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幸福的结局范文

幸福的结局精选(九篇)

幸福的结局

第1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特兰斯特罗默是同代人中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已有六十余种语言的译本,而过去15年,他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每年的颁奖时刻到来前,都有许多记者守候在他家门外。因此,当10月6日中午,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布特兰斯特罗默获奖时,在场媒体爆发出一阵欢呼。全世界的诗人普遍认同诺贝尔奖的这一选择,称对特兰斯特罗默而言,这是一个迟到太久的荣誉。但诗人自己表示,此乃意外之喜。在被问到获奖感受时,他勉力说出了两个字:“很好。”后来他又说:“吃惊……很吃惊。”

由于1990年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特兰斯特罗默的语言表达受到了严重制约。他含混而短促的语言,往往需要他的太太莫妮卡翻译或代为表述。但他先后于1996年和2004年又出版了新诗集《悲舟》和《大谜》。《悲舟》成了瑞典当年的畅销书,在其中的第一首诗《四月与沉寂》中,他写道:“我被装入我的影子/像一把琴/在黑匣中”。

特兰斯特罗默的英译者之一、苏格兰诗人罗宾・罗伯森告诉《卫报》,特兰斯特罗默的获奖是“一次漫长等待的幸福结局:解脱的快乐。特兰斯特罗默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最重要的诗人,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这一点终于得到了公开承认”。

特兰斯特罗默有三种身份:心理学家、钢琴师和诗人。心理学是他谋生的专业,弹钢琴虽属业余,却是终生的爱好,即使中风后,他仍然可以左手弹奏,而写诗将使他不朽。

特兰斯特罗默笔下的瑞典充满了宁静的喜悦。“一块琥珀的幽光,临于村庄之上,所有的声音在缓慢飞翔。”这是他的诗《天气图》中的一句,译自1958年出版的诗集《途中的秘密》。

他的首部诗集《诗十七首》出版于1957年,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文学新作之一,其中第一首诗《序曲》的开头写道:“醒来宛如伞降,跳离了梦境。旅人解脱于令人窒息的骚动,朝着清晨的绿区下落。”着实有耳目一新之感。

第2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牛老幺当上了棒棒网的经理。一直以来刘鹏都对牛老幺有误解,并且因为这些误解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直到最后他才知道这些事情与牛老幺无关。佳佳因为一个包与牛老幺产生了矛盾,但是最后她却通过这个人知道了农民的伟大。老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老幺想要把信用卡还给江海洋的时候,却发现卡不在了,正当他觉得难以交代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卡竟然在刘鹏的手中。因为这些信用卡刘鹏遭到了母亲的质问,他非常的生气,告诉母亲自己一直都非常的恨老幺,自己甚至因为恨毒死过鱼塘里的鱼也用老幺的手机发了那些照片。

看到儿子这样极端,母亲不得把真相告诉他。刘鹏爸爸的事情根本与老幺无关,相反还得到了对方的帮助,要不然结局还会更糟。之所以大家没有告诉这个孩子真相,是因为不想破坏他爸爸在他心里的印象。得知真相的刘鹏跪在地上恳求老幺的原谅。

佳佳因为一个包重新认识了老幺,也重新认识了棒棒。从她的神态可以看得出,她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朴实的农民。牛老幺最后当上了棒棒网的经理,但是他不习惯坐在办公室里,来到曾经的饭店实地考察。最后大家一起在饭店留下了合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事实上,细心的人早就注意到,2006年4月访美期间,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中就已提到“要关注人的幸福指数”。

2002年,英国首相布莱尔邀请学者进行“幸福政治”讲座,并尝试建立一种数据统计体系。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内曼提出要建立“国民幸福指数”,并希望这个指数与GDP-样重要。幸福和政治的关系似乎越来越密切,新加坡《联合早报》将之总结为“幸福政治观”。

幸福,这个个人的主观上的感觉,如何同枯燥乏味的政治挂上钩?它会变成那种由政策制定者规定的无聊公式吗?

“测量幸福”并不容易

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总统计师胡品生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早在2005年,国家统计局下属的研究所就开始进行“幸福指数”课题研究,成果出来后,各省统计部门将会采用这套标准进行统计。

至今,这项被列入国家统计局2006年重点项目的“中国国民幸福指数研究”还没有公布研究结果。

《望东方周刊》从国家统计局了解到,幸福指数的具体确定现在还在研究阶段,采用哪些数据,不采用哪些数据,权重是多少,都在探讨之中。同时,统计局人士并没有给出任何出台的时间表。

2006年4月5日,新成立的四川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外公布了“开局之年听民意”的大型公益性社会调查报告,据省统计局信息中心主任唐学清介绍,这次调查首次增加了“幸福感”调查内容,是国内官方统计机构率先进行幸福指数统计的尝试。

据调查显示,被访者认为当前自己生活幸福的占44.6%,基本幸福的占48.8%,不幸福的仅占6.6%,总体幸福感达到93.4%。其中:城市居民总体幸福感93.1%,农村居民为94.2%。

