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高考舞蹈特长生精选(九篇)

高考舞蹈特长生

第1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一、当前我省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现状

1、普通高中舞蹈生“生源”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高中生的升学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考入一般院校无望。近年来,由于设立艺术类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而艺考类文化分值又偏低,因此这类学生为躲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现实,就开始青睐这条捷径,纷纷涌入到浩浩荡荡的舞蹈专业高考的大军中来。

可是这类学生中除了少数学生有舞蹈天赋或是真正喜欢舞蹈外,很多人并不喜爱舞蹈这一行,他们只是把舞蹈艺考当成考大学的一块敲门砖,为考学而学艺术。可是舞蹈训练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需要拥有克服困难拼搏向上的意志。而这类学生本来对舞蹈的兴趣就不大,再加上舞蹈训练既苦又累,所以就难免对舞蹈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

在这些艺考生中,大部分学生高中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基本艺术素质薄弱。由于学习专业的时间相对较晚,接受能力和感知能力欠缺,导致专业成绩参差不齐且普遍较差。这是我省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还有极少数学生,小时候参加过舞蹈培训班或是少年宫舞蹈培训,在各种文艺活动、演出、比赛过程中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从而走上了学习舞蹈专业的道路。这些孩子的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固然很好,但是文化课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走高考舞蹈艺考这条路既可以学习扎实的文化知识也可以发挥孩子特长。于是这部分学生就成为了我们普通高中舞蹈艺考生的另一种来源。

2、普通高中舞蹈师资情况

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意识。可在我国虽有众多的舞校、艺术学校,但他们培养的是专业舞蹈人才,很少有毕业生到普通高中去执教,虽有个别也相对缺乏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我省情况也一样。从调查情况看,在条件好一些的城市中学,一般情况下,还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接触过五大舞蹈训练的教师;而县城的中学,舞蹈教师大都是由音乐老师来代替的,真正接触过舞蹈训练的很少,师资匮乏。

3、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直以来,普通高中在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对艺术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上财力人力的制约受限制,在教材、教辅资料方面匮乏,教学设备也不足,甚至没有像样的场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免捉襟见肘。

在应试教育仍占据重要地位的普通高中,艺术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最多可算“小家碧玉”,重视不足,课时量偏少。据了解,一般普通高中专业训练时间与高中所设课程之比平均下来还不到五分之一,这就导致学生上文化课时间长,平时训练少,学习舞蹈仅是“浅尝辄止”。在这种普通教育模式下,对于舞蹈专业的学习不可能达到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因此造成在高考舞蹈艺考中同个别的艺校或外省水平较高的普高学生缺乏竞争力。

教育理念短视,让成绩不好的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捷径考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以此提高升学率,这是当前普通高中对于艺考生的选用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在舞蹈人才的选用上,身体的比例,肢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对音乐节奏地掌握等等,符合标准才能被选入舞蹈人才的行列。而一些学校中考艺考与高考艺考没有做到很好接轨,考试内容和要求与高考艺考不太吻合,致使招收的一部分学生,距离高考依靠的要求相差很远。

二、普通高中舞蹈艺术生培养模式改革

1、建立健全的中考制度,提高“生源”的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我认为,筹划详细的,科学的,健全的艺术中考制度,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是我们现阶段要努力实现和完成的任务之一。之前我们曾分析过普通高中舞蹈生的生源问题,可以看出,大学在招生时,主要的生源来自欠发达的县城,这些学生学习艺术时间短,教师水平不高,造成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如果能够在中考时加入艺术类专业或特长考试,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学习和接触艺术,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建立较好的音乐感觉和舞蹈功底,以及扎实的文化课知识,再进入高中阶段进一步深造。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在对艺术的理解能力方面也会有更理性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这样的学生素质,我认为才是合格的大学生生源。

2、合理整合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各个中学的音乐老师数量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这就为各个学校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创造了一些基本条件。但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学,音乐教师是极其匮乏的,舞蹈教师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话,再有舞蹈艺考生的培训是困难的。我认为,将整个县城或是乡镇为一个单元,合理的整合师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比较科学的办法。

3、高中与大学建立合作培养机制

第2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一)身体素质的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身体营养往往过剩,这时候就容易造成身体肥胖等健康隐患。形体训练是少年儿童舞蹈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定量的训练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形的塑造,其对身体达到的锻炼程度并不亚于体育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年儿童营养过剩的问题。与体育锻炼有所不同,舞蹈教育具有较强的艺术感和娱乐性,能够引起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达到良好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

(二)思想品德的塑造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提高。家庭生活的宽裕使得很多父母对儿女的过分关爱甚至溺爱,娇生惯养成为很多当代少年儿童的显著特征,他们往往做不到吃苦耐劳,怕苦怕累甚至自私。更为突出的一个表现是精神上的脆弱,承压能力太差。舞蹈教育融艺术、运动、文化为一体,其独特的魅力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丰富多彩的形态符合少年儿童对变化多样的世界充满好奇的内心,对于训练少年儿童的吃苦耐劳精神、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塑造一颗宽容的心、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审美能力的提高

舞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它通过对人体艺术线条和肢体语言的细节捕捉,感受人体的动态和静态之美。通过学习舞蹈,可以提升少年儿童的艺术气质、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寓教于乐,舞蹈以它独特的方式使得少年儿童对世间的美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好感,所谓潜移默化,大抵就是这样的。少年儿童内心的真善美可以通过舞蹈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对事物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能力。

