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脊柱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脊柱康复护理

第1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95-02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及大小便失禁。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常造成截瘫或四肢瘫,使患者丧失站立及行走功能,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脊髓损伤产生一系列的功能障碍,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家属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打击。因此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2]。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我科收治了35例脊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通过早期的康复护理介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35例,其中男26例,女9例。颈椎6例,胸椎11例,腰椎18例。

2.方法

患者入院之初即由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语言沟通收集其一般资料,了解其心理及社会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护理目标、计划及程序。并采用床边讲解及示范的方法进行护理每天1次,每次30~50min。

3.康复治疗

3.1 心理护理: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常产生焦虑、悲观、恐惧的心理,术前通过入院评估了解患者的家庭、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损伤后表现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疏导,做好心理护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及可能的预后,告知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和护理上要积极配合,病情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鼓励家属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患者以帮助,因为家属的支持和鼓励是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柱,对患者病情的恢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3.2 的护理:病人早期应卧硬板床休息,变换时应有三个人协助,而颈椎病损者应有四个人协助(其中一人固定头颈部)保持头、躯干成一轴线,防止加重脊髓的损伤。

3.3 饮食的护理:患者于受伤之初大多有腹胀,胃口不开,可采取腹部按揉或肛管排气以减轻腹胀,增进食欲。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增加钙质的摄入量,促进康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4 排尿的护理:早期留置尿管,每2~4h一次,以训练膀胱功能,防止膀胱肌肉萎缩。待脊髓损伤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情况予采取间歇导尿法处理排尿的问题。有研究表明:间歇导尿是处理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的危险,同时改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的处理脊髓损伤病人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3]。

3.5 大便的处理:脊髓损伤的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制订个体化的肠道功能康复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鼓励并训练患者及家属参与肠道训练。刘翠青等报道,肠道功能康复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形成规律性排便习惯[4]。

3.6 皮肤护理:患者由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稍不注意极易出现压疮。可启用翻身卡,每2h协助轴线翻身一次,轮流采用平卧和侧卧位,避免拖、拉、拽等动作。受压部位可垫水垫,以减轻局部压力。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整无碎屑。

3.7 康复训练:入院后即给予全面的功能评估,根据脊髓损伤水平、类型及残存的运动感觉功能,制订个体化、阶段性的康复目标及康复程序。病情稳定后即开始进行肢体的功能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

3.8 健康教育:关系到患者终生的健康自我管理,是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根本保障[5]。而康复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能使患者的身体水平、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3.8.1 在住院期间教育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培养患者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利用残存的功能去代偿致残部分的功能,尽可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动作。为回归家庭与社会做好准备。

3.8.2 协助患者制定一个长远的康复训练方案,使其出院后仍能坚持不懈地进行康复训练。

3.8.3 加强二便管理:包括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两方面的配合,因二便处理得当可提高患者的自尊心,也是回归家庭与社会的基础。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肺部和泌尿系感染的发生。

3.8.4 制定合理膳食食谱,进行维生素、蛋白质、钙的合理摄入需要指导,以增强体能、抗病能力和身体免疫能力。

3.8.5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性康复教育,因性康复是维系一个家庭完整的必要前提,只有家庭完整、稳定,才能给患者提供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4.结 果

35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从13~210d不等,平均65±9d,经过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均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能维持良好的通气状态,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能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掌握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及早稳定脊柱,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减轻脊髓水肿和继发性损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的康复护理是整个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内容是护士指导患者本人和家属协助的“自我护理”,这种“自我护理”可使患者终身健康管理受益。对本组脊髓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以康复护理人员为主 导,患者本人、家属密切配合相结合,因而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者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重返社会。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残损的程度,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军发,吴毅,胡永善,等.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5):358.

[2] 杨美惠,陈建珍.健康教育在颈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3,1:77-78.

[3] 吴志文,刘雪梅,刘根林等.脊髓损伤患者的清洁间歇导尿[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91-93.

第2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指导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中60%左右伴有髋关节受累,致使髋关节功能障碍,久之使髋关节骨性强直,造成终身残废[1]。髋关节损害严重影响AS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预防和矫治AS髋关节损害的有效手段,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等优点,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在AS髋关节置换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及术后康复指导的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AS患者83例,男54例,女29例;年龄23~55岁;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2例,均为骨水泥型。手术时间为入院后4~9 d;术后住院时间10~19 d。83例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无皮肤坏死、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假体脱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伤口均在Ⅰ期愈合。术后评估,优良76例,优良率占91.57%。

2 护理及康复指导

2.1 心理护理 AS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属于较大的手术,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因此,患者入院后,要热情接待患者,并及时有针对性地与患者交流沟通,消除其疑惑及恐惧心理。术前让患者了解AS髋关节损害的严重性及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可能性,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及优点;讲解此类手术的成功案例,使患者对病情及治疗过程有所了解;制订周密的手术计划和术后护理计划,使患者配合手术前后的治疗及护理,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准备 术前根据医嘱常规准备、备皮、皮试,给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按医嘱给术前用药,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术前要求患者做适应性锻炼,主要是直腿抬高锻炼。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床上,下肢伸直尽量抬高,然后放下,如此反复进行,锻炼股四头肌收缩力量,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还要训练和适应床上解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2-3]。