根据了解,由于“幸福指数统计”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省还未正式着手开展,年后才能正式组织专家领导商议讨论具体测量和诠释办法。

2006年初,在“和谐深圳评价体系”中,深圳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设计了两个主观问卷,其中“个人幸福量表”主要测量市民个人幸福感,20个问题包括“好的生活、好的心情、好的人际关系”三部分。

当年“将以发放问卷的方式每年向市民做一次调查”的幸福量表并没有如期进行。乐正告诉记者,“由于我们对幸福的认识不断调整和修正,原来是每年做一次,现在调整为两年做一次,密度已经足够了。”

参考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后,乐正对幸福指数的理解更强调其社会性,“幸福指数是比较稳定的社会心理现象,不会在一年之内上升或下降,除非遇到SARS或战乱,常态下年度变化很微小。三十年来日本的幸福感就没有什么变化。”

据江阴市委市政府要求,在2007年全市机关考核中,“幸福江阴”将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首度列入全市机关工作综合考核体系。2006年10月,十易其稿的“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正式出炉,这套指标体系共设有50余个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分成。它的最大亮点是突破了传统的考核框架,减少“硬性指标”考核,突出“民生指标”考核,实现幸福指数与GDP的同步提高。

不过,这个幸福指标体系最终还未正式“亮相”,因为“涉及的需要讨论的细节还太多”。

记者注意到,这些调查结果大多都没有公开,有学者透露说,“有些对社会影响非正向的结果不便于公开,对社会舆论影响会很大。比方特定阶段指数走低,不仅难以帮助各级政府树立信心,而且大家可能出现一些非理性的归因。”

“幸福指数”不是GDP第二

中国各地政府已逐渐放弃唯GDP论,开始关注更重民生的“软指标”,“幸福指数”的广受重视即被看作是执政理念的可喜变化之一。

但是,当地方“幸福指数”与政绩联系在一起时,会不会出现新的“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的异化?是执政为民的决策参考还是“虚假繁荣”的表面文章?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邢占军表示,幸福指数的改善,要受到宏观的长期的因素的影响,非一届政府、某个领导人或某项政策的功劳,如果把它作为一项政绩,往往就会丧失科学性,进而丧失生命力。

不可忽视的是,与GDP不同的是,幸福指数并不会出现年增长率的问题。在幸福指数存在的同时,也存在着幸福陷阱(当一个社会主要的发展指标在不断上升的时候,幸福指数有可能下降)。

“关注幸福指数是人们发展价值观的重大转变,由关注人们的物质生活转为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乐正强调说,具体数值没有意义,一直做下去才可以看出曲线变化,他希望政府关注发展中的幸福感,但不要太关注分数,要利用这些主观指标分析、寻找原因。

乐正还提到,“用幸福指数衡量政府工作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靠性。没有财政收入那么明快的反应,政府就会很失望。”

世界各地的幸福政治实验

2006年,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了一次针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幸福指数”大排名。结果,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荣登冠军,一批发达国家反而名落孙山。比如八国集团成员无一进入排行榜前50名,英国和美国分别位列第108位和第150位。

2006年5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播放了一部名为《幸福药方》的专题片,共有6集,主要内容是关于幸福的科学、幸福的政策和幸福的力量。片子里,让英国老百姓最为动容的是,在过去5年中,发达国家,比如英美两国的人均财富增长了3倍,但人们的幸福感却下降了50%。

事实上,2002年,首相布莱尔就邀请了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作了一场有关“幸福政治”的讲座,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来提升民众的幸福。当时,莱亚德劝说布莱尔政府接受了他的一条建议,即在全英增加一万名心理医生,来帮助人们如何看待和感知幸福。

从那时起,英国政府便开始了研究和制定有关幸福的政策,并试图建立一个类似于GDP数据的统计体系――“幸福指数”,也称作“快乐指数”。

2005年6月,一个研讨“国民幸福指数”的国际会议在加拿大召开,有43个国家的代表出席。这次会议总结说――财富仅仅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很小因素之一。会议还明晰了有关“国民幸福指数”的四个基本内容:社会经济可持续地均衡发展;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为人民谋福利的良好的政府。

早在1970年的不丹王国,关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政策已然出现。地处喜马拉雅山的不丹,土地总面积为4.7万平方公里,人口170万,当时还是王储的旺楚克国王提出了―个“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GNH)的概念,其中包括四个要素: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和35年后的加拿大幸福指数大会上倡导的四项基本内容几乎一致。

两年后,旺楚克登上不丹王位,开始了自己关于“国民幸福总值”理论的实践,他不发展GDP而是发展GNH,并以此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优先考虑。

