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精选(九篇)

阅读与教学的融合

第1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和新课程改革发展中,计算机网络和课堂教学的融合也就成为了必然,成为了亮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是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学,拓宽小学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就应当密切关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和改革,所以,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而且它们的有机融合能够将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促使语文教学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芒。

一、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策略

1.利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内在驱动力,所以,如果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语文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深入学习课文阅读是大有帮助的,学生一旦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来创造学习情境。如在学习《草原》这篇散文时,文中所描绘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的壮观景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想象老舍先生所描述的那种情境,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文章中所描述的情境,马群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嘶叫,一阵阵微风拂过草原,学生侧耳聆听大自然的声响,欣赏草原上美丽的风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样就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兴趣快速的阅读课文,当然在学生阅读时可以再接着播放一次视频片段,从而促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刻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更深地把握阅读课文的重点。

2.运用网络教学攻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势必促使语文教学内容拓展和革新,促使阅读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有效地攻克了语文阅读教学中脱离现实生活,缺乏时代气息的难题,也能把较难的阅读课文简单形象化。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置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切身体会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霍金的风采,教师也不必像过去传统的教学一样,口若悬河地解说和机械地板书,利用网络教学的强大功能,在攻克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确实有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3.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由于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答,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组织学生搜集问题并自行解答,指导学生上网浏览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资料来处理,针对某些贯穿全文的重点问题,语文教师则可以利用网络传递到其他学生的电脑或者学习机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课文《草原》中,学生提出“小丘为什么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找出以上两种风格的中国画,接着让学生感受这两幅中国画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欣赏草原小丘,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小丘与“渲染”的中国画一样清新自然。

4. 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养成语文阅读好习惯

当然,网络教学的优势不仅仅如此,网络还可以给师生提供丰富感性的阅读材料和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利用网络教学,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语文阅读的网络教学环境,并制作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网页,当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其终身的宝贵财富,网络教学促使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而且学习及其具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积累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当然,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讨论。

二、网络教学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更新语文教师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网络教学这个新的教学方式的引进,需要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应试教育方式,接受终身教育和先进教学方式。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教学的开展也就较为便捷,当然这需要语文教学小组、教导处、电教科等部门的支持,语文教师自身也要加强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消除担心害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会影响自身地位的顾虑,努力做到既懂得技术,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

第2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一、朗读、复述,融合阅读与口语训练

关于教学中“说”的重要性,教育家张志公说:“过去,教语言往往忽视口、耳,只注意手、眼,这是砍掉植物的根,而希望它开花的办法,充其量这叫插瓶,也许能开两朵花,然而开不多,也开不久。”另外,教育家叶圣陶也说到:“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说、写就容易了。”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的说话能力有所提高后,他们在写作、阅读方面也会有所进步,应变能力以及创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再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需要融入口语交际训练,以读促说,以说促读。

第一,利用朗读,组织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常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规范性及情感性。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教师可通过示范阅读,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体态语言以及不同的语音、语调、语气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或者让同学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来体会文本情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而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表情达意。

第二,利用复述,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复述课文既是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把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复述需要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总结归纳,而后运用自己的语言详略得当、清晰明了、富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也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高其表达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复述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如全文复述或段落复述,简要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等。在复述的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示,如提炼出关键字词或梳理故事脉络,引导学生补充说明,确保复述的顺利开展。如在教学《父母的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初读课文,而后复述故事情节。另外,在问答活动中也可穿插口语交际训练,如课堂辩论、文本多元解读,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仿写、改写,融合阅读与写作教学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一方面可以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感知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借鉴学习范文中的写作手法、构思技巧,这就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课文阅读活动中灵活地穿插写作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练笔,实现“读写结合”,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如让学生摘抄文中的精美语句或片段,充实自己的语言知识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良好习惯;模仿课文,进行写作练习;对课文进行改写、续编、编演等,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主旨,也受到思想启迪、情感熏陶,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结合对课文的阅读,写写注解或点评。如在教学《白杨礼赞》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整理在本子上或卡片上,而后依照个人理解或在资料辅助下,写写自己对所选句子的点评,而后由教师将全班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归纳,形成《白杨礼赞》“句典”。在学生写注解之前,教师可提供范例。比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的注解如下:起笔一句,直接说明礼赞对象,“实在”一词饱含感情,而“不平凡”点明中心,句末叹号则抒发丰富的感情,表达了对白杨树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第二,写写感受与随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后,布置写作任务,升华情感:(呈现各类花草树木的图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缕清风,一丝细雨,一滴水珠,一棵野草,一片落叶,一朵小花,都会不经意地引发人的内心感受,拨动人的心灵之弦,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感悟与反思。如在《紫藤萝瀑布》中,宗璞与紫藤萝不期而遇,紫藤萝“告诉”她生命之美、生命之贵。生活在美丽鲜活的大自然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倘若我们能够用心倾听,那么自然中的所有事物都会对我们说话。宗璞遇见了藤萝花,你们呢,又遇到了什么呢?聆听到了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第3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组织学生沉下心来自主阅读,阅读后可探讨、可引导、可提问、可揭示等等,方式多样,关键是学生要真正地独立地去看、去读、去做笔记,即便个别学生效率很差,但只要认真去投入阅读了,在集体阅读氛围的感染下,习惯渐渐巩固,水平日益上升,尽管可能上升的幅度不明显,但也是一种真正的学习。