(四)心理健康成长

1、有利于智力发育。少年儿童通常都具有好动、爱模仿、活蹦乱跳的特点,而舞蹈正好符合这个特点,而且舞蹈也非常符合少年儿童通过对肢体语言细节的捕捉来认识和感知外物的特点。舞蹈通常伴随着肢体动作、音乐节奏等,在这些东西的伴随下,少年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舞蹈知识,也提高了自身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和感知能力。舞蹈的情感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每个人对舞蹈的不同的情感体会会融入到自身的舞蹈当中,这个特点可以很好的提高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领悟力,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很好的训练少年儿童的观察能力,使少年儿童的感知力、想象力、幻想力、创新力等得以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孩子们的智力得到科学的发展。

2、有利于记忆力的增强。每一段舞蹈都需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记忆每一个动作,记忆音乐旋律。并把它们进行串联。所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进行记忆,这样才能使自己记住每一段舞蹈的动作以及动作的顺序。每一次的记忆锻炼都能使他们的记忆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而他们的情绪通常也处于一种积极调动的状态,这种积极的良好情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和保持记忆时间长度的能力。

3、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塑造。舞蹈通常都是一连串的肢体活动,每个舞蹈都需要连续的记忆和逻辑思考能力,在舞蹈的带动下,少年儿童可以锻炼自身的大脑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舞蹈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开发右脑。右脑会对大脑接收的情商、未知、感觉、情商这些讯息进行自动加工处理,并且衍生出创造性的讯息,从而产生独创性思维。在学习舞蹈的初期,少年儿童一般都是对舞蹈动作进行模仿,但是到了后期,少年儿童会对舞蹈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就有利于少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塑造。

二、少年儿童舞蹈教育现状

(一)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缺失

1、缺乏行业准入机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家长对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越来越关注。因而,为了抓住这个商机,很多校外舞蹈机构大量开办,而很多学校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纷纷开办舞蹈班。但是很多校内校外舞蹈教师理论修养薄弱,通常只注重对少年儿童的舞蹈动作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舞蹈文化教育,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所接受的教育背景也不相同,有的是演员出身,有的是艺校或艺术学院的毕业生,有的是幼师学校或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一些兼职的舞蹈专业的大学生甚至是中专学生。出现这样的教育现状的原因主要是贵州省缺乏行业准入机制。因此,在对舞蹈教师的准入标准以及考核规定中要求舞蹈教师必须专业过硬,并且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作为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素养、教育学素养和美学素养等。因而,贵州省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考核结构,建立完善的行业准入机制和考核制度。

2、缺乏教师资格审查。贵州省的社会舞蹈教学机构聘用的通常都是专职或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或是拥有业余考级证书资格,或是专业的舞蹈教师,或是高校在读的舞蹈专业的学生等。政府部门对社会舞蹈机构的监管以及对社会舞蹈机构的教师资格审查一般依据法律法规,从机构办学的合法性、教育管理、机构建设等方面进行年度的考察和审核,对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的教师任职资格、考核培训、理论修养等方面的能力的审查缺乏统一的制度保障。总的来说,政府对于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的教师资格审查至今依然缺乏规范的制度管理。

3、缺乏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通常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的教学质量考评并不是从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科发展规划、教学成果等方面进行衡量与评价的,而是通过教授的学生的考级情况和获奖情况出发,加上学生家长对于老师的满意程度。在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质量考评和家长的高压下,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的老师对于少年儿童的舞蹈文化教育和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就更加不注重了,这样会导致少年儿童对于舞蹈产生抵触心理,把学习舞蹈当成一种负担,就达不到舞蹈教育本应给少年儿童带来的益处。

(二)社会舞蹈教学机构鱼龙混杂

1、硬件设施不合格。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的不断兴起也带来很多问题,很多舞蹈机构并不是出于对舞蹈事业的热爱而开办的,有些只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因而一般都会把成本压到最低以获取最大的利润。然而,良好的 舞蹈教学环境能够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少年儿童对舞蹈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少年儿童学习舞蹈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的舞蹈室面积通常都不大,而且装潢设计风格并没有从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出发,少年儿童舞蹈训练都要进行一定的基本功训练,舞蹈训练室应该配备硬度适中的木质地面或者地毯,有明亮的光线、良好的通风、木质的把杆,但是相当部分社会舞蹈教室无法达到这个要求,墙镜设置也不规范。舞蹈教室不应该只是配备一台录音机就够了,而应该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的设备。这一点,相当部分社会舞蹈教学机构也没有做到。硬件设施不合格给少年儿童舞蹈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阻力,这些都需要贵州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引导社会舞蹈机构走向健全化、专业化。

2、师资队伍不合格。舞蹈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对于少年儿童的舞蹈教学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未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但是,贵州省的社会舞蹈教学机构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师资队伍不合格。学历代表着一个教师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贵州省目前舞蹈教师来源有舞蹈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有幼教专业毕业生,其中有部分是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生。通过抽样调查来看,师资队伍存在严重的性别不平衡,接受调查的148位教师中,只有7名男教师,95%都是女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呈现后继乏人的状况,18—25岁的教师只占31%,26—45岁的占64%,45岁以上占4%,最重要的是少儿舞蹈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仅占26%,这就导致了教师水平不高。专业的舞蹈老师通常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在理论修养上并不是特别有造诣,而有理论知识的本科幼儿教师或者师范类的教师通常又没有扎实的专业舞蹈技术。社会舞蹈教学机构也不愿意花费一大笔费用去聘请各方面优秀的教师来教授儿童,随便请几个老师糊弄家长和学生。这样的现象存在并不是一时的事了,这个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社会舞蹈机构的监管,优化师资队伍。