2.3 术后护理

2.3.1 基础护理

2.3.1.1 观察生命体征 每小时测BP、P、R各

1次;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前按麻醉护理常规进行,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术区切口渗出及敷料包扎情况,做好护理记录;患者清醒后有无疼痛,遵医嘱应用止痛剂。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1.2 护理 术后6 h患者仰卧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功能位),避免翻身;两肢之间用硬的三角形枕固定,穿防旋鞋;必要翻身时要整个身体转动,不要只动上身;搬动患者或使用便盆时,要将患者整个骨盆及患肢托起,避免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收、内旋,以免脱位。

2.3.1.3 引流护理 术后切口常规置负压引流,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脱落,以防切口积血和血肿形成;同时注意观察引流液性质、色、量、引流速度,做好记录;一般引流24~48 h,引流量明显减少后即可拔管。留置尿管保持通畅,及时记录尿液颜色及尿量。

2.3.2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2.3.2.1 预防压疮发生 由于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及采取被迫,极易引起压疮。在患肢制动期间,定时将整个髋部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的压迫,并按摩受压部位,2 h1次;还可以采用气垫等缓解皮肤压力。皮牵引时要注意牵引皮肤的受压情况。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

2.3.2.2 防止呼吸道泌尿系感染 术后保持呼吸道顺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半卧位,加强深呼吸,做有效咳嗽、咳痰,可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不易咯出者可做雾化吸入,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导尿期间每日进行膀胱冲洗和集尿袋更换,会每日清洗1~

2次;定时夹闭尿管,用碘伏消毒尿道口每日2次,一般1~2 d即可拔除尿管;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尿道及防止泌尿道结石的目的;按医嘱正确按时使用抗生素。

2.3.2.3 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可造成下肢血供障碍,引起患肢肿胀、疼痛、静脉曲张等,严重者引起肺栓塞可危及患者生命。预防方法是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屈伸活动及股四头肌等张力收缩以及促进静脉回流,每日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足背动脉波动情况。对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以及有家族史的患者,按医嘱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以纠正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成。

2.3.2.4 防止假体关节脱位 术后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可有效防止髋关节脱位;术后搬动患者时采用多人搬运法;如果患者出现患侧髋部剧烈疼痛和髋部畸形及双下肢长短不一时可能出现关节脱位,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2.3.3 饮食护理 患者在麻醉完全清醒后且咳嗽有力时,可尽早饮水、进食;当日可进流食,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和普食。应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2.4 肢体康复锻炼 加强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指导患者术后正确锻炼。肢体康复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既可以防止肢体肌肉失用萎缩、关节僵硬,也可防止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

2.4.1 手术当天 术后给予平卧位,双膝及足尖向上,翻身时患侧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当生命体征稳定,尽早采用半坐位,嘱患者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加速静脉回流。

2.4.2 术后第1天 教患者正确下床、上床、迈步,可用助行器指导患者下床行走。加强双下肢肌力锻炼,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患者投入的热情越高,恢复越快。

2.4.3 术后第2~3天 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和股四头肌训练。可配合臀肌收缩运动:患者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的放在两侧,收缩臀部肌肉;同时配合上肢肌力练习,逐步增大活动量。

2.4.4 术后第4~14天 主要是加强肌力锻炼、转移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可配合屈髋、屈膝运动,方法:患者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起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抬臀运动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支撑身体,抬高臀部。步行练习。

2.4.5 术后第2~3周 除以上训练外,加强屈髋、外展、外旋运动。训练方法一定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循序渐进,以离床训练为主。使患者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90°,外展15°,外旋10°。教会患者用双拐行走。在术后康复中,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3个原则,除了患肢锻炼,同时注意健肢、上肢主动活动。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应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切忌操之过急,以免发生不应有的损伤。

2.5 出院宣教

2.5.1 指导 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术后6~8周以内不宜久坐及术侧侧卧位。术后3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增加屈髋度,但不可大于90°;不可交叉双腿和踝,不要坐矮椅或沙发,不要屈膝而坐,保持双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部;不下蹲,不爬陡坡。

2.5.2 功能活动指导 术后3周内可用助行器、拐杖行走,患肢逐渐负重,应坚持双拐-单拐-弃拐原则。一般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之后可进行简单活动,如散步等;上下楼时,上楼健侧在前,下楼患侧在前;完全康复后可进行游泳、骑车、打保龄球、跳舞等活动。避免做对人工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快跑、跳跃、滑冰、打网球等。总之,在进行一切活动时,均应减少对患髋的负重。

2.5.3 日常活动指导 不要弯腰捡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取身后的物品,不要穿系带的鞋。在穿裤和穿袜时应在伸髋屈膝位,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厕所坐便不宜过低;乘车时臀部位置向前坐,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加强营养,戒烟酒,避免体重过度增加。注意预防并及时控制感染。

2.5.4 定期复诊 由于AS是全身性疾病,出院后应仍坚持全身治疗,髋关节功能以家庭康复为主,但要定期复查。实行医院、患者、家庭“三维一体”的治疗模式,力求患者在身体、精神、社会3方面都能回归健康[4]。家庭治疗和康复期间若有髋部疼痛或活动后严重不适,或者全身病情反复,应随时复诊。

3 体 会

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矫形外科发展进步较快的领域之一,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的效果,能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5],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AS髋关节损害的患者要求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越来越多。由于AS患者除有疼痛外还存在活动功能障碍,因此具有对手术的恐惧和术后疗效担忧等心理障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术后的密切观察记录、认真细致地各项护理,乃是配合手术治疗的关键。 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功能康复日益显得重要。术后的早期锻炼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有利于关节稳定,预防肌腱及关节囊粘连和挛缩,软化瘢痕,恢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6];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避免髋关节的损害;出院后以家庭治疗康复为主,定期复诊。总之,细心地护理和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是AS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4 参考文献

[1]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93.

