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沙漠绿洲范文

沙漠绿洲精选(九篇)

沙漠绿洲

第1篇:沙漠绿洲范文

丁小帅出现的时候,我正在网吧里捧着大堆的零食玩着电动,一副小太妹的样子。丁小帅是被几个人簇拥着进来的,我正要提着一大袋消灭完零食后的垃圾去外面扔,匆匆忙忙地便是一撞,于是我那些话梅核啊糖果皮啊桔子皮啊就在空中划了几个很漂亮的弧后四散在地。紧接着是一大群人的围观和网吧老板的训斥,我狠狠地瞪了一眼这个高高瘦瘦的男生,心里想:别让我再见到你。

可是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几天后去书店买杂志,进去的时候还是和风万里,出来时就大风四起外加飘摇的雨。我站在门口护着心爱的杂志,心想发个短信给舍友吧,又实在不好意思麻烦我那亲爱的姐妹们冒着风雨来给我送伞。可是,可是我这单薄的身体还有可怜兮兮刚买的新书,怎么办呢?书店里晃出一个身影来,高高瘦瘦,盯着我看了半天,我用余光扫了他一眼。“咦,这不就是那天害我出丑的瘦小子吗?”他很绅士地把伞打开,迎着我轻轻地问:“我能送你回去吗?”原来他长得也挺顺眼的,只是黑了些。碍于这样严峻的形势,还是委屈委屈自己吧。

我的宿舍在新校区,从书店到那要走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说:“不好意思,恐怕要麻烦你多走一段路了,我的宿舍在最北面。”他轻轻地回一句:“我知道,我常在那边见到你。”我惊讶极了,仔细询问,才知道他的教学楼和我的宿舍楼恰巧在一条水平线上,也才知道他的名字叫丁小帅,他的家是青岛的,和我远隔千里。彼时,我的手里一直紧紧攥着我那挂着大大的香蕉吊坠的手机,他好奇地看了看,要过去胡乱摁了几下就又还给了我。到了楼下,我这才发现,他的大半个身子都被淋湿了,整个伞已经几乎全部倾到我这边来了。我很过意不去,执意要上去拿块热毛巾给他擦一下,他却只说一句“多喝点热水早休息吧”转身就走了。

几天后,居然收到他的短信,邀我一块吃饭。我满脸疑惑地赴约,丁小帅这次好帅,一脸坏笑。我问他哪来的手机号,他指指我的手机,“你以为那天我是在乱摁呀?”我恍然大悟,他用我的手机拨了他的号,我的号也就被他俘虏了。轻轻地打他一下:“好你个丁小帅,外表斯斯文文的,竟然也会用这些小鬼招?”他笑了,“你还不是一样,外表张扬跋扈的,文章却写得柔柔弱弱……”

以后隔几天我们就约在一块吃饭,常常并肩走在校园熟悉的小道上。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停住,满眼深情,“我常常想起你,在很多很多的时间里。”我笑着说:“你每想我一次,上帝就落下一粒沙,于是世上就有了撒哈拉。”他依旧深情,“我想知道的是,你是不是也常想起我,如果想,那会是多大的沙漠?”我没有回答,只轻轻地将手放进丁小帅大大温暖的手里。于是我们的沙漠越来越大,连成一片,可是心底的绿洲却是越来越多,绿草青青,芊芊丛生。

第2篇:沙漠绿洲范文

为了实现小云雀与妈妈共同的愿望——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第二年春天,小云雀在妈妈的帮助下举办了“第一届‘让沙漠变成绿洲’的种树大赛。”小云雀邀请了它的小伙伴们:百灵、画眉、杜鹃等参与了这次种树大赛。

小云雀拿着铲子、树苗,提着水桶带领着伙伴们飞到了那片沙漠,它们开始植树了!小云雀和妈妈负责挖坑施肥,小云雀的伙伴们负责浇水松土,大家齐心协力地种好了一棵棵小树苗。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过了一会儿,贫瘠的沙漠又变成了茂密的森林。虽然这次种树大赛没有什么奖品,虽然每一位参赛者都累得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但是每一位参赛者都觉得非常值得。因为在这绵延上百里的森林中有它亲自种下的小树苗,有它种树时的欢声笑语,到时候,这些小树也会变成参天大树,会起到蓄水保土、防风固沙、调节气温的作用,会给人类带来新鲜的空气,使得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小云雀和妈妈看到了此情此景,看到它们的心愿实现了,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小动物们唱起了植树之歌:“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绿化祖国。”

第3篇:沙漠绿洲范文

曾经,当春风吹来时,这个城市的天空就浮尘扬沙相伴而至;如今,春风吹来时,这个城市的大地上果树花开,处处飘香。曾经,这个城市的存在饱受沙漠的威胁,沙进人退,生存环境恶劣;如今,这个城市绿林环绕、林水相依,成为宜居之城。

这些变化就发生在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阿克苏市。经过多年的发展,阿克苏已经形成了绿洲林网覆盖、产业兴旺,城郊林海莽莽、瓜果飘香,市区绿地均匀、林水相依的自然和谐的城市新景观。

曾经的它因古代“丝绸之路”而闻名遐迩,如今的它则以绿色生态重获盛名。

绿色路线图

十年前,西方某国的卫星遥感在拍摄地球地貌图片时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景象: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竟然出现了一抹绿色,经分析发现,原来是新疆阿克苏市人民在一片土壤贫瘠、盐碱肆虐、植物稀疏的亘古荒原上建造起的绿色奇迹――柯柯牙绿化工程。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也是目前在西北地区唯一能在卫星图片上看到的人造景观。

