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阅读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阅读学习方法

第1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兴趣;材料;方法;评价

英语阅读能扩大学生词汇量,开阔学生视野,强化语言输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和英语地道的语言的主要方法,同时英语阅读也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英语阅读既是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又是他们开阔视野,开发思维能和和丰富知识的过程。然而,小学生由于英语词汇量有限,面对英语阅读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传统阅读教学把材料作为学生学习词汇、讲解语法的载体,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严重挫败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英语阅读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的重点,同时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让阅读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持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乐与阅读,主动阅读呢?

一、选择适合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一定要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注重运用趣味性的阅读材料去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深深吸引,让学生在一接触材料的时候就产生想学、愿学的学习内驱力。因此,在选择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内容时,教师首要考虑的因素是趣味性,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如Three little pigs, a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a beautiful rooster等,这些阅读材料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之前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其次,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注意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生词太多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而不愿意甚至放弃阅读,给阅读活动的进行造成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生的学习水平,将阅读材料的生词来能够控制在3%~5%之内,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二、采用适合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动画、儿歌、游戏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阅读教学达到最优化。

1.动画展示,趣味横生

动画是改变了文本的单一信息传递方式,融声音、文字、flash为一体,使得语言知识立体化、形象化。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将动画引入教学,不仅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丰富教学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直观形象的动画还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Three little pigs时,某教师就剪辑了迪斯尼动画中Pluto盖房子的一段视频,不仅在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课堂学习中来,同时动画中Pluto在盖房子时的介绍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减少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陌生感,降低教学难度。

2.儿歌说唱,巧妙问答

儿歌节奏优美,不仅能缓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紧张和畏难等不利情绪,同时巧妙运用儿歌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加深巩固甚至是拓展语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自创或者是改编等形式让学生采用说唱、问答、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儿歌的巧妙运用会让你收获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2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激励;启发式

1.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科任老师产生心理的认可。为此,我从下面几方面加大情感投入。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

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

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能力,更要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初中阶段的学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需要教师的正确诱导和鼓励。把思想品德教育融进阅读教学中,是当前教改的一大趋势。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仅靠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是不够的,非常需要语文发展它的优势,使学生感受更多的愉悦情感,便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励引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但“乐学”,而且“会学”,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的内动力。实践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3. 自主——合作——探究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的内涵很丰富。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结论通常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探求。同,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探究式学习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对于学生来讲,要人人参与,而不是个别优秀学生专利,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也不是那种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那种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为专家所看重。作为教师,我也很努力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运用这种方式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引导他们接受,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但收效不大。或许是《新课程》刚实施,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没接触过这种学习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大适应,或许是长在农村,见识面窄,知识面也不广。一些同学还是喜欢当录音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总的说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坚持,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我想这应该就是进步了。

4. 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我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注意考虑如何启发和诱导学生,起到引路指向的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5. 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语文素质,还需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我在教学中也注意这方面的努力。其一,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导语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其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更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其三,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注意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当课堂有不和谐的因素时,教师应注意处理的方法,不要破坏了原有的学习气氛。如个别学生做小动作,讲话,可采取注目式提醒,边讲课边走近学生以引起注意,或走到学生身边等方法。这样,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和心智发展的和谐。

第3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导;培养

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必经之路。但在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存在课外阅读量匮乏、认识不足、缺乏兴趣、效果不显著等问题,笔者认为,这与教师没能有效引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围绕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怎样引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

1.榜样的效果

我班一位女同学特别喜欢,我根据她的喜好讲解了很多关于的事迹,还向她推荐了很多关于的书籍,最后使她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作,课外阅读这个大难题迎刃而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作出过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增加课外阅读的情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精神食粮。

2.好书引读

尽量先做一次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喜欢哪些书籍,然后筛选出一些优秀读本,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这些读本中的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还可以利用一些班会课、阅读课,读一些文质优美、短小精悍的卷首语或点滴人生感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购置了很多微型小说。很适合学生观看,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质量

3.收获激情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我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班会课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好句:开展“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后感演讲比赛”等活动: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读书之星”等。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在营造阅读氛围上下工夫