第4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在《老大的幸福》中,我们看到,从老二到小五无一不在为了自己的幸福四处奔波,可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唯独只有傅老大,代表了最基层、最普通、最伟大的人民群众这一群体。他待人随和,遇事随缘,从未刻意追求自己的幸福,尽管他承受了很多的不幸:他为了将弟妹四人培养成人,错过了人生的最宝贵的青春,将时间和精力全都奉献给了弟弟妹妹。他带大了弟妹四人,把他们都送进北京的大学,自己却因没有生育能力而婚姻失败,失业下岗而成为一名足疗师。然而,傅老大不仅没有将眼前的困难当做自己人生的不幸,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弟弟妹妹各自成才出人头地,自己更为光彩;虽然身在顺城做一个小小的足疗师,但却深受经理器重,深受邻里爱戴;梅好和乐乐给他带来了人生第二次对婚姻的憧憬……这一切在老大的心中都是幸福的最好体现。乐观、自尊和外向的性格是幸福者拥有的个性特征。老大正是拥有了这些品质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老大的幸福在于知足。老大总是很清楚的意识到快乐人生是自己“调”出来的,只有踏踏实实的做人,做事,才能幸福。用老大的话说“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怎么比怎么憋屈,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怎么比怎么幸福”。他的知足,使自己知性,并使自己平和、平淡,使得自己不再焦躁浮华,不再徒然生悲,只有满足于眼前的生活,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物,才有更好的心情迎取下一个幸福。

老大的幸福在于奉献。二十几年前傅老大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自己的兄妹,将他们一个个抚养成人,自己却错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而几十年后的今天,他又将自己奉献给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乐乐,明明知道这种病治愈的机会非常渺茫,可他还是担负起了这个重担,并继续为兄弟几人服务着,为别人的幸福服务着。在家庭是这样,在社会亦是如此。老大每天给老家的邻居们说着自己编的评书,做着自己的“傅老大体操”,干着自己热爱的足疗事业,为别人排忧解病,他的奉献在邻居的眼中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恰当的说已是邻居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他的眼中,只要家家幸福,人人幸福,他也就幸福了。

老大的幸福在于宽容。傅老大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他才能活得这样豁达,这样潇洒。面对赵局长的阴险狡诈,老大依旧帮助他的父亲治疗失眠,仍然拿出那对金鸳鸯传送最美的祝愿。然而当赵局长污蔑三弟贪污之后,老大并没有揭穿赵局长的老底,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了他做人比做官更重要。正是老大这种无处不现的宽容,才使得家人更加团结,使得外人对他敬如兄长,使得老大更加幸福。电视剧传达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包容整个世界,才能将快乐与幸福揣在心里,时刻的感受着。世界需要宽容,宽容需要理解,理解需要人们用一颗善良的心来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尽管事事不会尽人意,但是只要以一种豁达的情怀去面对,幸福离人们还远吗?

老大的幸福在于舍得。很多人认为,电视剧的结局并不是很完美,老大始终没和自己喜欢的梅好一起生活。其实,老大需要梅好,然而当老大宣布幸福的消息的时候,却在兄妹的阻挠下失去了梅好。“梅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这个被设定好的结局一样:梅好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归宿,乐乐有了更好的治疗环境,母子俩不再漂泊不定,于是老大幸福了,因为他知道舍得。看到梅好走进婚姻的殿堂,老大并没有怨恨也没有懊恼,而是给梅好送去了他的最美的祝福。这个结局昭示给人们这样一个答案:放手,生活会变得更加潇洒,更加自在。如果一个人的“舍”,会带给其他人以“得”,那么,这样做是不是会更值得?幸福,正是这样。

第5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小时候,幸福是一颗甜甜的糖果。长大后,幸福是一通短短的电话。现在,幸福已变得的模糊不清,我曾想是因为我拥有的太多了,还是过去拥有的太少,只要得到一件就会容易满足,就会感到幸福。多数人总会认为幸福就是拥有快乐,就是自身的欲望得到满足,就是获得利益。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中,我们却越发的感到不幸福,甚至苦恼,痛苦。常常感叹幸福怎么这么难,也会自我安慰的说:“迈过这个坎就会豁然开朗了,达到某个高度就拥有幸福了。”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的上演着,我们似乎总在绕着幸福跑,却总也抓不到幸福。

直到读了赵汀阳的《论可能生活》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现在社会表面上看上去成功的回避了诸如幸福这样特别困难的问题,它试图用快乐替代幸福,认为这样生活就万事大吉,但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快乐无助于增加幸福,与快乐相比,每一种幸福都是非消费性的,它会以纯粹意义的方式被保存积累,会永远成为一个人生活世界中抹不掉的一层意义,幸福正是生活本身的成就,是人生中永恒性的成熟。幸福也不是欲望的满足,欲望被满足恰恰意味着这种满足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追求满足就是期望有一个结局,而有一个结局的事情的意义必定是有限的,但只有具有无限意义的事情才是幸福的源泉,具有无限意义的事情是做不完的,所以值得一生去追求和珍爱。过分的满足或重复的满足令人厌烦,而幸福却多多益善。与利益相比,利益是为了生活,但生活并不是为了利益,幸福的事情是生活目的,利益是实现目的条件,而幸福是生活目的的实现的效果。

幸福是存在于行动中,必须身体力行。作者认为知足常乐不可信,幸福是实实在在的,幸福的幻觉是难坚持长时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不是幸福,因为我想要的不一定是对我好的,误导我们去相信不一定是我想要的,幸福问题必须要卷入他人问题。宗教信仰中的幸福也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人们只能把幸福落实在现实世界中而不能指望另一个世界。幸福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幸福不能仅仅通过好的结果来定义,还必须由美好的行动过程来定义,否则不可能有幸福。幸福的行动应该是给予性的,自由给予使人幸福,它直接地,无代价的使生活变得更丰富,幸福是绝对的收获。

