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阅读伴我成长精选(九篇)

阅读伴我成长

第1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大概是受爸爸的影响,我从下就喜爱阅读书,那时不识字,我就天天缠着大人念给我听。识字了,我就更爱阅读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订阅杂志,每一本书,我都反复地看,直至把书翻烂了才罢休,学校发的报纸,书,每次我看得最认真。上了中学,妈妈怕我影响学习,就不给我订杂志了,我只好省吃俭用,攒下钱买书,这样买来的书,我就更认真看了,但为防止被妈妈发现,只好在睡前看一会,后来养成了习惯,不看书还睡不着呢。每当我一看书,所有烦恼都抛至脑后,沉浸在书中。

你别看我看书那么疯狂,好像有点不务正业的样子,其实,阅读有许多好处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人说:阅读的过程就是我们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作者交往的过程。”每一本书都会引领你踏上一条充满喜悦的教友之路。阅读,还是关系到每个人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大事。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热爱阅读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课外阅读要在400万字以上。阅读还可以使人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提高学习成绩与作文水品。

好了,说了那么多阅读的好处,你是否也想阅读了呢?我再来说说我的阅读趣事吧。

趣事之一:有一天,妈妈叫我去买盐,我走着走着突然看见书店门口的广告??《作文精选》大降价!天!终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作文精选》终于来了,我冲进书店,立刻买下了这本书,买盐的事早已丢掷脑后,就兴冲冲的回了家,结果当然是遭到了妈妈的一顿骂,不过我心里仍是美美的。

第2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读《纯真年华》有感

读完了《纯真年华》这本书,我联想到,中国的儿童文学,想要走到世界的中央,所遇到的阻力,其实并不见得有多大。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深情地说:“儿童文学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是一个快乐的事业,是一个幸福的事业。”他的话,不仅是个人的体验,也说出了所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心声。但是,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都很焦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21世纪,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是一个急功近利阅读的时代,是一个光和影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是一个让童年和童心变得极其容易消失的时代。

我们生下来就是面对愈加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当然不曾明白人类的文明虽然是从图画开始的,但是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走向了更高级的文明。文字意味这人类有了更抽象思维的能力,文字是人类智力进化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产生的文化结晶,而只有亲近阅读,才能更好地揣摩它的含义;只有亲近阅读,才会长久地拥有一颗不灭的童心。冰心奶奶曾经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头来说笑,低下头去弄水。。。。。。”一个以书为友的人,不会感到孤独,一个以阅读为友的人,在接受图画的福音时,也依然会沉浸在文字巨大的之中。

阅读,是我们获得更完善也更有效的思维方式与叙述这个世界的表达方式的一种渠道。阅读在使我们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方面,是功德无量的。没有阅读之前的文明,是原始的文明。仅仅依靠图画的人类的历史,无论今天的人如何去诠释它的神奇,神秘与深邃莫测的优势,也是无法与阅读出现后的人类的历史相比的。阅读使历史得以改写,使文明得以传承,也使人类学会了创造。

阅读是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无法丢弃的方式,文字和阅读甚至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隐喻,这个世界的结构。二十世纪的哲学家们不仅发现了阅读与文字与思维的关系,也发现它与世界本体的关系。研究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研究语言文字。而这些,恰恰就是图画无法替代的。

第3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读书征文评比活动。经过教导处的评选,最终教师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五名;学生组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

在广大师生交上来的征文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可喜的现象:

教师征文节选:每次我们班的读书交流,我班总有十几个同学都向大家介绍自己如何选购、阅读优秀书籍并谈自己的读书打算,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了……

学生征文节选:每周到阅览室读书真是一种享受。我们每月读一本书,只要这样一本一本坚持去看,相信我的知识一定会越聚越多……

读书使孩子们成了主动学习的人,他们会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解决问题;读书,使孩子们成了生活的主人,他们的独立精神、自我意识在多样的读书活动中日益彰显;读书,使孩子们成了善交流、会合作的人,他们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在逐步形成……

