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阅读与理解教案精选(九篇)

阅读与理解教案

第1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关键词:学案导学式教学;高中英语;阅读;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77-01

1.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含义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教学文案为载体的授课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授课教师占据主导位置,而学生则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作用,督促学生进行自助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就称之为学案导学式教学。

2.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学案导学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接受学习的状态由被动转为自助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创造性,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

2.1 改变学习模式。通过学案导学式教学,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授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老师可以有差异性的进行英语教学的指导,指导学习进行英文学习,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的浪费,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水平。学案导学式教育可以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2 增强学习积极性。在学案导学式教学中,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英文阅读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学生愿意为学习花时间、花精力,更愿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的表现自己,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英语学习积极性得以显著提升。

2.3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在学案导学式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教学授课与学习理解知识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某种意义来说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及时的给予鼓励或者是改进意见,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

2.4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案导学式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侧重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增加学生英语文章的阅读量,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学习英文。

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实践

3.1 通过预习文案完善英语教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案编写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规划,以便于更好的保障英文阅读的时效性;同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再根据授课情况,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够跟得上老师的进度。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关键内容与难点部分,比如说:英语阅读教学中有The United Kingdom这一课程,老师需要让学生先了解本章的重点词汇,学生就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听讲,以便于更好的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着重研究,最后实在解决不了,向老师咨询,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通过文案对英语阅读内容进行缜密的设计。学案导学式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这也就要求高中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科学的学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所以,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或者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开始学案设计,促使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高中英语教学阅读板块,可以设计"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进性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提高学案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整体鉴赏水平。

3.3 通过文案对英语阅读案例进行合力的搭配。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合理的案例搭配能够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对老师来说,就要更加用心的去设计教学学案。事实上,老师可以选择和教材阅读材料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进行英文阅读时可以有更明显的对比或者是相似的表现形式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加深英文阅读的记忆与理解,下次对于同类阅读文章就会能够举一反三进行分析了,也就能够提高学生自身英语阅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英文学习质量。例如:在对学生进行"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教学时,就可以采用文案教学与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英文阅读分析讲解,有效的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等内容,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更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相关的风俗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分析与理解,同时还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英文阅读水平。

3.4 通过文案对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扩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阅读是最考验学生知识积累以及语言综合能力的运用的环节,因此,就要求学生在这一方面要下功夫去钻研学习。关于知识的积累就要求学生平时能够多读一些书,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在英语阅读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好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文化积累,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英文阅读时更加清晰的分析文章主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与习惯。老师可以利用学案的开放性,灵活的进行讲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与质量。

4.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用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育要求。为了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使高中英语教育与教学大纲匹配,很多教育者开始大胆创新,并探索出了学案导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教师为主导,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努力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的学习主体被重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被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因此教学效果也得以保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案导学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进行英语阅读文案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阅读规律,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1.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的现状

1.1观念与方法较为陈旧

部分教师普遍认为只要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想法,因此在英语阅读讲评课中多重视对全篇文章的翻译中,后仅简单核对答案。

1.2用力平均,无重点

部分教师在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中,未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仅按部就班地逐题进行讲解,缺乏侧重点,无针对性,造成会的也讲,不会的不重点讲,体现不出讲课的重点。

1.3题目单讲,无联系

有的教师在题目讲评过程中,仅就题论题,为了讲评而讲评,不帮助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1.4主次关系颠倒,学生的参与感不强

有的教师在英语阅读理解的讲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成为课堂主体,学生仅被动强迫接受,无思考过程,缺乏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无法实现英语阅读理解讲评的作用。

2. 改善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的方法

2.1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在英语阅读理解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极为重要,因此教师不要一味地做演说家,要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现有知识进行拓展与讲解,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与思考。同时,教师还需与现有的阅读理解题型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任务,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讨论、思考的机会,真正做好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在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过程中,重视精讲精析,突出学习内容的疑难点。

2.2优化讲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学习过程中,一旦学习时间长,但阅读水平未见提高的话,会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学习兴趣的下降。教师需利用英语阅读理解问卷调查获知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英语阅读理解试卷中的相同题型实施归类,并指导学生进行对照分析,以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式与思路,归纳总结出规律,并总结干扰项的特征,做到举一反三。在实际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讲评课堂,而且需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阅读方式进行引导,拓展知识,并在阅读内容中提炼有用的短语与句子,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境。