第6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叶夏,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1]。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这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2]。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正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在浙江省和宁波市的统一部署下,鄞州区通过大力推进和落实“名校长工程”、“领雁工程”和开展“名师强师工程”等重大举措,为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对幸福校长的成长和幸福学校的培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我们通过文献调研、座谈会和实地考察三种形式以鄞州区教育为研究个案展开校长队伍建设的调研工作。我们研读了鄞州区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重要教育文件,相关教育论文、媒体报道、科研课题进展报告和特约校长、教师开放式问卷结果等文献材料100余篇,举行了座谈会7场,重点考察了乡镇中学1所,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总结与提炼,我们认为,鄞州区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虽然没有“幸福校长培育工程”的提法,但在目标上与之是一致的,做法上是有效的,在效果上是深入人心的。因此,有必要将其做法或经验总结出来,以资借鉴与参考。

一、积极理念引领校长为学生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是否幸福既需要考察导致不幸福的消极因素,更需要研究促进幸福的积极因素,而后者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关于积极因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主观的层面上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个人的层面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和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社会支持系统[3]。因此,一个校长是否幸福取决于其个体的心理体验、心理品质和社会认可度。对影响校长幸福体验的内部根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探索校长幸福的源泉,诸如服务是校长最大的幸福、校长的角色就是创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爱的高度决定幸福的高度、幸福就是享受教育、用微笑诠释你的幸福、学会尊重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等真知灼见都反映了一线校长的切身体会。二是关注校长不幸福体验的源泉。不同研究所得出的共性结论包括:工作压力感、工作倦怠、消极心理品质、神经质(稳定性差)和身体症状等[4][5][6]。

影响校长幸福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因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具备创新、爱学、爱、幽默、欣赏、坚持、公正、信念等积极心理品质的校长幸福感更强,而人际敏感、负性认知、负性应对方式、完美主义、弱领导力、消极自我概念等消极心理品质会大大降低校长的幸福感[7]。一般认为,领导和政策支持、教育理想有实现空间、领导班子团结、师生认可、学校努力和社会声誉高是校长感到幸福的主要积极社会因素,而小学校长面临的最主要的负性社会因素是:绩效管理、新课改与工作成就、社会支持低(人际关系、社会要求等)[8] [9]。

幸福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目标,是教育事业的终极使命,更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宗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幸福的校长办出幸福的学校,幸福的教师教出幸福的学生。要做一个幸福校长,校长个体首先应该拥有较高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成就感,同时校长应该能够通过管理工作激发师生的自身潜能,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实现学校的发展依据而不依赖校长的管理,主动而非被动地科学运行,最终使一切教育活动都能服务于“为学生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基”的目标。为此,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要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人才。大胆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学校校长的探索和试点,打破级别、资历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2]。

鄞州区教育局在校长选聘、引进和培养中,非常重视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领。在小学、初中、高中以及职高的校长座谈会上,校长们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办学理念上大胆创新的特点。同时,鄞州区加大实施“特色兴校,品牌立校”战略,要打造城区教育新品牌,坚持“外引内培”,集聚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长、名教师,构建与品质城区相配套的教育格局。鄞州区要打造特色学校新品牌,围绕“一校一品”目标,创新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多措施并举推进教育科研、特色课程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壮大品牌特色学校规模。这些举措对于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必然起到积极作用,而学校的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必然会提升校长的职业幸福感。

二、有效实施“名校长工程”和“名师强师工程”

近年来,鄞州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事业发展成就显著,荣膺宁波市教育系统年度目标考核“六连冠”,呈现出品牌响、亮点多、统筹优的可喜局面,形成了诸多值得进一步强化提升甚至全国推广的好经验。在校长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鄞州区认真贯彻浙江省和宁波市的统一部署,积极在本区组织参与了浙江省“名校长工程”、浙江省“领雁工程”、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宁波市“名师工程”,自主开展实施了“名校长工程”和“名师强师工程”。

(一)为幸福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

鄞州区各级教育分管和主管领导充分重视校长队伍建设,2006年以来积极支持本区校长参加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e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研讨和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活动,认真组织落实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认真组织做好宁波市名校长评选与考核活动和宁波市名校长带徒活动,先后制订出台了《鄞州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强师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鄞州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实施意见(试行)》、《鄞州区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文件,有力有效地保证了校长队伍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幸福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二)为幸福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全面指导

根据《宁波市名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和《宁波市实施“名师工程”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鄞州区结合时代要求和教情需要,认真领会宁波市优秀校长的条件和标准,使名校长基本条件深入人心:名校长应为教育思想领先、教学业务精通、管理能力高超、办学实绩突出的优秀校长,是教师的表率、管理的专家。基本条件为: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依法治校,政策理论水平高;管理水平高,实绩明显;以人为本,重视队伍建设;科研意识强,成果突出;个人素质好,公认度高。鄞州区结合名校长评选活动,为全区校长专业化发展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在此基础上,鄞州区还在校长激励机制、身心健康维护和积极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未来规划,并将逐步尝试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加强师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指数等指标,从而为幸福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全面的引领和指导。