我个人认为学生阅读的前提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要知道通过这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读,所以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前,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解决教学任务。

我们学校现在采用的是目标导引下的小组合作式学习,也就是导学案教学的。历史导学案正常设计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自主学习,先是阅读教材,完成自学填空;

如:自主学习,完成自学填空

1.的导火线:

2.的口号: 、

3、的结果――取得了 。

北洋政府被迫 ,罢免 的职务,拒绝 。

4、的历史意义:

是一次彻底的 ,

因为 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扩大了 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标志着 的开端。

第二部分:探究部分,深入细读教材,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

2.结合后期的领导者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领导阶级、群众基础、指导思想、革命目标)

例如,在上到《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时,在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的时候,得让学生明白在改革前,北方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的趋势,从而为讲述北魏孝文帝改革打下基础。

我首先提问学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呢?然后指导学生看教内容。经过思考,有个学生很聪明,举手说“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因为标题上就写的很清楚,于是我进一步追问他:那什么叫民族融合啊?这下他傻了眼,赶紧开始翻书找寻答案,他马上说:民族融合具体我解释不了,不过比如,少数民族穿汉族的衣服,汉族人穿少数民族的衣服就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我表扬了他的反应快,也希望他和其他同学继续思考:民族融合除了服饰上的互相学习之外,还包含哪些内容呢?什么叫民族融合呢?

这个时候,学生都在辛勤的“啃”着书本,但书中的材料少,语言叙述的过于概括,导致学生无法直观的深入的体会民族融合。待学生感觉到自己明白了,好像又有点不是那么明白的时候,我出示了一系列教材中的图片,可能学生在阅读课本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我说,“我们先暂停思考到底很么是什么是民族融合,太抽象了,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一起先去体味以下当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

每出示一张图片,我都把图片中的故事,图片反映出的内容详细的给学生介绍。随着故事的介绍以及直观的图片刺激,学生对当时的民族融合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讲解图片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都在传递给我很好的信息反馈:他们很喜欢去品味古人的生活细节,很喜欢去了解当时民族融合的各种表现。讲完后,学生意犹未尽,问:还有没有其他图片啦,真有意思!说明学生已经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民族融合,在这个基础上,我只要稍微归纳总结,学生就能非常好的取理解民族融合这个概念。用教材中的图片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消除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历来普遍感到教材比较抽象、枯燥的隔膜感,让一段一段的历史一下子在学生的心中“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

确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历史课堂的教学至关重要,但目前的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不高。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只是简单的看,而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分析历史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还有的历史材料来源于历史史料,那么学生更是无法理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方式、手段,通过图片、音像等教学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动力。把知识的传授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

第4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读书指导课;学科整合;优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和高考改革紧锣密鼓的进行,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对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的考查,渐渐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这样,一个很大的命题便提了出来“:今后,我们怎么教语文?”与此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也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课程融合”应运而生,现代教育技术和读书指导课的学科整合优势也越发凸显。

一、现代教育技术和读书指导课的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成为新课改的必然诉求。在网络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走进寓言世界》时,将寓言故事配以古筝曲《渔舟唱晚》,动画、超链接网页等方式,学生在课上新鲜十足,课下则掀起了阅读寓言的热潮。