3、教学训练不科学。舞蹈教师为了应对家长和机构上层,通常急功近利,迫切的想要提高学生考级的通过率和获奖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体、智力发展全然不顾,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是拔苗助长、本末倒置。少年儿童学习舞蹈其实是为了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在很多舞蹈训练机构这一点完全被忽略了,教学训练的不科学给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体伤害。

(三)部分家长对少年儿童舞蹈教育认知偏差、功利思想严重

家长的攀比心理让少年儿童学习舞蹈的初衷扭曲了,家长送儿童学习舞蹈经常不是因为孩子喜欢或者为了能让他健康发展而是因为别的家长的孩子都会我的孩子也一定要会。部分家长对于少年儿童舞蹈教育认知偏差和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孩子的自我意愿被忽略,孩子的自由发展得到限制。

三、少年儿童舞蹈教育师资结构现状

(一)我国近年舞蹈本科教育的发展状况

在舞蹈专业的本科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培养表、教、研、编四位一体的复合型舞蹈人才。”这样的话经常会使人热血澎湃,觉得志向远大。但是志向远大也只有实现了才会被称好。在实际发展中,当今的舞蹈本科教育呈现了一种无特色的教育发展特点。舞蹈本科教育定位重叠,师资无序,让很多舞蹈专业的本科生对未来就业一片茫然,自信心丧失。

(二)舞蹈教育本科的课程设置

贵州省高校沿袭以前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与时俱进对学科设置进行改革以及革新,在高校课程中并没有开设《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儿童生理卫生》、《舞蹈教材教法》等课程,从而导致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出现教材安排不合理、训练量安排不合理、训练方式不科学不系统、甚至出现教学训练“成人化”现象,而且舞蹈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没有受过舞蹈生理学或教育学方面的培训,有的甚至在舞蹈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很贫乏,这使得很多舞蹈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注重技术而不注重文化教育。

(三)师资考核标准及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不统一

用人单位没有统一的儿童舞蹈教师资格考核标准,有的机构甚至用其他科目教师代替舞蹈教师上课;各个学校和培训机构也没有儿童舞蹈教学质量统一的考评标准。如此导致了儿童舞蹈教育的混乱,有的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功利性,拔苗助长,有的为了营销夸大其词,比赛金奖满天飞,有的教学不严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总结:贵州省迫切需要加强儿童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舞蹈教育本科的课程设置,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规范儿童舞蹈教师资格审查,建立儿童舞蹈教学质量考评标准,为少年儿童提供科学、系统、规范的舞蹈教育训练。

本文为遵义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1ZYJ001)

参考文献:

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温柔. 舞蹈生理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第3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1、加快身心发育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好动的、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性,所以舞蹈动作这种肢体语言很符合他们的特性,并能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开拓创造新思路。科学的舞蹈训练能提高少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生理机能发育,还可及时纠正少儿的不良姿势。

2、锻炼意志品质

少儿舞蹈基本都是以群舞的形式来表现的,通过锻炼不但可以培养其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其表现欲望,克服胆小、内向的心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3、培养审美观念

舞蹈中活泼可爱的人物、动物形象,配以悦耳的音乐,可以使少儿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世界;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可以使少儿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肢体、情感体验能真实的认识美、感受美。

4、增进情感交流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交流方式,每个作品中除了美的展现,更着重在于情感的表达。例如少儿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就是通过直观的动作语汇来表达少儿内心情感,用他们所理解的陪伴、亲吻、夸奖、拥抱这些爱的表达方式,使父母感受到少儿的情感需求,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二、现阶段少儿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监管难度大,措施待完善近年来,少儿舞蹈教育呈现出火热趋势,各类舞蹈学校、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很多人把开办舞蹈培训班当成是一种盈利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能通过办理办学许可证和年审手续对办学机构进行监督,但对于未办证先办班、注册登记后改变教学场所及对于各类从事教学工作的艺术团体等缺乏有效监管,是导致违规办学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2、家长选择存在盲目性调查发现,将孩子送去舞蹈培训的家长有四种动机:一是父母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替自己实现年轻时的舞蹈梦;二是家长间攀比成风,认为只有多掌握一门技艺才能保证今后足够的竞争力;三是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孩子高雅气质和优美的形体;四是为考艺术院校打基础。家长大多对舞蹈教育培训方法知之甚少,认为只要是舞蹈班就能训练好孩子,这也为违规办学、无证办学提供了生存土壤。

3、硬件、软件水平有待提高少儿舞蹈教学场所除了教学应有的设施外,还要考虑少儿身体健康成长这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室面积要足够大,且通风、采光适合;其次考虑到儿童骨骼发育和舞蹈训练弹跳动作多的特点,舞蹈教室地面设施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和防滑处理,否则会对少儿骨骼发育产生破坏性作用;另外。

三、如何使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少儿作为“璞玉”,在舞蹈教育这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环境下,逐渐陷入了被动,而少儿舞蹈老师如何去“琢”,怎样去“琢”,让每一块“玉”都能绽放其自身最美好的光彩,这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少儿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问题。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对各类培训学校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张榜公布;二是监督少儿舞蹈教材使用,制定教学目标和大纲,对于没有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予以处罚;三是将业余艺术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管理,定期组织教学旁听、评比等;四是成立教育执法组织,加大对违规办学、无证教学人员的违规处罚力度。