2.3重视阅读讲评时效性

多数学生在考试完成后,对于题目答案与成绩的求知心理较重,且自身的解题思路与阅读文章印象较深,因此教师可及时进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反馈得不及时会导致学生对于阅读内容较为模糊,掌握知识会出现负迁移现象,而学生无法以教师的讲评为基础调整知识结构,因此及时讲评极为重要,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教师要重视时效性,短时间内完成试卷的批阅,并认真做好讲评功课,及时进行试卷讲评。

2.4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在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过程中,始终需学生认清主体,并利用实践与感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讲评过程中,不能进行满堂灌与填鸭式,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学生交流经验的平台,为学生表达自身的思维与观点提供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过程中,教师在给出答案后,学生需对阅读内容实施二次阅读,并分组进行讨论,随后每组指派一名学生为代表,提出疑问,最后教师对学生疑问进行总结、解答与指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5重视英语阅读理解讲评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教师在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阅读内容、学生能力等多方面,以制定合理的、针对性的讲评方法,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能够展示教师的启发性点评,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从而增加课堂讲评的有效性。例如: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过程中,学生先进行答案的核对,并单独进行问题设置、陷阱与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对阅读策略与解题策略进行充分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以讨论主要词语的使用。

郑娟娟.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0).

第3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关键词】早期阅读,家园共育,221模式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实施,早期阅读教育受到了幼教界和家长们的关注。《教育大辞典》定义早期阅读是指儿童一岁半以后即开始的阅读,主要由成人将儿童读物中的内容读给儿童听,儿童识字后进入自己的阅读。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目前在国际幼儿教育界基本达成共识,即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应从出生开始,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应提倡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多元教育模式。结合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摸索了一套早期阅读家园共育模式即221模式,即一家一园两个优质阅读环境,一日一会两个特色阅读活动,一人一档一个专属阅读计划。

一、一家一园,创设两个优质阅读环境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指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书和书面语言,形成对文字的兴趣,知道怎样去看书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人获得学业和事业成功的基础,而优质的阅读环境是儿童学会阅读技能的重要保障。有学者提出,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环境的质量与家长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是否有早期阅读的正确观念、自身的阅读习惯以及是否掌握科学的指导策略等有密切关系。(李慧,2011)李燕芳等人综述了影响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的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或幼儿园的物理环境、亲子或师生的读写活动与儿童早期读写能力相关。幼儿的第一成长环境是家庭,入园之后有了第二成长环境是幼儿园,因此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创设家庭和幼儿园两个阅读环境。

如何基于家园共育思想,创设两个优质阅读环境?结合经验,谈一下具体的实施方案。(1)确定共同的阅读目标。通过家长会或问卷调查,向家长明确幼儿园的阅读目标,并了解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书目、亲子互动时间等。良好的家园共育基于双方的良好沟通,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优质阅读环境建立的前提。借助博客或微信平台等网络沟通平台,为家长提供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如何科学指导幼儿阅读,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书籍等信息。(2)幼儿园要提供丰富的阅读物理环境。从活动室布置开始,让幼儿接触到各种符号、标识、文字等不同的信息,到每个活动室的阅读角,摆放各类符合幼儿特点的书籍。(3)家长和老师的陪伴阅读。家长和老师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是优质阅读环境的保障。3-8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尤其是口语,主要包括词汇的丰富性,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成人的陪伴是最好的环境。有成人陪伴的阅读活动,既可以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形成与书对话的经验,启发幼儿思考书面语言的意义。因此鼓励家长和教师积极投入到幼儿早期阅读培养的过程中。

二、一日一会,开展两个特色阅读活动

有学者认为,组织专门的早期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儿童重新整理从其他活动中获得的零散的早期阅读经验,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也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新的阅读经验。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不同于幼儿平日在家与父母一起阅读或独自阅读,而是让幼儿在一个大的阅读环境中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愉受。不仅如此,早期阅读活动还可以增加幼儿家长与幼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丰富阅读体验和情感。

