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茶文化与茶艺培训精选(九篇)

茶文化与茶艺培训

第1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茶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中国人诗意生活的重要部分。城市里一家家茶叶店,也为城市增添了清新宁静的气息,也为人们提供了清凉的去处。开好一家茶叶店,既要经营中国传统文化,也要运用现代市场理念,为茶叶店赢得“硬实力”。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品茗这一高雅且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休闲方式。众多的茶叶店也正在发生着变化,除室内装修有所讲究外,茶叶店再不是不起眼的小型商店,使用面积从几十平方米至一二百平方米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茶叶店向大中型或连锁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故加强茶叶店的软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常。茶叶店的硬、软件建设常常会失衡,以致削弱了茶叶店的生命力。许多人认为弘扬国饮、挖掘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之重任应是茶馆或茶艺馆。其实,茶叶店应同样挑起推广茶文化的重担,它的作用重大,接触面更广,是一支不可低估的生力军,只有茶叶科研机构、茶艺馆,茶叶店“三位一体”的同步推广。茶文化的普及才不会脱节,才会以更快速度发展,从而深入人心。以下是笔者在经营茶叶历程中的经验心得,愿与广大茶叶店、茶艺馆同仁商榷。

关于员工。员工上岗前全面进行初级茶艺培训,内容包括:茶史概况;茶的分类;部级名茶的产地以及品质特征,典故传说:茶的保健功能:茶具的运用;茶叶的保管;中国六大茶类的冲泡方法以及特种名茶的冲泡技巧等。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上岗学至三个月,通过实习期的有效积累。员工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所加深,对茶叶的形、色、香、味、韵也有一定的掌握,可给予晋升茶艺员。再进行第二次培训(即中级茶艺培训)。培训内容加深,内容包含茶在社会中的功能;中国茶区的划分;茶的诗、词、歌、赋;民族茶俗;中国茶道的内涵;中国传统名茶;中国新名优茶;水与茶的关系等。茶艺员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优异者通过重点培训,晋升为茶艺师。根据现在我国的国情,茶艺师只能通过内部培训或培训班来实现,但是这种学习和培训的地点极少,这就大大地制约了茶叶店、茶艺馆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培养一个茶艺师,绝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而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学识及销售、冲泡技巧,才算是合理的茶艺师。基于这一点,在员工培训方面采用分级培训实习生、茶艺员、茶艺师。高级课程包括学习和推广茶艺的重要意义、茶艺创意、茶叶制作、加工、栽培的相关基础知识、中国名泉等。茶艺师的茶艺之精将会更好地引导更多的人品茶、识茶、论茶、爱茶。这极有利于中国茶叶品牌的树立、巩固、创造。茶叶店、茶艺馆称呼负责销售、服务的员工不应称呼为“服务员”,而应根据该员工对茶文化的实际掌握和理解予以称为“茶艺员”、“茶艺师”以区别于一般性质的服务员。茶艺师的素质、内涵、形象是第三产业中的其他服务员所无法相比的。

关于管理。员工的品德修养(思想教育)、敬业精神、服务态度、向酒店式管理靠拢,茶艺员、茶艺师的思想教育常抓不懈,以达到爱岗敬业。当然,茶艺本身的魄力自然地会使茶艺员、茶艺师不想改行易业,这会使企业的凝聚力增强。茶艺员、茶艺师除制服统一之外,服务态度必须做到微笑、耐心、详尽,迎送鞠躬或点头示意,客来敬茶、免费试品等。应该说茶艺、茶道的礼仪、规范要比酒店更为细致入微,但现实中,茶叶店、茶艺馆的服务水准却未尽人意。

关于环境。茶叶店除有专业的茶具供客人试茶外,借助墙壁空间悬挂有关茶文化的照片,让客人在试茶的同时,对茶的了解加深,如:茶园照片、采茶照片、茶叶车间照片、茶艺师冲泡茶叶照片、紫砂壶照片等。悬挂与茶有关的书画艺术作品,与茶文化相得益彰。茶叶店装有音响设备,经营播放茶道音乐或古典音乐、轻音乐等,但切忌播放爵士乐、劲歌,有大煞风景之嫌。茶叶店移栽有部级茶树优良品种或摆设一些烘焙茶叶之工具,以便客人观赏认识。茶艺员、茶艺师在引导品茶时全部采用矿泉水、山泉水。水与茶的关系紧密相关,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茶质的发挥。一般茶叶店在泡茶时都不采用山泉水、矿泉水,从而影响茶性的发挥以致降低客人的品欲。笔者曾到过众多茶艺馆,规模宠大,茗茶众多,但在泡茶时无一使用山泉水、矿泉水,好茶配俗水,对于一些痴迷茶友来说,确属憾事,令人心酸。