[2]关淑霞.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0):125.

[3]秦彦彬.浅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2):126-127.

[4]李坚,李满意.娄玉钤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55-57.

第3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脊柱骨折产生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运动障碍、脊柱畸形是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发脊髓损伤,导致患者残疾[1]。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但患者术后易合并压疮、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加之患者受突发事件影响,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引发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后续诊疗配合度[2~3]。优质护理是一种全面化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以降低外界因素对手术的负面影响,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对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9.82±4.1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8例,稳定型爆裂19例,不稳定型爆裂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38.40±4.2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7例,稳定型爆裂18例,不稳定型爆裂1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均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高位截瘫;有交通事故纠纷;有沟通、交流障碍。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日常清洁消毒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常规口头健康知识教育;加强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意愿术后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康复肢体训练;出院时告知复诊时间,口头交代居家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手术知识手册,重点强调功能锻炼的优势,通过列举康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2)体位护理。术后6h内避免平卧位,选择侧卧位,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翻身,注意翻身时患者肩部与髋部需同时完成动作,背部和腰部需固定,避免二次损伤腰部。(3)按摩。患者取平卧位,下肢屈曲,护理人员使用右手手掌对其腹部进行按摩,自右下腹行顺时针按摩,动作轻柔,力度以患者自感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对其四肢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4)饮食。术后6h协助患者进饮温水,若其无不适反应,30min后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5)功能锻炼。术后引流管拔除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初期协助其进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依次内收和外展足趾、踝、膝、髋等关节,配合深呼吸、扩胸等运动,最后抬起下肢,30min/次,3次/d;1周后行俯卧位背伸肌锻炼,上肢放于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促使头部与下肢能够离开床面,坚持5min。(6)出院跟踪指导。护理人员将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注意事项写到出院指导卡片上,发放至患者或家属手中;建立脊柱骨折患者康复微信群,每周在群内推送居家功能锻炼知识,强调患者出院40d下地行走时需佩戴腰围,90d时可进行弯腰前屈训练,锻炼强度、时间循序渐进;每月实施1次电话回访和1次入户随访,予以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干预至出院6个月。

1.4观察指标

(1)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使用脊髓损伤神经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从运动、痛觉、触觉三个方面评价,其中运动选择四肢10块肌肉评价,总分100分,痛觉、触觉选择身体28个关键点,总分均为11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3)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压疮、伤口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发生情况。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组发生1例压疮,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例伤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3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发病后期马尾神经会受到一定压迫,致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瘫痪,降低其生活质量。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但神经细胞再生较为困难,多数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4~5]。加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易并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恢复。优质护理充分注重了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制定以并发症预防、运动康复为主的护理内容,完善、优化了各项操作步骤,从而使得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神经功能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优质护理用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金莹等[6]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性护理可降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示护理措施在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促进其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脊柱骨折为突发事件,患者症状严重,因而常出现担忧、暴躁等负面心理,影响其诊疗依从性。而优质护理将患者心理作为切入点,通过细致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举例康复成功病例可达到鼓励患者的目的,从而使其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术后诊疗工作,为加快康复进程奠定良好基础[7]。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感觉、运动、触觉等障碍,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功能锻炼是优质护理的重点实施内容,护理人员按时、按量地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和关节被动活动,使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诱导脊髓的可塑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可达到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效果[8~9]。优质护理中的肢体按摩可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体位护理可降低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优质护理考虑到了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健康护理需求,将出院跟踪指导纳入护理计划中,借助微信随访和入户随访的方式持续了解患者病情,跟踪和督促其坚持锻炼,充分提升了功能锻炼的效果[10]。综上所述,优质护理通过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逐一优化,降低主观和客观因素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跟踪式出院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功能锻炼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邓丽,丁永清,张旭,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7):653-658.

[2]成霞,王翠娟,吴丹,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86-689.

[3]曹利芸,王云秀,刘学慧,等.路径式多途径健康宣教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43-546.

[4]李媛媛,耿硕.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147-153.

[5]周绍春,石艳.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206-207.

[6]金莹,马晨溪.连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9):1151-1152.

[7]郭晋萍.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77-679.

[8]黎玲.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7):943-946.

第4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脊柱侧弯; 截瘫 ;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 脊柱侧弯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 凸出形成一个弧度, 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阔、肋骨、骨盆, 甚至下肢长度都会有变化, 严重的还可影响到呼吸功能, 弯度特大者会导致截瘫。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其发病率约为1.06%[1]。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 是预防畸形加重和减少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最佳方法。本科自2012 年对12 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015年收治的12例脊柱侧弯患者, 女5例, 男7例, 年龄14~22岁。均经临床检查确诊, 且知晓研究目的,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术前评估

1. 2. 1. 1 心肺功能评估 ①肺功能检查:观察患者肺活量、最大自主通气量、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②血气分析:观察有无低氧血症, 二氧化碳潴留。③呼吸情况:评估患者呼吸频率, 节率和深度, 有无口唇、黏膜发绀, 说话时有无鼻翼煽动、气促等。

1. 2. 1. 2 术前评估神经系统 ①双下肢感觉运动:了解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牵引过程中密切观察感觉运动情况。②听取患者主诉:听取患者主诉, 询问有无肢体麻木, 剧烈疼痛等不足。③影像学检查:术前明确是否合并椎管畸形, 有无椎管狭窄, 脊髓受压。

