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呼吸道护理诊断精选(九篇)

呼吸道护理诊断

第1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上呼吸道;梗阻;护理;技巧

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是五官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完全阻塞气道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果断、正确取出异物和健康宣教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院近三年来五官科收治的56例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的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儿童39例,成人17例;男41例,女15例,男女比例2.6:1;年龄10月~86岁,平均11.2岁;从开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0min~2h,平均41min;从就诊至处理完毕时间为20 min-3h,平均10.8min;第一次梗阻36例,第二次梗阻13例,三次以上梗阻7次。

1.2 临床资料 全组中异物梗阻部位:位于鼻腔22例,位于咽部16例,位于喉部18例;异物种类:植物类果实13例,玩具类小零部件16例,小件生活用品3例,假牙6例,动物骨骼等食物硬块18例。该组中所有患者均有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的表现,有剧烈呛咳30例,有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者12例,躁动或窒息者8例;简单处理21例,表麻下手术处理12例,在静脉麻醉下处理23例。

1.3 紧急处理 护士遇见该类患者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疏导、缓解紧张气氛,快速清除口腔和咽部分泌物,必要时吸氧,协助患者采取头低侧卧,并同时通知医师,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协助医师手术,需要在麻醉下手术的患者应予以护送入手术室、并协助手术室人员争分夺秒地做好相关抢救和手术工作。

1.4 观察宣教 手术完毕后,需要住院的患者应协助和护送其进入病区,并做好门诊和病区护士交接工作。对于一般门诊处理的患者,应嘱咐其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防喉头水肿、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使其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预防再发;交待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

2 结果

全组84例患者经过有效紧急处理、精心护理、密切观察和健康宣教,无1例发生异物下滑、窒息死亡、上呼吸道损伤的病例发生,无1例再次发生上呼吸道异物梗阻病例再次发生和复诊。

3 体会

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是指位于鼻腔和喉之间的外来异物梗阻呼吸道,是五官科需要紧急处理的急诊,特别是咽喉部的异物梗阻。异物一旦进入呼吸槽内,患者出现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可有濒死感,数分钟内即可导致全身缺氧性损害,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有资料证明呼吸道梗阻后10分钟为抢救的白金时间[1]。有时梗阻的异物在就诊途中或不正确的取出过程中,也会下滑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更危险的后果。该病多见于儿童(80.6%),小孩贪玩和好奇心,常会把一些异物放在鼻腔或口腔里玩耍,或者吃东西时说话或哭闹,导致异物误入上呼吸道;发病后患儿常不能配合,常会导致异物逐渐下滑或胀大,危险性增大;其次是老年人的假牙脱落或进食时动物骨骼梗阻。

3.1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要加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适应能力;遇见较危急的病例时要争分夺秒的进行施救。

3.2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不断提高护理技巧,加强工作责任心,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2],要求护理人员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充分理解病人心理和做好病人的情绪安抚工作,增强患者及其家属的信心。

3.3 配合医生处置病人 护士在接诊到此类病人时,应立即暂停手中非急救性工作,简短询问病史、观察患者情况、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头低侧卧、畅通气道适当吸氧、防止异物进一步下滑,同时通知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做好门诊小手术和抢救所需药械,保证手术能最快、顺利、安全进行;术毕,仔细询问患者的感受,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防喉头水肿或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五官科护士应加强自身职业素质修养、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患医患沟通技巧,因急施救、务实工作、团结协作,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对于急性上呼吸道异物梗阻患者,绝大多数会取得很好的疗效的。

参考文献:

第2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簦??婪置谖镌龆嗍保?椒魏粑?舸植诨蚩晌偶案墒??簦?人浴⒖忍岛罂上?В?奁渌?⒎⒅ⅰ1静≈⒐睾吞逭魅缜ㄑ硬挥?勺???灾??苎住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3.护理目标  通过护理要使病人能够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缓解症状,维持病人舒适状态。

    4.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

[1] [2] 

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体位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健康教育