如此壮美的景观,绝非一日之功。

“这是二十多年来当地政府和群众不懈努力的成果。”阿克苏林业局局长何传林告诉《经济》记者。

阿克苏市作为绿洲型城市,生态系统存在较高的风险,有限的空间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使绿洲和荒漠之间处于互相转化的过程中。

为了保卫这个城市,让这个城市有持续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阿克苏市先后实施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沙漠节水灌溉工程等多项工程,使森林环抱新型绿洲,构筑了生态安全、绿洲稳定的生态格局。

让我们把时间推移到1986年。

在这一年,阿克苏市在城区北郊和东郊的万古荒漠上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到今年的23年间,全城区的各族军民进行了80余万人(次)参与的四期造林工程大会战,累计植树造林12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千余万株,在昔日的荒滩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绿色长城”,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被自治区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已成为阿克苏各族军民集体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阿克苏各族人民群众亲手树立的一座历史的丰碑。

作为沙漠边缘的绿洲,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但是阿克苏人并不满足。为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打造人居最佳环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92年他们又在南郊实施了库克瓦什治沙绿化工程,与城市东北郊的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相连接,形成了环绕城市北、东、南三面较为完整的城市防护林体系。

不仅如此,他们还加强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由于阿克苏市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市)之一,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就已经顺利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二、三期建设,“三北四期”工程正在顺利实施中。目前已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4万亩,封沙育林7万亩,人工林资源50万亩以上。同时还加大了平原胡杨次生林的封育力度,使绿洲屏障得到有力保护和发展。同时也使受保护的农田面积从1978年的14.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75万亩,沙化、盐渍化、退化的草场得到了保护和恢复,部分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部分流沙被控制,昔日“沙进人退”的局面正在改变,绿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城乡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绿洲农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绿洲的社会经济承载力。

从可持续发展和绿洲稳定出发,让森林环抱城市,建设人与森林和谐共存、协调发展格局,这样的路线图让阿克苏离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越来越近。

林果的双赢

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阿克苏市还不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环保经济两不耽误,可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局面。

阿克苏市具有独特的光热资源和名优特品种资源,近年来,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他们把特色林果业作为优化林果产业结构的切入点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突破口,紧紧围绕构建农民8000~10000元高收入框架结构,以打造“中国枣园”为目标,把经济林产业作为继棉花之后农民增收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经过短短五年时间,就使特色林果业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目前,全市林果业基地总面积达到52.48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60%以上。

目前,阿克苏市已形成了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香梨四大果品生产基地。经自治区农业厅认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林果面积已达3.8万亩;挂果总面积15.62万亩,果品总产量14.6万吨,实现林果业总收入2.1亿元,人均林果业收入865.17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72%。预计到2010年,全市果园挂果面积将达到34.23万亩,果品总产23.37万吨,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2413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全部进入盛果期后,果品总产可达55万吨,林果业总产值34.63亿元,人均林果业纯收入可达14000元以上。

“特色林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日益凸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市林业走上了以林养林、靠林增收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阿克苏市副市长周传金说。

同时,林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果品储藏、深加工及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促进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克苏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林果绿洲,当地人几乎就是生活在果园中。春天,枣树、苹果树、梨树竞相绽放,香飘四溢,赏花已成为城市居民的一大乐事。秋天,硕果累累,人们再次涌向果园,品尝着丰收的果实。

60多万亩果林环绕着城市,成为阿克苏市的一大奇特景观,将城市森林建设与经济林建设有机结合,更是阿克苏市的一大创造。

胜园林的一街一景

据阿克苏市副市长周传金介绍,近年来,阿克苏市坚持按照“建设精品城市,打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形象”的目标要求,运用经营城市理念,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高起点定位,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公共绿地、拆墙透绿、多浪河、迎宾湖景观水系绿化等多项工程,形成了自然和谐的城市森林生态园林景观。

为了达到目标要求,阿克苏市倡导以规划为龙头,合理配置资源。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森林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配套编制绿墙建设、生态河道、路网工程等若干专业规划,并认真抓好规划落实。同时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了城市生态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提升了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和质量。对城郊片林、果园实施统一规划保护,两年来共改造片林43.14公顷,果园13.67公顷,逐步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公共绿地,切实保证了公共绿化用地的逐年增加。

截至目前,阿克苏市已建成多浪公园、胡杨公园、齐曼扎休闲园、博兹坦风情园、度假村等公园绿地230.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057.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112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6%、39.5%,城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总体规划,科学布局之后,阿克苏市进而重点着墨于街道、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的绿化。首先,该市结合道路改造工程,按照规划指标要求控制道路绿化带宽度,干道绿化带面积占道路用地面积的25%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达标率80%以上。街道绿化树种达十几种之多,而且是一街一景,自成风格。每条街道绿化带都形成了乔、灌、草、花高低错落的立体化格局,形成了落叶乔木和常绿树间植,绿草衬映鲜花,各种色彩搭配的立体化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

不仅如此,从2005年起,该地还全城区大力实施拆墙透绿、拆房建绿工程,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阿克苏市开展争创“绿化合格单位”及“花园式单位”活动实施办法》,城区各单位积极响应,大力开展见缝插绿、庭院增绿、小区添绿,发展立体绿化,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市民走出家门就能听鸟鸣、闻花香、赏美景,生活品质也进一步提高。

目前,阿克苏市的公共绿地布局已基本形成东西南北各个城区都有供居民游玩休憩的公共绿地格局,整个公园绿地正在形成点、线、面、带、片相结合,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功能完善,能充分反映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园公共绿地系统,种类繁多的植物景观更是其独特之处。