1. 2. 1. 3 心理疏导 ①心理疏导:主动热情, 关心体贴, 消除患者自卑、忧郁、恐惧心理。②介绍同类疾病成功病例, 帮助患者消除心理压力, 减少手术畏惧心理。③指导预防术后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 使患者主动配合术后治疗和护理,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 2. 1. 4 脊柱弹性主动、被动锻炼 ①术前通过牵引可松弛背部僵硬的肌肉和韧带, 逐步牵伸挛缩组织, 改善脊柱的柔韧度, 以使畸形在手术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 并预防脊髓神经的损伤。②指导患者进行脊柱前后过伸、过屈活动, 3次/d, 30 min/次, 持续1周左右。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保证管道的畅通, 妥善固定, 防止受压扭曲脱落。保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有渗血液及时更换。准确记录引流液量、色及性质, 警惕潜在失血。

1. 2. 2. 2 呼吸道护理 严密评估呼吸系统症状, 警惕出现气短、胸闷、体温升高等症状。定时翻身叩背, 辅助患者排痰。有效咳嗽、深呼吸。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雾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1. 2. 2. 3 双下肢感觉运动护理 脊柱矫正手术可能因为手术中脊髓牵拉, 术后缺血或血肿压迫引起背髓损伤,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如发现双下肢感觉活动障碍, 活动感觉障碍,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72 h内定期监测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每1~2小时评估1次。倾听患者主诉, 警惕感觉困倦或肢体发沉、肢端剧烈疼痛、麻木、刺痛或肢端无法移动。

1. 2. 2. 4 泌尿系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尿管护理2次/d。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患者尿量、颜色、性质。

1. 2. 3 术后并发症护理

1. 2. 3. 1 脊髓神经功能受损 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肌力。倾听主诉, 警惕出现发沉、麻木、抬不动。监测引流管状态及引流量。

1. 2. 3. 2 胸腔积液 当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

1. 2. 3. 3 应激性溃疡 由于手术创伤, 患者在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缺血, 防御机制削弱, 容易诱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暖气、突发呕血和便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 穿孔致腹膜刺激征。

1. 2. 4 康复训练 术后1 d, 在疼痛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及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 3次/d, 15 min/次。术后2 d, 可锻炼吹气球, 能够促使肺复张, 避免弯腰。

2 结果

12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未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护理效果满意。治疗有效率为100.00%。

3 讨论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临床的医学模式由传统的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2]。医院也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型角色转变为了预防、医疗以及保健一体的角色。此次研究中, 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评估与护理则充分体现了预防与医疗、保健一体的模式。

对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估, 主要是因为脊柱侧弯患者如果肺活量过低, 则会较为容易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等情况, 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心肺功能评估, 指导患者做好深呼吸;对呼吸频率、节率和深度以及有无口唇、黏膜发绀, 说话时有无鼻翼煽动、气促等评估均是为了让患者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 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由于脊柱侧弯会压迫神经, 因此需要充分做好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 而影像学的评估则是为了让脊柱侧弯的病情情况得到更好的体现, 以助于诊断与治疗。对患者做好营养评估以及皮肤评估则是为手术做好准备, 避免出现过敏等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的情况。有临床研究发现, 良好的心理状态, 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提高配合度, 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3]。

综上所述, 加强对脊柱侧弯患者的术前评估以及提高护理水平, 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启彬.脊柱侧弯的预防与防治.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32-50.

[2] 胡立萍, 胡立香, 魏玉芝. 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俯卧位患者的护理要点.护理杂志, 2006, 23(11):60-61.

第5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脊柱骨折又称脊椎骨折,严重脱位时可并发脊髓损伤,颈椎下部或胸腰部为多发部位。脊髓损伤多由意外伤害引发,伤情严重,预后性差。为了更好的帮助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恢复健康,我院对30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开展了系统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2014年4月入本院收治的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患者60例。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为(31.7±5.3)岁;平均入院时间为(10±7.1)d。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文化程度和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有护理人员口头宣教,直至患者出院。观察组实施系统健康教育。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况、生理特征、社会地位及文化程度,采取最适宜其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健康教育。具体流程如下。

1.2.1心理护理 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耐心讲解病区环境、治疗目标、治疗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环境的熟悉和手术的了解。术后主动关心患者感受,鼓励其掌握科学应对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自身康复。

1.2.2健康教育 就术前术后的饮食、活动和休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予以耐心细致的讲解,并根据患者自身文化水平简单明了的讲解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评估,查漏补缺,帮助弥补不足,不断完善。

1.2.3康复训练 根据治疗不同阶段,为患者制定特定锻炼方案。指导患者在术后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积极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合理的康复理疗,帮助刺激肌肉回缩及机能恢复[1-2]。

1.3评估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就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做出考察,并作比较。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数据主要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差别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3讨论

3.1系统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表1可以得出,系统的健康教育比常规健康教育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利于患者疾病治愈及身体康复的理论知识。定期的评估和考察,充分调动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学习相关知识的效率和效果。

3.2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首先,对患者展开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因此自然增强了其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主动依从性比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提升。

3.3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表三数据得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系统安全教育,能显著增加其并发症预防的相关知识,对患者的康复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结论

综上所述,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并能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Orem自理模式; 脊柱手术; 焦虑; 抑郁

doi:10.14033/ki.cfmr.2017.3.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3-0070-02