    ()嘱患者及时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

    ()对吸烟者,指导忌烟。

    ()改善劳动与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避免接触或吸入过敏原。

第3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支气管镜;急诊科;临床应用

从1897年德国的Killian首先用食管镜从气道内取出异物开始[1],支气管内窥镜从硬质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发展到电子气管镜,至今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史。近些年,在呼吸内科专业得到了普遍应用,特别是2004年以来,呼吸内镜下介入治疗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以微创的方法解决了大量临床问题。特别在急诊科的抢救室及监护室,支气管镜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困难插管和调整气管插管

在急诊科经常会遇到重症颅脑外伤、颌面部重度损伤张口困难及颈椎损伤的患者不能耐受经口喉镜引导下气管插管,这时应该首选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鼻气管插管早期开通患者气道,为抢救成功赢得更多机会。在急诊科还有一类患者就是体型肥胖颈部短粗、小颌畸形、口咽部及喉部异常,声门暴露不清导致喉镜插管失败的困难插管患者,可行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使患者迅速恢复供氧,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2]。

气管插管远端的位置最好在气管隆突上3~4cm,部分患者抢救过程中紧急经口气管插管,无法准确判断该位置是否合适,气管镜下直视调整可避免插管过深导致单侧肺通气或者过浅脱管。还有部分初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时间过久,口腔护理困难、下颌关节脱位、清醒患者不耐受等问题,可以在支气管镜引导下快速准确的改为经鼻插管。

2 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

急诊监护室部分严重肺部感染,或者免疫缺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痰培养阳性率低,特异性也很差,难以达到"正确"、"准确"的抗感染治疗。而经支气管镜吸出的痰液、保护性毛刷刷检及肺泡灌洗液的细菌学培养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对于我们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有极大的指导作用[3,4]。而且我们的研究显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通过人工气道支气管镜引导下保护性毛刷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没有明显影响,安全可靠[5]。

3 气道管理和治疗肺不张

在急诊监护室有许多多种合并症的患者、高龄患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存在着严重的肺部感染。由于自主排痰无力甚至丧失排痰功能,导致痰液引流不畅,严重时阻塞气道引起肺不张,甚至导致呼吸衰竭。而通常拍背排痰、气道湿化的作用往往不明显,支气管镜可以进入患者下呼吸道,便携式气管镜一般可以到亚段支气管开口进行吸痰、清除痰栓甚至给予局部盐水或药物灌洗治疗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达到肺复张的目的[6,7]。

4 咳血的诊断和治疗

咳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窒息、休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支气管镜下直视检查可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状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在气管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从工作孔道给予注入肾上腺素盐水、凝血酶等药物用于局部止血。还可以经支气管镜引导放置球囊压迫止血。由于支气管镜是直视下止血且操作相对简单,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抢救措施[8]。

5 气管内异物治疗

误吸是急诊科经常能够碰到的疾病,如吸入牙齿、笔帽、花生仁等等,甚至我们曾经探查到图钉吸入支气管内。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明确气管内异物的性质、坎墩的位置,以及肉芽组织包被的情况等。有一部分气管内异物可以通过支气管镜直接吸出或钳夹出来,操作简单。另一部分患者在明确诊断后转入呼吸科全麻后经硬质支气管镜取出异物。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少阻塞性肺炎的发生率[9]。

6 诊断气管食管瘘

急诊监护室内部分高龄、营养状况很差,长期气管插管的患者偶有发现鼻饲时呛咳等情况。怀疑气管插管球囊压力过大或者长期压迫气道壁导致气管食管瘘,但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根本无法诊断,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通过美兰实验来证实是否存在气管食管瘘,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诊断依据[10]。

7 诊断气道狭窄和气管内新生物

在急诊还会碰到长期气管插管患者因插管远端反复摩擦气道内膜发生肉芽组织增生,部分堵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或者曾经气管插管、有瘢痕体质的患者出现球囊压迫部分粘膜增生堵塞气道,严重者会有窒息的危险。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或者排除该诊断[11]。

