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脊柱术后康复护理

第1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脊柱骨折产生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运动障碍、脊柱畸形是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发脊髓损伤,导致患者残疾[1]。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但患者术后易合并压疮、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加之患者受突发事件影响,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引发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后续诊疗配合度[2~3]。优质护理是一种全面化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以降低外界因素对手术的负面影响,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对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9.82±4.1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8例,稳定型爆裂19例,不稳定型爆裂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38.40±4.2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7例,稳定型爆裂18例,不稳定型爆裂1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均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高位截瘫;有交通事故纠纷;有沟通、交流障碍。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日常清洁消毒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常规口头健康知识教育;加强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意愿术后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康复肢体训练;出院时告知复诊时间,口头交代居家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手术知识手册,重点强调功能锻炼的优势,通过列举康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2)体位护理。术后6h内避免平卧位,选择侧卧位,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翻身,注意翻身时患者肩部与髋部需同时完成动作,背部和腰部需固定,避免二次损伤腰部。(3)按摩。患者取平卧位,下肢屈曲,护理人员使用右手手掌对其腹部进行按摩,自右下腹行顺时针按摩,动作轻柔,力度以患者自感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对其四肢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4)饮食。术后6h协助患者进饮温水,若其无不适反应,30min后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5)功能锻炼。术后引流管拔除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初期协助其进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依次内收和外展足趾、踝、膝、髋等关节,配合深呼吸、扩胸等运动,最后抬起下肢,30min/次,3次/d;1周后行俯卧位背伸肌锻炼,上肢放于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促使头部与下肢能够离开床面,坚持5min。(6)出院跟踪指导。护理人员将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注意事项写到出院指导卡片上,发放至患者或家属手中;建立脊柱骨折患者康复微信群,每周在群内推送居家功能锻炼知识,强调患者出院40d下地行走时需佩戴腰围,90d时可进行弯腰前屈训练,锻炼强度、时间循序渐进;每月实施1次电话回访和1次入户随访,予以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干预至出院6个月。

1.4观察指标

(1)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使用脊髓损伤神经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从运动、痛觉、触觉三个方面评价,其中运动选择四肢10块肌肉评价,总分100分,痛觉、触觉选择身体28个关键点,总分均为11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3)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压疮、伤口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发生情况。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组发生1例压疮,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例伤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3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发病后期马尾神经会受到一定压迫,致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瘫痪,降低其生活质量。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但神经细胞再生较为困难,多数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4~5]。加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易并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恢复。优质护理充分注重了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制定以并发症预防、运动康复为主的护理内容,完善、优化了各项操作步骤,从而使得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神经功能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优质护理用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金莹等[6]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性护理可降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示护理措施在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促进其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脊柱骨折为突发事件,患者症状严重,因而常出现担忧、暴躁等负面心理,影响其诊疗依从性。而优质护理将患者心理作为切入点,通过细致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举例康复成功病例可达到鼓励患者的目的,从而使其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术后诊疗工作,为加快康复进程奠定良好基础[7]。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感觉、运动、触觉等障碍,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功能锻炼是优质护理的重点实施内容,护理人员按时、按量地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和关节被动活动,使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诱导脊髓的可塑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可达到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效果[8~9]。优质护理中的肢体按摩可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体位护理可降低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优质护理考虑到了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健康护理需求,将出院跟踪指导纳入护理计划中,借助微信随访和入户随访的方式持续了解患者病情,跟踪和督促其坚持锻炼,充分提升了功能锻炼的效果[10]。综上所述,优质护理通过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逐一优化,降低主观和客观因素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跟踪式出院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功能锻炼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邓丽,丁永清,张旭,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7):653-658.

[2]成霞,王翠娟,吴丹,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86-689.

[3]曹利芸,王云秀,刘学慧,等.路径式多途径健康宣教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43-546.

[4]李媛媛,耿硕.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147-153.

[5]周绍春,石艳.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206-207.

[6]金莹,马晨溪.连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9):1151-1152.

[7]郭晋萍.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77-679.

[8]黎玲.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7):943-946.