脊柱疾患、外科手术和麻醉属于临床上公认的强烈应激源的一种,会导致患者躯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生理、心理、社会所承受的负担水平都会明显的加重,使广大患者的负性心理应激水平增加,从而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情况造成不良影响[1]。焦虑与抑郁属于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两种应激情绪,Orem自理模式理论认为,人是一个具有生理、心理、社会不同程度自我护理能力的整体[2]。本次对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来源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共计选择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6例。对照组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18 h,平均

(6.7±1.9)h;男26例,女20例;体重41~86 kg,平均(54.7±8.1)kg;年龄19~74岁,平均(42.8±6.5)岁。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时间1~16 h,平均(6.3±1.6)h;男27例,女19例;体重44~83 kg,平均(54.2±8.5)kg;年龄18~77岁,平均(42.6±6.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进行监测,实施护理、引流管护理、尿管护理、预防压疮、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各类并发症、常规术后功能锻炼等。采用Orem自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⒆钚碌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患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了解其生活能力,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解,从而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程序,并监督实施,提供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辅助-教育系统,以使患者自我生活能力提高,使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减少。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脊柱手术治疗结束后,患者出院前,经不记名打分问卷形式,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了解,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6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在围手术期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4],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3分以下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焦虑,63~72分为中度焦虑,72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脊柱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术后脊柱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对脊柱手术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对脊柱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78.3%;观察组对脊柱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改善幅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围手术期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

对照组在脊柱手术的围术期内有14例出现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达到30.4%;观察组在脊柱手术的围术期内有3例出现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达到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 脊柱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和术后脊柱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对照组脊柱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18.64±4.21)d,术后(123.50±8.94)d脊柱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观察组脊柱手术住院治疗总时间(13.29±3.74)d,术后(89.13±6.12)d脊柱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应用Orem自理模式对接受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势:(1)Orem自理模式通过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2)Orem自理模式强调了对患者的情感支持;(3)Orem自理模式强调了对患者的社会支持[6-8]。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采用Orem自理模式对脊柱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才能够充分保证手术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不会出现异常心理状态,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并配合治疗,从而缩短疾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将该项护理服务模式,向其他手术治疗领域进行拓展,使更多的患者都能够从中受益[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围手术期接受Orem自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脊柱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水平达到95.7%,明显高于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8.3%,且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不良反应和焦虑抑郁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庄会文,徐春福,马奎志,等.60例脊柱骨折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1-52.

[2]王斌,杨忠.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78例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导刊,2014,12(8):1216-1217.

[3]吴宇殊,江婷,王颖.Orem自理理论在食管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6):555-557.

[4]陈峰英.日常活动能力量表在实施基础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2):63-65.

[5]廖加强,罗敏,张菊英.SF-36量表测量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生命质量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296(2):144-145.

[6]黄石群.Orem自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现状[J].宁夏医学,2012,25(3):439-441.

[7]陈江波,宋玉坤,安颖.快速康复外科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J].甘肃科技,2013,29(2):120-121.

[8]周秀芳,刘冬英,路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11,28(11):38-39.

[9]陈小雁,吴翔燕.Orem自理模式在急性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30-31.

第7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1引言

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16~40岁年龄段,不分性别,但总体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从临床表现来看,主要在腰骶部、腰椎、胸廓等部位引发疼痛症状,晚期,患者的脊柱强直甚至会发生畸形,这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大的,给患者自身的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急性强直性脊柱炎,病变推进时间非常短,一般为10年,目前还没有可以根治的医疗手段。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医疗护理手段,组织器官的功能很有可能会导致致命性破坏,直至坏死弃用[1]。这就决定了实行针对性强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这对患者病情的舒缓、症状的控制,组织器官发生畸形概率的减少,以及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发生,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笔者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对强直性脊柱炎护理干预的常见手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广大护理工作者和广大患者有有些参考和帮助。结合在2008 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对9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临床实践,展开论述和探讨。

2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2.1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慢性病,常现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病理现象,有些患者甚至终身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痛苦挣扎。而且,由于患者多为青年和壮年,这两个年龄段都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一旦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而痛苦不堪甚至终身残疾,很容易引发悲观,绝望直至自杀。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善于采取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患者分析病情,缓解压力,减轻病痛,积极为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热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2]。同时,要和患者的亲朋一起关心和支持患者战胜疾病,共同制定一些心理安抚的措施和办法,并提醒亲友配合护理工作者,从各个层面给患者温暖、信心和勇气。需要指出的是,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温暖和亲切的态度,一定要让患者感觉自然、舒适,而不能造作。尤其是在患者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的时候,护理人员更应该耐心、细致地在一旁观察,积极稳妥地采取干预措施,不失时机地进行开导、鼓励。

2.2药物护理干预分析 目前,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服用的药物,一般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从临床上来讲,一般给患者服用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不得不中途停止服药。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全程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用药。总的原则就是,要"严格标准、经常教育"[3]。所谓严格标准,就是在指导患者服药的时候,要对用药的剂量、安全性、毒性反应、服药时间、服药次数等进行严格的把关,一定要严格要求患者按照医生、护士的要求进行服药,切不可自己擅作主张用药。所谓"经常教育",就是要经常性对对药物的一些基本常识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地告诉患者"不能做什么、能做什么",而是应对一些患者有疑问或者可以解释清楚的原因,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让患者知道不按规定服药的危害性,按规定服药的好处。实际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不良反应。这时,就要对患者先进行心理安抚,让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和情绪稳定下来,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的消除和减缓。需要指出的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药物,一方面长期服用会导致不良反应,而不坚持长期服用又难以有效果。这就凸显出矛盾:长期服用是必须的,但是尽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也是必须的。所以,护理工作者一定要自己对药物的使用有一个科学的掌握,并有丰富的用药指导经验。医院及相关政府部门要针对这类药物的指导使用,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并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指导培训,从而让护理工作者能够科学地指导患者用药,确保用药能够长期进行,又能安全地长期进行。