任重道远

由于多年来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付出,阿克苏市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自治区园林城市”和“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部级优质商品棉基地”等荣誉称号。

面对成绩,阿克苏人并没有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他们又开始了新的计划,“柯柯牙精神”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行。

当地政府和各族群众继续坚持建设“水韵・森林之城”的目标,按照“三廊、十五核,绿网覆盖,绿脉放射”的总体规划,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大力建设绿洲生态防护林体系、优质特色经济林产业体系和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形成了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林、经济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生态绿化体系。

相关部门除了继续执行这些基本指导原则外,还将结合阿克苏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和农业转型的重要机遇,按照区域特点配置城市森林体系,将城市森林建设与生态植被、水体保护和重点林业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

“具体措施包括:以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道路绿地为骨架,庭院绿地为基础,城郊防护绿地为屏障,注重将城市中心的各类绿地与的森林绿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阿克苏林业局局长何传林对记者说。

同时,该市绿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做好绿洲荒漠植被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重点对西湖西面的戈壁进行生态恢复。预计到2010年,公路和主要河道的宜林地段全部实现绿化,201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绿化覆盖率达到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8平方米,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建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分布自然,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

第4篇:沙漠绿洲范文

“沙漠中的绿洲”这一副剪纸非常美丽,一个小男孩高兴地牵着两头骆驼,上面有几只蝴蝶和小鸟,下面有一些小草和小花。看到这些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两个小男孩在沙漠里迷路了,一个小孩说:“我们一直向前走,一定可以找到绿洲的。”另外一个小男孩不同意说:“我觉得应该向右走。”于是,他们每人牵着两头骆驼,分头走谁也不理谁。向左边走的小男孩走了一会又一会,还是找不到绿洲,于是他就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安了家,过得很不好。另一个向前走的小男孩走啊走啊,走的又渴又饿,没有半途而废,最终找到了一大片绿洲,他非常高兴的说:“坚持不懈就是好啊。”我要在这里安家,这里又有水又有食物,还有蝴蝶和小鸟呢!”

学习也是这样,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沙漠中的绿洲这幅剪纸永远激励我好好学习,不断进步。每个人只要有坚持不懈,勇于追求,一定能为自己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

六年级:贺宜彤

第5篇:沙漠绿洲范文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 43 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关键词 绿洲开发;环境变化

1 引言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带占据着地球陆地的近 1/3。人类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开发和利用沙漠绿洲。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就越来越重要。然而,地球环境的变化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反之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也会影响局地环境的改变。在我国现有的沙漠中,有不少的古代城镇及水利设施的遗迹。这些遗迹的废弃原因,大多与河流的改道和断流以及战争相关,有的还不清楚[1]。近年有学者提出东亚游牧民的南迁与气候的变化相关[2]。许多学者研究认为,随着全球变化,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在

变干[3~6]。然而,作者近来对我国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别是近 15 年来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干旱区西部和东部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我国干旱区环境变化与沙漠绿洲的开发和利用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总结沙漠绿洲气候特点、绿洲防风林效益,结合近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及沙漠绿洲开发和利用的变化,阐明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关系,为今后绿洲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沙漠绿洲的气候特点,防风设施的效益

2.1 沙漠与森林的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比较

我们知道,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各个分量是随下垫面覆盖、水分及大气中的水分(云)等因素的不同而变化的。沙漠地带由于空气中水分(云)含量少,到达大气上层的太阳能几乎 95% 以上可以到达下垫面,而雨林地区只有约 70% 到达下垫面;由于反射率大和下垫面温度高,到达下垫面的太阳能作为净辐射能的部分在沙漠却少于雨林;下垫面的净辐射能在沙漠主要以显热交换形式传给大气,而雨林地主要以潜热形式与大气交换能量。因此,在大面积干旱荒漠地区,改变下垫面植被覆盖及土壤物理特性,会对局地边界层气候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2 沙漠绿洲的气候特点

通过对在我国新疆吐鲁番距绿洲边缘 1km 的风蚀地建立的自动气象站与绿洲内气象站资料的对比分析[7]结果表明:由于绿洲内的灌溉和植被的增加,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绿洲与邻近的荒漠相比,反射率下降,风速降低,地中热容量及热流量增加。在夏季白天,地表温度上升缓慢,净辐射值增加,而得到的太阳能大部分被消耗在蒸散上,显热输送却比荒漠地少;在冬季夜间,地表温度下降缓慢,净辐射损失减少。其结果,绿洲内的气温和地表层温度在冬季和夜间比荒漠地高,在夏季和白天比荒漠低。可谓冬暖夏凉、夜暖日凉。在 7 月,自早晨 7~8 时(地方时 5~6 时)绿洲内气温开始低于荒漠地,直到 20 时;而在 12 月大部分时间绿洲内气温高于荒漠地,只有在 10~11 时到 15~16 时(地方时 13~14 时)绿洲内气温才低于荒漠地。7 月平均气温绿洲内比邻近荒漠地低 1.1℃,12 月平均气温绿洲内高出邻近荒漠地 2.4℃。如果测站伸入荒漠内,这种差异会更大。对于湿度和降水,由于测站距绿洲太近,加之仪器问题(湿球纱布的夏季积沙和冬季结冰),没有明显差异。但有研究表明绿洲有增加湿度和降水的“湿岛”和增雨作用[8、9]。

2.3 绿洲防风设施的效益转贴于

沙漠绿洲的开发,为防止风沙,防风林等防风设施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的研究表明[10、11、12],干旱区绿洲防风设施(林、网)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对气候的缓和作用比湿润的日本要大,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促进作物生长。作物的生长高度和产量都随防风林的防护距离有明显的变化。另外,如上所述,在绿洲与荒漠之间存在有明显的温湿度差,这必然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局地环流,防风设施通过降低风速,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 43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