二、现代教育技术和读书指导课的融合,有利于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

现代生活中,学生可阅读的内容是多样的。阅读对象不再拘于文本,ppt图片、声音、影音视屏等资料,超链接的使用,使学生的阅读对象从书本走进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并使他们跨越时空,体会在书中神游的乐趣。同时网络的信息容量大,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如在读书指导课上,我们借助电子阅览室,让学生自由查阅所需资料,学生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了解冰心的仁爱思想,感悟老舍的京味魅力……电子阅览的方便快捷吸引着学生广泛地阅读,又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现代学生学习新知的习惯与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心理。在读书指导课上,我们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善绘本阅读形式。绘本作品多是一些看似简单的图画和寥寥数语,学生自己看,往往一遍足以;但在读书指导课上,教师把它扫描后做成课件,引领着学生从图画到文字反复阅读,效果则大为不同:低年级学生从《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读出了爱的伟大,学会体悟亲情,懂得感恩回报;中年级血红色学生从《吃噩梦的小精灵》中明白了父爱如山,做事要坚持,甚至了解了世界各国的特色;高年级学生则从《我爸爸》中看到了爱就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学会了从点滴中体会爱。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绘本走进了各个学段学生的阅读生活。

三、现代教育技术和读书指导课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和读书指导课的融合,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学生就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各种能力的平台。

1.课程的融合培养了学生思考交流的能力

传统的读书指导课多“师讲生听”,发言也常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久而一些反应慢的学生就有了依赖性思想,成为课堂的“忠实听众”。而在学科融合中则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页中的“创作论坛”进行交流。教学中,教师对整个教室电脑进行监控,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指导个别学生学习,实现双方交流。如:在教学读书指导课《我爸爸》中,教师创设一个网页,学生读完书后,打开一个论坛,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无论孩子的语言纯朴还是优美,内涵简单还是丰富,独立完成还是二人合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表达自己看法,写下自己的感言。教师从中挑出写得好的进行交流,孩子们也从论坛中互相学习。

2.课程的融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和读书指导课的融合中,学生“变身”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内容、方式、顺序完全由学生来确定。如在“走进冰心”的教学中,学生先键入“冰心”,有关冰心的图片资料的网页就展现在眼前,学生自由浏览链接的相关文本和资料,自主展开学习。课堂上,你可以看到所有学生都在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汇报时更是丰富多彩:学生不但看了大量的图片,还欣赏了冰心其他作品,感悟了她博大的爱。这节课不仅扩大了阅读量,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先进快捷,更让人感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之强,收获之大,产生了平日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当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支撑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很多教师的追求。这种追求只有完美整合、融入到教学中,才可能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从不同角度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5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写作交融

人们大都认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开展阅读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条捷径。我认为,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写作的交融可以从更深的层面触及语文教学目的的本质内涵,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效果。

一、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交融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在语文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而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必须解决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一般情况下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对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思想的渗透,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对自己语文学习的重大影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理解:首先,课外阅读可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素质。其次,课外阅读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再次,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语文教学中还要处理好实际操作问题。

问题:教学大纲上给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推荐了好多的课外读物,但学生真正能完成这部分阅读的究竟有多少?没有多少!我们明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原因,跟学生安排的课外阅读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教师、家长的工作不无关系。

分析和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大多数停留在动画、言情、魔幻等书籍的阅读上,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学生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少之又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恰当引导。

1.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大而言之,要把阅读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落实国家教委推荐的中外名著的阅读,以切实提高语文素质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2.在教学中搞好各科教学的共同促进关系,即无论什么学科都要有责任引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包括家长也有制造有益于学生的阅读氛围的责任,并且要加强对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以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健康成长。

3.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向学生明示课外阅读不仅会对他们目前学习有帮助,也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处理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展开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搞好课内阅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内,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技巧,还可以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步骤与方法,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介绍一些学习规律。

其次,要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因为没有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就成了一种形式上的传授,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说阅读的世界在课外。课内的知识丰富和技巧的应用都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

(三)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的优越性

课外阅读“以读带学法”,就是通过课外阅读的“读”带动全面的语文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成绩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是一种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益的方法。从课外阅读跟课内阅读连接的情况上看,就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二、写作跟课外阅读的交融

在诸多的语文学习的经验介绍中,写作和课外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研究表明,课外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好多可以交融的关系。