2、加大少儿舞蹈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少儿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是强化少儿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举止,不应佩戴过多的首饰或是浓重的彩妆;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激情和肢体动作去感染他们,带领他们进入欢乐的舞蹈世界;勤学敬业、品德高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二是提升少儿舞蹈教师的综合艺术教育水平。少儿舞蹈不仅有独立的专业性,也具有综合性,少儿舞蹈教师也应具备多面、丰富的少儿艺术知识。形象鲜明具有儿童特点的音乐,充满幻想和情感的童话故事、童谣,都能让少儿舞蹈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这个专业的闪光之处,对儿童舞蹈进行补充、启示。

四、结语

第4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07-02

校园舞蹈是20世纪20年代由我国流行歌曲和儿童歌舞剧之父黎锦辉倡导和推行的一种舞蹈形式。中小学校园舞蹈节奏欢快、富有时代气息,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包括传统的民间舞、活泼的儿童舞、力度与美结合的体育舞蹈、新颖独特的国外舞蹈等。舞蹈是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可以明德启智,塑造优美的形体,陶冶高尚的情操,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对生命、对自然、对情感的审美和感知能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舞蹈比音乐更直接、更丰富,更能激发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舞蹈比体育更富有艺术气息,更具吸引力,中小学舞蹈应在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现实中的中小学校园舞蹈现状是怎样的呢?

我国素质教育自1985年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艺术素质教育,从无到有,从忽视到重视。国家加大了艺术教育建设的力度,全国开设有舞蹈专业的院校多达90多所,高等艺术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当高等舞蹈教育与幼儿舞蹈教育蓬勃发展之际,中小学舞蹈教育却停滞不前,举步维艰。

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5月31日下发了关于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通知,并面向全国推广。这7套校园集体舞节奏鲜明,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南宁市教育局也于2007年9月、10月开展了两次校园集体舞的师资培训活动。南宁市各中小学纷纷踊跃投身到这个活动中来,一时间,校园里人人起舞,个个欢欣。但这项丰富校园舞蹈的新举措还没得以全面铺开,在2009年秋季之后就渐渐销声匿迹了,校园舞蹈改革的步伐再次停滞。

2011年再次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期待在音乐课堂中舞蹈能有发挥的空间。“1-2年级,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能够与他人合作,进行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和儿童歌舞表演活动;3-6年级,在儿童歌舞剧中担任一个角色;7-9年级,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和形体动作。”新课程标准中虽增加了舞蹈的分量,但微乎其微,如在表现这一环节中,只有低年级的学生有舞蹈表现形式,称为唱游;在音乐与姊妹艺术中,也只是在1-2年级中提到“能用简明的舞蹈动作体现音乐情绪”。3-9年级音乐课堂中舞蹈的出现几乎为零。翻开教材,只有一两课中提到使用舞蹈动作表现音乐。据对百色市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的调研数据显示,百色市中小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 767所,音乐教师仅355人,舞蹈教师0人。这些音乐教师中有声乐特长的占71%,有舞蹈特长的占38%。音乐教师们迫于舞蹈知识的缺乏和新课程标准中舞蹈资料的空白,在课堂上对于舞蹈展现一带而过甚至从未进行。舞蹈被动、从属的地位使校园舞蹈教育通过音乐课堂进行实施的愿望化为泡影。

校园舞蹈多数以第二课堂的舞蹈社的形式存在。极少数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被挑选进入舞蹈社,由舞蹈专业教师每周一至三次进行舞蹈技能的培训,然后为学校的演出、比赛服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分流到校外舞蹈培训机构,进行舞蹈考级和舞蹈技能等特长训练。广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有6059万人,能够在校内接触到舞蹈教育的凤毛麟角。而中小学生处于教育的最佳年龄,如果我们忽视这块教育阵地,我们就没有全民舞蹈教育。”我国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问题已引起教育界和舞蹈界的关注: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我国中小学校园舞蹈教育的缺失?国内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国家教育的相关政策对中小学舞蹈教育重视不够。我国中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只设置了音乐和美术两大学科,在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开一门与音乐、美术平行的艺术课程,但音乐、美术仍与新增加的舞蹈、戏剧和影视平分这一课时。舞蹈作为肢体艺术,仅以欣赏和了解的形式出现,难以进行普及。在美国中小学中都开设有舞蹈课,由专门的舞蹈教师任教,舞蹈和其他科目一样受到同等对待和尊重。苏联、澳大利亚要求中学设有专任舞蹈教师进行舞蹈教学,朝鲜在上个世纪就已在各大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舞蹈课程。

其次,应试教育体制下社会各界对舞蹈教育认识不够。受功利主义和主科成绩至上观念影响,中小学舞蹈学科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学生、家长和教师都不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非应试科目上,全面普及舞蹈素质教育必定是空谈。在美国,每名中小学生都可以自行选择一至两项艺术科目进行学习,他们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艺术,不受任何考级、升学压力的影响,真正享受艺术带来的精神愉悦和人文修养。

再次,国人对舞蹈教育的参与意识不强。大多数人把舞蹈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认为是少数人才能专修的科目,部分舞蹈教育工作者也将舞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等同于舞蹈教育,从而将大多数喜欢舞蹈的学生挡在门外,弱化了舞蹈教育的普及功能。美国舞蹈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教育,目的是使普通受教育者都得到身心锻炼。大型舞蹈艺术体操《阿里郎》有十多万的朝鲜学生参加了表演,其规模之大,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这说明了舞蹈教育在朝鲜的学校相当普及。