第2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茶艺馆不是开门就赚钱

从表面上看,茶艺馆当然应该赚钱,因为现在出去喝茶的消费经常比吃一顿饭还贵,而茶艺馆的成本好像很低,既不用高薪聘请大厨,又不用采买诸多的原材料,说白了好像只需要十几个茶叶筒,几十套茶具,十几个懂茶艺的服务员,再讲究一点的用些净水设备就OK了。据了解,去茶艺馆的人均消费都在50元以上,有的在100元左右。表面看来简直是暴利。但不可否认,茶艺馆对位置、装修等硬件的要求要高一些,喝茶的人毕竟也不像吃饭的人那样多。那么是不是开个茶艺馆就赚钱呢?据京城很有知名度的五福茶艺馆负责人说,他们有七、八家连锁店,由于各店的经营策略不同,消费群体不同,不是开个茶艺馆就能赚钱。

瞄准商务客人

要想赚钱,茶艺馆的定位非常关键。那都是什么人会来茶艺馆消费呢?客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朋友偶遇聊天,一种是娱乐休闲,还有一种是非正式的商务交流。做哪些人的生意呢?当然是非正式的商务交流,这样的消费群消费能力强,利润也高,而且还会持续消费,成为稳定的客户群。

个性经营招徕客人

要想留住客人,茶艺馆的个性化经营显得至关重要。“五福茶艺”有别于传统茶馆,也不同于日本茶道,公司总经理谭波引进了南方功夫茶,创出了“北京茶艺”。在1994年她开办了第一家茶艺馆,投入了近60万元,组织了第一支茶艺表演队,开办了第一个茶艺培训班,成立了第一家茶具、茶叶综合专卖店,建立了第一家茶艺馆宣传网站,开了第一家分店,第一个现场制作紫砂壶,第一家帮别人开茶艺馆,第一家为下岗工人免费培训,第一家拥有加盟店,第一家组织茶文化主题旅游。以茶水为主要经营项目,各地精品茶具为辅,同时不断开展与茶相关的边缘项目,与爱好茶的客人互动。如自1996年开办的茶艺讲座,已举办79期,3000余爱茶人参与了学习,认识了茶叶,了解中国茶艺、茶道及如何冲泡一杯好茶等知识,同时也为五福培养了一批最稳固的消费群体,因为五福教会了他们如何鉴别和欣赏一杯好茶。

想办法留住客人

确定了茶艺馆的主攻方向,经营手段也要跟上。也就是说,留住客人,让客人在店里延长停留时间是赢利的关键。例如给客人提供什么茶,是红茶、绿茶还是根据季节提供适时茶,都要根据茶艺馆消费人群的品味确定。茶艺馆规模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在氛围上下工夫,营造舒适、惬意的休闲气氛。此外,还应增加茶艺馆的文化味。可以设立茶道表演并请专人向顾客讲授茶艺和茶叶的基本知识以此培养消费群体,带动消费。设立书架摆上关于茶、茶具、茶艺、茶文化等相关的书籍,订阅一些都市类报刊供客人阅读。另外在馆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客人提供一些必要的小食品,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用餐点儿给客人提供一些自制的快餐。但要注意,餐可以简单但要精致。如果您的茶艺馆设计得带有京味,那茶点就可以以京味小食品为主。

开店清单

1.店面选址、考察、评估。

2.店面设计、装修、家具选择。

3.到工商局注册办理营业执照。

4.到卫生防疫站检测。

5.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

6.人员培训。

7.购买设备、产品的选择。

茶馆预算

第3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1.前言

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开设茶文化课程,能在大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创新等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国茶文化》选修课程,因授课教师有限,开课班级太少,在全院影响力小,且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手段单一等问题。鉴于此,笔者着手对本课程教学方法、开课形式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改革