幼儿的生活充满了游戏,以游戏为方式,也以游戏为目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既要结合幼儿特点,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幼儿融入其中,又要考虑家园互动的形式,让家长和教师真正的发挥阅读陪伴者的作用。所谓一日一会,指一个读书日,一个故事会。读书日定为每个月第二周的周五,每个班级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阅读经验提出活动方案。故事会指每年举办一次由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参与的讲故事或表演故事的活动。如果说读书日是平常阅读教学工作的一种制度化,故事会就是一次聚会,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阅读活动。实际工作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对教师和家长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对早期阅读的科学认识,对早期阅读的指导策略,以及对早期阅读的材料选择等工作都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如成立早期阅读家园互助小组,通过网络沟通平台分享的学习,让更多家长掌握关于早期阅读的科学知识;教师也要学习早期阅读的相关研究,掌握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自己班级学生的阅读经验;活动方案采用标准化教学案例,即园内教师共同制作一些教学案例,选出哪些更符合孩子特点,现场组织更好的教学案例制定成为标准化活动方案。

三、一人一档,建立一个专属阅读计划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幼儿在阅读相关知识、识字水平和故事理解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年龄发展特征,而且幼儿早期阅读水平在学前阶段不断提高,且发展有一定的持续性。工作中观察发现,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如识字方面,有些幼儿入园时就已经认识三十个左右的汉字;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些幼儿在入园时刚刚会说话,而有些已经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给予每个孩子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实现早期阅读的家园共育最大的价值所在,即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由于国内幼儿园班级容量都比较高,完全由教师完成这个工作会很困难。因此如何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培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人一档就是每个幼儿在入园时建立的阅读档案,并制定入园后的阅读计划。这个过程需要避免家长之间的比较,也要向家长解释并非测量个体差异,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制定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阅读计划。如填写幼儿档案以及阅读计划都是由家长自己带回家填写,收回后教师认真看每一份档案了解幼儿情况,作为制作阅读教案的依据。阅读档案的内容包括幼儿阅读技能的掌握情况,日常亲子阅读的时间安排,幼儿的阅读习惯,阅读书目等。阅读计划主要指阅读习惯的培养计划,如家长可以制定亲子阅读时间半小时,培养孩子自主阅读十五分钟等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阅读书目的采集计划,如订阅幼儿杂志一套,绘本图书十本,借阅故事书,参加幼儿互换书籍活动等等。

参考文献:

[1] 李慧,. 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3-94

第4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作者:何光坤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课程的调整,各个方面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教学也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的分值比例也相当大,并逐年提高,可见阅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如何解答好阅读理解题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考的阅读理解试题通常采用单句判断正误和多项选择,回答问题几种形式。文章的体裁多样化,题材丰富,理解文章字面意义和具体事实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应用已有常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推理等特点。

要提高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不仅要熟练运用英语知识和一些逻辑,还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找中心句(即主题句)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句用来阐述文章主题,说明作者观点,中心句多数位于文章的开头或文章的结尾。找出中心句,也就大致了解文章的大意。

二、要注意调整阅读方法

阅读理解题材多种多样,体裁不一,有记叙、应用、议论、新闻报到等,所以学生不仅知识面要广,阅读能力要强,而且还必须根据体裁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争取最快的阅读速度。例如初中阶段侧重记叙文,因此读者应把握文章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等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叙可分为:写人、记事、描绘景物等。

三、找出过渡词或者过渡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找过渡词或者过渡句,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或转折句及时态等。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能够顺利地解答阅读要求题目。

例如:a:表示时间顺序的:When、while、soon、before、after......

b:表示转折关系:but、yet、however......

四、推测词义

教师要教会学生善猜测词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生词,大部分生词的词义可以根据构词法、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猜测,体会词的意义。这样便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

A rich man once gave a small bag of flour to poor wonan who came begging at his door.she took it home and started to make some cakes.while she was baking she said to herself:……

从上面这段文字看,它的意思不难理解,黑体字的意思也能猜出。第一个黑体字可以根据she took it home and started to make some cakes可推断此词之义是面粉,第二个词也可以根据此句判断,既做蛋糕,必须有烤的过程,那么此词就是烤的意思。这种方法可以叫词义类推法。

五、阅读方法的结合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把“顺读法”与“倒读法”相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解题效果。“顺读法”是指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阅读材料寻找正确答案。在做题中大多数学生解答阅读理解试题时采用“顺读法”。事实上,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采用“倒读法”效果会更佳,“倒读法”就是指先读题目,后读短文,然后找出答案。“倒读法”的好处在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目标明确,问题集中,易及时抓住文章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语言信息,大大地节约了阅读的时间。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做判断题效果极佳,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文章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有语言信息,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六、推理答案