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种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中的制度。它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教育覆盖面很宽,这种制度对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和推广舞蹈教育,需要国家、学校、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国家教育部门要研究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地政府要落实配套相应资金、配备舞蹈教师岗位和建设场地设施,确保舞蹈教育开足课时,逐步实现在中小学阶段开设舞蹈普及教育课程;各中小学校长应转变观念,重视校园舞蹈文化建设,如利用假期宣传校园舞蹈教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家长和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脱离,提高对舞蹈教育的认识,使每一位普通学生都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具有更加丰富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艺术价值追求。

2011年4月,国家教育部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体育、艺术2+1”项目的工作要求,广西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已于2012年开始实施。“体育、艺术2+1”,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鼓励学生选择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学生艺术考核的成绩将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归入学生档案。舞蹈艺术项目将会成为学生的选择之一,乘着这股东风,舞蹈普及教育将迎来大好机遇。探索出适合我国中小学校舞蹈教育实际并促进其迅速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广大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开始推行校园集体舞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应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大力推广。

校园集体舞不必拘泥于统一规划的教材进行,不需要遵循统一的模式。每所学校甚至每个班皆可开发本校、本班的校本集体舞,创立各自的校园文化品牌。一是结合“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创作、传承当地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河池市南丹县里湖小学的集体舞《瑶童戏鼓》,将白裤瑶的舞蹈特点与铜鼓结合,使人耳目一新;南宁市燕子岭小学的腰鼓舞和广西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蚂拐舞也是校园民族集体舞的典范。二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愿学爱跳的舞蹈形式。如梧州市民主路小学的儿童集体舞《打开窗》,将游戏串在舞蹈中,动作活泼,节奏明快;柳州市融安县大将镇中心小学“花样兔子舞”,用简单的兔子舞步伐编出花样的玩法,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三是与体育相结合,开创丰富多样的集体舞形式。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自创了一套啦啦操舞,孩子们每天早上上课前跳一次,一整天都精神十足;南宁沛鸿民族中学的壮拳,虎虎生威,舞出了青少年的蓬勃朝气。此外,跳竹竿、抛绣球、板鞋、拉鼓、舞龙、编花篮、跳大绳、打扁担等民族体育项目都可以与集体舞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校园集体舞。四是借鉴国外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形式。如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国的“排舞”,就是舞者排成一排跳的简单舞蹈。目前四川成都已有16所中小学引进并推广这种融合拉丁舞和牛仔舞风格的舞蹈。

真正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必须依靠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结合当地舞蹈特色和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创符合该地学生身心特点的舞蹈,按照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受众,编排舞蹈教育课程,尽量使校园舞蹈难易适中,形式多样。可采用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舞、吻合音乐课程的歌舞表演、新潮的街舞、火辣的拉丁舞等。学生可自由选择舞蹈种类进行学习。使每一位热爱舞蹈的学生真正受益,真正实现舞蹈的普及教育。

第5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一、学生现状的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校后就表现出对学习、考试、演出的淡漠。很多学生舞蹈基础薄弱,甚至对舞蹈一无所知。最近连续几届学生中真正喜欢舞蹈的寥寥无几。舞蹈训练本身就比较辛苦,需要学生能吃苦、有耐力、有韧劲,学生由此会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身体发育已经定型;高考时大多数又是以声乐、器乐等其他特长为主;对大学学习重要性缺乏足够正确的认识;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缺乏学习动力;就业形势不理想对专业失去信心等等,由此产生了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心灰意冷的心态。

如何让学生热爱舞蹈并为之勤奋学习是急需探索的问题。学生步入高校,也很难把自己学习的课程与未来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以至于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变得迷茫。正因为这样我们更要相信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要让学生一入校就把学习与未来的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巩固专业知识、确立学习目标、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赞美他们进行情感激励,激发学生去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使其进一步对学习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研究

1 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如何在3年时间里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是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材施教――针对性教育,个性化培养;长善救失――扬长补短,全面教育。教师应对学生的年龄、素质、生理和心理、兴趣程度及个人条件进行选材,不可一味沿袭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只凭主观愿望而不顾学生客观实际,使学生力所不能及,望“舞”生畏,产生消极或抵触情绪。平等无偏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排除学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

2 重视实用,重视全面。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实用且广泛的舞蹈信息。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避免学院派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性的特点,创造与各类不同的舞蹈信息大量接触的机会,增加剧目排练等科目。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型人才。

3 安排实践,提高能力。要想胜任舞蹈教育工作,就必须尽量多安排艺术实践活动。加强对实践活动有关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发挥个人才能提供空间,为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提供条件。学生在实践中认真体验,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并掌握其方法步骤以及实践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造和展示,从而提高综合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6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提到这位可亲可敬的舞蹈教师,德艺双馨的文化新星还要从头说起。

鉴于她对舞蹈的热爱和她良好的舞蹈素质,1996年,二十二岁的被组织派送到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研修编导专业。绝不放过这一难得的机会,在学习期间他孜孜以求、勤奋努力,深得老师的器重,老师也格外的爱护她。学习期间她就为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春节文艺晚会创作了《中国大地》、《唱起来,跳起来》、《金色的田野》等舞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完成学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颁发的《中国舞分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当时杭州一家艺术学校以每月两千多元的工资和解决一套住房的优厚条件聘请她去任教,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老师也为她高兴,也为此激动的彻夜难眠。和她当时在工作的每月工资相比真的是天壤之别,那优厚的工资和楼房也确实令她动心。但在去回的抉择时刻,想到了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想到了上学时领导为自己送行那语重心长的嘱托和期望,她觉得自己为了个人利益走了对不起家乡父老和领导的信任。面对情感的纠葛,经过反复的思想磨合。最终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去杭州任教的机会,选择回乡这一条让她今生无悔的道路。同学们不理解她的选择,老师也为她惋惜,但对来说回到这块让她眷恋的土地,开始她新的艺术追求,这才是她魅力人生的最好体现。