第2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围术期;程序护理;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

脊柱侧弯是指因某种原因使脊柱的一段或多段发生冠状面偏离中线的侧方弯曲现象,造成脊柱呈一定弧状的畸形。其病理较为复杂,多发病于青少年,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对脊柱侧弯的最佳治疗是手术治疗。符霞等文献[1]显示,有效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脊柱侧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以分析程序护理对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脊柱侧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脊柱侧弯角度均在40°~65°,并将其随机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3例,女12例;年龄6~25岁,平均年龄(15.9±1.87)岁;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5~27岁,平均年龄(17.3±2.1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施行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具体方法: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并向其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情况。同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做好手术护理,并按照医嘱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后的生命体征及指导患者用药。

观察组患者施行程序护理,具体方法为:①手术前护理:由于该病的发病者多是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较差,并且对手术很陌生,容易出现恐惧、失望和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并及时进行梳理,向其介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增强其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由于患者的肺活量较低,较易产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咳嗽、呼吸机咳痰的正确方法,并帮助其训练肺功能,以确保其呼吸通畅。此外,还应指导患者练习俯卧位,以增强对手术的耐受性,便于手术的顺利实施。由于手术用时较长,患者出血量大,较易发生贫血,护理人员应备好血源,预防低血性休克。②手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观察并记录,对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每30 min测量1次。要求患者硬板床平卧5 h,帮助患者进行轴型滚式翻身,保证其脊柱不发生扭曲和脊柱内固定装置的稳固。向患者表示理解其痛苦,并应用音乐和放松疗法帮其转移注意力,以降低其疼痛,必要时按医嘱对其用止疼药。对患者下肢感觉及活动情况要每小时观察、询问1次,以防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饮食上指导患者食用高热量、高营养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忌食油炸类、牛奶及豆类等含糖多、产气的食物,预防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③手术后,要及早指导和帮助患者训练足踝关节的屈背伸和直腿抬高等运动训练,并帮助其进行深呼吸。④出院指导:嘱咐患者禁止上肢拉提重物,上身不可前屈,减少脊柱活动,并定期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脊柱矫正的平均角度,切口感染、神经功能障碍、内固定失败、肠膜上动脉综合征、肺部、低溶血性并发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行t检验,(x±s)表示计量资料,χ2检验技术资料,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脊柱矫正平均角度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矫正角度为(23.42±4.38)°;对照组患者为(16.37±3.5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267,P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见表1。

3 讨论

治疗脊柱侧弯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刺激性很大,手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及预后[2-3]。为此,强化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显得尤为重要。多数文献显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提高脊柱侧弯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并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4-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矫正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符霞,陈英,王波.脊柱侧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的配合与护理.[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4,12(06):74-75.

[2]夏一兰,汪四花,盛少英. 严重脊柱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截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5,14(02):48-50.

[3]任志兰,崔竹笑.脊柱侧弯矫正手术病人的护理及康复[J].护理研究,2015,29(09):41-42.

第3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脊柱侧凸;术后护理

作者单位: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1 临床资料

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我科收治了25例先天性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女18例,男7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岁,脊柱侧弯Cobb角34°~56°,平均45°,术后平均矫正20°。术后未出现异常并发症,矫正率93%,术后增高4~7 cm。大大改善心肺功能。

2 术后护理及家庭康复指导

2.1 心理护理 患儿的不合作和恐惧常来自于肢体动受限、切口的疼痛、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医疗操作和康复训练的陌生,因此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沟通技巧、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目的及重要性有助于缓解患儿心理压力,增加患儿及家长对疾病预后的信心,从而增加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1]。

2.2 麻醉后护理 由于麻醉的作用, 部分患儿可有吐舌、颈后仰、头晕恶心等表现。因此, 术后护士勤巡视病房,协助患儿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指导患儿学会根据自身的疼痛调节镇痛泵,有利于减轻这些不良反应。

2.3 护理 患儿搬运上床时,严防脊柱扭曲,术后平卧24 h,正确指导轴线滚动翻身。平时放置在舒适,经常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形成压疮。及时更换污染衣物,术后可屈曲双下肢,进行轻微活动[2,3]。