近年来,大阅读理解考试题中,有些答案,并不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出来,需要推理、判断得出事实的答案。这一点,教师应从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训练,从平时的测练做起,考生考时就不至于显得太难了,而且能够准确答题目。

第5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应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58-02

就近几年的高中英语试题来看,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考查的难点和重点,它一直占据着英语考试中的主导地位,并且其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还有着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使广大高中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获得高分,并且有效提高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笔者就如何做好高中英语的阅读理解进行了如下阐释。

一、了解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情况

高中英语阅读试题主要是由短文以及它后面的问题所组成的。一般来说,阅读理解中的内容丰富,选材广泛,经常会涉及国内外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政治经济、新闻报道、政治经济等方面。文章多以叙述、说明、议论、描写等形式出现。其中,我们更应重视的是高考阅读理解题一般都是由五篇文章组成的,分别以难、中、易三种程度呈现出来。近几年的高中英语,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以理解文中相关内容、考查高中学生理解主题、理解文章的基本架构、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根据短文判断和推理以及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态度等方面的能力。在高中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试题的对语篇领悟能力的检测依然是高中英语考试的难点和重点;其选材也越来越贴近生活、更加现代化、多样化,同时显现出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交融;阅读速度和难度要求的适当降低,不仅加大了试题的信息容量,也体现出新课标下新课程的理念;阅读材料更加“原汁原味”,设问方式更加深入。

二、熟悉考题特征和答案类型

熟悉的考题特征和答案类型,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阅读理解考试中更有针对性。高中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一是猜测词义题;二是综合概括题;三是直接回答疑问词所引起的细节问题;四是推理判断题。正确的选项通常是命题人员把阅读材料的内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再现出来。一般而言,答案项的设置有选用原文中的词句;使用原文词句的同义词或相似结构;使用原文词句的反义词或相反结构;答案项是对生词、长句或难句的解释;答案项是对原文词句或段落的归纳、推理或演绎等几种方法。与此同时,试题还存在命题者把文章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形成“张冠李戴”的干扰模式等。

三、常用的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与训练方式

1.抓住关键句,方便了解文章内容。一般来说,根据阅读理解短文的谋篇布局,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就是该段段落的中心意思概括(即该段的中心句),我们将几个段落的首句相连接,即为文章的大致中心。这样,我们就能以很简单的方式轻松了解到短文的内容了。

2.引问题入文,轻松找答案。高中学生在做英语阅读理解试题时,为了节省考试时间,我们可以先看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试题短文,这样就能很轻松地找到答案。掌握此种解题技巧不仅可以规避大量的无用信息,为顺利完成别的试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节省了大量的脑力劳动,为学生拿到更好的分数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3.长句变短句,难句变简单。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我们都会遇到一些语句较长的句子,因为英语的句式跟汉语有着千差万别的本质区别,所以容易使学生对这些长句子产生错误的理解。其实上,当我们详细地了解了英语的句式特点后,就会发现虽然英语跟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两者的句子构成成分是一致的,且英语的句子意思是由前向后推移的,这就说明只要我们看懂了英语语句的意思,善于断句,找到相应的语义断点处,顺着句子推下去,一定能够使“长句变短句,难句变简单”。

4.利用常识解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高中学生多了解、积累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如果学生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在做阅读理解试题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轻松了。

5.正选法与排除法。正选法就是依据所阅读的短文相关内容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在英语阅读理解中,不能根据所阅读的短文相关内容选择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用排除法。所谓的排除法,就是根据文章相关信息排除掉认为不正确的几个选项,剩下的最后一个选项就是我们所要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排除法是我们在众多考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那些答非所问、甚是荒谬、不合理的选项,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6.定位法与跳读法。定位法是通过短文后的问题及选项所给出的信息,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之后再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得出正确答案。跳读法是通过短文后的问题及选项所给出的信息,在短文中进行跳读寻找,从而找到相关的语句或者段落,然后进行有条理的推断、分析,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

7.概括法与推理法。概括法是依据所阅读的短文概括出短文的中心思想、要点或者主题等;而推理法则是根据所读短文的基本信息,通过全篇的逻辑关系以及文中每个细节的信息、暗示,推断出作者的态度,清楚短文的意思,从而了解到作者的潜台词是什么。学生在运用推理法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短文的大意,由浅及深,由表及里,从特殊到一般,通过综合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短文进行深层处理以及合理的逻辑推理。这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以偏概全、就事论事,也不能主观臆想、随意揣测,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替代为作者的观点。

在英语阅读理解训练方式上力求多样化,从而达到更好地为英语教育服务的目的。其中,以精读、泛读和略读等阅读训练方式比较常见。高中学生应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积极地调整阅读速度,合理有效地分配阅读时间。总之,我们只有坚持勤加练习,熟练掌握阅读理解技巧,在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必有可观的斩获。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应试技巧[J].外语教研,2012.