综上所述,支气管镜在急诊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在我国《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细则》中明确要求急诊ICU基本设备中必须有支气管镜一套[12],也就是要求我们急诊科医生利用这一"利器"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更为快捷、有效的方法。

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的禁忌症: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心绞痛,严重高血压及心率紊乱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状态极度衰竭;③出凝血机制障碍者;④哮喘发作或大咯血者;⑤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13]。

支气管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但技术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如下并发症:①喉、气管、支气管痉挛,多是麻醉不充分,声门开放不够,镜体强行通过所致。出现痉挛应立即停止检查,并吸氧,待缓解后再酌情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检查;②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③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有心脏病的人,是支气管镜插入时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和缺氧所致。如麻醉不完全,刺激强烈可引起反射性心搏骤停,此时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鉴于上述情况,每个进行气管镜操作的急诊医生都应该在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指导下,接受系统正规的气管镜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着重培训和提高临床操作技巧,达到能够独立、正确、规范地处理临床常见问题。使支气管镜在急诊科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急诊医生手中的"利器",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Zǒllner F.Gustav Killian,father of bronchoscopy[J].Arch Otolaryngol,1965,82(6):656-659.

[2]Rodrigues AJ.Difficult airway intubation with flexible bronchoscope[J].Braz J Anesthesiol,2013,63(4):358-361.

[3]Chen JN,.Pathogenic analysis of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pulmonary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via bronchoscopy[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3,93(8):603-605.

[4]Wang LH.The pathogenic analysis of 120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s via bronchoscopy[J].Zhonghua Jie He He Hu Xi Za Zhi,2010,33(10):727-729.

[5]郭伟.保护性毛刷在肺部重症感染中应用价值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02-504.

[6]Qiu YP.Early treatment of atelectasis by bronchoscopy in craniotomy patients[J].Zhongguo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2012,24(12):759-762.

[7]陈桓,纤维支气管镜对肺不张的诊断价值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51,55.

[8]Franzen D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aemoptysis[J].Praxis(Bern 1994),2013,102(15):925-932.

[9]Sumanth TJ.Management of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ies:a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study[J].India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4,66(Suppl 1):60-64.

[10]Garcia NM.Definitive localization of isolated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using bronchoscopy and esophagoscopy for guide wire placement[J].J Pediatr Surg,1998,33(11):1645-1647.

[11]Zhang Jl.A pilot study on interventional bronchoscopy in the management of airway stenosis with benign hyperplasia[J].Zhonghua Jie He He Hu Xi Za Zhi.2011,34(5):334-338.

第4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在我院ICU 治疗的392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量应用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为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均大于1,P<0.01或P<0.05)。结论 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加以预防,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2-41-02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ZHANG Xiongying

Jinhua City Hospital of TCM,Jinhua 32101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Methods To review 3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Results Lots of antibiotics,tracheostomy,duration of mechanical,merge history of COPD,inhibitory acid medicine and hypoalbuminemia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OR>1,P<0.01 or P<0.05). Conclusion We must hav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e risk factors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ICU.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Influencing factors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侵入性诊疗技术的不断推广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各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笔者就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对上述患者的诊疗及预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ICU 治疗的资料完整的392例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17例, 女175例;年龄17~81岁, 平均(49.8 ±11.4)岁。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进行诊断[2]。

1.2 方法

所有病例根据年龄、性别、吸烟史、住院天数、抗生素的应用、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等因素进行分组, 比较各组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男女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较大、有吸烟史、住院天数较多、大量应用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见表1。