第4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翻开书,黑压压的文字占满了飘着墨香的白纸。每个字仿佛都有了生命,像振着翅膀的小精灵,在书的王国里遨游。细细品味一下,便让人有种流连忘返的感觉。这就是阅读,读的是一种精神。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了。妈妈给我买来一本本童话,每一本我都爱不释手、视如珍宝。《丑小鸭》让我知道了每个人都应有善良的心,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瞧,灰姑娘到最后不还是跟心爱的王子永远在一起了吗?小时候读书就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发现我的力量正在慢慢释放······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上小学了。慢慢的,我认识了更多的字,读了更多的书。我不再像孩童那样读童话了。我开始接触名著和哲学方面的书,书的王国为我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更为多彩的时空,更为绚丽的殿堂。我跟着书走进了贝多芬的世界,听着他弹奏一曲《月光曲》,看着窗外一轮新月挂在半空中的孤独与凄凉。《青鸟》交给我一把快乐的钥匙,让我懂得幸福、真诚与爱。凡卡的悲惨激励着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鲁宾逊的勇敢与执着使我变得坚强。人世百态,悲欢离合,浮生若梦,尽收眼底。阅读,是我精神的食粮。

我阅读并感悟着,阅读并思考着,阅读并慨叹着,阅读为我开辟一片新的天地,让我茁壮成长。

在我通往成功的小岛前,这个名为阅读的良师益友,一直守护在我身后,沉默着,微笑着和我一起乘风破浪,向终点驶去!

第5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获得了一部高尔基的作品——童年,读了之后,我深深的喜欢上了他的作品。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童年生活,。阿廖沙的童年是不幸的,他的外公是一个自私残暴的人,而他的外婆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阿廖沙在外婆的慈祥中坚强的长大,在黑暗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文中有一处地方最令我感动,就是在介绍阿廖沙父亲的时候,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无一处不表现出阿廖沙的父亲乐观,勇敢和坚强的形象。在文中的描写中形象的刻画出阿廖沙的父亲十分疼爱他,把他当做宝贝一样。可是,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阿廖沙便在社会上奔波,童年时的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高尔基的这部作品不是简单的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也不是向人们诉说自己的童年的那些经历,而是要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就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只有还有善良的人存在,一切苦难都可以被征服。

第6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阅读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也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础。作为幼儿,他们渴望阅读,渴望从中获取无穷的快乐和智慧。但是,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会阅读,如何为幼儿创造浓郁而良好的阅读环境呢?开展童话图书漂流活动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阅读能力是学习之母,在阅读的过程中,扩大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领域,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足见,为幼儿创造浓郁而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关键。我们以幼儿感兴趣的童话图书为载体,通过引导幼儿自主的借阅交流,借助家长的支持与合作等途径开展丰富多样的图书漂流活动,从而探索童话图书漂流在培养和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和习惯方面的教育价值和实施策略。

一、图书漂流和童话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bookcrossing),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以取走,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票出售,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童话图书漂流,是以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图书为载体,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团体中间,开展幼儿自由借阅或是家长与幼儿一起借阅并及时归还的阅读活动形式,从而分享童话图书,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营造时刻伴随的阅读氛围。

二、童话图书漂流的材料

童话图书漂流的材料主要是童话图书。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收集。一方面,幼儿从家中带来。中班幼儿的语言、思维、想象力、观察力都开始萌发,他们开始产生、并能简单表述自己的想法。对于他们来来,各种赏心悦目、简单易懂的文学类、益智类读物是他们所喜欢的。这些读物基本都以童话为载体的,大部分幼儿家中都有类似的图书,这就是保证童话图书漂流的书量和质量的前提保证。我们在征得家长同意后,请幼儿选择1~2本自己喜欢的童话图书来园。另一方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由园部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具有具体意义、形象生动、制作装帧精美的绘本。第一种来源的图书,由于幼儿比较熟悉了解,便于向同伴介绍,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表述兴趣,提高幼儿的交流自信心。第二种来源的图书,是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的,对幼儿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挑战性,不仅需要幼儿的参与,更需要成人的支持与引导。