2.1改变教师“角色”长期以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占据着教学主体地位,这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显出不足,因而,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扮演的“角色”。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设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修《中国茶文化》课程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每次开讲新内容,笔者都会让学生争相发言,讲述本地域有特色与茶文化有关的习俗,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到教学中来。2.2改变教学“手段”2.2.1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制作好教学课件,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茶艺课件的制作方法,不要把课件制作方法简单理解为制作软件的应用技术,这仅是一个方面;有两个原则是不应忽略的,一个是审美原则,比如色彩搭配,针对视频通常遵循三原色(RGB)即红绿蓝,因此页面主色尽量不要突破三种颜色,不然的话会让人眼花撩乱;二是图文并茂原则,尤其是像这种更需要呈现意象的文化传承类课,要学会将课件和现场实操有机结合,呈现“以形之象,传意之美”的高颜值的文明古国文化。课件内容务必“语言流畅、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用图说清的尽量减少文字,图文并茂中的图力争原创,符合教学内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具、泡茶用水等章节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引用《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2.2.2在《中国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加强实训室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茶艺实训室是学生熟悉和掌握茶叶及茶艺基本知识,进行茶艺表演训练的场所。通过各类茶样、茶具展示,结合主要茶品的鉴赏和沏泡训练,使学生拓展其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茶艺实训室的主要实训项目有:识别并了解各式茶具的功能及用途、各种茶叶的鉴别方法、茶艺的基本要素、茶艺的分解动作及训练、乌龙茶行茶法、红茶行茶法、绿茶行茶法、普洱茶行茶法、花茶行茶法等。通过茶艺实训,使学生能够辨认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普洱茶、铁观音、冻顶乌龙茶等名茶,熟悉掌握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并进行茶艺表演。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坚持茶艺实训的仿真性,环境布置突出传统文化氛围,必须具备屏风、字画、插花、多媒体等设备,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运用能力,其涵盖美学、表演学、音乐、美术、设计等艺术元素,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背景文化对各类茶艺进行创作和演绎,设计合理科学完整的茶艺过程,在合理、科学、完整的基础上设计富有美感的茶艺。

3.大力推广《中国茶文化》教学

3.1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些年,有不少地方结合当地茶文化资源开展旅游活动,把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而我州既是茶叶大州,又是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如何让茶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为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恩施职院应该大有作为。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导游基础》、《旅游文化》中虽然已涉及到茶文化,但内容简单,短短的几个学时远远不够了茶文化的内涵。因此,我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艺》等课程非常重要。3.2弘扬中国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中国茶文化》作为公选课:其一能开辟学院其它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其二能使学生,特别是工科学生从自然的角度认识茶,从文化的角度评析茶;其三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等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应培养师资,在全院各大专业推广茶文化的学习。3.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饮茶作为保健康乐,净化精神,传播文化的纽带,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应社会上许多茶叶生产企业、茶叶销售企业和茶叶爱好者的需求,进行社会培训和职业能力资格认证,提升各大企业形象,为精品名牌的实施和发展打下基础,同时突显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

结束语

第4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类专业 茶艺基础 课程建设与改革

[作者简介]陈静(1976- ),女,四川宜宾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饭店服务与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重庆 400067)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1-0144-02

“茶艺基础”课程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课程。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茶及茶文化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类茶的冲泡及服务知识、技能,掌握“茶艺师”职业岗位的相关知识,达到“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主动热情、认真周到、团结协作的服务精神,为学生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着眼于突出专业特色,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突出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加强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职业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

一、课程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其课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企合作”既是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重要途径,又是指导高职课程设计的教育理念。该课程的设计思想是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紧密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按茶艺馆工作要求,实现课程的设计(如图所示)。

1.以“茶艺师”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设计课程。该课程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进行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分析,结合“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无缝衔接设计课程。“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无缝衔接。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是茶叶冲泡的基础,同时,茶叶的冲泡必须依据各类茶叶的特性而定,这就使得有关茶叶的理论知识和茶叶的冲泡技能必须紧密结合,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课程设计时,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开进行的做法,将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无缝衔接。

3.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纳入课程设计。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岗位能力课程的教学必须结合相应职业岗位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将国家职业标准纳入其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1.依据“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实践教学实际实用”选取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上,应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整合、遴选至分解,从教学之初的课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完成后的实践反馈,体现“理论必需够用”“实践实际实用”的原则,着力打造并不断深化学生职业技能素养培养。

2.根据“茶艺师”职业岗位要求补充教学内容。“茶艺基础”课程是一门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本职业的活动为内容,按茶艺馆工作内容选取教学内容,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

3.基于“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拓展教学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茶、茶文化相关知识,掌握茶艺服务的基本技能,还要能有效地完成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还要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

4.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提升教学内容。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通过一些知识拓展、提升的方式,增加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茶艺基础”课程结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依据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规律,循用了“模