2.2 影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控制混杂因素影响,因变量Y为是否患下呼吸道感染,自变量X选取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9个变量,使用条件后退法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自变量结果显示:大量应用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应用抑酸药物、低蛋白血症均为影响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OR均>1,P<0.01或P<0.05),见表2。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流动大,患者通常病情危重,全身状态 及抗感染能力较差,许多患者由于需要特殊诊疗措施人为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容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明显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高龄患者因机体各器官开始衰退,呼吸道防御被破坏,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吸烟使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使呼吸道黏膜屏障作用低下,易致呼吸道感染[4]。住院天数较长可能引起呼吸道正常结构的改变,导致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增生及真菌易感,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合并肺部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由于长期反复感染,清除分泌物功能下降,使肺部感染发生率增加。人工气道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呼吸机通气可使呼吸防御屏障受损,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增加[5]。抑酸药物难以避免破坏胃内的酸性环境,导致胃内大肠埃希菌大量定植,通过胃-口咽-气管途径进入下呼吸道并引起感染。低蛋白血症会直接影响呼吸肌功能导致呼吸肌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清除障碍,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增加。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很多,针对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预防,可以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预后相干因素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64-6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2,25(14):160-161.

[3] 鲍海咏,牛毅,严海萍.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荟萃,2009,24(15):1334-1335.

[4] 杨茁,孙莉,任小平. 肺癌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6):545-546.

第5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妊娠;戊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小球肾炎;护理

戊型病毒性肝炎是全球最主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近半个世纪多次发生大规模暴发,孕妇感染戊型肝炎后病死率高达20%.近年随着基于构象型表位多肽E2的戊型肝炎诊断试剂的出现,戊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于2011年2月收治1例妊娠期戊肝剖宫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肾小球肾炎患者,经积极救治与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好转出院。

1 病例简介

女,27岁。因发热、尿黄1w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w出现发热,体温峰值达39.0℃,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治疗2d后热退,但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深,小便发黄呈浓茶色,当时妊娠第30w,B超检查为单活胎。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入院查体:T36.5℃,P96次/min,R19次/min,BP133/88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皮肤及巩膜明显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无咽红,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音。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隆起(晚期妊娠),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WBC7.52×109/L,N0.72。RBC3.08×1012/L,HB94g/L。肾功能BUN3.1mmol/L,Cr74.2μmol/L。HBsAb(+),α-FP612.8μg/L,抗核抗体(ANA)全套(-),粪隐血(-),尿胆红素(++),尿蛋白(-)。戊肝抗体IgM(+)、IgG(+)。PT12.8s,APTT36.9s。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入院后1w患者黄疸呈进行性加深,总胆红素(TBIL)最高达156.5μmol/L,并且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呼吸急促,窒息感。紧急行剖宫产手术,娩出一女活婴,体质量2.3kg,阿氏评分5~7分。患者仍发热、咳嗽,咳黄色黏液痰。术后第2d出现呼吸窘迫、发绀,血氧饱和度一度降至0.60左右,拍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可见斑片状阴影,考虑肺部感染、ARDS。紧急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抗感染、平喘、祛痰治疗。5d后病情好转,脱机后患者血氧饱和度0.97,能自主呼吸及咳痰,但血压偏高(160/105mmHg左右),用降压药物维持。多次检查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最高>5g。肝病稍稳定后,因考虑肾病转入肾内科行活检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再经护肾、降压治疗10d后检查尿蛋白(-),血压下降,肺部纹理稍增粗,肝功能大致正常,共住院58d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隔离与防护 戊肝应行消化道隔离,该患者免疫力低下,且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为避免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将患者置于隔离病房内的单间重症监护病房,根据消毒隔离原则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严格探视制度,减少人员进出,病房门口和床边设立隔离标识,进入隔离单元的人员均穿戴隔离衣、口罩、帽子和鞋套。患者的医疗器械单独使用,进行操作前后医护人员均使用聚六亚甲基双胍皮肤手消毒液擦拭双手。

2.2多专科联合实施监护 因患者病情危重,请ICU专科护士和妇产科护士到病房给护理人员作护理指导,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安排护龄3年以上、轮转过ICU、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24h连续动态的观察和监护:①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交接班,特别是体温、血压、心率和心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变化;②观察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和节律,有无胸闷、发绀等缺氧表现;③每小时监测尿量,监测24h尿蛋白,连续动态监测血电解质和肝肾功能情况;④请示妇产科给予相关指导,终止妊娠前为防止胎儿宫内窘迫,严密观察孕妇及胎儿的情况,测胎心1次/h,测胎动3次/d,及时将患者和胎儿的信息反馈给医生,同时做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剖宫产后注意预防产后出血,观察宫缩情况、宫底高度及阴道出血量;出现腹痛明显、出血量增加时及时与妇产科联系并给予相应处理。