[2]任艳.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应试技巧[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第6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5-01

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的目的在于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表达,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拘束于课本,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且还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相对而言,语文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可以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思维活动却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始终。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对文字的识别将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信号传入大脑,然后进行思维分析。而入选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典范的语言作品,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精华的浓缩,作品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精辟的分析与周密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有关父爱的时候,这必然要牵扯到一个写作的问题,而当时又是阅读课,所以只能实现这两种可重的融合,而采用“案例模式”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文章内容可以硕士朴实无华,但是如果同样是背影的话题让学生写作,学生却不能构思作文写作的细节,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我痛殴这篇文章采取了举一反三的凡是更好,也就是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身影,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来刻画父亲母亲的伟大。直的指出的是,驾驶在采用“案例模式”的时候还要积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进行的写作训练。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开拓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相关,特别是在诗词阅读方面。诗词中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人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是教授诗词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于其诗词的语言环境的差别,要想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将其中的历史背景也阐述出来,特别是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案例”,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学生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诗的时候,学生如果凭借自己已有的感官能力与阅读思维分析能力,他们会很快知道表现出来的当时封建统治下的统治者残暴无比,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是如果教师问学生“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来的这首诗呢,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如此残暴呢、”学生则很少能够回答。在这个时候,我是穿插融入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给学生讲述那场动乱是李唐王朝由强盛变为衰落的转折点,经过这场东乱后国家财政枯竭,而地方藩镇格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增加税赋。农民占当时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而成为了主要承担者。又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能学生很难理解作者重归田园的那种喜悦之情,教师可插入东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历史案例就行分析,举出几个例子表明当时社会情况,由此反映了作者迫切归园田居的心情。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理解历史。

三、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发新资源成为教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发语文新资源,不在于教材上的内容,也有课外教材的内容,也就是只要文章写的好,不妨拿来“试一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作品的认识,挖掘语文课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升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比如《敬畏自然》一文中,自然界的事物千奇百怪,令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可以通过借助课外书本的知识普及,或将科普类的文学资源《大自然的语言》《太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引入到自然界中,引发学生对自然界所发生的事物的思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教师再将案例有机的融合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再如吴承恩的《美猴王》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评析,这样则可以展现孙悟空打妖怪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感受孙悟空斩妖除魔、猪八戒胆小怕事、妖怪邪恶等的形象,领悟角色的正确形式。正如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观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着重的体现出人文性,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案例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设计好教学目标,让“案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张立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1,09(11):22-23.

第7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一、阅读材料缺乏养分

教师或家长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单调、乏味,与时代脱节,距离学生的心理需求太远,难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二、学生缺少阅读的兴趣

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探索知识,逐步形成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仅仅依靠教师讲解,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样既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也不足以训练学生写作的技能。因此,阅读教学应当激励学生发挥联想、想象,体味言外之意,那样的阅读过程才能够真正领会阅读材料。

三、过强的目的性限制了阅读

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这样的阅读教学行为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阅读作品中凝聚着作者充沛的思想感情,有许多内容难以给出单一的分析或准确无误的判断。材料的主题或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认识不尽相同。过度追求标准答案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带着压力去读,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体验。

针对以上现象,我觉得应这样开展阅读教学:

1.让学生主动阅读

传统阅读教学往往让教师追求与标准答案的一致性,而抛弃了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给出的见解,该答案有的很有创意,但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也有的理解浅显,思路狭窄。因此,制订有效的评价体系是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和所得是有意义的,因而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探究者。

2.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运用多媒体能让阅读教学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激发他们阅读理解的灵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选择适宜的阅读素材

选择适宜的阅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精读教材的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教育学生多关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新闻和突发事件。