化整合项目遴选任务分解”的内容建设思路,将课程通过有效整合,拟为“3大课程模块+3大工作任务+9个工作项目”的课程内容体系(如表所示)。课程内容组织与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1.“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构建课程内容结构。“茶艺基础”涉及许多有关茶叶的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但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由于“茶艺基础”课程自身的特色,决定了其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需要有机融合。该课程在内容结构上一改其他岗位能力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分开的做法,将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述各类茶的基本知识时,将各类茶叶的识别技能训练同时进行,与理论知识讲授融合;在各类茶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述后,根据茶叶的特点,立刻进行该类茶叶冲泡知识的讲授,并同时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茶叶推荐与推销理论知识讲述后,立刻进行茶叶推销的技能训练等等。注重理论的具体运用,将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形成“理论—实训”统一的内容结构。

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上,以“茶艺师”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任务为载体,力求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茶艺师”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为实现学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相适应提供基础保证。课程按照“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按三大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一是茶及茶文化基础知识,二是各类茶及冲泡的基础知识,三是茶艺服务基础知识,全面涉及茶艺师需要掌握的有关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茶艺服务与产品销售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涵盖了目前市场上主要消费茶类的冲泡品饮方法以及名品茶的茶艺表演。

3.理论够用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并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该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上,遵循高职教育基本要求,体现“理论够用”的原则,克服理论偏多、偏深的弊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性。例如,在各类茶叶的基础知识讲授中,只针对茶艺师职业岗位工作中常涉及的各类茶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讲授,而偏深的诸如各类茶叶的物理学特性则删掉。同时,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提供知识内容供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

4.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国家职业标准是国家对相关职业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紧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完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设计

1.课程教学注重“教、学、做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程所有教学均在实训室进行,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完全融合,让学生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

2.实践教学分层次,构建“三段渐进”教学模式。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采取分层次的“三段渐进”模式,即将实践教学分三个阶段逐渐推进,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一阶段,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操作技能强化;第三阶段,通过校外实践或企业顶岗实习等,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将知识技能进行实践运用,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的转换,形成操作技能,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3.多渠道、多方式并存,建立“三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课程在考核方式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 “三结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茶艺基础”课程以茶艺服务的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操作技能环节,充分体现了实践性要求。学生在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有助于陶冶情操。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回味。茶艺学习于我而言,才刚刚开始!

第6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艺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茶艺学习心得1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茶艺学习心得2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艺学习心得3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 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 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 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 茶的滋味。

茶道,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 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 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茶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青茶(乌龙茶)和白茶。

茶道,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 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这学期的茶艺茶道课程向我们具体介绍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 茶、花茶的知识,重点学习了绿茶、乌龙茶、花茶的泡制技巧和方法。因为在我的生活里多以矿泉水和饮料,很少用到茶(尤其是乌龙茶和花茶) ,而且以往我 泡茶也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来冲泡,也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错误,没能泡出一杯好茶的精髓。

而通过这一学期茶艺茶道课程学习, 很好的帮助我弥补了这一点不足, 使我对茶、对茶艺有了新的认知和体会。

现就我个人的茶艺心得总结如下

一、绿茶 绿茶,是茶艺课程开始后所接触学习的第一种茶。没学习之前,还真的不 知道自己以前泡的那些个绿茶都是一种浪费,简直就是茶叶兑开水。我最欣赏绿茶的纯与淳, 绿色的芽叶干净清爽、柔淳的茶水清香宁神, 能让人卸下一身疲乏, 舒缓身心,有种回归自然之感。

二、乌龙茶 乌龙茶是我从未接触过的茶类, 相较于绿茶和花茶来说,于我是最最陌生的一类。而在乌龙茶的实训中,我担任的是主泡。因为乌龙茶的泡制比较繁琐,使我经常忘记一些步骤,所以它是令我 印象最深的一类茶。

最后我发现,它是最能锻炼人的心境的一类茶。因为无论 时间多么的有限,它还是得按照步骤一步步来,既不能增也绝不可减。就像我们的生活,生活里无论你遇到多少困难,无论困难如何大、如何难以解决,无论所 剩时间有多紧迫。事情还是得一件件来,问题还是得一个个解决。所以,浮躁的心难以泡出一杯好的乌龙茶。