2.3呼吸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半卧位,剖宫产术前持续给氧,氧流量3~4L/min,指导患者有效咳嗽;②患者因合并ARDS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但由于不能耐受气管插管或吸痰等操作带来的不适,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恐惧、昼夜颠倒、烦躁、易激惹、失去自我控制等情绪改变和心理障碍。为避免人机对抗,遵医嘱使用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达到镇静效果,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改善缺氧,提高呼吸机的治疗效果;③及时清除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ARDS患者排痰功能减弱,加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呼吸机的使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引起痰液淤积,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定时翻身、背部扣击以促进痰液引流;严格掌握吸痰时机,每次吸痰前观察血氧饱和度和进行肺部听诊,当闻及痰鸣音较多、呼吸机高压报警或患者要求吸痰时再行吸痰,尽量减少吸痰次数以减少机械刺激。吸痰时动作果断、迅速、轻柔,吸痰前后均给予纯氧吸入2~3min/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0s/次内,吸痰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一旦发生明显变化及时停止操作。④气道湿化护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易导致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结痂,排痰不畅。若患者痰液黏稠,间歇气管内滴注0.45%盐水;在吸痰前和吸痰中,使用注射器直接向气管内导管注入生理盐水5~10mL,然后进行吸痰。

2.4营养支持 患者因患戊肝后消化功能减弱,再加上孕妇基础代谢率高,患者产后体质虚弱,对营养摄取要求较高,所以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食物,以满足母体及胎儿对营养的需要。带机期间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此时蛋白质分解加速,合成受限,而常规营养支持不能奏效,故给予患者胃肠内营养,加强营养支持,予以能全力1000mL/d鼻饲,温度以30~32℃为宜。病程后期患者因大量蛋白尿,故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清淡饮食,以补充机体丢失的蛋白质。

3 讨论

此例患者在妊娠期间发生戊肝,且产后合并ARDS和肾小球肾炎,病情危险多变,给治疗护理带来极大的挑战。在护理过程中,涉及多个专科,经及时邀请相关专科护理会诊,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同时积极培训和学习,才使得护理工作紧张有序,患者转危为安。因此,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的护士,需坚持不断学习,掌握多专科护理知识及心理学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及肾小球肾炎孕产妇的护理一定要到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和对策,不断提高戊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部感染及肾小球肾炎孕产妇的治疗护理效果[1-3]。

参考文献:

[1]周基莲,付成华.妊娠并发病毒性肝炎48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7).

第6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7-0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近十余年来被国际公认的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提出[2]累及部位主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突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全球报道发病例数以日本最多,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目前尚属于少见病的范畴[3]。由于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病的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误诊率约占90% ,而诊断为DPB 的仅占10.0%左右[4]。近三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首次成功诊治5例DPB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诊治DPB患者5例,其中男3例,年龄分别43岁、46岁、59岁,女2例,年龄分别40岁、62岁。确诊标准符合(1)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史;③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影。(2)参考项目:①肺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②FEV1/FVC%低于70%以及低氧血症(PaO2

1.2 治疗及转归 5例病人均达到临床确诊条件,予阿奇霉素治疗7-10天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消失,遂予口服红霉素转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恢复正常给予停药。其中1例40岁女性病人停药3个月后复发,住院治疗及门诊上述治疗持续1年,病情稳定后停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DPB患者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当患者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诊断名称时,都感到陌生,心理紧张不安,对本病缺乏了解,急于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对本病了解的加深,了解到本病少见且病死率较高,又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焦虑、恐惧情绪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护士理解患者心情,及时告知患者此病最新研究进展,让患者知道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提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经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指导