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加深对社会、对事件的感悟,从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见解深刻的文章。

第8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方法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阅读是“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得感性认识的最主要的途径”。阅读技能的提高对其他三种技能有着“纲举目张”的效用。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阅读也是体现教学大纲的一面“镜子”,是集语音、语法、词汇、短语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综合考查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多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存在许多问题,不良的阅读心理阻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往往跟着感觉走,效果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会合理运用解题技巧。所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现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做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讲究阅读方法是解题的重要前提

阅读理解题主要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记忆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从题目的难易程度来看,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再现;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进行信息整理、逻辑推理、概括总结,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做阅读理解题,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要先略读后查读。

(一)略读法

所谓略读,指尽可能快的阅读,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告诉学生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把握文章的大意,掌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大意。同时, 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句子的重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尤其是动词,千万不能错过。要学会找出文章中起点睛作用的关键句(通常在段落首句或尾句), 以及文章的逻辑性, 通过寻找文章的主题句和重要线索, 尽快地掌握短文的主旨。

(二)查读法

查读以寻找某些特定信息为目的,是快速领悟主旨大意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查读时,可以先通读题干,确定题型,找出题干的关键词,预测问题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然后浏览全文,扫描文章的意群,忽略与所找信息无关的词句,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仔细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例如对于较长的文章,你可以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带着问题去看文章,注意文章的首段和末段的第一句。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可以边读边做标记,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即who,what,when,where,why)划出来。凡逢人物就圈起来,看完一数,有几个圈就是几个人,一目了然。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去掉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

二、善用找读方法是解题的有效途径

所谓“找读法”,就是在阅读短文后,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关键短语或句子,同时要求学生把它们划出来,然后再进行重点理解与分析。找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解答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有时候这些内容就是答案,或者是得出答案的依据。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题目和这些“原话”相比照,通过分析理解,判断这些“原话”是否正确完整地回答了问题。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是我们在文中所找的原话,这种方法正确率很高;有些题目的答案不能在文中直接找到,但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词句做推断依据,尽力挖掘出“原话”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有些题目则需要总览全文内容,综合挖掘多个“原话”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得出最佳的答案。初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容量不大,难度适中,利用找读法来做题是比较实用的。例如:8A练习册中有一道练习题“You should say ____ when someone helps you.”笔者首先让学生仔细浏览,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作好标记。

通过认真阅读,大部分学生都找到了关键句:American people like to say “thank you” when others help them or say something kind to them.接着让学生将该句与题目中的句子相对照,看看两句意思是否吻合。经过一番比较,学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答案。在平常的练习中,笔者也经常鼓励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讲究答题策略是解题的可靠保证

所谓“讲策略”,就是要细读题目,抓住要点,做到先易后难,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解题时间。

(一)细读题目,抓住要点

对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要马上看短文后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选择或判断答案,确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围。例如:问题或选项涉及时间、日期或数字,就应该寻找具体的数据;问题或选项涉及人名或地名,就应该寻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

(二)先易后难,由简到繁

解题时应暂时绕开个别较难的题目,先做自己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题目,通常此类题可以从文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答案。而对那些要通过文章归纳判断、逻辑推理的题目,则需再次阅读全文,仔细分析思考,反复推敲得出正确答案。

(三)控制时间,把握速度

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控制时间,把握好解题速度,要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如果有一两处没有弄懂可以暂且放置一边,等把其它题目全部做完,再回过头来处理。因为做完题后,你的心情相对放松了,往往会产生新的思路和灵感。即使做完题后时间不多,你也可以把未选的题猜测一下,因为你仍有选对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进行该方面的训练。例如: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挑选一些文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没有按要求完成的,给他们提出改进的方法。

四、培养良好阅读心理是解题的必备条件

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是一个成功的阅读者所必须具备的。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就对文章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特别是遇到生词、理解出现困难时,他们的畏惧心理也就随之增加,根本无法进入思维状态,又怎能正确解题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在阅读时,告诉学生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精神要专一,去掉杂念,切不可遇到几个生词就心烦意乱,失去信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进而妨碍大脑的正常功能。所以,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从容不迫,保持冷静,这样才能对所读的文章记忆清晰、理解深刻,从而快速正确地解题。

第9篇:阅读与理解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阅读层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9-0077-02