阅读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贪玩、好动、自制力较弱,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很重要,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气氛。可采取个人自读、小组合作阅读、班级专题阅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觉得阅读不是一件苦差事。而且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做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引者,善于和学生交流,摸准他们的脉搏,走在他们阅读的前面,身体力行,从而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出和谐的阅读气氛。

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学生的知识储存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从而赢得家长的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三、改变阅读嗜好,传承文学经典

有老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阅读趣味很低。与其抱怨,不如尝试去改变他们的嗜好。我曾经用过的方法就是,主动拿出几节课与同学们探讨他们喜欢的动漫、言情、玄幻小说。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然后我带着他们运用我们学过的小说阅读方法去分析这些小说。最后我们得出一致结论,这些小说的吸引力在于,情节往往很离奇、人物往往好坏分明、语言很夸张。不足是,人物形象特型化,不丰满,推动情节发展的偶然因素太多,缺乏现实的依据;环境背景单薄,虚无。因此这类小说可以满足我们小时候阅读的需要,却不能提供给我们长久认识社会和人生的营养,所以我们应减少对他们的摄取。自此之后,学生自然会慢慢地把眼光伸向那些文学经典。

四、培养阅读习惯,落实读书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其实就是把课堂上教的各类体裁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具体的操作我下一段将详细介绍。此外,教师还要补充一些阅读指导。比如,版本的选择,序目的阅读、参考书籍指导等等。经典名著往往有很多版本,学生经验有限,不知哪种版本较好,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如何辨别优劣,选择最贴近原稿、错误最少的版本让学生去读。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收了这样的熏陶,将来读书不但知道读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益无穷的。”序目的阅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本文的内容和特点,因此怎样辨别序目的价值,怎样阅读序目也需要老师的指导。至于参考书籍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己读懂书本请的“老师”,比如字典、词典、历史背景书等等。有了他们,学生就是没有老师也可以自学了,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总之,课外阅读做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这将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做个视野开阔的中国人.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4).

[4]王立朝.浅谈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学周刊,2013.2.

[5]高美霞.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教育现代化

第4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一般从这样几个角度设题: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作手法、字词句的探究、中心主旨的理解。这是从大的框架上来说,从细节上说,可以抓住两条线:一条不同文体对这几个方面

常设的题型,一条这几方面考试中常见的具体题目。

要有效简捷的解题思路:思路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阅读考题是寻找思路的有效途径,但在读考题前必须对考什么了如指掌。

现代文阅读一般从这样几个角度设题: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写作手法、字词句的探究、中心主旨的理解。这是从大的框架上把握,从细节上说,可以抓住两条线:一条不同文体对这几个方面常设的

题型,一条这几方面考试中常见的具体题目。

以小说记叙文叙事文体为例。

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在故事发展中人物思想的变化;某一个问题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概括一段的内容等。

字词句的探究:加点词语表达的好处;结合文章谈一个具体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文章语言优美,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给出一个句子赏析等。

中心主旨: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文题的含义、作用;结尾段的作用;结合本文对某物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等。

第5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 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课堂模式

    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基本技能之一。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近些年来,阅读题也是中考分值比重最大的一种题型,然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始终使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倍感困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课上要充分利用教材所给的材料,用科学的方法给英语学习者以点拨,使英语学习者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运用,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阅读能力训练中存在的误区

    阅读之所以困惑着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是因为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方法和习惯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1.阅读速度慢。很多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时细嚼慢咽,逐词逐句阅读,读不懂时回头再看一遍,有些同学甚至用手、笔、直尺指着逐词逐句地看。其实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导致读了上句忘了下句,结果把文章弄得支离破碎。读完以后除了知道几个句子和单词外,不知文章所云。这样既耽误了阅读速度,又影响了对文章的整体掌握和理解,也就无从做好阅读理解。

    2.遇到生词难句就望而却步。在阅读过程中,生词、难句在所难免,如果一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阅读速度,而又不能弄清意义。

    3.出声阅读。有些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时,常喜欢读出声来。实践证明声读比默读慢得多,声读还有可能分散大脑注意力,势必会影响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不利阅读效率的提高。

    4.过分依赖词典。不可否认,学习语言离不开一本好词典,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过分依赖词典,势必会打断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二、阅读能力提高策略