三、童话图书漂流活动的途径

要让童话图书漂流活动卓有成效地进行幼儿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多途径开展丰富的漂流阅读活动。

1. 专属的漂流活动――亲子图书漂流

每三周的周五放学时,我们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自由地在班级图书区选择一本新的图书带回家,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图书的最后一页,我们粘帖了一张“亲子阅读心得日志”,要求家长在做好借阅记录的同时也做好心得日志纪录。

2. 生活中的漂流活动――平行班图书漂流

每两周周五,平行班之间会互换班级图书。在这之前,每一本图书都会做好标记,方便归还和整理。交换前,我们请两个班的幼儿按各自的学号一一对应结伴介绍自己的图书,而后再交换图书。归还时,还是由幼儿亲自交接。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大胆表述,尝试与班级外的同伴交流,同时也学会了“交接”的一些方法,如:数字对应、图书核对、破损核查等。

3. 游戏中的漂流活动――区域图书漂流

每天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最享受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每个进入阅读区的幼儿,首先是拿自己的图书和同伴交换阅读,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图书,或是和同伴一起阅读。当遇到阅读困难时,他们可以请教图书的主人、同伴或者老师。

4. 环境中的漂流活动――个体图书漂流

班级中有一块空间叫“故事墙”,当有新书提供时,书主人可以把书展示在上面,并在第一时间向同伴们介绍新书,老师也会在书主人介绍后和幼儿一起阅读和欣赏。有需要的幼儿在经得书主人同意后,可以取下阅读,当然,阅读完后一定要完璧归赵。

四、童话图书漂流活动的指导

图书漂流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漂流之后幼儿的阅读成效如何,教师还是要做好指导工作,可不能做“甩手掌柜”,让漂流活动只注重了形式和过程,结果成为了“空壳子”。只有做到合理的规划和切实的实施,才能使幼儿的兴趣长久保持,才能使幼儿逐渐喜欢图书漂流,喜欢阅读,阅读水平和能力才会逐步提高,阅读习惯也逐渐形成。

1. “童话时间”,师生共读

“童话时间”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由教师或幼儿来讲述漂流到的童话图书内容,了解童话里的背景、人物和情节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样的阅读一般以集体阅读的形式来开展。阅读中教师适当地提出开放性问题,并保护好幼儿发问的积极性,及时应答、反馈幼儿的问题,并鼓励幼儿思考和表现,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的阅读欲望。教师带领幼儿共同阅读、熟悉一本书,等幼儿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后,再投放到漂流的图书中。这个过程和方法,幼儿非常喜欢。

2. “分享时间”,同伴共读

“分享时刻”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漂流图书介绍给同伴,和同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这里所指的介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把童话讲述给别人听,指的是大家围绕童话进行互动和讨论:童话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真正有效地“介绍”,激发幼儿对童话的思考,让他们逐渐形成反思、质疑预期的阅读能力。我们应当为每个幼儿提供向同伴介绍童话图书的机会,以此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交流水平。

第7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英国作家萨克莱说: “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在于教育,在于影响,在于引导。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人自身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就是要重视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如何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

一、“监控促读”。循序渐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呢?这一直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每一个孩子并不是生来就喜欢阅读的,即使部分孩子喜欢阅读,也不一定能自动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一般先要借助于“他说”。

为了促进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在起始阶段,老师可以让学生准备课外阅读记录本。保证学生每天有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刚开始。老师需要先在学校集中作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及相关要求措施,同时倡导家长配合督促孩子将每天的阅读时间和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及时了解、抽查和展示交流。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创造性做。慢慢地,习惯成自然,绝大多数学生可以不用家长天天“监督敦促”,而是由自己管理自己,从“他律”走向“自律”。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每周3.5小时,每月15小时,每年180多小时,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逐渐增强了,阅读行为逐步落实了,阅读习惯也就悄然地养成了,很多学生甚至能达到“三更有梦书当枕”的境界。可见,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就不简单,简单的招术天天练就能成为奇招。让书籍伴随生活,让阅读融入生活,同学们不仅在学校里在学习中有书籍相伴,而且在校外在生活中也有书籍相伴,即使在旅行的行囊中。在睡觉的床头,甚至在卫生间,也有书籍的位置,做到“书不离身,手不释卷”。