(三)为幸福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构筑科学精神

校长的幸福还体现在教育管理能力的不断提

高和学校办学的可持续发展上。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更高层次的提升和引领。为此,鄞州区积极与中央教科所等教育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开展教育改革试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小班化教育等省级重大课改项目,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力图探索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教育改革发展“鄞州模式”。校长在这一活动中必然是中坚力量,在各自学校中更是起到“领雁”带飞的作用。实践证明,牢牢把握科学精神,通过科研促进改革与发展,是校长保证学校可持续幸福的必然保证。

鄞州区教育局在素质提升工程每年150万专项经费基础上,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教师交流、名师工作室、优秀专业教师引进、科研成果推广和教师奖励等,实行专款专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10]。鄞州区教育局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校(园)长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研究等方式,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而且,鄞州区教育局在校长培训中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先进理念和突出能力的现代校长素质要求。这些显然是当代幸福校长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

――――――――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 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51.

[2] . 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EB/OL]. 省略/ldhd/2010-08/31/content_1692288.htm.

[3] 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00―380

[4] 何金钟. 爱的高度――一个校长老师的教育手记[J]. 现代校长,2006(10):61―62

[5] 高维迎. 服务是校长的最大幸福[J]. 湖南教育 ,2007(10):32.

[6] 廖传景. 中学校长身心健康与工作倦怠的差异及相关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08 (4):27―29.

[7] 武雁萍,马雪玉. 中小学校长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关系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2(4):87―90.

[8] 吴洪乐. 校长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维护[J]. 教学与管理, 2004 (10):31―32.

第7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XX乡村建站近期工作总结

XX乡党委、政府:

    XX乡村建站将2016年12月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是恒大幸福X村剩余50户搬迁对象上报、审核、走访工作;二是恒大幸福九村蔬菜大棚灾情边坡支护工程;三是奢香古镇搬迁对象24户分房搬迁工作;四是恒大幸福X村剩余4户搬迁对象审核、走访;五是恒大幸福九村搬迁对象搬迁旧房拆除工作;六是恒大幸福九村800KV箱式变压器安装、移交工作;七是恒大幸福八村生活用水施工;八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期)村庄规划编制、施工进度;九是2016年美丽乡村一户一档工作;十是小城镇建设工作;十一是配合设计单位红旗村集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十二是整理恒大项目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十三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十四是完成广州市对口帮扶XX乡红旗村青木组工作;十五是住建局、美丽乡村创建办、移民局、县移民搬迁指挥部要求上报的进度或报表;十六是县移民局、县规划局、县住建局、恒大指挥部、扶贫办、县发改局临时性工作;十七是乡党委、政府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如有不足之处,望领导批评指正。

第8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关键词:扬州;生态建设;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71 -03

一、研究背景

(一)背景及意义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的推进,使得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社会机制和人的思想观念得以更新,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2013年出台《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计划用七年时间打造一个生态安全可靠、生态文化先进、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人居优美、生态制度完善的宜居城市。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已经成为扬州市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今后任务。可是,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居民幸福感很难令人满意,加强城市生态化建设对减少城市化危机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扬州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Wanner Wilson在《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一文中,首次定义幸福是实现个体的价值观及生活满意度。我国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幸福感的度量,在中国知网上以“幸福感”为关键词可以搜到从1996~2000年共25篇,2001~2006年共249篇文章,特别是近五年,相关文献激增,达1690条。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后,居民对幸福感的需求就会逐渐增加。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对居民幸福感指数的研究,国外要大大超前于国内,国外学者在心理学、经济学、环境学等众多领域都进行了幸福感的研究。从研究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容上看,大部分学者着力于生态化城市建设进程和生态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研究。而国内将两者相结合,研究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居民幸福感的关联度的文献则相对较少。

二、研究内容

(一)问卷调查情况

1.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80份,有效回收7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5%。

上图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人群中男性占28人,女性占52人,其中30岁以下37人,30岁以上的43人。

图1 背调查人员性别、年龄分布

2.问卷反映扬州居民幸福感情况说明

上图显示扬州居民感觉自己生活幸福的占73.7%,其中非常幸福占23.7%,比较幸福占51.2%,感觉不幸福的占26.3%,其中一般占17.5%,不太幸福占7.6%。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本科以下学历中,感觉自己不幸福的占32.65%,本科及以上学历中不幸福的占10.34%。学历越高不幸福感越低。月可支配收入越高,居民幸福感越强。1000以下的居民感觉自己幸福的占65.2%,1000~3500的占77.4%,3500~5500幸福的占80%,5500以上收入的人100%感觉自己幸福。

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性别、受教育程度、月可支配收入等都是影响扬州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3.影响扬州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扬州居民认为居住环境、收入水平、工作学业压力、社会安全等也是影响生活幸福的“压力”来源。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行,扬州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强,从简单的关心家庭生活到更加关注社会环境,扬州居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