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对DPB有显著疗效,不论痰中细菌种类,治疗DPB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红霉素治疗DPB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其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黏液分泌,有效治疗此病。初期每日口服红霉素400mg或罗红霉素300mg,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指导患者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本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2.3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PB具有气道高分泌的特点,患者痰量较多,咳大量脓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4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可导致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免低氧血症出现或加重病情。轻度低氧血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氧疗后低氧血症均可得到纠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喘憋、咳痰、有无发绀等症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

2.5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5例病人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指导患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正确使用滴鼻剂,遵医嘱口服鼻渊舒等药物。

2.6 出院指导

在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按时、按量口服红霉素的必要性,嘱患者坚持服药。告知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注意季节变化,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DPB的用药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采取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是否坚持服药。因此病人出院后,记录病情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各复诊1次,以后每年1次,发现患者到期未复诊,及时电话联系。

3 体会

在我国DPB尚属少见病的范畴,多数医护人员对此了解不多,但它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DPB需长期口服红霉素治疗,长期用药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出院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本组5例患者目前控制良好。我们认为,护理此类患者除对疾病症状加以护理外,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2] 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第7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护理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啰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要点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四)治疗原则

    此病一般无需住院。如有合并症或有其他慢性病史的病人可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对于咳嗽剧烈者,可用止咳祛痰药物治疗,但需慎重使用镇咳药;对有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者可适当应用茶碱类或β2-受体激动剂;对有发热的病人,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要有病原学检查依据,否则不宜作为常规使用药物。 

    (五)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询问病人健康史,发病原因、与周围环境因素的关系,以便帮助病人识别疾病的危险因素。

    (2)病情评估  主要是对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和发热等,以便为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咳嗽性质,如干咳、阵发性或持续性,伴随的症状及影响因素等。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视程度,评估是否掌握疾病预防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病人所伴随的相应的心理反应,如呼吸道症状导致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胸闷、气短所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等心理状态改变。

    2.护理诊断  病人可存在的主要护理诊断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护理诊断基本相似,但与个体差异有关。护士可根据病人不同相关因素提出确切的护理诊断。

第8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关键词】 急诊;护理;车祸;急性心肌梗死;颅脑损伤

急诊科是急性危重疾病集中的科室,病种复杂多样,病情严重且发展变化快,抢救工作量大,时间急迫,风险高等特点,对急诊科来讲“时间就是生命”。因此,要求医生应具备多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急诊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因此,要求急诊护士人员具备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患者得到全面的,高效率的急诊救治。

1 颅脑损伤的护理

颅脑损伤的患者到达急诊科后迅速检查、建立静脉通道、检测生命体征、清理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危重病人吸氧、术前准备等。

1.1 建立静脉通道

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有恶心呕吐、失血,失液等体液的丢失,应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后面的抢救工作。脑出血、水肿期均使用脱水剂应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1.2 呼吸道的护理

损伤后患者意识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昏迷时间6 h以上或24 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时,临床上将其归为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1]。重症颅脑损伤常有呼吸不畅,呼吸困难,昏迷较深的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不易咳出,而引起窒息死亡或坠积性肺炎。护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2.1 体位引流 患者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体位引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2.2 随时吸痰 昏迷患者气管插管要经常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1.3 病情观察

1.3.1 意识 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患者由烦躁不安突然转为安静,提示病情恶化。

1.3.2 瞳孔 正常瞳孔2~4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

1.3.3 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感染。血压不稳定,心律不齐及出现不规律呼吸表明病情危重[2]。

1.3.4 颅内压观察 颅内高压最典型的体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躁动不安伴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提示颅内高压,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快速脱水处理,防止脑疝发生。

1.4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除了躯体上的痛苦,大多数还有心理的压力和行为的改变。患者及家属常有焦虑、紧张、恐惧,担心留下后遗症及经济费用过高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所以,护理时应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耐心地给患者及家属安慰、解释及关怀,尽快让患者情绪稳定下来。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而复杂,变化迅速,必须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病症,来势凶,变化多,所以密切监护是处理本病的关键,患者人院前根据120接诊医生告知的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准备,包括床铺、急救药品、呼吸机,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1 一般护理