3.1 平均气温和降水变化

作者选取处于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 13 个气象站,计算了 43 年来(1951~1993 年)冬季(12~2 月)和夏季(6~8 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发现 43 年来冬季平均气温增加了 2.0℃(若羌)~9.0℃(乌鲁木齐),13 站平均增温 3.0℃。但夏季平均气温却下降了 1.5℃,在哈密甚至下降了 4.5℃。43 年来冬季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而夏季降水量在多数站都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近 15 年来(1977 年以来),降水量增加了 5%(若羌)~100%(塔城、和田等)。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 13 个气象站 1951~1993 年夏季(6~8 月)和冬季(12~2 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逐年变化表明,近 15 年来我国西部干旱区气候环境的变化结果与绿洲效应一样,是冬暖夏凉、夏季雨水增加。

3.2 干旱指数(P/(t+α))的变化

为评价气候环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作者计算了夏季 Martonne 干旱指数(AI=P/(t+α),这里 P 为降水量、t 为平均气温、α为系数,本文取 0)。Martonne 干旱指数越大,表明农业依存于水或灌溉程度就越低,即气候就越适合农业生产[13]。图 1 给出 1951~1993 年我国西部干旱区大绿洲中的 13 个气象站平均的标准化后的干旱指数逐年变化曲线及 5 年滑动平均、线性回归和 5 次多项式回归曲线。可以看出,干旱指数虽然波动很大,但在增加。特别是 5 年滑动平均表示出 50 年代后期的下降、60~70 年代的波动和 70 年代后期开始的大幅度上升,表明气候环境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

4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4.1 近年来沙漠绿洲开发与利用的变化

近 43 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 1.4 倍。绿洲的扩大主要分两个时期:50 年代到 60 年代初和近 15 年。早期的绿洲大多以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为代价。例如,在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流域,1951~1958 年在原有植被的地带扩大耕地面积 3648.5km2,而由于燃料及用材的需求,1958~1978 年天然胡杨林减少了 1748.9km2、沙漠化土地面积发展到 2.17万km2[14]。而近 15 年的耕地扩大多是向沙漠要地,作者实地考察发现[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煤代柴使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防风林也长大成林。这些变化正与上述干旱指数的变化相对应。

4.2 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如上所述,沙漠绿洲有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作用和增湿增雨的作用,而这些作用正好又适应沙漠绿洲农业生产。所以,绿洲越发展,对环境调节作用就越大,从而绿洲就越能发展。反之,如果沙漠绿洲开发利用不当,如河流水源涵养林破坏引起水土流失,水流不稳;过量超采地下水,破坏地下水资源引起植被死亡、土地旱化、沙漠化;过量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滥砍乱伐,沙漠植被破坏引起沙丘活化、流沙再起等等造成绿洲退化,则会使绿洲效应减少,环境恶化,进而使沙漠绿洲进一步退化。也就是说,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转贴于

5 结论

综合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设施效益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可得以下结论及建议:

(1) 由于改变了下垫面和地表粗燥度,增加了水分(灌溉)和植被,沙漠绿洲与其周围的沙漠相比,有着冬暖夏凉、夜暖日凉的温度调节特性;有着增湿的“湿岛”效应;也可以有增雨作用。

(2) 绿洲防风设施不仅有防风、防沙的作用,还能抑制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以利水分的合理利用;同时调节温湿度的变化,增大绿洲效应。

(3) 近 43 年来,特别是近 15 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气候环境有冬季升温、夏季降温增雨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山区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监测。

(4) 近 43 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绿洲扩大很快,新疆的耕地面积增加了近 1.4 倍。特别是近 15 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沙漠地带植被的滥砍乱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同时植树造林得到了很大发展。近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冬季的升温与全球变化有关,而夏季的降温增雨主要是绿洲的扩大、防风林的营造和沙漠植被砍伐减少的结果。

(5) 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近 15 年来中国西部干旱区的变化正是促使环境变好的反馈作用在起主要作用的结果。但是,在水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因此,今后合理开发利用绿洲,对于局地环境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6) 由于人口的增加,向沙漠要地、要粮、要财富已成必然。但如果不能合理利用资源,盲目扩大绿洲;过量使用地下水和破坏沙漠植被,可能导致沙漠化和环境的恶化,甚至绿洲的消失。对于中国西部干旱区而言,要有对以水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性、流域性的总体评价和规划,把开发利用的重点放在开发利用节水栽培技术、改良灌溉设施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上,以适应人口增加和环境变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夏训诚,等.新疆沙漠化与风沙灾害治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86.

2 FANG J, LIU G.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ic change and the

nomadic southward migrations in eastern Asia during historical

times [J]. Climate Change, 1992,22:151~169.

3 耿宽宏.中国沙区的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230.

4 ZHANG Q, CHEN L. Dry and wet vari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30

years [J]. Scientifica Atmospherica Sinica, 1992,15:72~81.

5 叶笃正,陈泮勤.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279.

6 朱震达,陈广庭,等.中国土地沙质荒漠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0.

7 DU M, Maki T. Climate differences between an oasis and its

peripheral area in Turpan, Xinjiang, China [J]. JIRCAS Journal,

1994,1(1):47~55.

8 李江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环境与区域开发研究论文集[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238.

9 吴申燕.塔里木盆地水热状况研究——蒸发及其相关问题[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153.