    阅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语言技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的技能,如听、说、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的整体语言水平,如词汇、语法甚至听、说等方面的知识都会对阅读能力造成影响。而听、说、读、写,特别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英语教学来讲,仍要在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主阵地中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导与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备课。

    着名的英国语言教学大师韦斯特(Micheal west)早就指出:“外语是学会而不是教会的。”所以“学”比“教”更重要,但没有合适合理的“教”也就谈不上有利有益的“学”。其关键在于教师不仅要授之英语学习者以鱼,而且要授之英语学习者渔。鉴于此,备课的主导思想就应确定为:重学法指导,以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要务,教师要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英语学习者,确定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实现“导演”,让“导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其“学”的目的。

    2.课堂导读。

    (1)导入。导入新课时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导入科学得法,则会最大程度地激发英语学习者的阅读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轻松愉快地进行下一环节——阅读,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效果甚佳。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如背景介绍、话题讨论、故事启发、以旧引新、设置悬念等等。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用不同方法。例如在讲授No Boundareis,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中外科学家的一些图片,然后提问: Do you know any famous scientist?Do you know Stephen Hawking?紧接着再展示有关霍金的一些工作及生活片段。问:Is he healthy? Why?等。英语学习者会在这些画面及问题的激发下产生了急于了解Stephen Hawking的欲望,会带着激情投入阅读。

    (2)阅读。阅读课的主旋律是阅读。教师应从语篇整体出发,不仅要培养英语学习者获取信息、掌握结构的能力,还要培养英语学习者理解文章内涵、了解文化背景、推测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一般分三步:速读、细读、和朗读。①速读。英语学习者的阅读欲被激发之后,急于了解文章内容,这时安排这种速读活动,正好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教师应设计一些表层问题,如寻找主题句,让英语学习者有目标地阅读。在教No Boundareis,一课时,提出下列问题:Why did Hawking need a PHD?When did Hawking become famous?让英语学习者通过Skanning的阅读方法,迅速找到答案,并由此了解课文大意。这一做法,有助于培养英语学习者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②细读。这一步骤是阅读实践的重心。英语学习者通过有目标(教师给出深层次的细节理解题)的阅读,加大信息量的输入,掌握全文的结构脉络,理解全文的细节及深层次的内容。教师指导英语学习者归纳、总结全文深次含义,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如No Boundareis一课的细节理解题是:What’s Hawking life like? What kind of student was Stephen Hawking when he was in university?这些题目的设计,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完成“细读”环节的任务,同时也是在培养英语学习者猜词悟意及正确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③朗读。教师引导英语学习者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章,可以达到培养语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深层次理解的目的。

    (3)听。英语学习者通过视觉了解课文的信息后,合上书,通过听觉再次强化信息的输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可配上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影片。同时英语学习者可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纠正错误读音,为“述”提供充分条件。

    3.课后复习

    根据不同内容,让英语学习者对课文进行缩写、扩写或相关内容的仿写,这样英语学习者有章可循,有话可说、有句式可模仿,避免写出中国式的英语,从而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在教No Boundareis一课后,给出英语学习者张海迪的有关资料,让英语学习者仿写,收效满意。

    三、结束语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掌握了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相应的提高策略,就一定能在完整有序的训练中提高中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文贵。阅读教学模式。学英语。

    2.李莉。阅读习惯与方法。英语周报。

第6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一、自主合作学习的不足

1.许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自然就会合作。在课堂上,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叽叽喳喳的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就像一个检阅官背着双手,在教室里踱来踱去,这组看看,那组问问,待预先的时间一到,就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则是让讨论来充实课堂,故弄玄虚,有的学生还趁此机会思想开小差,说空话,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根本没有起到作用。

2.自主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自主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是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可度与参与度存在两级分化现象。一般是好学优生讲,学困生听,学优生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职责,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而一些学困生因基础薄弱,参与性与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落后于优等生,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合作。

二、实施“自主学习”,主张“张扬个性”

一些教师往往热衷于形式上的讨论。而且这样的小组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看似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在小组组织者得到教师具体化的指导点拨后,所谓的小组合作也丧失了允许学生个体自由思考,自主探究的情景,这样的教学,由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他们的思路也不自觉的趋同于教师代言人――小组组织者的指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的机会,富有个性的求异思维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肯定。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转变为对同伴的依赖,因此,全班学习到小组学习的转变只是一个表面的变化。