2.4 脊髓神经功能观察 脊柱侧弯矫形术的过程中,脊髓神经可能被牵拉或缺血而受损,加上周围组织水肿的压迫,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清醒后应立即检查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术后2 h询问一次,详细交接班,术后3 d应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4]。

2.5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3 d鼓励患儿主动活动四肢关节,积极练习深呼吸,1周后可让患者慢慢坐起,在支具保护下逐渐下地站立、行走,严禁做躯体侧屈、扭转、弯腰等动作。活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疲劳。出院后继续配戴支具固定3~6个月[5]。

3 结果

25例全部随访, 随访时间最短5 个月, 最长1年6 个月, 平均12 个月。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 无感染病例, 术后未出现异常并发症,矫正率93%,术后增高4~7 cm。大大改善心肺功能。效果满意。

4 讨论

通过做好实施术后护理,手术治疗患者25例,均无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5 护理体会

通过对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25例的护理,体会到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成功, 术后护理工作相当重要,我们需要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为恢复脊柱功能做好护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江毅,肖联平,杜欣建,等.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固定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中华骨科杂志,2004,24(05):262265.

[2] 孙武,仉建国,邱贵兴,等.前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中期随访.中华骨科杂志,2009,29(05):436440.

[3] 马华松,周建伟,邹德威.极重度脊柱侧凸的二期手术治疗.脊柱外科杂志,2007,5(06):334337.

第4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脊柱侧凸手册并指导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在手术前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脊柱侧凸手册能有效地提高围术期健康宣教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脊柱侧凸手册;功能锻炼;健康宣教;焦虑;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30

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脊柱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偏离脊柱生理曲度方向弯曲或旋转,青少年多见[1]。其畸形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而导致截瘫的发生。当Cobb角>40°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因手术创伤大,手术及护理并发症多[2-3],在手术前后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及顺应性,给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的保障。因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杂,如何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并加以运用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我科室将自行编写的脊柱侧凸手册运用于AI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13~25岁,平均(17.7±3.55)岁,病例均符合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诊断标准[4]。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理解力、执行力及自主能力正常。术前均无神经症状,无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后由同一主刀医师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对照组按脊柱侧凸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按不同的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

1.2.1脊柱侧凸手册内容脊柱侧凸手册由我科根据多年的AIS治疗护理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编写。参与手册编写的人员包括1名该手术方式的主刀医生(主任医师)、4名主管护师以及3名护师(骨科工作经验10年以上)。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一般知识介绍。包括病房环境,安全、作息、陪护、探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我科在脊柱侧凸治疗上的成就、骨科一般情况介绍等。(2)脊柱侧凸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简明扼要地介绍脊柱侧凸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3)常见术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等。(4)围手术期自我护理重点知识介绍。内容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吹气球、爬楼梯、深呼吸等)、折返训练[5]、床上排便训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翻身的方法、疼痛的应对以及正确的表达情绪、饮食指导、腹部按摩、支具佩戴的方法以及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5)出院指导。(6)附表-功能锻炼计划表。经培训后科室每名护士均能熟练掌握该手册的全部内容。

1.2.2干预方法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在手术前完全了解手册的内容。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功能锻炼并填写功能锻炼计划表,在术前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按不同阶段落实功能锻炼。

1.3效果评价 (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6]。手术前指导两组患者填写SAS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级评分,其中5,9,13,17,19项目为正性情绪,按4~1分计分,最低分20分,最高分80分,≥45分为有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2)功能锻炼依从性。统计患者功能锻炼计划表数据,了解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严格依照锻炼计划按时按次完成功能锻炼视为依从。(3)满意。出院当天使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共发放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术后并发症及满意比较(表2)

3讨论

青少年AIS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多,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充分纠正患者术前存在的不利因素,做好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肺部并发症、腹胀、呕吐、疼痛、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切口不愈合、下床行走时下肢无力,等等。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自我照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术前需要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折返训练、床上排便训练等,术后仍需继续行呼吸功能训练、颈肩部及四肢的运动。因护理人员的宣教能力不一,患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训练的项目多,加上本疾病患者为青少年,自制力相对不足而导致宣教效果不佳。我们按照照护群集管理[7]的方法,将脊柱侧凸护理程序中的关键元素聚集在一起,制作了脊柱侧凸手册,将宣教内容书面化、系统化,保证患者获得一致的照顾。