二、“师生同读”,兴味盎然

历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深邃,文学使人儒雅,科学使人严谨。读书是一种对话,是一种吸纳,是一种沟通,只有勤读多思,才能明睿通达。和谐的氛围会极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老师学而不厌,学生便有可能孜孜不倦。刚开始,老师利用课外阅读活动课时间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每周星期二下午学校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分享课,在这个特殊的时段里,学校会播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环境的音乐,有时是轻音乐,有时是古琴,有时是排箫……在曼妙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拿起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或轻声吟诵,或潜心默读。教师也融入其中,翻开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有滋有味地读起来(注:教师读书不是给学生做样子的,而是自己真正需要阅读,喜欢阅读,享受阅读并陶醉其中,还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与阅读交流之中)。老师带头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老师带头展示阅读成果,满腹经纶,纵横捭阖。“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知道自己的老师那么喜爱读书,那么善于读书,自然也会耳濡目染,不甘落后。师生共读,同享阅读收获,共享课外阅读成果,真可谓“兴味盎然,乐此不疲”。

三、“书籍漂流”,与书为伴

教给学生多种获得课外书籍的方法,鼓励学生相互借阅,让自己手里的书在教室里像漂流瓶一样漂流。到期末再进行统计:你的书在多少个同学的手中漂流过?漂流最多的书,它的主人会感到很自豪,书的“小主人”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使其能更有兴致地投入到下一轮的阅读活动中。我们还鼓励学生“无事乱翻书”。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曾有一个观点:“人的阅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用的阅读。一种是无用的,一种是为知识的阅读,另外一种是为生命的阅读。”我们应当重视阅读的目的性,但无目的的阅读也应该有它的位置。有目的的阅读通常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或者是为知识为生存的阅读,是带有一定功种性的。无目的的阅读往往是悦性怡情的阅读,如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性阅读等,虽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能在阅读中让人生变得丰富,人格变得高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阅读是为生命的阅读。“无事乱翻书”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境界,在学习之余,习惯性地随手拿起一本书刊、一张报纸或漫不经心或饶有兴致地去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让阅读与我们相伴,让我们与书籍相伴。

四、“亲子共读”,其乐融融

第8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合适持之以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他还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了。由此可见,教育首先意味着读书。”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自上而下,都纷纷行动起来,“书香满校园”、“墨香伴我成长”等读书活动应时而生。如何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跨入这门道呢?我谈谈自己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书香飘飘诱童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强烈的阅读兴趣更是能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1、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听故事、讲故事。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2、利用问题激趣

为了让孩子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蓝猫淘气三千问》等科普知识的书,在孩子们购买之前,我们首先用孩子最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口,小白兔的耳朵为什么那么长?小猴子的屁股为什么那么红?小刺猬的毛为什么那么硬?小松鼠的尾巴为什么那么大……如此云云,通过老师提问来引发孩子们已有的事物表象,从而激发他们想寻求原因的强烈愿望,然后老师用《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故事一一生动地讲解原因,使学生们得到一次次心理的满足,并告诉他们老师讲的一切都来源于书籍,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书的魅力,从而诱发出想翻书,想了解书的萌动。接着让孩子们自己提一提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的兴趣很高,然后拿出《十万个为什么》、《动脑筋爷爷》、给孩子们看,并告诉他们答案就在这里面。到了第二天,每一个的小朋友手里都拿者不同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好多孩子竟向我提问,说要考考老师。课余时间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回答成了一种时尚。

二、书香飘飘伴童心

有了兴趣,就可以引领孩子进入阅读。根据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识字量低的特点,我们尽量遵循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的规律,选择合适的书籍引领孩子一步一步走入阅读领域。