10 DU M, Maki 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of drifting

sands and desertification in arid areas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第6篇:沙漠绿洲范文

2011年11月28日对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民勤职专)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民勤职专正式挂牌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这是民勤职专25年发展之路上取得的又一个阶段性成就,也意味着,这所于1986年成立的年轻学校将更好地发挥职教、成教的示范、辐射和渗透作用,为沙漠绿洲――民勤县的教育移民、技术移民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为民勤县的生态立县、工业强县输送更多的人才,为县域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教学显成果

2011年3月,民勤职专组织08级781名学生参加了武威市中职学生20个项目的技能大赛,并承办了武威市教育局委托的农艺、养殖、农村电工、农业机械等12个项目的竞赛事宜。经过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两个环节的激烈竞争,民勤职专共有464人获奖;4月,民勤职专选派4名学生代表武威市赴兰州参加园林植物修剪、狗胃切开手术两个项目的比赛,最终两名学生夺得动物外科手术二等奖,一名学生夺得园林植物修剪三等奖……这些成绩既是对民勤职专教育教学成果的有力展示,又是对民勤职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充分肯定。

成果一:教学改革显特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一样,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好坏,我们都要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校长辛俊林信心十足地说。为此,民勤职专展开了全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近年来,学校逐步深化素质教育,积极研究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教育的途径、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校还构建了“一三五”课程体系,即夯实“一个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做好“三个服务”(为“三农”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就业再就业服务),实施“五大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为了突出职教特色,民勤职专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教学内容,对相关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增加专业技能课等,使课程结构体系更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此外,民勤职专还做了自编实习实训教程的尝试。学校根据当地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自编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能对口就业的补充教材,将专业培训同本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成果二:师资建设出成效

民勤职专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始终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并专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学习培训和进修,鼓励教师继续学习。辛俊林解释说:“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进行实践操作,又能进行理论教学的教师。”

学校通过继续教育、省级专业课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市县高考研讨会、校本课程编写、业务自修、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等形式,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让教师分期分批参加培训、学习。同时,学校还鼓励语、数、外、理、化教师积极发挥特长选学第二专业,要求各专业教师考取专业技能证。

三年来,民勤职专已选送了10名教师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20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50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有9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从建校初的35%跃升到现在的95.1%。其中“双师型”教师39人,占专业教师的40%以上。“双师型”教师中有38人被评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2009年至2011年,民勤职专教师在省、市、县级刊物116篇,参加论文竞赛获省级奖励32人次,市级奖励52人次,有18人次获省、市、县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成果三:实训基地具规模

2011年8月,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总投资680万元的民勤职专实训楼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室、实训室短缺的问题。学校不但可以开足、开全各专业的实习实训课,而且为学生实习实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提供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场地。

联合办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一种有力措施。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民勤职专推行了紧密型联合办学模式,通过加大与地方企业(公司)联合办学、加大与地方行业联合办学、建立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等,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进一步优化,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民勤职专现已与山东滨州技师学院、淮安市创新电子器件厂、福特服饰有限公司、经纬教学设备有限公司等高职院校和企业实行联合办学;与甘肃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立了“中高职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验基地”,为两校合作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学生培养等提供了更广、更宽的渠道。

民勤职专目前已创建了勤锋沙产业示范园区联合办学实验区,建立了园艺、养殖和种植等12个校外专业实训基地,2011年民勤县政府又为民勤职专划拨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用地80亩。学校计划用1~3年的时间建设好汽车运用与维修、土木工程、农业机械等工科类专业实训室,并在此基础上申请成立民勤县职业中专职业技能鉴定所,力争到2013年能够进行部分专业中、初级技能鉴定,从而增强办学活力,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开展德育出妙招

民勤职专十分重视德育工作,确立了“德育兴校,爱心育人”的德育宗旨,学校还为开展好德育工作想出了很多妙招,包括建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室,展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类资料;建立德育室,展出学生各类活动的图片、学生的书画作品;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等,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立体化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由粗放式转入了精细化的轨道。

第一招:模拟法庭进校园

书记员:本庭现在开庭审理被告人王五故意伤害一案,请旁听人员保持安静,现在宣读法庭规则:

一、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关闭手机;

二、未经允许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经允许可以摄影的人员不得使用闪光灯;

三、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

……

这不是法院的审判记录,而是民勤职专组织的一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的演出剧本。民勤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发出后,民勤职专作出了积极响应,为增强法制教育的参与性、趣味性,引导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政教处、团委组建了民勤职专中学生模拟法庭,并成立了以校长辛俊林为组长,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季永峥和副校长叶勇为副组长的“中学生模拟法庭”进校园领导小组,开展了首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

这次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采用的剧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结合一例因同学之间的争吵而导致故意伤害的案件编写的。剧本编写完成后,学校政教处、团委还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剧本进行了严格审核。为模拟法庭表演专门挑选的12名演员更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熟悉剧本,抓紧排练。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筹备,由学校政教处、团委主办,09级23班承办的民勤职专首次“中学生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

在对此次活动进行评价时,民勤职专政教处主任潘竟华说:“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是中学生学习法律的第二课堂,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增强同学们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也有积极意义。”

第二招:家校联教建平台

家庭是学生生命的摇篮和成长的驿站,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者和人生的第一导师。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家庭教育逐渐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民勤职专的学生主要以农村学生为主,大部分学生离家较远,所以教师很少进行家访,对于问题学生,教师常采用给家长打电话的方式与家长联系,而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则请家长来校协助管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往往是学生已经犯了错误才告知家长,教育效果很不明显。

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作用,探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思想行为,使家校沟通更具时效性、持续性和普遍性,民勤职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对话平台。

其中,家长联盟教育活动开展得最为有声有色。民勤职专办公室副主任李玉仁介绍说:“家长联盟教育活动其实是学校联合家长,以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相互交流为主要方式,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种教育手段。”