2.3食疗护理干预分析 总的来讲,食疗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营养均衡化问题。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只凭个人喜好进食。②饮食区别化问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能什么食物都吃。一般而言,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对骨骼机理调节有明显效果的食物要多吃,而高脂肪类的食物要少吃。此外,辛辣食物,生、冷、硬食物,以及烟酒等,要严禁食用.为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患者的健康至上"的原则,要求患者一定要忌食此类食物,并要求患者家属监督好患者的饮食行为。③用药时期饮食问题。用药期间与非用药期间的护理工作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基本的饮食原则是一样的,哪些食物是鼓励饮食的,哪些食物是可以饮食的,哪些食物是禁止饮食的,这是基本一致的。但是,用药期间,也有其特殊的饮食要求。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期间,要更加注重保护性食物的食用。一般而言,牛奶、稀饭等,保护性比较强,要鼓励患者多食用;而对于一些对胃酸分泌刺激作用比较大的食物,则属于破坏性食物,要避免食用。

2.4观察护理干预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容易导致患者的胸廊扩展受限,而胸廊一旦受限,患者的肺部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引发一系列与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的其他疾病,这样的情况要努力避免,因为一旦出现了并发症,治疗和康复的难度加大。因此,对患者病情实行常态化观察,加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就尤为重要[4]。一是注重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等情况。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能自理的患者和不能自理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一方面,对能自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对患者的咳嗽、咳痰、胸闷等情况高度关注,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并发症,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和消除。护理工作者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多做一些扩胸运动,并亲手将深呼吸和扩胸运动的基本要领教给患者,让患者能够娴熟地进行深呼吸和扩胸运动,扩胸运动一般控制在15~20min/d。另一方面,①对不能自理的患者,护理工作者要经常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以此督促患者能够实现有效的咳嗽,并进行深呼吸运动,从而将患者的肺活量切实加以提升。②注重观察患者的关节功能情况。对患者疼痛的部位予以细致的观察,尤其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髋关节压痛情况,是否存在脊椎前屈、后伸、侧弯情况,是否存在关节活动度减少情况,是否存在骨折情况,等等。尤其是骨折潜在的风险非常大,颈椎骨折严重的会导致生命危险,必须在护理过程中,予以高度的警醒和重视,一旦发现有骨折的可能,要马上到专业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③注重观察患者的情况发病情况。比如,呼吸道感染是否存在,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要给患者及时治疗,将呼吸道感染消除在初始阶段,以防扩散感染。比如,眼睛是否存在,葡萄膜炎、结膜炎等症状,神经肌肉是否存在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情况,并全程将这些情况记录在案,分析患者并发症状的变化情况,切实做到对患者的病情情况了如指掌,以及时有效地进行警醒、预防、处理和治疗,将并发症的发生率、危害性降到最低。

2.5锻炼护理干预分析 对机体的功能进行适度的锻炼,将患者的关节活动功能保持在不断增强的水平上,这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是非常有效的。现实护理中,经常有些患者为了减轻自己身体的疼痛,选择长时间一个姿势卧床休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当关节一旦长时间处在完全或者基本不动的状态,很容易导致肌肉的萎缩。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鼓励患者对身体的疼痛予以克服,坚持对脊柱、髋、胸廓、肘、膝关节进行必要的适度的锻炼。总的原则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锻炼一个单位时间感到疲劳、2h内疼痛再次出现为衡量锻炼量大小的"度";如果患者病情有好转迹象,锻炼量可以适当加大,以加快康复进程。主要部位的锻炼的基本要求如下:①对脊柱功能锻炼的基本要求。患者要早、中、晚各进行1次/d。护理工作者要协助患者完成好前屈、后仰、侧弯、左右旋转等锻炼动作。尤其要注意,护理工作者要扶住患者,让患者能够站稳,如果患者锻炼过程感觉异常疼痛,要及时停下来,先进行必要的按摩,以避免出现拉伤,待椎旁肌肉松弛下来后再进行锻炼。②对胸廓功能进行锻炼。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患者的关节功能状况,对髋关节进行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并对髋关节进行适度按摩。

3干预护理结果对比分析

以上述事例抽取40例进行分组:对照组,早起康复组。最终以巴氏指数统计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对照,可看出干预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十分有效:

由表2可知,早起康复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本体的恢复,减轻了患者肌肉萎缩的程度。

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其治疗周期长,康复进度慢,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践证明,针对患者的病情情况和个性需求,制定并实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治疗、康复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实际护理过程中,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要本着对患者生命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事无巨细地投入大量繁杂的护理工作,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尽职尽责、守护到底。

参考文献:

[1]吴鸣.强直性脊柱炎37例行为治疗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24).

[2]王俊祥.顾光,陈海英,等.血小板参数与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8(04).