三、提高小组自主学习方法的策略

小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尊重、沟通、信任,互相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小组分工合作中个人的责任,否则小组的成绩就无法得到保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帮互助”成了小组成员应尽的义务;集体的成就感则成了快速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又有助于因材施教,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1.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前,自身必须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髓,如“互赖理论”、“接触理论”。对学生的分组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并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优势互补”等原则进行,因为只有在自愿合作的前提下,才能快乐地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成效;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它是如何开展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2.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学习任务,并做好适当的讲解,条理要清晰,任务要明确,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这项学习任务的完成,他们会学到什么,必须掌握什么?如何较快地将新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决问题的切入口。

第7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一读:课文写的什么。新课标中本学段阅读目标要求:能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粗知文章大意。我巧妙地将些这些阅读目标要求渗透于这“一读”之中。我告诉学生要知道课文写的什么?首先要从课题读起,就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如果看不明白,就带着疑问到课文里去读,看课文究竟说的什么。为把课文的意思理解得更清楚,还要弄懂生词的意思。所以当我引出课题时,学生就议论开了:“但愿人长久”是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然后我让学生带着大家这些疑问“一读”课文,学生很快就读出了答案:是苏轼说的;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开始思念弟弟了;主要写的是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思念他的弟弟苏辙,写下了一首新词。顺此我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身份?在同学们交流之后,我打出投影: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最后我又启发学生:我们“一读”还有哪一步没做,学生又拿出了工具书读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二读:作者怎样写的。新课标中本学段阅读目标又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我将这些阅读目标要求也巧妙地渗透在“二读”之中。我告诉学生要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就要想作者写的这件事是怎样一段一段地来叙述的,然后再总起来看课文的结构。所以当我要求同学们进行“二读”时,同学们就拿起笔来,在书上一段一段地读,有的在书上划能概括每段的意思的句子,有的干脆自己写段意。当大家一起交流作者是怎样写这一问题时,同学们都一个个抢着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第一自然段写的是苏轼去密州做官;……第六自然段写的是苏轼心理宽慰了许多,低声吟诵起一首新词。随后又有同学说:从总体结构上看,词人由人们欢喜地赏月而想到自己久别的弟弟,又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三读:写得怎么样。新课标中本学段阅读目标还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又巧妙地将些这些阅读目标要求与“三读”融于一体。我启发学生: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体会作者写得怎么样呢?我们首先要看用了哪些好词、精彩片断的,把它摘录到我们的佳词丽句本子上。然后再看看这其中哪些词非常关键,能把作者的感情变化给表达出来。最后看看我们怎样朗读课文,才能把作者这种感情给体会出来。顺着这一赏析程序,小同学们习惯地拿出小本子,端端正正地写“观赏、品尝……”摘录第四、六自然段精彩片断……在“关键词的作用”交流中,大家多觉得“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不仅把作者的感情变化给突显出来,而且把文章也给衔接起来了。从而传达了诗人对月沉思的丰富的感情世界,展示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怎样才能读出这一感情呢?大家在讨论中觉得:中秋佳节,人们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中秋之夜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第8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3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87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教学的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在教师的监督和压迫下让学生背诵课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传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这样就需要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育与引导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教师要这些问题,并在培养学生习惯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浅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对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充分使学生理解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我们对学生的这种教育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去完成,如果我们像讲课那样,整堂课来都来讲阅读多重要,应该如何阅读等,势必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从而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影响和教育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和教育,学生才能在不抵触的情况下,逐步接受教师的观点。这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

我们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还需要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过程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试着去自己解决。这样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学生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低年级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生字生词。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随时查阅工具书或者利用网络解决自己遇到问题的习惯。这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引导学生坚持阅读

一个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习惯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逼迫学生每天必须阅读多少文章。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阅读但不要规定量,更不要强迫学生阅读。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己兴趣范围内、能力范围内,开展阅读。在这种宽松的教育氛围下,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才能逐步得以实现。

