者流动的视线以节奏感。留白的运用将版面中零散的、大小不一的图形组合起来,把对立的元素都融合在宁静整一的和谐之内,将书籍的韵律和变化表现出来。在版式设计中,留白有利于使画面形成流动的张力。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认为:知觉结构是一种“力的结构”,“力”的表现使版面更为生动,在一个看似散乱的图文并茂的版式中,如果有了张力的影响,会产生出富有意味的构图。通过打乱画面中元素位置、方向的平衡分布状态,造成他们的表现性。

2.2 整体性

留白是一种巧妙合理的构图形式,吕敬人指出“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出极为强调美的整体性。日本美学思想来自于中国的宇宙论,其论点就是“宇宙间的各类事物、现象都具有阴阳两极,且彼此对立”。在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与留白的空间,一虚一实,表达着宇宙的节奏,形成了视觉的美感。正负形的图形创意也是阴阳思想的体现。运用在书籍版式设计中是一种更有意味的留白。负形在版面中是“虚”的,有轻松、空远的空间层次感,正形于负形相互借用,在一个平面中隐含着两种各自不同的含义,通过画面中的“留白”,使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传达感官之美。日本书籍装帧设计师杉浦康平的《3研》,在处理图案的构成设计中更倾向于在画面上采用对角线不对称的分割,以留白空间造成对比的丰富性。这种留白造成的空间既避免了直接的分界,有利于体现完善整体的美感,又使得图案具有视觉动感。

2.3 简约美

简洁易读是书籍装帧的设计原则之一,设计大师米勒・凡德罗“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在这种简约的设计理念中也流露着对“留白”的追求和应用,用精简的元素进行设计,体现简明扼要的美,达到“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曲雅”的效果。简洁的版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简洁的美学不仅是外观上的简约,简洁并不等于简单,简洁的形式更需要设计者具概括浓缩的审美能力,对留白的理解有更高的要求。

3.“留白”在书籍装帧中的功能性

书籍装帧的审美意义要依赖于是用功能。邓中和在《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中队版式定义为“阅读时视线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在版式设计中空白的运用要适当,缺少空白,就很难很好的表现文字与图片。字、行间空白太小显得太紧,不利于识别,字行间的空白太大,缺乏连贯,使整本书都显得粗制滥造。书籍装帧版式设计中适当的留白具有突出主题,营造空间和营造文化氛围的作用。

3.1 主题突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留在空白之中的东西更容易被人注意和想起。留白对阅读起强调和停顿的作用,这就是人们视觉规律的结果,因此留白对于突出主体、创造意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觉中心是视觉传达的重点,一个没有变化的版面不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不能引导读者的视觉移动。留白可以相对削弱其他视觉元素,使视觉中心元素与周边的留白产生对比,主题鲜明突出,更好的强调衬托“实”。字体之间巧妙地有节奏的留白,有利于更加有效地集中读者视线,使版面布局清晰,疏密有致。版面的空白率较高,文字、图像就会相应减少,主题更容易突出,相反,空白率越低,主题突出强度就越小。

3.2 营造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版式设计超越了二维平面的视觉而走向三维的空间。18世纪法国美术学家狄德罗在《论美》一书中提出的“美在于关系”这一著名论点,在版式设计中,层与层之间营造的空间关系,使阅读过程中留下透气的视觉空间,是一种联想的“美妙”延续。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版式设计中必须遵循人类的视觉规律,留白所呈现的空间对阅读有诱导功能,可以营造视觉流动的方向,通过文与文、文与图之间的留白,形成空间转换盒节奏的停顿,使人的感官也处于暂时的停留,让读者在自然而然的视觉流动中,很快找到阅读的线路,有利于轻松流畅的阅读书籍内容。在一虚一实的对比之中,共同建构了一个完整而多维的视觉空间,使画外有画,意境深邃而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