第8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护理;围手术期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指前、中柱在轴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1]。随着现代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高能量创伤日趋增多,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也日益增多。其常因巨大的暴力引起脊柱的三柱均受累从而导致脊柱的严重不稳,且常伴随伤椎后缘骨块移位凸入椎管导致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目前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很多争议[2]。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可恢复伤椎高度和生理曲度,但存在术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的问题;前路手术减压彻底,但不利于处理后柱损伤且手术创伤较大。为此我院骨科自行设计了一期单纯经后路270 °椎管减压重建手术,尝试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达到彻底的脊髓神经减压与可靠的三柱重建。自2005年2月至2008年7月本院采用此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共3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同时由于该术式存在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等风险,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1岁,平均34.3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10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损伤2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确定伤椎及三柱损伤情况。骨折节段:T11 3例,T12 6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10例,D级7例,E级5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性骨折19例,屈曲分离型8例,骨折脱位型4例,均有严重三柱损伤,包括椎板骨折,小关节突关节骨折,椎弓根骨折等后柱损伤。手术时间2.7~5.3 h,平均3.6 h,出血量750~4 700 mL,平均1 200 mL。

1.2 手术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胸腰椎稍后伸,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正位投照,以伤椎为中心,在相邻上下椎体椎弓根中线投影处划线,此二线间距为切口长度,约 5~6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 骨膜下剥离两侧椎旁肌, 显露伤椎及邻近上下脊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选择脊髓压迫严重或椎板、关节突损伤严重的一侧作为减压侧,另一侧为融合侧。首先在伤椎上下椎体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有脱位者进行复位。于融合侧安装纵向连接杆并撑开,以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固定该侧椎弓根螺钉以维持减压时脊柱的稳定性,避免损伤脊髓。切除减压侧椎板,切除伤椎上下关节突及邻近上一椎体下关节突与下一椎体上关节突,显露并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切断伤椎横突,并将伤椎侧方软组织剥离至椎体前方。用特制花刀及髓核钳将伤椎上下椎间盘及软骨板剥离并切除。用骨凿和各种角度刮匙等去除椎弓根,将硬膜前方骨折块以特制花刀推向前方椎体内,沿椎体外缘逐渐凿除骨折椎体,完成 270 °减压。视椎管减压情况,保留部分对侧椎体( 以不妨碍钛网置入为宜)。精确测量上下椎体间距离,选择直径20 mm、长度合适的钛网,用减压中获得的自体骨填塞,先将钛网经减压侧脊髓外侧斜向置入上下椎体间,然后摆正,透视正位像钛网位于中轴线,侧位像位于椎体中后 2/3 处。安装减压侧纵向连接杆,两侧纵向连接杆均适当压缩,并在融合侧椎板间和横突间进行植骨,最后安装横杆。留置引流管一条,逐层关闭创口。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多是由于巨大暴力导致,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对手术疗效和自身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因此,术前对病人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并与病人充分交流,向病人介绍该手术治疗方案的优越性以及手术成功的范例,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康复信心。

2.1.2 完善术前准备:坚持“生命第一,但需保护脊柱,减少医源性、继发性和迟发性神经损伤”的原则[3]。本组病人均及时行腰围保护,尽量减少搬动次数。在将病人转移到MRI等检查台时,注意轴线翻身与正确移位,避免脊柱旋移或扭动,减轻由局部损伤引起的水肿和出血,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避免加重原发损伤[4]。因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对病人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除了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外,同时需要嘱病人术前做好床上排便练习,以适应术后卧床之需要,减少或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的可能性。术前还应保证血源充足,以备术中大出血时急用。

2.1.3 加强皮肤护理:本组病人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受压症状,部分病人合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褥疮而延误手术时机或增加术后切口的感染机会。我科根据其皮肤情况及自理程度进行了褥疮评估后,制订了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如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运用海绵垫圈腾空易受压部位,卧气垫床等防压器具对皮肤进行有效保护。

2.1.4 呼吸训练:全麻后特别是术后较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不张或坠积性肺炎,危及生命,因此术前应加强肺功能锻炼,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由经管护士专门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练习、呼吸操锻炼:缩唇呼吸,膈肌呼吸,反复吹气球或向水瓶内吹气泡,每日5次,每次10 min。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由于手术时间长,平均3.6 h,椎体静脉丛血运丰富以及残余椎体的大量渗血,术中失血量较大,平均1 200 mL,术后应去枕平卧6 h,予以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2~3 L/min,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直至平稳。保持输液通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立即给予输血、补液等治疗。

2.2.2 保持有效引流:本组病人均于切口处放置负压吸引球,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管或连接不紧,保持引流通畅,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血块堵塞管道,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 注意引流管与引流球衔接处是否打折。翻身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或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

2.2.3 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由于行后路270 °减压植入椎体间Cage时有可能牵拉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一过性的水肿,会导致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术后检查病人的四肢感觉运动是否存在,及四肢感觉和运动的恢复情况,并与术前相比较。密切观察双下肢趾端血运和活动,密切观察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趾的感觉活动情况,观察排尿、排便情况并及时记录。本组有9例病人术后主诉肢体麻木感加重,经 20%甘露醇250 mL每日2次静脉输入后,于术后3~4 d减轻,术后1周消失。

2.2.4 观察切口情况: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如渗血过多或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以预防切口感染。

2.2.5 预防并发症:①卧床期间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防褥疮发生。椎体行270 °减压切除后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翻身方法尤为重要。搬运病人时注意保持脊柱水平位,防止扭转。翻身时务必使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不可扭曲,以保持脊柱的稳定,减少脊神经的损伤,避免内固定松动,致手术失败。后期可由护士教会家属正确翻身或移动的方法;②预防肺不张,由于全麻药物和气管导管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手术后宜采取平卧位,不宜过早采取半卧位及坐位。病人咳嗽无力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所以术后容易继发肺部感染。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减少气道阻力和无效腔。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一手按压切口,一手按压腹部协助连续轻声咳嗽,由经管护士在一旁指导和协助,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每日2次;③术后导尿管要进行夹闭训练,有尿意时松夹排尿,排完尿后再夹管,预防尿失禁;④定期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擦洗护理,尽早拔除导尿管,保证每日水的摄入量,防止泌尿系的感染。