在学习舞蹈艺术过程中是幸运的,因为她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期间,得到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编导专家的指导,她汲取了众家之长,融进了自己的创作设想,使她的艺术造诣得到迅速提高。她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聪明才智融会贯通,为的舞蹈事业发展和培育更多的舞蹈新秀贡献着自己的艺术青春,因而使她成为市文艺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教授,也是学生最多,作品颇丰的副教授。

可从未满足过,她说:“艺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舞蹈的语汇更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表现时代的特色,我的舞蹈创作只有不断吸纳新的东西,我的艺术生命才会延续下去。”这些年尽管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她严于律己,从不自满,依然不断进取刻苦学习。多年来,她不惜花费重金,每年都抽出一定时间,自费到外省市和首都北京去学习观摩、进修。仅她在学习,进修等方面就花去了4万多元。有时看见对她构思舞蹈有用的书,哪怕里面只有几句话,她都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有的书一套就将近一千元,投入学习上的经费她毫不吝啬。她戏谑地说:“我需要不断的充电才有动力继续向前奔啊!”

如今从事舞蹈事业已经二十年了,她对舞蹈的热情达到痴迷的程度,对舞蹈的悟性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由于她的天赋和执着的努力,她的创作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为了舞蹈事业她投入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和全部的爱。在挖掘、整理、演绎、弘扬、创作黑龙江少数民族舞蹈过程中,她呕心沥血倾力创作,有时为了一个舞蹈动作,她多次深入到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虚心请教,细心揣摩。为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说,她不惜重金,不怕麻烦多次到民间去寻找线索,直到拿到可靠资料为止。她为了舞蹈艺术的需要,他费尽周折找到了一位早已退休的老编导、老艺术家拜师学艺,在三个星期的学艺中,她起早贪晚没睡一个囫囵觉,没吃一顿象样的饭,体重减了十多斤,所学的知识却让她受益匪浅。

舞蹈创作是需要灵感和酝酿的。为了编好一个舞蹈,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一遍地聆听舞蹈音乐,想象舞蹈动作的每个细节。在制作第一个全国参赛的舞蹈《渔船、鱼叉、小鱼娃》舞蹈音乐时,她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5天,反复听遍了十几本乐曲。为了制作出自己需要的音乐结构,4分30秒的乐曲,她一小节、一小节地剪接制作,五天的时间里,她一天只睡5个小时觉,每天只吃一顿饭,音乐制作完成时,她累得晕了过去。这个舞蹈在全国参赛一举夺金。全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在作品点评会上说:“《渔船、鱼叉、小鱼娃》这个作品的音乐很有特点,舞蹈编排的洗练、干净、不拖沓、有生活、有劳动。”同时也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为了创作出好的舞蹈,她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伏案思索,勾勒图案编写舞蹈脚本,进行舞蹈设计,激情迸发时,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为了把舞蹈展示得多姿多彩,演出时她把自己家里的窗帘、筷子以及装饰房间的花束都作为道具搬上了舞台;为了舞台设计的需要她根据舞蹈的创意自己设计舞蹈演出服装,裁剪缝制,她简直成了一名制衣高手。为了购买《兴安岭上的

鄂伦春》新编舞蹈的参赛服装,她一个人到省城去了10天,跑遍了哈尔滨的缝纫厂,联络呼和浩特的舞蹈服装加工厂,终于买到了理想的服装,保证了舞蹈的艺术效果;为了保持一个舞蹈演员的体型,她宁可少吃饭,舍弃自己爱吃的食物;为了延长一个女舞蹈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她每天都要坚持体能训练,从未间断过。她把舞蹈艺术看得高于自己的一切。对舞蹈的痴迷让她在梦中经常被自己设计动作惊醒,半夜里赶紧爬起来,伏案到书桌前把梦中的舞蹈创意记录下来……

1998年创建了市“迎春舞蹈学校”,作为优秀的园丁,在十五年的执教岁月里,她辛勤耕耘,用心血去浇灌那些幼苗,为市培养了近千名的舞蹈特长生,在这些舞蹈幼苗中,有5人考入了北京舞蹈学校,有3人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有3人考入了北京国际艺术学校,有3人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有10人考入了国家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她培养的学生一个一个地走了,步入了希望中的高等学府,他们在给写来的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中,述说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那感人肺腑的语言经常让热泪盈眶。在回复他们的信中说:“不要感谢老师的培养,是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收获,我只是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你们的明天比老师更好,你们将要登上的是北京的舞台,世界的舞台!”现在,的学生中,已有500多名学生通过了由北京舞蹈学院主办的全国舞蹈晋级考试,并获得考试证书。其中荣获全国舞蹈第十三级的学生达到50人,中国舞高级考生名次排在黑龙江省各地市舞蹈考级的首位。

第7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关键词:教学能力 创编能力 培养目标 基本途径 艺术实践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创编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一、根据培养目标,精选相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针对性要强,要能体现舞蹈训练中的“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舞蹈教学中,要求老师不但会跳,还要会编,因此,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舞蹈风格种类要丰富多样,技能技巧难度适中即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进行形体基训,学习芭蕾舞以及中国民族民间舞。除此之外,还应学习现代舞,编舞基本技巧和中学生舞蹈。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入贯通。因此,教学内容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第一学期基础训练中,除了基本功训练外,同时要学习风格不同的各种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地精选好教材。在舞蹈教学中应以训练学生直、立、灵活、协调感觉为主,腰腿的软度和技能的练习为辅。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不仅进行形体训练,又广泛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为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第二学期教学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师要从各种民间舞的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使其对以后编舞具有很强的使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灵活性、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能力准备。