2.1.1 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不乱搬动病人,尽量使病人放松,消除紧张心理。

2.1.2 吸氧 入院后给与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改善心机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减少ST段抬高的程度和梗死面积。严重者需持续正压呼吸或人工辅助气,连续吸氧时间不少于72h。

2.1.3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情严重,长伴有濒死感,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不良心理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致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进一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扩大而加重病情[3]。

2.1.4 饮食与排便护理 鼓励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半流质,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豆浆牛奶等引起肠胀气的食物。

2.2 特殊护理

2.2.1 疼痛护理 疼痛在心肌梗死中最常见,也是疾病预后一个重要临床表现,有很强的判断预后价值[4]。急性胸痛为早期症状,不易早期作出肯定诊断,而连续心搏的心电图形态变异有助于急诊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5]。疼痛时嘱病人勿紧张停止活动,舌下含服消心痛,在抢救同时不断鼓励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2 心律失常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脏骤停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往往不能够及时地送往医院诊治,给治疗及预后带来不利。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心电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与处理,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2.2.3 心力衰竭护理 一般发生在病初或疼痛好转阶段,以左心衰为主。主要表现为大汗、喘憋、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尿少烦躁等。在护理中应注意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如输液过快、过多、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时用力及情绪激动等。当出现心力衰竭时,立即摇高病床,使病人半卧位,给与大流量吸氧严格控制入量,遵医嘱给与强心利尿、镇静平喘等处理。

护士在急救处理中,第一时间观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心率、心律、湿度以及、体温、尿量等变化,并观察胸前区疼痛的位置、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同时进行连续记录和采集患者心电图、心率、呼吸及血压等,及时报告患者医生,为正确处理做好准备。

3 车祸外伤的急救护理

被称为“世界第一公害”的交通事故[6],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为医疗工作,尤其是医院急诊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急诊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3.1 急救护理

3.1.1 抢救工作 熟悉各种危重病的抢救常规,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及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描记、人工呼吸机、除颤器等;熟记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禁忌证和配伍禁忌,及注射顺序和药品的存放位置等,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3.1.2 及时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保证及时快速的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为需要手术的病人做好及时输入各种急救药品及麻醉药物的准备;为严重创伤重度休克心跳骤停的患者输入升压及血管扩张药准备等。

3.2 心理护理

由于车祸伤致伤的特殊性,伤员的躯体在伤痛折磨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了强大的刺激,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多方面的,如恐惧、紧张、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因交通意外事故是一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灾害,患者不可能有思想准备而常常难以接受现实。因此,急诊科护士在接待伤员时,必须态度热情、和蔼,动作要轻柔,治疗要及时,表示关心同情和安慰,使患者的烦躁、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尽快得到平静。而病人的情绪改变又会影响疾病的转归[7],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3 其他

患者疼痛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重病患者术前准备护理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均对急诊护士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急诊是医院的门户,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每天要面对不同病情、病种的急诊病人,因此,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急救知识和医学知识,成为急诊医生的得力助手,患者的医院亲人和守护神。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 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65.

2 吴晖. 126例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J]. 家庭护士, 2006, 4(7): 32-33.

3 龚南智,王真海.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反应的护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4): 324-325.

4 赵腊梅,蔡慧,徐冬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现代护理, 2008, 16(16): 104-104.

5 Ben Haim SA,Gil A,Edoute Y. Beat to beat morphologic variability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in theemergeucy room[J]. Am J Cardiol, 1992, 70(3): 1139-1142.

第9篇:呼吸道护理诊断范文

论文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危重患者 转动 观察 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328例中男204例、女124例,年龄2~94岁,颅脑损伤患者56例,脑血管意外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胸腹部外伤36例,刀砍伤患者12例,急性中毒15例,心力衰竭患者25例,慢支及呼吸衰竭患者30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55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53例,10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2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 3例在入院后1 h内死亡。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