我觉得乌龙茶的茶盘就是一个缩小的人生,而我们 练就的何尝又不是一个张弛有度的人生。

三、花茶 “芳香四溢、倍感温馨” 是我对花茶最直观的印象。当桌前摆起花茶茶具,无论是清洁茶具、投茶冲泡还 是提杯品茗,自始自终都有那么一种如春天般的温暖围绕在心头,让人能有种春 日的盎然,无论心情、精神都顿觉美好。由于课程条件有限,在具体泡制时仍旧以绿茶茶叶代替,无法真正体会到花茶那甘甜的茶味儿、融暖的芳香,但我觉得 在泡制时,只要我们心中怀以花茶,意入心,心入茶,杯中处处有甘甜,周身处处有花香。花茶的泡制让我学会了感知,感知生命勃发的力量,感知生活里那些 温暖的美好。

综上所述, 这学期茶艺茶道课的学习让我有了不小的收获——泡 茶,最贵乎“心” 。当然我也深知茶艺并非仅靠一学期的学习就能练就的,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的练习。同时,希望每一个泡茶人,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以自己的心入茶,泡茶一杯属于自己的好茶。

茶艺学习心得4茶源于中国,讲求和,美,礼,仁等,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通过茶艺活动的过程感悟人生,修身养性,追求自然的目的,让我学会如何协调和平衡,爱惜自己,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茶艺是一门艺术,一种修养,体现和谐,优雅,仁,德,诚,真,茶艺源于远古却不失时尚,茶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以茶养生,以茶悟道,做一个优雅德,有内涵德,健康的人,这是我学习茶艺的第一步。

一;我们人类终极追求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灵。

二;我们人类向往的目标是享受生活,丰富生活,热爱生活,不断的提高生活品质。

三;我们人类希望的事业是自由择业,开心就业,浪漫就业,做终身喜爱而乐之不疲的事业。

这种完美的人生,只有在茶艺中垂手可得。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茶叶的需求量不断的日益增大,近几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可是对茶艺师的中,高级人才却很短缺,能够拥有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多,以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茶艺师的需求量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茶叶现在已远销海外,连外国的朋友们也都被中国的茶艺的神秘,魅力的迷人所吸引。

现在‘以茶会友’的社会,用茶让人与人之间可以无界限的交流,用真诚,坦诚的心交流,不管是在事业中,竞争中,在品茶,应用茶的环境,去做任何事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一个举止优雅的茶艺师,舒缓的音乐静静的流淌,共同营造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休闲场景,会让现在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一个很好的放松,舒心的空间。

全职的太太们,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雄厚的经济实力,充裕的时间,可以将茶艺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途径,还可以让在打拼的先生们带来全新的休闲体验,让他们在忙碌后忘记了疲惫,优雅而有内涵的全职太太们籍着茶艺寻求一块静溢与超然的心灵空间。健康,绿色,环保是茶艺致力于推广的方向,引导人的思维,开拓人视野,丰富人的精神。

茶艺师是现在社会与未来社会所空缺的瓶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空间,在帮助别人享受人生的同时也帮助自身创建美好的人生,利人利已,何乐不为?希望那些爱好茶,茶艺,想懂的茶,茶艺的朋友,你的人生就从今天大步的迈开吧。

茶艺学习心得520--年 8 月 18 日至 9 月 2 日, 我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中级茶艺师培 训。通过半个月的学习,我从态度上、文化素养上、操作技能上、教学能力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从态度深刻体会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敬”、。未参加中级茶 艺师培训之前,我对茶艺师的了解是“掌握了一套规范的泡茶技能,能对客人进行茶艺表演与服务” ,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懂得,茶艺师不仅要有专 业技能与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习茶、事茶陶冶情操,传承并发扬我国的茶文化。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首先要有平和、恬然的心境,对茶 的珍视和对茶人的尊敬。

二、提升了专业素养。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千年的茶 文化历史,使茶文化己深深渗透进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及至唐代“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我国茶文化体系形成,并使之传播四海。

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渗透,互融互补。首先与儒家思想的“礼” 。儒 家思想是以孔、孟为代表,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我国茶文化中清新、自然、达观、热情、好客的精神即是儒家思想最鲜明、充分、客观而实 际的表达。其次与佛家思想的“悟” 。茶与佛的核羽是“茶禅一味”的理念。

第7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 茶艺专业 专业建设 教学体系 培养模式

一、茶艺专业建设背景

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茶叶消费量从10年前的人均每年200g增至现在的每年800g。茶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特别在近几年尤为突出。同时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也不断出现许多新兴产业,茶产业中的茶艺产业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例,仅就安徽省而言,近年来城市与村镇茶叶企业、茶馆、茶坊,茶艺馆在各地如雨后春笋纷纷开业。茶艺产业目前技能型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现在各茶叶企业普遍希望招聘具有专业知识的茶艺人才,我院的茶艺专业就是适应新形势而开设的。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该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茶艺专业建设思路