为了更好的巩固和加深学生学过的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近一步提高,我在第二年开设舞蹈选修提高课,使一部分舞蹈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高。扩展舞蹈教学内容,除了继续进行形体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编舞技法课的学习外,外国代表性舞蹈,国际标准交舞以及爵士舞和现代舞均占一席之地,采取了这种扩大容量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能让学生有机会最大限度吸收各种不同风格舞蹈的精华,广收博采有利于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二、达到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和创编能力培养的预期目标的基本途径

学生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根据学生基本素质着重从舞蹈实践可行性角度考虑,确定几项必备能力作为舞蹈必修课教学过程中的未来舞蹈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从主要面向中小学从教的实际出发,音乐专业学生在舞蹈课学习时必须掌握基本能力是基本教学能力和编排舞蹈小节目能力。

下面我就这两方面最重要的能力培养,进一步阐述:

(一)基本教学能力培养

首先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锻炼手段。促进学习思考、反复实践至成熟。课堂提问内容主要是舞蹈基本动作的要领、作用、目的、舞蹈术语等,以加强学生对舞蹈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懂得让学生不照搬教科书上内容的情形下,用自己的流利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对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纠正错误的动作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中可选择几个典型的动作进行实分析比较,辩别异同。例如在中国古典舞动作时,可把已学过的芭蕾舞的基本手位、脚位和代表性动作的“迎风展翅”(Arabesqe)和“鹤立式”(Attitade)典型的动作和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和典型动作中的“顺风旗”“商羊脚”进行对比,可从两种手位、脚位、身体姿态、运动轨迹、内在气质、舞蹈风格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芭蕾特点是“开、蹦、直、立”,舞姿长而舒展延伸,动作多表现在下肢,线条清新等,与之相比中国古典舞特点是“圆曲、圆弧”,还有回旋,舞姿婉转修长,上下身配合,线条曲折等,通过对不同风格认识更清晰,动作要领更准确,这样也就提高了自我纠错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同时充分利用课堂最后3—5分钟,对课堂学过的知识、动作技能、技巧让学生来进行总结。

(二)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动作和人体规律之后,接着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培养学生舞蹈想象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鼓励和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尝试改进发展已掌握的技能,使自己从舞蹈基本能力向舞蹈编排能力方面发展。

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动作时,学生学会了“里绕花”这一主要绕花后,不要按一般规律那样接着就教“双绕花”、“交替花“等动作,而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编舞发展动作技法去延伸想象,去进行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的想象。结果产生出比教材中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花动作,如“上下绕,左右绕,前后绕,站、跑、跳、坐绕,还有翻滚、仰、俯绕”等,然后再将即兴创造出来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教材中的手位动作相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编舞创造能为。

在舞蹈整体组合教学时,结合讲授舞蹈构图和画面的基本规律进行教学,让一组人表演,另一组人进行观察评议,通过直观教学向学生讲解各种不同的舞蹈构图的动用和表现特点以及使用手,让学生明白舞蹈构图不在于有什么固定模式而在于运动中怎么变,在变化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创造美。

(三)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以利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考试可以采用课堂现场表演这一形式,同时也应进行笔试和口试,笔式可以考察学生对舞蹈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口试可以综合考察学生记忆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舞蹈评分期采取平时分和末考试分数两部分相结合的做法,有利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高低,激励他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

在改进考试方法的同时,必须抓编舞、艺术实践,适当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编排舞蹈,突出艺术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通过学习自己习作的排练检验对学过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理解相应用。

第8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劳动人民

民间舞蹈是一种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斗争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表达方式。经历过时间的洗礼,现阶段我国的民间舞蹈具备较强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文化内涵逐渐多元化、深刻化。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当做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从而确保民族舞蹈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最大程度地丰富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类型

草原文化型、农耕文化型、绿洲文化型、海洋文化型以及农牧文化型是现代民间舞蹈文化的主要类型。草原文化型民间舞蹈拥有粗犷、豪放的动律,其是草原民族在长期的畜牧以及游牧生活中形成的舞蹈文化形式。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极为丰富优秀的农耕文化,广大农民在农耕劳作中形成了农耕文化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平稳、优美的舞蹈动律。绿洲指的是沙漠中的绿洲,绿洲文化型舞蹈是沙漠边缘地区居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类舞蹈,该类型舞蹈的娱乐表现型较强。海洋文化型民间舞蹈是深受岛屿与沿海地区居民喜爱的舞蹈形式,这种类型的舞蹈体现了海洋特色,给人以清凉、灵动、自然的感觉。农牧文化型舞蹈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等高原地区的居民在从事牧业、林业过程中所形成的舞蹈,这种舞蹈蕴含了一定的宗教文化[1]。

二、如何有效地传承民间舞蹈文化

(一)降低外来舞蹈对民间舞蹈的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地球村”逐渐形成。现阶段,大量外来艺术形式与文化涌入中国,对我国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适当地借鉴优秀的外来文化有利于健全完善我国的舞蹈艺术,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但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外来舞蹈形式与文化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也能够破坏民间舞蹈文化。外来舞蹈形式与文化一旦全面地占领了公众的生活,则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必然会遭到破坏,甚至可能发生文化的丢失。为了做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保持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力与常新性,国人必须要坚定文化自信,也就是对民间舞蹈文化的自信。在外来舞蹈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间舞蹈工作者应当坚守初心,致力于开展对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工作,从而确保民间舞蹈文化能够顺利地传承下去[2]。