3.1减轻患者术前焦虑脊柱侧凸除影响心肺功能外,还影响患者外形的美观程度,因此患者有较强的矫形愿望。然而,住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无知、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对术后的不适以及对手术矫正效果的担忧等都是导致患者焦虑的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存在着不良的影响。传统的脊柱侧凸护理宣教模式多遵照“入院介绍术前锻炼术前宣教手术准备术后指导术后宣教出院指导”阶段性的宣教方法,患者所了解的疾病知识不完全,总是会对未知有一定程度的担忧。而且,手术后再进行术后的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往往因为疼痛、疲劳以及其他的不适感而影响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锻炼的执行力,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我科将脊柱侧凸手册与传统的阶段性宣教相结合,在手术前让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在住院不同阶段再给予相应的知识宣教。患者在手术前充分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一定了解,知道术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顾虑。观察组手术前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学习脊柱侧凸手册了解了手术前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了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在手术后只需护士稍加提醒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疼痛等对学习锻炼方法的干扰,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对照组20例并发症包括腹胀19例,尿管拔管后再次置管1例;观察组10例均为腹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了解了术后面临的疼痛、腹胀、翻身以及床上活动等相关知识,在术后早期进行饮食控制、腹部按摩、经常翻身、功能锻炼以及患者面对疼痛时正确的表达疼痛,尽量不哭泣不大声呼喊等减少了气体进入胃内产生腹胀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总之,脊柱侧凸手册的应用能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启彬,邱贵兴.脊柱外科新手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3-109.

[2]秦柳花,张缘,蔡娟,等.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全程护理指标监测和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34-336.

[3]徐莉杰,张义玲,海涌,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39-541.

[4]邢泽军,仉建国,于斌,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后远端交界区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29-33.

[5]王晋贤,方煌,李光辉,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折返训练及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6):3-5.

[6]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7]汪晖,黄海珊,邹建,等.照护群集管理在防范转床信息错误风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24(10A):2605-2606.

第5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4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2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28~65岁,平均(42.3±2.5)岁。胸段脊柱骨折30例,腰椎骨折38例,颈椎14例。病因:交通意外39例,高空坠落24例,重物砸伤15例,其他4例。干预组男性42例,女性40例,年龄26~67岁,平均(42.5±2.4)岁。胸段脊柱骨折31例,腰椎骨折36例,颈椎15例。病因:交通意外40例,高空坠落22例,重物砸伤17例,其他3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安排检查、发放药物、输液等。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2.1术前护理协助患者及家属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如备皮、备血、血常规检查、静脉滴注抗生素、灌肠等,对手术区域清洁、消毒,并做好无菌包扎;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多与患者交谈,且保持语气亲切和蔼、举止大方得体,向患者讲述医师的丰富临床经验和治疗成就,疏导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从而主动与护理、手术治疗工作相配合;采用宣传册、宣传栏、黑板报、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病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有初步的了解,看到痊愈出院的希望,保持积极、轻松的心情,配合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出院。1.2.2术中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在全麻诱导、全麻苏醒和术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呼吸频率、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进行处理;术中患者出血量较大,应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变化,必要时输血、输液以补充血容量;患者手术过程中一般取俯卧位,需要翻身时应直线翻身,以免扭转颈椎、损伤脊髓、颈椎等;全面检查电刀负极板在患者身上的接触部位,以免电击烧伤。1.2.3术后护理术后仍应定期监测并记录患者呼吸、心电、血压、脉搏、意识等变化情况,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确保通畅,不可以出现扭曲、压折现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性质,据此进行患者预后评估,并制订针对性的术后护理方案。1.2.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肌肉按摩、活动关节等,注意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程度酌情增加训练范围和强度,要求患者能独自进行整个锻炼流程。叮嘱患者出院后仍要坚持日常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远离安全隐患;告诉患者定期到医院复诊,检查恢复情况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后遗症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05%明显高于干预组的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5.37%低于干预组的9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P<0.05),见表2。