2.2.6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术后绝对卧床休息3~5 d,卧床期间保持脊柱稳定的同时活动双下肢,肢体按摩,早期被动及中后期主动屈膝屈髋运动,增强肌力,预防肌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为离床活动做好准备。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当疼痛减轻时指导病人在床上做四肢伸屈运动,扩胸运动,肩关节、腕关节活动,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以增强四肢肌力及关节的灵活性。每次 20~30下,每日3~4次,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标准。如术中内固定坚强,术后第5天即可协助病人取半卧位,若病人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再协助病人床上坐起。1周后可协助戴支具背心或腰围短暂下床活动。

2.2.7 出院指导:病人大部分康复锻炼时间将在医院外进行,故医护人员应在病人出院前制订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及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仔细讲解并示范,使病人出院后顺利康复。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为预防内固定脱位或折断,6 个月内避免做上身前屈动作,上肢禁止提拉重物,减少脊柱活动;②加强腹背肌的运动,腹部收缩运动时紧缩下腹及臀部肌肉,5 s后放松,恢复原来姿势;③带保护性支具背心固定3个月以上;④定期复查。

3 小结

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常需要前后路联合手术从而达到对脊髓彻底减压及重建脊柱三柱的目的,而后路270 °减压重建术只需单一切口便完成了前后路联合手术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对胸腹腔脏器干扰小,避免了取骨区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一部分护理工作负担,但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加强皮肤护理,指导呼吸训练及大小便训练,是术后早期康复的基础。因术中出血较多及处理椎体时暴露有限,术中对脊髓碰触的机会较大,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的变化很重要,同时要做好引流管和切口的护理。椎体行270 °减压切除后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用正确的翻身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很关键。同时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出院前予以仔细的康复指导等,这一系列周密详细的护理可以大大缩短病人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DENIS F. 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 [J].

Spine, 1983, 8(8):817-831.

[2] Dai LY, Jiang SD, Wang XY, et al. A review of the manage-

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J].Surg Neurol, 2007,

67(3): 221-231.

[3] 单江莲.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急诊分级护理[J].中华护

理杂志,2007,42(2): 136-138.

[4] 梁英, 李春艳, 喻文波, 等.1例全头皮撕脱并胸椎骨折脊髓

第9篇:脊柱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依从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85

就本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6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强直性脊柱炎研讨会于2001年制定的临床相关诊断标准, 且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 在研究期间均无中途退出、搬家、失访等情况发生。排除患者中合并有精神疾病或者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情况, 排除合并意识障碍或者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8例。对照组男37例, 女11例, 年龄17~65岁, 平均年龄(38.1±9.0)岁。观察组男39例, 女9例, 年龄16~66岁, 平均年龄(39.0±9.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 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并告知家属行监督义务。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 让其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系统的认识。按照其年龄、文化水平、职业以及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不同时期的健康状态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对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药物使用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治疗转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等, 提升自我保健与防护能力。与患者进行坦诚亲切的交流, 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担忧的事情, 治疗护理中的诉求, 并积极为其解决问题, 疏导不良情绪, 通过介绍成功治疗的患者, 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 提高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

1. 2. 2 家庭与社会支持 强直性脊椎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患者出院后, 虽然没有了医院治疗环境后, 需要得到更多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但患者要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保持愉悦心情, 方可保持良好的治疗依从性。特别是对存在严重焦虑、抑郁的患者, 需要家人时刻给予鼓励、支持,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因而, 在实施健康宣教的时候, 尽可能要家属一同参与, 让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疾病带来的痛苦等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会, 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社会环境。

1. 2. 3 定期随访与复查 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多种方式, 对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等进行定期了解, 并为患者及家属在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戒除烟酒、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提醒其定期复诊。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在患者治疗6个月、1年的时间对其进行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定期复查、药物使用(是否按时按量使用)、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患者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生活习惯)等3项进行评分。调查项目共10项, 以4分制评分法对其各项调查项目进行评分[1], 以1分为完全无法做到, 2分为偶尔可以做到, 3分为基本可以做到, 4分为完全能够做到, 满分40分, 得分越高, 则治疗的依从性越好。以总得分在20分及以上认为治疗依从性较好, 总得分在20分以下为治疗依从性较差。其中, 用药依从性的调查项目共3项, 总分12分, 得分≥6分认为依从性较好, 得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的用药依从性得分、总的治疗依从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指的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等受到侵犯并表现出受累位置疼痛、活动受限甚至骨化畸形、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2], 其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的范畴, 如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疗, 病情不断发展不仅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正常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手段和非药物手段, 其治疗的依从性与治疗效果之间息息相关, 尤其是药物治疗的时间长、见效慢, 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懒怠、厌恶、抵触等情绪, 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3]。

本文比较了经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的用药依从性及总的治疗依从性, 结果可见经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与社会支持、定期随访与复查等综合护理干预, 不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 有利于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提高配合度, 而且能定期进行复诊, 促进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 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整个护理过程中, 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改善, 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支持、定期随访与复查等综合护理干预, 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光喜, 吴清香, 周陶.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12):65-66.

[2] 李薇, 方蘅英, 戈兰.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康复运动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天津医药, 2011, 9(10):2070-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