据李玉仁介绍,家长联盟教育活动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的。为使此次活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各年级还成立了活动组委会,由本年级联级领导及各班班主任、优秀学生家长组成。家长联盟成员的推荐由各班班主任负责,每班推荐出两名学生家长为联盟成员。家长联盟成员的确定还要尽可能体现出代表性:依家长的文化层次分,要有高中、中专、大学学历层次;依家长的职业分,要有干部、农民、老板、小本生意人、在外务工人员等;依家长的年龄分,要包括老、中、青不同年龄阶段;依家庭环境分,要有组合家庭学生家长、单亲家庭学生家长等。

2011年7月初,民勤职专首次家长联盟活动顺利开展,家长代表在联盟活动中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点滴做法,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整合一致的必要性。

据了解,民勤职专计划每年举行两次这样的家长联盟教育活动。

第三招:心理健康是关键

在民勤职专的教学楼内,贴着“健心室”三个字的一间教室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间教室与普通教室一般大小,但是陈设却让人眼前一亮。黑板及其上方“跳出情绪怪圈,把握人生节奏”、“学会自控愤怒, 提升人格魅力”的横幅鲜明而醒目,教室中间陈列的沙袋和不倒翁也表明这是一间用于宣泄情绪的教室。潘竟华笑着说:“这儿的沙袋已经换了好几个了,平时学生们情绪不好,需要发泄的时候就会到这儿来。”民勤职专的学生们需要调节情绪时,除了到健心室来,还可以找心理咨询老师倾诉。

“心吧”是民勤职专的学生们都熟悉的地方之一,这是一间布置得极为温馨的小办公室,心理辅导老师常爱英说:“学生有什么问题就会到这儿来找我们聊天,我们总共有三个心理咨询老师,现在和很多学生都是要好的朋友。”除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心吧”还设置了“悄悄话信箱”,收集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为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民勤职专还专门成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民勤职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国旗下讲话、手抄小报、黑板报、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成绩为唯一依据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只占综合素质评价的30%,而思想品德所占比例与学业成绩的比例相等,另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各占到20%。”辛俊林说。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民勤职专才从一穷二白成长到今天的初具规模,才从单一办学模式发展到“两路办学,多路成才”,才从校舍紧张、设备简陋发展到今天的教学大楼、实训楼、公寓楼、综合大楼拔地而起,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各类专业实训室相继建成。

第7篇:沙漠绿洲范文

沙马友古是肢体(驼背)残疾人,身高仅1.44米,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为什么党和人民给了他这么高的荣誉?答案显而易见:这位彝族汉子坚守信念,对党忠诚,骨子里透出的是正气,释放的是正能量……

身残志坚的追梦人

沙马友古1975年出生在雷波县莫红乡马处哈村,这个村是有名的极度贫困村。12岁那年,一场意外让沙马友古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在山上不幸跌倒,脊柱受伤,因没得到及时救治,就成了驼背,身高停止在1.44米,同学们笑称他沙马“骆驼”。他喜欢这个绰号,他说:“骆驼是在沙漠中负重服务,我以后要在山里为人民服务。”

初二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后,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母亲供养他念完了高中。沙马友古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通过努力学习,他的成绩超过了大学本科录取分数线。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自己身患残疾,没有一所大学向他伸出橄榄枝。

没被大学录取,沙马友古求学的梦想并没有就此而终结。他远赴州府西昌,走进了凉山州招生办,诉说自己的求学愿望,得到了时任凉山州招办主任马布都的关心,最终进入凉山财贸校,圆了自己的求学梦……

1999年毕业后,沙马友古被分到雷波县莫红乡担任民政助理员,主要负责救灾救济和办理残疾证的工作。他对山区残疾人的艰辛生活感同身受,为了免除残疾人办证时从乡里到区工委,再去县城递交申请材料的辛苦,他创新提出“一站式”服务,解决了残疾人办证多次来回奔波之苦。由于他工作出色,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乡优秀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3年生日那天,沙马友古调雷波县残联工作,担任副理事长,从此与残疾人结下不解之缘。2007年,又在生日那天,他被任命为雷波县残联理事长。

沙马友古说:“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我坚信,扶残助弱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发誓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残疾人事业。”

牢记责任与职责,扶残助弱

“残疾人不是不能做什么,而是适合做什么。只要给残疾人一个适合的机会,他们也能做得很好,甚至更好。”对于社会上一些人对残疾人的偏见,沙马友古根据自身的事例这样告诉周围的人。

也正因为沙马友古是残疾人,所以他更明白残疾人的苦痛。每到一地他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就有希望。在县残联理事长的岗位上,沙马友古佝偻着弯曲的身躯,带领残联的同事们在凉山深处的高山峡谷间,冒着严寒酷暑,走村串户深入到全县48个乡镇村寨残疾人家里走访、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还在全县各个村(社区)建立了残协,选配了残疾人专、兼职的委员,完善了基层残联组织网络,让全县每个角落的残疾人都能找到“温暖的家”。

他处处为残疾人着想,事事关注残疾人。近年来,由他创造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办法》在全省推行全国推广,县残联率先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办法》《残疾人临时救助办法》《选用残疾人专职委员和专职干事的意见》,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让全县3800余名城乡残疾人得到了就业培训和居家就业、创业扶持援助;他还结合彝家新寨建设,利用项目资金为530户残疾人改造了危旧住房;过去看似天方夜谭的残疾人托养中心也将破土动工。这些涉及众多残疾人重大切身利益、影响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的幸福民生工程,凝聚了沙马友古在精准“量服”助残工作中不少艰辛与付出。