扬州居民认为最有可能增加自己幸福感的因素是舒适的生态环境,其次才是稳定的收入、安定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4.扬州居民对生态环境的看法

对于是否同意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填写问卷的扬州居民中有72人同意,仅有1人不同意。数据显示,扬州居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生态环境。

上图显示居民对扬州市目前的生态环境满意的占71.3%,其中非常满意占17%,满意的占53%;感觉不太满意的占29.7%,其中觉得有待改善的占24%,不满意的占6%。

(二)扬州城市生态化与居民幸福感关联度

扬州市主动对接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城市定位为“对外辐射能力强、协调发展”的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2003年扬州市人大通过了《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扬州生态市建设提上日程。

扬州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扬州市的生态状况,《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扬州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科学地评价扬州城市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对城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扬州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必须是对客观实际的抽象描述。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繁多,如何准确地把握其特点,从大量的表现城市生态化水平的因素中进行高度抽象、概括,抓住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东西,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关键。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独立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发展性、重点突出原则,择优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

2.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因素

在扬州城市生态化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指标体系中,涵盖了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子系统指标反映了城市区域内自然生态水平,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景观建设,城市面貌等。经济因素子系统指标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数额,产业发展结构等。社会因素子系统指标反映了城市整体文明和文化程度,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城市的人口状况,就业失业率,医疗教育水平等。

三、扬州市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一)开展生态教育宣传,大力普及生态文明意识

大力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建议扬州市政府可以从多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1.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党政干部培训体系中,公务员任职培训应当安排生态文明理念、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2.重视生态文明课堂教育,把生态知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实践与主题教育活动。

3.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内容,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向农村传播。

(二)加强自然资源保护,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依据扬州的地形地貌及生态基础,规划形成南部长江河流江岸型横向生态安全防护带,中部沿京杭运河及邵伯湖、高邮湖形成的纵向水系生态安全防护带,西部丘陵山地生态安全防护带,东北部里下河农业、水系复合生态安全防护带,中部农业基质型生态安全防护带。着力强化生态保障空间维护,严禁一切与主导生态功能不一致的开发建设活动,进一步形成扬州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格局。

(三)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

以国际化为引领,以市场为推动,传承沿江、沿河、沿路发展的总体框架,依托部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园区、主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等区域,着力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共建共享,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层次提升,逐步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结构。

(四)传承扬州历史文化,打造扬州名城的文化标志

扬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人文荟萃,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在城市建设中要时刻体现扬州历史人文特色,弘扬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的优秀传统。结合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展示地方特色生态文化。建设扬州生态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与周边经济、文化区域互补,交通便捷、配套设施齐全、环境独佳、功能齐全的生态文化产业基地和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心。

四、结束语

2013年11月扬州市政府出台的《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研究报告》已经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未来七年的总体规划目标,扬州将以优质的产业生态服务、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悠久的人文生态传统为特征,促进传统经济向开放型循环经济、互补型共生经济和规模型网络经济转型,不断探索苏中经济跨越式腾飞的新模式,将扬州建设成为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居住环境优美,居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

参考文献:

[1]Wanner Wilson, Rotter J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

[2]宋丽娜,Simon Appleton.对中国当前城市社会稳定性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04).

[3]戚雪枫.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

[4]鲁元平,王韬.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0,(05).

作者简介:

第9篇:幸福的结局范文

[关键词] 老大;幸福;幸福观;建构

人类文化总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丰富,作为文化要素的“观念”也总在否定之否定的循环中不断解构建构。商品经济时代,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生的是人的精神向度的不断丧失,人们的欲望似乎越来越难以满足,具有金钱财富但幸福似乎与人渐行渐远。沉湎于物质泥沼的人们要寻求怎样的生活,什么是幸福,幸福何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带着温情的人文关怀试图在诠释。幸福为每个人所追求,故而《老大的幸福》能搔动每个人的神经,因而收视率为央视首播收视率之冠,并引发一场对幸福的热议重解。那么该剧彰显了怎样的价值诉求,受视者欣赏中得到怎样的启迪?剧作意图导引潜在对平和生活向往的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重新审视与建构自己的幸福观。

一、《老大的幸福》的幸福观诉求

何为幸福,幸福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这是取自文本的解释。不难看出,其意内涵有外部与内在的精神和谐。幸福是一个多解的命题,《老大的幸福》中文化局副处长老三傅吉兆的扮演者李威认为,幸福没有定义,因为幸福百态,冷暖自知。房地产大亨老二傅吉安的扮演者周浩东也认为,幸福因人而异,不一定有车有房就幸福,也不一定四处奔走就不幸福,关键还是看自己。“看自己”,似乎更强调的是自我观念的操持。涵盖全国22个省、5大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2009年中国幸福指数调查,用数字显示了北方人幸福指数高于南方。学者认为,因为北方人的生活节奏较慢,南方人竞争激烈;北方人天性豪爽乐观,南方人相对细腻善感;南方人前卫,北方人自足自娱等。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外在因素之外幸福还与人的内在天性、心理观念有着直接关系。这使我们想到行走在无尽沙漠之中的两个人,水袋里各剩下半袋水,一个说“唉,只剩下半袋水”,另一个说“还有半袋水”。同样的境遇条件,前者悲观后者却不无满足。从心理科学角度看,幸福与否又是一种心里感觉,如俗话所说,苦乐在于一念之间。或许从中我们会得到些许启发。