【作者简介】李娜,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南京,210000)英语学科教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教学一直遵循着“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为小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阅读策略,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从阅读层次理论的视角出发,结合第十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的阅读课,探讨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层次理论认为教学阅读可以分为语言、信息、思想三个层次。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三者可以并存,也可以有所侧重。

一、语言层次

语言层次指通过阅读,帮助学生体会、掌握并积累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句型、语法、话题等。语言学习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案例1】绘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

教师通过根据首字母猜颜色、根据拼图猜动物等活动,带领学生熟悉本课的目标词汇。在学生齐读单词、小组开火车读单词的过程中,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然后对关键短语“I see ...”“looking at”做动作示范,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在绘本学习后,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模仿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最后,教师让学生走到台前进行表演。

该绘本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且目标句式重复出现,这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教师通过听读、跟读、指读、仿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语音、语调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连读、节奏、重音等英语语音意识。美中不足的是,在“跟读”环节中,学生的齐读“南腔北调”,但教师并未给出评价,使得教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语音意识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文本特征,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并通过认读、指读和朗读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快乐朗读。

【案例2】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学生自主阅读语篇,划出医生的建议。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交流,遇到生词时可互相学习,并在卡片上写1―2个难读的生词,教师收集全班的卡片,逐个展示、询问,并给出“brush”“teeth”“medicine”“rest”等单词的中文释义。

教师关注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教学指令不清晰,会让学生产生:生词是阅读的障碍,阅读前必须解决生词的假象,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流畅地阅读。小学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结合语境猜词的能力,另外,词汇教学不能脱离语境。教材中brush your teeth,take some medicine,have a rest等短语可以进行整体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词汇,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时的逻辑性与准确性。

本课中,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阅读,遇到生词时,可先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生活常识或教材配图自行猜测、组内交流。然后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文本理解的程度,对理解有困难的词汇,再做适当的指导。

二、信息层次

信息层次指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包括信息识别、信息理解、信息转述、信息应用以及理解不同信息间的逻辑结构等方面。信息层次的学习在小学中、高学段非常必要,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1.信息识别。

【案例3】译林新版《英语》六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

How do they find out something about Australia?边读,边记录相关信息。

Mike: Wang Bing:

Liu Tao: Yang Ling:

信息识别是最基本的阅读活动。该环节中,学生有可能在不理解字面意思的情况下,摘抄课文内容,即没有做到信息识别。因此,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推测“If you want to find out about Australia,what will you do?”激活相关图式后,再进入该环节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记录相关信息,接着用阅读作为刺激的手段,用说的形式来呈现答案。

2.信息理解和转述。

信息转述是指学生在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用文本的或自己的语言提炼、总结出有关信息,再根据文本判断所给信息是否正确。让学生将对话或故事进行表演是信息转述教学的常见方法。

【案例4】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

教师让学生阅读“at the party”部分,然后划出关键词,完成以下表格。

接着教师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文本,用笔在文本上划出相应的源信息。最后,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在PPT上呈现关键短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厘清句子间的关系与层次。信息归纳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之上,这也是信息转述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3.信息间的逻辑结构。

文本的逻辑结构指语篇的主题、层次、段落、句子、主题词在概念意义上所形成的逻辑关系,通常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表示。理解信息间的逻辑结构属于高层次的阅读行为。小学阶段的文本虽然篇幅短小且逻辑结构相对简单,但教师同样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从语篇层面理解文本。

【案例5】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8 Birthdays

该文本一部分关于苏海和苏阳的生日,另一部分关于Mike的生日。教师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主题birthday先引导学生完成苏海和苏阳生日内容的结构框架,而对于Mike生日的信息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文本找关键信息完成。

通过开放性的教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成就感,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的积极性。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篇章结构、弄清句际和段际的逻辑关系,能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夯实学生口头、书面表达的基础。

三、思想层次

思想层次是指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并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6】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本课介绍了4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教师创设了一个新的人物Mike,要求学生向Mike介绍一些中国节日。Mike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因此向他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设计合情合理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授每个节日时,教师适当拓展了相关词汇和文化,比如:课文里提到春节吃饺子,教师补充了中国南方春节吃汤圆的习俗;中秋节则用了《静夜思》,让学生体会乡愁等,将文化、语言的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学、学有感,进一步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要生成鲜活的课堂,并最大化地利用文本资源,就要将语言层次、信息层次和思想层次的教学有机融合,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获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