他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县、州、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荣誉面前,沙马友古很是低调:“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只有依靠党和国家,靠政策制度来帮扶残疾人,才能保障他们的幸福生活,才不辜负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

让残疾群体跟上奔小康的步伐

在脱贫攻坚战中,沙马友古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产业,为全县1000余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在沙马友古的不断奔走下,雷波县启动了《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和《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制度》两项制度 ,投入180多万元,全县有1027名残疾人享受到了国家惠民政策,每人将领到400至2500元不等的补助。

残疾人的事就是沙马友古的事,他把残疾人当亲人,大力支持残疾人创业。

冉喜开是马湖乡中山村4组村民,属肢体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在荒坡上种植了20多亩柳杉。为鼓励他自主创业,县残联2012年资助他1万元,2013年又资助他2万元。冉喜开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养了120多只土鸡,下一步计划养1000只土鸡。

冉喜开自己富了,还把全乡残疾人带动起来,县残联为其引进多个项目,带动了村里残疾人共同致富。

杉树堡乡庆丰村残疾人李立春说:“2013年,我修猪圈和买猪苗差钱的时候,县残联资助了我2万元,真的是雪中送炭。”

在下乡途中,沙马友古只要看到残疾人,他都要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嘘寒问暖,把党的关怀送到残疾人的心坎上。

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残疾人事业中,对家庭却很愧疚。他把对妻子深深的愧疚写进了日记中:“我顿时突然感觉到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公,但心里鼓励自己,我是一个称职的党员干部,努力工作也是报答家人和友人,更是报答党组织对我的培养。”

“看着自己老公这么辛苦,有时候我也心疼,后来我理解他了。”妻子杜午梅说,“我丈夫在我的心目中真的很优秀,他是我的一片天!”

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热爱,沙马友古全身心地诠释了甘愿做一匹“骆驼”的人生目标。

第8篇:沙漠绿洲范文

…………

暑假到了,我、云漂儿、天涯和天阳正在柳树下玩游戏,可我说:“老是在村子里玩太腻了,要不我们去沙漠玩玩?”

“好啊,我从来都没有去过沙漠,这下我可以开开眼界了。”天涯同意。

“去是可以,那能不能带上电脑?”云漂儿问。

我回答:“当然可以,由天涯带吧。”

天阳有问题了:“那么有人受伤了怎么办?”

“这还用问?天涯不是‘医生’吗?问这个问题也太那个了吧。”我回答了这个无聊的问题。

“嗯!”大家同意了我的观点,但把我一惊。

“那什么时间?”天阳终于提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明天,今天我们先和家长说一下。”我说。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跑回家和家长商量了,我也一样。五分钟过去了,大家都回到了柳树下,我问:“爸爸妈妈都同意了吗?”

“同意了。”他们齐回答

“好,那么今天你们好好准备准备,明天出发!”

说完,都各自回了家。

第二天。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我问云漂儿、天涯和天阳。

“好了”

我要一个一个检查一遍。

我先打开云漂儿的背包,哇!多么丰富!有薯片,有薯条,鸡块,牛肉干,可乐,雪碧,王老吉,还有面包(特大号)。我又打开天涯的背包,里面有笔记本电脑,药箱,水,火柴,灭火器(这东西好像没用),手电和苹果。而天阳带的是生活用品和一个百宝箱。

我最后问了句:“有没有带坐骑?”

“带了。我问爸爸要带什么东西,他一开始就给我一只骆驼。”天涯说。

“我们也是!”

“那么大家骑上骆驼走吧!”我大喝道。

我们踏上了沙漠之旅。

一个小时过去了,来到了沙漠我们第一个念头就是去金字塔。又过了几分钟,我们来到一座金字塔面前。云漂儿:“走,我们进去!”

可天涯却说:“我……我不敢。”他从来都是那么胆小。

“那么你救灾外面等着我们好了!”我无情地说。

“那么我还是跟着你们吧,在外面一个人更恐怖。”天涯终于肯去了。

第9篇:沙漠绿洲范文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小悦悦事件的发生,震惊了国人,引发了民众大规模的讨论,让一些人将矛头指向4年前已和解结案的“彭宇案”,认为是该案错判产生的负面效应,导致人们不愿做好事甚至见死不救。一些地方出现老人摔倒无人搀扶、做好事反遭诬告的现象,有的媒体甚至开始讨论做好人的成本问题。救还是不救,扶还是不扶,俨然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道德难题。

从中国当下发生的一些道德事件来看,大多数人并不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而道德行为的发生还有赖于一个前提,即人们要有行善的意愿且可以确定行为的对象也是带有善意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需要帮助时,你帮助了他,他应该感激你这么做。“彭宇案”之所以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它打破了这种我们视作理所当然的逻辑,从而打击了人们做道德行为的积极性。在小悦悦事件中,也许部分行人出于害怕被反咬一口的担心而匆忙路过,但18人的匆匆脚步中透出的更是对他人生命的漠不关心和担心惹上麻烦的自保心态。毕竟那是一个身受重伤的小女孩,即便有种种顾虑,在危急时刻难道不应当将救人放在第一位吗?我们应当反思的是,为什么人们无视他人的苦难?是什么样的顾虑让他们甘做冷漠的路人?如一位评论员所说,普通人的道德勇气不仅来自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励。就像自然生态被破坏,最终会惩罚人类自身一样,道德生态一旦被破坏,同样贻害无穷。如果好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病态的价值观就会由此“立论”,人心的“冷漠症”就会传染开来。