(二)构建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体系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民间舞蹈数量正与日俱减,部分地区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每况愈下。为了做好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体系,着眼于最大化地保留民间舞蹈文化的历史特征,使得民间舞蹈成为原汁原味的舞蹈形式。在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工作中,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牵头制定并尽快出台民间舞蹈保护法律,严惩故意破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体系的人员。文化单位应当深入基层了解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状况,为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提供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

(三)开展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教学工作

舞蹈教师是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与“排头兵”,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工作对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广大舞蹈教师应当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民间舞蹈知识,不断地拓宽民间舞蹈教学视野,及时地更新民间舞蹈教学理念,在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教学活动。舞蹈教师应当让学生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唤醒学生保护民间舞蹈文化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强化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性以激发学生对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民间舞蹈学生是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开展民间舞蹈表演创新工作,从而促进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的扩充。

高等院校舞蹈系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与发展民间舞蹈文化的责任,积极强化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优化升级民间舞蹈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高校舞蹈系应当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激励机制,对在民间舞蹈教学上取得突出成果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应当定期组织面向广大师生的舞蹈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民间舞蹈学习与传承氛围[3]。

(四)继承民间舞蹈的文化精髓

我国的民间舞蹈拥有深厚的文化精髓,这也是民间舞蹈拥有巨大魅力的原因所在。因此,应当在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过程中注意保持舞蹈的原始魅力,最大程度地继承民间舞蹈的文化精髓,避免改变民间舞蹈原本的特色,尽可能发现民间舞蹈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五)做好现代舞蹈与民间舞蹈的融合工作

现阶段,科W技术与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变革速度越来越快,在此情形下,单一的民间舞蹈形式已经难以有效吸引公众。目前,青少年群体倾向于跳街舞、机械舞等新潮的舞蹈,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认为部分民间舞蹈过于陈旧,学习难度也较高。为了扩大民间舞蹈的受众群体,提升民间舞蹈的影响力,应当要在合理地范围内变革、创新民间舞蹈。事实表明,将适量的现代舞蹈元素添加至民间舞蹈中有利于促进现代舞与民间舞蹈的融合,有效地扩大民间舞蹈的影响力,使得民间舞蹈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应当鼓励与邀请更多的现代舞表演人员加入至民间舞蹈的教学以及文化传承工作,如此能够有效地促进民间舞蹈的进步与革新[4]。

(六)做好民间舞蹈文化发展工作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者应当以动态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寻求创新型的民间舞蹈文化继承与发展模式。民间舞蹈工作者应当坚持传统民间舞蹈意识与现代民间舞蹈意识的有效融合原则。在弘扬与传承民间舞蹈文化的工作中努力保持民间舞的原始审美观以及民族风格,使得民族舞能够表现出相关民族的生活、文化特征。

三、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促进舞蹈文化的大繁荣,为此,政府应当制定并颁布有利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法律制度,舞蹈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与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进行创新,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民间舞蹈的长足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莉. 双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昌吉学院学报. 2016(03)

[2]林扬帆.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人才培养思考――从风格舞种专门化课程谈起[J]. 学周刊. 2015(32)

第9篇:高考舞蹈特长生范文

芭蕾舞考级的创建为芭蕾舞教育在中国的普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填补了芭蕾舞业余教学的空白。这是芭蕾舞教育事业的一个创举,也是从事芭蕾舞的老前辈们为中国芭蕾舞事业校外教育做出的又一贡献。

由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于2004年开始筹备爵士舞与踢踏舞考级项目工作的申报和教材的编撰工作。当时,学会聘请北京舞蹈学院的爵士舞教师为主编,进行教材的构建和编写。2004年底,1—2级教材基本成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修改,2006年,为了使教材进一步成熟,开始进行试教学。2008年5月,文化部批准了中国艺术职业学会的爵士舞、踢踏舞考级项目。

本套教材由德国帕洛卡舞蹈教育大学爵士舞教育表演双硕士任璐女士主编,它结合中国青少年儿童学习舞蹈及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动作中力度的突出、身体的收缩张力、丰富强烈的节奏、情趣性、即兴创作表演以及强调身体局部动作等要素,特别是注重情趣性,从编创修改的初期就受到了很多儿童和家长的喜爱。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身体的各个关节、韧带、肌肉等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中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这些舞蹈考级教材中较为通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中国舞分级考试教材”该教材是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教授孙光言组织编写的于1986年开始着手创编,经过3年的艰辛探索与编写,于1989年完成初稿,随即投入考级实践教学训练考核中。并且把中国舞蹈训练规范成普及型的分级考试教材。舞蹈的分级考试,简称“舞蹈考级”,在教材的立意、定位、结构、布局等方面均汲取了《英皇芭蕾舞考级教材》的范格,它历经了二十余年实践、斟酌、研习、调整、修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完整的部级中国舞考级教材,如今的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已经是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公认性的国家唯一标准版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

“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等级考试”中国舞蹈家协会迄今已有61年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舞蹈艺术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舞蹈家、舞蹈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国舞蹈家协会是文化部批准的部级跨省考级机构。著名舞蹈理论家、博士生导师冯双白先生亲自担任教材主编,集中全国优秀的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精心编制。教材注重舞蹈素质教育,倡导“快乐、健康、科学”的舞蹈教育理念,以展现孩子自我风采为目的,把枯燥、紧张的考试变为孩子们热衷参与的表演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共分10级,适用于4—17岁的少年儿童。

相关热门标签