那么,剧作通过小人物傅家兄妹的生活演变,意图要建构一种怎样的幸福观?这正是全剧倾心表达的根本问题。《老大的幸福》演绎一个憨厚老实而又乐观的兄弟老大傅吉祥,供养弟妹四人上大学在北京工作,因自己无生育能力婚姻失败而又下岗后做足疗师,在东北顺城过着简单快乐的生活。几个自以为幸福的弟妹们为报答大哥,设法撺掇大哥到北京过幸福的生活,但因幸福观价值观的差异,老大执意重返顺城。北京的四个弟妹次第受挫失意甚至痛不欲生,老大又一次次重返北京启发他们寻找到另类的幸福,同时还一直照顾着孤窘无依的梅好及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乐乐。寻索这些小人物故事所隐含的幸福观念,须要去感知贯穿全剧的主题歌词:“让我们牵手去找幸福,你幸福我也幸福……得到的是没有苛求,失去的不必在乎……得到是福,失去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它集中地解读了老大幸福观的内核与人生境界:“利他”是福,利于他人则彼此和谐愉悦幸福;不苛求甚至失去也是福,不苛求于事则无急功近利的焦灼,“是非成败转头空”,失败的寂寞里蕴含着精神的释然也是福;知足才是最幸福,应知百万富翁也有所欠的苦恼,箪食瓢饮又会有杯水车薪的满足自适。假如每个人都如巴尔德斯所说,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利人知足,追求而不苛求,是否会少几许烦恼,多几许淡定安然内心的和谐,品尝到更多的幸福滋味?这是一种境界,一种需要建构的观念。陶渊明归居田园为失落士大夫筑恬然自适之巢;建构新的幸福观则为我们当下每个人筑起幸福之巢。傅老大有句口头禅“调一调”,他调的是个人、他人,调的是社会转型期人的心气、观念,调的是社会人际的和谐幸福。范伟亦庄亦谐的喜剧性表演所形成的范式幽默,正与幸福的内涵熨合,形象地诠释了“幸福”。

二、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与幸福拯救的悖论

意欲彰显傅老大幸福观的价值,电视剧让他与视金钱为万能的老二吉安、望夫成龙的老三妻子、追逐虚荣梦想豪宅别墅的老四吉星以及忽视素朴爱情想钓金龟婿的小五吉平的幸福另类构成纠结碰撞,让以金钱权欲虚荣为幸福的弟妹四人报答大哥“拯救”大哥幸福的行动,酷情地绞杀大哥的爱情,悖论下完成幸福观的解构建构。傅老大憨厚真诚,拯救了绝望轻生的梅好并收而为徒教她足疗,与其孤独症的儿子乐乐情如父子,自适地生活在东北小城。弟妹们接大哥进京享受幸福与梅好带乐乐进京看病,把老大和梅好捆绑在一起,“有我必有她,有她必有我”,“咱们就像炖菜,小火慢炖,时间挺长,最后味道却不错。”于是,傅老大致信弟弟妹妹:“我这朵蔫巴花又重新绽放了,那让大哥怒放的就是眼前的这位女士。”宣布与梅好的婚姻,却遭弟妹们异常冷遇,并加紧了对他们爱情的颠覆。先是处心积虑地撮合大哥与高级白领辛雯的结合以离间;立马又迫不及待地用两万元补偿斩断梅好与大哥的情缘,最终以“冷酷的爱”,摧落了大哥与梅好的爱情花蕊。

要给予大哥幸福却毁了大哥的幸福,“救世主”反要被“子民”拯救,《老大的幸福》演义一个荒谬的逻辑。三弟傅吉兆无心仕途钻营,但妻子小南却急望丈夫做“正处长”,老大用“做人比当官更重要”完成了对小南的灵魂救赎。拍电影的龙套演员四弟傅吉星极为虚荣,疲于奔命却梦想住上豪宅别墅。“没别墅我对别的没兴趣”,“你要真怀孕,我就喝药水”,吓得有流产史不可能再孕的妻子苗苗要去流产。老大又以自己的小智慧,使老四觉得孩子是第一别墅是第二而重宿爱巢。优秀剩女妹妹吉平,博弈股市非嫁可依靠的有钱人。幻灭之时大哥让她明白,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珍惜爱自己的人,为她挽回了真爱与幸福。傅氏家族最成功者老二傅吉安视金钱为最真实的东西,虚荣张扬,过着表面光鲜的上层生活,感情上与明月保持着一种有名无实的契约婚姻。后因楼盘欠佳,资金链断接而破产。内心脆弱的他轻生跳楼、割脉、自溺,都被老大“打岔”挽救,并用“三个和尚”的故事,让他明白有时候“什么都没有,没什么不好”,使他感悟亲情幸福胜过金钱,走出了死亡的纠结。是老大重构了毁掉自己幸福的弟妹们的幸福。马克思说过:“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傅老大就是这样一个臻于完美的形象。[1]