或许小悦悦事件只是当下中国社会中人际关系疏离、不信任和冷漠的缩影。除了一些负面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外,我们应当看到,中国社会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逐渐从过去那个倡导舍己救人的德性社会向个人权利本位和利益本位的社会转向。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过去被宣扬的牺牲、利他精神受到了一些挑战。现在,将个人的合理利益放在首位不再被视作是错误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人与人的关系被功利化、工具化的情况。社会竞争放大了人与人的差距,为了追求利益,一些人开始将他人视作获益的手段和工具。食品安全的问题频发,说明一些人为了获利完全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危,无视基本的职业道德。虽说这些情况只是发展过程中少量的负面现象,但在媒体的渲染下,它们会进一步放大,成为人们对社会中陌生的他人的基本想象,即将他人想象为缺乏善意的和唯利是图的。在这样的社会想象中,道德冷漠的情况出现就不难理解了。万俊人先生曾著文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心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愿意将当下的中国社会称之为一个道德冷漠的社会。虽然一些道德冷漠的现象让我们寒心,然而,我们也能看到更多温暖美好的景象,是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是遭遇车祸时推开学生导致自身致残的老师,是伸手接住坠楼婴儿的路人,是在生命最后一刻忍住剧痛也要保障乘客安全的司机。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确信社会的整体氛围仍然是善意美好的。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当帮助他人?

道德哲学家们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善的义务是一种不完全义务,不完全义务虽然作为义务对我们有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受我们的意愿或其他义务的限制,因而不具有必然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处境和所面临的情况来选择是否履行这义务,它是一个有选择性的义务。我们不可能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我们确实有责任与义务去帮助一些人,帮与不帮、帮谁不帮谁取决于在我们的价值判断中这种行为有多重要。此外,我们是否有能力去帮助别人,以及我们的帮助是否会给他人带来好的后果,也是我们要考虑的。相比较,完全义务具有不容例外的必然性,是每一个人应该服从的义务。例如,每一个人都不应做出虚假的许诺,不应未经他人同意拿走他们合法获得的财产,不应对无辜者采取暴力行为,等等。

尽管帮助他人是一种不完全义务,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会成为一种紧迫的道德义务。美国哲学家德沃金在《刺猬的正义》一书中论证说,虽然我们不必对陌生人表现出对我们自己和我们亲近的人同样的关心,但我们不应该漠视他们的命运。当帮助至关重要的时候,当我们付出帮助不会对我们自己的身心造成巨大损害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直接遭遇这种苦难或危险的时候,我们对他人负有帮助的义务。在这些情况下,拒绝帮助会表现出对他人生命的蔑视,也会否认自尊的价值。小悦悦事件就符合德沃金所说的这种情况,小悦悦已经无助地倒在了地上,任何一个路人都可以将她救起或至少大声呼叫其家人。这些出现在事故现场的路人与小悦悦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联,他们可以不费力地挽救她的生命,却选择了逃避这种道德责任。他们的行为透露出的是人性中的冷漠与自私,在此情况下见死不救理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不再要求人们不顾一切地舍己救人,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人仍是一种被珍视的美德。我们帮助他人是因为他人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不是为了获得赞扬或奖励。我们在提供这种帮助的同时获得了快乐,一种由道德人格提升而带来的快乐。帮助他人还传播了一种善意,在帮助他人时不光我们人性中的善良得到了实现,而且我们的行为还净化了社会的道德风气,让每一个人亲临现场的人感受到了温暖、善意和互信。这样的行为越多,社会氛围就会变得越好,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就会越简单,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反之,互不信任和恶意讹诈的事情越多,社会氛围就会变得越冷漠,在危急时刻期待人们伸出援手就十分困难。任何一个社会的良序运行都有赖于支持合作和互助的道德的运转,一旦互信互助的道德衰落,那么整个社会就将成为失去凝聚力的一盘散沙。

如何改变道德冷漠的情况?

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做道德行为,用高额奖金来奖励见义勇为者。这种做法是一种僭越,它可能使人的道德行为变味,变得动机不纯。事实上,道德生活的健康发展,既要警惕来自公权力的过度干涉,也要警惕市场逻辑的入侵。要改变现存的一些道德冷漠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在当今中国,冷漠自私不单纯是个人道德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与政治和经济体制有关的制度性排斥问题。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一些制度造成了公民权利不平等、贫富悬殊、城乡差异、有权者恃强凌弱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引发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和社会成员普遍的道德冷漠。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规则的不透明,也是让人民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换言之,正义的政治制度、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创造一个公平合作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会将他的同胞看作共同事业的合作者而非互拆墙角的竞争对手,人们会更乐于去帮助他人。

鼓励发展健康有序的公共生活

创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是第一步,培育互相尊重、宽容、友爱、互助的公民文化是第二步。只有公共生活才能将人们联系起来,人与人只有通过接触和了解才能建立信任。公共生活的展开,既可以依赖于小区、街区这类居住环境,也可以在机场、地铁站、市民广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可以采用讲座、音乐会、艺术节、爱心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而言,我们更缺乏能让人们进行有效交流的公共生活形式。除了一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以外,像美国哲学家桑德尔关于“钱不能买什么”的公共讨论也是很好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形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肯定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

我们应当弘扬一种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格尊严的道德文化。我认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从制度到文化到伦理肯定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如果我们的某些社会制度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或者我们的文化对一部分人带有歧视,那么期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是困难的。文化和制度的问题我在前面提到了。在伦理方面,我们应当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现在很多负面事件的发生,如食品安全问题,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有人不把别人的生命当成一回事。所以我们应在公共伦理中强化这种意识:人的生命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这包括承认他人生命的重要性、不恶意伤害他人、尊重他人的自主选择以及在他人生命危急的时刻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培育人们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