3讨论

脊柱是人体的重要组织结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5个部分,当脊柱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时可引起节段骨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脊椎骨折一般病情危重,只有患者各项生命指数稳定后方可进行手术,故临床治疗时,一般先对合并症如颅脑和内脏损伤、开放性骨折等进行处理,再行手术[4]。目前仍以内固定手术为主。脊柱骨折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复杂,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5]。因此,综合性的、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脊柱骨折患者一般康复期较长,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家属在这段时间内注意膳食营养,以富含钙、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如排骨、瘦肉、瓜果蔬菜等,确保患者康复期间营养供应。此外,患者出院后仍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患者创口愈合情况以及四肢、关节的功能活动情况。护理人员还要多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的其他需求,了解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工作中的短板方面进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并加强人文关怀,将患者的感受放在工作首位,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桂秋 单位:鹤岗鹤矿医院外科

参考文献

[1]涂成华.4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观察[J].大家健康,2016,10(12):232-233.

[2]魏艳,许晶晶,牛鑫.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式及意义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4):56-57.

[3]周翠云.脊柱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1):374-375.

第6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0―02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居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正规的抗结核化疗、严格的卧床休息是脊柱结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改善血运、加快骨病灶愈合、防止或解除脊髓压迫性损害、维持脊柱稳定性及缩短疗程。我科2000~2006年12月共做脊柱结核手术65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14~71岁,其中不完全截瘫15例,行椎管减压12例,植骨8例,无护理并发症。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有恐惧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谈心,关心体贴患者,使之产生安全感、信任感,鼓励其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技术水平,让他们与接受同种手术治疗或已治愈的患者交谈,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 休息

此时的休息不单纯指体力休息和对脊柱的制动,还应包括使患者减少对疾病的顾虑,前者可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疼痛及截瘫的发生率,后者可使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思想,增强抵抗力。

2.3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患者在术前就应进行3周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且术后还应继续用药6~18个月,时间较长,若不了解,难以全程用药。因此在术前就应使患者清楚手术和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病均不可缺少的前奏,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

2.4 双下胶感觉及运动功能的观察

术后72h内,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运动、肌张力及腱反射等及膀胱的感觉情况。因为任何脊柱外科手术都有可能意外地损伤相应部分的髓节,造成双下肢及膀胱运动的不同障碍,因此检查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况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工作。

2.5 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患者术后须卧床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上伤口疼痛,容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故护理上要注意:①要保持床铺整洁,皮肤干燥。②为防止褥疮的发生,术后早期翻身1次/2h,翻身时,协助患者肩、臀部一致翻动,注意检查皮肤受压情况及双下肢的活动情况,侧翻时,用枕头垫于背部,沙袋固定,保持功能位,并建立翻身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皮肤受压情况。③术后6h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协助翻身、叩背帮助咳痰,以利于肺复张。④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训练膀胱功能,鼓励患者多饮水,注意观察尿液的性状及量,防止泌尿系感染。

2.6 功能锻炼

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足趾、踝、膝各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次数可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截瘫患者,术后要保持双下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帮助患者被动进行下肢各关节的锻炼,并按摩各肌群,3~4次/d,当双下肢功能恢复,可指导患者主动练习,如伸缩、抬腿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在床上行抬头、扩胸、深呼吸及双上肢的自主活动,以增强心肺活动量及上肢的肌力。下床锻炼应循序渐进,次数和幅度应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2.7 督导化疗管理

术后能否坚持规则抗结核治疗也是治愈的关键,住院期间必须目睹患者内服每一剂药品,这项措施至少保持在强化期内,漏服者当日补服,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完成规定疗程,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结果

本组65例患者,48例功能恢复,正常行走出院。17例因经济原因提前出院,出院后嘱继续卧床,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做好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循序渐进,经随访,16例恢复良好,1例未按疗程服药,治疗失败。

第7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护理; 康复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4.04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胸腰段脊柱骨折最常见。患者多为年轻人,多因高处坠落或者重物砸伤所致。脊柱骨折往往伤情较重且复杂,可以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因此必须加强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顺利康复。笔者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脊柱骨折患者55例,其中男40例,女15例,年龄19~66岁,平均38岁。其中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爆裂性骨折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33例。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钢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必要时行植骨融合术,术后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1.2 护理及康复训练