被给予幸福的大哥却以爱情的失落而告终,留下似乎让人“心酸的笑声”,这在情与理上都难脱窠臼。但就电视剧的构思艺术言,这种富有戏剧性的结局却实现了悲剧性审美,让幸福更具有丰富深邃的解读内涵。设若让剧情归宿于老大和梅好终成眷属,那么幸福只能是善有善报层次的解读,似乎顺从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唯其以老大婚姻作悲剧性结局,才更能传达出对幸福的丰富性理解,幸福的本意不一定是圆满,幸福原本包含对不圆满的超越,这种幸福观的建构更现实而有价值。面对婚姻的不圆满,老大依然觉得“好了,儿子有家了”,“原来咱爷儿俩是一对金鸳鸯呀”,哼着“幸福就是毛毛雨”,牵着乐乐踏上了回乡的路。凄楚之余,观众是否更觉得于此读懂了老大“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幸福“只有心里高兴自己掉下来”的潜台词。这让我们想起了马丁•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2]的话,启迪人们超越沉沦,筹划生存,达到生命的本真状态。

三、终极的人文关怀与幸福指向

观看《老大的幸福》,让人透析到剧作借傅老大等小人物的幸福历程所浸淫的终极人文关怀。人本是以人为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不仅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反对宗教迷信起过作用,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核心的人文理念。《老大的幸福》以人类幸福为视点,直观人们的生存状态、意义价值,寄托着对生命本真终极的人文关怀,既是一个传统的也是一个现实的永久性命题。物欲泛滥的背景下,对物的过分依赖导致了人自身的物化,其结果不仅是人本真的丧失甚或道德的失落,而且使生命个体植入了更多的困惑无奈焦灼,而少有淡定平和的生存状态,幸福的指数并未与飞速高升的GDP同步。如何获得那种释然自在的幸福感,人们都潜在一种心灵寻索的集体无意识。《老大的幸福》在欢乐而不无凄楚的氛围下,导引人们去理解幸福,解读幸福的密码,重构灵魂畸变下的幸福观,正显示了作品终极的人文关怀的审美向度。因为这种出于人文关怀的幸福观的重构,是以社会矛盾为基础提出的,无疑是一种更为负责的理性的回归,具备提出社会问题引发探讨的社会责任感,并进而立足于观念的认知确立而解决社会问题的智慧。故而作品是喜剧的也是严肃的,有深远的人文价值、直接的当下意义。试想,一部喜剧作品带给观众的仅仅是热闹打趣,缺乏浓重的社会问题意识及其处理方式的描绘与展示,退守到迎合大众消费娱乐的水平,其价值意义几何?

如何衡量生命价值,美国伦理学家认为:“生命本┥怼―或者说――单纯的活命――来说,并不具有内在价值。为生命提供价值的不是纯粹的肉体存在,而是生命的质量。”[3]这显然是我们判断生命价值的理性标准。判断生命的质量要有合理的幸福指向,而有质量的生存就离不开自由、尊严和自主等。而傅老大的幸福指向是利他的、尊严的、自由自主的,也是自信自足的。他不同于所谓阿Q精神,阿Q表现的是那种国民性中的劣根性、自我麻痹;老大则是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也没有道家那种消极避世安于现状;他有理想和追求,有一种直面困难 “向前冲”的力量与小智慧。傅老大最突出的幸福指向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既为弟弟妹妹的幸福而幸福,也为血缘之外的梅好母子的幸福而幸福,为所有交往的人送去幸福。老大的幸福又是指向自主、尊严的。梅好和乐乐是他自主的永远的选择,为此他机智地绕开弟妹的关怀羁绊,宣布向梅好“绽放自个蔫巴花”;也自主地执著于他的“足疗”,为此一次次要重返顺城。当他到三个弟弟家宣读他“致老傅家兄弟妹妹的一封公开信”看到弟妹冷淡敷衍时,老大看着疲惫的梅好,以大哥的威严打电话“威胁”弟弟妹妹“必须再次到出租屋见大嫂”。当老大送给赵局长夫妻一对镀金“鸳鸯”礼物,被当做行贿举报到局纪委尊严受到伤害时,老大略施小计使赵局长到老三家真诚道歉,维护了自个与老傅家的尊严。老大的幸福指向又在于他的自信与乐观。他也给梅好自信,“你是傅老大亲传弟子,属于名门之后,在按摩界属于贵族,贵族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我觉得不光在技艺上要技压群芳,在形象上也要鹤立鸡群。”尽管在陌生的城市时时碰壁,他都能乐观面对以朴素的智慧去摆平,一件件棘手的事他都弄得“妥了,妥妥的了”,永远自娱自乐,一路风光。

《老大的幸福》以震撼的力量为人们祈福,以观念的重构为人们祈福,《老大的幸福》阐释了有价值的社会议题。

[参考文献]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2]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