其一,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记录工作。除在阅读时适当选读一些有阅读价值的书籍,让自己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应用外,还要适当的做一些读书笔记。比如,可以摘抄原文中的句子,以加强写作语言的积累,也可以采用提纲式摘录,以培养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概括能力。

其二,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表达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做一些基础的写作训练。比如,可以仿写一些结构巧妙的文章,积累自己的构思文章经验;也可以写读后心得,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仿写到读后心得实际上是从形式到理论上的提升。

其三,课外阅读时要有针对性的做一些反思工作。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进行。

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真正懂得,要想在教学中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大量的阅读和大量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注意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地阅读和写作,也是很容易出成绩的。无论课堂内外,语文是永远滋养我们生活和精神家园的和风细雨。

参考文献:

1.汪鑫。《初中语文实施课外阅读课内开展的实践研究》.

第6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没有采用启发式教学,也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程序化的上课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将合作学习策略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融入做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将合作学习的策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首先,教师对于全班学生的阅读基础应该有所了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组。然后,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内容进行筛选,并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同时,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策略的理论要有一定的认知,设计出符合学生高效学习的合作学习策略,加强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是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时首先就会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自己进行理解,这种方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非常不利[1]。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增加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弥补小学生阅历不足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另外,合作学习策略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合作学习策略如何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对阅读的理解能力。那么,如何运用合作学习策略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合理的划分小组。其次,由于小学生阅历浅,缺乏对文章深度理解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讨论的目标做出规划,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后,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予以帮助。总的来说,以学生合作发展为中心,就能有效运用合作学习策略。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

(一)合作学习策略应用于交际阅读

与学生的交流是教师在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学生与语文教师的交流中,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可将合作学习策略融入课堂交流教学中,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例如,教师对《春天来了》进行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并询问学生看到这幅图画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由图画中景色联想到春天,教师则可以由此引入教学的内容。接着,老师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自由阅读之后找出文章主旨,找文章主旨时,学生可以分组相互交流并讨论。然后,老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接着返回最开始展示的春景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及图片,谈谈自己的对于春天的想法。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对课出总结,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

在上课互动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情境设计开展语文教学合作阅读

情境教学的方法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创造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能减少学生上课时紧张的心理,利用情境教学开展语文合作阅读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阅读理解能力[2]。

例如,教授《平分生命》这一课时,为了让学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家庭成员进行询问,如学生有没有兄弟姐妹?平时是怎么相处的?等学生回答完之后,老师由此引出教学的内容,而课前的提问,也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含义,让学生尽快的融进课堂教学中。然后老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互相讨论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学生由于先带入了自己的情感,在加上相互的讨论,对文章的理解肯定有所加强,老师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文章主旨,文章主要讲述了一名年仅10岁的男孩,为了救治相依为命的妹妹在医院给妹妹献血,体现伟大亲情的故事。

情境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快速融进课堂教学,而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更是锦上添花,不仅让学生勇于思考,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精选内容中合作学习的开展

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因此,有时教师需要针对阅读的内容进行选择,可以从阅读段落中进行分段提炼,对阅读前相关重要的问题,教师也需进行引导[3]。

例如,对于《丑小鸭》教授,教师可先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为了增加学生对于课文深刻的理解,以及对丑小鸭的遭遇产生怜悯之心,老师可以挑选如“此时的丑小鸭没有朋友,没有快乐……”这一段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理解之后,老师可接着讲述丑小鸭如何离家出走,最后怎样变成白天鹅的内容。

内容的选择对学生合作学习有很大帮助,能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 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策略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展他们的视野,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良纯.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36)

第7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学生“学海泛舟”的双桨。如果能找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纽带”,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进行整合,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就能达到“读和写”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教学效果。经过不断地学习、思考与探索,我总结出一套教学方法:以钱梦龙老师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兴趣和习惯为前提,以丰富语言积累为基础,教学中实行‘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措施:“在阅读的基础上练习写作,写作的过程中促进阅读”,从而实现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融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激发阅读兴趣,养成“爱读愿写”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习惯则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因此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养成热爱读书和自愿练笔的良好习惯,是融合“读写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营造阅读氛围,创设写作情境

在阅读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以为积极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和评价作品,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而写作则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创设写作情境;解放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利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亲近自然、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激起学生内心倾诉和表达的愿望,主动用笔写心里话。