(一)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茶艺专业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专业,目前在茶艺专业教学方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完整的教材,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我校顺应发展的形式,建立茶艺专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采取“双理论双实践” 结合2+1的培养教育模式,以茶艺技能,茶席设计与茶会组织、茶企管理及营销、茶叶品牌设计与推广、茶叶种植、加工、产品的包装设计、茶园管理、茶文化与旅游、茶叶连锁管理等为核心的高水平专业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的过程,以此来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茶艺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茶艺师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提出茶艺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和茶饮料的开发与营销,茶叶品牌的策划、包装与推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并根据目前的就业需要有区别的针对男生和女生各自的特点,分别培养,培养和塑造女学生,让她们为传统艺术代言,而将男学生培养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实现学历。

(二)专业建设模式。

1.着力推广、加大宣传、构建模式。茶艺专业为新兴专业,社会、考生及考生家长对于此专业不够了解,为不断提示茶艺专业的知名度,拓宽生源,茶艺专业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强专业宣传力度,目前已有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合肥都市频道等新闻媒体对茶艺专业做过相关宣传报道。此外组织艺专业学生全程参与了安徽卫视六安瓜片纪录片的拍摄。于此同时采取“走出去”的宣传策略,积极向外推销展示茶艺专业,利用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茶艺比赛的机会,与茶叶企业、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向外展示出优秀的专业形象,社会活动的积极参加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前安徽茶业进出口有限公司、安徽大业茗丰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天方茶业集团、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多家茶业企业均对我校茶艺专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专业成立首批招生以来,茶艺专业学生就业率情况良好,学生遍布祖国各地。

2.精心打造、强化师资、完善体系。目前茶艺专业全部为青年专业教师,全部教师都具有研究生学历,但理论知识有余,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相对欠缺,针对这一情况,茶艺专业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3.良性循环、实践为本、开拓市场。目前茶艺专业在2+1的培养教育模式下提出“双理论双实践” 的培养方案,前2年学生在校内完成基本公共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与此同时茶艺专业的校内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两次生产和教学实习,第一次实习为第二学期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省内大型茶叶企业的生产基地,两周的生产实习要使学生要熟悉并掌握茶叶从种植到采摘再到加工及包装全部的生产流程,实习结束后回校继续理论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学生对于学过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与专业相关新知识也更易于掌握;第二次实习为第三学期的茶馆及茶叶企业门店实习,实习时间一周,此次实习地点为合肥市内各大茶叶企业的门店或茶艺馆,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熟悉并理解茶艺馆和茶叶企业门店的经营和管理流程,并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茶艺技能。

4.深入实践、健全基地、拓展视野。企业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熔炉,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重视校外实习,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课程体系的重要实施措施。目前茶艺专业已与安徽天下国茶有限公司及安徽龙王井茶业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正在与多家茶企就校企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校企合作逐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有利于在校企之间建立起了信息沟通链、人才培养链和就业链,在产学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

第8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积淀,成为当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海南的茶文化就是在融入旅游资源之后,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发海南茶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浓重的茶文化,更需要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创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宣扬中国的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就十分重要。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系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会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的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利于海南地区茶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营造出“以旅促茶,以茶促旅”的新型旅游文化氛围[1]。海南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海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将旅游产业和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出茶业从采摘到制作再到饮用和销售的环节,让游客参与到茶业产业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了解到当地的茶文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茶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茶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心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新型旅游方式[2]。茶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正是顺应了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入了茶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精神方面拉紧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海南旅游地区的客流量。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茶农的收入

茶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将茶产品中所涉及到的制作,茶艺等过程展现在游客面前,让茶农在正常的种茶收入中,增添了很多附加收入,同时这种茶文化和休闲服务业的结合,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海南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中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茶农不再只是进行传统的采茶和卖茶的简单模式,而是将茶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如此一来,茶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性也就会不断提高。

(四)茶文化加入旅游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茶文化的旅游注重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体会感悟,因此,游客在茶文化的旅游中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之经典。但是由于游客的种类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游客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那些国外友人,因此,他们在享受茶文化旅游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为他们讲解。目前的中国旅游业中,就十分缺少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对茶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培养大批对中国茶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通过他们的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游客都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让旅客在茶文化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至尊享受。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的产茶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海南的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比如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等都是很有名气,茶文化也是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它是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海南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