1.2.1 心理护理 胸腰椎骨折的伤害是突如而来的,后果也是无法意料的,患者饱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此时他们首先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得到及时的治疗。作为医务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治疗及护理工作,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1.2.2 术前护理

1.2.2.1 护理 患者住院后需平卧硬板床,以保持脊柱平直,防止发生畸形或进一步损伤。在搬运患者时,通常采用3~4人平抬法将患者移到病床上,保持头、颈、胸、腰椎在同一轴线上,并以腰围外固定。

1.2.2.2 术前准备 多数患者为急症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向患者交代术前禁食、术前用药的时间、备皮、配血、导尿的目的以及必要性。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需准备大小合适的腰围、大毛巾。

1.2.2.3 指导患者作适应性锻炼 如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练习股四头肌伸缩活动,为早期功能锻炼打下基础。此期锻炼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

1.2.3 术后护理

1.2.3.1 基础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量T、P、R、BP,1次/30 min,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休克、出血量过多等症状。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可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数小时,待病情平稳后再回病房。(2)卧位护理:术后回病房应使患者整体平移,正确转移至病床,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4 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以缓解不适和保护皮肤。患者翻身时保持三点一线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转、前屈。术后第1个24 h内平卧或45°角斜卧位,以减少渗血[1]。(3)伤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方法:避免切口渗湿,如有渗湿应及时给予更换敷料。保持引流管道通畅、固定,不可扭曲、受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术后48~72 h引流量低于30~50 ml即可拔除引流管。

1.2.3.2 密切观察患者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情况,并与术前作比较。术后第1天可开始进行肢体训练,早期主动和被动的关节功能锻炼,可提高肌容量和肌力,有助于提高日后生活质量。上肢训练如屈伸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手指关节训练等;下肢训练如股四头肌、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训练。

1.2.3.3 预防褥疮的发生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自身不能更换,而且大小便失禁,极易发生褥疮。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定时轴线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无渣屑。对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以50%红花酒精涂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病情需要使用热敷时,一定要注意测量水温或者加毛巾包裹隔热,防止烫伤皮肤。

1.2.3.4 防止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以食醋熏蒸消毒病房。嘱患者深呼吸,有痰尽力咳出,多饮温开水,翻身时拍背,以助排痰。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留置尿管患者每日予以膀胱冲洗及尿道口护理1~2次,尿袋每周更换2次,气囊导尿管每半个月更换1次。尿管应夹管并定时开放,使膀胱有规律地得以膨胀和收缩,从而训练自主膀胱,白天2~4 h一次,夜间可延长至4~6 h一次,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能自行排尿后,可拔除导尿管,保持会阴清洁。

1.2.3.5 饮食护理 受伤早期,由于后腹膜血肿可产生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应限制饮食,以半流质为主,避免进易致腹胀的甜食。术后6 h可逐渐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流质-半流质-普食”方案。应注意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指导患者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粗纤维食物,如瘦肉、蛋黄、胡萝卜、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易消化吸收和促进胃肠蠕动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1.2.4 功能锻炼 胸腰椎骨折,特别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有肌力的肢体尽量主动活动,在主动运动能力基本恢复之前,必须经常给患肢各关节作被动功能锻炼,以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经过康复训练的患者可以做到自己翻身、起床、下床、上、下轮椅等。同时指导患者作腰背肌锻炼,通常有挺胸、背伸、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2]。练习时要循序渐进,每次练习不可过多、过累。平时尽量保持上踝关节处90°角,以免形成足下垂。不完全瘫痪者,短期内可在床下活动;对完全性瘫痪者,指导并帮助他们练习上、下轮椅;对截瘫患者还要注意防止跌伤。康复训练中还应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脱衣服动作、进餐动作、个人卫生等。教会家属掌握基本康复知识和技能,说明训练的重要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日后患者回归家庭做好准备[3-4]。

1.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需继续加强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腰椎术后2个月复查无特殊,可戴支具下床活动,半年内避免弯腰,提拉重物活动。截瘫患者注意康复锻炼。

2 结果

经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功能恢复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并发症。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截瘫部位以下神经麻痹、感觉丧失。在护理计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是患者康复的关键。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工作及交接班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工作实践中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完善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通伯,戴戎.骨科手术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2.