(二)引导广泛阅读、鼓励自主写作

学生广泛阅读作品,是调动阅读兴趣的最佳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杂志,阅读各类读物,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和自已喜欢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上网浏览、查阅资料,广见博识,不断开阔视野。当学生心中有感悟时,应鼓励学生及时写出来,只要言之有物、感情真实即可。同时要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只要是学生自已的体验,即使看起来幼稚可笑,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三)交流阅读成果、展示优秀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学生对学习多么冷漠,只要让他们首先从取得成绩入手,就能逐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努力一旦受到肯定、有了成就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心甘情愿地去读去写。教师应该让大多数学生享受被赏识的欢乐,在学习中寻求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二、丰富语言积累、奠定“能读善写”基础

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在写作目标中也多提到“要求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到写作之中”。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读写并重”的原则,有效地促进阅读和写作的互相融合。

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精读巧写”能力

许多学生经常向我反映,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课外书和练习写作上面,但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觉得很困惑,问我该怎么办?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学而不得其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和练笔时,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并鼓励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摹仿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尝试写与课文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文章,同名家比写作。此外,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和改写等训练,这不仅延伸了课堂、发挥出优秀作品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还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一举数得!

(二)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

做读书笔记时,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科技、历史、军事、文艺、写景、抒情、谚语、名言警句等等)这也是丰富语言积累的好方法。同时,在进行小组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让每组分别推荐:作文中运用平时所积累语言最多、最恰当的学生习作,当堂读出来,充分肯定其‘活学活用、读写并重’的最佳学习方法,并在全班加以推广,带动全体学生将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精于读书,巧于练笔”的良好效果。

(三)指导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

第8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关键词:阅读;情操;文学修养

阅读是读者对读物进行认知、理解、吸收与应用的过程,是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社会不可缺少的智力活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具备较为开阔的阅读视野,在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笔者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要采取多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因为阅读水平不高或者教学方法不当可能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减。为此,在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准则,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多种阅读方法,如组织阅读比赛、观看多媒体视频、营造良好教学环境等,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海上日出》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日出视频,然后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特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提高

教师应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陶冶情操,实现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心灵层次交流。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的《林海》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融入对大兴安岭的感情中去,实现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三次亲切舒服”展开交流,在简单的交流中了解林海的广袤、山岭的柔情,启迪学生的阅读思维。而在《最大的麦穗》的文章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章中的哲学思考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将田野中的麦穗与人生中的麦穗联系起来,提高自己的人生觉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总之,针对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并融入阅读文本中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

第9篇:阅读与教学的融合范文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充分地体现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精神。鲁人版高中语文教材具有人文性、审美性、情感性的特点,而且风格多样、人文内涵深厚。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资源,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学生养成自己的见解,使学生能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例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能够使学生领略自然之美,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在遭受了重大打击之后,逐渐走出颓废、寻找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母亲对作者深沉博大的爱。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解读,思考生命的意义,使学生能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沉着、通达、坚韧,将其化作学生自身的生命力量。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将人文精神融入到阅读教学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阅读挖掘和提升自身潜力,获得全面成长和自主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绝不能以教师、教材中的见解扼杀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接触原著、体验原著,从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1]。

为了使学生能够开拓视野,教师应该将阅读教学扩展到课外,为学生提供备选书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每周可以安排一节自由阅读课,进行阅读交流。例如在学白的《蜀道难》之后,教师就可以将“李白的诗歌”作为阅读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自由阅读,写出阅读心得和笔记。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积累知识,又能够实现自主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获得的感受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

三、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非常重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储备量,还能表现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人文内涵。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时,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塑造和启迪,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写作是一项综合化的精神创造活动,能够自由地展现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和精神,展现学生的审美情趣、个性风格、价值取向和处事态度。在作文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首先,应该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仁爱之心,这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素质。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成才之志、爱心和求知欲。当代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选择社会中的一些热点新闻、具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作为作文背景,让学生深入思考、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和见解,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要使作文教学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教师就要摒弃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避免学生作文中出现过多的模式化、公式化的内容,要使学生学会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同时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同样也要在作文教学中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认真评改。作文评改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教师的评语应该能够切中实际,纠正学生的错误、发扬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写作心态[2]。

结语: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融入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明.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快乐阅读,2011,(0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