三、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学生形成阅读兴趣、阅读质量、阅读效率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阅读方法的教学。对于阅读方法的教学,教师可穿插在课上阅读的过程中,也可穿插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还可穿插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等等。我们要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默读、朗读、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不同的阅读方式适合不同性格的学生,也适合不同类型的文章。对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来开展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在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时,教师可先教给学生预习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照这个步骤方法去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达到自动化程度,这时学生的预读课文习惯就形成了。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方法的教学会导致个别学生“偷懒”,如在阅读过程中过多使用略读的方式。对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学生运用最合适的方式开展阅读。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必须进过长期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形成,而且形成的过程也是非常艰难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缺乏长久的意志力,常常无法坚持进行一项活动。这个特点导致要想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不仅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教师也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监督和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严字当头,并将这种思想贯彻在培养训练的全过程中,不给学生不良习惯任何一次例外,以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此,教师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学生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如抓耳挠腮、摆弄小玩意儿、吃零食、东张西望等。

五、教师做好阅读榜样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是因为学习习惯有些比较简单,有些是较复杂、抽象的,但不管是其中的哪一种,要想让学生深入了解,精确而熟练地掌握方式方法并长期坚持,都是不容易的。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就很有必要了。榜样示范不但从方式方法上示以直观,更重要的是从决心毅力方面做出样子,以保持学生养成好习惯的长期内驱力。比如,教师可出示自己书写整洁的教案,张贴自己的“作文”,公布自己的学期的教学计划,出示自己圈、点、批、注的藏书,以使学生向自己的老师学习,获得良好的习惯。

第9篇:阅读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中年级;能力

小学生从低年级升到中年级以后,进入了全新的阅读阶段,但是,他们的识字数量还不够多,因此,他们的阅读能力还比较低。三年级正是开始学习作文的时候,在写作时也写不出什么生动的内容,如果我们不对其加强识字与阅读教育,就会导致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下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等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育目的,所以,我们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下面就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进行论述,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而不是只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采用演讲、知识竞赛、阅读比赛、课本剧形式,这些形式常被学生所接纳,活泼有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下学习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小学语文课本突出趣味性,内容丰富而儿童化。在阅读教学时,可以用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美文或者诗歌的学习,可以用讲故事比赛进行寓言故事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阅读比赛,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主动参与,且这种参与方法往往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深刻的印象。在课堂结束时,教师进行阅读总结,把学生的学习体会说给大家听,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能迅速的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中逐步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有一定的科学方法的,这些方法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去读,而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那么,他们的阅效率非常低,难以达到阅读效果。阅读一般可以分精读、泛读,当然也可以分为默读、朗读、速读等。首先在不同的阅读阶段,阅读方法也不同,可以选择相对应的方法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比如说,初次看一个课文时,要求先要了解文章大概意思,这时候就用到快速阅读的方法。然后再用泛读的方法,仔细地阅读,读完之后能大致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接下来是精读,逐字逐句地读,细细品味,能从思想上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在一节课中可以教会学生要阅读的方法,但是指望他们阅读很多内容是做不到的。这就要求学生把阅读带出课堂,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阅读学习,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到到阅读中去,多积累多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阅读思考,理解文本中的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知识的内化。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养成摘抄优美的词句习惯,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当然,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难题,比如,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这时候,要让他们记下来或者及时问教师又或者通过工具书解决问题,通过难题的解决,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也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精读、默读多运用于课外阅读中,细细地品味,提高阅读效率,有利于在阅读中进行缜密的思考,边阅读边归纳,形成整体的感受。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而且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不同的阅读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我们要正确运用阅读方法。

三、把读与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学生的阅读学习归根结底是让他们运用,只有阅读而不能运用在生活中,那么阅读也是无效的,而把阅读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就要让他们注意大胆地运用阅读知识,进行必要的练习,让他们懂得去运用。比如说,练习写读后感,可以进行阅读知识的积累,更好地运用语言。阅读中还要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除了进行知识的锻炼之外,教师还要注意让他们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对好的词语要进行推敲和品味,并想办法让他们记住并能灵活运用。比如说,在看一部动画时,教师要求学生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等等。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阅读在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青青.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

[2]林伟.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初探[J].新教育,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