1、选择诵读经典诗文,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熏陶。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丰富而深厚的经典诗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少年儿童在启蒙阶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立身处世,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不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同时还启发学生珍惜光阴,求学上进,知荣知耻,恪守孝道等。“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道悌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是博爱思想的体现。如果学生熟读成诵,牢记在心,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且这些读物句子短小,琅琅上口,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阅读。

2、选择绕口令、儿歌、广告、歌词。

儿歌、绕口令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形式趣味多样,每句话字数少,很适合低年级孩子朗读,因此孩子们乐读。还有大街小巷、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的广告铺天盖地,歌曲满天飞扬,其中有的广告、歌词词汇意境很美。我们教师帮孩子选择那些健康,活泼向上的广告词、歌词,作为孩子的阅读材料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资源。一年级时,我担任本班的音乐课,学唱歌曲前我都让孩子们先读读歌词,那些歌词活泼向上、语言优美,学生们都很愿意读。

三、书香飘飘育童心

阅读习惯、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如何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持之以恒是阅读书籍的基础。

1、保证读书的时间

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要让他们喜欢课外阅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使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课文只是体现阅读理念的一部分,更多的阅读实践应该放到课外。有位特级教师曾经介绍说,自己一般只花一学期的一半时间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阅读教材外的内容。除抓好晨读,午读,双休日的时间外,也可上课时间引入相关内容的阅读。

2、教会阅读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阅读效率提高了,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那么对阅读的兴趣也会经久不衰。首先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式阅读,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老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其次,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总之,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书籍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句。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让书籍伴随他们一生!让书籍伴随他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松泉 《日本国语科教育论译介》 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P31.

[2]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2版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P84-87.

第9篇:阅读伴我成长范文

低年级的学生,简单得似一张白纸,如何让阅读走进他们的生活?如何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乐趣,变被动读为乐读、悦读呢?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与书香为伴

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确实,兴趣是最好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愿意阅读,乐于阅读,并能真正喜欢上阅读。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因此,我们首先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利用墙壁贴一些读书名言,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魅力;每周定一个“图书交流日”,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同学间还可以交换看书,丰富自己的书源;每周一个经典诵读,要求学生背一首经典古诗,让白如一张纸的学生也能感受经典的浪漫。

2.给予积极的阅读鼓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他们都喜欢被关注、被鼓励、被表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种趣味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爱阅读。比如,读完一个故事的,画个大拇指;读完一本书的,画个笑脸;读完书能在班级交流的,印个“读书小能人”的印章;交流次数达到十次的,可评为“读书标兵”;阅读注重积累,有小作发表获奖的,则在班级开辟“读书之星”一角,张贴其照片。这些激励性的阅读评价能让学生更愿读、乐读。

二、让学生学会阅读,伴书香成长

汉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让学生与书相伴,就如同多了一位随时可以请教的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如呼吸一样自然,学生伴着书香成长,就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1.让学生大声朗读,在读中悟情

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认字识字、形成语感、体悟文本情感最好的方法。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其本身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并加强指导,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有韵味、有意境、有情调地朗读。但有感情地朗读是要读得自然,并非唱读,更不是无的放矢的矫揉造作、无病。

【案例】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2》课堂记录(部分)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能正确拼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和同桌相互交流,直至读准为止。2.轻声读全文,读通课文。3.同桌之间比赛读课文,看谁读得准。

(生自读,师巡视,相机指导读得不准的学生)

师:看来大家已读完了,谁来做小老师,告诉我们怎么读?

生1:“桥”读“qiáo”,不能读成“piáo”。

师:你说得真好,声母的一点点不同,读音就会有很大区别。

生2:“海陆空”的“陆”读“lù”,不是“nù”

师:是啊!方言中我们往往“l”和“n”分不清,你分得很准,你能领着大家再读一遍吗?

(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很好,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好吗?

(生读,但是没有节奏)

师:嗯,不错,字音读得很准确,但老师还有点儿不满意,谁能猜到?

生3:我们读得有点拖拉。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4:我们拍手,打节拍读。

师:怎么打节拍,谁来做示范?

(几个学生打节拍范读)

(挑选一个节奏,学生们一起读)

2.让学生想象阅读,在读中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