[2] 胡文斌.现代中医院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护理工作建设及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2.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04-505.

第8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前护理;康复指导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68-01

椎间盘退变所引起的顽固性腰痛、腰椎不稳的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症是骨科较常见的疾病,非手术疗法效果欠佳,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MITLIF)技术的出现,是脊柱外科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的产物,是对传统脊柱外科技术积极有益的补充。MITLIF的独特优势在于避免了大范围的肌肉软组织剥离或切断,减少了术中出血、术后疼痛和住院时间以及医原性腰痛的发生,经临床观察获得良好的效果。我科2007年10月~2009年6月应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腰椎滑脱及椎体间的假关节形成30例,近期效果满意,因该手术技术新,具有较先进的护理特点,故总结几点康复指导,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男性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5岁。

1.2方法

对所有应用该技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2结果

经临床观察及出院随访2~3个月,30例患者康复效果良好,临床成功率为89%,平均住院天数为3~5 d,3个月后患者可完全从事术前工作,VAS背部疼痛评分评定由术前7.2分减为2.1分,ODI由术前的46下降至14,末次回访获得100%的融合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经X线复查,内固定无松脱,椎间隙高度正常。

3 讨论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及术前评估讲解椎间融合器的先进性,让患者了解它是一种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全新理念;讲解MITLIF的方法、目的及优点,解除忧虑,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有无高血压及血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感冒,少吸烟,术前一晚可以适当应用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睡眠。

3.1.2 练习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头转向一侧,两臂上举、前屈置于头部两侧,头下垫一软枕,胸部及耻骨联合处各垫一海绵垫。术前3 d开始训练,每天3~4次,每次30 min,并做一些辅助训练,如直腿抬高、股四头肌训练及床上大小便的练习。

3.2 术后护理

3.2.1一般护理本组均为全麻手术,患者未完全清醒时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并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平卧4~6 h后,如血压及呼吸平稳即可翻身。翻身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取轴线45°防止脊柱扭转,可采取左45°平卧右45°的方法,每2小时翻身一次,由2人一起操作,并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有无异常,排尿是否异常。

3.2.2 康复指导此期间的康复指导很重要,正确指导患者掌握要领。应该在患者不感到疼痛的范围内逐渐增加次数和角度,循序渐进地进行,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锻炼,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与手术有密切关系,可分为一、三、五、七法,①第1~3天:患者原发病为腰椎管狭窄或腰椎间盘突出等,术中进行神经根减压,术后早期行直腿抬高锻炼,是防止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第1天可进行此锻炼,初次由3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天2次,每次30 min。②第3~5天: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主动行直腿抬高锻炼,因患者已掌握其要领,增加康复的信心,每天做20次,分两组进行,每组10次。应注意敷料情况,有脱落及时更换。③第7~14天:开始腰背肌的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即两足跟、两肘、后枕支撑床抬起身体;2周后改为飞燕式,即俯卧位,头、双上肢、双下肢同时抬起。每天2~3次,每次30 min,逐步增加次数,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综上所述,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腰间盘突出逐渐成为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其技术优势逐渐得到认可与应用,应不断提高护理技术,完善护理理念,措施得当,使患者缓解疼痛,获得满意的复位。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9.

[2]吕国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盘融合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5):324-326.

[3]周玲珍.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微创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3500-3501.

第9篇:脊柱术后康复护理范文

资料与方法

650例术后病人,其中合并截瘫42例,术后卧床3~12个月,平均6个月;此650例入院前合并褥疮12例,术后3例,并发尿路感染52例;肺内感染28例;肺不张4例,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者98例,平均住院1个月左右。

护 理

做好术后一般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有无松脱、移位等。因手术多在硬膜外下施行,故术后应去枕平卧6~8小时,且禁食水,直到排气为止。加强晨晚间护理,手术后由于脊柱暴露、椎体和部分椎弓受到破坏,椎体可出现不稳定现象,故术后翻身需平稳,避免脊柱扭曲,以防影响脊髓功能恢复。注意观察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趾(指)屈伸活动的出现,是截瘫的一种征象,故应指导病人术后自主锻炼。