海南地处于我国的最南端,对茶的种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地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采摘期很长,因而这里的茶叶产量很乐观。但是在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加入的形式太过单一,茶产品仅是在旅游景区当作一般的旅游商品进行买卖。在植物园中,旅客只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说,对茶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茶进行品尝体驗,这样的形式就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游客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茶文化的享受中,只是活动在买茶和品茶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旅游产品的形式也缺乏创新,这样的旅游形式对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并没有现实意义。

(二)海南茶文化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它包括茶的礼仪、茶艺、精神及与茶相关的各种精神文化元素[3]。海南茶文化的旅游是将海南地区特有的生态景区和茶艺之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和精神两种层面的享受,但是,海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这一部分的展现多半在对茶艺的展示和购买茶产品的两个环节中,这之中虽然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但是对体现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的呈现有所缺乏,只是将茶文化放在旅游的环境下,进行比较表面的不注重其内在文化的买茶和喝茶,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认识

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缺少关于旅游方面的人才,而很多旅游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为企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在目前的一些旅行社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客源不断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没有用长远的目标看待这一问题,在企业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列入其中,因此,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造成人才流失,拥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重视,这同时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海南地区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新意,而旅游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从事人员都是通过参加相关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机构学习关于旅游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而这种机构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会请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因此,在培训中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4],所以培训出来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水平和相同程度的基础性的人士,而非专业具有特点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进而造成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管理机制

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下旅游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环节,这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的必经之路[5]。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是首要环节,吸引人才的融入,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机制中设立出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加薪策略、人才激励体制等,加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奖励,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刺激人才的加入,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与人才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得企业为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支持。

(二)保障人才不流失,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旅游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人才流失的状态,不仅表现在人才的业内流失还表现在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为保证企业人才不流失,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留住人心,保障员工的就业安全感。提高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首先要保障员工在生活中的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提供员工一个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这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转变人才管理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们是怀有期盼心情的,但是为了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大批先进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的培训体制,让员工定期参与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6]。鼓励员工考取各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等,提高员工的茶文化涵养和素质。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和员工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为茶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此外,海南的茶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它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旅游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优秀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保证人才不流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让优秀的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旅游事业在创新融合中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海南經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文超,198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陈芳,1967年生,女,本科,副教授,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陈淳.校本课程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意义[J].新教育,2017,(10):67. 

[3]徐铁成.浙江南浔古镇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第9篇:茶文化与茶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民族文化 传承创新 进校园 进专业 进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14-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出台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指出要通过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并布置了推动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服务相关民族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促进民族地区专业设置调整与优化等五大任务。

随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启动了遴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的工作,并在2013年4月公布了首批100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列入其中,为推进示范专业点的建设,有效地弘扬民族文化,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建立民族艺术大师工作室,以现代学徒制,打造“大师领衔、名师导教”的“双师型”传承与创新师资团队

民族文化传承,需要平台和载体。随着项目的推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建立了陶艺、雕刻、织锦等民族工艺大师工作室,聘请了1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进驻。引入大师项目和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相结合,并由教学名师负责,带领专任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形成大师参与学院教改项目,专任教师参与大师研发项目的“双项目双向参与”机制,并建立了一支“大师领衔,名师导教”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一方面,采用现代学徒制,由青年拜大师学艺,成为工作室学徒,由大师指导青年教师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另一方面,教学名师及青年骨干教师与大师共同承接企业设计及研发项目,形成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共同进行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与研发,服务民族文化企业,助推产业发展。

近年来,学院艺术设计系通过大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支民族文化传承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刘永福先后被评为广西教学名师、广西优秀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国家“”教学名师,8名青年教师晋升了高级工艺美术师,12名教师取得高级技师。

教师团队还参与完成了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陶艺烧制技艺子项目。该项目以“非遗”坭兴陶为载体,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行业标准,将“非遗”坭兴陶烧制技艺相关素材进行“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思路,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资源转换、课程建设。

二、以民族艺术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培育学生社团,以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现代大学文化相结合,培育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

新时代下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平_和创新的形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培育学生社团,共推文化活动,营造民族文化传承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让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之风在校园成为文化之尚。

一是大师参与组织成立学生社团。近年来成立了坭兴陶爱好者协会、中华书画协会、锦绣协会、雕刻协会、美术协会、民族音乐协会、民族舞蹈协会等10多个学生社团,成员上千人,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理解民族文化,推广和传承民族文化。

二是充分发挥大师在民族文化传承活动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作用,组织举办民族体育运动会,通过背篓绣球、大象爬河、跳竹竿等竞赛项目,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体育,培育民族感情。

三是发挥学院茶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中华茶文化为主题,聘请民间茶艺大师指导,举办茶叶品鉴、茶艺表演(无我茶席、长嘴壶、中华茶艺等)、茶膳制作、茶叶包装等技能竞赛活动,将优秀的中华茶文化贯穿于学生各项教学学习活动中。

四是聘请大师举办培训、讲座,培育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目前共聘请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坭兴陶传承人)、利成世(贝雕、陶艺),以及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潘彩英(苗锦传承人)、青花瓷及鉴宝专家杨丹、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帅立功、民族建筑手绘大师罗克中等20多位大师,每年为学生举办民族文化、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等讲座数十场次,惠及学生数千人。

五是学院申报和打造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校园4A级景区,将中华传统的茶文化渗透到校园的育人环境之中。

三、以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与地理标志性产品相结合,打造特色专业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前身是旅游艺术品设计与制作专业,2006年随着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但仍保留旅游艺术品设计与制作的特色,该专业瞄准广西旅游文化产业,以“非遗”为灵魂,开发设计旅游艺术品及包装作品。产品造型设计专业2013年被国家民委、文化部、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示范点。2015年成功举办了教育部骨干青年教师“坭兴陶陈设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培训班,培训了来自全国9个省份的30多名青年骨干教师。

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该专业还获得了自治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基地立项,项目经费200万元;学院茶艺类专业,将广西相关的“非遗”项目(茶叶品种――六堡茶、南山圣种,茶器设计――坭兴陶、红木、竹器、竹芒编织等,茶服饰设计――壮锦、苗锦、瑶绣等)融入茶文化之中,打造“茶文化+非遗”的专业特色。

四、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人文教育和设计教学创新相结合,开发系统性专业课程和系列化公选课程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借助“大师领衔、名师导教”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共同开发课程,并逐步探索形成系列化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一是民族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评为部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在2006年开始建设,提出以地理标志产品为载体,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的课程设计理念,将地理标志性产品钦州坭兴陶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打造课程特色,该课程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2010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自大师工作室建立以来,课程经过不断创新,成了学生最喜爱的一门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二是开发系列民族文化课程,列入全院性公选课。除上述的民族陶艺课程外,还开发了书法、绘画、剪纸、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体育(抛绣球、竹杠舞)、壮锦苗锦、绣球制作、雕刻(木雕、竹雕、贝雕、角雕等)、打油茶、茶膳等民族文化相关课程。

三是构建以“茶+非遗文化”为主线的民族文化系统性课程。依托学院茶艺与茶叶营销、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包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以及自治区茶文化“特色专业+实训基地”项目,在全院开展茶文化普及活动,开发“茶+非遗文化”为特色,涵盖茶产业链的茶叶品种(南山圣种茶、茉莉花茶)―茶叶加工(“非遗”相关的六堡茶工艺、油茶、客家擂茶等)―中华茶艺展演(运用非遗坭陶等制作茶壶、茶器)、茶艺服饰设计―茶叶包装设计―茶业商业环境设计(茶室、禅中、无我茶会)等特色课程,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课程群。

五、融入现代“互联网+”理念,以现代学徒制方式培育民族文化传承新人,助推产业发展

依托学院创业一条街,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工作室大师为学生举办民族文化相关创新、创业指导,共同孵化民族文化创新、创意、创业团队,借助大师的影响力,与企业牵线搭桥,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支持,同时增设创业课程,传授“互联网+”的营销理念、组织与方法,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仅艺术设计系近5年来共培养200多名民族工艺能手,其中从事“非遗”坭兴陶创作、设计、营销的毕业生就达近100人。涌现出“刻虾王子”赖培瑞、“拉坯能手”曾世军等一批高手,其中赖培瑞、陈炳辉、曾世军、苏晓艳、梁业兰5人获市级工级美术大师称号,赖培瑞的刻虾茶壶在业界已小有名气。很多毕业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并取得成功。师生创作的坭兴陶作品⒓尤国各类大赛获得10多次奖项,成功申请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50多项,为企业完成了大批设计,投放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助推产业发展。

六、结束语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总体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并提出了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融入生产生活等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鼓励高雅艺术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进校园。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促进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以及在研究与实践中创新以“茶”产业链延伸构建系统化课程,打造“名师导教、大师领衔”师资团队及推行现代学徒制与“互联网+”相融合培养传承新人的创新,将对职业院校发挥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义务与责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舒通.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5)

[2]刘洪波.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教学改革的探讨[J].柳州师专学报,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