心理护理:因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休养,身体虚弱,加之对疾病不甚了解,思想顾虑重,情绪低落,对治疗也缺乏信心。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针对病人的特点,做细致耐心的护理,要尊重和关心病人,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向病人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使病人放下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褥疮的预防及护理:褥疮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压的骨突出部分受压时间过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营养缺乏,使局部组织坏死、溃疡。脊柱结核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加之患者害怕脊柱手术翻身影响脊柱稳定性,尤其是截瘫病人,皮肤神经营养障碍。如护理不当,极易发生褥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向患者讲清术后皮肤护理及翻身的重要性,取得家属的配合。皮肤护理要做到“四勤”,即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床铺。翻身要在家属的协助下,每隔1小时翻身或按摩1次,并交替进行,这样即减少了翻身次数,又减轻了患者的害怕心理,同时,在翻身时采取三点成一线式翻身法(即头、肩、骨盆),在同样受力下翻动病人,以保护脊柱的稳定性,对手术前已发生褥疮的病人,尤其伴有截瘫的病人,外科手术治疗后,伴随截瘫的康复,褥疮往往很快即可愈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于局部皮肤发红者,可垫软垫或气圈并局部按摩,按摩用50%酒精,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局部水泡形成者采用无菌注射器抽液,外涂龙胆紫,出现糜烂可用红外线灯照射,褥疮严重、创面深、有炎症时,可用庆大霉素湿敷,或利福平涂于创面,也有利于褥痤的早期愈合。

尿路感染:脊柱结核术后多数病人不习惯卧床排尿,易发生尿潴留,而采取留置导尿,尤其以截瘫病人更需要留置导尿。如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尿路感染。为此,术前1~2周指导病人练习床上排尿,术后鼓励病人排尿,对应用热敷、条件反射引导排尿尚不能缓解者,给予导尿。对留置导尿的病人,导尿管应关闭,每2~4小时1次,目的是训练自主膀胱挛缩,隔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进行膀胱冲洗1次,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更换时要轻轻按摩病人下腹部,将膀胱内尿液排尽,隔4小时之后重新在无菌条件下插入,目的是使膀胱得到充分休息,同时要教会病人及家属经常做膀胱按摩,促进自主排尿的恢复,定期进行尿液检验或尿培养,如出现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肺内感染:长期卧床的病人,由于肺活量减少,排痰不畅易引起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为了防止肺内感染,在应用抗菌素治疗的同时,护理方面,我们采取了协助病人排痰的方法,鼓励病人咳嗽,多饮水,翻身时轻扣背部,让病人做深大呼吸、吹气球等以增加肺活量,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用超声波雾化疗法,并随时用吸引器吸出气管内分泌物,降低肺内感染等的发生率。

消化系统症状: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吸收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病人伴有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除了应用相应的一些消化系统药物之外,护理方面积极鼓励病人多做一些腹式呼吸、腹部热敷、按摩。饮食上要多食用一些易消化、高蛋白、高营养的软质食物,增加肠蠕动的蔬菜、水果等。在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指导病人多做一些床上运动,如翻身、四肢的屈伸运动等;如便秘严重可用肥皂水灌肠,必要时用手指挖出粪便。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活动已被列为整体护理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护理中,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能,对象是病人、家属。内容:①入院教育内容教育:本科室医务人员概况、医院环境、住院规则、作息指导。②疾病的健康教育:疾病的诊断、治疗原则、检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心理指导。③特殊教育:凡是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病人,如手术病人术前健康指导,术后护理指导,健康指导。④出院指导,病人出院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及护理不当易引发的并发症。健康教育的内容越具体,越易于病人理解执行,效果就超好。因此,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应学会因人、因时、因地施教。

因人:病人因年龄、性别、社会环境、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不周,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同,对健康教育的理解也不同。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扩士不但要讲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疗原则、预后,还要讲解心理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使其对自己的疾病全面了解。对文化程度低或接受能力差的病人,护士不要用医学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讲解,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步建立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